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含解析版)

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含解析版)

2021 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

一、选择题:每小题6 分,共36 分

1.(6 分)同一物种的两类细胞各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含量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其原因是参与这两种蛋白质合成的()

A.tRNA 种类不同

B.mRNA 碱基序列不同

C.核糖体成分不同

D.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不同

2.(6 分)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癌细胞在适宜条件时可无限增殖

B.癌变前后,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有明显差别

C.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癌变

D.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发生异常增殖

3.(6 分)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A.血浆渗透压降低

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

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4.(6 分)当人看见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

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

5.(6 分)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a、b、c、d 四组,将a、b 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c、d 两组胚芽鞘中的相应位置分别切取等长的一段,并按图中所示分别接入a、b 两组胚芽鞘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

b′两组胚芽鞘.然后用单侧光照射,发现a′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其原因是()

A.c 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d 组尖端不能

B.a′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b′组尖端不能

C.c 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d 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D.a′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6.(6 分)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 个月.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种群10 月份的出生率不可能为零

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二、非选择题

7.(11 分)将玉米种植置于25℃、黑暗、水分适宜的条件下萌发,每天定时取相同数量的萌发种子,一半直接烘干称重,另一半切取胚乳烘干称重,计算每粒的平均干重,结果如图所示.若只考虑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来源于

胚乳,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萌发过程中胚乳组织中的淀粉被水解成,再通过作用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

(2)萌发过程中在小时之间种子的呼吸速率最大,在该时间段内每粒种子呼吸消耗的平均干重为mg.

(3)萌发过程中胚乳的部分营养物质转化成幼苗的组成物质,其最大转化速率为mg•粒•d﹣1.

(4)若保持实验条件不变,120 小时候,萌发种子的干重变化趋势是,原因是.

8.肺牵张反射是调节呼吸的反射之一,图(a)为肺牵张反射示意图。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肺中。深吸气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脑干,抑制吸气,引起呼气。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a、b、c、d 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a 是,b 是,

c 是,

d 是。

(2)人体要屏住呼吸必须受到图(a)中的调控。

(3)图(a)中神经元①和②之间形成的突触(放大后的突触如图(b)所示)中,突触小体是神经元①的(填“轴突”、“树突”、“细胞体”)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后膜位于神经元②的(填“轴突”、“树突”、“细胞体”)。

9.(10 分)一对毛色正常的鼠交配,产下多只鼠,其中一只雄鼠的毛色异常,分析认为,鼠毛色出现异常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控制毛色基因的显隐性未知,突变只涉及一个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二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只涉及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假定这只雄鼠能正常生长发育,并具有生殖能力,后代可成活.为探究该鼠毛色异常的原因,用上述毛色异常的雄鼠分别与其同一窝的多只雌鼠交配,得到多窝子代.请预测结果并作出分析.

(1)如果每窝子代中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均为,则可推测毛色异常是性基因突变为性基因的直接结果,因为.(2)如果不同窝子代出现两种情况,一中是同一窝子代中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为,另一种是同一窝子代全部表现为鼠,则可推测毛色异常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

10.(8 分)某草原上生活着鹿、兔、狼和狐等生物,雄鹿有角、雌鹿无角,通常情况下这种鹿的雌雄个体分群活动(生殖季节除外),有人提出“鹿角效应”

假说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回答下列问题:

(1)该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属于(填“不同”或“同一”)种群.(2)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共同形成了一个(填“种群”

、“群落”或“生态系统”).

(3)为探究“鹿角效应”假说是否成立,某同学用狗(能将抛入流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来)、项圈和棍棒做了如下3 组实验,甲组同时向流水池中抛出2 个相同项圈,乙组同时抛出两个相同棍棒,丙组则同时抛出一个项圈和一个棍

棒,记录每次抛出后够叼回第一个漂浮物的时间.若丙组平均时间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他两组,则实验结果支持该假说.测试时要求甲、乙、丙3 组抛出项圈和棍棒的距离(填“相同”或“不同”),本实

验中项圈或棍棒相当于该草原上的.

三、选做题(15 分)

11.为了探究6﹣BA 和IAA 对某菊花品种茎尖外植体再生丛芽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在MS 培养基中加入6﹣BA 和IAA,配制成四种培养基(见表),灭菌

后分别接种数量相同、生长状态一致、消毒后的茎尖外植体,在适宜条件下

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再生丛芽外植体的比率(m),以及再生丛芽外植体上

的丛芽平均数(n),结果如表.

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植物的需求量,培养基中无机盐的元素可分为和两类.上述培养基中,6﹣BA 属于类生长调节剂.

(2)在该实验中,自变量是,因变量是,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3)从实验结果可知,诱导丛芽总数最少的培养基是号培养基.

(4)为了诱导该菊花试管苗生根,培养基中一般不加入(填“6﹣BA”或“IAA”).

12.(15 分)根据基因工程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限制性内切酶切割DNA 分子后产生的片段,其末端类型有和.

