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合物离子浓度计算

化合物离子浓度计算

化合物离子浓度计算
化合物离子浓度计算

溶液中各粒子浓度计算

1、①50mL 1 mol/L NaOH溶液中钠离子的浓度为(),氢氧根离子的溶度为(),钠离子的物质的量为(),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

②150mL 0.5 mol/L CuCl2溶液中铜离子的浓度为(),氯离子的溶度为(),铜离子的物质的量为(),氯离子的物质的量为(),氯化铜的物质的量为();

③2L 0.1 mol/LAl2(SO4)3溶液中铝离子的溶度为(),硫酸根离子的浓度为(),铝离子的物质的量为(),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硫酸铝的物质的量为();

④200mL 3 mol/L 的硫酸溶液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为(),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

⑤500 mL Fe2(SO4)3溶液中,铁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8 mol/L,硫酸根的溶度为(),硫酸铁的物质的量为();

⑥0.5L 某物质的量溶度的FeCl3溶液中,铁离子物质的量浓度与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铁离子的物质的量与氯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20g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配制500mL溶液,该溶液中钠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1.0mol/L B. 0.5 mol/L C. 20 mol/L D. 0.04mol/L

3、下列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与50mL1 mol/L的氯化铝溶液中氯离子的浓度相等的是()

A.150mL 1mol/L 氯化钠溶液 B. 75mL 2mol/L 氯化铵溶液

C.150L 3mol/L 氯化钾溶液 D. 75mL 1mol/L 氯化钙溶液

4、0.12mol/L的氯化钠溶液、氯化镁溶液、氯化铝溶液各500mL,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

A. 相同

B. 无法比较

C. 依次为0.12mol/L、0.24mol/L、0.36mol/L

D. 依次为0.06mol/L、0.12mol/L、0.18mol/L

如果将以上三种溶液混合,混合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假设混合液体积为三种溶液体积之和)

5、下列溶液中硝酸根离子浓度与500mL 1mol/L硝酸钠溶液中硝酸根离子浓度相等的是()

A. 100mL 2 mol/L 硝酸铵溶液(NH4NO3)

B.20mL 1mol/L硝酸钾溶液和40mL 0.5mol/L Ca(NO3)2溶液混合

C.50mL 1.5mol/L Al(NO3)3溶液

D.150mL 0.5mol/L Mg(NO3)2溶液

6、两份体积相同某植物营养液,其配方如下:

下列对两份营养液成分分析正确的是( )

A .钾离子的物质的量相同 B. 氯离子的物质的量相同 C. 完全相同 D. 硫酸根物质的量不同 7、200mL 0.2mol/L 和100mL 0.5mol/L 的两种盐酸溶液混合,假设混合液体积为两种溶液体积之和,则混合液中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若所得盐酸的密度为1.004g/cm3,则混合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8、1L 1 mol/L Na 2SO 4溶液中,下列各离子浓度正确的是( )

A .C (Na+)= 1 mol/L

B .n (Na +)= 3mol

C .C (SO 42+)= 2 mol/L

D .m (Na 2SO 4)= 142g

9、0.6L 、1 mol/LFeCl 3溶液与0.2L 、 1mol/LKCl 溶液中的氯离子浓度之比( )

A. 5:2

B. 3:1

C. 15:2

D. 1:3

9、a L 硫酸铝溶液中含有铝离子b mol ,则溶液中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a b 23 mol/L B. a b 32 mol/L C. a b 2 mol/L D. a

b 3 mol/L 10、若20g 密度为dg/cm 3的Ca(NO 3)2溶液里含有2g Ca 2+,则NO 3-的物质的量溶度为( ) A .400

d mol/L B. d 20mol/L C. 5d mol/L D 2.5d mol/L 11、V L F

e 2(SO 4)3溶液中含Fe 3+mg,则溶液中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

V m 56mol/L B. V m 563mol/L C. V m 56 mol/L D. V m 1123 mol/L 12、实验室常用盐酸的质量分数为36.5%,密度为1.20g/cm 3.

(1)此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2)配制10.0mL 3.00 mol/L 的盐酸,需以上浓盐酸的体积为( )

(3)将10.0mL 3.00 mol/L 的盐酸与10.0mL 1.00 mol/L 的盐酸的MgCl 2溶液混合,则混合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13、当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氯化钠、氯化镁和氯化铝三种溶液中所含氯离子的个数比为1:!:1时,这三种溶液的体积比应是( )

A .2:3:6 B. 1:2:3 C. 3:2:1 D. 6:3:2

小专题[离子浓度的计算]

小专题[离子浓度的计算] 关于离子浓度的计算: 2+ 1.(2019汕头质检)沉淀过程溶液的 pH=9.5,此时溶液中c(Mg)= (已知Ksp[Mg(OH)2]=5.61×10-12)。 -+-2 2.[(2019山东高考节选29(4)]25℃时,H2SO3 HSO3+H的电离常数Ka=1×10mol/L, -1 则该温度下NaHSO3的水解平衡常数Kh= mol L,若向NaHSO3溶液中加入少量的I2, 则溶液中 c(H2SO3) 将(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c(HSO3) 3.(2019安徽高考13)已知 NaHSO3溶液显酸性,溶液中存在以下平衡: - - HSO3+ H22SO3 + OH ① -+2- HSO3 + SO3 ② -1 向0.1mol·L的NaHSO3溶液中分别加入以下物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入少量金属Na,平衡①左移,平衡②右移,溶液中c(HSO3)增大 B.加入少 量Na2SO3固体,则c(H) + c(Na) = c(HSO3) + c(OH) + + + -- 12-c(SO3) 2

