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案7:脂肪烃(烷烃和烯烃).doc

学案7:脂肪烃(烷烃和烯烃).doc

学案7:脂肪烃(烷烃和烯烃).doc
学案7:脂肪烃(烷烃和烯烃).doc

1. 制取一氯乙烷,采用的最佳方法是(1分)

A. 乙烷和氯气取代反应

B.乙烯和氯气加成反应

C.乙烯和HC1加成反应

D.乙烷和HC1作用

2. 下列事实可证明甲烷是以碳原子为中心的正四而体结构,而不是正方形的平而结构的是

A.甲烷中的四个键的键长、键角相等B、CM是分了晶体

C、二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

D、三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

3. 卜.列反应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由乙烯制乙醇

B、由甲烷制四氯化碳

C、由乙快制氯乙烯

D、由乙醇制乙烯

镖偷摞霓/案

一:硬矿?赤

1、了解烷炷、烯炷物理性质的变化与分子中碳原子数目的关系

2、能以典型代表物为例,理解烷炷、烯炷的化学性质

3、了解烷炷、烯炷的特征结构、烯炷的顺反异构

4、让学生在复习、质疑、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增长技能,

1、物理性质的规律性变化、烷炷的取代反应

2、烯炷的加成反应、加聚反应、烯炷的顺反异构现象

1、烷炷和烯炷物理性质递变规律(P28“思考与交流”,读表2-1和表2-2按要求绘制下图)

沸点/ P 相对密度

. 分子中碳原子数

■■■■■■■■■ A

■分子中碳原子数

结论:烷炷和烯炷的物理性质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递增,呈现规律性的变化

(a) 随着分子里含碳原子数的增加,熔点、沸点逐渐,相对密度逐渐;

(b) 分子里碳原了数等于或小于—的炷,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其他炷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液体或固体;

(c) 烷炷的相对密度水的密度。

(d)分子式相同的炷,支链越多,熔沸点越

[学习迁移]结构决定性质,分子结构相似的物质在化学性质上也相似。

(-)烷炷(又叫做炷):

1、概念:在炷的分了里,碳原了之间只以—键结合,碳原子剩余的价£建全部跟—原了结合,使每个碳原子的化合价都达到“”。通式:

2、化学性质:-?般较。与酸、碱、氧化剂发生反应。

(1)取代反应

练习1 :①写出CH」光照下与CL反应的方程式

②乙烷与氯气生成一氯乙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氧化反应(使酸性KMnO,溶液褪色)

燃烧的通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烯炷:分子中含有的不饱和炷

1、单烯炷:(简称烯炷)通式:;二烯炷:通式:

2、化学性质:

(1)加成反应(与出、*2、HX、H2O S HCN等)

练习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乙烯通入溟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烯与水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烯与澳化氢(HBr)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氧化反应:

%1烯烧的燃烧通式;现象:火焰明亮,并伴有

%1烯炷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3)加聚反应:

练习3:写丙稀加聚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单烯炷加聚的通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讨论完成教材P30学与问

4、小结:化学反应类型的概念、特点

取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成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聚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课后阅读:P30资料卡片(二烯烧的不完全加成:1, 2-加成;1, 4-加成,注意:当Cl?足量时两个碳碳双键可以完全反应);

写方程式:①1, 3-丁二烯与CL发生加成反应

②1, 3-丁二烯加聚。

二、烯燃的顺反异构

练习4:写出CH,烯炷类的同分异构体,并用系统命名法命名。

观察思考:用模型分析2-丁烯

阅读教材P31-32:顺反异构的特点、概念、产生原因。

新题型:如何判断某物质是否存在顺反异构?

方法:①有C"②C二C两端每个碳原子上所连的两个原子或原子团不同

练习5:下列有机分子中,可形成顺反异构的是()

A、CH2=CHCH3

B、CH2=CHCH2CH3

C、CH3CH=C(CH B)2

D、CH:CH=CHC1

练习6:下列物质中不存在顺反异构的是()

A. 1, 2-二氯乙烯

B. 1, 2-二氯丙烯

C. 2-甲基-2-丁烯

D. 2-氯-2-丁烯

课后练习(同步完成教材P36题1、2、3、5)1、下列化学性质中,烷烧不具备的是()

A.W以在空气中燃烧

B. Cl2发生取代反应

C.能使酸性高镒酸钾溶液褪色

D.在一定条件下,发牛分解反应3

4、5、A- 6、

A.丙烷与氯气在光照的作用下生成氯丙烷的反应.

C.乙烯与澳的四氧化溶液生成浪乙烷的反应

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是

A.乙烯

B.聚乙烯

C. 内?烯

能将乙烷、乙烯两种气体鉴别出来的试剂是

浪水 B. KMnO

4溶液 C. 酒精

卜'列有机物分子中可形成顺反异构的是(

B.乙烯与水生成乙醇的反应

D.乙烯自身生成聚乙烯的反应

D. 1-丁烯

D.水

D. CH3CH2CH = C (CH3) 2

D. (CH3)2CHCH2CH3

D.CH2 = C(CH3)2

A.-ECH2——CH士-£CH—CH CH23n

CH3

C. -ECH2 CH2 CH2 士T). -CH 10、可以用来鉴别甲烷和

CII3

乙烯,又nJ以用来除去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无论乙烯的加成反应,还是乙烯使酸性KMr)O4溶液褪色,都与分子内含有?的碳碳双键有关

B. 无论使用浪的四氯化碳溶液或酸性KMnO4溶液都可以鉴别乙烯和乙烷

C. 乙烯的化学性质比乙烷活泼

D .相同质量的乙烯和甲烷亢全燃烧后产生水的质量相同

取代反应是有机化学中一类重要的反应,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CH3—CH2CI

B.CH3CH = CHBr

C.CH3C=CCH3

7、下列烷炷沸点最高的是()

A. CH3CH2CH3

B. CH3CH2CH2CH3

C. CH3(CH2)3CH3

8、某气态炷0.5 mol能与1 mol HCI完全加成,加成后产物分子上的氢原了乂可被3 mol Cl2取代,

则此气态炷可能是()

