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国人事制度

英国人事制度

英国人事制度

英国人事制度是指英国在管理人力资源方面的规定和制度。英国的人事制度以公平、公正、透明为基本原则,注重员工的权益保护和发展。

首先,英国人事制度重视招聘与选拔。在招聘过程中,雇主必须遵循平等机会原则,不得因种族、性别、宗教等因素对求职者进行歧视。招聘广告需要确保不涉及歧视或偏见。此外,雇主还必须根据相关法律要求进行背景调查和文件检查,确保应聘者具备所需的技能和资格。

其次,英国人事制度重视员工培训和发展。英国法律要求雇主提供适当的培训,以确保员工具备完成工作所需的技能和知识。雇主还应提供拓展发展机会,包括培训课程、职业规划和晋升机会。此外,英国的职业资格认可机构也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评估员工的专业能力和经验,为他们颁发资格证书。

再次,英国人事制度注重员工权益保护。英国雇佣法为员工提供了广泛的权益保护措施。例如,员工享有合理的工资和工作时间安排,包括每周最低工时和休假权益。此外,英国法律还规定了雇佣合同的基本内容,包括薪水、福利和辞职通知期等方面。

最后,英国人事制度注重员工参与和沟通。英国雇主被要求设置员工代表机构,如工会,以代表员工利益和沟通雇主决策。此外,雇主还应定期向员工提供业务更新和培训机会,以促进员工参与和感知组织变化。

总而言之,英国人事制度注重公平、公正、透明和员工权益保护。通过招聘与选拔、培训与发展、员工权益保护和员工参与与沟通等方面的制度和规定,英国努力保障员工的权益,促进其个人和职业发展。这种人事制度构建了一个健康、公正、和谐的雇佣环境,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组织的竞争力。

世界近代文明 课程论文 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一、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 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和反映。这一制度建立主要在于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当时的官吏制度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它不仅极不完善,而且存在着—些根本性的弊病。 第一,恩赐官职制:17世纪中叶以前,英国封建群主专制实行恩赐官职制。国家官吏由国王任命,官吏的选用和升迁,不是靠个人的真才实学和政绩,而是凭门第出生和对国王的忠诚。光荣革命后。国王为了恢复失去的封建专制统治,进—步利用手中权利大肆封官许愿,联络人心。执政的大地主贵族和大资产阶级也享有恩赐权,这些人往往利用手中的权力向求职者索取佣金。文官任期没有任何限制,只要恩赐者满意,可以连续任职,文官晋升是靠后台。不学无术游手好闲之徒充斥官场宦海。因此官僚主义盛行,工作效率低下,贪污腐败现象十分严重。18世纪国会对文官制度作了一些改革,把任命文官的权力从国王贵族手中转到各部门手中,规定由他们和高级文官推荐录用。但仍然存在舞弊行贿、唯利是图及赏罚不明的情形。其原因就在于恩赐制是一种垄断性的封建特权。怀特指出: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政府的腐败与低效也就成为必然。 第二,政党分肥制:19世纪英国两党制日益成熟,内阁开始由竞选中获胜的政党组成。于是那—个政党在竞选中获胜上台执政就把各种官职作为胜和课实进行公开分赃,分给他们的支持者。所以每次执政党的更替和内阁的变迁都要引起政府人员的大换班,使政府工作混乱。政党分肥制—方面造成大批官员失业,政纪废弛,削弱了政府职能的正常发挥和工作效率的提高,极不利于政策的贯彻,妨碍官员熟练掌握业务:另—方面每次换班都会引起周期性震动和社会动乱,影响社会的正常秩序和稳定。 第三,自18世纪6 0~7 0年代英国开始进行工业革命,以棉纺织工具发明为突破口,以蒸汽机动力代替人力、畜力为标志,到19世纪上半叶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英国完成工业革命。这一时期英国的工业生产规模、技术水平、对外贸易、商品数量和质量都居世界首位,号称“世界工厂”。工业革命的进行使其资本主义经济进入狂飙突进时期。17 70年至18 40年英国工人的日生产率提高了2 0倍。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水平的大提高导致政府管理职能的膨胀,政府面临着许多新课题:除了维护社会治安、国防、财政、税收等传统事务,还要担负起经济、文化、科技等新的社会事务的管理,以发挥政权的杠杆作用。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要求上层建筑作出调整。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实力的猛增使其政治要求增加。他们要求参与行政管理,要求清除旧制度的弊端,要求社会公职向社会开放,要求机会平等、自由竞争,建立一个廉洁而高效的政府,更大程度地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从政治上促进英国经济的发展,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工业革命犹如经济魔棍,点化出了19世纪中叶英国政治改革的浪潮,选举与考试相配套的文官制度由此诞生了。 第四,旧制度的种种弊端,工业革命的现实需要,促使人们对社会问题进行思考。边沁的功利主义和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边沁的功利主义认为:人们的一切行为的准则取决于是增进幸福抑或减少幸福的倾向。政府的一切措施要据此行事。他提出一个著名的论断——最大多数人的幸福,认为拿这个标准来衡量一切,凡符合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的,就符合功利主义的主旨,凡不符合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的,就违背了功利主义的主旨。政府必须为最大多数的利益恪尽职守,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算是最好的政府。为此,边沁为一个合格的政府设计了如下的职责( 1 )它必须有助于创

