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响听力理解的几个因素

影响听力理解的几个因素

影响听力理解的几个因素
影响听力理解的几个因素

影响听力理解的几个因素

一、影响听力理解的几个因素

(一)听力与词汇量

一般人总是认为,听得越多,听力理解能力越强。不容否认,多听确是提高听力理解能力的一种积极手段,但听力水平的高低不完全在于听的次数多少,也不完全在于听的内容长短、难易如何,它是一个人英语知识的全面体现,而所有英语知识的基础便是词汇。词汇量在英语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一切训练的基础,听力自然也不例外。听力理解中的每一个对话、语段、语篇都是由句子组成,而句子的基本单位正是词或词组。在听的过程中,我们能模仿出听到的发音,但如不掌握一定的词汇量,便无法把与其所代表的符号——词联系起来,也就无法得知符号所代表的事物——意义。

因此,从理论上说,词汇量的大小在一个侧面决定了听力理解的程度。

(二)听读相关性

不少人学习英语多年,但却不一定能听懂别人说英语,即使是非常简单的句子。然而,若把英语的书面材料给他们,即使有一些生词也能读懂或大致看懂。这种情况不仅在自学英语的人们中存在,在接

受正规训练的学生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当前,在英语教学中,尽管学生的听力训练材料的难易度往往低于阅读材料,但就整体而言,学生的听力水平仍低于阅读水平。实质上,这种情况的产生与外语教学环境中听读心理活动过程的特点有关。

在母语学习中,从技能的发展顺序看,听说先于读写,即首先在大脑中建立语言的语音特征图式和其相对应的有关客观世界相互关系的图式;然后在大脑中建立语言的字符特征图式,即在听说的基础上进展到读写。

煤灰粘度的影响因素

煤灰的黏度的影响因素 煤灰的黏度是指煤灰在熔融状态下的内摩擦系数,表征煤灰在高温熔融状态下流动时的物理特征。以符号η表示: f=η.s.du/dx f ——内摩擦系数n s——液面面积s du/dx——液面层之间的速度梯度 η——液体内摩擦系数或叫动力黏度。Pa.s 测定黏度的方法,一般采用钢丝扭矩式高温黏度计 1.影响因素: 煤灰的黏度大小主要取决于煤灰的组成以及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煤灰的黏度大小于温度的高低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根据煤灰黏度的大小以及煤灰的化学组成,就可以选择合适的煤源,或者采用添加助熔剂,或者采用配煤的方法来改善煤灰的流动性,使其符合液态排渣炉的要求。对于液态排渣气化炉,正常排渣黏度一般为50——100Pa.s,最高不超过250Pa.s。 煤的灰熔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粗略的判断煤灰的流动性。一般的对于大多数煤来说,灰熔点高的煤,其灰的流动性也差,灰熔点相近的煤,不一定具有相同的流动性。 煤灰的化学组成对黏度的影响,SiO2、Al2O3增大煤灰黏度,Fe2O3、CaO、MgO降低煤灰黏度;若灰中Fe2O3含量高而SiO2含量低时,则在一定的范围内SiO2增大反而可以降低黏度;KNaO只会降低黏度。利用煤灰的组成可以预测其流动性。目前,差不多利用当量SiO2和碱酸比来预测煤灰的流动性。 a、当量SiO2= SiO2/ SiO2+ CaO+MgO+(Fe2O3+1.11FeO+1.43Fe)当量SiO2在40—90%内,一定黏度下的温度随当量SiO2的升高而升高。如有研究结果发现当量SiO2小于75%的灰渣,在1600℃下有较好的流动性(黏度小于250Pa.s)对于黏度大于75%的灰渣,要达到相同的流动性,则温度要在1600℃以上。 b、碱酸比=Fe2O3+CaO+MgO+KNaO/ SiO2+Al2O3+TiO2碱酸比有小变大时,指定黏度下的温度就会降低。 通常情况下,在高黏度的灰渣中添加助熔剂或低黏度的灰渣,可以降低其黏度来满足工业使用的要求。

