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宋皇子表

宋皇子表

宋皇子表
宋皇子表

宋皇子表

公主表

历朝历代皇帝列表

历朝历代皇帝列表 黄帝王朝纪元前2698年建立BC2698-BC2208年共7帝立国491年 第一代首任黄帝姬轩辕首都有熊(河南新郑) 第二代长子姬玄嚣生子蟜极次子姬昌意帝子 第2任姬己挚BC2598年—BC2515年 第三代姬蟜极 第3任玄帝姬颛顼BC2515—BC2437年 第四代 第4任俈帝姬夋BC2437—BC2367年 姬穷蝉生子敬康 第五代 第5任姬挚BC2367—BC2358年 第6任尧帝姬伊放勋BC2358—BC2258年敬康/句望 第六代姬句望 第七代姬桥牛 第八代姬瞽叟 第九代 第7任舜帝姬姚重华BC2255—BC2208年 大夏王朝BC23世纪—BC18世纪首都安邑(山西夏县)共19王立国440年 第1任禹帝姒文命BC2205—BC2198年姒文命也是黄帝姬轩辕的后裔 第2任姒启 第3任姒太康 第4任姒仲康 第5任姒相 第6任后羿(妻嫦娥) 第7任寒浞 第8任姒少康 第9任姒杼 第10任姒槐 第11任姒芒 第12任姒泄 第13任姒不降 第14任姒扃 第15任姒廑 第16任姒孔甲 第17任姒皋 第18任姒发 第19任桀帝姒履癸BC1819—BC1766年 大商王朝BC18世纪—BC12世纪首都亳邑(河南商丘)共31王立国662年第1任成汤帝子天乙

第2任子外丙 第3任子仲壬 第4任伊尹 第5任子太甲 第6任子沃丁 第7任子太庚 第8任子小甲 第9任子雍己 第10任子太戊 第11任子仲丁一迁嚣邑(河南荥阳)24年 第12任子外壬 第13任子河亶甲二迁相邑(河南内黄)10年 第14任子祖乙三迁耿邑(山西河津)9年四迁邢邑(河北邢台)117年 第15任子祖辛 第16任子沃甲 第17任子祖丁 第18任子南庚 第19任子阳甲 第20任子盘庚五迁殷邑河南安阳)204年(此时商朝也称殷朝) 第21任子小辛 第22任子小乙 第23任子武丁 第24任子祖庚 第25任子祖甲 第26任子廪辛 第27任子康丁 第28任子武乙六迁朝歌(河南淇县)行都77年 第29任子太丁(文丁) 第30任子帝乙 第31任纣帝子受辛 大周王朝之西周 BC12世纪—BC771年共37王立国879年第1任天王姬发(武王) 第2任成王姬诵(周公姬旦摄政八年) 第3任康王姬钊 第4任昭王姬瑕 第5任穆王姬满中国第一部成文法典,大臣吕侯制定,史学家称"吕刑". 第6任共王姬翳扈 第7任懿王姬囏 第8任孝王姬辟方 第9任夷王姬燮 第10任厉王姬胡BC841—BC828(周公召执政BC841年中国历史开始有纪年) 第11任宣王姬静BC827—BC782年在位46年 第12任幽王姬宫湦BC781—BC771年在位11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西周结束。

清朝皇帝列表 清朝历代皇帝简介

清朝皇帝列表清朝历代皇帝简介 清朝皇帝列表清朝历代皇帝简介清朝历代皇帝一览表 1.努尔哈赤: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年号天命。在位11年。 2.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前后在位17年。 3.顺治: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皇太极第九子,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6岁即帝位,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14岁亲政。 4.康熙: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顺治皇帝第三子,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 5.雍正: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 6.乾隆: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 7.嘉庆: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顒琰(1760—1820年),清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乾隆皇帝第十五子。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公开立为皇太子,次年元旦,受弘历内禅即位,以是年为嘉庆元年,时年27岁。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弘历死,始亲政。在位25年。 8.道光: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年),清朝入关后第六位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为道光元年,时年29岁。在位30年。 9.咸丰:清文宗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年),清朝入关后第七位皇帝,道光皇帝第四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即位,以次年为咸丰元年,时年20岁。在位11年。 10.同治:清穆宗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4年),清朝入关后第八位皇帝。5岁即帝位,终身成为其生母慈禧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傀儡。

日本历史大事件年表

日本历史大事件年表 1.先土器时代(?—1万年前) 日本全域出现原始人类活动。冰川融化,海面上升,日本列岛形成。大陆人移居日本列岛,成为早期居民。开始制作、使用石器。 2.绳纹时代(1万年前—公元前3世纪) 分为草创期、早期、前期、中期、后期、晩期这6期。 绳纹土器出现,制作技术不断提高。 竖穴居住,瓮棺出现。 陶制或木制的工艺品及屈葬、拔牙习俗盛行。 母系氏族形成,原始农耕出现。后期到晩期间种植稻。 3.弥生时代(公元前3世纪—公元3世纪后半) 以种植稻米为中心成立的农耕社会。 北九州地区稻作与金属器出现、弥生土器发达。 大陆系统的磨制石器、铁制工具、木制农具出现。 稻作波及中国、四国、近畿、关东、东北等地区。 大陆青铜器如铜剑、铜铎等传入。 农耕带来的信仰、礼仪、风俗习惯也逐渐传播开来,形成了日本文化的原型。 当时日本总称为“倭”,分为许多小国。 汉光武帝中元二年(公元57年),“奴”国王曾遣使通汉,接受了后汉光武帝所赠与的刻有“汉委奴国王”五字的金印,这枚金印于1784年在福冈县被发现。

