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小说欣赏学案:第一单元第1课《三国演义》-曹操献刀含答案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小说欣赏学案:第一单元第1课《三国演义》-曹操献刀含答案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小说欣赏学案:第一单元第1课《三国演义》-曹操献刀含答案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小说欣赏学案:第一单元第1课《三国演义》-曹操献刀含答案

第1课《三国演义》——曹操献刀

学习重点

1.记:掌握本文的字音、词语及与《三国演义》有关的名言警句。

2.读:品读课文,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3.练:掌握从不同角度刻画人物的方法。

4.写:运用对比手法写一个片段。

一、诵记名言警句

与“三国”有关的名言警句

1.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曹操

2.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

3.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4.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5.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

6.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诸葛亮

7.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周瑜

二、了解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据一些片段材料说,他性格孤僻,“与人寡合”,因“遭时多故”,东奔西走,“不知其终”。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据说小说创作有数十种,曾写过十七史演义,除《三国演义》外,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另有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2.相关链接

《三国演义》描写了自黄巾起义至西晋统一的近百年历史,集中描绘了各个社会集团之间政治、军事、外交的斗争。通过这些斗争,作品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腐朽,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反映了人民向往和平的愿望,表现了作者的政治理想。书中把蜀国的刘备、诸葛亮、关羽等君臣作为理想中的政治道德观念的化身,仁君、贤相、良将的典范,而将魏国的曹操作为奸邪狡诈、推行暴政的代表,至于孙、吴方面只是陪衬而已,因而具有明显的“拥刘反曹”的倾向。

《曹操献刀》之前,何进为了对付十常侍等宦官,虽然有不少人劝谏,但仍密诏董卓进京。十常侍得知消息,先行下手,杀死何进,并劫持皇上、陈留王等逃出宫廷,后被何进部下袁绍、曹操等迎请回宫。此后,

董卓也相继驻扎到京城外,他每日带铁骑军马入城,横行街市,出入宫廷,肆无忌惮。不久,董卓于温明园中,召集百官,大排宴会,遍请公卿,曰:“……吾欲废帝立陈留王,诸大臣以为何如?”丁原、卢植、司徒王允持不同意见,于是百官皆散。后吕布杀丁原而投董卓,董卓废帝而立陈留王,自立为国相,又因所谓“怨诗”而杀帝。彼时,董卓在宫内宫外横行霸道,不可一世。越骑校尉伍孚欲杀董卓,未果,卓问曰:“谁教汝反?”孚瞪目大喝曰:“汝非吾君,吾非汝臣,何反之有!汝罪恶盈天,人人愿得而诛之。吾恨不车裂汝以谢天下。”在这种形势下,袁绍与王允书,图谋杀死董卓。……接下来的情节即为节选内容。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后,到陈留招天下士人,立袁绍为盟主,讨卓。公孙瓒荐刘、关、张。董卓部将华雄连斩数将,关公出斩华雄,曹操抚慰,袁术歧视。八路诸侯为吕布战败,刘、关、张战吕布,吕布逃至虎牢关上。 3.文体知识

小 说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杂取种种,合成一个”创作出来的,虽然“他”不同于真人真事,但是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故事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 小说按其篇幅长短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到了现代又衍生出了一种小小说,也叫微型小说。

三、夯实基础知识 1.字正音准 (1)单音字

①小酌.( ) ②马羸.( ) ③暗忖.( ) ④散讫.( ) ⑤惶遽.( ) ⑥鞍辔.( ) ⑦刀鞘.( ) ⑧成皋.( ) ⑨下榻.( ) ⑩沽.酒( ) ?矫.诏( ) ?隐讳.( ) (2)多音字

①牟?

????

牟取( )牟平( )

②觑?

????

面面相觑( )

觑起眼睛( )

③屏????

?

屏风( )屏营( )

屏除( )

④宿????

?

宿舍( )三天两宿( )

星宿( )

(3)辨形组词

①????? 讫( )迄( ) ②?

????

羸( )

赢( )

③????? 榻( )蹋( ) ④????? 簿( )薄( ) ⑤????? 谯( )樵( ) ⑥?

????

缚( )搏( ) 2.涵咏词义 (1)词义理解

①弄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跋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惶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审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向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鸿鹄之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义词辨析 ①年轻·年青

辨析

者都与年龄有关。“年轻”指人的年纪不大,有相比较而言之义;“年青”指处在青少年时期。

例句 a.他虽然已经五十多岁了,但看上去还很________。

b.我们当代大学生都是________人,要立志成为祖国的优秀建设者、开拓者。

②质疑·置疑

辨析两者都有“提出问题”之意。“质疑”指提出疑问;“置疑”指怀疑(多用于否定式),如“难以置疑”“不容置疑”。

例句 a.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________问难的过程。

b.对于这个问题,大家是不容________的。

四、速读感知课文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小说节选的主要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情节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选文的主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重点突破

1.品味主要情节中的语段,分析本文是如何成功塑造曹操这一人物形象的,完成下面的表格。

2.课文写众臣在王允家中聚会时,写到了王允和众官的哭,这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而在小说中他却是个十足的奸雄形象。罗贯中为什么要这样来写曹操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疑点探究

4.《三国演义》等艺术作品中的曹操和历史中的曹操有何区别?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美点赏析——多种手法表现人物

5.课文塑造曹操这一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随堂写练

6.《三国演义》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刻画人物性格。如关羽斩华雄,先极写华雄的勇猛,连斩四员大将,关羽出战后,也不写其交战的经过,只写关外鼓声喊声如地塌山崩,转眼关羽已提华雄的头掷于地上,出战前酾下的杯酒尚有余温,这是先以华雄的连斩四将来对比并衬托出关羽的勇猛。

请运用对比手法写一个片段。300字左右。

妙笔生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国之“脸”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在合与分的轨道中回旋,拉开三国的帷

幕。

战争风云,变化多端,三国的演义实则是一部关于脸的战争。

孔明之脸——睿智哀伤

卧龙一出见寰宇,初出茅庐的你,三烧曹营,令曹军闻风丧胆,你的脸上充满智慧与谋略。羽扇纶巾是你的风度,抒写着聪慧的历史。从草船借箭到三气公瑾,从七擒孟获到六出祁山,一张睿智的笑脸传遍中原。

你睿智,同时在你的脸上又充满哀伤。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你受先帝临终之托,“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你哀伤先帝不听你良言劝告,你哀伤后主昏庸无能,你哀伤自己未能完成先帝之遗愿。

孟德之脸——阴险豪迈

后人评价你的阴险,割发代首,脸上却充满阴险之容。杨修之死,脸上洋溢阴险之本性;挟天子以令诸侯,暴露出你阴险之脸。

可我更看重的是你的豪迈,讨董卓、诛吕布、灭袁术、征袁绍……你率领士兵南征北战,尽显你的豪迈之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你横槊赋诗,豪迈的气概在你脸上荡漾,你款待云长,厚葬关羽,豪迈的气质又充溢你的笑脸。

云长之脸——诚信孤傲

后人都说你的诚信,桃园三结义的情分永远在你脸上体现。纵使曹操热情款待,你依然过五关斩六将追随刘备;即使你已立军令状,在华容道上你毅然放过曹操,留下一张诚信的笑脸。

可是孤傲又在你的脸上呈现。你小看老将黄忠,轻视猛虎马超。你一直以为,有你在吕蒙他休想夺去荆州,擅自出城,终在魏、吴夹击下走投无路,兵败麦城,留下无限的凄凉,孤傲再一次在你的脸上抒写情怀。

公瑾之脸——智慧狭隘

你与孔明齐名,谁都知道你的谋略与才干,谁都认识你那张智慧的脸。赤壁之战,智慧的脸上飘逸着无尽的风采。

可为何你的心胸如此狭隘?奈何被孔明三气就一命呜呼,还空发“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呢?原来你的脸上还有狭隘的成分。孔明识破你的苦肉计,你出言要杀诸葛亮,当时你的脸是何等的悲愤与狭隘!

