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二化学选修五专题三第一单元脂肪烃学案

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二化学选修五专题三第一单元脂肪烃学案

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二化学选修五专题三第一单元脂肪烃学案
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二化学选修五专题三第一单元脂肪烃学案

自学导航

【学习目标】

1.了解脂肪烃的工业来源;

2.了解甲烷、乙烯、乙炔几种简单烃的实验室制备方法和原理。

学习过程

【预习检测】

1.组成石油的基本元素是和(两者的质量分数之和可达97%---98%),同时还含有少量的硫、氮、氧等。石油的化学成分主要是各种液态的烃,其中还溶有气态和固态的烃。2.①在实验室中进行蒸馏实验时,为了知道馏出液的沸点,要使用温度计。温度计的水银球位于,从而测出馏出蒸气的温度,也就是馏出液的沸点。

②蒸馏时,向蒸馏烧瓶中加入一些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混合液在受热时

3.分馏石油得到的各种馏分仍是混合物。石油的分馏属于变化。石油裂化的目的是。裂解的目的是。【基础知识扫描】

三、脂肪烃的来源

1.几种典型烃的实验室制法(补充)

(1)甲烷的实验室制法

原理:实验室里通常用和

混和加热而制得。

反应方程式:

反应装置:

此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主要取决于药品是否无水

(2)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原理:

装置:

注意事项:温度必须达到℃否则会有其它产物生成

温度计应插入

浓H2SO4的作用:

(3)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电石,主要成分是________,通常还含有CaS、Ca3P2等杂

质,电石中的这些成分遇水都可以发生水解,因此在制取

的乙炔气体中通常会含有_________________等杂质气

体,需用____________________加以除去。

原理:

装置:

注意事项:一般用饱和食盐水与CaC2反应,这样可以减缓反应速率

2.工业来源

(1)石油的成分——各种烃的混合物

(2)石油炼制方法

A.分馏——根据石油中各物质的沸点不同,用加热的方法,使各成分分离,是石油炼制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

B.裂化——为了提高轻质油(如汽油)的产量,用加热或催化剂使石油中碳链较长的有机物分解为碳链较短的物质,通常分为热裂化和催化裂化C.裂解——深度裂化,目的是为了获得小分子的烯烃

D.催化重整——获得芳香烃的主要途径

E.催化加氢

【典型例析】

〖例1〗某同学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石油蒸馏的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指出实验装置中仪器A、B、C、D的名称。

A B

C D

(2)指出该同学所设计的实验装置中存在的

错误,并给予改正。

(3)实验装置改正后,如何进行气密性检查?

〖例2〗某气体由烯烃和炔烃混合而成,经测定其密度为同条件下H2的13.5倍,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混合气体中一定有乙炔B.混合气体中一定有乙烯

C.混合气体可能由乙炔和丙烯组成D.混合气体一定由乙烯和乙炔组成

【反馈训练】

1.石油炼制过程中,既能提高汽油产量又能提高汽油质量的方法是()A.蒸馏B.分馏C.裂解D.催化裂化

2.下列液体分别和溴水混合振荡,静置后分为两层,水层、油层均为无色的是()A.己烷B.四氯化碳C.NaOH溶液D.直馏汽油

3.下列物质的电子式正确的是()

4.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取代的有机产物B.铝热剂

C.明矾D.汽油

5."辛烷值"用来表示汽油的质量,汽油中异辛烷的爆震程度最小,将其辛烷值标定为100,右图(图3—1—1)是异辛烷的球棍模型,

则异辛烷的系统命名为()

A.1,1,3,3-四甲基丁烷

B.2,2,4-三甲基-戊烷

C.2,4,4-三甲基戊烷

D.2,2,4-三甲基戊烷

6.氢核磁共振谱是根据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在谱中给

出的信号不同来确定有机物分子中氢原子种类的。下列有机物分子中,在氢核磁共振谱中只给出一种信号的是()

A.丙烷B.新戊烷C.正丁烷D.异丁烷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各组成元素质量分数相同的烃是同一种烃

B.结构相似,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是同系物

C.分子式相同而结构式不同的有机物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D.C3H6和C4H8不一定是同系物

8.当燃烧8.96升由CH4、CO、C2H6组成的混和气体时,除生成水外,还生成13.44升CO2气体(气体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则原混和气体中含C2H6的物质的量是()A.0.2mol B.0.4 mol C.0.6 mol D.0.8 mol

9.常温常压下,一种气态烷烃与一种气态烯烃的混和物共1升,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原状况,得到1.2升二氧化碳,则该混和气体中一定含有()

A.甲烷B.乙烯C.乙烷D.环丙烷

10.已知:C是一种合成树脂,用于制备塑料和合成纤维,D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用它可以催熟果实。根据以下化学反应框图填空:

(1)写出A的电子式;C的结构简式;

(2)写出苯和液溴反应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

其反应类型为。

11.腈纶(人造羊毛)的主要成份是聚丙烯腈(丙烯腈:CH2=CH—CN),由乙炔和氢氰酸(HCN)生产聚丙烯腈所涉及的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反应所属类型分别为_____ 、____ _____。

12.实验室制取乙烯,常因温度过高而发生副反应。部分乙醇跟浓硫酸反应,生成炭黑、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请用下图编号为①~⑥的实验装置,设计一个实验,以验证上述反应后的混合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1)用装置的编号表示其连接顺序(按气体产物从左到右的流向)。(2)装置⑤中的固体药品为,用以验证的产物是。(3)装置④中的溶液是,用以验证的产物是。(4)装置①中的现象是,用以验证;

