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辽代皇子表

辽代皇子表

辽代皇子表
辽代皇子表

《辽史·皇子表》原表颇有讹脱,如皇子排列,凡一母所生者皆相连,而嫡出多为首,庶出排其后,非按长幼排序。再者,皇子用名有契丹名亦有汉名,混乱不一。今表依据史料次长幼,辨嫡庶,补缺漏,并以契丹名为正。

肃祖之子:

洽昚,字牙新。长子,母昭烈皇后萧氏。遥辇时,为迭剌部夷离堇。分五石烈为七、六瓜为十一。

撒剌德,即懿祖。次子,母昭烈皇后萧氏。

葛剌,字古昆。第三子,母昭烈皇后萧氏。舍利。早卒。

洽礼,字敌辇。第四子,母昭烈皇后萧氏。舍利。

《辽史》卷六十四,皇子表。

懿祖之子:

叔剌,长子,母庄敬皇后萧氏。舍利。早卒。

帖剌,字痕得。次子,母庄敬皇后萧氏。九任迭剌部夷离堇。卒年七十。

匀德实,即玄祖。第三子,母庄敬皇后萧氏。

袅古直,字岩母根。第四子,母庄敬皇后萧氏。舍利。

《辽史》卷六十四,皇子表。

玄祖之子:

麻鲁,长子,母简献皇后萧氏。舍利。早卒。

《辽史》卷六十四,皇子表。

岩木,字敌辇。次子,母简献皇后萧氏。身长八尺,多力,能裂?皮,语音如钟。弥里木岭去家数里,尝登岭呼其从,家人悉闻之。三为迭剌部夷离堇。年四十五薨。辽兴宗重熙二十一年,追封为蜀国王①。

《辽史》卷六十四,皇子表。①卷二十,兴宗三。

释鲁,字述澜。第三子,母简献皇后萧氏。骈胁多里,贤而多智。先遥辇氏可汗岁贡于突厥,至释鲁为于越。知国政,北征于厥、室韦,南略易、定、奚、霫,始兴板筑,置城邑,教民种桑麻,习织组,已有广土众民之志。①年五十七,为子滑哥所弑。辽兴宗重熙二十一年,追封为隋国王。②

《辽史》卷六十四,皇子表。①卷二,太宗下。赞曰。②卷二十,兴宗三。

撒剌的,即德祖。第四子,母简献皇后萧氏。

《辽史》卷六十四,皇子表。

德祖之子:

亿,字阿保机,小字啜里只,即太祖。长子,母宣简皇后萧氏。

剌葛,字率懒。次子,母宣简皇后萧氏。太祖即位为惕隐,改迭剌部夷离堇。与诸弟某乱,太祖杖而释之。神册二年,与其子赛保里叛入幽州,为人所杀。

迭剌,字云独昆。第三子,母宣简皇后萧氏。天显元年,为中台省左大相。制契丹小字,数少而该贯。与兄剌葛谋反,太祖杖而释之。神册三年,再此谋叛,事觉,诸戚请免,太祖又赦。

寅底石,字阿辛。第四子,母宣简皇后萧氏。太祖遗诏寅底石守太师、政事令,辅东丹王。淳钦皇后遣司徒划沙杀于路。辽兴宗重熙二十一年,追封为许国

王①。

安端,字猥隐。第五子,母宣简皇后萧氏。神册三年,为惕隐。天显四年,为北院夷离堇。天禄初②,以功王东丹国赐号明王。与兄剌葛谋乱,妻粘睦姑告变,太祖誓而免之。复叛,兵败,见擒,杖而释之。应历二年薨。

苏,字云独昆。太祖异母弟③,母不详。神册五年,为惕隐。六年,为南府宰相。太祖二十功臣,苏居其一。征渤海国还,薨。

《辽史》卷六十四,皇子表。①卷二十,兴宗三;②卷六,穆宗纪。③卷八十五,耶律奴瓜传。

太祖之子:

倍,小字图欲。长子,母淳钦皇后萧氏。神册元年,立为皇太子。天显元年,为东丹国人皇王,建元甘露,称制,置左右大次四相及百官,一用汉法。太祖讣至,倍即日奔赴山陵。倍知皇太后意欲立德光,乃谓公卿曰:“大元帅功德及人神,中外攸属,宜主社稷。”乃与群臣请于太后而让位焉。于是大元帅即皇帝位,是为太宗。太宗即立,见疑。倍浮海奔唐。唐主李从珂弑其君自立,倍密报太宗曰:“从珂弑君,盍讨之。”及太宗立石敬瑭为晋主,加兵于洛。从珂欲自焚,召倍与俱,倍不从,遣壮士李彦绅害之,时年三十八。太宗改葬于医巫闾山,谥曰文武元皇王。世宗①谥让国皇帝。统和②中,更谥文献皇帝。重熙二十一年③,增谥文献钦义皇帝,庙号义宗。陵曰显陵。④

《辽史》卷六十四,皇子表。①卷四,世宗。天禄元年追谥;②统和为圣宗年号;③卷二十,兴宗三;④卷七十二,义宗倍传。

德光,字德谨,小字尧骨,即太宗。次子,母淳钦皇后萧氏。

①李胡,一名洪古,字奚隐。第三子,母淳钦皇后萧氏。梁乾化二年生②。天显五年,册为寿昌皇太弟,兼天下兵马大元帅。应历十年③,子喜隐谋反,辞连李胡,下狱死,年五十。统和中,追谥钦顺皇帝。重熙二十一年,更谥章肃。葬玉峰山西谷。

①卷七十二,章肃皇帝传。②卷一,太祖上。原文为六年,此时正为后梁乾化二年,故用此纪年。③卷六,穆宗上。

牙里果,字敌辇。第四子,母宫人萧氏。自晋还,始为惕隐。会同三年,上遣使使晋,报幸南京,命惕隐耶律涅离骨德率万骑先驱①。以病薨。

《辽史》卷六十四,皇子表。①卷四,太宗下。耶律涅离骨应为牙里果。

太宗之子:

天德,字苾扇。长子,母宫人萧氏。猛悍矫捷,人望而畏。会同三年,遣皇子天德及检校司徒邸用和使晋。九年,太祖讨石重贵,晋将杜重威引兵据中渡桥。上欲以计破之,募能断粮道者,天德请以五千骑行。许之。从间道击走卫送之军,火其辎重,重威穷蹙,乃降①。世宗继位,命天德等护梓宫先赴上京。时太后命皇太弟李胡率兵而南,刘哥、安端遇于泰德泉。既接战,安端附马。王子天德驰至,欲以枪刺之。刘哥以身卫安端,射天德,贯甲不及肤。安端得马复战,太弟兵败②。天禄二年春正月,天德、萧翰、刘哥、盆都等谋反③。系狱,天德断锁不能出,诛之。④

《辽史》卷六十四,皇子表。①《表》中与杜重威交战时间在《太宗纪》中应是会同九年十一月、十二月。《表》作望都云云,按辽、晋滹沱河而阵,去望都已远,非也。(参考谭其骧《<辽史>订补三种》)②卷一百十三,耶律刘哥传。《表》中作天德与刘哥战于泰德泉,

后又与李胡战于泰德泉,太后闻之不悦。前后矛盾,与《纪》、《传》记载不合。③卷五,世宗。④《表》作穆宗第一,天德第三。按《太宗纪》载天显六年,皇子述律(即穆宗)生。到会同三年穆宗九岁,而天德已使晋,其年岁不应太小,必长于穆宗。《表》称穆宗第一,应是因为穆宗是嫡出,而天德庶出,尊嫡抑庶之故。现以长幼顺序排列,故天德为长子。

璟,小字述律,即穆宗。次子,母靖安皇后萧氏。

敌烈,字巴速堇。第三子,母宫人萧氏。天显八年生①,多力善射。应历九年王子敌烈、前宣徽使海思及萧达干等谋反,事觉,鞫之。②保宁元年封冀王。

③保宁八年,汉为宋人所侵,遣使求援,命南府宰相耶律沙、冀王敌烈赴之。保宁九年耶律沙、敌烈献援汉之役所获宋俘。乾亨元年援汉拒宋,诏南府宰相耶律沙为都统、冀王敌烈为监军。④耶律沙等与宋战于白马岭,不利,冀王敌烈殁于阵。⑤

《辽史》卷六十四,皇子表。①卷三,太宗上。作提离古。②卷六,穆宗。③卷八,景宗上。

④卷九,景宗下。⑤《表》敌烈第四,罨撒葛第三。按《太祖纪》敌烈天显八年生,罨撒葛九年生。故敌烈第三,罨撒葛第四。

罨撒葛,第四子,母靖安皇后萧氏。天显九年十二月生。①会同二年封太平王。②世宗诏,许与晋主往复以昆弟礼。穆宗委以国政。③应历三年,李胡子宛、郎君嵇干、敌烈谋反,事觉,辞逮太平王罨撒葛、林牙华割、郎君新罗等,皆执之。四年华割、嵇干等伏诛,宛及罨撒葛皆释之。④景宗即位,保宁元年三月太平王罨撒葛亡入沙沱,后入朝。四月进封为齐王。保宁四年二月薨,三月追册为皇太叔。⑤谥钦靖。⑥