……

亘古的风顺着历史的轨道徐徐拂来,在历史的墙面上留下永久的回忆。

不同的脸展现不同的风采,不同的脸呈现不同的结局。

三国的演义实则是一部关于脸的战争。

点评阅读完此文,你应该会有这样的感觉:作者有较深厚的文学底蕴,有很好的文字组织能力。的确如此,文章借《三国演义》中的四个主要人物,表现了“脸”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含义的主题。开头两段,简洁明快,直奔主题,“三国的演义实则是一部关于脸的战争”,脸的不同,代表的是人的内心、精神世界、性格品质的不同。四个小节,四个小标题,清晰明确,点明四个主要人物的特征。结尾两段,呼应前文,深化主题,“不同的脸展现不同的风采,不同的脸呈现不同的结局”,作者在这里只是借古人来表达今人对“脸”的内涵及“脸”与人生关系的思考,并且思考有一定的深度。

答案精析

三、夯实基础知识

1.(1)①zhuó②léi③cǔn④qì⑤jù⑥pèi⑦qiào⑧ɡāo⑨tà⑩ɡū?jiǎo?huì

(2)①móu Mù②qùqū③pínɡbīnɡbǐnɡ④sù

xiǔxiù

(3)①收讫迄今②羸弱输赢③床榻糟蹋

④簿册薄弱⑤谯楼樵夫⑥捆缚脉搏

2.(1)①把持权柄,滥用权力。

②专横暴戾,欺上压下。

③惊慌。

④审问。

⑤完全占有。

⑥接近傍晚。

⑦比喻远大志向。

(2)①a.年轻 b.年青②a.质疑 b.置疑

四、速读感知课文

1.①曹操借刀。②曹操献刀。③路遇陈宫。④错杀伯奢。

2.本文作者在情节安排上是按照时间顺序和事件的进程来进行的。王允在生日宴上的哭诉,曹操为匡扶正义,挺身而出,勇借宝刀准备刺杀董卓,然后暗藏宝刀去面见董卓,正欲下手之时,被董卓从衣镜中察觉,于是曹操借口献刀,又借口试马,逃离洛阳,在中牟县遇陈宫,获救。在成皋借宿吕伯奢家,因疑心太重,痛下杀手,杀死吕伯奢及其家人。

这样安排故事情节,使情节紧凑,发展合理,让读者易于接受。

3.《曹操献刀》通过“借刀”“献刀”“遇陈宫”“杀伯奢”等一系列情节,刻画出曹操的“奸雄”形象,尤其是“献刀”“杀伯奢”两节,更是将曹操的诡谲多变、多疑嗜血的本性活化出来,使一个随机应变、自私自利、心狠手辣的曹操“站”在了我们面前。

课堂读写探究

1.

2.主要有三方面的作用。一是对社会动荡尤其是董卓弄权、社稷不保而表现出的一种悲愤。二是面对这样的局势众人却无计可施,从而衬托出曹操的与众不同、谋略过人。试想王允“掩面大哭”,众官“皆哭”,唯独曹操没哭,反而说了这样一番话:“满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还能哭死董卓否?”当王允质问时,他又说了慷慨激昂的一番话:“吾非笑别事,笑众位无一计杀董卓耳。操虽不才,愿即断董卓头,悬之都门,以谢天下。”一番豪言壮语,既显示出曹操的明大义、识大体,又表现出他的胆识过人。三是设置悬念,为下文曹操的出场做铺垫。读这段文字,自然会激发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王允及众官为什么要哭?有什么难言之隐,还是有什么伤心之事?从而能够更好地吸引读者。

3.《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以儒家的政治观念为核心,同时也结合着百年来广大民众的心理,表现了对导致天下大乱的昏君贼臣的痛恨,对创造清平世界的明君贤臣的渴慕。

4.一千多年来,曹操在历史和文艺作品中是一个被严重歪曲和丑化了的人物,许多史书把曹操写成一个暴君,小说《三国演义》也把曹操刻画成一个阴险毒辣的奸雄。出现在戏曲舞台上的曹操是个大粉白脸,连三岁小孩都知道曹操是坏蛋。总之,小说和舞台上的曹操是个十足的奸雄形象。但对历史中的曹操我们应该辩证地去看待。

陈寿说:“(曹操)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鲁迅说:“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总之,曹操虽生性狡诈多疑、残忍自私,然功过持平,历史上的真实的曹操仍不失为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

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与文学家。

5.①运用对比和衬托手法表现人物性格。作品中的人物有主次之分,次要衬托主要,是本篇描写人物的一个重要手法。如写陈宫对待曹操错杀吕伯奢及全家的表情时,陈宫“默然”,而曹操却堂而皇之地认为自己错杀有理。

②运用个性化的语言描写表现人物。“操虽不才,愿即断董卓头,悬之都门,以谢天下”“闻司徒有七宝刀一口,愿借与操入相府刺杀之,虽死不恨”体现的是他的政治韬略和“易水壮士”般的英雄气概。“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则暴露出他的自私、狠毒的本性。

6.(示例)如果哼一首自己最喜爱的歌,并闭上眼睛,用心去聆听耳旁的风声和自己的歌声,那么当你睁开眼睛时,你会发现天空是“白色”的,因为此刻你的心情是白色的。那种纯洁无瑕的思绪,将你的内心带到了另外一片天地,在那儿你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片“白色天空”。而在这片白色天空里,充满了祥和与宁静;因为只有当自己拥有了这种心境时,你才能欣赏到那片“白色天空”。

同样,在低矮的屋檐下,当看着乌云密布的天空时,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抑便笼罩在你的周围,那种沉闷的感觉占据了你的心头,伴着阵阵雷声,一场暴雨倾盆而下。此时,你的心情一定很压抑,而且有一种说不出,但又很不舒服的感觉,如果这时有人问你天空是什么颜色,毫无疑问,你一定会回答是“黑色”的。

《中国小说欣赏》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中国小说欣赏》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 修) 单元目标 了解文言笔记体“志怪小说”和白话章回体“神魔小说”的特点、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掌握有关文学常识。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重点难点】 了解中国古代神鬼小说的两种类型和崇“奇”贵“幻”的艺术手法;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点,理解小说的主题应为单元学习的重点。而学生用现代观念对小说的审视,以及两篇作品在艺术手法上的不同应为学习的难点。 【主要内容概述】 本单元为中国古代神鬼小说,选取了《西游记》和《聊斋志异》两部作品,它们分别代表了古代神鬼小说的两种类型,学习本单元要注意比较两部作品在内容和艺术上的相同及不同。 1、《西游记》产生于十六世纪的中国明朝嘉靖公元(1522—1566)时期,距今已四百多年了。作者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居士,《西游记》是吴承恩中年时期写成初稿,后

