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届高考化学总复习 第九章 第二节脂肪烃学案

2015届高考化学总复习 第九章 第二节脂肪烃学案

2015届高考化学总复习 第九章 第二节脂肪烃学案
2015届高考化学总复习 第九章 第二节脂肪烃学案

第二节脂肪烃

梳理基础

一、典型代表物

1.甲烷。

分子式结构式电子式空间构型

CH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溶于水。

通常情况下不与____________反应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答案:1.(1)

正四面体

(2)无 无 小 难

(3)强酸、强碱、强氧化剂 CH 4+2O 2――→点燃

CO 2+2H 2O

CH 4+Cl 2――→光 CH 3Cl +HCl CH 3Cl +Cl 2――→光

CH 2Cl 2+HCl CH 2Cl 2+Cl 2――→光

CHCl 3+HCl CHCl 3+Cl 2――→光

CCl 4+HCl

2.乙烯、乙炔。

HCl(1:1) H H — C —H

H

CH CH

答案:2.(1)C 2H 4

CH 2===CH 2

平面形 C 2H 2 H

—C C —H CH CH H ·×C ??C ·

×H 直线形

(2)CH 2

===CH 2+Br 2―→CH 2Br —CH 2Br

CH 2===CH 2+H 2――→Ni

△CH 3CH 3

CH 2===CH 2+HCl ――→催化剂

CH 3CH 2

Cl

CH 2===CH 2+H 2O ―――――→催化剂

加热,加压CH 3CH 2OH

n CH 2===CH 2―――→

催化剂

CH CH +H 2――→Ni △

CH 2===CH 2 CH

CH +HCl ――→催化剂

CH 2===CHCl

二、脂肪烃的结构和性质

H H

H —C == C —H

乙炔炔烃导学案

乙炔炔烃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乙炔的物理性质及其递变规律; 2.了解乙炔的结构特点、通式,理解炔烃的化学性质; 3.了解炔烃的实验室制法; 4.了解脂肪烃的主要来源及其应用; 学习重点】:1、乙炔的分子组成、结构和主要性质; 2 、乙炔的制备、除杂、干燥、收集等; 学习难点】:根据乙炔的化学性质,预测炔烃的性质。 教学方法】:实验归纳法、比较法

乙炔炔烃导学案 一、乙炔的结构 分子式:最简式: 电子式:_______________ 结构式: ______________ 结构简式:_________ 碳原子的杂化方式:_________ 分子空间构型:2个碳原子和2个氢原子在_________________ 分子极性_________ ,键角:________ 二、乙炔的实验室制法(书中实验2-1)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药品: 2、 反应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实验装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 (1).实验中常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的原因是什么 (2).实验中为什么不能使用启普发生器来制取乙炔 (3).制取时为什么在导气管口附近塞入少量棉花 (4).纯净的乙炔气体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为什么用电石和水反应制取的乙炔,常闻到有恶臭气味 (5).制取乙炔的发生装置还可以用来制取哪些气体? (6).为什么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乙炔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集: 5、实验室制乙炔的注意事项: ①实验装置在使用前要先检验气密性。 ②电石和水反应很剧烈,为控制反应速率,得到平稳的乙炔气流,常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并

第一节:脂肪烃学案

高二化学1100×0.13 第二章烃和卤代烃 第一节脂肪烃学案 一、烷烃和烯烃 1.结构特点和通式: (1) 烷烃:仅含C—C键和C—H键的饱和链烃。通式:(n≥1) (2) 烯烃:分子里含有一个的不饱和链烃叫做烯烃。通式:(n≥2) 乙烯的分子式,结构简式,分子中6个原子在上,键角约为。2.物理性质 (1) 物理性质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递增,呈规律性变化,沸点,相对密度; (2) 碳原子数相同时,支链越多,熔沸点。 (3) 常温下的存在状态,也由气态(n≤4)逐渐过渡到液态(5≤n≤16)、固态(17≤n)。 (4) 烃的密度比水,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 3.基本反应类型 (1) 取代反应: (2) 加成反应; (3) 聚合反应: 下面是我们学过的有机化学反应,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明反应类型。 ①乙烷和氯气反应生成一氯乙烷: ②乙烯和溴的反应: ③乙烯和水的反应: ④乙烯生成聚乙烯的反应

4.由于烷烃和烯烃的结构不同,使其在很多性质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填写表格加以对比总结。 5.二烯烃的1,2—加成与1,4—加成: ①CH2=CH—CH=CH2+Cl2→ ②CH2=CH—CH=CH2+Cl2→ ③nCH2=CH—CH=CH2→ 二、烯烃的顺反异构 1.异构现象的产生 由于不能旋转而导致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不同。 2.异构的分类 两个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排列在双键的的成为顺式结构;两个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分别排列在双键的的成为反式结构。 如:顺—2—丁烯:;反—2—丁烯:。 3.性质的异同 顺反异构体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 例1:对于C F 2Cl 2 (商品名称是氟利昂—122),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有两种同分异构体 B、分子中有非极性键 C、只有一种结构无同分异构体 D、是一种制冷剂

