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复习--有关pH计算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

专题复习--有关pH计算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

专题复习--有关pH计算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
专题复习--有关pH计算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

专题复习--有关pH 计算、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

有关pH 计算:

(一)三种类型pH 计算: 1. 电解质溶液加水稀释

(1)强电解质溶液的稀释; (2)弱电解质溶液的稀释。

2. 不同浓度的强酸(或强碱)自相混合pH 计算: (1)酸I +酸II

[]()()

H n H n H V V I II I II

+

++=

++

(2)碱I +碱II

[]()()

OH n OH n OH V V I II I II

-

--=

++

3. 酸碱混合溶液pH 的计算: (1)混合溶液呈中性:

强酸强碱:+=+-

n H n OH ()() 室温时:[][]/H OH mol L +--==?1107

(2)混合溶液呈酸性:

[]()()

H n H n H V V I II I II

+

-+=

-+

(3)混合溶液呈碱性:

[]()()

OH n OH n H V V I II I II

-

-+=

-+

(二)酸碱稀溶液pH 值计算途径

n n

H nC

OH nC H OH pH

pOH

元强酸元强碱

酸酸[][][][]+-+-==

室温时,同一溶液的pH pOH

+=14

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

(一)运用好两个守恒关系:

1. 电荷守恒关系:阴阳离子电荷数相等,即溶液为电中性;

2. 物料守恒关系:即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在溶解前后保持不变。

此两种守恒关系,决定了溶液中离子间等式关系成立的基础。

(二)一种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1. 强酸弱碱盐溶液:主抓弱碱离子水解平衡;

2. 强碱弱酸盐溶液:主抓弱酸根离子水解平衡;

3. 弱酸溶液:主抓弱酸的电离平衡;

4. 弱碱溶液:主抓弱碱的电离平衡;

5. 强碱弱酸溶液的酸式盐溶液:主抓酸式酸根离子的电离和水解两种平衡。

(三)两种电解质溶液混合后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1. 强酸与弱碱混合(或强碱与弱酸混合):

a. 恰好反应时,主抓两溶液混合生成强酸弱碱盐的水解情况;

b. 当弱碱(或弱酸)剩余时,溶液的酸碱性由强酸弱碱盐(或强碱弱酸盐)水解和弱碱(或弱酸)的电离相对大小决定。

2. 强碱弱酸盐与强酸混合(或强酸弱碱盐与强碱混合);主抓两溶液混合后生成的弱酸(或弱碱)的电离。

当弱酸(或弱碱)与盐的浓度相同时,通常情况,弱酸(弱碱)的电离程度大于强碱弱酸盐(强酸弱碱盐)的水解程度。

3. 强碱弱酸盐与弱酸混合(或强酸弱碱盐与弱碱混合)主抓题设中的条件。

【模拟试题】

有关pH计算:

1. 常温下,从pH=3的弱酸溶液中取出1mL的溶液,加水稀释到100mL,溶液的pH为_________。

2. 常温下,等体积混合0.1mol/L盐酸和0.06mol/L氢氧化钡溶液后,溶液的pH为_________。

3. 在25℃时,若10体积的某强酸溶液与1体积的某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混合之前,该强酸pH与强碱的pH之间的关系应满足____________。

4. 某温度时,水的K W=10-13,将该温度下pH=11的NaOH溶液aL与pH=1的硫酸溶液bL 混合。

(1)若所得混合液为中性,则a:b=________

(2)若所得混合液的pH=2,则a:b=________

(3)若所得混合液的pH=10,则a:b=________

5. 常温下,某强酸溶液pH=a,强碱溶液pH=b,已知a+b=12,酸碱溶液混合后pH=7,则酸溶液体积V(酸)和碱溶液体积V(碱)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

6. 分析下列室温下等体积的酸和碱溶液,混合后pH 的情况: (1)pH =3的硝酸跟pH =11的氢氧化钾溶液: (2)pH =3的盐酸跟pH =11的氨水:

(3)pH =3的硫酸跟pH =11的氢氧化钠溶液: (4)pH =3的醋酸跟pH =11的氢氧化钡溶液: 7. 常温下,把80mLNaOH 溶液加入到120mL 盐酸中,所得溶液的pH =2,如果混合前NaOH 溶液和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则它们的浓度是___________。

8. 常温下,一元碱A 与0.01mol/L 的一元强酸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 为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A 为强碱,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于0.01mol/L

B. 若A 为弱碱,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0.01mol/L

C. 反应前,A 溶液中[OH -]一定是0.01mol/L

D. 反应后,混合溶液中阴离子的浓度大于阳离子浓度

9. 室温时,0.06mol/L 硫酸溶液与0.01mol/L 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 为____________。

10. 在室温下将pH =3的强酸溶液和pH =12的强碱溶液混合,当混合溶液的pH =11时,强酸与强碱溶液的体积比是________。

11. 25℃,往V mLpH =a 的H 2SO 4溶液中滴入pH =b 的NaOH 溶液10VmL 时,溶液中SO 4

2-与Na +的物质的量之比恰好为1:2,则a 与b 之和为( )

A. 13

B. 14

C. 15

D. 不能确定 12. 现有25℃pH =13的Ba(OH)2溶液:

(1)该Ba(OH)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

(2)加水稀释100倍,所得溶液中由水电离出[OH -]=_____________;

(3)与pH =13的NaOH 溶液按体积比1:4混合,所得溶液的pH =_________; (4)与pH =10的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H +]=___________;

(5)与某盐酸溶液按体积比(碱与酸之比)1:9混合后,所得溶液pH =11,该盐酸溶液的pH =_________;

(6)加入一定体积浓度为Cmol ·L -1的Na 2SO 4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pH =12,则C 值为___________。

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

1. 在硫化钠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OH HS H H S [][][][]--+

=++2

B H HS H H S .[][][][]+-+

=++22 C OH HS H H S .[][][][]--+

=++22 D OH HS H H S .[][][][]--+

=++22

2. 在氯化铵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Cl NH H OH [][][][]-+

+->>>4 B NH Cl H OH .[][][][]4+

-+->>> C NH Cl H OH .[][][][]4+

-+-=>=

D Cl NH H OH .[][][][]-+

+-=>>4 3. 在0.1mol/L 氢硫酸溶液中,下列关系错误的是( )

A.H HS S OH [][][][]+---

=++2

B H HS S OH .[][][][]+---

=++22 C H HS S OH .[][][][]+---

>++2

D H S HS S mol L .[][][]./2201

++=--

4. 在0.1mol/LNaHCO 3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Na HCO H OH [][][][]+-