相连,含有目的基因的DNA 除可用EcoRⅠ切割外,还可用另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切割,该酶必须具有的特点是.

(3)按其来源不同,基因工程中所使用的DNA 连接酶有两类,即DNA 连接酶和DNA 连接酶.

(4)反转录作用的模板是,产物是.若要在体外获得大量反转录产物,常采用技术.

(5)基因工程中除质粒外,和也可作为运载体.

(6)若用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一般情况下,不能直接用未处理的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原因是.

2012 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6 分,共36 分

1.(6 分)同一物种的两类细胞各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含量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其原因是参与这两种蛋白质合成的()

A.tRNA 种类不同

B.mRNA 碱基序列不同

C.核糖体成分不同

D.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不同

【考点】15: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51:细胞的分化;7F: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蛋白质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重要的过程,其中翻译过程需要模板(mRNA)、原料(氨基酸)、酶、能量和tRNA(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到核糖体上进行翻译过程),场所是核糖体。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的根本原因是DNA 中碱基序列不同,直接原因是mRNA 中碱基序列不同。

【解答】解:A、细胞中的tRNA 种类相同,都有61 种,A 错误;

B、蛋白质是以mRNA 为模板直接翻译形成的,所以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各种氨

基酸排列顺序不同的原因是mRNA 碱基序列不同,B 正确;

C、参与这两种蛋白质合成的核糖体的成分相同,都是由蛋白质和rRNA 组成,

C 错误;

D、一种密码子只能决定一种氨基酸,D 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化、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明确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是mRNA,再选出正确

的答案,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6 分)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癌细胞在适宜条件时可无限增殖

B.癌变前后,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有明显差别

C.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癌变

D.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发生异常增殖

【考点】5A:癌细胞的主要特征;5B:细胞癌变的原因.

【分析】引起细胞癌变的外因是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癌细胞的特征:无限增殖、形态结构显著变化、细胞表面发生改变.

【解答】解:A、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在适宜条件时可无限增殖,A 正确;

B、癌变后,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B 正确;

C、致癌因子包括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其中病毒癌基

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癌变,C 正确;

D、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D 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癌变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癌变的原因、癌细胞的特征、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功能,再结合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3.(6 分)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A.血浆渗透压降低

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

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考点】E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体内水平衡调节的知识.

当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

【解答】解:A、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A 错误;

B、机体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B 正确;

C、机体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C 错

误;

D、抗利尿激素随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肾小管和

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D 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激素释放进入血液被运送到全身各个部位,虽然他们与各处的组织、细胞有广泛接触,但有此激素只作用于某些器官、组织和细胞,这称为激素作用的特异性.被激素选择作用的器官、组织和细胞,分别称为靶器官、靶组织和靶细胞.激素与受体相互识别并发生特异性结合,经过细胞内复杂的反应,从而激发出一定的生理效应.在激素同受体结合后,激素原本的结构发生了改变,不再具有原来激素具有的生物学效应,就叫做灭活.

4.(6 分)当人看见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

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

【考点】D5: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专题】33:归纳推理;53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分析】本题是一道典型的条件反射题,人看到酸梅时,酸梅的色泽、形态大小等特征,刺激人的视网膜,让人知道是酸梅,从而形成条件反射,并分泌大量唾液.

【解答】解:A、感知酸梅,形成条件反射,其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A 正确;

B、唾液大量分泌是唾液腺的活动,所以唾液腺是效应器,B 正确;

C、酸梅的色泽是引起条件反射的条件之一,另外还有形态大小等特征,并且色

泽直接刺激的是视网膜,而非直接刺激中枢神经,C 错误;

D、在这一过程需要多个神经元细胞的参与,兴奋在多个神经元之间传递,发生

“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是必然的,D 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5.(6 分)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a、b、c、d 四组,将a、b 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c、d 两组胚芽鞘中的相应位置分别切取等长的一段,并按图中所示分别接入a、b 两组胚芽鞘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b′两组胚芽鞘.然后用单侧光照射,发现a′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其原因是()

A.c 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d 组尖端不能

B.a′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b′组尖端不能

C.c 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d 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D.a′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考点】C3: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分析】图中a 组尖端和b 组尖端都能产生生长素,a′组和b′组的区别是胚芽鞘的尖端下部放置的是c 组正立的和d 组倒置的,由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因此a′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单侧光能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即向光侧运向背光侧,所以a′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

【解答】解:A、c 组和d 组尖端都能合成生长素,本试验没有用到c 组和d 组尖端,故A 错误;

B、a′组和b′组尖端都能合成生长素,故B 错误;

C、实验过程未用到c 组和d 组尖端,故C 错误;

D、由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a′组尖

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导致a′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故D 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调节,解决此题的关键在于分析图中所给的信息,本题意在考查学生识图能力和理解能力.

6.(6 分)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 个月.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种群10 月份的出生率不可能为零

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考点】F1:种群的特征.