C.加入少量NaOH溶液,、的值均增大 D.加入氨水至中性,则2c(Na) = c(SO3)>c(H) = c(OH) 4.(2019浙江高考26)已知:I2+2SOSO+2I。相关物质的溶度积常数见下表: - + 2-+ - (12322, 3+3+ 调至pH=4,使溶液中的Fe转化为Fe(OH)3沉淀,此时溶液中的c(Fe)= _____________。过滤后,将所得滤液低温蒸发、浓缩结晶,可得到CuCl2?2H2O晶体。(2)在空气中直接加热CuCl2?2H2O晶体得不到纯的无水CuCl2,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由CuCl2?2H2O晶体得到纯的无水CuCl2的 合理方法是___________。 (2019天津高考10)工业废水中常含有一定量的Cr2O7和CrO4,它们会对人类及生 态系统产生很大的伤害,必须进行处理。常用的处理方法有两种。方法1:还原沉淀法该法的工艺流程为 其中第①步存在平衡: (1)若平衡体系的pH=2,则溶液显色.(2)能说明第①步反应达平衡状态的是。 a.Cr2O7 和CrO4的浓度相同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总结归类(超全)91946

一、电离平衡理论和水解平衡理论 1.电离理论:⑴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微弱的,电离消耗的电解质及产生的微粒都是少量的,同时注意考虑水的电离的存在;例如NH3·H2O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关系。 【分析】由于在NH3·H2O溶液中存在下列电离平衡:NH3·H2O NH4++OH-,H2O H++OH-,所以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为:c(NH3·H2O)> c(OH-)>c(NH4+)>c(H+)。 ⑵多元弱酸的电离是分步的,主要以第一步电离为主;例如H2S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关系。 【分析】由于H2S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H2S HS-+H+,HS- S2-+H+,H2O H++OH-,所以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为:c(H2S)>c(H+)>c(HS-)>c(OH-)。 2.水解理论: ⑴弱酸的阴离子和弱碱的阳离子因水解而损耗;如NaHCO3溶液中有:c(Na+)>c(HCO3-)。 ⑵弱酸的阴离子和弱碱的阳离子的水解是微量的(双水解除外),因此水解生成的弱电解质及产生H+的(或OH-)也是微量,但由于水的电离平衡和盐类水解平衡的存在,所以水解后的酸性溶液中c(H+)(或碱性溶液中的c(OH-))总是大于水解产生的弱电解质的浓度;例如(NH4)2SO4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 【分析】因溶液中存在下列关系:(NH4)2SO4=2NH4++SO42-, 2H2O2OH-+2H+, 2NH3·H2O,由于水电离产生的c(H+)水=c(OH-)水,而水电离产生的一部分OH-与NH4+结合产生NH3·H2O,另一部分OH-仍存在于溶液中,所以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为:c(NH4+)>c(SO42-)>c(H+)>c(NH3·H2O)>c(OH-)。 ⑶一般来说“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如水解呈酸性的溶液中c(H+)>c(OH-),水解呈碱性的溶液中 c(OH-)>c(H+); ⑷多元弱酸的酸根离子的水解是分步进行的,主要以第一步水解为主。例如Na2CO3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分析】因碳酸钠溶液水解平衡为:CO32-+H2O HCO3-+OH-,H2O+HCO3-H2CO3+OH-,所以溶液中部分微粒浓度的关系为:c(CO32-)>c(HCO3-)。 二、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 1.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有的正电荷数与所有的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如NaHCO3溶液中:n(Na+)+n(H+)=n(HCO3-)+2n(CO32-)+n(OH-)推出:c(Na+)+c(H+)=c(HCO3-)+2c(CO32-)

盐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盐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一、基本知识在盐溶液中存在平衡:水的电离平衡、盐的水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H+)与c(OH-)的关系: 中性溶液:c(H+)=c(OH-)(如NaCl溶液) 酸性溶液:c(H+)>c(OH-)(如NH4Cl溶液) 碱性溶液:c(H+)<c(OH-)(如Na2CO3溶液) 恒温时:c(H+)·c(OH-)=定值(常温时为10-14) 2.电荷守恒:盐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 如NH4Cl溶液中:c(NH4+)+c(H+)=c(Cl-)+c(OH-) 如Na2CO3溶液中:c(Na+)+c(H+)=2c(CO32-)+c(HCO3-)+c(OH-) 3.物料守恒:某元素各种不同存在形态的微粒,物质的量总和不变。 如 mol/L NH4Cl溶液中:c(NH4+)+c(NH3·H2O)= mol/L 如 mol/L Na2CO3溶液中:c(CO32-)+c(HCO3-)+c(H2CO3)= mol/L 4.质子守恒:溶液中水电离出的H+与OH-相等 如Na2CO3溶液中:c(OH-)=c(HCO3-)+2c(H2CO3)+c(H+) 二、解题方法和步骤 1.判断水解、电离哪个为主。 (1)盐离子不水解不电离:强酸强碱盐,如NaCl、Na2SO4等。 (2)盐离子只水解不电离:强酸弱碱或弱酸强碱形成的正盐,如NH4Cl、Na2CO3等。 (3)盐离子既水解又电离:多元弱酸形成的酸式盐, 以水解为主的有NaHCO3、NaHS、Na2HPO4等; 以电离为主的有NaHSO3和NaH2PO4等。 (4)根据题意判断: 如某温度下NaHB强电解质溶液中: 当c(H+)>c(OH-)时:以HB-的电离为主; 当c(H+)<c(OH-)时,以HB-的水解为主。 对于弱酸HX与强碱盐(NaX式)的混合溶液中: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总结归类(超全)知识讲解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总结归类(超全)

