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氟化物在儿童龋齿预防中的运用

氟化物在儿童龋齿预防中的运用

氟化物在儿童龋齿预防中的运用
氟化物在儿童龋齿预防中的运用

氟化物在儿童龋齿预防中的运用龋病是口腔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它是在多因素作用下的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龋病及其继发病给儿童口腔及全身健康带来很大危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儿童少年的龋患率呈上升趋势。W HO 已将其列为世界范围内需重点防治的第三位疾病。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5岁儿童乳牙龋病的患病率为66.0%,12岁儿童恒牙龋病的患病率为28.9%,5岁儿童97%的龋齿未经治疗,12岁组为89%。

氟是与人类健康关系最为密切的化学元素之一。氟化物对于釉质的发育和矿化有着重要影响,可以增强牙齿结构, 提高牙齿的防龋能力,在牙齿发育阶段补充氟可以减少龋齿的发生。我国学者在20世纪50年代以来就开始了氟化物防龋的研究,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氟化物可以预防龋齿,但对其预防效果评价不一。而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氟在龋齿预防中的使用一直是研究和讨论的热点。并且使用方法各异,氟溶液,含氟凝胶,含氟牙膏和含氟漱口液。但是这些含氟用品的使用都不同程度的使口腔内氟的浓度的升高,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氟化物的防龋机制和应用方法

1氟化物的防龋机制

氟是人体健康所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接触等途径进入人体。氟被吸收后迅速进入循环系统,可分布于血液、乳汁、软组织、骨、牙、唾液和菌斑中。氟化物具有抑菌作用,它可以抑制牙面上产酸细菌代谢过程中的酶,例如当牙菌斑内糖类在

发酵过程中,在乳酸形成以前,氟化物可抑制烯醇化酶,从而使磷酸丙酮酸的转化受到阻抑,同时也干扰了细菌代谢,抑制了致龋微生物的生长,减少了乳酸的形成,从而阻止了脱矿的进行。F- 能与釉面形成不溶于酸的惰性表面,在局部使用F-时,F- 能与牙釉的主要成分羟基磷灰石(简称HAP)作用形成更稳定的氟磷灰石[Ca10(PO4)5F2](简称FAP)它的抗酸溶解能力比HAP强,故当釉质中部分的OH- 被F-取代后,会增强牙釉质结构,降低溶解性而抗龋。因此F-有明显抑制HAP脱矿作用。F- 能促进再矿化。总之,由于F-及活动地促进病变再矿化,起到无龋预防,有龋早期修复作用。摄入过少则会增加人体对龋病的易感性。

但是,摄入过量则会引起氟骨症和氟斑牙等症。大量的调查研究表明,在氟摄入不足的地区,使用氟化物防龋可大大降低龋病的发病率。20 世纪预防口腔医学对人类最伟大的贡献是氟化物能够预防龋病。它的广泛应用是发达国家龋病下降的重要原因。

2氟防龋的使用

目前氟化物的使用主要在两个方面,全身运用氟化物和局部氟化物的使用。

2.1全身应用氟化物防龋

○1饮水加氟

是将饮用水的氟浓度调整到适宜的水氟浓度,以达到既能防止龋病的发生又不引起氟牙症的流行。一般投入供水中的氟化物是氟硅酸、氟硅酸钠和氟化钠三种化合物之一。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专家

委员会推荐的饮水中氟含量为0.5–1.0mg/L或者0.7~1.0ppm。但这个数值根据人种、地域、气候和饮食生活习惯的不同而有差异。饮水加氟还需要考虑到饮食,生活习惯及生活环境等相关因素。饮用水加氟防龋被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列为20世纪十大公共卫生成就之一,并获得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一些全球和地区性健康和牙科组织的肯定。支持者认为这是有效地减少龋齿的发病率、和最经济的预防龋齿的措施。但对于饮水加氟在学术界仍然有不少反对意见,反对者主要认为过量氟会引起氟牙症、氟骨症,具有氟中毒的潜在危险。

②食盐氟化

适用于没有开展饮水氟化或没有自来水的低氟区。许多国家的研究与临床结果表明,食盐氟化的防龋效果与饮水氟化相似。是一种可供选择的社会性防龋措施。

③牛奶氟化

是将适量的氟化物添加到牛奶之中,使牛奶达到所需要的氟化物浓度。牛奶含氟浓度可根据年龄及当地饮水含氟量等适当调整:3 岁~6 岁一般为0. 5mgF/ d ,也有0. 75 mgF/ d或1 mg F/ g 。

④氟片

目前推荐的有0. 25 mg和0. 5 mg 两种不同含氟量,由口腔科医师开处方后方可服用。如在幼儿园集体服用,要接受口腔预防保健专业人员的指导与监督,确保其安全性与效果。

⑤氟滴剂

如在牙齿的发育钙化期使用,可增强牙齿的矿化程度和抗酸力,

预防龋病的发生,对已萌出的牙齿也有一定局部作用。使用氟滴剂每日定时滴于颊粘膜或舌部可获得全身和局部的双重防龋效果。1990 年起美国HOPE基金会与华西医院合作在四川成都部分幼儿园开展氟滴剂项目,研究证明使用氟滴剂是适合我国幼儿园开展的有效防龋措施

2.2局部应用氟化物防龋

局部使用氟化物的适用范围较广,既适用于未实施全身用氟的低氟区或适氟区,也可与全身用氟联合使用,以增强其防龋效果。尤其对于口腔卫生不良,龋齿多发或患猖獗龋的儿童,局部氟剂的使用对龋齿的预防以及减慢龋齿的进展更为重要。

①含氟牙膏

适用于低氟区和适氟区。100 多项临床实验结果表明,含氟牙膏有明显的防龋效果,是使用最广泛的防龋措施。但幼儿使用时经常会吞食一部分。为避免过量吞食, 6 岁以下儿童应在监督与指导下使用,使用牙膏时量应少,约为黄豆大小或挤出牙膏约5 mm 。从安全性考虑,应生产适合儿童使用含氟浓度低的牙膏。在使用含氟牙膏时,应注意使氟化物在口腔和牙面停留较长时间,如很快用清水漱掉,则会减弱氟化物的防龋效力。同时,刷牙作为去除菌斑,防止龋齿的重要手段,配合含氟牙膏的使用,可以大大降低患龋风险。但是,年龄较小的儿童(6岁以下),自我行为能力差,不能很好的清洁口腔,容易过量吞食牙膏。所以必须在家长的指导和帮助下进行口腔卫生的维护。同时,还必须配合其他的手段防龋。

②含氟漱口液

早期国内很多文献评价其为使用方便、容易掌握、价格较低、实际可行。临床应用依照氟浓度和使用频率,分为高浓度低频率法和低浓度高频率法。个人用氟防龋多采用低浓度高频率法,即0. 05 %NaF 溶液或0. 044 %A PF 溶液10 ml 含漱1 分钟,每晚睡前一次。适用于对龋病特别敏感者。而以群体为单位,如对学校里的中小学生进行实施时,则采用高浓度低频率法,即0. 2 %NaF 溶液每周使用一次。有报道,使用含氟漱口液1 年和2 年,龋病的降低率分别为45. 80 %和60.