来经过润饰而成的。他在前代多年积累下来并在民间流传的有关唐僧取经的文学作品和故事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并且把原来的以唐僧取经为主的故事,改为孙悟空为主的战天斗地史。 孙悟空是全书中最光辉的形象。“大闹天宫”突出他热爱自由、勇于反抗的精神“西天取经”表现他见恶必除、除恶必尽的精神。孙悟空大闹天宫失败后,经过五行山下五百年的镇压,被唐僧放出,同往西天。他已不再是一个叛逆者的形象,而是一个头戴紧箍,身穿虎皮裙,专为人间解除魔难的英雄。在重重困难之前顽强不屈,随机应机,就是镇魔者孙悟空的主要特征。 2、《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已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从题材内容来看,《聊斋志异》中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 第一类,是反映社会黑暗,揭露和抨击封建统治阶级压迫、残害人民罪行的作品,如《促织》、《红玉》、《梦狼》、《梅女》、《续黄粱》、《窦氏》等; 第二类,是反对封建婚姻,批判封建礼教,歌颂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和争取自由幸福而斗争的作品,如《婴宁》、《青

小学语文教材分析人教版语文选修课《中国小说欣赏》教材分析

小学语文教材分析人教版语文选修课《中国小说欣赏》教材 分析 “中国小说欣赏”作为选修课,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与我们在初中、高中阶段的中国小说学习有很大的不同。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语文选修课《中国小说欣赏》教材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阅读为主 这是本门课的主要特点,包含多重要素。 1.重视阅读 阅读是上好、学好本门课的基础。阅读是源,没有阅读,本门课就是无源之水。既然名为“小说欣赏”,那么欣赏的客体对象就是小说,作为欣赏主体的读者,就要尽最大可能地熟悉、把握客体对象,也就是要根据教学目标,多多阅读。欣赏需要深入、拓展,没有一定量的阅读,就谈不上欣赏。 2.建构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 让学生从阅读中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汲取人生有益的教诲。

3.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现在学生的阅读状况令人担忧,课业繁重,没有时间读书;电子游戏、非文字的漫画等的吸引,也使学生远离阅读活动。长此下去,阅读不仅在时间上成了空白,在意识与兴趣上也成了空白。选修本门课,不仅在于让学生了解中国小说,让学生修到一定的学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积极的阅读意识。让他们读书、爱读书、读好书,这也是本门课的责任所在。 4.强调阅读快感 一味强调阅读,并不是本门课的宗旨和方法,我们要让学生在精神的愉悦中进行阅读,让他们在阅读中收获快乐。牛不喝水强按头是不行的,电子游戏、漫画等,虽然老师家长百般禁止,可是学生仍不屈不挠、乐此不疲地沉浸其中,关键就是有快感。所以怎样使学生在小说阅读中体会到快感,体会到精神的享受,不仅靠教材,也要靠教师的引导。 5.注重具体阅读

本门课可以说因文解义,本身没有系统的知识体系和框架。因此无论是单元说明,还“赏析”“思考”“链接”,都是指向具体作品的解读。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中国小说,是本门课最大的目标。而不是给他们一个小说史的概念,或是一个小说理论的阐释。这一点,我们是反复强调的,也希望老师在教学中,理解和把握这一特点,和教材达到一定程度的默契。 6.与必修阅读的区别 本门课虽然有选文,但是不同于必修课中的精读。阅读的目的,不是为了掌握某种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开阔视野,鼓励他们全方位、大容量地阅读。当然,这里所说的“开阔视野”,是需要契合同学们的阅读趣味的,是要他们在阅读中体会到快乐的,而不是以某种既定的模式或目标,限制甚至强迫学生进行某类的阅读活动。限制性甚至强制性的阅读,是有悖本门课的宗旨和特点的。 7.目标是有创意地阅读 首先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收获,有自己的见解,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及其阅读成果,并且加以鼓励,当然一定的引导也是必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维度也是要给予重视和体现的。其次是让学生能够

第一次课 淘气包小说欣赏教案

第一课淘气包小说欣赏(第一讲) 教学目标: 1.通过讲故事,猜故事等方法,激发对“淘气包”小说的兴趣,并学习欣赏的方法。 2.学习使用心理描写及细节描写的方法把文章写具体。 教学重点:学习使用猜故事、找趣味、品人物的方法欣赏“淘气包”小说的方法。教学难点:学习心理描写的方法续写片段。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50分钟) 一、导入(10分钟) 师:你是淘气包吗?(指一个同学)你呢?(指另一个同学),呵呵。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淘气包”小说,在瑞典,有一位叫林格伦的童话外婆,(ppt3)她的笔下就有很多淘气包,有长着红头发,满脸雀斑,能举起一匹马的长袜子皮皮;总戴着心爱的帽子,扛着一杆木枪,几乎每天都被爸爸惩罚的埃米尔;喜欢恶作剧,自以为聪明绝顶的小飞人。她的作品发行量很大,把它们排成行可以绕地球三周。其中《淘气包埃米尔》曾荣获国际安徒生文学奖。 现在,我们先一起来看一段视频(ppt4.点击视频进入链接),看看她笔下的淘气包是什么样子的。

师:视频中的淘气包叫什么名字? 生:埃米尔(师板书:淘气包埃米尔) 师:从刚才的视频中你还发现了什么信息呢?请填填看。(ppt5) 生: 师:埃米尔才五岁,他长得什么样?文章这样写。(pp6)你能读读吗? 生读 师:看,这就是埃米尔(ppt6点击,出现图片)初次见面,埃米尔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生:可爱、淘气 师:你们喜欢他吗?埃米尔也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埃米尔有一顶心爱的帽子,那是他爸爸一次进城给他买的。每天晚上上床睡觉时,他就说:“我要我的麻子。”他说的是土话,其实是想要他的帽子。现在,你认识他了,你能也学学他说话吗?(ppt7) 生说 师:可是他妈妈不想让他睡觉时戴着帽子,但是艾米尔立刻就大叫起来,喊得整个勒奈贝尔亚村都听得见:“我要鹅的麻子!”这就是埃米尔,你觉得他有意思吗?我们的故事中围绕着埃米尔的是这样一些人,请看教材中的主要人物关系,在卡特胡尔特庄园中,除了埃米尔,还有谁?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 1、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究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2、1917年2月《新青年》发表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陈独秀把晚清以来的文学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 3、钱玄同在致《新青年》的信中,以语言进化的角度说明白话取代文言的历史必然性,刘半农与钱玄同(化名为王敬轩)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双簧信”。 4、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从人性、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要求新文学的内容,倡导新文学内容要从“肉”与“灵”的统一中去表现“人”;在另一篇《平民文学》中提出“人生的艺术派主张”,又提出“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的创作准则。 5、文学革命的实绩最主要在于创作,文学革命带来文学观念、内容、语言载体、形式各方面全面的革新与解放。 【《学衡》派: 1、发起人及时间地点:1922年,南京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创办了《学衡》杂志,因诸人观点态度相近,被称为《学衡》派 2、主张:尊崇中国的古圣贤者,以融贯中西古今的姿态,标榜“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思想稳健保守,是“穿西装的复古派”。 3、代表作:梅光迪《评提倡新文化者》;吴宓、胡先骕《论新文化运动》《评<尝试集>》】(3)新文化阵营与章士钊《甲寅》上的复古论调的论争。 13、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 (1)自晚清以来的被压抑着的现代性获得了最大的生机,形成了新的文化与文学观念,开创了新的主题领域与人物形象谱系; (2)五四文学革命全面革新文学语言、文体形式,奠定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基本审美价值取向和多元并存的接受心理基础; (3)五四文学增添了世界维度,建立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密切关系,自觉的借鉴、吸收外国文学及文化的营养,形成了面向世界而又有本土特点的开放性现代文学; (4)五四形成的现代作家队伍是以后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创作的主体力量,这批作家和他们开创的文学内容及形式形成了新的现代传统,这一传统的赓续是文学现代性的基本保证。第二章20年代小说(一) 1、问题小说代表作家:叶绍钧、许地山、冰心、王统照、庐隐等 (1)冰心:“爱的三部曲”《超人》、《烦闷》、《悟》,其中《超人》(1921)标志着冰心对社会问题开出了她的“药方”,这就是“爱的哲学”(爱、童心、自然是“爱的哲学之鼎的三足”)(2)庐隐:中篇《海滨故人》《或人的悲哀》;短篇《丽石的日记》;长篇《象牙戒指》《女人的心》《归雁》《云鸥情书集》《庐隐自传》等,风格感伤,基调悲戚,与郁达夫同为新文学抒情小说开拓者。 (3)王统照:最重要的长篇小说《山雨》(1933) (4)叶绍钧:20年代出版了《隔膜》《城中》等5个短篇小说集;《倪焕之》(1928)是其唯一长篇小说,显示现实主义趋向,被誉为“扛鼎的工作”。 叶绍钧小说以灰色人生的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表现了写实主义特征。同时与讽刺兼备,是叶绍钧对小市民知识分子用笔的基本特色。 叶绍钧还是现代中国童话的开山者。鲁迅对其评价:“叶绍钧先生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出了一条自己的创作的路的。”

