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刑诉法视野下我国证人保护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新刑诉法视野下我国证人保护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新刑诉法视野下我国证人保护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的新刑诉法已经于2013年

正式实施并对原有的刑事诉讼法进行了多项修订和完善,以建立更加公正、合理和科学的刑事司法制度。新刑诉法在保护证人权利和利益方面做出了一系列规定,例如设立证人保护措施、规定证人排除与保全、明确证人隐私保护等等。尽管这些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证人的利益,但是实践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本文将就目前我国证人保护制度的不足和完善进行论述。

一、不足

1.证人保护措施过于单一

新刑诉法规定的证人保护措施只有“改变证人供述”,而在很多情况下,要想真正保护证人的利益,必须运用一系列的保护措施。例如,有些证人因为作证而面临危险,需要临时安置;有些证人由于精神状态不佳,需要配备心理辅导。新刑诉法并没有规定这些措施,这也是目前我国证人保护制度存在的不足之一。

2.证人隐私保护不到位

证人作为案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隐私权应当得到充分尊重和保护。但是,在现实中,有些人会通过各种途径泄露证人的身份和相关信息,从而给证人带来骚扰和威胁。这种情况下,证人就需要得到更严格的隐私保护。但是,在我国法律中,对于

证人隐私保护的规定并不是很充分和明确。

3.证人接受询问方式不合理

在新刑诉法中,证人作证的方式主要有口头作证和书面材料作证两种方式。但是,在很多情况下,证人口头作证的信息并不是十分完整和准确,因此需要进行补充问询。但是,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很多法官并没有安排合理的补充问询,这就很容易导致证人的证言不完整,从而影响案件的判决结果。

二、完善建议

1.完善证人保护措施

新刑诉法规定的证人保护措施较为单一,应该在法律上明确,对一些特殊情况需要制定更加具体和细致的保护措施,以保障证人的利益和权益。例如,对于那些可能面临严重威胁或暴力威胁的证人,可以考虑临时改变其住址、提供警卫保护等措施,以确保证人得到更加全面的保护。

2.明确证人隐私保护措施

为了保护证人的隐私权,新刑诉法应规定证人在向有关机关提供证言时,可以要求保留其身份保密。同时在证人的陈述和证供中,不得混淆、误用证人的姓名、住所、职业等信息,轻易泄露其个人信息,保护其隐私权。

3.完善补充问询制度

补充问询是保证司法公正的重要环节,如此重要的环节必须严持法律程序来进行,必须考虑证人的实际情况安排合理的表述时间和询问时间。例如,当证人因语言障碍或者精神障碍等原因无法作证,法院可以委托专业机构对其进行分析,以准确地了解证人的陈述。

综上所述,新刑诉法在保护证人权益和利益方面做出了很多积极的规定,但还存在不足之处。因此,我们建议从完善证人保护措施、明确隐私保护措施、完善补充问询制度等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这样才能真正保护证人的权益,维护司法公正和合法。4. 加强对证人的宣传和教育

很多证人并不了解自己在司法程序中的地位和权利,他们可能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表述,也不了解自己可以何时拒绝证言或者要求保护措施。因此,加强对证人的宣传和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政府和司法机关可以通过宣传栏、媒体、网络等多种途径向广大人民普及证人的基本权利和保护措施,以及监督机构能够提供的具体帮助,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维护自己的权益。

5. 建立与完善证人保护机构

为了能够更好地保护证人的权益,建立专门的证人保护机构也是必要的。这种机构可以提供证人整个诉讼过程中的保护服务,为证人提供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及时回应证人的申请要求和诉求等。同时,他们可以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解决证人在心理上的困扰和难题。在美国等国家,联邦证人保护计划已经得

到广泛实施,希望我们的司法机构也能尽快跟上脚步,成立证人保护机构,为证人提供全方位的帮助和保障。

6. 加强司法机关对证人保护问题的重视

最后,我们还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司法机关必须充分重视证人保护问题,加强对证人保护政策、措施和规定的研究和制定。同时,司法机关还需要制定强有力的监督制度,确保执行各项证人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和及时性,避免人为因素导致证人的利益受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证人权益,建立严密的司法保护体系。

总之,证人保护是刑事司法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无法保护好证人权益,就会降低刑事司法的整体效力和公信力。当前我国的证人保护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足,需要尽快进行改进和完善。建立全面、细致的证人保护措施,强化对证人隐私的保护、加强法律宣传教育、建立专门的证人保护机构以及加强司法机关的监督,有助于加强我国刑事司法的公正性、科学性和权威性,也会更好地保护证人的权益和利益。