17 %。但此方法因为5岁以下儿童的吞咽功能尚未发育健全,不应推荐使用。

③氟保护漆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氟保护漆研究认为, 氟保护漆的作用可以增强牙釉质的抗龋能力。有报道含氟涂膜较含氟漱口液等其他局部用氟方法防龋效果更佳,适合用于学生群体防龋,值得推广。值得注意的是,氟保护漆可以用于5岁以下儿童的乳牙防龋,氟保护漆预防乳牙龋齿的临床研究表明,氟保护漆可降低乳牙邻面龋的发生率,有效预防龋齿发生。有研究发现氟保护漆会减慢乳牙早期釉质龋的发展。氟保护漆的成分中包括乳漆,它可阻止氟保护漆在唾液中的快速溶解,使氟保护漆发挥作用稳定持久。SKOLD- LARSSON 等研究表明,氟保护漆能较好地附着在牙面上,明显地延长二者的接触时间,让氟离子最大程度地缓慢释放渗透入牙面并持续一段时间,提高氟化物的防龋作用,对易感龋面能更有效地发挥氟化作用。SHELLIS 等研究表明,

氟保护漆可对氟化物起缓释作用,延长釉质与氟化物的接触时间,使釉质氟化物含量增加,抑制磷灰石晶体的溶解,并促进再矿化。刘颖婷,白敛薇等人通过对150名3岁儿童的2年临床观察发现,质量分数为0.5% 的氟保护漆具有明显的预防乳牙龋齿的作用。可见,氟保护漆对幼儿乳牙防龋作用明显,而且可以一定程度上防止儿童身体过多的摄入氟。氟保护漆操作简单、儿童易接受配合,是群体防龋的好方法,尤其对于2~3岁低龄组儿童,值得推广。

④含氟凝胶与含氟泡沫

含氟凝胶因价格较贵,操作较难,味道不好等原因,一般只用于龋特别敏感者和特殊人群。含氟泡沫是美国20 世纪90 年代研制出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局部防氟剂。经美国牙医协会( ADA) 认证能够用于群体防龋。美国莱可丽公司(Laclede, Inc1 RanchoDom inguez, CA ) 生产的Laclede Top ical Fluoride Foam ( r)(1。23% APF)是唯一得到美国牙科协会(ADA )认可用于预防和治疗龋齿的氟化泡沫产品。氟化泡沫的防龋机理在于两方面,一方面,局部应用氟化泡沫之后,氟离子沉积在牙釉质中,增强了牙釉质的抗龋能力。另一方面,局部应用氟化泡沫后,唾液中氟离子浓度显著增加,并可维持一段时间,增强了唾液的促进再矿化能力。我国自1996 年开始引入该项工作,并已取得较为满意的防龋效果。氟化泡沫是替代含氟凝胶的防龋产品,与含氟凝胶相比,氟化泡沫优点为减少每次氟化物的用量,且不需要吸唾装置就可减少口内氟化物的滞留量,避免儿童摄入过量氟化物的危险。每次布满牙托盘的氟化泡沫的用量是含氟凝胶的1 /5,口内滞留量也只为含氟凝胶的1 /4,

可减少儿童摄入过量氟化物的危险。但是,由于氟化泡沫呈酸性,很多研究证明氟化泡沫对牙科材料表面形态和硬度有影响。临床上应用氟化泡沫时要慎重,有可能会影响复合树脂的表面形态和玻璃离子充填材料的硬度。

⑤氟离子导入

是国内在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开始在一些地区推行的儿童早期防龋措施之一,目前在我国应用广泛。其原理为氟化物在直流脉冲电场作用下,电离出氟离子透入牙体组织,与牙釉质表面钙盐结合形成氟磷灰石,增强牙齿的抗酸能力,从而达到防龋的目的。由于防龋效果较好,设备和操作简单,可在幼儿园和学生群体中推广使用。

氟化物在龋病预防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在使用过程中,要合理选择和注意掌握适当的氟浓度,达到既能预防儿童少年龋病,增进口腔健康,又要防止发生慢性氟中毒的目的。在临床上考虑好全身的局部的关系,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生活习惯的患者,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依从性,选择合适的氟制剂,达到良好的防龋效果。

参考文献:

1.Lennon MA, "One in a million: the first community trial of water fluoridation", Bull World

Health Organ (2006) 84 (9): 759–60, PMID 17128347, DOI:10.1590/S0042-96862006000900020

2.WHO Expert Committee on Oral Health Status and Fluoride Use.“Fluorides and oral health”。

WHO technical report series 846.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3.卞金有. 预防口腔医学[ M ]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 110

4.陈娥,戴秀钧,汪俊,等. 氟化钠滴剂防龋二年临床效果观察[J ] . 华西口腔医学杂

志,1995 ,13 (1) :53 - 63.

5.Armfield JM, Akers HF, "Risk perception and water fluoridation support and opposition in

Australia", J Public Health Dent, (2009) PMID 19694932, DOI:10.1111/j.1752-7325.2009.00144.x

6.朱维建,高益群,梁青. 氟化钠涂膜防龋两年临床研究报告[J ] .口腔医学纵横,2000 ,16

(14) :298 – 299

7.H ICKS J, W ILD T, FLA ITZ C M , et al. Fluoride varnishes and caries development in p rimary

tooth enamel: an in vitro study[ J ].ASDC J Dent Child, 2001, 68 ( 6) : 304.

8.Peter sson L G . Fluoride mout hrinses and fluoride varnishes[J ] .Caries Res Supple ,1993 ,1 :

35 - 42.

9.Featherstone JD, "Dental caries: a dynamic disease process", Aust Dent J (2008) 53 (3):

286–91, PMID 18782377, DOI:10.1111/j.1834-7819.2008.00064.x

10.WU Yu , J IANG Gui - fa , HUANG Weng – jing Study of fluorine release of fluor protector in

vitro Chinese Journal of Conservative Dentistry ,2002 ,12 (11) :600

11.PETERSSON LG, TWETMAN S, PAKHOMOV GN. The efficiency of semiannual silane fluoride

varnish applications: A two- year clinical study in preschool children [J]. J Public Health Dent,1998, 58(1): 57- 60.

12.DOHNKE- HOHRMANN S, ZIMMER S. Change in caries prevalence after impleme ntation of a

fluoride varnish program [J]. J Public Health Dent, 2004, 64(2): 96- 100.

13.刘颖婷,白敛薇氟保护漆对儿童乳牙的防龋效果评价中国现代医学杂志第19 卷

第14 期2009 年7 月

14.Jiang H, B ian Z, Tai BJ, et al1 The effect of a bi-annual professional application of APF foam on

dental caries increment in primary teeth: 242month clinical trial1 J Dent Res, 2005, 84 ( 3 ) :26522681

15.荣文箕氟化泡沫的最新研究进展北京口腔医学2005年第13卷第4期

儿童龋病预防方法的研究进展

儿童龋病预防方法的研究进展 张红生张玲王绮刘倩 龋病(Dental Caries)是人类多发病常见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与癌症和心血管疾病并列为人类三大重点防治疾病。我国人口龋病患病率平均约40%左右,儿童以5~8岁为乳牙患龋高峰期,平均达到70%~90%,并且有缓慢增长的趋势。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寻找经济有效、简便易行的龋病防控方法,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使命。本文针对龋病的发病原因及国内外龋病预防方法的利弊进行综述。 1.龋病的发病原因 龋病是在以致龋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的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细菌感染性疾病。龋病的病因四联因素学说已经得到广大学者的认可。口腔中致龋菌的种类有很多,其中变形链球菌是最主要的病原菌。变形链球菌是牙菌斑生物膜中的优势菌,它的致龋能力强,不仅能引起点隙沟裂的窝沟龋,也能导致光滑面龋,与龋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l][2]。变形链球菌通过细菌表面的粘结素黏附定居于牙面,形成牙菌斑,为细菌的一系列代谢活动提供微环境,细菌对蔗糖具有特异性,其GTF和FTP只能利用蔗糖为底物合成胞外多糖。而以糖为底物代谢产酸,是致龋的重要环节。矿物质的脱矿与再矿化过程随着牙面与生物膜界面pH 值的变化而变化。釉质龋的发展是一个从矿物质盐丢失、白色斑点表层下脱矿病损、最后形成龋洞的连续过程。 龋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疾病,其病变发展由浅层向深层扩展过程缓慢而持久,有大量研究显示,牙齿萌出后不久即可患龋,出生后六个月的婴儿,上颌乳前牙即可患龋,六零齿萌出后一年左右即可开始患龋,龋病对儿童的危害远超过成人,不仅影响咀嚼功能,而且影响到儿童的全身发育,特别是影响到颌面部的发育,因此乳牙防龋对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2.目前采取的防龋措施 2.1窝沟封闭 窝沟封闭作为预防乳磨牙及年轻恒磨牙龋病发生的一种有效方法已被许多研究证实并被广泛应用于临床。2005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调查显示,12岁年龄组恒牙龋均为0.5,5岁组儿童乳牙龋均高达3.59,患龋率为67%[3],远高于发达国家相同年龄组近期水平,全国5岁儿童乳牙龋齿仅有不到5%得到治疗,大部分为开放性龋齿[4][5]。由于乳磨牙及年轻恒磨牙窝沟点隙较深,容易引起菌斑聚集,同时,青少年儿童口腔卫生意识较差,儿童期易患龋,若不及时得到治疗可影响颌骨发育造成错颌畸形,降低成年后的生活质量,对成年乃至一生都有影响。由此可见,控制乳牙和年轻恒牙龋坏是中国口腔健康促进中十分重要的任务。目前我

