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关电解质水溶液中水电离出离子的计算

有关电解质水溶液中水电离出离子的计算

有关电解质水溶液中水电离出离子的计算
有关电解质水溶液中水电离出离子的计算

电解质水溶液中水电离出离子浓度的计算

大体可以分为三种:

酸、碱和盐(盐又分为水中显酸性、碱性和中性的盐)

用到的知识点:

1.水的离子积常数K w=C(H+)·C(OH-)

2.水电离出的C(H+)和C(OH-)永远相等

3.要分清上面提出的几种情况

下面就以常温条件下为例将以上几种情况为例简单计算如下:

一、酸和碱

由于酸和碱对于水的电离具有抑制作用,所以计算酸和碱溶液中水电离出的离子时,一定要找出谁是同离子效应,这种离子主要由酸或者碱电离提供,那么水电离出的离子就只要通过水的离子积计算出另一种离子的浓度即可,计算出这种离子就是水电离出的离子浓度;通常题目设计让计算酸(碱)中水电离出的氢(氢氧根)离子浓度。

例1:常温下,PH=12 的NaOH溶液中水电离出的OH-浓度是多少?

解析:碱中的氢氧根主要由碱电离产生,产生同离子效应,对水的电离有抑制作用,所以水电离的OH-太小所以忽略不计,而氢离子则只由水电离提供;

因此PH=12时,溶液中C(H+)= 10-12mol.L-1,C(OH-)碱= K w/C(OH-)=10-2mol.L-1,

所以溶液中,C(H+)

水=C(OH-)

=10-12mol.L-1。

例2:常温下,PH=2 的H2SO4溶液中水电离出的H+浓度是多少?

解析:酸中氢离子主要由酸电离产生,产生同离子效应,对水的电离有抑制作用,水电离的H+太小所以忽略不计,而氢氧根离子则只由水电离提供;

因此PH=2时,溶液中C(H+)= 10-2mol.L-1,为酸电离产生,C(OH-)水= K w/C (H+)=C(H+)

=10-12mol.L-1。

二、盐

1.盐如果是强酸强碱盐水溶液和纯水一样都显中性,水电离出来的C(OH-)水=C

(H+)

=10-7mol.L-1。

2.如果是强酸弱碱盐水溶液,由于弱碱阳离子水解结合了水电离出来的氢氧根离

子,形成弱碱,促进了水解,从而造成C(OH-)

水<C(H+)

,所以显酸性,因

此可以通过计算该盐中的氢离子浓度可计算出水电离出的离子浓度。

3.如果是强碱弱酸盐,由于弱酸阴离子水解结合了水电离出来的氢离子,形成弱

酸,促进了水解,从而造成C(OH-)

水﹥C(H+)

,所以显碱性,因此可以通过

计算该盐中的氢氧根离子浓度可计算出水电离出的离子浓度。

例3:常温下,PH=2 的NH4Cl溶液中水电离出的H+浓度是多少?

解析:由于该盐属于强酸弱碱盐,所以显酸性,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没用,所以可

通过计算氢离子浓度来计算水的电离情况。所以C(H+)

水= C(OH-)

水=10

-2mol.L-1

例4:常温下,PH=12 的CH3COONa溶液中水电离出的OH- 浓度是多少?

解析:由于该盐属于强碱弱酸盐,所以显碱性,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没用,所以可通过计算氢氧根离子浓度来计算水的电离情况。所以C(OH-)

= K w/C(H+)=C(H+)水= 10-2mol.L-1。

小专题[离子浓度的计算]

小专题[离子浓度的计算] 关于离子浓度的计算: 2+ 1.(2019汕头质检)沉淀过程溶液的 pH=9.5,此时溶液中c(Mg)= (已知Ksp[Mg(OH)2]=5.61×10-12)。 -+-2 2.[(2019山东高考节选29(4)]25℃时,H2SO3 HSO3+H的电离常数Ka=1×10mol/L, -1 则该温度下NaHSO3的水解平衡常数Kh= mol L,若向NaHSO3溶液中加入少量的I2, 则溶液中 c(H2SO3) 将(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c(HSO3) 3.(2019安徽高考13)已知 NaHSO3溶液显酸性,溶液中存在以下平衡: - - HSO3+ H22SO3 + OH ① -+2- HSO3 + SO3 ② -1 向0.1mol·L的NaHSO3溶液中分别加入以下物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入少量金属Na,平衡①左移,平衡②右移,溶液中c(HSO3)增大 B.加入少 量Na2SO3固体,则c(H) + c(Na) = c(HSO3) + c(OH) + + + -- 12-c(SO3) 2

C.加入少量NaOH溶液,、的值均增大 D.加入氨水至中性,则2c(Na) = c(SO3)>c(H) = c(OH) 4.(2019浙江高考26)已知:I2+2SOSO+2I。相关物质的溶度积常数见下表: - + 2-+ - (12322, 3+3+ 调至pH=4,使溶液中的Fe转化为Fe(OH)3沉淀,此时溶液中的c(Fe)= _____________。过滤后,将所得滤液低温蒸发、浓缩结晶,可得到CuCl2?2H2O晶体。(2)在空气中直接加热CuCl2?2H2O晶体得不到纯的无水CuCl2,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由CuCl2?2H2O晶体得到纯的无水CuCl2的 合理方法是___________。 (2019天津高考10)工业废水中常含有一定量的Cr2O7和CrO4,它们会对人类及生 态系统产生很大的伤害,必须进行处理。常用的处理方法有两种。方法1:还原沉淀法该法的工艺流程为 其中第①步存在平衡: (1)若平衡体系的pH=2,则溶液显色.(2)能说明第①步反应达平衡状态的是。 a.Cr2O7 和CrO4的浓度相同

