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期末《中国地理》知识点整理.doc

大学期末《中国地理》知识点整理.doc

大学期末《中国地理》知识点整理.doc
大学期末《中国地理》知识点整理.doc

填空

1.寒潮:潮是指冬半年来自极地或寒带的寒冷空气,像潮水一样大规模地向中、低纬度的侵袭活动。

2.人口过程:人口过程是人口的生育过程、死亡过程和迁移过程的总称

3 .家国同构: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有共通性

4.水土保持: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5.行政区划:简称政区,是国家为了进行分级管理而实行的区域划分。

6.季风:在大陆和海洋之间大范围的、风向随季节有规律改变的风,称为季风。

7.干燥度:蒸发量/降水量

8.水的硬度:钙、镁离子的含量

9.人口年龄结构: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10.致灾因子:孕育灾害(造成损失)的因子

11.人口过程:人口在时空的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包括自然、机械和社会三种变

动。

12.国土整治:是为全国或国内某个具有经济联系的区域拟定开发、利用、治理

和保护规划,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步骤,制定相应的政策,并在实施过程中进

行国土管理工作。

13.水土保持:利用生物和工程措施控制水土流失的措施

16.地貌: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也能称为地形。

17.土壤:陆地上具有肥力并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18.植被:覆盖地表的植物群落的总称

19.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环境、人文社会经济环境及其相互作用与人地

关系的科学。

20.人口:一定区域内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称

21.梅雨:春末夏初江淮地区大范围长时间阴雨天气

22.大陆架:陆地向海洋延伸的坡度平缓海深较浅的部分

23.赤潮:海洋藻类的爆发性繁殖。

24.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指已经被人类所利用和可预见的未来能被人类利用的土

25.矿业:地壳在其长期形成、发展与演变过程中的产物,是自然界矿物质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经一定地质作用而聚集形成的。

26.地图:依据一定的数学法则,使用制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在一定的载体上,表达地球(或其他天体)上各种事物的空间分布、联系及时间中的发展变化状态绘制的图形。

简答

1.中国国土包括哪些基本方面?

包括我国的陆地、陆上水域、内水、领海以及我国的底土和上空

3.中国三大经济地带划分的意义是什么?

%1充分发挥各经济地带优势,进行科学地域分工,求得整个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使各地明确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便于国家对各地经济规划

进行分类指导;

?可以推动横向经济联系,促进地区分工合作、联系,利于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2.分析香幕与澳G经济发展的异同点。

(1)同:(D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有祖国的援助

(2)自由港经济都是其经济发展的优势

③优越的区位条件

?人才聚集地

(5)旅游业都较发达

异:①港口优势不同。香港有优良的深水港湾。澳门半岛处于珠江口泥沙沉积地段,缺少深水港湾

。经济发展着重点不同。香港拥有比较完整的金融市场体系;澳门主要发展的是

微型经济,以博彩业为龙头。

?生产要素成本差别。香港生产要素成本较高;澳门工厂数量多,生产成本相对较

3.中国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对自然地带形成有什么影响?

(1)纬度跨度大,太阳辐射差异引起地带性分异,自然地带多,即纬度地带性;

(2)海陆差异形成季风,导致东西地带性差异,即干湿度地带性

(3)青藏高原强化了季风作用,促进了我国三大地理区的分异。

4.中国水资源与人口、耕地及矿产的匹配关系怎样?

(1)围绕南北方差异答题

(2)分别论述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矿产的不匹配关系,

(3)说明这种不匹配对经济建设的影响。

5.东北平原农业开发中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

围绕(1) 土地退化(质量下降、水土流失、沙化、盐碱化)

(2)环境恶化(生态环境恶化、农业污染、工业污染)

(3)自然灾害(低温、洪涝、干旱、虫害)答题

6.为什么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类型多、范围大?

(1)农牧交错带的范围(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2)各高原的退化类型(蒙古高原——沙化,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云贵高

原 -- 水土流失);

(3)分析原因(蒙古高原:自然因素:干旱少雨,认为因素:滥垦,超载过牧;黄土高原一一土质松,植被破坏;云贵高原一一降水强度大,石灰岩区)

7.为什么西北绿洲受风沙和盐碱威胁?

(1)绿洲是经济活动中心,生产力集中布局的地方;

(2)有风沙活动的条件,频率高;

(3)西北干旱,水盐运动的结果导致盐碱化;

(4)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加剧了风沙和盐碱的危害

8.为什么西南区植被地带特别多样?

(1)地形复杂,高差大;

(2)水热条件好,有利于生物繁衍;

(3)带谱多(基带,垂直带都多);

(4)物种丰富。

9.简述中国地理位置的基本特征。

(1)从世界上看一一位于东半球、北半球;是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的国家.

(2)从纬度位置看一一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

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只有在高山地区才有终年冰雪带.

(3)从海陆位置看一一位于欧大陆的东部,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与许多国家

接壤;东部濒临太平洋,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10.概述西北区的地理特征。

(1)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一一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北,包括内蒙古自

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以北

(2)干旱是本区的主要自然特征为半干旱、干旱气候

(3)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大兴安岭

(4)植被由东向西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5)大草原与畜牧业基地

(6)农业以灌溉农业为主

(7)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

11.为什么中国的旱涝灾害发生频率高,灾情严重?

(1)季风气候不稳定,降水变率大;

(2)东部沿海受台风,风暴潮影响易发生涝灾;

(3)全球气候变化,气候异常也导致旱涝灾害发生;

(4)我国人口众多,东南沿海经济较发达,灾害发生造成的损失严重

(5)灾情严重,损失巨大,建国以来,旱涝灾害每年损失150亿以上。

12.中国海洋资源的主要优势是什么?

(1)我国海域辽阔,海岸线漫长,大陆架宽广,海洋资源丰富。

(2)海洋生物资源种类多,海洋渔业产量较大;

(3)海水化学资源优势明显,海盐产量局世界首位;

(4)海洋矿产能源资源丰富,主要有海滨砂矿,海底石油,波浪能,潮汐能等,其中海底石油产量占全国石油产量的1/6。

(5)海洋空间资源广阔;

(6)海岸有众多良港,利于发展海运。

13.简述我国一月和七月的平均气温特点?

一月:①我国东部的温度分布受太阳辐射影响,等温线分布几乎与纬线平行,且等温线密集,南北温差大;

%1西部地区受地形影响大,等温线往往形成闭合圈,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1与世界同纬度相比,我国气温较低。

七月:①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②与世界同纬度相比,我国气温较高。

14.华北平原农业开发中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

(1)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洪涝灾害频发

(2)水资源短缺,人均地均水量少,水供需矛盾尖锐;

(3)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大面积漏斗,使大量机井报废,

同时因地下水位下降,导致海水倒灌。;

(4)华北平原中低产[□面积大,土壤肥力差,主要限制因子是土壤盐渍化

(5)华北平原经济较发达,工农业污染较严重。

15.为什么长江中下游平原洪涝灾害特别严重?