A.CH 三CH

B.CH2 = CH2

C.CH 三C — CH3

9、丙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的产物是()

甲烷中混有的少量乙烯的操作方法是()

A.混合气通过盛酸性高镒酸钾溶液的洗气瓶B混合气通过盛水的洗气瓶

C.混合气通过孺足量漠水的洗气瓶

D.混合气跟氯化氢混合

11、写出CH3CH=CH2分别与艮、Ba、HC1、40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HEH 二CH2+ H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H3CH = CH2+ Br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H,CH=CH2+ HC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FkCH = CH2+H2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写出下列烯炷发生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H2二CHCH2CH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Hs- C = CH-CH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丰射化学中的反应类型较多,请将下列反应归类。(填序号)

①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②乙烷在空气中燃烧③乙烯使溟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④乙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⑤由乙烯制聚乙烯,其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属于氧化反应的是,属于加成反应的是,属于聚合反应的是。

14、某炷能使澳水和高锭酸钾溶液褪色。1摩该炷和1摩漠完全反应生成1, 2-二浪-2-甲基丁烷,

则烧的结构简式为,系统命名。

乙炔炔烃导学案

乙炔炔烃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乙炔的物理性质及其递变规律; 2.了解乙炔的结构特点、通式,理解炔烃的化学性质; 3.了解炔烃的实验室制法; 4.了解脂肪烃的主要来源及其应用; 学习重点】:1、乙炔的分子组成、结构和主要性质; 2 、乙炔的制备、除杂、干燥、收集等; 学习难点】:根据乙炔的化学性质,预测炔烃的性质。 教学方法】:实验归纳法、比较法

乙炔炔烃导学案 一、乙炔的结构 分子式:最简式: 电子式:_______________ 结构式: ______________ 结构简式:_________ 碳原子的杂化方式:_________ 分子空间构型:2个碳原子和2个氢原子在_________________ 分子极性_________ ,键角:________ 二、乙炔的实验室制法(书中实验2-1)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药品: 2、 反应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实验装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 (1).实验中常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的原因是什么 (2).实验中为什么不能使用启普发生器来制取乙炔 (3).制取时为什么在导气管口附近塞入少量棉花 (4).纯净的乙炔气体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为什么用电石和水反应制取的乙炔,常闻到有恶臭气味 (5).制取乙炔的发生装置还可以用来制取哪些气体? (6).为什么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乙炔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集: 5、实验室制乙炔的注意事项: ①实验装置在使用前要先检验气密性。 ②电石和水反应很剧烈,为控制反应速率,得到平稳的乙炔气流,常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并

第一节:脂肪烃学案

高二化学1100×0.13 第二章烃和卤代烃 第一节脂肪烃学案 一、烷烃和烯烃 1.结构特点和通式: (1) 烷烃:仅含C—C键和C—H键的饱和链烃。通式:(n≥1) (2) 烯烃:分子里含有一个的不饱和链烃叫做烯烃。通式:(n≥2) 乙烯的分子式,结构简式,分子中6个原子在上,键角约为。2.物理性质 (1) 物理性质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递增,呈规律性变化,沸点,相对密度; (2) 碳原子数相同时,支链越多,熔沸点。 (3) 常温下的存在状态,也由气态(n≤4)逐渐过渡到液态(5≤n≤16)、固态(17≤n)。 (4) 烃的密度比水,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 3.基本反应类型 (1) 取代反应: (2) 加成反应; (3) 聚合反应: 下面是我们学过的有机化学反应,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明反应类型。 ①乙烷和氯气反应生成一氯乙烷: ②乙烯和溴的反应: ③乙烯和水的反应: ④乙烯生成聚乙烯的反应

4.由于烷烃和烯烃的结构不同,使其在很多性质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填写表格加以对比总结。 5.二烯烃的1,2—加成与1,4—加成: ①CH2=CH—CH=CH2+Cl2→ ②CH2=CH—CH=CH2+Cl2→ ③nCH2=CH—CH=CH2→ 二、烯烃的顺反异构 1.异构现象的产生 由于不能旋转而导致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不同。 2.异构的分类 两个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排列在双键的的成为顺式结构;两个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分别排列在双键的的成为反式结构。 如:顺—2—丁烯:;反—2—丁烯:。 3.性质的异同 顺反异构体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 例1:对于C F 2Cl 2 (商品名称是氟利昂—122),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有两种同分异构体 B、分子中有非极性键 C、只有一种结构无同分异构体 D、是一种制冷剂

人教版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二章烃和卤代烃第一节脂肪烃 教案

一.教案背景 时间:3月1日 地点:甘南二中(齐齐哈尔市重点高中) 人物:教师:朱世亮(年青教师) 学生:二年五班,二年七班 事件:本节为两课时,本教案是第一节内容,学生需要预习必修二中的甲烷,乙烯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二.教学课题 本节内容选自化学选修5第二章?烃和卤代烃?第一节脂肪烃 三.教材分析 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 选修5是化学新课程体系中系统性较强的模块,第二章第一节脂肪烃是多种烃的衍生物的“母体”,是有机化学中的基础物质,所以学好它,对以后的学习显得尤其重要。本节在复习必修教材的相关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烷烃、烯烃、炔烃的结构、性质,使第一章中比较概念化的知识内容结合了具体物质而得到提升和拓展。 2、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脂肪烃沸点和相对密度的变化规律。以典型的脂肪烃为例,通过对比归纳的方式掌握烷烃、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以及烷烃、烯烃的主要化学性质。 ②根据脂肪烃的组成和结构特点掌握加成、加聚和取代反应等重要的有机反应类型,并能灵活地加以运用。 (2)、过程与方法 ①运用脂肪烃的分子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②通过从甲烷、乙烯的结构和性质推出烷烃和烯烃的结构和性质,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图片、模型等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②通过动手做烃的球棍模型,体验模型法在化学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脂肪烃的结构特点和烷烃、烯烃的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烷烃和烯烃的性质 四.教学方法 在教学流程上采用课前导学,课堂质疑,反馈矫正,迁移创新四步教学法,在具体细节处理上运用的方法主要包括类比法、讲解法、讨论、归纳对比法、、运用多媒体等创建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同时也充分体现主体性课堂模式,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五.教学过程 [引入]同学们,。在高一的时候我们接触过几种烃,大家能否举出一些例子? 甲烷、乙烯、苯。 [讲]有机物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称为烃。根据结构的不同,烃可分为烷烃、烯烃、炔烃和芳香烃等。而卤代烃则是从结构上可以看成是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原子取代的产物,是烃的衍生物的一种。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节——脂肪烃。 [板书]第二章烃和卤代烃 第一节脂肪烃