【专题】41:正推法;536:种群和群落.

【分析】1、由图可知,未成熟个体从2 月底到6 月底逐渐增多,从6 月底到12 月逐渐减少0,而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 个月,因此该种群出生时间大概为2 月底到6 月,到12 月都成熟.

2、种群最基本特征是种群密度,种群数量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天敌数量、

季节更替以及食物质量和数量的变化等的影响.

【解答】解:A、从题中柱形图的分析可知,未成熟个体从2 月底到6 月逐渐增多,从6 月到12 月逐渐减少至12 月变为0,而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 个月,因此该种群出生时间大概为2 月底到6 月,到12 月都成熟,10 月份出生率可能为0,A 错误;

B、引入的天敌可能对不同年龄段的个体捕食具有选择性,从而影响该种群的年

龄结构,B 正确;

C、由题图可知,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C 正确;

D、大量诱杀某种动物的雄性个体,会导致性别比例的失调,进而通过出生率的

明显降低,使种群的密度的减小,D 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种群的年龄结构和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分析题图获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A 选项的分析是难点,解题时要结合题图信息与题干信息分析解答.

二、非选择题

7.(11 分)将玉米种植置于25℃、黑暗、水分适宜的条件下萌发,每天定时取相同数量的萌发种子,一半直接烘干称重,另一半切取胚乳烘干称重,计算每粒的平均干重,结果如图所示.若只考虑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来源于胚乳,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萌发过程中胚乳组织中的淀粉被水解成葡萄糖,再通过呼吸(或生物氧化)作用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

(2)萌发过程中在 72﹣96 小时之间种子的呼吸速率最大,在该时间段内每粒种子呼吸消耗的平均干重为 26.5 mg.

(3)萌发过程中胚乳的部分营养物质转化成幼苗的组成物质,其最大转化速率为 22【(118.1﹣91.1)﹣(177.7﹣172.7)】mg•粒•d﹣1.

(4)若保持实验条件不变,120 小时候,萌发种子的干重变化趋势是下降,原因是幼苗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且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考点】3S: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分析】玉米属于单子叶植物,种子是由种皮、胚乳、胚三部分组成.胚将通过分裂分化形成根芽茎等器官,而胚乳在其过程中提供营养物质.并且此时种子在萌发过程中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种子的有机物总量在减少,而种类会有所增加.

【解答】解:(1)淀粉被水解产物葡萄糖,通过呼吸作用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被胚细胞吸收后,一部分转化为胚发育成幼苗的组成物质,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2)由此,通过对图中“萌发种子直接烘干称重”那条曲线上各时间段的数据进行处理,可依次计算出:0﹣24 小时为15.4mg;24﹣48 小时为0.6mg;48﹣72 小时为1.1mg;在72﹣96 小时为204.2﹣177.7=26.5mg,因此萌发过程中在72﹣96 小时之间种子的呼吸速率最大.

(3)结合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有机物量=胚乳减少的干重量﹣转化成幼苗的组成物质,计算出:72﹣96 小时转化为43.6﹣26.5=17.1mg ,96﹣120 小时为

27﹣5=22mg,最大转化速率为22mg•粒•d﹣1.

(4)由于已告诉实验条件保持不变,长出的幼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随着胚乳中营养物质的不断消耗,将导致幼苗不能获得足够的营养物质而死亡.

故答案为:

(1)葡萄糖呼吸(或生物氧化)

(2)72﹣96 26.5

(3)22【(118.1﹣91.1)﹣(177.7﹣172.7)】

(4)下降幼苗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且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了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分析能力,难度较大,解题的关键是明白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有机物量=胚乳减少的干重量﹣转化成幼苗的组成物质.

8.肺牵张反射是调节呼吸的反射之一,图(a)为肺牵张反射示意图。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肺中。深吸气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脑干,抑制吸气,引起呼气。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a、b、c、d 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a 是神经中枢,b 是传入神经,c 是传出神经,d 是效应器。

(2)人体要屏住呼吸必须受到图(a)中的大脑皮层调控。

(3)图(a)中神经元①和②之间形成的突触(放大后的突触如图(b)所示)中,突触小体是神经元①的轴突(填“轴突”、“树突”、“细胞体”)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后膜位于神经元②的细胞体(填“轴突”、“树突”、“细胞体”)。

【考点】D2: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

【分析】第(1)小题考查反射弧的组成;第(2)小题只要明白屏住呼吸为主动意识控制的行为,必须要受到图(a)中大脑皮层的控制;第(3)小题考查了突触的基本结构。实际上,肺牵张反射的示意图(a)和突触结构图(b)中所蕴涵的信息是很丰富的。

【解答】解:(1)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图中与肺牵张感受器相连的b 为传入神经,则a 为神经中枢、c 为传出神经、d 为效应器。