4.古坟时代(3世纪后期~7世纪) 4世纪中期,大和政权统一了割据的小国。随着国家的统一,以前方后圆坟为代表的古坟扩大到全国各地,因此被称为“古坟时代”。 3世纪左右,在奈良县一带兴起了大和国,并且逐渐征服了日本的大部分地区,首领称为“大王”,后来改称天皇。 5世纪,来自朝鲜半岛的外来人带来了铁器生产、制陶等技术,并开始使用中国汉字。 6世纪,日本正式接受儒教,佛教也传入日本。圣德太子仿效中国,致力于政治革新,着手建立一个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 5.飞鸟时代(6世纪末~710) 【こふんじだい】 飞鸟时代,约始于公元600年,止于迁都平城京的710年,上承古坟时代,下启奈良时代。此期以政治中心为奈良县的飞鸟地方(即当时的藤原京)而得名,较为重大的事件有圣德太子改革、大化改新等。大化改新之后日本进入封建时代。 587年,衣折战役中,苏我马子击败物部守屋,取得对朝廷的控制权。 592年,和苏我氏有姻亲关系的皇族女性丰御食炊屋姬即位为推古天皇。她提名圣德太子(马厩门王子)为摄政进行了以加强皇权为核心的政治改革。圣德太子制定了十二阶冠位和十七条宪法,奠定了中国式的官僚制度的基础;同时还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隋朝学习。 645年,中大兄皇子(天智天皇)和中臣镰足(藤原镰足)合谋刺杀苏我入鹿,结束了苏我氏的专权。同年,孝德天皇即位,颁布大化改新诏,推行大化革新。 7世纪,圣德太子致力于政治革新,并以“大化革新”为契机,着手建立一个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这个做法仿效了隋、唐,而且此时更加积极地摄取大陆文化。至9世纪末期先后共派出10多次遣隋使和遣唐使。

清朝历代皇帝表及简介

清朝历代皇帝表及简介

京。清廷先后镇压了各地的农民起义和南明抗清武装,逐步统一全国。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被推翻,从此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自此之后,中国脱离了帝制而转入了民主革命时期。 1、努尔哈赤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年号天命。在位11年。努尔哈赤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完成了统一女真各部大业,对后来满族共同体的形成,对加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辽东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2、皇太极天聪汗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1643年),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前后在位17年。在位期间,注意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作战,确定满族族名,建立清国,为清王朝的确立和后来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3、顺治皇帝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皇太极第九子,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6岁继帝位,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14岁亲政。清初满汉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极为激烈,而至顺治朝结束时,清廷击败了各种抗清势力,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4、康熙皇帝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顺治皇帝第三子,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他平定了三藩叛乱,收复了台湾,驱逐了沙俄势力,又平息蒙藏地区动乱,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在经济和文化建设上,康熙也创下对后世产生积极影响的重大业绩,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 5、雍正皇帝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他对有碍于皇权的反对势力大加挞伐,有效地改善了吏治,增加了国库收入,为乾隆朝社会的繁荣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6、乾隆皇帝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他在将清朝的康乾盛世推向顶峰的同时,也亲手将它带向低谷,他是影响中国18世纪以后历史进程的重要皇帝。 7、嘉庆皇帝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顒琰 (1760—1820年),清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乾隆皇帝第十五子。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公开立为皇太子,次年元旦,受弘历内禅即位,以是年为嘉庆元年,时年27岁。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弘历死,始亲政。在位25年。顒琰亲政后,立即铲除贪赃枉法蠹国肥私的权臣和珅,使人心大快,复多方采取措施,力图保持康乾之盛世,但内忧外患重重,积重难返。由于腐败势力甚强,又缺乏新生机制,终难摆脱江河日下的命运。 8、道光皇帝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年),清朝入关后第六位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为道光元年,时年29岁。在位30年。在位期间,由于国力开始衰落,故极力提倡节俭,改革盐政,部分弛禁开矿,并整顿吏治。但由于腐败成风,阻力过大,奏效甚微。对鸦片之害,他最初力主抵抗,但因他本人对

中国历史朝代皇帝列表大全

中国历史朝代皇帝列表大全 一、中国古代皇帝概况: 中国历代皇帝到底有几位?各说不一,如果只从秦始皇开始算起,秦朝2位,汉朝31位,三国11位,晋朝16位,五代十六国78位,南北朝59位,隋朝3位,唐朝22位,五代十国55位,宋朝18位,金辽西夏35位,元朝18位,明朝16位,清朝12位,还有南明、北元,其它诸如李自成、张献忠,以及太平天国洪秀全父子、甚至称洪宪帝仅两个月的袁世凯,加起来一共408位。 但如果把秦始皇以前历时840年的东、西周朝和春秋、战国时代之王、公、侯加进去,就更多了,这些君王总共121位,公217位,侯23位。若再把周朝以前的商朝、夏朝60帝也算进去,中国帝王应该有829位。 尝试从廿五史等工具书中搜集大量帝王资料,编制一览表,包括朝代、称号、生殁年代、在位年代、登基岁数、年号等,并在备注中列出死因。试将这四百多位帝王之资料浓缩在此文中。 中国皇帝虽然自命天子,被称万岁,但长寿者不多,短命者不少,五十岁以下的占一半以上(秦始皇以前的不算在内。其余约卅位生卒年份不可考)。 超过八十岁的只有五位,即最长寿的乾隆皇帝(88)、梁武帝萧衍(85)、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81)、宋高宗赵构(80)和五代吴越武肃王钱□(80)。 超过七十岁的有十位,包括元世祖忽必烈(79)、唐玄宗李隆基(77)、明太祖朱元璋(70)和三国吴大帝孙权(70)等。 超过六十岁的有38位,包括汉武帝刘彻(69)、康熙皇帝(68)、元太祖成吉思汗(65)、隋文帝杨坚(63)和汉高祖刘邦(61)等。 超过五十岁的有60位,包括雍正皇帝(57)、唐太宗李世民(50)等。 40岁到49岁的有55位,包括秦始皇赢政(49)、宋太祖赵匡胤(49)、南唐后主李煜(41)、清太宗皇太极(41)等。 30岁到39岁的有62位,包括魏文帝曹丕(39)、光绪皇帝(37)、咸丰皇帝(30)等。 20岁到29岁的有50位,包括秦二世赢胡亥(23)、顺治皇帝(23)等。 10岁到19岁的有28位。 而十岁以下的娃娃皇帝有29位,包括八岁的汉质帝刘缵,六岁的元宁宗、两岁的汉冲帝刘炳和才生下100天就登基、不满周岁就死去的汉殇帝刘隆。 这些未成年就夭折的小皇帝,不可能有所作为。然而,有些皇帝才几岁就登上皇位,一坐就是几十年,而且影响相当深远。 在位最久的皇帝是康熙(61年)和乾隆(60年)。 汉武帝和西夏仁宗都是54年,西夏崇宗53年。 在位超过40年的有11位,包括辽圣宗(49年)、明神宗万历帝(48年)、梁武帝(47年)、辽道宗(46年)、元顺帝(46年)、明世宗嘉靖帝(45年)、