浅谈证人保护制度之完善

浅谈证人保护制度之完善 [摘要]证人保护制度在我国发展缓慢,已成为我国司法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拟从当前我国证人保护制度的现状展开,进一步阐述如何完善我国的证人保护制度,希望能让读者有所裨益。 [关键词]证人;保护;出庭作证 证人出庭作证关系到实体与程序正义的实现,是刑事诉讼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目前,我国证人出庭作证的现状不容乐观,打击报复证人的现象屡有发生,严重影响证人出庭作证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如何完善证人保护制度已成为我国司法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我国证人保护制度的现状及其不足之处 我国法律法规对于证人保护的规定散见于宪法、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如《宪法》第41条第2款规定:“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刑法》307条规定:“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第308条规定:“对证人进行打击报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此外,《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也规定了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与实体相比,诉讼法的规定相对详细。《刑事诉讼法》第43条强调,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察人员必须保证一切与案件有关或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观地、充分地提供证据的条件。第49条进一步明确:“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保障证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该法第56、第57条规定,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干扰证人作证。第85条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应当保障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如果不愿公开自己姓名和报案、控告、举报的行为,应当为他保守秘密。”《民事诉讼法》第102条也有类似的规定。 上述法条构成了我国证人保护制度的基本框架,形成从实体法到程序法的规范体系,确定了证人保护的范围、保护主体、保护内容、处罚措施。但从司法实践来看,我国证人保护制度还存在比较明显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在证人保护的范围上不同法律间存在矛盾 《刑法》保护仅限于证人本人,而《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保护范围是“证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二者之间没有很好地衔接起来,也使得作为刑事法的《刑法》和作为行政法的《治安管理处罚法》相脱节,属立法上的漏洞。 (二)实施证人保护的主体分工不明确 《刑事诉讼法》将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法院相提并论,规定公、检、法都是证人保护机关,但对三机关如何分工以及在不同诉讼阶段各自承担哪些职责等未作详细规定,“大家负责”成为“无人负责”,使证人保护在实践中很难落到实处。保护证人是需要花费成本的,无论是审前保护,如为证人提供安全庇护场所、住所迁移,还是审后保护,如为证人改变身份、住址等,均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浅谈我国证人保护制度的缺陷与完善

浅谈我国证人保护制度的缺陷与完善 【摘要】证人证言是刑事诉讼中至关重要的证据类别之一。然而在我国,证人一贯不愿、不敢出庭作证。纵有诸多主客观因素,但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我国证人保护制度不甚完善和缺失。新修订和实施的《刑事诉讼法》,对证人出庭作证和证人保护制度做出了新规定,但依旧存在许多缺陷,且与国外差距较大,其可操作性值得商榷,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完善。 【关键词】证人保护;新《刑事诉讼法》;缺陷;国外经验;完善 在刑事诉讼中,证人是除了当事人以外的了解案件情况并向公安司法机关作出陈述的人,是现代刑事诉讼文明中不可或缺的角色。新《刑事诉讼法》第六十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为进一步改善证人出庭状况,新刑诉法及司法解释明确了证人出庭作证的范围,并规定了拒绝出庭作证的更为严格的处理措施。这些规定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证人出庭作证,但要求公民履行义务的同时,也必须充分保证其切身利益和各项权利。唯有如此,才能减轻证人出庭作证的担忧和顾虑,充分发挥其帮助查明案件事实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制定了更加完善的证人保护制度,但与国外相关制度体系相比,差距明显,缺乏配套措施,相关规定不够具体,难以在司法实践中有效执行。一、现行证人保护制度存在的缺陷 相比以往我国立法方面和司法实践中对证人保护工作的忽视,此次《刑事诉讼法》的修改确立了更加科学的证人保护制度。新刑诉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保障证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刑诉法新增的第六十二条指出,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证人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采取不公开真实姓名、住址和工作单位等个人信息,不暴露外貌、真实声音,禁止特定的人员接触证人及其近亲属,对人身和住宅采取专门性保护等措施。此外,新《刑事诉讼法》还新增了证人出庭作证的补助规定,且首次赋予证人近亲属免证特权。这一系列规定是我国司法历程的可喜进步,意味着国家对出庭作证证人的权利予以更多关注,有利于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和和完善。但也不得不指出,当前的证人保护制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证人保护主体规定过于笼统 由《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一条和第六十二条可知,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均为证人保护的主体机关,未实行具体分工。尽管法律规定除了公安司法机关主动实行证人保护工作,证人也可在符合相关条件时申请保护,但由于整个诉讼过程比较复杂,多数证人并不了解案件已进行到哪个阶段、应该向哪个机关寻求保护,易使证人因顾虑重重而不愿出庭作证。由于保护证人要付出人力、物力和财力,在部门编制有限、财政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可能产生公安司法机关