装置②中溴水的作用是,

有关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可否将②中试剂换成NaOH溶液。

装置④中的现象是,

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专题三常见的烃脂肪烃

专题三常见的烃 第一单元脂肪烃 基本要求: 1、能正确区分脂肪烃、芳香烃、饱和烃和不饱和烃。 2、了解烷烃、烯烃、炔烃物理性质的变化与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关系。 3、以典型代表物为例,掌握烷烃、烯烃、炔烃等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进一 步掌握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加聚反应等典型的有机反应类型。 4、了解不饱和烃与氢气、水、卤化氢等物质的加成反应。 5、能根据烯烃的加聚反应分析有机高分子的链接和单体。 6、知道脂肪烃的来源,了解石油化学工业中分馏、裂化、裂解等处理方法的主 要原理及产物,了解石油化工产品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发展要求: 了解合成常见高分子化合物的方法 说明:1、烯烃的不对称加成反应及马氏规则不作要求。 2、环状脂肪烃的结构与性质不作要求。 第1、2课时脂肪烃的性质 一、烷烃(又可称饱和烃) 1、结构特点:可用“单”、“链”、“饱”概括。(单键、锯齿、四面体) 分子式通式:C n H2n+2 2、物理性质: (1)熔沸点:①碳原子数越多,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越高; (如:甲烷<乙烷<丙烷<正丁烷) ②碳原子数相同时,支链数越多,熔沸点越低。 (如:正丁烷>异丁烷;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 ③常温常压下是气体的烷烃,其碳原子数小于等于4,此外, 新戊烷常温常压下也是气体。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目的增加, 状态由气态逐渐过渡到液态和固态。 (2)密度:碳原子数越多,密度越大;液态烷烃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3)溶解性: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有的液态烷烃本身就是有机溶剂,如己烷、汽油、煤油等。 3、化学性质: 一般比较稳定。与酸、碱、氧化剂都不发生反应,也难与其它物质化合。(1)取代反应 写出CH 4光照下与Cl 2 反应的方程式 (2)氧化反应(使酸性KMnO 4 溶液褪色)

专题3常见的烃第一单元脂肪烃第3课时练习答案(精).doc

专题3常见的坯第一单元脂肪坯第3课时练习 例1?聚甲基丙烯酯疑乙醇的结构简式为,它是制作软质隐形眼镜的材料。请写出由甲基丙烯酸疑乙酯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疑乙酯的化学方程式: [参考答案]: 例2.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不饱和键的化合物之间也能通过加聚反应形成高分子化合物。请写出下列高分子化合物的单体。 (1(2 [参考答案](1CH2=CH2,(2,CH2=CH-CH=CH2 [针对训练] 1.由乙烯推测丙烯的结构或性质正确的是( A.分子中三个碳原子在同一条直线上 B.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C.能使澳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 [参考答案]C 2.具有单、双键交替长链(如.,CH二CH—CH二CH—CH二CH■…的高分子有可能成 为导电塑料。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即授予开辟此领域的3位科学家。下列高分子中,可能成为导电塑料的是( A.聚乙烯

B.聚丁二烯 C.聚苯乙烯 D.聚乙块 [参考答案]D 3.1,3-T二烯和苯乙烯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发生加聚反应生成丁苯橡胶。下列结构简式中, 能正确反映丁苯橡胶结构的是( A. B . C. D. [参考答案]A、D 4.形成下列高聚物的单体相同的是 ( ①②③④ A.①③ B ?③④ C.①② D .②④[参考答案]C

5.聚四氟乙烯在耐热性和化学稳定性上都超过了其它塑料,号称“塑料王二在工业上有广 泛的用途,其合成线路如下图所示。请在方框内写出各物质的结构简式。 6?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氯乙烯制聚氯乙烯(2丙烯制聚丙烯 (31,3 —丁二烯制顺丁橡胶7.按题目要求写岀结构简式 (1氯乙烯与丙烯按1:1的物质的量比在一定条件下加聚成高分子化合物时?,有三种加聚产 物(每个链接中有5个碳原子,试写出这3种物质的结构简式。、、、、。 (2CH 3-CH =CH 2与加聚所得产物可能有:、、 o (3高分子化合物的单体分别是: -CH 2-CH 2-CH -CH 2- []n| CH 3 -CH 2-CH 2-CH 2-CH - [ ] n | CH 3 -CH 2-CH =CH -CH 2-CH -CH 2- []n CH 3 | -CH 2-CH =CH -CH -CH 2-CH 2- [ ] n CH 3 | 氯仿A二氟一氯甲烷B四氟乙烯C聚四氟乙烯CH 3C =C -CH 3 CH 3 CH 3 11 -CH 2CH(CH 3CH 2CH 2- []n

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一化学教学案物质的分类

学习目标: 1、了解分类法的意义和常见分类法。 2、掌握交替的性质和应用。 知识梳理: 一、物质的分类 1、简单分类法 (1). 交叉分类法: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不同。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会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因此在对物质进行分类时,必须指明分类的依据。 对Na2CO3、Na2SO4、K2CO3、K2SO4四种盐分类 ①以其组成中的阳离子为标准分类:盐和盐 ②以其组成中的阴离子为标准分类:盐和盐 ③在交叉分类法中,Na2CO3既属于盐,又属于盐;K2SO4既属于 盐,又属于盐。 (2). 树状分类法:按照一定标准对同类物质进行再分类。如: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分类 反馈练习: 对下列5种酸进行分类: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磷酸(H3PO4)和氢硫酸(H2S)。 (1)根据1个分子中含氢原子的个数,可以分为、、 (2)根据酸中是否含有氧元素,可以分为、 2、简单分类法的应用 ⑴物质分类的方法

