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绿色植物的三大作用专题复习讲解

绿色植物的三大作用专题复习讲解

专题三绿色植物的三大作用

专题三绿色植物的三大作用 ●光合作用 一、知识梳理 ①光合作用的实验探究: A: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主要步骤:暗处理,消耗掉叶内原来贮藏的淀粉; 用叶夹,将叶片部分遮光,置于光下; 隔水加热酒精法除去叶片中的色素; 清水漂洗后,用碘液染色。 实验结论:叶片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B: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主要原理: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用余烬复燃法鉴定氧气。 ②光合作用的概念: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③光合作用的实质: 从物质角度看,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从能量角度看,把光能转化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④光合作用的意义: 食物来源、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工业原料的来源、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的稳定。 二、相关练习 1、下列哪种植物,叶既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又是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 A、葫芦藓 B、水绵 C、海带 D、天竺葵 2、若某植株的一叶片的主脉被切断(如甲叶),另一叶片上贴有锡箔 (如乙叶);在阳光下照射4h,经脱色并用色,以上实验能够证明光 合作用需要()。 A.水和二氧化碳 B.叶绿素和阳光 C.水和阳光 D.水和叶绿素 3、将一盆绿色植物搬入暗室二天后,将其中一叶片作如下图处理,将叶片按图中虚线折成甲、乙两段,折痕明显,然后将该植物搬到阳光下,光照5小时,剪下此叶片,对其进行淀粉检测,发现甲段叶片无淀粉产生,而乙段叶片有淀粉,其原因是()。 A.甲段叶片因缺水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折断叶脉影响甲段叶片的呼吸作用 C.折断叶脉阻断了有机物的运输D.甲段叶片因缺二氧化碳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高一地理关于地方时与区时的计算专题总结

关于地方时与区时的计算 一.地方时计算的一般步骤: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两地经度差 1.找两地的经度差: (1)若两地同在东经或同在西经,则: 经度差=经度大的度数—经度小的度数 (2)若两地不同是东经或西经,则: 经度数相加 a)若和小于180°时,则经度差=两经度和 b)若和大于180°时,则经度差=180°—两经度和 2.把经度差转化为地方时差,(1°=4分钟;15°=1小时) 地方时差=经度差÷15°/H 3.根据要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西位置关系, 东加西减——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二.东西位置关系的判断: (1)同是东经,度数越大越靠东。 即:度数大的在东。 (2)是西经,度数越大越靠西。 即:度数大的在西。 (3)一个东经一个西经, 如果和小180°,东经在东西经在西; 如果和大于180°,则经度差=(360°—和),东经在西,西经在东 三.应用举例: 1、固定点计算 【例1】两地同在东经或西经 已知:A点120°E,地方时为10:00,求B点60°E的地方时。 分析:因为A、B两点同是东经,所以,A、B两点的经度差=120°-60°=60° 地方时差=60°÷15°/H=4小时 因为A、B两点同是东经,度数越大越靠东,要求B点60°E比A点120°E小,所以,B 点在A点的西方,应减地方时差。 所以,B点地方时为10:00—4小时=6:00 【例2】两地分属东西经 A、已知:A点110°E的地方时为10:00,求B点30°W的地方时. 分析:A在东经,B在西经,110°+30°=140°<180°,所以经度差=140°,且A点东经在东,B点西经在西,A、B两点的地方时差=140°÷15°/H=9小时20分,B点在西方,所以,B点的地方时为10:00—9小时20分=00:40。 B、已知A点100°E的地方时为8:00,求B点90°W的地方时。 分析:A点为东经,B点为西经,100°+90°=190°>180°, 则A、,B两点的经度差=360°—190°=170°,且A点东经在西,B点西经在东。 所以,A、B两点的地方时差=170°÷15°/H=11小时20分,B点在A点的东方, 所以B点的地方时为8:00+11小时20分=19:20。 C、已知A点100°E的地方 8:00,求B点80°W的地方时。 分析:A点为100°E,B点为80°W,则100°+80°=180°,亦东亦西,即:可以说B点在A点的东方,也可以说B点在A点的西方,A,B两点的地方时差为180÷15/H=12小时。