脂肪烃练习案(第一课时)答案

第一节脂肪烃练习案(第一课时) (D)1.下列烷烃的一氯取代物中没有同分异构体的是 A.丙烷 B.丁烷 C.异丁烷 D.新戊烷 (D)2.乙烷在光照的条件下与氯气混和,最多可以生成几种物质 A.6种B.7种C.9种D.10种 (D)3.甲烷和丙烷混合气的密度与同温同压下乙烷的密度相同,混合气中甲烷和丙烷的体积比是 A.2:1 B.3:1 C.1:3 D.1:1 ( C )4.下列烯烃中存在顺反异构体的是 A.丙烯B.1-丁烯 C.2-戊烯 D.2-甲基-2-丁烯 ( D )5.有一类最简单的有机硅化物叫硅烷,它们的组成与烷烃相似。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硅烷的分子式可用通式Si n H2n+2表示 B.甲硅烷(SiH4)没有甲烷稳定 C.甲硅烷易燃烧,生成SiO2和H2O D.甲硅烷的密度比甲烷的密度小 ( C )6.下列五种烃①2-甲基丁烷②2,2-二甲基丙烷③戊烷④丙烷⑤丁烷,按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的是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⑤>④>① C.③>①>②>⑤>④D.④>⑤>②>①>③ ( B )7.已知两种结构式互为同分异构体(a、b为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被称为烯烃的顺反异构,试推断一氯丙烯的同分异构体(不含环状结构)共有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 B)8. 有八种物质:①甲烷、②苯、③聚乙烯、④1,3-丁二烯、⑤2-丁炔、⑥环己烷、⑦环已烯,既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又能使溴水因反应而褪色的是 A.③④⑤⑧ B.④⑤⑦ C.④⑤ D.③④⑤⑦⑧ (A)9.一种气态烷烃和一种气态烯烃的混合物共10g,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5。使混合气通过足量溴水,溴水增重8.4g,则混合气中的烃分别是 A.甲烷和乙烯 B.甲烷和丙烯 C. 乙烷和乙烯 D. 乙烷和丙烯 (A)10.以下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通式为C n H2n+2的有机物一定属于烷烃 B.通式为C n H2n的有机物一定属于烯烃 C.通式为C n H2n-2的有机物一定属于炔烃 D.通式为C n H2n O2的有机物一定属于羧酸 (B)11.把M mol H2和N mol C2H4混合, 在一定条件下使它们一部分发生反应生成W mol C2H6, 将反应后所得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 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为 A.M + 3N mol B.M 2 + 3N mol

高考化学_【五年高考真题】专题:烃的衍生物

专题39 烃的衍生物 (满分60分时间25分钟) 姓名:班级:得分: 1.【2014年高考北京卷第10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丙三醇>苯酚>1-氯丁烷 B.用核磁共振氢谱不能区分HCOOCH3和HCOOCH2CH3 C.用Na2CO3溶液不能区分CH3COOH和CH3COOCH2CH3 D.油脂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均可发生水解反应,且产物相同 【答案】A 考点:本题主要是考查常见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2.【2015山东理综化学】分枝酸可用于生化研究。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关于分枝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中含有2种官能团 B.可与乙醇、乙酸反应,且反应类型相同 C.1mol分枝酸最多可与3molNaOH发生中和反应 D.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且原理相同 【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了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包含了通过分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判断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反应类型的判断、有机物的性质。3.【2016年高考江苏卷】化合物X是一种医药中间体,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化合物X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中两个苯环一定处于同一平面 B.不能与饱和Na2CO3溶液反应 C.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水解产物只有一种 D.1 mol化合物X最多能与2 molNaOH反应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根据有机物结构简式可知两个苯环均连在同一个饱和碳原子上,由于单键可以旋转,两个苯环不一定共面,A错误;B、X中含有羧基,能与饱和碳酸钠溶液反应,B错误;C、由于是环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水解产物只有一种,C正确;D、X的酸性水解产物中含有2个羧基和1个酚羟基,故1 mol 化合物X最多能与3 molNaOH反应,D错误。答案选C。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判断 【名师点晴】掌握常见有机物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是解答的关键,难点是有机物共线共面判断。解答该类试题时需要注意:①甲烷、乙烯、乙炔、苯、甲醛5种分子中的H原子若被其他原子如C、O、Cl、N等取代,则取代后的分子空间 构型基本不变。②借助C—C键可以旋转而—C≡C—键、键不能旋转以及立体几何知识判断。③苯分子中苯环可以以任一碳氢键为轴旋转,每个苯分子有三个旋转轴,轴上有四个原子共线。注意知识的迁移应用。