一、电离平衡理论和水解平衡理论 1.电离理论:⑴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微弱的,电离消耗的电解质及产生的微粒都是少量的,同时注意考虑水的电离的存在;例如NH3·H2O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关系。 【分析】由于在NH3·H2O溶液中存在下列电离平衡:NH3·H2O NH4++OH-,H2O H++OH-,所以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为:c(NH3·H2O)>c(OH-)>c(NH4+)>c(H+)。 ⑵多元弱酸的电离是分步的,主要以第一步电离为主;例如H2S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关系。 【分析】由于H2S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H2S HS-+H+,HS-S2-+H+,H2O H++OH-,所以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为:c(H2S)>c(H+)>c(HS-)>c(OH-)。 2.水解理论: ⑴弱酸的阴离子和弱碱的阳离子因水解而损耗;如NaHCO3溶液中有:c(Na+)>c(HCO3-)。 ⑵弱酸的阴离子和弱碱的阳离子的水解是微量的(双水解除外),因此水解生成的弱电解质及产生H+的(或OH-)也是微量,但由于水的电离平衡和盐类水解平衡的存在,所以水解后的酸性溶液中c(H+)(或碱性溶液中的c(OH-))总是大于水解产生的弱电解质的浓度;例如(NH4)2SO4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分析】因溶液中存在下列关系:(NH4)2SO4=2NH4++SO42-, 2H2O2OH-+2H+, 2NH3·H2O,由于水电离产生的c(H+)水=c(OH-)水,而水电离产生的一部分OH-与NH4+结合产生NH3·H2O,另一部分OH-仍存在于溶液中,所以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为:c(NH4+)>c(SO42-)>c(H+)>c(NH3·H2O)>c(OH-)。 ⑶一般来说“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如水解呈酸性的溶液中c(H+)>c(OH-),水解呈碱性的溶液中c(OH-)>c(H+); ⑷多元弱酸的酸根离子的水解是分步进行的,主要以第一步水解为主。例如Na2CO3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 【分析】因碳酸钠溶液水解平衡为:CO32-+H2O HCO3- +OH-,H2O+HCO3-H2CO3+OH-,所以溶液中部分微粒浓度的关系为:c(CO32-)>c(HCO3-)。 二、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图像题专题

离子浓度的图像题专题 题型一:溶液离子浓度及导电能力的变化 1、(08年广东·18)电导率是衡量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大小的 物理量,根据溶液电导率变化可以确定滴定反应的终应。右图 是KOH溶液分别滴定HCl溶液和CH3COOH溶液的滴定曲线示 意图。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用NH3·H2O溶液滴定HCl 和CH3COOH混合溶液的滴定曲线的是( ) 2、(09河北正定中学高三第四次月考)往含0.2 molNaOH和0.1 molBa(OH)2的 溶液中持续稳定地通入CO2气体,当通入气体的体积为6.72L(标况下)时立即停止,则在这一过程中,溶液中离子总的物质的量和通入CO2气体的体积关系正确的图象是(气体的溶解忽略不计) ( ) 3、一定温度下,将一定量的冰醋酸加水稀释.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如图23—1所示,下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a、b、c三点溶液的pH:c〈a

D。a、b、c三点溶液用1 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和,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c〈a c(CH3COO-) 〉 c(OH-)> c(H+) B.在B点,a > 12.5,且有 c(Na+) = c(CH3COO-)=c(OH-)= c(H +) C.在C点:c(CH3COO—)>c(Na+) 〉c(OH—) > c(H+) D.在D点:c(CH3COO-) + c(CH3COOH)= 2c(Na+) 题型二:溶液稀释过程中离子浓度的变化 5、(09山东)15.某温度下,相同pH值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 加 水稀释,平衡pH值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据图 判断正确的是( ) A。ll为盐酸稀释时pH值变化曲线 B。b点溶液的导电性比c点溶液的导电性强 C.a点Kw的数值比c点K w的数值大 D.b点酸的总浓度大于a点酸的总浓度 6、pH=11的x、y两种碱溶液各5mL,分别稀释至500mL,其 pH与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稀释后x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y溶液中水电离 程度小 B.若x、y是一元碱,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盐溶液 y的pH大 C.若x、y都是弱碱,则a的值一定大于9 D.完全中和x,y两溶液时,消耗同浓度稀硫酸的体积V(x)〉V(y) 7、pH=2的A、B两种酸溶液各1 ml,分别加水稀释到1000 ml,其中pH与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碳酸氢钠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碳酸氢钠溶液中离子浓 度大小的比较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碳酸氢钠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NaHCO 3溶液中c (H +)和c (CO 32-)大小比较有分歧,最常见的观点有两种: 1.c (Na +)>c (HCO 3-)>c (OH -)>c (H +)>c(CO 32-) 2.c (Na +)>c (HCO 3-)>c (OH -)> c(CO 32-)>c (H +) 持观点为1的认为:在碳酸氢钠溶液中每电离1mol HCO 3-,便产生1mol CO 32-和1mol H +,在这个基础上再考虑水的电离,而每1mol 水的电离便产生1mol H +和1mol OH -因此必有c(H +)>c(CO 32-);持观点2的认为:由于NaHCO 3的水解而使溶液呈碱性,而碱性越强则c (H +)的值越小,而c(CO 32-)的值则会越大,因此必有c(CO 32-) > c (H +);仔细分析这两种观点可以看出问题的核心是c (H +)和c(CO 32-)的排序问题,两种观点的分析都有一定的道理,那么哪种观点更符合实际情况呢分析如下: 一、分析问题的准备知识: 1.根据气体交换动力学,CO 2在气液界面的平衡时间常需数日,因此为方便起见,我们把NaHCO 3溶液体系看成是封闭体系并加以研究。 2.由于c (H 2CO 3)/c (CO 2(aq))=10-3,且CO 2(aq)+H 2O=H 2CO 3的速率很小,所以我们把CO 2(aq)和H 2CO 3两种物质和并成一种假象物质H 2CO 3*,且根据我们的实验和有关资料,在18-25℃时有: ①K a1=3.632310*) CO H (c )HCO (c )H (c --+=? ②K a2=3.1032310) ()()(---+=?HCO c CO c H c