元代年表(1279-1368)

公元 544 年,蒙古先民失韦遣使与东魏建立联系。 公元 7 世纪,蒙古以"蒙兀室韦"之称载入《旧唐书》。 1162 年,铁木真出生。 1171 年,铁木真父王耶速该巴特尔被塔塔尔人毒害,蒙古部落联盟解体。 1189 年,铁木真被推举为蒙古部汗。 1201 年,合答斤等 11 部推举札答兰部札木合为"古儿汗",联兵攻打铁木真。 1202 年,答兰捏木儿格思战役,铁木真灭塔塔尔部。 1203 年,铁木真灭克烈部,王汗被乃蛮边将执杀。 1204 年,铁木真灭乃蛮,太阳汗受伤致死。 1205 年,铁木真征西夏。 1206 年,铁木真即汗位,号成吉思汗,建大蒙古国。 1207 年,术赤征服林中百姓。成吉思汗再征西夏。 1208 年,太阳汗之子屈出律逃往西辽。 1209 年,畏兀儿国归附。成吉思汗三征西夏,夏主李安全纳女请和。 1211-1214 年,蒙古首度伐金,破河北、山东、山西 90 余州,围攻中都。金献岐国公主及金帛、马匹请 和。蒙古撤兵。金迁都汴京。 1214 年,蒙古与南宋建立夹击金朝同盟。 1215 年,占领中都,破金城邑多处。 1217 年,成吉思汗封木华黎为太师国王,总理伐金事宜。图马惕部叛乱,博儿忽阵亡。 1218 年,哲别攻西辽。杀屈出律,西辽灭亡。 1219 年,成吉思汗亲征中亚大国花剌子模。 1221 年,花剌子模国亡。巴剌率军追击札兰丁进入北印度。 1222 年,哲别、速不台征服阿哲儿拜占、谷儿只(格鲁吉亚),越太和岭(高加索),败阿兰、钦察联军。 1223 年,蒙古军攻入南俄,在迦勒加河败罗斯、钦察联军。 1225 年,成吉思汗回师土拉河。 1226 年,成吉思汗进兵西夏,围攻中兴府。 1227 年,成吉思汗病逝。西夏亡。成吉思汗幼子托雷监国。 1229 年,举行大会,推举成吉思汗子窝阔台为汗。 1230 年,窝阔台汗亲伐金,派绰儿马罕征讨西亚。 1231 年,窝阔台汗召集官山会议,决定兵分三路伐金。立中书省,理汉地财赋。 1232 年,三峰山战役,托雷大败金兵,连取河南 10 余州。 1233 年,速不台破金南京,哀宗逃往蔡州。 1234 年,蒙、宋军破蔡州,哀宗自缢,金亡。 1235 年,建哈剌和林城。长子军西征。皇子阔端、阔出分道攻宋。 1236 年,初行交钞。立燕京编修所和平阳经籍所。西征军降不里阿耳,南征军占襄阳,破成都。绰儿马 罕军占谷儿只(格鲁吉亚)。 1237 年,西征军破钦察、罗斯也烈赞。 1239 年,西征军征服阿速。绰儿马罕占阿美尼亚。 1240 年,西征军占乞瓦(基辅),进兵孛烈儿(波兰)。《蒙古秘史》成书。阿美尼亚王赴蒙古朝见窝阔台 汗。 1241 年,西征军败马札儿(匈牙利)军,进至维也纳附近。窝阔台汗逝,皇后乃马真氏称制。绰儿马罕离 世,拜住继统其军。 1242 年,金帐汗国正式成立。西征军东还。拜住攻占鲁迷(小亚西亚)。宗王察合台谢世。 1243 年,拜住败鲁迷算端凯亦·豁思鲁,进占西瓦思(今土耳其锡瓦思)。凯亦·豁思鲁称藩纳贡。 1244 年,西征蒙古军东还本土。西里西亚王海一世遣使向拜住请求归附。 1245 年,蒙古占领底格里斯河上游。大马士革王向蒙古纳贡。 1246 年,贵由汗即位。罗马教皇使者普兰·迦尔宾抵哈剌和林。谷儿只(格鲁吉亚)女王之子大卫兄弟入 和林朝觐,贵由命兄弟二人分治其国。 1249 年,三月,贵由汗驾崩,皇后海米司称制。 1251 年,蒙哥汗即位。 1252 年,蒙哥汗处置政敌,杀海米司、镇海等。将窝阔台兀鲁思分数块,授予窝阔台系诸王。鲁布鲁克 入哈剌和林朝觐。 1253 年,旭烈兀西征。忽必烈军分三路攻云南,进入大理国。 1254 年,兀良合台攻大理,俘乌蛮王。 1256 年,忽必烈建开平城。旭烈兀灭木剌夷国。 1257 年,兀良合台平云南,置郡县。兀良合台攻安南(即交趾)。安南国成为蒙古藩属。 1258 年,旭烈兀破报达(巴格达),阿拔斯王朝亡。蒙哥汗亲征南宋。 1259 年,蒙哥汗围攻合州钓鱼山,中流矢,故于军中。忽必烈接受贾似道划长江为界和议,南宋献贡保 安。