(2)屏住呼吸是主动意识控制的行为,受到大脑皮层高级中枢的控制。

(3)神经元①和②之间形成的突触,突触小体是神经元①的轴突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分为轴突﹣树突型和轴突﹣胞体型,由图b 可知,突触后膜位于神经元②的细胞体。

故答案为:

(1)神经中枢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

(2)大脑皮层

(3)轴突细胞体

【点评】本题结合肺牵张反射示意图和突触结构示意图,考查反射弧的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突触结构及人脑的功能,要求考生识记反射弧的组成和突触的结构,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其次还有考试识记人们的功能,明确屏住呼吸是主动意识控制的行为,受到大脑皮层高级中枢的控制。

9.(10 分)一对毛色正常的鼠交配,产下多只鼠,其中一只雄鼠的毛色异常,分析认为,鼠毛色出现异常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控制毛色基因的显隐性未知,突变只涉及一个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二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只涉及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假定这只雄鼠能正常生长发育,并具有生殖能力,后代可成活.为探究该鼠毛色异常的原因,用上述毛色异常的雄鼠分别与其同一窝的多只雌鼠交配,得到多窝子代.请预测结果并作出分析.

(1)如果每窝子代中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均为 1:1 ,则可推测毛色异常是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的直接结果,因为只有两个隐性纯合亲本中一个亲本的一个隐性基因突为显性基因时,才能得到每窝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均为1:1 的结果.

(2)如果不同窝子代出现两种情况,一中是同一窝子代中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为1:1 ,另一种是同一窝子代全部表现为毛色正常鼠,则可推测毛色异常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

【考点】85: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干中“突变只涉及一个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分析,且产生了新性状(毛色异常),则只能是由aa 突变为Aa 才会出现性状的改变.根据题干中“只涉及亲本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亲代基因型均为Aa,毛色异常雄鼠的基因型为aa,毛色正常同窝中的雌性鼠的基因型为AA 或者Aa.由此作答.

【解答】解:(1)根据题干中“突变只涉及一个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分析,且产生了新性状(毛色异常),则只能是由aa 突变为Aa 才会出现性状的改变.则两亲本和同窝中的雌性鼠的基因型均为aa,毛色异常雄鼠的基因型为Aa,所以杂交子代毛色异常:毛色正常为1:1.

(2)根据题干中“只涉及亲本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亲代基因型均为Aa ,毛色异常雄鼠的基因型为aa,毛色正常同窝中的雌性鼠的基因型为AA 或者Aa.若雄性鼠与同窝中基因型为Aa 的雌性鼠交配,后代毛色异常:毛色正常的性状分离为1:1;若雄性鼠与同窝中基因型为AA 的雌性鼠交配,后

代都为Aa,即毛色全部表现正

常.故答案为:

(1)1:1 隐显只有两个隐性纯合亲本中一个亲本的一个隐性基因突为显性基因时,才能得到每窝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均为1:1 的结果(2)1:1 毛色正常

【点评】本题考查遗传的分离定律,重点在于分离定律的分析,考查学生的提取题目信息和综合分析能力.处理时一定要抓住题目给与的条件.

10.(8 分)某草原上生活着鹿、兔、狼和狐等生物,雄鹿有角、雌鹿无角,通常情况下这种鹿的雌雄个体分群活动(生殖季节除外),有人提出“鹿角效应”

假说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回答下列问题:

(1)该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属于同一(填“不同”或“同一”)种群.

(2)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共同形成了一个群落(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

(3)为探究“鹿角效应”假说是否成立,某同学用狗(能将抛入流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来)、项圈和棍棒做了如下3 组实验,甲组同时向流水池中抛出2 个相同项圈,乙组同时抛出两个相同棍棒,丙组则同时抛出一个项圈和一个棍棒,记录每次抛出后够叼回第一个漂浮物的时间.若丙组平均时间小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他两组,则实验结果支持该假说.测试时要求甲、乙、丙3 组抛出项圈和棍棒的距离相同(填“相同”或“不同”),本实验中项圈或棍棒相当于该草原上的雌鹿或雄鹿.

【考点】F1:种群的特征;F5:群落的结构特征.

【分析】本题是对种群与群落的概念考查和“鹿角效应”的模拟实验的考查.回忆种群与群落的概念完成(1)、(2),分析模拟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并根据实验结果预期结论完成(3)

【解答】解(1)种群是生活中一定地域内的所有同种生物个体的综合,该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属于同一种群.

(2)生物群落是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因此该草原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共同形成了一个群落.

(3)分析该模拟实验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三组实验的抛出物不同,因变量是每次抛出后够叼回某草原上生活着鹿、兔、狼和狐等生物,雄鹿有角、雌鹿无角,通常情况下这种鹿的雌雄个体分群活动(生殖季节除外),有人提出“鹿角效应”假说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回答下列问题:

(1)该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属于同一(填“不同”或“同一”)种群.