掌握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计算方法

掌握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计算方法,并让学生通过能够完成相关习题的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考虑和分清主次的能力。 教学重点:混合溶液和两性物质溶液的PH 值的计算。 教学难点:弱酸和弱减的混合溶液和两性物质溶液的PH 值的计算。 教学方法:讲授法和练习法 课时安排:三个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掌握强酸或强碱溶液的酸度计算,弱酸或弱碱溶液的酸度计算 教学重点:强酸或强碱溶液的酸度计算,弱酸或弱碱溶液的酸度计算 教学难点:弱酸中酸度的计算 课时安排:40分钟 教学内容: PH 的计算 常用PH 计测量的方法确定溶液的PH 。如果已知某酸的浓度及其pKa ,还可以用计算的方法求得PH 。酸的种类繁多,如强酸、弱酸、一元酸、多元酸、混合酸、两性物质等。下面简要介绍常见的PH 计算方法。 一. 强酸或强碱溶液的酸度计算: 强酸强碱溶液在溶液中全部解离,故在一般情况下,酸度的计算比较简单。但他们的浓度很稀的时候,溶液的酸度的计算就需要考虑酸或碱本身解离出来的氢离子浓度或氢氧根离子浓度之外,还要考虑水解离出来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 二.弱酸和弱碱溶液的酸度计算: 1. 一元弱酸或弱碱 一元弱酸溶液中存在的酸碱组分有H ,OH ,HO ,A 和HA ,以HA 和HO 为参考水准,设 浓度为a mol/L 的 HCl 溶液 PBE a +=-+][OH ][H a a =≥+][H mol/L 101-6时,)(] OH [][H mol/L 102-8-+=≤时,)(a a K a a w +=+=<<+-+] [H ]OH [][H mol/L 101036-8-时,)(整理得 0 ][H ][H 2=--++w K a 若允许误差不>5%,有: 用同样的思路可处理强碱体系。 1. 强酸(强碱)溶液

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计算公式总结-final新

溶液中H +浓度的计算公式总结: 一、强酸(强碱)溶液 1. c a ≥10-6 mol/L 时,[H +] =c a ; 2. c a ≤10-8 mol/L 时,[H +] = [OH -]=10-7; 3. 10-8<c a <10-6 mol/L 时,求解一元二次方程0][][2=--++w a K H c H ,即得 2 4][2 w a a K c c H ++=+ 二、一元弱酸(碱)溶液 由PBE 可得:w a K HA K H +=+][][,整理得到一元三次方程。 1. c a ?K a ≥10K w 时,水的离解忽略不计: (1) c a /K a ≥100 (5-9) (2) c a /K a <100时,式 1 (5-8),整理得到一元二次方程0][][2=-+++a a a K c H K H ,求解方程可得 a a a a K c K K H ++-=+42][2 2. c a ?K a <10K w 时, 水的离解不能忽略: (1) c a /K a ≥100 2 (5-10) (2) c a /K a <100时,弱酸离解部分不能忽略不计:整理得到一元三次方程 0])[(][][23=-+-++++w a w a a a K K H K K c H K H ——精确式(5-6) 三、多元弱酸(碱)溶液 以二元弱酸为例,由PBE 可得)] [21]([][221++++=H K A H K K H a a w ,整理得到一元四次方程,难以求解,见课本精确式(5-12),故要采取近似处理。 H 2A 的第二级解离忽略不计,按一元弱酸处理。上述计算一元弱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计算公式以及相关的近似条件都适用,只是要用二元弱酸的K a1代替一元弱酸的K a 。 *推广到所有碱溶液pH 的计算,先求算溶液中OH -浓度:(1) [OH -]代替[H +];(2) K b 代替K a ;(3) c b 代替c a ;则pOH= -lg[OH -],pH=14- pOH 。 (注1:涉及到计算多元碱溶液中的OH -浓度,则注意要用相应的碱的各级离解常数代替酸的相应的各级离解常数(如用k b1代替k a1,用k b2代替k a2))。 (注2:c a 代表酸的浓度,c b 代表碱的浓度)

化学选修4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专题复习资料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专题(用) 相关知识点: 1、电解质的电离 电解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解成能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 强电解质如NaCl、HCl、NaOH等在水溶液中是完全电离的,在溶液中不存在电解质分子。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少部分发生电离的。25℃0.1mol/L的如CH3COOH溶液中,CH3COOH的电离度只有1.32%,溶液中存在较大量的H2O和CH3COOH分子,少量的H+、CH3COO-和极少量的OH-离子。多元弱酸如H2CO3还要考虑分步电离: H2CO3H++HCO3-;HCO3-H++CO32-。 2、水的电离 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它能微弱地电离,生成H3O+和OH-,H2O H++OH-。在25℃(常温)时,纯水中[H+]=[OH-]=1×10-7mol/L。 在一定温度下,[H+]与[OH-]的乘积是一个常数:水的离子积Kw=[H+]·[OH-],在25℃时,Kw=1×10-14。 在纯水中加入酸或碱,抑制了水的电离,使水的电离度变小,水电离出的[H+]水和[OH-]水均小于10-7mol/L。在纯水中加入弱酸强碱盐、弱碱强酸盐,促进了水的电离,使水的电离度变大,水电离出的[H+]水或[OH-]均大于10-7mol/L。 3、盐类水解 在溶液中盐的离子跟水所电离出的H+或OH-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叫做盐类的水解。 强酸弱碱盐如NH4Cl、Al2(SO4)3等水解后溶液呈酸性;强碱弱酸盐如CH3COONa、Na2CO3等水解后溶液呈碱性。多元弱酸盐还要考虑分步水解,如CO32-+H2O HCO3-+OH-、HCO3-+H2O H2CO3+OH-。 4、电解质溶液中的守恒关系 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有的正电荷数与所有的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 相等。 如NaHCO3溶液中:n(Na+)+n(H+)=n(HCO3-)+2n(CO32-)+n(OH-)推出:[Na+]+[H+]=[HCO3-]+2[CO32-]+[OH-] 如Na2CO3溶液中:c(Na+) +c(H+)=2c(CO32-)+c(OH-)+c(HCO3-) 物料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由于电离或水解因素,离子会发生变化变成其它离子或分子等, 但离子或分子中某种特定元素的原子的总数是不会改变的。 如NaHCO3溶液中n(Na+):n(c)=1:1,推出:c(Na+)=c(HCO3-)+c(CO32-)+c(H2CO3) =c(HAc)+c(Ac-); 如HAc 溶液中:c(HAc) 总 水的电离守恒(也称质子守恒):是指在强碱弱酸盐或强酸弱碱盐溶液中,由水所电离的H+与OH-量相等。 如在0.1mol·L-1的Na2S溶液中:c(OH-)=c(H+)+c(HS-)+2c(H2S)。 质子守恒:电解质溶液中分子或离子得到或失去质子(H+)的物质的量应相等。例如在NH4HCO3溶液中H3O+、H2CO3为得到质子后的产物;NH3、OH-、CO32-为失去质子后的