⑵化学反应分类的方法 ①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反应类型举例表示式 化合反应A+B==AB 分解反应AB==A+B 置换反应A+BC==AC+B 复分解反应AB+CD==AD+CB ②根据化合价是否变化——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与——离子反应和分子反应 二. 分散系及其分类 1、定义:把(或多种)物质在(或多种)物质中所得的体 系,叫做。前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后者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称作。 2、组成:分散质——被分散成微粒的物质 分散剂——微粒分散在其中的物质 3、按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进行分类,分散系可以分成类。 讨论:将下列分散系填入下表:汽水、自来水、白酒、牛奶,豆浆、食盐水、糖水、泡沫塑料、湿砖块、珍珠、云、雾、烟、尘。 分散质分散剂实例 气液 液液 固液 气固 液固

专题3常见的烃第一单元脂肪烃第3课时练习答案

专题3常见的烃第一单元脂肪烃第 3课时练习 形眼镜的材料。请写出由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的化学方程式: 例2.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不饱和键的化合物之间也能通过加聚反应形成高分子化合物。 [参考答案]C 2 .具有单、双键交替长链(如…— CH = CH — CH = CH — CH = CH —…)的高分子有可能成 为导电塑料。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即授予开辟此领域的 3位科学家。下列高分子中,可 能成为导电塑料的是 ( ) A .聚乙烯 B .聚丁二烯 C .聚苯乙烯 D .聚乙炔 [参考答案]D 3. 1,3-丁二烯和苯乙烯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发生加聚反应生成丁苯橡胶。 下列结构简式中, 能正确反映丁苯橡胶结构的是 ( 例1.聚甲基丙烯酯羟乙醇的结构简式为 H s 兔 T cl c ICHO - C ,它是制作软质隐 尽一 c — c I CBO H 55n T cl c I CHO - 请写 [参考答案](1) CH 2 = CH 2 , CH=CH H [针对训练] 1 ?由乙烯推测丙烯的结构或性质正确的是 A .分子中三个碳原子在同一条直线上 B .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C .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 .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 -X : 二;■■二 出下列高分子化合物的单体。 (2) 2= CH — CH = CH

) [参考答案]A 、D 4?形成下列高聚物的单体相同的是 ①卡 CH 2一 CH ? — CH — CH 2臨 ② 4 CH 2— CH 2— CH 2— CH ] —n I I CH 3 CH 3 ③-[CH 2— CH = CH — CH — CH 2— CHzb ④—[CH ?— CH = CH — CH ?— CH — CH2H I I CH 3 CH 3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④ [参考答案]C 5 ?聚四氟乙烯在耐热性和化学稳定性上都超过了其它塑料,号称“塑料王” 。在工业上有广 泛的用途,其合成线路如下图所示。请在方框内写出各物质的结构简式。 6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氯乙烯制聚氯乙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丙烯制聚丙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1, 3 一丁二烯制顺丁橡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按题目要求写出结构简式 (1) 氯乙烯与丙烯按 1:1的物质的量比在一定条件下加聚成高分子化合物时,有三种加聚产 物(每个链接中有 5个碳原子),试写出这3种物质的结构简式。 CH 3CH 3 I I (2) CH 3 — CH = CH 2与CH 3C = C — CH 3加聚所得产物可能有: (3) 高分子化合物+CH 2CH(CH 3)CH 2CH 2卜n 的单体分别是 : A . B . 氯仿 二氟一氯甲烷 四氟乙烯 聚四氟乙烯 A B C D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二数学下册《简单的线性规划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二数学下册《简单的线性规 划》学案沪教版 杨宽 一、学习目标 (1)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线性约束条件,目标函数,可行解,可行域,最优解等有关线性规划的重要概念. (2)通过教师示范讲解,学生练习,掌握在线性约束条件下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优解的基本方法. (3)通过解题过程中的分析,作图,培养学生严谨细致,严格准确的科学精神. (4)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领悟统筹安排对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对线性约束条件,目标函数,可行解,可行域,最优解的深刻理解和区分.对在线性约束条件下求线性目标函数最优解的掌握. 难点:线性规划有关概念的掌握,目标函数最优解的理解. 三、课堂学习 (一)讲授新课. 现在我们来研究下面的问题: 设Z=2x+y,式中变量x,y满足下列关系.

同学们已明白给出的不等式组是一个平面区域,我们把它画出来,变量x,y 将在这个范围取值,即由变量x,y为坐标,组成的点,在这个平面区域内. 由图可知,原点(0,0)不在给出的平面区域内.原点(0,0)在直线l0:2x+y =0上,作一组与直线l0平行的直线,l:2x+y=l,(l∈R) 当l在l0的右上方时,直线l上的点(x,y)满足2x+y>0,即l>0,而且,直线l往右平移时,l随之增大,在经过这个平面区域内的点且与l平行的直线中,以经过点A(5,2)的直线l2所对应的l最大.以经过点B(1,1)的直线l1所对应的l 最小. ∴Z最大值=2×5+2=12. Z最小值=2×1+1=3. (二)学生阅读课文(P722.线性规划到P74例3前) 阅读思考题: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中英语 Module1 Unit2 Liste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英语学案:Module1 Unit2 Listen to the radio programme(外研版必修1) Learning aims: This section consists of a series of activities which provide students opportunities to learn and practice the language skills of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Through all these activities,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learn how to ask for and give advice in English, how to understand the main idea while reading and how to write a letter of advice. Preview: 1. Prepare a daily report. 2. Find the following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your textbook. 1. make sb upset ____________ 2. the rest of +n (可数/不可数) ____________ 3. make an error ____________ 4. handle problems____________ 5. stay up late ____________ 6. for nothing ____________ 7. at all____________ 8. mix up…with____________ 9. as if ____________ 10. insist on ____________ 11. find fault with ____________ 12. as for____________ 13. depend on / upon____________ 14. keep up with____________ 15. be prepared to____________ 16. get on well with____________ 17. forbid …from…____________ 注意句子结构,翻译下列句子 1. When asking for advice, you should keep these points in mind. 2. I hate it when that happens. 3. He refuses to spend time with us or do as we tell him 4. You should insist that he do his homework. 3. Read the advice letters on Page 34 —37 and try to get the general idea of each one. Learning procedures: Step 1.Lead in Question and answers: What happened to the family in the play Home alone that we just learned? Step2. Skills building 1 --- Asking for and giving advice. Listen to the tape and complete the sentences on Page 32 with words from the recording.