(1)长江流域降水丰富且集中

(2)雨带移动方向和河流走向一致,上下游同降大雨;

(3)上游生态环境恶化,水源涵养能力降低,产流速度加快;

(4)流域内湖泊面积减少,蓄洪能力降低;

(5)中下游河道弯曲,地势低平,河道淤塞,泄洪能力不足;

(6)河堤防洪能力标准较低。

16.简述我国矿产资源的基本特征

(1)种类多,资源总量丰富;

(2)成矿时空跨度大;

(3)矿床类型多样,矿石类型齐全;

(4)富矿少,贫矿多,共生矿床多,选矿难度大;

(5)矿产资源分布不均,地域组合类型多样。

17.评价中国水资源的特点。

(1)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

(2)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3)水资源与产业布局不匹配。

18.简述中国干湿度带性规律。

北干南湿、西干东湿

19.为什么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有何解决途径?

水资源短缺:①华北地区降水少,集中、变率大;

②工农业生产、城市建设用水量大;

③水污染较严重;

解决途径:开源:截蓄降水、跨流域调水、充分利用中水、海冰淡化节流:降低工农业用水定额、循环用水、加强污水治理

20.分析喀斯特地貌对农业开发的影响。

%1土地崎岖不平:喀斯特地貌集中在云贵高原地区,地表孤峰林立,既限制机械

化耕作和土地经营规模,也制约交通运输,影响农业产业化发

展。

。土壤瘠薄:喀斯特地貌既有流水的侵蚀,又有流水的溶蚀,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土层厚度浅,有机质含量低。

③极易缺水:喀斯特地貌不仅仅在地表发育,在地下往往发育溶洞、地下暗河等

地下溶岩地貌,地下溶洞的存在,极不利于地表土壤的保水,还容

易引起塌陷。

21.分析青藏高原的草地退化问题。

0高寒地区植被生长季节短,植株矮小,产草量低下,地表覆盖度低

。青藏高原风沙活动强烈,风蚀沙化严重

③存在一定程度的草地鼠害

?过度放牧、乱采滥樵加剧了草地的退化。

22.中国海岸带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1)海岸带资源日益短缺,如淡水短缺、耕地减少、近海生物枯竭;

(2)污染日趋严重;

(3)宏观调控能力不足,导致海岸带资源浪费;

(4)海岸带经济发展快,一旦受灾,灾情严重;

(5)人口向沿海移动,增加对海岸带生态环境的压力。

23.概括中国自然结构的基本特征。

24.中国海岸带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25.简述中国自然景观纬度地带性的分异。

论述

1.为什么中国自然灾害种类多、灾情重、地域差异大?(20分)

(1)我国地形复杂,地势高低起伏大,多山。很多省市位于地震带上,容易受地

震、泥石流、洪涝灾害的影响,多山而地形复杂导致容易出现夏季下冰雹。

(2)我国森林覆盖率低,植被破坏严重,容易导致洪涝灾害和泥石流、沙尘暴等。

(3)我国海岸线长,东临太平洋,西北邻西伯利亚,夏季受到热带高压影响,发

生台风,冬季受到寒潮的袭击,出现暴雪天气。

(4)人为影响因素。高速通车,为季风的移动开辟了新通道,导致气候变化,二

氧化碳含量的增加,温室效应对我国各地气候也产生很大的影响.

2.论述中国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的分布和成因(17分)

(1)分布:。沙漠化:东北,华北,西北

%1水土流失:东北,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南方丘陵山地以及其他山地丘陵区

(2)成因:①沙漠化合自然因素:干早少雨;多风;植被覆盖率低;鼠害;虫害;

3人为因素:滥垦,超载过牧,樵柴,滥采,乱挖;

②水土流失:合自然因素:降雨集中强度大;植被覆盖率低;土质疏松;坡度大

2人文因素:滥垦,樵柴,乱挖,工矿建设,耕作中缺乏水保措施3.论述中国土地利用格局与地貌、降水的关系(20分)

(1)土地利用分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地貌、降水对农业用地影响大,对建设

用地影响小

(2)地貌对农业用地的影响:

%1耕地集中分布在东部平原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

%1林地集中分布在山区,在东部地区和耕地交错分布

%1草地集中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和西北地区以及青藏高原

(3)降水对农业用地影响

我国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形成三大农业区:南方稻作农业区,北方

旱作农业区,西北畜牧区。

4.为什么西南区植被地带特别多样?

(1)地处中低纬度,水热充足

(2)山地面积广,地形起伏大

5.中国有哪些环境问题,为什么?(20分)

(1)环境问题:能源开采量大但能源利用率低;生态系统全面退化;水土流失;

大气污染、水污染;濒危物种增加;新兴污染源产生的环境问

题愈发严重;容易产生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

(2)经济:我国正处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这个阶段正是生

态环境问题最严重的时期。

人文社会因素:一是我国人口众多,环境的资源压力大;二是公众环保意识普遍较差;三是我国有关环境的法制法规建设不健全

6.论述中国人口的基本特征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17分)

。基本特征:庞大的人口基数;增长型的年龄结构;性别比不均衡;不均衡的人口分布;正在发展的人口城市化;增长的少数民族人口;人口素质有待提高;计划生育成绩巨大而任务艰巨。

。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我国人口分布极不平衡,由黑龙江的爱辉到云南腾冲的连线即胡焕庸线人口地理分界线,此线以东人口稠密,以西人口稀少。是因为东部地区属于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并旦东部平原广阔,土壤肥沃,所以东部资源环境承载力高于西部。从社会经济看,东部显著高于西部,也促使了人口向东部聚集。

7.我国气候的基本特征及形成原因(18分)

(1)基本特征::季风气候显著、气候的大陆性强、气候类型复杂多样(2)主要因素:

%1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决定热量条件,海陆位置:处在最大的大陆与大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决定了季风气候的形成

%1下垫面因素:地势和山脉的影响,青藏高原的影响,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1大气环流:冬季和夏季环流系统

8.论述中国山地格局的地理意义(20分)

西高东低的地形大势,其对我国的地理意义在于:

(1)使得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滚滚东流,联系、沟通了东西地区;

(2)产生了丰富的水能资源;

(3)由于西高东低,导致我国的降水量是东多西少,来自于太平洋的暖湿气流逐步被抬升,体现出了由东部沿海的森林向西部内陆荒漠的渐进过度.