①卷三,太宗上。作阿钵撒葛里。②《表》作元年,卷四,太宗下为二年。③、⑥《辽史》卷六十四,皇子表。④卷六,穆宗。⑤卷八,景宗上。

必摄,字箴堇。第五子,母宫人萧氏。保宁元年封为越王①。以疾薨。

《辽史》卷六十四,皇子表。①卷八,景宗上。

只撒古,排行及母不详。

《辽史·皇子表》中没有此人的记载,帝纪、列传亦查无此人。唯在《辽史》卷三十七,地理志一,永州,慈仁县。太宗以皇子只撒古亡,置慈州坟西。故排其尾。

世宗之子:

只没,字和鲁堇。长子①,母妃甄氏。敏给好学,通契丹、汉字,能诗。应历十九年,与宫人私通,穆宗怒,榜掠数百,刺一目而宫之,系狱,将弃市。景宗即位,释其罪,封宁王,赐以所私宫人。②保宁八年,妻安只造鸠毒,只没夺爵乌古部。后以赋放鹤诗征还。圣宗嗣位,尊遗诏复封宁王。统和元年,宁王等并进助山陵费。③同年,应皇太后名,赋移芍药诗。

《辽史》卷六十四,皇子表。①《表》作吼阿不第一,景宗第二,只没第三。《表》引用旧史皇祖传,只没应在第一;又《辽史》卷十圣宗一,统和元年奉遗诏,召先帝庶兄质睦(即只没)于菆涂殿前,复封宁王。《表》中只没顺序的更改应是按照嫡庶排列,今以长幼为序,故改之。②《表》作应历末,根据《辽史》卷一百八王白传,为应历十九年。③卷十圣宗一。

吼阿不,次子,母怀节皇后萧氏。①早薨,墓号太子院。景宗保宁三年八月,追册为皇太子,谥庄圣。②

《辽史》卷六十四,皇子表。①《表》中未写其母,但称“当是世宗嫡长子也”,故推测其母应为怀节皇后。②卷八,景宗上。

贤,字贤宁,小字明扆,即景宗。第三子,母曰怀节皇后萧氏。

穆宗无子,养景宗为储。

《辽史》后妃传,穆宗皇后萧氏,无子。《辽史》景宗上,穆宗即位,养永兴宫。

景宗之子:

隆绪,小字文殊奴,即圣宗。长子,母曰睿智皇后萧氏。

隆庆,小字普贤奴,一名赞①,字燕隐。次子,母曰睿智皇后萧氏。生而岐嶷,俨若成人。幼时与群儿戏为行伍站阵法,指挥义气,无敢违者。景宗奇之曰:“此吾家生马驹也。”长善骑射,骁捷如风。②乾亨二年,八岁封恒王。③圣宗统和十六年,进封皇弟恒王隆庆为梁国王、南京留守。④开泰初更王晋,加守太师,兼政事令,进王秦晋,拜大元帅,赐铁券。⑤开泰五年,秦晋国王隆庆来朝,上亲出迎劳,至实德山,因同猎于松山。至北安,浴温泉,疾薨。开泰六年,葬医巫闾山。追册隆庆为皇太弟⑥,谥孝文⑦。

《辽史》卷六十四,皇子表。①按罗继祖《辽史校勘记》卷六四,契丹供奉官李信云:景宗四子,次名赞,封梁王。隆绪又名赞。②《契丹国志》卷十四,孝文皇太弟传。③卷八,景宗上。④卷十四,圣宗五。⑤《表》作金券,圣宗纪作铁券,今从纪。⑥卷十五,圣宗六。⑦《契丹国志》卷十四,孝文皇太弟传。

隆佑,小字高七,一字胡都堇。第三子,母睿智皇后萧氏。乾享初,封郑王。统和十六年,进封郑王隆祐为吴国王。十九年,徙封为楚国王,留守京师。二十一年,为西南面招讨使。二十二年伐宋①、二十八年伐高丽,皆留守京师。二十九年,权知北院枢密使事。开泰元年,徙封齐国王,留守东京。八月,薨。十月,赠隆祐守太师,谥仁孝。②重熙间,改谥孝靖。高七性沈毅,美姿容。自少时慕道,见道士则喜。晚留守东京,崇建宫观,备极辉丽,东西两廊,中建正殿,接连数百间。又别置道院,延接道流,诵经宣醮,用素馔荐献,中京往往化之。③《辽史》卷六十四,皇子表。①卷十四,圣宗五。②卷十五,圣宗六。③《契丹国志》卷十四,齐国王隆裕传。

药师奴,一名郑哥,①一名韩八。②第四子,母睿智皇后萧氏。③生八月,乾享三年卒,葬潢水、土河之间的王子院。④

《辽史》卷六十四,皇子表。①③《契丹国志》卷十三景宗萧皇后传。②④卷三十七,地理志一。

圣宗之子:

佛宝奴,统和七年二月生,母疑为贵妃萧氏。

《表》中圣宗之子仅有六人,兴宗第一。《本纪》除《表》中皇子外,还有诸多皇子。兴宗生于开泰五年,则兴宗非长子。圣宗统和四年纳皇后萧氏,十九年皇后萧氏以罪降为妃。故佛宝奴疑为贵妃萧氏所生。

吴哥,字洪隐,汉名宗训①。母僕隗氏。开泰二年为惕隐,出为南京留守。封燕王。薨于南京。

《辽史》卷六十四,皇子表。①《表》中无汉名。《表》作“开泰二年,为惕隐”,圣宗六“开泰二年,封皇子宗训大内惕隐。”是吴哥、宗训为一人,宗训应为汉名。

狗儿,字屠鲁昆,母僕隗氏。太平元年,拜南府宰相。暴疾薨。

《辽史》卷六十四,皇子表。

吴哥开泰二年为惕隐,出为南京留守;狗儿太平元年拜南府宰相。两人其年必不太小,而兴宗生于开泰五年,重元太平元年,故吴哥、狗儿应长于兴宗。

佚名

佚名

《辽史》卷七十一后妃,圣宗仁德皇后萧氏传“生皇子二,皆早卒。”;《契丹国志》卷十三后妃传,圣宗萧皇后:“齐天皇后萧氏,本正后也,屡诞皇子不育,圣宗顾待隆渥。”;《辽史》卷十四圣宗五“开泰十九年册萧氏为齐天皇后”,卷十八兴宗一“上始生,齐天皇后取养之”,由此推测齐天皇后二子应长于兴宗。

宗真,字夷不堇,小字只骨。即兴宗,母钦哀皇后萧氏。

属思,开泰六年生,母氏不详。

《表》中无记载,见《辽史》卷十五圣宗六。

重元,小字孛吉只,母钦哀皇后萧氏。太平元年三月生①,太平三年封秦国王。材勇绝人,眉目秀朗,寡言笑,人望而畏。圣宗崩,钦哀皇后称制,密谋立重元。重元以所谋白于上,上益重之,封为皇太弟。历北院枢密使②、南京留守、知元帅府事。重元处戎职,未尝离辇下。先是契丹人犯法,例须汉人禁勘,受枉者多。重元奏请五京各置契丹警巡使,诏从之,赐以金券誓书。道宗即位,册为皇太叔,免拜不名,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复赐金券、四顶帽、二色袍,尊宠所未有。清宁九年,车驾猎滦水,以其子涅鲁古素谋,与同党陈国王陈六、知北院枢密事萧胡睹等凡四百余人,诱胁弩手军阵于帷宫外。将战,其党多悔过效顺,各自奔溃。重元既知失计,北走大漠,叹曰:“涅鲁古使我至此!”遂自杀。③

《辽史》卷六十四,皇子表。①卷十六圣宗七,作勃已只。②卷十八兴宗一,作重熙七年以皇太弟重元判北南院枢密使事。③卷一百十二逆臣上,耶律重元传。

别古特,字撒懒,母氏不详。明敏善射。太平七年,遥领彰信军节度使,为王子郎君班详隐。重熙十七年,封柳城郡王。①重熙中,累迁契丹行宫都部署。重熙十九年伐夏,以行宫都部署别古得监战②,督战有功。军还,薨。

《辽史》卷六十四,皇子表。①②卷二十,兴宗三。《纪》作别古得。

侯古,字讹里本,母姜氏。重熙初,为王子郎君详隐,出为奉陵节度使。十七年,封饶乐郡王。①后为南院大王。清宁元年转中京留守,又改为同知东京留守事,再为南院大王。②咸雍中,上京留守,徙封混同郡王。八年③薨于上京。《辽史》卷六十四,皇子表。①卷二十,兴宗三。②卷二十一,道宗一。③卷二十三,道宗三。

《表》圣宗子原作六人,兴宗第一、重元第二、别古特第三、吴哥第四、狗儿第五、侯古第六。据《辽史》后妃传载,仁德皇后生儿子,早卒。《圣宗纪》开泰七年五月又见皇子宗元、宗简、宗愿、宗伟,无从考,故存疑。《表》中无佛宝奴和属思,今补之。《表》盖以嫡庶为次,致使长幼失序,今以长幼排之。但因柱子人数难考,暂不排第次。