国外公务员制度

国外公务员制度 一、外国公务员制度概况 现代公务员制度发源于英国,后来在经济和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美国得到了新的发展。其产生的历史背景是:“恩赐官职制”和“政党分肥制”。在英国,在两党制下,执政党的更迭和内阁的变动比较频繁,本着战利品归胜利者所有的观念,每当一个政党执政并组成内阁,便相应地任命大批本党成员担任政府公职。撤换一批官员。从而造成了政府行政人员中经常性的大换班,造成了肥缺分赃、营私舞弊的恶风,埋没了真正的人才,使政府管理效率低下。为了建立一个廉洁、稳定、高效的政府,保护整个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促进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在英国,随后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形成了国家公务员制度。 外国公务员制度建立的两个重要标志是:“考试录用制度”以及“政务官与事务官分离,事务官职务常任制”。 外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以考任制为核心的任用制度”和“以工作实绩为基础的考核制度”。考任制是公务员制度的基本标志。英美两个国家的官吏制度改革,是以建立考试录用制度为开端的,法国、日本、德国等国建立现代国家公务员制度也是从实行公务员录用考试开始的。 公务员管理可以归纳为入口管理、在职管理和出口管理。把好入口关后,主要是通过绩效考核来决定奖励和惩罚、职务的任免和升降等。工作实绩为基础的考核制度是在职管理的中心内容。 二、英美法等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1.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英国文官制度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英国文官制度起源于政务官与事务官的分离。 (1)实行官职考试补缺制度是英国文官制度的标志 英国文官制度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推行考试录用制度。在两党轮流执政的情况下。执政党往往把政府的官职,作为“战利品”,公开进行“肥缺分赃”。这种“政党分肥”的选官制度,一方面随着执政党的变换,造成政府官员大换班,不利于政局的稳定和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另一方面,使官场营私舞弊、腐败成风。为克服这些弊端,英国政府从1833年开始,对各部门实行官职考试补缺制度,规定每有职位空缺时,需要有四人以上参加考试,通过竞争择优录用。这是英国建立考录用制度的第一次尝试。1853年,针对东印度公司的《用公开考试办法录用职员》的报告对英国文官考试录用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中外公务员制度比较

中外公务员制度比较 一.摘要 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是根据我国的国情建立的,为了使各级政府机关卓有成效地担负起组织经济建设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职能,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发展生产力的需要,适应形式发展的需要,我将中外的公务员制度从考录制度、职位制度、纪律与奖惩制度、退休保障。工资福利这几个方面进行对比,总结我国公务员制度与外国公务员制度、传统的人事制度相比的特点。希望可以从中找到完善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措施,使国家公务员制度能够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关键字:公务员制度适应对比特点 二.引言 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公务员制度,是指通过制定法律和规章,明确公务员的权利与义务,对公务员依法实行科学管理的法规体系和管理体制。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要加强公务员制度建设,政府拟定了《公务员暂行条例》,出台了10个配套法规,10个实施细则,初步形成一个配套的法律体系。家才能昌盛,民族才能繁荣。搞好公务员制度建设有利于政府廉政建设。为了加强公务员制度建设,他说没有制度人类社会就不能有序运行。制度建设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社会制度是各种制度的综合,建立符合国情的社会制度,国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内容在《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有18章88条,规定了10种制度:职位分类制度、录用制度、考核制度、任免制度、职务升降制度、奖惩制度、培训制度、交流制度、回避制度、申述控告制度。重总的来说政府应该推动研究改革以人为本关心公务员成长,制定措施吸引优秀人才, 精简机构和人员、分散下放权力强调制度的灵活性,,加强能力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完善竞争机制改革分类制度改革业绩评估制度和考核制度建立灵活的工资制度提升道德标准。 三.中外公务员制度对比 为了使各级政府机关卓有成效地担负起组织经济建设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职能,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发展生产力的需要,适应形式发展的

英国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人力资源管理

英国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人力资源管理 英国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都有很多共同点和差异点。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后期,是由先进的技术和机械装 备的广泛应用所推动的。在这个时期,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是生产力的提高,以及工业化生产所需的大量劳动力招募和管理。大量的工厂和工作岗位的出现,使得人力资源的需求在短短几十年内迅速增长。 首先,雇用人力资源的方式具有明显的区别。在英国工业革命初期,主要采用了手工业者和学徒制度来吸纳新的劳动力。手工业者主要是由家庭带动的,而学徒则是由传统的母公司发展出来的,主要是通过追溯祖辈的工作和劳动价值来确定价值。因此,在这个时期,劳动力的招募和管理更注重个人的专业技能和家族的遗传,而不是职位的要求。 其次,工资制度也有很大的不同。在英国工业革命初期,工资主要是按照技能和工作性质来确定的。这种制度因为对个人能力的优先考虑而被广泛接受。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期,设计了基于市场评估工资的系统,这种制度是按照一个具体市场上可供的劳动力和需求来确定。 第三,培训和发展机会也有很大的区别。在英国工业革命初期,学徒制度是很普遍的,这种制度可以保证年轻人获得教育和技能,留下来独立成家,或进入公司成为技师或管理者。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培训和发展机会逐渐转向了大学和职业学校,