9.论述中国山地格局的地理意义。

(1)山地的基本格局是“米”字型结构

(2)山地和高原构成我国地貌基本轮廓的主体,纵横交错的山系构成巨地貌轮廓的基本骨架,控制着盆地、平原与丘陵的空间分布格式。

(3)一些山地构成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10.对比长江与黄河在治理与开发方面的异同点(17分)

选择题

1.下列可以布置在城市居民区内的企业是

A.石化

B.轻纺

C.钢铁

D.煤气

2.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A.工业用地

B.商业用地

C.住宅功能用地

D.交通和绿地

3.文化扩散的积极意义是

A.文化区的形成

B.文化传播

C.文化传承

D.文化发展

4.世界三大宗教起源的历史由长到短的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B.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

C.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D.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

5.下列不属于基本实体内容的是

A.地形

B.农业

C.耕地资源

D.大专以上人口的比重

6.“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诗反映了大自然的

①色彩美②动态美③声音美④形象美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欣赏旅游景观要把握观赏时机,是因为旅游资源具有

A.多变性

B.季节性

C.可变异性

D.地域性

8.我国糖料作物的“南蔗北菜”的分布,体现了农业生产的()

A.地域性

B.季节性

C.周期性

D.连续性

9 .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的区位因素是()

A.光热和降水

B.市场

C.交通运输

D.国家政策

10.现代农业生产中,提高农业产出的最重要手段是()

A.加大农业机械投入

B.加大科技投入

C.加大资金投入

D.加大化肥、农药的投入

11.下列各组城市中,依次分别是在政治、宗教、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

A.石家庄、太原、大同

B.麦加、郑州、新德里

C.伯明翰、合肥、敦煌

D.华盛顿、麦地那、大庆

12.下列城市中,可以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的是()

A.鹤岗、抚顺、开滦、大同

B.大庆、玉门、包头、邯郸

C.鞍山、包头、马鞍山、攀枝花

D.石家庄、蚌埠、宝鸡、株洲

13 .有两箱急救药品,要从北京送往长江抗洪第一线,最适宜的运输方式是(

A.铁路运输

B.航空运输

C.内河运输

D.公路运输

14.倡导“免赠贺卡” “免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

A.减少个人经济支出

B.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C.减少固体垃圾

D.移风易俗

填图题

直接在图上写出除京津沪港澳台以外的各行政区简称(要求写在其行政|乂内)

马原知识点整理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2-P3) (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有机统一基本组成部分。 (2)①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它既包括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列宁等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也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②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③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及其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规律的学说。 2、思考并归纳意识能动作用及其表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P29-P33) (1)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①辩证唯物主义在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的同时,又承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②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表现为如下四个方面:第一,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反映世界时会表现出主体选择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非凡创造性。人能在思维中建构一个现实中没有的理想世界。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可变客观为现实。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2)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首先,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认识和改造自然界,要尊重自然界的规律;认识和改造社会,要尊重社会规律。其次,只有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必然导致对人的价值性的否定,导致对历史发展动力的否定。 3、当前中国一再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试结合有关矛盾原理谈谈看法。(P42-P43) (1)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的基本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21世纪,掌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努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

中考议论文知识点汇总

授课内容:语文中考阅读 授课教师:张媛媛 第二章中考议论文阅读 第一节中考议论文知识点汇总

议论文知识点汇总 一.定义 议论文是以理服人的文章. 记叙文是以事感人的文章 说明文是以知授人的文章 论题是指标题是论点的议论文。 二. 分类 议论文按照论证方式可以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 立论文 1.定义: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讲事实,摆道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文章体裁。 2.要求:①要对论述的问题有正确的看法②用充足有说服力的论据③要言之有理,合乎逻辑 驳论文 1.定义:论辩是针对对方的观点加以批驳,在批驳的同时阐述己方的观点 2.驳论文的破立结合:首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再批驳已指出的错误论点,并在批驳的同时或之后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观点加以论证。 区分论点和分论点 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

三. 三要素 论点 论点(需要证明什么),是正确、鲜明阐述作者观点的句子,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 论点应该正确、鲜明、概括,是一个完整的判断句,绝不可模棱两可: ①正确性:论点的说服力根植于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而这又取决于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方法是否正确,如果论点本身不正确,甚至是荒谬的,再怎么论证也不能说服人。因此,论点正确是议论文的最起码的要求; ②鲜明性: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非常鲜明,千万不能模棱两可,含糊不清; ③新颖性:论点应该尽可能新颖、深刻,能超出他人的见解,不是重复他人的老生常谈,也不是无关痛痒、流于一般的泛泛而谈,应该尽可能独特、新颖。 论点的位置一般有四个:文题、开头、文章中间、结尾。但较多情况是在文章的开头,段落论点也是如此。当开始与结尾出现类似的语句时,开头的为论点,结尾处的是呼应论点。 有的议论文的论点在文章中用明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我们只要把它们找出来即可;有的则没有用明确的语句直接表述出来,需要读者自己去提取、概括。概括出的句子不应含有修辞等手法。 注意,反问句与比喻句不能作为论点,必须是陈述句。 论据 论据(用什么来证明)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1.事实论据:事实在议论文中论据作用十分明显,分析事实,看出道理,检验它与文章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事实论据又包括事例和数据。 2.理论论据:作为论据的理论总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理论论据又包括名言警句、谚语格言以及作者的说理分析。 使用论据的要求: ①确凿性。我们必须选择那些确凿的、典型的事实。引用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材料作为论据时,必须注意所引理论本身的精确涵义。 ②典型性。引用的事例应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代表这一类事物的普遍特点和一般性质。 ③论据与论点的统一。论据是为了证明论点的,因此,两者联系应该紧密一致。

大学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期末)