兴宗之子:

洪基,字涅邻,小字查剌,即道宗。长子,母仁懿皇后萧氏。

宝信奴,次子,母氏不详。

《表》中无此子,《辽史》卷十八,兴宗一。重熙四年六月生。次于道宗,长于和鲁斡,今补。

和鲁斡,汉名洪道①,字阿辇。第三子,母仁懿皇后萧氏。重熙十年十月生。十七年封为越王。②清宁元年进鲁国王。二年改宋国王,为上京留守。③和鲁斡颇有武略,重元之战,趁夜赴战。库莫奚侵扰,诏洪道讨之。洪道伏兵林中,佯败而走,奚掠辎重,洪道与伏兵合击之,尽殪。后渤海高颓乐反,又命洪道讨之。

④改南京留守,进宋魏王。乾统元年,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加守太师,免拜不名。三年,册为皇太叔。六年兼惕隐,加义和仁寿之号。十年,从猎与庆州薨。⑤

《辽史》卷六十四,皇子表。①《表》中无汉名,《契丹国志》卷十三兴宗萧皇后传“次曰纥根,名洪道”;卷十四燕王洪道传“番名叱地好,道宗同母弟也。”②《辽史》卷二十,兴宗三。③《辽史》卷二十一,道宗一。④《契丹国志》卷十四,燕王洪道传。⑤《辽史》卷二十七,天祚帝一。

阿琏,汉名洪德①,字讹里木。第四子,母仁懿皇后萧氏。重熙十七年,封许王。②清宁元年,进封陈国王。二年为秦国王,任中丞司事。③清宁中,出为辽兴军节度使。咸雍间,历西京、上京留守。进封秦越国王。大安三年七月薨,十月追封为秦魏国王,谥钦正。④

《辽史》卷六十四,皇子表。①《表》中无汉名,《契丹国志》卷十三兴宗萧皇后传“次曰寿千,名洪德。”②《辽史》卷二十,兴宗三。③《辽史》卷二十一,道宗一。④《辽史》卷二十五,道宗五。

道宗之子:

耶鲁斡,名濬,道宗长子,母宣懿皇后萧氏。幼而能言,好学知书。道宗尝曰:“此子聪慧,殆天授欤!”六岁,封梁王。明年,从上猎,矢连发三中。上顾左右曰:“朕祖宗以来,骑射绝人,威震天下。是儿虽幼,不坠其风。”后遇十鹿,射获其九。帝喜,设宴。八岁,立为皇太子。大康元年,兼领北南枢密院事。

及母后被害,太子有忧色。耶律乙辛为北院枢密使,常不自安。会护卫萧忽古谋害乙辛,事觉,下狱。副点检萧十三谓乙辛曰:“臣民心属太子,公非阀阅,一日若立,吾辈措身何地!”乃与同知北院宣徽事萧特里特谋构陷太子,阴令右护卫太保耶律查剌诬告都宫使耶律撒剌、知院萧速撒、护卫萧忽古谋废立。诏案无迹,不治。乙辛复令牌印郎君萧讹都斡等言:“查剌前告非妄,臣实与谋,欲杀耶律乙辛等,然后立太子。臣若不言,恐事发连坐。”帝信之,幽太子于别室,以耶律燕哥鞫案。太子具陈枉状曰:“吾为储副,尚何所求。公当为我辨之。”燕哥乃乙辛之党,易其言为款伏。上大怒,废太子为庶人。将出,曰:“我何罪至是!”十三叱登车,遣卫士阖其扉。徙于上京,囚圜堵中。乙辛寻遣达鲁古、撒八往害之,太子年方二十,上京留守萧挞得绐以疾薨闻。上哀之,命有司葬龙门山。欲召其妃,乙辛阴遣人杀之。帝后知其冤,悔恨无及,谥曰昭怀太子,以天子礼改葬玉峰山。乾统初,追尊大孝顺圣皇帝,庙号顺宗,妃萧氏贞顺皇后。一子,延禧,即天祚皇帝。

天祚帝之子:

习泥烈,长子,母昭容。乾统六年,封饶乐郡王,进封赵王。①天庆九年,留守西京。②保大元年,为惕隐。保大三年,从天祚帝至白水泺,被执。③

①卷二十七,天祚帝一。②卷二十八,天祚帝二。③卷二十九,天祚帝三。

定,次子,母元妃萧氏①。封秦王。保大二年,天赐皇帝耶律淳薨,遗命遥立秦王定以存社稷。保大三年,至青冢泺,被金师所获。②

①卷二十八,天祚帝二。②卷二十九,天祚帝三。

雅里,字撒鸾。第三子,母元妃萧氏。七岁,欲立为皇太子,别置禁卫,封梁王。保大三年,金师围青冢寨,雅里在军中。太保特母哥挟之出走,间道行至阴山。闻天祚失利趋云内,雅里驰赴。时扈从者千余人,多于天祚。天祚虑特母哥生变,欲诛之。责以不能全救诸王,将讯之。仗剑召雅里问曰:“特母哥教汝何为?”雅里对曰:“无他言。”乃释之。天祚渡河奔夏,队帅耶律敌列等劫雅里北走。至沙岭,见蛇横道而过,识者以为不祥。从三日,群僚共立雅里为主。雅里

遂即位,改元神历,命士庶上便宜。雅里性宽大,恶诛杀。获亡者,笞之而已。有自归者,即官之。因谓左右曰:“欲附来归,不附则去,何须威逼耶?”每取唐《贞观政要》及林牙资忠所作《治国诗》,令侍从读之。乌古部节度使糺哲、迭烈部统军挞不也、都监突里不等各率其众来附。自是诸部继至。而雅里日渐荒怠,好击鞠。特母哥切谏,乃不复出。以耶律敌烈为枢密使,特母哥副之。敌列劾西北路招讨使萧糺里荧惑众心,志有不臣,与其子麻涅并诛之。以遥设为招讨使,与诸蕃战,数败,杖免官。从行有疲困者,辄振给之。直长保德谏曰:“今国家空虚,赐赉若此,将何以相给耶?”雅里怒曰:“昔畋于福山,卿诬猎官,今复有此言。若无诸部,我将何取?”不纳。初,令群牧运盐泺仓粟,而民盗之,议籍以偿。雅里乃自为直:每粟一车偿一羊,三车一牛,五车一马,八车一驼。左右曰:“今一羊易粟二斗且不可得,乃偿一车!”雅里曰:“民有则我有。若令尽偿,民何堪?”后猎查剌山,一日而射黄羊四十,狼二十一,因致疾,卒,年三十。①①卷二十九,天祚帝三。

挞鲁,第四子,母德妃萧氏①。寿昌三年三月生。初封梁王,乾统三年进封燕国王。四年薨。②

①卷七十一,天祚德妃萧氏传。②卷二十七,天祚帝一。

敖鲁斡,第五子,母文妃萧氏。母曰文妃萧氏。乾统六年,封晋王。①甫髫龀,驰马善射。出为大丞相耶律隆运后,封晋王。性乐道人善,而矜人不能。时宫中见读书者辄斥,敖卢斡尝入寝殿,见小底茶剌阅书,因取观。会诸王至,阴袖而归之,曰:“勿令他人见也。”一时号称长者。及长,积有人望,内外归心。保大元年,南军都统耶律余睹与其母文妃密谋立之,事觉,余睹降金,文妃伏诛,敖卢斡实不与谋,免。二年,耶律撒八等复谋立,不克。上知敖卢斡得人心,不忍加诛,令缢杀之。或劝之亡,敖卢斡曰:“安忍为蕞尔之躯,而失臣子之大节!”遂就死。闻者伤之。②

①卷二十七,天祚帝一。②卷七十二,晋王敖卢斡传。《表》、《后妃传》作敖鲁斡,《纪》、《传》皆敖卢斡。

宁,第六子,母元妃萧氏。封许王,保大二年至青冢泺,被金师所获。

天祚帝子《表》与《纪》记述有差。《表》作六子,敖鲁斡(晋王)第一,雅里(梁王)第二,挞鲁(燕王)第三,习泥烈(赵王)第四,定(秦王)第五,宁(许王)第六。《天祚帝纪》作四子:习泥烈第一,敖鲁斡第二,宁第三,定第四。《道宗纪》中,见天祚帝子生子有三次,分别是大安五年,大安九年,寿隆三年。而《后妃传》载,晋王敖鲁斡生母文妃于乾统初入宫,故敖鲁斡必不是长子,亦不是次子。雅里,《天祚帝纪》载卒于保大三年,年三十。可知其生年在大安十年,故雅里非第二子。《天祚帝》保大元年,萧奉先恐秦王不得立,推测萧奉先诸甥中,秦王长于梁王。今从《纪》,以习泥烈为长,定为次,雅里第三,挞鲁第四,敖鲁斡第五,宁第六。