儿童龋病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建议

儿童龋病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建议 龋齿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一种口腔疾病,严重影响着儿童的口腔健康和全身发育。本文综合了近年来国内外对儿童龋齿的报道,探讨了影响儿童龋齿形成的主要因素如致龋菌、饮食结构、牙齿发育状况、年龄、性别以及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等,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关的防护措施如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采用窝沟封闭技术、加强氟化物的吸收以及咀嚼木糖醇等,希望以此引起家长和社会的关注,为儿童的健康口腔发展提供一些保护措施。 [Abstract] Dental caries is a common children’s oral disease that has serious influence on children’s oral health and body development.In this paper,the synthesis of dental caries for children published both i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were summarized.The main factors that affecting the formation of children’s dental caries such as cariogenic bacteria,diet structure,tooth development status,age,gender and parental socioeconomic status were investigated,and according to these factors,the relevant protective measures such as the establishment of relevant good oral hygiene habits,the use of pit and fissure sealant technology,the enhancement of fluoride absorption and the xylitol chewing were recommended.Hoping to attract parents’and community’s attention,and provide some protec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oral health. [Key words] Children;Caries;Influence factors;Protective measures 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牙齿和口腔健康有了很大的改善,然而龋齿仍然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有研究显示,多达19%的2~5岁的儿童和52%的5~9岁的儿童都有过龋齿的经历[1-2]。龋齿是含糖类食物进入口腔后,在牙菌斑内经过致龋菌的作用产生酸,酸腐蚀牙釉质致其变软变色,逐渐发展为实质缺损而形成的[3]。龋齿造成的牙体缺损可引起疼痛,影响咀嚼效率,干扰儿童的消化吸收,导致儿童的营养缺乏,还可导致恒牙的釉质发育及异位萌出,造成颌面部发育异常,影响美观和正常发音。 在发达国家,儿童龋病的患病率呈下降趋势;而在发展中国家,儿童龋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在我国,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善,儿童龋齿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我国第三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在5岁以下的儿童中,乳牙龋病的患病率高达66.6%。儿童龋齿的发生并没有引起大多数家长的重视,目前我国儿童龋齿的治疗率还不到3%。 1 影响儿童龋病形成的因素 1.1 致龋菌 细菌是儿童龋齿发生的必要条件,口腔中的致龋菌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变形链球菌、放线菌属和乳杆菌产酸菌属为代表的产酸菌属,可分解糖类物质产生

预防幼儿龋齿小知识

预防幼儿龋齿小知识 防护龋齿是世界卫生组织重点防治的三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龋齿是儿童的常见病,如能及时干预,将取得良好的效果。龋齿多发生在乳牙期。有家长认为乳牙迟早被恒牙取代,患龋齿无关紧要,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有着严重的危害性。 牙齿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咀嚼食物。如已龋坏,自然不能正常咀嚼,食物在患儿口腔内不能很好地进行切、撕、磨等咀嚼,食物在胃肠道内不能充分消化吸收,会使宝宝摄取营养减少。 有些龋齿,不得不在换牙之前就拔掉,在缺牙位置两侧的乳牙,向缺牙的空隙区倾斜,导致恒牙萌出时错位,直接危害机体的生长发育。更严重的是乳牙龋坏后,发展成根尖周围组织的炎症,成为慢性病灶潜伏在机体内,抵抗力下降时,引起发作出现牙痛、头痛、发热、面部肿胀、食欲减退,对健康影响较大。 ★形成龋齿的原因是什么? 由细菌、食物与宿主三种因素共同造成的 1)牙齿条件:有较深窝沟和排列不齐的牙齿,适宜细菌繁殖。 2)食物残渣:容易吸附在牙齿表面和缝隙的黏性食物。 3)饭后睡前不刷牙, 牙面存在着点隙裂沟等薄弱结构,有利于食物滞留,而造成龋齿。 ★怎样预防龋齿? 1)注意口腔卫生,睡前不要吃东西或喝奶,睡眠时口腔更适合细菌作用而发生龋齿。 2)婴幼儿及时纠正吸吮奶头、奶嘴的坏习惯,以防牙齿排列不齐,容易堆积牙垢形成龋齿等。 3)用含氟牙膏早晚刷牙(3岁以前家长给孩子刷)。 4)用含氟药物对牙齿进行窝沟封闭。 5)每年进行2次氟化泡沫护齿。 6)3-6个月进行一次口腔健康检查,如发现有龋齿,及时治疗,填充龋洞,杜绝感染引发其它疾病。 ★如何判断孩子得了龋齿? 家长平时要注意检查孩子的牙齿,由于龋齿发展早期比较隐蔽。通过观察,如是龋齿的话,牙齿表面有细长的黑线。 由于乳牙钙化比较低,如此时不及时治疗,几个月就可发展成龋洞。这时牙本质深层已遭到破坏,受到冷、热、酸等刺