我国证人证言的保护现状及措施的完善

我国证人证言的保护现状及措施的完善 摘要:证人证言是刑事诉讼中一种主要的证据形式,在刑事诉讼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对我国刑事诉讼制度进行了重大改进,其中对证人作证制度作了必要的修改和完善,使得我国刑事证人作证制度更加符合新的庭审方式的要求。①然而我国现行法律关于刑事证人作证制度的规定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所传唤的证人绝大多数均未到庭作证,导致控辩双方无法在庭审过程中,对证人进行交叉询问,往往只能是侦查机关在侦查过程中,单方收集的证人证言作为法庭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据。控辩双方无法对证人当庭质证,不利于查明案件事实真相,更不利于体现程序公正。 关键词:证人证人保护保护制度的现状和完善 证人在刑事诉讼中,根据自己所感知的事实,向司法人员作如实的陈述,构成证人证言。证人是刑事诉讼中重要的诉讼参与人。证人证言多为直接证据可以较为全面地反映案件事实,相对于物证、书证等“死证据”,它不需要推定就能证明案件的事实。当然不可否认,证人的陈述有时会带有虚假成分,需要对其进行审查、判断才能辨真伪。 一、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对证人保护的不足 1、刑事诉讼法的程序性规定过于原则,对证人的保护措施笼统,缺乏操作性。如刑法第308条虽规定对证人打击报复可追究刑事责任,但由于该条规定过于笼统、原则,没有明确对证人采用哪些打击报复行为以及打击报复行为达到何种程度时才能给予处罚,造成司法实践中难以操作,形同虚设。当证人因被犯罪嫌疑人或其亲属的辱骂、骚扰、威胁等报复行为影响日常生活,向司法机关申请保护时,司法机关一时难以采取切实有效的保护手段。 2、法律对证人保护缺乏预防性措施。对证人及其近亲属的保护仅限于事后处罚,只有在证人受到打击报复并产生一定后果后才能启动保护程序,忽视了对证人的事前保护,缺乏预防性保护措施。 3、法律没有规定对证人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证人出庭作证需要花费时间和实际支出费用,如交通费、误工费等已成为司法实践中不争的事实,但证人因参与诉讼而支出的费用是否应予补偿或由哪一个部门进行补偿,至今却无法律规定。由于法律没有明确,当证人因实际损失向司法机关提出给予经济补偿时,司法人员只能以出庭作证是公民应尽的义务进行搪塞或立法没有规定为由予以拒绝;如由辩护方支付时,又存在贿买证人之嫌,使证人的经济的经济利益得不到保护。 4、法律规定证人保护机关的职责不明。刑诉法第49条虽规定证人保护机关为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但在刑事诉讼中,由于案情经过侦查、起诉、审判等不同部门的审查,使得证人作证往往处于不同的诉讼阶段。由于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各诉讼阶段证人保护机关的职责,司法机关在证人保护问题上往往协作配合不到位,当证人因作证而受到各种威胁、侮骂、纠缠,向法院提出保护时,法院认为,证人作证已经结束,保护证人的职责理应由维护社会治安的公安机关或者提起公诉的检察机关承担,而公安、检察机关则认为,证人最终是向法院作证,保护证人的职责应由法院承担,证人的人身安全得不到切实保护。 二、证人保护的完善 1、设立专门的证人保护机关。我国刑事诉讼法中规定,我国证人保护机关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多机关保护产生的缺点是职责不明,三机关相互推委,最后谁也没有尽到保护证人的义务。我国应效仿国外通行的做法,设

新刑诉法视野下我国证人保护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新刑诉法视野下我国证人保护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的新刑诉法已经于2013年 正式实施并对原有的刑事诉讼法进行了多项修订和完善,以建立更加公正、合理和科学的刑事司法制度。新刑诉法在保护证人权利和利益方面做出了一系列规定,例如设立证人保护措施、规定证人排除与保全、明确证人隐私保护等等。尽管这些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证人的利益,但是实践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本文将就目前我国证人保护制度的不足和完善进行论述。 一、不足 1.证人保护措施过于单一 新刑诉法规定的证人保护措施只有“改变证人供述”,而在很多情况下,要想真正保护证人的利益,必须运用一系列的保护措施。例如,有些证人因为作证而面临危险,需要临时安置;有些证人由于精神状态不佳,需要配备心理辅导。新刑诉法并没有规定这些措施,这也是目前我国证人保护制度存在的不足之一。 2.证人隐私保护不到位 证人作为案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隐私权应当得到充分尊重和保护。但是,在现实中,有些人会通过各种途径泄露证人的身份和相关信息,从而给证人带来骚扰和威胁。这种情况下,证人就需要得到更严格的隐私保护。但是,在我国法律中,对于