大学物理下册 学院: 姓名: 班级: 第一部分:气体动理论与热力学基础 一、气体的状态参量:用来描述气体状态特征的物理量。 气体的宏观描述,状态参量: (1)压强p:从力学角度来描写状态。 垂直作用于容器器壁上单位面积上的力,是由分子与器壁碰撞产生的。单位 Pa (2)体积V:从几何角度来描写状态。 分子无规则热运动所能达到的空间。单位m 3 (3)温度T:从热学的角度来描写状态。 表征气体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物理量。单位K。 二、理想气体压强公式的推导: 三、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1122 12 PV PV PV C T T T =→=; m PV RT M ' =;P nkT = 8.31J R k mol =;23 1.3810J k k - =?;231 6.02210 A N mol- =?; A R N k = 四、理想气体压强公式: 2 3kt p nε =2 1 2 kt mv ε=分子平均平动动能 五、理想气体温度公式: 2 13 22 kt mv kT ε== 六、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与温度的关系: 七、刚性气体分子自由度表 八、能均分原理: 1.自由度:确定一个物体在空间位置所需要的独立坐标数目。 2.运动自由度: 确定运动物体在空间位置所需要的独立坐标数目,称为该物体的自由度 (1)质点的自由度: 在空间中:3个独立坐标在平面上:2 在直线上:1 (2)直线的自由度: 中心位置:3(平动自由度)直线方位:2(转动自由度)共5个 3.气体分子的自由度 单原子分子 (如氦、氖分子)3 i=;刚性双原子分子5 i=;刚性多原子分子6 i= 4.能均分原理:在温度为T的平衡状态下,气体分子每一自由度上具有的平均动都相等,其值为 1 2 kT 推广:平衡态时,任何一种运动或能量都不比另一种运动或能量更占优势,在各个自由度上,运动的机会均等,且能量均分。 5.一个分子的平均动能为: 2 k i kT ε=

议论文知识点汇总

议论文知识点汇总 ? 易混术语区分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先抑后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以乐写哀等。 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等。 (4)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议论文知识点归纳 一: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论点,是作者所要表明的对事物的观点、看法。在文章中一般要旗帜鲜明的提出来。一篇议论文,一般论点的提出方式有:题目就是论点、一开始开门见山提出论点、文章结尾概括论点、有时候没有明确的中心论点,中心论点是由几个分论点组合而成的。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论点与论题的区别与联系:

论题是作者所要议论的话题,也就是作者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论述的,论点是议论这个话题之后得出的观点。有时候,论点和论题是统一的,有时候是不一样的,需要自己去把握。 (2)论据是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一般的论据要具有典型性,是众所周知的、已经被证明了正确性的这样的人物或者事例,而不能是自己编造的一个事例,没有经过大家的认可的。论据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所列举的事例为事实论据,一般事例的叙述要简洁,不能太过于冗长,引用名人名言属于道理论据。 (3)论证,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论证过程要严谨,论证要充分。 一般论证过程都是以三段论的形式展开的,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部分就是提出论点或者是论题的部分。分析问题部分就是证明论点的部分;解决问题部分一般是重申论点、发出号召或者是提出论点。 二:论证方法:常用的有事实论证、理论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 在回答论证方法的作用的时候,要结合内容来回答。比如: 问:文章列举这个事例是为了证明什么?这类问题时,一定要查找这个事例前后的内容,看看是围绕那一句关建话展开的,那么这句话就是问题的答案。 问:比喻论证的好处是什么? 回答的时候要先分析比喻的方法,即把-----比喻成了-------,在这里生动形象的论证了---------的内容(观点),(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比喻,把抽象的道理浅显化,更通俗易懂) 三:论证结构:总分式(总分、分总、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 四:议论文的语言特点:严谨生动 五:论证方式:立论驳论(有时候是驳立结合) 立论:摆明论点然后运用事实和道理去证明观点。 驳论:先摆出错误的观点,然后去分析错误的观点,进行批驳,在此基础上得出正确的观点。 六:阅读议论文常见的问题回答模式:

四年级数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

四年级数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 四年级数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 1。整数加法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在加法里,相加的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加数是部分数,和是总数。 (3)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整数减法 (1)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在减法里,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做减数,未知的加数叫做差。被减数是总数,减数和差分别是部分数。 (3)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3。整数乘法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在乘法里,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都叫做因数。相同加数的和叫做积。 (3)在乘法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4)1和任何数相乘都的任何数。 (5)一个因数×一个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4。整数除法

(1)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叫做除法。 (2)在除法里,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所求的因数叫做商。 (3)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4)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任何一个数除以0,均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 (5)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5。整数加法计算法则: 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6。整数减法计算法则 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作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7。整数乘法计算法则 先用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用因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尾就对齐哪一位,然后把 各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8。整数除法计算法则 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 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 的上面。如果哪一位上不够商1,要补“0”占位。每次除得的余数 要小于除数。 9。运算顺序 (1)小数、分数、整数

马原知识点整理复习过程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2 1、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角度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 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 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 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共产 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 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 科学。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P3 这是马克思主义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概括。 ①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这就是始终站在人 民大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②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 验的科学总结。 ③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基础上的思想方法和工 作方法。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P11 ①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②鲜明的政治立场: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站在 最广大人民的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③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 发展真理,是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人们认识和发展规律的 具体体现;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与时俱进。 ④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的极大丰富,人类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 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理想。

议论文知识点归纳

议论文知识点归纳 学习议论文,首先了解最基础的语文知识——表达方式。 就文章的写作方法而言,主要有以下5种表达方式: 记叙: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主要是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 描写: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包括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等),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抒情: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 议论: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说明: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如:豆子发芽了。(记叙) 一颗颗圆润的豆子长出了代表着希望的瘦弱的嫩芽。(描写) 啊,豆子发芽了!(抒情) 豆子发芽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议论) 豆子发芽需要水分。(说明) 议论文概念: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议论文一般都由论点、论据、论证组成,称为议论文三要素。议论文是一种实用的文体,它的范围很广,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般性的政论文、评论、杂文、演讲稿、读后感、序跋等。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一、论点: 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是全文的灵魂,把握论点是阅读议论文的关键。怎样把握论点呢? 1.分清论题和论点。 例如:九年级上册《谈读书》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前者是议论的问题,后者是议论的观点。所以,阅读议论文,要纵观全文,弄清作者是对什么问题发议论的,然后再看作者所谈问题的看法是什么。 2.注意论点的位置。 有时文章标题就是论点。例如《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论点有时在文章的开头,例如:九年级上册《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有时在文章的结尾,就是所谓的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论述中心的写法。这种写法大多有“所以、总而言之、总之、因此”等表总结性的词语。有时在文章的中间。当然,也有少