在这些机构,形成了更系统和全面的教育和培训计划。这些计划具有更大的覆盖范围,为人力资源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第四,虚拟劳动力的出现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一个显著特点。虚拟劳动力是在网络化时代中产生的,人们可以远程工作,节省了长途通勤和时间,有效地提高了效率和生产力。这种方式为人力资源和招募提供了更广阔和多元的选择,同时也为职业和人际交往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最后,随着市场对人力资源需求的变化,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在英国工业革命初期,主要的目标是通过技能和劳动力的招募来保证公司生产的流畅进行。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人力资源管理不仅要关注生产力,还要注重在市场中占据竞争优势,同时追求持续性发展的战略。 总的来说,英国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差异主要在雇佣方式、工资制度、培训和发展机会、虚拟劳动力和市场考虑等方面。然而,它们之间也存在很多共同点,比如员工福利、劳动条件、员工满意度、劳动市场的考虑等。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者来说,无论是在哪个时期,都要不断地更新和改进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市场竞争的压力。

英国文官制度改革

英国文官制度改革 (原创实用版3篇) 目录(篇1) 一、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历史背景 1.恩赐官职制时期 2.政党分赃制时期 3.考试择优录用时期 二、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1.19 世纪中叶的文官制度雏形 2.财政部等机构设立政务次官和常务次官 3.1830 年常务次官在大多数部相继设立 三、1968 年英国文官制度改革 1.改革的背景和原因 2.改革的特点和影响 四、英国文官制度的现状和意义 1.政务官和事务官的分类 2.文官制度的作用和意义 正文(篇1) 英国文官制度改革是英国政治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它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中叶。在此之前,英国的官职分配主要依赖于恩赐制和政党分赃制。然而,随着政治制度的演变和现代化的推进,英国文官制度逐渐建立和发展起来。 在 19 世纪中叶,英国开始建立起文官制度的雏形。这一时期,财政

部等机构在大臣之下设立政务次官和常务次官,这为文官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到了 1830 年,常务次官在大多数部门相继设立,英国文官制度有了初步的框架。 然而,随着英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文官制度也面临着诸多挑战。1968 年,英国对文官制度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这次改革的背景和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恩赐官职制和政党分赃制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英国政府需要提高行政效率和公正性;其次,随着文官队伍的壮大,官员的选拔和任用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公正的选拔制度。 在这次改革中,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实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选拔优秀人才;建立严格的绩效评估体系,确保官员能够胜任工作;加强对官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官员的综合素质。这些改革措施极大地提高了英国文官制度的效率和公正性,为英国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如今,英国文官制度已经成为了一种成熟的制度,它对英国政治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英国文官队伍可以分为政务官和事务官两大类。政务官包括首相、各部大臣、副大臣和政务次官等,他们是由民选产生或由当选者任命的,有任期限制。事务官则主要负责具体的行政工作,他们的选拔和任用遵循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 总之,英国文官制度改革是英国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和公正性,还为英国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做出了贡献。 目录(篇2) 一、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历史背景 1.恩赐官职制时期 2.政党分赃制时期

浅谈英国文官制度

浅谈英国文官制度 文官制度是指由法律规定的关于政府文职人员的考试用、考核监督、升降奖惩、退休罢免等管理制度的总称。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它以科学的管理体系和良好的工作效率影响着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公务员制度提供了一种模式。 一、英国文官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一)英国文官制度的确立 早在14世纪末,15世纪初,英国王宫内就出现了文职官员。他们由国王任用,是国王的私人奴仆,这种制度史称“君王恩赐制”。 17世纪,经过光荣革命,英国建立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国王成了“统而不治”的虚为君主,被剥夺了任免官吏权力,国王只能在名义上享有官吏任免权,实际权力则由内阁控制。 18世纪末期,政府中开始出现职业行政官员,主要负责各部内务,这就是英国近代最初意义上的文官。这时英国两党制基本形成,辉格党、托利党轮流执政。由于官吏的任用以党派为基础,讲关系、重门第,致使不少庸碌之辈和腐败分子混入了政府系统,而有真才实学的人则受到排挤。这样就会造成大批官员失业,使现政府效率低下,贪污腐化,甚至引起政治震荡和社会动乱。 19世纪,由于政务不断增加,在一些大的部里,在大臣下面设置政务次官和常务次官。其中政务次官是仅次于大臣的政治官员,而常务次官及其下属的职业官吏则属于文官之列。文官不得参加党派政治活动,不随内阁变更而进退,终身任职,从事日常行政管理工作。1833年,有些较大的部门开始以公开考试,择优录用的方式招录官员,走出了考试任官的第一步。 1855年,英国根据《诺斯科特一屈维廉报告》进行文官制度的重大改革,颁布了《关于录用王国政府文官》的第一个枢密院命令,并成立了文官事务委员会主管文官考试录取工作,至此,英国文官制度初步形成。1870年,英国又颁布了关于文官制度的第二个枢密院命令,以法律的形式最终确认了《诺斯科特—屈维廉报告》的构想,这是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关键步,以后经过英国历届政府的完善和补允,终于最终确立了整套文官制度,所以1870年的枢密院令被认为是英国文官制度确立的标志。