(2)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共同形成了一个群落(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

(3)为探究“鹿角效应”假说是否成立,某同学用狗(能将抛入流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来)、项圈和棍棒做了如下 3 组实验,甲组同时向流水池中抛出 2 个相同项圈,乙组同时抛出两个相同棍棒,丙组则同时抛出一个项圈和一个棍棒,记录每次抛出后够叼回第一个漂浮物的时间,甲、乙、丙 3 组抛出项圈和棍棒的距离是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该相同;若丙组平均时间小于其他两组,则实验结果支持该假说;测试时要求甲、乙、丙 3 组抛出项圈和棍棒的距离是无关变量,应相同本实验中项圈或棍棒相当于该草原上的雌鹿或雄鹿.故答案应为:

(1)同一(2)群落

(3)小于相同雌鹿或雄鹿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概念和“鹿角效应”的模拟实验分析,对实验的分析是本题的难点,解析时要从实验的目的、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分析入手.

三、选做题(15 分)

11.为了探究6﹣BA 和IAA 对某菊花品种茎尖外植体再生丛芽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在MS 培养基中加入6﹣BA 和IAA,配制成四种培养基(见表),灭菌后分别接种数量相同、生长状态一致、消毒后的茎尖外植体,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再生丛芽外植体的比率(m),以及再生丛芽外植体上

的丛芽平均数(n),结果如表.

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植物的需求量,培养基中无机盐的元素可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类.上述培养基中,6﹣BA 属于细胞分裂素类生长调节剂.

(2)在该实验中,自变量是 IAA 浓度,因变量是再生丛芽外植体的比率(m)和再生丛芽外植体上的丛芽平均数(n),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0~

0.5mg•L﹣1 .

(3)从实验结果可知,诱导丛芽总数最少的培养基是 1 号培养基.

(4))为了诱导该菊花试管苗生根,培养基中一般不加入6﹣BA (填“6﹣BA”或“IAA”).

【考点】C7:植物激素的作用;L1:植物的组织培养.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组织培养的知识.

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利用特定的培养将离体的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培养成完整植株的过程,所以花药的离体培养、基因工程中的受体细胞的培养、植物体细

胞杂交后杂种细胞的培养以及植物的大量快速繁殖都要用到植物组织培养技

术.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是外植体愈伤组织根、芽→试管苗.脱

毒植物苗的取材一般是幼嫩的芽或茎,主要是这些部位不带病毒.植物组织

培养过程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同时使用时,两者用量的比例影响着细胞

的发育方向(或分化).培养中必须具备植物激素、无机物(矿质元素)、

有机物等营养物质.愈伤组织的特点是细胞排列疏松而无规则、呈无定形状

态.

【解答】解:(1)按照植物的需求量,培养基中无机盐的元素可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类.上述培养基中,6﹣BA 属于细胞分裂素类生长调节剂.(2)根据题意,自变量是IAA 浓度,因变量是再生丛芽外植体的比率(m)和再生丛芽外植体上的丛芽平均数(n).从图表看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0~

0.5mg•L﹣1.

(3)从实验结果可知,诱导丛芽总数最少的培养基是1 号培养基.

(4)为了诱导该菊花试管苗生根,培养基中一般不加入6﹣

BA.故答案为:

(1)大量元素微量元素细胞分裂素

(2)IAA 浓度再生丛芽外植体的比率(m)和再生丛芽外植体上的丛芽平均数(n)0~0.5mg•L﹣1

(3)1

(4)6﹣B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植物组织培养相关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1、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使用顺序不同,培养的结果不同.先使用生长素,再使用细胞分裂素,有利于细胞分裂,但细胞不分化;先使用细胞分裂素,后使用生长素,细胞既分裂又分化;两者同时使用,细胞分化频率提高.2、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使用比例不同,培养的结果不同.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值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比值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比值适中时,促进愈伤组织的生长.

12.(15 分)根据基因工程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限制性内切酶切割DNA 分子后产生的片段,其末端类型有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2)质粒运载体用EcoRⅠ切割后产生的片段如图所示.为使运载体与目的基因相连,含有目的基因的DNA 除可用EcoRⅠ切割外,还可用另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切割,该酶必须具有的特点是切割产生的DNA 片段末端与EcoRI 切

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含解析版)

2021 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 一、选择题:每小题6 分,共36 分 1.(6 分)同一物种的两类细胞各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含量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其原因是参与这两种蛋白质合成的() A.tRNA 种类不同 B.mRNA 碱基序列不同 C.核糖体成分不同 D.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不同 2.(6 分)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癌细胞在适宜条件时可无限增殖 B.癌变前后,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有明显差别 C.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癌变 D.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发生异常增殖 3.(6 分)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A.血浆渗透压降低 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 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4.(6 分)当人看见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 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 5.(6 分)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a、b、c、d 四组,将a、b 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c、d 两组胚芽鞘中的相应位置分别切取等长的一段,并按图中所示分别接入a、b 两组胚芽鞘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

b′两组胚芽鞘.然后用单侧光照射,发现a′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其原因是() A.c 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d 组尖端不能 B.a′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b′组尖端不能 C.c 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d 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D.a′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6.(6 分)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 个月.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种群10 月份的出生率不可能为零 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二、非选择题 7.(11 分)将玉米种植置于25℃、黑暗、水分适宜的条件下萌发,每天定时取相同数量的萌发种子,一半直接烘干称重,另一半切取胚乳烘干称重,计算每粒的平均干重,结果如图所示.若只考虑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来源于

