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氟化物防龋的机理

氟化物防龋的机理

氟化物防龋的机理
氟化物防龋的机理

氟化物防龋的机理

3. 1 人体对氟化物的摄取和存储氟化物进入人体后很容易被吸收并绝大部分被存储在体内的矿化组织中, 如骨和牙齿。氟可以通过血液进入人体组织, 也可以通过牙面直接获取。Jachsu、W eidm ann( 1959) 对饮水含氟量不同地区居民牙齿含氟量作了测量, 发现饮水含氟量高的地区居民的牙齿含氟量也高, 牙齿萌出后, 牙齿含氟量继续增加, 到一定年龄就停止增加。他们还指出: 牙齿萌出后, 釉质内的氟主要来自唾液, 牙本质内的氟则来自血液循环系统。W eidm ann( 1962)在猫、家兔身上做的研究表明, 牙齿在发育期中摄取的氟比成熟期摄取者多。Hard、E llis( 1951)在狗身上作的研究, 显示将氟化

物涂于牙面也可以使釉质内的含氟量增加。Larson、Fe jerskov( 1978) 的实验室研究, 证明氟可

被釉质中的羟磷灰石吸收形成氟磷灰石。Me llberg( 1980) 用健康小牛釉质作的研究表明: 进入釉质的氟的量与进入深度是与所用氟化物的浓度和处理时间成正比。Ten Cate、Rempt( 1986)的人工龋研究表明, 用含氟牙膏刷牙 6 周, 釉质内的含氟量明显多于用无氟牙膏刷牙者。Grob ler、de Joubert( 1988) 用一些青年人的牙齿进行化学分析, 结果显示萌出牙釉质中的含氟量明显高于未萌出牙者。Caslavska等(1991)在儿童身上作的研究,证明氟化胺更能进入釉质,且保存时间更久。

3. 2 氟化物对牙齿结构和发育的影响

Syrrist( 1949)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经过氟化物处理的牙齿, 见到釉质变得更紧密。Sco tt( 1950)用

电子衍射法观察到经氟化物处理的牙面有氟化钙沉淀。Flem ing( 1953), Weber、Yaeger( 1964)在鼠身上作的研究表明氟化物有延缓釉质和牙本质矿化过程、但有使之发育更为成熟、更为充分

的作用。K aper等(1961)证明氟有降低酸对牙齿透入的作用。K ruger( 1962)的研究证明:在牙齿

发育时期,给鼠注射氟化钠可以使鼠的第一磨牙的沟变宽变浅, 牙冠牙尖高度和近中远中径减小。Cooper、Ludw ig( 1965)的研究表明, 饮水氟化区的儿童的第一恒磨牙近中远中径、颊舌径、牙尖高度和牙面凸度均较低水氟区儿童者小。Mo ller( 1967) 的研究,表明高饮水氟区居民的牙齿体积较大, 牙尖较圆,沟裂较浅。Gray( 1973)给孕鼠以50mg /L 的饮水,子代鼠磨牙的沟裂底部釉质增厚。 C reath 等( 1989)的研究, 表明给孕鼠接受氟化饮水, 子代鼠磨牙的近中和远中沟都比对照组鼠者深。Om ar( 1987)在南非作的调查,表明高氟区(饮水含氟量2. 5mg /L)儿童的上颌中切牙和下颌第二前磨牙的近中远中径均比适氟区(1. 06mg /L)儿童者小。Suckling等(1988)在羊身上

作的研究表明,在牙齿萌出前,长期接受氟的羊的釉质不透明,釉质外层硬度减弱,釉柱排列紊乱,其中晶体排列也疏松。

3. 3 氟化物对龋病变过程的影响

W achtel( 1964) , W achtel、Strange ( 1965) , G ill ings 等(1964) , Wo lf( 1964) , de B ruyn 等(1986) 的研究均证实:氟化物对已经发生龋病病变的牙齿有促进其再矿化的作用。近期的Don ly ( 2003) , Zaure- A rite 、ten C ate( 2000)均在科学实践中证明:氟化物有促进脱矿或对已经发生龋病变的牙齿组织再矿化的作用。

3. 4 氟化物对口腔细菌的影响氟化物的防龋作用是否与其对细菌的影响有关, 这是很多人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20 世纪50 年代Martin 、H ill( 1950) , K itchen 等( 1 951 )在人口腔内探讨氟对口腔内乳杆菌的影响时, 未曾找到二者的相关性。Kashket等(1977)的实验室研究,表明1~ 10mg /L氟有抑制口腔链球菌利用葡萄糖的作用。H am ilton 、Bowden( 1996 )的研究显示:在酸性条件下, 氟与氢结合成HF, 进入细菌后破坏细菌的代谢。Featherstone( 2000) 认为细菌体内的HF 可以再解离为H 离子和 F 离子, 后者可以抑制细菌的酶活性, 从而影响其代谢。K amotsay 等( 2002 )的研究结果显示, 高浓度氟化钠液可抑制致龋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氟化物对细菌产酸是否有影响, 20世纪40年代 B ibby 就已经观察到, 即使1mg /L 也能抑制细菌的产酸。Ocuda、Frostell( 1982)发现高浓度氟化物( 20~ 100mg /L)在pH值从5. 5下降到

4. 0时,即显示有抑制酸产生的作用。Zameck、T inano ff( 1987)的实验室研究表明, 5mg /L 或10mg /L 的氟化钠或氟化亚锡液能抑制口腔细菌的产酸。

3. 5 氟化物对牙面生态膜的影响

Konig ( 1959) 在鼠口腔内作的研究表明, 用1. 2 g /L 氟化亚锡涂搽牙面有抑制牙面生态膜形成

的作用。后来,Loesche ( 1975 ), Svantun等(1977), We iss等(1977)的研究,均表明氟化物有抑制生态膜形成和细菌堆积的作用。W eiss 等还证明氟化胺对 3 d 生态膜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对7 d 生态膜则无用。 D ijkman 等( 1985)的研究, 证明用含氟的硅烷凝胶( fluor protector) 处理牙面24 h, 显示牙面生态膜的形成受到抑制, 但K ilian 等( 1979)在人口腔内作的研究, 则表明氟化物对细菌在口腔内的定植无影

响。Loesche等(1975)在儿童身上,Be ighton、M c Dougall( 1977)在鼠体

内作的研究, 表明氟化物可以使牙面生态膜内的变形链球菌数量减少。Gross、T inanoff( 1977), Keene等(1977), Svanberg、Rolla( 1982)在人口腔内的研究,证明用氟化亚锡液漱口可以使牙面生态膜内的细菌总量、变形链球菌与血链球菌数量减少,而用氟化钠液则无作用。Burt 等( 1982) 的研究,表明氟化区儿童第一恒磨牙生态膜内的变链球菌计数比非氟化区者低。但是, van Houte 等( 1978 ), Zickert、Em ilson( 1982)的研究,却显示氟化物对牙面生态膜内的变形链球菌数量无影响。B ibby( 1940)观察到氟化物有抑制牙面生态膜内的产酸的作用。Estrand等(1985)的研究,表

