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投资与经济增长

第二章——投资与经济增长

第二章——投资与经济增长
第二章——投资与经济增长

第二章投资与经济增长

第一节投资与经济总量增长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增长通常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经济总量的增长,即国民财富与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与增强,具体地说,就是一个国家的总产值、国民收入的增加;另一层含义是指经济结构的协调。本章重点讨论投资与经济总量增长的关系。

历史表明,投资与经济增长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二者呈现出同步增长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经济增长水平决定投资总量水平,投资总量的多少由上期国民收入积累水平决定;另一方面,投资对经济总量增长具有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在一国科技进步和资源条件既定的条件下,经济增长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资总量的大小及其增长率。因此,投资与经济总量增长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

一、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㈠古典经济学家对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很多。那么有哪些因素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呢?古典经济学家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⒈亚当·斯密及其《国富论》

亚当·斯密认为,分工使劳动生产率提高(技术进步),资本积累使劳动者人数增加,是使一国真实财富与收入增加的途径。

⒉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

强调资本积累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

㈡马克思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而根据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劳动力、生产资料及其增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再生产过程中的社会结合及其改进,社会需要的增加,自然资源条件等。这些经济增长因素对任何生产的具体历史形式来说都是共同的。同时,经济增长作为整个社会发展的一部分,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所有因素,也会影响到经济增长。因此,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包括影响劳动过程使产出量发生变化的所有因素。

马克思把影响经济增长的诸因素划分为内涵和外延两大类。内涵部分是指通过内涵扩大再生产来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包括技术进步、管理水平和组织效率的提高等。外延部分是指通过外延扩大再生产来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包括劳动力、资源和土地等生产要素投入的

增加。

㈢从总生产函数看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

经济增长是产量的增加,因此用总生产函数来分析

Y=A·F(K,L)

Y——社会总产量; K——资本;L——劳动;

A——技术。

上式中,土地是不变的,因此,经济增长的源泉是资本、劳动与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表现为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劳动、资本和技术是决定国民收入水平的三个基本因素。

⒈劳动力是生产力中的主体因素,对经济增长具有直接的和重要的作用。劳动人口的增长率和劳动生产率决定了一个社会潜在的增长率,但孤立的劳动力并不能形成现实的生产力,劳动力必须与生产资料相结合,才能构成对社会经济劳动量的投入。因此,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要以资本积累为前提。

⒉技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表现在促进生产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上。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技术进步一方面表现为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的提高,另一方面表现为生产技术条件的改善,即通过新增投资和折旧更新所形成的技术装备。显然,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得作用最终要与资本积累的作用结合起来。

⒊而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资本的规模决定了生产的规模;②资本的结构决定了经济活动的效率,制约着经济增长的水平;③资本增长的速度决定了经济增长的速度。

1909~1940年间,美国经济年均增长率为2.9%,其中资本增加引起的增长为0.32%,资本贡献占11%;劳动增加引起的增长为1.09%,劳动贡献占38%;技术进步引起的增长为1.49%,技术贡献占51%。

㈣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综合分析

本世纪3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开始成为经济学家所考虑的首要的经济问题,产生了许多有影响的经济增长理论,主要有哈罗德——多马的经济增长模型、新古典学派的动态经济学、列昂惕夫的静态部门间投入产出模型、现代剑桥学派的经济增长理论。此外,还有以科尔内为代表的和谐增长理论、非均衡增长理论以及萨谬尔森的乘数——加速数理论等。这些经济增长理论,都不同程度地涉及了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在西方,对经济增长因素分析较为有名的经济学家主要有索洛和丹尼森。他们认为,影响实际国民收入的因素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总投入,主要包括劳动、资本和土地三个生产要素;二是单位投入产出,主要包括资源配置的改善、规模经济和知识进步三种因素。

在本书,将经济增长因素确定为:全部要素的投入,包括资金(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劳动(就业人数、年龄——性别构成、工时和教育)和土地的投入;单位投入的产出,包括知识进步、资源配置的改善、规模经济、自然因素。如下图所示

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如:

投资←→要素投入←→经济增长;

投资←→经济结构(资源配置和规模经济)←→经济增长;

投资←→知识进步(技术水平等)←→经济增长。

本节主要讨论投资←→要素投入←→经济增长。

从要素投入的角度看,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投资供给对经济增

长的推动作用;二是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㈠投资供给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投资供给是指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既包括生产性固定资产,也包括非生产性固定资产。生产性固定资产直接为社会再生产过程注入新的生产要素,增加生产资料供给,为扩大再生产提供物质条件,直接促进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非生产性固定资产则主要通过为劳动者提供各种服务和福利设施,间接地促进经济的增长。

投资供给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典型是哈罗德——多马模型。

⒈哈罗德—多马模型

哈罗德——多马模型是在20世纪40年代由英国经济学家R·哈罗德和美国经济学家E·多马提出来的,称为哈罗德——多马模型。

⑴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基本假设

①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这种产品既可以作为消费品,也可以作为资本品;

②生产中只使用两种生产要素:劳动与资本,这两种生产要素为固定技术系数;

③规模收益不变;

④不考虑技术进步,即假定生产技术水平不变。

⑵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基本公式

G=S/c

G——国民收入增长率;S——代表储蓄率,即储蓄量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率;

c——资本—产出比率,即生产一单位产量所需要的资本量

这说明,在资本产出比率不变的条件下,经济增长率取决于储蓄率:储蓄率高,则经济增长率高;储蓄率低,则经济增长率低。

根据凯恩斯主义理论,投资等于储蓄,储蓄即投资供给。所以,哈罗德——多马模型认为投资供给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唯一源泉。

⒉新古典模型

G=a·(ΔK/K)+b·(ΔL/L)+ΔA/A

G——经济增长率;ΔK/K——资本增加率;ΔL/L——劳动增加率;

ΔA/A——技术进步率;a——经济增长中资本所作的贡献比例;

B——经济增长中劳动所作的贡献比例。

㈡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投资需求是指因投资活动而引起的对社会产品和劳务的需求。从投资者角度看,投资需求是投资者的投资支出。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是双向的:扩大投资需求,将对经济增长产生拉动作用;缩小投资需求,则会抑制经济的增长。

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的代表理论是投资乘数理论。

1.投资乘数理论的基本假设

投资乘数理论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的一块重要基石,在西方经济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投资乘数理论建立在两大假设之上:

⑴假定消费支出在一年内无穷多次地传递,从而形成无穷多次的收入,构成几何级数;

⑵储蓄生成无穷多次,并且每次形成之后都绝对静止不动。

2.投资乘数理论的中心思想

增加一笔投资会带来大于这笔投资额数倍的国民收入增加,即国民收入的增长额会大于投资本身的增加额!——萨谬尔森

3.投资乘数的计算公式

投资增加额所带来的国民收入增加额的倍数就是投资乘数,其公式为:

投资乘数=1÷边际储蓄倾向MPS

=1÷(1-边际消费倾向MPC)

=国民收入的变动÷投资的变动

边际储蓄倾向是指增加的储蓄在增加的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⒋举例

郎荣燊《投资学》P21

三、经济增长水平决定投资总量水平

㈠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增长对投资的决定作用

社会主义国家在一定时期的全部产品,补偿了生产资料的消耗后,剩余部分就是活劳动创造的价值——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总额最终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形成消费基金(其中包含补偿劳动消耗的价值),用于消费;另一部分形成积累基金,用于投资。

(关于国民收入的含义:西方经济学——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的总和。政治经济学——国民收入是社会总产品和社会总产值的一部分,从实物形态来看,它就是扣除了用来补偿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以后剩下的那部分社会总产品;从价值形态来看,它就是社会总产值中扣除生产中消耗的生产资料价

值以后余下的部分,也就是当年新创造的价值V+m。)

在中央集权的经济模式下,国民收入中的积累基金表现为国家财政性积累,它是投资的唯一资金来源。

在分权式经济体制下,国民收入中的积累基金扩展为三部分:政府的财政性积累、企业自留基金的积累部分和居民可支配收入中的储蓄部分,国民收入总积累就是由这三项货币资金的总和构成,共同形成了投资来源。其中政府的财政性积累和企业自留基金中的积累部分是稳定的投资来源;居民储蓄部分是不稳定的投资来源,它取决于①居民对未来经济的预期;