+->>>3

B Na H HCO OH CO .[][][][][]++---

+=++3322 C Na HCO OH H .[][][][]+-

-+=>>3 D Na HCO CO H CO .[][][][]+--

=++33223

5. pH =3的盐酸与pH =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NH Cl H OH [][][][]4+

-+->>> B NH Cl OH H .[][][][]4+

--+>>> C Cl NH H OH .[][][][]-+

+->>>4

D Cl NH OH H .[][][][]-+

-+>>>4 6. 浓度均为0.1mol/L 的甲酸和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Na HCOO OH H [][][][]+--+

>>> B HCOO Na OH H .[][][][]-+-+

>>>

C HCOO Na H OH .[][][][]-++-

=== D Na HCOO OH H .[][][][]+--+

=>>

7. 0.2mol/L 醋酸钾溶液与0.1mol/L 盐酸等体积混合,溶液中下列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CH COO Cl H CH COOH [][][][]33--+

==>

B CH COO Cl CH COOH H .[][][][]33--+

=>> C CH COO Cl H CH COOH .[][][][]33--+

>>> D CH COO Cl CH COOH H .[][][][]33--+

>>>

8. 0.1mol/LNaOH 溶液与0.1mol/L 氯化铵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Na Cl OH H [][][][]+--+

>>> B Na Cl OH H .[][][][]+--+

=>> C Na Cl H OH .[][][][]+-+-

=>> D Cl Na OH H .[][][][]-+-+

>>>

9. 在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01mol/L 的醋酸和醋酸钠混合溶液中,测得[CH 3COO -]>[Na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H OH [][]+-

> B H OH .[][]+-

<

C CH COOH CH COO .[][]33>-

D CH COOH CH COO mol L .[][]./33002+=-

【模拟试题】答案:

1.pH<5

2.pH=12

3.a+b=15

4.(1)a:b=10:1 (2)a:b=9:1 (3)100:1

5.V(酸):V(碱)=1:100

6.(1)pH=7 (2)pH>7 (3)pH=7 (4)pH<7

7.5×10-2mol/L

8.A 、B

9.1.3 10.V(酸):V(碱)=9:2 11.A (1)0.05mol/L (2)1×10-11mol/L (3)pH=13 (4)c(H +)=2×10-13mol/L (5)pH=2 (6)c=0.05/9 mol/L=5.6×10-3mol/L

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

在电解质溶液里用物料守恒方程式减去电荷守恒方程式的结果就是质子守恒方程式。

以Na2S溶液为例说明:

物料守恒方程式:c(Na+)=2[c(S2-)+c(HS-)+c(H2S)]展开式略……①

电荷守恒方程式:c(Na+)+c(H+)=c(HS-)+c(OH-)+2c(S2-) ……②

①减②得:c(OH-)=c(HS-)+2c(H2S)+c(H+)就是质子守恒式。

又例:

含醋酸和醋酸钠等物质的量浓度(或:用烧碱溶液中和掉原醋酸物质的量二分之一。例如:0.02molHAc+0.01molNaOH)的溶液里。

证明下列等式成立。

证明:

在上述溶液中,满足下列关系:

电荷:[H+]+[Na+]=[OH-]+[Ac-]……①

物料:2[Na+]=[HAc]+[Ac-] ……②

①×2-②得:

质子:2[H+]+[HAc]=2[OH-]+[Ac-]……③

【试题答案】

有关pH 计算:

1. 3~5

2. 12

3. pH (酸)+pH (碱)=15

4. (1)10:1 (2)9:2 (3)101:9

5.

V V 酸碱::

=1100

6. (1)pH =7;(2)pH>7;(3)pH =7;(4)pH<7

7. 0.05mol/L

8. AB

9. 2 10. 9:2 11. A 12. (1)0.05mol/L ;(2)10-11mol/L ;(3)13;(4)2×10-13mol/L ; (5)2;(6)5.6×10-2mol/L

Na SO Ba OH NaOH C V V 24229005~()~.?=

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

1. D

2. A

3. A

4. BD

5. B

6. A

7. D

8. B

9. AD

小专题[离子浓度的计算]

小专题[离子浓度的计算] 关于离子浓度的计算: 2+ 1.(2019汕头质检)沉淀过程溶液的 pH=9.5,此时溶液中c(Mg)= (已知Ksp[Mg(OH)2]=5.61×10-12)。 -+-2 2.[(2019山东高考节选29(4)]25℃时,H2SO3 HSO3+H的电离常数Ka=1×10mol/L, -1 则该温度下NaHSO3的水解平衡常数Kh= mol L,若向NaHSO3溶液中加入少量的I2, 则溶液中 c(H2SO3) 将(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c(HSO3) 3.(2019安徽高考13)已知 NaHSO3溶液显酸性,溶液中存在以下平衡: - - HSO3+ H22SO3 + OH ① -+2- HSO3 + SO3 ② -1 向0.1mol·L的NaHSO3溶液中分别加入以下物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入少量金属Na,平衡①左移,平衡②右移,溶液中c(HSO3)增大 B.加入少 量Na2SO3固体,则c(H) + c(Na) = c(HSO3) + c(OH) + + + -- 12-c(SO3) 2

C.加入少量NaOH溶液,、的值均增大 D.加入氨水至中性,则2c(Na) = c(SO3)>c(H) = c(OH) 4.(2019浙江高考26)已知:I2+2SOSO+2I。相关物质的溶度积常数见下表: - + 2-+ - (12322, 3+3+ 调至pH=4,使溶液中的Fe转化为Fe(OH)3沉淀,此时溶液中的c(Fe)= _____________。过滤后,将所得滤液低温蒸发、浓缩结晶,可得到CuCl2?2H2O晶体。(2)在空气中直接加热CuCl2?2H2O晶体得不到纯的无水CuCl2,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由CuCl2?2H2O晶体得到纯的无水CuCl2的 合理方法是___________。 (2019天津高考10)工业废水中常含有一定量的Cr2O7和CrO4,它们会对人类及生 态系统产生很大的伤害,必须进行处理。常用的处理方法有两种。方法1:还原沉淀法该法的工艺流程为 其中第①步存在平衡: (1)若平衡体系的pH=2,则溶液显色.(2)能说明第①步反应达平衡状态的是。 a.Cr2O7 和CrO4的浓度相同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总结归类(超全)91946