明每天咀嚼含氟化物的口香糖8 次,牙面生态膜在摄糖后产生的酸量会减少。但Fitzgera ld、Fitzgera ld( 1973)的研究,表明饮用50mg /L 氟的饮水2周的田鼠,其牙面生态膜内的产酸与对照组无明显区别。

4 氟化物的毒副作用

众所周知,氟及其化合物是剧毒物质,虽然它们被应用于预防龋病已有60 余年历史,虽然其被应用的剂量很小,但多年实践证明: 氟化物在防龋中的毒副作用已逐渐显现出来。Cox、Hodge( 1950)认为口腔临床上常用的氟化钠为20 g /L,由专业人员使用是安全的,但如给予病人使用就不安全,在口腔内反复频繁使用,可能对口腔黏膜造成损害,用氟化物处理龋洞不当会引起牙髓炎症。 1. 0mg /L 氟的饮水会在少数人中间产生氟牙症。氟牙症是口腔科常见的氟中毒现象, Fe jerskov( 1976) , Sundstroem 、Myhrberg ( 1978 ) 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氟牙症的病变,见到釉质的矿化程度降低,表现为锐兹线和釉柱横纹加宽,釉柱间质内的晶体减少,甚至釉柱中心出现溶解现象。W alton 、Messer( 1981) 在370名2~ 13 岁儿童中探讨了饲养方式与儿童龋病和氟牙症发生的关系,显示无论何种饲养方式(母乳饲养或奶瓶饲养) ,乳牙列不会发生氟牙症,在混合牙列中则有35% 的儿童会出现可疑的氟牙症。母亲哺乳在3 个月以上的儿童,氟牙症指数最低,为0. 08 。母亲哺乳期少于3个月或瓶饲少于12个月,氟牙症指数为0. 14~ 0. 16,瓶饲12 个月以上者,氟牙症指数达0. 27 。H olm、Anderson( 1982) 检查了低水氟区儿童服用氟化物片剂后,发现有釉质发育不良,牙齿变混浊和氟牙症,各种现象的发生率均在40%以上。Demos等( 2001)在一篇关于氟化物防龋的总结中指出饮水加氟的浓度控制在

1. 0 mg /L 以下时,不会对人体骨骼产生不利的影响,但A llo lio 、Lehmann( 1999) 则认为长期摄入 1. 0mg /L 氟使骨内储存量达到 1 200mg /L 时会使骨发生损伤甚至骨折。长期使用氟化物来防龋产生的毒副作用已使人们对应用氟化物防龋产生很大分歧。Horow itz( 1996) 指出: 由于现代人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人们获得氟的途径也有很大变化,因此对饮水加氟的评价就很困难; 饮水加氟的未来发展也会受到社会经济、伦理和政治诸方面的影响,从而产生对其评价上的不同。

5 小结

从以上很多资料可以看出, 60 多年来,人们应用氟化物防龋是有成绩的,但是这种措施引起的一些毒副作用也应当予以认真对待。在我国,全国性的口腔预防保健计划尚未制订,未来将采取何种适合我国国情的方案,这是值得我们口腔医学界同仁慎重考虑的。

氟化物测定方法

氟化物 氟化物(F﹣)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缺氟易患龋齿病,饮水中含氟的适宜浓度为0.5—1.0mg/L(F﹣)。当长期饮用含氟量高于1-1.5mg/L的水时,则易患斑齿病,如水中含氟量高于4mg/L时,则可导致氟骨病。 氟化物广泛存在于自然水体中。有色冶金、钢铁和铝加工、焦炭、玻璃、陶瓷、电子、电镀、化肥、农药厂的废水及含氟旷物的废水中常常都存在氟化物。 1.方法的选择 水中氟化物的测定方法主要有: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氟试剂比色法,茜素磺酸锆比色法和硝酸钍滴定法。电极法选择性好,适用范围宽,水样浑浊,有颜色均可测定,测量范围为0.05-1900mg/L。比色法适用于含氟较低的样品,氟试剂法可以测定0.05-1.8mg/L(F﹣);茜素磺酸锆目视比色法可以测定0.1—2.5mg/L(F﹣),由于是目视比色,误差比较大。氟化物含量大于5mg/L时可以用硝酸钍滴定法。对于污染严重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以及含氟硼酸盐的水样均要进行预蒸馏。 2.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应使用聚乙烯瓶采集和贮存水样。如果水样中氟化物含量不高、pH值在7以上,也可以用硬质玻璃瓶贮存。 预蒸馏

通常采用预蒸馏的方法,主要有水蒸气蒸馏和直接蒸馏两种。直接蒸馏法的蒸馏效率较高,但温度控制较难,排除干扰也较差,在蒸馏时易发生暴沸,不安全。水蒸气蒸馏法温度控制严格,排除干扰好,不易发生暴沸。 1.水蒸气蒸馏法 水中氟化物在含高氯酸(或硫酸)的溶液中,通入水蒸气,以氟硅酸或氢氟酸形式而被蒸出。 仪器 蒸馏装置 试剂 高氯酸:70—72%。 步骤 (1)取50ml水样(氟浓度高于2.5mg/L时,可分取少量样品,用水稀释至50ml)于蒸馏瓶中,加10ml高氯酸,摇匀。连接好 装置加热,待蒸馏瓶内溶液温度升到约130℃时,开始通入蒸 汽,并维持温度在130—140℃,蒸馏速度约为5—6ml/min。 待接收瓶中馏出液体积约为200ml时,停止蒸馏,并水稀释 至200ml,供测定用。 (2)当样品中有机物含量高时,为避免与高氯酸作用而发生爆炸,可用硫酸代替高氯酸(酸与样品的体积为1+1)进行蒸馏。控 制温度在145 5℃。 2.直接蒸馏法

第五章 氟化物与牙健康

第五章氟化物与牙健康 提要 氟化物预防龋病是20世纪预防口腔医学对人类最伟大的贡献之一。氟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中,是人体健康所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适量的氟化物可通过降低釉质脱矿和促进釉质再矿化以及对微生物产生作用而达到预防龋病的目的。氟化物的应用可分为全身应用和局部应用。不同的方法有其各自的特点,学习好氟化物的防龋机制和应用方法是合理用氟预防龋病的基础。 第一节概述 一、氟在自然界的分布与人体氟来源 (一)氟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氟是自然界固有的化学物质,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十分广泛。地壳中各种岩石和土壤中均含有一定量的氟化物,岩石如:磷灰石、萤石、冰晶石等的氟化物主要以硅酸盐类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其含量约为650mg/kg(0.065%)。土壤中水溶性的氟对生物体是最有价值的。火山爆发和工业污染可使其附近区域土壤的氟含量升高。 各种植物普遍含有一定量的氟,植物中的氟多数来源于土壤。植物中含氟量最高的是茶树,据报道有的茶树含氟量每公斤高达几百毫克。工业大气污染时,植物可通过吸收沉积在树叶表面的氟和大气中的氟而使自身的氟含量升高,使用化肥、农药也可使环境受到氟的污染。 由于地壳中普遍存在氟化物,因此水会含有不同浓度的氟化物。全球地下水中的氟化物含量差异很大,低者可有0.1mg/L,最高的可达67mg/L。多数地区的地面水氟浓度低于0.1mg/L;大多数河水氟浓度低于0.5mg/L。海水的氟含量较高,在1.2~1.4mg/L之间。雨水中氟含量约为0.1mg/L。我国长江、黄河、珠江水的氟含量偏低,大多数大城市自来水含氟量都较低。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1995年报告显示,我国约有7亿人饮用的水氟含量低于0.5mg/L。 大气中的氟是以尘埃微粒或气体的形式存在,主要来源于火山爆发、工业废