魏晋南北朝帝王世袭表

西晋帝王世系 西晋(公元265年-316年),始于武帝司马炎,终于愍帝司马邺,共4帝。晋朝统一了全国,但由于皇帝昏庸,只4帝就土崩瓦解。国家又陷于分裂。 武帝司马炎(236-290) 265年称帝,在位26年 武帝司马炎,司马昭的长子,265年,司马炎即晋王。逼迫曹奂禅位,建立晋朝,280年,攻下建业,吴国灭亡,完成了统一事业。 晋武帝生活十分荒淫,晋宫内宫女万人以上,并造成社会风气荒淫奢侈,有“王恺,石崇斗富”。司马炎死于290年,时年55岁。 惠帝司马衷(259-306) 290年即位,在位17年 惠帝,武帝第二子。司马衷是一个白痴。即位后,无力理政,发生诸王为争夺最高统治权的内战,史称“八王之乱”。激化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司马衷死于306年,时年48岁。 怀帝司马炽(284-264) .(306-312)年在位,在位6年 怀帝,晋武帝第二十五子。司马炽继承了惠帝的烂摊子,并无雄才大略。312年,匈奴军进攻洛阳,晋怀帝被俘,次年被杀。时年30岁。 愍帝司马邺(300-317) .(313-316)在位,在位4年 司马邺,晋武帝孙,吴孝王司马晏的儿子。司马邺即位时才13岁。,由琅邪王司马睿,南阳王司马保辅政。匈奴刘曜进攻长安,愍帝投降,受尽侮辱,317年被杀,时年18岁。 东晋帝王世系

东晋(公元317年-420年),始于元帝司马睿,终于恭帝司马德文,共11帝。西晋灭亡后,与东晋同时存在的北方的北魏,东晋被刘裕创建的宋灭掉后,形成南北朝的局面。 元帝司马睿(276-322):317年称帝,在位6年 元帝司马睿,琅邪王司马觐的儿子。晋怀帝任命他为镇东大将军,都督扬州江南军事,西晋灭亡后,司马睿称帝,建都建康(南京),史称东晋。 元帝即位后,矛盾四伏。在位6年死,时年47岁。 明帝司马绍(298-325):322年即位,在位4年 司马绍,元帝长子,从小就聪明伶俐,即位后,巩固了东晋的统治。死于325年,时年27岁。 成帝司马衍(321-342):325年即位,在位18年 成帝司马衍,明帝长子。即位时5岁。死时22岁。 康帝司马岳(322-344):342年即位,在位3年 康帝司马岳,明帝的儿子,成帝的弟弟,在位3年死,时年23岁。 穆帝司马聃(343-361):344年即位,在位17年 穆帝,康帝子,即位时才2岁,死于361年,时年19岁。 哀帝司马丕(341-365):361年即位,在位5年 司马丕,成帝长子,迷信黄老之术,常服长生不老之药,服食过量而死,时年25岁。

清朝皇帝列表 清朝历代皇帝简介

清朝皇帝列表清朝历代皇帝简介 清朝皇帝列表清朝历代皇帝简介清朝历代皇帝一览表 1.努尔哈赤: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年号天命。在位11年。 2.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前后在位17年。 3.顺治: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皇太极第九子,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6岁即帝位,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14岁亲政。 4.康熙: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顺治皇帝第三子,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 5.雍正: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 6.乾隆: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 7.嘉庆: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顒琰(1760—1820年),清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乾隆皇帝第十五子。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公开立为皇太子,次年元旦,受弘历内禅即位,以是年为嘉庆元年,时年27岁。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弘历死,始亲政。在位25年。 8.道光: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年),清朝入关后第六位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为道光元年,时年29岁。在位30年。 9.咸丰:清文宗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年),清朝入关后第七位皇帝,道光皇帝第四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即位,以次年为咸丰元年,时年20岁。在位11年。 10.同治:清穆宗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4年),清朝入关后第八位皇帝。5岁即帝位,终身成为其生母慈禧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傀儡。

日本历史大事件年表

日本历史大事件年表 1.先土器时代(?—1万年前) 日本全域出现原始人类活动。冰川融化,海面上升,日本列岛形成。大陆人移居日本列岛,成为早期居民。开始制作、使用石器。 2.绳纹时代(1万年前—公元前3世纪) 分为草创期、早期、前期、中期、后期、晩期这6期。 绳纹土器出现,制作技术不断提高。 竖穴居住,瓮棺出现。 陶制或木制的工艺品及屈葬、拔牙习俗盛行。 母系氏族形成,原始农耕出现。后期到晩期间种植稻。 3.弥生时代(公元前3世纪—公元3世纪后半) 以种植稻米为中心成立的农耕社会。 北九州地区稻作与金属器出现、弥生土器发达。 大陆系统的磨制石器、铁制工具、木制农具出现。 稻作波及中国、四国、近畿、关东、东北等地区。 大陆青铜器如铜剑、铜铎等传入。 农耕带来的信仰、礼仪、风俗习惯也逐渐传播开来,形成了日本文化的原型。 当时日本总称为“倭”,分为许多小国。 汉光武帝中元二年(公元57年),“奴”国王曾遣使通汉,接受了后汉光武帝所赠与的刻有“汉委奴国王”五字的金印,这枚金印于1784年在福冈县被发现。

4.古坟时代(3世纪后期~7世纪) 4世纪中期,大和政权统一了割据的小国。随着国家的统一,以前方后圆坟为代表的古坟扩大到全国各地,因此被称为“古坟时代”。 3世纪左右,在奈良县一带兴起了大和国,并且逐渐征服了日本的大部分地区,首领称为“大王”,后来改称天皇。 5世纪,来自朝鲜半岛的外来人带来了铁器生产、制陶等技术,并开始使用中国汉字。 6世纪,日本正式接受儒教,佛教也传入日本。圣德太子仿效中国,致力于政治革新,着手建立一个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 5.飞鸟时代(6世纪末~710) 【こふんじだい】 飞鸟时代,约始于公元600年,止于迁都平城京的710年,上承古坟时代,下启奈良时代。此期以政治中心为奈良县的飞鸟地方(即当时的藤原京)而得名,较为重大的事件有圣德太子改革、大化改新等。大化改新之后日本进入封建时代。 587年,衣折战役中,苏我马子击败物部守屋,取得对朝廷的控制权。 592年,和苏我氏有姻亲关系的皇族女性丰御食炊屋姬即位为推古天皇。她提名圣德太子(马厩门王子)为摄政进行了以加强皇权为核心的政治改革。圣德太子制定了十二阶冠位和十七条宪法,奠定了中国式的官僚制度的基础;同时还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隋朝学习。 645年,中大兄皇子(天智天皇)和中臣镰足(藤原镰足)合谋刺杀苏我入鹿,结束了苏我氏的专权。同年,孝德天皇即位,颁布大化改新诏,推行大化革新。 7世纪,圣德太子致力于政治革新,并以“大化革新”为契机,着手建立一个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这个做法仿效了隋、唐,而且此时更加积极地摄取大陆文化。至9世纪末期先后共派出10多次遣隋使和遣唐使。

清朝历代皇帝表及简介

清朝历代皇帝表及简介

京。清廷先后镇压了各地的农民起义和南明抗清武装,逐步统一全国。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被推翻,从此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自此之后,中国脱离了帝制而转入了民主革命时期。 1、努尔哈赤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年号天命。在位11年。努尔哈赤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完成了统一女真各部大业,对后来满族共同体的形成,对加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辽东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2、皇太极天聪汗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1643年),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前后在位17年。在位期间,注意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作战,确定满族族名,建立清国,为清王朝的确立和后来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3、顺治皇帝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皇太极第九子,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6岁继帝位,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14岁亲政。清初满汉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极为激烈,而至顺治朝结束时,清廷击败了各种抗清势力,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4、康熙皇帝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顺治皇帝第三子,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他平定了三藩叛乱,收复了台湾,驱逐了沙俄势力,又平息蒙藏地区动乱,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在经济和文化建设上,康熙也创下对后世产生积极影响的重大业绩,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 5、雍正皇帝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他对有碍于皇权的反对势力大加挞伐,有效地改善了吏治,增加了国库收入,为乾隆朝社会的繁荣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6、乾隆皇帝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他在将清朝的康乾盛世推向顶峰的同时,也亲手将它带向低谷,他是影响中国18世纪以后历史进程的重要皇帝。 7、嘉庆皇帝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顒琰 (1760—1820年),清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乾隆皇帝第十五子。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公开立为皇太子,次年元旦,受弘历内禅即位,以是年为嘉庆元年,时年27岁。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弘历死,始亲政。在位25年。顒琰亲政后,立即铲除贪赃枉法蠹国肥私的权臣和珅,使人心大快,复多方采取措施,力图保持康乾之盛世,但内忧外患重重,积重难返。由于腐败势力甚强,又缺乏新生机制,终难摆脱江河日下的命运。 8、道光皇帝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年),清朝入关后第六位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为道光元年,时年29岁。在位30年。在位期间,由于国力开始衰落,故极力提倡节俭,改革盐政,部分弛禁开矿,并整顿吏治。但由于腐败成风,阻力过大,奏效甚微。对鸦片之害,他最初力主抵抗,但因他本人对