②市场上实物投资品的供应;③是自愿储蓄还是被迫储蓄。

所以,投资总量水平是由国民收入总积累决定的。

国民收入总积累=国民收入总量—社会总消费,而社会总消费在一定时期和既定条件下具有相对稳定性,因此,国民收入总积累由国民收入总量决定,国民收入总量的增长就是经济增长水平的反映。

结论:经济增长的水平和速度决定国民收入总积累水平和增长速度,而国民收入总积累又决定投资总量水平,所以经济增长水平和速度决定投资总量水平。

㈡加速数理论

1.中心内容

加速数理论的中心内容是投资支出水平的变动取决于产量变动的水平。社会所需要的资本品的总量,主要取决于收入或生产水平。资本品总量的添增,即通常所说的净投资,只有在收入增长时才会出现。

2.公式

现以K t表示t时期的资本存量,Y t表示t时期的产量;K t-1表示t-1时期的资本存量,Y t-1表示t-1时期的产量,由于K=cY(c——资本产出比率),则:

K t-1=cY t-1

K t=cY t

以I t表示t时期的净投资,则有

I t=cY t-cY t-1=c(Y t-Y t-1)

如果以总投资表示,在上式两边同时加上时期t的更新投资D t,则有

I gt=I t+D t=c(Y t-Y t-1)+D t

其中,I gt表示时期t的总投资,包括净投资I t和更新投资D t两部分;c称为加速数。如果资本产出率为2,本其产量比上期增加200,则本期的净投资应为400,加速数为2,表明本期净投资支出额时产量变动的两倍。

3.结论

加速数理论说明,如果某一时期产量增加,则投资净额必须以加速数为倍数,大于产量的增加幅度而增加。

第二节投资与经济结构

一、经济结构

经济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数量比例关系。经济结构包括所有制结构、地区结构和产业结构等。

所有制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种经济成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关系,决定着一国的经济性质。

地区结构是指生产力的空间分布,以及各地区经济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投资与经济结构间的关系也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投资强有力地影响甚至从根本上决定着一国的经济结构;另一方面,现有的经济结构又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投资总量的增长和投资的分配。

二、投资影响和决定经济结构

㈠所有制结构的形成和发展有赖于投资结构的变化

投资对所有制结构有重大的影响作用,投资是构造所有制结构的手段。

⒈新的所有制结构的形成有赖于投资结构的变化

⒉所有制结构的改变是通过改变投资在各种经济成分之间的分配比例而实现的。

⒊投资结构必须与所有制结构相适应,实行以全民所有制单位投资为主导、集体经济投资为重要组成部分、个体经济和其他经济投资为补充的多种经济成分投资并存的投资结构。

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实行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和其他经济为补充的

多种经济形式长期并存的所有制结构。这就要相应地实行多种经济成分投资并存的投资结构来构造所有制结构。

㈡地区经济结构的形成和改善是由投资在各地区的分配比例关系所决定的

⒈改革开放以前,地区经济结构的改善,主要是依靠调整国家预算内投资的地区分配结构实现的。

⒉改革开放以后,地方的财权逐步扩大,各地区安排的固定资产投资成为改变地区经济结构的一个重要因素。

㈢投资总量和投资结构决定了产业结构

⒈投资总量的增长速度强有力地影响着产业结构的变化方向

投资总量增长速度加快,对投资品的需求就会增多,从而拉动生产投资品的产业扩张。如果投资规模过大,就会造成钢铁、水泥等建筑材料的供应紧张,价格上涨,从而带动这些行业的发展;反之,如果投资总量增加缓慢,甚至负增长,则对投资品需求不旺,生产投资品的产业就会相应萎缩。

⒉投资结构决定产业结构

⑴现存的产业结构是过去投资产业分配的结果,而现在的投资结构又决定着未来的产业结构。

⑵投资到产业结构形成的实质是由平均建设周期决定的。

⑶影响和决定产业结构的投资由两部分组成,即净投资和重置投资。

净投资可以改善产业结构。

重置投资可以改变现有企业工艺老化、设备陈旧、产品落后、消耗高等现状,对于推进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等方面具有净投资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二、经济结构制约着投资总量的增长和投资的比例关系

㈠现有的所有制结构制约着未来的投资比例关系

某一经济成分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大,发展迅速,表明这一经济成份为未来投资提供资金的能力强,因而在总投资中所占的比重也大。

㈡现存的地区经济结构制约着未来的投资比例关系

我国从1980年开始,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体制改革以后,投资决策权相应下放,地方可以根据自身的财力状况自行安排本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扩大再生产投资。这样,各地区投资占全国投资总额的比重就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其财力状况及各地区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就是说,各地区的投资分配比例关系受到现存地区经济结构的制约。

㈢产业结构对投资总量和投资分配比例的制约关系

⒈现存的产业结构制约投资总量

⑴能够提供大量投资同时也需要大量投资装备自己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高,则该国的投资总量就大;反之,该国的投资总量就小。

农业过由于其传统农业和手工业的劳动生产率低,资金积累能力低,同时,装备农业对投资的需求量也不大,这就决定了工业化程度不高的农业国的投资总量小。

⑵一国投资量的大小最终要受其投资品的供给能力制约,而投资品的供给能力又取决于现存的产业结构。

如果生产投资品的产业(如建筑材料业、机械制造业、建筑业等)较发达,在一国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高,那么该国的投资量就大,投资率就能够高。如果一个国家脱离投资品供给能力而无限提高投资率,会造成投资品短缺,使其中的一部分投资无法形成生产能力,成为无效投资。

⒉现存的产业结构制约着投资的产业结构

在固定资产投资效率、资产效率相对稳定的条件下,新增投资的需求结构取决于对各产业部门的产品需求和各产业部门现有资产存量。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当某产业部门产品供不应求时,其产品价格会上升,利润增加,从而刺激投资者将投资从别的部门向该部门转移。

⒊现存的产业结构对投资分配比例的制约作用,还可以通过制约产业的资本形成量来实现。

发达的、实力雄厚的而且有发展前途的产业,其资本积累能力大,往往有很强的投资能力,可以增加对本产业的投资。

第三节投资与经济增长周期性波动

社会经济的波动有两种类型:一是古典型波动;二是增长型波动。古典型波动是指古典经济学家所归纳的经济波动,其含义是一国的经济活动水平绝对上升或下降;增长型波动是指经济变量增长率的上升或下降,它包括古典型波动。

社会主义的经济增长同样会产生波动,且具有经济波动的一般特点——周期性。造成经济增长波动性的原因很多,其中投资的波动是一个重要原因。

一、经济增长周期性波动的特点和原因

自19世纪中叶以来,人们在探索经济周期问题时,根据各自掌握的资料提出了不同长度和类型的经济周期。

(1)基钦周期:短周期。是1923年英国经济学家基钦提出的一种为期3-4年的经济周期。

(2)朱格拉周期:中周期。是1860年法国经济学家朱格拉提出的一种为期9-10年的经济周期。

(3)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长周期或长波。是1926年俄国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提出的一种为期50-60年的经济周期。

(4)库兹涅茨周期:另一种长周期。是1930年国经济学家库涅茨提出的一种为期15-25年,平均长度为20年左右的经济周期。由于该周期主要是以建筑业的兴旺和衰落这一周期性波动现象为标志加以划分的,所以也被称为“建筑周期”。

(5)熊彼特周期:一种综合。1936年,伟大的经济学家熊彼特以他的“创新理论”为基础,对各种周期理论进行了综合分析后提出的。熊彼特认为,每一个长周期包括6个中周期,每一个中周期包括三个短周期。短周期约为40个月,中周期约为9-10年,长周期为48-60年。

㈠我国的经济周期变化情况

改革开放以前经历了5个周期:

1953—1957年为第1轮周期,历时5年;1958—1962年为第2轮周期,历时5年;1963—1968年为第3轮周期,历时6年;1969—1972年为第4轮周期,历时4年;1973—1976年为第5轮周期,历时4年;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经历了五轮明显的经济周期,时长为4-10年。