氟离子的分析

2.4.2 氟离子的分析[27] 2.4.2.1 方法提要 在中性条件下,以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直接测量溶液中的电极电位,采用工作曲线的方法测定氟的含量。 2.4.2.2 试剂和材料 硝酸溶液:1+5 氢氧化钠溶液:40g/L 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溶液:pH=5.50~5.60 溴甲酚绿指示液:1g/L 氟标准溶液的制备: 氟标准溶液I:1mL溶液含氟(F)1000ug 准确称量2.211g在120℃干燥2h的氟化钠,以水溶解,移入1000mL的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转入塑料瓶中保存。 氟标准溶液II:1mL溶液含氟(F)100ug 移取10mL氟标液I置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转入塑料瓶中保存。 氟标准溶液III:1mL溶液含氟(F)10ug 移取10mL氟标液II置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转入塑料瓶中保存。 氟标准溶液IV:1mL溶液含氟(F)1ug 移取10mL氟标液III置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该溶液使用前配制。 2.4.2.3仪器、设备 氟离子选择电极:要求氟浓度在10-1mol/mL~10-6mol/mL内; 饱和甘汞电极; 精密酸度计; 电磁搅拌器。 2.4.2.4氟离子工作曲线的绘制 用移液管移取0.0mL、5.0mL氟标准溶液III、1.5mL氟标准溶液II、2.5mL氟标准溶液II、5.0mL氟标准溶液II、1.0mL氟标准溶液I,分别置于一列50mL的容量瓶中,加入2滴溴甲酚绿指示液,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至溶液成为蓝色,再用硝酸溶液调节溶液恰成黄色,加入10mL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将溶液倒入50mL干燥的小烧杯中,置于电磁搅拌器上,插入氟离子选择性电极和甘汞电极,连接电位计,搅拌片刻,进行测量,记录平衡时的电位值Ex,以氟离子质量浓度C F的对数值为横坐标,相应的电位值为纵坐标,绘制工作曲线。多次测量的结果,选取一组数据如下表2.4:

环境监测-(氟化物)

环境监测持证上岗考核试题(氟化物) 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78分) 1、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氟的标准限量为 mg/L。 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 2、测定水中氟化物,国家标准分析方法 有、、。3、测定氟的水样应使用采集和贮存水样。若水样中氟化物含量不高、pH值在7以上,也可以用贮存。 4、电极法测定的是氟离子浓度,某些高价阳离子(例如、 和)及氢离子能与氟离子络合而有干扰,所产生的干扰程度取决于络合离子的种类和浓度、及等。 5、加入总离子强度调节剂以保持,并络合,保持,就可以直接进行测定。 6、氟电极对不响应,如果水样中含有氟硼酸盐或者污染严重,则应先进行蒸馏。 7、GB7484-87离子选择电极法适用于测定、和 中的氟化物。 8、用电极法测定水中氟化物,校准曲线应绘制在纸上, 2.303RT/F为该直线的,在25℃其值应为。 9、电极法测定水中氟化物,干扰测定的常见阳离子有、和。测定溶液的pH值应控制在。 二、选择题(共7分) 10、用电极法测定水中氟化物时,加入总离子强度调节剂的作用是: () (1)增加溶液总离子强度,使电极产生响应; (2)络合干扰离子; (3)保持溶液总离子强度,弥补水样中总离子浓度与活度之间的差异;

(4)调节水样酸碱度; (5)中和强酸、强碱、使水样pH值为中性。 三、问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1、氟电极使用前、后应如何处理? 12举出两种测定水中氟化物的方法,说明其测量浓度范围。 13、用电极法测定水中氟化物时,溶液温度对测定有什么影响?应如何消除? 14、本单位测定氟化物用的是什麽方法,写出仪器的型号?

氟化物的测定

水质分析---指导书日期 2010年11月01日页数量组组 1、目的: 为使分析人员在分析过程中做到有方法可依、规范水质分析方法的过程和便于对化验室质量的控制与管理。 2、测定方法: 离子选择电极法 3、适用范围: 实用于环境监测水及废水中氟化物的测定。测定下限浓度为 0.02 mg/L,上限为1999 mg/L。 4、仪器和器皿 4.1PH/电导率/离子综合测定仪。 4.2磁力搅拌器及塑料包裹的搅拌子。 4.3100ml、1000ml容量瓶。 4.450ml、100ml和500ml烧杯。 4.550ml量筒。 4.62.00ml、 5.00ml和 10.00ml吸液管, 50.00ml移液管。 4.7镊子。

5、试剂 5.1氟化物标准贮备液: 称取 0.2210基准氟化钠(NaF)(预先于105~110℃烘干2h或者于500~650℃烘干约40min,冷却),用去离子水溶解后转入10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标线,摇匀。贮存在聚乙烯瓶中。此溶液每毫升含氟离子100微克。 5.20.1mol/L氢氧化钠和 0.1mol/L盐酸或 0.1mol/L硫酸。 5.3溴百里香酚蓝指示剂, 0.05%。 5.4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溶液: 称取 24.0xx柠檬酸和 270.0克柠檬酸钠用去离子水溶解后转入10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标线,摇匀,存于聚乙烯瓶中。或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溶液(TISAB): 称取 58.8xx水合柠檬酸钠和 85.0克硝酸钠,用去离子水溶解,用盐酸调节PH至5~6,转入10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标线,摇匀,存于聚乙烯瓶中。 6、测定步骤 6.1电极的准备:

口腔科专业划分

口腔科专业划分 专科口腔医院与综合基层医院口腔科诊疗方式的不同在口腔专科医院中,一般将口腔医疗内容划分为口腔内科(可再细分为牙体牙髓科、牙周科、儿童牙科、黏膜科等专业)、口腔颌面外科(可再分为整形科、牙槽外科、外伤肿瘤科、颞下颌关节科等)、口腔修复科和口腔正畸科。 基层医院口腔科往往采取通科医生的作法,即由一名医师对一位患者的口腔病变作全面检查并制订、实施全程(包括口内、口外、修复等环节)治疗计划。 口腔正畸学是研究错畸形的病因机制,诊断分析及其预防和治疗,而错颌畸形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先天的遗传因素或后天的环境因素。 口腔修复,主要是针对牙齿缺损、牙齿缺失后的治疗工作,如嵌体、全冠、义齿等,也包括利用人工修复体针对牙周病、颞下颌关节病和颌面部组织缺损的治疗,如咬合板、牙周夹板、赝复体、义眼、义耳、义鼻等。是口腔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种植修复、粘结修复、美学修复是现代口腔修复发展最快的领域,显著提升了口腔修复的治疗效果和水平。 本科学习,是所有口腔医学内容的大体掌握。 口腔简单分内,外,修,正畸。还有牙周,粘膜,预防保健,儿牙,种植,等等 1、牙体牙髓病科:主治牙齿疾病,包括龋病(俗称蛀牙)、牙髓病、牙根尖周病以及牙齿发育不良的变色牙或牙齿有缺损等。 主要症状:牙痛。 治疗方法:消炎、止痛、补牙洞以及美容性漂白牙齿等等。 2、牙周病科:主治牙周和粘膜组织的疾病,如牙龈炎、牙周炎、口腔粘膜病等。 主要症状:牙肉红肿、易出血、牙齿松动、口腔粘膜上有溃疡等。