计量经济学论文 关于影响就业人数因素的计量分析

计量经济学论文计量经济学论文 ——关于影响就业人数因素的计量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中国有近13亿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中国,解决就业问题任务繁重、艰巨、紧迫。 中国劳动年龄人口众多,国民教育水平较低,就业矛盾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 中国的劳动力供给具有刘易斯所提出的无限劳动供给的特征,所以解决就业问题对中国政府来说是一个艰巨的任务。自90年代后期,中国的就业形势就一直比较严峻。农村剩余劳动力压力加大是另一个严峻问题。目前全国迁移人口超过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和速度都在加大。以上现象说明了中国目前的就业形势严峻,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对中国政府对人民福利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本文旨在研究一些对就业存在较大影响作用的因素,建立计量模型,测算这些因素的作用。 二、模型设定 影响就业人数的因素有很多,我们主要考虑一下变量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支出、平均工资水平。 (一)国内生产总值 GDP每增长1%就可以为我国创造近100万个就业岗位,又由于经济稳定增长同充分就业同样都是我们所追求的宏观经济目标,所以如果保证每年的经济快速增长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结果,所以如何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十分关注的问题。 (二)财政支出 增加财政支出即是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它可以拉动经济增长,增加政府投资,创造新的就业岗位。 但是靠财政支出拉动经济增长也会带来负面效应,我国从98年以来一直实行积极的

影响听力的主要因素

二、影响听力理解的主观因素 1. 语言知识因素 语言知识是听力理解的基础。没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就不可能很好的理解听力材料要传达的信息。学生语音、词汇、语言结构、日常交际用语等的掌握情况,都会影响他的听力理解水平。 2. 背景知识 背景知识是指对听力材料中主题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及人物、场景等的了解和熟悉程度。背景知识的主要作用在于它为听者提供了判断、推理等的依据。 3. 听力认知策略 听力认知策略包括预测、猜测、判断、推理等。运用这种策略的主要依据有 : 具体的语境、听者对题材、主题的熟悉程度和文中的逻辑关系。缺乏正确的听力认知策略也是影响听力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4. 情感因素 情感是心理因素它直接影响到听力理解程度的高低。如果带有紧张、焦急、压抑的心理去听他的心理语言活动过程就处于抑制状态会对听力训练产生畏惧心理思维也变得迟钝相反如果在良好的环境中充满信心轻松愉快、毫无心理压力地去听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的听力水平。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 1. 培养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 (1)捕捉主要信息 捕捉主要信息就是理解说话人讲话的大意。听力材料的主旨大意,培养学生有选择地接受信息的能力。 (2)获取特定细节信息 获取特定细节信息也是学生捕捉信息能力的一部分。学生要集中精力,准确捕捉所需要的特定细节信息比如特定的人物、数字、时间、场合、事件等等。 听者捕捉信息的能力是由以下能力构成: (1)根据说话者的语气和语调来判断意思的能力; (2)猜测词义的能力; (3)辨别感情色彩、特征所承载的能力; 2. 培养学生推导和预测的能力 课堂上的推导和预测活动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被预测的内容能引起学生的关注,更加聚精会神地听。在开始听力训练之前,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与听力材料相关的问题或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启发学生的思维。还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和经验对学生进行引导,激活他们的知识,引起他们的兴趣。 听前还可以通过快速浏览问题及选项,预测文章的大致内容;根据题干提供的语言信息如关键词等对所要回答的问题预测。凭借有关知识和关键词来快速确定听的范围,有的放矢地捕捉期待的信息内容。 3. 逐步培养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在听力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做笔记的习惯和能力。记笔记能力是在听的过程中,边听边将他认为是比较重要的内容记录下来的能力。教学设计中经常使用的填空练习其实就是一种记笔记的形式。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回答问题,要求学生将听力答案记录下来。记笔记