第—轮经济周期是从1977-1981年,周期时间为五年。需要说明的是改革开放前最后—轮周期结束在1976年,那一年我国GDP增长指数达到谷底,经济增长为-1.6%,为一轮周期的完整性体现。我们把改革开放后第一轮经济周期扩展到1977年,那一年的经济增长开始复苏,上涨了7.6%。第一轮经济周期增长最快的年份是1978年,达到11.7%,经济周期的波幅为5%;最高通货膨胀率为6.5%;

第二轮经济周期是从1982——1986年,这轮周期持续了五年时间,最高通货膨胀率8.8%,

年度经济增长最快达15.2%,周期波幅为6.4%;

第三轮经济周期从1987-1990年,周期时间为四年,最高通货膨胀率为17.9%,该周期经济增长最快为11.6%,周期波幅为7.8%;

第四轮周期:1991-1999年,该周期通货膨胀率创纪录地达到24.1%,经济增长也高达14.2%,周期波幅为6.6%。也有经济学家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经历的第四轮完整的经济周期应该是1991-2001年,而非1991-1999年。

第五轮周期是从2000年开始的,2007年经济周期达到波峰,经济增长为13.4%,2008年后经济增长进入周期下行区间。我国第五轮经济周期在历经2000—2001年两年的复苏期后进入长达六年的扩张期,这六年时间经济增长平均达10.3%,2007年年末经济开始下滑,进入本轮周期的下行区间。这个紧缩期持续了一年多时间,到2009年初跌入谷底,但很快在国家强大的“反周期”经济政策作用下,2009年第二季度经济就走出谷底强劲反弹,而且这种反弹之势在2010年还将持续。因此可以得出第五轮经济周期在2009年已经终结的基本结论。

㈡我国经济增长周期性波动的特点

一是就整个周期的长度看:周期逐渐延长。在前8轮周期中,周期长度平均为5年左右,表现为一种短程周期。第9轮周期延长到9年,而第10轮周期又延长到10年。第9、10轮周期扩展为一种中程周期。

二是就上升阶段的长度看:上升阶段逐渐延长。在前9轮周期中,上升阶段一般只有短短的一两年,而在第10轮周期中,上升阶段延长到8年,即从2000年到2007年经济增长率连续8年处于8%—13%的上升通道内,走出了一条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历次经济周期波动中从未有过的最长的上升轨迹。

三是就经济增长率的峰位看:峰位已进一步有所控制和理性下降。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几轮周期中,经济增长率的高峰十分陡峭,高达20%左右,如1958年21.3%,1964年18.3%,1970年19.4%。改革开放以来,在八九十年代的周期中,经济增长率的峰位有所控制,下降到14%—15%左右,如1984年15.2%,1992年14.2%。第10轮周期中,经济增长

率的高峰在2007年,为13%,。

四是就经济增长率的谷位看:谷位有上升趋势。在改革开放之前的周期中,经济增长率的低谷经常为负增长。如1961年为-27.3%,1967年为-5.7%,1976年为-1.6%。改革开放之后,没有再出现负增长,每次低谷均为正增长,只是增速减缓。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率的低谷有所上升,如1990年3.8%,1999年在抵御亚洲金融危机中回落到7.6%。这次,在第10轮周期中,在应对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中,2009年经济增长率仅回落到8.7%,实属来之不易。

五是就经济增长率波动的幅度看:波幅逐渐收窄。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周期中,经济增长率的峰谷落差很大,如在第2轮周期中,1958年的峰值21.3%与1961年的谷值-27.3%之间的落差达48.6个百分点。改革开放之后,波幅明显缩小,经济增长率的峰谷落差缩小到6—7个百分点。而在第10轮周期中,峰谷落差仅为4.3个百分点。

㈢传统的经济周期理论

⒈西方经济周期理论

⑴外生经济周期理论

①太阳黑子周期理论

太阳黑子周期性→农业生产周期性→其他产业和投资周期性→经济增长周期性

②创新周期理论

创新→生产效率提高→盈利增加→企业仿效→创新浪潮→信用扩张→需求增加→经济繁荣→创新普及→盈利机会消失→信用紧缩→经济衰退

③政治性周期理论

出于政治目的,周期性制止爬行的通货膨胀或用通货膨胀来消灭失业。

⑵内生经济周期理论

①纯货币周期理论

信用扩张→生产扩张、收入增加→需求增加、物价上升→经济繁荣→供求失衡、信用危机→信用紧缩→需求减少、生产过剩→经济萧条→为刺激经济增长,信用扩张。

②过度投资周期理论

③消费不足周期理论

认为危机的出现和生产过剩是因为消费不足,并未揭示周期全过程

④心理周期理论

2.经济增长周期性波动的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是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失衡

社会总供给是指有实物保证的总供给,具体表现为社会现有生产能力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有实际使用价值的全部产品和劳务的总和。

社会总需求是指社会有支付能力的总需求,包括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从购买内容上,社会总需求表现为对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和劳务的需求。

在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仍存在着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矛盾。这是因为:

⑴社会主义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生产和消费是两个相互联系但又各自独立的环节,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分离的。

⑵商品经济固有的一系列内在矛盾都必然在市场交换行为过程中外化为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这一系列矛盾又: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这三对矛盾都需要在市场的商品交换过程中实现统一,当市场交换不能完成时,就表现为这三对矛盾。

⑶商品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和消费是由不同经济利益的主体来实现的,存在着经济利益上的矛盾。

生产最大化与消费最大化只有在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中才能实现,而完全竞争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当消费者能接受的价格低于生产者能接受的价格时,就会供求失衡。

而资本主义国家供求失衡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㈣不同社会制度下,社会总供求失衡的表现

1.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总供求失衡是以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即有效需求不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2.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总供求矛盾通常表现为总需求膨胀,即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总需求膨胀包括投资需求膨胀和消费需求膨胀,这就造成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双重短缺,进而发生通货膨胀、经济衰退。

㈤我国经济周期的具体原因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农业成分比重大,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因此,我国经济周期波动有其特殊原因及传导机制。

1.固定资产投资的周期波动是造成国民经济周期波动最直接的内在原因之一

2.农业波动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基础

3.产业结构的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重要因素

4.外贸依存度的变化

5.人为因素对经济波动的影响

二、投资波动的特点与原因

投资波动是指投资总量增长率的上升或下降,表现为一定年份投资总量增长率的急剧上升,在另一些年份投资总量增长率陡降,甚至出现负增长。

㈠投资波动的特点

1.周期波动时间平均为5年;

2.投资波动幅度大。最大波幅147.1%。

3.投资波幅趋缓。

4.投资波动与政治运动有一定关系。

53年投资高潮——执行过渡时期总路线总任务;58年投资高潮——大跃进;64年投资高潮——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组织生产建设。

㈡投资波动的原因

根本原因是无限扩张的投资需求与社会生产要素可供量之间的矛盾。

1.集权经济体制下,投资需求膨胀的原因

企业申报投资的需要;职位升迁的需要;缺少投资风险约束

2.改革后投资体制变化

多元主体投资的新格局形成;国民收入分配向微观倾斜,地方政府和企业投资主体意识增强

但是预算约束不健全,投资自我抑制功能不健全,调控体系不完善决定投资波动不可避免。

三、投资波动与经济增长波动

㈠二者的关系

周期性和变化方向表现出极高的相关性。(以福建省三明市为例)

1.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幅度都具有周期性变化趋势

1981-2007年间,我市经济发展大约经历了4个比较完整的周期,周期长度大约为6年。观察同期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呈现与经济增长同样的周期性波动。从发展趋势看,二者周期起伏亦大致相同,表现出高度的吻合性,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投资增长率上升,经济增长率亦上升;投资增长率下降,经济增长亦下降。例如1993年,投资增长速度达到81.0%,当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也快速提高,达到16.6%,较上年提高了8.1个百分点。