一、电离平衡理论和水解平衡理论 1.电离理论:⑴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微弱的,电离消耗的电解质及产生的微粒都是少量的,同时注意考虑水的电离的存在;例如NH3·H2O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关系。 【分析】由于在NH3·H2O溶液中存在下列电离平衡:NH3·H2O NH4++OH-,H2O H++OH-,所以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为:c(NH3·H2O)> c(OH-)>c(NH4+)>c(H+)。 ⑵多元弱酸的电离是分步的,主要以第一步电离为主;例如H2S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关系。 【分析】由于H2S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H2S HS-+H+,HS- S2-+H+,H2O H++OH-,所以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为:c(H2S)>c(H+)>c(HS-)>c(OH-)。 2.水解理论: ⑴弱酸的阴离子和弱碱的阳离子因水解而损耗;如NaHCO3溶液中有:c(Na+)>c(HCO3-)。 ⑵弱酸的阴离子和弱碱的阳离子的水解是微量的(双水解除外),因此水解生成的弱电解质及产生H+的(或OH-)也是微量,但由于水的电离平衡和盐类水解平衡的存在,所以水解后的酸性溶液中c(H+)(或碱性溶液中的c(OH-))总是大于水解产生的弱电解质的浓度;例如(NH4)2SO4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 【分析】因溶液中存在下列关系:(NH4)2SO4=2NH4++SO42-, 2H2O2OH-+2H+, 2NH3·H2O,由于水电离产生的c(H+)水=c(OH-)水,而水电离产生的一部分OH-与NH4+结合产生NH3·H2O,另一部分OH-仍存在于溶液中,所以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为:c(NH4+)>c(SO42-)>c(H+)>c(NH3·H2O)>c(OH-)。 ⑶一般来说“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如水解呈酸性的溶液中c(H+)>c(OH-),水解呈碱性的溶液中 c(OH-)>c(H+); ⑷多元弱酸的酸根离子的水解是分步进行的,主要以第一步水解为主。例如Na2CO3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分析】因碳酸钠溶液水解平衡为:CO32-+H2O HCO3-+OH-,H2O+HCO3-H2CO3+OH-,所以溶液中部分微粒浓度的关系为:c(CO32-)>c(HCO3-)。 二、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 1.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有的正电荷数与所有的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如NaHCO3溶液中:n(Na+)+n(H+)=n(HCO3-)+2n(CO32-)+n(OH-)推出:c(Na+)+c(H+)=c(HCO3-)+2c(CO32-)

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

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 一、电离平衡理论和水解平衡理论 1.电离理论: ⑴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微弱的,电离消耗的电解质及产生的微粒都是少量的,同时注意考虑水的电离的存在;例如NH3·H2O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关系。 【分析】由于在NH3·H2O溶液中存在下列电离平衡:NH3·H2O NH4++OH-,H2O H++OH-,所以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为: c(NH3·H2O)>c(OH-)>c(NH4+)>c(H+)。 ⑵多元弱酸的电离是分步的,主要以第一步电离为主;例如H2S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关系。

【分析】由于H2S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H2S HS-+H+,HS- S2-+H+,H2O H++OH-,所以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为:c(H2S)>c(H+)>c(HS-)>c(OH-)。

2.水解理论: ⑴弱酸的阴离子和弱碱的阳离子因水解而损耗;如NaHCO3溶液中有:c(Na+)>c(HCO3-)。 ⑵弱酸的阴离子和弱碱的阳离子的水解是微量的(双水解除外),因此水解生成的弱电解质及产生H+的(或OH-)也是微量,但由于水的电离平衡和盐类水解平衡的存在,所以水解后的酸性溶液中c(H+)(或碱性溶液中的c(OH-))总是大于水解产生的弱电解质的浓度;例如(NH4)2SO4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 【分析】因溶液中存在下列关系:(NH4)2SO4=2NH4++SO42-, + 2H2O 2OH-+2H+, 2NH3·H2O,由于水电离产生的c(H+)水=c(OH-)水,而水电离产生的一部分OH-与NH4+结合产生NH3·H2O,另一部分OH-仍存在于溶液中,所以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为:c(NH4+)>c(SO42-)>c(H+)>c(NH3·H2O)>c(OH-)。

第八章电解质溶液

第八章 电解质溶液 一、基本内容 电解质溶液属第二类导体,它之所以能导电,是因为其中含有能导电的阴、阳离子。若通电于电解质溶液,则溶液中的阳离子向阴极移动,阴离子向阳极移动;同时在电极/溶液的界面上必然发生氧化或还原作用,即阳极上发生氧化作用,阴极上发生还原作用。法拉第定律表明,电极上起作用的物质的量与通入的电量成正比。若通电于几个串联的电解池,则各个电解池的每个电极上起作用的物质的量相同。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行为,可以用离子迁移速率、离子电迁移率(即淌度)、离子迁移数、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和离子摩尔电导率等物理量来定量描述。在无限稀释的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移动遵循科尔劳乌施离子独立移动定律,该定律可用来求算无限稀释的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此外,在浓度极稀的强电解质溶液中,其摩尔电导率与浓度的平方根成线性关系,据此,可用外推法求算无限稀释时强电解质溶液的极限摩尔电导率。 为了描述电解质溶液偏离理想稀溶液的行为,以及解决溶液中单个离子的性质无法用实验测定的困难,引入了离子强度、离子平均活度、离子平均质量摩尔浓度和平均活度因子等概念。对稀溶液,活度因子的值可以用德拜-休克尔极限定律进行理论计算,活度因子的实验值可以用下一章中的电动势法测得。 二、重点与难点 1.法拉第定律:nzF Q =,式中法拉第常量F =96485 C·mol -1。若欲从含有M z +离子的溶液中沉积出M ,则当通过的电量为Q 时,可以沉积出的金属M 的物质的量n 为: F Q n Z += ,更多地将该式写作F Q n Z =,所沉积出的金属的质量为:M F Q m Z = ,式中M 为金属的摩尔质量。 2.离子B 的迁移数:B B B Q I t Q I ==,B B 1t =∑ 3.电导:l A κl A R G ρ=?== 11 (κ为电导率,单位:S·m -1) 电导池常数:cell l K A = 4.摩尔电导率:m m V c κ Λκ== (c :电解质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单位:mol·m -3, m Λ的单位:2 -1 S m mol ??) 5.科尔劳乌施经验式:m m (1ΛΛ∞=-

