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经济学考试范围

西方经济学考试范围

西方经济学考试范围

一.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

1.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所愿意支付的总数量和实

际支付的总数量之间的差额。也可以理解为消费者在消费某种商品时所获得总效用与为此花费的货币的总效用之间的差额。

2.生产者剩余: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与愿意接

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3.规模经济:由于生产规模扩大时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情况。

4.规模报酬递增:产量(或收益)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5.规模报酬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的把某一种可变

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者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数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一特定数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6.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

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7.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

消费数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8.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

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9.无差异曲线: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点。或者说,它是

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所有组合点的轨迹。

10.等产量曲线: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

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

11.等成本线:也称企业预算线,是在既定的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

者所能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宏观经济学

12.国内生产总值: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运

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13.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一般情况下,大于1)

14.投资: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

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固定资产投资:新厂房,新设备,新商业用房以及新住宅的增加,存货:企业的库存品,包括购进的原材料和已生产出来但未销售出去的成品、半成品。存货投资是指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15.IS曲线:产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均衡状态时的利率和国民收入组合的轨

迹。

16.LM曲线:货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均衡状态时的利率和国民收入组合的轨

迹。

17.经济增长: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

增长。通常用一定时期内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来衡量。

18.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还包括国民的生活质量,以及

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和制度结构的总体进步。

二.简答题

1.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

A.商品的可替代性:一般来说一种商品的可替代品越多,相近程度越高,则该商品的需求弹性越大,反之亦然。

B.商品用途的广泛性:一般来说一种商品的用途越是广泛,它的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大,反之亦然。

C.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性:一般来说,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受价格变化影响较小,需求价格弹性较小,非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受价格变化影响大,需求价格弹性较高。

D.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越大,需求价格弹性就可能越大,反之亦然。

E.所考察的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一般来说,所考察的时间越长,需求价格弹性就可能越大。

F.此外商品的耐用程度,地域差别,消费习惯,商品质量,售后服务等因素也会影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

2.为什么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根据供给曲线的定义,完全竞争市场上,单个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厂商的平均变动成本最低点以上的边际成本曲线部分,这条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厂商在既

定的市场价格下对产量的利润最大化的选择,由于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3.用图说明序数效用论者对消费者均衡条件的分析,以及在此基础上对需求曲线的推导。

解答:要点如下:

(1)序数效用论者把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放在一起进行分析。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全部组合的,其斜率的绝对值可以用商品的边际替代率MRS

12

来表示。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给定的条件

下,消费者全部收入所能购买的两种商品的全部组合,其斜率为-P

1/P

2

<0。

(2)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发生在一条给定的预算线与无数条无差异

曲线中的一条相切的切点上,于是,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为MRS

12=P

1

/P

2

或者MU

1/P

1

=MU

2

/P

2

(3)在(2)的基础上进行比较静态分析,即令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这便可以得到该商品的价格-消费曲线。价格-消费曲线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如图3-8(a)所示。

(4)在(3)的基础上,将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和相应的最优消费量之间的一一对应的关系描绘在同一坐标平面上,就可以得到需求曲线,如图3-8(b)所示。显然有需求曲线一般斜率为负,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化;而且,在需求曲线上与每一个价格水平相对应的需求量都是可以在该价格水平给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的最优消费数量。

图3—8

4.对消费者实行补助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发给消费者一定数量的实物补助,

另一种是发给消费者一笔现金补助,这笔现金额等于按实物补助折算的货币量。试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说明哪一种补助方法能给消费者带来更大的效用。

图3—3

解答:一般说来,发给消费者现金补助会使消费者获得更大的效用。其原因在于:在现金补助的情况下,消费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偏好来购买商品,以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用。如图3—3所示。

在图3—3中,直线AB是按实物补助折算的货币量构成的现金补助情况下的预算线。在现金补助的预算线AB上,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商品1和商品

2的购买量分别为x*

1和x*

2

,从而实现了最大的效用水平U

2

,即在图3—3中表现

为预算线AB和无差异曲线U

2

相切的均衡点E。

而在实物补助的情况下,则通常不会达到最大的效用水平U

2

。因为,譬如,

当实物补助的商品组合为F点(即两商品数量分别为x

11、x

21

),或者为G点(即两

商品数量分别为x

12和x

22

)时,则消费者能获得无差异曲线U

1

所表示的效用水平,

显然,U

1

2

5.为什么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要计入GDP,而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金不计入GDP?

解答: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要计入GDP是因为公务员提供了为社会工作的服务,政府给他们的工资就是购买他们的服务,因此属于政府购买,而政府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金不计入GDP,并不是因为灾区或困难人群提供了服务,创造了收入,相反,是因为他们发生了经济困难,丧失了生活来源才给予其救济的,因此这部分救济金属于政府转移支付。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手中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所以政府转移支付和政府购买虽都属政府支出,但前者不计入GDP而后者计入GDP。

6.为什么一些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给贫者将提高总收入水平?