2.固定资产投资波幅大于经济增长

从二者的趋势曲线上看,经济增长曲线相对于投资曲线较平滑;其波动轨迹比较平缓、稳定,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波动较为剧烈。在投资增长曲线上,波峰出现在1993年,增幅为81.0%,波谷出现在1987年,增速为-5.1%,峰谷差达到86.1个百分点;而经济增长曲线上的波峰和波谷分别出现在1988年和1991年,其增长率分别为17.7%和2.6%,峰谷差为15.1个百分点。

3.经济增长的变动周期相对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动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滞后期大约为1-2年或更长

例如1991-1994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在25.3-81.0%的高增长平台上运行后,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在1993年达到16.6%的高峰, 并在1994年又保持了11.7%的较高速度;1996年

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大幅下降,增速仅为2.3%,较上年速度下降了4.5个百分点,1998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也大幅下降,由上年的13.3%下降为9.9%,跌至“八五”以来的较低水平。这种现象表明投资对经济的推动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投资通常应该优于经济的增长而增长,其作用在投资的当年并不一定能反映出来,但会在第二年、第三年甚至更后的时间逐步显现出来。

㈡投资波动会导致经济波动

经济增长就是社会扩大再生产。扩大再生产的条件是:

Ⅰ(v+m)>Ⅱ(c) (1)

Ⅰ(c+v+m)>Ⅰ(c)+Ⅱ(c) (2)

Ⅱ(c+v+m)>Ⅰ(v+m/x)+Ⅱ(v+m/x) (3)

m/x——剩余价值中用于个人消费部分。

(1)和(2)表明,扩大再生产要求第一部类的产品除满足用以补偿两大部类生产资料消耗外,还应有追加的生产资料;

(3)表明,第二部类的产品除了满足两大部类消费品的消耗以外,还要有追加的消费品。

㈢经济波动的周期性是由投资波动的周期性决定的

四、乘数——加速数理论

在封闭经济中,国民收入(Y

t ),由消费(C

t

)、投资(I

t

)、政府支出(G

t

)构成,这样就有下

式:

Y t =C

t

+I

t

+G

t

(8.1)

消费由边际消费倾向(c)与前期的国民收入水平决定,其中边际消费倾向(c)为一不变的常数,所以:

C t =cY

t-1

(8.2)

投资由消费增加量与加速数(a)决定,也就是由国民收入和加速数决定,所以:

I t =a(C

t

-C

t-1

)=a(cY

t-1

-cY

t-2

)=ac(Y

t-1

-Y

t-2

) (8.3)

设政府支出为一常数G

t ,把(8.2)、(8.3)和G

t

代入(8.1)式得到:

Y

t

=cY

t-1

+ac(Y

t-1

-Y

t-2

)+G

t

(8.4)

乘数原理说明了投资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投资变动给国民收入带来的影响,要比投资变动更大,这种变动往往是投资的变动的倍数,而加速原理要说明国民收入变动对投资变动的影响,国民收入的变动能够引起数倍投资的变动。

与加速原理相互作用引起经济周期的具体过程是:投资增加因为乘数效应引起产量的更大增加,产量的更大增加又引起投资的更大增加,这样,经济就会出现繁荣。然而,产量达到一定水平后由于社会需求与资源的限制无法再增加,这时就会由于加速原理的作用使投资减少,投资的减少又会由于乘数的作用使产量继续减少,这两者的共同作用又会使经济进入萧条。萧条持续一定时期后由于产量回升又使投资增加、产量再增加,从而经济进入另一次

繁荣。正是由于乘数与加速原理的共同作用,经济中就形成了由繁荣到萧条,又由萧条到繁荣的周期性运动过程。

乘数-加速数原理表明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会通过加速数对投资产生加速作用,而投资的变化又会通过投资乘数使国内生产总值成倍变化,加速数和投资乘数的这种交织作用便导致国内生产总值周而复始的上下波动。

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效率的文献综述研究

Value Engineering 0引言 随着1998年住房体制的改革,我国政府提出将住宅建设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房地产业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长和城市化加速时期,房地产市场发展非常迅速,房地产投资增速高于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远高于经济增长速度,这使得房地产市场存在很大的泡沫风险。此外由于我国房地产业收益过高,这必然会引起社会上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种资源涌入房地产市场,掀起国内房地产开发投资的热潮,这也可能使得房地产投资资本积累过度,从而影响经济增长的质量。因此对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效率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主要回顾经济增长与投资效率的研究及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研究,为后续进一步研究做好准备工作。 1经济增长与投资效率的文献回顾 在整个研究经济增长的发展史上,投资形成资本, 结合劳动力的投入,共同构成了社会生产不可缺少的生产要素。在经典增长理论中,投资(尤其是物质资本投资)是一个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实现高速增长的不可或缺的因素,但仅仅依靠大量投资还不足以保证经济增长,从长期来看一个国家的宏观投资效率才是关键。通过对已有的文献的整理和分析,我们认为目前对宏观投资效率的研究主要分为两大类:从投资总量的角度分析是否存在投资过度或投资不足的问题;从投资结构的角度分析资本在不同行业、地区的配置是否合理。 分析宏观投资总量效率的主要研究方法是,根据新古典增长的动态效率理论,运用AMSZ 准则进行测算。宏观经济中动态效率的概念最早来自菲尔普斯(Phelps , 1961),后来在新古典增长理论的索洛增长模型中有了精 确的数学表达。在索洛增长模型中,资本积累的“黄金律”水平,就是“使消费最大化的稳定状态”时的资本存量(记为k * gold ),可证f ′(k * gold )=n+g+δ①。如果经济达到稳态时k * >k * gold ,则存在过度资本积累问题,这时经济处于动态无效 状态,其资源配置不再是帕累托最优的。从动态效率的定义来看,最直接判断经济中是否存在投资过度的标准,就是比较资本边际收益率与黄金律的水平。但在实际应用中准确估算边际资本收益率很难,幸运的是Abel 等(1989)提出了一个简便易行的AMSZ 准则:如果一个国家每年的总资本收益始终大于当年的总投资(D>I ),那么这个国家的宏观投资就是动态有效的,否则就是动态无效的。根据“黄金律”和AMSZ 准则,史永东、齐鹰飞(2002)和袁志刚、何彰勇(2003)研究了我国宏观投资的动态效率问题,认为中国经济是动态无效的,且存在资本的过度积累问题。在此基础上,刘宪(2004)认为史永东和袁志刚等不应当将生产税净额从总收益中去掉,从而低估了我国经济总的总资本收益。刘宪修正后的实证研究发现:中国经济从总体来看,近年来一直处于动态有效状态,并未发生资本的过度积累问题。项本武(2008)遵循AMSZ 准则,但运用更新后的总资本收益计算方式,对我国1994-2003的经济动态效率进行重新测算,得到在样本期内,我国经济的动态效率是波动的,投资率较高时,经济处于动态无效状态,投资率较低时,经济处于动态有效状态,这与我国经济的投资驱动型特征相吻合。 对宏观投资结构效率的评判方法主要是,资本边际收益率均一化准则。即通过测算资本边际收益率差异的变化趋势,来判断资本配置效率是否提高,如龚六堂、谢丹阳(2004)的表述“一般来讲,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率差异变小就表明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得到改善② 。在一般均衡理论 中, 当且仅当要素价格等于其边际生产率的时候,资源配置才是有效的, 经济整体也达到帕累托最优,我们也可以据此判断资本配置效率。然而在实际中我们看不到资本的—————————————————————— —作者简介:李文华(1982-),女,山东栖霞人,硕士研究生,教师,研究方向为会计电算化;李文龙(1985-),男,山东栖霞人,宁波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金融计量与风险管理。 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效率的文献综述研究 A Survey of Real Estate Investment and Efficiency of Economic Growth 李文华①LI Wen-hua ;李文龙②LI Wen-long (①山东协和学院,济南250107;②宁波大学,宁波315200) (①Shandong Xiehe Institute ,Ji'nan 250107,China ;②Ningbo University ,Ningbo 315200,China ) 摘要: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近年来出现不少关于房地产投 资过度以及存在泡沫的言论,如何从我国目前投资体制以及政策引导角度分析房地产投资效率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整理和介绍了经 济增长与投资效率的文献及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文献,尽量准确地介绍这些研究方法并相应作出分析和评述,为后面进一步深入理论和实证研究提供帮助。 Abstract:The real estate industry,as the basic and dominant industry,has promoted the growth of national economy.Has real estate over -invested?Is there a bump in real estate market?So the study of the efficiency of real estate investment has great mean in the background of our own investment system.This paper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researches about economic growth and investment efficiency and about real estate invest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关键词:房地产投资;经济增长;投资效率Key words:real estate investment ;economic growth ;investment efficiency 中图分类号:F29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4-0195-03 ·195· DOI:10.14018/https://www.doczj.com/doc/f8898374.html,13-1085/n.2013.14.154