英国近代文官制度

英国近代文官制度 英国近代文官制度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政治制度之一,它与英国历史深远相关,作为一种独特的政治制度,它承载了英国多年来政治体制改革及文化传承。因此,本文拟以英国近代文官制度为核心,对它的演变及对英国社会的影响进行探讨,以深入了解英国文官的制度以及它在英国的历史变化中所起的作用。 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形成源于17世纪晚期,由古代塞尔特人的政治体系演变而来。这一政治体系由两个重要部分组成,即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它以拉姆斯菲尔德之谜诀为基础,将权力和责任分割开,赋予正式官员执行行政职能,并且提出了行政事务应由既有的官僚经验才能完成的概念。 随着英国政治体制的不断发展,英国近代文官制度逐渐完善,以适应政治、社会和文化变迁的需要。比如,在18世纪,政府实行金融改革,改变了官员人事管理方式,并在政府机构中设立新岗位;19世纪,政府又实行了政治制度改革,增强了文官制度的领导和控制力度。 英国近代文官制度为英国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它使英国能够使政府的行政机构与政治体系紧密结合,更高效地实现政府改革,从而把社会政治秩序建立起来;其次,它建立了官员的权力关系系统,从而使政府机构更加紧密和有效地运作,加强了政府向公众提供服务的能力;最后,它加强了英国政府机构间的协调和合作,使公共事务能够更有效地进行。

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可谓英国政治史上重要一笔,它历经几个世纪的演变,一直充分肯定和信赖,并为英国社会开创了新的发展方向,它的存在影响着英国历史演变路径的走向。可以说,在英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中,英国近代文官制度扮演着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 综上所述,英国近代文官制度是英国政治史上重要的一笔,它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及文化传承,对英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为英国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它的存在决定了英国既有政治体制的发展方向。因此,英国近代文官制度不仅制约着英国政治演变,更是对英国政治体系的作用和贡献,对它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英国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措施

英国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措施 英国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措施 引言 人力资源管理是组织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对于保持组织的竞争力和员工的满意度起着 重要作用。英国作为一个发达国家,拥有一套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措施,旨在保 护员工权益、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组织的竞争力。本文将介绍英国的人力资源管理 政策措施,并对其主要特点进行讨论。 平等就业机会政策 英国一直以来注重平等就业机会政策,旨在确保所有员工都能享有公平的就业机会和 待遇。根据英国法律,雇主不得因种族、性别、年龄、宗教、婚姻状况、性取向、残 疾等因素而歧视雇员。这意味着任何员工在工作中不会受到不公平的对待,并且有机 会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中发展自己的职业。 平等就业机会政策还要求雇主采取积极的措施,以消除潜在的不公平待遇。例如,雇 主需要确保工作场所无歧视,并提供必要的培训和发展机会,以帮助员工充分发挥自 己的潜力。 薪酬和福利政策 为了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英国推行了一系列薪酬和福利政策。其中包括最低工资法案、年度假期和福利制度。 最低工资法案是一项旨在保护低收入员工权益的措施。根据该法案,雇主必须向其员 工支付不低于法定最低工资的薪酬。 年度假期政策保证员工享有带薪休假的权利。根据英国法律,全职员工每年有至少28天的带薪假期,这样可以让员工得到适当的休息,提高工作效率。 福利制度是为员工提供额外福利的政策,例如医疗保险、退休金计划和子女教育津贴等。这些福利旨在提高员工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可以提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 培训和发展政策 英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还注重员工的培训和发展。雇主被鼓励提供培训计划,以帮 助员工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能力。这不仅有助于员工在职场中取得成功,还可以提高组 织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英国文官制度

英国文官制度 1、考选制度 1870年枢密院命令规定,凡未经考试、未持有合格证书者一律不得担任任何行政职务。此后,常务次官以下官员都由考试录用。 2、考试制度 主要是考勤和考绩,以考绩为主,进行年度的定期考评。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考核与晋升权完全掌握在各部部长手中,文官无从表示意见。文官委员会对此也无权干涉。 1920年,政府正式在各部设置晋升委员会,专管公务员的定期考绩及决定废黜等事宜,以做到各部考绩晋升方面的公正无私。晋升委员会包括各部的人事管理分处主任、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其他有经验有资历的官员。 3、晋升制度