浅析学龄前儿童龋病的诱发因素及龋病的预防

浅析学龄前儿童龋病的诱发因素及龋病的预防 发表时间:2016-07-18T15:10:38.833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10期作者:李茂娇[导读] 通过调查鄂西北地区幼儿园3-6岁学龄前儿童龋病的发病情况,分析其与口腔卫生习惯、饮食情况、家庭因素的关系。 湖北医药学院 442000 摘要:目的:通过调查鄂西北地区幼儿园3-6岁学龄前儿童龋病的发病情况,分析其与口腔卫生习惯、饮食情况、家庭因素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鄂西北地区5所幼儿园中的1536名学龄前儿童进行龋病检查并对其父母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龋病的相关因素。结果:据报告数据显示:自身牙体组织、口腔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等因素对儿童龋病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龋病的相关因素;龋病的预防 引言: 龋病(dental caries)是人类最常见的牙齿疾病,引起牙齿颜色、形态、质地的进行性破坏,严重影响牙齿的发音、咀嚼、语言、美容、社交等功能。龋病的发病率高,病程长,很容易被人们忽视,严重影响人类的口腔和全身健康,尤其是以发病率较高的儿童。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龋病列为人类重点防治的三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排居心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所以,对于学龄前儿童龋病诱发因素的调查对临床学龄前儿童龋病的治疗和预防有着重要意义。 正文: 儿童龋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儿童口腔疾病。由于儿童生长发育,牙体硬组织的解剖结构、饮食习惯、口腔卫生习惯等特点,导致儿童较成人更容易患龋,病变发展更为迅速,对全身的危害更为严重。 一、牙体硬组织解剖结构对龋病的影响 在牙齿表面,只要菌斑能够形成并维持一段时间,龋病就有可能发生。生物膜的存在并不一定会导致龋损(局部硬组织的破坏,是龋齿的表现),但它却是一个必要因素。在龋损表面的菌斑中,代谢活跃,这些代谢活动可以引起牙齿表面和菌斑界面间PH频繁波动,而每一次PH波动都将打破牙釉质和菌斑间的平衡,最终使得牙齿的硬组织溶解,形成龋损。 所有的龋病诊断都是对病人口腔所有牙齿表面的详细检查为基础的,不可否认的是,少数学龄前儿童口腔中存在多个易感牙面。这也就大大加大了龋病的产生。 二、口腔卫生习惯对学龄前儿童龋病的影响 据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可得,12.3%学龄前儿童没有刷牙习惯,即使剩余部分有刷牙习惯,也因为儿童不正确的刷牙方式,并不能很好的去除牙垢上的软垢,导致细菌常常停留在牙齿不规则的表面和难以清洁的地方,例如:邻面和点隙窝沟。因此,牙齿的清洁在刷牙的效果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一些临床试验已经显示,每天刷牙至少一次的儿童比那些不经常刷牙的儿童较少发生新的龋损(Tucker et al.,1976;Chestrutt et al.,1998),因此牙齿清洁一贯好的儿童龋的增长较牙齿清洁一贯差的儿童要低。多元变量分析已经显示当控制各种次要因素如糖的摄取和氟化物的暴露时,口腔卫生状况成为龋病最重要的危险性指标。简言之,牙齿清洁是一种高效控制龋齿发生发展的方法。 三、饮食习惯对学龄前儿童龋病的影响 根据Fejerskov和Manji所提出的龋的概念,牙面上的生物膜是龋发生的唯一先决条件,它们是必要非充分原因。多食盐、多脂肪的食物和粘性大、清除慢、容易产酸的食物,都是诱导龋病的好发因素。原因在于,比如:学龄前儿童对糖的摄入增加,降低唾液的分泌量,由于牙斑菌的酸化从而加速了龋病的过程。由于学龄前儿童对糖、软饮料等食物的摄取量较大,其患龋病的概率也大大增加。 四、学龄前儿童的龋病预防 随着儿童的成长,婴幼儿乳牙列完成后,特别应注意牙龋病的预防,维护乳牙列完整,作好口腔清洁指导。学龄前儿童后期恒牙开始萌出,乳牙患龋率增高,此时应对儿童做定期检查,有患龋病早起治疗。根据调查报告显示,大多父母并不重视儿童的口腔卫生,没有起到照料、监督作用。 在家庭方面,龋病防治的重点是培养儿童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定期检查,早期治疗。刷牙可用少量含氟牙膏,去除牙菌斑。在学校方面,做好口腔健康教育工作,做好儿童口腔保健工作,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及饮食习惯。从根本上避免发生龋病的因素才是预防龋病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樊明文《龋病诊断》人民卫生出版社 [2]樊明文《口腔卫生的作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3]樊明文《龋病的预防及其发展控制》人民卫生出版社 [4]周学东、岳松龄《龋病学的发展》人民卫生出版社 [5]周学东、岳松龄《儿童龋病学的治疗》人民卫生出版社 [6]周学东、岳松龄《特定人群的龋病预防》人民卫生出版社

4龋齿的危害与预防

龋齿俗称“蛀牙”或“虫牙”,是牙齿表面的细菌在作怪。孩子患龋齿主要是由于进食大量含糖量高的食物,又不能及时、有效地清洁牙齿所导致。 一、龋齿的表现及危害 小儿患龋齿的初期可能没有症状,只是会发现孩子的某颗牙上出现了小黑洞,或是孩子的牙齿对冷、热、酸、甜的食物产生酸痛的感觉。渐渐地孩子吃东西时会感到牙疼,不敢用患侧牙咀嚼。经常牙疼不能好好吃饭,会出现营养不良,如果不及时治疗,还可进一步发展导致牙髓炎、牙根尖脓肿等,波及乳牙根尖正在生长发育的恒牙,造成儿童日后恒牙排列不齐等问题或牙根溃烂,口臭,可能造成儿童的自卑心理,影响他们的身心发育。 二、发生龋齿的主要原因 造成龋齿的因素主要包括细菌、食物和宿主(牙齿)3个方面。细菌在龋病发病中起着主导作用;饮食是细菌的重要作用物,如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是致龋性食物;此外牙齿的形态、结构与龋齿发病有明显的关系,如牙齿咬面的窝沟易滞留食物残渣,诱发龋齿。牙齿发育时期,食物中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钙、磷、维生素B1、D和氟等不足,使牙齿抗龋性低,容易患龋齿。 三、预防龋齿的方法 创造清洁的口腔环境是防龋的重要环节,最有效的办法是刷牙和漱口。

(1)尽可能做到饭后漱口,早晚各刷牙1次,每次3分钟。睡前刷牙更重要,因为夜间间隔时间长,细菌容易大量繁殖。刷牙的方法是顺刷,即“上牙由上往下刷,下牙由下往上刷,里里外外都要刷,顺着牙缝上下刷”。这种方法可以把牙缝和各个牙面上的食物残渣刷洗干净,也不容易损伤牙龈和过度磨损牙齿表面。 (2)在牙齿的发育期,要保证供给孩子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A、B、C、D和含矿物盐如钙、铁、磷等的食物,以利于牙齿的正常发育。另外应按时增加各种辅食,注意饮食习惯。多吃粗糙、硬质的食物,对牙面既有摩擦洁净的作用,又能强健牙周组织,还可以摩擦牙齿咬合面,使窝沟变浅,有利于减少窝沟龋。 (3)平时少吃糖果零食,睡前不吃甜食。增强牙齿的抗龋能力,可用含氟牙膏刷牙、氟溶液漱口。最好每半年一次到正规医院检查牙齿,发现乳牙坏了一定要尽早治疗,防止龋洞变深变大。

幼儿园防治龋齿具体措施

幼儿园防治龋齿具体措施 一、关于龋齿形成原因: 1.遗传因素: 父母龋齿较多,对其子女也有一定的影响。 2.生活及饮食习惯: 幼儿食物多为含糖量高的、易发酵产酸的细软、粘性大的食物,如蛋糕、糖果、巧克力等;幼儿自我口腔保健能力差,口腔卫生不良,使食物残渣、软垢易滞留于牙面上产酸;幼儿睡眠时间长,睡眠时唾液分泌减少,有利于细菌的生长、致病,增加患龋齿机会;幼儿进食含纤维性食物较少,不利于牙面清洁。 3.家长的认识: 许多家长错误认为孩子的乳牙迟早都要换掉,没什么重要作用,患了龋齿也不需治疗,等换完牙就没事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寻求改变龋齿幼儿的措施: 措施一:关注细节、从小培养:预防龋齿最有效、最简单、最经济的方法就是漱口、刷牙,同时这更是保持口腔卫生的主要方法,让幼儿从小保护好牙齿,注意牙齿的卫生、清洁是第一要则。因此由保健老师教会每位幼儿学会正确的漱口、刷牙的方法,全面实施二、三、三爱牙护齿行动,即每天早晚两次刷牙,要刷牙的三个面:外面(唇颊面)、内面(舌面)、咬合面,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三分钟。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兴趣培养对幼儿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从幼儿兴趣出发为托、小班幼儿设计了生活活动漱口的音乐,中大班幼儿朗朗上口的刷牙儿歌,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一边背诵顺儿歌,一边用牙刷来实践,帮助幼儿快速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对于幼儿漱口、刷牙的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在今后生活的点滴中将逐步、有针对性地指导幼儿掌握正确的漱口方法,通过反复的生活实践,最终形成一种自我的自觉行为。生活是一种实践、一种参与,也是一种体验。孩子所喜欢、感兴趣的时候,他们就会调动全部的智慧去研究、去探索、去发现、去尝试,从而获得经验的积累。 措施二:定期检查、防治结合:为确保针对性、持续性、科学性、可行性,我们请区级口腔医院医师每半年来园检查幼儿的龋齿情况,并且详细登记。对龋齿幼儿,由医生提出矫治方案,幼儿园建立跟踪档案,发放矫治通知单,请家长配合矫治。我们将龋齿幼儿的管理作为一项重要保健常规的工作内容,全园动员,各负其责,保教结合,共同管理。结合全国爱牙日,将每年的九月份定为金鹭幼儿爱牙护齿月。我园还制定详细周密的爱牙护齿计划,开展爱牙护齿系列活动,