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摘要: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辆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由此可见,投资是国民经济增民经济总需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一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投资与经济增长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一方面投资对经济增长有着不可替代的贡献,是经济增长动力之一,一方面经济增长又是扩大投资赖以存在的基础,对投资起决定作用。 关键词:投资经济增长 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含义。投资就是资本的使用和配置,它是一个变量运动和增值的过程。投资时经济主体为获取经济利益而垫付货币和其他资源于某项事业的经济活动。为了强调投资与资本的联系,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在《经济学》一书中对投资进行了定义:“对于经济学家而言,投资总是指实际资本的形成——增加存货的生产,或新工厂、房屋和工具的生产。”经济增长的含义。经济增长是也是一种综合的社会现象,经济学家对此也有着不同的解释,萨缪尔森在《经济学》一书中关于“经济增长是指一国潜在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或国民产出(GNP)的增加”的论述比较有代表性。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给经济增长做了一个经典性的定义,即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是指提供给居民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能力的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的技术和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之相应调整的基础上。 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投资的两个方面来实现的,即投资需求效应和投资供给效应来实现的。在投资过程中和投资项目建设过程中,不断运用资金,购买生产资料如电力、水泥、钢材、电力等,从而导致对投资品和消费品的大量需求,引起国民经济中需求总量的增加,推动相应行业扩大生产规模,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投资的供给效应表现为投资项目建成后投入使用,会扩大社会的生产能力,从而给社会生产处更多的产品,导致国民经济供给总量的增加,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由此可以看出,投资对经济增长既有供给效应,又有需求效应,既会促进经济增长,又会诱发经济波动,具有“双刃剑”的作用。投资应服从和服务于消费,消费产生需求,投资产生供给,投资像细线能拉不能推。我们在处理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时,既要重视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又不能盲目扩大投资:既要重视投资的需求效应,也要重视投资的供给效应。投资的项目或形式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存货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其中起着主要作用的是固定资产投资。投资对宏观经济的作用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一是短期的需求效应,即投资是总需求的一个组成部分,投资增长能够直接拉动总需求的增长,从而带动总产出水平的增长。二是长期的供给效应,也就是从供给方面来说,投资可以形成新的后续生产能力,并且为长期的经济增长提供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由此不难得出结论,投资不但创造了当年国民经济总需求而且增加了下一年国民收入的总供给。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均表明,要想持续扩大社会再生产,必须增加固定资产、改善劳动手段和提高技术水平。我国的投资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可以通过近年来的投资率可以通过一些数据来表明:我国投资率80年代前期34.1%,后期增加到36.8%,90年代的平均水平为38.6%,2001年投资贡献率为46%左右,2002年提高到70%,由此可以看出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我国经济增长已离不开投资的贡献。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另一方面只有经济增长才能给扩大投资提供坚实的基础,没有经济增长,投资就成了无源之水。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为了使投资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在现实中必然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盲目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以及采取合理途径从而发挥投资的积极作用。首先,现阶段我国的众多小型企业以及个人为了盈利投资的方式呈现出不科学性和盲目性导致经济的不正常发展,所以解决投资的盲目性从而保持适度投资规模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现阶段保持投资的稳定增长,避免经济的剧烈波

2 第二章 经济发展理论

第二章经济发展理论 本章要求了解经济发展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它的历史过程,重点把握五种类型的经济发展理论的内容、特点,理解其产生的原因以及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适用性。 一、单项选择题 1、认为正常数量和比例的储蓄、投资和外援是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时必不可少的理论是( )。 A.经济成长阶段理论 B.结构变动理论 c国际依附理论 D.新经济增长理论 2、线性阶段理论的主要代表是美国经济学家( )。 A.罗伊·哈罗德 B—阿瑟‘刘易斯 c索洛 D.w.w.罗斯托 3、在线性阶段理论中,经济发展的具有分水岭意义的最关键 A.为起飞创造条件阶段 B.起飞阶段 c向成熟推进阶段 D.高额群众消费阶段4.在经济起飞阶段,一个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是净投资必须达到国民收入的( )。A.15% B.5% C.10% D.20% 5、在向成熟推进阶段,新投资维持在相当高的水平,通常占国民收入的( D )。 A.20% 30% B.10% C.5%一15% D.15% 6.下列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AD )。 A.主导部门是具有革新创造性的部门 B.主导部门一般增长得较慢但对经济的影响力较大 C.辅助部门是作为主导部门发展的条件而得到迅速发展的部门 D.派生部门是由于总收入、人口、工业生产的增长而得到稳定增长的部门 7.为冷战时期西方发达国家大规模援助发展中国家提供依据的理论是( )。 A.国际依附理论 B.新经济增长理论 c.结构转换理论 D.经济成长阶段理论8、下列说法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 A.发展模式经验研究认为资本积累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 B.国际依附理论认为国际经济秩序是发展中国家不发达的一个重要原因 C.新古典主义回潮理论认为第一世界国家以及国际机构的掠夺活动是第三世界不发达的原因之一 D.以上说法均不对 二、多项选择题 1.在经济发展史上,曾经出现过的经济发展理论有( A.线性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B.结构变动理论 C.国际依附理论 D.反对国家干预的新古典主义回潮理论 E.新经济增长理论 2.罗斯托的线性阶段理论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需要经过 ( )。 A.传统社会阶段 B.为起飞创造条件阶段 C.起飞阶段 D.向成熟推进阶段 E.高额群众消费阶段 3.在追求生活质量阶段中,经济中的主导部门转移为() A.耐用消费品部门 B.教育卫生部门 C.住宅建设部门 D文化娱乐部门 E.旅游部门 4、一个部门如果要成为经济中的主导部门,它必须具备的特点是()。 A.部门产品的供给弹性大 B.部门产品的供给弹性小 C.部门产品的需求的收入弹性大 D.部门产品的需求弹性小 E.部门产品的需求弹性大5、哈罗德一多马模型显示( )。 A.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与储蓄率成反比 B.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与储蓄率成正比

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以内蒙古1985年—2005年的统计数据为例 摘要: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单位根检验、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然后对内蒙古1985—2005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来反映两者之间的长期和短期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经济增长和固定资产投资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同时得出滞后一期的误差修正项对长期稳定趋势的偏离起到了比较明显的收敛作用。 关键字:固定资产投资;国内生产总值;协整;误差修正模型 一、问题的提出与分析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来看,在工业化进程中随着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逐步提升,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加大,从而引起投资率上升、消费率下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快发展的经济发展阶段,积累和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投资拉动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需要保持投资较快增长。改革开放以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2%,超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14.5%的增速,在保证GDP年均增长9.4%的同时,也使得投资率保持较高水平。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对投资拉动的依赖较强,投资率高于国外相同发展阶段水平,这种情况如果持续下去,不仅会造成消费对投资的制约,影响国民经济良性循环,而且可能诱发通货膨胀,导致宏观经济大起大落。因此,现阶段就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对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提出政策建、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等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方法的选择 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国外许多著名经济学家提出了不少理论及模型,最具代表性的有: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哈罗德—多马模型、凯恩斯的乘数理论、加速数理论及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他们都把投资视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以上这些理论从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投资理论的进步和发展,然而它都缺乏严格统计意义上的逻辑论证。本文通过研究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增长在数量上的依存关系,发现从长期来看,二者都有趋同的上升趋势,体现出长期均衡发展的特点。(如图一:GDP与FAI关系图)因此,本文采用符合这一特点的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对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进一步反映二者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选取内蒙古1985年至2005年间的数据进行分析。 (三)理论综述 在对经济现象进行时间序列分析时,一般都要求所用的时序资料是平稳的,否则将会产生“伪回归”问题。但是现实经济时序资料通常都是非平稳的,为了避免产生这种现象,传统的处理方法总是先对变量进行差分,然后对差分序列进行回归,这样做可能会导致所研究变量间长期关系信息的损失,而这些信息对分析问题又是必要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美国经济学家、纽约大学金融学教授罗伯特?恩格尔和英国经济学家、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荣誉教授克莱夫?格兰杰于1987年正式提出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该理论的问世可以极大地避免“伪回归”问题。

