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以内蒙古1985年—2005年的统计数据为例

摘要: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单位根检验、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然后对内蒙古1985—2005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来反映两者之间的长期和短期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经济增长和固定资产投资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同时得出滞后一期的误差修正项对长期稳定趋势的偏离起到了比较明显的收敛作用。

关键字:固定资产投资;国内生产总值;协整;误差修正模型

一、问题的提出与分析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来看,在工业化进程中随着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逐步提升,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加大,从而引起投资率上升、消费率下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快发展的经济发展阶段,积累和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投资拉动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需要保持投资较快增长。改革开放以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2%,超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14.5%的增速,在保证GDP年均增长9.4%的同时,也使得投资率保持较高水平。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对投资拉动的依赖较强,投资率高于国外相同发展阶段水平,这种情况如果持续下去,不仅会造成消费对投资的制约,影响国民经济良性循环,而且可能诱发通货膨胀,导致宏观经济大起大落。因此,现阶段就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对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提出政策建、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等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方法的选择

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国外许多著名经济学家提出了不少理论及模型,最具代表性的有: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哈罗德—多马模型、凯恩斯的乘数理论、加速数理论及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他们都把投资视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以上这些理论从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投资理论的进步和发展,然而它都缺乏严格统计意义上的逻辑论证。本文通过研究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增长在数量上的依存关系,发现从长期来看,二者都有趋同的上升趋势,体现出长期均衡发展的特点。(如图一:GDP与FAI关系图)因此,本文采用符合这一特点的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对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进一步反映二者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选取内蒙古1985年至2005年间的数据进行分析。

(三)理论综述

在对经济现象进行时间序列分析时,一般都要求所用的时序资料是平稳的,否则将会产生“伪回归”问题。但是现实经济时序资料通常都是非平稳的,为了避免产生这种现象,传统的处理方法总是先对变量进行差分,然后对差分序列进行回归,这样做可能会导致所研究变量间长期关系信息的损失,而这些信息对分析问题又是必要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美国经济学家、纽约大学金融学教授罗伯特?恩格尔和英国经济学家、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荣誉教授克莱夫?格兰杰于1987年正式提出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该理论的问世可以极大地避免“伪回归”问题。

1、协整理论

协整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同阶单整(若非平稳过程{Yt}的一阶差分为平稳的,则称其为一阶单整的,若非平稳过程经过d次差分后为平稳的,称其为d

阶单整)的非平稳时间序列的线性组合是平稳时间序列,则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就是协整的。从协整的定义可以看出,其经济意义在于:两个经济变量,虽然他们各自具有各自的长期波动规律,但是如果他们是协整的,则他们之间存在着一个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

建立长期均衡模型,即进行变量之间的协整分析必须经过两个两步,首先要对变量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其是否为同阶单整序列;其次进行协整检验并建立长期均衡模型。

2、误差修正模型(ECM)

误差修正模型是一种具有特定形式的计量经济模型,其基本思想是:若变量间存在协整关系,则表明这些变量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关系,而这种长期均衡的关系是在短期波动过程的不断调整下得以实现的。因此,任何一组相互协整的时间序列变量都存在误差修正机制——通过短期调节行为,达到变量间长期均衡关系的存在。建立误差修正模型一般分两步。第一步,建立反映数据长期特征的长期均衡关系模型——两个时间序列共同漂移的方式;第二步,建立数据短期波动特征的误差修正模型。短期波动是指Yt对长期趋势的偏离ΔYt与Yt的滞后值、解释变量滞后值及随机误差项之间的关系。

图一:GDP与FAI的关系图

二、实证分析

1、变量数据的选取

在进行实证分析中,我选取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国内生产总值(内蒙古)这两个指标,由于固定资产投资是按现价计算的,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是按可比价格计算的,为了更清楚的了解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运行的先导作用,这里用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对两个变量进行调整以消除物价因素的影响,同时为了消除异方差的影响,对数据取对数处理,最后分别用LnFAI和LnGDP来表示经过处理后的数据。实证建模采用的样本区间为内蒙古1985—2005年的年度数据,共21个样本。调整后的数据见下表一:

表一:内蒙古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原始数据表(经调整后)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内蒙古统计年鉴》2、平稳性检验

在分析是否具有协整关系之前,首先要进行时间序列的单位根检验,只有同阶单整的非平稳序列才有可能是协整的关系。利用Eviews分析软件中的ADF单位根检验方法,其中最佳滞后期由AIC准则来确定。检验结果如下:

注:检验形式(c,t,k)分别表示是否带有常数项、趋势项和滞后阶数从检验结果看,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消除物价因素并取对数后的值)的ADF检验值均大于在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所以接受序列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即原序列是非平稳序列,而经过一阶差分后的序列ΔLNFAI 和ΔLNGDP的ADF检验值均小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说明差分后的序列是平稳的。因此,LNFAI和LNGDP两个序列都是一阶单整的,满足协整关系的前提。

3、协整检验

对变量之间进行协整检验,一般有Engle-Granger两步法和Johansen系统分析法,由于本文是对两个变量之间进行协整检验,所以采用E-G两步法。第一步对原序列进行OLS回归,第二步对回归后的残差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若其残差序列是平稳的,即说明两个变量之间是协整的,否则就不是。

首先对LNFAI和LNGDP进行OLS回归,利用Eviews3.1得到如下回归模型:

LnGDP

t = 0.0175 + 0.8634*LnFAI

t

(8.61) (22.92)

R2 = 0.9651 F = 525.373

从模型的估计结果来看,可决系数达到了96.51%,说明拟合优度很高,T 统计量和F统计量都显著,说明模型的拟合效果很好。然后对上述模型的残差μ进行平稳性检验,以此来判定两变量之间是否为协整关系,若其为平稳序列,则说明两变量存在协整关系,反之则不存在。仍然采用ADF检验,其检验结果如下:

表三:残差的ADF检验结果

对残差进行ADF检验的检验形式为(c,t,2),从检验结果来看,残差的ADF检验统计量值-2.4153小于在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1.9627,所以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即认为残差序列是平稳序列。因此,可以判定LNFAI和LNGDP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他们之间具有长期稳定关系,其长期协整关系即误差修正项ECM t=(LnGDP- 0.0175 - 0.8634* LnFAI)

t

4、建立误差修正模型(ECM)

误差修正模型是用来反映协整变量LNFAI和LNGDP之间短期动态均衡关系的,它是以ΔLNGDP为被解释变量,以LNGDP的滞后值、LNFAI的滞后值以及随机误差项为解释变量的模型,应用Eviews3.1采用OLS法进行估计并删除不显著的解释变量,得到如下误差修正模型:

ΔLNGDP=0.8815*ΔLNFAI-0.4161ECM t-1+êt

(7.68) (-2.57)

R2=0.685 D-W=1.62

模型中,ECM t-1是滞后的均衡误差修正项,从模型的统计结果来看,该模型拟合效果比较好,具有很强的经济意义。可以看出,内蒙古固定资产投资的短期变化将会引起国内生产总值发生相同方向的变化,两者之间具有长期均衡的关系,当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或减少)1亿元,国内生产总值将增加(或减少)0.8815亿元,这与全国的实际情况大体一致;误差修正项的系数为负,大小为-0.42,说明长期均衡趋势偏离的收敛(调节)机制在起作用,而且收敛的速度较快。

三、结论及政策启示

通过上述模型的建立及检验,可以得到以下基本结论:

1、内蒙古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促进了内蒙古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反过来又会刺激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同时误差修正项对长期稳定趋势的偏离起到了比较明显的收敛作用。

2、近几年,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出口和投资)中,投资拉动作用尤为明显,但是还应该认识到,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要在国力或区(省)力允许范围内量力而行,不能为了拉动经济增长,政府一昧地加大投资力度,而是要保持清醒头脑,理性科学地分析当前的投资形势,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的减少负面影响。在实际进行投资时,应该综合考虑如下宏观调控政策建议:其一,要继续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防止反弹现象发生;继续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加强产业政策和行业规划指导,制定完善并严格实施市场准入标准,抑制低水平不合理的投资过快增长;其二,要加强对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宏观调控,扩大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拆迁安置房建设,控制高档房地产项目用地和高档商品房建设,通过税收等手段抑制投机性需求,加强土地市场监管,盘活存量土地,制止炒卖炒卖土地行为;最后,要继续控制银行中长期贷款,特别是控制高耗能、高污染等不符合产业政策项目的贷款,加强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协调配合,引导银行合理调整贷款结构,控制信贷风险等。

3、虽然我们在上面的模型中得到固定资产和国内生产总值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是,一般来讲,在短期内二者会在整体上体现出弱因果关系,所以在刺激投资

的政策趋向上,政府应该更多地采用长期政策而非短期政策,应该积极引导投资结构的优化,提高投资效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固定资产投资对内蒙古经济增长起到持久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文博.计量经济学【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267—285). 【2】王维国.计量经济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238—260). 【3】马薇.协整理论与应用【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4】张晓峒.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使用指南【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5】李丽莎.ECM模型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实证分析【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报),2005,(5).

【6】龙莹.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关系的协整分析【J】.统计观察,2005,(3).

【7】吕杰.镇江市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的协整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5,(12)

附:

1、论文题目:内蒙古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in Inner Mongolia

2、英文摘要:

Abstract:

T 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unit-root test, co-integration process and the error correction model firstly. Then analys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and GDP with sample data in Inner Mongolia from 1985 to 2005. Through built the error correction model to reflect the long-term and the short-term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The conclusion indicates that there exists the long-term balanced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and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in Inner Mongolia, and concludes that the error correction item has the obvious adjust function to the separation on the long-term stable trends.

3、Key Words: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GDP, co-intergration, error correction model