电解质--电导--离子强度

电解质 基本要求: 1、了解迁移数的意义及其测量方法。 2、理解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的意义及它们与溶液浓度的关系。 3、掌握离子独立移动定律及电导测定的一些应用。 4、理解迁移数与摩尔电导率、离子迁移率之间的关系。 5、了解电解质溶液的离子平均活度、离子平均活度系数的概念、意义及其计算方法,掌握离子强度的计算。 6、了解强电解质溶液的德拜-休克尔离子互吸理论和德拜-休克尔-昂萨格电导理论,掌握离子氛、弛豫效应、电泳效应等概念,掌握德拜-休克尔极限公式的使用。 教学重点: 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的关系及电导测定的运用。2、电解质的平均活度和平均活度系数的意义及计算。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1、离子迁移数的定义、测定方法及计算。2、离子独立移动定律。3、离子强度。4、强电解质溶液的离子互吸理论。 教学难点: 1、电解质的平均活度和平均活度系数的意义及计算。 2、离子迁移数的计算。

第七章电解质溶液 本章内容:介绍电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法拉第定律、离子的电迁移数、测定迁移数的常用方法;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的意义;离子独立移动定律及电导测定的一些应用,强电解质溶液理论(主要是离子氛的概念),并会使用德拜-休克尔极限公式。 7.1 电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法拉第定律 一、基本概念 1. 导体: 能导电的物质称为导电体简称导体 (1) 第一类导体: 电子导体(如金属、石墨及某些金属的化合物等)。 导电机理: 靠自由电子的定向运动而导电,在导电过程中本身可能发热,但不发生化学变化。 特性: 随温度的升高,由于质点的热运动加剧,阻碍了自由电子的定向运动,因而电阻增大,导电能力降低。 (2) 第二类导体: 离子导体(如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的电解质等)。 导电机理: 靠离子的定向运动而导电,即依赖正、负两种离子各向反方向迁移以运输电量,当插入电解质溶液中的两电极间存在电位差时,正离子移向阴极,负离子移向阳极,同时在电极上有化学变化发生。 特性: 温度升高时,由于溶液的粘度降低,离子运动速度加快,在水溶液中离子水化作用减弱等原因,导电能力增强。 2. 电池: 由第一类导体联结两个电极并使电流在两极间通过,构成外电路的装置 叫做电池。 3. 电解池: 在外电路中并联一个有一定电压的外加电源,则将有电流从外加电源 流入电池,迫使电池中发生化学变化,这种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电池称为电解池 4. 原电池: 电池能自发地在两极上发生化学反应,并产生电流,此时化学能转化 为电能,则该电池就称为原电池。 5. 正极和负极: 电势较高的极称为正极,电势较低的极称为负极。电流总是由正 极流向负极,电子的流向与之相反。 6. 阳极和阴极: 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称为阳极,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称为阴极。 两种电化学装置的正、负极和阴、阳极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电解池中,与外电源负极相接的电极接受电子,电势较低,发生还原反应,所以该电极是负极也是阴极;与外加电源正极相接的电极,电势较高,发生氧化反应,所以该电极是正极也是阳极。 在原电池中,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是阳极,同时它输出多余的电子,电势较低,所以该电极是阳极也是负极;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是阴极,它接受电子,电势较高,所以该电极是阴极也是正极。 当电池中有电流通过时,第一类导体中的电子和第二类导体的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都作定向移动。第二类导体中电流的传导是通过离子的定向移动而完成的,阴

高二化学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专题

高二化学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专题(用) 一、相关知识点梳理: 1、电解质的电离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完全电离的,在溶液中不存在电解质分子。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 是少部分发生电离的。多元弱酸如H 2CO 3 还要考虑分步电离: H 2CO 3 H++HCO 3 -;HCO 3 -H++CO 3 2-。 2、水的电离 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它能微弱地电离, H 2 O H++OH-。水电离出的[H+]=[OH-] 在一定温度下,纯水中[H+]与[OH-]的乘积是一个常数:水的离子积Kw=[H+]·[OH-],在25℃时,Kw=1×10-14。 在纯水中加入酸或碱,抑制了水的电离,使水的电离度变小,在纯水中加入弱酸强碱盐、弱碱强酸盐,促进了水的电离,使水的电离度变大。 3、盐类水解 在溶液中盐的离子跟水所电离出的H+或OH-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叫做盐类的水解。关于盐的水解有这么一个顺口溜“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 多元弱酸盐还要考虑分步水解,如CO 32-+H 2 O HCO 3 -+OH-、HCO 3 -+H 2 O H 2 CO 3 +OH-。 4、电解质溶液中的守恒关系 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有的正电荷数与所有的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 如Na 2CO 3 溶液中:[Na+]+[H+]=[HCO 3 -]+2[CO 3 2-]+[OH-] 物料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由于电离或水解因素,离子会发生变化变成其它离子或分子等,但离子或分子中某种特定元素的原子的总数是不会改变的。 如Na 2CO 3 溶液中n(Na+):n(c)=2:1,推出: c(Na+)=2c(HCO 3 -)+2c(CO 3 2-)+2c(H 2 CO 3 ) 水的电离守恒(也称质子守恒):是指在强碱弱酸盐或强酸弱碱盐溶液中,由水所电离的H+与OH-量相等。 如在0.1mol·L-1的Na 2S溶液中:c(OH-)=c(H+)+c(HS-)+2c(H 2 S)。 质子守恒:电解质溶液中分子或离子得到或失去质子(H+)的物质的量应相等。例如在NH 4 HCO溶液中H O+、H CO为得到质子后的产物;NH、OH-、CO2-为失去质子后的产物,故有以下关系: c(H 3O+)+c(H 2 CO 3 )=c(NH 3 )+c(OH-)+c(CO 3 2-)。 列守恒关系式要注意以下三点: ①要善于通过离子发生的变化,找出溶液中所有离子和分子,不能遗漏。 ②电荷守恒要注意离子浓度前面的系数;物料守恒要弄清发生变化的元素各离子的浓 度与未发生变化的元素之间的关系;质子守恒要找出所有能得失质子的微粒,不能遗漏。 ③某些关系式既不是电荷守恒也不是物料守恒通常是两种守恒关系式通过某种变式 而得。 解题指导 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问题,是高考的“热点”之一。多年以来全国高考化

第八章电解质溶液.