第一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 教学目标: 1.能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了解酸碱电离理论。 2.使学生了解电离平衡常数及其意义。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掌握推理、归纳、演绎和类比等科 学方法。 教学重点: 电离平衡的建立与电离平衡的移动。从化学平衡的建立和化学平衡的移动理论认识电离平衡的建立与电离平衡的移动。 教学难点: 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实验、分析、讨论和总结归纳。 教学过程: [提问]什么是电解质?什么是非电解质? [回答]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投影]请大家根据电解质的概念,讨论以下几种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 1.石墨能导电,所以是电解质。 2.由于BaSO4不溶于水,所以不是电解质。 3.盐酸能导电,所以盐酸是电解质。 4.SO2、NH3、Na2O溶于水可导电,所以均为电解质。 [学与问]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中都能电离出离子,不同的电解质电离程度是否有区别? [回答]有区别,电解质有强弱之分。 [板书]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 [思考]盐酸与醋酸是生活中常用的酸,盐酸常用于卫生洁具的清洁和去除水

垢,为什么不用醋酸代替盐酸呢? [回答]醋酸腐蚀性比盐酸小,酸性弱。 [追问]醋酸的去水垢能力不如盐酸强,除浓度之外是否还有其它因素? [实验]:体积相同,浓度相同的盐酸和醋酸与等量镁条反应,并测量溶液的pH值。 [实验结果] 1mol/LHCl与镁条反应剧烈,pH值盐酸为0,醋酸大于0 [小组探讨]反应现象及pH值不同的原因? [汇报]探讨结果:开始1mol/LHCl与镁条反应剧烈,说明1mol/LHCl中氢离子浓度大;1mol/LCH3COOH与镁条反应较慢,说明其氢离子浓度较盐酸小。盐酸溶液的PH小于醋酸溶液,也说明氢离子的浓度前者大雨后者。在两者浓度相同的情况下,氢离子浓度却不同,说明HCL和CH3COOH的电力程度不同。 [投影] [板书]一、电解质有强弱之分 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叫强电解质;如强酸、强碱、绝大多数盐。 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叫弱电解质。如弱酸、弱减。 [板书]二、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可逆的 [讲解]我们知道,醋酸加入水中,在水分子的作用下,CH3COOH会电离成CH3COO-和H+,与此同时,电离出的CH3COO-和H+又会结合成CH3COOH 分子,随着CH3COOH分子的电离,CH3COOH分子的浓度逐渐减小,而CH3COO -和H+浓度会逐渐增大,所以CH3COOH的电离速率会逐渐减小,CH3COO-和

弱电解质的电离度和电离平衡常数

龙文教育个性化辅导授课案 教师: 师广丽 学生: 时间: 年 月 日 段 弱电解质的电离度和电离平衡常数 在一定条件下的弱电解质达到电离平衡时,已经电离的电解质分子数占原电解质总数(包括电离的没有电离的)的分数。 CH 3COOH CH 3COO -+ H + α=n (Ac -)n (HAc 原)α= n (H +)n (HAc 原) 表示方法: 一、电离度 α= C (Ac -) C (HAc 原)X 100% % 100?= 分子数 溶液中原来电解质的总已电离的电解质分子数αα= C (H +-) C (HAc 原)X 100% 一、有关电离度的计算. 练习:1.某一弱酸HA,达到平衡时,溶液中的弱酸分子数与离子总数之比为9.5:1,求此一元弱酸的电离度. 2.在一定温度下,在100ml 某一元弱酸的溶液中,含有该弱酸的分子数为5.42×1020 个,并测得该溶液的 C(H +)=1×10-3 mol/L 。在该平衡体系中,这种一元弱酸的电离度约为 A. 9% B. 10% C. 3% D. 0.1% 3. 25℃,0.1mol/L 的HAc 溶液中,每10000个HAc 分子里有132个分子电离成离子。求该醋酸的电离度

3、电离度的测定方法(见教材76页) CH3COOH CH3COO -+ H+ 纯HAc溶液中,忽略水解离所产生的H+,达到平衡时: 测得已知浓度的HAc的pH ,由pH =-lg c(H+), 计算出c(H+),即可算出α。 5、影响电离度大小的因素 (1)内因—电解质的本性,电解质越弱,电离度越小 (2)外因 ①浓度:浓度越稀,电离生成的离子相互间碰撞合成分子的机会越少,其电离度就越大; ②温度:温度越高, 越大 注意:用电离度比较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时必须在同温同浓度条件下 练习4:在0.2mol/L 的醋酸溶液中, 当CH3COOH H++ CH3COO-已达平衡时,若要使醋酸的电离度减小,溶液中的c(H+)增大,应加入 A. CH3COONa B. NH3·H2O C. HCl D. H2O 4. 电离度的应用:比较弱电解质酸性或碱性的强弱。 练习5:已知在25℃,0.1mol/L的下列弱电解质的电离度分别为: HF HCOOH NH3·H2O HAc HCN α 8.0% 4.24% 1.33% 1.32% 0.01% 则它们的酸性强弱顺序是:

盐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盐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一、基本知识在盐溶液中存在平衡:水的电离平衡、盐的水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H+)与c(OH-)的关系: 中性溶液:c(H+)=c(OH-)(如NaCl溶液) 酸性溶液:c(H+)>c(OH-)(如NH4Cl溶液) 碱性溶液:c(H+)<c(OH-)(如Na2CO3溶液) 恒温时:c(H+)·c(OH-)=定值(常温时为10-14) 2.电荷守恒:盐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 如NH4Cl溶液中:c(NH4+)+c(H+)=c(Cl-)+c(OH-) 如Na2CO3溶液中:c(Na+)+c(H+)=2c(CO32-)+c(HCO3-)+c(OH-) 3.物料守恒:某元素各种不同存在形态的微粒,物质的量总和不变。 如 mol/L NH4Cl溶液中:c(NH4+)+c(NH3·H2O)= mol/L 如 mol/L Na2CO3溶液中:c(CO32-)+c(HCO3-)+c(H2CO3)= mol/L 4.质子守恒:溶液中水电离出的H+与OH-相等 如Na2CO3溶液中:c(OH-)=c(HCO3-)+2c(H2CO3)+c(H+) 二、解题方法和步骤 1.判断水解、电离哪个为主。 (1)盐离子不水解不电离:强酸强碱盐,如NaCl、Na2SO4等。 (2)盐离子只水解不电离:强酸弱碱或弱酸强碱形成的正盐,如NH4Cl、Na2CO3等。 (3)盐离子既水解又电离:多元弱酸形成的酸式盐, 以水解为主的有NaHCO3、NaHS、Na2HPO4等; 以电离为主的有NaHSO3和NaH2PO4等。 (4)根据题意判断: 如某温度下NaHB强电解质溶液中: 当c(H+)>c(OH-)时:以HB-的电离为主; 当c(H+)<c(OH-)时,以HB-的水解为主。 对于弱酸HX与强碱盐(NaX式)的混合溶液中:

高中化学 第三章 第一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41

弱电解质的电离 【学习目标】 1. 理解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概念。 2. 能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正确书写电离方程式。 3. 理解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移动。 4. 了解电离常数的概念、表达式和意义。 【学习过程】 1.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为离子的电解质叫做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强碱、大部分盐类。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部分电离为离子的电解质叫做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弱碱等。 (3)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比较: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可根据离解成离子的程度大小分为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它们的区别关键在于电离程度的大小,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 (或是否存在电离平衡)。 ①电解质的强弱与溶液导电能力没有必然联系:如果某强电解质溶液浓度很小,那么它的导电能力就很弱,溶液导电能力大小取决于离子浓度大小和离子带电荷多少;②电解质的强、弱与其溶解度无关:某些难溶(或微溶)于水的盐(如AgCl 、BaSO 4等)溶解度很小,但溶于水的部分却是完全电离的,它们仍属于强电解质。 2.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定义:在一定条件(如温度,压强)下,当电解质分子离解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种状态叫做电离平衡状态。

(2)特征:和化学平衡一样,在弱电解质溶液里,也存在着电离平衡,该平衡除了具备化学平衡的特点外,还具有的特点是: ①电离过程是吸热的。 ②分子、离子共存,这完全不同于强电解质。 ③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都是微弱的。一般来说,分子已电离的极少,绝大多数以分子形式存在。如0.1 mol·L -1 的CH 3COOH 溶液中,c (H + )大约在1×10-3 mol·L -1 左右。 ④多元弱酸分步电离,电离程度逐步减弱。如H 2CO 3的电离常数:K 1=4.4×10-7 ,K 2=4.7×10 -11 。 (4)影响因素:电离平衡状态时,溶液里离子的浓度和分子的浓度保持不变,但当影响电离平衡状态的条件如温度、浓度等改变时,电离平衡就会从原来的平衡状态变化为新条件下新的电离平衡状态。 3.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1)由于弱电解质在溶液中部分电离,所以写离子方程式时用“”符号。如: NH·H 2O NH 4+ +OH - 、 CH 3COOH CH 3COO - + H + (2)多元弱酸分步.. 电离,以第一步电离为主。如:H 2CO 3 H + + HCO 3-、HCO 3 - H + + CO 3 2- (3)多元弱碱的电离与多元弱酸的电离情况相似,但常用一步.... 电离表示。如:Mg(OH)2 Mg 2+ +2OH - 4.电离常数:与化学平衡常数相似,在弱电解质溶液中也存在着电离平衡常数,叫做电离常数。 (1)一元弱酸和弱碱的电离平衡常数: CH 3COOH CH 3COO — + H + NH 3·H 2O NH 4+ +OH — ①电离常数K 越小,则电解质的电离程度越小,电解质就越弱。例如,298K 时醋酸、碳

弱电解质的电离知识点总结

弱电解质的电离 一、电解质、非电解质、 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均指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②电解质必须是自身能直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SO2、CO2 ③条件:水溶液或融化状态 对于电解质来说,只须满足一个条件即可,而对非电解质则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④难溶性化合物不一定就是弱电解质。 例如:BaSO4、AgCl 难溶于水,导电性差,但由于它们的溶解度太小,测不出(或难测)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他们是电解质。 ⑤酸、碱、盐、金属氧化物和水都是电解质(特殊:盐酸是电解质溶液); 蔗糖、酒精为非电解质。 二、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几乎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2、弱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只有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①电解质的强弱与化学键有关,但不由化学键类型决定。强电解质含有离子键或强极性键,但含有强极性键的不一定都是强电解质,如H 2O 、HF 等都是弱电解质。 ②电解质的强弱与溶解度无关。如BaSO 4、CaCO 3等 ③电解质的强弱与溶液的导电能力没有必然联系。 说明 离子化合物在熔融或溶于水时离子键被破坏,电离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共价化合物只有在溶于水时才能导电.因此,可通过使一个化合物处于熔融状态时能否导电的实验来判定该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还是离子化合物。 3、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和导电能力 ① 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如NaCl 晶体、无水醋酸),导电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非电解质不导电,但不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 ②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弱决定于溶液离子浓度大小,浓度越大,导电性越强。离子电荷数越高,导电能力越强。 ③ 强电解质溶液导电性不一定比弱电解质强(浓度可不同);饱和强电解质溶液导电性不一定比弱电解质强 ④ 电解质的导电条件是水溶液或高温熔融液(熔液)。共价化合物只能在溶液中导电,离子化合物在熔液和溶液均可导电。(区别离子与共价化合物) 三、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电离平衡概念 一定条件(温度、浓度)下,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溶液中各分子和离子的浓度都保持不变的状态叫电离平衡状态(属于化学平衡)。 导电性 离子浓 离子所带 溶液浓电离程