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效率的文献综述研究

Value Engineering 0引言 随着1998年住房体制的改革,我国政府提出将住宅建设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房地产业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长和城市化加速时期,房地产市场发展非常迅速,房地产投资增速高于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远高于经济增长速度,这使得房地产市场存在很大的泡沫风险。此外由于我国房地产业收益过高,这必然会引起社会上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种资源涌入房地产市场,掀起国内房地产开发投资的热潮,这也可能使得房地产投资资本积累过度,从而影响经济增长的质量。因此对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效率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主要回顾经济增长与投资效率的研究及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研究,为后续进一步研究做好准备工作。 1经济增长与投资效率的文献回顾 在整个研究经济增长的发展史上,投资形成资本, 结合劳动力的投入,共同构成了社会生产不可缺少的生产要素。在经典增长理论中,投资(尤其是物质资本投资)是一个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实现高速增长的不可或缺的因素,但仅仅依靠大量投资还不足以保证经济增长,从长期来看一个国家的宏观投资效率才是关键。通过对已有的文献的整理和分析,我们认为目前对宏观投资效率的研究主要分为两大类:从投资总量的角度分析是否存在投资过度或投资不足的问题;从投资结构的角度分析资本在不同行业、地区的配置是否合理。 分析宏观投资总量效率的主要研究方法是,根据新古典增长的动态效率理论,运用AMSZ 准则进行测算。宏观经济中动态效率的概念最早来自菲尔普斯(Phelps , 1961),后来在新古典增长理论的索洛增长模型中有了精 确的数学表达。在索洛增长模型中,资本积累的“黄金律”水平,就是“使消费最大化的稳定状态”时的资本存量(记为k * gold ),可证f ′(k * gold )=n+g+δ①。如果经济达到稳态时k * >k * gold ,则存在过度资本积累问题,这时经济处于动态无效 状态,其资源配置不再是帕累托最优的。从动态效率的定义来看,最直接判断经济中是否存在投资过度的标准,就是比较资本边际收益率与黄金律的水平。但在实际应用中准确估算边际资本收益率很难,幸运的是Abel 等(1989)提出了一个简便易行的AMSZ 准则:如果一个国家每年的总资本收益始终大于当年的总投资(D>I ),那么这个国家的宏观投资就是动态有效的,否则就是动态无效的。根据“黄金律”和AMSZ 准则,史永东、齐鹰飞(2002)和袁志刚、何彰勇(2003)研究了我国宏观投资的动态效率问题,认为中国经济是动态无效的,且存在资本的过度积累问题。在此基础上,刘宪(2004)认为史永东和袁志刚等不应当将生产税净额从总收益中去掉,从而低估了我国经济总的总资本收益。刘宪修正后的实证研究发现:中国经济从总体来看,近年来一直处于动态有效状态,并未发生资本的过度积累问题。项本武(2008)遵循AMSZ 准则,但运用更新后的总资本收益计算方式,对我国1994-2003的经济动态效率进行重新测算,得到在样本期内,我国经济的动态效率是波动的,投资率较高时,经济处于动态无效状态,投资率较低时,经济处于动态有效状态,这与我国经济的投资驱动型特征相吻合。 对宏观投资结构效率的评判方法主要是,资本边际收益率均一化准则。即通过测算资本边际收益率差异的变化趋势,来判断资本配置效率是否提高,如龚六堂、谢丹阳(2004)的表述“一般来讲,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率差异变小就表明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得到改善② 。在一般均衡理论 中, 当且仅当要素价格等于其边际生产率的时候,资源配置才是有效的, 经济整体也达到帕累托最优,我们也可以据此判断资本配置效率。然而在实际中我们看不到资本的—————————————————————— —作者简介:李文华(1982-),女,山东栖霞人,硕士研究生,教师,研究方向为会计电算化;李文龙(1985-),男,山东栖霞人,宁波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金融计量与风险管理。 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效率的文献综述研究 A Survey of Real Estate Investment and Efficiency of Economic Growth 李文华①LI Wen-hua ;李文龙②LI Wen-long (①山东协和学院,济南250107;②宁波大学,宁波315200) (①Shandong Xiehe Institute ,Ji'nan 250107,China ;②Ningbo University ,Ningbo 315200,China ) 摘要: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近年来出现不少关于房地产投 资过度以及存在泡沫的言论,如何从我国目前投资体制以及政策引导角度分析房地产投资效率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整理和介绍了经 济增长与投资效率的文献及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文献,尽量准确地介绍这些研究方法并相应作出分析和评述,为后面进一步深入理论和实证研究提供帮助。 Abstract:The real estate industry,as the basic and dominant industry,has promoted the growth of national economy.Has real estate over -invested?Is there a bump in real estate market?So the study of the efficiency of real estate investment has great mean in the background of our own investment system.This paper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researches about economic growth and investment efficiency and about real estate invest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关键词:房地产投资;经济增长;投资效率Key words:real estate investment ;economic growth ;investment efficiency 中图分类号:F29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4-0195-03 ·195· DOI:10.14018/https://www.doczj.com/doc/07289174.html,13-1085/n.2013.14.154

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摘要: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辆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由此可见,投资是国民经济增民经济总需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一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投资与经济增长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一方面投资对经济增长有着不可替代的贡献,是经济增长动力之一,一方面经济增长又是扩大投资赖以存在的基础,对投资起决定作用。 关键词:投资经济增长 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含义。投资就是资本的使用和配置,它是一个变量运动和增值的过程。投资时经济主体为获取经济利益而垫付货币和其他资源于某项事业的经济活动。为了强调投资与资本的联系,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在《经济学》一书中对投资进行了定义:“对于经济学家而言,投资总是指实际资本的形成——增加存货的生产,或新工厂、房屋和工具的生产。”经济增长的含义。经济增长是也是一种综合的社会现象,经济学家对此也有着不同的解释,萨缪尔森在《经济学》一书中关于“经济增长是指一国潜在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或国民产出(GNP)的增加”的论述比较有代表性。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给经济增长做了一个经典性的定义,即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是指提供给居民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能力的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的技术和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之相应调整的基础上。 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投资的两个方面来实现的,即投资需求效应和投资供给效应来实现的。在投资过程中和投资项目建设过程中,不断运用资金,购买生产资料如电力、水泥、钢材、电力等,从而导致对投资品和消费品的大量需求,引起国民经济中需求总量的增加,推动相应行业扩大生产规模,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投资的供给效应表现为投资项目建成后投入使用,会扩大社会的生产能力,从而给社会生产处更多的产品,导致国民经济供给总量的增加,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由此可以看出,投资对经济增长既有供给效应,又有需求效应,既会促进经济增长,又会诱发经济波动,具有“双刃剑”的作用。投资应服从和服务于消费,消费产生需求,投资产生供给,投资像细线能拉不能推。我们在处理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时,既要重视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又不能盲目扩大投资:既要重视投资的需求效应,也要重视投资的供给效应。投资的项目或形式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存货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其中起着主要作用的是固定资产投资。投资对宏观经济的作用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一是短期的需求效应,即投资是总需求的一个组成部分,投资增长能够直接拉动总需求的增长,从而带动总产出水平的增长。二是长期的供给效应,也就是从供给方面来说,投资可以形成新的后续生产能力,并且为长期的经济增长提供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由此不难得出结论,投资不但创造了当年国民经济总需求而且增加了下一年国民收入的总供给。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均表明,要想持续扩大社会再生产,必须增加固定资产、改善劳动手段和提高技术水平。我国的投资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可以通过近年来的投资率可以通过一些数据来表明:我国投资率80年代前期34.1%,后期增加到36.8%,90年代的平均水平为38.6%,2001年投资贡献率为46%左右,2002年提高到70%,由此可以看出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我国经济增长已离不开投资的贡献。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另一方面只有经济增长才能给扩大投资提供坚实的基础,没有经济增长,投资就成了无源之水。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为了使投资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在现实中必然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盲目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以及采取合理途径从而发挥投资的积极作用。首先,现阶段我国的众多小型企业以及个人为了盈利投资的方式呈现出不科学性和盲目性导致经济的不正常发展,所以解决投资的盲目性从而保持适度投资规模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现阶段保持投资的稳定增长,避免经济的剧烈波