治疗方法:清洁口腔、消炎以及各种牙周手术治疗,还可以采用吃药打针的内科疗法。 3、口腔颌面外科:主治颌面部的炎症、外伤、畸形以及肿瘤等各种疾病。 治疗方法: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各种疾病,其中包括拔牙。病症严重的病人还需要住院治疗。 4、口腔修复科:主治牙齿缺失、修复缺牙,包括全口假牙和部分假牙,在部分假牙中,又分为活动假牙和固定假牙,根据需要和可能来设计假牙的制作。 5、口腔正畸科:主治牙齿排列不整齐,矫正牙齿。除了恢复咬啮功能外,在很大程度上要满足患者的美容要求,而且疗程比较长。 6、口腔预防保健科: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和口腔健康教育,采取各种预防措施(包括应用各种氟化物防龋法、窝沟封闭、预防性洁治等),预防疾病的发生。 种牙应该算外科与修复的联合,在大的医院是独立的科室.

氟化物测定方法

精心整理 氟 化 物 氟化物(F ﹣)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缺氟易患龋齿病,饮水中含氟的适宜浓度为0.5—1.0mg/L (F ﹣)。当长期饮用含氟量高于1-1.5mg/L 的水时,则易患斑齿病,如水中含氟量高于4mg/L 时,则可导致氟骨病。 12以上,预 蒸 馏 通常采用预蒸馏的方法,主要有水蒸气蒸馏和直接蒸馏两种。直接蒸馏法的蒸馏效率较高,但温度控制较难,排除干扰也较差,在蒸馏时易发生暴沸,不安全。水蒸气蒸馏法温度控制严格,排除干扰好,不易发生暴沸。 1.水蒸气蒸馏法

水中氟化物在含高氯酸(或硫酸)的溶液中,通入水蒸气,以氟硅酸或氢氟酸形式而被蒸出。 仪器 蒸馏装置 试剂 50ml) 蒸馏装置 试剂 (1)硫酸:ρ=1.84g/ml. (2)硫酸银。 步骤

(1)取400 ml蒸馏水于蒸馏瓶中,在不断摇动下缓慢加入200 ml浓硫酸,混匀。 放入5—10粒玻璃球,连接装置。开始缓慢升温,然后逐渐加快升温速度,至温度达180℃时停止加热,弃去接收瓶中馏出液,此时蒸馏瓶中酸与水的比例为2+1,此操作的目的是除去蒸馏装置和酸液中氟化物的污染。待蒸馏瓶中的溶液冷至120℃以下,加入250ml样品混匀,按上述加热方式加热至180℃时止(不得超过180℃,以防带出硫酸盐)。此时接收瓶中馏出液的体积约为250 ˉ)。 干扰:Clˉ30; SO42ˉ 5.0; NO3ˉ 3.0; B4O72ˉ 2.0; Mg2+ 2.0; NH4+1.0; Ca2+0.5。下述离子含量(μg)亦不干扰测定: PO43ˉ200; SiO32ˉ100; Cr6+40; Cu2+10; Pb2+10; Mn2+10; Hg2+5; Ag+5; Zn2+5; Fe3+2.5; Al3+2.5; Co2+2.5; Ni2+2.5; Mo6+2.5。 当干扰离子超过上述含量时,可通过直接蒸馏或水蒸气蒸馏而消除。 3.方法的适用范围

烟气中氟化物测定

烟气中氟化物测定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测定烟道气中的气态及尘态氟化物。 2 引用标准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3 原理 用滤筒捕集尘态氟化物、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气态氟化物,加硝酸溶液处理后制备成样品溶液,用氟离子电极测定。 4 试剂 吸收液 L氢氧化钠溶液; %溴甲酚绿指示剂称取100mg溴甲酚绿于研钵中,加少量(1+4)乙醇,研细,用(1+4)乙醇配成100mL溶液; L、L盐酸溶液; L硝酸溶液; L、L氢氧化钠溶液; 总离子强度缓冲溶液(TISAB)称取柠檬酸钠(3C)、20.0g硝酸钾,置于1000mL烧杯中,加300mL水溶解,加%溴甲酚绿指示剂1mL,用盐酸溶液及氢氧化钠溶液调节至溶液刚转变为蓝绿色为止,pH为(也可在酸度计上,用酸、碱溶液调节至),移入1000mL容量瓶,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 氟化钠标准储备溶液称取2.210g氟化钠(优级纯,经110℃烘干2h),溶解于水,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保存于聚乙烯塑料瓶中。此溶液每毫升含 1000μg氟; 氟化钠标准溶液临用时将氟化钠标准储备液用水稀释成每毫升含μg及100μg氟的标准溶液。 5 仪器 多孔玻板吸收瓶; 聚乙烯塑料杯; 氟离子选择电极; 甘汞电极; 磁力搅拌器用聚乙烯或聚四烯乙烯包裹的搅拌子; 离子活度计或精密酸度计(精度±1mv); 小型超声波清洗器; 烟尘采样装置; 超细玻璃纤维滤筒。 6 采样 当烟气中共存尘氟和气态氟时,需按照烟尘采样方法进行等速采样。在加热式滤筒采样管的出口,串联两个装有50~70mL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瓶,分别捕集尘氟和气态氟。 当烟气中不含尘氟或只测定气态氟时,可按照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串联两个装有50~ 70mL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瓶,以~2 L/min 的流量采样5~20min。 编制:刘峰审核:王博批 准:邹阳 7 分析步骤 标准曲线的绘制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直接电位法测定牙膏中的氟离子