弱电解质电离经典习题

某温度下,相同pH值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加水稀释,溶液的pH值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Ⅱ为盐酸稀释时的pH值变化曲线 B.b点溶液的导电性比c点溶液的导电性强 C.a点K W的数值比c点K W的数值大 D.b点酸的总浓度大于a点酸的总浓度 下列关于强、弱电解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强电解质都是离子化合物,弱电解质都是共价化合物 B.强电解质都是可溶性化合物,弱电解质都是难溶性化合物 C.强电解质的水溶液中无溶质分子,弱电解质的水溶液中有溶质分子 D.强电解质的导电能力强,弱电解质的导电能力弱 根据以下事实得出的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A.HA的酸性比HB的强,则HA溶液的pH比HB溶液的小 B.A+和B-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A原子的核电荷数比B原子的大 C.A盐的溶解度在同温下比B盐的大,则A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B盐溶液的大D.A原子失去的电子比B原子的多,则A单质的还原性比B单质的强 对室温下pH相同、体积相同的醋酸和盐酸两种溶液分别采取下列措施,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加适量的醋酸钠晶体后,两溶液的pH均增大 B.使温度都升高20℃后,两溶液的pH均不变 C.加水稀释2倍后,两溶液的pH均减小 D.加足量的锌充分反应后,两溶液中产生的氢气一样多 列叙述中,能说明某物质是弱电解质的是() A.熔化时不导电 B.不是离子化合物,而是极性共价化合物 C.水溶液的导电能力很差 D.溶液中溶质分子和溶质电离出的离子共存 现有等pH或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加入足量镁产生H2的体积(同温同压下测定)的变化图示如下: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④D.都不对

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图像题专题

离子浓度的图像题专题 题型一:溶液离子浓度及导电能力的变化 1、(08年广东·18)电导率是衡量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大小的 物理量,根据溶液电导率变化可以确定滴定反应的终应。右图 是KOH溶液分别滴定HCl溶液和CH3COOH溶液的滴定曲线示 意图。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用NH3·H2O溶液滴定HCl 和CH3COOH混合溶液的滴定曲线的是( ) 2、(09河北正定中学高三第四次月考)往含0.2 molNaOH和0.1 molBa(OH)2的 溶液中持续稳定地通入CO2气体,当通入气体的体积为6.72L(标况下)时立即停止,则在这一过程中,溶液中离子总的物质的量和通入CO2气体的体积关系正确的图象是(气体的溶解忽略不计) ( ) 3、一定温度下,将一定量的冰醋酸加水稀释.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如图23—1所示,下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a、b、c三点溶液的pH:c〈a