证人隐私保护的规定并不是很充分和明确。 3.证人接受询问方式不合理 在新刑诉法中,证人作证的方式主要有口头作证和书面材料作证两种方式。但是,在很多情况下,证人口头作证的信息并不是十分完整和准确,因此需要进行补充问询。但是,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很多法官并没有安排合理的补充问询,这就很容易导致证人的证言不完整,从而影响案件的判决结果。 二、完善建议 1.完善证人保护措施 新刑诉法规定的证人保护措施较为单一,应该在法律上明确,对一些特殊情况需要制定更加具体和细致的保护措施,以保障证人的利益和权益。例如,对于那些可能面临严重威胁或暴力威胁的证人,可以考虑临时改变其住址、提供警卫保护等措施,以确保证人得到更加全面的保护。 2.明确证人隐私保护措施 为了保护证人的隐私权,新刑诉法应规定证人在向有关机关提供证言时,可以要求保留其身份保密。同时在证人的陈述和证供中,不得混淆、误用证人的姓名、住所、职业等信息,轻易泄露其个人信息,保护其隐私权。 3.完善补充问询制度

新刑诉法实施后证人出庭率低的原因分析

新刑诉法实施后证人出庭率低的原因分析 新刑诉法实施以来,证人出庭率不断下降,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证人出庭率的下降呢?本文将从法律法规、证人保护、证据收集等方面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法律法规的不完善 新刑诉法明确规定了证人应当出庭作证,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很多法律法规上的漏洞和缺陷。 1. 证据标准不明确 新刑诉法规定,刑事案件应当以证据为依据进行审判,但没有具体规定证据的标准。在实际操作中,各地法院对证据标准的理解存在差异,一些证据可能被认为不充分或不足以支持定罪。 2. 证外人证据不充分 新刑诉法规定,笔录、录音、录像等记录或者视听资料可以作为证据,但在很多情况下,这些证据并不足以证明案件的事实和真相,证据的力度过于薄弱,未能达到定罪的标准。 3. 证人保护不到位 新刑诉法将证人保护纳入了司法机关的权利范畴,但在具体操作中,证人保护措施不到位、效果不好。一些证人面临生命、

财产、人身安全等威胁,拒绝出庭作证或者改变证言。 二、证人保护工作不力 证人保护工作是影响证人出庭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1. 缺乏权益保护 在许多司法程序中,由于缺乏严格的证人保护制度,特别是在涉及严重罪行和敏感案件中,证人有时会面临被报复、威胁和骚扰等风险,不敢出庭作证。 2. 证人调查不到位 证人保护工作的一个问题是证人调查不到位,证人没有被充分调查和保障,证人承受的压力过大,难以承受威胁和施压的风险。 三、证据收集工作不到位 除了法律法规和证人保护方面的问题之外,证据收集工作不到位也是导致证人出庭率下降的因素之一。 1. 证据不充分 在处理证据收集问题时,有时证据收集不到位,证据不充分,无法说明案件的真相和事实,从而影响证人出庭。

浅析我国刑事证人保护制度

浅析我国刑事证人保护制度 我国刑事证人保护制度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对于涉案人员的个人安全保护,二是对于涉案证人的证言保护。本文将从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涉案人员的个人安全保护 1. 客观情况 涉案人员的个人安全保护面临很大的挑战和压力。首先,刑事案件涉及到了敏感信息和犯罪团伙,犯罪团伙可能采取报复行动。其次,涉案人员往往是一些地位低下、受教育程度较低、经济状况较差的人员,能力薄弱,社会地位低下,对于自身安全的保护能力有限。 此外,涉案人员在审判过程中可能会牵扯到很多人担心个人安全问题,还可能面临威胁、恐吓和被利用的风险。 2. 制度保障 为了保障涉案人员的安全,我国在法律中明确规定了对于在犯罪调查和审判过程中遭受报复、恐吓和被利用的人员实行重点保护。具体的保护措施包括: (1)适用保护措施。涉案人员有权要求保护措施,如秘密办案、不披露身份、不公开审理等,并且有权拒绝与不属于司法机关的其他人员接触。 (2)安全保护措施。保护措施可包括:监视、隔离、逗号居住、改换住所等。 (3)人身安全防护措施。包括指定官员、执勤人员或者公安机关警力来进行保护、提供警卫、警车等物资,为涉案人员提供安全保障。 (4)证人改变身份保护。当需要对于具有特定身份的涉案人员进行保护时,会将其身份修改,例如将其名字或身份证号进行修改。这可以提高个人安全保护的隐蔽性。 二、涉案证人的证言保护 证人往往面临着证言泄露、被利用、遭受恐吓报复等风险,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为了达到自身目的,相关犯罪嫌疑人会采取暴力行为或者通过其他手段要求证人作出虚假证言。二是一些犯罪嫌疑人、犯罪团伙、以及与之有关的群体和组织可能对证人的证言进行攻击。 为了保障证人的证言不受侵犯,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8条规定证人有权在诉讼过程中获得保护,包括: (1)证人犯罪前科不作为定性的判定。这个规定确保了证人在犯罪前科等方面的境遇不会影响到证言内容、真实性的定性。