课外历史拓展—中国历史列表

中国历史列表(自夏开始开始) 夏(约公元前21世纪-约公元前16世纪)禹 商(约公元16世纪-约公元前1066)成汤 周:西周朝(公元前1029年-公元前771年),始于文王,终于幽王,共13帝。周朝的始祖名弃,帝喾的后裔,弃曾做过尧,舜的农师。周朝姬姓。 公元前770年,幽王太子宣臼由镐京迁都于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迁后之周王朝为东周。周赧王59年(公元前256年),东周为秦所灭,共传二十五王,历时五百一十五年。 秦朝(前221年——前207年),嬴政(汉族) 汉朝(前202年——220年),刘邦(汉族) 三国:三国·魏(220年——226年),曹丕(汉族) 三国·蜀(221年——223年),刘备(汉族) 三国·吴(222年——252年),孙权(汉族) 晋朝(265年——420年),司马炎(汉族) 十六国:十六国·成汉(304年——347年),李雄(汉族) 十六国·前赵(304年——329年),刘渊(匈奴族) 十六国·后赵(319年——351年),石勒(羯族) 十六国·前凉(300年——386年),张轨(汉族) 十六国·后凉(386年——403年),吕光(氐族) 十六国·南凉(397年——414年),拓跋乌孤(鲜卑族) 十六国·西凉(400年——421年),李皓(汉族) 十六国·北凉(397年——460年),段业(匈奴族) 十六国·前燕(285年——370年),慕容廆(鲜卑族) 十六国·后燕(384年——409年),慕容垂(鲜卑族) 十六国·南燕(398年——410年),慕容德(鲜卑族) 十六国·北燕(409年——436年),冯跋(汉族) 十六国·前秦(350年——394年),苻洪(氐族) 十六国·后秦(384年——417年),姚苌(羌族) 十六国·西秦(385年——431年),乞伏国仁(鲜卑族) 十六国·胡夏(407年——431年),赫连勃勃(匈奴族) 南北朝:南北朝·宋国(420年——479年),刘裕(汉族) 南北朝·齐国(479年——502年),萧道成(汉族) 南北朝·梁国(502年——557年),萧衍(汉族) 南北朝·陈国(557年——589年),陈霸先(汉族)

【历史上的晋帝】晋哀帝司马丕

晋哀帝司马丕 晋哀帝司马丕(341年—365年),字千龄,为东晋的第六代皇帝,晋成帝之子,晋穆帝之堂兄弟。晋哀帝本应继晋成帝之位即位,但是由于权臣庾冰的意见而无法即位;司马丕于361年在晋穆帝死后即位,改元隆和,但是大将桓温当国,晋哀帝形同傀儡。晋哀帝即位不久就迷上了长生术,按照道士传授的长生法,断榖、服丹药,结果晋哀帝服药后药性大发而不能听政,遂由褚太后再次临朝。365年晋哀帝便因药物中毒死于太极殿。 第一章司马丕的生平 哀帝司马丕,是成帝司马衍的儿子。生于公元340年,卒于公元365年。终年25岁,在位三年零九个月(361——365)。史称“晋哀帝”。 司马丕是成帝司马衍的儿子,父亲与康帝是同胞兄弟,成帝死时庾冰出于私心,没有立司马丕,现在穆帝无子,禇太后反过来立了司马丕。也就是说康帝司马岳一门帝气已尽,那曾经私欲胜过理智的司马岳,想自己一门子孙永久嗣帝的幻想很快破灭。这可能就是所谓的岁月轮回,推陈出新,历史不可能永远定格在一个基准点上,它会变幻莫测。 哀帝五月即位,九月才立王氏为皇后。他无心春花秋月,也不管冬去春来,一门心事在寻访巫术、仙道。秦始皇,汉武帝的求仙之路,在他眼里好像没有完成似的,他要用他年轻的生命接着走下去: 帝信方士言,断谷饵药以求长生。侍中高崧谏曰:“此非成乘所宜为;陛下兹事,实日月之食。”不听。辛未,帝以药发,不能亲万机,褚太后复临朝摄政(《资治通鉴》兴宁二年三月)。 蓬山远在天边,哀帝求不老之丹没有求到,服了二年的仙药,仙境难去而身体瘦骨嶙峋地躺在了病榻上,一个个恶梦,一次次惊恐,让他觉得自己离蓬莱仙山的路太遥远了。正因为哀帝是一个无心帝业的人,所以他没管燕国人,秦国人,凉州人,匈奴人,代国人和桓温;桓温也不客气,他毫不留情地清除异己: 徐、兖二州刺史范汪,素为桓温所恶,温将北伐,命汪帅众出梁国。冬,十月,坐失期,免为庶人,遂废,卒于家(《资治通鉴》升平五年十月)。 相关整本阅读https://www.doczj.com/doc/fc9816299.html,/ebook/97b732bb6529647d272852eb.html 第二章司马丕的主要事迹 一、登上皇位 哀帝司马丕(341—365年),字干龄。性格懦弱无能。东晋第六位皇帝,成帝司马衍长子,穆帝司马聃之堂兄弟,司马聃死后继位。曾用年号:隆和(362)兴宁(363)升平五年(361年)5月25日,司马丕即皇帝位,实行大赦。27日,改封东海王司马奕为琅邪王。

元代年表(1279-1368)

公元 544 年,蒙古先民失韦遣使与东魏建立联系。 公元 7 世纪,蒙古以"蒙兀室韦"之称载入《旧唐书》。 1162 年,铁木真出生。 1171 年,铁木真父王耶速该巴特尔被塔塔尔人毒害,蒙古部落联盟解体。 1189 年,铁木真被推举为蒙古部汗。 1201 年,合答斤等 11 部推举札答兰部札木合为"古儿汗",联兵攻打铁木真。 1202 年,答兰捏木儿格思战役,铁木真灭塔塔尔部。 1203 年,铁木真灭克烈部,王汗被乃蛮边将执杀。 1204 年,铁木真灭乃蛮,太阳汗受伤致死。 1205 年,铁木真征西夏。 1206 年,铁木真即汗位,号成吉思汗,建大蒙古国。 1207 年,术赤征服林中百姓。成吉思汗再征西夏。 1208 年,太阳汗之子屈出律逃往西辽。 1209 年,畏兀儿国归附。成吉思汗三征西夏,夏主李安全纳女请和。 1211-1214 年,蒙古首度伐金,破河北、山东、山西 90 余州,围攻中都。金献岐国公主及金帛、马匹请 和。蒙古撤兵。金迁都汴京。 1214 年,蒙古与南宋建立夹击金朝同盟。 1215 年,占领中都,破金城邑多处。 1217 年,成吉思汗封木华黎为太师国王,总理伐金事宜。图马惕部叛乱,博儿忽阵亡。 1218 年,哲别攻西辽。杀屈出律,西辽灭亡。 1219 年,成吉思汗亲征中亚大国花剌子模。 1221 年,花剌子模国亡。巴剌率军追击札兰丁进入北印度。 1222 年,哲别、速不台征服阿哲儿拜占、谷儿只(格鲁吉亚),越太和岭(高加索),败阿兰、钦察联军。 1223 年,蒙古军攻入南俄,在迦勒加河败罗斯、钦察联军。 1225 年,成吉思汗回师土拉河。 1226 年,成吉思汗进兵西夏,围攻中兴府。 1227 年,成吉思汗病逝。西夏亡。成吉思汗幼子托雷监国。 1229 年,举行大会,推举成吉思汗子窝阔台为汗。 1230 年,窝阔台汗亲伐金,派绰儿马罕征讨西亚。 1231 年,窝阔台汗召集官山会议,决定兵分三路伐金。立中书省,理汉地财赋。 1232 年,三峰山战役,托雷大败金兵,连取河南 10 余州。 1233 年,速不台破金南京,哀宗逃往蔡州。 1234 年,蒙、宋军破蔡州,哀宗自缢,金亡。 1235 年,建哈剌和林城。长子军西征。皇子阔端、阔出分道攻宋。 1236 年,初行交钞。立燕京编修所和平阳经籍所。西征军降不里阿耳,南征军占襄阳,破成都。绰儿马 罕军占谷儿只(格鲁吉亚)。 1237 年,西征军破钦察、罗斯也烈赞。 1239 年,西征军征服阿速。绰儿马罕占阿美尼亚。 1240 年,西征军占乞瓦(基辅),进兵孛烈儿(波兰)。《蒙古秘史》成书。阿美尼亚王赴蒙古朝见窝阔台 汗。 1241 年,西征军败马札儿(匈牙利)军,进至维也纳附近。窝阔台汗逝,皇后乃马真氏称制。绰儿马罕离 世,拜住继统其军。 1242 年,金帐汗国正式成立。西征军东还。拜住攻占鲁迷(小亚西亚)。宗王察合台谢世。 1243 年,拜住败鲁迷算端凯亦·豁思鲁,进占西瓦思(今土耳其锡瓦思)。凯亦·豁思鲁称藩纳贡。 1244 年,西征蒙古军东还本土。西里西亚王海一世遣使向拜住请求归附。 1245 年,蒙古占领底格里斯河上游。大马士革王向蒙古纳贡。 1246 年,贵由汗即位。罗马教皇使者普兰·迦尔宾抵哈剌和林。谷儿只(格鲁吉亚)女王之子大卫兄弟入 和林朝觐,贵由命兄弟二人分治其国。 1249 年,三月,贵由汗驾崩,皇后海米司称制。 1251 年,蒙哥汗即位。 1252 年,蒙哥汗处置政敌,杀海米司、镇海等。将窝阔台兀鲁思分数块,授予窝阔台系诸王。鲁布鲁克 入哈剌和林朝觐。 1253 年,旭烈兀西征。忽必烈军分三路攻云南,进入大理国。 1254 年,兀良合台攻大理,俘乌蛮王。 1256 年,忽必烈建开平城。旭烈兀灭木剌夷国。 1257 年,兀良合台平云南,置郡县。兀良合台攻安南(即交趾)。安南国成为蒙古藩属。 1258 年,旭烈兀破报达(巴格达),阿拔斯王朝亡。蒙哥汗亲征南宋。 1259 年,蒙哥汗围攻合州钓鱼山,中流矢,故于军中。忽必烈接受贾似道划长江为界和议,南宋献贡保 安。