专题3第一单元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知识点总结归纳

专题3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第一单元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一、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一)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2.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能够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如:强酸、强碱、绝大多数盐。 (2)弱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如:弱酸、弱碱、极少数的盐。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比较 【注意】 (1)CO2、SO2、NH3等物质溶于水能导电,是因为溶于水后生成H2CO3、H2SO3、NH3·H2O

等电解质导电,不是其本身电离出离子,故应为非电解质。 (2)电解质的强、弱与其溶解性无关。难溶的盐如AgCl、CaCO3等,溶于水的部分能完全电离,是强电解质。易溶的如CH3COOH、NH3·H2O等在溶液中电离程度较小,是弱电解质。 (3)电解质的强弱与其溶液导电能力强弱没有必然联系,溶液导电能力是由单位体积内自由移动电荷数目的多少决定的,只是在相同条件下,相同类型、相同浓度的电解质溶液,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大于弱电解质溶液。区分电解质强弱的依据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否完全电离,即电离程度。 (4)在强弱电解质的判断中还要特别注意其概念的研究范畴——化合物,溶液、单质即使导电也不是电解质。 (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电离平衡状态 (1)概念:在一定条件(如温度、浓度一定)下,当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达到最大程度时,电离过程并没有停止,此时弱电解质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溶液中各分子和离子的浓度都不再发生变化,就达到了电离平衡。 (2)建立过程 (3)电离平衡的特征

有关脂肪烃练习题集

专题3 常见的烃 第一单元脂肪烃 1.★制备氯乙烷的方法合理的是() A.乙烯与氯化氢加成B.等量的乙烷与氯气取代 C.乙烯与氯气加成D.乙烯加氢后再氯代 2.★2005年1月14日,成功登陆“土卫六”的“惠更斯”号探测器发回了350张照片和大量数据。分析指出,土卫六“酷似地球经常下雨”,不过“雨”的成份是液态甲烷。下列关于土卫六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土卫六上存在有机分子B.地表温度极高 C.地貌形成与液态甲烷冲刷有关D.土卫六上形成了甲烷的气液循环系统 3.下列物质的沸点按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CH3(CH2)2CH3②CH3(CH2)3CH3③(CH3)3CH ④(CH3)2CHCH2CH3 A.②④①③B.④②①③C.④③②①D.②④③① 4.★下列各组有机物中,其一氯代物的数目不相等的是 A.正戊烷和正己烷B.苯和乙烷 C.对二甲苯和2,2-二甲基丙烷D.甲苯和2-甲基丙烷 5.完全燃烧相同物质的量下列各烃,消耗氧气最多的是() A.CH4B.C2H4C.C6H14D.C2H2 6.★在催化剂作用下,200mL的某烷烃与某炔烃的混合气体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最多需要100mL的氢气(同温同压),则混和气体中烷烃与炔烃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1 B.1∶2 C.1∶3 D.3∶1 7.下列各组中的两种有机物,可能是相同的物质、同系物或同分异构体等,请判断它们之间的关系 (1)2-甲基丁烷和丁烷______________(2)正戊烷和2,2-二甲基丙烷______________。 (3)间二甲苯和乙苯_____________ __ (4)1-已烯和环已烷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活学 8.某烃可以用通式C n H2n来表示,下列有关此烃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中有C=C双键B.分子中没有C=C双键 C.分子可能有C=C双键D.分子中可能只含单键 O中充分燃烧,得到液态水和体积为65mL的混合气体(气体9.10mL某气态烃在80mL 2 体积均在相同条件下测定),该气态烃不可能是() A.丙烷B.乙烷C.丙烯D.丁炔 10.下列个选项可以说明分子式为C4H6的某烃是1—丁炔而不是CH2=CH—CH=CH2的是() A.燃烧有浓烟 B.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所有原子不在同一平面上 D.与足量溴水反应,生成物上只有两个碳原子上有溴原子 11.下列物质中,不与溴水发生反应是①乙苯②1,3-丁二烯③苯乙烯④溴乙烷()A.只有①B.只有①、④C.只有③、④D.只有①、③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整体学习教案苏教版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单元整体学习 一、单元学习目标 1、感受和体悟作者在咏物中所抒发的情怀,并在品读中陶冶情操。 2、理解课文所写事物外在特点与内在特点的关系,以及物与情的关系。 3、学习课文根据文章立意需要,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养成带着感情观察事物, 并在观 察中把握事物特点的习惯。 4、在诵读中提高品味优美语言的能力,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 5、学习在写作中适当地展开联想,通过联想丰富写作的内容。 6、跟别人交流思想时,能够围绕话题,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5课时) 《海燕》2课时 《白杨礼赞》2课时 《石榴》1课时 《马说》2课时 《紫藤箩瀑布》1课时 诵读欣赏1课时 写作3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鸟》专题2课时 单元总体分析 单元主题定位: 本单元的几篇课文虽然都是写物的散文,但表现的手法又各有特点,教学的设 计既要着眼于这一类文章的共同特点,又要针对每篇课文的个性特点。《海燕》和 《白杨礼赞》《石榴》都运用了象征手法,但《海燕》是一组形象的象征,这些不同的象征物构成一个群体,组合起来表现主题,《白杨礼赞》《石榴》主要通过揭示白杨树、石榴这