D。a、b、c三点溶液用1 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和,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c〈a c(CH3COO-) 〉 c(OH-)> c(H+) B.在B点,a > 12.5,且有 c(Na+) = c(CH3COO-)=c(OH-)= c(H +) C.在C点:c(CH3COO—)>c(Na+) 〉c(OH—) > c(H+) D.在D点:c(CH3COO-) + c(CH3COOH)= 2c(Na+) 题型二:溶液稀释过程中离子浓度的变化 5、(09山东)15.某温度下,相同pH值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 加 水稀释,平衡pH值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据图 判断正确的是( ) A。ll为盐酸稀释时pH值变化曲线 B。b点溶液的导电性比c点溶液的导电性强 C.a点Kw的数值比c点K w的数值大 D.b点酸的总浓度大于a点酸的总浓度 6、pH=11的x、y两种碱溶液各5mL,分别稀释至500mL,其 pH与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稀释后x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y溶液中水电离 程度小 B.若x、y是一元碱,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盐溶液 y的pH大 C.若x、y都是弱碱,则a的值一定大于9 D.完全中和x,y两溶液时,消耗同浓度稀硫酸的体积V(x)〉V(y) 7、pH=2的A、B两种酸溶液各1 ml,分别加水稀释到1000 ml,其中pH与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学习目标] 1、电离平衡的建立 2、电离平衡的移动及其影响因素 3、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基础梳理] 一、电离平衡 1.定义 在一定条件下(如温度和浓度),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达到电离平衡状态。 2.建立过程(用v-t图像描述) 3.弱电解质的电离或形成过程中体系各粒子浓度的变化 (1)一元弱酸HA电离过程中各粒子浓度的变化: 浓度比较项目c(A-) c(H+) c(HA) HA初溶于水时最小最小最大 达到电离平衡前增大增大减小 达到电离平衡时不变不变不变 (2)一元弱碱BOH电离过程中各离子浓度的变化: 浓度比较项目c(OH-) c(B+) c(BOH) 等体积等浓度的B+、OH-溶液相混合时最大最大最小 达到电离平衡前减小减小增大 达到电离平衡时不变不变不变 (3)特征: 研究对象是弱电解质的电离 弱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与离子结合成 弱电解质分子的速率相等平衡时,电离过程与离子结合成分子的过程仍在进行,是动态平衡 平衡时,各粒子(分子、离子)的浓度保持恒定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会发生移动二、电离常数 1.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弱电解质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离子浓度之积与分子浓度之比是一个常数,该常数就叫电离常数,用K表示。 2.表示方法 对于AB A++B-,K=c(A+)·c(B-) c(AB) 。 3.意义 表示弱电解质的电离能力,一定温度下,K值越大,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越大。4.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内因 取决于弱电解质的本性――→ 外因 只受温度影响,温度越高,电离常数越大 [特别提醒] 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越大,只能说明其分子发生电离的程度大,但不一定其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就大,也不一定溶液的导电性强。 [重点剖析] 一、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1.强电解质: 完全电离,在写电离方程式时,用“===”。 2.弱电解质: 部分电离,在写电离方程式时,用“”。 (1)一元弱酸、弱碱一步电离: 如CH3COOH:CH3COOH CH3COO-+H+, NH3·H2O:NH3·H2O NH+4+OH-。 (2)多元弱酸分步电离,必须分步写出,不可合并(其中以第一步电离为主)。 如H2CO3:H2CO3H++HCO-3(主), HCO-3H++CO2-3(次)。 (3)多元弱碱分步电离(较复杂),在中学阶段要求一步写出。 如Fe(OH)3:Fe(OH)3Fe3++3OH-。 [特别提醒] (1)酸式盐电离方程式书写: ①强酸的酸式盐完全电离,如:NaHSO4===Na++H++SO2-4。 ②弱酸的酸式盐“强中有弱”,如:NaHCO3===Na++HCO-3,HCO-3H++CO2-3。 注:熔融态时:NaHSO4===Na++HSO-4。 (2)两性氢氧化物电离方程式书写: 酸式电离:Al(OH)3H++AlO-2+H2O; 碱式电离:Al(OH)3Al3++3OH-。 [典例印证] [例题1]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H2S2H++S2- B.NaHCO3Na++H++CO2-3 C.NaCl===Na++Cl- D.CH3COOH===CH3COO-+H+ [解析]H2S是二元弱酸,分步电离,A错误(一般只写第一步:H2S H++HS-);NaHCO3为弱酸式盐,应分为两步电离,B错误,正确的应为NaHCO3===Na++HCO-3,HCO-3可进一步电离:HCO-3H++CO2-3;CH3COOH为弱酸,部分电离,其电离方程式应用“”,D错误。 [答案] C 【小结】 书写电离方程式时易出错的两点 (1)多元弱酸电离方程式必须分步书写,可以只写第一步,但不能合并。 (2)强酸酸式根离子在水溶液中应拆开,弱酸的酸式根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拆开。 [重点剖析] 二、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1.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影响因素电离度原因

掌握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计算方法

掌握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计算方法,并让学生通过能够完成相关习题的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考虑和分清主次的能力。 教学重点:混合溶液和两性物质溶液的PH 值的计算。 教学难点:弱酸和弱减的混合溶液和两性物质溶液的PH 值的计算。 教学方法:讲授法和练习法 课时安排:三个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掌握强酸或强碱溶液的酸度计算,弱酸或弱碱溶液的酸度计算 教学重点:强酸或强碱溶液的酸度计算,弱酸或弱碱溶液的酸度计算 教学难点:弱酸中酸度的计算 课时安排:40分钟 教学内容: PH 的计算 常用PH 计测量的方法确定溶液的PH 。如果已知某酸的浓度及其pKa ,还可以用计算的方法求得PH 。酸的种类繁多,如强酸、弱酸、一元酸、多元酸、混合酸、两性物质等。下面简要介绍常见的PH 计算方法。 一. 强酸或强碱溶液的酸度计算: 强酸强碱溶液在溶液中全部解离,故在一般情况下,酸度的计算比较简单。但他们的浓度很稀的时候,溶液的酸度的计算就需要考虑酸或碱本身解离出来的氢离子浓度或氢氧根离子浓度之外,还要考虑水解离出来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 二.弱酸和弱碱溶液的酸度计算: 1. 一元弱酸或弱碱 一元弱酸溶液中存在的酸碱组分有H ,OH ,HO ,A 和HA ,以HA 和HO 为参考水准,设 浓度为a mol/L 的 HCl 溶液 PBE a +=-+][OH ][H a a =≥+][H mol/L 101-6时,)(] OH [][H mol/L 102-8-+=≤时,)(a a K a a w +=+=<<+-+] [H ]OH [][H mol/L 101036-8-时,)(整理得 0 ][H ][H 2=--++w K a 若允许误差不>5%,有: 用同样的思路可处理强碱体系。 1. 强酸(强碱)溶液