(1)晋升程序。文官制度建立初,文官的晋升主要是凭资历。后经改革,主要根据工作成就晋升。1968年富尔顿委员会建议打破过去的等级界限,从任何等级或任何部门最有能力的人中提拔。对有特殊才能者实行越级晋升制。 (2)晋升原则。部长掌握绝对的人事管理权。不受任何晋升机构的限制、侵犯;任何文官对有关晋升事宜均有发言权;晋升的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晋升须以“适宜”为条件。以年终考核报告为依据:例行性职位晋升应注重年资,负责性职位应选贤任能:凡依仗关系取得提升资格的,应取消其资格。 (3)晋升方法。遇有职位缺额必须增补时,应在机关内外向有关各方发出通知,以便提出候补人名单。由个人填写本年内在本职工作中的表现和年后适宜提升的职位。通过考试加以提升,以吸收新参加工作者为主。 4、培训制度 主要有: (1)培训机构。1939年以前仅邮务部和税务署有较健全的训练机构,1944年政府开始陆续设置文官培训机构。 (2)培训内容。指导培训,使文官对其服务机关的历史、组织、规章、纪律、环境等有较深的了解,加强团体意识,提高其服务精神。实际操作培训,多属技术工作。专业培训,文官到专门职业团体接受某种专业训练。 (3)培训方式。有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职前培训指文官录用后,正式工作以前,对其进行入门训练,为其正式任职做好准备。在职培训指文官参加工作

英国政体的演变

英国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封建君主制 时间:449——1215 内容:1、封臣对封君的义务:“效忠”、“帮助”、“劝告”; 2、封君对封臣的义务:“保护”和维持“封臣”。 特征:“义务性”、“直属性”、“权力分散性”、“世袭性”。二、等级君主制 形成:1215年,《大宪章》的颁布,维护封君封臣的既定原则,维护教俗封建贵族的特权。 1265年召开的英国议会, 标志着英国等级君主制的初步形成。 时间:1215——1485 内容:1、司法和军事等方面的权利渐渐集中到中央; 2、等级代表会议则主要掌控国家赋税的批准权和 分摊权。 特征:君主的权力相对受到约束。 作用:等级君主制相对于中世纪早期的政治混乱和割据状态而言,具有历史进步意义,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 一步发展。 三、专制君主制 时间:1485——1649

内容:统治者君主(皇帝或国王王)拥有统治国家和公民自由的所有权力而没有法律或法定程序的制约。 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 作用: 四、共和制 时间:1649——1653 内容:共和制国家最高权掌握在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机关或公职人员手中的政权组织形式。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制根据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关系的不同,分为议会制共和制和总统制共和制。 民主制是相对于集权制而言的,区别在于:权力的行使必须体现大多数人的意志和利益。 而共和制是相对于君主制而言的,区别在于:国家的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是由选举产生还是世袭 五、君主立宪制 时间:1689——至今 确立: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发展: 1、责任内阁制: 起源:16——18世纪,枢密院外交委员会演化而来。当时即有内阁之称,但性质是封建君主的咨询机构。 形成:18世纪早期,英王退出内阁,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

英国传统的人事制度

英国传统的人事制度 英国传统的人事制度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时期,在过去几个世纪里,这一制度经历了多次演变和改革。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简要介绍一些关于英国传统人事制度的重要方面。 首先,英国传统的人事制度中,家族和血缘关系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中世纪和早期现代时期,英国的贵族和贵族阶层在政府和社会中拥有特权地位。他们通常通过继承和领地系统来传承权力和财富,因此家族的血统和背景非常重要。这种血缘制度对英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今天,一些领导职位和荣耀头衔仍然是通过继承得到的。 其次,英国传统的人事制度中,公共服务和政府机构方面也存在着非常特殊的传统。例如,在英国国教会中,主教和其他高级教职人员的任命通常由皇室授权。此外,皇室家族成员通常被任命为政府和军队的重要职位。这种传统在英国政府机构中仍然存在,虽然在现代社会中,全部权力仍然归于选举产生的政府官员。 再者,英国传统的人事制度中,教育和学术成就也被广泛看重。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英国一直是世界上最知名的大学和教育体系之一。学术成就通常是进入政府和各种职务的门槛。一些最高级的职位只能由毕业于牛津、剑桥等名校的人担任。这种教育和学术成就的重要性仍然存在,虽然现代社会已经变得更加开放和多样化。 最后,英国传统的人事制度中,个人品质和能力也被广泛看重。

人们认为只有具备才能和能力的人才能够胜任高级职位。这种观念在英国历史上非常普遍,以至于每个孩子都能接受优质的教育并发展自己的技能和才能。这种价值观在现代社会仍然存在,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们也开始关注平等和多元化的问题。 综上所述,英国传统的人事制度在家族和血缘关系、公共服务和政府机构、教育和学术成就以及个人品质和能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传统和价值观。这些传统虽然经历了多次演变和改革,但仍然对英国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英国人事制度恩