《中国小说欣赏》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中国小说欣赏》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 高二选修) 【教学目标】 1、了解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两类小说的发展概貌,把 握两类小说的主要特点。 2、了解《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基本内容、主要特色及其在古代小说的地位及意义。 3、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教学重点】 1、欣赏所选片段的人物刻画和精彩描写。 2、品读名著片段,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3、学会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1、结合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理解人物特点,感受人物 形象。 2、理解人物形象,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 3、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和辩证的分析历史人物。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1、初步了解中国小说发展脉络。

2、了解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两类小说的发展概貌,把 握两类小说的主要特点。 3、了解《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基本内容、主要特色及其在古代小说的地位及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庄子―外物篇》最早出现“小说”一词。 东汉班固《汉书文艺志》:“小说家者,盖出于稗官, 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之所造也。” 二、了解中国小说发展史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简表 中国古代小说的流变可如下所示: ⅠⅡⅢⅣⅤⅥ 概念:“小说”志怪、志人传奇话本演义小说 时间:汉代结束以前主要魏晋唐宋宋元明清近现代 阶段:萌芽、起源发展成熟变迁高峰 中国小说两大系统:白话(包括长篇章回和短篇拟话本)、文言(包括:笔记体和传奇体)。 中国古典小说的历史发展: 先秦寓言→汉代杂记、史传→魏晋志人志怪小说→唐传 奇→宋元话本→明清长篇章回体小说 章回体小说的形式特点:

人教版选修 外国小说欣赏 第五单元《在桥边》教案

《在桥边》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清课文情节,分析人物形象,领会作品主旨。 过程与方法了解小说情节的基本模式,理解情节的摇摆、出乎意料与情理之中等技巧的使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对人的关爱不能仅仅体现在物质上,对人精神的关爱才是最大的关爱,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学会关注人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梳理情节,体会小说情节的摇摆、分析形象、主题。 教学难点探究小说的深刻主题,对作者创作意图的挖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936年2月5日,一部著名的影片在美国上映,它就是卓别林的《摩登时代》。在这部影片中,主人公夏尔洛作为一名拧螺母的工人,被不断加快的作业线弄得精神失常。他拿着扳子,见到块状的东西就想拧,甚至要去拧路人的鼻子和妇女衣服上的纽扣。这些镜头在令人哑然失笑的同时,也让人对社会对人的异化产生了深深的思考。“拧”成了夏尔洛工作的全部和人生的意义。 今天,我们将认识另外一个人物,他的工作也已经被异化的只剩下一个字,那就是“数”。 二、解读作者 伯尔,德国小说家。出生在科隆一雕刻匠的家庭,中学毕业后,曾在书店当学徒。1939年在科隆大学学习,不久即应召入伍,随军到过法国、波兰、罗马尼亚等国,增长了不少见识。二战结束后,曾在战俘集中营待了几个月。六年战

争生活经历,成为伯尔早期创作的主要题材。战后除继续在科隆大学研究语言与文学外,还当过木匠和人口统计员,因此对下层人民的生活较为熟悉,并在许多作品中有所反映。他曾获得几十种国际国内颁发的文学奖,作品已被译成三十余种文字。伯尔是战后德国最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被誉为是当代国的歌德。他的作品既弥漫着下层人民与命运进行抗争的痛苦,也渗透着欢乐的精神。从20世纪50年代起他就充当着战后德国文学领军人物的角色。 主要作品:中篇小说《正点到达》、长篇小说《亚当,你到过哪里?》和短篇小说集《流浪人,你若到斯巴……》等。成名作《正点到达》是联邦德国“废墟文学”的代表作。50—60年代的作品《小丑之见》被称为这一时期形成的“不顺从文学”的重要作品。1971年发表的《与一位女士的合影》(又名《以一个妇女为中心的群像》)是其全部创作的结晶,获次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被评委会誉为“臻于顶峰”之作。 诺贝尔文学奖曾对伯尔的创作做了这样的评价:“凭借他对时代广阔的视野和敏锐的典型化技巧描写德国人的生活,对复兴德国文学作出了贡献。”“广阔的视野和敏锐的典型化技巧”使他的作品具有了超越国界的价值和意义。从这一篇小说中,我们感受到的是全德国,甚至全世界共同需要面对的问题。从这一点上来说,伯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可谓实至名归。 作为德国“废墟文学”的一位代表作家,伯尔一方面描述战争灾难给人们留下的一片瓦砾,一方面揭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心灵创伤。伯尔用他的作品告诉世人,战后的废墟绝不仅仅是砖石瓦砾,断壁残垣,更是人心灵的创伤和精神的荒漠。也正因为如此,他被誉为“德国当代的歌德”“德国人的良心”。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学期复习题集(含答案)[1]讲课教案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学期复习习题集 一、填空题 1.1917年1月,《新青年》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这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 2.鸳鸯蝴蝶派的主流是言情小说,还有一个坏的支流,就是黑幕小说。专以揭露阴私、进行人身攻击为能,钱玄同、周作人曾撰文加以批判。 3."五四"时期是郭沫若的诗情爆发期,诗集《女神》便是它喷发出来的璀璨珠玉。 4.梁启超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文提升了小说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 5.1921年成立的创造社是新文化运动高潮期出现的浪漫主义文学社团。 6.湖畔诗社是1922年成立的新诗团体,主要成员有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等。 7.《昨日之歌》是冯至在诗坛上确立地位的第一部诗集。 8.1918年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反对非人的文学,强调平民文学要写世间普通男女的悲欢成败。 9.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的文学研究会,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10.在初期象征诗派诗人中,李金发是全面探索象征主义诗歌理论,并全力创作、实验象征主义诗歌的探路者。 11.1925年“五卅”运动之后,是为创造社后期,主干人物思想发生变化,宣传和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12.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的黄金时期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短短的几年内,他连续创作了《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六部大型历史剧,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13.浅草(沉钟)社1922年成立于上海,主要成员有林如稷、陈炜谟、陈翔鹤、冯至等。 14、如果说《女神》是郭沫若诗歌的“呐喊”,那么写于1921、1922年间的《星空》就是郭沫若诗歌的“彷徨”。 15.《野草》中的《腊叶》“是为爱我者的想要保存我而作的”(鲁迅自语)。 16.冰心的散文比她的小说、诗歌更有成就。1926年出版的《寄小读者》,为她赢得了很大的声誉,15年间发行了36版。 17.《弃妇》是李金发在国内最早发表的一首象征主义诗歌,为其代表作。 18.文学革命始于1917年,它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是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 19.“五四”时期,处于新文学对立面的有两股文学思潮,一为以鸳鸯蝴蝶派为代表的游戏的消遣的文学思潮,一为封建复古主义思潮。 20.被“五四”的惊雷震上文坛的冰心,是以“问题小说”起步,表现了她探究人生意义的热忱的。 23.郁达夫《沉沦》集中的小说都以留日学生生活为题材,是“青年忧郁病的解剖”,奏出了作家此后一系列类似之作的感伤抒情基调。 24.1915年《新青年》的创刊,标志着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提倡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25.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写于1924-26年间,是鲁迅思想矛盾加剧,进行上下求索时候的作品。

