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高考生物专题训练5—生态:第13讲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保护(学生版含答案详解)

新高考生物专题训练5—生态:第13讲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保护(学生版含答案详解)

训练(十三)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保护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1河北省邯郸模拟)泥浆生物反应器可用来处理被污染的土壤,原理是将被污染的土壤用水调成泥浆状,并向其中加入部分营养物质和菌种等,在有氧条件下搅拌使微生物与污染物充分接触,加速污染物的分解。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土壤中的小型动物都属于消费者

B.泥浆生物反应器能够实现物质循环

C.加入的菌种进行有氧呼吸,属于分解者

D.泥浆生物反应器属于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

2.(2021陕西省宝鸡市二模)如图为桑基鱼塘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图中字母代表能量,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用于桑树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c,c=a-b

B.第一、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用(f+g+h)/a表示

C.图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实现物质循环的关键生态成分

D.桑基鱼塘物种种类较少,抵抗力稳定性较强

3.(2021山东潍坊二模)Cedar Bog湖是一个沼泽湖,湖底有北方泥炭沼泽湖所特有的沉积物——泥炭。科研人员对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进行调查,得到了如图结果。GP表示不同营养级生物同化作用所固定的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能量单位均为J/(cm2·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流经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464.7

B.未利用②的能量中含有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

C.该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高,同化量用于呼吸消耗的占比越低

D.未利用③的能量去向不包括沉积在湖底形成泥炭

4.(2021山东省枣庄二模)集团内捕食是指不同天敌共享同一猎物,其中一种天敌还捕食

另一种天敌。某生态系统中瓢虫与短翅蚜小蜂、蚜虫三者之间存在集团内捕食现象,其中短翅蚜小蜂既是猎物又是捕食者。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可采用样方法调查集团内蚜虫的种群密度

B.瓢虫在该生态系统中占据第二、第三营养级

C.若移走短翅蚜小蜂,瓢虫获得的能量可能会增加

D.瓢虫、短翅蚜小蜂和蚜虫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5.(2021安徽模拟)在“治理环境污染、建设美丽乡村”活动中,某地居民欲对一废弃多年,水体富营养化严重、藻类大量繁殖的池塘进行治理,同时欲在池塘中引入一些鱼类,以达到治理及获益的双重目的。如图为引入的三种鱼与藻类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图中“+”表示促进,“-”表示抑制。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引入鱼类会加快该池塘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B.若只引入一种鱼,则引入鲢鱼治理该池塘水体的效果较好

C.引入的鱼类同化作用获得的部分能量会随粪便流入分解者

D.同时引入三种鱼,该池塘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传递效率可能不变

6.(2021山东省日照二模)下表是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甲、乙、丙、丁、戊分别代表构成该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主要种群[表中数据单位:102 kJ/(m2·a)]。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种群甲乙丙丁戊

同化固定的能量16.74 70 930 66.5 1.674

体内贮存的能量 4.54 15.8 229 20 0.4

呼吸消耗的能量12.2 54.2 701 46.5 1.274 A

B.表中的种群最有可能构成2 条食物链

C.当某种原因导致乙减少时,戊的数量短期内仍能保持相对稳定

D.乙同化固定的能量,有一部分会以其粪便的形式流向分解者

7.(2021山东省日照二模)食虫蝙蝠可利用回声定位捕捉夜行性昆虫,某些夜行性昆虫进化出超声波听觉及相应的行为反应,防御蝙蝠的回声定位捕食,如蛾类探测到与蝙蝠距离较近时,通过改变飞行路线或盘旋向地面俯冲等行为被动防御;也有一些夜行性昆虫探测到蝙蝠的回声定位信号后释放出强烈的超声波进行积极反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食虫蝙蝠的回声定位诱导夜行性昆虫产生了不同防御类型

B.夜行性昆虫的防御方式可能定向改变食虫蝙蝠的基因频率

C.被动防御类与积极反击类昆虫存在生殖隔离,属于两个物种

D.通过模拟蝙蝠的超声波诱捕某些夜行性害虫,属于机械防治

8.(2021湖北华大测评)研究小组调查了某地农田中部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结果如表所示。据表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被捕食者

田鼠稻螟蝗虫水稻

捕食者

蛇+---

田鼠--++

稻螟---+

蝗虫---+A.田鼠与蝗虫之间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

B.一种生物在一条食物链中可以同时处于不同营养级

C.田鼠既可以获取蛇和蝗虫传递的信息,又可以向对方传递信息

D.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复杂的营养结构就形成食物网

9.(2021山东省百师联盟二轮联考)生态农业不仅指对于农作物中所含物质、能量的充分利用,还具有很多的内涵。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地、光、水等各种自然资源,设计出适合本地的生态农业结构的重要意义。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部分村镇的农民率先建起了以沼气池为中心的生态工程,如图表示该生态农业示意图,甲、乙、丙、丁、戊表示物质或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戊中的能量属于消费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B.该生态系统实现了经济、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C.利用秸秆制造沼气,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

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只有水稻、大豆固定的太阳能

10.(2021重庆市模拟)2020年东非地区蝗灾肆虐,面对蝗灾我国不仅派出专家还援助药械,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蝗虫的遗体残骸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产生含氮化合物

B.蝗灾被扑灭,导致群落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下降

C.按能量传递效率来看,蝗虫捕食的庄稼只有10%~20%被同化

D.喷洒杀虫剂体现了生物防治中化学信息的运用

11.(2021虎林市二模)如图是某生态系统有关功能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功能实现依赖于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

B.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与Y1、Y2、Y3……及Z过程释放的CO2总量相等

C.初级消费者与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Y3/Y2

D.本题中的图解也可以表示信息传递的传递路径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2021江西景德镇模拟)高密度水养殖常会引起池塘水体富营养化,影响养殖。如图为利用稻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尾水的示意图,箭头所指为水流方向。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鱼塘富营养化水为水稻生长提供了一定的N、P等元素

B.藻类与稻田生态系统的其他生物存在捕食、竞争的关系

C.鱼塘尾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物能被稻田中的植物直接吸收利用

D.稻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尾水的过程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

13.(2021广州模拟)在自然界中,水蚤与三刺鱼、三刺鱼与翠鸟之间存在捕食关系。科研小组利用有不同密度水蚤的人工水域和悬挂在水域上的翠鸟模型,研究了饥饿状态下的三刺鱼的取食行为,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水蚤密度、有无翠鸟模型、饥饿状态下的三刺鱼都属于自变量

B.实验过程中,三刺鱼是处于最高营养级的捕食者

C.实验过程中,翠鸟模型传递给三刺鱼的是行为信息

D.有“危险”时,三刺鱼的进攻次数会随水蚤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14.(2021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二诊)图1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组成成分。a~d代表4种动物的种群;图2是该生态系统中某两个营养级(X、Y)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e~i表示能量值。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1中涉及的食物网可能为