植物三大作用

植物的三大作用复习题 一、选取生长正常的牵牛花进行如图6所示的光合作用实验: ①将此装置经黑暗处理一昼夜后,移至光下数小时,再将这三片叶取下, 分别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②用清水漂洗后放入培养皿中,分别向这三片叶上滴加碘液,观察三片 叶是否变蓝。 (1)将此装置放入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 (2)在光下放置数小时后,发现两玻璃瓶的内壁上有小水珠,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是 。 (3)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一些有关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结论。如,比较叶片甲不同部位的颜色变化,可以说明 ;比较叶片乙和丙,可以说明 。 (4)根据以上实验结论对温室里的农作物采取 等措施提高产量。 (5)绿色植物被称为“空气净化器”, 对于维持生物圈中的 起重要作用。 二、表示把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部分细胞中无叶绿体)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用黑圆纸片将C 处两面遮盖,移入光下几小时,再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请分析回答问题: (1)经酒精脱色后,叶片B 处变成了什么颜色? 。 (2)滴加碘液后只有B 处变蓝,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 。叶片A 处不 变蓝的原因是 。 (3)B 、C 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 ,得出的结论 是 。 三、图A为某叶片的横切面结构,图B和图C为探究“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 碳”的演示装置,B装置的培养皿中的液体为氢氧化钠溶液,C装置的培养皿中的液体为清水,先将B 、C 装置放在黑暗中一昼夜,再移置光下几小时。请分析回答: (1)把B、C两装置同时放在黑暗中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产生淀粉的装置是____________;若把该装置的一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后,叶片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而另一装置的叶片做同样处理,没有出现上述现象。通过B、C两装置的实验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3)将变蓝的叶片横切,制成切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其结构如图A所示,则图中变蓝的主要结构是[ ] __________,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是[ ] __________,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是由[ ] ____________运输的。 (4)大树的根吸收的水分能源源不断地向上运输,这依赖于植物的____________作用。 四、右图种子进行呼吸作用及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瓶内是潮湿的将要萌发 的种子,密封完好的塑料罩内是生长旺盛的绿色植物。 (1)实验开始,将装置从阴凉处移到阳光下,由于温度升高,瓶内种子的 增

初中生物_绿色植物的三大作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时课题:第一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绿色植物的三大作用 课型:复习 【课标分析】 《绿色植物的三大作用》这节课节选自济南版初中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二至四节内容。新课标要求“描述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举例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新课标认为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它的生命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并对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和水循环发挥着重要作用,绿色植物分布广泛,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因而安排"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主题。而本节课属于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中的一部分,与学生离得比较近,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中的现象,形成辩证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更加理性的看待生活。新课标的总体目标中提到:要让学生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新课标的分目标之知识目标提到:获得有关绿色植物最基本的生理活动、生物与环境、生物技术等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基础知识。新课标的分目标之能力目标提到: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新课标的分目标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到: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综合上面课标中提到的要求,在这节课中都能得到体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的各方面都会得到提高。 【教材分析】 “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这部分是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的核心内容,在教学中,这三节知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只是和第第一单元第二章“观察生物结构”的知识联系密切,学科内综合性强,理论联系实际紧密,需要提高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近两年,该部分知识为中考热点内容之一,考察形式和命题方式灵活多样,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灵活运用知识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通过近一学期的生物学科学习,虽然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技巧,但应用还很不熟练,特别是对于分析和解决生物问题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再加上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对基础掌握的不同,并且遗忘现象比较严重,所以一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好,也有一部分学生基础和能力相对薄弱。

地方时区时和时区计算专题练习

地方时、区时和时区计算练习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 .下列有关北京时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1 中国标准时间东八区区时地方时D.A.北京的地方时B.() 时,北京的地方时为:002.当北京时间1256 ::::00 16 3.右图中的两条虚线,一条是晨昏线,另一条两侧大部分地区日期不同;()? 8日,则甲地为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慢。若图中的时间为7日和时8日4时.7日8 D.日7A.日4时 B.88时C135°5ˊE),最西端位于新疆帕中国幅员辽阔,最东端位于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汇合处(约题。4~6米尔高原(约73°40ˊE)。据此回答() 日,中国最东端日出时,北京时间约为月214.300 :00 :00 ::() 21日,中国最东端日出时,最西端帕米尔高原的地方时约为5.3月55 ::00 ::55 () 6.当中国最西端到达正午时,北京时间约为05 :::55 :00 题。~10读下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据此回答7()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7 B.(30°E,30°W)A.(0°,60°E) (0°,30°E)(0°,120°E)C. D.() 是.此时有两条经线两侧日期不同,这两条经线8 (0°,150°W)B.A.(0°,180°)(180°,150°E)D.(150°W,180°)C. () .此时,北京时间为9. :00 ::00 :00 10.当昏线与本初子午线重合时,北京时间可能为() 月24日2时月22日2时月21日10时月23日10时 2007年10月24日北京时间(东八区)18时05分,举世瞩目的“嫦娥一号”卫星在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据此回答11~12题: 11.“嫦娥一号”观测的目标天体是()A.太阳 B.月球C.金星D.火星 12.此时,美国纽约(西五区)的区时是() 日5时05分日13时05分日10时05分日11时05分