一主要形象的象征意义表现主旨,《紫藤萝瀑布》则是写作者由紫藤萝所获得的人生感悟。从语言看,《海燕》是散文诗,语言具有更强烈的抒情性。所以《海燕》的教学要更注重朗读和吟诵,把课文的背诵和文章的欣赏结合起来;有条件的可以借助其他媒体帮助学生领悟课文,要引导学生充分理解一组形象之间的关系。《白杨礼赞》《石榴》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在阅渎中理解物的 “形”与“神”、物与象征意义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一致。结构上,《白杨礼赞》又要复杂一些,可以先让学生通过阅读、讨论,把握文章的层次,理解这样安排的好处。《石榴》的教学可以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利用“探究?练习”或设计一两个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并稍加点拨则可。《紫藤萝瀑布》的教学,可以由文章对紫藤萝花的描写人手,解读文章所蕴涵的哲理。无疑,作为一组散文,教学中都要 加强学生的朗读,但要注意把朗读和具体的教学目标相结合,使朗读为学生感悟课文、理解课文服务。 单元课文简析: 《海燕》是一首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文章通过对海燕在暴风雨来临 之际勇敢欢乐的形象的描写,深刻反映了20世纪初俄国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热情歌颂了 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预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井必将取得胜 利的前景。 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对象征意义的理解:这篇散文诗的思想是通过象征的手法表现出来的 对象征意义的理解,要从作品整体上和主要方面领会各种事物的象征意义,防止牵强附会。 理解本文的象征意义,需要解决的疑难问题是:暴风雨象征席卷一切反动和腐朽势力的 革命浪潮风暴,而狂风、乌云、闪电、响雷则是暴风雨的前奏,为什么却说它们象征反动势 力呢? 《白杨礼赞》运用象征手法,抓住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借白杨树的不平凡形象,赞美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军民,歌颂他们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对 他们的崇敬和赞颂的感情。 教学的重点难点是文章主题的理解:本文运用象征手法,以白杨来象征西北敌后共产党 领导下的抗日军民。文章抓住白杨外形上的特点一一“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叶子也是 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然后联系白杨生长的环境,揭示它“虽在 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气质,这就远远突破对白杨树外形的描写,而是赋

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5练习:专题五 脂肪烃

易错点一:饱和烃与不饱和烃 【易错题典例】1mol某链烃最多可与2mol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化合物A,化合物A最多能与12molCl2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化合物B,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烃分子内既有碳碳双键又有碳碳三键 B.该烃分子内碳原子数超过6 C.该烃能发生氧化反应和加聚反应 D.化合物B有两种同分异构体 【答案】C 【错因分析】以有机物的推断为载体,考查饱和烃与不饱和烃的性质,其中不饱和烃易发生加成反应,饱和烃易发生取代反应,易错点:(1)烯烃或炔烃与H2加成的比值关系不明确,通常1mol碳碳双键与1molH2完全加成,1mol碳碳叁键与2molH2加成;(2)不能正确理解烃的取代反应原理,1mol该烃能和12molCl2发生取代反应,说明1个烃中含有12个H 原子;(3)忽视原子守恒,注意化合物A分子中有4个氢原子来源于氢气,原链烃分子中只有12-4=8个氢原子;(4)烷烃通式的应用,化合A是不饱和链烃完全加成的产物应为烷烃,可结合分子组成含有12个氢原子及烷烃的通式确定分子内碳原子数;(5)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可结合碳架异构,比照戊烷书写同分异构体。 【解题指导】明确加成反应与取代反应的实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根据1mol某链烃最多能和2molH2发生加成反应,则分子中含有2个C=C键或1个C≡C,1mol该烷能和12molCl2发生取代反应,说明1个烷中引入12个Cl原子,加成时1个某链烃分子已引入4个H原子形成烷,所以1个链烃中共含有8个H原子,以此来解答。 易错点二:有机反应类型

【易错题典例】下列物质中,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消去反应,同时催化氧化生成醛的是() A.B.C.CH3-OH D. 【答案】 【解析】A.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丙烯,发生氧化反 应生成丙酮,故A错误;B.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氧化反应生成苯甲醛,但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B错误;C.CH3-OH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氧 化反应生成甲醛,但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C错误;D、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2-甲基丙烯,发生氧化反应生成2-甲基丙醛,故D正确; 故选D。 【错因分析】考查有机物的性质及常见的有机反应类型,易错点:(1)对醇消去反应的原理理解错误,不是所有的醇均能发生消去反应,只有与羟基所连碳相邻的碳上有氢原子才能发生消去反应,形成不饱和键;(2)对醇催化氧化的原理理解错误,不是所有的醇都能发生氧化反应,只有与羟基所连碳上有氢原子的才能发生氧化反应,有1个氢原子能够氧化成酮,有两个氢原子能够还原成醛;(3)选项部分满足条件,发生取代、消去、氧化三个条件是并列关系,只满足部分条件的选项不符合题意。 【解题指导】明确有机物的官能团及其性质是解本题关键,所有的醇均能发生取代反应,醇分子中只有与羟基所连碳相邻的碳上有氢原子才能发生消去反应,形成不饱和键;醇分子中与羟基所连碳上有氢原子的才能发生氧化反应,有1个氢原子能够氧化成酮,有两个氢原子能够还原成醛,据此对照各选项逐一分析,只有三个条件均满足的选项符合题意。 易错点三:甲烷与烷烃 【易错题典例】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所用燃料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下列有关丙烷的