B.图2中Y这个营养级的粪便中的能量包含在i中

C.图2中Y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值可表示为g-f

D.图2中两个营养级之间能量的传递效率可以用[g/(e+g+h)]×100%表示

三、非选择题

15.图1表示土壤中镉化物严重污染地区,通过栽种吸镉植物回收镉化物的实验流程;图2表示两种植物对土壤中镉化物吸收能力的测试结果及干物质燃烧的汽化温度。已知镉化物的汽化温度为420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土壤中的重金属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逐级富集,从而危及人类的健康。

(2)如果图中气体过量排放至大气,将加剧____________等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部分气体及灰分物质重新进入栽培区再度被利用的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

(3)两种植物的根对镉化物吸收有差异的具体原因是细胞膜上__________。你认为治理并回收镉化物适宜选择的植物是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2021山东省枣庄二模)今年的全国两会,“水环境保护”再次成为政府工作报告的热词;“农村污水”“修复”“水污染防治”等关键词写入了多个省市的政府工作报告。请回答以下问题:

(1)微山湖曾经因为大量生活污水的流入,造成蓝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导致金鱼藻(沉水草本植物)逐渐减少,部分湖区生态系统崩溃。

①蓝藻与金鱼藻分布于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____________结构,金鱼藻数

量逐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治理水华的常用方法是人工打捞、投放化学杀藻剂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其中,种植大型挺水植物的作用机理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

③经过大力治理,微山湖中呈现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少数游客将废弃物和垃圾扔进湖里,但并未引起生态系统的破坏,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能力。

(2)为解决农村污水处理问题,科研人员研发了新型农村污水处理池,示意图如下:

①厌氧池中的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这些微生物在该系统中的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生活污水经过处理以后,出水口的水质达到排放要求,请结合示意图分析具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这样的水质可以用于喂养牲畜、浇灌菜园等。

17.薇甘菊繁殖能力极强,是植物界“臭名昭著”的生物多样性杀手,也是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薇甘菊善于缠绕和攀附于其他植物上,将它们覆盖,并且有较强的光合能力。

(1)在群落中,薇甘菊与被缠绕的植物之间形成____________关系;它与被缠绕植物在争夺__________(填一种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时优势最明显。

(2)薇甘菊被称为“一分钟一英里杂草”,入侵初期的薇甘菊呈疯狂蔓延趋势,这体现了自然选择学说中生物都有____________的倾向。但从长期看,薇甘菊入侵之后种群数量变化最终应符合______型增长模型。

(3)人们常采用除草剂森草净(70%嘧磺隆可溶性粉剂)对薇甘菊进行化学防治,请从环保和生物进化两个角度分析该防治措施的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植物之间的化感作用是指供体植物通过茎叶挥发、淋溶、凋落物分解、根系分泌等途径向环境中释放化学物质,从而促进或抑制周围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人推测薇甘菊就是通过化感作用影响其周围植物的种子萌发等生理过程,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种群分布格局和生物多样性。薏苡是薇甘菊群落中常见的草本植物,若以薇甘菊叶片浸出液、薏苡种子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验证上述推测,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十三)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保护(参考答案)1解析:选C。土壤中的小型动物属于消费者和分解者,消费者如一些植物害虫,分解者如蚯蚓等,A错误;实现物质循环至少具备生产者和分解者,由题干信息可知,泥浆生物反应器中,只加入了分解者,因此不能实现物质循环,B错误;据题干信息可知,加入的菌种进行有氧呼吸,分解污染物获取生命活动所需营养物质,属于分解者,C正确;生态系统的组成由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由题意可知,泥浆生物反应器中只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不能构成生态系统,D错误。

2解析:选A。图中用于桑树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c,也是桑树的净光合作用量,c净光合作用量=a光合作用量-b呼吸作用量,A正确;蚕同化的能量为e+f+g+h,所以第一、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e+f+g+h)/a,B错误;生态系统中实现物质循环的关键生态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C错误;桑基鱼塘动植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较低,D错误。

3解析:选A。流经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即497 693.3-497 228.6=464.7 J/(cm2·a),A正确;“未利用”表示未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也未被后一个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的能量,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第一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一部分,未利用②的能量中不含有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未利用③的能量去向包括沉积在湖底形成泥炭,B、D错误;一般情况下,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型较大,结构较复杂,生长发育等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越多,细胞呼吸作用越强,所以高营养级的生物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呼吸消耗,高营养级生物呼吸散失量占自身同化量的比值通常大于低营养级的生物,C错误。

4解析:选B。蚜虫的活动能力小,故可用样方法调查集团内蚜虫的种群密度,A正确;食物链的起点应为生产者,根据上述捕食关系可知,瓢虫在该生态系统中应占据第三、第四营养级,B错误;若移走短翅蚜小蜂,则瓢虫所占的营养会降低,能量流动过程中损耗的能量减少,故其获得的能量可能会增加,C正确;信息传递具有双向性,所以瓢虫、短翅蚜小蜂和蚜虫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D正确。

5解析:选C。鱼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消费者可以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A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三种鱼中只有鲢鱼直接以藻类为食物,所以若只引入一种鱼,且能较好的控制水华,应引入鲢鱼,B正确;鱼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的一部分,不属于鱼的同化量,C错误;同时引入三种鱼,可提高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利用率,但不一定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一般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在沿食物链传递的过程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从一个营养级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D正确。

6解析:选D。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由表中的同化固定的能量数据可知丙的同化量最大,应为生产者,A 正确;乙和丁同化固定的能量基本相同,应该都是第二营养级,所以该食物网中最可能存在两条食物链:丙→乙→甲→戊和丙→丁→甲→戊,B正确;当某种原

因导致乙大量减少时,甲可通过捕食丁获得能量,戊的数量短期内仍能保持相对稳定,C正确;乙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乙同化的能量,D错误。

7解析:选B。据题干可知,食虫蝙蝠通过回声定位对夜行性昆虫的防御类型进行了选择,但不能诱导其产生变异,A错误;夜行性昆虫的防御方式对食虫蝙蝠的变异起到选择作用,可能导致食虫蝙蝠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正确;被动防御类与积极反击类昆虫存在生殖隔离,属于多个物种,C错误;模拟蝙蝠的超声波来诱捕某些夜行性害虫属于生物防治,D错误。

8解析:选B。据表分析,田鼠既可以捕食蝗虫,也可以取食水稻,蝗虫也可以竞争取食水稻,田鼠与蝗虫之间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A正确;一条具体食物链上的一种生物只能处于该条食物链的一个环节,说明一种生物在一条食物链中只能处于一个营养级;而在食物网中可以处于不同食物链的不同环节,说明一种生物在食物网中可以同时处于不同营养级,B错误;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可沿食物链进行双向传递,在水稻→蝗虫→田鼠→蛇这条食物链中,田鼠既可以获取蛇和蝗虫传递的信息,又可以向对方传递信息,C正确;在生态系统中,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而一种植食性动物可以捕食多种植物,也可以被多种肉食性动物捕食,导致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复杂的营养结构,即形成食物网,D正确。