高中化学石油煤导学案

石油、煤的化学工业 一、学习目标: 1.知道石油是主要成分,石油的一些加工方法,了解脂肪烃的来源与石油化学的关系。2.了解煤的主要成分和煤的一些加工方法。 二、学习重点: 重点: 石油的分馏、裂化和裂解的原理及其产品。 三、导学过程: 石油化学工业 一. 石油的组成: (1)主要成分: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 (2)状态:大部分是液态烃,溶有少量气态烃和固态烃。 二. 石油的加工方法及其产品: 1.石油的分馏 (1)目的:得到不同的石油产品。 (2)原理:利用原油中各物质沸点不同,通过分别蒸馏,得到不同沸点范围的蒸馏产物。 【问题】 1. 蒸馏烧瓶中碎瓷片起什么作用? 2. 装置中温度计的作用?温度计 水银球的位置怎样? 3. 冷凝管的进、出水的方向怎样?

2.石油的裂化 (1)目的:提高汽油等轻质油的产量。 (2)原理:利用较长碳链的烃在高温下分解成短碳链的烃,裂化又分为热裂化和催化裂化。 (3)原料:重油。 以C16H34为例,写出重油变为轻质油的化学方程式: 。 3.石油的裂解 (1)目的:制取重要工业原料气体烯烃,如乙烯、丙烯和1,3-丁二烯等。 (2)原理:深度的裂化。 C8H18 ------→,C8H16 ------→, C4H10 ------→。 4. 石油的催化重整 石油的催化重整就是把汽油里直链烃类的分子的结构“重新进行调整”,使它们转化为芳香烃或具有支链的烷烃异构体,目的是提高汽油质量和获得芳香烃。 煤及其综合利用 一. 煤的组成 煤是由复杂有机物和无机物所组成的的混和物(煤不是炭)。 二、煤及其综合利用

1.煤的干馏 煤的干馏: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它分解的过程,叫做煤的干馏。 【问题】石油的分馏、裂化、裂解、催化重整和煤的干馏的这些加工过程,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 2. 煤的气化 煤的气化-------在高温下,煤与水蒸气反应得到CO、H2、CH4等气体。生成的气体可以作为燃料或化工原料。 得到的CO、H2经催化合成可以得到液态烃、甲醇等有机物。 3. 煤的液化 煤的液化-------在高温和催化剂作用下,煤和氢气反应,可以得到液体物质。液体物质可以作洁净的燃料油或化工原料。

《脂肪烃》教学设计

《脂肪烃》教学设计 四川省广安友谊中学任思雄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 选修5是化学新课程体系中系统性较强的模块,第二章第一节脂肪烃是多种烃的衍生物的“母体”,是有机化学中的基础物质,所以学好它,对以后的学习显得尤其重要。本节在复习必修教材的相关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烷烃、烯烃、炔烃的结构、性质,使第一章中比较概念化的知识内容结合了具体物质而得到提升和拓展。结合烷烃和烯烃的性质,进一步学习取代反应、加成反应、聚合反应等有机反应,为后续各章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2、本节在课程标准中的内容 (1)以烷、烯、炔和芳香烃的代表物为例,比较它们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 (2)根据有机化合物组成和结构的特点,认识取代、加成反应。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脂肪烃沸点和相对密度的变化规律。以典型的脂肪烃为例,通过对比归纳的方式掌握烷烃、烯烃的结构特点以及烷烃、烯烃的主要化学性质。 (2)根据脂肪烃的组成和结构特点掌握加成、取代反应等重要的有机反应类型,并能灵活地加以运用。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脂肪烃的分子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通过从甲烷、乙烯的结构和性质推出烷烃和烯烃的结构和性质,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 通过对比归纳烷烃与烯烃的结构、物理和化学性质,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图片、模型等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通过化学知识在世界体育三大赛事中的应用,体验化学学习的意义,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化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脂肪烃的结构特点和烷烃、烯烃的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烯烃的化学性质 【重点突破】通过学生对比分析与归纳,交流讨论运用对比的方式突破重点 【难点突破】通过动画模拟主要化学反应,学生参与分析药物并讨论反馈合成路线的方式来突破难点 三、教法分析 在教学流程上采用课前导学,课堂质疑,反馈矫正,迁移创新四步教学法,在具体细节处理上运用的方法主要包括类比法、讲解法、讨论、归纳对比法、任务驱动法、运用多媒体等。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问题探索来激发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同时也充分体现主体性课堂模式,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脂肪烃练习(烷烯)附答案

脂肪烃(烷烃、烯烃部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项,共60分) 1.请根据乙烯的知识推测丙烯的结构或性质正确的是( ) A.分子中3个碳原子在同一直线上B.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C.与HCl加成只生成一种产物D.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2.甲烷中混有乙烯,欲除乙烯得到纯净的甲烷,最好依次通过盛有哪些试剂的洗气瓶( ) A.澄清石灰水、浓硫酸B.KMnO4酸性溶液、浓硫酸 C.溴水、浓硫酸D.浓硫酸、KMnO4酸性溶液 3.下列有机物分子中,存在顺反异构的是( ) A.1,2-二氯丙烯B.2-丁烯 C.丙烯D.1-丁烯 4.某单烯烃氢化后得到的饱和烃如下:,该烯烃可能的结构简式有( ) A.1种B.2种C.3种D.4种 5.科学家最近在-100 ℃的低温下合成一种烃X,此分子的模型如图(图中的连线表示化学键)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B.X是一种在常温下能稳定存在的液态烃 C.X分子中在同一平面上的碳原子最多5个 D.充分燃烧等质量的X和甲烷,X消耗氧气多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2H4与C4H8一定是同系物B.丙烯和乙烷都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C.1-丁烯与2-丁烯互为同分异构体D.新戊烷和2,2-二甲基丙烷互为同分异构体