经济增长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

经济增长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 不同学派对经济增长与环境的关系持不同的观点。在阐明经济增长对环境的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经济增长和环境改善,指出经济增长不会自动缓解环境压力,而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强化环境保护,才能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标签:经济增长;环境变化;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可持续发展 一、经济增长与环境关系的观点综述 环境学家一般认为经济增长与环境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对立关系。麦多斯等人在《增长的极限》一书中认为:在资源约束与环境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地球将不可能支撑经济的无限增长。持续的经济增长会使环境污染连同其他因素(粮食、人口等)一起使世界在某一时刻达到崩溃的边缘,因此必须停止人口和经济的增长,以达到全球性的均衡。这种极端的认识虽然引起人们对经济增长前景的关注,但也受到各国学者和公众的批评。几十年来由于人类注意到环境问题,并且不断地发明新的节能和环保技术,从而缓解了经济增长与环境的紧张状况。 未来学家和部分经济学家对经济增长与环境的关系持乐观的态度。柯尔、费里曼和卡恩等人依据欧美发达国家的历史事实论证了技术进步会消除资源和环境对经济增长的约束。他们的主要论据是:人口不具有指数增长的性质,降低人口增长率的长期手段将加速經济发展;技术的发展将使未来粮食的供应采用非传统方式,食物供应不可能发生危机;价格机制的作用将使替代品不断出现,并使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得到有效控制。因此,他们认为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将成为消除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 大多数经济学家是持一种折衷的观点,认为经济增长和环境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尤为如此,但是停止经济增长不能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技术结构向着符合生态要求的方向转变,经济更快地增长,才是解决人类环境问题的途径。美国经济学家夏皮罗指出:“零增长意味着每年生产的物品和服务的总量不变,被倾卸于生态体系的污染物质的量第二年仍会与第一年相等”,所以完全降低到零增长率也不会停止对环境的破坏;而且对于世界性的环境问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自觉抑制经济增长以减轻对环境的压力,而听任其他国家迅速增长。相反,未来的经济增长可能比不增长状态更加有益于延缓环境的破坏,甚至在某种限度内,经济增长越快,越有助于放慢对环境的破坏。 上述何种观点成立,对于各国发展经济来说具有不同的政策含义:如果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矛盾关系,则人类的理性选择是限制经济增长以保护环境;如果经济增长能自发地解决环境问题,则人类的理性选择是加速经济发展;如果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在一定限度内是相互促进的和谐关系,则人类的理性选择是在加快经济增长的同时,认识环境对经济所施加的约束,从而分析影响经济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因素,并提出改善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关系的措

区域经济增长与区域发展之间的关系

简析区域经济增长与区域发展之间的关系 姓名:LWJ 学校:河北大学 学院:研究生院 年级:2013 专业:区域经济学 学号:20130092

一、区域经济增长 (一)含义 狭义的区域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区域内的社会总财富的增加,用货币形式表示,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用实物形式来表示,就是各种产品生产总量的增加。广义的区域经济增长则还包括对人口数量的控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以及产品需求量的增加等。 (二)衡量标准 衡量区域经济增长速度快慢的指标是区域经济增长率。衡量区域经济增长除了测算增长总量和总量增长率之外,还应计算人均占有量,如按人口平均的区域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 区域经济增长的核算通常依靠GDP、GNP等统计数据。基本方法一般以本年度的GDP总量对比往年的GDP总量,而得出经济增长的百分比。 (三)具体要求 区域经济增长方式可归结为扩大再生产的两种类型,即内涵扩大再生产和外延扩大再生产。外延扩大再生产就是主要通过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来实现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经济的增长;而内涵扩大再生产,主要通过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来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使用效益来实现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水平的提高。现代经济学从不同的角度将经济增长的方式分成两类,即粗放型经济和集约型经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增加资金、资源的投入来增加产品的数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则是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来增加产品的数量和提高产品的质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 (四)影响因素 一般来说,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有投资、劳动和技术进步。 1.投资 投资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有关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达50%以上。我国过去25年的增长主要是靠投资增加、技术进步和制度变革促成的,投资增加是其中最主要的因素。资本形成占GDP的比重在1980年接近30%,2002年突破40%,2003年达43%(许小年,2004.),因而投资增加仍然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2.劳动 经济增长实际上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升级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能否步入高级化良性发展轨道,关键在于它是否拥有足够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人力资源和运用新技术的人力资源,也即是否具有足够的科学家、工程师等高级人才资源。世界银行专家的研究表明,增加教育投资,从而使劳动力受教育的平均时间增加一年,GDP就会增长9%。舒尔茨在《人力资本投资》一书中强调:“改进穷人福利的关键因素不是空间、能源和耕地,而是提高人口质量,提高知识水平。”我国近年来的“孔雀东南飞”现象就与东西部地区发展的差距有着必然的联系。