儿童龋病预防的具体措施

儿童龋病预防的具体措施 【摘要】儿童对龋病有较强的易感性,大庆市东风新村地区1999年调查表明3.5~6岁儿童患龋率呈上升趋势,本组儿童总患龋率为36.8%(主要乳牙)高于黑龙江省城乡儿童总患龋率为36.99%(1991),直接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本文针对普通人群存在龋病不算病和口腔保健知识缺乏的情况,提出了各年龄组的口腔保健的预防措施和实用技术。 【关键词】龋病;口腔保健;预防措施 龋病是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儿童中最常见的口腔疾病就是龋病,龋病不仅使儿童感到患牙疼痛而影响食欲、咀嚼、消化、吸收和生长发育,甚至会引起全身疾病,影响儿童健康。但龋病是可以预防的,龋病的预防是儿童保健的主要任务,所以必须教会每个母亲防龋的实用技术,使儿童的龋病预防从胎儿期开始并贯穿于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避免乳牙的龋坏和早失影响儿童的发音和美观,以至给儿童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压抑,下面分3个时期进行论述。 1 胎生期保健 胎儿的牙齿是在胎生期第六周开始发育的,故母亲已知怀孕就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摄入营养合理的平衡膳食,要摄入足量的优质蛋白和足量的含钙磷食品,孕妇应多照日光,妊娠末期如出现指趾和腓肠肌痉挛要在医生指导下补一定量的钙剂。 2 0~1岁组儿童口腔保健及防龋措施 首先,保健医生要做好产后访视和新生儿预防投药工作,同时做好口腔护理指导。避免用各种土办法处理“马牙”以免引起口腔感染,母乳喂养儿无需饮温开水,而人工和混合喂养儿各种代乳品残渣易残留口腔,故喂完后要饮一点温开水清洁口腔,4~6个月乳牙萌出,孩子也开始添加辅食,此时更应加强口腔护理,每餐后均应饮12口温开水清洁口腔,睡前不给小儿糖果等甜食,特别要注意不要让孩子含糖睡觉,因为口腔细菌分解糖产酸,腐蚀牙质,产生牙菌斑是龋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3 龋病易感期防龋措施 1~3岁小儿乳牙全部萌出,这个时期的牙为龋病易感期,要注意蛋白质,维生素、钙磷的合理搭配,市售小食品,不易做辅助食品常规添加,笔者提倡食用家庭自制食品。饮食膳食平衡不仅能促进身体健康,同时也可促进牙齿的正常发育,增强牙齿对龋病的抵抗力。教育儿童多吃对牙齿有益的食物,如五谷、杂粮、牛奶、蔬菜、鱼肉和蛋等,应从小养成少吃零食或不吃零食,特别是含糖高的食品,尤其是睡前不吃东西的好习惯,吃零食后应及时漱口,4岁以前是儿童预防龋病的重要时期,3岁以前开始刷牙有很好的预防作用,所以3岁儿童要在母亲帮助和指导下采取正确刷牙方法,有效的刷牙可以清除粘附在牙齿表面的牙菌斑,起到清洁牙齿、预防牙齿光滑面龋和预防牙周疾病的作用。消除牙菌斑是防

幼儿园预防龋齿健康教育

家园配合共同保护孩子的口腔健康 龋齿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口腔疾病,数十年来世界各国由于重视口腔卫生保健及氟化物的广泛应用,防龋收到显著效果。儿童自乳牙萌出后即可能患龋,随年龄增长患龋逐渐加重,儿童患龋与口腔卫生状况、饮食习惯、氟化物使用情况密切相关,而这些需要家园共同配合,做好预防工作尤为重要。 一、导致龋齿的原因:首先是牙釉质发育不良;其次是由于小儿食用小食品,特别是粘性大的含糖量高的食品、碳酸饮料及甜饮料等,尤其幼儿常于睡前进食小食品及饮料,食后又不注意口腔卫生,不刷牙,不漱口,致使糖类在口腔内发酵产酸腐蚀牙齿,加之糖类又有利于口腔内细菌滋生,浸蚀牙齿造成龋齿。因此,建议孩子少吃含糖量高的小食品,少喝碳酸饮料及甜饮料,饮用上述饮料时,最好用吸管饮用,这样能避免牙齿在酸性环境中被腐蚀。龋齿对儿童危害很大,对全身的影响很大,由于龋齿疼痛,以及乳牙早失,导致咀嚼功能降低,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受到影响,造成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龋齿又可成为慢性病灶,引起肾炎、风湿病等。对局部的影响也很大,由于病齿疼痛,造成偏侧咀嚼习惯,久之致使面部发育不对称;恒牙错合和发育不良,颌面部畸形,继发牙髓炎、根尖炎、牙源性囊肿或间隙感染等,还可导致颌下淋巴结炎、败血症等。多个牙齿发生龋齿时,影响正确发音和颌面部美观,给儿童造成一定心理负担。 婴幼儿龋齿一旦形成,早期并没有什么症状,只是颜色有些变化而已,家长即应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和治疗。医生会根据婴幼儿牙齿的具体发病情况进行诊断和治疗。可以采取防龋齿涂料、窝沟封闭等预防措施。如果牙齿一家形成龋洞,则需要充填治疗。医生会使用多种形式治疗不同的牙齿龋洞,达到治疗的目的。 二、正确刷牙法 孩子刷牙时,家长可以采用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教给孩子刷牙的好方法。2~3 岁以上的幼儿可以在家长、老师的指导下使用含氟牙膏,以提高乳牙的抗龋力。家长要教育孩子爱护自己的牙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这对于预防婴幼儿龋齿是至关重要的。 例如,教孩子刷牙的口诀:手中拿着小牙刷,顺着牙缝上下刷,上牙从上向下刷,下牙从下向上刷,咬合面要来回刷,里里外外都刷到,健康牙齿人人夸。同时,具体给孩子解释口诀的内容,帮助孩子学习正确刷牙的方法。进餐后的食物残渣残留在牙缝中,不利于牙齿的健康,因此,帮助孩子养成饭后用清水漱口的习惯是保护牙齿的好方法。 三、改善饮食结构法 六龄牙担负着重要的咀嚼任务,现在孩子的食品都很精细,这些精细的食物在孩子的口腔不需要过多的咀嚼就能吃下去,六龄牙得不到有效的刺激,缺乏发展的动力。另外大多数孩子都喜欢吃甜食,过于放纵孩子的这种需要,也会加大六龄牙的龋变机会。所以要多给孩子吃一些比较耐咀嚼的食物,增加六龄牙的咀嚼机会,多选择一些芹菜、洋葱、香菇、玉米粒等对牙齿有保护作用