2017年上海高考化学试题和答案详解

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上海化学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l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hfZGLsaUki 3.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用钢笔或圆珠笔清楚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hfZGLsaUki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i-28 Cl-35.5 K-39 Cu-64 Se-79hfZGLsaUki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今年3月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新纳入的强制监测指标是 A.PM2.5 B.NO C.SO D.可吸入颗粒物2x2.下列关于化石燃料的加工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裂化主要得到乙烯 B.石油分馏是化学变化,可得到汽油、煤油 C.煤干馏主要得到焦炭、煤焦油、粗氨水和焦炉气 D.煤制煤气是物理变化,是高效、清洁地利用煤的重要途径 3.氮氧化铝(AlON>属原子晶体,是一种超强透明材料,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AlON和石英的化学键类型相同B.AlON和石英晶体类型相同 C.AlON和AlO的化学键类型不同D.AlON和AlO晶体类型相同33224.PH一种无色剧毒气体,其分子结构和NH相似,但P-H键键能比N-H键键能低。下列判断错误的是33 A.PH分子呈三角锥形3B.PH分子是极性分子3C.PH沸点低于NH沸点,因为P-H 键键能低33D.PH分子稳定性低于NH分子,因为N-H键键能高335.和氢硫酸反应不能产生沉淀的是 A.Pb(NO>溶液B.NaS溶液C.CuSO溶液 D. HSO溶液32324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3分,每小题36本题共<二、选择题. 6.元素周期表中铋元素的数据见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9 Bi元素的质量数是A.209.0 Bi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B.6p亚层有一个未成对电子.Bi 原子C 个能量相同的电子Bi原子最外层有5D..水中加入下列溶液对水的电离平衡不产生影响的是7 溶液D.NaI.KAl(SO> 溶液BA.NaHSO溶液.KF溶液C244的是ONa<)反应能得到化学式为CH8.过量的下列溶液与水杨酸375 NaCl溶液..NaOH溶液D.ANaHCO溶液B.NaCO溶液C323(g>-131.4 kJ →CO(g>+H9.工业生产水煤气的反应为:C(s>+HO(g>2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反应物能量总和大于生成物能量总和 O(l>+131.4kJ →C(s>+H.CO(g>+H(g> B22热量(g>1 mol H吸收131.4 KJ C.水煤气反应中生成2热量CO(g>吸收131.4 KJ D.水煤气反应中生成1体积杂质)的质量分数,下列操作会引起测定值偏高的是含NaClNa10.用滴定法测定CO<32.试样中加入酚酞作指示剂,用标准酸液进行滴定 A .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注入标准酸液进行滴定 B .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加入待测溶液进行滴定 C 20.00mL进行滴定D.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

高中化学石油煤导学案

石油、煤的化学工业 一、学习目标: 1.知道石油是主要成分,石油的一些加工方法,了解脂肪烃的来源与石油化学的关系。2.了解煤的主要成分和煤的一些加工方法。 二、学习重点: 重点: 石油的分馏、裂化和裂解的原理及其产品。 三、导学过程: 石油化学工业 一. 石油的组成: (1)主要成分: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 (2)状态:大部分是液态烃,溶有少量气态烃和固态烃。 二. 石油的加工方法及其产品: 1.石油的分馏 (1)目的:得到不同的石油产品。 (2)原理:利用原油中各物质沸点不同,通过分别蒸馏,得到不同沸点范围的蒸馏产物。 【问题】 1. 蒸馏烧瓶中碎瓷片起什么作用? 2. 装置中温度计的作用?温度计 水银球的位置怎样? 3. 冷凝管的进、出水的方向怎样?

2.石油的裂化 (1)目的:提高汽油等轻质油的产量。 (2)原理:利用较长碳链的烃在高温下分解成短碳链的烃,裂化又分为热裂化和催化裂化。 (3)原料:重油。 以C16H34为例,写出重油变为轻质油的化学方程式: 。 3.石油的裂解 (1)目的:制取重要工业原料气体烯烃,如乙烯、丙烯和1,3-丁二烯等。 (2)原理:深度的裂化。 C8H18 ------→,C8H16 ------→, C4H10 ------→。 4. 石油的催化重整 石油的催化重整就是把汽油里直链烃类的分子的结构“重新进行调整”,使它们转化为芳香烃或具有支链的烷烃异构体,目的是提高汽油质量和获得芳香烃。 煤及其综合利用 一. 煤的组成 煤是由复杂有机物和无机物所组成的的混和物(煤不是炭)。 二、煤及其综合利用

1.煤的干馏 煤的干馏: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它分解的过程,叫做煤的干馏。 【问题】石油的分馏、裂化、裂解、催化重整和煤的干馏的这些加工过程,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 2. 煤的气化 煤的气化-------在高温下,煤与水蒸气反应得到CO、H2、CH4等气体。生成的气体可以作为燃料或化工原料。 得到的CO、H2经催化合成可以得到液态烃、甲醇等有机物。 3. 煤的液化 煤的液化-------在高温和催化剂作用下,煤和氢气反应,可以得到液体物质。液体物质可以作洁净的燃料油或化工原料。

《脂肪烃》教学设计

《脂肪烃》教学设计 四川省广安友谊中学任思雄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 选修5是化学新课程体系中系统性较强的模块,第二章第一节脂肪烃是多种烃的衍生物的“母体”,是有机化学中的基础物质,所以学好它,对以后的学习显得尤其重要。本节在复习必修教材的相关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烷烃、烯烃、炔烃的结构、性质,使第一章中比较概念化的知识内容结合了具体物质而得到提升和拓展。结合烷烃和烯烃的性质,进一步学习取代反应、加成反应、聚合反应等有机反应,为后续各章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2、本节在课程标准中的内容 (1)以烷、烯、炔和芳香烃的代表物为例,比较它们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 (2)根据有机化合物组成和结构的特点,认识取代、加成反应。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脂肪烃沸点和相对密度的变化规律。以典型的脂肪烃为例,通过对比归纳的方式掌握烷烃、烯烃的结构特点以及烷烃、烯烃的主要化学性质。 (2)根据脂肪烃的组成和结构特点掌握加成、取代反应等重要的有机反应类型,并能灵活地加以运用。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脂肪烃的分子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通过从甲烷、乙烯的结构和性质推出烷烃和烯烃的结构和性质,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 通过对比归纳烷烃与烯烃的结构、物理和化学性质,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图片、模型等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通过化学知识在世界体育三大赛事中的应用,体验化学学习的意义,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化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脂肪烃的结构特点和烷烃、烯烃的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烯烃的化学性质 【重点突破】通过学生对比分析与归纳,交流讨论运用对比的方式突破重点 【难点突破】通过动画模拟主要化学反应,学生参与分析药物并讨论反馈合成路线的方式来突破难点 三、教法分析 在教学流程上采用课前导学,课堂质疑,反馈矫正,迁移创新四步教学法,在具体细节处理上运用的方法主要包括类比法、讲解法、讨论、归纳对比法、任务驱动法、运用多媒体等。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问题探索来激发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同时也充分体现主体性课堂模式,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2016年度上海高考化学真命题及解析