金朝皇帝列表

金(1115年-1234年),或称大金、金国、金朝,是位于今日中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建立的一个政权,创建人为金太祖完颜旻,国号金,建于1115年,建都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1125年灭辽,次年灭北宋。后迁都中都,再迁都至汴京(今河南开封)。天兴三年(1234年)时灭于蒙古与南宋联合进攻,共经历10位帝王。 1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1068年——1123年),生于黑龙江哈尔滨东南阿什河,女真族酋长,金国建立者。12世纪初统一各部,并消灭辽国,在位期间,定制度,立刑法,造文字,加强皇权,对女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谥号武元皇帝,死后葬于和陵,后改名睿陵。 2金太宗完颜晟 金太宗姓完颜,名吴乞买,汉名晟。 1123年即位在位12年。太祖的四弟,即位后,继续进行灭辽战争,1125年,消灭辽朝。开始进攻宋,1126年,攻下汴

京,北宋亡。其后,太宗进行了经济,军事改革,并且他本人非常节俭。他下诏在女真旧地实行赋税制,不得私役百姓;规定权势之家不得买贫民为奴;多次下诏敦劝农功和派遣使臣到各地劝农。死于1135年,时年61岁。 3金熙宗完颜亶 金熙宗完颜亶,(天辅三年正月十七甲子日11119年2月28日-皇统九年十二月初九丁巳日儒略历1150年1月9日),金朝第三位皇帝(1135年2月10日—1150年1月9日在位)。女真名合剌,汉名亶,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之嫡长孙,其父为金太祖嫡长子完颜宗峻、母为蒲察氏。在位15年,终年31岁。 4海陵炀王完颜亮 完颜亮(1122年2月24日~1161年12月15日) 即金废帝,女真名迪古乃,字元功,中国金代第四位皇帝,杰出的改革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杀人狂,是一位毁誉参半的人物。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庶长孙,完颜宗干次子,母大氏,史称海陵王。完颜亮在位十二年,在位期间为人残暴,杀人无数但严肃吏治,能够听取臣下的某些有益建议。迁都燕京之后,完善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和奠定了金王朝

清朝皇子、亲王及其福晋冠服

皇子、亲王及其福晋冠服 皇子冬朝冠 谨按:本朝定制皇子冬朝冠,熏貂为之,十一月朔至上元用青狐顶,金龙二层,饰东珠十,上衔红宝石。亲王同其冠制下达文武一品皆如之。 皇子夏朝冠 谨按:本朝定制皇子夏朝冠,织玉草或藤丝竹丝为之,緑石青片金二层,里用红片金或红纱,上缀朱纬,前缀舍林,饰东珠五,后缀金花,饰东珠四,顶如冬朝冠。亲王同其冠制下达庶官皆如之。 皇子端罩 谨按:本朝定制皇子端罩,紫貂为之,金黄縀里,左右垂带各二,下广而鋭,色与里同。 皇子冬朝服一 谨按:本朝定制皇子冬朝服,色用金黄,披领及裳俱表以紫貂,袖端熏貂绣文,两肩前后正龙各一,襞积行龙六,间以五色云。 皇子冬朝服二 谨按:本朝定制皇子冬朝服,色用金黄,披领及袖俱石青片金,加海龙绿绣文,两肩前后正龙各一,要帷行龙四,裳行龙八,披领行龙二,袖端正龙各一,下幅八宝平水。 皇子夏朝服 谨按:本朝定制皇子夏朝,服色用金黄,披领及袖俱石青片金绿,余俱如冬朝服。

皇子朝珠 谨按:本朝定制皇子朝珠,不得用东珠,余随所用,绦皆金黄色,亲王世子郡王皆同。 皇子朝带 谨按:本朝定制皇子朝带色用金黄,金衔玉方版四,每具饰东珠四,中饰猫睛石一,左右佩绦如带色。亲王同其带色,宗室皆如之,觉罗用红带。 皇子蟒袍 谨按:本朝定制皇子蟒袍,色用金黄,片金绿绣文通九蟒,裾左右开,制达宗室。 亲王端罩 谨按:本朝定制亲王端罩,青狐为之,月白縀里,曾赐金黄色者亦得用,左右垂带各二,下广而鋭,色与里同。下至贝子固伦额驸皆同。 亲王补服 谨按:本朝定制亲王补服,色用石青,绣五爪金龙四团,前后正龙,两肩行龙。世子同。 亲王冬朝服一 谨按:本朝定制亲王冬朝服,蓝及石青诸色随所用,曾赐金黄者亦得用之,披领及裳俱表以紫貂袖,端熏貂,制同皇子冬朝服。世子郡王皆同。 亲王冬朝服二 谨按:本朝定制亲王冬朝服,蓝及石青诸色随所用,曾赐金黄者亦得用之,片金加海龙绿,制同皇子冬朝服。世子郡王皆同。

康熙教育皇子作息表

康熙规定的皇子皇孙的作息时间表 皇子皇孙读书的地方叫“上书房”,康熙他这时候上书房在畅春园无逸斋,就是避免他的子孙贪玩,要无逸,不要闲着,不要贪玩,不要贪图享乐。《康熙起居注》和其它的一些书记载了皇子皇孙上学的具体情况,我想举一天做一个例子,看看皇子皇孙们是怎么学习的。寅时(早上3点---5点),皇子们就要到无逸斋,开始复习头一天的功课,要有一个时辰的时间,要有两个小时,皇太子在这个时候才13岁,早上3点钟就要到无逸斋书房,他起床时间当然是更早,这是寅时。 卯时(早上5点—7点),老师来到课堂,满文的师傅达哈塔,汉文的师傅汤斌等到了上书房,到了之后先给皇太子实行跪拜的礼节,然后就检查皇子们功课,让皇子背书,皇子朗朗背诵,一字不错。然后汉文师傅再给他划下面一段,接着背下面一段。 辰时(上午7点—9点),这个时候学生上课已经过了四个小时了,康熙下了朝就来到了无逸斋,皇子们到斋外面台阶下面迎接康熙来,康熙来了之后落座,就说要背书,就让他的儿子背书,康熙拿出书来随便点一段,皇子就背,背完了以后,果然一字不错,康熙说,我小时候书要朗诵120遍,之后还要背诵120遍,完全熟练了,然后再换下一段,这样一段一段地学,这时候有了大臣说,说是100遍是不是就可以了?康熙说必须背足120遍,然后就问其他那几个师傅,说刚才背的怎么样?有的老师就

说了,说是太子很聪明,背得很好,康熙说,说你们不能表扬他,要多批评他们,免得他们骄傲。检查完了之后,康熙就处理他政事去了。 巳时(上午9点—11点),这个时候,记得这一天已经是数伏了,很热,皇子读书的时候,是不许拿扇子的,不许摇扇子,正襟危坐,这时候写字,每一个字要写100遍,来练习书法。 午时(11点—13点),就到了午饭的时候,侍卫就送上饭来,皇子们也让老师吃饭,老师跪着接了饭,然后到自己座位上吃饭,皇子们在另一旁吃饭,吃完饭之后不休息,继续前头功课。 未时(13点—15点),这时候皇子们到了无逸斋的外面是一个院,那儿有靶,射箭,一个是休息一下,一个是体育活动,一个是练习骑射,练习武艺。 申时(15—19点),康熙又到了无逸斋再次检查功课,还让这些皇子们背,他几个皇子排着队一个一个背。 酉时(17点—19点),这节课是在无逸斋外面练习射箭,康熙先让诸子们一个一个射,之后让那几位师傅一个一个射箭,最后康熙自己射箭,史书记载叫做“连发连中”,功课完了之后放学。从早上3点到下午7点,请注意,不是一天,是天天如此,叫做“无间寒暑”,天天如此。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来,康熙皇帝对教育子孙是极为严格的,在他教育之下,康熙的儿子有几种类型,一种是政治型的,