真题2021高考新课标全国卷1理综(生物部分)带答案详解讲解

真题2021高考新课标全国卷1理综(生物部分)带答案详解讲解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后) 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后。在每小题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就是合乎题目建议的。 1.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b.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c.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d.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2.离子泵就是一张具备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够利用水解atp释放出来的能 量跨膜运输离子。以下描述恰当的就是() 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阶梯进行的 c.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扩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 会提高离子泵扩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3.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量酶活力的试验中,以下操作方式顺序合理 的就是()a.重新加入酶→重新加入底物→重新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 产物的量b.重新加入底物→重新加入酶→计时→重新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c.重新加入缓冲液→重新加入底物→重新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d.重新加入底物→计时→重新加入酶→重新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4.以下与神经细胞有关的描述,错误的就是()..a.atp能够在神经元线 粒体的内膜上产生b.神经递质在神经元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c.神经元后膜上为蛋白体的 制备须要消耗atpd.神经细胞激动后恢复正常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5.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 的感 性重新认识和经验,并构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例如:自然与人人与自然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科学知识,以下观点错误的就是()..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退耕还林、还草”是提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6.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

2021年高考理综真题试卷(生物部分)(新课标Ⅰ卷)带答案解析

2021年高考理综真题试卷(生物部分)(新课标Ⅰ卷) 一、选择题 1.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B. 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C. 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 D. 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2.离子泵是一张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阶梯进行的 C. 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扩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 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扩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3.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试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A. 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 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 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 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4.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 突触后膜上受蛋白体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 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5.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 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 “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 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6.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B.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202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理综生物试题(含参考答案及解释) (1)

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理综生物试题 1.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脂质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 B.当细胞衰老时,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 C.甘油是极性分子,所以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膜 D.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2.正常生长的绿藻,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此后绿藻细胞的叶绿体内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O2的产生停止 B.CO2的固定加快 C.ATP/ADP比值下降 D.NADPH/NDP+比值下降3.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4.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5.下图为某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深色代表的个体是该遗传病患者,其余为表现型正常个体)。近亲结婚时该遗传病发病率较高,假定图中第IV代的两个个体婚配生出一个患该遗传病子代的概率是1/48,那么,得出此概率值需要的限定条件是 A.I-2和I-4必须是纯合子 B.II-、III-1和III-4必须是纯合子 C.II-2、II-3、III-2和III-3必须是杂合子 D.II-4、II-5、IV-1和IV-2必须是杂合子 6.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睡到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 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 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 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 29、(9分)回答下列问题:

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理综生物试卷(全国乙卷)(含详细解析)

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理综生物试卷(全国乙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复合题目要求的。)(共6题;共36分) 1.果蝇体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下列关于果蝇体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在间期,DNA进行半保留复制,形成16个DNA分子 B. 在前期,每条染色体由2条染色单体组成,含2个DNA分子 C. 在中期,8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易于观察染色体 D. 在后期,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分开,细胞中有16条染色体 2.选择合适的试剂有助于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所用试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鉴别细胞的死活时,台盼蓝能将代谢旺盛的动物细胞染成蓝色 B. 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用龙胆紫溶液使其着色 C. 观察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盐酸处理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D. 观察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时,可用蔗糖溶液处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3.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不断从环境中吸收水。下列有关植物体内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根系吸收的水有利于植物保持固有姿态 B. 结合水是植物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C. 细胞的有氧呼吸过程不消耗水但能产生水 D. 自由水和结合水比值的改变会影响细胞的代谢活动 4.在神经调节过程中,兴奋会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神经元之间传递。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兴奋从神经元的细胞体传导至突触前膜,会引起Na+外流 B. 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 C. 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经扩散到达突触后膜 D. 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5.在格里菲思所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从小鼠体内分离出了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某同学根据上述实验,结合现有生物学知识所做的下列推测中,不合理的是()