2016上海高考化学真题(精编) 1.轴烯是一类独特的星形环烃。三元轴烯()与苯 A.均为芳香烃B.互为同素异形体 C.互为同系物D.互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轴烯与苯分子式都是C6H6,二者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选项D正确。 考点:考查同系物、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概念。 2.下列化工生产过程中,未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海带提碘B.氯碱工业 C.氨碱法制碱D.海水提溴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海带提碘是由KI变为I2,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错误;B.氯碱工业是由NaCl的水溶液在通电时反应产生NaOH、Cl2、H2,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错误;C.氨碱法制取碱的过程中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正确;D.海水提溴是由溴元素的化合物变为溴元素的单质,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错误。故选项C正确。 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概念。 3.硼的最高价含氧酸的化学式不可能是 A.HBO2B.H2BO3C.H3BO3D.H2B4O7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3个,所以其最高化合价是+3价,然后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0可知不可能是H2BO3,故选项B符合题意。 考点:考查元素化合价判断及化学式书写。 4.下列各组物质的熔点均与所含化学键的键能有关的是 A.CaO与CO2B.NaCl与HCl C.SiC与SiO2D.Cl2与I2 【答案】C 考点:考查物质熔沸点高低比较方法。 5.烷烃的命名正确的是 A.4-甲基-3-丙基戊烷B.3-异丙基己烷 C.2-甲基-3-丙基戊烷D.2-甲基-3-乙基己烷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选择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数最多的碳链为主链,并从离支链较近的一端给主链的碳原子编号,该物质的名称是2-甲基-3-乙基己烷,故选项D正确。 考点:考查烷烃的命名方法。

芳香烃导学案

第二节 芳香烃(导学案) 学习目标:1.掌握苯和苯的同系物的结构及化学性质; 2.了解芳香烃的来源及其使用 3.归纳、比较法:归纳比较苯和脂肪烃及苯的同系物的结构和性质 学习重难点:苯和苯的同系物的结构、性质差异 一、 苯的结构和性质 1、苯的结构:分子式 探究一: 苯分子的结构是怎样的呢? ① 苯分子结构的确定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1866年,德国化学家凯库勒提出苯环结构, 称为凯库勒式: 那么凯库勒式能完全真实的反应苯分子的结构吗? 根据以下信息,谈谈你对苯分子结构的认识? ② 苯的一取代物只有一种,邻位二取代物只有一种 和 是同一种物质 ③ 苯不能使溴水腿色,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腿色 说明苯环中 存在单双键交替的结构,因此凯库勒式不能全面的反应苯的结构,只是习 惯上沿用至今。 苯分子中碳碳键的键长 ,介于 和 之间 这说明碳原子之间形成的一种 的特殊共价键。所以苯的结构简式可 以表示为 或 ,空间结构:苯分子中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 ,形 成 ,键角 为120° 。 2、苯的物理性质 苯是 色,带有 气味的有 的液体,密度比水 3、苯的化学性质 (1)取代反应 ①苯和溴的反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长直导管b 的作用——使 冷凝回流和 (HBr 和少量溴蒸气能通过)。 Cl Cl Cl

2 锥形瓶的作用——吸收,所以加入AgNO3溶液,出现浅黄色沉淀(AgBr) 3 锥形瓶内导管为什么不伸入水面以下——防止 4 碱石灰的作用——吸收、蒸气、蒸汽。 5 纯净的溴苯应为无色,为什么反应制得的溴苯为褐色——溴苯中溶解的 6 NaOH溶液的作用——除去溴苯中的,然后过滤、再用分离,可制得较为纯净的溴苯 7 反应中真正起催化作用的是 ②苯的硝化反应 苯和和的混合物共热至50℃——60℃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注意:1 硝基苯溶于水,密度比水,有味 2 长导管的作用—— 3 为什么要水浴加热?(1)(2)便于控制温度,防止生成副产物(因为加热到100~110℃时就会有间二硝基苯生成;) (2)苯的加成反应 在特定的条件下,苯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苯的氧化反应 苯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说明苯的含碳量很高,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苯(填“能”或“不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二、苯的同系物 1、概念:苯环上的氢原子被取代后的产物 2、结构特点:分子中只有个苯环,侧链都是(即碳碳键全部是单键) 3.通式:;物理性质和苯相似 4、苯的同系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书写苯的同系物的同分异构体时,苯环不变,变换取代基的位置及取代基碳链的长短。 例如C8H10对应的苯的同系物有4个同分异构体,分别为、、、 5、苯的同系物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脂肪烃教学设计