选择电极直接电位法测定牙膏中的氟离子含量 111111 (1111111院,,519072) 摘要: 本文采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直接电位分析法测定了牙膏样品中的氟元素含量。使用TISAB(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溶液)稳定溶液的总离子强度及pH,测定了一系列含氟离子溶液的标准曲线,在0.01-0.00001 mol/L的围线性相关系数为1.0000。结果表明本牙膏样品中的氟含量为0.595 mg/g,符合标准规定的含氟牙膏中氟含量围。 关键词: 氟离子牙膏选择电极直接电位法 1 前言 氟为人体必需元素,若饮用水中氟含量过高,会引起牙釉和骨软症,而适量氟对预防龋齿有利。龋病是一种危害人类牙齿最常见的多发病,尤其以儿童更为普遍。如何能及早预防儿童龋病的发生,是当今口腔医学上一重大课题。目前最简便有效的方法是使用含氟化钠的牙膏刷牙,其目的是使氟离子与牙齿表面钙盐结合形成抗酸蚀能力较强的氟磷灰石保护层,以增强牙齿的抗酸蚀能力,达到预防龋齿的目的。又由于氟化钠有毒,须严格控制其用量,因此测定牙膏中氟的含量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1]。 目前氟化物的测定方法主要有[2-3]:分光光度法、离子色谱法、滴定法、扫描极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荧光法、气相色谱法等。其中比色法方法简单,但灵敏度低;分光光度法测定时要将样品中F-转化为吸光物质,受条件影响因素较多;离子色谱法作为一种新技术, 发展很快, 但此法大多用于测定阴离子且仪器昂贵;滴定法涉及样品预处理操作,手续繁杂,特别对微量元素的测定准确度和精密度不高;气相色谱法需对分析物进行衍生。

本实验采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法,直接溶样测定牙膏中游离氟,该法与其他方法相比,操作更简单,方便快速,灵敏度高准确,选择性好,仪器简单,成本低,是一种实用的测定氟离子方法。 自从氟离子选择电极问世以来,用该电极直接电位法测定各种水样中的氟便是一种普遍、方便和准确的方法。氟离子选择电极简称为氟电极,其敏感膜是LaF 3单晶(结构简图见图1)。 以氟电极为指示电极,Ag-AgCl 参比电极电极为参比电极,插入试液中,组成一个测量电池: 氟离子选择电极│F -试液│参比电极 当试液的离子强度为定值时,电池的电动势E 与F -试液的浓度C F -有确定的关系: --=F C F RT K E lg 303.2 (1) E 与C F -成线性关系,因此可以用直接电位法测定F -的浓度。 当氟电极插入到F -溶液中时,F -在晶体膜表面进行交换,25℃时有 E = K - 0. lga F - = K + 0. pF - (2) 离子选择性电极测量的是溶液中的离子活度,通常定量分析需要测量的是离子的浓度,不是活度,所以必须控制试液的离子强度,才可以近似认为测量的是离子浓度。本实验用标准工作曲线法测定水中氟离子的含量,测量的pH 值围为5.0-6.0,加入含有氯化钠、乙酸及柠檬酸钠的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剂(TISAB )以控制酸度、保持一定的离子强度和消除干扰离子对测定的影响。

关于地表水中氟化物分析方法探讨

关于地表水中氟化物分析方法探讨 摘要:通常情况下,氟以氟化物的形式广泛存在于地表水中。人体各组织中均含有氟元素,但主要集中在牙齿和骨筋中。适量的氟是人体所必需的化学元素,但过量的氟对人体却造成危害。本文就地表水中氟化物的监测分析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氟化物选择电极法分光光度法离子色谱法 1引言 氟是人体必要的化学元素之一,一个成年人每天都通过饮水和食物的方式需摄入2~3mg氟。其中通过饮水约占需氟量的50%,当摄入氟量不足时,易发生龋齿病,尤其是婴儿。摄入量过多(高于1.5mg/L)时,易患斑齿病。当水中氟含量高于4mg/L时,还可能得氟骨病。因此,许多国家把饮水氟含量标准定为0.5~1.0mg/L之间。美国在2803个市镇的5000万居民低氟饮水中加氟,并配合使用含氟牙膏,结果使龋齿症减少了40~70%。饮用含1.0ppm(氟化物浓度)氟的水,仅有少数人牙齿上出现斑点;饮用含1.4~1.6ppm氟的水,则有一些人的几个牙齿上出现明显淡黄色至褐色斑点;饮水含氟高于2ppm时,则有许多人在大部分牙齿上出现褐色的斑点。因而饮水中氟含量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对地表水中氟化物进行严格的监测,对人的身体健康十分重要。 2水中氟的来源 水中氟的来源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雨水或者地表水,地下水流经含氟的土壤、岩石,从中淋溶出部分氟来;另一类是人为污染来源,电解铝以冰晶石作为助溶剂,可使熔融温度从2000℃下降至1000℃;还有就是来自有色冶金、钢铁、铝加工、玻璃、磷肥、电镀、农药等行业排放的废水以及含氟矿物废水中。 3水样保存和预处理 3.1水样的保存 水样中的氟多数是以可溶性氟化物的形式存在,而在悬浮颗粒态中的氟常常是不溶性的氟化物,因而,需通过微孔滤膜过滤除去。从现场可以将样品直接盛放到聚乙烯塑料瓶中,不用另加保存剂,密闭保存可以达半年之久。含氟化物的水样不宜贮存在玻璃瓶中,因为F-易和玻璃成分的Si、B发生反应,或者吸附在器壁表面,致使氟化物浓度下降。 3.2水样预处理 对于清洁的地表水,一般可以直接取样测定,氟化物常用的预蒸馏方法主要有直接蒸馏和水蒸气蒸馏。

水质氟化物作业指导书

水质氟化物作业指导 书 (依据标准: GB/T7484-1987) 1含义及有关质量或排放标准 1.1 氟化物含义 氟化物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它广泛存在于自然水体中。有色冶金、钢铁和铝加工、焦炭、玻璃、陶瓷、电子、电镀、化肥、农药厂的污水及含氟矿物的污水中都常常存在氟化物。 1.2 氟化物(以F计)的地表水1、污水排放标准2-3 单位:mg/L 注: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3-上海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31/199-1997) 2 分析方法离子选择电极法(GB7484-87) 2.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测定地面水、地下水和工业废水中的氟化物。 水样有颜色,浑浊不影响测定。温度影响电极的电位和样品的离解,须使试份与标准溶液的温度相同,并注意调节仪器的温度祉偿装置使之与溶液的温度一致。每日要测定电极的实际斜率。 2.2 检测限 检测限的定义是在规定条件下的Nernst的限值,本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含氟化物(以F计)0.05m g / L,测定上限可达1900m g / L。 2.3 灵敏度(即电极的斜率) 根据Nernst方程式,温度在20~25℃之间时,氟离子浓度每改变10倍,电极电位变化58±1mV。 2.4 干扰 本方法测定的是游离的氟离子浓度,某些高价阳离子(例如三价铁、铝、和四价硅)及氢离子能与氟离子络合而有干扰,所产生的干扰程度取决于络合离子的种类和浓度、氟化物的浓度及溶液的pH值等。在碱性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的浓度大于氟离子浓度的1/10时影响测定。其他一般常见的阴、阳离子均不干扰测定。测定溶液的pH为5~8。 氟电极对氟硼酸盐离子(BF4-)不响应,如果水样含有氟硼酸盐或者污染严重,则应先进行蒸馏。 通常,加入总离子强度调节剂以保持溶液中总离子强度,并络合干扰离子,保持溶液适当的pH值,就可以直接进行测定。 2.5 原理 当氟电极与含氟的试液接触时,电池的电动势E随溶液中氟离子活度变化而改变(遵守Nernst方程)。当溶液的总离子强度为定值且足够时服从关系(1): E = E –2.303RT*logC F-/ F E与log CF-成直接关系,2.303RT/F为该直线的斜率,亦为是极的斜率。