英国人事制度恩 英国的人事制度主要包括招聘、培训、薪酬和福利、员工绩效评估和劳动关系等方面。这些制度旨在确保员工的权益,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绩效表现。 首先,英国的招聘制度非常重视公平和公正。公司通常会根据职位的需求进行面试和筛选,以确保招聘出最合适的人选。在招聘过程中,机会平等原则被广泛遵循,所有应聘者都有平等的机会参与招聘过程。此外,英国的雇主还会通过参与职业培训组织和招聘计划来积极招聘和培养有潜力的残疾人员工。 其次,英国的培训制度非常严谨和系统化。公司通常会为新员工提供入职培训,并为员工提供持续的职业培训和发展机会。培训计划通常由专业培训师或部门经理负责,以确保员工获得必要的技能和知识来胜任工作。此外,英国政府还提供各类职业培训补贴和资助计划,以支持个人和公司的发展。 第三,英国公司通常会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和贡献来确定薪酬和福利。员工的工资通常由自由谈判和行业标准决定。英国也有最低工资标准来保护低收入员工的权益。此外,公司还为员工提供一系列福利,例如医疗保险、退休金和带薪年假等,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 第四,英国的员工绩效评估制度强调目标设定和个人发展。每年,员工和上级经理通常会进行一对一的绩效评估和目标设定会议,以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和达成目标的情况。通过这个过程,公司能够识别优秀员工并提供相应的激励措施,同时也为

员工提供了发展和提升的机会。 最后,英国的劳动关系制度强调雇主和工会之间的合作和沟通。工会在英国拥有较高的组织率,并在劳动关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英国的劳动关系法规定了工会的组织和参与权益,同时也规定了雇主与工会之间的协商和谈判的程序。通过这种机制,雇主和工会能够共同解决工作条件和劳动权益等问题。 总之,英国的人事制度注重公平公正和员工的权益保护,同时也注重员工的培训和发展。这些制度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绩效表现,推动组织的发展和成功。

外国行政制度重点

戴乐高根据国会议会授予他的权力,组织完成了宪法的起草工作。1958年9月28日,新宪法经全国公民投票以79.2%的绝对多数通过,开始了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时期。第五共和国形成了法国独有的半总统制。 英国的内阁,来源于11世纪诺曼王朝威廉一世设立的咨议会。 1868年大选后成立自由党格莱斯顿政府,被认为是英国责任内阁制建立的标志。责任内阁制的建立,在人事制度上的意义在于政务官的产生完成了转变,同时,也确立了现代英国政体的核心部分。 下院的职能(一)制定调整社会生活的法律(二)检查监督政府的政策和工作。 英国下院的议员由普选产生,人数可由立法改变,目前为659名,任期为5年。 作为英国议会重要组成部分的上院,其成员主体是国王册封的世袭贵族。 上院改革的实现途径:1.取消世袭贵族在第二院占有一席之地的权力;2.通过革新一代贵族的提名方式来建立一个过渡性的议院;3.启动广泛而长期的改革。 新上院的作用:1.对公共政策提出不同的看法。2.成为英国社会更广泛的代表。 按照传统惯例和各种宪法文件,英王是英国世袭的国家元首·立法机关的组成部分·法院的首领·武装部队的总司令和英国国教的世俗领袖。国王有权任命内阁首相·政府大臣·高级法官·各属地总督。 国王在现代社会的权力:1立法否决权;2大臣罢免权;3授爵大权。 中央政府的组成:1.枢密院;2.内阁;3.首相。 枢密院的职责主要是礼仪性的,实际权力已随王权的衰弱而衰弱。 在内阁中,首相常与其中若干人一起磋商重要事务,形成“核心内阁”。 首相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同时兼任首席财政大臣。首相是英国权力最大的人物,身处全国政治权力的中枢。首相官邸在伦敦唐宁街10号,内阁会议在此举行。 一.英国地方政府的法律基础:1963年《伦敦政府法》;1972年《地方政府法》;1972年《(北爱尔兰)地方政府法》;1989年《地方政府法和住宅法》;1994年《(威尔士)地方政府法》。 二.地方政府的组织结构:英国地方政府采用权力一元制(Union of Powers),而非权力分立制(Separation of Powers)。 三.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英国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最有力的控制方法是财政控制。 18世纪60年代,英国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土地贵族进一步衰弱,工商阶级兴起,这是英国1832年以后的一系列议会改革的社会基础。而议会改革则成为责任内阁制的确立和文官制度改革的直接动因。因此,英国确立责任内阁制和进行文官制度改革首先都是民主运动的结果。 常任文官制度通过文官的保护降低了政客对文官的支配权,赋予文官群体以相对独立的地位,使其成为一支相对独立于政党力量之外的政治力量,在政党和内阁政府某种程度上可以操纵和控制下院的情况,能起到真正的“第二院”,真正的“宪法制衡”作用,完善了分权体制。 英国在19世纪改革文官制度之前,文官由财政部管理。1855年,英国成立文官委员会,掌握考试录用权。正式录用后的考核·培训·晋升·待遇·奖惩·退休等,都由各行政部门自己管理。 文官学院还为高级文官举办“高级管理训练”,每期4周,每周集中研究一门课程,包括一般管理知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政府行政等课程。 英国文官的工资待遇比较优厚,各部常务次官的工资往往高于大臣,而与首相的报酬相近。