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

现代商业MODERN BUSINESS 142区域经济District economy 一、理论基础从概念上讲,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潜在的国内生产总值(GDP) 或国民收入的增加。投资作为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投资分为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产投资,而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的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所谓的固定资产投资是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即固定资产再生产活动。固定资产再生产过程包括固定资产更新(局部和全部更新)、改建、扩建、新建等活动。在理论上, 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辨证关系:一方面, 经济增长水平决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水平; 另一方面, 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对经济总量增长具有强有力的推动作 用。二、模型建立及数据分析(一)模型建立在经济活动中许多经济变量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联性,其中一个变量的变化 会引起与其相关变量的变动。在宏观经,济学中从增长理论的研究可知固定资产投资与生产总值之间也同样存在着关联作 用,为研究他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拟建立一元回归方程: Yt=B1+B2Xt+ut,t=1,2,3…n(1) 其中Yt为地区生产总值(GDP),Xt为固定资产投资(I);B1, B2为待测参数,ut为随机干扰项。所以以上(1)式也可以写成:GDPt=B1+B2It+ut ,t=1,2,3…n(2)(二)数据分析1、相关性分析:相关分析是对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的分析,其主要目标是考察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内在依存关系,并做出符合实际的判断。通过绘制散点图判断因变量和自变量 之间有无明显线性关系,通过选取2002到2008年数据作图,如下:从上海市GDP总量和固定资产投资相关性的散点图可见,多数年份的散点都分布在一条直线附近,可以基本判定GDP总量和固定资产投资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线性相关。2、数据回归分析选取上海的数据,对LnGDP和LnI之间的线性关系进行回归分析 运用最小二乘法估计,结果如下:LnGDP=2.527401+0.768019LnIS= 0.188076 0.029487T= 13.43819 26.04617R-squared=0.963089结果表明LnGDP和LnI有协整关系,也就是说上海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序列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 回归系数0.768019表明固定资产投资增加1%,GDP总值增加约0.768019%,从回归系数看固定资产投资对GDP增长的影响很显著。三、结论及政策建议1、通过运用回归分析,得知上海市固定资产投资与区域生产总值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固定资产每增加一个百分点,GDP就相应增加0.768个百分点。所建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能较好地反映了实际情况。2、上海市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在拉动经济增长的消费、投资和进出口“三驾马车”中,固定资产投资是上海市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拉动因素。固定资产投资的不断加大,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反之,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不足,将制约经济的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具有多级传导和扩散的功能,通过对相关产业的影响,拉动经济的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不仅可直接促进工业,房地产等行业生产的增长,对生产资料市场和消费品市场的繁荣也起到了间接的推动作用。为了实现上海经济的可持续和健康发展,必须在调整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和优化投资结构上进行重点突破。固定资产投资 与经济增长关系 【文章摘要】以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理论为依据, 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 对上海 市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 固定资产投资是刺激经济的主要手段,拉动经济增长作用越来越强。【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国民生产总值;经济增长;计量经济学模型王悦然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 200241 【参考文献】1、王勇 固定资本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经济师》2004 年第11 期2、杨萍.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现状与发展分析《建筑经济》2007年第6 期3、上海经济社会统计年鉴 2002

工程经济学第二章

第二章现金流量构成与资金等值计算 思考题 1、什么就是现金流量?财务现金流量与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有什么区别? 2、构成现金流量的基本经济要素有哪些? 3、经济成本与会计成本的主要区别就是什么? 4、为什么在技术经济分析中要引入经营成本的概念? 5、绘制现金流量图的目的及主要注意事项就是什么? 6、在技术经济分析中就是如何对时间因素进行研究的?试举例说明之。 7、何为资金的时间价值?如何理解资金的时间价值? 8、单利与复利的区别就是什么?试举例说明之。 9、什么就是终值?现值?资金等值? 10、什么就是名义利率?什么就是实际利率?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当名义利率一定时,按半年计息时,实际利率(c )名义利率。 A、等于 B、小于 C、大于 D、不确定 2、单利计息与复利计息的区别在于( c )。 A、就是否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B、就是否考虑本金的时间价值 C、就是否考虑先前计息周期累计利息的时间价值 D、采用名义利率还就是实际利率 3、某人贷款购房,房价为15万元,贷款总额为总房价的70%,年利率为6%,贷款期限为6年,按单利计息,则6年后还款总额为( a )万元。 A、12、71 B、17、21 C、14、28 D、18、 24 4、某工程项目,建设期分为4年,每年投资额如下表所示,年单利率为6、23%,则其投资总额F 、335、00 5、实际利率就是指在名义利率包含的单位时间内,按(b )复利计息所形成的总利率。 A、月利率 B、周期利率 C、年利率 D、季利率 6、已知名义利率额为12%,年实际利率为12、68%,则一年内实际计息次数为( c )。 A、2 B、4 C、12 D、6 7、已知某笔贷款的名义利率为12%,实际利率为12、62%,则该笔贷款按( d )计息。 A、月 B、半年 C、季 D、两个月 8、已知年利率为15%,按季度计息,则年实际利率为( c )。 A、15、56% B、12、86% C、15、87% D、15、62% 9、某企业为扩大经营,现向银行贷款1000万元,按年利率12%的复利计算,若该企业在第4年的收益已经很高,则决定在该年一次还本付息,应偿还( a )。 A、1573、52万元 B、1600、00万元 C、1537、25万元 D、1480、00万元 10、某人向银行贷款,年利率为10%,按月计息,一年末应归还的本利与为1899、9万元,则该人当年贷款总额为( b )。

第二章-经济增长

增长篇 第二章 本章主要内容 ●2.1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方式 ●2.2经济增长模型 ●2.3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实绩 ●2.4中国的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增长意味着总产出的扩张和平均收入的增 加,是经济结构变化和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前提和基础。 第一节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方式 ●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不断实现的经济增长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诸多因 素影响着经济增长的进程,而经济增长的方式也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一、经济增长及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 ●“经济增长”指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包括产品和劳务在内的产出 (O u t p u t)的增长。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可以分为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 影响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 ●资源的投入量及其使用效率是影响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 ●这里所说的资源包括资本、自然资源和劳动力。 ●资源的投入量和资源使用效率都会影响经济的增长。 影响经济增长的间接因素 ●影响经济增长的间接因素包括影响资源投入量和资源使用效率的各种经济 和非经济的因素。 ●技术 ●制度 ●结构变迁 二、经济增长方式及其类型 ●经济增长方式就是实现经济增长不同要素的组合形式。 ●包括粗放(外延)型经济增长方式和集约(内含)型经济增长方式两种形式。 粗放(外延)型经济增长方式 ●如果经济增长主要依赖生产要素在原来技术水平基础上投入的数量扩张,即 土地、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我们称为粗放(外延)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集约(内含)型经济增长方式 ●如果经济增长主要靠资源使用效率(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来推动,我们称 为集约(内含)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一、房地产投资现状 虽然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较晚,但由于房地产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类似的定量研究也不在少数。从短期看房地产投资比非房地产投资能更好的预测经济增长,而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能同时引导房地产投资和非房地产投资的增长。研究认为除中部地区外,全国、东部和西部房地产投资和经济增长均存在相互反馈作用;房地产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影响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而存在差异。与此同时,由于城市房地产投资刺激的局部繁荣而引发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房地产投资增速居高不下,与同期社会经济增长水平、居民收入水平极不匹配,部分城市房地产投资过度等情况相当严重,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不协调发展已成为事实,并且愈演愈烈。房地产投资增长速度高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房地产价格增长速度也大大高于国民收入增长速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和房价同时脱离正常增长,长期的不协调势必影响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从长期来看,任由这种不协调发展的状况蔓延开来,对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经济增长与稳定、社会安定团结都形成潜在的威胁。因此,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对于了解房地产投资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以及使之达到最佳平衡状态,制定房地产业相关政策有着很强烈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房地产业经历了很大的变化,