(完整版)植物三大作用

2009中考生物试题汇编(植物的三大作用) 一、选择题 1.(2008济宁)小麦生长的后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其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用于籽粒的生长和发育,该期间小麦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A、光合作 用B、蒸腾作用C、果实的生长发育D、秸杆的生长发育 2.(2008常德)如图所示,天平两端托盘上的盛水烧杯内各插有1根树枝,且两根树枝的树叶一多一少,开始时天平两端平衡。现将此装置移至光下 照射一段时间后,发现天平左侧上升。产生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植物的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分解作用 3.(2008常德)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我们每个中国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下列移栽植物所采取的措施中, 哪一组不利于植物的成活? ①带土移栽②移栽后过量施肥③剪掉部分枝叶④在强光下移栽⑤适量浇水 A.①③ B.②④ C.③⑤ D.①⑤ 4.(2008莱芜)为了提高果树的产量,果农往往在果树枝干上横割一道或数道深至木质部的圆环,这种做法的道理在于 A.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正常运输B.促进有机营养物质的正常运输C.让果实得到更多的水分和无机盐D.让果实得到更多的有机营养物质 5.(2008莱芜)一个密闭的保温装置中装有正在萌发的种子,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其内的温度和氧气含量,并将结果绘制成曲线。如果横轴表示时间, 纵轴表示温度和氧气含量。下列曲线图中能够正确反映温度(A)和氧气含量(B)随时间变化的是 6.(2008泰安)小强将一株绿色植物在黑暗中放置了24小时,然后选择其中的一片绿叶进行研究。先剪断叶片的主叶脉(如右图所示),再将绿色 植物放在阳光下照射2~4小时,最后检测发现B区没有产生淀粉。原因是该部分区域缺少光合作 用所需要的 A.二氧化碳 B.水 C.叶绿素 D.光 7.(2008玉林)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叶片的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说明 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 A.维生素 B.淀粉 C.蛋白质 D.脂肪 8.(2008玉林)图1是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实验一个简图, 该实验说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了 A.氧气 B.水分 C.二氧化碳D.有机物 9.(2008滨州)滨州市新城区环境优美,种植了大量的 绿色植物。在移栽过程中园林工人截去了树的大部分枝叶, 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阻止新陈代谢 B.降低蒸腾作用 C.阻止呼吸作用 D.阻止光合作用 10.(2008黄石)用于“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天竺葵,应该先放置在哪种条件下一昼夜? A.黑暗 B.有光 C.氧气充足 D.二氧化碳充足 11.(2008淄博)右图是某科研小组研究某植物吸水速率与蒸腾速率关系时绘制的曲线图,图中两曲线表示一 天内光照和黑暗环境下吸水速率与蒸腾作用速率的变化过程,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图中c点表示a时刻蒸腾速率等于吸水速率B.图中a到b时间段内,蒸腾速率大于吸水速率 C.有光照时,蒸腾速率有可能会小于吸水速率,黑暗时吸水速率总是大于蒸腾速率 D.有光照时,蒸腾速率有可能会小于吸水速率,黑暗时吸水速率总是小于蒸腾速率 12、在探究是否只有绿色植物的叶片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中,下列关于实验材料的选择中,正确的是 A、用黑纸片将一部分正反两面夹紧的天竺葵绿色叶片 B、青菜的茎、叶柄和叶片 C、天竺葵的绿色叶片和长在土壤中的天竺葵的根 D、天竺葵的根和青菜的根

中考生物总复习专题四绿色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专题演练

绿色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专题演练 1.(2016·潍坊)研究表明,植物的叶片面积、气孔状态与分布跟环境有密切的关系。以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生长在干旱地区的植物叶片面积相对较小 B.阳光充足地区的植物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背面 C.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同种植物气孔的数量与分布是完全相同的 D.气孔地张开与闭合能够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2.(2017·岳阳)春季移栽树苗时,常常要剪掉部分枝叶,这样做的目的是 ( ) A.减轻树苗的重量 B.降低光合作用的强度 C.降低蒸腾作用的强度 D.降低呼吸作用的强度 3.(2017·江西)新疆的西瓜和葡萄都很甜,下列有关解释错误的是( ) A.白天光照强气温高,光合作用旺盛,糖类积累得多 B.晚上气温低,呼吸作用微弱,有机物分解得少 C.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不是光合作用制造的 D.是独特的气候造就了甜美的新疆瓜果 4.(2017·宿迁)如图示“探究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部分实验步骤,其中大烧杯、小烧杯、滴管内分别是什么液体( ) A.酒精、酒精、酒精B.酒精、清水、碘酒 C.清水、酒精、碘酒D.清水、清水、碘酒 5.(2017·滨州)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绿色植物所有的器官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B.光合作用是一切生物生存的根本保障 C.光合作用能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D.合理密植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6.(2017·广东)漫步在绿树成荫的小路上,空气特别清新和湿润,主要原因是植物进行了( ) A.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B.吸收作用和呼吸作用 C.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D.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 7.(2017·抚州)如图甲、乙为植物一天(夏天)某生理过程变化的曲线。下列分析科学的是( ) A.曲线甲为呼吸作用,乙为光合作用 B.B点光合作用速率最大,不进行呼吸作用