最新-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期末考试必考知识点重点总结 精品

单片机概述 单片机是微单片微型计算机的简称,微型计算机的一种。 它把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定时器\计数器以及I\O 接口,串并通信等接口电路的功能集成与一块电路芯片的微型计算机。 字长:在计算机中有一组二进制编码表示一个信息,这组编码称为计算机的字,组成字的位数称为“字长”,字长标志着精度,MCS-51是8位的微型计算机。 89c51 是8位(字长)单片机(51系列为8位) 单片机硬件系统仍然依照体系结构:包括CPU(进行运算、控制)、RAM(数据存储器)、ROM(程序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内部总线等。 由于一块尺寸有限的电路芯片实现多种功能,所以制作上要求单片机的高性能,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稳定。 单片机软件系统包括监控程序,中断、控制、初始化等用户程序。 一般编程语言有汇编语言和C语言,都是通过编译以后得到机器语言(二进制代码)。 1.1单片机的半导体工艺 一种是HMOS工艺,高密度短沟道MOS工艺具有高速度、高密度的特点; 另一种是CHMOS工艺,互补金属氧化物的HMOS工艺,它兼有HMOS工艺的特点还具有CMOS的低功耗的特点。例如:8181的功耗是630mW,80C51的功耗只有110mW左右。1.2开发步5骤: 1.设计单片机系统的电路 2.利用软件开发工具(如:Keil c51)编辑程序,通过编译得到.hex的机器语言。 3.利用单片机仿真系统(例如:Protus)对单片机最小系统以及设计的外围电路,进行模拟的硬软件联合调试。 4.借助单片机开发工具软件(如:STC_ISP下载软件)读写设备将仿真中调试好的.hex程序拷到单片机的程序存储器里面。 5.根据设计实物搭建单片机系统。 2.1MCS-51单片机的组成:(有两个定时器) CPU(进行运算、控制)、RAM(数据存储器)、ROM(程序存储器)、I/O口(串口、并口)、内部总线和中断系统等。 工作过程框图如下:

马原主要知识点归纳

绪论知识点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的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2、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 组成部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3.科学社会主义。来源:1德国古典哲学;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3.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哲学。 3、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论 第一章知识点 1.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根据对该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派系;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根据对该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形式 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古代、、现代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和。 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

哲学理论依据唯物主义运动观和唯心主义运动的区别 (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所以我们必须从存在客观事实出发,也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世界是物质的。 (3)唯物主义运动观和唯心主义运动共同点是多层运用发展都是运动观;区别:A运动变化主题不同,唯物主义运动观主体是物质,唯心主义运动主体是精神与意识;B运动变化根源不同:唯物主义运动观在于物质,唯心主义运动根源在于观念,意识。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为什么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B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5.实践及其特点、形式A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B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C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等。 6.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和根本方法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分析法是根本方法 7.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

议论文知识点汇总

议论文知识点汇总 一、议论文的概念 议论文就是议论说理的文章,是以 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它主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运用 事实材料、逻辑推理来阐发作者的 观点,表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二、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 证 (一)论点 1、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 解和主张,也是文章阐述的中心 问题,它是议论文的灵魂。 论点分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中心论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 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 阐述中心论点的若干思想观点。 2、一篇文章的论点有几个 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 出几个分论点。这几个论点可以 是并列的,也可以使递进的,但它们都应该服从全文的中心论点。它们与中心论点的关系是: a、有的文章把几个分论点综合 归纳起来就是中心论点;b、有的文章几个分论点都是中心论点的论据。 3、论点的特征: 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是明确的判断(包括肯定和否定),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陈述句。 形式上:是一个完整的陈述句。 内容上:具有判断性,能够明确地表示作者对所述问题的观点、态度。(包括肯定和否定) 4、寻找文章的论点 文章的论点可以安排在开头,也可以安排在文章的中间或结尾。 有些文章的题目就揭示了论点(议论文的标题不是表明论点就是点名论题,论题只揭示议论

的范围,论点是作者的见解和主 张)。即论点可以安排在文章的 任何位置。但较多情况是在文章 的开头,段落论点也是如此。从 常见位置寻找文章的论点,是我 们的习惯做法。但是,我们判断 一个句子是否就是文章的的论 点,还应该通读整个文段,看这 个文段的其他句子是否围绕这 个句子来写,与这个句子有没有 逻辑上的关系。 (二)论据 1、论据:论据是作者用来证明论 点的材料,是论点赖以成立的基 础,是文章的主体。 2、论据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大类。 事实:典型事例、史实、统计数字; 道理:一般都是经过验证的真 理、名人名言、格言、谚语, 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3、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关系:论据 用来支撑或证明论点,当文章 只有中心论点时,是直接支撑 论证中心论点,当文章有分论 点时则可能直接支撑证明中心 论点,但更多是在证明分论点 后与分论点一起间接支撑证明 中心论点。 第一、事实论据要确切真实, 材料虚假或张冠李戴,都不能 有效地证明论点。 第二、论据要与论点一致。 第三、事例论据要简洁,凡与 论点没什么关系的情节过程都 是多余的。 第四、举例论证必须把事例的 意义内涵与论点结合起来分析 论述。 4、论据间的关系:几个论据共同 论证一个论点时,要注意其顺 序:或时间,或空间,或主次,或数据的大小。

《马原》大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汇总

最新《马原》大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或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同唯物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奠定思想前提 4、在马克思主义创立过程中,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着作是《德意志意识形态》 5、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着作中,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着作是《资本论》 6、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剩余价值理论 7、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共产主义者同盟 8、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着特征是实践性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9、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中交织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 10、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专门的哲学术语有着特定的含义和确定的标准,不能随意乱用,也不能另立标准,否则会造成混乱。这里所说的特定含义和确定标准是指对世界本原究竟是物质还是精神的回答;存在和思维是否具有同一性,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的内容,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11、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世界本原问题 1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是指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3、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14、“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15、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16、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17、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18、对同一张事物的不同看法都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 19、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这说明意识是客观精神的主观映象 20、“思想实验”体现了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2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22、“寒路神麦正当时”说明一切事物都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 23、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也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24、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25、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26、柏格森所说的运动变化不是指任何具体的事物的运动变化,而只是纯粹的“动作”,是没有物质承担者的运动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原)必考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原)必考知识点总结 考点1:运动和静止,时间和空间(选择题) 运动观: 1、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 2、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4、静止是运动的衡量尺度/标准。 5、静止是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开始。 时空观: 1、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2、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考点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上。 从意识的起源来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也是社会历史的产物。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反映世界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考点3:联系的内涵和特点 联系具有一系列特点: ①联系具有客观性。②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其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即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其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其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并通过它表现出联系的普遍性。③联系具有多样性。④联系具有条件性。条件是对事物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其一,条件对事物发展和人的活动具有支持或制约作用;其二,条件是可以改变的,人们经过努力可以创造出事物发展所需要的条件;其三,改变和创造条件不是任意的,必须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考点4:发展与过程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趋势、规律、进程、必然性都可以代替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趋势、规律、进程、方向都可以代替方向)、日趋灭亡的东西。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因为:第一,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有新的结构和功能;第二,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第三,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因而必然战胜旧事物。