从2011 年的统计年鉴的数据得出,房地产业的增加值在中国第三产业增加值构成中的比重分别为:1978年的9.15%、1998年的11.23%、2010 年的12.89%。可见,其增加值在中国第三产业增加值构成中的比重不断上升,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占比也在不断上升。因此,房地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是在不断上升,房地产业的重要本文由毕业论文网收集整理性可见一斑。房地产投资结构也生了很大的变化,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也在不断变化之中。房地产业还是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先导产业是指在一国经济的某个阶段,能对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起着导向和带动性作用,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技术创新能力的产业。房地产的产业链比较长,房地产业的发展需求对其他行业的发展具有“引致需求”的促进作用。比如钢铁、家居装饰及建材等行业,通过产业关联效应对GDP 增长具有间接的贡献作用。另外,还可以通过拉动消费,对GDP 增长具有“引致消费”的贡献作用。 三、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也在不断提高。目前理论界主要采用直接计算法和投资乘数法两种定量方法来考察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但由于第一种方法测算时只考虑由固定资产投资形成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没有考虑投资品行业收入增加所推动的一系列次级消费的增加。投入产出投资乘数法较好地弥补了直接计算法这一

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5.10

封面

目录 (一)、背景简介 (6) (二)、文献综述 (6) (三)、分析思路和方法 (7) (一)、我国FDI的发展历程 (8) 1.缓慢增长阶段(1983-1991): (8) 2.快速增长阶段(1992-1995): (8) 3.调整稳步发展阶段(1996-2001年): (9) 4.高速增长阶段(2002-2011): (9) (二)、FDI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9) 1.外商涉及的产业领域越来越广,且趋向独资化 (9) 2.外商投资区域格局变化较小 (10) 3.香港和自由港的资金投入占外商直接投资比重增加 (11) 4.我国房地产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为显著 (11) 5. 2012年我国吸入外资额持续下降,吸收外资压力增大 (12) (一)、增加资本供给,弥补建设资金 (13) (二)、增加财政税收,提高外汇储备 (13) (三)、促进经济增长,增强经济活力 (13) (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升级 (14) (一)、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 (15) (二)、级济发展服务业,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 (15) (三)、建立健全外商直接投资的法律法规体系 (15)

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学生姓名:指导老师:

一、直接投资的概念和特点 (一)、背景简介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国际资本流动日益活跃,直接投资(FDI)成为主要的资本流动方式,也成为发展中国家获取外部资本的主要渠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我国经济这种持续快速增长,与改革开放以来所推行的市场化改革,特别市所有制改革密切相关。FDI大量涌入我国,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吸引FDI最多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直接投资吸收国,外资成为了我国经济增长的不可缺少的拉动力。那么,我们有必要清楚地知道,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到底带来了哪些好处,收到了什么样的经济效应,并且应该弄清楚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到底有多大。同时要清楚的认识到,在我国的经济建设进程中,我们同样需要积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来加快经济建设。 研究外商直接投资(FDI)的经济效应重点在于探讨FDI对经济产生什么影响、影响这些效应的因素是什么和这些效应产生的机制和路径是怎样的。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体现为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根据以往有关FDI和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从经济理论的发展中挖掘FDI对增长作用的思想渊源;从我国经济增长与FDI的关系进行考察,理清FDI与经济增长联系的脉络。此外,要重点研究我国FDI发展历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带来的正负面影响,影响到什么程度,以及我国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避免对本国企业的冲击。通过对我国FDI的现状、我国FDI存在的问题及FDI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双重影响的研究,为我国进一步执行合理的FDI政策和经济发展方针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因此,研究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二)、文献综述 关于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经济增长效应的分析与探讨,主要形成里两大派系。一是以Solow为代表的新古典增长理论,认为外国直接投资知识增加了资本积累,因为只能对短期经济增长产生影响。政策性变量对经济增长只产生短期作用。因此,任何鼓励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都是短效的。另一种是以Barro,Sala.I.Martin为代表的内生增长理论,认为通过某种渠道,外国直接投资可以对经济增长产生长期作用。按照内生增长理论,政策变量可以

政府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政府投资如何促进经济增长

政府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政府投资如何促进经济增长 对于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和社会事务等项目来说,由于这些行业或部门一般具有投资规模大、投资回收期长、风险大等特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单纯依靠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往往难以达到有效率的供给水平,出现所谓的“市场失灵”。这在客观上要求政府介入,通过公共投资的方式配置资源,实现资源在各产业部门间的均衡配置,提高使用效率。所以从性质上讲,公共投资是弥补市场失灵的产物和有效手段。 政府公共投资虽然主要投向农业等基础产业和交通运输、机场、港口、桥梁、通讯、给水工程等基础设施,但基础设施与基础产业是经济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该领域的投资与资本形成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直接影响着经济各领域资源配置的效率水平,从而制约着经济增长。 公共物质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一种长期的均衡关系,并且,两者的驱动机制更多地表现为公共投资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拉动作用。另一方面,政府对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科技研发等的支出,增加了经济中的人力资本存量,通过全要素生产率及外部效应等提高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力。 答:政府投资范围原则上应当主要包括如下领域: 第一类,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纯公共产品,如国防、司法、行政、邮政、防灾救灾、卫生防疫、大江大河治理、重大科研计划、消防、公共博物馆和图书馆等,政府部门的直接投资是这类产品的唯一供给方式。政府直接投资上述领域,并不意味着此类公共产品的全部投资与运营责任都需要政府部门承担。上述产品与服务领域仍然可以作更为细致的分类,将竞争性业务与普遍服务性业务分业经营。政府投资与补贴只负责保障提供普遍服务。政府也可以借助市场组织和社会组织的优势与能力,来生产这些公共产品。 第二类,带有显著外部收益、能够创造社会公平的准公共产品和服务,如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基础教育、公共医疗卫生、公有住房、社会福利、环境保护等。这些领域可以是政府投资的范围,也可通过政府补贴和特许权经营引入非营利组织和企业投资经营。政府介入程度的高低取决于政府的财力及经营的效率,在政府财力有限和经营效率低下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借助社会及市场的力量。但是,社会化及市场化的范围和程度要有明确的限制,同时,要对社会化和市场化提供的公共产品及服务(准公共产品及服务)进行科学的规划、组织,并实行严格的监管和控制。当政府财力充裕的时候,政府部门应当在具有显著外部效应(如城市道路、基础教育、公共卫生)的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三类,以电力、铁路、电信、地铁、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广播电影电视等为代表的自然垄断产品。这些产品和服务或具有排他性,或具有竞争性,存在着超额需求,消费者愿意直接付费,这就为社会资本通过市场供给提供了现实可能性。这些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供给形式可以有两种。其一,社会资本的完全供给,即公共产品的投资、生产以及运营由私人单独完成,私人通过收费的方式向消费者收取费用;其二,社会资本与政府的联合供给,政府对私人提供一定的补贴和优惠政策,或政府根据合同进行采购。此类产品和服务必须实施政府管制,包括价格管制和市场准入管制,以避免由于企业拥有市场垄断地位,或因厂商盲目竞争而导致资源配置效率的损失。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阶段,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的市

消费出口和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基于20072017年数据的SPSS统计分析

消费、出口和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基于2007-2017年数据的SPSS统计分析

1 引言 2007年以来,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至今余波未平。一方面,金融危机严重拖累中国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中国通过供给侧改革和“一带一路”建设,努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中国经济经受住了金融危机的考验。但是,世界经济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经济依然面临着许多风险和挑战。 本文通过综合整理2007-2017年的数据,运用SPSS17.0分析消费、出口和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探讨今后经济发展的可行路径。经济增长、消费、出口、和投资分别用GDP、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净出口(即出口额-进口额)、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衡量,单位均为万亿元人民币,数据取自历年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 统计分析 2.1 基本情况 如图1所示,2007年以来,中国经济总体上呈现增长态势。2017年,中国