清朝皇子、亲王及其福晋冠服

皇子、亲王及其福晋冠服 皇子冬朝冠 谨按:本朝定制皇子冬朝冠,熏貂为之,十一月朔至上元用青狐顶,金龙二层,饰东珠十,上衔红宝石。亲王同其冠制下达文武一品皆如之。 皇子夏朝冠 谨按:本朝定制皇子夏朝冠,织玉草或藤丝竹丝为之,緑石青片金二层,里用红片金或红纱,上缀朱纬,前缀舍林,饰东珠五,后缀金花,饰东珠四,顶如冬朝冠。亲王同其冠制下达庶官皆如之。 皇子端罩 谨按:本朝定制皇子端罩,紫貂为之,金黄縀里,左右垂带各二,下广而鋭,色与里同。 皇子冬朝服一 谨按:本朝定制皇子冬朝服,色用金黄,披领及裳俱表以紫貂,袖端熏貂绣文,两肩前后正龙各一,襞积行龙六,间以五色云。 皇子冬朝服二 谨按:本朝定制皇子冬朝服,色用金黄,披领及袖俱石青片金,加海龙绿绣文,两肩前后正龙各一,要帷行龙四,裳行龙八,披领行龙二,袖端正龙各一,下幅八宝平水。 皇子夏朝服 谨按:本朝定制皇子夏朝,服色用金黄,披领及袖俱石青片金绿,余俱如冬朝服。

皇子朝珠 谨按:本朝定制皇子朝珠,不得用东珠,余随所用,绦皆金黄色,亲王世子郡王皆同。 皇子朝带 谨按:本朝定制皇子朝带色用金黄,金衔玉方版四,每具饰东珠四,中饰猫睛石一,左右佩绦如带色。亲王同其带色,宗室皆如之,觉罗用红带。 皇子蟒袍 谨按:本朝定制皇子蟒袍,色用金黄,片金绿绣文通九蟒,裾左右开,制达宗室。 亲王端罩 谨按:本朝定制亲王端罩,青狐为之,月白縀里,曾赐金黄色者亦得用,左右垂带各二,下广而鋭,色与里同。下至贝子固伦额驸皆同。 亲王补服 谨按:本朝定制亲王补服,色用石青,绣五爪金龙四团,前后正龙,两肩行龙。世子同。 亲王冬朝服一 谨按:本朝定制亲王冬朝服,蓝及石青诸色随所用,曾赐金黄者亦得用之,披领及裳俱表以紫貂袖,端熏貂,制同皇子冬朝服。世子郡王皆同。 亲王冬朝服二 谨按:本朝定制亲王冬朝服,蓝及石青诸色随所用,曾赐金黄者亦得用之,片金加海龙绿,制同皇子冬朝服。世子郡王皆同。

康熙教育皇子作息表

康熙规定的皇子皇孙的作息时间表 皇子皇孙读书的地方叫“上书房”,康熙他这时候上书房在畅春园无逸斋,就是避免他的子孙贪玩,要无逸,不要闲着,不要贪玩,不要贪图享乐。《康熙起居注》和其它的一些书记载了皇子皇孙上学的具体情况,我想举一天做一个例子,看看皇子皇孙们是怎么学习的。寅时(早上3点---5点),皇子们就要到无逸斋,开始复习头一天的功课,要有一个时辰的时间,要有两个小时,皇太子在这个时候才13岁,早上3点钟就要到无逸斋书房,他起床时间当然是更早,这是寅时。 卯时(早上5点—7点),老师来到课堂,满文的师傅达哈塔,汉文的师傅汤斌等到了上书房,到了之后先给皇太子实行跪拜的礼节,然后就检查皇子们功课,让皇子背书,皇子朗朗背诵,一字不错。然后汉文师傅再给他划下面一段,接着背下面一段。 辰时(上午7点—9点),这个时候学生上课已经过了四个小时了,康熙下了朝就来到了无逸斋,皇子们到斋外面台阶下面迎接康熙来,康熙来了之后落座,就说要背书,就让他的儿子背书,康熙拿出书来随便点一段,皇子就背,背完了以后,果然一字不错,康熙说,我小时候书要朗诵120遍,之后还要背诵120遍,完全熟练了,然后再换下一段,这样一段一段地学,这时候有了大臣说,说是100遍是不是就可以了?康熙说必须背足120遍,然后就问其他那几个师傅,说刚才背的怎么样?有的老师就

说了,说是太子很聪明,背得很好,康熙说,说你们不能表扬他,要多批评他们,免得他们骄傲。检查完了之后,康熙就处理他政事去了。 巳时(上午9点—11点),这个时候,记得这一天已经是数伏了,很热,皇子读书的时候,是不许拿扇子的,不许摇扇子,正襟危坐,这时候写字,每一个字要写100遍,来练习书法。 午时(11点—13点),就到了午饭的时候,侍卫就送上饭来,皇子们也让老师吃饭,老师跪着接了饭,然后到自己座位上吃饭,皇子们在另一旁吃饭,吃完饭之后不休息,继续前头功课。 未时(13点—15点),这时候皇子们到了无逸斋的外面是一个院,那儿有靶,射箭,一个是休息一下,一个是体育活动,一个是练习骑射,练习武艺。 申时(15—19点),康熙又到了无逸斋再次检查功课,还让这些皇子们背,他几个皇子排着队一个一个背。 酉时(17点—19点),这节课是在无逸斋外面练习射箭,康熙先让诸子们一个一个射,之后让那几位师傅一个一个射箭,最后康熙自己射箭,史书记载叫做“连发连中”,功课完了之后放学。从早上3点到下午7点,请注意,不是一天,是天天如此,叫做“无间寒暑”,天天如此。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来,康熙皇帝对教育子孙是极为严格的,在他教育之下,康熙的儿子有几种类型,一种是政治型的,