中国公务员制度与英国文官制度的简要比较

中国公务员制度与英国文官制度的简要比较 摘要:在民主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每个现代政治发达的国家无不建立了适应民主和国情的政府人事管理制度。英国作为世界上最早建立民主制度的国家,其政府工作人员的管理制度对于中国的人事行政制度既有相同也有区别,更多的可以为当前中国政府人事行政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英国文官制度中国公务员制度比较借鉴参考 现代公务员制度,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化国家政治制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国家政治文明的重要表现。自1855年英国颁布第一个枢密院令,标志着具有现代意义的公务员制度正式诞生[1]。在随后的150多年里,全世界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始实行了本国的公务员制度。迄今为止,中国公务员制度的诞生和发展经历了比较短的时间,在管理和培养等方面还有待于不断的改进和完善。通过与英国这个现代政治文明较长,公务员制度发展比较完善的国家进行比较,对于开阔我国政府人事制度建设和发展的视野,改革和完善我国公务员制度,并吸收和借鉴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理念,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我国扩大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当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要的比较和说明。 一、公务员的涵义比较和公务员的范围 由于世界各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历史变化发展、文化传统和理论认识等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于公务员的理解和认识并不尽相同,其外延和内涵也千差万别。对于公务员的称呼也有不同,英国称公务员为文官,而中国则成为公务员。要想理解两国公务员制度的差异,进行一些简单比较,需要首先从公务员含义和公务员制度的范围开始比较。 英国对“公务员”的涵义没有一个精确的定义,英文Civil Servant愿意即是“文职仆人”或“文职服务员”,意译成中文为“文官”,也有人意译为“文职公务员”。究其本意,在英国《文官统计资料(年刊)》中定义为:“文官是以公民身份为王国政府服务,未在政治(或司法)部门任职的工作人员;根据特殊规定

西方文官制度

西方文官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一)西方文官制度的含义 文官,也称公务员,译自英文Civil Servant(单称)或Civil Service(群体总称),在美国还被成为“政府雇员”,即英文Government Employee,一般是指经过公开考试被政府择优录用,在中央及地方行政机构中长期固定地担任文职工作并具有一定等级的工作人员。 在不同国家里,文官的概念各有其特定的范围。通观各国文官制度,其范围大体可归纳为以下3种类型: 第一是小范围的,仅指中央政府系统中非选举产生的和非政府任命的事务官或常任文官,英国及许多英联邦国家如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国属于这种类型。其中尤以英国最为典型。按照英国有关法律规定,文官就是指在中央政府中除“政务官”以外的所有工作人员,即上自常务次官,下指清洁工。由选举或政治任命产生的议员、首相、部长、国务大臣、政务次官、政治秘书和专门委员会等政务官以及法官、军人等不包括在文官范围之内。 第二是中范围的,指中央政府机关中的所有公职人员,包括政务官和事务官。美国、加拿大等国属于这种类型。美国文官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不同划分。广义的划分是指与军人相区别的所有政府雇员。包括总统、州长、部长、副部长、助理部长、独立机构的长官等政务官和行政部门的所有文职人员,而立法部门的议员及国会雇佣的职员和司法部门的法官及法院其它工作人员、军队的军官及文职人员等不包括在文官范围之内。狭义的划分仅指除选举和政治任命产生的高级官员以外的政府行政部门的文职人员,即职业文官。但其范围比英国的常任文官所包括的人员更广泛,还包括公共事业单位的人员和政府经营的企业单位的管理人员。 第三是大范围的,包括从中央到地方的政府机关的公职人员、国会除议员以外的工作人员、法官、检察官、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等。法国和日本等国基本属于这种类型。在法国,文官指国家机关的全体人员。在日本,把公务员(日本称“公务员”)分为两种。一种是“国家公务员”,指在中央政府机关、国会、法院、国立学校和医院以及国有企事业等单位供职的所有人员;一种是“地方公务员”,指在地方政府机关、立法机关、法院、地方政府经营的企事业等单位供职的所有人员。 尽管西方各国对文官称谓不同,范围各异,但基本上是指通过非选举程序而被录用担任政府职务的国家工作人员。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 第一,文官都是按照国家法律规定,通过一定程序而任用的人员,他们与国家的关系不是契约关系; 第二,文官都是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其服务对象是国家,与其它社会职业是根本不同的;第三,文官行使国家行政权力,在执行国家公务时代表国家,因而必须依法行政。 所谓文官制度就是指由法律或法令规定的有关文官的考试、录用、考核、任用、奖惩、培训、工资、福利和退休等方面的各项管理制度的总称。