7.下列各组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反应产物一定为纯净物的是( ) B .CH 2=CHCH 2CH 3+HCl ――→催化剂 △ C .CH 3CH=CH 2+H 2O ――→催化剂 加热、加压 D .n CH 3CH=CH 2――→催化剂△ 8.下列各反应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A .C 2H 4+3O 2――→点燃2CO 2+2H 2O B .H 2+Cl 2=====光照 2HCl D .CH 3—CH 3+2Cl 2――→光照 CH 2Cl —CH 2Cl +2HCl 9.现有两种烯烃:CH 2===CH 2和CH 2===CH —CH 3,将它们的混合物进行聚合反应,聚合 反应的产物含有如下物质中的( ) A .①④⑤⑥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⑥ D .①②⑤⑥

芳香烃导学案

第二节 芳香烃(导学案) 学习目标:1.掌握苯和苯的同系物的结构及化学性质; 2.了解芳香烃的来源及其使用 3.归纳、比较法:归纳比较苯和脂肪烃及苯的同系物的结构和性质 学习重难点:苯和苯的同系物的结构、性质差异 一、 苯的结构和性质 1、苯的结构:分子式 探究一: 苯分子的结构是怎样的呢? ① 苯分子结构的确定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1866年,德国化学家凯库勒提出苯环结构, 称为凯库勒式: 那么凯库勒式能完全真实的反应苯分子的结构吗? 根据以下信息,谈谈你对苯分子结构的认识? ② 苯的一取代物只有一种,邻位二取代物只有一种 和 是同一种物质 ③ 苯不能使溴水腿色,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腿色 说明苯环中 存在单双键交替的结构,因此凯库勒式不能全面的反应苯的结构,只是习 惯上沿用至今。 苯分子中碳碳键的键长 ,介于 和 之间 这说明碳原子之间形成的一种 的特殊共价键。所以苯的结构简式可 以表示为 或 ,空间结构:苯分子中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 ,形 成 ,键角 为120° 。 2、苯的物理性质 苯是 色,带有 气味的有 的液体,密度比水 3、苯的化学性质 (1)取代反应 ①苯和溴的反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长直导管b 的作用——使 冷凝回流和 (HBr 和少量溴蒸气能通过)。 Cl Cl Cl

2 锥形瓶的作用——吸收,所以加入AgNO3溶液,出现浅黄色沉淀(AgBr) 3 锥形瓶内导管为什么不伸入水面以下——防止 4 碱石灰的作用——吸收、蒸气、蒸汽。 5 纯净的溴苯应为无色,为什么反应制得的溴苯为褐色——溴苯中溶解的 6 NaOH溶液的作用——除去溴苯中的,然后过滤、再用分离,可制得较为纯净的溴苯 7 反应中真正起催化作用的是 ②苯的硝化反应 苯和和的混合物共热至50℃——60℃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注意:1 硝基苯溶于水,密度比水,有味 2 长导管的作用—— 3 为什么要水浴加热?(1)(2)便于控制温度,防止生成副产物(因为加热到100~110℃时就会有间二硝基苯生成;) (2)苯的加成反应 在特定的条件下,苯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苯的氧化反应 苯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说明苯的含碳量很高,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苯(填“能”或“不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二、苯的同系物 1、概念:苯环上的氢原子被取代后的产物 2、结构特点:分子中只有个苯环,侧链都是(即碳碳键全部是单键) 3.通式:;物理性质和苯相似 4、苯的同系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书写苯的同系物的同分异构体时,苯环不变,变换取代基的位置及取代基碳链的长短。 例如C8H10对应的苯的同系物有4个同分异构体,分别为、、、 5、苯的同系物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脂肪烃教学设计

《脂肪烃》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脂肪烃》是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第2章《烃和卤代烃》第1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烷烃、烯烃、炔烃三类重要脂肪烃,在教材上呈现时突出了类别的概念。本节内容是对化学2中已经介绍的烷烃和烯烃的代表物—甲烷和乙烯知识的提升,重点介绍的是炔烃的代表物—乙炔的制取、结构和性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烯烃、的物理性质的规律性变化。 (2)复习和提升烯烃的加成反应、加聚反应 2.能力目标: (1) 让学生在阅读、复习、质疑、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增长技能, (2) 充分认识人类理论思维的能动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观察得出结论,验证结论的能力。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烯烃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难点:加成反应、加聚反应的正确书写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学习有机知识是在高一下学期,距今已经一年之久,所以对已学过的乙烯知识已经大多忘却,仍然必须重点复习,要帮助学生将乙烯的结构性质知识迁移到烯烃。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类比、迁移法:以“结构决定性质为”指导思想处理各类烃与其代表物的关系 4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脂肪烃》的教材内容,初步把握各类烃的结构和性质特点,了解乙炔的制取方法,并填写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制作ppt,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教室内教学,课前准备好乙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用品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通过抽查各层次的学案,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更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复习有机物的分类方法,引入烃的有关概念,引入新课。(见PPT)