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以内蒙古1985年—2005年的统计数据为例 摘要: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单位根检验、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然后对内蒙古1985—2005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来反映两者之间的长期和短期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经济增长和固定资产投资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同时得出滞后一期的误差修正项对长期稳定趋势的偏离起到了比较明显的收敛作用。 关键字:固定资产投资;国内生产总值;协整;误差修正模型 一、问题的提出与分析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来看,在工业化进程中随着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逐步提升,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加大,从而引起投资率上升、消费率下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快发展的经济发展阶段,积累和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投资拉动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需要保持投资较快增长。改革开放以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2%,超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14.5%的增速,在保证GDP年均增长9.4%的同时,也使得投资率保持较高水平。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对投资拉动的依赖较强,投资率高于国外相同发展阶段水平,这种情况如果持续下去,不仅会造成消费对投资的制约,影响国民经济良性循环,而且可能诱发通货膨胀,导致宏观经济大起大落。因此,现阶段就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对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提出政策建、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等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方法的选择 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国外许多著名经济学家提出了不少理论及模型,最具代表性的有: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哈罗德—多马模型、凯恩斯的乘数理论、加速数理论及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他们都把投资视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以上这些理论从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投资理论的进步和发展,然而它都缺乏严格统计意义上的逻辑论证。本文通过研究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增长在数量上的依存关系,发现从长期来看,二者都有趋同的上升趋势,体现出长期均衡发展的特点。(如图一:GDP与FAI关系图)因此,本文采用符合这一特点的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对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进一步反映二者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选取内蒙古1985年至2005年间的数据进行分析。 (三)理论综述 在对经济现象进行时间序列分析时,一般都要求所用的时序资料是平稳的,否则将会产生“伪回归”问题。但是现实经济时序资料通常都是非平稳的,为了避免产生这种现象,传统的处理方法总是先对变量进行差分,然后对差分序列进行回归,这样做可能会导致所研究变量间长期关系信息的损失,而这些信息对分析问题又是必要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美国经济学家、纽约大学金融学教授罗伯特?恩格尔和英国经济学家、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荣誉教授克莱夫?格兰杰于1987年正式提出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该理论的问世可以极大地避免“伪回归”问题。

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

现代商业MODERN BUSINESS 142区域经济District economy 一、理论基础从概念上讲,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潜在的国内生产总值(GDP) 或国民收入的增加。投资作为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投资分为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产投资,而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的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所谓的固定资产投资是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即固定资产再生产活动。固定资产再生产过程包括固定资产更新(局部和全部更新)、改建、扩建、新建等活动。在理论上, 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辨证关系:一方面, 经济增长水平决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水平; 另一方面, 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对经济总量增长具有强有力的推动作 用。二、模型建立及数据分析(一)模型建立在经济活动中许多经济变量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联性,其中一个变量的变化 会引起与其相关变量的变动。在宏观经,济学中从增长理论的研究可知固定资产投资与生产总值之间也同样存在着关联作 用,为研究他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拟建立一元回归方程: Yt=B1+B2Xt+ut,t=1,2,3…n(1) 其中Yt为地区生产总值(GDP),Xt为固定资产投资(I);B1, B2为待测参数,ut为随机干扰项。所以以上(1)式也可以写成:GDPt=B1+B2It+ut ,t=1,2,3…n(2)(二)数据分析1、相关性分析:相关分析是对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的分析,其主要目标是考察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内在依存关系,并做出符合实际的判断。通过绘制散点图判断因变量和自变量 之间有无明显线性关系,通过选取2002到2008年数据作图,如下:从上海市GDP总量和固定资产投资相关性的散点图可见,多数年份的散点都分布在一条直线附近,可以基本判定GDP总量和固定资产投资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线性相关。2、数据回归分析选取上海的数据,对LnGDP和LnI之间的线性关系进行回归分析 运用最小二乘法估计,结果如下:LnGDP=2.527401+0.768019LnIS= 0.188076 0.029487T= 13.43819 26.04617R-squared=0.963089结果表明LnGDP和LnI有协整关系,也就是说上海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序列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 回归系数0.768019表明固定资产投资增加1%,GDP总值增加约0.768019%,从回归系数看固定资产投资对GDP增长的影响很显著。三、结论及政策建议1、通过运用回归分析,得知上海市固定资产投资与区域生产总值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固定资产每增加一个百分点,GDP就相应增加0.768个百分点。所建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能较好地反映了实际情况。2、上海市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在拉动经济增长的消费、投资和进出口“三驾马车”中,固定资产投资是上海市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拉动因素。固定资产投资的不断加大,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反之,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不足,将制约经济的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具有多级传导和扩散的功能,通过对相关产业的影响,拉动经济的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不仅可直接促进工业,房地产等行业生产的增长,对生产资料市场和消费品市场的繁荣也起到了间接的推动作用。为了实现上海经济的可持续和健康发展,必须在调整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和优化投资结构上进行重点突破。固定资产投资 与经济增长关系 【文章摘要】以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理论为依据, 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 对上海 市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 固定资产投资是刺激经济的主要手段,拉动经济增长作用越来越强。【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国民生产总值;经济增长;计量经济学模型王悦然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 200241 【参考文献】1、王勇 固定资本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经济师》2004 年第11 期2、杨萍.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现状与发展分析《建筑经济》2007年第6 期3、上海经济社会统计年鉴 2002