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分析

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分析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 我国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高等院校大规模扩招,毕业生大量增加的高峰已经来临多年,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为788万人,比2010年增长100万人。按照经济学的观点,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80-100万个,由于我国经济正在进行结构调整,2002年至2007年五年中同期的社会新增加就业岗位基本稳定在每年900万个,2012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岗位也没有明显的增长。可以说,人力资源市场的供需矛盾趋于紧张,特别是2012年以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更加凸显出来,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 1.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之下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 1953年的我过高等院校仅148所,在校学生仅有21万人,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不断的推进,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我国高等教育不仅在数量上翻了几十倍,质量上也比最初的高等教育的水平提高了很多,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在校大学生人数的领头国家,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也跻身世界第二的位置,成为高等教育的大国。从1999年开始,我国高等教育院校就不断的扩招学生,这样的背景之下,我过的教育规模与水平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势头。 由此可见,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向大众化的方向发展,这种背景之下,大学生就业也从原来的精英化转向了大众化,在20世纪80、90年代,大学生属于稀缺资源,这个时候的大学生从来没有为就业的问题而烦恼过,而到了大众化教育的阶段,大学生显然没有之前那么的抢手,因此,大学生就业问题就成了社会发展的一个新的问题,原本为大学生分配工作的制度也逐渐取消,目前的就业现状已经不再是单项选择了,不在是大学生选择单位了,单位也有了选择大学生的权利,这样的情况之下,大学生的危机意识逐渐加强了。 2.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正在不断的增加,市场的需求量却增长缓慢,同时由于社会待业人员、考研人员也处于不断的扩大,导致我国就业率下降明显。教育部直属院校毕业生和部委院校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基本相同,一般能够在85%左右,但是地方普通大学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相对要低得多,一般在50%左右。 从社会单位用人需求来看,对研究生的需求量相对较大,对本科生需求正常,

粘度,色差影响因素及其控制方法

粘度、色差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 番茄酱质量有霉菌、浓度、粘度、色差(色值)、番茄红素、PH值、黑斑、总酸、析水度(仅对热破),感观事项指标。其中感观、霉菌及浓度直接决定产品是否合格。而粘度、色差(色差值)、析水度则反映产品的优劣,这对热破产品尤为明显。众多客户往往对粘度及色差更重视,愿意购买高粘度并且深红色而不是泛黄的热破酱。这有以下两点原因: 1、使用高粘度原酱做番茄沙司可节省原酱,因此可降低成本,其他许多产品也类似。即相同 量高粘度原酱较低粘酱可做更多的直接食用的产品,因此客户希望原酱越粘越好 2、消费者对直接食用的番茄制品的鲜红程度有较高要求。而原酱的色差(色值)直接决定了 成品外观的好坏。因此客户希望原酱色差(色值)越高越好。。新疆气候干燥少雨,日照长阳光充足,并且昼夜温差大。这一独特的气候和环境使新疆番茄原料的固形物含量高,番茄红素含量高,亩产高,并且不易腐烂,适宜运输,加工期长,同时霉菌指标低。这一大优势就使新疆番茄酱在国际市场上有很强的竞争力。(当然价格优势也同等重要)。要使质量优势充分发挥,还需加强生产过程控制才能达到高粘度色差。下面我们就对这一问题详述。 首先我们必须对粘度、色差有关知识有个大体了解。粘度指数样品酱稀释至一定程度(常规12.5%皮籽酱12%浓度),20℃30秒钟酱体流过的长度。其单位是cm/12.5%、30秒。它定量的反映了酱的粘性。测量仪器是确定的粘度仪。所以应该这样理解:粘度越大,值越小:值越大,酱就不粘。粘度与粘度值相反。色差即a/b值,红比黄。确切的说是酱体中番茄红素与番茄素含量的比值,它反映的是酱体红的程度,同时反映原料的成熟度。它没有单位。色差越大酱体越红,外观也越好。 其次,我们还要对番茄粘度产生机理、番茄物料在加工过程中发生的生化反应及色差降低原因有个大体的了解。酱体之所以有粘性是因为存在果胶物质包括原果胶、果胶及果胶酸三种状态。原果胶不溶于水,它与纤维素结合存在于细胞壁中,有粘性。果胶可溶于水,它存在于细中,有粘性。果胶酸可溶于水,存在于细胞中,无粘性。未成熟的果实细胞间含有大量原果胶,因而组织坚硬。随着成熟的进程,原果胶在果胶酶的作用下水解与纤维素分离成为果胶,并渗入细胞液内,果实变软有弹性,此时果实成熟。果胶在果胶酶的作用下水解成果胶酸,果实变成软塌状态,粘性逐渐降低。原果胶酶及果胶对完整的得番茄作用很慢,但对于破碎受伤的番茄作用迅速。这两种酶对热很敏感,77℃其活性完全钝化,为使产品达到一定粘度就要通过物料预热钝化酶的活性,保存有粘性的果胶物质,因此冷破酱预热(60℃-72℃)只是部分钝化其活性,而且要通过预热的作用,使果胶同纤维素分离,得到更多粘性