第八章电解质溶液 1.在300K、100kPa压力下,用惰性电极电解水以制备氢气。设所用直流电的强度为S A,电流效率为100%。如欲获得1m'H,C剖,需通电多少时间?如欲获得1m'O,C剖,需通电多少时间?已知在该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气压为3565Pa。 2.用电解NaCl水溶液的方法制备NaOH,在通电一段时间后,得到了浓度为1.0mo!?dm-3的Na OH溶液0. 6dm3,在与之串联的铜库仑计中析出了30.4g Cu(s)。计算该电解池的电流效率。

3.用银电极来电解AgN O,水溶液,通电一定时间后,在阴极上有0.078g的Ag(s)析出。经分析知道阳极部含有水23.14g、Ag N Oa o.236g o已知原来所用溶液的浓度为每克水中溶有Ag N03 0.00739g,试分别计算A矿和N03的迁移数。 4.在298K时,用Ag I AgCl为电极,电解KC!的水溶液,通电前溶液中KC!的质量分数为四(KCl) =l.4941×10-3,通$..后在质量为120.99g的阴极部溶液中四(KCl)=l.9404×103,串联在电路中的银库仑计中有160.24mg的Ag沉积出来,求K+和Cl的迁移数。

5.在298K时,用Pb(s)作电极电解Pb(N0,)2溶液,该溶液的浓度为每1000g水中含有Pb(N03)2 1 6.64g,当与电解池串联的银库仑计中有0.1658g银沉积时就停止通电。已知阳极部溶液质量为62.50 g,经分析含有Pb(N0,)2l.151g,计算Pb2+的迁移数。 6.以银为电极电解氧化银饵(KCN+AgCN)溶液时,Ag(s)在阴极上析出。每通过1mol电子的电荷量,阴极部失去 1.40mol的Ag+和0.8mo!的CN一,得到0.6mol的K+,试求: (1)氧化银何配合物的化学表达式[Ag”CCN)m J?中n、m、z的值3 (2)氟化银饵配合物中正、负离子的迁移数。

掌握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计算方法

掌握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计算方法,并让学生通过能够完成相关习题的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考虑和分清主次的能力。 教学重点:混合溶液和两性物质溶液的PH 值的计算。 教学难点:弱酸和弱减的混合溶液和两性物质溶液的PH 值的计算。 教学方法:讲授法和练习法 课时安排:三个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掌握强酸或强碱溶液的酸度计算,弱酸或弱碱溶液的酸度计算 教学重点:强酸或强碱溶液的酸度计算,弱酸或弱碱溶液的酸度计算 教学难点:弱酸中酸度的计算 课时安排:40分钟 教学内容: PH 的计算 常用PH 计测量的方法确定溶液的PH 。如果已知某酸的浓度及其pKa ,还可以用计算的方法求得PH 。酸的种类繁多,如强酸、弱酸、一元酸、多元酸、混合酸、两性物质等。下面简要介绍常见的PH 计算方法。 一. 强酸或强碱溶液的酸度计算: 强酸强碱溶液在溶液中全部解离,故在一般情况下,酸度的计算比较简单。但他们的浓度很稀的时候,溶液的酸度的计算就需要考虑酸或碱本身解离出来的氢离子浓度或氢氧根离子浓度之外,还要考虑水解离出来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 二.弱酸和弱碱溶液的酸度计算: 1. 一元弱酸或弱碱 一元弱酸溶液中存在的酸碱组分有H ,OH ,HO ,A 和HA ,以HA 和HO 为参考水准,设 浓度为a mol/L 的 HCl 溶液 PBE a +=-+][OH ][H a a =≥+][H mol/L 101-6时,)(] OH [][H mol/L 102-8-+=≤时,)(a a K a a w +=+=<<+-+] [H ]OH [][H mol/L 101036-8-时,)(整理得 0 ][H ][H 2=--++w K a 若允许误差不>5%,有: 用同样的思路可处理强碱体系。 1. 强酸(强碱)溶液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知识点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知 识点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人教版】选修4知识点总结: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一、弱电解质的电离 课标要求 1、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3、熟练掌握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要点精讲 1、强弱电解质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是指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指溶于水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注:①单质、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②化合物中属于电解质的有:活泼金属的氧化物、水、酸、碱和盐;于非电解质的有:非金属的氧化物。 (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①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称为强电解质(如强酸、强碱和大部分的盐) ②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部分电离为离子(如:弱酸、弱碱和少量盐)。 注:弱电解质特征:存在电离平衡,平衡时离子和电解质分子共存,而且大部分以分子形式存在。 (3)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及非电解的判断 2、弱电解质的电离 (1)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建立(弱电解质的电离是一种可逆过程) (2)电离平衡的特点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化学平衡一样,同样具有“逆、等、动、定、变”的特征。 ①逆: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可逆的。 ②等:达电离平衡时,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③动:动态平衡,即达电离平衡时分子电离成离子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反应并没有停止。 ④定:一定条件下达到电离平衡状态时,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和分子浓度保持不变,溶液里既有离子存在,也有电解质分子存在。且分子多,离子少。

第八章 电解质溶液

第八章 电解质溶液 一、基本公式和内容提要 1、Faraday (法拉第)定律 B Q n z F += (8 - 1 - 1) B B Q m M z F += (8 – 1 -2) 2、离子电迁移率和迁移数 E E r u r u l l ++ ==d d ,d d -- (8-2-1) def B B I t I = (8-2-2) I r I r t t I r r I r r +++++= == = ++,-- --- (8-2-3) u u t t u u u u + +++== ++, --- - (8-2-4) B 11t t t t t +++=∑=∑+∑=,-- (8-2-5) m,+ m, m m t t ΛΛΛΛ∞∞+∞∞==, -- (8-2-6) m,++m,u F u F ΛΛ∞∞ ∞∞ ==,-- (8-2-7) 3、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 1I G R U == - (8-3-1) 1A G l κκ ρ = =, (8-3-2) def m m V c κ Λκ= = (8-3-3) cell 1 l K R R A κρ = == (8-3-4) 4、Kohlrausch(科尔劳奇)经验式 m m 1c ΛΛβ∞ =-() 5、离子独立移动定律 m m ,+m ,-m m ,+v v ΛΛΛΛΛΛ∞∞∞∞∞∞ +-=+=+, (8-5) 6、Ostwald (奥斯特瓦尔德)稀释定律 m m ΛαΛ∞= (8-6-1)