大清皇室一览表 清朝 皇室 谱系 清史 清室

大清皇室一览表 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外祖父王杲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天命弟弟——舒尔哈齐爱新觉罗褚英,长子,广略贝勒。 爱新觉罗代善,次子,礼烈亲王。 爱新觉罗阿拜,三子,镇国勤敏公。 爱新觉罗汤古代,四子,镇国克洁将军。 爱新觉罗莽古尔泰,五子。 爱新觉罗塔拜,六子,辅国悫厚公。 爱新觉罗阿巴泰,七子,饶馀敏郡王。 爱新觉罗皇太极,八子,清太宗。 爱新觉罗巴布泰,九子,镇国恪僖公。 爱新觉罗德格类,十子。 爱新觉罗巴布海,十一子。 爱新觉罗阿济格,十二子。 爱新觉罗赖慕布,十三子,辅国介直公。 爱新觉罗多尔衮,十四子,睿忠亲王。 爱新觉罗多铎,十五子,豫通亲王。 爱新觉罗费扬果,十六子。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天聪崇德 爱新觉罗·豪格,长子,肃武亲王。 爱新觉罗·洛格,早殇 爱新觉罗·洛博会,早殇。 爱新觉罗·叶布舒,四子,辅国公。 爱新觉罗·硕塞,五子,承泽裕亲王。 爱新觉罗·高塞,六子,镇国悫厚公。 爱新觉罗·常舒,七子,辅国公品级。 第八子,早殇。 爱新觉罗·福临,九子,清世祖,顺治帝。 爱新觉罗·韬塞,十子,辅国公。 爱新觉罗·博穆博果尔,十一子,襄昭亲王 ●清世祖章———爱新觉罗福临顺治 皇长子爱新觉罗牛钮 皇次子裕亲王爱新觉罗福全 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顺治十八年立为皇太子,即康熙皇帝 皇四子荣亲王(顺治十四年立为皇太子,但未取名,不久即逝)

皇五子恭亲王爱新觉罗常宁 皇六子爱新觉罗奇绶 皇七子爱新觉罗隆禧 皇八子爱新觉罗永干清 清圣祖仁——爱新觉罗玄烨康熙 爱新觉罗·承祜( hù ) 爱新觉罗·承瑞 爱新觉罗·承庆 爱新觉罗·赛音察浑 爱新觉罗·长华 爱新觉罗·长生 爱新觉罗·万黼(ǔ) 爱新觉罗·允禶(zàn) 以上各子幼殇,未序齿 皇长子爱新觉罗·胤禔(yìntí),固山贝子,原名爱新觉罗保清 皇次子爱新觉罗·胤礽(yìnréng),(废)皇太子,后封理密亲王(是在雍正时期封的,跟康熙皇帝没关),原名爱新觉罗皇三子爱新觉罗·胤祉(zhǐ) ,诚隐亲王 皇四子爱新觉罗·胤禛(zhēn),雍正皇帝 皇五子爱新觉罗·胤祺(qí),恒温亲王 皇六子爱新觉罗·胤祚(zuò),幼殇 皇七子爱新觉罗·胤佑,淳度亲王 皇八子爱新觉罗·胤禩(sì),原封廉亲王,后废 皇九子爱新觉罗·胤禟(táng),雍正四年八月二十七殁 皇十子爱新觉罗·胤礻我(é),辅国公 皇十一子爱新觉罗·胤禌(zī),幼殇 皇十二子爱新觉罗·胤祹(táo),履懿(lǚyì)亲王 皇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祥(xiáng),怡贤亲王 皇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祯,雍正即位后,改名为爱新觉罗·允禵(tí),恂(Xún)勤郡王 皇十五子爱新觉罗·胤禑(wú),愉恪(kè)郡王 皇十六子爱新觉罗·胤禄(lù),出继承泽亲王硕塞之后 皇十七子爱新觉罗·胤礼,果毅亲王 皇十八子爱新觉罗·胤祄(xiè),幼殇 皇十九子爱新觉罗·胤禝(jì),幼殇 皇二十子爱新觉罗·胤祎(yī),简靖贝勒 皇二十一子爱新觉罗·胤禧(xī),慎靖郡王 皇二十二子爱新觉罗·胤祜(hù),恭勤贝勒 皇二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祈(qí),诚贝勒

清朝时皇帝原应被儿女称汗阿玛,可为何变成皇阿玛

在清前中期的奏折或正式文档中,均称“汗阿玛”,无论满汉语。或者是“皇父”。所谓“皇阿玛”是晚清被汉化后的叫法,溥仪自传《我的前半生》中就有这样的称呼。 近几年清宫剧的风靡一时,从几年前的宫,步步惊心,再到后来宫锁珠帘,甄嬛传等,大家看的不亦乐乎。可小编发现了每一部电视剧中都发生了一个尤其明显的错误,演员大言不惭的念出来却仿佛毫无违和感,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呢? 那就是电视剧里所有皇子对皇帝的称呼,都是那三个字:皇阿玛。乍一听好像没什么错误,皇阿玛这三个字拆开来理解的意思就是皇帝,阿玛,而阿玛在满人的读音中就是咱们父亲的意思,连起来就是皇帝爸爸。 如果稍微了解一些清朝早期,以及清朝的前身大金的小伙伴就能知道,努尔哈赤在攻入中原之前,人们对他的称呼就是大汗。汗王的意思,汗是少数游牧民族的子民对他们统治者的称呼,说的通俗点,也就是和咱们的皇帝是一样的意思。只不过那个时候的努尔哈赤还没有称帝,也没有完全攻下大明,所以不能用皇帝,人们叫他大汗,那时候只是大王的意思,毕竟王和皇还是有着不小的差别。 早期的大金时,阿哥们叫他们的父亲努尔哈赤为汗阿玛,也就是大汗爸爸的意思,这是最早,也最正确的称呼,保留了满族人的特色,一听就是马背上骁勇善战的民族。后来清军入关,做了大王朝的主人,又改了国号为大清,入住明朝在北京的紫禁城,又因为早清好几位皇帝喜欢汉家的历史文化,这些称呼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他们逐渐接受了汉族的思维,并且逐渐理解汉文化。皇室内的称呼也从汗阿玛变为皇阿玛,但满文中不存在汗这个字的发音,但也和满人统治中国有一定的关系,皇室为了和汉民族有一个共同的称呼,也为了更好的将自己融入以汉族人居多的国家中,皇太极才改了汗为皇帝。不过虽然皇太极改了汗的称呼,但是有一些叫法到了康熙朝也还是有所保留,在许多清代正式奏折中我们可以窥到一些蛛丝马迹。而皇阿玛这样的称呼确实显得不伦不类,这是清朝中晚期以后的叫法。包括清朝皇子公主对嫡母和生母的称呼是皇额娘,额娘。其实这种叫法也是错误的,首先满文里也没有额娘的发音,努尔哈赤在时,女真族人对母亲的称呼是额捏,那么入关以后,正确的叫法应该是汗额捏或者母后和额捏。也同上述一样,皇额娘这个词也是被汉语汉化后的结果。而同样皇阿玛这个词在皇室成员心目中不仅仅是对父亲的称呼那么简单,他的意思除了皇帝和父亲,更偏向一种隐晦的含义在里头,那就是大清皇室地位最高的大家长,成为家族意义上的最高领导者。