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知识梳理

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知识梳理 一:注音 赝品脚踝撇下呆滞箭镞鸟窠梗条芜菁鬈发撞城槌挣断痉挛颠踬飓风歼灭麦秸倾圮膻味发绺伛偻娇妍骟马阒无一人 狗吠狺狺宅邸浑身解数疵点蜷缩犄角牝鸡脖颈呱呱直叫狞笑麋集龟裂趿拉不啻树杪剐刑麦垛黏泥量体裁衣供应勋绶皱襞毗邻情愫诡谲逾越鸡仔大腹便便冰雹捋着装帧蒙骗费劲二:判断写法并修改 碳块嘎然而止合拢振憾见风驶舵编码偌大扛鼎之作人才流逝 就地收集心生报怨工作检查寻物启示民族融合遍地踪迹登报声明 肖象画悬而未决禀赋林荫道瓷实克勤克俭美轮美奂颐指气使品头论足交鸿运欠收膘肥体壮安贫若素销声匿迹剥啄有声付之一炬临摩记事簿煞有介事闪烁其词不过尔尔气喘吁吁百般支吾 三:填空与课文内容的理解 1:《桥边的老人》作者海明威,______记者和作家。长篇代表作有《丧钟为谁而鸣》《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他的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描写了在欧洲参战的青年流落巴黎街头的生活情景,成为“__________”的代表作,1954年因中篇小说《____________》获诺贝尔文学奖。《桥边的老人》小说中的对话成为推动叙述的主要力量,反映了______内战造成的民不聊生和作者对战争的厌倦。海明威有一个众所周知的理论,叫“____________”。 2:伍尔芙,__________女作家,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之一。《墙上的斑点》是她第一篇典型的意识流作品。这是一篇____人称叙述的小说,小说通篇以内心独白贯穿。在假定没有其他人倾听的情况下,一个人物把自己的所感所思毫无顾忌地直接表露出来,就是“内心独白”。这是意识流文学最常用的技巧。 3:<炮兽》节选自《_______》。这部小说围绕共和国志愿军粉碎旺岱地区反革命叛乱的斗争,描绘了一个史诗般惊心动魄的时代,再现了大革命时期严酷的阶级斗争和革命形势。课文节选中,那个被船员们称为“乡下人”的“老头”其实就是从英国去法国组织叛乱的叛军最高统帅___ ________。同时作者通过对特定场景的描写,很好地烘托出了主人公的刚毅性格,塑造出一个铁腕叛军统帅的形象。雨果创作主张“_____________”,场面之间的对照映衬,显示出浪漫主义瑰丽的艺术效果。

中国现代文学史期末准备2

A类问题 ①吴荪甫是半封建半殖民地这一特定历史环境中具有封建性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一个失败了的英雄形象,他 在几重挤压的环境下为求生存而形成的性格的多重性使得形象有多侧面的立体感:一,吴荪甫具有刚强和软弱这两个方面的性格,似强实弱,外强中干,他有英雄性的一面:在与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斗争中,表现出果敢、自信法兰西资产阶级式的性格。有发展中国独立的民族工业的雄才大略,有着活跃的生命力,刚毅顽强,果断的铁腕与魄力,更有现代科学管理的经营之才,也有非英雄的自私,怯弱甚至残酷。二,吴荪甫的性格充分显示出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一方面对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封建主义的不满;另一方面对工农运动和革命武装极端恐惧与仇视。一方面对统治阶级的腐败制度与军阀混战的局面不满;另一方面又依靠反动势力镇压工人农民运动它既有被压迫的一面也有压迫者的以一面。两重性使得他处在一个非常微妙的夹缝中,同时也决定了他命运的必然悲剧结局 ②觉慧是封建家庭大胆而勇敢的叛逆者,满怀热情的不成熟的革命者。大胆表现在:他受五四思想影响,以改 造天下为己任,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他热爱国家,追求科学与民主,不信神,反对专制主义,具有很强的民主精神,在学校里参加了反对军阀的学潮,和同学一起办反封建的刊物,在家里中,和鸣凤恋爱,支持觉民抗婚,怒斥“捉鬼”闹剧。他极端憎恨这个家庭,第一个冲出封建家庭的牢笼,成为封建家庭的叛逆者,代表着青年人追求真理的道路。幼稚表现在:他以个性解放为武器,对封建家庭的认识是个逐渐的过程,他的思想性格带有“五四”时期一般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的狂热性的弱点。他并不是彻底树立了无产阶级世界观,彻底背叛地主阶级的英雄,思想仍有少数剥削阶级的东西。觉慧是五四时期具有民主主义觉悟的知识青年形象,旧家庭礼教叛逆者的形象。 ③《日出》话剧剧本,四幕话剧,曹禺作于1935年,曾获《大公报》“文艺奖金”。《日出》是曹禺先生以30年 代初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大都市生活为背景的现实主义力作。《日出》以鲜明的时代性和深广的历史内容在曹禺剧作中居于领衔地位。剧本没有主角,而是以陈白露和方达生为中心,以陈的客厅和三等妓院宝和下处为活动场所,把社会各阶层各色人等的生活展现在观众面前,揭露剥削制度“损不足以奉有余”的本质。在艺术创作上,作者采用横断面的描写,力求写出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因而《日出》具有纪实性特点,一切都像生活本身而不像“戏”。《日出》的思想是暴露半殖民地大都市黑暗糜烂面,控诉“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主题:一、剧本通过对半殖民地都市群丑的出色描绘暴露社会的黑暗糜烂揭露金钱社会对人的毒化吞噬与残杀。 二、描绘“不足”者的备受欺凌。剧本描写了许多弱小者的悲惨命运,也描写了他们善良、忠厚和倔强的品性。 把“鬼”似的人们生活的天堂与“可怜的动物”生活的地狱加以强烈对照,揭露出这个现代社会的畸形,不公正。作品“用多少人生的零碎来阐明一个观念”,并且使戏剧冲突尽可能地趋于自然贴近生活本身,暴露了整个社会制度的罪恶,并表现出对光明未来的某种理解和向往,在《日出》中,要证明一个根本观念:在金钱欲望无孔不入的腐蚀之下,社会几人的精神本质都产生了极大的差异,任何人的命运乃至整个社会的命运都被金钱疯狂操纵着,“人道”与“天道”完全背离。 ④《北京人》1941年出版的三幕剧,显示了曹禺的戏剧创作艺术在40年代打到新的高度,《北》以曾家的经济衰 落为串联全局矛盾冲突,并透过这些冲突,深入封建家庭这一躯体深处,着力反映出封建主义精神统治对人的吞噬,人们在这种精神统治下对人生的追求,以及这种精神统治的破产。人物语言简洁凝练,具有委婉深长的抒情诗意,剧本运用了独具蕴涵的象征意象和手法,以“北京人”命名,囊括史前社会现实社会理想社会三种“北京人”,象征剧本主题的丰富含义。全剧吸收了中国古典文学的营养又具有契诃夫戏剧的现实主义特色,“平淡的人生的铺述”是该剧的主要特征,它标志着曹禺戏剧的民族风格达到了新的美学境界,是由“戏剧化的戏剧”生命向“生活化(散文化)的戏剧”生命的转变。 ⑤《月牙儿》是老舍根据自己被毁于战火的长篇小说《大明湖》的主要情节改写的,小说展示了母女两代相继被 沦为暗娼的悲剧,发出了对非人世界的血泪控诉。小说结构精致玲珑,描写精致入微,贯穿全作的“月牙儿” 犹如一首乐曲的主旋律,是主人公命运的诗意象征,具有渲染气氛,烘托意境,组织素材,含蓄点题等多重作用,既加强了情节的韵律感,又使小说从头至尾洋溢着一种凄清哀婉的情愫,颇有散文诗之风,其艺术魅力震撼人心,历久不衰,《月牙儿》还显示出老舍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功力,是新文学的短篇小说中的精品。