时区和区时的计算专题试卷一

图1 时区和区时的计算专题试卷一 6月22日,当太阳同时位于北半球甲、乙两地上中天(在天空中的位置最高)时,测得甲地太阳高度角为60°,乙地太阳高度角为36°;甲、乙两地在某地图上的距离是44.4厘米(不考虑地形因素)。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两地任何一天均不可能同时看到日出 B .甲地正午太阳高度总是大于乙地 C .甲、乙两地昼夜长短总是相同 D .甲、乙两地均可能出现极昼现象 2.该地图的比例尺为 A .1:24 000 000 B .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30千米 C .六十万分之一 D .1:6000 000 3.当我国某城市(30.5°N ,115°E)市中心的标志性建筑物正午阴影面积达一年中最大时,下列四幅昼夜 分布局部图(图1)与之相符的是(阴影表示夜半球) 由图为某群岛示意图,此季节该群岛北侧附近的洋流流向是自西向东,M 线为晨昏线。据此回答4-6题: 4.此时北京时间为 A .21时 B .9时 C .13时 D .23时 5.当图中夹角a 为20?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南极圈上出现极夜现象 B .此时北京寒冷干燥 C .北半球各地昼长正逐渐加大 D .该地区正午时的物体影子朝南 6.危及到该群岛国家经济发展和生存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 .火山、地震 B .全球性气候变暖 C .泥石流、滑坡 D .海洋环境污染 北京时间2005年7月4日13点57分,由美国发起,中、俄、德、法、加等多国科学家参与的“深度撞击号”航天器,经过半年太空遨游,成功地对太阳系中“坦普尔一号”彗星实施了撞击。据此回答7—8题。 7.下列光照图中,与深度撞击号”撞击彗星的时刻最接近的是 8.撞击彗星的瞬间,美国加州大部分地区(西八区)正值日落后3小时左右,天空完全暗 下来,许多天文爱好者目睹了“太空焰火”奇观。此日该地昼长大约为 A .10小时 B .12小时 C .14小时 D . 16小时 9.在某地24时看到北极星的仰角是40o,这时格林尼治时间是当日 18时,那么,这个地点的地理坐标是 A .90oE ,40oN B100oE ,50oN C .90oW ,50oN D .100oW ,40oN

微专题植被

微专题植被 【知识构建】 【知识精析】 自然地理要素对植被的影响植被对自然地理要素的作用 地形根据地形分析植被种类多少:山区植物种类比平原地区丰富 根据海拔分析植被的垂直分布:海拔越高,山地垂直地带性越显 着,垂直带谱种类越多 根据植被状况分析坡向(阳坡和阴坡,迎风坡和背风坡):一般情 况,(阳坡)热量条件好,(迎风坡)水分条件好,植被相对茂盛;(阴 坡)热量条件差,(背风坡)水分条件差,植被相对稀疏 根据植被覆盖分析地质作用:植被 覆盖率高的地区,流水和风力作用 较小,不利于外力地貌的形成 气候根据气候类型判断植被类型:不同气候条件下分布有不同的植被 类型,根据气候可判定该地区的植被类型 植被具有调节气候作用:降低气温 日较差和气温年较差;增加降水量 水文根据植被状况分析水源条件:植被生长好的地区,水源条件好。 水文特征直接影响水生生物。洋流影响气候,进而影响植被特征 判定河流含沙量:植被覆盖率高的 地区,河流含沙量小 判断河流径流量变化:植被覆盖率 高的地区,河流径流量相对稳定, 季节变化小 土壤 根据植被生长状况可判断土壤水分含量、土壤肥力、土壤性质等。 如茶树生长地区的土壤为酸性 植被生长可改变土壤性质,如水稻 土的形成 植物在生活的过程中始终和周围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因此环境影响着植物的分布。影响植 物分布最重要的条件是气候,因为气候条件决定了植物所得的热量、光照和水分的数量。 热量是决定植物分布的重要因素。从赤道到两极,热量分布是不均匀的,这就为在地面上形成各种不同的植物带奠定了基础;同样道理,在高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热量分布也不均匀,所以也为高山地区形成垂直分布的植物带奠定了基础。 光照是绿色植物生活的必要条件。只有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绿色植物才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有些植物需要充足的阳光才能生长得好,这叫做喜光植物,例如马尾松。有些植物只需要少量的阳光就能生长得好,这叫做喜阴植物,例如冷杉。热带雨林中的藤本植物尽量地向上生长,以争取太阳光,这是植物争取生活条件的一种表现。 在植物的生活中,水的作用很大。根从土壤中吸取了水分,水分又从叶子上蒸腾掉。提供营养的无机盐类,只有成为水溶液才能从土壤中输入植物体内。虽然在潮湿地区和干旱地区都有植物生长,但是植物的个体形态,随着水分供应情况而大有差别,例如,在沼泽地上生长的植物,通常具有柔嫩、硕大而鲜绿的叶子,但是根部系统并不发达。在沙漠地区生长的植物,叶子很小,有的叶面上还覆盖着薄薄的蜡层,或者是叶子变成了细刺;有的植物具有非常发达的根系,以便从土壤的深处或广大面积的土壤中吸收水分。 由于植物生长对周围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因此它对其生长的环境往往有明显的指示作用。比如,铁芒萁(qí)的生长反映了红壤等酸性土壤环境,而碱蓬的生长则反映了盐碱性的土壤环境;骆驼刺的生长反映了干旱环境,芦苇的生长则反映了水湿环境。可见,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植物是自然环境