2 m m m m C c c K ΛΛΛΛ∞∞=-() (8-6-2) 7、离子的平均活度、平均活度因子和电解质的平均质量摩尔浓度 111def def def v v v v v v v v v a a a m m m γγγ+-+-+-±+ - ±+ - ±+- ===(), (), () (8-7-1) B v v v m a a a a a m γ+-± ±±+-± ===, (8-7-2) 1、 离子强度 def 2B B B 1 2I m z ∑= (8-8) 9、Debye-Huckel(德拜-休克尔)的极限定律 z A z I γ±+- =-lg (8-9-1) z 1B A z I a I γ+-±= +lg - (8-9-2) 电解质溶液之所以能导电,是由于溶液中含有能导电的正、负离子。若通电于电解质溶 液,正、负离子将朝相反方向移动,电极上就有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电极上起作用的物质的质量与通入的电荷量及该物质的摩尔质量成正比,这可利用faraday 定律进行计算。为了描述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行为,引入了离子的迁移速率r +(r -)、离子的电迁移率(也称为离子淌度)u u +-()、离子的迁移数t t +-()、电导G 、电导率κ和摩尔电导率Λm 等概念。由于在电解质溶液中正、负离子总是同时存在,单个离子的性质无法用实验测定,为了描述电解质溶液偏离理想的行为,引入了离子平均活度γ±、离子平均质量摩尔浓度m ±和离子平均活度a ±等概念。引入离子强度I 是为了表示离子浓度和离子价数对平均活度因子的影响。若是强电解质的稀溶液,其离子平均活度因子γ±的理论值可以用Debye-Huckel 极限定律计算,实验值可以用电动势法测定(见第九章)。 迁移数 迁移数的定义是指某种离子产生的电流与溶液中总电流的比值I I +-(),后来还扩展为某种离子迁移的电荷量占通过电池电荷量的分数Q Q +-()、某种离子的迁移速率占所有离子速率加和的分数[]r r r ++-+()、某种离子的电迁移率占所有离子电迁移率加和的分数 []u u u ++-+()、某种离子的摩尔电导率占电解质总摩尔电导率的分数[]++-ΛΛ+Λ()等。迁移 数总是等于后小于1的分数,溶液会走所有离子迁移数的加和等于1。无论是在原电池还是在电解池中,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总是做定向移动,阴离子迁向阳极(不一定是正极),阳离子迁向阴极(不一定是负极)。对于只含一种电解质的溶液,若正、负离子的电价相同,则离子迁移的速率也快,迁移的电荷量就越多,迁移数也就越大。但是在混合电解质溶液中,由于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就比较复杂。改变外压,可以影响离子的迁移速率,但一般不改变离子的迁移数,因为正、负离子的移动速率成比例地同时改变。 测定迁移数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1) Hittorf (希托夫)法 由于离子在迁移过程中,中部离子的浓度基本不变,只要 分析阴极不(或阳极部)离子浓度的变化,知道离子迁移的方向和电极上发生的反应,就可以计算离子的迁移数。实验比较容易掌握,但计算稍麻烦一点。

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计算公式总结-final新

溶液中H +浓度的计算公式总结: 一、强酸(强碱)溶液 1. c a ≥10-6 mol/L 时,[H +] =c a ; 2. c a ≤10-8 mol/L 时,[H +] = [OH -]=10-7; 3. 10-8<c a <10-6 mol/L 时,求解一元二次方程0][][2=--++w a K H c H ,即得 2 4][2 w a a K c c H ++=+ 二、一元弱酸(碱)溶液 由PBE 可得:w a K HA K H +=+][][,整理得到一元三次方程。 1. c a ?K a ≥10K w 时,水的离解忽略不计: (1) c a /K a ≥100 (5-9) (2) c a /K a <100时,式 1 (5-8),整理得到一元二次方程0][][2=-+++a a a K c H K H ,求解方程可得 a a a a K c K K H ++-=+42][2 2. c a ?K a <10K w 时, 水的离解不能忽略: (1) c a /K a ≥100 2 (5-10) (2) c a /K a <100时,弱酸离解部分不能忽略不计:整理得到一元三次方程 0])[(][][23=-+-++++w a w a a a K K H K K c H K H ——精确式(5-6) 三、多元弱酸(碱)溶液 以二元弱酸为例,由PBE 可得)] [21]([][221++++=H K A H K K H a a w ,整理得到一元四次方程,难以求解,见课本精确式(5-12),故要采取近似处理。 H 2A 的第二级解离忽略不计,按一元弱酸处理。上述计算一元弱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计算公式以及相关的近似条件都适用,只是要用二元弱酸的K a1代替一元弱酸的K a 。 *推广到所有碱溶液pH 的计算,先求算溶液中OH -浓度:(1) [OH -]代替[H +];(2) K b 代替K a ;(3) c b 代替c a ;则pOH= -lg[OH -],pH=14- pOH 。 (注1:涉及到计算多元碱溶液中的OH -浓度,则注意要用相应的碱的各级离解常数代替酸的相应的各级离解常数(如用k b1代替k a1,用k b2代替k a2))。 (注2:c a 代表酸的浓度,c b 代表碱的浓度)

【北京大学】《医用基础化学》第二章 电解质溶液与缓冲溶液

第二章 电解质溶液与缓冲溶液 第一节 电解质溶液 电解质(electrolyte )在化学和生产中经常遇到,与人体的关系也很密切。它常以一定浓度的离子形式广泛存在于人的体液和组织液中,如Na +、K +、Ca 2+、Mg 2+、Cl ﹣、HCO 3-、HPO 42﹣、H 2PO 4﹣、SO 42﹣等,其含量与人体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因此,研究电解质溶液的有关性质,对医学科学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 一、解离度 电解质是指在水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可以分为强电解质(strong electrolyte )和弱电解质(weak electrolyte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全部解离或近乎全部解离成离子,以水合离子的状态存在,如NaCl 和HCl 等。 NaCl ?? →Na ++Cl ﹣ HCl ?? →H ++Cl ﹣ 而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有一小部分解离成离子,大部分以分子的形式存在,其解离过程是可逆的,在溶液中存在一个动态平衡,如HAc 与NH 3·H 2O 等。 HAc H + + Ac ﹣ NH 3 + H 2O NH 4+ + OH ﹣ 电解质的解离程度通常用解离度(degree of dissociation)α来表示。解离度是指电解质达到解离平衡时,已解离的分子数和原有分子总数之比,表示为: 100%α=?已解离的分子数原有分子总数 (2-1) 例如:在25℃时,0.10mol ·L -1HAc 的α=1.34%,表示在溶液中,每10000个HAc 分子中有134个解离成H +和Ac -。电解质的解离度与溶质和溶剂的极性强弱、溶液的浓度以及温度有关。 对于不同的电解质,其解离度的大小差别很大。一般将质量摩尔浓度为0.10mol ·㎏-1的电解质溶液中解离度大于30%的称为强电解质,解离度小于5%的称为弱电解质,介于30%和5%之间的称为中