初中语文 议论文知识点整理

议论文 一.什么是议论文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二.议论文的三要素 1.论点 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事件、现象、人物、观念等)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解决“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议论文的论点要求正确、鲜明。 (1)论点包括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论点的类型分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①有的文章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 ②有的文章有几个并列的分论点。 注意:反问句与比喻句不能作为论点,论点必须是陈述句,它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往往是一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 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2)论点与论题区别: (1)定义不同: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论题是有待于证明的命题,它仅是议论的问题或对象。 (2)形式不同:论点的提出一般是一个较完整的判断句,论题的出现常常是一个短语。 (3)位置不同:论点的位置灵活,论题的位置一般在标题或文首。 (3)论点位置 ①经常放在文章开头;②放在文章中间;③放在文章结尾;④标题直接提出;⑤需要读者概括的 (4)提出论点的方法 ①文章的标题就是中心论点;②文章的开头直接提出中心论点;③文章的结尾归纳总结出中心论点;④列举生活现象引出中心论点;⑤列举生活实例或引用故事童话、寓言等引出中心论点;⑥引用名言、警句提出中心论点。 ★提炼和概括论点的方法如下: (1)从位置上寻找:①标题、②开头(“我认为”、“我们要”、“我们应该”等)、③文章中间 ④结尾(关注“所以”“总之”“因此”“总而言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 (2)研究论点与论题:论点是对论题的扩充。 (3)分析论据反推论点:论据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分析论据可以看出它证明什么,肯定什么,支持什么,这就是论点。〖当碰到文中没有现成的表达论点的句子时,尽管有一定难度,但也有方法可

大学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材料(期末)

大学物理下册 学院: : 班级: 第一部分:气体动理论与热力学基础一、气体的状态参量:用来描述气体状态特征的物理量。 气体的宏观描述,状态参量: (1)压强p:从力学角度来描写状态。 垂直作用于容器器壁上单位面积上的力,是由分子与器壁碰撞产生的。单位 Pa (2)体积V:从几何角度来描写状态。 分子无规则热运动所能达到的空间。单位m 3 (3)温度T:从热学的角度来描写状态。 表征气体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物理量。单位K。 二、理想气体压强公式的推导: 三、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1122 12 PV PV PV C T T T =→=; m PV RT M ' =;P nkT = 8.31J R k mol =;23 1.3810J k k - =?;231 6.02210 A N mol- =?; A R N k = 四、理想气体压强公式: 2 3kt p nε =2 1 2 kt mv ε=分子平均平动动能 五、理想气体温度公式: 2 13 22 kt mv kT ε== 六、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与温度的关系: 七、刚性气体分子自由度表 八、能均分原理: 1.自由度:确定一个物体在空间位置所需要的独立坐标数目。 2.运动自由度: 确定运动物体在空间位置所需要的独立坐标数目,称为该物体的自由度 (1)质点的自由度: 在空间中:3个独立坐标在平面上:2 在直线上:1 (2)直线的自由度: 第一部分:气体动理论与热力学基础 第二部分:静电场 第三部分:稳恒磁场 第四部分:电磁感应 第五部分:常见简单公式总结与量子物理基础

中心位置:3(平动自由度) 直线方位:2(转动自由度) 共5个 3. 气体分子的自由度 单原子分子 (如氦、氖分子)3i =;刚性双原子分子5i =;刚性多原子分子6i = 4. 能均分原理:在温度为T 的平衡状态下,气体分子每一自由度上具有的平均动都相等,其值为 12 kT 推广:平衡态时,任何一种运动或能量都不比另一种运动或能量更占优势,在各个自由度上,运动的机会均等,且能量均分。 5.一个分子的平均动能为:2 k i kT ε= 五. 理想气体的能(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之和) 1.1mol 理想气体2 i E RT = 5. 一定量理想气体()2i m E RT M νν' == 九、气体分子速率分布律(函数) 速率分布曲线峰值对应的速率 v p 称为最可几速率,表征速率分布在 v p ~ v p + d v 中的分子数,比其它速率的都多,它可由对速率分布函数求极值而得。即 十、三个统计速率: a. 平均速率 M RT M RT m kT dv v vf N vdN v 60.188)(0 === == ??∞ ∞ ππ b. 方均根速率 M RT M k T v dv v f v N dN v v 73.13)(20 2 2 2 == ? = = ??∞ C. 最概然速率:与分布函数f(v)的极大值相对应的速率称为最概然速率,其物理意义为:在平衡态条件下,理想气体分子速率分布在p v 附近的单位速率区间的分子数占气体总分子数的百分比最大。 M RT M RT m kT v p 41.1220=== 三种速率的比较: 各种速率的统计平均值: 理想气体的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 十一、分子的平均碰撞次数及平均自由程: 一个分子单位时间里受到平均碰撞次数叫平均碰撞次数表示为 Z ,一个分子连续两次碰撞之间经历的平均自由路程叫平均自由程。表示为 λ 平均碰撞次数 Z 的导出: 热力学基础主要容 一、能 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平动、转动、振动)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势能的总和。能是状态的单值函数。 对于理想气体,忽略分子间的作用 ,则 平衡态下气体能: 二、热量 系统与外界(有温差时)传递热运动能量的一种量度。热量是过程量。 )(12T T mc Q -=)(12T T Mc M m -=) (12T T C M m K -= 摩尔热容量:( Ck =Mc ) 1mol 物质温度升高1K 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Ck 与过程有关。 系统在某一过程吸收(放出)的热量为: )(12T T C M m Q K k -= 系统吸热或放热会使系统的能发生变化。若传热过程“无限缓慢”,或保持系统与外界无穷小温差,可看成准静态传热过程。 准静态过程中功的计算: 元功: 41 .1:60.1:73.1::2=p v v v Z v = λn v d Z 2 2π=p d kT 22πλ= n d Z v 221πλ= = kT mv e v kT m v f 22232 )2(4)(-=ππ?∞ ?=0 )(dv v f v v ? ∞ ?= 22)(dv v f v v ∑∑+i pi i ki E E E =内) (T E E E k =理 =RT i M m E 2 =PdV PSdl l d F dA ==?=

《马原》各章核心知识点归纳

绪论、主干知识点 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的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2、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 组成部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3.科学社会主义。来源:1德国古典哲学;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3.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哲学。 3、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论 第一章、主干知识点 1.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根据对该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派系;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根据对该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形式? 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哲学理论依据?唯物主义运动观和唯心主义运动的区别? (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所以我们必须从存在客观事实出发,也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世界是物质的。 (3)唯物主义运动观和唯心主义运动共同点是多层运用发展都是运动观;区别:A运动变化主题不同,唯物主义运动观主体是物质,唯心主义运动主体是精神与意识;B运动变化根源不同:唯物主义运动观在于物质,唯心主义运动根源在于观念,意识。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为什么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B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5.实践及其特点、形式?A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B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