我国证人保护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我国证人保护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我国证人保护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随着我国司法体制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人民走上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道路。而在这样的过程中,证人的作用显得格外重要。作为案件现场的关键见证者,证人不仅可以提供重要的案件证据,还可以为司法公正提供支撑。但是,随着社会犯罪的日益增多,证人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因此,一份完善的证人保护制度,是维护司法公正、确保证人安全的关键。 在我国的证人保护制度中,原则上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证人出庭证言补偿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进行约束。但是从实际操作中发现,在我国证人保护制度中,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证人保护制度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尽管我国刑事诉讼法对于证人的保护有具体规定,但是它并没有对具体的证人保护措施进行详细规定。同时,由于我国对于证人保护的关注相对较晚,先前的法律法规并未给予很多关注,也没有对证人的安全进行具体考虑,导致在实际操作中,证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威胁。 第二,证人保护责任不够明确。在证人保护中,应该有明确的责任和职责分工。但是在现实中,由于相关法律法规条文相对单薄,导致很多相关单位并不清楚自己在证人保护中应该承担的责任,也没有明确标准可依。这种情况下,证人保护系列措施显得不够严谨,容易使证人的安全受到威胁。

第三,证人保护缺少专业化组织的支撑。证人保护是一个相对复杂的体系,它需要一定的专业人员来进行专业的保护工作。然而在我国,由于证人保护相关机构不完备,证人保护人员的队伍缺少专业化人才,无法给证人提供足够的保护。这也是我国证人保护制度中亟待加强的一项。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证人保护制度进行反思与重构。 一、加强证人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证人保护法律法规的完善是保障证人权益不可或缺的一环。应该制定出更加明确细致的证人保护措施,并明确规定各种情况下的证人保护责任和标准。同时在刑事法律法规中适当加入证人保护条款规定,加强对证人安全的保护,有助于确保证人构成有效证据的安全性。 二、加强证人保护机制建设,明确证人保护责任。应当通过对证人保护机制进行全面的、深入的、科学的研究,形成健全的证人保护机制,明确证人保护相关各方责任。一方面,对于具有证人保护职责的部门和人员应当向其明确职责范围、权责关系和保护措施等方面相关内容的规范。一方面,以基层人民法院为支点,通过制定专门的证人保护计划和严格执行证人保护措施,对证人进行全方位、多方位的保护。 三、加强证人保护专业化队伍建设。在证人保护中,应该加强对于证人保护人员的队伍建设,建立专业化的证人保护团队。

论我国的刑事证人保护制度

论我国的刑事证人保护制度 摘要:保护证人是保护人权、保证证人出庭的重要措施,也有利于控辩平等对抗和直接言词原则的落实。本文立足我国的现实,通过确立证人保护机关、保护对象、具体保护措施等,提出完善我国证人保护制度的建议。 关键词:刑事诉讼证人保护制度完善 一、刑事诉讼证人保护法理分析 在刑事诉讼中,国家为什么要保护证人?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在自然法和自然法延伸的宪法中找到理论基础。 首先,国家是人民为保护个人的天赋权利而创设的。使公民免受不法侵害是国家履行职责的一部分,证人的安全保护也应当是自然而然之事。 其次,从德国学者所创设的“国家保护义务”理论来说,证人保护是证人应当享有的宪法权利。 再次,从人的主体性观点出发,证人是具有主体资格的人,他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因此不能为了到达发现真实的目的而损害或忽视证人的生命、健康和财产权利。如果国家需要证人作证时可以命令或强制证人出庭作证,而在证人作证时或作证后又不顾证人的安危,证人就沦为一种诉讼工具,与物证、书证无异。 二、我国刑事诉讼证人保护的现状及法律制度的不足 (一)我国刑事诉讼证人保护的现状 在我国,证人证言作为直接证据,在揭露案件事实,查获犯罪分子,改变传统的庭审方式方面,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目前刑事审判中,证人保护的情况却令人非常担忧,有一个很突出的表现,就是证人出庭作证难、证人出庭率已经成为严重困扰我国刑事审判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法庭审理过程中实际出庭作证的证人占全部提供证人证言的证人比例不会超过10%。比如上海,刑事案件证人出庭率5%左右。极少数出庭的证人也是经过办案人员的再三说服才勉强到庭的。而在很多正常的法庭审判中,还会经常出现证人没有一人出庭作证,而全部以书面证言方式提供证言的情况。 (二)我国刑事诉讼证人保护法律制度的不足 我国关于证人保护的法律并不是空白,我国的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中都有关于保护证人的规定,但是这些规定过于笼统、抽象,在实践中对证人的保护作用很有限,我国关于刑事诉讼证人保护的法律制度在许多方面存在不足: 1.证人保护机构不明确。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9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保障证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

