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国演义导学案

三国演义导学案


《三国演义》导读案



一、 成书过程

是世代累积型的过程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具有极大的开创意义。

三国故事的主要来源: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三国志注》。这为文学艺术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文学价值《三国志注》更大。作为文学创作,主要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

1.隋唐为口头流传阶段。据杜宝《大业拾遗记》载,隋炀帝在水上看杂戏,就有曹操谯水击蛟,刘备檀溪越马的故事。李商隐有《娇儿诗》云:“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

2.宋代已进入文字记载阶段,开始广泛流传,并出现了两个特色。

一是,出现了“说三分”的专门科目和专业艺人。据《东京梦华录》记载,霍四究就是说三分的专家。

二是,出现了“尊刘贬曹”的倾向。苏轼的《志林》载:“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

3.元代的三国故事流传的形式主要是:三国戏和《三国志平话》,主要贡献是人物和小说框架逐步定型。

一是,在金、元时期,舞台上上演了大量的三国戏。现存目的有六十余种,存剧本二十一种。著名的有《单刀会》、《西蜀梦》、《三战吕布》、《赤壁鏖战》。这些剧不但有鲜明的拥刘反曹的倾向,而且确立了蜀汉人物的中心地位。

二是,《三国志平话》基本奠定了《三国演义》的故事框架。《平话》共有三卷。第一卷:从黄巾起义到董卓被杀;第二卷:献帝拜刘皇叔到赤壁之战;第三卷:刘孙争荆州到三国归晋。主要人物的性格也基本定型,曹操奸,孔明智,刘、关、张具有草莽英雄的气息。

4.最后写定者罗贯中,他在戏曲和平话的基础上,博采正史《三国志》、《三国志注》和《资治通鉴》,再加上民间传说、个人生活经验和艺术才能,将八万字的评话,写成了七十五万字的长篇小说,并创造了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唯一的艺术形式。

二、作者

罗贯中,元末明初人。1330年一1400年之间,名本,号湖海散人,字贯中,山西太原人。生于元代死于明初。他可说是中国第一个用全力作小说的作家。除《三国演义》外,还著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逐平妖传》等。

《稗史汇编》载:罗贯中是“有志图王者”,比较关注政治和军事大事。徐渭说其与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张士诚关系密切,可见他的为人处世不同常人。

他还是文学家施耐庵的学生,很有文才。总之,他是一个有抱负、有理想,有一定军事才能和深厚的文学修

养的奇才,他具备了创作《三国演义》所需要的一切条件。只有到了罗贯中时,《三国演义》的故事才能最后完成。

三、基本情节

全书描述了从东汉灵帝建宁二年(169)起,至晋武帝太康元年(280)此,其间一百余年的战争风云、历史波涛和政治旋涡。全书以蜀刘政权为中心,写出了魏、蜀、刘三国盛衰历史。全书分四大部分:

(一)从黄巾起义(群雄纷争)到曹操平定北方。(一至三十三回)主写曹。两次机会给了各路英雄豪杰起事的理由。一次是黄巾起义,一次是董卓造反。平息之后,各路诸侯相互拼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