电解质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的计算技巧

电解质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的计算技巧 [摘要]“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关于“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的计算更是教学难点,在高考试题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学生解这类题时常常容易出错,因此引导学生掌握此类题型的计算技巧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电解质溶液;水的电离;氢离子浓度;计算技巧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7-0059-02 “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关于“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的计算更是教学难点,在高考试题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学生解这类题时常常容易出错。在电解质溶液中水是最重要的溶剂,离子平衡一般取决于溶质和水的电离平衡,由于水的电离较弱,有时可以忽略不计,而只考虑溶质的电离;但有时水的电离又不可以忽略。怎样去理解这个问题,是长期以来困扰学生的一个难题。本文就电解质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的计算技巧提供一些建议,旨在为高中化学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与

指导。 现对近几年高考中出现的“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的计算”题型进行归类解析。 【例1】求常温下 mol/L的盐酸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 解析:由HCl[ ]H++Cl-和H2O []H++OH-可知,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是由HCl和H2O共同决定的,氢氧根离子浓度只由H2O决定,由此可知c(H+)水=c(OH-)水,也就是说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永远相等。所以要求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只要计算出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浓度即可。 mol/L的盐酸即 pH=1,那么c(OH-)总= c(OH-)水=10-13 mol/L,所以c(H+)水=c(OH-)水=10-13 mol/L。 【例2】求常温下 /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浓度。 解析:由NaOH[ ]Na++OH-和H2O []H++OH-可知,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浓度是由NaOH和H2O共同决定的,氢离子的浓度只由H2O决定,而 c(H+)水=c(OH-)水,这是绝对成立的,也就是说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永远相等,所以要求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浓度,只要计算出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即可。L 的氢氧化钠即pH=13,c(H+)总= c(H+)水=10-13

有关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题型归纳及解题策略

有关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题型归纳及解题策略 福建霞浦宏翔高级中学(355100) 朱向阳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问题,是高考的“热点”之一。多年以来全国高考化学试卷几乎年年涉及。这种题型考查的知识点多,灵活性、综合性较强,有较好的区分度,它能有效地测试出学生对强弱电解质、电离平衡、水的电离、pH、离子反应、盐类水解等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及对这些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现结合07年各省市高考试题和模拟题谈谈解答此类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一、要建立正确一种的解题模式 1.首先必须有正确的思路: 2.要养成认真、细致、严谨的解题习惯,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学会灵活运用常规的解题方法,例如:淘汰法、定量问题定性化、整体思维法等。 二、要注意掌握两个微弱观念 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弱电解质电离的过程是可逆的、微弱的,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电离平衡状态,对于多元弱酸的电离,可认为是分步电离,且以第一步电离为主。如在H2S的水溶液中:H2S HS-+H+,HS-S2-+H+, H2O H++OH-,则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H+)>c(HS-) >c(S2-)>c(OH-)。 2.盐的水解平衡 在盐的水溶液中,弱酸根的阴离子或弱碱的阳离子都会发生水解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水解平衡。在平衡时,一般来说发生水解反应是微弱的。多元弱酸根的阴离子的水解,可认为是分步进行的,且依次减弱,以第一步为主。如在N a 2CO 3 溶液中存在的水解平衡是:CO 3 2-+H 2 O HCO 3 -+OH-,HCO 3 -+H 2 O H 2 CO 3 +OH-, 则c(Na+)>c(CO 32-)>c(OH-)>c(HCO 3 -)>c(H+)。 三、要全面理解三种守恒关系 1.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有的正电荷数与所有的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 例如:NaHCO 3溶液中:n(Na+)+n(H+)=n(HCO 3 -)+2n(CO 3 2-)+n(OH-)推出: c(Na+)+c(H+)=c(HCO 3-)+2c(CO 3 2-)+c(OH-)

专题复习--有关pH计算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

专题复习--有关pH 计算、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 有关pH 计算: (一)三种类型pH 计算: 1. 电解质溶液加水稀释 (1)强电解质溶液的稀释; (2)弱电解质溶液的稀释。 2. 不同浓度的强酸(或强碱)自相混合pH 计算: (1)酸I +酸II []()() H n H n H V V I II I II + ++= ++ (2)碱I +碱II []()() OH n OH n OH V V I II I II - --= ++ 3. 酸碱混合溶液pH 的计算: (1)混合溶液呈中性: 强酸强碱:+=+- n H n OH ()() 室温时:[][]/H OH mol L +--==?1107 (2)混合溶液呈酸性: []()() H n H n H V V I II I II + -+= -+ (3)混合溶液呈碱性: []()() OH n OH n H V V I II I II - -+= -+ (二)酸碱稀溶液pH 值计算途径 n n H nC OH nC H OH pH pOH 元强酸元强碱 酸酸[][][][]+-+-==