2021年全国2卷高考生物真题及详细解答(解析版,学生版,精校版

2021年全国2卷高考生物真题及详细解答(解析版,学生版,精 校版 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大纲版) 一、解答题 1.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错误的是() A.蛋白质是细胞核中染色质的组成成分 B.细胞核中可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转录 C.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大分子物质不能 D.有丝分裂过程中存在核膜消失和重新形成的现象 2.ATP是细胞中重要的高能磷酸化合物,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线粒体合成的ATP可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 B.机体在运动时消耗ATP,睡眠时则不消耗ATP C.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都能形成ATP D.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所需的ATP来源于呼吸作用 3.下列关于人体淋巴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淋巴细胞可参与细胞免疫 B.效应T淋巴细胞可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 C.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 D.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不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 4.某同学在①、②、③三种条件下培养大肠杆菌,这三种条件是:①以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不断补充培养基,及时去除代谢产物②以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不补充培养基,不去除代谢产物③以葡萄糖和乳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不补充培养基,不去除代谢产物根据培养结果绘制的一段时间内菌体数的对数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图如下: 假设三种培养基中初始总糖量相等,则①②③三种条件依次对应的趋势图是() 1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 5.为验证单侧光照射会导致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这一结论,需要先利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之后再测定其含量.假定在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的不均匀分布只与运输有关.下列收集生长素的方法(如图所示)中,正确的是()

[试卷]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

[试卷]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 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ⅱ)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6分后)将三组生理状态相同的某植物幼根分别培育在所含相同培养液的密封培育瓶中,一段时间后,测量根稀释某一矿质元素离子的量.培育条件及实验结果见到下表中:培育瓶中气体温度(℃)离子相对吸收量(%)空气氮气空气171731001028以下分析不恰当的就是() a.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b.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有关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不消耗atpd.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不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 2.(6分后)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共同组成,该酶能够融合至端的粒子上,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的粒子dna的一条链.以下描述恰当的就是()a.大肠杆菌核糖体的dna中所含端粒b.端粒酶中的蛋白质为rna聚合酶 c.正常人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两端都含有端粒dnad.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长3.(6分)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a.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作用b.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 c.排泄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d.神经元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出来至神经元间隙的过程4.(6分后)以下有关生态系统的描述,错误的就是() 第1页(共13页) a.生态系统的共同组成成分中所含非生物成分b.生态系统相对平衡时并无能量输出和散佚c.生态系统持续相对平衡有赖于信息传达d.负反馈调节有助于生态系统维持相对平衡 5.(6分)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c.rous肉瘤病毒不是致瘤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d.人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6.(6分)下列关于人类猫叫综合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病是由于特定的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b.该病是由于特定染色体的数目增加造成的c.该病是由于染色体组数目成倍增加造成的d.该病是由于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 二、非选择题:包含必考题和挑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为题必搞题,每个考题学生都必须答题,第33~40为挑选考题,学生根据建议答题.(一)必考题(共129分后)

2021年全国卷1生物(精校版含答案及解析)(Word版)

2021年全国卷1生物(精校版含答案及解析)(Word版)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I卷生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 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 的相对原子质量:HlFe56C12N14O16S32C135.5K39H48 I127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多种,在动物卵巢细胞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于乳腺细胞的 过程中,以及精子进入卵细胞的过程中,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实现分别依赖于() A.血液运输,突触传递 B.淋巴运输,突触传递 D.血液运输,细胞间直接接触 C.淋巴运输,胞间连丝传送【答案】D 【解析】激素是通过体液运输到各组织器官的,起主要作用的是组织液和血浆,精卵 结合的过程是精子和卵细胞接触后完成结合的,属于细胞间的直接接触。 2.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的完整性可用台盼 蓝染色法进行检测 1 B.检测氨基酸的含量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显色

C.若要观察处于细胞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用醋酸洋红液染色 D.斐林试剂是含有Cu2?的碱性溶液,可被葡萄糖还原成砖红色【答案】B 【解析】A选项,台盼蓝是细胞活性染料,常用于检测细胞膜的完整性。还常用于检 测细胞是否有活性。活细胞不会被染成蓝色,而死细胞会被染成淡蓝色。A正确。 B选项,双缩脲是用来检测蛋白质的,可以和肽键发生作用,氨基酸当中没有肽键, 不能和双缩脲发生反应。B错误。 C选项,醋酸洋红是碱性染料,可以将染色体染成红色,用于观察分裂中期染色体的 形态。C正确。 D选项,斐林试剂含有Cu2+,可以和还原性糖作用产生砖红色沉淀。D正确。 3. 通常,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可作为其衰老的检测指标。为研究激素对叶片衰老 的影 响,将某植物离体叶片分组,并分别置于蒸馏水、细胞分裂素?CTK?、脱落酸?ABA?、 CTK?ABA溶液中再将各组置于阳光下。一段时间内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如 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2 A.细胞分裂素能延缓该植物离体叶片的衰老 B.本实验中CTK对该植物离体叶片的作用可被ABA削弱 C.可推测ABA组叶绿体中NADPH合成速率大于CTK组 D.可推测ABA能加速秋天银杏树的叶由绿变黄的过程【答案】C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置于蒸馏水的叶片是对照组,72h内叶绿素含量下降明显, 细胞分裂素(CTK)对叶绿素含量的下降有明显的减缓作用,所以细胞分裂素能延缓该植 物离题叶片的衰老。A正确。 CTK+ABA也可以减缓叶绿素含量的下降,但是作用效果比CTK单独作用弱。B正确。 ABA组叶绿素含量比CTK组低,光合作用光反应更弱,NADPH(还原性氢)的合成速率更慢。C错误。