怎样预防幼儿龋齿

怎样预防幼儿龋齿 我园查体中大约有90%的孩子患有不同程度的龋齿。在这里我想提醒一下年轻的家长朋友,孩子龋齿不可小视。 龋齿是儿童最常见的牙病,儿童会因牙疼影响食欲、咀嚼,进而影响消化、吸收和生长发育,有时还会引起骨髓炎、齿槽脓肿等并发症。所以,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我们一定要做好龋齿的预防工作。 龋齿是因牙齿经常受到口腔内酸的侵袭,使牙釉质受到腐蚀而变软变色,逐渐发展为实质缺损而形成的。造成龋齿的原因主要与下列三个因素有关:1、口腔中细菌的破坏作用:变形链球菌和乳酸杆菌在口腔的残留食物上繁殖产酸,酸使牙釉质脱钙,造成龋洞。2、牙面牙缝中的残渣:小儿临睡前吃东西,或口含食物睡觉,滞留在牙面牙缝上的食物残渣,尤其是糖果、糕点等甜食残渣,是造成龋齿的重要因素之一。3、牙齿结构上的缺陷:牙釉质发育不良会造成牙齿的抗腐蚀能力差;牙齿排列不整齐,则不易刷净,使残渣或细菌存留,这也是造成龋齿的重要原因。 那么,我们应怎样预防幼儿龋齿呢?我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做起:1、注意口腔卫生:让孩子养成早晚刷牙和饭后漱口的好习惯,以便及时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和细菌。注意刷牙要用顺着牙缝直刷的方法,以便彻底清除牙缝里的食物残渣,不要横着刷。建议选用儿童保健型牙刷,牙刷头要小,刷毛要柔软,且只有两排刷毛,便于直刷,同时又能将里外牙面都刷到。2、注意营养,多晒太阳:要注意多给幼儿提供钙、磷含量高的食物,做到合理膳食,同时,让幼儿多晒太阳,以保证牙齿的正常钙化,加强牙釉质的抗酸能力。3、定期口腔检查: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如龋洞尚未穿透牙髓,可补牙,若不能及时修补,可导致牙周组织发炎,以致影响恒牙的正常发育,若乳牙因患龋齿过早丢失,还可影响恒牙的正常排列。 相信在家长们的悉心照料下,孩子们一定会拥有一口健康洁白的牙齿。

预防龋齿教案与反思()

预防龋齿》教学设计 长阳县实验小学刘小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龋齿形成的原因和症状,知道龋齿对儿童发育带来的危害。 2、学会正确的刷牙方法,知道怎样保护牙齿。 3、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教学重点、难点:了解龋齿形成的原因和症状,知道怎样保护牙齿,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教学准备:有关教学课件,小镜,牙缸,牙刷,饼干,牙齿模型等。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综合实践,小组探究相结合。 教学时间:1 课时(40 分钟)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猜谜语:健康卫士穿白衣,上下两排真整齐,口中饭菜它磨碎,早晚用刷把澡洗。(打一器官)。 2、观察牙齿模型,发现牙齿的特点:洁白,坚硬,牙面光滑以及正常的窝沟。 2、你知道我们的牙齿是做什么用的吗?(指名回答)小结:我们每天要吃大量的食物,食物需要牙齿咀嚼,咀嚼得越细,就越容易消化,也就越有利身体健康。所以,牙齿和我们的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实验验证、探究新知 (一)认识龋齿 1、学生演小品:(同学们,你的牙齿健康吗?看我的牙齿多健康!冷热酸甜,想吃就吃??哎呦!牙怎么疼了?医生说我得了龋齿。龋齿?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呀?) 2、龋齿?你知道龋齿是怎么回事吗?(点名学生回答)师:龋齿就是虫牙,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龋齿图片)。 3、同桌互动:检查一下同桌的牙齿有没有龋齿,是怎样的龋齿?(指名回答)那我们的牙是不是被虫子咬了呢?当然不是,龋齿是怎样形成的呢? 4、我们来做个实验老师这有一些鸡蛋壳,摸一摸,说一说是什么感觉?(多个学生触摸)把这些蛋壳泡在醋里,猜想一下,会怎样呢?生猜测结果(2 分钟后)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什么了?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我们的牙齿就象蛋壳一样,如果长时间和像醋一样的酸性物质接触,就会被软化、腐蚀,形成空洞,引起牙龈肿痛,严重的还会有更大的危害呢。师出示动画片片段:龋齿的形成 小结:在我们的口腔里有许多细菌,由于平时不注意口腔卫生,细菌就和残留在牙缝里的食物残渣做起了游戏,细菌会把食物残渣里的糖分变成酸,时间一长,健康的牙齿就被腐蚀了。4、探讨龋齿形成的原因:阅读第12 面课文,师生交流,归纳板书瞧这龋齿多难看呀!龋齿不仅影响外表的美观,还会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患了龋齿的同学一定深有体会,咱们

预防龋齿从我做起

忠县实验小学校学生健康教育讲座 让笑容更甜美 ——预防龋齿从我做起 亲爱的孩子们:早上好! 今天的讲座前,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这家兄弟真叫多,整整齐齐站两排,平时闲着没啥事,一到吃饭就打叩”。猜一人体器官,我想孩子们都猜出来了,是牙齿。牙齿是我们人体组织中一个重要器官,一口健康的好齿能让我们的笑容更加甜美,能给我们带来一生的幸福。 但有一种牙齿疾病影响着我们的健康,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龋齿(虫牙),儿童时期患龋率是最高的,近10年来儿童龋病的患病率有上升趋势,有的地区可达80%~90%,我们学校每年都在开展体检,我们学校的患龋率也高达40%,也就是说,我们当中,有将近一半的孩子有龋齿。今天我们就来讲讲有关牙齿保护的问题,希望孩子们认真听,在日常生活中并照我说的方法去做,养成爱牙护齿,预防龋齿,保护口腔健康的好习惯。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我们的牙齿。 我们的牙齿分乳牙和恒牙。乳牙在我们半岁的时候开始萌出,在2岁半的时候长齐,一共20颗,上下各10颗。6岁左右我们开始长出我们的第一颗恒牙——六龄牙,同时6岁左右开始我们的20颗乳牙开始脱落,长出新的牙齿,一直到12岁左右乳牙全部脱落换掉,

这些新长出的牙齿我们叫恒牙,恒牙将伴我们一生,如果因为什么原因再缺损掉不会再长出,你们现在正处于乳牙换成恒牙的阶段。 牙齿作为我们人体的一个器官,它到底有什么作用呢?现在我们来说一说牙齿的功能。 牙齿最大的功能就是能够咀嚼食物,帮我们把食物咬碎磨烂,减轻胃的负担,让我们更好地吸收食物中的营养,有利于我们的生长发育和生命机能的运行;其次它可以让我们的面部美观、微笑更甜美。如果牙齿不整齐,不洁白,一口龋齿(虫牙)、一口龅牙,一说话,一笑就会很难看。大家看到网上凤姐的照片,其实她就是因为牙齿不好看,在人们心中落下了丑女的形象。而且龋齿会引起牙龈发炎,会很疼。俗话说:牙疼不是病,一疼真要命,可以想象牙疼的厉害。因此,为了,我们的健康,我们的美,我们的笑容,我们一定要有一口好牙。 有人说,一口好牙是天生的,与自己的保护无关?你们说对吗?不对,一口好牙,是靠我们自己好好保护得来的。我们从小就应该保护好自己的牙齿,预防龋齿的发生,防治牙龈疾病。那有哪些具体的方法和措施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讲座的重要问题。我们要从以下几点去做 一、坚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粘附在牙齿表面上的细菌是引起龋齿(虫牙)和牙龈出血的主要原因。刷牙和漱口能很好地清洁口腔中的食物残渣,避免细菌的滋生,预防龋齿。但是我们应该掌握正确有效的刷牙方法。首先我们要选择