第十二章 学案55 脂肪烃

学案55脂肪烃 [考纲要求] 1.以烷烃、烯烃、炔烃的代表物为例,比较它们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2.了解天然气、石油液化气和汽油的主要成分及其应用。3.举例说明烃类物质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4.了解加成反应、取代反应。 知识点一烷烃 1.概念 分子中碳原子之间以________结合成链状,剩余的价键全部跟________结合的烃叫烷烃。其通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理性质 随碳原子数的递增,沸点逐渐________,相对密度逐渐________,其中碳原子数为1~4的烷烃,常温下为____态。 3.化学性质 (1)取代反应 如乙烷和氯气生成一氯乙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氧化反应:可在空气中燃烧。 问题思考 1.甲烷跟溴水中的Br2能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H3Br吗? 知识点二烯烃 1.概念 分子里含有________的不饱和烃叫烯烃,含一个碳碳双键的链状烯烃的分子通式为________________。 2.物理性质 随碳原子数的递增,沸点逐渐________,相对密度逐渐________,其中碳原子数为1~4的烯烃,常温下为____态。 3.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①能使酸性KMnO4溶液________。 ②在空气中燃烧。 (2)加成反应 乙烯能使溴水________,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业上利用乙烯制取乙醇,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聚反应 由不饱和的单体加成聚合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叫加聚反应。如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烯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三炔烃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二章第一节 脂肪烃第2课时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二章第一节脂肪烃第2课时教学设计 [练习]写出戊烯的同分异构体: [思考]以下两种结构是否相同? [板书]二、烯烃的顺反异构 [讲解]在烯烃中,由于双键的存在,使得烯烃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要比含有相同数目碳原子的烷烃的同分异构体多。除因双键位置不同而产生的同分异构体外,在烯烃中还有一种称为顺反异构(也称几何异构)的现象。 当C=C双键上的两个碳原子所连接的原子或原子团不相同时,就会有两种不同的排列方式。这是由于与双键相连接的两个碳原子不能围绕它们之间的σ键键轴自由旋转的缘故(除了由于双键的关系以外,还有其他原因,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如果用a、b、c表示双键碳原子上的原子或原子团,那么,因双键所引起的顺反异构如下所示: 两个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居于同一边的为顺式(cis-),分居两边的为反式(trans-)。例如,在2-丁烯中,两个甲基可能同时位于分子的一侧,也可能分别位于分子的两侧。 [板书]1、顺反异构:由于与双键相连接的两个碳原子不能旋转,导致原子或原子团在空间排列方式不同产生的异构现象。 2、两个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居于同一边的为顺式,分居两边的为反式。 [回忆]炔烃的定义。 [板书]三、炔烃 [自学讨论]在学生自学教材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乙炔的分子结构特征,并推测乙炔可能的化学性质 [总结]乙炔的组成和结构

分子式:C2H2,实验式:CH,电子式:结构式:H-C≡C-H,分子构型:直线 型,键角:180° [板书] 1、乙炔的实验室制取 (1)反应原理:CaC2+2H2O→CH≡CH↑+Ca(OH)2 (2)装置:固-液不加热制气装置。 [思考]实验室制取乙炔气体能不能用启普发生器?为什么? [讲解]看上去电石与水的反应不需要加热,产生的乙炔气体也可以用排水法收集,似乎可以使用启普发生器制取乙炔气体。其实不然,这是因为:①电石跟水极易反应,启普发生器长期不用时,其中的电石也会跟挥发出的水蒸气反应而消耗,且产生的乙炔气体排出后可能发生危险;②电石跟水作用产生的熟石灰不易溶于水,呈糊状物附着在电石的表面,会积存一部分水分,致使关闭启普发生器开关后一段时间内,反应并不能及时停止;③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落入启普发生器底部,可能堵塞长颈漏斗下口;④电石与水的反应是放热反应,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可能使启普发生器炸裂。 (3)收集方法:排水法。 [思考]用电石与水反应制得的乙炔气体常常有一股难闻的气味,这是因为其中混有H2S,PH3等杂质的缘故。试通过实验证明纯净的乙炔是没有臭味的(提示:PH3可以被硫酸铜溶液吸收)。 [讲解]使电石与水反应所得气体通过盛有硫酸铜溶液的洗气瓶后,再闻其气味。H2S和PH3都被硫酸铜溶液吸收,不会干扰闻乙炔的气味。 (4)注意事项:①为有效地控制产生气体的速度,可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②点燃乙炔前必须检验其纯度。 [思考]为什么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可以有效控制此反应的速率? ——饱和食盐水滴到电石的表面上后,水迅速跟电石作用,使原来溶于其中的食盐析出,附着在电石表面,能从一定程度上阻碍后边的水与电石表面的接触,从而降低反应的速率。 [思考]试根据乙炔的分子结构特征推测乙炔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乙炔分子中含有一个碳碳三键,碳原子远没有达到饱和。因此,乙炔应有与乙烯极为相似的性质。可以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也应该能够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聚合反应。当然,作为烃,它也能够燃烧。由于其含碳的质量分数比乙烯还大,所以燃烧时必然有黑烟产生。 [板书]2.乙炔的性质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2章第1节《脂肪烃》word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2章第1节《脂肪烃》word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脂肪烃》是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第2章《烃和卤代烃》第1节的教学内容,要紧学习烷烃、烯烃、炔烃三类重要脂肪烃,在教材上出现时突出了类别的概念。本节内容是对化学2中差不多介绍的烷烃和烯烃的代表物——甲烷和乙烯知识的提升,重点介绍的是炔烃的代表物——乙炔的制取、结构和性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烷烃、烯烃、炔烃的物理性质的规律性变化。 (2)复习和提升烷烃的取代反应 (3)复习和提升烯烃的加成反应、加聚反应 (4)把握二烯烃的加成方式1,2加成和1,4加成以及烯烃的烯烃的顺反异构现象, (5) 把握乙炔的结构特点、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制法,能依据结构推断炔烃的性质 2.能力目标: (1) 让学生在阅读、复习、质疑、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增长技能, (2) 充分认识人类理论思维的能动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观看得出结论,验证结论的能力。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究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乙炔的性质和用途及其他脂肪烃的来源和应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的良好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烯烃和炔烃的结构特点和要紧化学性质;乙炔的实验室制法和性质 难点:烯烃的顺反异构。乙炔的实验室制法和性质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学习有机知识是在高一下学期,距今差不多半年之久,因此对已学过的甲烷和乙烯知识差不多大多忘却,仍旧必须重点复习,要关心学生将甲烷和乙烯的构性知识迁移到烷烃和烯烃。关于顺反异构知识、乙炔的结构和性质、实验室制法应重点讲解,并迁移至炔烃,让学生体会结构决定性质的真理。对脂肪烃的来源和综合利用部分结合化学2中的石油的综合利用知识复习一下。 五、教学方法 1.实验法:乙炔的制取进行分组实验。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类比、迁移法:以“结构决定性质为”指导思想处理各类烃与其代表物的关系 4新授课教学差不多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问→情境导入、展现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预备