高等数学上册必背的知识点期末考试备考的重点知识

高等数学上册必背的知识点期末考试备考的重 点知识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高等数学上册,必背的知识点,期末考试备考的重点知识 东西不多,但都是经典,多了也记不住,是吧。 (14)C x dx x +-=?csc cot csc (15)C x xdx x +=?sec tan sec (16)C x xdx +-=?|cos |ln tan (17)C x xdx +=?|sin |ln cot (18)C x x xdx ++=?|tan sec |ln sec (19)C x x xdx +-=?|cot csc |ln csc (20)C a x a dx x a +=+?arctan 1122 (21)C a x a x a dx a x ++-=-?||ln 21122 (22)C a x dx x a +=-?arcsin 12 2 (23)C a x x a x dx +++=+? )ln(222 2 (24)C a x x a x dx +-+=-? ||ln 222 2 用于三角函数有理式积分的变换: 把sin x 、cos x 表成2 tan x 的函数 然后作变换2 tan x u = 2 22122tan 12tan 22sec 2tan 22cos 2sin 2sin u u x x x x x x x +=+== = 2 22222112 sec 2tan 12sin 2cos cos u u x x x x x +-=-= -= 变换后原积分变成了有理函数的积分 二 泰勒多项式 若)(x f 在点x 0处N 阶可导,称 ) ()()(! 1....)(! 21))(()()(0) (2 0// 0/ 0x x x f x x x f x x f x p o n o x f x n n o n --+ ++ -+=的 多项式 ) (x p n 为函数)(x f 在点x 0的(n 次)泰勒多项式。 的麦克劳林公式

大学物理下期末知识点重点总结(考试专用)