有关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题型归纳及解题策略

有关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题型归纳及解题策略 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问题,是高考的“热点”之一。多年以来全国高考化学试卷几乎年年涉及。这种题型考查的知识点多,灵活性、综合性较强,有较好的区分度,它能有效地测试出学生对强弱电解质、电离平衡、水的电离、pH 、离子反应、盐类水解等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及对这些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现结合07年各省市高考试题和模拟题谈谈解答此类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一、要建立正确一种的解题模式 1.首先必须有正确的思路: 2.要养成认真、细致、严谨的解题习惯,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学会灵活运用常规的解题方法,例如:淘汰法、定量问题定性化、整体思维法等。 二、要注意掌握两个微弱观念 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弱电解质电离的过程是可逆的、微弱的,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电离平衡状态,对于多元弱酸-+-HS +H ,H 的电离,可认为是分步电离,且以第一步电离为主。如在S 的水溶液中:H S HS 222-+S+H , ++-2---。c(OH >c(S)H)+OH ,则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H)>c(HS >) O H 22.盐的水解平衡 在盐的水溶液中,弱酸根的阴离子或弱碱的阳离子都会发生水解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水解平衡。在平衡时,一般来说发生水解反应是微弱的。多元弱酸根的阴离子的水解,可认为2-+COHO 是分步进行的,且依次减弱,以第一步为主。 如在NaCO 溶液中存在的水解平衡是:2332++--2----- )。>c >c(OH ()>c(HCOHCO +OH +,HCO +HO HCOOHH ,则c(Na)>c(CO))3322333 三、要全面理解三种守恒 关系电解质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有的正电荷数与所有的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电荷守恒:1 相等。++2--++-cc )(Na(H)+2n(CO))+n(OH +)推出:n(Na 例如: NaHCO 溶液中:n(H)+n(HCO)=333-2--ccc ) (HCO))+2(CO +=(OH 33离子会发生变化变成其它离子或分子等,电解质溶液中由 于电离或水解因素,2.物料守恒: 但离子或分子中某种特定元素的原子的总数是不会改变的。--+2+cccc ) CO +=11n(C)n(Na 溶液中例如:NaHCO):=:,推出:(Na)(HCO)(CO)+(H 32333. +)的物质的量应相等。 3.质子守恒:电解质溶液中分子或离子得到或失去质 子(H +-2-为失去质子后的、COCO 为得到质子后的产物;NH 、例如:在NHHCO 溶液 中HOOH 、H 3332433产物, +-2-ccccc )(OH 。)+)+(HCO)= (NH)+ 故有以下关系:(CO(HO 32333以上三种守恒是解 题的关键,对于这一类题的如何切入、如何展开、如何防止漏洞的出现等只有通过平时的练习认真总结,形成技能,才能很好地解这一类型的题。 四、要熟悉常见题型与对策 1.单一溶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 ① 强酸、强碱、强酸强碱盐溶液 +2--c cc )。(OH(H))=2+(SO 对策:只考虑电解质的电离与水的电离。如HSO 溶 液中,442② 弱酸或弱碱溶液 +-2-ccc ))(H >)>(HPO(HPO 对策:只考虑电离。如在HPO 溶液中,要考虑它是多

南京大学《物理化学》考试 第七章 电解质溶液

第七章电解质溶液 物化试卷(一) 1. 离子电迁移率的单位可以表示成: (A) m·s-1 (B) m·s-1·V-1 (C) m2·s-1·V-1 (D) s-1 2.水溶液中氢和氢氧根离子的电淌度特别大,究其原因,下述分析哪个对? (A) 发生电子传导(B) 发生质子传导 (C) 离子荷质比大(D)离子水化半径小 3.电解质溶液中离子迁移数 (t i) 与离子淌度 (U i) 成正比。当温度与溶液浓度一定时,离子淌度是一定的,则25℃时,0.1 mol·dm-3 NaOH 中 Na+的迁移数 t1 与0.1mol·dm-3 NaCl 溶液中 Na+ 的迁移数t2,两者之间的关系为: (A) 相等(B) t1> t2 (C) t1< t2 (D) 大小无法比较 4.在 Hittorff 法测迁移数的实验中,用 Ag 电极电解AgNO3溶液,测出在阳极部AgNO3的浓度增加了 x mol,而串联在电路中的 Ag 库仑计上有 y mol 的 Ag 析出, 则Ag+离子迁移数为: (A) x/y (B) y/x (C) (x-y)/x (D) (y-x)/y

5.298 K时,无限稀释的 NH4Cl水溶液中正离子迁移数t+= 0.491。已知Λm(NH4Cl) = 0.0150 S·m2·mol-1 ,则: (A)λm(Cl-) = 0.00764 S·m2·mol-1 (B) λm(NH4+) = 0.00764 S·m2·mol-1 (C) 淌度 U(Cl-) = 737 m2·s-1·V-1 (D) 淌度 U(Cl-) = 7.92×10-8 m2·s-1·V-1 6.用同一电导池分别测定浓度为 0.01 mol/kg和 0.1 mol/kg的两个电解质溶液,其电阻分别为 1000 W 和 500 W,则它们依次的摩尔电导率之比为: (A) 1 : 5 (B) 5 : 1 (C) 10 : 5 (D) 5 : 10 7. CaCl2 摩尔电导率与其离子的摩尔电导率的关系是: (A) Λ∞(CaCl2) = λm(Ca2+) + λm(Cl-) (B)Λ∞(CaCl2) = 1/2 λm(Ca2+) + λm(Cl-) (C)Λ∞(CaCl2) = λm(Ca2+) + 2λm(Cl-) (D)Λ∞(CaCl2) = 2 [λm(Ca2+) +λm(Cl-)] 8. 在10 cm3 浓度为1 mol·dm-3 的KOH溶液中加入10 cm3水,其电导率将: (A) 增加(B) 减小(C) 不变(D) 不能确定

电解质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的计算技巧

电解质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的计算技巧 [摘要]“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关于“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的计算更是教学难点,在高考试题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学生解这类题时常常容易出错,因此引导学生掌握此类题型的计算技巧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电解质溶液;水的电离;氢离子浓度;计算技巧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7-0059-02 “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关于“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的计算更是教学难点,在高考试题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学生解这类题时常常容易出错。在电解质溶液中水是最重要的溶剂,离子平衡一般取决于溶质和水的电离平衡,由于水的电离较弱,有时可以忽略不计,而只考虑溶质的电离;但有时水的电离又不可以忽略。怎样去理解这个问题,是长期以来困扰学生的一个难题。本文就电解质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的计算技巧提供一些建议,旨在为高中化学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与