影响就业率的因素

网友采纳 2006-10-08 12:24 影响就业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一,与学生数量有关系,近几年高校连续扩招,学生增量大,就业难度也相对增大;其二,与生源质量有关系,学校招生时生源质量好的,毕业时优秀率一般比较高,就业率相对比较好;其三,与学校培养质量有关系,品牌比较好,办学质量比较高,在社会上影响较大的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相对比较好;其四,与毕业生所学的学科和专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程度有关系,如果学科和专业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就业率就高一些;其五,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相对提高,以前要本科生的,现在只要硕士生甚至博士生,本科生就业就相对困难;另外,现在也出现了用人单位只要男生、不要女生的现象,男生就业率相对高一点。从学生这方面来看,部分学生就业期望值比较高,摆不正自己和社会需求的关系,只想从事收入比较高的工作和到大城市工作,结果出现需要人的地方没人去,不需要人的地方毕业生抢着去的现象。 高等学校要把学生就业作为一件大事,成立专门研究或从事学生就业工作的机构,学生一入校,即把就业纳入日程,从毕业前的临时指导变成全天候的服务。 首先,把好入口关,尽量提高生源质量。要严格控制调剂指标,增加公开招生的数量,尽力吸引优秀学生。其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既要夯实基础,又要强化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比如,针对部分学生英语听力、口语较差,积极参加教育部“英语课程改革”,增强学生英语交流和应用能力;要以人为本,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允许学生转专业,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自由发展创造条件;增加双学位学生招生量,使学生除了本专业之外,可以多学其他专业和知识;另外,经济、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快,社会用人的需求变化大,高校要加强学校与科技、经济和地方的密切联系,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及时调整学科专业的设置和招生数量。最后,由学校共青团开展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按照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要求,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把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实践活动、创新活动等都作比较详细的纪录,并与今后就业联系起来。同时,要启动大学生研究计划,着重提高学生的科学实践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在三、四年级就能参加科学研究活动。总之,要通过各种手段来增强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在学校努力的同时,希望社会和家长用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摆正自己求职的期望值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 就业率是对学校办学的检验,反映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而且,就业率的高低也对学校的社会形象产生影响。但是,就业率并不是衡量高校好坏的惟一标准。

影响听力理解的几个重要因素

听"作为人类言语交际方式之一,在信息剧增、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提高听力始终为人们所关注。现代语言教育理论高度重视听在语言学习和语言使用中的作用,听的教学受忽视和缺乏科学性的状况正在改变。为此,许多英语教学工作者提出进行多种尝试,例如,大量听,广泛听,听电台,电视台英语广播,听英文歌曲等,但缺乏对影响听力理解的一些因素作出较为全面、深入的探究。 一般说来,造成学生听力理解困难的因素很多,如生词、复杂的句子结构、内容熟悉度、语速、背景杂音和语音语调的变化等。仔细分析这些停留在表层的干扰因素,笔者以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可从学习策略的角度考查以下几对关系:1.听力与词汇量;2.听读相关性;3.听力与记忆;4.听力与语言功能操练;5.听力与听者的情绪状态。 一、影响听力理解的几个因素 (一)听力与词汇量 一般人总是认为,听得越多,听力理解能力越强。不容否认,多听确是提高听力理解能力的一种积极手段,但听力水平的高低不完全在于听的次数多少,也不完全在于听的内容长短、难易如何,它是一个人英语知识的全面体现,而所有英语知识的基础便是词汇。词汇量在英语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一切训练的基础,听力自然也不例外。听力理解中的每一个对话、语段、语篇都是由句子组成,而句子的基本单位正是词或词组。在听的过程中,我们能模仿出听到的发音,但如不掌握一定的词汇量,便无法把与其所代表的符号——词联系起来,也就无法得知符号所代表的事物——意义。 因此,从理论上说,词汇量的大小在一个侧面决定了听力理解的程度。 (二)听读相关性 不少人学习英语多年,但却不一定能听懂别人说英语,即使是非常简单的句子。然而,若把英语的书面材料给他们,即使有一些生词也能读懂或大致看懂。这种情况不仅在自学英语的人们中存在,在接受正规训练的学生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当前,在英语教学中,尽管学