烟气中氟化物测定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测定烟道气中的气态及尘态氟化物。 2 引用标准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3 原理 用滤筒捕集尘态氟化物、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气态氟化物,加硝酸溶液处理后制备成样品溶液,用氟离子电极测定。 4 试剂 吸收液 L氢氧化钠溶液; %溴甲酚绿指示剂称取100mg溴甲酚绿于研钵中,加少量(1+4)乙醇,研细,用(1+4)乙醇配成100mL溶液; L、L盐酸溶液; L硝酸溶液; L、L氢氧化钠溶液; 总离子强度缓冲溶液(TISAB)称取柠檬酸钠(3C)、20.0g硝酸钾,置于1000mL 烧杯中,加300mL水溶解,加%溴甲酚绿指示剂1mL,用盐酸溶液及氢氧化钠溶液调节至溶液刚转变为蓝绿色为止,pH为(也可在酸度计上,用酸、碱溶液调节至),移入1000mL容量瓶,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 氟化钠标准储备溶液称取2.210g氟化钠(优级纯,经110℃烘干2h),溶解于水,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保存于聚乙烯塑料瓶中。此溶液每毫升含1000μg氟; 氟化钠标准溶液临用时将氟化钠标准储备液用水稀释成每毫升含μg及

100μg氟的标准溶液。 5 仪器 多孔玻板吸收瓶; 聚乙烯塑料杯; 氟离子选择电极; 甘汞电极; 磁力搅拌器用聚乙烯或聚四烯乙烯包裹的搅拌子; 离子活度计或精密酸度计(精度±1mv); 小型超声波清洗器; 烟尘采样装置; 超细玻璃纤维滤筒。 6 采样 当烟气中共存尘氟和气态氟时,需按照烟尘采样方法进行等速采样。在加热式滤筒采样管的出口,串联两个装有50~70mL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瓶,分别捕集尘氟和气态氟。 当烟气中不含尘氟或只测定气态氟时,可按照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串联两个装有50~70mL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瓶,以~2 L/min 的流量采样5~20min。 编制:刘峰审核:王博批准:邹阳 7 分析步骤 标准曲线的绘制

氟化物防龋的全身应用每日一练(2014.5.4)

氟化物防龋的全身应用每日一练(2014.5.4)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均有1个正确答案,请从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用2B铅笔填涂相应答案代码。每小题所有答案选择正确的得分;不答、错答、漏答均不得分。答案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1、多数中老年人认为合理饮食、参加体育锻炼很有必要,但不知道如何营养、运动没有场所,则应()。 A.重点考虑倾向因素 B.重点考虑促成因素 C.重点考虑强化因素 D.重点考虑加强因素 E.其他方面 2、参加磷脂合成的核苷酸主要是()。 A.AMP B.GTP C.CTP D.UDP E.UMP 3、使用呋塞米一般不引起()。 A.高钙血症 B.高尿酸血症 C.高氮质血症 D.低钾血症 E.低钠血症 4、以下有关急性放射病哪点是错误的()。 A.是一种全身性疾病 B.可以分为Ⅰ度和Ⅱ度

C.根据临床特点和基本病理改变可分为骨髓型、肠型、脑型 D.是人体一次或短时间内次受到大剂量照射引起的 E.是国家法定职业病 5、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有()。 A.体重肥胖 B.运动过少 C.盐摄入不足 D.A型血 E.以上均对 6、下列哪个是人体对环境污染物反应过程的正确说法()。 A.正常调节、代偿、失代偿都属于预防医学范畴 B.政党调节与代偿属于预防医学范畴,失代偿属于临床医学范畴 C.正常调节属于预防医学范畴,代偿与失代偿属于临床医学范畴 D.正常调节、代偿、失代偿都属于临床医学范畴 E.代偿阶段已处于疾病的早期,故属于临床医学范畴 7、心身疾病不包括()。 A.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 B.由情绪引起 C.有躯体生理变化 D.伴有器质性变化 E.有短暂心理生理反应 8、认识的最初阶段是()。 A.感觉 B.知觉

氟化物

检测分析方法验证报告陕精棣(验证)检测字( 2017 ) 第号 方法名称:水质氟化物的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 验证人员:刘婷婷 审核人员: 验证日期: 陕西精棣环境检测有限公司

声明事项 1. 本报告仅作为本公司内检验分析方法专用报告格式。 2.报告无陕西精棣环境检测有限公司业务专用章,无骑缝章无效。 3.报告按要求填写表一、表二、表三。 4.报告内容应至少包括:方法原理、标准溶液配置、操作步骤、标准曲线的绘制、检出限计算、精确度和准确度的测定、结果的分析与讨论和注意事项等。

水质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 GB 7484-87 方法确认实验报告 一、方法概述 1.1方法原理 将氟离子选择电极和外参比电极(如甘汞电极)浸入欲测含氟溶液,构成原电池。该原电池的电动势与氟离子活度的对数呈线性关系,故通过测量电极与已知氟离子浓度溶液组成的原电池电动势和电极与待测氟离子浓度溶液组成原电池的电动势,即可计算出待测水样中氟离子浓度。常用定量方法是校准曲线法。 当氟电极与含氟的试液接触时,电池的电动势E随试液中氟离子活度变化而变化(遵守Nernst方程)。当溶液的总离子强度为定值且足够时服从下列关系式: E与log成直接关系,为该直线的斜率,亦为电极的斜率。 1.2适用范围 适用于测定地面水、地下水和工业废水中的氟化物。 水样有颜色,浊度不影响测定,温度影响电极的电位和样品的离解,须使试份与标准溶液的温度相同,并注意调节温度补偿装置使之与溶液的温度一致。 1.3干扰及消除 本方法测定的是游离的氟离子浓度,某些高价阳离子(例如三价

铁、铝和四价硅)及氢离子能与氟离子络合而有干扰,所产生的干扰程度取决于络合离子的种类和浓度、氟化物的浓度及溶液的pH值等。在碱性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的浓度大于氟离子浓度的十分之一时影响测定。其他一般常见的阴、阳离子均不干扰测定。测定溶液的pH为5-8。 氟电极对于氟硼酸盐离子不响应,如果水样含有氟硼酸盐或者污染严重,应先进行蒸馏。 通常,加入总离子强度调节剂以保持溶液中的总离子强度,并络合干扰离子,保持溶液适当的pH就可以直接进行测定。 二、仪器 1.氟离子选择性电极。 2.饱和甘汞电极或银-氯化银电极。 3.离子活度计或pH计,精确到0.1 mV。 4.磁力搅拌器、聚乙烯或聚四氟乙烯包裹的搅拌子。 5.聚乙烯杯:100 mL,150 mL。 6.氟化物的水蒸气蒸馏装置。 三、试剂 所有试剂除另有说明外,均为分析纯试剂。所用水为去离子水或无氟蒸馏水。 1.氟化物标准贮备液:称取0.2210 g基准氟化钠(NaF)(预先于105 – 110 ℃烘干2 h,或者于500 – 650 ℃烘干约40 min,干燥器内冷却),用水溶解后转入1000 mL容量瓶中,稀释至标线,摇匀。