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基于内蒙古地区

据新华网报道,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西部大开发办公室统计显示:2000年至2009年,全区生产总值从1539亿元增加到9725.8亿元,增长6.3倍,年均增长17.5%,从全国第24位上升到第15位;地方财政总收入从110.7亿元增加到1378.1亿元,增长12.4倍,年均增长3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5129元增加到15849元,增长3.09倍,年均实际增长10.7%;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从2038元增加到4938元,增长2.4倍。作为新中国最早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被列入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10年来,在国家政策引导和建设资金支持下,经济社会发展实现重大跨越,自2002年起,经济增长速度已连续8年居全国各省区市之首,经济增长速度之快可谓惊人,被众多的专家学者称为“内蒙古奇迹”。 Goldsmith等研究表明,对于许多国家和地区来说,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大致平行的正相关关系。那么在“内蒙古奇迹”背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是否存 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 —基于内蒙古地区 朱增文 (中国人民银行兴安盟中心支行乌兰浩特137400) 内容摘要:自2002年起,内蒙古地区GDP增长速度连续8年位居全国第一,经济增长速度之快可谓惊人,被众多的专家学者称为“内蒙古奇迹”。相关理论研究表明,对于许多国家和地区来说,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大致平行的正相关关系。本文运用内蒙古地区2000 ̄2009年(内蒙古被列入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内蒙古的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之间进行了定量的相关性分析和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就金融资金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度加以回归分析 ,研究表明,在“内蒙古奇迹”背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大致平行的正相关关系并不成立,而呈负相关,但是相对于劳动力而言,金融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度又很显著。笔者就此分析了有关原因并提出了部分建议。 关键词:金融发展区域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贷款、动产质押、贸易融资、应收账款质押融资、设备按揭贷款、创业贷款等业务。积极推广房产和商铺抵押贷款、按揭贷款,努力开发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质押贷款、小微型企业联保贷款、矿产开采权质押贷款。对能提供有效抵(质)押担保的企业可减少办贷程序,简化授信流程。积极探索和充分利用中小企业法定代表人或大股东个人资产连带责任担保、经营业主联户担保、组建行业协会和信用协会等方式,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的不断增加。二是加大金融服务创新。进一步完善对中小企业的配套服务措施,加大中间业务创新力度,在结算、现金管理等方面,探索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和资金运用特点的个性化服务方式。综合运用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多种金融工具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咨 询、财务管理、代收代付、投资理财、咨询评估 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六)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 要落实到实处。地方政府需积极引导增设支持 中小企业发展的微型特色金融机构,建立中小 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落实优惠的财税政 策,简化行政审批环节和手续。推动建立以政 府为主导,金融为主体,司法、公安、工商等部 门协调配合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机 制。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现代化支付 系统、征信系统、账户管理、国库等业务,推广 非现金支付工具应用,全力支持非公经济快速 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白莹)(校对:BY) 11 总第394期 内蒙古金融研究2013.04

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

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 【论文摘要】 2011年4月26日在西安举办了第30届世界园艺博览会,在这次自然与人类和谐共生的盛会中提出的绿色引领时尚这一宏大理念和“天人长安·创意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创意主题,都全面而深刻的阐述了我们在经济发展和个人生活中对可持续发展的渴求。倡导绿色生活不仅是谋求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宏大叙事,也不只是自我救赎,它更大的意义在于,这是一种明亮温暖的人生态度,是简单而不粗糙的生活方式。这是寻求人类更好发展的必由之路,且必将成为人类文明进程中发展方式的一次质的飞跃。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疯狂地向自然索取。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导致人类不得不面临各种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因而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备受人类关注的热门话题。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观,也日益深入人心,并被越来越多的国家作为一种社会发展战略付诸实践。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对可持续发展内涵的理解仍不尽一致,甚至在一些基本问题上尚未形成共识,为了正确把握可持续发展观的本质,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在张记博士的指导下深入研究了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了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等切实可行的发展模式。并以西安园艺会为契机,对我国新时期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字:发展危机,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

第一章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 1.1 我国城市发展的现状调查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城市化的步伐大大加快,城市的数目不断增加,但是,由于历史、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城市发展进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近年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确立以后,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空前活跃,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中心城市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但是从总体上讲,我国的城市化尚处在水平较低的初期阶段。且城市化问题十分突出。 1.2 资源、能源利用现状调查 1.3 人民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调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社会物资的极大丰富和居民收入的逐步提高使居民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消费方式日趋复杂化、多元化。消费观念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改变的,消费状况呈现出居民收入迅速增长、消费水平与消费能级大幅提高、消费结构不断改善、消费内容日益丰富等新的特点。但是我国的消费也存在众多的问题, 第二章我国经济发展中产生的问题及危害2.1 我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由于管理不善和发展理念落后造成的诸如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噪音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使城市化给人类带来的福祉大打折扣,也与上海世博会提出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背道而驰。下面就当前存在的主要污染问题提出研究: (一)大气环境恶化