影响就业的因素分析

影响就业的因素分析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社会稳定的基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力逐步减弱,增加就业已成为摆在世界各国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特别是处于转型期的我国而言,扩大就业更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数据表明,我国经济增长创造就业的能力下降,明显的标志是就业弹性下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GDP年均增长率为9.3%,就业增长率为3.0%,就业弹性系数为0.322,在九十年代前期GDP年均增长率为12%,就业增长率为1.2%,就业增长弹性系数为0.1,二十世纪末我国GDP年均增长率为8.3%,就业增长率为0.9%,就业弹性系数为0.1,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之间的联系被大大削弱。原因何在?本文将利用经济学的相关原理及数量分析工具对就业的相关促进因素作一些探讨。通过考察就业形势及相关因素的现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关于就业的相关理论 (一)柯布—道格拉斯产出模型: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理论,产出的增长主要取决于投入的增长和技术的进步。产出函数Y=AKαLβ表明产出的增长必须有总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投入资本的增加或劳动力的增加。根据单一要素增加,边际产品递减的规律,产出函数中任意要素的单独增长都不可能使产出持续增长。因此就业的增加不仅与资本投入相关,而且还与劳动者的质量,即人们的生活水平相关。 (二)达尔·尼夫的知识经济理论:达尔·尼夫认为:“国内的增长不是由于市场份额的扩大和加强而引起的,而是通过引入创造新市场的全新技术或提供解决问题的服务而实现的。创造这些技术和服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不论是在个人、组织还是国家水平上,日益成为经济增长和繁荣的关键”。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世界经济结构在调整,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一个显著的变化是以物品为基础的增长明显地转向高技能、高技术和以服务为基础的增长。高技能服务对GNP的贡献率正在增长。 (三)罗默内生模型:罗默1990年提出的内生模型是Q=HαLβ∑Xi1-α-β,Xi为耐用资本设备,i为设备编号,H是致力于最终产品的人力资本、L是劳

影响学生法语听力的因素及其对应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f712383417.html, 影响学生法语听力的因素及其对应策略 作者:吴倩 来源:《教育教学参考》2013年第02期 【摘要】二外法语相当于英语专业学生的第二专业,是一门重要的课程,法语听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水平。本文结合自己的法语教学的实际,分析了原因,同时探讨了如何通过一系列的方法来提高法语听力的策略。 【关键词】法语;听力;原因;策略 二外法语相当于英语专业学生的第二专业,是一门重要的课程。法语被称为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之一,学习法语可以促进学生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和世界各国的交流贸易活动日益频繁,社会对外语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强调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其中基础是语言技能(它包括听、说、读、写)和语言知识。听、说、读、写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的。要知道法语听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水平。学法语的目的就是要交际,若放弃听力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会影响学生的法语交际水平。从多年的教学中,我分析了学生法语听力差有多方面的原因,也找到一些应对策略。下面就是我的一些个人的观点。 1 原因 1.1 法语基础差 1)语言基础知识差。如词汇量太小、词组掌握的数量不够、动词变位以及一些基本的句型掌握不够牢固等。 2)语音差。读不准单词,特别是发音比较相近的词。如:cadeau-gateau。不知什么时候 联诵,什么时候读升调,重读不准,对一些词组的发音规则掌握得不够好等等。 1.2 记忆力的影响:在听的过程中,人脑与其所获得的语言信号之间形成了某种瞬时或短时的联系,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所保持的时间很短,在听力范围内,瞬时记忆保持时间仅为0.25-2秒,而短时记忆所保持的时间最多也不超过一分钟,这样就给听力理解带来一定的局限性,大大增加了听力理解的难度。这也造成学生不容易记住所听到内容。 1.3 学生的情绪状态和自信心差:学生情绪状态和自信心与听力理解有相当的关系。学生的情绪状态是影响听力的一个主观因素。学生的情绪不好时,在不具备良好的听到动机和自信心的情况下,他们的注意力往往容易分散,从而干扰听到过程。当然听到效果就不佳。