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8万亿元人民币,较之2007年有较大幅度增长。消费和投资也有大幅增长,净出口的增长总体比较平稳。 表1 2007年中国GDP、投资、净出口和消费情况 图1 2007-2017年GDP、投资、净出口和消费增长态势 GDP 投资净出口消费 2 210 2 2291 20868 108488 2 4846 2 814 8 2 3919 2 4676 2 810 2 2761 23489 262394 2 931 2 6466 3352 3 332316 2 1238 28718 366262

2.2 描述性统计 通过SPSS运算得到如下结果: 根据运算结果,GDP的方差和标准差较大,说明2007-2017年,中国经济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净出口的方差和标准差最小,说明这十年来,波动比较小,增长比较平稳;投资和消费的结果表明两者也在经济增长的背景下有比较多的增长。 2.3 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消费、投资和出口是所谓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这三个因素和经济增长有一定具有某种相关关系。下面的散点图矩阵也揭示了“三驾马车”和经济增长的某种相关关系。

国内房地产开发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综述

国内房地产开发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综述 采用综述方法对主要学者关于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问题的研究成果作了介绍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此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力图为政府、房地产开发商和金融机构做出决策提供更可靠、更科学的参考依据。 标签: 研究综述;房地产开发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与展望 1 主要学者的研究成果 关于房地产开发投资和经济增长关系的问题,前人的研究大都只停留在定性分析的阶段,缺乏定量研究,且由于各学者所选取的指标和样本空间不同。 1.1 认为两者之间为双向因果关系的研究 龚宁(2007)通过对房地产投资完成额和GDP两个变量进行协整关系检验,得出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两者之间为双向作用。此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但在证明两者因果关系方面缺少理论支撑。商碧元、田涛(2008)运用计量及经济学方法模型和应用统计分析软件对深圳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和GDP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证实两者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且两者之间的影响存在一年的时滞。此研究比吴淑莲和龚宁的研究更进了一步,具有更实际的参考价值,但由于其所选取的样本空间只是深圳市,因此,其结论的应用具有局限性。 1.2 认为两者之间为单向因果关系的研究 现有的文献表明,国内大多数学者认为两者之间为某种单向显著的因果关系,但对于何为因,何为果意见不一。 (1)认为房地产开发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显著的研究。 费晨(2008)利用城市GDP和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两个指标,搜集了武汉市1995-2006年间的数据,对武汉市经济增长和房地产开发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通过变量的平稳性检验、单整性检验、协整性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以及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得出武汉市地区生产总值与房地产开发投资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房地产开发投资与GDP的增长之间为显著的单向因果关系,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增长带动了GDP的增长,而根据GDP的波动不能有效的预测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变动。邹朝福(2009)以昆明市为例,对城市房地产开发投资进了详细的分析,得出房地产开发投资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比较显著,政府应该制定一些政策措施来控制房地产开发投资的规模,使之与区域经济发展和市场

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之关系研究

摘要:本文从内生技术进步层面来探讨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文章从干中学和知识外溢理论入手,首先对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进而运用内生增长理论模型,分析考察了中国将外商投资存量作为产生外溢效果的知识载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最终得出外商直接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将促进经济增长的结论。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增长;干中学;知识外溢;技术进步世界银行1999年世界发展报告《知识促进发展》认为,知识已超越资本和劳动,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和本源。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发展水平的差距,不是因为资本和劳动,而首先在于“知识差距”。而外商直接投资又是知识、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的载体,是知识外溢、干中学和规模经济等多种效应的集中体现,因此,外商直接投资的引入提高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解释力。本文基于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事实的理解与思考,运用经济增长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关系模型,实际测算并检验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一、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罗(Arrow)在1962年发表的《干中学的经济含义》中提出,在生产过程中边干边学积累的经验也是一种要素投入。阿罗用生产经验作为要素投入则旨在说明:只要生产继续,生产经验可以无限增长,资本收益就不会消失,这样经济的无限发展就会得到物质保障。20世纪80年代中期,罗默(Romer,1986)继承了阿罗的研究思想,用技术外部性理论来解释经济增长,把知识作为一个要素引入模型,提出技术变革或创新是知识积累的产物,知识积累才是经济长期增长的原动力。其模型基本结论是:技术进步可以提高投资的收益率,投资又会导致知识的积累;知识的增加加快了技术进步的速度。在这种正反馈中,经济系统中出现了一个良性循环,从而保证了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因此,一国经济要保持长期增长,不断增加资本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必须是充分的。罗默的贡献在于从知识天生具有的“外部溢出性”来说明为什么以知识作为要素投入的生产函数会有规模报酬递增的性质。他认为一国知识存量越大,各专业知识之间交流与沟通越便利;而新知识、新技术出现越快,知识的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先发国家所以形成“先发优势”,根本原因就在于此。而后发国家可以从先发国家先进技术“外部扩散”中获取巨大收益,从而形成“后发优势”。干中学和知识外溢观念的引入为内生增长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形成了内生增长理论的主流。巴格瓦迪(bhagwati,1978)认为,外商直接投资作为国内总资本的一部分对本国经济总量有重要影响。因为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在质量上区别于国内资本,它比国内资本有更高的效率,隐含更多的技术。正因为如此,外商直接投资被公认为发展中国家知识和技术增长的主要源泉。由于外商直接投资能够传递生产知识和管理技术,使得其具有一个区别于其他形式的利用外资的显著特点,外部性或外溢效果也被认为是外商直接投资给东道国带来的主要好处。然而技术进步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只占经济增长的很小部分。这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存在巨大的初始人力资本差异造成的。发展中国家R&D投资受发达国家的外部效果限制,因为发达国家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而发展中国家出口非技术密集型产品。差异可以通过外商直接投资消除。发达国家通过R&D,不断创新并积累知识与技术,不断应用并扩散知识与技术,已形成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获得了先发优势和先发利益;而发达国家的新知识可以通过外商直接投资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另外,外资企业技术禀赋的优越性,可以迫使本国企业投资于学习和创新,以保持其在竞争中的有利地位。反过来,本国企业竞争力的增强又迫使外资企业带来更先进的技术和知识。因此,外商直接投资隐含的技能和技术提高了本国资本存量的边际生产力,加速了经济增长。[!--empirenews.page--] 从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来看,应该承认外商直接投资是带来经济增长的潜在因素,然而,其潜能的发挥需要一个合适的经济环境。发达国家积累的技术知识无疑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笔可供利用的巨大资源。然而,除非发展中国家自己有一定的“消化吸收能力”(包括资本引进、技术消化和管理适应等因素),否则,它们不可能利用这笔财富。因此,缺乏合适的环境可能导致相反的结果,

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

山东省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分析 摘要:基于1978~2008年数据,运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山东省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作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和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 关键词:投资经济增长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 一、引言 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来看,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加大。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投资率,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其贡献要大于消费和出口。近年来我国有关GDP的主要成分分析的结论表明,我国消费需求一直相对稳定,而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净出口对于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有所降低。在当前背景下,我国实施了规模庞大的4万亿投资计划来促进经济增长。 在对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中,利用截面数据,Levine和Renelt(1992)研究表明投资是一个灵敏的变量,对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正的与统计显著的。在国内,耿明斋和胡晓鹏(1999)对1979-1997 年间我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作了计量研究,认为投资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过度的投资又会诱发经济的剧烈波动,因此要确保经济的稳定增长,就必须保持投资的稳定增长。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因此有必要对地区性的数据经性分析研究。 本文以山东省为例,在充分研究投资对经济增长作用机制的基础上,采用现代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山东省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二、山东省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分析 1、数据与变量 本文的分析中用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衡量山东省经济增长的指标,用支出法核算中的资本形成总额(TZ)作为衡量山东省投资的指标。本文所使用的数据为1978—2008年山东省的年度数据.原始数据来源于《山东统计年鉴2009》。为了消除非平稳时间序列中存在的异方差现象,对国内生产总值和投资额进行自然对数变换,分别用LNGDP和LNTZ来表示取自然对数以后的国内生产总值和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