高中语文小说鉴赏之二环境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环境 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动的指定场所和范围。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表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社会条件,用于烘托人物活动的时代意义;有时是为了渲染气氛,从侧面表现人物的性格。它是整个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对于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也要分析环境,要连带写景的部分一起分析。 (一)高考中有关小说环境的命题指向 1.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2.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3.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分析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或表现主题所起到的作用。 (二)环境的分类及作用 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其作用是:①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其作用是: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②渲染气氛,为后面刻画人物作铺垫;③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④展开、推动情节发展;⑤深化主旨; ⑥象征和暗示。 (重庆高考)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23分) 东坛井的陈皮匠 何晓 ①一个地方只要历史长了,就会产生些离奇的故事。 ②古城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当你花费了比去欧洲还要多的时间,从大城市曲里拐弯地来到这里时,疲惫的身心会猛然因眼前远离现代文明的古奥而震颤:唐宋格局、明清街院,这化石一样的小城里,似乎每一扇刻着秦琼尉迟恭的老木门后面,都有一个传承了五千年的大家族在繁衍生息……而每一个迎面过来的人,他穿得越是普通,你越是不敢小瞧他,因为他的身上自然地洋溢着只有在这样的古城里生长的人才有的恬静和自信,哪怕他只是一个绱鞋掌钉的小皮匠。 ③沿袭着“食不过午”老规矩的,似乎只有传统小吃。但古城里曾经严格遵守另一种做生意“时不过午”老规矩的,却还有一个人,那就是东坛井的陈皮匠。 ④东坛井是一条老街,街头有一口叫东坛井的千年老井。老井现在是文物,周围砌了台子,被重点保护了。陈皮匠的家就是陈家大院子,在老井东边,大院有两套天井一个后

《中国小说欣赏》

【教学目标】 1、了解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两类小说的发展概貌,把握两类小说的主要特点。 2、了解《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基本内容、主要特色及其在古代小说的地位及意义。 3、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教学重点】 1、欣赏所选片段的人物刻画和精彩描写。 2、品读名著片段,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3、学会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1、结合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理解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2、理解人物形象,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 3、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和辩证的分析历史人物。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1、初步了解中国小说发展脉络。 2、了解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两类小说的发展概貌,把握两类小说的主要特点。 3、了解《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基本内容、主要特色及其在古代小说的地位及意义。【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庄子―外物篇》最早出现“小说”一词。 东汉班固《汉书·文艺志》:“小说家者,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之所造也。”二、了解中国小说发展史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简表 中国古代小说的流变可如下所示: ⅠⅡⅢⅣⅤⅥ 概念:“小说”志怪、志人传奇话本演义小说 时间:汉代结束以前主要魏晋唐宋宋元明清近现代 阶段:萌芽、起源发展成熟变迁高峰 中国小说两大系统:白话(包括长篇章回和短篇拟话本)、文言(包括:笔记体和传奇体)。中国古典小说的历史发展: 先秦寓言→汉代杂记、史传→魏晋志人志怪小说→唐传奇→宋元话本→明清长篇章回体小说 章回体小说的形式特点: 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每回故事相对独立,前后勾连,首尾相接,全书构成统一整体。 三、“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两类小说简介: 1、两类小说的发展史 ⑴历史演义系列小说 ⑵英雄传奇系列小说 2、英雄传奇与历史演义的异同 同属历史小说范围,区别: ⑴历史演义以记述一代兴废为主体,英雄传奇以塑造传奇式的英雄人物为重点。

中国文学欣赏教案

中国文学欣赏 绪论(讲6个问题) 一、什么是名着 二、为什么要读名着 三、欣赏名着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培养和提高鉴赏能力 五、中国文学的特点 六、课程的内容 一、什么是名着 (选定名着的标准(6条)名着与通俗读物的区别 1.名着是经久不衰的畅销书; 2.名着通俗易懂, 面向大众; 3.名着永远不会落后于时代的, 不会因政治风云的改变而失去其价值; 4.名着丰富耐读 , 一页之内容往往会多于许多书籍的整个内容; 5.名着最有影响力 , 最有启发效益 , 含有独特的见解 , 是言前人所未言,道人所未道; 6.名着探讨的是人生长期未解决的问题 , 在某个领域有突破性的进展。 名着与通俗艺术的区别 从美学的角度讲, 名着是真正的艺术, 它与通俗的艺术是有区别的。从艺术生产的角度看, 名着作用于人们的审美的艺术感觉;而通俗艺术作用于人的多是生理感觉。从艺术

消费的角度看, 名着具有“永久的魅力”,可以满足人们多次消费;而通俗艺术是一次性消费, 用过就扔。 二、为什么要读名着 名着可以培育鉴赏能力。歌德说过,“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靠观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育完成的。”这是深刻的经验之谈。19 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画家安格尔也讲过类似的话:“每个人判断力无论如何薄弱,他们对与艺术的理解和对美的事物的感觉始终有必要反复地同荷马进行交流, 因为他所取得的最纯洁的乐趣要归功于荷马”。所谓“取法于上,仅得其中;取法于中, 不免为下”就是这个意思。 三、欣赏名着必须树立的正确的审美观 正确的审美观能指导审美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 取得具有积极意义的成效。错误的审美观、庸俗的艺术情趣, 会导致美丑不分, 甚至以丑为美 , 使欣赏活动走入歧途。 1.欣赏者和欣赏对象之间必须有某些相通之处,才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作品的感染。 2.正确的审美观能接受作品的进步思想, 抵制一些消极或错误的东西。 四、如何培养和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1.需不断地进行欣赏实践。 2.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 3.掌握科学的文学理论。 4.掌握与文学名着有关的背景。 五、课程的内容 巧记中国文学名着28字 东西三水桃花红,官场儒林爱金瓶。