大清皇室一览表 清朝 皇室 谱系 清史 清室

大清皇室一览表 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外祖父王杲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天命弟弟——舒尔哈齐爱新觉罗褚英,长子,广略贝勒。 爱新觉罗代善,次子,礼烈亲王。 爱新觉罗阿拜,三子,镇国勤敏公。 爱新觉罗汤古代,四子,镇国克洁将军。 爱新觉罗莽古尔泰,五子。 爱新觉罗塔拜,六子,辅国悫厚公。 爱新觉罗阿巴泰,七子,饶馀敏郡王。 爱新觉罗皇太极,八子,清太宗。 爱新觉罗巴布泰,九子,镇国恪僖公。 爱新觉罗德格类,十子。 爱新觉罗巴布海,十一子。 爱新觉罗阿济格,十二子。 爱新觉罗赖慕布,十三子,辅国介直公。 爱新觉罗多尔衮,十四子,睿忠亲王。 爱新觉罗多铎,十五子,豫通亲王。 爱新觉罗费扬果,十六子。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天聪崇德 爱新觉罗·豪格,长子,肃武亲王。 爱新觉罗·洛格,早殇 爱新觉罗·洛博会,早殇。 爱新觉罗·叶布舒,四子,辅国公。 爱新觉罗·硕塞,五子,承泽裕亲王。 爱新觉罗·高塞,六子,镇国悫厚公。 爱新觉罗·常舒,七子,辅国公品级。 第八子,早殇。 爱新觉罗·福临,九子,清世祖,顺治帝。 爱新觉罗·韬塞,十子,辅国公。 爱新觉罗·博穆博果尔,十一子,襄昭亲王 ●清世祖章———爱新觉罗福临顺治 皇长子爱新觉罗牛钮 皇次子裕亲王爱新觉罗福全 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顺治十八年立为皇太子,即康熙皇帝 皇四子荣亲王(顺治十四年立为皇太子,但未取名,不久即逝)

皇五子恭亲王爱新觉罗常宁 皇六子爱新觉罗奇绶 皇七子爱新觉罗隆禧 皇八子爱新觉罗永干清 清圣祖仁——爱新觉罗玄烨康熙 爱新觉罗·承祜( hù ) 爱新觉罗·承瑞 爱新觉罗·承庆 爱新觉罗·赛音察浑 爱新觉罗·长华 爱新觉罗·长生 爱新觉罗·万黼(ǔ) 爱新觉罗·允禶(zàn) 以上各子幼殇,未序齿 皇长子爱新觉罗·胤禔(yìntí),固山贝子,原名爱新觉罗保清 皇次子爱新觉罗·胤礽(yìnréng),(废)皇太子,后封理密亲王(是在雍正时期封的,跟康熙皇帝没关),原名爱新觉罗皇三子爱新觉罗·胤祉(zhǐ) ,诚隐亲王 皇四子爱新觉罗·胤禛(zhēn),雍正皇帝 皇五子爱新觉罗·胤祺(qí),恒温亲王 皇六子爱新觉罗·胤祚(zuò),幼殇 皇七子爱新觉罗·胤佑,淳度亲王 皇八子爱新觉罗·胤禩(sì),原封廉亲王,后废 皇九子爱新觉罗·胤禟(táng),雍正四年八月二十七殁 皇十子爱新觉罗·胤礻我(é),辅国公 皇十一子爱新觉罗·胤禌(zī),幼殇 皇十二子爱新觉罗·胤祹(táo),履懿(lǚyì)亲王 皇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祥(xiáng),怡贤亲王 皇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祯,雍正即位后,改名为爱新觉罗·允禵(tí),恂(Xún)勤郡王 皇十五子爱新觉罗·胤禑(wú),愉恪(kè)郡王 皇十六子爱新觉罗·胤禄(lù),出继承泽亲王硕塞之后 皇十七子爱新觉罗·胤礼,果毅亲王 皇十八子爱新觉罗·胤祄(xiè),幼殇 皇十九子爱新觉罗·胤禝(jì),幼殇 皇二十子爱新觉罗·胤祎(yī),简靖贝勒 皇二十一子爱新觉罗·胤禧(xī),慎靖郡王 皇二十二子爱新觉罗·胤祜(hù),恭勤贝勒 皇二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祈(qí),诚贝勒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复习提纲 (1)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宋朝经济发展原因

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了宋代最后完成,江南在农业、手工业、商业方面都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原因是什么?从唐朝中晚期到五代、宋朝,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手;南方自然条件的变化(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迁移上册江南地区的开发。),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1)岳飞:北上抗金,表现出为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不怕牺牲的精神。军纪严明,廉洁正直,不计较个人得失等。 (2)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顽强的毅力,勇敢的战斗精神,远大的抱负等等。(3)文天祥:拒绝降元,坚贞不屈的崇高气节。 (4)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具有创新精神。 民族融合篇 从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开始,中经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到元朝时,民族融合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元朝的民族融合,是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进而提问,分析元朝的民族融合表现在哪些方面?元朝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影响? 表现:元朝民族融合的发展表现在四个方面:汉族人民开发边疆;边疆各族迁入内地,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契丹、女真等族与汉族的融合;回族开始形成。原因: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 影响:民族融合又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 议和篇 第二单元涉及到的议和有哪些?有何影响?请同学们在小组内研究后归纳 1.辽宋议和:宋军打退辽军后议和。宋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2.宋与西夏议和: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西夏积

极吸取中原文化。3.宋金和议:南宋向金称臣,给金岁币,双方在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1、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是什么朝代:北宋。 2、采取重文轻武治国政策的是什么朝代:北宋。 3、与宋朝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哪些:辽、西夏、金等。 4、占据江南,与金形成南北对峙局面的是什么朝代;南宋。 5、元朝是哪个民族建立的:蒙古族。 1、“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典故都与哪一历史人物有关;赵匡胤。 2、北宋的政治有什么突出特点是:重文轻武。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3、北宋建立于何时,建立者是谁,都城在哪里:960年、赵匡胤(宋太祖)、开封。 4、赵匡胤是通过哪次兵变篡夺哪一政权建立北宋的:陈桥兵变、后周。 5、宋朝建立时,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出现什么趋势:统一趋势。 6、宋初统治者制定的统一方针是什么:先南后北。 7、结束了中原和南方分裂割据局面的宋朝皇帝是谁: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 8、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有何意义? 措施:(一)军事方面: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 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二)行政方面:(1)在中央:采用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2)在地方:①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②频繁调动州县长官,知州三年一换,在各州府设通判;③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④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意义:通过上述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9、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目的是什么: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对皇权构成威胁。 10、宋朝重文轻武政策表现在哪些方面:①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宋太宗时)。 ②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11、宋朝改革和发展科举制的措施有哪些:①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 ②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12、宋朝改革和发展科举制有何长远影响:①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②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13、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

10分钟掌握2000年历史

10分钟掌握2000年历史,秦朝到清朝皇帝世系表,一目了然 摘要:中国有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从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算起,有记载的皇帝多达500多位。为了更清楚直观的了解每个朝代的皇帝传承,作者将他们绘制成表,呈现给喜欢历史的读者。(包括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 秦朝: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攻灭六国,统一天下,自称始皇帝,是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死后,儿子胡亥继承皇位,由宦官赵高把持朝政。秦二世的暴政引起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公元前207年,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秦朝共传二世,建国仅仅14年。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出身小吏,是个不折不扣的流氓。在秦朝末年的农民起义中,击败霸王项羽,建立大汉王朝,史称西汉。公元8年,权臣王莽自立,西汉灭亡。前后共有15位皇帝,建国210年。

东汉:王莽篡权之后,爆发了绿林赤眉起义,汉朝宗室后代刘秀趁机起兵,通过十几年的战争重新统一中国。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国号汉,史称东汉。公元220年,曹操儿子曹丕废汉献帝,建立魏国,东汉灭亡。传八世共十四帝,建国195年。

三国:曹操、刘备、孙权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割据相互攻伐,最后只剩下曹操、刘备、孙权三大势力。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帝;次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公元229年孙权称帝,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晋朝:晋朝的开国皇帝是三国著名谋士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他在266年代魏自立称帝,建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公元316年,西晋被匈奴所灭,司马睿逃到江南,在建邺称帝,史称东晋。公元420年,刘裕建立宋,东晋灭亡。两晋共传十五帝,建国155年。

五胡十六国皇帝列表

1页 年号 庙号 姓名 即位时间 即位年龄 在 位 年数 死时年龄 世系 备注 汉(前赵)世系 永凤 高祖 刘渊 304 7 新兴县凶奴人,呼韩邪单之后,曹魏时改姓刘,祖父为南凶奴单于, 父刘豹为凶奴左部帅 西晋太康末为北部都尉,后为建威将军,五部大都督,受晋封为汉光乡侯, 后起兵反晋,304年称汉王,308年十月称帝,迁都平阳 光兴、嘉平、建元、麟嘉 烈宗 刘聪 310 9 刘渊第四子 刘渊死,太子刘和即位,刘聪杀兄夺位,311年,派刘曜攻破洛阳,俘晋怀 帝,316年,派刘曜破长安,俘晋愍帝,灭西晋 汉昌 隐皇帝 刘粲 318 1 刘聪子 以皇太子总摄朝政,318年七月即帝位,九月,为大将军,录尚书事靳准所 杀。 光初 刘曜 318 12 刘渊侄,少孤,由刘渊收养 靳准杀刘粲夺帝位,曜率兵攻准,被太保呼延晏等拥立为帝,进军平阳,