9解析:选B。戊为鸡的粪便,粪便、食物残渣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生产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A错误;生态农业在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同时,注重发展经济,该生态系统实现了经济、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B正确;利用秸秆制造沼气,可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含水稻、大豆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饲料中的化学能,D错误。

10解析:选A。动植物细胞中均含有蛋白质和核酸等含氮物质,故该生态系统动植物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产生含氮化合物,A正确;蝗灾被扑灭,农作物被保存,因此群落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并不会下降,B错误;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的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第二营养级不止有蝗虫,C错误;向田间喷洒杀虫剂杀灭害虫属于化学防治,不属于生物防治,D错误。

11解析:选A。生态系统具有三大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其功能的实现依赖于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A正确;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远大于Y1、Y2、Y3……及Z 过程释放的CO2总量,因为还有有机物中的能量未被利用,B错误;能量传递效率为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故初级消费者与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X3/X2,C错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而图中的箭头是单向的,D错误。

12解析:选ABD。出现富营养化的水体所含N、P等无机盐过多,因此其流经稻田时为水稻生长提供了一定的N、P等元素,A正确;藻类与稻田生态系统的其他生物存在捕食、竞争的关系,如与水稻存在竞争关系,与部分动物存在捕食关系,B正确;鱼塘尾水中的可

溶性有机物主要被稻田中的分解者利用,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C错误;据分析可知,稻田生态系统将鱼塘尾水中的N、P等元素吸收、有机物分解并使藻类数量减少,以实现鱼塘尾水的净化,净化后的水再返回鱼塘,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D正确。

13解析:选ACD。本题研究的是不同密度水蚤和有无翠鸟对三刺鱼取食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水蚤密度和有无翠鸟模型,A错误;实验过程中,翠鸟只是提供一种模型,并不真实存在,因此实验中三刺鱼不被翠鸟捕食,处于最高营养级的捕食者,B正确;实验过程中,翠鸟模型传递给三刺鱼的是物理信息,C错误;由题图可知,有翠鸟模型时,即有“危险”时,三刺鱼的进攻次数会随水蚤密度的增大而减少,D错误。

14解析:选AB。分解者不在食物网中,所以图1中涉及的食物网可能为

,A错误;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故Y这个营养级的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包含在X营养级中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对应h,B错误;Y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及繁殖的能量为该营养级的同化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可表示为g-f,C正确;图2中两个营养级之间能量的传递效率是Y与X的同化量之比,X的同化量=e+g+h,Y的同化量=g,所以两者的传递效率可以用[g/(e+g+h)]×100%表示,D正确。

15解析:(1)土壤中的重金属可以通过食物链的放大作用逐级富集,从而危及人类的健康。

(2)植物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过量排放至大气,将加剧温室效应(或酸雨)等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部分气体及灰分物质重新进入栽培区再度被利用的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功能。

(3)两种植物的根对镉化物吸收有差异的具体原因是细胞膜上运输镉离子载体的数量不同。据图可知,蔓田芥对镉化物吸收能力强、汽化温度低,镉化物存在于灰分中,便于镉化物回收提取。

答案:(1)食物链(2)温室效应(或酸雨)物质循环(3)运输镉离子载体的数量不同蔓田芥对镉化物吸收能力强、汽化温度低(便于镉化物回收提取)

16解析:(1)①金鱼藻为沉水植物,蓝藻和金鱼藻因对光照的不同而分布在不同水层,体现了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蓝藻大量繁殖,遮蔽了阳光,降低了金鱼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影响其生长繁殖,所以金鱼藻数量逐渐减少。②种植大型挺水植物与蓝藻竞争阳光资源和水体中N、P等矿质营养,从而使藻类缺少光照和营养而不能正常生长。③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旅游观光是它的直接价值。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2)①厌氧池中的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分解者在该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成可被生产者(植物)重新利用的二氧化碳和各种无机物,释放能量。②生活污水经该生态工程的处理后,污染物中的有机物被厌氧池中的微生物(充分的)分解,污染物中不易分解吸收的物质在过滤池中降解,污染物中的无机盐(无机物)被浮床系统中的植物(充分的)吸收,使出水口的水质达到了排放的要求。

答案:(1)①垂直蓝藻大量繁殖覆盖水面,使光照不足,降低了金鱼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影响其生长②与蓝藻竞争阳光资源和水体中N、P等矿质营养③直接自我调节(2)①分解者将污水中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②污染物中的有机物被厌氧池中的微生物(充分的)分解;污染物中不易分解吸收的物质在过滤池中降解;污染物中的无机盐(无机物)被浮床系统中的植物(充分的)吸收

17解析:(1)由于薇甘菊自身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所以与被缠绕的植物之间是竞争关系;由于薇甘菊将植物覆盖,所以在争夺阳光时优势明显。(2)薇甘菊呈疯狂蔓延趋势体现了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但由于空间资源有限,所以种群数量最终符合“S”型增长。(3)使用除草剂易杀伤其他植物,并在土壤中残留,造成环境污染;长期施用一种化学药物,薇甘菊易产生抗药性。(4)实验目的是验证薇甘菊释放了某种化学物质促进或抑制了薏苡种子的萌发,所以实验思路:将大小一致且饱满的薏苡种子平均分成两组,一组定期模拟雨水淋溶薇甘菊叶片浸出液,另一组定期模拟雨水淋溶等量的清水,其他培养条件相同;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薏苡种子的萌发情况。

答案:(1)竞争阳光(2)过度繁殖“S”(3)易杀伤其他植物,并在土壤中残留,造成环境污染;长期施用一

种化学药物,薇甘菊易产生抗药性(4)将大小一致且饱满的薏苡种子平均分成两组,一组定期模拟雨水淋溶薇甘菊叶片浸出液,另一组定期模拟雨水淋溶等量的清水,其他培养条件相同;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薏苡种子的萌发情况

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13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

13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1.近五年课标卷对生态系统的考查难度较小,侧重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特点以及稳定性的类型、高低的判断等。 2.在题型方面,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有考查到。在命题形式方面,常借助简洁的文字材料或者结合具体的食物链、食物网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及三大功能,非选择题的填充内容注重教材中的相关科学名词及结论性语句的考查。 3.新考纲无变化。备考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分析、理解各种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2)借助图解分析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特点。(3)识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类型、大小、破坏及对稳定性的保护措施等。(4)运用实例识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保护措施。 考点1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1.生态系统四种成分关系图的判断技巧 先根据双向箭头确定“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产者”,再根据两者中有“3”个指出箭头的D为 考向预测