康熙朝宫廷年表(表格+注释+附录)

康熙朝宫廷年表年代妃嫔子女 4年【选秀】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正黄旗)钮祜禄氏佟佳氏 6年乘瑞(荣妃马佳氏) 六年九月二十 九年五月殇 5年 7年【选】长女(张氏) 七年十一月二十 十年十月殇 8年承祜(孝诚仁皇后) 八年十二月十三 十一年二月初五殇 9年慧妃(追封) 四月十二卒承庆(惠妃那拉氏)九年闰二月初一 十年四月病殇 10年【选】赛音察浑(荣妃马佳氏) 十年十二月廿五 十三年正月廿九病殇二女(董氏)十年三月初九十二年二月殇 11年皇长子胤禔(保清) 惠妃那拉氏 十一年二月十四 雍正十二年十二月14卒 12年皇三女(荣妃马佳氏) 固伦荣宪公主(三公主) (注释1) 十二年五月初六 雍正六年四月二十一卒 13年 五月初三 孝诚仁皇后崩入宫初封 贵人(宜妃 郭络罗氏, 满洲镶黄 旗) 长华(荣妃马佳氏) 十三年四月初六 十三年四月初七殇 皇二子胤礽(保成) 和硕礼亲王 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 十三年五月初三 雍正二年十二月十四卒 皇四女(张氏) 十三年二月初十 十七年殇 时年五岁

14年【选】长生(荣妃马佳氏) 十四年六月二十一 十六年三月殇 万黼(贵人那拉氏) 十四年十月初八 十八年正月 15年 16年 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镶黄旗)八月二十二 日 贵妃佟佳氏 八月二十 二日 惠嫔 宜嫔 荣嫔 皇三子胤祉(注释2) 诚亲王(后降诚郡王) 十六年二月二十午时 雍正十年闰五月十九卒 17年皇四子胤禛 养在当时的佟贵妃名下 (生母德妃乌雅氏) 十七年十月 雍正十三年卒 18年十月十三 德嫔(之前 为官女子, 疑为小选 的宫女) (注释4)胤禶(贵人那拉氏) 十八年二月二十 十九年四月殇 皇五子胤祺(注释3) 和硕恒亲王 宜妃郭络罗氏 十八年十二月初四 雍正十年五月十九卒 皇六女(贵人郭络罗氏) 固伦恪靖公主(四公主) 十八年五月二十七 雍正十三年三月去世 贵人郭络罗氏为宜妃妹 嫁给博尔济吉特氏喀尔 喀郡王敦多布多尔济 19年皇六子胤祚 德妃乌雅氏 十九年二月初五 二十四年五月十四殇 皇七子胤祐(注释5) 和硕淳亲王 成妃戴佳氏 十九年七月二十五子时 雍正八年四月初二卒 20年十二月二十 佟佳皇贵妃 温僖贵妃 宜妃、德妃 荣妃、惠妃皇八子胤禩(注释6)廉亲王,后削宗籍 良妃卫氏 二十年二月初十 雍正四年九月初十

中国历代皇帝年号与干支对照表

中国历代皇帝年号与干支对照表从已知的公历年份计算干支纪年:年份数减3,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 从已知日期计算干支纪日的公式为: g = 4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3 z = 8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7 + i 其中奇数月i=0,偶数月i=6,C是世纪数减一,y是年份后两位,M是月份,d是日数。1月和2月按上一年的13月和14月来算。[ ]表示取整。g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z除以10的余数是地支。 清 皇帝年号公元日期干支日期 清溥仪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己酉年 清德宗载湉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乙亥年 清穆宗载淳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壬戌年 清文宗奕詝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辛亥年 清宣宗旻宁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辛巳年 清仁宗顺琰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丙辰年 清高宗弘历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丙辰年 清世宗胤禛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癸卯年 清圣祖玄烨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壬寅年 清世祖福临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甲申年 明 皇帝年号公元日期干支日期 明毅宗朱由检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戊辰年 明熹宗朱由校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辛酉年 明光宗朱常洛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庚申年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癸酉年 明穆宗朱载垕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丁卯年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壬午年 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丙寅年 明孝宗朱佑樘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戊申年 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元年公元1466年丙戌年 明英宗朱祁镇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丁丑年 明代宗朱祁钰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庚午年 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丙辰年 明宣宗朱瞻基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丙午年 明仁宗朱高炽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乙巳年 明成祖朱棣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癸未年 明惠帝朱允炆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己卯年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戊申年 元 皇帝年号公元日期干支日期 元惠宗妥懽帖睦尔至正元年公元1340年庚辰年

清朝历代皇帝详解(入关前开始)