儿童龋齿的病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儿童龋齿的病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儿童龋齿发生的主要因素和社会因素,旨在探讨儿童龋齿的预防对策。 【关键词】儿童龋齿;病因;预防对策 龋齿是牙齿硬组织逐渐被破坏的一种疾病,为小儿的常见病、多发病。龋齿如不及时治疗,除引起患牙疼痛,咀嚼不便外,进一步发展可致患牙丧失,影响儿童的消化能力,有时还可继发牙髓炎和牙根尖周炎,甚至能引起牙槽骨和颌骨炎症;龋齿的继发感染可以形成病灶,导致或加重心肌炎、关节炎、风湿热、肾炎等全身性疾病,对儿童的身心将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2005 年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5 岁儿童乳牙患龋率为66.0%;12 岁年龄组儿童,恒牙患龋率为28.9%;可以看出,我国儿童龋病的患病状况虽较以前有所下降,但仍然较为严重;调查结果也显示,两个年龄组龋齿充填比率都很低,5 岁为3.3%,12 岁为11.2%,提示家长对龋病的治疗重视不够。因此,防龋工作应从小抓起,重在预防,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以治助防,以防促治”的指导思想。本文仅就儿童龋齿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并由此探讨儿童龋齿的预防对策。 1 病因分析 1.1 主要因素 “细菌-食物-宿主-时间”是目前大多学者普遍认同的龋齿形成的主要因素,也称“四联”因素。 1.1.1 细菌 细菌在龋齿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致龋的细菌种类很多,最主要的是某些变形链球菌和乳酸杆菌。这些细菌与唾液中的粘蛋白和食物残屑混合在一起,牢固地粘附在牙齿表面和窝沟中形成牙菌斑。牙菌斑中的大量细菌产酸,造成菌斑下面的釉质表面脱钙、溶解。临床调查证明口腔中牙菌斑多的儿童发生龋齿也多。 1.1.2 食物 在龋齿形成过程中,食物是细菌的重要作用物。糖类食品是致龋的重要因素。食物中如含糖量过多,这些物质可为菌斑中细菌提供生活和活动所需的能量,并可通过细菌代谢作用使糖酵解产生有机酸,酸长期滞留在牙齿表面和窝沟中,使釉质脱钙破坏,继之某些细菌又使蛋白质溶解形成龋洞。若口腔内糖类食物残渣积蓄过多过久(如不刷牙、睡前吃糖),则可加速上述过程。致龋的糖类很多,最主要的是蔗糖。 此外,饮食提供牙齿发育的必要营养,牙齿发育时期,营养决定牙齿组织的生化结构,钙化良好的牙齿抗龋性高。如果食物中含有的矿物盐类、主要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钙、磷、维生素B、D 和氟等不足,牙齿的抗龋性就低,造成龋齿发病的条件。 1.1.3 宿主(牙齿、唾液等) 牙齿的形态、结构和位置与龋齿发病有明显的关系。牙齿咬面的窝沟过深、牙列不齐、牙缝过大等缺陷,均容易滞留细菌和食物残屑,而且不易清除掉,容易诱发龋齿。矿化不足,特别是钙化不足的牙齿,釉质和牙本质的致密度不高,抗

龋病的病因、发生发展、治疗及预防

龋病的病因、发生发展、治疗及预防 龋病的病因、发生发展、治疗及预防 病因病理 龋病经过长期研究,现已基本明了,龋病是由多种因素复合作用所致,目前公认的龋病病因学说是四联因素学说,主要包括细菌、 口腔环境、宿主和时间,其基本点为:致龋性食物(特别是蔗糖和精 制碳水化合物)在糖,紧紧贴附于牙面由涎液蛋白形成的获得性膜上,在这种由牙齿表面解剖结构和生化、生物物理特点形成的不仅得以 牢固的附着于牙面,而且可以在适宜温度下,有足够的时间在菌斑 深层产酸,侵蚀牙齿,使之脱矿,并进而破坏有机质,产生龋洞。 1.细菌 是龋病发生的必要条件,一般认为致龋菌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产酸菌属,其中主要为变形链球菌、放线菌属和乳杆菌,可使碳水化 合物分解产酸,导致牙齿 无机质脱矿;另一种是革兰氏阳性球菌,可破坏有机质,经过长 期作用可使牙齿形成龋洞。目前公认的主要致龋菌是变形链球菌, 其它还包括放线菌属、乳杆菌等。 细菌主要是借助菌斑粘附于牙面。口腔滞留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被降解后,一方面聚合产生高粘性葡聚糖,形成菌斑基质,另一方 面产酸使牙齿脱矿,菌斑的组成比较复杂,除大量细菌外,还有糖、蛋白、酶等物质。 2.口腔环境 口腔是牙齿的外环境,与龋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起主导作用的主要是食物和涎液。 (1)食物主要是碳水化合物,既与菌斑基质的形成有关,也是菌 斑中细菌的主要能源,细菌能利用碳水化合物(尤其是蔗糖)代谢产

生酸,并合成细胞外多糖和细胞内多糖,所产的有机酸有利于产酸 和耐酸菌的生长,也有利于牙体硬组织的脱矿,多糖能促进细菌在 牙面的粘附和积聚,并在外源性糖缺乏时,提供能量来源。因此, 碳水化合物是龋病发生的物质基础。 (2)涎液在正常情况下,涎液有以下几种作用: 机械清洗作用减少细菌的积聚。 抑菌作用直接抑菌或抑制菌斑在牙面的附着。 抗酸作用由所含重碳酸盐类等物质起中和作用。 抗溶作用通过所含钙、磷、氟等增强牙齿抗酸能力,减少溶解度。 涎液的量和质发生变化时,均可影响龋患率,临床可见,口干症或有涎液分泌的患者龋患率明显增加。颌面部放射治疗患者可因涎 腺被破坏而有多个牙龋;另一方面,当涎液中乳酸量增加,或重碳酸 盐含量减少时,也有利于龋的发生。 3.宿主 牙齿是龋病过程中的靶器官,牙齿的形态、矿化程度和组织结构与龋病发生有直接关系,如牙齿的窝沟处和矿化不良的牙较易患龋,而矿化程度较好、组织内含氟量适当的牙抗龋力较强;另方面,牙齿 的结构与机体有密切关系,尤其是在发育中,不仅影响到牙齿的发 育和结构,而且对涎液的流量、流速及其组成也有很大影响,因而 也是龋病发生中的重要环节。 4.时间 龋病的发生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从初期龋到临床形成龋洞一般需1.5-2年,因此即使致龋细菌、适宜的环境和易感宿主同时存在, 龋病也不会立即发生,只有上述三个因素同时存在相当长的时间, 才可能产生龋坏,所以时间因素在龋病发生中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过程

龋病的产生因素及预防与治疗

龋病的产生因素及预防 与治疗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龋病的产生因素及预防与治疗 陈俊宏 摘要: 目的:了解大学生龋齿发病情况,加强防龋治龋工作,改善学生口腔健康状况。方法:通过查阅近年调查资料等文献,按性别和城乡分组对其患龋率、龋均、龋失补构成比进行分析。结果:大学生总的患龋率为 38.95%,其中男生为33.82%,女生为 43.28%;农村学生为 39.42%,城市学生为 38.61%。农村学生的龋失补构成比为龋 82.98%,失 3.02%,补 14.00%,城市学生则为龋 28.99%,失 1.03%,补 69.98%。结论:大学生患龋率与以往资料一致,女生患龋率高于男生,城乡患龋率无显着差异,这与城乡人们的饮食结构、保健意识的变化有关。城乡龋失补构成比有着显着差异,显示农村口腔医疗工作者缺乏、医疗设备短缺和群众口腔保健意识淡薄。 关键词:龋病;产生因素;预防与治疗 前言: 龋齿是影响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最常见疾病之一,WHO已将此列入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三位疾病。龋病是机体在内外环境因素影响下,在细菌作用的参与下,牙体硬组织中的无机盐脱钙,有机质分解,造成牙体组织破坏、缺损的一种疾病,它是口腔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龋患率在不同民族、年龄、性别之间有差异,我国一般平均患龋率在50%左右。对于本病如未及时治疗和修复,龋蚀继续发展,可引起牙髓炎、根尖周炎、牙槽脓肿、并能并发颌周蜂窝织炎及颌骨髓炎,影响整个身体健康。所以,早期检查,早期治疗,不仅可以防治龋病的发