论我国证据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论我国证据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一) 目录 论文摘要3 一、我国现行证据制度已不适应目前司法实践的需要4 二、我国现行证据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5 (一)、宏观方面5 1、我国证据制度的立法过于原则5 2、证据理论研究匮乏5 3、我国现行证据制度的定位存在问题5 4、证据规则体系尚未形成6 (二)、微观方面6 1、举证时限问题6 2、证明标准问题6 三、完善我国证据制度之设想7 (一)加强证据理论研究,培养人们证据意识7 (二)加快我国证据立法的步法8 (三)在证据立法中规定举证期限制度9 (四)在具体证据规则中,规定诉讼证明的证明标准9 结束语11 注释11 参考文献11 论文摘要 证据制度是一国诉讼制度的灵魂,是法制建设的重要基础内容。其基本涵义是指关于证据概念,种类及运用证据之规则的总和。证据制度具体体现在各类诉讼法典和其他法律之中,包括证据的分类制度,证据的收集、查证、认证及证据保全等制度。证据制度作为一国诉讼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但我国现行证据制度的滞后,明显阻碍了我国诉讼制度的进一步发展。要想使我国诉讼制度改革取得进一步推进,必须对作为诉讼制度核心的证据制度进行改革,搞清楚我国现行证据制度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其存在的问题进而谋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为此,本文通过对我国证据制度存在的问题加以宏观及微观两方面分析,就如何完善我国证据制度的问题从“加强证据理论研究,培养人们证据意识;加快我国证据立法的步法;在证据立法中规定举证期限制度;在具体证据规则中,规定诉讼证明的证明标准”等四个方面提出设想。 关键词:证据制度存在的问题宏观层次微观层次立法完善证据制度是诉讼制度的灵魂,是法制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其基本涵义是指关于证据概念,种类及运用证据之规则的总和。证据制度具体体现在各类诉讼法典和其他法律之中,包括证据的分类制度,证据的收集、查证、认证及证据保全等制度。证据制度作为一国诉讼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证据制度决定着实体公正的实现程度。通过证据制度的各项规则,明确应受追诉者,保护无辜者。因此,完善证据制度对于实现法律的最终目的,即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其次,证据制度决定着一国司法制度先进与否。司法制度先进与否关键在于其程序制度能否有效地保证实体公正的实现。证据制度作为一国诉讼制度的核心必然决定着实体公正的实现程度。因此,要较大程度地实现实体公正,即诉讼最终结果必须以先进的证据制度为保障。由此可见,一国司法制度先进与否,最终决定于该国证据制度的发展状况。 、我国现行证据制度已不适应目前司法实践的需要 证据法律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种法律法规中与证据有关的规定和规则的总称,是国家法律制度 的组成部分,在国外,证据制度作为诉讼法的一项基础制度,广受关注。相较而言,我国的证据

我国证人保护制度的现状及其完善

我国证人保护制度的现状及其完善 证人出庭作证关系到实体与程序正义的实现,也关系到我国审判方式的改革,意义重大。但目前我国证人出庭作证的现状不容乐观,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之一是我国的法律体系缺乏完善的证人保护制度。笔者试图从我国目前的证人保护制度出发,探讨其存在的缺陷,从而从证人保护制度的对象、内容、启动、执行等方面提出完善这项制度的建议。 一、当前我国证人出庭的现状及其弊端 (一)证人出庭的现状 在刑事案件中,证人对于案件的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刑事诉讼法》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证人证言必须经过质证能作为定案的根据。但是这一法律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由于种种原因,证人的出庭率非常低,庭审中大量使用书面证言。同时,在庭审过程中对证人证言审查通常是宣读卷内的笔录,而且,多数宣读是节录式的宣读,有时甚至连这种简约的宣读也省略了。这样做就导致了法庭审理走过场,控辩双方难以充分质证。 (二)证人不出庭作证产生的弊端 1.不利于查清案件事实。法官正确地审判基本前提之一是对案件事实的准确把握。但由于控辩双方各执一词,而真实场景又无法再次重演,因此,证人证言自然成了法官做出判断的基本依据之一。而证人与控辩双方没有利害关系,其所见所闻对案件事实的揭露起着重要作用。但如果仅仅宣读证人证言的笔录,则无法保证其证言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无法接受双方的质证。因此,必须确保证人出庭作证,使证人在庭审过程中接受控辩双方