清朝历代皇帝详解 1、努尔哈赤(入关前的皇帝) 努尔哈赤,姓爱新觉罗,号淑勒贝勒,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出生在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辽宁省新宾县)的一个满族奴隶主的家庭。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努尔哈赤不屈奋起,以父,祖遗甲十三副起兵,“自中称王”。他率领八旗子弟转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临大敌不惧,受重创不馁,以勇捍立威,受部众拥戴,历时30多年,统一女真各部,推动了女真社会的发展和满族共同体的形成。万历四十四年(1616),在赫图阿拉建元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努尔哈赤兵势渐强,势力日增,万历四ten+six年(1618)以“七大恨”祭天,誓师征明,开始了为清王朝的建立艰苦创业。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典册中,他的英明和业绩将与世长存。与明将袁崇焕在宁远交战中,大败而回并受伤,于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死去。终年68岁,葬于沈阳城东,称之“福陵”。庙号“太祖”。 2、皇太极(入关前的第二位皇帝) 爱新觉罗。皇太极,是清朝开创者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其母叶赫那拉氏。皇太极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十月二十五日。努尔哈赤宁远战败身亡后即后金汗位,在位17年,卒于清崇德八年(1643)。庙号“太宗”。 即位不到十年,他统一整个东北,并南下朝鲜,西征蒙古,屡挫大明官兵。天聪十年(1636)四月,改称帝号,建立起关东一统的大清帝国,将族

名改称“满洲”。他雄心勃勃地挥师西进,兵锋所指,京畿震惊。经过松锦两次决战,尽歼明军精锐,山海关外,仅存宁远一座孤城,大明江山岌岌可危。皇太极博览群史,气度恢弘,军事上有勇有谋,政治上极富开拓精神,既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又十分向往汉族文化,兴利除弊,优礼汉官,勘称“上承太祖开国之绪业,下启清代一统之宏图”的创业之君。他促死于清军入关前夕,未能实现夺取全国政权的夙愿。 3、顺治 顺治帝福临,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是皇太极的第九子,生于崇德三年(1638)崇德八年八月二日在沈阳即位,改元顺治,在位18年。卒于顺治十八年(1661),终24岁。 顺治即位后,由叔父多尔衮辅政。顺治七年,多尔衮出塞射猎,死于塞外。14岁的福临提前亲政。顺治帝天资聪颖,读书勤奋,他吸收先进的汉文化,审时度势,对成法祖制有所更张,且不顾满洲亲贵大臣的反对,倚重汉官。为了使新兴的统治基业长治久安,他以明之兴亡为借鉴,警惕宦官朋党为祸,重视整饬吏治,注意与民休息,取之有节。但他少年气盛,刚愎自用,急噪易怒,当他宠爱的董妃去世后,转而消极厌世,终于匆匆走完短暂的人生历程,英年早逝。他是清朝历史上唯一公开归依禅门的皇帝。 4、康熙 康熙帝名玄烨,是顺治的第三子,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5月4日)。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61年。

康熙朝年历表

康熙朝年历表 康熙元年(1662年壬寅) 康熙二年(1663年癸卯) 康熙三年(1664年甲辰) 康熙四年(1665年乙巳) 九月册立辅臣索尼之孙女赫舍里氏为皇后。 康熙五年(1666年丙午) 康熙六年(1667年丁未) 正月封世祖第二子皇兄福全为裕亲王。 康熙七年(1668年戊申) 康熙九年(1670年庚戌) 十月颁《圣谕》十六条。改内三院为内阁,复设中和殿、保和殿、文华殿大学士。谕礼部举行经筵。 康熙十年(1671年辛亥) 正月封世祖第五子常宁为恭亲王。 二月命编纂《孝经衍义》。 康熙十一年(1672年壬子) 皇长子胤褆出生 康熙十二年(1673年癸丑) 康熙十三年(1674年甲寅) 五月皇次子允礽生,皇后崩于坤宁宫,谥号“仁孝皇后” 康熙十四年(1675年乙卯) 十二月册嫡子胤礽为皇太子,诏告天下 康熙十五年(1676年丙辰) 康熙十六年(1677年丁巳) 皇三子胤祉出生 康熙十七年(1678年戊午) 十月三十皇四子胤禛出世即雍正皇帝 康熙十八年(1679年己未) 皇五子胤祺出生 康熙十九年(1680年庚申)

皇六子胤祚皇七子胤佑出生 康熙二十年(1681年辛酉) 皇八子胤祀出生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壬戌)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癸亥) 皇九子胤唐皇十子胤俄。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甲子) 二月以萨克素兵临雅克萨。 十月开放海禁。南巡途径黄河,视察北岸诸险。 十一月南巡至江宁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乙丑) 皇十一胤禌皇十二子胤裪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丙寅) 正月俄重据雅克萨。 皇十三子胤祥生,母为章佳氏。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丁卯) 十二月太皇太后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去世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戊辰) 明珠、余国柱免职,明珠之党遭罢免。 皇十四子胤祯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己巳) 七月初九立皇贵妃佟佳氏为皇后初十皇后去世,谥“孝懿皇后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庚午) 康熙三十年(1691年辛未)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壬申)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癸酉) 皇十五子胤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甲戌)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乙亥) 六月册封皇太子允礽妃石氏。 皇十六子胤禄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丙子) 正月下诏亲征噶尔丹。 二月康熙帝亲统六师启行,征噶尔丹。命皇太子留守,凡部院章奏听皇太子处理。妃赫舍里氏逝,追赠平妃。

中国历朝历代皇帝列表

中国历朝历代皇帝列表 一、历朝历代皇帝列表 华黄帝王朝纪元前2698年建立 第一代首任黄帝姬轩辕首都有熊(河南新郑) 第二代长子姬玄嚣生子蟜极次子姬昌意帝子第2任姬己挚 BC2598年—BC2515年 第三代姬蟜极第3任玄帝姬颛顼BC2515—BC2437年 第四代第4任俈帝姬夋BC2437—BC2367年姬穷蝉生子敬康 第五代第5任姬挚BC2367—BC2358年第6任尧帝姬伊放勋 BC2358—BC2258年敬康/句望 第六代姬句望 第七代姬桥牛 第八代姬瞽叟 第九代第7任舜帝姬姚重华BC2255—BC2208年 黄帝王朝BC2698-BC2208年共7帝立国491年 大夏王朝BC23世纪—BC18世纪首都安邑(山西夏县) 第1任禹帝姒文命BC2205—BC2198年姒文命也是黄帝姬轩辕的后裔 第2任姒启