影响黏度的因素

影响黏度的因素:1 温度一般来说,温度升高粘度下降 2 时间在玻璃转变区域内,形成的玻璃液体的黏度与时间有关 3 组成硅酸盐材料的黏度总是随着不同改性阳离子的加入而变化粘弹性: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一些非晶体和多晶体在受到比较小的应力作用时可以同时表现出弹性和粘性. 滞弹性:无机固体和金属表现出的这种与时间有关的弹性 影响蠕变的因素:1 温度温度升高,稳态蠕变速率增大2应力稳态蠕变速率随应力增加而增大3显微结构随着气孔率增加,稳态蠕变速率也增大; 晶粒愈小,稳态蠕变速率愈大; 当温度升高时,玻璃相的黏度下降,因而变形速率增大,蠕变速率增大4组成组成不同的材料其蠕变行为不同 5 晶体结构随着共价键结构程度增加,扩散及位错运动降低,蠕变就小材料的理论断裂强度与弹性模量,表面能和晶格常数的有关 影响材料断裂强度的因素:1内在因素材料的物理性能,如弹性模量,热膨胀系,导热性,断裂能等 2 显微结构有相组成,气孔,晶界和微裂纹 3 外界因素温度,应力,气氛及试样的形状大小和表面能 4 工艺原料的纯度粒度形状成型方法等 材料的断裂强度不是取决于裂纹的数量,而是取决于裂纹的大小 防止裂纹扩展的措施:·1 应使作用应力不超过临界应力 2 在材料中设置吸收能量的机构3 人为地在材料中造成大量极微细的裂纹也能吸收能量,阻止裂纹扩展 陶瓷材料显微结构的两个参数是晶粒尺寸和气孔率 提高无机材料强度改进韧性的途径:1 微晶高纯度和高密度(消除缺陷)2提高抗裂能力和预加应力(热韧化技术)3化学强度改变化学组成(大离子换小离子)4相变增韧5弥散增韧6复合材料 影响热容的因素:1温度对热容的影响高于德拜温度时,热容趋于常数;低于时,与(T/θ)3成正比2 化学键弹性模量熔点的影响原子越轻,原子间的作用力越大3无机材料的热容对材料的结构不敏感4相变由于热量不连续变化,热容出现突变 热膨胀系数:物体的体积或长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现象 影响热导率的因素:1温度的影响声子的自由程随温度升高而降低2显微结构的影响