室温时,同一溶液的pH pOH +=14 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 (一)运用好两个守恒关系: 1. 电荷守恒关系:阴阳离子电荷数相等,即溶液为电中性; 2. 物料守恒关系:即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在溶解前后保持不变。 此两种守恒关系,决定了溶液中离子间等式关系成立的基础。 (二)一种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1. 强酸弱碱盐溶液:主抓弱碱离子水解平衡; 2. 强碱弱酸盐溶液:主抓弱酸根离子水解平衡; 3. 弱酸溶液:主抓弱酸的电离平衡; 4. 弱碱溶液:主抓弱碱的电离平衡; 5. 强碱弱酸溶液的酸式盐溶液:主抓酸式酸根离子的电离和水解两种平衡。 (三)两种电解质溶液混合后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1. 强酸与弱碱混合(或强碱与弱酸混合): a. 恰好反应时,主抓两溶液混合生成强酸弱碱盐的水解情况; b. 当弱碱(或弱酸)剩余时,溶液的酸碱性由强酸弱碱盐(或强碱弱酸盐)水解和弱碱(或弱酸)的电离相对大小决定。 2. 强碱弱酸盐与强酸混合(或强酸弱碱盐与强碱混合);主抓两溶液混合后生成的弱酸(或弱碱)的电离。 当弱酸(或弱碱)与盐的浓度相同时,通常情况,弱酸(弱碱)的电离程度大于强碱弱酸盐(强酸弱碱盐)的水解程度。 3. 强碱弱酸盐与弱酸混合(或强酸弱碱盐与弱碱混合)主抓题设中的条件。 【模拟试题】 有关pH计算: 1. 常温下,从pH=3的弱酸溶液中取出1mL的溶液,加水稀释到100mL,溶液的pH为_________。 2. 常温下,等体积混合0.1mol/L盐酸和0.06mol/L氢氧化钡溶液后,溶液的pH为_________。 3. 在25℃时,若10体积的某强酸溶液与1体积的某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混合之前,该强酸pH与强碱的pH之间的关系应满足____________。 4. 某温度时,水的K W=10-13,将该温度下pH=11的NaOH溶液aL与pH=1的硫酸溶液bL 混合。 (1)若所得混合液为中性,则a:b=________ (2)若所得混合液的pH=2,则a:b=________ (3)若所得混合液的pH=10,则a:b=________ 5. 常温下,某强酸溶液pH=a,强碱溶液pH=b,已知a+b=12,酸碱溶液混合后pH=7,则酸溶液体积V(酸)和碱溶液体积V(碱)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方法与技巧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1.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规律 (1)多元弱酸溶液,根据多步电离分析。如H3PO4的溶液中,c(H+)>c(H2PO4-)>c(HPO42-)>c(PO43 -)。多元弱酸的正盐溶液根据弱酸根的分步水解分析:如Na 2CO3溶液中,c(Na +)>c(CO 3 2-)>c(OH -)>c(HCO 3 -)。 (2)不同溶液中同一离子浓度的比较,则要注意分析溶液中其他离子对其的影响。如在①NH4Cl ②CH3COONH4③NH4HSO4溶液中,c(NH4+)浓度的大小为③>①>②。 (3)如果题目中指明溶质只有一种物质(该溶质经常是可水解的盐),要首先考虑原有阳离子和阴离子的个数,水解程度如何,水解后溶液显酸性还是显碱性。 (4)如果题目中指明是两种物质,则要考虑两种物质能否发生化学反应,有无剩余,剩余物质是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若恰好反应,则按照“溶质是一种物质”进行处理;若是混合溶液,应注意分析其电离、水解的相对强弱,进行综合分析。 (5)若题中全部使用的是“>”或“<”,应主要考虑电解质的强弱、水解的难易、各粒子个数的原有情况和变化情况(增多了还是减少了)。 (6)对于HA和NaA的混合溶液(多元弱酸的酸式盐:NaHA),在比较盐或酸的水解、电离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时,由于溶液中的Na+保持不变,若水解大于电离,则有c(HA)>c(Na+)>c(A-),显碱性;若电离大于水解,则有c(A-)>c(Na+)>c(HA),显酸性。若电离、水解完全相同(或不水解、不电离),则c(HA)=c(Na+)=c(A-),但无论是水解部分还是电离部分,都只能占c(HA)或c(A-)的百分之几到百分之零点几,因此,由它们的酸或盐电离和水解所产生的c(H+)或c(OH-)都很小。 【例1】把·L-1的偏铝酸钠溶液和·L-1的盐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正确的是 A.c(Cl-)>c(Al3+)>c(Na+)>c(H+)>c(OH-) B.c(Cl-)>c(Al3+)>c(Na+)>c(OH-)>c(H+) C.c(Cl-)>c(Na+)>c(Al3+)>c(H+)>c(OH-) D.c(Na+)>c(Cl-)>c(Al3+)>c(OH-)>c(H+) 【解析】偏铝酸钠与盐酸混合后,发生反应:NaAlO2+HCl+H2O===NaCl+Al(OH)3,显然,盐酸过量,过量的盐酸与Al(OH)3进一步反应:Al(OH)3+3HCl===AlCl3+3H2O,故反应后,溶液为AlCl3与NaCl的混合溶液,Cl-浓度最大,反应前后不变,故仍然最大,有部分Al存在于没有溶解的 Al(OH)3沉淀中,若Al全部进入溶液中与Na+浓度相同,故c(Na+)>c(Al3+),由于AlCl3水解溶液呈酸性,故c(H+)>c(OH-),故正确答案为C。 【答案】C。 【例2】某二元弱酸(简写为H2A)溶液,按下式发生一级和二级电离: H 2A H++HA-HA-H++A2- 已知相同浓度时的H2A的电离比HA-电离容易,设有下列四种溶液: A.·L-1的H2A溶液B.·L-1的NaHA溶液 C.·L-1的HCl与·L-1NaHA溶液等体积混合液 D.·L-1的NaOH与·L-1的NaHA溶液等体积混合液。据此,填写下列空白(填代号): (1)c(H+)最大的是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 (2)c(H2A)最大的是______,最小的是______。 (3)c(A2-)最大的是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 (1)A D (2)A D (3)D A 【例3】把·L-1CH3COOH溶液和·L-1NaOH溶液以等体积混合,若c(H+)>c(OH—),则混合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c(CH3COO-)>c(Na+)B.c(CH3COOH)>c(CH3COO-) C.2c(H+)=c(CH3COO-)-c(CH3COOH)D.c(CH3COOH)+c(CH3COO-)=·L-1