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3 2.2英国政治制度介绍

英国政治制度介绍 (一)两党制的形成与发展 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17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初为萌芽时期。17世纪70年代出现了分别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政治组织—宫廷党和乡村党,后演变为托利党和辉格党,初步具备政党特征。1688年,由于面临国王专制的共同威胁,两派联合发动了光荣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这次革命的成功使两派由对立转入并存,并逐步形成了两派轮流执政的宪法性习惯。 2、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初为形成时期。19世纪托利党和辉格党演变为保守党和自由党,阶级利益和宗教立场日趋一致,前者代表主张保护关税、以地产为中心的地主阶层的利益,后者代表主张自由贸易的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始于19世纪30年代的选举改革,有力的促进了两党基层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两党逐渐发展成为全国性的政党,并形成了保守党和自由党轮流执政的局面。 3、20世纪初至今为新的两党制的确立与发展时期。19世纪末,自由党衰落,工党兴起。1922年成为第二大党。1924年,保守党和工党开始轮流执政,英国确立了新的两党制。 (二)英国两党制的表现形式 反对党制度,依据宪法惯例,在下院占有多数席位的政党为执政党,党的领袖为政府首相并负责组织政府。在下院席位次之者则为反对党。 内阁成员全部是同属于一个政党的议员,而内阁的更换必须通过下院大选进行,如果反对党获得多数席位,则由反对党重新组阁执政。反对党在野时组织自己的影子内阁 两党的选民基础传统上有差异,保守党的选民基础主要是垄断财团、企业老板、公司经理、农场主等中上等阶层。工党则与工会关系密切,工会为工党提供绝大部分活动经费,并对工党领袖、党的最高权力机构及其政策具有重大影响。 由于受单一制、议会君主立宪政体以及不严格的分权结构的影响,两党的组织比较严密,权力比较集中,有较严格的党纪约束。 (三)内阁与责任内阁制 1、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英国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

英国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 篇一:英国对公务员考评 英国政府周一至周五办公,公务员第天工作8小时15分钟.这个标准十分严格,公务员必须按时上下班,差一刻都不行。而且所有政府机关都实行公务员签到制度,公务员上下班包括午休,都要准时签到,差一项或迟到一次都会留下不良记录。这个记录最终要交给国家公务员录用评估署.评估署执法森严,在英国官场人所共知。评估署一旦发现某些公务员“上花班”,这些人就要“大祸临头”了—轻者受惩,重则丢职. 英国对国家公务员的管理非常严格,有一套完整的考核制度—绩效评估制。当然,评估由专门的评估领导机构组织实施,实行“内设管理机构”模式,即在国家内阁办公厅内设置录用评估署,由下属的人事部负责每年考绩工作的部署,公共服务与科学办公室、公务员专员办公室和财政部予以配合,具体评估工作由各单位人事部门和各部门主管负责,若涉及工薪问题则需要与财政部和工会进行协商. 这一评估体系对公务员的素质要求主要包括十个方面:观察和分析问题能力, 沟通与交流能力,崇尚客户的意识能力, 1 宏观决策能力,处理人际关系能力,领导管理能力,高效率工作能力??按照这十 项内容,评估机构对公务员实行年度分项评分,每项评分最低0分,最高20分,将公务员各项内容的得分累加起来,便是这名公务员的年度总得分。考核成绩分为A、B、C、D、E五等,A等(最出色)为140分以上,B等(比较出色)为125分以上,C 等(合乎标准)为100分以上,D等(业绩不佳)为85分,E等(无法胜任)为60分.

英国对公务员的考核作用重才不重级,坚持唯才是举的原则。按照规定,一名公务员如果年度评估得分在125分以上,就有升迁的机会和可能,如果得分在85分,即便首相说话了,也是不能升迁的;如果得分在60分,这名公务员只好下岗另谋职位.值得一提的是,英国政府不管哪级评估机构,在实施权力时均铁面无私。譬如迟到早退、工作时间“开小差”等国内公务员不以为然的“小事”,在英国轻则罚薪、降职,重则开除公职。 每年市政府都会开除一些不守法纪的公务人员。“去年末,一个同事就因三次违规被开除了公职。直到现在,他还在找工作呢。英国公务员犯的所谓错误,在我们中国人看来,根本算不上“错误”,譬如:工作时间接打了私人(家人、亲朋好友)电话,或者办了私事(如给家人订生日蛋糕、比萨饼,借上街办公事之机顺便买了份报纸等)。 2 如此“过错”就能丢职,英国政府对于公务员的惩处之严厉可见一斑。这也难怪英国公务员们畏“评”如虎~ 篇二:英美国家公务员绩效考核对我国的启示 英美国家公务员绩效考核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绩效考核可以为公务员的晋级、奖惩、培训和任用提供科学依据,是公务员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我国现行公务员绩效考核体系尚有许多方面需要改进,英美国家相对成熟的公务员考核制度可以给我们以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公务员绩效考核 政府公务员绩效考核作为一项有效的管理措施,在公共行政中受到了广泛关注。20世纪70年代后,英国首先进行了现代政府行政改革,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公 务员绩效考核制度。美国于1993年颁布了《政府绩效与成果法案》,以立法的形式明确了政府(包括公务员)绩效考核的概念与制度。我国随着政府目标责任制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