影响工作选择的因素有哪些

工作的选择,对其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选择一份我们不仅要考虑自身所掌握的技能是否 符合工作要求,同时也要考虑到自身的能力是否足够,招聘着对自己的能力是否认同,对于 工作所能获得的薪酬是否能够满足自身需求,晋升空间是否足够广阔,自己能否再工作的过 程中不断提升能力等。 对于工作的选择是一个双向抉择的过程,招聘者想要挑选出来优秀的人才进行加以使用,从 业者想要保证自己的权益从而对公司进行选择。虽然理论上来说二者是对等的,但是实际上 从业者依旧属于弱势群体。 从业者在进行选择职业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与自身所掌握技能拥有很高的契合度的工作, 但是这会有很多限制,例如地区,经济发展,等等因素并不能保证每一个人都能够称心如意。从业者在换工作期间是拥有生活压力的,每一次的更换工作,都意味自己要付出时间,经济 的成本对其进行面试,在次数过多的情况之下很容易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如果一个从业者待业在家,生活压力是及其大的,所有的生活成本都需要自己一个人承担, 在这个时候很多人都会选择一份工作先进行从事,等到挣一些钱然后在进行换行。 每个人都喜欢从事薪酬高,工作体面,有晋升空间,能够不断替身自己能力的工作,但是更 多的时候我们对其是无奈的。 因为这样的工作很多时候都会有门槛限制,在自身能力有限制的条件下,很多体面,薪酬高 的工作都是拿时候的付出换回来的。 很多时候不建议个人去从事不需要核心技术,不能提升自己能力,晋升空间有限的工作。但 是出于生活的考虑很多人对这样的工作是趋之若鹜的。 这种工作对自己的能力提升不高,晋升空间不算广阔,对核心技能的要求不高。因此它很容 易入门,只要掌握一定的技能流程再加上自己肯付出时间成本,辛勤努力的劳作很容易获得 让自己满意的酬劳。 对于掌握核心技术的人才来说时间是宝贵的,因为他们可以用有限的时间去产生更大的收益。对于没有核心技术的人来说,时间是最容易耗费的,因为没有明确的方向去进行财富的转换,所以更多时候时间是处于无效状态的。 找一份入门容易的工作不仅可以缓解自身生活的压力,同时也可以实现时间与财富的转换, 从而满足自身需求。 对于工作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定位,但首先应当考虑自己的生活状况,只有满足这一条件,我 们才能对工作进行挑选,否则在自身能力有限的条件下,都不过是在虚度光阴而已。

关于影响中国女性就业因素的实证研究

关于影响中国女性就业因素的实证研究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种保护女性的法律出台,中国女性的地位不断提高,中国女性拥有了很高的就业率。中国目前面临下行压力,促进女性的就业对拉动我国经济发展能够产生巨大的作用。因此,研究影响中国女性就业的因素,对继续发挥女性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具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2002-2015的数据,运用实证分析,重点从社会就业压力、工资水平、第三产业的发展等方面研究了影响女性就业的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从多个方面提出了提高女性就业率的方法。 关键词:女性就业实证研究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非常重视对女性就业权益的保障以及对女性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并为此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等。在此背景下,我国女性有了较高的就业率。但由于社会上根深蒂固的性别歧视等现象的影响,我国女性的就业率仍然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因此,研究影响女性就业的因素对我国女性未来的就业以及扩大女性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具有重大意义。 (二)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直接对女性就业因素的研究不是很多,其中,张丽琍(2009)重点分析了对经济调整女性就业参与率的影响;郝冉(2009)通过实证分析,从微观、宏观两个层面研究了影响女性就业的各种因素。关于女性就业的大部分研究则是集中在就业歧视方面。周兢(2003)针对劳动力就业歧视现象,分析就业歧视产生的原因以及危害,提出解决劳动就业歧视问题的一些建议。阚凯(2005)运用贝克尔的歧视模板对劳动力市场中性别歧视的现象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存在的根源以及提出了相应的消除性性别歧视的对策。张抗私(2004)研究性别歧视产生的原因时认为,一个人在劳动力市场上的价值取决于影响其边际劳动生产率的所有供给和需求因素,如果与生产率无关的因素在劳动力市场上取得正的或者负的价值,才可能导致歧视。陈友华、祝西冰(2017)针对二孩政策背景下性别歧