烷烃烯烃炔烃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 脂肪烃 什么样的烃是烷烃呢?请大家回忆一下。 一、烷烃 1、结构特点和通式:仅含C —C 键和C —H 键的饱和链烃,又叫烷烃。(若C —C 连成环状,称为环烷烃。) 烷烃的通式:C n H 2n+2 (n ≥1) 接下来大家通过下表中给出的数据,仔细观察、思考、总结,看自己能得到什么信息? 表2—1 部分烷烃的沸点和相对密度 名称 结构简式 沸点/oC 相对密度 甲烷 CH 4 -164 0.466 乙烷 CH 3CH 3 -88.6 0.572 丁烷 CH 3(CH 2) 2CH 3 -0.5 0.578 (根据上表总结出烷烃的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 2、物理性质 烷烃的物理性质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递增,呈规律性变化,沸点逐渐升高,相对密度逐渐增大;常温下的存在状态,也由气态(n ≤4)逐渐过渡到液态、固态。还有,烷烃的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易溶于有 我们知道同系物的结构相似,相似的结构决定了其他烷烃具有与甲烷相似的化学性质。 3、化学性质(与甲烷相似) (1)取代反应 如:CH 3CH 3 + Cl 2 → CH 3CH 2Cl + HCl (2)氧化反应 C n H 2n+2 + — O 2 → nCO 2 +(n+1)H 2O 烷烃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接下来大家回忆一下乙烯的结构和性质,便于进一步学习烯烃。 二、烯烃 1、概念:分子里含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链烃叫做烯烃。 通式:C n H 2n (n ≥2) 例: 乙烯 丙烯 1-丁烯 2-丁烯 师:请大家根据下表总结出烯烃的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 表2—1 部分烯烃的沸点和相对密度 名称 结构简式 沸点/oC 相对密度 乙烯 CH 2=CH 2 -103.7 0.566 丙烯 CH 2=CHCH 3 -47.4 0.519 (根据上表总结出烯烃的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 2、物理性质(变化规律与烷烃相似) 烯烃结构上的相似性决定了它们具有与乙烯相似的化学性质。 3、化学性质(与乙烯相似) (1)烯烃的加成反应:(要求学生练习) ;1,2 一二溴丙烷 ;丙烷 2——卤丙烷 (简单介绍不对称加称规则) (2) (3)加聚反应: 聚丙烯 光照 3n+1 2 点燃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2.1《脂肪烃》第二课时学案1

第2节脂肪烃 第二课时炔烃 【学习目标】 1.掌握乙炔的结构及主要性质。 2.掌握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3.了解脂肪烃的来源和石油化学工业。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自主预习】 1.乙炔的分子式,结构简式,最简式。乙炔的分子构型为_______。 2.炔烃是分子中含有的链烃的总称,分子组成的通式为。 3.乙炔是_______色_______味的气体,微溶于____,易溶于__________。 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乙炔燃烧: (2)乙炔和溴水的反应: 5.脂肪烃的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石油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 6. 炔烃 (1)概念:链烃分子中含有碳碳叁键的不饱和烃教炔烃。通式: (2)炔烃的通性: ①物理性质:a. 随着碳原子的增多,熔沸点逐渐,相对密度逐渐。所以由态→态→态。 b. 碳原子数≤的炔烃,在常温常压下都是体。 c. 炔烃的相对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d. 炔烃不溶于水,但易溶于有机溶剂。 ②化学性质与C2H2相似。 a.均能燃烧:通式为

b.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③均能发生加成反应 c.常用代替的四氯化碳溶液来检验炔烃。 【预习检测】 1.关于炔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分子里含有碳碳叁键的脂肪烃叫做炔烃 B.分子里所有碳原子都处在一条直线上 C.分子组成符合C n H2n-2通式的链烃,不一定是炔烃 D.乙炔及其同系物中,乙炔的含碳量最大 2.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生产发展水平的标志是() A.石油的产量B.乙烯的产量 C.汽油的产量D.硫酸的产量 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一:乙炔的结构特点 观察乙烷、乙烯和乙炔的球棍模型 【思考交流】 1.写出者的三者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2.分析三者的空间结构,比较它们结构的异同点。 【归纳整理】 1.乙炔的结构特点 分子式:C2H2 电子式: 结构式:H—C≡C—H 结构简式:CH≡CH 或HC≡CH 空间结构:直线型,两个碳原子和两个氢原子均在同一直线上。 2.炔烃是分子中含有碳碳叁键的一类不饱和链烃,通式为C n H2n-2(n≥2),官能团为—C≡C—。 【学以致用】 1.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均在同一直线上的是() A.CCl4B.CH≡CH C.CH2===CH2D.CH≡CCH3 探究活动二: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脂肪烃导学案

高二化学导学案 第二章第一节脂肪烃 【学习目标】 1、了解烷烃、烯烃的结构及物理性质递变规律 2、掌握烷烃、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烯烃的顺反异构现象;掌握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3、了解脂肪烃的来源和石油化学工业 【学习重点】烷烃、烯烃、炔烃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课前预习区】 【课堂互动区】 一、烷烃和烯烃 【思考与交流】(认真观察分析P28表2-1、2—2,进行讨论并作图) (一)烷烃和烯烃的物理性质随分子中碳原子数递增的规律性变化: 熔沸点变化:密度变化:状态变化: (二)烷烃、烯烃的化学性质 1、烷烃 (1)取代反应(特征性质) 写出乙烷与溴单质生成溴乙烷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烷烃取代反应的共同特征: 2、烯烃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双键的还原性,特征性质)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成反应(特征性质)