中国现代文学史期末试题练习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D) A.《语丝》 B.《小说月报》 C.《创造》季刊 D.《新青年》 2.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是C) A.南国社 B.春阳社 C.春柳社 D.民众戏剧社 3.左联成立后,文坛上出现的“民族主义文学”是一个(A) A.国民党的文学派别 B.民族主义者的文学派别 C.抗日救亡的文学派别 D.民族统一战线的文学组织 4.郭沫若的诗集《恢复》写于(D) A.“五四”时期 B.“五卅”时期 C.北伐大革命高潮时期 D.大革命失败后 5.郭沫若历史剧的艺术特色是(D) A.忠于历史事实的客观描绘 B.戏说历史的主观编造 C.赋予历史以象征色彩 D. 浪漫主义和诗情 6.“五四”时期的“问题小说”受到的影响主要来自(C ) A.美国文学 B.中国古代文学 C.俄国文学 D.日本文学 7.郁达夫30年代的小说《迟桂花》主要表现了(C) A.反帝反封建的思想 B.性苦闷的情绪 C.隐逸的思想 D.追求革命的思想 8.朱自清发表于“五四”之后的抒情长诗是(A ) A.《踪迹》 B.《毁灭》 C.《火把》 D.《北游》 9.许地山的《空山灵雨》是(B) A.小说集 B.散文集 C.童话集 D.诗集 10.老舍所属的民族是( D.满族 11.《爱情三部曲》指的是(C) A.《新生》、《萌芽》、《灭亡》 B.《雾》、《雷》、《电》 C.《雾》、《雨》、《电》 D.《雨》、《电》、《雷》 12.巴金创作于抗战时期的作品是(C) A.《灭亡》、《新生》 B.《激流三部曲》 C.《火》三部曲 D.《爱情三部曲》 15.下面属于沈从文小说《边城》的一组人物是(A ) A.翠翠船总傩送老船夫 B.夭夭傩送老船夫天保 C.翠翠王团总老船夫滕长顺 D.萧萧傩送船总老船夫 16.沈从文小说《丈夫》表现的思想内涵是(B) A.对封建男权主义的批判 B.对穷苦人不幸命运的同情与追问 C.对都市文明的批判 D.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17.曹禺描写复仇的一部话剧是(C) A.《雷雨》 B.《日出》 C.《原野》 D.《北京人》 18.下面属于《雷雨》的一组人物是(B) A.周朴园侍萍愫方 B.周朴园鲁大海四风 C.陈白露蘩漪周朴园 D.周萍蘩漪方达生 19.曹禺控诉“损不足以奉有余”社会的剧作是(B) A.《雷雨》 B.《日出》 C.《北京人》 D.《原野》 20.长篇小说《光明在我们的前面》的作者是(A) A.胡也频 B.柔石 C.洪灵菲 D.茅盾 21.散文集《画廊集》的作者是(A) A.李广田 B.何其芳 C.陆蠡 D.丽尼

新人教版最新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小说鉴赏方略之六叙述角度讲义

小说是作者讲给读者的故事,叙事则可视为小说生成的过程,如何叙事自然是小说优劣的关键。讲述角度是叙述技巧的要素之一。 1.叙述视角 小说一开始,就要给自己找一个叙述的身份和位置,这就是叙述视角,或者叫叙述角度,这是小说的立足点,它决定了叙述者以何种身份、何种角度来讲述故事。《我的叔叔于勒》在讲故事时用第一人称,叙述者同时也是故事里的人物,他是以站在故事内部的参与者角度来讲述故事的,是有限视角。第三人称叙述可以是有限的,也可是无限的(全知)。传统小说《三国演义》就是全知视角,莫泊桑的《项链》也是。 作者、叙述者、人物三者有不同程度的交叉重合关系,从而使小说的叙述方式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 2.叙述人称 叙述视角可以分为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全知视角基本上是叙述者等同于作者,他超越小说的所有人物和事件,了解小说的全部细节和所有人物的心理及命运。全知视角的叙述一般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 有限视角是现代小说的一大贡献,这时叙述者只了解故事的部分情节,故事的叙述者往往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采用的是第一人称或者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第一人称“我”的运用将叙述限定在一个有限的视角中,小说主人公“我”就是故事的讲述人,叙述者和人物重叠。 第一人称真实亲切,拉近作品和读者的距离,便于抒情。但在叙述上会受限制。如《墙上的斑点》叙述者是“我”(第一人称)。第三人称比较自由,可以深入人物内心,可以展示不同人物在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事情,但它缺乏亲切感,有一定的距离。小说家根据审美和预先设定的阅读效果选择人称。契诃夫的《万卡》就采用了第三人称,但里面人物的信和内心独白是第一人称,既有利于交代背景,也有利于抒发感情,令人心酸落泪。第二人称“你”既拉近叙述者和人物的距离,又有别于第三人称的两相疏离,别有一种依恋和欣赏的意味。 3.其他人称叙述角度 小说的叙述人称与叙述角度并不是一一对应的。中国古典小说中的视角变换就很常见,《水浒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写李小二看陆谦一段,开始仅有小二一人,两位来客“闪将进来”和“军官打扮”“走卒模样” 也只有小二才能看到。文中一个“看时”更明显地提示了描写视角的转移。走卒跟着军官一同坐下的细节更流露出小二的满腹狐疑。后来,陆谦纵火、小二报信、林冲逃生一系列的情节演进

《中国小说欣赏》编写说明

《中国小说欣赏》编写说明 导读:“中国小说欣赏”作为选修课,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与我们在初中、高中阶段的中国小说学习有很大的不同。只有深刻理解了这个不同,我们才能把握本门课的性质、特点,设计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才能将选修与必修两类课程衔接起来。 本门课的主要特征: 一、阅读为主 这是本门课的主要特点,包含多重要素。 1.重视阅读 阅读是上好、学好本门课的基础。阅读是源,没有阅读,本门课就是无源之水。既然名为“小说欣赏”,那么欣赏的客体对象就是小说,作为欣赏主体的读者,就要尽最大可能地熟悉、把握客体对象,也就是要根据教学目标,多多阅读。欣赏需要深入、拓展,没有一定量的阅读,就谈不上欣赏。 2.建构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 让学生从阅读中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汲取人生有益的教诲。 3.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现在学生的阅读状况令人担忧,课业繁重,没有时间读书;电子游戏、非文字的漫画等的吸引,也使学生远离阅读活动。长此下去,阅读不仅在时间上成了空白,在意识与兴趣上也成了空白。选修本门课,不仅在于让学生了解中国小说,让学生修到一定的学分,更重要

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积极的阅读意识。让他们读书、爱读书、读好书,这也是本门课的责任所在。 4.强调阅读快感 一味强调阅读,并不是本门课的宗旨和方法,我们要让学生在精神的愉悦中进行阅读,让他们在阅读中收获快乐。牛不喝水强按头是不行的,电子游戏、漫画等,虽然老师家长百般禁止,可是学生仍不屈不挠、乐此不疲地沉浸其中,关键就是有快感。所以怎样使学生在小说阅读中体会到快感,体会到精神的享受,不仅靠教材,也要靠教师的引导。 5.注重具体阅读 本门课可以说因文解义,本身没有系统的知识体系和框架。因此无论是单元说明,还“赏析”“思考”“链接”,都是指向具体作品的解读。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中国小说,是本门课最大的目标。而不是给他们一个小说史的概念,或是一个小说理论的阐释。这一点,我们是反复强调的,也希望老师在教学中,理解和把握这一特点,和教材达到一定程度的默契。 6.与必修阅读的区别 本门课虽然有选文,但是不同于必修课中的精读。阅读的目的,不是为了掌握某种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开阔视野,鼓励他们全方位、大容量地阅读。当然,这里所说的“开阔视野”,是需要契合同学们的阅读趣味的,是要他们在阅读中体会到快乐的,而不是以某种既定的模式或目标,限制甚至强迫学生进行某类的阅读活动。限制性甚至