植物体的三大生理作用

复习内容:植物体的三大生理作用晚 一、选择题(10分)1.相对封闭的温室中,绿色植物受到阳光 的照射而生长,昼夜测定温室内氧气的含量,结果如下图所示。 其中正确的是() 2.植物光合作用贮存在淀粉中的能量从根本上来源于()A. 太阳的光能B.太阳的热能C.植物体内化学能D.太阳的化学能 3.韭菜的上端是绿色的,而下端埋在土壤中的部分是白色的,其根本原因是()A.韭菜下端没 有叶绿体B.叶绿素在光下才能形成C.叶的下部不能进行光合作用D.叶绿体在光下才能形成 4.为使验证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获得良好结果,如右图所示的实验示意图中的塑料带最好 为()A.白色 B.黑色 C.红色 D.无色 5.将天竺葵放置在暗处24小时后取出,将一片叶的主脉从中部切断,给予光照2 小时,再检验叶片含淀粉的情况,近叶柄部分多,原因是 ( ) A.近叶柄部分的淀粉由其它部分转运来 B.远叶柄部分缺乏水分供应 C.近叶柄部分呼吸较弱 D.远叶柄部分缺乏二氧化碳的供应 6将一棵约0.2千克的柳树在肥沃的土壤中培养2年,两年后连根挖出,脱水后称 重达11千克,其增加的10余千克的重量主要来源于() A.土壤中的无机盐 B.土壤中的无机盐和水 C.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 D.大气中的氧 7冰箱能够保鲜水果蔬菜得原因是:冰箱能够()A.减少果蔬水分含量,加快呼吸作用 B.降低环境温度,减弱呼吸作用 C.降低环境温度,加快呼吸作用D.减少环境中氧气含量,减弱呼吸作用 8.右图是关于水果存放时,空气中氧气浓度与二氧化碳气体量得关系曲线。你认为存放水果以什 么状态下的氧气浓度为最好?()A.A B.B C.C D.D 9.温室栽培西瓜时,要保持一定的昼夜温差的原因是() A.降低呼吸强度,增加有机物的积累 B.提高光合效率,加速有机物的运输 C.降 低室内温度,控制营养生长过程D.调节室内温度,控制病害的发生 10.对于光合作用来说,光照增强,光合作用随之增强。但在炎热夏季中午,光 合作用反而会下降,其原因是()A.蒸腾作用太强,体内水分不足B.细胞内 叶绿体活性下降 C.气孔关闭,二氧化碳摄入不足 D.气孔关闭,氧气释 放受阻 二、非选择题11、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 了以下实验。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一的步骤如下,正确顺序是 _______ ____。①分别摘取甲乙袋中的叶片各一片②把实验材料放在光 下照射2~3小时③实验一中的装置放于暗处一昼夜④用清水漂洗叶片后 滴加碘夜⑤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 (2)实验一探究的是:______是光合作用必须的原料。 (3)实验二探究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塑料袋内壁出现的 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______作用,水分是通过叶片上的______散失的。 水分是通过在茎中运输的。 12、下面图甲表示某生长的大棚蔬菜,图乙为该植物叶肉细胞结构示意图,图丙为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 强度对大棚该蔬菜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曲线。请回答:(1)植物生长生理活动需要水和无机盐,是通 过甲图植物茎中的【D】__________ 运输到植物所需要的部位。光合作 用主要是在叶肉细胞的 中进行的,光合作用的产物 是和。(2)甲图中A、 B、C为植物叶片发生在植物体内的 某些生理过程,【】____过程在细 胞内始终进行的生理活动。这一过程主 要发生在乙图的【】_____中。(3)甲 图中过程B为__________。(4)根据对图丙分析①a或b曲线都可以说明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②A点和B点的光合作用强度差异说明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5)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人们已经总结出许多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方法,如、等。 13、图A为某叶片的横切面结构,图B和图C为探究“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演示装置,B装置的 培养皿中的液体为氢氧化钠溶液,C装置的培养皿中的液体为清水,先将B、C装置放在黑暗中一昼夜,再移置光下几小时。请分析回答:(1)把B、C两装置同时放在黑暗中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2)能产生淀粉的装置是____________;若把该装置的一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后,叶片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而另一装置的叶片做同样处理,没有出现上述现象。通过B、C两装置的实验现象,说明了_________是光合作用的原料。(3)将变蓝的叶片横切,制成切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其结构如图A所示,则图中变蓝的主要结构是[ ] ___,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是[ ] ____,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是由[ ] ____________运输的。