《脂肪烃》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脂肪烃》是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第2章《烃和卤代烃》第1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烷烃、烯烃、炔烃三类重要脂肪烃,在教材上呈现时突出了类别的概念。本节内容是对化学2中已经介绍的烷烃和烯烃的代表物—甲烷和乙烯知识的提升,重点介绍的是炔烃的代表物—乙炔的制取、结构和性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烯烃、的物理性质的规律性变化。 (2)复习和提升烯烃的加成反应、加聚反应 2.能力目标: (1) 让学生在阅读、复习、质疑、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增长技能, (2) 充分认识人类理论思维的能动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观察得出结论,验证结论的能力。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烯烃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难点:加成反应、加聚反应的正确书写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学习有机知识是在高一下学期,距今已经一年之久,所以对已学过的乙烯知识已经大多忘却,仍然必须重点复习,要帮助学生将乙烯的结构性质知识迁移到烯烃。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类比、迁移法:以“结构决定性质为”指导思想处理各类烃与其代表物的关系 4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脂肪烃》的教材内容,初步把握各类烃的结构和性质特点,了解乙炔的制取方法,并填写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制作ppt,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教室内教学,课前准备好乙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用品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通过抽查各层次的学案,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更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复习有机物的分类方法,引入烃的有关概念,引入新课。(见PPT)

脂肪烃第1课时

脂肪烃第1课时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1.下列关于甲烷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甲烷分子的结构简式是CH4 B.甲烷分子中4个C﹣H键完全等同,键角不是90° C.甲烷的氯代物分子都可以发生燃烧氧化反应 D.甲烷的二氯代物分子是四面体结构 2.下列反应中,光照对反应几乎没有影响的是() A.氯气与氢气反应B.次氯酸分解 C.甲烷与氯气反应D.甲烷与氧气反应 3.下列关于甲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B.难溶于水 C.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 4.下列气体的主要成分不是甲烷的是() A.沼气B.天然气C.坑道气D.煤气5.下列关于甲烷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与氯乙烷是同系物 B.属于饱和烃 C.是共价化合物 D.能与卤素单质发生取代反应 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产物有4种 B.二氯甲烷只有一种是判定甲烷分子结构为四面体的证据 C.标准状况下,22.4L的HF、新戊烷的分子个数均远大于N A D.丙烯CH2﹣CHCH3分子中最多有7个原子共面 7.实验小组探究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装置、现象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饱和食盐水可以减少氯气的溶解 B.油状液滴的主要成分是一氯甲烷 C.产生白雾以及试管内液面上升证明有氯化氢生成 D.为了探究反应条件,可用黑色纸套套住装满甲烷和氯气的试管,一段时间后进行观察8.等体积的甲烷与氯气混合于一集气瓶中,加盖后置于光亮处,下列有关此实验的现象和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瓶中气体的黄绿色变浅 B.瓶内壁有油状液滴生成 C.生成物只有CH3Cl和HCl D.此反应的生成物可能是CH3Cl、CH2Cl2、CHCl3、CCl4和HCl的混合物 9.对CH4与Cl2的反应(如图所示)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B.该反应的条件是光照 C.该反应的生成物有四种 D.该反应的现象是量筒内气体颜色变浅,器壁上有油状液滴,量筒内液面上升并产生白雾

高考化学常见的烃的衍生物知识点汇总

高考化学常见的烃的衍生物知识点汇总 高考正在复习中,小编整理了高考化学常见的烃的衍生物知识点汇总,供同学们参考学习。 醇、酚 一、烃的含氧衍生物 烃的衍生物,从组成上看,除了碳(C),氢(H)元素之外,还含有氧(O)。从结构上看,可以认为是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氧原子的原子团取代而衍生而来的。 烃的含氧衍生物的种类繁多,可以分为醇,酚,醛,羧酸,酯等(目前高中化学所学)烃的含氧衍生物的性质由所含官能团决定。 二醇类 (1)概念:分子中含有跟链烃基结合着的羟基化合物。 (2)饱和醇通式:CnH2n+1OH,简写为R-OH。碳原子数相同的饱和一元醇与饱和一元醛互为同分异构体 (3)分类 ①按羟基个数分:一元醇、二元醇、多元醇。一般将分子中含有两个或者以上醇羟基的醇称为多元醇。②按烃基类别分:甲醇、乙醇、丙醇。 (4)醇类物理性质 沸点变化也是随分子里碳原子数的递增而逐渐升高;沸点、密度不是很规律。

一般醇为无色液体或固体,含碳原子数低于12的一元正碳醇是液体,12或更多的是固体,多元醇(如甘油)是糖浆状物质。一元醇溶于有机溶剂,三个碳以下的醇溶于水。 低级醇的熔点和沸点比同碳原子数的烃高得多,这是由于醇分子中有氢键存在,发生缔合作用。饱和醇不能使溴水褪色。醇化学性质活泼,分子中的碳-氧键和氢-氧皆为极性键。以羟基为中心可进行氢-氧键断裂和碳-氧键断裂两大类反应。另外,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容易被氧化,生成醛、酮或酸。 (5)几种重要的醇 ①甲醇 甲醇又称木精,易燃,有酒精气味,与水、酒精互溶,有毒,饮后会使人眼睛失明,量多使人致死。 ②乙二醇 乙二醇是无色、粘稠、有甜味的液体,凝固点低,可作内燃机抗冻剂,同时是制造涤纶的原料,舞台上的发雾剂。 ③丙三醇 丙三醇俗称甘油,没有颜色,粘稠,有甜味,吸湿性强——制印泥、化装品:凝固点低——防冻剂;制硝化甘油——炸药。 乙醇 一、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分子结构 1.乙醇的物理性质