解答:他们的理由是,富者的消费倾向较低,储蓄倾向较高,而贫者的消费倾向较高(因为贫者收入低,为维持基本生活水平,他们的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重必然大于富者),因而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给贫者,可提高整个社会

的消费倾向,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总消费支出水平,于是总产出或者说总收入水平就会随之提高。

7.有人说:“由于长期内经济利润为0,厂商在完全竞争市场中没有利益驱动去生产产品,为什么还有人在不赢利的情况下继续进行生产和销售?”你赞同这种说法吗?(中山大学2003年研)

经济利润是指总收益与总成本的差值,总成本不仅包括显成本,也包括隐成本。在完全市场上,在长期内,如果行业内的单个厂商可以获得经济利润,则会吸引其他新的厂商参与到该行业的生产中来,行业中厂商的数目增加,整个行业的供给就会增加,市场价格就会下降,一直下降到使单个厂商的经济利润消失为止,相反,如果行业内单个厂商的生产是亏损的,行业内的部分厂商就会退出生产,行业内厂商的数目减少,整个行业供给减少,市场价格就会上升,一直上升到使单个厂商的亏损消失为止。但是厂商只是没有获得经济利润,在长期内,厂商仍然获得了自有资本应得利息,经营者自身的才能及风险的代价,这些代价在经济学中表现为隐成本。

所以厂商在经济利润等于0的时候仍然会继续生产和销售。

8.某同学在期末考试复习期间,从经济学中悟出一个道理:应该使投入每门课程最后一单位时间的收益都相等。换句话说,与其投入大量的时间使数学成绩从90分提高到95分,不如把这些时间投入到西方经济学中,使其成绩从60分提高到80分。请问你对此有何评论,依据是什么?(北大1997年研)

规模收益递减规律:在短期的生产过程中,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技术水平)在连续等量的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者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数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效益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一特定数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效益是递减的。

支持: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随着分数的提高,单位时间所能提高的分数递减,所以应把时间花在微观经济学中,使成绩从60分提高到80分,从而使总分提高。反对:数学若不花大量时间,成绩可能会下降很多,比微观经济学上升20分还多。

9.简述GDP指标的局限性。

A.GDP不能充分的反映所有的经济活动。(譬如政府部门提供的公共服务)

B.GDP不能充分的反映国民的福利享受情况。(国内生产总值比不上疾病总负担)

C.GDP不能反映财富问题。(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所拥有的财富存量,而不是当前新增加的财富).

D.GDP不能反映环境成本(日本垃圾站)

E.GDP不能反映分配问题(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F.GDP不能反映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中存在的问题(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问题)

G.GDP不能反映经济泡沫问题。(房地产)

10考虑一个正在写一本书的教授。该教授无论写书还是收集所需的资料都比任何一个学生快,但他仍然付钱让学生在图书馆收集资料。你认为该教授这样做明智么,为什么?(武汉大学2004年研)

明智的。

A.该教授充分利用了机会成本的概念,机会成本是指把一定的资源用于某项特定用途后所放弃的该项资源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机会成本的前提条件是:资源是稀缺的,资源具有多种用途,资源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资源可以自由流动。在这里,对教授来说,用同样的时间来写书所获得收益要远远大于用来收集资料所能带来的收益,所以教授收集资料的机会成本比较高,因此他选择付钱让学生来收集资料。

B.从经济人假设来看,教授和学生都是理性的经济人,他们都会选择用最小的成本来获取最大的利益,对学生而言,无论写书还是收集资料都比教授慢,即学生用同样的时间收集资料和教授用同样的时间写书所获得收益是相当的,这也充分利用的资源,使资源达到最优配置。

11.简述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

1、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和投资。

2、消费由消费倾向和收入决定。消费倾向分为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大于0而小于1,因此,在增加的收入中,用来增加消费的部分所占比例可能越来越小。

3、消费倾向比较稳定,因此,国民收入波动主要来自投资的变动。投资的增加或减少,会通过投资乘数引起国民收入的多倍增加或减少;

4、投资由利率和资本边际效率决定,投资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动关系,与资本边际效率成正方向变动关系。

5、利率决定于流动偏好与货币数量。流动偏好是货币需求,其中L1来自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L2来自投机动机。货币数量是货币供给,由满足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的货币和满足投机动机的货币组成。

6、资本边际效率由预期收益和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或者说重置成本决定。凯恩斯认为,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由于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所构成的总需求不足以实现充分就业。消费需求不足是由于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即人们不会把增加的收入全用来增加消费,而投资需求不足来自资本边际效率在长期内递减。为解决有效需求不足,必须发挥政府作用,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充