绿色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练习题

1.如下图所示:A B C表示发生在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过程,D指的是植株的某一叶片;图乙表示某两种生理活动曲线,图丙为光学显微镜下细胞结构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1)图乙中代表光合作用的曲线是 ______,它与图甲中的______(填字母A、B或C)生理活动相对应,此生理活动的反应场所在图丙所示细胞________的【】 _______结构中。 (2)若将图甲的植物暗处理一昼夜,此过程中,只进行图乙中曲线______所示的生理活动,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甲植株暗处理之后,将叶片D部分区域的两面对应贴上不透明的锡箔纸,将植株置于阳光下4小时,取下叶片D,经过酒精脱色,清水漂洗后用碘液进行染色:叶片D中变蓝的是____(I或II);请解释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此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代农业基地利用温室进行蔬菜、瓜果等栽培,请写出一条提高作物产量可以采取的合理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们常在清晨和下午到草地或树林中锻炼身体。下列环境中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最多的是()A.清晨的草地 B.下午的草地 C.清晨的树林 (6)生物小组的同学想进一步对植物的呼吸作用进行实验研究,可从图4中选择装置_____,以用于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移栽植物时,常在阴天和傍晚进行,并剪去大量枝叶,其目的是为了抑制图甲中______(填字母)生理活动。 2.图为小麦叶片叶肉细胞内进行的某些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①、②为相关气体,A为细胞内相关结构。 (1)根据叶片的结构和功能的特点,可以判断叶所属的植物体结构层次是 ______________。 (2)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进行的生理活动是光合作用,②代表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

地方时与区时经典练习题

专题训练——地方时区时的计算 一、有关地方时的计算 1.已知A 、B 两地经度和A 地的地方时,求B 地的地方时: B 地地方时=A 地地方时±分钟经度差41 0? 如果B 地在A 地的东面用“+”;如果B 地在A 地的西面用“-”。 例1:当东经115°的地方时为9时30分时,东经125°的地方时为多少? 解析:因为东经125°位于东经115°的东面,所以: 东经125°地方时=9时30分+4)1 115125(00 0?-分钟=9时30分+40分=10时10分, 也就是说,当东经115°为9时30分的时候,东经125°的地方时为10时10分。 例2:A 地为东经120°当时的时间为10:20,B 地为东经90°,求B 地的地方时。 解析:因为B 在A 的西面,所以: B 地地方时=10:20-41901200 0?-分钟 =10:20-120分钟 =8:20 2.已知两地的地方时和其中一地的经度,求另一地经度 所求经度=已知经度±014?分钟 地方时差 例1.当伦敦为正午时,区时为20:00的城市是…………………………………( ) A 、悉尼(150°E ) B 、上海(120°E ) C 、洛杉矶(120°W ) D 、阿克拉(0°经线附近) 解析:伦敦正午时为12:00,经度为0°;而区时为20:00的地方应该在伦敦的东部,则: 所求经度=已知经度±014?分钟地方时差=0°+014 1220?-=120°E 二、时区和区时的计算

1.已知A、B两地的时区和A地的区时,求B地的区时: B地区时=A地区时±时区差 如果B地在A地的东面用“+”;如果B地在A地的西面用“-”。 计算结果小于24时,那么日期不变,时间取计算结果; 计算结果大于24时,那么日期增加1日,时间取计算结果减24; 计算结果是负数,那么日期减1日,时间取计算结果加24; 从东向西每过一个时区减1小时;过日界线(180经线°),日期加1天; 从西向东每过一个时区加1小时;过日界线(180经线°),日期减1天。 2行程时间的计算: 由出发时间求到达时间,须加上行程时间; 由到达时间求出发时间,须减去行程时间。 例1.圣诞节(12月25日)前夜当地时间19:00时,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的一场比赛将在伦敦开赛。香港李先生要去伦敦观看这场比赛。自香港至伦敦,飞机飞行时间约为17小时。试回答下列问题。 (1) 开赛的时候,我国北京时间应为。 解析:A地伦敦(中时区)时间12月24日19:00,B地北京(东八区),时区差=8,B位于A 的东面,所以向东计算时: B地区时=A地区时+时区差=19:00+8:00=27:00 则:日期为12月24日+1日(12月25日),时间为27:00-24:00=3:00 即:开赛时对应的北京时间为12月25日凌晨3:00 (2)在下列香港——伦敦的航班起飞时间中,李先生选择较为合适。 A.23日15:00时B.23日18:00时C.24日7:00时D.24日10:00时 解析:这是由达到时间求出发时间,用以上计算结果再减去行程时间得: 出发时间=A地区时+时差-行程时间=19:00+8:00-17:00=10:00 即李先生本应在12月24日上午10:00出发,但不可能一下飞机就能观看比赛,还需要

二轮复习微专题--46:植被与环境

微专题46--植被与环境 见微知著高考必赢! 【真题链接】 (2017·新课标1卷)图1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3题。 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 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A.用地类型差异B.居民爱好差异 C.景观规划差异D.行政管辖不同 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气温B.降水 C.光照D.土壤 解析: 23.B材料中提到,“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拍摄日期为3月25日。这个日期新叶发芽,说明此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故植被为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排除B.常绿硬叶林是地中海气候独有的植被,我国无此气候分布,排除C.针叶林分布于较高纬度,不合题意,排除D。 24.D绿化隔离带两侧自然条件完全相同,景观不同只可能是人类活动造成。根据生活常识,可能是因为行政管辖不同,不同的园林部门对绿化隔离带的维护工作质量不同。两侧用地类型相同,均为绿化用地,排除A.居民爱好并不能影响公共植被的种类,排除B.按常识推测,道路两侧不可能规划不同的植被。而且材料中提到,数年前两侧植被类型相同,排除