上海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2014年上海高考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玉兔”号月球车用U P 23894作为热源材料。下列关于U P 238 94的说法正确的是 A. U P 23894与U 23892互为同位素 B. U P 23894与U P 23994互为同素异形体 C. U P 23894与U 23892具有完全相同的化学性质 D. U P 23894与U P 23994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 子数 2. 下列试剂不会因为空气中的氧气而变质的是 A.过氧化钠 B.氢硫酸 C.硫酸亚铁 D.苯酚 3. 结构为…-CH=CH-CH=CH-CH=CH-CH=CH-…的高分子化合物用碘蒸气处理后,其导电能力大幅度提高。上述高分子化合物的单体是 A.乙炔 B.乙烯 C.丙烯 D.1,3-丁二烯 4. 在“石蜡→液体石蜡→石蜡蒸气→裂化气”的变化过程中,被破坏的作用力依次是 A.范德华力、范德华力、范德华力 B. 范德华力、范德华力、共价键 C.范德华力、共价键、共价键 D. 共价键、共价键、共价键 5.下列分离方法中,和物质的溶解度无关的是

A.升华 B.萃取 C.纸上层析 D.重结晶 二、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6. 今年是门捷列夫诞辰180周年。下列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只有 A.碱性:KOH > NaOH B.相对原子质量:Ar > K C.酸性:HClO 4 >H 2 SO 4 D.元素的金属性:Mg>Al 7. 下列各组中两种微粒所含电子数不相等的是 A. H 3O+和OH- B.CO和N 2 C. HNO 2 和 NO 2 - D.CH 3 +和NH 4 + 8. BeCl 2熔点较低,易升华,溶于醇和醚,其化学性质与AlCl 3 相似。由此可推测 BeCl 2 A.熔融态不导电 B.水溶液呈中性 C.熔点比BeBr 2 高 D.不与NaOH溶液反应9. 1,3-丁二烯和2-丁炔分别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CH 2=CH-CH=CH 2 (g)+2 H 2 (g)→CH 3 CH 3 CH 2 CH 3 (g)+236.6 kJ CH 3-C≡C- CH 3 (g)+2 H 2 (g)→CH 3 CH 2 CH 2 CH 3 (g)+272.7KJ 由此不能判断 A. 1,3-丁二烯和2-丁炔稳定性的相对大小

第十二章 学案55 脂肪烃

学案55脂肪烃 [考纲要求] 1.以烷烃、烯烃、炔烃的代表物为例,比较它们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2.了解天然气、石油液化气和汽油的主要成分及其应用。3.举例说明烃类物质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4.了解加成反应、取代反应。 知识点一烷烃 1.概念 分子中碳原子之间以________结合成链状,剩余的价键全部跟________结合的烃叫烷烃。其通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理性质 随碳原子数的递增,沸点逐渐________,相对密度逐渐________,其中碳原子数为1~4的烷烃,常温下为____态。 3.化学性质 (1)取代反应 如乙烷和氯气生成一氯乙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氧化反应:可在空气中燃烧。 问题思考 1.甲烷跟溴水中的Br2能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H3Br吗? 知识点二烯烃 1.概念 分子里含有________的不饱和烃叫烯烃,含一个碳碳双键的链状烯烃的分子通式为________________。 2.物理性质 随碳原子数的递增,沸点逐渐________,相对密度逐渐________,其中碳原子数为1~4的烯烃,常温下为____态。 3.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①能使酸性KMnO4溶液________。 ②在空气中燃烧。 (2)加成反应 乙烯能使溴水________,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业上利用乙烯制取乙醇,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聚反应 由不饱和的单体加成聚合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叫加聚反应。如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烯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三炔烃

【精品】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烃的衍生物

烃的衍生物 1.(全国理综I·8)下列各组物质不属于 ...同分异构体的是D A.2,2-二甲基丙醇和2-甲基丁醇B.邻氯甲苯和对氯甲苯 C.2-甲基丁烷和戊烷D.甲基丙烯酸和甲酸丙酯 2.(天津理综·13)下列实验方法合理的是A A.可用水鉴别已烷、四氯化碳、乙醇三种无色液体 B.油脂皂化后可用渗析的方法使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充分分离 C.可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 2CO 3 溶液和NaHCO 3 溶液 D.为准确测定盐酸与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所用酸和碱的物质的量相等3.(山东理综·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 A.汽油、柴油和植物油都是碳氢化合物 B.乙醇可以被氧化为乙酸,二者都能发生酯化反应

C.甲烷、乙烯和苯在工业上都可通过石油分馏得到 D.含5个碳原子的有机物,每个分子中最多科形成4个C—C单键 4.(宁夏理综·9)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D A.乙醇和乙酸都是常用调味品的主要成分 B.乙醇和乙酸的沸点和熔点都比C 2H 6 、C 2 H 4 的沸点和熔点高 C.乙醇和乙酸都能发生氧化反应 D.乙醇和乙酸之间能发生酯化反应,酯化反应和皂化反应互为逆反应 5.(四川理综·12)胡椒粉是植物挥发油的成分之一.它的结构式为HO -CH 2CH=CH 2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 ...的是B A.1mol胡椒粉最多可与4mol氢气发生反应 B.1mol胡椒粉最多可与4mol溴发生反应 C.胡椒粉可与甲酸发生反应,生成聚合物 D.胡椒粉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苯酚在水中的溶解度6.(重庆理综·8)下列实验装置图正确的是B