“生产者”,有“3”个指入箭头的C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最后根据D→A→B,确定A为消费者,B 为分解者。 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图解 (1)分析图示需注意:①消费者摄入能量=消费者同化能量+粪便中能量,即动物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能量,应为上一营养级固定或同化能量;②消费者同化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③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分解者分解利用的能量+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2)能量传递效率与能量利用效率不同: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即(某一营养级全部生物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全部生物同化量)×100%,而不是相邻营养级中个体间的传递效率,如“一只狼”捕获“一只狐”时,应获得了狐的“大部分能量”而不是只获得了“10%~20%”的能量,“所有狼”捕获“所有狐”时,获得的能量才是10%~20%。 例1.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高等植物约202种,以矮小的草本和垫状植物为主,木本植物极少;另外,还生活着藏羚羊、岩羊、野驴、白唇鹿、狼、雪豹、棕熊、秃鹫、猎隼、细菌、真菌等。关于以上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它们中的植物属于自养型生物,自养型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C.它们中的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 D.它们中的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解题思路】矮小的草本、垫状植物、木本植物是生产者,藏羚羊、岩羊、野驴、白唇鹿、狼、雪豹、棕熊、猎隼等是消费者,秃鹫、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与真菌等是分解者,但是,生态系统除包括上述组成成分外,还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水、土壤等无机环境,A错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但有些植物(如菟丝子)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营寄生生活,而且并不是所有的自养型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如硝化细菌,其进行是化能合成作用,B错误;在生态系统中,不是所有动物都是消费者,如秃鹫可以是分解者,C错误;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D正确。 【答案】D “三判”生态系统各生物成分 1.判断生产者时要注意是否为“自养型”生物,若为自养型生物,则为生产者。 2.判断消费者时要特别注意异养型、寄生、捕食、非腐生等关键词,植物、微生物都有可能成为消费者。 3.判断分解者的主要依据是“腐生型”,凡腐生型生物均属分解者。 例2.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2021届(人教版)生物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单元综合练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word版含答案

2021届(人教版)生物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单元综合练 单元练点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推荐完成时间:45分钟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能量沿食物链、食物网流动时逐级递减 B.每个营养级总有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 C.生产者的光合作用使能量从无机环境流入群落 D.每个营养级的大部分能量被下一个营养级同化 2.下列有关研究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农田中蚜虫、蚯蚓、田鼠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 B.研究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可以采用构建概念模型的方法 C.统计土壤小动物的方法主要有记名计算法或目测估计法 D.制作的生态缸要密闭,放置在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 3.科学家对生活在某生态系统的一个蜘蛛种群的能量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了能量流经这种肉食动物的有关数据如图(能量以种群的质量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根据图中的数据不能算出猎物种群和蜘蛛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B.蜘蛛的最低营养级是第二营养级 C.图中X代表从猎物种群流入到蜘蛛体内的能量 D.如果蜘蛛全部死亡,对该生态系统其他物种不会有影响 4.如图为某人工鱼塘的主要能量流动图解,其中a、b、c、d为相关鱼的能量同化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鱼种甲的种群密度时,网眼太大常使调査值偏大 B.鱼种乙中不同个体在鱼塘不同水层觅食不能体现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合理利用资源 C.若除去鱼种乙和增加投放饲料,则鱼种甲会在鱼塘中呈现“J”型数量增长 D.据图分析鱼种甲和鱼种乙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d)/(a+c) 5.土壤中的微生物、作物根系和土壤动物的呼吸都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统称为土壤呼吸,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环节。下图是某林下的苔藓和凋落物覆盖条件下土壤呼吸的日变化动态。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注:Rs-裸为裸土土壤呼吸速率;Rs-苔为苔藓覆盖土壤呼吸速率;Rs-凋为凋落物覆盖土壤呼吸速率。 A.凋落物中的能量可供给分解者和其他各营养级生物利用 B.该生态系统中对碳循环起关键作用的是生产者和分解者 C.土壤表层的凋落物覆盖会影响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速率 D.土壤表层的覆盖物提高土壤呼吸速率的原因可能与提高温度有关 6.某地在建设池塘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鲫鱼和鲢鱼生活在不同水层。关于该池塘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鲫鱼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 B.消耗等量藻类时,鳜鱼的生长量少于鲢鱼 C.通气可促进水体中生物残骸分解为无机物 D.藻类固定的能量小于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 7.下列有关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群落的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B.生态恢复的本质是恢复系统必要的功能并使其能够自我维持 C.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简单,其恢复力稳定性就一定越强

2020新课标高考生物二轮强化练习:专题十三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Word版含解析

[强化练习·知能提升] 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及其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都不属于陆地生态系统 B.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也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C.光合作用是生态系统能量输入的唯一途径 D.动物都是消费者,可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解析:选A。城市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都属于人工生态系统,A正确;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一定是分解者,B错误;生态系统能量输入的途径有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人工投入等,C错误;动物不一定都是消费者,如营腐生生活的动物属于分解者,D错误。 2.我国“嫦娥四号”搭载了棉花种子、酵母菌和果蝇等生物作为样本,这些生物均放置于密封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罐内。试验载荷罐内棉花种子率先发芽长叶,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片在月球生长的绿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密封载荷罐的正常运行需要输入能量 B.罐内的有机物可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循环 C.载荷罐中含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其中酵母菌和果蝇属于消费者 D.该系统的稳定性较差,其稳定性主要取决于生物的数量 解析:选A。密封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罐的正常运行需要输入能量,A项正确;罐内的有机物在生物群落内部进行物质流动,不能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循环,B项错误;载荷罐中的酵母菌为分解者,C项错误;该生态系统由于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其稳定性较差,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生物的种类,D项错误。 3.若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共有五个种群构成食物链(网),其能量调查如表所示:种群甲乙丙丁戊 能量(×107kJ·m-2) 2.50 13.30 11.80 0.28 250.00 A.甲一定是初级消费者 B.5种生物形成的食物链是戊→乙→丙→甲→丁 C.戊是生产者,丁是最高营养级 D.乙和丙是互利共生关系 解析:选C。根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由于丙与乙的能量之比远远大于20%,因此二者为同一营养级,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为,甲为次级消费者,戊是生产者,丁是最高营养级,乙和丙是竞争关系,C正确。 4.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4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2020届高考生物复习:专题八第13讲 高频命题点2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环境保护