C。 25.A 根据题意,“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说明该植被适应范围较广,我国南、北方与东、西部的“光照”与“土壤”差异较大,故“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不是C、D 选项;降水条件在全国差异较大,但降水较少地区的城市可以通过灌溉来满足植被的需水要求,故排除B 选项;因为该植被为“常绿灌木”,气温是制约其栽种范围 的主要自然因素,故A 选项正确。 【知识网络构建】 【知识精讲】 一、植被与地理环境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 地理要素自然地理要素对植被的影响 植被对自然地理要素的作用 地形根据地形分析植被种类多少:山区植物种类 比平原地区丰富 根据海拔分析植被的垂直分布:海拔越高, 山地垂直地带性越显著,垂直带谱种类越多 根据植被状况分析坡向(阳坡和阴坡,迎风 坡和背风坡):一般情况下,(阳坡)热量条 件好,(迎风坡)水分条件好,植被相对茂盛; (阴坡)热量条件差,(背风坡)水分条件差, 植被相对稀疏 根据植被覆盖分析地质作用: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流水和风力作用较小,不利于外力地貌的形成气候根据气候类型判断植被类型:不同气候条件 下分布有不同的植被类型,根据气候可判定 该地区的植被类型植被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降低气温日较差和气温年较差;增加降水量

中考生物复习专题十一-植物的三大作用

中考生物复习专题十一-植物的三大作用植物的三大作用专题 (一)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课标要求 ,说明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 ,理解茎的输导功能,学会探究茎通过哪些部分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实验方法。 ,理解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描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考向指南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的内容,在中考时常常以选择题、数据分析 题等形式 出现。 ,维管束是贯穿植物体的一条主线,在近年的中考题中对导管、筛管的考查已 不再局限 于二者的结构和功能,多见于二者功能上对植物其他器官及功能的影响。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及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常以分析说明题、选择题出现。 考基要点 考点1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 1. 1 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2.植物体内 2 充足时,植株才能硬挺,叶片才能舒展,有利于 3 。 3.无 机盐只有溶解在 4 中,才能被植物体的根吸收,并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器官。考点2 茎的输导作用 1.茎的输导作用是通过维管束的 5 和 6 来完成的。

2.木质部中的导管,是死细胞构成的通道,输导方法是 7 ,运输 8 ;韧皮部里的筛管,是活细胞构成的通道,运输方向是由上向下,运输 9 。 3.茎除完成物质运输外,有的变态茎还能贮藏有机物,如马铃薯、荠。考点3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1.表皮的保卫细胞可控制气孔的开放和关闭。 图1-5-1 概念: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 ,2.过程:土壤中的水分,根毛(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蒸, , 液泡),根部导管,茎,叶,叶肉,气孔,大气。腾, ,降低植物体的温度;,作,,,用意义促进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3.绿色植物通过根部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绝大部分水分又通过 10 散失了,促进了生物 圈中水循环的进行。 4.蒸腾作用能够提高 11 ,增加 12 。 5.设计实验验证植物的蒸腾作用。 考点4 探究水分和无机盐在茎内运输 1.选择生长旺盛的枝条和幼苗,以确保实验效果。 2.枝条上带有叶,通过叶对水分的蒸腾作用,利于有色液体的上升。 3.选同样枝条插入清水中做对照。

绿色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练习题

精品文档 1.如下图所示:A B C表示发生在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过程,D指的是植株的某一叶片;图乙表示某两种生理活动曲线,图丙为光学显微镜下细胞结构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1)图乙中代表光合作用的曲线是 ______,它与图甲中的______(填字母A、B或C)生理活动相对应,此生理活动的反应场所在图丙所示细胞________的【】 _______结构中。 (2)若将图甲的植物暗处理一昼夜,此过程中,只进行图乙中曲线______所示的生理活动,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甲植株暗处理之后,将叶片D部分区域的两面对应贴上不透明的锡箔纸,将植株置于阳光下4小时,取下叶片D,经过酒精脱色,清水漂洗后用碘液进行染色:叶片D中变蓝的是____(I或II);请解释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此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代农业基地利用温室进行蔬菜、瓜果等栽培,请写出一条提高作物产量可以采取的合理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们常在清晨和下午到草地或树林中锻炼身体。下列环境中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最多的是()A.清晨的草地 B.下午的草地 C.清晨的树林 (6)生物小组的同学想进一步对植物的呼吸作用进行实验研究,可从图4中选择装置_____,以用于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移栽植物时,常在阴天和傍晚进行,并剪去大量枝叶,其目的是为了抑制图甲中______(填字母)生理活动。 2.图为小麦叶片叶肉细胞内进行的某些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①、②为相关气体,A为细胞内相关结构。 (1)根据叶片的结构和功能的特点,可以判断叶所属的植物体结构层次是 ______________。 (2)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进行的生理活动是光合作用,②代表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