第3任姒太康第4任姒仲康 第5任姒相第6任后羿(妻嫦娥)第7任寒浞 第8任姒少康 第9任姒杼 第10任姒槐 第11任姒芒 第12任姒泄 第13任姒不降 第14任姒扃 第15任姒廑 第16任姒孔甲 第17任姒皋 第18任姒发 第19任桀帝姒履癸BC1819—BC1766年 大夏王朝共19王立国440年 大商王朝BC18世纪—BC12世纪首都亳邑(河南商丘)第1任成汤帝子天乙原都亳邑227年 第2任子外丙第3任子仲壬第4任伊尹 第5任子太甲 第6任子沃丁 第7任子太庚

第8任子小甲 第9任子雍己 第10任子太戊 第11任子仲丁一迁嚣邑(河南荥阳)24年 第12任子外壬 第13任子河亶甲二迁相邑(河南内黄)10年 第14任子祖乙三迁耿邑(山西河津)9年四迁邢邑(河北邢台)117年 第15任子祖辛 第16任子沃甲 第17任子祖丁 第18任子南庚 第19任子阳甲 第20任子盘庚五迁殷邑(河南安阳)204年(此时商朝也称殷朝)第21任子小辛 第22任子小乙 第23任子武丁 第24任子祖庚 第25任子祖甲 第26任子廪辛 第27任子康丁 第28任子武乙六迁朝歌(河南淇县)行都77年

清代皇帝清代皇帝清朝皇帝年代顺序表

清代皇帝-清代皇帝清朝皇帝年代顺 序表 清朝总共有十二个皇帝,清朝的皇帝列表分别是:努尔哈赤(年号天命)、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清末帝溥仪)。 1.努尔哈赤: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明万历四十四年正月,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年号天命。在位11年。清代皇帝 2.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天聪十年四月,皇

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前后在位17年。 3.顺治: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皇太极第九子,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6岁即帝位,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14岁亲政。 4.康熙: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顺治皇帝第三子,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 5.雍正: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清代皇帝在位13年。 6.乾隆: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 7.嘉庆: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顒琰(1760—1820年),清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乾隆皇帝第十五子。乾隆六十年九月公开立为皇太子,次年元旦,受弘历内禅即位,以是年为嘉庆元年,时年27岁。嘉庆四年正月,弘历死,始

亲政。在位25年。 8.道光: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年),清朝入关后第六位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为道光元年,时年29岁。在位30年。 9.咸丰:清文宗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年),清朝入关后第七位皇帝,道光皇帝第四子。道光三十年正月即位,以次年为咸丰元年,时年20岁。在位11年。 10.同治:清穆宗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4年),清朝入关后第八位皇帝。5岁即帝位,终身成为其生母慈禧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傀儡。 11.光绪:清德宗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清朝入关后第九位皇帝。醇亲王奕譞之子,因其冲龄践祚,导致慈禧太后第二次垂帘听政。在其亲政期间,甲午之战中他力主反击,大力支持维新变法,但因变法失败而遭幽禁,直至去世。 12.宣统:清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

称呼

『不同身份称呼』 一、皇帝:对太后太妃自称儿皇亦可儿臣. 二、皇后以及达到等级的嫔妃对太后自称臣妾.儿臣或者儿媳或者名字 三、后妃妃级以下对太后称妾嫔或自身的名字 四、等级过低『八品下』的后妃自称奴婢、妾身、 五、亲王长公主对太后.太妃自称称儿臣. 六、亲王对皇帝自称臣.臣弟微臣 七、亲王对后妃自称臣.臣弟.微臣 八、长公主小于皇上对皇上可自称臣妹.亦可称呼臣 九、长公主大于皇上可对皇上自称名字、或是臣 十、长公主对后妃自称臣妹亦可称呼臣或自身名字 十一、皇帝对亲王.长公主自称朕、寡人 十二、皇帝对长公主称皇妹.皇姐亦可是名字 十三、亲王称长公主皇姐皇妹、 十四、长公主称亲王为皇兄{王兄}皇弟亦可是名字 十五、亲王和亲王之间兄弟相称 十六、长公主与长公主之间姐妹相称 十七、皇子皇女之间兄妹姐弟相称 十八、皇子皇子之间兄弟相称 十九、皇女与皇女之间兄妹相称 二十、亲王和皇子皇女之间叔侄伯侄相称 二十一、长公主与皇子皇女.姑侄相称 二十二、贝勒与贝勒之间兄弟相称 二十三、贝勒与郡主兄妹、姐弟相称 二十四、皇子皇女对皇上自称儿臣或者自身的名字 二十五、贝勒.郡主对皇上自称臣侄或者自身的名字 二十六、皇子皇女对太后太妃自称孙儿臣.孙儿或者自身名字 二十七、贝勒.郡主对太后自称孙儿臣.孙儿或者自身名字 二十八、娟怡.贝子对太后自称自身的名字 二十九、官员对皇上.太后.太妃.后宫嫔妃字称微臣.臣. 三十、官员对亲王.长公主.皇子.皇女自称微臣.下官 三十一、皇上、亲王长公主称呼太后为皇额娘母后 三十二、皇上.亲王.长公主称呼太妃为姨娘.母妃 三十三、皇子皇女称呼太后为皇祖母皇奶奶 三十四、皇子皇女称呼太妃为皇阿奶.皇姨奶奶 三十五、亲王.长公主称呼皇上为皇兄皇上.陛下.万岁.圣主 三十六、皇子.皇女称呼皇上为父皇.皇阿玛 三十七、亲王称呼后妃为皇嫂.娘娘封号 三十八、皇子皇女称呼中宫皇后、两位辅佐皇后为皇额娘 三十九、皇子皇女称呼四宫皇后为、母妃 四十、皇子.皇女称呼其他后宫嫔妃为姨娘 四十一、嫡王妃{王后}称呼皇上.太后.太妃和亲王一样 嫡福晋称呼皇上.太后.太妃和皇子一样 四十二、侧王妃侧福晋称呼太后为太后太妃为太妃{若有恩典可以和亲王.皇子同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