分就业。财政政策就是通过政府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以增加总需求,通过乘数原理引起收入多倍增加。货币政策是用增加货币供给量来降低利率,刺激投资从而增加收入。由于存在“流动性陷阱”,因此货币政策效果有限,增加收入主要靠财政政策

三. 计算题

1. 1、设供给函数为S=2+3P ;需求函数为D=10-P 。 (1)求解市场均衡的价格与产量水平

(2)求在此均衡点的供给弹性与需求的价格弹性。 (3)若征收从量税t=1,求此时新的均衡价格与产量水平。 (4)求消费者和厂商各承受了多少税收份额,并作图加以说明。 1、答:(1)由市场均衡的条件D=S ,得10-P=2+3P , 可解得均衡价格02P =,均衡产量08Q = (2)在均衡点的供给弹性:0023

384s P dQ E dP Q =

?=?= 在均衡点的需求价格弹性:()0021

184

d P dQ E dP Q =-

?=--?= (3)若征收从量税t=1,造成供给曲线向左上平移,竖起移动距离为1,即供给曲线变为()23131S P P '=+-=-

由市场均衡的条件S D '=,即3110P P -=-。得新的均衡价格和产量水平为

* 2.75P =,*7.25Q =

(4)由于消费税的征收实质上导致了均衡价格的上升,从而就每一单位商品的消费税而言,消费者承担的值为价格上升值,即*00.75P P -=,生产者承担的值为10.750.25-=。所以消费者承担了3/4的税收份额BC ,生产者承担了1/4的税

收份额CD ,具体见下图所示。

2.假定某消费者的需求的价格弹性e d =1.3,需求的收入弹性e M =2.2。

求:(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下降2%对需求数量的影响。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收入提高 5%对需求数量的影响。 于是有

解答:(1)由于e d =- P

P Q

Q ??- ,于是有

ΔQ

Q =e d ×P

P ?=-(1.3) ×(-2%)=2.6%

即商品价格下降2%使得需求数量增加2.6%.

(2)由于e M =- M

M Q

Q ??- ,于是有

ΔQ Q =e M ·ΔM

M

=2.2×5%=11%

即消费者收入提高5%使得需求数量增加11%。

3. 已知某企业的生产函数为Q =L 2/3K 1/3

,劳动的价格w =2,资本的价格r =1。求:

(1)当成本C =3 000时,企业实现最大产量时的L 、K 和Q 的均衡值。 (2)当产量Q =800时,企业实现最小成本时的L 、K 和C 的均衡值。 解答:(1).由题意可知,C=2L+K,

Q=L 2/3K 1/3

为了实现最大产量:MP L /MP K =W/r=2.

当C=3000时,得.L=K=1000. Q=1000.

*P 0P

0P 0

(2).同理可得。800=L 2/3K 1/3.2K/L=2 L=K=800

C=2400

4. 已知某厂商的生产函数为Q =0.5L 1/3K 2/3;当资本投入量K =50时资本的总价格为500;

劳动的价格P L =5。求:

(1)劳动的投入函数L =L (Q )。

(2)总成本函数、平均成本函数和边际成本函数。

(3)当产品的价格P =100时,厂商获得最大利润的产量和利润各是多少?

切入点:(1)厂商都在追求最优的要素组合,投入要素时都会使得K

L K L P P MP MP =,先根据给出

的产量函数求出MP L 和MP K ;P L 给定了,又根据给定条件很容易求得P K ,这样就能找到要素投入量L 和K 的关系式。把这个关系式带入生产函数就得到劳动的投入函数。

(2)总成本=劳动的价格乘以劳动投入量+资本的价格乘以资本的投入量。把以上得出的各种数值带入这个式子,就能得到总成本函数、平均成本函数和边际成本函数。 (3)利用以上得到的结果,可以容易求得厂商获得最大利润的产量和和利润。

根据题意可知,本题是通过求解成本最小化问题的最优要素组合,最后得到相应的各类成本函数,并进一步求得相应的最大的利润值。 (1)因为当K=50时的资本总价格为500,即P K ·K=P K ·50=500,所以有P K =10。

根据成本最小化的均衡条件K

L K L

P P MP MP

= 其中,

MP L =3

2K L 613

2

-, MP K =3

1K L 6

23

1-

P L =5, P K =10

于是有 105K L 6

2K

L 6131

313

232=--

整理得

1

1L K =,即K=L 以K=L 代入生产函数Q=0.532

3

1K L ,有:

Q=0.532

31L

L ,得劳动的投入函数 L(Q)=2Q

(2)以L(Q)=2Q 代入成本等式C=5L+10K 得:总成本函数TC(Q)=5×2Q+500=10Q+500

平均成本函数AC(Q)= Q TC(Q)=10+Q 500

边际成本函数MC(Q)= dQ

dTC(Q)=10

(3)由(1)可知,K=L ,且已知K=50,所以,有K=L=50。

代入生产函数有:

Q=0.53

231K L =0.5×50=25

由于成本最小化的要素组合(L=50,K=50)已给定,相应的最优产量Q=25也已给定,

且令市场价格P=100,所以,由利润等式计算出的就是厂商的最大利润。

厂商的利润=总收益-总成本

=P·Q-TC =P·Q-(P L ·L+P K ·K)

=(100×25)-(5×50+500) =2 500-750 =1 750

所以,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Q=25,利润π=1 750。

5. 已知某垄断厂商的短期总成本函数为STC =0.1Q 3-6Q 2+140Q +3 000,反需求函数为P

=150-3.25Q 。

求:该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产量与均衡价格。

解答:因为 SMC =d STC/d Q =0.3Q 2-12Q +140,且由TR =P (Q )·Q =(150-3.25Q )Q =

150Q -3.25Q 2

,得MR =d TR/d Q =150-6.5Q 。

于是,根据垄断厂商短期利润最大化的原则MR =SMC ,有

0.3Q 2-12Q +140=150-6.5Q

整理得 3Q 2-55Q -100=0 解得 Q =20(已舍去负值) 将Q =20代入反需求函数,得

P =150-3.25Q =150-3.25×20=85

所以,该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产量为Q =20,均衡价格为P =85。

6. 假设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 =100+0.8y d ,投资i =50,政府购买性支出g =200,政府转移支付t r =62.5,税收t =250(单位均为10亿美元)。

(1)求均衡收入。

(2)试求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

解答:(1)由方程组

可解得y =1 000(亿美元), 故均衡收入水平为1 000亿美元。

(2)我们可直接根据三部门经济中有关乘数的公式,得到乘数值

投资乘数:k i=11-β=1

1-0.8

=5

政府支出乘数:k g=5(与投资乘数相等)

税收乘数:k t=-β

1-β=-

0.8

1-0.8

=-4

转移支付乘数:kt r=β

1-β=

0.8

1-0.8

=4

平衡预算乘数等于政府支出(购买)乘数和税收乘数之和,即

k b=k g+k t=5+(-4)=1

7. 假设一个只有家庭和企业的两部门经济中,消费c=100+0.8y,投资i=150-6r,实际货币供给m=150,货币需求L=0.2y-4r(单位均为亿美元)。

(1)求IS和LM曲线;

(2)求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解答:(1)先求IS曲线,联立

得y=α+β y+e-d r,此时IS曲线将为r=α+e

d

1-β

d

y。

于是由题意c=100+0.8y,i=150-6r,可得IS曲线为

r=100+150

6

1-0.8

6

y

即r=250

6

1

30

y或y=1 250-30r

再求LM曲线,由于货币供给m=150,货币需求L=0.2y-4r,故货币市场供求均衡时得

150=0.2y-4r

即r=-150

4

1

20

y或y=750+20r

(2)当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IS和LM曲线相交于一点,该点上收入和利率可通过求解IS和LM的联立方程得到,即

得均衡利率r=10,均衡收入y=950(亿美元)。

8. 8. 假设货币需求为L=0.20y-10r,货币供给量为200亿美元,c=60亿美元+0.8y d,t=100亿美元,i=150亿美元,g=100亿美元。

(1)求IS和LM方程。

(2)求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3)政府支出从100亿美元增加到120亿美元时,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有

何变化?

(4)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5)用草图表示上述情况。

解答:(1)由c=60+0.8y d,t=100,i=150,g=100和y=c+i+g可知IS曲线为

y=c+i+g=60+0.8y

+150+100

d

=60+0.8(y-t)+150+100

=60+0.8(y-100)+150+100

=230+0.8y

化简整理得

y=1150 (1)

由L=0.20y-10r,M S=200和L=M S得LM曲线为

0.20y-10r=200

即y=1 000+50r (2)

(2)由式(1)、式(2)联立得均衡收入y=1 150,均衡利率r=3,投资为常量i=150。

(3)若政府支出增加到120亿美元,则会引致IS曲线发生移动,此时由y=c+i+g可得新的IS曲线为

y=c+i+g=60+0.8y d+150+120

=60+0.8(y-100)+150+120

化简得y=1 250,与LM曲线y=1 000+50r联立得均衡收入y=1 250,均衡利率为r=5,投资不受利率影响,仍为常量i=150。

(4)当政府支出增加时,由于投资无变化,可以看出不存在“挤出效应”。这是因为投资是一个固定常量,不受利率变化的影响,也就是投资与利率变化无关,IS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y的直线。

(5)上述情况可以用草图15—2表示。

图15—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