植物的三大作用专题

中考专题训练——绿色植物 一、选择题 1.在农业生产中由于施肥不当造成“烧苗”现象,其原因是 A.土壤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 B.土壤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 C.土壤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 D.土壤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 2. 6.春季植树时,移栽的树苗常要剪去一些树叶,这主要是为了降低植物的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3. “爱护树木,人人有责”。在树干上乱刻乱划会导致树木死亡,其原因是 A.切断了有机物向上运输的通路 B.切断了有机物向下运输的通路 C.切断了水分和无机盐向上运输的通路 D.切断了水分和无机盐向下运输的通路 4.下列有关植物蒸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蒸腾作用越强,根对无机盐和水的吸收速度越快 B.多数植物的叶片通过下表皮散失的水分比上表皮多 C.干旱地区植物的叶片往往较小,这反映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蒸腾作用的强弱受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5.右图表示向日葵在24小时内的水分吸收和蒸腾作用速率(毫克/小时),据图推断下列正确的是 A.在暗处,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B.在暗处,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C.在光下,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D.在光下,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植物蒸腾作用意义的是 A.促进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进行 B.促进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C.增加周围大气的湿度,提高降雨量 D.使植物有效地散热,避免被高温灼伤 7.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我市加大了环境绿化、美化力度,部分街道、公园新移栽了一些树木,下面有关移栽的说法,错误的 A.为提高移栽树木的成活率,最好在光照强的条件下移栽 B.移栽时带一个较大的土坨,可以较好地保护幼根和根毛

绿色植物三大作用专题复习题

课题:绿色植物的三大作用 考点一、描述蒸腾作用的概念、应用。 1.⑴概念:蒸腾作用是指以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 ⑵器官: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⑶结构: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 ⑷意义:下列描述与植物的蒸腾作用无关的是()。 A.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水 B.降低植物体的温度 C.促进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D.促进植物对无机盐的吸收 ⑸应用:移栽植物时常常在阴天或傍晚进行并去掉部分枝叶,目的是。 2.植物体(主要是叶)向大气散发水蒸气的现象叫()4. 植物体水分散失的门户是()6.菏泽城区环境优美,种植了大量的绿色植物。在移栽过程中园林工人截去了树的大部分枝叶,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7. 炎炎夏日,植物的叶片没有被灼伤,能降低植物体的温度的原因是() 9.右图是研究植物散失水分的四个实验装置,将 A、B、C、D 四 个实验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 2 个小时。请分析回答: (1)A、B 两个装置中,能证明塑料袋壁上的水珠由植物体散发出 的是装置。 (2)C、 D 两个装置中,塑料袋壁上的水珠较多的是装 置。通过这组实验可以得出结论: 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植物蒸腾作用散失大量水分,因此大面积植树造林可以(填“提高”或“降低”)大气的湿度。 考点二、叶片的结构1.叶片的结构: 1) 叶片的[]上表皮和[]下表皮上有许多与外界进行气体 交换的结构是,它的张开和闭合是由[6]控制。 2)[2]和[4]合称, 其细胞内部都含有,是进行的场所。 3) 内有大量导管和筛管,具有输导和支持作用的是[]。 2.水分吸收的主要器官、散失的门户依次是()、 () 3.叶片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是()

区时计算专题例题讲解电子教案

区时计算专题例题讲 解

区时专题例题讲解 区时在地方时(使用不方便)的基础上,人为制定了理论区时,实行分区(24个时区)计时(相邻两时区相差1小时)的办法。区时是以各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计时标准,这样使用起来就有了一个统一的标准。 ①特别的计时方法不少国家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在理论区时的基础上,采用了一些变通的办法计时,如我国采用北京时间即是一例。 ②时区的划分注意要点: A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不同经度的地方,便产生了不同的时刻。这种因经度不同而造成的不同时刻,叫地方时。 B.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东边地点的时刻总是早于西边。 C.为了统一时间,国际上采用每隔经度15°,划分一个时区的方法,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 D.每个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间,即区时。 E.北京时间就是北京所在东八区的中央经线120°E上的地方时。 ◆区时的计算 ●方法 (1)公式法: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 正负号选取原则:东加西减。(所求区时的时区位于已知区时时区的东侧,取“+”;若位于西侧,则取“—”)。 (2)数轴法:

画一个简单的示意图是进行区时计算的好方法。计算时遵循东加西减、一区一时的计算法则,注意日期的变化。 ●区时的性质: ①严格按照各时区中央经线(地方时)与太阳光照的关系来确定某时区的时刻,同一时区不会因经度的变化而改变区时。 ②严格按照“东早西晚,东加西减,区区计较,整时换算”进行区时计算。 ③由于区时是对时区(跨经度15°)而言的,有平面二维空间(区域),具有相对统一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同区同时),使用方便,克服了时间在钟点上的混乱。实际上,每个国家或地区,为了采用统一的时间,一般都不严格沿经线划分时区,而是按自己的行政边界和自然边界来确定时区。 ●区时的计算方法: ①用已知经度推算时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