《短篇小说欣赏》教案:柳毅传 教案教学设计

《短篇小说欣赏》教案:柳毅传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唐传奇的特点,培养阅读浅易文言的能力。 2.梳理课文情节线索,把握柳毅、龙女、钱塘君的不同性格特点,欣赏艺术手法。 3.能恰当地评价中华传统道德中行侠仗义、惩恶救难品格的积极意义,并了解缺少恋爱婚姻的自由,是造成封建社会青年男女尤其是广大妇女家庭婚姻悲剧的根本原因。 4.了解唐传奇的艺术特色,认识柳毅、龙女形象对于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意义。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古代小说中,才子佳人,英雄救美是一个常见的题材。这和唐代的传奇的很大的关系,因为唐代的传奇是真正开始有意识的创作,情节结构比较完整,描写手法也有显著的提高,而其内容就有很多是描写爱情。著名的白行简的有《李娃传》、蒋防的《霍小玉传》、元稹的《莺莺传》和我们今天所学的李朝威的《柳毅传》。

二、听录音,正音正句。 毁黜(chù)龁(hé)殚(dān)言涘(sì)怛 (dá)瞽(gǔ)罹(lí)哀咤(zhà)坼(chè)鬣(liè)掣(chè)霰(xiàn)铛(dāng)彀(hú)擘(bò)蹶(jué)撝(huī)退宥(yòu)其失愧惕(tì) 三、整体感知 1.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故事情节。 例一:洞庭龙女远嫁泾川,遭受丈夫、公婆虐待,幸遇书生柳毅,传书洞庭龙君,得其叔父钱塘君营救,回归洞庭。(课文节选至此。)钱塘君令柳毅与龙女成婚;柳毅传书本无私心,且不满钱塘君的蛮横,严辞拒绝,告辞而去。龙女对柳毅已生爱慕之心,发誓不嫁他人。柳毅丧妻后,二人终成眷属。 例二:洞庭龙君小女嫁与泾水龙君次子,备受丈夫和公婆迫害,悲不自胜。幸遇儒生柳毅,为之传书至洞庭龙宫。龙君之弟钱塘君勇武过人,飞身而击,杀了泾水龙宫六十万兵将,小龙女得救,龙宫上下对柳毅敬谢不已。(以上为课文节选部分内容)后来,在龙宫酬谢柳毅的宴会上,钱塘君席间作线,要将龙女嫁与柳毅,被柳毅拒绝。洞庭龙君与钱塘君遂厚赠柳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题及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0 分,每空 1 分) 1 、 1918 年周作人发表_____和《平民文学》,反对非人的文学,强调平民文学要写世间普通男女的悲欢成败。 2 、 1921 年 10 月,郁达夫的_____集的出版,标志着创造社自我小说的兴起。 3 、闻一多于 1928 年一月出版的《死水》,真正体现他新诗格律化的主张,“三美”_____、_____、___ __奠定新诗格律理论的基础。 4 、_____是丁玲早期作品中一系列“五四”退潮后小资产阶级叛逆、苦闷的知识女性中最重要的典型。 5 、在艺术上,鲁迅的两部散文集各呈特色,_____深沉含蓄,具有诗的凝练;《朝花夕拾》流畅清新,表现散文的通脱与舒展。 6 、_____标志着矛盾创作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成熟阶段,是我国现代文学一部杰出的革命现实主义的长篇。 7 、《雷雨》、《日出》以后,曹禺于 1937 年写了_____,这是一部描写农民向地主的复仇的悲剧。 8 、冷清秋是_____里的重要角色,这是作者张恨水别具匠心安排的一个核心人物,让她走进金府,去见证这个大家庭的腐败与衰落。 二、选择题( 10 分,每题 2 分) 1 、 ." 五四 " 时,一些戏剧家提出 " 爱美的 " 口号,其意思是 ( ) A. 浪漫的戏剧 B. 非职业戏剧 C. 唯美的戏剧 D.职业的戏剧 2 、指出下列属于论语派的刊物 ( ) A. 《文学季刊》 B. 《宇宙风》 C. 《水星》 D. 《文化评论》 3 、《女神》是 " 火山爆发式 " 的诗集,之后郭沫若又陆续创作了四本诗集。其中留有 " 潮退后的一些微波,或甚至是死寂 " 的诗集是 ( ) A. 《星空》 B.《瓶》 C. 《前茅》 D. 《恢复》 4 、下面不属于巴金以家为题材创作的小说的是 A. 《春》 B. 《寒夜》 C. 《灭亡》 D. 《憩园》 5 、在下列作品中,具有鲜明主观抒情性的作品是 ( ) A. 《华威先生》 B. 《骆驼祥子》 C. 《荷花淀》 D. 《潘先生在难中》 三、名词解释( 20 分,每题 5 分) 1 、“新月诗派” 2 、“问题小说” 3 、“七月诗派” 4 、“孤岛”文学 四、简答( 30 分,每题 10 分) 1 、郁达夫小说的创作特色 2 、结合作品,试论徐志摩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 3 、结合作品,试分析孙犁小说的抒情品格 五、论述(三选二,每题 15 分) 1 、试论述 20 年代“乡土文学”作家群的创作特色 2 、试分析新感觉派小说的审美特色 3 、分析《围城》讽刺文学的特征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讲义:小说鉴赏方略之七 主题 含答案

主题(主题的概括和分析)(对应学生用书P74)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 1.小说主题的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地位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家在描写、叙述人物性格、人物命运时显示出的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小说的主题具有模糊多义性的朦胧美,而“说不尽”的主题又增加了小说的艺术魅力。 2.把握小说主题的方法 (1)我们应学会透过人物形象和描写人物形象的具体材料(细节、情节)领悟和体味作者在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中寄寓的主题。 ①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 ②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 ③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④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2)我们还可以品味“特异语言”,探究主题。“特异语言”即特别的、不同平常的语言,包括作者的叙述语言和作品中人物的语言。 ①语言矛盾之处。我们只有通过分析人物表面上矛盾的语言,找到矛盾的原因,才会发现矛盾的内部是和谐一致的。我们可以通过发现矛盾,探究矛盾的原因,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进而把握文章主题。 ②对人物着意修饰之处。通过对人物着意修饰的分析,看到其内心世界,并进一步从社会中找到造成他这种怪异性格的原因,揭示主题。 ③语言有悖常理之处。通过分析人物言行有悖常理之处,可以触到当时社会的“痛处”,展示小说主题。 ④语言模糊空白之处。运用模糊化的手法,使人物复杂的神情更显复杂,耐人寻味,留与读者猜想、琢磨。 3.主题的表现形式 主题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1)小说通过塑造某某形象揭示了怎样的主旨? (2)联系小说所描写的环境,分析小说的主题。 (3)如何理解小说标题的深刻含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