高频命题点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环境保护 真题领航——目标方向导入高考 1.(2019·江苏卷,15)我国生物多样性较低的西部沙漠地区生长着一种叶退化的药用植物锁阳,该植物依附在另一种植物小果白刺的根部生长,从其根部获取营养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锁阳与小果白刺的种间关系为捕食 B.该地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恢复力稳定性较高 C.种植小果白刺等沙生植物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锁阳因长期干旱定向产生了适应环境的突变,并被保留下来 解析:C[本题借助种间关系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解释、推理能力;通过种间关系、生物多样性等内容的设问,体现了对生命观念中稳态与平衡观的考查。由题意知,锁阳从其依附的小果白刺根部获取营养,说明锁阳与小果白刺为寄生关系,A错误;该地区为生物多样性较低的沙漠地区,故该地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弱,恢复力稳定性也较低,B错误;小果白刺等沙生植物的固沙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正确;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干旱环境对锁阳长期的选择使其产生的适应性突变被保留下来,D错误。] 2.(2019·天津理综卷,7)在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中温带半干旱区,当农田连续耕作六年后,农作物产量往往下降,弃耕后土地易沙化。对三片弃耕土地分别采取围封禁牧、人工种植灌木或乔木等恢复措施,灌木、乔木成活后该地自然恢复。十五年后进行调查,结果见下表。 指标样地土壤含水量 (%) 土壤全氮 (g·kg-1) 草本植物 种数(种) 节肢动物个体 数(只·样本-1) 节肢动物 多样性指数* 弃耕地(对照) 0.26 0.09 1.1 3.1 0.6 禁牧草地0.66 0.36 2.6 9.4 1.7 人工灌木林0.77 0.42 2.8 7.4 0.8 人工乔木林 1.37 0.27 1.6 10.0 1.1 *多样性指数综合反映丰富度和均匀度 据表回答: (1)土壤含水量增加最明显的是________样地。土壤全氮增加最明显的是________样地,这是该样地内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相互作用的结果,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 (2)三种恢复措施均可改良土壤,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3)在半干旱地区,节肢动物是物种最丰富和数量最多的类群,在食物网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多样性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三种恢复措施中更适宜于中温带半干旱区的是________。 (4)在中温带半干旱区,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更________。 解析:本题借助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考查考生获取信息、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

新高考生物专题训练5—生态:第13讲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保护(学生版含答案详解)

训练(十三)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保护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1河北省邯郸模拟)泥浆生物反应器可用来处理被污染的土壤,原理是将被污染的土壤用水调成泥浆状,并向其中加入部分营养物质和菌种等,在有氧条件下搅拌使微生物与污染物充分接触,加速污染物的分解。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土壤中的小型动物都属于消费者 B.泥浆生物反应器能够实现物质循环 C.加入的菌种进行有氧呼吸,属于分解者 D.泥浆生物反应器属于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 2.(2021陕西省宝鸡市二模)如图为桑基鱼塘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图中字母代表能量,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用于桑树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c,c=a-b B.第一、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用(f+g+h)/a表示 C.图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实现物质循环的关键生态成分 D.桑基鱼塘物种种类较少,抵抗力稳定性较强 3.(2021山东潍坊二模)Cedar Bog湖是一个沼泽湖,湖底有北方泥炭沼泽湖所特有的沉积物——泥炭。科研人员对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进行调查,得到了如图结果。GP表示不同营养级生物同化作用所固定的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能量单位均为J/(cm2·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流经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464.7 B.未利用②的能量中含有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 C.该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高,同化量用于呼吸消耗的占比越低 D.未利用③的能量去向不包括沉积在湖底形成泥炭 4.(2021山东省枣庄二模)集团内捕食是指不同天敌共享同一猎物,其中一种天敌还捕食

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七生物与环境第13讲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

第13讲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 答案:非生物环境生物群落食物网负反馈调节信息传递全球性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抵抗力稳定性□10恢复力稳定性□11间接价值□12自生 1.(选择性必修2 P50文字信息”)青藏高原的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相比,通常该生态系统土壤有机质的积累量较高,其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低温下,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弱。 2.(选择性必修2 P56 “文字信息”) 建立人工湿地公园是解决城市水污染的一种有效途径,流经人工湿地的总能量包括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城市污水中有机物的能量。 3.(选择性必修2 P63“与社会的联系”)大量植树造林可缓解温室效应,请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大量植树造林可增加CO2从大气中的CO2库到生物群落的吸收速率,减少大气中CO2 的含量。 4.(选择性必修2 P69“相关信息”)一种热带雌蚕蛾为了吸引同类雄蚕蛾会分泌出叫“蚕蛾醇”的信息素,这体现了信息传递的何种作用?

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备考训练:专题12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

1.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再次引起人们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关注,大会所提倡的低碳生活获得普遍认同。如图 表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不能通过增加③削减大气中的CO2 B.生物群落内部进行碳循环的物质是二氧化碳 C.参与②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D.开发水能、核能等新能源,可增加人类对①过程的依靠 2. 如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微生物利用的是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贮存的能量 B.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中能量的传递效率 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可以促进物质循环再利用 D.食用菌、甲烷菌及蚯蚓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3.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群落中流淌。随养分级上升,获得的总能量越少。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各养分级中总有一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利用 B.各养分级中的能量一部分以热量形式散失 C.生物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消耗一部分能量 D.能量金字塔顶层的生物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少 4. 人工湿地是 为了处理污水人为设计建筑的、工程化的湿地生态系统(见图)。对该人工湿地的作用效果进行检测,结果见表。其中化学耗氧量(COD)表示在强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氧化1 L污水中有机物所需的氧气量;生化耗氧量(BOD)表示微生物分解水体中有机物所需的氧气量。调查结果显示此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 A. COD、BOD值越高,表明污染程度越低 B.植物的吸取作用可降低水体富养分化程度 C.群落结构多样有利于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 D.物质的分解只依靠厌氧呼吸的微生物完成

5.以下信息传递过程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挨次是() ①DNA复制中遗传信息的传递'②植物的胞间连丝'③“春风又绿江南岸”中所含信息的传递'④蜜蜂跳“8”字型摆尾舞'⑤植物明丽的花冠吸引昆虫前来传粉'⑥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⑦食物放进口腔引起唾液的分泌⑧发育着的种子合成生长素促进果实的发育 A.⑥②⑧④⑤③B.⑥②⑦④③⑤ C.②①⑧③⑤③D.①②⑦④③⑤ 6.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兔子吃了1公斤的草,则这1公斤草中的能量就流入了兔子体内 B.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这只兔子中约有10%~20%的能量流入狼的体内 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循环而循环利用的 7.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共含有七条食物链 B.伯劳鸟和袋鼬只存在捕食关系 C.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含有6个养分级 D.食物链中养分级越高的生物体型越大 8. 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图解模型,A、B、C分别表示流入各养分级生物的能量,D、E、F分别表示各养分级生物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G、H、I分别表示草、兔子、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J、K、L分别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中A=D、B=E、C=F B.K中能量包括兔子尸体及狼粪便中的能量 C.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分解者所处的养分级 D.第一养分级至其次养分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E/D 9. 对下列两条食物链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玉米→人②玉米→牛→人 A.一个吃玉米的人获得的能量确定比一个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 B.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淌,传递效率随养分级上升而逐级递减 C.长期坚持素食可缓解世界粮食短缺问题 D.若土壤中含相同浓度的某重金属盐,则②中的人比①中的人重金属积累少 10. 原创题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四川地震灾区的部分大熊猫转移到成都、北京等地饲养属于就地疼惜 B.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C.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种群、生态系统三个层次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作业含答案