的交叉问讯,这有利于发现证人作证不实的问题。加之,通常情况下证人出庭作证有利于排除合理怀疑,能使其他证据得到相互印证和补强。 2.影响公正审判,不利于保护人权。刑事诉讼的最终结果是要达到公正,而公正审判是诉讼人权保障的最高目标。判决是否公正直接关系到被告人、被害人的切身利益。我国长期以来的审判模式以纠问式为主,在1996 年《刑事诉讼法》修改之后,吸收了英美法系当事人主义对证据的交叉询问规则,赋予了被告人要求证人当面作证的权利。但在实践中,这一规定被司法人员忽视,结果导致了这一关键性因素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由于刑事证人的不出庭作证,造成无法对证人证言进行当庭质证,影响了法官在法庭审理中对该证据的认证,进而直接影响到裁判效果,被告人也就丧失了质问证人证言的权利,不利于保护被告人的人权。 二、我国证人保护制度的现状及其存在的缺陷 证人不愿意出庭作证的最重要原因是我国在立法上没有对出庭作证的证人作出合理有效的保护,尽管法律上对有关证人保护做了一些规定,但其规定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且在司法实践中没有得到正确执行,证人遭到威胁、侮辱、殴打的事件频频出现,这使得证人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而拒绝出庭作证。(一)我国关于证人保护的立法现状 《宪法》第41 条第二款规定:“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检举活动,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刑事诉讼法》第49 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保障证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其责任,不构成刑事处罚的,应依法给予其

我国刑事证人作证制度的现状及立法构想

我国刑事证人作证制度的现状及立法构想. 一、背景介绍 证人作证是刑事审判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证人的证言有时是重要的证据。因此,规范证人作证的制度对保障刑事案件的公正和有效审判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立法已经对证人作证提出了相关规定,不断完善证人作证制度。然而,实践中也经常出现证人作证问题,对证人的保护还需加强。 二、我国刑事证人作证制度的现状 1.证人的权利 我国的法律规定了证人的权利,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一条规定:“证人有权拒绝回答与案件无关的问题和不利于其自身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六条规定:“证人有权拒绝回答与案件无关的问题和不利于自己或者近亲属的问题。” 2.证人的义务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证人有义务出庭作证。证人不履行义务,法院可以强制传唤。另外,证人还有义务如实作证,不得谎称不知情或隐瞒真相。 3.证人的保护 我国的法律也对证人作证提供保护,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证人保护法》规定,各级政府应当建立证人保护机构,为证人提供必要的帮助和保护。法庭也会尽力保护证人,如保护证人的生命安全和隐私权等。

三、我国刑事证人作证制度面临的问题 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相应的法律和规定,但实践中仍然存在一 些问题。 1.证人不敢担当 由于担心自己或者家人的安全,很多证人不愿意出庭作证或者 提供证据。而目前我国的法律并没有完善的证人保护制度,导致证 人不敢担当、难以保护。 2.证人被威胁 在一些案件中,证人被威胁、被恐吓,甚至受到暴力威胁。一 些不法分子采取各种手段,试图影响证人的证言,导致证人作证的 真实性和可信度受到影响。 3.证人虚假作证 一些不法分子为了逃避法律制裁,会给证人下达指令,在庭审 中作虚假证言。而证人虚假作证不仅会影响案件的审理,也会损害 证人自身的信誉度和声誉。 四、立法构想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国应当进一步完善证人作证制度。具体地,可以从以下方面加强立法: 1.证人保护制度 应当建立完善的证人保护制度,为证人提供必要的帮助和保护。对于受到威胁的证人,应当提供安全保护措施,例如安全监护或者 隐藏其身份等措施。对于受到不法分子恐吓的证人,应当及时采取 措施制止,维护证人的安全和权利。 2.证人责任和权益的平衡

浅析证人保护制度的完善

浅析证人保护制度的完善 随着我国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证人保护制度也逐渐被重视并逐步完善。证人保护制度是司法实践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有效的证人保护机制能够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证诉讼的公正、促进司法的公信力。本文将从当前证人保护制度存在的问题和证人保护制度的完善两个方面进行浅析。 一、当前证人保护制度存在的问题 1、威胁和打压 一些恶势力团伙为了达到其不法目的,会采用威胁、恐吓、报复等手段对证人施加压力。一些证人可能因为担心自身的安全和生命安危而不敢前来作证,影响了案件的正常审理。 2、证人证言缺失或变更 当一个案件中有多名证人,如果其中一名证人的证言被证明有偏差或变更,很可能会将整个案件的判决结果推翻。同样的,如果有证人选择不予作证或者不愿意提供全部的证言,也会对案件的审理造成影响。 3、证人身份泄漏 证人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证人的身份和个人信息进行保护,以免遭到不法分子的伤害。但是,一些不法分子在获取相关信息后泄漏证人的身份,使证人再次处于风险之中。 二、证人保护制度的完善

1、加大法律惩处力度 为了有效地遏制针对证人的威胁和打压行为,相关法律应当增加犯罪和处罚,以此来震慑恶势力团伙。同时,应当建立投诉、举报和告知制度,以及完善证人保护机制,加强对证人的保护力度。 2、加强证人管理 在证人作证过程中,应当建立严密的证人管理制度,对证人的身份信息、安全保障等进行认真细致的管理。并通过公正的司法程序来剔除虚假证言,保护正当证言,从而维护证人的权益和司法的公正。 3、落实证人身份保护措施 为了确保证人的生命安全,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改变证人的住址、提供警卫护送等保护措施,以保证证人安全。在这些措施中,应当注重与证人的沟通和协商,为证人制定个性化的保护计划。 4、注重证人的权益保护 证人保护不仅仅是对证人本人的保护和权益保障,也应当注重证人家属、朋友、邻居和雇主等人的权益保护。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完整的证人保护机制,全面加强对证人和其周边人群的保护。 综上所述,证人保护制度的完善不仅是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是保证司法公正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必要措施。在后续的完善中,更应当注重防范和应对各种风险和威胁,强化证人