尽杀靳氏,迁都长安,改汉为赵,史称前赵,后被石靳所杀成汉世系 建兴、晏平、王衡太宗李雄304313161氏族人,李特子,巴西容渠 人 301年,其父李特在绵竹率流民起义反晋,李特战死,李雄继为帅,304年取成 都,城成都王,306年称帝,国号成,成汉,或称前蜀 玉衡戾太 子 李班33447147李雄之兄,李荡子被李雄立为太子,334年六月即位,十月被李雄之子李越所杀,在位不及半年 玉衡、玉 恒幽公 哀皇 帝 李期33522425李雄第四子李越杀李班后,被拥立为帝,帝暴戾骄虐,大臣多不自安,338年四月,汉王李 寿拥兵矫太后令,废李期为邛都县公,自立为帝 汉兴中宗李寿33839644李特弟李骧 汉兴、太 和、嘉宁 李势5李寿长子347年三月晋征西将军恒温攻成都,李势降,361年死于建康 前凉世系 2页

清朝时皇帝原应被儿女称汗阿玛,可为何变成皇阿玛

在清前中期的奏折或正式文档中,均称“汗阿玛”,无论满汉语。或者是“皇父”。所谓“皇阿玛”是晚清被汉化后的叫法,溥仪自传《我的前半生》中就有这样的称呼。 近几年清宫剧的风靡一时,从几年前的宫,步步惊心,再到后来宫锁珠帘,甄嬛传等,大家看的不亦乐乎。可小编发现了每一部电视剧中都发生了一个尤其明显的错误,演员大言不惭的念出来却仿佛毫无违和感,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呢? 那就是电视剧里所有皇子对皇帝的称呼,都是那三个字:皇阿玛。乍一听好像没什么错误,皇阿玛这三个字拆开来理解的意思就是皇帝,阿玛,而阿玛在满人的读音中就是咱们父亲的意思,连起来就是皇帝爸爸。 如果稍微了解一些清朝早期,以及清朝的前身大金的小伙伴就能知道,努尔哈赤在攻入中原之前,人们对他的称呼就是大汗。汗王的意思,汗是少数游牧民族的子民对他们统治者的称呼,说的通俗点,也就是和咱们的皇帝是一样的意思。只不过那个时候的努尔哈赤还没有称帝,也没有完全攻下大明,所以不能用皇帝,人们叫他大汗,那时候只是大王的意思,毕竟王和皇还是有着不小的差别。 早期的大金时,阿哥们叫他们的父亲努尔哈赤为汗阿玛,也就是大汗爸爸的意思,这是最早,也最正确的称呼,保留了满族人的特色,一听就是马背上骁勇善战的民族。后来清军入关,做了大王朝的主人,又改了国号为大清,入住明朝在北京的紫禁城,又因为早清好几位皇帝喜欢汉家的历史文化,这些称呼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他们逐渐接受了汉族的思维,并且逐渐理解汉文化。皇室内的称呼也从汗阿玛变为皇阿玛,但满文中不存在汗这个字的发音,但也和满人统治中国有一定的关系,皇室为了和汉民族有一个共同的称呼,也为了更好的将自己融入以汉族人居多的国家中,皇太极才改了汗为皇帝。不过虽然皇太极改了汗的称呼,但是有一些叫法到了康熙朝也还是有所保留,在许多清代正式奏折中我们可以窥到一些蛛丝马迹。而皇阿玛这样的称呼确实显得不伦不类,这是清朝中晚期以后的叫法。包括清朝皇子公主对嫡母和生母的称呼是皇额娘,额娘。其实这种叫法也是错误的,首先满文里也没有额娘的发音,努尔哈赤在时,女真族人对母亲的称呼是额捏,那么入关以后,正确的叫法应该是汗额捏或者母后和额捏。也同上述一样,皇额娘这个词也是被汉语汉化后的结果。而同样皇阿玛这个词在皇室成员心目中不仅仅是对父亲的称呼那么简单,他的意思除了皇帝和父亲,更偏向一种隐晦的含义在里头,那就是大清皇室地位最高的大家长,成为家族意义上的最高领导者。

辽朝(契丹耶律部)皇帝或部落首领世系名录表

契丹与辽916年-1125年 庙号谥号汉名契丹名常用名称在位时间年号 肃祖(追谥) 昭烈皇帝 (太祖追谥) 耨里思 耶律耨里 思 懿祖(追谥) 庄敬皇帝 (太祖追谥) 萨剌德 耶律萨剌 德 玄祖(追谥) 简献皇帝 (太祖追谥) 匀德实 耶律匀德 实 德祖(追谥) 宣简皇帝 (太祖追谥) 撒剌的 耶律撒剌 的 太祖大圣大明神 烈天皇帝 亿阿保机 耶律阿保 机 916年-926年 神册 916年十二月-922年 正月 天赞 922年二月-926年二 月 天显 926年二月-926年七 月 义宗(追谥) 让国皇帝 (世宗追谥) 文献钦义皇 帝 (世宗追谥) 倍图欲耶律倍 - 淳钦皇后平月里朵述律平926年9月6日-927 年12月11日 天显 926年-927年 太宗孝武惠文皇 帝 德光尧骨耶律德光 927年12月11日-947 年5月15日 天显 927年-938年十一月 会同 938年-947年正月 大同 947年二月-九月 世宗孝和庄宪皇 帝 阮兀欲耶律阮 947年5月16日-951 年10月7日 天禄 947年九月-951年九 月 穆宗孝安敬正皇 帝 璟/ 明 述律耶律璟 951年10月11日-969 年3月12日 应历 951年九月-969年二 月 景宗孝成康靖皇 帝 贤明扆耶律贤 969年3月13日-982 年10月13日 保宁 969年二月-979年十 一月 乾亨 979年十一月-983年 六月 圣宗文武大孝宣 皇帝 隆绪文殊奴耶律隆绪 982年10月14日 -1031年6月25日 统和 983年六月-1012年 闰十月 开泰 1012年十一月-1021 年十一月 太平 1021年十一月-1031 年六月 兴宗神圣孝章皇 帝 宗真只骨耶律宗真 1031年6月25日 -1055年8月28日 景福 1031年六月-1032年 十一月

康熙朝宫廷年表(表格+注释+附录)

康熙朝宫廷年表年代妃嫔子女 4年【选秀】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正黄旗)钮祜禄氏佟佳氏 6年乘瑞(荣妃马佳氏) 六年九月二十 九年五月殇 5年 7年【选】长女(张氏) 七年十一月二十 十年十月殇 8年承祜(孝诚仁皇后) 八年十二月十三 十一年二月初五殇 9年慧妃(追封) 四月十二卒承庆(惠妃那拉氏)九年闰二月初一 十年四月病殇 10年【选】赛音察浑(荣妃马佳氏) 十年十二月廿五 十三年正月廿九病殇二女(董氏)十年三月初九十二年二月殇 11年皇长子胤禔(保清) 惠妃那拉氏 十一年二月十四 雍正十二年十二月14卒 12年皇三女(荣妃马佳氏) 固伦荣宪公主(三公主) (注释1) 十二年五月初六 雍正六年四月二十一卒 13年 五月初三 孝诚仁皇后崩入宫初封 贵人(宜妃 郭络罗氏, 满洲镶黄 旗) 长华(荣妃马佳氏) 十三年四月初六 十三年四月初七殇 皇二子胤礽(保成) 和硕礼亲王 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 十三年五月初三 雍正二年十二月十四卒 皇四女(张氏) 十三年二月初十 十七年殇 时年五岁

14年【选】长生(荣妃马佳氏) 十四年六月二十一 十六年三月殇 万黼(贵人那拉氏) 十四年十月初八 十八年正月 15年 16年 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镶黄旗)八月二十二 日 贵妃佟佳氏 八月二十 二日 惠嫔 宜嫔 荣嫔 皇三子胤祉(注释2) 诚亲王(后降诚郡王) 十六年二月二十午时 雍正十年闰五月十九卒 17年皇四子胤禛 养在当时的佟贵妃名下 (生母德妃乌雅氏) 十七年十月 雍正十三年卒 18年十月十三 德嫔(之前 为官女子, 疑为小选 的宫女) (注释4)胤禶(贵人那拉氏) 十八年二月二十 十九年四月殇 皇五子胤祺(注释3) 和硕恒亲王 宜妃郭络罗氏 十八年十二月初四 雍正十年五月十九卒 皇六女(贵人郭络罗氏) 固伦恪靖公主(四公主) 十八年五月二十七 雍正十三年三月去世 贵人郭络罗氏为宜妃妹 嫁给博尔济吉特氏喀尔 喀郡王敦多布多尔济 19年皇六子胤祚 德妃乌雅氏 十九年二月初五 二十四年五月十四殇 皇七子胤祐(注释5) 和硕淳亲王 成妃戴佳氏 十九年七月二十五子时 雍正八年四月初二卒 20年十二月二十 佟佳皇贵妃 温僖贵妃 宜妃、德妃 荣妃、惠妃皇八子胤禩(注释6)廉亲王,后削宗籍 良妃卫氏 二十年二月初十 雍正四年九月初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