北师大版数学高二-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中数学 复数的四则运算(1)教案 选修2-2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中数学 复数的四则运算(1)教案 选修2-2 教学目标: 1.掌握复数的加减法及乘法运算法则及意义;理解共轭复数的概念. 2.理解并掌握实数进行四则运算的规律. 教学重点 : 复数乘法运算. 教学难点: 复数运算法则在计算中的熟练应用. 教学方法: 类比探究法. 教学过程: 复习复数的定义,复数的分类及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等上节课所学内容. 一、问题情境 问题1 化简:(23)(1)x x ++-+ ,类比你能计算(23i)(1i)++-+吗? 问题2 化简:多项式(23)(1)x x +-+ ,类比你能计算(23i)(1i)+-+吗? 问题3 两个复数a +b i ,a -b i 有什么联系? 二、学生活动 1.由多项式的加法类比猜想(23)(1)x x ++-+ =1+4i ,进而猜想(i)(i)()()i a b c d a c b d +++=+++. 若()i (i)i x y c d a b +++=+,根据复数相等的定义,得i ()()i x y a c b d +=-+-. 2.由多项式的乘法类比猜想(2+3i)(-1+i)=-5-i ,进而猜想(a +b i)(c +d i)=(ac -bd )+(bc +ad )i . 3.两个复数a +b i ,a -b i 实部相等,虚部互为相反数. 三、建构数学 复数z 1=a +b i ,z 2=c +d i . 复数和的定义:z 1+z 2=(a +c )+(b +d )i .

复数差的定义:z 1-z 2=(a -c )+(b -d )i . 复数积的定义:z 1z 2=(ac -bd )+(bc +ad )i . 性质:z 2z 1=z 1z 2; (z 1z 2)z 3=z 1(z 2z 3); z 1(z 2+z 3)=z 1z 2+z 1z 3. 共轭复数:i z a b =+与i z a b =-互为共轭复数;实数的共轭复数是它本身. 共轭复数的简单性质:2z z a -+=;2i z z b --=;22z z a b - ?=+. 四、数学应用 解 a 2+b 2. 思考1 当a >0时,方程x 2+a =0的根是什么? 解 x =±a i . 思考2 设x ,y ∈R ,在复数集内,能将x 2+y 2分解因式吗? 解 x 2+y 2=(x +y i) (x -y i). 五、巩固练习 课本P115练习第3,4,5题. 六、拓展训练 例4 已知复数z 满足:2i 42i z z z -??+=+ ,求复数z . 七、要点归纳与方法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 1.复数的加减法法则和运算律. 2.复数的乘法法则和运算律. 3.共轭复数的有关概念.

高中化学 专题3第一单元闯关 苏教版选修3

2013年苏教版化学选修3电子题库 专题3第一单元知能演练轻松闯 关 1. 下列关于金属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常温下,金属单质都以金属晶体形式存在 B .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强烈作用,在一定外力作用下,不因形变而消失 C .钙的熔沸点低于钾 D .温度越高,金属的导电性越好 解析:选B 。常温下有的金属呈液态如汞;钙的原子半径比钾小,而自由电子数比钾多,所以钙的金属键比钾强,钙的熔沸点比钾高;金属受热后,金属晶体中离子的振动加剧,阻碍着自由电子的运动,所以温度升高金属的导电能力下降。 2. 金属键的强弱与金属价电子数的多少有关,价电子数越多金属键越强;与金属离子的半径大小也有关,金属离子的半径越大,金属键越弱。据此判断下列金属熔点逐渐升高的是 ( ) A .Li Na K B .Na Mg Al C .Li Be Mg D .Li Na Mg 解析:选B 。根据题中信息,钠、镁、铝三种金属的价电子在增多,阳离子半径在减小,故金属键在增强,则熔点在升高。 3. 下列有关金属键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金属键没有方向性 B .金属键是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存在的强烈的静电吸引作用 C .金属键中的电子属于整块金属 D .金属的性质和金属固体的形成都与金属键有关 解析:选B 。金属键是一种静电作用,故无方向性,A 项正确;金属键除了静电吸引外,还有金属离子之间的排斥以及自由电子之间的排斥作用,B 项错;C 项,整块金属中所有电子都存在被阳离子吸引的情况,称之为“电子气”,正确;D 项显然正确。 4. 关于金属晶体的六方堆积的结构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晶胞是六棱柱 B .晶胞是六面体 C .每个晶胞中含4个原子 D .每个晶胞中含17个原子 解析:选B 。金属晶体的六方堆积结构型式的晶胞是六棱柱的13 ——平行六面体,有8个顶点和1个内部原子,晶胞中绝对占有2个原子。 5. 根据下表中提供的数据,判断可以形成合金的是( ) 金属或非金属 钠 铝 铁 硅 硫 熔点/℃ 97.8 660.4 .8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三语文 拿来主义学案 苏科版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三语文拿来主义学案苏科版 【学习目标】 1、了解鲁迅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态度,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 2、了解类比、比喻论证的用法和作用。 3、鉴赏和品味本文幽默的语言风格。 【学习重点】 1、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 2、鉴赏和品味本文犀利、幽默、讽刺的语言。 【学习难点】 了解类比、比喻论证的方法及其运用。 【课前预习】 一、文体及背景简介 1、杂文,是直接而迅速的反映社会事变或社会倾向的文艺性论文。以短小精悍、活泼锋利为主要特点。最基本的表达方式是形象化说理。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关社会生活、文化动态、政治事件的杂感、杂谈、随笔都可以归入这一类。 2、这是鲁迅先生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所写的一篇关于继承文化遗产问题的杂文。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在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军事围剿的同时实行反革命的文化围剿,各种错误思潮也随之泛滥,一些封建遗老遗少叫嚷复古主义,卖国求荣的“全盘西化”论甚嚣尘上,左翼文艺队伍中对要不要继承文化遗产的问题也思想混乱,颇多分歧。面对如此背景,鲁迅先生写下了这篇杂文,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旗帜鲜明地提倡“拿来主义”,反对“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主张从文化遗产中吸取精华、剔除糟粕。这与毛泽东同志后来提倡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 3、《且介亭杂文》缘起: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愤懑。“且介亭”暗示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二、注音 自诩()磕()头残羹()冷炙()冠冕() 犀()利吝啬()()脑髓()孱()头 蹩()进国粹() 【学习过程】: (一)认识“拿来主义” 1.文章正面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和原则的是哪一段?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拿来主义”的内涵是什么?拿来主义者应有的做法是什么?