氟化物防龋的机理

氟化物防龋的机理 3. 1 人体对氟化物的摄取和存储 氟化物进入人体后很容易被吸收并绝大部分被存储在体内的矿化组织中, 如骨和牙齿。氟可以通过血液进入人体组织, 也可以通过牙面直接获取。Jachsu、W eidm ann( 1959)对饮水含氟量不同地区居民牙齿含氟量作了测量, 发现饮水含氟量高的地区居民的牙齿含氟量也高, 牙齿萌出后, 牙齿含氟量继续增加, 到一定年龄就停止增加。他们还指出: 牙齿萌出后, 釉质内的氟主要来自唾液, 牙本质内的氟则来自血液循环系统。W eidm ann( 1962)在猫、家兔身上做的研究表明, 牙齿在发育期中摄取的氟比成熟期摄取者多。Hard、E llis( 1951)在狗身上作的研究, 显示将氟化物涂于牙面也可以使釉质内的含氟量增加。Larson、Fe jerskov( 1978) 的实验室研究, 证明氟可被釉质中的羟磷灰石吸收形成氟磷灰石。Me llberg( 1980)用健康小牛釉质作的研究表明: 进入釉质的氟的量与进入深度是与所用氟化物的浓度和处理时间成正比。Ten Cate、Rempt( 1986)的人工龋研究表明, 用含氟牙膏刷牙6 周, 釉质内的含氟量明显多于用无氟牙膏刷牙者。Grob ler、de Joubert( 1988)用一些青年人的牙齿进行化学分析, 结果显示萌出牙釉质中的含氟量明显高于未萌出牙者。Caslavska等( 1991)在儿童身上作的研究, 证明氟化胺更能进入釉质, 且保存时间更久。 3. 2 氟化物对牙齿结构和发育的影响 Syrrist( 1949)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经过氟化物处理的牙齿, 见到釉质变得更紧密。Sco tt( 1950)用电子衍射法观察到经氟化物处理的牙面有氟化钙沉淀。Flem ing( 1953), Weber、Yaeger( 1964)在鼠身上作的研究表明氟化物有延缓釉质和牙本质矿化过程、但有使之发育更为成熟、更为充分的作用。K aper等( 1961)证明氟有降低酸对牙齿透入的作用。K ruger( 1962)的研究证明: 在牙齿发育时期,给鼠注射氟化钠可以使鼠的第一磨牙的沟变宽变浅, 牙冠牙尖高度和近中远中径减小。Cooper、Ludw ig( 1965)的研究表明, 饮水氟化区的儿童的第一恒磨牙近中远中径、颊舌径、牙尖高度和牙面凸度均较低水氟区儿童者小。Mo ller( 1967)的研究,表明高饮水氟区居民的牙齿体积较大, 牙尖较圆,沟裂较浅。Gray( 1973)给孕鼠以50mg /L的饮水,子代鼠磨牙的沟裂底部釉质增厚。C reath 等( 1989)的研究, 表明给孕鼠接受氟化饮水, 子代鼠磨牙的近中和远中沟都比对照组鼠者深。Om ar( 1987)在南非作的调查, 表明高氟区(饮水含氟量2. 5mg /L)儿童的上颌中切牙和下颌第二前磨牙的近中远中径均比适氟区( 1. 06mg /L)儿童者小。Suckling等( 1988)在羊身上作的研究表明, 在牙齿萌出前, 长期接受氟的羊的釉质不透明, 釉质外层硬度减弱, 釉柱排列紊乱, 其中晶体排列也疏松。 3. 3 氟化物对龋病变过程的影响 W achtel( 1964) , W achtel、Strange ( 1965) , G ill ings等( 1964) , Wo lf( 1964) , de B ruyn 等( 1986)的研究均证实: 氟化物对已经发生龋病病变的牙齿有促进其再矿化的作用。近期的Don ly ( 2003) , Zaure- A rite、ten C ate( 2000)均在科学实践中证明: 氟化物有促进脱矿或对已经发生龋病变的牙齿组织再矿化的作用。 3. 4 氟化物对口腔细菌的影响 氟化物的防龋作用是否与其对细菌的影响有关, 这是很多人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20世纪50年代Martin、H ill( 1950) , K itchen等( 1951)在人口腔内探讨氟对口腔内乳杆菌的影响时, 未曾找到二者的相关性。Kashket等( 1977)的实验室研究, 表明1~ 10mg /L氟有抑制口腔链球菌利用葡萄糖的作用。H am ilton、Bowden( 1996 )的研究显示: 在酸性条件下, 氟与氢结合成HF, 进入细菌后破坏细菌的代谢。Featherstone( 2000) 认为细菌体内的HF 可以再解离为H 离子和F 离子, 后者可以抑制细菌的酶活性, 从而影响其代谢。K amotsay 等( 2002 )的研究结果显示, 高浓度氟化钠液可抑制致龋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氟化物对细菌产酸是否有影响, 20世纪40年代