7.(重庆理综·11)食品香精菠萝酯的生产路线(反应条件略去)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 A.步骤⑴产物中残留的苯酚可用FeCl3溶液检验 B.苯酚和菠萝酯均可与酸性KMnO4溶液发生反应 C.苯氧乙酸和菠萝酯均可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 D.步骤⑵产物中残留的烯丙醇可用溴水检验 8.(广东理基·23)有关天然产物水解叙述不正确 ...的是D A.油脂水解可得丙三醇 B.可用碘检验淀粉是否水解完全 C.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氨基酸 D.纤维素水解和淀粉水解得到的最终产物不同 9.(广东理基·28)下列关于有机物说法正确的是B A.乙醇、乙烷和乙酸都可以与钠反应生成氢气 B.75%(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常用于医疗消毒 C.苯和乙烯都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上海市高考化学试卷

201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上海 化学试卷 (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20分钟)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F-19 Na-23 Mg-24 Si-28 S-32 Cu-64 I-127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下列离子在稳定人体血液的pH 中起作用的是( ) A .Na + B .HCO 3- C .Fe 2+ D .Cl - 2、 从光合作用的反应原理6CO 2+6H 2O ???→叶绿素 光 C 6H 12O 6+6O 2可知碳是农作物生长的必需元素之一。关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36分,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6、 浓硫酸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在与含有水分的蔗糖作用过程中不能显示的性质是( ) A .酸性 B .脱水性 C .强氧化性 D .吸水性 7、 下列溶液中通入SO 2一定不会产生沉淀的是( ) A .Ba(OH)2 B .Ba(NO 3)2 C .Na 2S D .BaCl 2 8、 高炉炼铁过程中既被氧化又被还原的元素是( ) A .铁 B .氮 C .氧 D .碳 9、 氯元素在自然界有35Cl 、37C1两种同位素,在计算式34.969×75.77%+36.966×24.23%=35.453中( ) A .75.775%表示35C1的质量分数 B .24.23%表示35C1的丰度 C .35.453表示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D .36.966表示37C1的质量数 10、草酸晶体(H 2C 2O 4?2H 2O )100℃开始失水,101.5℃熔化,150℃左右分解产生H 2O 、CO 和CO 2。用 加热草酸晶体的方法获取某些气体,应该选择已略去加热装置的气体发生装置是( )

脂肪烃(第一课时)说课稿

第一节脂肪烃(第一课时)说课稿 高二化学刘波涛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功能 脂肪烃是有机化学中的基础物质,包括烷烃、烯烃、炔烃等,本节在复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烷烃、烯烃、炔烃的结构和性质及其应用,使第一章中的比较概念化的知识内容结合了具体物质而得到提升和拓展。结合脂肪烃的性质,进一步学习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及聚合反应等有机反应,为后续各章节中其它烃及烃的衍生物的学习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及其确立依据 为分散重难点,我们将第一节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完成“烷烃、烯烃同系物的结构和性质及烯烃的顺反异构”这一部分内容。在<<必修2>>中已经介绍了甲烷、乙烯等烃的典型代表物,但没有涉及有机物类别的概念,而本节在复习典型代表物性质的基础上,将内容提升到了类别的性质。 烷烃和烯烃的性质在<<必修2>>中已经涉及,本节通过“思考与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教材中对烷烃和烯烃的性质也有简要的陈述,但陈述角度不同。如从认识分子组成及结构变化的角度来陈述烷烃和烯烃的化学性质,突出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及聚合反应等有机反应类型。结合烯烃的结构特点,作为烯烃知识的提升,介绍了顺反异构现象。 因此,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将甲烷、乙烯的结构和性质迁移到烷烃和烯烃。同时通过对比烷烃、烯烃同系物的结构、性质上的相似性、递变性和差异性,培养学生的演绎思维、类比推理和迁移能力。而对于烯烃的顺反异构这部分内容是教材新增加的,难度相对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只讨论教材中的有关内容,不再扩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烷烃、烯烃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2、加深对加成反应等有机反应的理解。 3、初步了解烯烃的顺反异构。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类学习的思想在化学学习中的运用。 2、通过对比甲烷和乙烯的结构、性质让学生推断烷烃、烯烃的结构和性质,培养学生的演绎思维、类比推理和迁移能力。 3、进一步巩固“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这一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通过分组学习培养学生分组协作能力。 3、通过知识的递层发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科学探索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高中化学 第14讲 烃的衍生物奥赛辅导讲义