①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乙烯通入溴水中: 乙烯与水的反应: 乙烯与氯化氢的反应 ②丙烯与氯化氢反应后,会生成什么产物呢?试着写出反应方程式: (3)烯烃的自身加成聚合反应 — 加聚反应 乙烯的加聚反应: 丙烯的加聚反应 : 探究:你能写出CH 2=CH —CH =CH 2与Cl 2发生加成反应的方程式吗? 【针对练习一】制取一氯乙烷,采用的最佳方法是( ) A .乙烷和氯气取代反应 B .乙烯和氯气加成反应 C .乙烯和HCl 加成反应 D .乙烷和HCl 作用 二、烯烃的顺反异构 观察下列两组有机物结构特点: 它们都是互为同分异构体吗? 【归纳】什么是顺反异构? 【针对练习二】下列有机化合物有顺反异构体的是( ) A .CH 3CH 3 B .CH 2=CH 2 C .CH 3CH =CH 2 D .CH 3CH =CHCH 3 【小结】对比烷烃和单烯烃的结构和性质 三、炔烃 (一)乙炔 1、书写乙炔的分子式、电子式和结构式及物理性质。 分子式: 电子式: 结构式: 官能团: 物理性质:乙炔是一种 色、 味、 溶于水的气体, 溶于有机溶剂。 2、乙炔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实验: (1)原理: (化学方程式表示) (2)装置:固+液→气 (3)根据课本图2-6实验,完成下列填空: C C = H H H 3C CH 3 C C = H H H 3C CH 3 第二组 —C —C —H H H H CH 3 CH 3 —C —C —H CH 3 H H CH 3 H 第一组

学案7:脂肪烃(烷烃和烯烃).doc

1. 制取一氯乙烷,采用的最佳方法是(1分) A. 乙烷和氯气取代反应 B.乙烯和氯气加成反应 C.乙烯和HC1加成反应 D.乙烷和HC1作用 2. 下列事实可证明甲烷是以碳原子为中心的正四而体结构,而不是正方形的平而结构的是 A.甲烷中的四个键的键长、键角相等B、CM是分了晶体 C、二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 D、三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 3. 卜.列反应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由乙烯制乙醇 B、由甲烷制四氯化碳 C、由乙快制氯乙烯 D、由乙醇制乙烯 镖偷摞霓/案 一:硬矿?赤 1、了解烷炷、烯炷物理性质的变化与分子中碳原子数目的关系 2、能以典型代表物为例,理解烷炷、烯炷的化学性质 3、了解烷炷、烯炷的特征结构、烯炷的顺反异构 4、让学生在复习、质疑、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增长技能, 1、物理性质的规律性变化、烷炷的取代反应 2、烯炷的加成反应、加聚反应、烯炷的顺反异构现象 1、烷炷和烯炷物理性质递变规律(P28“思考与交流”,读表2-1和表2-2按要求绘制下图)

沸点/ P 相对密度 . 分子中碳原子数 ■■■■■■■■■ A ■分子中碳原子数 结论:烷炷和烯炷的物理性质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递增,呈现规律性的变化 (a) 随着分子里含碳原子数的增加,熔点、沸点逐渐,相对密度逐渐; (b) 分子里碳原了数等于或小于—的炷,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其他炷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液体或固体; (c) 烷炷的相对密度水的密度。 (d)分子式相同的炷,支链越多,熔沸点越 [学习迁移]结构决定性质,分子结构相似的物质在化学性质上也相似。 (-)烷炷(又叫做炷): 1、概念:在炷的分了里,碳原了之间只以—键结合,碳原子剩余的价£建全部跟—原了结合,使每个碳原子的化合价都达到“”。通式:

高二化学选修5(苏教版)同步导学案:3-1脂肪烃

专题三常见的烃 专题概述 本专题的主要内容包括:脂肪烃的性质、脂肪烃的来源与石油化学工业、苯的结构与性质、芳香烃的来源与应用等;涉及的实验探究包括:烯烃、炔烃与溴水的作用、苯与溴的作用、苯与浓硫酸和浓硝酸的作用等。 有机化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烃和卤代烃是有机物的母体。本专题较系统地介绍了各类烃的代表物的分子结构、性质、制法和用途,以及它们的性质与分子结构的关系,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烃的衍生物的知识奠定了基础。 [专题重点]能够正确地表示有机物的结构;掌握有机物的分类及各类有机物的代表物质及其典型性质;掌握烷烃、烯烃、炔烃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掌握烷烃、烯烃、炔烃和苯的同系物或同分异构体的写法。 [专题难点]了解烷烃、烯烃、炔烃和苯的同系物的代表物质及其典型性质;能够进行简单的有机物之间的转化。 学法指导 1.理解概念,形成学习有机化学的思维方法。本专题是有机化学部分的重要知识,集中了烃、烃基、官能团、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等许多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和相关概念。这些内容在无机化学中没有出现过,具有独立性,因此需要注意对这些概念的学习,自觉紧跟老师的启发引导,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逐渐形成研究有机物、有机化学的特殊思维方法。 2.重视结构,培养空间思维能力。通过本专题的学习,掌握利用物质的结构理解物质性质的方法,观察有机反应的特点、典型物质的结构特点和分子的空间构型,充分利用各种结构模型,大胆想象,细心推测,培养自己的空间思维能力,并对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和电子式有足够了解,能用上述四式表示简单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3.以点带面,掌握知识的内在规律。教材中给出了各类烃的代表物,学习时应准确把握各类烃的代表物的结构、性质、制法和用途,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探索规律。 4.纵横对比,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本专题内容是按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的顺序编排的,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比较分子结构的差异,单键、双键、叁键及苯环的区别,各类烃及卤代烃的物理性质的异同点,取代反应与加成反应、水解反应与消去反应的区别等。 5.注重实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化学知识及其规律,在实验中培养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及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的探究精神。 6.理论联系实际,体现知识的社会价值。在有机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应注意有机物与工农业生产、生活的联系,发现生产、生活中的问题,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增强科研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第一单元脂肪烃 智能定位 1.以典型的脂肪烃为例,比较它们在组成、结构和性质上的差异。