1.相对论 1、力学相对性原理和伽利略坐标变换。(1)牛顿力学的一切规律在伽利略变换下其形式保持不变,亦即力学规律对于一切惯性参考系都是等价的。(2)伽利略坐标换算。 2、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与时空的相对性。(1)在所有的惯性系中物理定律的表达形式都相同。(2)在所有的惯性系中真空中的光速都具有相同的量值。(3)同时性与所选择的参考系有关。(4)时间膨胀。在某一惯性参考系中同一地点先后发生的两个事件的时间间隔。(5)长度收缩。在不同的惯性系中测量出的同一物体的长度差。 3、当速度足够快时,使用洛伦兹坐标变换和相对论速度变换。但是当运动速度远小于光速时,均使用伽利略变换。 4、光的多普勒效应。 当光源相对于观察者运动时,观察者接受到的频率不等于光源实际发出的频率。 5、狭义相对论揭示出电现象和磁现象并不是互相独立的,即表现为统一的电磁场。 2.气体动理论 一.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112212 PV PV PV C =→=; m PV R T M ' = ; P nkT = 8.31J R k mol = ;231.3810J k k -=?; 2316.02210A N mol -=?;A R N k = 二. 理想气体压强公式 2 3kt p n ε= 分子平均平动动能 1 2kt m ε= 三. 理想气体温度公式 1322kt m kT ε== 四.能均分原理 自由度:确定一个物体在空间位置所需要的独立坐标数目。 气体分子的自由度 单原子分子 (如氦、氖分子)3i =;刚性双原子分子5i =;刚性多原子分子6i = 3. 能均分原理:在温度为T 的平衡状态下,气体分子每一自由度上具有的平均动都相等, 其值为1kT 4.一个分子的平均动能为:k i kT ε= 五. 理想气体的内能(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 之和) 1.1m ol 理想气体i E R T = 一定量理想气体 ()2i m E R T M ν ν' == 3.热力学 一.准静态过程(平衡过程) 系统从一个平衡态到另一个平衡态,中间经历的每一状态都可以近似看成平衡态过程。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 Q E W =?+;dQ dE dW =+ 1.气体2 1 V V W Pdv = ? 2.,,Q E W ?符号规定 3. 2121()V m V m m m dE C dT E E C T T M M ''= -=- 或 V m i C R = 三.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理想气体的等值过程和绝热过程中的应用 1. 等体过程 210()V m W Q E C T T ν=?? ? =?=-?? 2. 等压过程 212121()()()p m W p V V R T T Q E W C T T νν=-=-?? ? =?+=-?? C 2 ,1 2C p m p m V m V m i C C R R γ+=+=> 热容比= 3.等温过程 212211 0T T E E m V m p Q W R T ln R T ln M V M p -=? ? ''? ===?? 绝热过程 210()V m Q W E C T T ν=?? ? =-?=--?? 绝热方程1P V C γ =, -1 2V T C γ= , 13P T C γγ--= 。 四.循环过程 特点:系统经历一个循环后,0E ?= 系 统 经 历 一 个 循 环 后 Q W =(代数和)(代数和) 正循环(顺时针)-----热机 逆循环(逆时针)-----致冷机 热机效率: 122111 1Q Q Q W Q Q Q η-= ==- 式中:1Q ------在一个循环中,系统从高温热源吸收的热量和; 2Q ------在一个循环中,系统向低温热源放 出的热量和; 12W Q Q =-------在一个循环中,系统对外 做的功(代数和)。 卡诺热机效率: 2 1 1c T η=- 式中: 1T ------高温热源温度;2T ------低温热源温度; 4. 制冷机的制冷系数: 22 12 Q = Q -Q = 定义:Q e W 卡诺制冷机的制冷系数:22 1212 Q T e Q Q T T == -- 五. 热力学第二定律 开尔文表述:从单一热源吸取热量使它完全变为有用功的循环过程是不存在的(热机效 率为100%是不可能的)。 克劳修斯表述:热量不能自动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两种表述是等价的. 4.机械振动 一. 简谐运动 振动:描述物质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在某一数值附近作周期性变化。 机械振动:物体在某一位置附近作周期性的往复运动。 简谐运动动力学特征:F kx =- 简谐运动运动学特征:2 a x ω=- 简谐运动方程: cos()x A t w j =+ 简谐 振动物体 的速度 : () sin dx v A t w w j ==-+ 加速度() 2 2cos d x a A t w w j ==-+ 速度的最大值m v A w =, 加速度的最大值2m a A w = 二. 振幅A : A 取决于振动系统的能量。 角(圆)频率 w :22T p w pn ==,取决于振动 系统的性质 对于弹簧振子 w 、对于单摆 ω相位——t w j +,它决定了振动系统的运动 状态(,x v ) 0t =的相位—初相 arc v tg x j w -= 四.简谐振动的能量 以弹簧振子为例: 222221111 k p E E E mv kx m A kA ω=+= +== 五.同方向同频率的谐振动的合成 设 ()111cos x A t ω?=+ ()222cos x A t ω?=+ 12cos()x x x A t ω?=+=+ 合成振动振幅与两分振动振幅关系为: A A 1 122 1122cos cos tg A A ???=+ 合振动的振幅与两个分振动的振幅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位差有关。 () 20 12k k ?π?==±± 12A A A + )12 ??± 12A A A - 一21可以取任意值 1212 A A A A A -<<+ 5.机械波 一.波动的基本概念 1.机械波:机械振动在弹性介质中的传播。 2. 波线——沿波传播方向的有向线段。 波面——振动相位相同的点所构成的曲面 3.波的周期T :与质点的振动周期相同。 波长λ:振动的相位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 波速u:振动相位传播的速度。波速与介质的性质有关 二. 简谐波 沿ox 轴正方向传播的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 程 质点的振动速度 ] )(sin[?ωω+--=??=u x t A t y v 质点的振动加速度 2cos[()]v x a A t t u ωω??= =--+? 这是沿ox 轴负方向传播的平面简谐波的波 动 方 程 。 c o s [ ()]c o s [2()] x t x y A t A u T ω?π ? = -+=-+ cos 2()t x y A T π?λ?? =++???? 三.波的干涉 两列波 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相位相同或相位差恒定,相遇区域内出现有的地方振动始终加强,有的地方振动始终减弱叫做波的干涉现象。 两列相干波加强和减弱的条件: (1) ()π π ???k r r 221 212±=---=?) ,2,1,0(???=k 时, 2 1A A A += (振幅最大,即振动加强) ()()π λ π???1221212+±=---=?k r r ) ,2,1,0(???=k 时, 2 1A A A -= (振幅最小,即振动减弱) (2)若12??=(波源初相相同)时,取 21r r δ=-称为波程差。 212r r k δλ =-=±) ,2,1,0(???=k 时, 2 1A A A +=(振动加强) () 1212λ δ+±=-=k r r ) ,2,1,0(???=k 时, 2 1A A A -=(振动减弱); 其他情况合振幅的数值在最大值12 A A +和最小值 12A A -之间。 6.光学 杨氏双缝干涉(分波阵面法干涉) 1、 x d d d r ===-=θθδtan sin r 12波程差 2、明纹位置: λ k D x d ± =),2,1,0k ( = 3、暗纹位置: 2 ) 12(λd D k x +±=),2,1,0( =k 4、相邻明(暗)纹间距 λd D x = ? 4、若用白光照射,则除了中央明纹(k=0级)是白色之外,其余明纹为彩色。 二、分振幅法干涉 1、薄膜干涉(若两束反射光中有一束发生半波损失,则光程差δ在原来的基础上再加上 2 λ ;若两束光都有半波损失或都没有,则无 需加上λ )以下结果发生在入射光垂直入射时 ?? ???=+==+ -=)(),2,1,0(12) (),2,1(2 sin 222122暗纹)(明纹 k k k k i n n d λλλ δ 2、劈尖干涉(出现的是平行直条纹) 1)明、暗条纹的条件: ?? ? ??=+==+=) (),2,1,0(2)12() (),2,1(2 2暗纹明纹 k k k k nd λλλδ 2)相邻明纹对应劈尖膜的厚度差为n 2e 1λ=-=??+k k k d d d )(图中为 3)相邻明(暗)纹间距为θλθ λn n L 2sin 2≈ = 3、牛顿环(同心环形条纹,明暗环条件同劈尖干涉) 1)明环和暗环的半径: ) () ,2,1,0()(),2,1(2)12(暗环明环 == =-=k n kR r k n R k r λ λ ③相邻明环、暗环所对应的膜厚度差为 n 21λ= -=?+k k k d d d 。 三、迈克尔逊干涉仪 1)可移动反射镜移动距离d 与通过某一参考点条纹数目N 的关系为 2 λ N d = 2)在某一光路中插入一折射率n,厚d 的透明介质薄片时,移动条纹数N 与n 、d 的关系为 21n λN d =-)( 五、夫琅禾费衍射 1、明纹条件:????? =+±==),2,1(2)12(sin 0 k k a λ??(中央明纹) 2、暗纹条件: ),2,1(sin =±=k k a λ? 3、中央明纹宽度(为1±级暗纹间距离): a 2sin 2tan 20f f f l λ??≈ == 其它暗纹宽度: 2 sin sin tan tan 111o k k k k k k l a f f f f f x x l == -=-=-=+++????? 4、半波带数: 明纹(又叫极大)为(2k+1);暗纹(又叫极小)为(2k )。 六、衍射光栅 1、光栅常数d=a(透光宽度)+b (不透光宽度)=单位长度内刻痕(夹缝)数的倒数 2、光栅方程 ) ,2,1,0(sin ) =±=+k k b a λ?( 明纹(满足光栅方程的明纹称为主极大明纹) k=0、1、2、3 称为0级、1级、2级、 3级 明纹 3、缺级 条 件 ??? ????±±±==+±±±==+±±±==++=????±=±=+主极大消失 、、如果、、如果、、如果( 1284449633364222k sin sin )k k a b a k k a b a k k a b a k b a k a k b a λ?λ?七、光的偏振 1、马吕斯定律α2 cos I =I ( α为入射偏振 光的振动方向与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间的夹角) 2、布儒斯特定律1 20an n n i t = , 0i 称为布儒斯特 角或起偏角。 当入射角为布儒斯特角时,反射光为垂直于入射面的线偏振光,并且该线偏振光与折射光线垂直。 7.量子力学 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方程W m h m += 2 1 νγ(式中γ表示光子 的频率,W 表示逸出功) 02 U 1e m m =ν(0U 表示遏止电压) h γ=W ( 0γ表示入射光最低频率/红限频率) 说明了光具有粒子性。 光的波粒二象性 能量: γεh = 动量:22c h m mc γ ε= = 光子动量: λγh c h mc p == = 二、康普顿效应 1、散射公式 2sin 22sin 22200θλθλλλc c m h == -=? 2、说明了光具有粒子性。 四、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1、德布罗意波 h = λ 测不准关系 2 ≥ ???x P x (一定的数值) 2、波函数 1)归一化波函数 x n a x n π ψsin 2)(= ( a x <<0) 概率密度为2 )(x n ψ? =a n dx x 0 2 1 )(ψ 粒子能 量 ) 321(2 2 、、== n h n E n 2)标准化条件 单值性,有限性,连续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