生,而且可以防止其它疾病的发生。为了解人们日常生活习惯与龋齿患病关系,我们通过抽查部分典型人群以及查阅调查报告类文献,进行以下科研报告。 1.人们对于龋齿认知 龋病,俗称虫牙,是以细菌为主导因素的牙体硬组织的进行性破坏性感染性疾病。龋齿是含糖类食物进入口腔后,在牙菌斑内经过致龋菌的作用产生酸,酸腐蚀牙釉质致其变软变色,逐渐发展为实物。龋齿造成的牙体缺损可引起疼痛,影响咀食效率,干扰儿童的消化吸收,导致儿童的营养缺乏,还可导致恒牙的釉质发育及异位萌出,造成颌面部发育异常,影响美观和正常发音。 龋病通过不断的进展可导致牙髓炎,根尖周炎,乳牙的早失,下沉,恒牙的萌出异常及错合畸形的发生,从而引起牙齿的疼痛,缺损,干扰咀嚼消化,进一步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颌面部的生长及心理健康。 2.龋齿形成的因素: 致龋菌 细菌是儿童龋齿发生的必要条件,口腔中的致龋菌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变形链球菌、放线菌属和乳杆菌产酸菌属为代表的产酸菌属,可分解糖类物质产生酸,导致牙齿无机质脱矿;一类是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代表的厌氧菌,可破坏有机质,使牙齿形成龋洞。在这些引起龋齿的菌类中,变形链球菌是最主要的原因菌。 饮食 儿童龋齿的发生与所吃的食物有很大关系,一方面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如矿物盐类、蛋白质、主要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如钙、铁、磷、氟等的摄人有利于牙齿的发育,增强牙齿的抗龋力。而另一方面,食物中的含糖类成分也会与口腔中的

儿童龋病防治问题分析

儿童龋病防治问题分析 发表时间:2015-02-02T15:15:27.113Z 来源:《医药界》2014年11月第11期供稿作者:杨美玲 [导读] 医生之间及同1名医生的一致性检验Kappa值均大于0.85。 杨美玲 (山西省大同市第四人民医院山西大同037006) 【中图分类号】R78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1 【摘要】目的分析3-6岁儿童龋病发生的相关因素并进行危险性评估,为全面制定儿童龋病预防的综合措施,尤其是为高危患龋儿童的口腔健康保健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对3~6岁儿童进行口腔龋病检查并向家长发放问卷,分析影响3~6岁儿童龋病发生的因素,建立龋病回归模型并对儿童患龋危险性进行预测。结论对儿童龋病应综合防治,从小培养儿童健康的饮食习惯,加强对家长的口腔健康知识教育,并合理局部用氟。 【关键词】龋病;乳牙;危险因素;回归分析 1.材料和方法 所有幼儿园儿童的龋病检查由2名专业口腔医生进行,龋病状况的记录由1名口腔保健医生完成。医生之间及同1名医生的一致性检验Kappa值均大于0.85。 采用SPSS13.0软件将各项数据生成图表,先对各变量进行单因素X2检验,观察其与儿童龋病之间是否具有相关关系,然后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全部纳入,进行回归分析,建立最终回归模型。将相关因素进行变量交互作用检验,观察是否存在自变量间的相互影响,对模型进行测试,评估模型的拟合优度,根据模型对儿童患龋危险性进行预测。 2.结果 2.1患龋情况1523名受检儿童的患龋情况可见,受检儿童的乳牙患龋率为71.77%,龋均为4.70,龋面均为7.43。其中36~48、49~65、66~81月龄儿童的患龋率分别为56.80%、71.68%和78.31%,不同月龄儿童的患龋率有统计学差异(P<0.001)。 儿童龋齿在乳牙列中的好发牙位从高到低依次为:上颌乳中切牙、下颌第一乳磨牙、下颌第二乳磨牙、上颌第二乳磨牙、上颌第一乳磨牙、上颌乳侧切牙、上颌乳尖牙、下颌乳尖牙、下颌乳中切牙、下颌乳侧切牙。左右同位乳牙龋齿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上下同位乳牙除尖牙外龋齿的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01)。 2.2各因素与儿童龋的相关关系 对问卷中涉及的各因素与儿童龋的关系进行分析可见:月龄、进食碳酸饮料频率、睡前进食、进食奶制品频率、开始刷牙年龄、家长受教育程度、托幼机构、居住地、家长的口腔保健知识、局部用氟与儿童龋显著相关(P<0.001),子女数目、进食甜食频率与儿童龋齿的发生有关(P<0.05)。 在进行单因素分析时因无法排除混杂因素的影响,X2值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因素与儿童龋病相关性的大小,X2值越大,该因素与儿童龋病相关的可能性越大。按X2值从大到小排前10位(不包括自由度df=1的因素)的因素为:月龄、家长受教育程度、进食奶制品频率、睡前进食、进食碳酸饮料的频率、开始刷牙年龄、家长的口腔保健知识、子女数目、进食甜食频率。性别、每天刷牙次数、牙膏种类和家庭收入这4个因素与儿童龋病的发生无相关性(P>0.05)。 2.3童龋病模型及患龋危险性的预测 2.3.1儿童龋病模型建立将上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全部纳入,进行回归分析,进入最终回归模型的因素为:月龄、托幼机构、居住地、进食碳酸饮料频率、进食奶制品频率和睡前进食。该6个因素的分级标准,由其各自相应的回归系数及比数比值可知,对于那些月龄较大或很少进食奶及奶制品的儿童,其患龋风险相应增大;公立性托幼机构、无睡前进食习惯、很少进食碳酸饮料或居住于城市的儿童,其患龋风险则相应减少。 对所有结果变量进行变量交互作用的分析,未发现变量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说明模型中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是相互独立的,所建立模型具有可信性。 2.3.2模型检验对模型进行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P=0.784,表示模型拟合良好,该模型可对儿童患龋危险性进行一定程度的预测。 3.讨论 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5岁组儿童患龋率为66.0%,虽较1995年第2次的调查结果(76.55%)有所下降,但在当今世界范围内仍属发病率较高的国家。儿童龋病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其病因相当复杂。本研究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在分析每个相关因素对龋齿发生单独作用的基础上又将单个因素置于因素群中,引入交互作用项,既考虑了各因素的主效应,又包括了有关因素的交互影响,在此基础上确定其易感因素,建立多因素风险模型,分析其发病机理,可为乳牙龋的有效预防提供理论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儿童龋病的发病率呈明显的年龄特征,乳牙萌出后不久即可患龋,2-3岁开始上升,5-7岁达高峰。本次调查结果也表明,乳牙患龋率和龋均随年龄增长而逐年上升,且各月龄组间儿童患龋率有统计学差异,说明随着儿童成长,食物越发多样化,含糖食品也随之明显变多,如果口腔卫生措施没有及时跟上,家长对乳牙龋不积极预防和治疗,乳牙患龋率及严重程度均会明显上升。 儿童龋病的发生要求有敏感的宿主、口腔致龋菌群的作用以及适宜的底物,而这些底物又必须在口腔中滞留足够的时间。研究证明,喜爱碳酸饮料和睡前进食的儿童的患龋率较高,而经常喝牛奶或其制品的儿童的患龋率较低。原因是喜爱碳酸饮料和睡前进食的儿童让大量的蔗糖、葡萄糖、果糖等长时间停留在牙齿上,延长了致龋菌的产酸过程,促进了细菌对牙面的附着以及细菌间的相互附着,并影响菌斑的渗透性,从而降低或阻止了唾液的缓冲能力,使牙齿长期暴露在酸性环境中,引起牙齿的酸蚀脱矿,龋坏发生;而牛奶或其制品因含丰富的钙、磷、蛋白质及多种与唾液成分相似的物理和化学物质而具有明显的抗龋和抗脱矿作用。本研究结果也显示,经常喝碳酸饮料、睡前进食的儿童容易发生龋病,而经常进食奶或奶制品的儿童不易患龋。此外,乳牙龋发病年龄小、进展较快,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也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