脂肪烃(第一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1、掌握烷烃、烯烃的结构特点、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和典型的化学性质。 2、掌握典型代表物甲烷、乙烯的结构、性质和制法。 【学习过程】 一、烷烃(又可称饱和烃) 1、结构特点:可用“”、“”、“”概括。(单键、锯齿、 四面体) 分子式通式: 2、物理性质: (1)熔沸点:①碳原子数越多,相对分子质量越,沸点越; (如:甲烷乙烷丙烷正丁烷) ②碳原子数相同时,支链数越多,沸点越。 (如:正丁烷异丁烷;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 ③常温常压下是气体的烷烃,其碳原子数,此外,新戊烷常温常压下也是气 体。 (2)密度:碳原子数越多,密度越大;液态烷烃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3)溶解性: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有的液态烷烃本身就是有机溶剂,如己烷。 3、化学性质: 一般比较稳定。与酸、碱、氧化剂都不发生反应,也难与其它物质化合。 (1)取代反应(写出CH4光照下与Cl2反应的方程式) (2)氧化反应(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燃烧的通式: 甲烷燃烧的现象: (3)高温分解反应: 甲烷隔绝空气高温下可分解成碳和氢气;长链烷烃高温下可分解成短链烷烃和烯烃,这在石油化工上有很重要的应用,称为_________________。 二、烯烃 1、烯烃:分子中含有的不饱和烃 分子式的通式:结构特点: 2、物理性质(类似于烷烃) 3、化学性质: (1)加成反应(与H2、X2、HX、H2O、HCN等)

①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乙烯通入溴水中: 乙烯与水的反应: 乙烯与溴化氢反应: ② 1,3—丁二烯与溴单质可能发生的两种加成反应,试写出反应方程式。 1,2-加成: 1,4-加成: (2)氧化反应 用通式表示烯烃的燃烧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烯燃烧的现象: 烯烃可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 (3)加聚反应 乙烯发生加聚反应的方程式: 1,3-丁二烯的加聚方程式为: 4、烯烃的顺反异构: (阅读课本P31—32页)观察下列两组有机物结构特点:它们都是互为同分异构体吗? 【归纳小结】存在顺反异构的条件 【当堂练习】 1.某气态烷烃和气态炔烃的混合烃2 L ,完全燃烧后生成CO 2 2.8 L 、水蒸气3.2 L(同压且同在200℃下测定),该混合烃为( ) A .CH 4、C 2H 2 B . C 2H 6、C 2H 2 C .C 3H 8、C 3H 4 D .CH 4、C 3H 4 2、以下有机化合物有顺反异构体的是 A .CH 3CH 3 B .CH 2=CH 2 C .CH 3CH =CH 2 D .CH 3CH =CHCH 3 3.既可以用来鉴别乙烷和乙烯,又可以用来除去乙烷中混有的少量乙烯的操作方法是( ) A .与足量溴蒸气反应 B .与足量溴水反应 C .在一定条件下通入氢气 D .分别进行燃烧 4.①丁烷,②2-甲基丙烷,③戊烷,④2-甲基丁烷,⑤2,2-二甲基丙烷等物质按沸点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⑤ B .⑤>④>③>②>① C .③>④>⑤>①>② D .②>①>⑤>④>③ —C —C —H H H H CH 3 CH 3 —C —C —H CH 3 H H CH 3 H 第一组 C C = H H H 3C CH 3 C C = H H H 3C CH 3 第二组

高考化学 脂肪烃考点复习学案

高考化学脂肪烃考点复习学案 考点36脂肪烃 1.了解乙炔的实验室制法、性质和主要用途 2.了解烷烃、烯烃和炔烃的组成(通式)、结构特征以及性质的递变规律; 3.掌握烷烃取代,烯烃、炔烃加成及加聚等重要的有机反应类型,并能灵活地加以运用; 4.能书写简单烯烃的顺、反异构体,了解烯烃的顺、反异构体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性。 5.了解脂肪烃的 来源及其应用。 一、甲烷 1.甲烷的结构 ⑴几种化学式:分子式、电子式、结构简式、最简式 ⑵分子构型 2.物理性质:色有气味的体,溶于水 3.化学性质: a.氧化反应(燃烧氧化) b.取代反应 二、乙烯 1.物理性质:色有气味的体,溶于水 ⒉乙烯的结构: ⑴几种化学式:分子式、电子式、结构简式、最简式 ⑵分子构型: ⑶化学性质: 3.乙烯的制备: 三、乙炔 ⒈乙炔的制法:电石法(实验室与工业制法相同) ⑴原理: [思考:Al4C3、Mg2C3、Al(CH3)3与水反应的产物 ] ⑵装置:固 +液→气

仪器:圆底烧瓶、分液漏斗、导气管 注意:①不用启普发生器:反应剧烈,气流难以控制、放热产物微溶于水。 ②为控制反应速度,得到平稳的乙炔气流,用饱和食盐水代替H2O并用分液漏斗 ⑶收集: ⒉乙炔的结构: ⑴几种化学式:分子式、电子式、结构简式、最简式(C≡C) ⑵分子构型:直线形结构 ⒊乙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微溶于水。 ⒋乙炔的化学性质: ⑴氧化反应: ①燃烧氧化: 火焰明亮,带有浓烟(原因) ②酸性KMnO4氧化:紫红色褪去 ⑵加成反应:与H2、X2、HX、H2O均能加成,分步加成(1:1、1:2), 四、烷烃、烯烃、炔烃的比较及递变规律 ⒈结构特点: 烷烃:碳原子之间以单键结合成链状分子,碳原子剩余的价键全部跟氢原子结合,又叫饱和链烃。键角:109o28',锯齿形空间结构。通式:C n H2n+2,CH4含H量最高。 烯烃:单烯烃:含一个C=C的链烃,通常说的烯烃即单烯烃,C=C中的C是sp2杂化通式:C n H2n,烯烃的最简式相同。 二烯烃:含2个C=C的链烃,2个C=C连在一起的叫共轭二烯烃。 炔烃:含一个C≡C的链烃,C≡C中的C是sp杂化,通式:C n H2n-2 ⒉物理性质: ⑴状态:n(C)≤4的烃均为态,n(C)>4的烃为态。 ⑵熔沸点:随n(C)增多而升高。 ⑶密度(相对密度): n(C)↑,ρ↑,但ρ均小于水。 ⑷溶解性: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液态烃均可作为有机溶剂) ⒊化学性质: ⑴烷烃: ①燃烧氧化:C n H2n+2+O2 ②取代反应: ⑵烯烃: ①发生氧化(燃烧、KMnO4):C n H2n+O2 ②加成(H2、X2、HX、H2O):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