我国证人保护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我国证人保护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作者:刘培榕 来源:《法制与社会》2011年第08期 摘要我国缺乏系统的证人保护制度,现规定过于笼统无法达到保护证人的作用。本文立足我国现实,从证人保护的对象和范围、保护机构、保护措施等方面,为完善我国的证人保护制度提供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证人保护拒证出庭率 作者简介:刘培榕,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检察院。 中图分类号:D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3-047-02 证人出庭作证是法官查明案件事实、依法打击犯罪的需要,也是程序正义的要求。而设立证人保护制度是为了保证证人能够安全地出庭作证,维护证人的权利。对证人的保护我国并没有系统的专门法予以规定,而是散见于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等,但证人保护制度的设立并不只是法律条文的简单规定,没有充足的物质保障,法律条文的规定是苍白的豍。司法实践中愈演愈烈的证人拒证现象凸显出我国证人保护的不足。 一、我国证人保护制度存在的不足 据一些专家学者统计的调查资料显示,全国各地法院刑事案件中证人出庭率高的不超过10%,低的不足1%,豎可见我国的证人保护制度存在诸多不足,保护机制还不完善,无法让民众无后顾之忧的履行法律规定的作证义务。 (一)保护范围立法不协调 法律规定的证人保护的范围存在矛盾,《刑法》第307、308条都只规定了对证人进行打击报复的行为施以刑罚,而对证人的近亲属或者与之有密切关系的人没有相关的保护规定。但《刑事诉讼法》第49条却将证人及其近亲属都纳入保护范围。因此,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在作出对针对证人近亲属所进行的打击报复行为进行处罚的决定时,缺乏实体法依据。 (二)仅注重事后惩罚、缺乏事前预防性保护 我国法律关于证人保护的相关规定都没有体现对证人的事前保护,只在证人已然受到打击报复的情况下才能适用,缺乏预防性的保护措施。但对于已然受到侵害的证人来说,事后惩罚侵害人已无实在的意义,体现的更多是公诉机关职责意义上的行为,忽视了对证人人身及财产

我国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建议

我国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建议

族自治区某基层法院,2002年该院审结的刑事案件中,证人的出庭率不足3%。这些数据是大家不愿看到的。这就是说,在法庭上原为证人普遍方式的言词证言成为例外。原为证人例外方式的书面证言成为普遍,这种颠倒的现象和做法,不能不说这是我国刑事证据制度的一大弱势。对于产生这种现象与做法的原因很多,有证人缺乏对社会的关切,怕打击报复,事不管己,高高挂起、有息讼、厌讼的心理,以及在我国的现行法律中缺乏对证人拒绝出庭作证的制裁制度③和相应的保障制度。 三、证人不出庭作证的原因分析 由于我国现行立法上的缺陷, 尤其是现行立法对证人及其近亲属的人身和财产保护乏力,使得他们因为自身安全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以及因此而遭到的损失得不到适当的补偿而不得已而为之,再加上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更是不愿出庭作证。 (一)立法上的不完善 1、法律未明确规定出庭作证是证人的法定义务,并且有规定也是自相矛盾的,这为证人可以不出庭作证在客观上提供了法律依据。我国《刑诉法》第48条规定:“凡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这表明,法律只是规定了证人有作证的义务,而既没有规定证人作证的方式,也没有规定证人有出庭作证的义务。虽然该法第47条规定证人证言应经过控辩双方质证,但第157条又规定对未到庭的证人证言应当当庭宣读。上述规定表明,在立法上存在了自相矛盾,证人对是否出庭作证有选择的权利,可以出庭作证,也可以不出庭而提供书面证言,为证人拒绝出庭作证提供了法律依据。 2、法律对证人及其近亲属保护的规定不健全。世界各国大都建立了较完善的证人保护制度,对刑事证人及其近亲属提供人身及财产方面的保护,这种保护包括事前预防性保护和事后补救性保护。④从不同侧面对证人及近亲属提供保障,使其较为乐意出庭作证。我国《刑诉法》也有对证人保护的条款,如在第49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保障证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对证人进行威胁、污辱、殴打和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分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另外,我国《刑法》第307条和308条分别规定了妨害作证罪、打击报复证人罪。但明显还有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侧重于对证人的事后保护,注重对侵害行为的惩罚,而未规定事前预防性保护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