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以及答案解析(全国3卷)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3卷) 生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6分)下列有关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者都存在于蓝藻中 B.三者都含有DNA C.三者都是ATP合成的场所 D.三者的膜结构中都含有蛋白质 2.(6分)下列与真核生物细胞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中的染色质存在于细胞核中 B.细胞核是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 C.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D.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合成需要能量 3.(6分)下列不利于人体散热的是() A.骨骼肌不自主战栗B.皮肤血管舒张 C.汗腺分泌汗液增加D.用酒精擦拭皮肤 4.(6分)若将n粒玉米种子置于黑暗中使其萌发,得到n株黄化苗。那么,与萌发前的这n粒干种子相比,这些黄化苗的有机物总量和呼吸强度表现为() A.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增强 B.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增强 C.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减弱 D.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减弱

5.(6分)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 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 C.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 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 6.(6分)假设在特定环境中,某种动物基因型为BB和Bb的受精卵均可发育成个体,基因型为bb的受精卵全部死亡。现有基因型均为Bb的该动物1000对(每对含有1个父本和1个母本),在这种环境中,若每对亲本只形成一个受精卵,则理论上该群体的子一代中BB、Bb、bb个体的数目依次为() A.250、500、0B.250、500、250 C.500、250、0D.750、250、0 二、非选择题:共54分。第7~10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1~12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39分。 7. 3 8.

2021年全国高考理综生物真题试卷(全国乙卷)(Word版,含答案解析)

2021年高考理综生物真题试卷(全国乙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复合题目要求的。)(共6题;共36分) 1.果蝇体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下列关于果蝇体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在间期,DNA进行半保留复制,形成16个DNA分子 B. 在前期,每条染色体由2条染色单体组成,含2个DNA分子 C. 在中期,8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易于观察染色体 D. 在后期,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分开,细胞中有16条染色体 【答案】 D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解析】【解答】A、在有丝分裂间期,进行DNA的半保留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故间期DNA复制形成16个DNA分子,染色体还是8个,A正确: B、在有丝分裂前期,每条染色体由2条染色单体组成,含2个DNA分子,B正确; C、在有丝分裂中期,8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时染色体形态数目最清晰,易于观察染色体,C正确: D、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加倍。细胞中有16条染色体,并非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分开,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主要特点: (1)分裂间期特点: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分裂期前期特点:①出现染色体、出现纺锤体;②核膜、核仁消失;染色体特点: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细胞中心附近;每个染色体都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3)分裂期中期特点:①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②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染色体特点:染色体的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晰,每条染色体含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故中期是进行染色体观察及计数的最佳时机; (4)分裂期后期特点:①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向两极移动;②纺锤丝牵引着子染色体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这时细胞核内的全部染色体就平均分配到了细胞两极;染色体特点: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数目加倍; (5)分裂期末期特点:①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②核膜、核仁重现。 2、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 2.选择合适的试剂有助于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所用试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鉴别细胞的死活时,台盼蓝能将代谢旺盛的动物细胞染成蓝色 B. 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用龙胆紫溶液使其着色 C. 观察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盐酸处理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D. 观察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时,可用蔗糖溶液处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答案】A

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和答案 (乙卷)

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乙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6分)果蝇体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下列关于果蝇体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间期,DNA进行半保留复制,形成16个DNA分子 B.在前期,每条染色体由2条染色单体组成,含2个DNA分子 C.在中期,8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易于观察染色体 D.在后期,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分开,细胞中有16条染色体2.(6分)选择合适的试剂有助于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所用试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A.鉴别细胞的死活时,台盼蓝能将代谢旺盛的动物细胞染成蓝色 B.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用龙胆紫溶液使其着色 C.观察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盐酸处理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D.观察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时,可用蔗糖溶液处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3.(6分)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不断从环境中吸收水。下列

有关植物体内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根系吸收的水有利于植物保持固有姿态 B.结合水是植物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C.细胞的有氧呼吸过程不消耗水但能产生水 D.自由水和结合水比值的改变会影响细胞的代谢活动 4.(6分)在神经调节过程中,兴奋会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神经元之间传递。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从神经元的细胞体传导至突触前膜,会引起Na+外流 B.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 C.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经扩散到达突触后膜 D.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5.(6分)在格里菲思所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从小鼠体内分离出了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某同学根据上述实验,结合现有生物学知识所做的下列推测中,不合理的是() A.与R型菌相比,S型菌的毒性可能与荚膜多糖有关 B.S型菌的DNA能够进入R型菌细胞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C.加热杀死S型菌使其蛋白质功能丧失而DNA功能可能不受影响 D.将S型菌的DNA经DNA酶处理后与R型菌混合,可以得到S型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