苏教版最新高中化学专题第一单元第三课时物质的聚集状态讲义含解析必修

物质的聚集状态 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些?它们有哪些共性? 提示: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原子、分子、离子等,这些微粒的共同特点有:1粒子是不断运动的;2粒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3粒子间有间隔。 2.物质的存在状态有哪几种?同一物质呈何种状态时,体积最大? 提示:物质按存在状态可分为固态、液态和气态。对质量相同的某种物质来说呈气态时体积最大。 [新知探究] 探究1填写下列空白,认识物质的聚集状态 (1)在三种状态的物质中,微粒的运动方式、微粒之间的距离是不同的。 (2)固体物质可分为两类:晶体和非晶态物质。 (3)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和固定的熔点;非晶态物质没有固定的熔点,一般也不具备规则的几何外形。 (4)常见实例:氯化钠、冰等属于晶体,而石蜡、玻璃等属于非晶态物质。

探究2为什么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的某些性质存在差异?这与物质的微观结构有何联系?填写表中空白。 不同聚集状态物质的微观结构与性质: 物质的聚集状态微观结构微粒的运动方式宏观性质 固态微粒排列紧密,微粒 间的空隙很小 在固定的位置上振动 有固定的形状,几乎 不能被压缩 液态微粒排列较紧密,微 粒间的空隙较小 可以自由移动 没有固定的形状,但 不易被压缩 气态微粒之间的距离较大可以自由移动没有固定的形状,容 易被压缩 探究3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有哪些?一定温度和压强下,为何1 mol不同气体体积大致相同?填写下列空白。 (2)当温度、压强一定时,气体中微粒间的距离近似相等。故在温度、压强一定时,任何具有相同微粒数的气体都具有大致相同的体积。 [成功体验] 1.四种因素:1温度和压强、2所含微粒数、3微粒本身大小、4微粒间的距离,其中对气态物质体积有显著影响的是() A.234B.24 C.134D.124 解析:选D 气态物质微粒之间的距离要比微粒本身的直径大很多倍,故微粒本身的大小对气态物质体积无显著影响。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三数学《向量数量积》学案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三数学《向量数量积》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 2.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性质与运算律。 3.了解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处理有关长度、角度和垂直的问题。 二、知识回顾: 1、两个向量的数量积: 2、两个向量的夹角: 3、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性质: 三、课前热身: 1.若|a|=4,|b|=3,a·b=-6,则a与b的夹角等于() A.150°B. 120°C.60°D.30° 2.若a=(-2,1),b=(1,3),则2a2-a·b=() A.15 B.11 C.9 D.6 3.在△ABC中,若·<0,则△ABC的形状一定是_________三角形。 4.已知a=(1,2),b=(1,1),c=b-ka,且c⊥a,则C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 5.已知e1和e2是互相垂直的单位向量,且a=3e1+2e2,b=-3e1+4e2,求a·b。 四、范例透析: 例1已知平面内a,b,c三向量两两所成的角相等,并且|a|=1,|b|=2,|c|=3,试求a+b+c 的长度以及与已知向量的夹角。

例2已知a =1-),b =1(, 22 (1)求证:a ⊥b 。 (2)如果存在不等于0的实数k 和t ,使x=a +(t 2-3)b ,y=-k a +t b 且x ⊥y ,试确定k 与t 的关系。 (3)根据(2),确定k=f(t)的单调区间。 例3已知a =(cos 32x ,sin 32x ),b =(cos 2x ,—sin 2x ),且x ∈[0,2 π], (1)求a ·b 及|a +b |; (2)若f(x)=a ·b -2λ|a +b |的最小值是- 32,求λ的值。 五、练习反馈 1、a =(4,3),b =(3,-4),则a 在b 方向上的投影为______________ 2、正三角形ABC ,边长为1,则AB BC BC CA CA AB ?+?+?=_________ 3、a =(x ,3),b =(2,-1),若a 与b 的夹角为锐角,则x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 4、平面内|a |=1,|b |a +b |=2,则|a -b |=__________ 5、平面内a 与b 为两个非零向量,如果(a +3b )⊥(7a -5b )且(a -4b )⊥(7a -2b),a 与b 的夹角为___________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三物理“直线运动”第6课时 实验复习学案