2020届高考化学:电解质溶液、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练习和答案

2020届高考化学:电解质溶液、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练习及答案 *电解质溶液、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一、选择题 1、已知:25℃时,K sp[Zn(OH)2]=1.0×10-18,K a(HCOOH)=1.0×10-4。该温度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Zn(OH)2溶于水形成的饱和溶液中c(Zn2+)>1.0×10-6 mol·L-1 B.HCOO-的水解常数为1.0×10-10 C.向Zn(OH)2悬浊液中加入HCOOH,溶液中c(Zn2+)增大 D.Zn(OH)2+2HCOOH===Zn2++2HCOO-+2H2O的平衡常数K=100 答案:A 解析:Zn(OH)2溶于水形成的饱和溶液中,令锌离子浓度为x mol·L-1,x×(2x)2=1.0×10-18,x≈6.3×10-7,c(Zn2+)<1.0×10-6 mol·L-1,A错误;HCOO-的 水解常数K h=K w K a= 1×10-14 1.0×10-4 =1.0×10-10,B项正确;向Zn(OH)2悬浊液中加 入HCOOH,溶液中OH-减小,溶解平衡正向移动,溶液中c(Zn2+)增大,C项正确;Zn(OH)2+2HCOOH===Zn2++2HCOO-+2H2O的平衡常数K= c2(HCOO-)×c(Zn2+)×c2(OH-)×c2(H+) c2(HCOOH)×c2(OH-)×c2(H+)= K2a×K sp K2w=100,D项正确。 2、(2020新题预测) 已知:25 ℃,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K b=1.76×10-5。25 ℃,向1 L 0.1 mol/L 某一元酸HR溶液中逐渐通入氨,若溶液温度和体积保持不变,所得混合溶液 的pH与lg c(R-) c(HR)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学案:第三章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

导学案 授课题目(章节或主题)第三章-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 授课时间授课时数[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fc10204985.html,] 2 教学课型理论新授课?实验课□习题课□讨论课□实习(践)课□其它□ 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了解酸碱电离理论。 2.使学生了解电离平衡常数及其意义。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掌握推理、归纳、演绎和类比等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电离平衡的建立与电离平衡的移动,从化学平衡的建立和化学平衡的移动理论认识电离平衡的建立与电离平衡的移动。 教学难点: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教学方法(请打√选择):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自学辅导法□练习法(习题或操作) ?读书指导法□ 案例法?其他□ 教学媒体(请打√选择): 教材?板书?实物□标本□挂图□模型□多媒体?幻灯□录像□ CAI(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包括讲授内容、讲授方法、时间分配、媒体选用、板书设计等): 一、呈现目标( 2 分钟) 1.能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了解酸碱电离理论。 2.使学生了解电离平衡常数及其意义。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掌握推理、归纳、演绎和类比等科学方法。 二、达成目标( 30 分钟)

[提问]什么是电解质?什么是非电解质? [回答]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投影]请大家根据电解质的概念,讨论以下几种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 1.石墨能导电,所以是电解质。 2.由于BaSO 4 不溶于水,所以不是电解质。 3.盐酸能导电,所以盐酸是电解质。 4.SO 2、NH 3 、Na 2 O溶于水可导电,所以均为电解质。 [学与问]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中都能电离出离子,不同的电解质电离程度是否有区 别? [回答]有区别,电解质有强弱之分。 [板书]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 [思考]盐酸与醋酸是生活中常用的酸,盐酸常用于卫生洁具的清洁和去除水垢,为什么不用盐酸代替醋酸呢? [回答]醋酸腐蚀性比盐酸小,酸性弱。 [追问]醋酸的去水垢能力不如盐酸强,除浓度之外是否还有其它因素? [实验]3-1:体积相同,氢离子浓度相同的盐酸和醋酸与等量镁条反应,并测量溶液的pH值。 1mol/LHCl 1mol/LCH 3 COOH 与镁条反应现象 溶液的pH值 [实验结果] 开始1mol/LHCl与镁条反应剧烈,pH值盐酸为1,醋酸小于1 [小组探讨]反应现象及pH值不同的原因? [汇报]探讨结果:开始1mol/LHCl与镁条反应剧烈,说明1mol/LHCl中氢离子浓度大,即氢 离子浓度为1mol/L,说明HCl完全电离;而开始1mol/LCH 3 COOH与镁条反应较慢,说明其氢 离子浓度较盐酸小,即小于1mol/L,说明醋酸在水中部分电离。HCl是强电解质,CH 3 COOH 是弱电解质。 [投影]

弱电解质的电离知识点

第三章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 一、电解质、非电解质、 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实例: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水。 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实例:大多数有机物、酸性氧化物、氨气等。 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均指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②电解质必须是自身能直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如:SO2、CO2则不是。 ③条件:水溶液或融化状态:对于电解质来说,只须满足一个条件即可,而对非电解质则 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④难溶性化合物不一定就是弱电解质。例如:BaSO4、AgCl 难溶于水,导电性差,但由 于它们的溶解度太小,测不出(或难测)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他们是电解质。 ⑤酸、碱、盐、金属氧化物和水都是电解质(特殊:盐酸是电解质溶液)。 蔗糖、酒精为非电解质。 练习1: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 ①NaCl溶液②NaOH ③H2SO4 ④Cu ⑤CH3COOH ⑥NH3·H2O ⑦CO2 ⑧乙醇⑨水 二、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几乎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2、弱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只有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①电解质的强弱与化学键有关,但不由化学键类型决定。强电解质含有离子键或强极性键, 但含有强极性键的不一定都是强电解质,如H2O、HF等都是弱电解质。 ②电解质的强弱与溶解度无关。如BaSO4、CaCO3等