第2练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一、单项选择题 1. (2022·扬州期末)某国家公园中一个开阔地带,被多种多样的草本植物和小灌木覆盖,而薮羚这种需要借助密林来隐藏自己的植食性动物则不敢前来觅食。后来由于肉食性动物的消失,薮羚才开始在这一地带进行觅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肉食性动物的消失不会影响植食性动物间的竞争 B. 肉食性动物的消失一般不会影响能量的传递效率 C. 薮羚和肉食性动物存在时可能加快物质循环 D. 薮羚和草本植物之间存在着信息传递 2. (2022·无锡期终)生活在潮间带的滨螺常以小型绿藻浒苔为食。下图表示该潮间带中的藻类物种数与滨螺密度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据图推测滨螺可能会改变潮间带中藻类的优势种 B. 随着滨螺密度的增加,浒苔密度将先增加后下降 C. 滨螺的捕食作用提高了潮间带中物种的多样性 D. 浒苔中有机物的能量会有10%~20%进入滨螺体内 3. (2022·南通海安学业质量监测)江苏某地积极开展“稻蟹共生”养殖模式。河蟹以水稻田中的杂草、腐殖质、害虫等为食,河蟹在觅食过程中能帮田松土,其排泄物为水稻的生长提供养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水稻田中的水稻和河蟹是互利共生关系 B. 水稻田中的河蟹属于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和分解者 C. 河蟹的觅食过程能促进水稻根部细胞进行有氧呼吸 D. 河蟹的排泄物为水稻的生长提供养料,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4. (2022·连云港三模)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硫循环的部分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硫循环是指硫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流动 B. 过程①②代表的生理过程分别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C. 过程③中硫元素主要以含S有机物的形式流动 D. 植树造林可吸收大气中SO2,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5. (2022·南通四模)秸秆的合理回收利用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下列相关叙 述错误的是() A. 秸秆放入沼气池中发酵生产沼气,可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B. 秸秆还田为土壤微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并可改善土壤结构 C. 秸秆青贮处理作为牛羊等的饲料,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D. 秸秆作为培养基培育菌菇类食品,可使秸秆中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 6. (2022·泰州四模)长桥溪是西湖上游四大溪流之一,整治前溪底垃圾成堆,岸边杂草丛生,附近居民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溪流后注入西湖,经生态修复后水清草美。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污水中有机物所含化学能 B. 该生态工程的设计须遵循自生、协调等原理 C. 跌水曝气处理的目的是促进水体厌氧菌降解有机污染物 D. 建造成的生态公园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和间接价值 7. (2022·扬州三模)新型“零废弃生态农业”利用酶催化剂,将鸡粪、猪粪及农田废弃物变为无臭无味溶于水的粉末,随水施撒在土壤里,实现了农田有机垃圾的零废弃、无污染,让农田秸秆和卖不出去的废弃农产品代替化肥改造盐碱地。从生态学角度对“零废弃生态农业”的分析正确的是() A. “零废弃”改变了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B. 酶催化剂提高了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 C. 废弃物再利用提高了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 D. 促进了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并减少环境污染 二、多项选择题 8. (2022·苏州期末)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和食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能力训练14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专题能力训练十四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一、判断题 1.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 ) 2.消费者都是异养生物,主要有动物、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 ) 3.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的能力强。( ) 4.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只有一种种间关系。( ) 5.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越大。( ) 6.光合作用推动碳循环过程,促进了生物群落中的能量循环。( ) 7.生物圈的物质是自给自足的,能量需要不断补充。( ) 8.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来源于其他生物。( ) 9.碳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 10.所有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 ) 11.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不会小于10%,也不会大于20%。( ) 12.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沿食 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进行。( ) 13.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其不存在于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 ) 14.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 ) 15.沼渣、沼液可肥田,使能量流向农作物,避免了能量的浪费。( ) 16.富营养化水体出现“水华”现象,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 ) 17.输入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可能是太阳能,也可能是现成有机物中的能量,如人工鱼塘、工厂排出 的有机废物。( )

18.湿地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 答案: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 二、选择题 1.(2019某某某某质检)大量生活污水的排放会导致湖泊污染。投放活性淤泥(多种微生物聚合而成 的泥塑状团块)且持续通入空气有助于净化有机污染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投放活性淤泥可提高湖泊的抵抗力稳定性 B.活性淤泥的净化作用主要依赖微生物的有氧呼吸 C.活性淤泥中的微生物能促进湖泊的物质循环 D.湖泊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不会流向活性淤泥中的微生物 答案:D 解析:投放活性淤泥有助于净化有机污染物,所以可提高湖泊的抵抗力稳定性,A项正确。活性淤泥 在发挥作用时需要持续通入空气,所以其净化作用主要依赖微生物的有氧呼吸,B项正确。活性淤泥 中的微生物能分解有机污染物,可以将其分解成矿质元素,所以能促进湖泊的物质循环,C项正确。 湖泊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通过落叶、尸体残骸流向活性淤泥的微生物中,D项错误。 2.右图所示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其中箭头未标出,已知图中各食物链的起点和终点是一致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三级消费者,则a是生产者 B.若a属于第二营养级,则b是生产者 C.若e固定的能量最多,则e是生产者 D.该食物网共有3条或4条食物链

高考生物大题(生态系统)专题

高考生物大题(生态系统) 1、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的能量流动。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之和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 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C. 图中②与①的比值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 D. 该生态系统中狐的营养级别最高,获得的能量最多 2、林窗主要是指森林群落中老龄树死亡或因偶然性因素导致成熟阶段优势树种死亡,从而在林冠层造成空隙的现象。研究表明林窗会影响森林群落的演替,回答下列问题: (1)群落演替指的是的过程。 (2)林窗形成后,林窗下的生态环境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其中最直接、最重要的作用是引起了的增加,从而促进了林窗区草本和灌木植株的生长,森林中不同部位形成不同大小的林窗会一定程度的改变群落的(填:垂直/水平)结构。 (3)林窗的形成同时还影响了土壤的理化性质,一般来说,林窗的形成会导致林窗内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填:增多/减少),为了判断土壤营养物质的变化,可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调查时所釆用的方法是。 3、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某地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请回答下列问题: 注: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植物优势种群数量变化情况。 种名山桃丁香油松刺槐 山桃1 丁香0.124 1 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