班级:_____姓名_______ 一、考纲要求 *经历“研究物体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探究过程,会用打点计时器来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运用列表法、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分析运动特点等。 *体验在实验研究中获取数据,作出图像,分析图像,寻找规律的科学思维方法。 二、实验目的、原理、器材、过程、误差分析等见“世纪金榜”P11-12(课前预习) 三、例题分析 1、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______电源的计时仪器,它的工作电压是____ V 。当电源频率是50Hz 时,它每隔_______s 打一次点。 使用打点计时器时,纸带应穿过________,复写纸应放在纸 带的 ______面,应把_________电源用导线接在________上,打点时应先________________,再让 纸带 运动。 根据打点计数器打出的纸带,我们可以不利用公式计算就能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 ______ A 、时间间隔 B 、位移 C 、加速度 D 、平均速度 2、某学生在用打点计时器做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其开始时的装配图如图所示,其中有错误与不妥之处,请把它找出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做“测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时,其主要步骤是: ①安装好带滑轮的长木板、打点计时器、小车、细线、钩码和纸带; ②从三条纸带中选出一条较为理想的,并定好记数点; ③接通电源,放开小车,打点,给纸带编号,换上新纸带,重复三次; ④根据公式233)(T s s a n n -=+求出a 1、a 2、a 3,再求平均值; ⑤测量各相邻记数点之间的距离s l 、s 2、s 3……,把测量结果填人表中。 上述各步骤的正确顺序应该是__ __。 4、某同学在“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

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 专题3 常见的烃 第一单元 脂肪烃 第3课时 脂肪烃的来源与石油化学

第3课时脂肪烃的来源 与石油化学工业 [目标导航] 1.通过阅读教材,能说出天然气、石油液化气、汽油的来源和组成。2.通过联系实际,认识它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一、石油的分馏 1.石油和天然气的组成 人类使用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目的是获得能源和化工原料。石油主要是由气态烃、液态烃和固态烃组成的混合物。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2.石油的分馏 (1)原理:利用烷烃沸点的不同,可对石油加热,使其汽化,然后再按沸点的不同,分离出不同的馏分。 (2)分类:分馏根据所需要的馏分不同,可以分为常压分馏和减压分馏。 ①常压分馏所得的馏分的主要成分是石油气、汽油、煤油、轻柴油等,这些馏分中烃的沸点相对较低,分子中所含碳原子数较少。常压分馏中未被蒸发的剩余物质叫做重油。 ②减压分馏是利用低压时液体的沸点降低的原理,使重油中各成分的沸点降低而进行分馏,避免高温下有机物的炭化。减压分馏能把常压分馏中得到的重油中的烃进行分离。在压强较低时,重油中的烃会在较低温度下汽化,避免了升高温度带来的使烃分解和损害设备等情况。减压分馏可以得到重柴油、润滑油、石蜡、燃料油等馏分,未被汽化的剩余物质为沥青。议一议

1.石油分馏得到的馏分是纯净物吗? 答案 不是。馏分是由不同沸点范围的烷烃组成的,因此馏分是混合物。 2.分馏与蒸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有哪些? 答案 蒸馏:把液体加热到沸腾变为蒸气,再使蒸气冷却凝结成液体的操作。蒸馏可使混合物中沸点较低的组分挥发而达到混合物分离或除杂的目的。被蒸馏的混合物中至少有一种组分为液体。各组分沸点差别越大,挥发出的物质越纯。若不同组分之间沸点差别小,或不同组分互溶形成恒沸液体,馏分则不纯。常见的实验有蒸馏水的制取。 分馏:对多组分的液体混合物在控温条件下先后、连续进行两次或多次蒸馏。分馏可使多组分混合物在一个完整的操作过程中分离为两种或多种馏分而达到混合物分离或除杂的目的。常见的实验有石油的分馏。 二、石油的裂化与裂解 1.裂化 (1)原理:在一定条件下,使分子里含碳原子多、相对分子质量大、沸点高的烃断裂为分子中含碳原子少、相对分子质量小、沸点低的烃的过程。石油的裂化属于化学变化。 如:C 16H 34――→高温C 8H 18+C 8H 16 C 8H 18――→高温C 4H 10+C 4H 8 C 8H 16――→高温C 5H 10+C 3H 6 (2)分类:石油的裂化可分为热裂化和催化裂化。 石油不使用催化剂的裂化称为热裂化,使用催化剂的裂化称为催化裂化。 (3)目的:为了提高从石油中得到的汽油等轻质油的产量。 2.裂解 (1)原理:使具有长链的烃分子断裂成各种短链的气态烃和少量的液态烃的方法。石油的裂解属于化学变化。 (2)裂解的原料:石油分馏产品,一般是轻质油。 (3)裂解的目的:得到以“三烯”(乙烯、丙烯、丁二烯)为主的短链不饱和烃,为石油化工提供原料。其中乙烯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 在石油加工中,还有催化重整和加氢裂化等工艺,它们都是为了提高汽油等轻质油品质的石油加工工艺。催化重整还是获得芳香烃的主要途径。 议一议 1.直馏汽油与裂化汽油都属于汽油,其成分是否一样? 答案 不一样。直馏汽油是石油分馏的产物,为饱和烃,裂化汽油是石油催化裂化的产物,含有不饱和烃。 2.裂化与裂解的原理相同,其目的也相同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