③ 电解质的强弱与溶液的导电能力没有必然联系。 说明 离子化合物在熔融或溶于水时离子键被破坏,电离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共价化合物只有在溶于水时才能导电.因此,可通过使一个化合物处于熔融状态时能否导电的实验来判定该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还是离子化合物。 电解质的强弱与其水溶液的导电能力有何关系? 3、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和导电能力 ① 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如NaCl 晶体、无水醋酸),导电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非 电解质不导电,但不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 ②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弱决定于溶液离子浓度大小,浓度越大,导电性越强。离子电 荷数越高,导电能力越强。 ③ 强电解质溶液导电性不一定比弱电解质强(浓度可不同);饱和强电解质溶液导电性不 一定比弱电解质强 ④ 电解质的导电条件是水溶液或高温熔融液(熔液)。共价化合物只能在溶液中导电,离 子化合物在熔液和溶液均可导电。(区别离子与共价化合物) 注意: 强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弱 强弱电解质≠物质的溶解性大小 三、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1)强电解质用=,弱电解质用 (2)多元弱酸分步电离,多元弱碱一步到位。 H 2CO 3 H ++HCO 3-,HCO 3- H ++CO 32-,以第一步电离为主。 NH 3·H 2O NH 4+ + OH - Fe (OH )3 Fe 3+ + 3OH - (3)弱酸的酸式盐完全电离成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但酸根是部分电离。 NaHCO 3=Na ++HCO 3-,HCO 3- H ++CO 32- (4)强酸的酸式盐如NaHSO 4完全电离,但在熔融状态和水溶液里的电离是不相同的。 熔融状态时:-4 4HSO Na NaHSO +=+ 溶于水时:NaHSO 4=Na ++H ++SO 42- 1.先判断强、弱电解质,决定符号 2.多元弱酸分步电离,电离能力逐渐降低 3.多元弱碱也是分步电离,但书写电离方程式时写总式 4.Al(OH)3有酸式和碱式电离 5.多元弱酸的酸式盐的电离方程式 练习1: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⑴NH 3·H 2O ; ⑵HClO ;⑶H 2SO 3; ⑷Fe(OH)3; (5)Al(OH)3; (6)NaHCO 3 ;(7) NaHSO 4 (8)Ba(OH)2 练习2:有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相等的三种酸:a 、盐酸 b 、硫酸 c 、醋酸,同时加入足量的锌,则开始反应时速率________。(用<、=、> 表示) 三、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电离平衡概念:一定条件(温度、浓度)下,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溶液中各分子和离子的浓度都保持不变的状态叫电离平衡状态(属于化学平衡) 导电性强弱 离子浓度 离子所带电荷 溶液浓度 电离程度

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计算公式总结-final新

溶液中H +浓度的计算公式总结: 一、强酸(强碱)溶液 1. c a ≥10-6 mol/L 时,[H +] =c a ; 2. c a ≤10-8 mol/L 时,[H +] = [OH -]=10-7; 3. 10-8<c a <10-6 mol/L 时,求解一元二次方程0][][2=--++w a K H c H ,即得 2 4][2 w a a K c c H ++=+ 二、一元弱酸(碱)溶液 由PBE 可得:w a K HA K H +=+][][,整理得到一元三次方程。 1. c a ?K a ≥10K w 时,水的离解忽略不计: (1) c a /K a ≥100 (5-9) (2) c a /K a <100时,式 1 (5-8),整理得到一元二次方程0][][2=-+++a a a K c H K H ,求解方程可得 a a a a K c K K H ++-=+42][2 2. c a ?K a <10K w 时, 水的离解不能忽略: (1) c a /K a ≥100 2 (5-10) (2) c a /K a <100时,弱酸离解部分不能忽略不计:整理得到一元三次方程 0])[(][][23=-+-++++w a w a a a K K H K K c H K H ——精确式(5-6) 三、多元弱酸(碱)溶液 以二元弱酸为例,由PBE 可得)] [21]([][221++++=H K A H K K H a a w ,整理得到一元四次方程,难以求解,见课本精确式(5-12),故要采取近似处理。 H 2A 的第二级解离忽略不计,按一元弱酸处理。上述计算一元弱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计算公式以及相关的近似条件都适用,只是要用二元弱酸的K a1代替一元弱酸的K a 。 *推广到所有碱溶液pH 的计算,先求算溶液中OH -浓度:(1) [OH -]代替[H +];(2) K b 代替K a ;(3) c b 代替c a ;则pOH= -lg[OH -],pH=14- pOH 。 (注1:涉及到计算多元碱溶液中的OH -浓度,则注意要用相应的碱的各级离解常数代替酸的相应的各级离解常数(如用k b1代替k a1,用k b2代替k a2))。 (注2:c a 代表酸的浓度,c b 代表碱的浓度)

弱电解质的电离知识点总结

弱电解质的电离知识点总结

二、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几乎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2、弱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只有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①电解质的强弱与化学键有关,但不由化学键类 型决定。强电解质含有离子键或强极性键,但含有强极性键的不一定都是强电解质,如H2O、HF等都是弱电解质。 ②电解质的强弱与溶解度无关。如BaSO4、CaCO3等

③电解质的强弱与溶液的导电能力没有必然联系。 说明 离子化合物在熔融或溶于水时离子键被破坏,电离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共价化合物只有在溶于水时才能导电.因此,可通过使一个化合物处于熔融状态时能否导电的实验来判定该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还是离子化合物。 3、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和导电能力 ① 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如NaCl 晶体、无水醋 酸),导电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非电解质不导电,但不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 ②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弱决定于溶液离子浓 度大小,浓度越大,导电性越强。离子电荷数越高,导电能力越强。 导电 离子离子所 溶液电离

③强电解质溶液导电性不一定比弱电解质强 (浓度可不同);饱和强电解质溶液导电性不一定比弱电解质强 ④电解质的导电条件是水溶液或高温熔融液 (熔液)。共价化合物只能在溶液中导电,离子化合物在熔液和溶液均可导电。(区别离子与共价化合物) 三、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电离平衡概念 一定条件(温度、浓度)下,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溶液中各分子和离子的浓度都保持不变的状态叫电离平衡状态(属于化学平衡)。 任何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都存在电离平衡,达到平衡时,弱电解质具有该条件下的最大电离程度。 2、电离平衡的特征