关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的计算

关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的计算 1.酸碱平衡 精确计算氢离子浓度公式的推导: 对于一元弱酸溶液,存在以下两个平衡HA+电离常数= O +水的离子积常数 =c(*c( 氢离子的总数是这两部分的总和,我们可以直接计算每一部分的氢离子相加即得总氢离子数,计算如下: c(=+ 在这一个公式中,和是难以计算的,而且由于两个平衡处在同一个溶液中,这两个平衡将共用同一个氢离子浓度,他们的数值和部分氢离子浓度相等的关系虽然存在,但是已经无法显现。 已经失去,故这样是难以计算出来的。观察到在每一个平衡中都有一个量的浓度和氢离子浓度相等,故可以用他们代换计算,如下: c(=+ =+ 上式中的氢离子浓度正是总氢离子浓度,这种算法刚好利用了两个平衡共用同一个氢离子浓度的特点,将独立平衡的相等关系(c(=+)和溶液混合之后的统一计算结合在一起,很好地处理了问题。 最后得到:c(= 然后以-c()+=c(HA)代换式中的的,就可以的到关于氢离子浓度的一元三次方程。这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头疼的问题,所以又有了近似计算。 近似式的推导: 在不考虑水的电离的情况下,===,整理可得一元二次方程

+=0, 这种情况没有考虑水的电离,不考虑水的电离的条件是≥20 在以上的基础上在一步近似就是,如果,则认为≈,就可以得到 c(=

这种情况是认为该酸的电离十分微弱,判断标准是是否大于380,如果大于380,则证明浓度是占上风的,可以利用最简式计算。380的推算如下,标准是≤5%, 2.沉淀平衡 KSP与溶解度的关系 KSP溶度积常数是从平衡的角度去看的,他是温度的函数。溶解度,100克水中溶解的质量;另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溶解的也可以用mol/L来表示。他们两个之间是可以相互推算的。用溶度积可以推算出来饱和溶液中物质的浓度,设其为C,设溶度积为x克,则有 (100+x)=x 再结合C= 其中C的单位是mol/L,的单位是g/c,是质量分数,M是溶质的摩尔质量。 就可以实现溶度积和KSP的换算。特别注意的是在推算过程中的合理近似。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判断测试.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判断》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相同温度下,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中,所含带电粒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①Na2SO4②H2SO3③NaHS ④Na2S A.①=④>③=②B.④=①>②>③C.①=④>③>②D.④>①>③>② 2.将0.1mol下列物质置于1L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中阴离子数最多的是 A.KCl B.Mg(OH)2C.Na2CO3D.MgSO4 3.100mL 0.1mol/L的CH3COOH溶液与50mL0.2mol/L的NaOH溶液混合后,在所得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是 A.c(Na+)>c(CH3COO-)>c(OH-)> c(H+) B.c(Na+)>c(CH3COO-) > c(H+)>c(OH-) C.c(CH3COO-)>c(Na+)> c(H+)>c(OH-) D.c(Na+)=c(CH3COO-)>c(OH-)> c(H+) 4.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中,对指定离子的浓度大小的判断中,错误的是 A.c(PO43-):Na3PO4>Na2HPO4>NaH2PO4>H3PO4 B.c(CO32-):(NH4)2CO3>Na2CO3>NaHCO3>NH4HCO3 C.c(NH4+):(NH4)2SO4>(NH4)2CO3>NH4HSO4>NH4Cl D.c(S2-):Na2S>H2S>KHS 5.在含CH3COOH和CH3COONa均为0.1mol/L的溶液中,测得c(CH3COO-)>c(Na+),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c(H+) > c(OH-) B.c(H+) < c(OH-) C.c(CH3COOH) > c(CH3COO-) D.c(CH3COOH) + c(CH3COO-) =0.2mol/L 6.将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某弱酸HX溶液与其钠盐NaX溶液等体积混合后,若溶液中c(Na+) >c(X-),则下列关系中错误的是 A.c(H+) > c(OH-) B.c(HX) < c(X-) C.c(X-) + c(HX) = 2 c(Na+) D.c(HX) + c(H+) = c(Na+) + c(OH-) 7.某溶液中滴入甲基橙试液后,溶液显红色,则在该溶液中下列离子能够大量存在的是A.HCO3-B.ClO-C.NO3-D.S2- 8.常温下,某氨水的pH = x ,某盐酸溶液的pH = y,且x + y = 14,x >11。若将上述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大小关系是 A.c(Cl-)>c(NH4+)>c(OH-)>c(H+) B.c(NH4+)>c(Cl-)>c(OH-)>c(H+) C.c(NH4+)>c(Cl-)>c(H+)>c(OH-) D.c(Cl-)>c(NH4+)>c(H+)>c(OH-) 9.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和NaF溶液中,阴阳离子总数相比 A.前者多B.后者多C.一样多D.无法判断 10.在pH为1的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K+、MnO4-、Na+、HCO3-B.Na+、Fe2+、SO42-、NO3- C.AlO2-、K+、Mg2+、ClO-D.Ba2+、Cl-、NO3-、Al3+ 11.有五瓶溶液,分别是:①10mL 0.60mol/L NaOH溶液②20mL 0.50mol/L H2SO4溶液③30mL 0.40mol/L HCl溶液④40mL 0.30mol/L CH3COOH溶液⑤50mL 0.20mol/L C12H22O11溶液。以上各溶 液中所含离子、分子总数 .......的大小关系是 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①>⑤D.⑤>④>③>②>① 12.在含下列离子的溶液中,加入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时都不能 ...使其浓度减小的是 A.H2PO4-B.Al3+C.HCO3-D.K+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方法