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扮演着双重角色:一方面,他们是经济发展的最终受益者;另一方面,他们又在为经济发展的生产增长和转变过程提供重要的投入。鉴于这种双重角色,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便不再简单。自二战以后,由于资本主义面临严峻的挑战,新独立国家的人口迅速膨胀和经济长期落后的现象引起人们的关注,对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问题的研究吸引了许多学者的目光。 许多理论表明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有负相关关系。1956年,纳尔逊在他的“欠发达国家的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中提出收入的增加会导致人口增长率的提高,并且一旦人口的增长超过收入的增长,人均收入便会下降并必然导致陷入一个低水平均衡陷阱。同年,赫茨勒出版了《世界人口的危机》。在该书中,他认为人口增长不利于国家的发展,尤其对于那些现代化刚刚起步的国家来说,不发达和人口压力是并存的。寇尔和胡佛在1958年的研究分析了人口增长对人均收入的影响,也认为人口的迅速增长对经济发展有严重的负效应。上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一些机构报告也认为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但是,相当多的学者不同意上述的观点,他们更多地强调了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凯恩斯认为人口增长从上升到下降或静止的转变,将给经济发展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库兹涅茨在1966年继续总结了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好处:刺激需求和投资、促进发明和技术改进、利于形成规模经济等。伊斯特林在库兹涅茨周期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提出了人口、劳动力和经济增长长波理论。19世纪70年代后期,博塞鲁普提出“人口推力假说”,认为人口压力可以推动技术进步和传播,从而推动经济增长。西蒙对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最为系统的理论研究,他认为,从长远来看,人口适度增长则比不增长和增长过快都更有好处。 除了上述两派学者的截然不同的观点之外,还有许多学者更多地强调了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复杂性。比如坎南的适度人口论、库兹涅茨关于人口变量和经济变量之间的直接的因果关系可能相当有限的观点。另外,美国人口委员会的研究报告提出:在多数发展中国家,较慢的人口增长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但要对此做出严格的定量评估却十分困难,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纵观经济学家们有关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不难发现,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并不是单一的,对于经济发展的过程来说,具有促进因素和阻碍因素这两个方面的影响。那么,如何来区分人口增长到底是促进还是阻碍经济的发展呢?首先,需要对人口增长的速度作以界定。人口增长的增长速度,宽泛意义上而言,可分为过度增长、零增长或负增长和适度增长。不同的增长速度与模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同。 人口过度增长对经济发展具有阻碍作用。虽然由于人们对人口与经济关系之间的研究还很不充分,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以及人文背景又无法一概而论,

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一、房地产投资现状 虽然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较晚,但由于房地产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类似的定量研究也不在少数。从短期看房地产投资比非房地产投资能更好的预测经济增长,而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能同时引导房地产投资和非房地产投资的增长。研究认为除中部地区外,全国、东部和西部房地产投资和经济增长均存在相互反馈作用;房地产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影响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而存在差异。与此同时,由于城市房地产投资刺激的局部繁荣而引发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房地产投资增速居高不下,与同期社会经济增长水平、居民收入水平极不匹配,部分城市房地产投资过度等情况相当严重,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不协调发展已成为事实,并且愈演愈烈。房地产投资增长速度高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房地产价格增长速度也大大高于国民收入增长速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和房价同时脱离正常增长,长期的不协调势必影响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从长期来看,任由这种不协调发展的状况蔓延开来,对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经济增长与稳定、社会安定团结都形成潜在的威胁。因此,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对于了解房地产投资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以及使之达到最佳平衡状态,制定房地产业相关政策有着很强烈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房地产业经历了很大的变化,

从2011 年的统计年鉴的数据得出,房地产业的增加值在中国第三产业增加值构成中的比重分别为:1978年的9.15%、1998年的11.23%、2010 年的12.89%。可见,其增加值在中国第三产业增加值构成中的比重不断上升,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占比也在不断上升。因此,房地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是在不断上升,房地产业的重要本文由毕业论文网收集整理性可见一斑。房地产投资结构也生了很大的变化,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也在不断变化之中。房地产业还是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先导产业是指在一国经济的某个阶段,能对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起着导向和带动性作用,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技术创新能力的产业。房地产的产业链比较长,房地产业的发展需求对其他行业的发展具有“引致需求”的促进作用。比如钢铁、家居装饰及建材等行业,通过产业关联效应对GDP 增长具有间接的贡献作用。另外,还可以通过拉动消费,对GDP 增长具有“引致消费”的贡献作用。 三、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也在不断提高。目前理论界主要采用直接计算法和投资乘数法两种定量方法来考察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但由于第一种方法测算时只考虑由固定资产投资形成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没有考虑投资品行业收入增加所推动的一系列次级消费的增加。投入产出投资乘数法较好地弥补了直接计算法这一

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5.10

封面

目录 (一)、背景简介 (6) (二)、文献综述 (6) (三)、分析思路和方法 (7) (一)、我国FDI的发展历程 (8) 1.缓慢增长阶段(1983-1991): (8) 2.快速增长阶段(1992-1995): (8) 3.调整稳步发展阶段(1996-2001年): (9) 4.高速增长阶段(2002-2011): (9) (二)、FDI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9) 1.外商涉及的产业领域越来越广,且趋向独资化 (9) 2.外商投资区域格局变化较小 (10) 3.香港和自由港的资金投入占外商直接投资比重增加 (11) 4.我国房地产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为显著 (11) 5. 2012年我国吸入外资额持续下降,吸收外资压力增大 (12) (一)、增加资本供给,弥补建设资金 (13) (二)、增加财政税收,提高外汇储备 (13) (三)、促进经济增长,增强经济活力 (13) (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升级 (14) (一)、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 (15) (二)、级济发展服务业,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 (15) (三)、建立健全外商直接投资的法律法规体系 (15)

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学生姓名:指导老师:

一、直接投资的概念和特点 (一)、背景简介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国际资本流动日益活跃,直接投资(FDI)成为主要的资本流动方式,也成为发展中国家获取外部资本的主要渠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我国经济这种持续快速增长,与改革开放以来所推行的市场化改革,特别市所有制改革密切相关。FDI大量涌入我国,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吸引FDI最多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直接投资吸收国,外资成为了我国经济增长的不可缺少的拉动力。那么,我们有必要清楚地知道,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到底带来了哪些好处,收到了什么样的经济效应,并且应该弄清楚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到底有多大。同时要清楚的认识到,在我国的经济建设进程中,我们同样需要积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来加快经济建设。 研究外商直接投资(FDI)的经济效应重点在于探讨FDI对经济产生什么影响、影响这些效应的因素是什么和这些效应产生的机制和路径是怎样的。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体现为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根据以往有关FDI和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从经济理论的发展中挖掘FDI对增长作用的思想渊源;从我国经济增长与FDI的关系进行考察,理清FDI与经济增长联系的脉络。此外,要重点研究我国FDI发展历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带来的正负面影响,影响到什么程度,以及我国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避免对本国企业的冲击。通过对我国FDI的现状、我国FDI存在的问题及FDI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双重影响的研究,为我国进一步执行合理的FDI政策和经济发展方针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因此,研究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二)、文献综述 关于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经济增长效应的分析与探讨,主要形成里两大派系。一是以Solow为代表的新古典增长理论,认为外国直接投资知识增加了资本积累,因为只能对短期经济增长产生影响。政策性变量对经济增长只产生短期作用。因此,任何鼓励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都是短效的。另一种是以Barro,Sala.I.Martin为代表的内生增长理论,认为通过某种渠道,外国直接投资可以对经济增长产生长期作用。按照内生增长理论,政策变量可以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企业课后题答案