水中氟化物检测方法对比分析

水中氟化物检测方法对比分析 发表时间:2018-10-01T12:35:20.65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作者:王清燕 [导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氟化工行业获得发展,但是,在它发展的过程中,工业污染逐渐增多,尤其是对工厂周围的水体产生污染。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氟硅化工有限公司陕西商洛 726006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氟化工行业获得发展,但是,在它发展的过程中,工业污染逐渐增多,尤其是对工厂周围的水体产生污染。产生污染的原因就是在工业产生在会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水,在这工业废水中富含负离子,从而使氟化物污染愈发严重。为此,为了减轻氟化物污染,相关人员必须要选择较好的水中氟化物检测方法,分析水中氟化物的含量,及时处理,才能保证废水的安全。本文就水中氟化物检测方法对比进行分析,在介绍几种主要的水中氟化物检测方法的基础上,深入了分析了各个方法之间的异同点,以供参考。关键词:水中氟化物;检测方法;对比分析 众所周知,氟化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水体中,是人体需要的元素之一,适当的氟化物可以保证人们身体健康,但是一旦超量会使人的生命受到威胁。近年来,随着氟化工行业的发展,一些工厂将未达标的废水排放在了河流中,导致河水污染严重,根据国家有关饮用水的标准规定可知:当人们饮用有污染物的水源中氟化物含量达到 2.4~5mg/L时,会出现氟骨病,严重时会导致人们死亡。为了避免这种事件的发生,相关的工厂会利用水体中氟化物的检测方法检测水中氟化物的含量,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有茜素磺酸锆目视比色法、离子选择电极法、氟试剂分光光度法。本文对这三种方法的利弊加以对比分析。 一、现阶段水中氟化物的检测方法介绍 1.1离子选择电极法 离子选择电极法主要是遵循一种原理,该检测原理是将氟离子选择电极作为指示电极,饱和甘汞电极或氯化银电极作为比较的电极。在日常的检验中,一旦氟电极与含有氟化物的溶液接触,它们就会构成原电池,电池的电动势随溶液中氟离子的活度变化而改变,该变化遵循 Nernest 方程。 Nernest 方程为E=Eθ-(RT/Fn)*(“Ln”J) 其中,E为氧化型和还愿型在绝对温度T以及某一浓度时的电极电势。Eθ为标准电极电势。R为气体常数8.3143J/(K.mol),T为绝对温度,F为法拉第常数,n为电极反应中得失的电子数。该方程可以表明任意状态的电动势与标准电动势以及浓度、温度之间的关系。一旦水中的氟离子过少时,该电池的电动势将会减弱,该方程式中的E将会变小。当水中的氟离子较多时,该电池的电动势将会增强,该方程式中的E将会变大,相关人员可以通过这个方程式判断水中的氟化物含量。 1.2茜素磺酸锆目视比色法 茜素磺酸锆目视比色法主要是通过观察溶液的颜色,来判断溶液中氟离子的含量,进而判断水中氟化物。在酸性的溶液中,茜素磺酸钠和锆盐会生成红色络合物,一旦溶液中含有氟离子,该离子将会和锆离子发生反应,进而生成黄色的茜素磺酸钠,这时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偏黄色,相关人员可以将溶液的颜色和标准的红色进行对比,进而得出是否含有氟化物。 1.3氟试剂分光光度法 氟试剂分光光度法主要是观察相关络合物的颜色和吸光度来判断水中的氟化物。氟离子在 p H 值为4.1的乙酸盐缓冲介质中可以与氟试剂及硝酸镧反应,从而生成蓝色三元络合物。该络合物在620nm 波长处的吸光度都与氟离子的浓度成正比,一旦吸光度较高时,可判定氟化物容量多,当吸光度低时,可以确定水中氟化物容量少。 二、水中氟化物检测方法的对比分析 2.1干扰对比分析 在利用茜素磺酸锆目视比色法进行检测的过程中,样品的总碱度、浊度、色度以及氯化物、硫酸根、铝、磷酸根、铁在达到一定浓度时,会对测定结果产生干扰,影响结果的准确度。为了减少这种干扰,相关人员需要对溶液进行预蒸馏处理。 在利用离子选择电极法进行检测时,只有少量的高价阳离子和氢离子会与氟离子络合而产生干扰,这种干扰受络合离子的种类浓度的影响。为了减轻干扰,需要加入总离子强度缓冲剂,来保持样品中总离子强度,并干扰络合离子,这样会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利用氟试剂分光光度法进行检测,会受到溶液中的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锰离子、铵根离子等离子浓度的影响,当达到一定浓度时,干扰检测结果,为此,为了减少干扰程度,需要进行预蒸馏处理。 2.2适用范围对比分析 这三种检测方法都可以进行饮用水、地表水、地下水和废水的检测,但是各个检测方法都有检测限位限制。首先,离子选择电极法的的最低检测限位0.05mg/L,测定上限可达1 900mg/L。其次,茜素磺酸锆目视比色法的检出限为0.1mg/L,测定下限为0.4mg/L,测定上限为 1.5mg/L。最后,氟试剂分光光度法的检出限为0.02mg/L,测定下限为0.08mg/L。 2.3操作方法对比分析 离子选择电极法主要是用于氟化物标准溶液配置标准序列,在半对数坐标纸上以电位值和浓度绘制校准曲线。这种检测方法是在检测样品中加入总离子强度缓冲剂,在排除干扰后,直接测定样品的电位值,利用标准曲线计算溶液中氟化物的浓度。 茜素磺酸锆目视比色法是在不同量的氟化物标准溶液加入材质相同的比色管中,配置成一套标准系列溶液,将相关的样品进行稀释,当其发生变化后,和标准色进行对比分析,判断氟化物的浓度。 氟试剂分光光度法也需要用标准溶液配制标准序列,加入显色剂稀释定容后,和纯水进行对比,测定吸光度,以氟化物含量对吸光度作图,可得到校准曲线。在同样的条件下测定样品的吸光度,将测定的吸光度和标准曲线进行对比,可以得到氟化物的浓度。 2.4使用的仪器对比分析 离子选择电极法需要查看离子活度计判定氟化物浓度,在检测时,使用磁力搅拌装置和聚乙烯烧杯;在排除干扰时,需要使用预蒸馏装置。 茜素磺酸锆目视比色法需要使用50m L 具塞比色管;在排除干扰的过程中,需要使用蒸馏装置。 氟试剂分光光度法需要使用分光光度计和光程为30mm 或10mm 的比色皿,在排除干扰时需要使用预蒸馏装置。

氟化物测定作业指导书教学内容

氟化物测定作业指导 书

氟化物测定作业指导书 ( 依据标准: HJ/T67-2001 离子选择电极法) 技术依据: HJ/T67-2001 离子选择电极法 1 范围 1.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大气固定污染源有组织排放中氟化物的测定。不能测定碳氟化物,如氟利昂。 1.2 测定范围 当采样体积为150L时,检出限为6×10-2mg/m3;测定范围为1~1000 mg/m3。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正式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6297-19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T 16157-1996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的测定和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3 定义 氟化物系指气态氟与尘氟的总合。本标准中的气态氟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尘氟指溶于盐酸溶液的与颗粒物共存的氟化物。

4 原理 使用滤筒、氢氧化钠溶液为吸收液采集尘氟和气态氟,滤筒捕集尘氟和部分气态氟,用盐酸溶液浸溶后制备成试样,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测定;当溶液的总离子强度为定值而且足够大时,其电极电位与溶液中氟离子活度的对数成线性关系。 5 试剂 本标准所用试剂除另有说明外均为分析纯试剂,所用水为去离子水。 5.1 盐酸(HCL):ρ=1.18g/ml 5.1.1 盐酸溶液0.25mol/L 取21.0ml盐酸(5.1)用水稀释到1000ml。 5.1.2 盐酸溶液1.0mol/L 取84.0ml盐酸(5.1)用水稀释到1000ml。 5.2 氢氧化钠(NaOH) 5.2.1 氢氧化钠溶液0.3mol/L 将氢氧化钠(5.2)12g溶于水并稀释至1000ml。作为吸收液。 5.2.2 氢氧化钠溶液1.0mol/L 将氢氧化钠(5.2)40g溶于水并稀释至1000ml。 5.3 氟化钠标准贮备液1.000mg/ml0 称取0.2210g氟化钠(优级纯,于110℃烘干2h放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溶解于水,移入10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标线,贮存于聚乙烯瓶中。在冰箱内保存,临用时放至室温再用。 5.4 氟化物标准溶液 将氟化钠标准贮备液(5.3)用水稀释成2.5μg/ml、5.0μg/ml、10.0μg/ml、25.0μg/ml、50.0μg/ml、100.0μg/ml的标准溶液,临用现配。上述溶液均贮存于聚乙烯瓶中。 5.5 溴甲酚绿指示剂0.1g/100ml 称取100mg溴甲酚绿于研钵中,加少量1+4(V/V)乙醇研细,移入100ml容量中,用1+4(V/V)乙醇定容至标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