指导。 现对近几年高考中出现的“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的计算”题型进行归类解析。 【例1】求常温下 mol/L的盐酸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 解析:由HCl[ ]H++Cl-和H2O []H++OH-可知,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是由HCl和H2O共同决定的,氢氧根离子浓度只由H2O决定,由此可知c(H+)水=c(OH-)水,也就是说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永远相等。所以要求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只要计算出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浓度即可。 mol/L的盐酸即 pH=1,那么c(OH-)总= c(OH-)水=10-13 mol/L,所以c(H+)水=c(OH-)水=10-13 mol/L。 【例2】求常温下 /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浓度。 解析:由NaOH[ ]Na++OH-和H2O []H++OH-可知,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浓度是由NaOH和H2O共同决定的,氢离子的浓度只由H2O决定,而 c(H+)水=c(OH-)水,这是绝对成立的,也就是说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永远相等,所以要求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浓度,只要计算出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即可。L 的氢氧化钠即pH=13,c(H+)总= c(H+)水=10-13

电解质溶液中的三大守恒和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电解质溶液中的三大守恒和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一、复习巩固 复习盐类水解的概念和水解平衡。 考点1盐类的水解 (1)盐类水解的实质:在溶液中,由于盐的离子与水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从而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使水的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显示出不同的酸性、碱性或中性。 (2)盐类水解的特点: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都弱都水解;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注意:a.弱酸弱碱盐也能水解,如CH3COONH4、(NH4)2S水解程度较NH4Cl、CH3COONa大,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但不能水解完全。水解后溶液的酸、碱性由水解生成酸、碱的相对强弱决定,如CH3COO NH4溶液pH = 7。 b.酸式盐是显酸性还是显碱性,要看其电离和水解的相对强弱。若电解能力比水解能力强,则水溶液显酸性,如NaHSO3、NaH2PO4,NaHSO4只电离不水解也显酸性。若水解能力超过电离能力,则水溶液显碱性,如NaHCO3、Na2HPO4、NaHS。 考点2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内因:盐本身的性质 外因:温度——盐的水解是吸热反应,因此升高温度,水解程度增大。 浓度——稀释盐溶液,可以促进水解,盐的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 外加酸碱——外加酸碱能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 考点3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1)不同溶液中同一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要考虑溶液中其他离子对该离子的影响。 (2)涉及两溶液混合时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时,要进行综合分析,如发生反应、电离因素、水解因素 等。 考点4 溶液中的三个守恒关系 电荷守恒: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数相等。 物料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由于某些离子能水解或电离,离子种类增多,但某些关键性的原子总是守恒的。 质子守恒:即在纯水中加入电解质,最后溶液中c(H+)与其他微粒浓度之间的关系式(由以上两个守恒推出)。 考虑两个特定的组合:当c(NH4Cl)≤c(NH3·H2O)、c(CH3COONa)≤ c(CH3COOH)时,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水解忽略不计。 二、知识讲解 (一)理解掌握电解质溶液中的三大守恒关系?以0.1mol/L Na2S溶液为例,分析在存在的反应或平衡有

第八章 电解质溶液

第八章 电解质溶液 I 、选择题 1、298 K 时,当H 2SO 4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从0.01mol/kg 增加到0.1mol/kg 时,其电导率κ和摩尔电导率Λm 将( ) A 、κ减小,Λm 增加 B 、κ增加,Λm 增加 C 、κ减小,Λm 减小 D 、κ增加,Λm 减小 2、用同一电导池分别测定质量摩尔浓度为m 1 = 0.01 mol/kg 和m 2 = 0.1 mol/kg 的两种电解质溶液,其电阻R 1 = 1000Ω,R2 = 500Ω,则它们的摩尔电导率之比Λm, 1:Λm, 2( ) A 、1:5 B 、5:1 C 、10:5 D 、5:10 3、298 K 时,在含下列离子的无限稀释溶液中,离子的摩尔电导率最大的是( )。 A 、Al 3+ B 、Mg 2+ C 、H + D 、K + 4、CaCl 2的电导率与其离子的摩尔电导率的关系是( ) A 、Λm, CaCl2 = Λm, Ca 2+ + Λm, Cl - B 、Λm, CaCl2 = 1/2 Λm, Ca 2+ + Λm, Cl - C 、Λm, CaCl2 = Λm, Ca 2+ + 2 Λm, Cl - D 、Λm, CaCl2 = 2 (Λm, Ca 2+ + Λm, Cl -) 5、 已知+A 、0.82 B 、0.18 C 、0.34 D 、0.66 6、298K 时,有质量摩尔浓度均为0.001 mol/kg 的下列电解质溶液,其离子平均活度因子最大的是( ) A 、CuSO 4 B 、CaCl 2 C 、LaCl 3 D 、NaCl 7、质量摩尔浓度为1.0 mol/kg 的K 4[Fe(CN)6]溶液的离子强度为( ) A 、15 mol/kg B 、10 mol/kg C 、7 mol/kg D 、4 mol/kg 8、质量摩尔浓度为m 的FeCl 3溶液(设其能完全解离),平均活度因子为γ±,则FeCl 3的活度a 为( ). A 、)(4 m m ±γ B 、44)(4 m m ±γ C 、)(44 m m ±γ D 、44)(27 m m ±γ 9、298K 时,有相同浓度的NaOH(1)和NaCl(2)溶液,两种溶液中Na +的迁移数t +和t -之间的关系为( ) A 、t + = t - B 、t + > t - C 、t + < t - D 、无法比较 10、NaCl 稀溶液的摩尔电导率Λm 与Na +,Cl -的电迁移率u +,u -之间的关系为( ) A 、Λm = u + + u - B 、Λm = u +/F + u -/F C 、Λm = u +F+ u -F D 、Λm = u + × u - 11、Al 2(SO 4)3的化学势μ与Al 3+,SO 42-的化学势μ+,μ-之间的关系为( ) A 、μ = μ+ + μ- B 、μ = 2μ+ + 3μ- C 、μ = 3μ+ + 2μ- D 、μ = μ+ × μ- 12、强电解质MgCl 2水溶液,其离子平均活度a ±与电解质活度a B 之间的关系为( ) A 、a ± = a B B 、a ± = a B 3 C 、a ± = a B 1/2 D 、a ± = a B 1/3 13、AgBr(S)在纯水的质量摩尔浓度都是0.1mol/kg 的下列电解质溶液中: (1) NaNO 3 (2) NaI (3) Cu(NO 3)2 (4) NaBr (5) H 2O AgBr 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 、(1) < (2) < (3) < (4) < (5) B 、(4) < (5) < (2) < (1) < (3) C 、(5) < (2) < (4) < (1) < (3) D 、(4) < (5) < (1) < (3) < (2) 14、四种质量摩尔浓度都是0.01 mol/kg 的电解质溶液,其中平均活度因子最小的是( ) A 、NaCl B 、MgCl 2 C 、AlCl 3 D 、CuSO 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