1.【单选题】可通过下面()方法,判定出现了环境问题 A生态效率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 B污染物浓度小于环境质量标准 C大于环境承载力 D环境负荷小于环境承载力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 C 2.【单选题】网上学员该课程成绩中不包括以下哪项() A观看视频 B单元测试 C作业 D期末测试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 A 3.【单选题】人类总环境负荷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A产业分布 B人口规模 C社会关系 D资源储量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 B 4.【单选题】 IPAT 方程中的 A 可以表示成以下哪个方式()。 A GDP B C O2 排放量 C室内温度

D人均住房面积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 D 5.【单选题】下面哪种情况(),可能出现环境问题 A生态效率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 B经济增长速度高于生态效率增长速度 C人口增长速度高于社会福利增长速度 D生态效率增长速度低于服务总量增长速度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 D 6.【单选题】人类与环境间存在着以下关系()的辩证关系 A既对立又统一 B既独立又相互制约 C既矛盾又相互联系 D既破坏又保护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 A 7.【单选题】以下哪一指标可能反映IPAT 中的 T A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量 B能源消耗量 C能源储量 D产品产量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 A 8.【单选题】以下哪一指标可用作某系统的环境负荷

A单位服务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B温室气体排放量 C单位产品的矿产资源消耗量 D产品产量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 B 9.【单选题】下面哪种情形的环境质量更有可能变差() A污染物人为排放速率高于自然循环速率 B污染物人为排放速率低于自然循环速率 C污染物人为排放量高于资源储量 D污染物人为排放量高于生态效率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 A 10. 【单选题】下面哪种情形的环境质量更有可能变差() A技术发展较快的地区 B环境负荷类型较多的地区 C发展速度较快的地区 D发展速度较慢的地区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 C 11. 【单选题】下面哪种情形的环境质量更有可能变差() A生态效率较发展速度提高更快的地区 B生态效率较发展速度提高更慢的地区 C技术发展较快的地区 D产业结构调整较快的地区

政府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政府投资如何促进经济增长

政府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政府投资如何促进经济增长 对于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和社会事务等项目来说,由于这些行业或部门一般具有投资规模大、投资回收期长、风险大等特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单纯依靠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往往难以达到有效率的供给水平,出现所谓的“市场失灵”。这在客观上要求政府介入,通过公共投资的方式配置资源,实现资源在各产业部门间的均衡配置,提高使用效率。所以从性质上讲,公共投资是弥补市场失灵的产物和有效手段。 政府公共投资虽然主要投向农业等基础产业和交通运输、机场、港口、桥梁、通讯、给水工程等基础设施,但基础设施与基础产业是经济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该领域的投资与资本形成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直接影响着经济各领域资源配置的效率水平,从而制约着经济增长。 公共物质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一种长期的均衡关系,并且,两者的驱动机制更多地表现为公共投资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拉动作用。另一方面,政府对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科技研发等的支出,增加了经济中的人力资本存量,通过全要素生产率及外部效应等提高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力。 答:政府投资范围原则上应当主要包括如下领域: 第一类,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纯公共产品,如国防、司法、行政、邮政、防灾救灾、卫生防疫、大江大河治理、重大科研计划、消防、公共博物馆和图书馆等,政府部门的直接投资是这类产品的唯一供给方式。政府直接投资上述领域,并不意味着此类公共产品的全部投资与运营责任都需要政府部门承担。上述产品与服务领域仍然可以作更为细致的分类,将竞争性业务与普遍服务性业务分业经营。政府投资与补贴只负责保障提供普遍服务。政府也可以借助市场组织和社会组织的优势与能力,来生产这些公共产品。 第二类,带有显著外部收益、能够创造社会公平的准公共产品和服务,如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基础教育、公共医疗卫生、公有住房、社会福利、环境保护等。这些领域可以是政府投资的范围,也可通过政府补贴和特许权经营引入非营利组织和企业投资经营。政府介入程度的高低取决于政府的财力及经营的效率,在政府财力有限和经营效率低下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借助社会及市场的力量。但是,社会化及市场化的范围和程度要有明确的限制,同时,要对社会化和市场化提供的公共产品及服务(准公共产品及服务)进行科学的规划、组织,并实行严格的监管和控制。当政府财力充裕的时候,政府部门应当在具有显著外部效应(如城市道路、基础教育、公共卫生)的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三类,以电力、铁路、电信、地铁、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广播电影电视等为代表的自然垄断产品。这些产品和服务或具有排他性,或具有竞争性,存在着超额需求,消费者愿意直接付费,这就为社会资本通过市场供给提供了现实可能性。这些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供给形式可以有两种。其一,社会资本的完全供给,即公共产品的投资、生产以及运营由私人单独完成,私人通过收费的方式向消费者收取费用;其二,社会资本与政府的联合供给,政府对私人提供一定的补贴和优惠政策,或政府根据合同进行采购。此类产品和服务必须实施政府管制,包括价格管制和市场准入管制,以避免由于企业拥有市场垄断地位,或因厂商盲目竞争而导致资源配置效率的损失。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阶段,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的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