注:表中数据表示阳坡的物种生态位重叠(即两个物种在同一资源状态上的相遇频率)变化进 行分析的结果。 (1)根据如图分析,该群落的演替类型是。该群落发展至第3 阶段时,甲、乙、丙之间为关系。该群落的空间结构应具有明显的现象。(2)在该演替过程中,由于群落的物种数目即提高,导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会逐渐提高。 (3)根据如表中数据可知,阳坡群落物种中竞争最激烈的是。有一种鞭毛藻能感受光线的强弱,借助鞭毛移动到光线合适的位置进行光合作用,这说明 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4、重庆长寿湖中绿藻和蓝藻等是鲤鱼及沼虾的食物来源,其中沼虾也是鲤鱼的食物。图甲表示绿藻与蓝藻对N、P 的吸收量及PH>8 时其体内藻毒素含量的差异,藻毒素对鱼类有害。图乙表示不同体长鲤鱼的食性比例。 (1)绿藻和蓝藻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2)在该湖泊中,沼虾种群最基本的特征是。 (3)请绘出题干中绿藻、蓝藻、沼虾和鲤鱼四者之间的食物关系网图:。 (4)环保部门为了治理该湖泊中氮、磷等元素富营养化的碱性水体,提高鲤鱼产量,他们首先选择(藻类),随后再投喂体长cm 的鲤鱼以快速去除藻类。 (5)假设该生态系统中只存在鲤鱼、沼虾、绿藻三类生物,结合图乙,鲤鱼体长在4.2cm 时,鲤鱼要获得48kJ 能量,至少需要藻类提供kJ 的能量。 5、古语有云:“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在告诫人们君子应增厚美德,如大地—样容 载万物。而大地之所以能滋生万物,则是由于土壤为生物的生长提供了条件。 (1)若要调査土壤中蚯蚓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的调查方法是。蚯蚓的活动有 利于农作物对无机离子的吸收,原因是:①作为生态系统成分中的,蚯蚓可将土壤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农作物再利用;②。(2)树林中的落叶没人打扫,落叶的厚度却没有明显增加,这与土壤中的微生物有关。现从甲地和乙地分别采集土壤并制成土壤浸出液。请以纤维素的分解为例,设计实验比较甲地和 乙地土壤微生物分解能力的强弱。(实验室提供纤维素粉和斐林试剂)请写出大致实验思路,

第13讲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第13讲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一、选择题 1.(2019湖南长沙联考)呼伦贝尔草原上生活着多种杂草和以杂草为食的食草动物以及小型食肉动物,各种生物数量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关于该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各种杂草固定的能量只能直接或间接地被消费者、分解者利用 C.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 D.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是分解者 2.(2020广东梅州二模)湿地公园是指以水为主体的公园。它是具有湿地保护与利用、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生态观光、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的社会公益性生态公园。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区分不同的生物群落,需要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 B.某水生植物入侵该生态系统,在初期该种群数量可能呈“J”型增长 C.从陆地到浅水、深水区植被类型存在差异,这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D.湿地公园为科普教育、科学研究提供好的样地,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3.(2020山东日照二模)为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对西黄松老龄(未砍伐50~250年)和幼龄(砍伐后22年)生态系统的有机碳库及年碳收支进行测试,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西黄松群落生产者活生 物量(g/m2) 死有机质 (g/m2) 土壤有机碳 (g/m2) 净初级生产力 [g/(m2·年)] 异养呼吸 [g/(m2·年)] 老龄12 730 2 560 5 330 470 440 幼龄 1 460 3 240 4 310 360 390 (注:净初级生产力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总碳的速率减去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碳的速率;异养呼吸是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 A.西黄松群落被砍伐后可逐渐形成自然幼龄群落,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1 / 10

2021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练13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专题突破练13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一、单项选择题 1.(2020山东潍坊4月一模)下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过程,其中甲、乙、丙代表生物成分,A、B、C、D、E、F代表能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E表示的是各营养级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B.A流入甲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 C.C/B的数值可代表能量由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 D.生态系统中乙的个体数量可能大于甲 2.(2020山东烟台4月一模)“海底黑烟囱”是指海底富含硫化物的高温热液活动区,其热液喷出时形似“黑烟”。此区域是高温、高压、没有阳光和缺乏氧气的极端环境,却发现了许多前所未见的生物,包括大得出奇的红蛤、海蟹、血红色的管虫、形状类似蒲公英的水螅、蠕虫及硫细菌(类似硝化细菌)等许多生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是这里特殊的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B.当前科学家利用该区域的某些生物研制耐热酶,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海底黑烟囱”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间关系包括捕食、竞争等 D.“海底黑烟囱”中的细菌若移到地面实验室富氧环境,其数量会呈“S”型增长 3.(2020山东枣庄4月二模)在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中,同化量是核心概念之一。依据下列食物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草兔狐 A.草的同化量等于草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中的能量 B.兔的同化量等于兔的呼吸量和兔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C.狐粪便中的能量属于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D.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同化的能量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4.(2020山东威海4月一模)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信息传递具有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B.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必须依赖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C.生态系统中用于传递的信息都是由生物成分产生的 D.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是通过信息传递实现的 5.(2020山东日照3月实验班过程检测)日照市面向大海,境内河流纵横,众多的湿地为多种生物提供了栖息地,近年来市政府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碱蓬等,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人工湿地可以净化污水、改善水质、调节小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要恢复湿地生物多样性,在改善无机环境基础上,应先增加分解者的种类和数量 D.恢复湿地的最佳方法是减少人为维护活动,尽可能采用自然恢复的方法 6.(2020山东烟台4月一模)下图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一年内CO2消耗量与释放量的情况,其中甲、乙和丙分别表示生态系统消费者、分解者和生产者呼吸作用CO2释放量,丁表示生产者光合作用及化能合成作用CO2消耗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碳循环在甲、乙、丙构成的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双向传递 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丁来表示 C.人工生态系统中CO2的消耗量与释放量关系往往不符合上图 D.根据图示关系可推测该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正在上升 7.(2020山东淄博4月一模)下图表示某水生生态系统中4种成分(甲~丁各代表一种成分)之间的关系,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2023年高考生物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13)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含答案)

(13)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2023年高考生物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 1.【2023年山东卷】凡纳滨对虾是华南地区养殖规模最大的对虾种类。放苗1周内虾苗取食藻类和浮游动物,1周后开始投喂人工饵料,1个月后对虾完全取食人工饵料。1个月后虾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见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周后藻类和浮游动物增加,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会减轻 B.1个月后藻类在虾池的物质循环过程中仍处于主要地位 C.浮游动物摄食藻类、细菌和有机碎屑,属于消费者 D.异养细菌依赖虾池生态系统中的沉积物提供营养 2.【2023年江苏5月联考】泗洪淡水湿地自然保护区严格实行分区管理:核心区用于保存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并作为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区;缓冲区用于集约管理资源、开展科学研究;实验区用于发展农业、修建旅游设施等。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对核心区珍稀动物种群数量的调查一般不用标记重捕法 B.核心区各营养级生物之间的能量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 C.利用缓冲区资源开展科学研究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实验区发展农业、修建旅游设施需考虑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 3.【2023年湖北卷】胁迫是指一种显著偏离于生物适宜生活需求的环境条件。水杨酸可以减轻胁迫对植物的不利影响。在镉的胁迫下,添加适宜浓度的水杨酸可激活苦草体内抗氧化酶系统,降低丙二醛和H2O2含量,有效缓解镉对苦草的氧化胁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水杨酸能缓解H2O2对苦草的氧化作用 B.在胁迫环境下,苦草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下降