电解质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的计算技巧

电解质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的计算技巧 [摘要]“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关于“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的计算更是教学难点,在高考试题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学生解这类题时常常容易出错,因此引导学生掌握此类题型的计算技巧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电解质溶液;水的电离;氢离子浓度;计算技巧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7-0059-02 “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关于“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的计算更是教学难点,在高考试题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学生解这类题时常常容易出错。在电解质溶液中水是最重要的溶剂,离子平衡一般取决于溶质和水的电离平衡,由于水的电离较弱,有时可以忽略不计,而只考虑溶质的电离;但有时水的电离又不可以忽略。怎样去理解这个问题,是长期以来困扰学生的一个难题。本文就电解质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的计算技巧提供一些建议,旨在为高中化学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与

指导。 现对近几年高考中出现的“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的计算”题型进行归类解析。 【例1】求常温下 mol/L的盐酸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 解析:由HCl[ ]H++Cl-和H2O []H++OH-可知,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是由HCl和H2O共同决定的,氢氧根离子浓度只由H2O决定,由此可知c(H+)水=c(OH-)水,也就是说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永远相等。所以要求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只要计算出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浓度即可。 mol/L的盐酸即 pH=1,那么c(OH-)总= c(OH-)水=10-13 mol/L,所以c(H+)水=c(OH-)水=10-13 mol/L。 【例2】求常温下 /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浓度。 解析:由NaOH[ ]Na++OH-和H2O []H++OH-可知,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浓度是由NaOH和H2O共同决定的,氢离子的浓度只由H2O决定,而 c(H+)水=c(OH-)水,这是绝对成立的,也就是说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永远相等,所以要求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浓度,只要计算出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即可。L 的氢氧化钠即pH=13,c(H+)总= c(H+)水=10-13

高中化学 竞赛培训讲义 电解质溶液和电离平衡

电解质溶液和电离平衡 【竞赛要求】 酸碱质子理论。弱酸、弱碱的电离常数。缓冲溶液。利用酸碱平衡常数的计算。溶度积原理及有关计算。离子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知识梳理】 一、酸碱质子理论(Bronsted 理论) 最初阶段人们从性质上认识酸碱。酸:使石蕊变红,有酸味; 碱:使石蕊变蓝,有涩味。当酸碱相混合时,性质消失。当氧元素发现后,人们开始从组成上认识酸碱,以为酸中一定含有氧元素;盐酸等无氧酸的发现,又使人们认识到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阿仑尼乌斯(Arrhenius )的电离学说,使人们对酸碱的认识发生了一个飞跃。 HA = H + + A - 电离出的正离子全部是 H + ;MOH = M + + OH - 电离出的负离子全部是 OH -。进一步从平衡角度找到了比较酸碱强弱的标准,即a K 、b K 。阿仑尼乌斯理论在水溶液中是成功的,但其在非水体系中的适用性,却受到了挑战。例如:溶剂自身的电离和液氨中进行的中和反应,都无法用阿仑尼乌斯的理论去讨论,因为根本找不到符合定义的酸和碱。 为了弥补阿仑尼乌斯理论的不足,丹麦化学家布仑斯惕(Bronsted )和英国化学家劳里(Lowry )于1923年分别提出了酸碱质子理论。 1、酸碱的定义 质子理论认为:凡能给出质子(H +)的物质都是酸;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都是碱。如HCl , NH +4,HSO -4,H 2PO -4等都是酸,因为它们能给出质子;CN -,NH 3,HSO -4,SO -24都 是碱,因为它们都能接受质子。为区别于阿仑尼乌斯酸碱,也可专称质子理论的酸碱为布仑斯惕酸碱。由如上的例子可见,质子酸碱理论中的酸碱不限于电中性的分子,也可以是带电的阴阳离子。若某物质既能给出质子,又能接受质子,就既是酸又是碱,可称为酸碱两性物

10第三章 第一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1

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 一、强弱电解质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 非电解质:。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盐酸和醋酸电离程度的实验探究 (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和物质类别 ①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比较 ②正确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i区分电解质强弱的依据是,即电离程度。 ii电解质的强弱与溶液导电性的关系: iii电解质的强弱与物质的溶解性的关系:。iv强弱电解质的研究范畴:。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电离平衡状态

(1)概念:在一定条件(如温度、浓度)下,当弱电解质分子 和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电离平衡状态。 (2)电离平衡的特征 2.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1)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用“”表示。如NH3·H2O的电离方程式是。 (2)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的,电离程度逐步减弱,可分步书写电离方程式。 如H2CO3的电离方程式是,,以第一步电离为主。 (3)多元弱碱的电离也是分步进行的,但是一般按一步电离的形式书写。 如Fe(OH)3的电离方程式是。 3.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 (1)温度:升高温度使电离平衡向的方向移动,因为电离一般是过程。 (2)浓度:弱电解质的浓度降低,电离平衡向的方向移动,因为离子相互碰撞结合为分子的几率减小。 (3)相同离子的影响: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与弱电解质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时,电离平衡移动。 (4)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电离出的离子发生反应的离子时,电离平衡向方向移动。 分析改变下列条件对醋酸电离平衡的影响,填写下表: 例(2018·宁夏育才中学月考)在0.1 mol·L-1的CH3COOH溶液中,要促进醋酸电离且使H+浓度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A.升温B.加水C.加入NaOH溶液D.加入稀盐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