奥赛辅导讲义 【竞赛要求】 卤代烃、醇、酚、醚、醛、酮、酸、酯、胺、酰胺、硝基化合物、磺酸的基本性质及相互转化。异构现象。 【知识梳理】 一、卤代烃 (一)卤代烃的化学反应 卤代烃是烃分子中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所生成的化合物。 卤代烃分子结构中含有C—X键,由于卤素的电负性比碳大,碳卤键中电子云偏向卤素,使碳原子带部分正电荷,卤素易以X-的形式被取代,这种取代称为亲核取代反应(简写为SN)。活泼金属也可以与卤代烃反应,生成金属有机化合物。由于碳卤键的极性,使β碳原子上的氢原子与卤素原子一起脱去,发生消除反应而形成碳碳重键。另外卤代烃还可被多种试剂还原生成烃。卤代烃的化学反应如下: 1、亲核取代反应 (1)水解反应 RX + H2O ROH + HX 卤代烷水解是可逆反应,而且反应速度很慢。为了提高产率和增加反应速度,常常将卤代烷与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的水溶液共热,使水解能顺利进行。 RX + H2O ROH + NaX (2)氰解反应 RX + NaCN RCN + NaX 氰基经水解可以生成为羧基(–COOH),可以制备羧酸及其衍生物。也是增长碳链的一种方法。如由乙烯来制备丙酸: CH2═CH2 CH3CH2Cl CH3CH2CN CH3CH2COOH (3)氨解反应 RX + NH3 RNH2 (4)醇解反应 RX + NaOEt ROEt + NaX (5)与硝酸银的醇溶液反应

RX + AgNO3 RONO2 + AgX↓ 此反应常用于各类卤代烃的鉴别。 不同卤代烃与硝酸银的醇溶液的反应活性不同,叔卤代烷 > 仲卤代烷 > 伯卤代烷。另外烯丙基卤和苄基卤也很活泼,同叔卤代烷一样,与硝酸银的反应速度很快,加入试剂可立即反应,仲卤代烷次之,伯卤代烷加热才能反应。 2、消除反应 卤代烷与氢氧化钾的醇溶液共热,分子中脱去一分子卤化氢生成烯烃,这种反应称为消除反应,以E表示。 RCH2CH2Br + NaOH RCH═CH2 + NaBr + H2O 不同结构的卤代烷的消除反应速度不同,3oR-X > 2oR-X > 1oR-X 。 不对称卤代烷在发生消除反应时,可得到两种产物。如: RCH═CHCH3 (主要产物) RCH2CHXCH3 + NaOH RCH2CH═CH2 (次要产物) 札依采夫规则:被消除的β– H主要来自含氢较少的碳原子上。 (二)亲核取代反应机理 两类典型的亲核取代反应,一类是反应速度只与卤代烃的浓度有关,而与进攻试剂的浓度无关。 RX + OH- ROH + X- υ = k 这类反应称为一级反应,也叫单分子反应,全称是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以SN1表示。 另一类是反应速度不仅与卤代烃的浓度有关,也与进攻试剂的浓度有关。 RX + OH- ROH + X- υ = k 这类反应称为二级反应,也叫双分子反应,全称为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以SN2表示。 1、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1) 叔丁基溴在碱性溶液中的水解反应速度,只与叔丁基溴的浓度有关,而与进攻试剂无关,它属于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 (CH3)3CBr + OH- (CH3)3COH + Br- υ = k

2016年上海市高考化学试卷及答案

2016年上海市高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2分)轴烯是一类独特的星形环烃。三元轴烯()与苯()A.均为芳香烃B.互为同素异形体 C.互为同系物D.互为同分异构体 2.(2分)下列化工生产过程中,未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海带提碘B.氯碱工业C.氨碱法制碱D.海水提溴 3.(2分)硼的最高价含氧酸的化学式不可能是() A.HBO2B.H2BO3C.H3BO3D.H2B4O7 4.(2分)下列各组物质的熔点均与所含化学键的键能有关的是()A.CaO与CO2B.NaCl与HCl C.SiC与SiO2D.Cl2与I2 5.(2分)烷烃的命名正确的是() A.4﹣甲基﹣3﹣丙基戊烷B.3﹣异丙基己烷 C.2﹣甲基﹣3﹣丙基戊烷D.2﹣甲基﹣3﹣乙基己烷 二、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6.(3分)能证明乙酸是弱酸的实验事实是() A.CH3COOH溶液与Zn反应放出H2 B.0.1 mol/L CH3COONa溶液的pH大于7 C.CH3COOH溶液与Na2CO3反应生成CO2 D.0.1 mol/L CH3COOH溶液可使紫色石蕊变红 7.(3分)已知W、X、Y、Z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Z同主族,X、Y、Z同周期,其中只有X为金属元素.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X>Y>Z>W B.W的含氧酸的酸性比Z的含氧酸的酸性强 C.W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小于Y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D.若W与X原子序数差为5,则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X3W2 8.(3分)图1是铜锌原电池示意图.图2中,x轴表示实验时流入正极的电子 的物质的量,y轴表示() A.铜棒的质量B.c(Zn2+)C.c(H+)D.c(SO42﹣) 9.(3分)向新制氯水中加入少量下列物质,能增强溶液漂白能力的是()A.碳酸钙粉末B.稀硫酸 C.氯化钙溶液D.二氧化硫水溶液 10.(3分)一定条件下,某容器中各微粒在反应前后变化的示意图如下,其中和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 关于此反应说法错误的是() A.一定属于吸热反应B.一定属于可逆反应 C.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一定属于分解反应 11.(3分)合成导电高分子化合物PPV的反应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PV是聚苯乙炔 B.该反应为缩聚反应 C.PPV与聚苯乙烯的最小结构单元组成相同 D.1 mol 最多可与2 mol H2发生反应 12.(3分)下列各组混合物,使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两种试剂不能分离的是() A.氧化镁中混有氧化铝B.氯化铝溶液中混有氯化铁 C.氧化铁中混有二氧化硅D.氯化亚铁溶液中混有氯化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