--- 质子守恒讲解 【所谓的质子守恒,可以理解为氢离子守恒(氢离子的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同时也没有电子)】 质子守恒:即溶液中基准物得质子数等于失质子数,也可以由物料守恒和电荷守恒关系联立得到。 它和物料守恒、电荷守恒同为溶液中的三大守恒关系。 一、列出溶液中的质子守恒关系式一般的步骤 1.盯基准物( 电离和水解之前的含氢的离子或分子) ,利用电离和水解得: 得质子产物和失质子 产物(电离和水解之后的离子或分子)。2. 相差的质子数。和失质子产物看基准物、得质子产物 用物料守恒和电荷守恒验证。。 4. 得质子数=失质子数3.列质子守恒关系式二、质子守恒的主要题型 单一酸溶液1. H ;溶液中:物:H2O 【例1】H3PO4 ++3PO4 个质子)即H基得质子产物:H3O(相差1 准2 -

- 3- - 相3 个质子);OH( 失质子产物:H2PO4 ( 相( 相差1 差HPO4 个质子);(相差2 个质子);PO4 差1 个质2 3- - + - - 子) + c(H ) = ) + ) 质子守恒关系式为:c(OH ) c(H PO ) + 2c(HPO 3c(PO 4 2 4 4 单一碱溶液2.+个质 1 得质子产物:H3O(相差【例2】NH3·H2O溶液NH3·H2O中:子)即准物:H2O;基+ + + - + ) + ;NH(相差1 个质失质子产物:OH ( 相差1 个质质子守恒关系式为:)c(NH4 H 子)子) c(H 4 -不难看出单一的酸溶液或者碱溶液的质子守恒其实就是电荷守恒。混合酸的溶液或=c(OH ) 者混合碱溶液亦然! 单一的正盐溶液3. + - 2- + 、H2ONa2CO3溶基准物:】【例3H HCO3 CO3 、得质子产物:H3O(相差 1 液:个质子)即- OH 失质子产物:(相2 个质H 2CO3 )

碳酸铵和碳酸氢铵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

碳酸铵和碳酸氢铵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 分别计算0.500 mol/L(NH4)2CO3和NH4HCO3溶液中各成分的浓度。 (1)(NH4)2CO3溶液中 NH4++CO32—+H2O NH3·H2O+HCO3— 其平衡常数K= c(NH3·H2O)×c(HCO3—)/[c(NH4+)×c(CO32—)] = c(NH3·H2O)×c(HCO3—)×c(H+)×c(OH—)/[c(NH4+)×c(CO32—)×c(H+)×c(OH—)] =K w/( K2K b) =1×10—14/(5.61×10—11×1.80×10—5)=9.9 因为c(NH3·H2O)= c(HCO3—),所以 c2(NH3·H2O)/[c(NH4+)×c(CO32—)] = c2(NH3·H2O)/{[1.000 mol/L—c(NH3·H2O)][ 0.500mol/L—c(NH3·H2O])=9.9 解得:c(HCO3—)=c(NH3·H2O)=0.460 mol/L c(NH4+)=0.540mol/L c(CO32—)=0.040 mol/L 再求溶液中c(H+)和c(OH—): 将c(HCO3—)=0.460 mol/L和c(CO32—)=0.040 mol/L 代入H2CO3的K2中求溶液中c(H+):c(H+)=5.61×10—11×0.460 mol/L/0.040 mol·L—1=6.45×10—10 mol/L c(OH—)=1.55×10—5 mol/L 或将c(NH3·H2O)=0.460 mol/L和c(NH4+)=0.540mol/L代入NH3·H2O的电离常数式中求溶液中c(OH—): c(OH—)= 1.80×10—5×0.460 mol/L/0.540 mol·L—1=1.53×10—5 mol/L c(H+)=6.52×10—10 mol/L 结论:c(NH4+)=0.540mol/L c(HCO3—)=c(NH3·H2O)=0.460 mol/L c(CO32—)=0.040 mol/L c(OH—)=1.53×10—5 mol/L c(H+)=6.52×10—10 mol/L (2)NH4HCO3溶液中 NH4++HCO3—+H2O NH3·H2O+H2CO3 其平衡常数K= c(NH3·H2O)×c(H2CO3)/[c(NH4+)×c(HCO3—)] = c(NH3·H2O)×c(H2CO3)×c(H+)×c(OH—)/[c(NH4+)×c(HCO3—)×c(H+)×c(OH —)] =K w/(K1K b) =1×10—14/(4.31×10—7×1.80×10—5)=1.29×10—3 因为c(NH3·H2O)= c(H2CO3),c(NH4+)=c(HCO3—),所以 c2(NH3·H2O)/c2(NH4+)= c2(NH3·H2O)/{[0.500 mol/L—c(NH3·H2O)]2=1.29×10—3 解得:c(H2CO3)=c(NH3·H2O)=0.0173 mol/L c(NH4+)= c(HCO3—)=0.483mol/L 再求溶液中c(H+)和c(OH—): 将c(H2CO3)=0.0173 mol/L和c(HCO3—)=0.483 mol/L 代入H2CO3的K1中求溶液中c(H+):c(H+)=4.31×10—7×0.0173 mol·L—1/0.483 mol/L =1.54×10—8 mol/L c(OH—)=6.50×10—7 mol/L 或将c(NH3·H2O)=0.0173 mol/L和c(NH4+)=0.483mol/L代入NH4+的水解常数式中求溶液中c(OH—): c(OH—)= 1.80×10—5×0.0173 mol/L/0.483 mol·L—1=6.45×10—7 mol/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