C.通过生物富集作用,镉能沿食物链传递到更高营养级 D.在镉的胁迫下,苦草能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维持稳态 4.【2023年浙江6月】自从践行生态文明建设以来,“酸雨”在我国发生的频率及强度都有明显下降。下列措施中,对减少“酸雨”发生效果最明显的是( ) A.大力推广风能、光能等绿色能源替代化石燃料 B.通过技术升级使化石燃料的燃烧率提高 C.将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废气集中排放 D.将用煤量大的企业搬离城市中心 5.【2023年浙江1月】近百年来,随着大气CO2浓度不断增加,全球变暖加剧。为减缓全球变暖,我国政府提出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CO2排放目标,彰显了大国责任。下列措施不利于达成此目标的是( ) A.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B.积极推进植树造林 C.大力发展风能发电 D.广泛应用节能技术 6.【2023年浙江1月】在我国西北某地区,有将荒漠成功改造为枸杞园的事例。改造成的枸杞园与荒漠相比,生态系统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防风固沙能力有所显现 B.食物链和食物网基本不变 C.土壤的水、肥条件得到很大改善 D.单位空间内被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明显增多 7.【2023年辽宁大连模拟】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B.生物多样性包括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C.环境污染是野生大熊猫的基因多样性降低的主要原因 D.植物进行固碳、供氧,可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8.【2023年浙江6月】地球上存在着多种生态系统类型,不同的生态系统在物种组成、结构和功能上的不同,直接影响着各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 回答下列问题: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作业含答案

微专题限时集训(十三)生态系统和环境保 护 (建议用时:25分钟) 一、选择题 1.(2022·广东选择性考试)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其中字母表示不同的生物,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A.a、c是生产者B.b、e是肉食动物 C.c、f是杂食动物D.d、f是植食动物 C[a在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c能捕食a、b、e,属于消费者,A错误;b在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B错误;c和f都能捕食生产者a、b,也都能捕食消费者e,所以c和f属于杂食动物,C正确;d是植食动物,但由C选项解析可知,f属于杂食动物,D错误。] 2.(2022·菏泽高三一模)科学家对一个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如图[图中数字为能量值,单位是J/(cm2·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于植食性动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1.96×105 J/(cm2·a)

B.植食性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占据相同的生态位 C.从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0.85% D.枯枝、落叶、死根中的物质和能量可以被植物根系吸收利用 C[植食性动物的同化量为3.27×105-1.31×105=1.96×105J/(cm2·a),同化量中除去呼吸散失的能量才是用于植食性动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A错误;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故可知植食性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占据不同的生态位,B错误;生产者的同化量为2.31×107 J/(cm2·a),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为1.96×105J/(cm2·a),因此从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96×105÷(2.31×107)×100%≈0.85%,C正确;枯枝、落叶、死根中的部分物质经微生物分解为无机物后能被植物根系吸收利用,但是能量不可以被植物根系吸收利用,因为能量不能循环利用,D错误。] 3.(2022·湖南选择性考试)稻-蟹共作是以水稻为主体、适量放养蟹的生态种养模式,常使用灯光诱虫杀虫。水稻为蟹提供遮蔽场所和氧气,蟹能摄食害虫、虫卵和杂草,其粪便可作为水稻的肥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种养模式提高了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B.采用灯光诱虫杀虫利用了物理信息的传递 C.硬壳蟹(非蜕壳)摄食软壳蟹(蜕壳)为捕食关系 D.该种养模式可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B[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该模式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A错误;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有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采用灯光诱虫杀虫利用了光,是物理信息的传递,B 正确;捕食关系是指群落中两个物种之间的关系,硬壳蟹(非蜕壳)和软壳蟹(蜕壳)属于同一物种,两者之间的摄食关系不属于捕食,C错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传递是单向的,不能循环利用,D错误。]

2020届高考艺考生物复习教师用书:专题八第13讲 高频命题点1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Word版含解析

第13讲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 [最新考纲] 1.生态系统的结构(Ⅰ);2.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Ⅱ);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Ⅱ);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Ⅱ);5.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Ⅱ);6.全球性环境问题(Ⅰ);7.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Ⅰ)。 精读教材——记一记 1.生态系统包括四种基本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其中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P90正文) 2.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P92正文) 3.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经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传递,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P93图示) 4.输入第一营养级能量的去向是:一是呼吸消耗以热能形式散失;二是用于生产者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储存于有机物中,其中一部分随残枝败叶被分解者分解,另一部分则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体内流入第二营养级。(P94正文) 5.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组成生物的各种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往复的现象。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并不是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P101正文) 6.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以CO2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形式传递;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形式存在。(P101图示信息) 7.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二者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P103正文) 8.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等形式。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但也有单向的。生物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生物的种间关系等都

2021生物通用一轮练习:第二编 热点13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含解析

2021高考生物通用一轮练习:第二编热点13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含解析 热点13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一、选择题 1.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的原因是多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占有不同营养级 B.该食物网由8条食物链组成,蛇与鼠、食虫鸟与蛙的关系分别是捕食和竞争 C.该图仅体现了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未体现的成分就是分解者 D.鹰在植物→鼠→蛇→鹰这条食物链中属于三级消费者、第四营养级 答案C 解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的原因是多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占有不同营养级,A正确;该食物网由8条食物链组成,分别是①植物→食植昆虫→食虫鸟→鹰、②植物→食植昆虫→食虫昆虫→食虫鸟→鹰、③植物→食植昆虫→食虫

昆虫→食虫鸟→蛇→鹰、④植物→食植昆虫→食虫昆虫→蛙→蛇→鹰、⑤植物→食植昆虫→蛙→蛇→鹰、⑥植物→鼠→蛇→鹰、⑦植物→鼠→鹰、⑧植物→食植昆虫→食虫鸟→蛇→鹰,其中蛇与鼠是捕食关系,食虫鸟与蛙是竞争关系,B正确;食物网只体现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未体现的成分是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C错误;鹰在植物→鼠→蛇→鹰这条食物链中属于三级消费者、第四营养级,D正确. 2.假如某食物网中有一种大型杂食性的海洋鱼类,它的食物有1/2来自海洋植物,1/4来自草食性鱼类,1/4来自以草食性鱼类为食的小型肉食性鱼类。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此食物网中包括四条食物链 B.这种杂食性鱼与小型肉食性鱼只有竞争关系 C.经测定此食物网的四种生物体内DDT浓度最高的是海洋植物 D.从理论上计算,杂食性鱼每增加1千克体重最多需要海洋植物280千克 答案D 解析此食物网中共包括海洋植物→大型海洋鱼类,海洋植物→草食性鱼类→大型海洋鱼类,海洋植物→草食性鱼类→小型肉食性鱼类→大型海洋鱼类3条食物链,A错误;这种杂食性鱼和小型肉食性鱼都捕食草食性鱼类,所以二者之间具有竞争关系,同时这种杂食性鱼又以小型肉食性鱼为食物,二者之间又具有捕食关系,B错误;由于食物链的富集作用,此食物链中的四种生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