影响听力理解的几个因素及解决途径

影响听力理解的几个因素及解决途径 “听”作为人类言语交际方式之一,在信息剧增、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提高听力始终为人们所关注。现代语言教育理论高度重视听在语言学习和语言使用中的作用,听的教学受忽视和缺乏科学性的状况正在改变。为此,许多英语教学工作者提出进行多种尝试,例如,大量听,广泛听,听电台,电视台英语广播,听英文歌曲等,但缺乏对影响听力理解的一些因素作出较为全面、深入的探究。 一般说来,造成学生听力理解困难的因素很多,如生词、复杂的句子结构、内容熟悉度、语速、背景杂音和语音语调的变化等。仔细分析这些停留在表层的干扰因素,笔者以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可从学习策略的角度考查以下几对关系:1.听力与词汇量;2.听读相关性; 3.听力与记忆; 4.听力与语言功能操练; 5.听力与听者的情绪状态。 一、影响听力理解的几个因素 (一)听力与词汇量 一般人总是认为,听得越多,听力理解能力越强。不容否认,多听确是提高听力理解能力的一种积极手段,但听力水平的高低不完全在于听的次数多少,也不完全在于听的内容长短、难易如何,它是一个人英语知识的全面体现,而所有英语知识的基础便是词汇。词汇量在英语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一切训练的基础,听力自然也不例外。听力理解中的每一个对话、语段、语篇都是由句子组成,而句子的基本单位正是词或词组。在听的过程中,我们能模仿出听到的发音,但如不掌握一定的词汇量,便无法把与其所代表的符号——词联系起来,也就无法得知符号所代表的事物——意义。 因此,从理论上说,词汇量的大小在一个侧面决定了听力理解的程度。 (二)听读相关性

不少人学习英语多年,但却不一定能听懂别人说英语,即使是非常简单的句子。然而,若把英语的书面材料给他们,即使有一些生词也能读懂或大致看懂。这种情况不仅在自学英语的人们中存在,在接受正规训练的学生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当前,在英语教学中,尽管学生的听力训练材料的难易度往往低于阅读材料,但就整体而言,学生的听力水平仍低于阅读水平。实质上,这种情况的产生与外语教学环境中听读心理活动过程的特点有关。 在母语学习中,从技能的发展顺序看,听说先于读写,即首先在大脑中建立语言的语音特征图式和其相对应的有关客观世界相互关 系的图式;然后在大脑中建立语言的字符特征图式,即在听说的基础上进展到读写。当然,听读的心理活动过程要比读的心理活动过程复杂一些。在外语环境中,听读的心理活动过程与母语环境中的情况不同,其特点如下。 1.操母语者必须经过一个在大脑中叠加或重新建立新的语言系统的图示的过程,才能掌握外语。这个过程的顺序是:字母—词—句—篇章,与此同时,还要逐渐完成语音特征图式的建立(如音、音素、节奏、语流、语调等),因此,字符图式与语音特征图式的建立是同时的。但在外语教学中听、说、读、写四种技能是同时起步的,而且,在教学中由于受到教学大纲、内容、时间、方法以及学习环境和个体差异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这四种技能在实际上不可能做到同步发展。比如,学生进行阅读训练的时间往往超过听能训练时间,在读的过程中又常常采用默读的方法,这样,听觉器官和视觉器官的发展势必不平衡。实验证明,对同一个或若干已学过的词,学生听和看的反应是不同的,通过视觉辩认的能力大于其用听觉辨认词的能力。 2."读"的能力(即同时调用语音和字符图式辨认字符)在外语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学习者主要是以字符为基本媒介开始学习外语的,因此,阅读能力直接影响着听的能力。对于外语教学中的听读相关性,蔺长旺通过实验提出了以下结论:外语教学中的阅读理解率与听力理解率直接相关,其为正比例相关。 那么,怎样从理论上解释阅读训练与听力理解的这种关系呢?

1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1

1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1.1社会因素(1)政府方面。造成大学生就业歧视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对这方面的关注程度不够,就业方面的制度远没有欧美国家那么成熟和完善,尤其是大学生就业机制的市场化程度和法制化建设还没有完成,对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各种就业歧视现象缺乏道德的软约束和法律的硬约束。(2)高校方面。当今世界正由工业化社会向市场、信息化社会迈进,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整个世界如同一个地球村,这就决定了现代大学必须从过去那种封闭状态走出来。第一,目前高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缺乏对市场信息的准确预测和科学论证,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第二,高校对人才综合能力培养的质量不过硬。高校内部管理机制仍停留在计划经济体制的框架内,师资多是过去传统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因此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力度自然不够,从而导致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第三,“重入口,轻出口”的现象也普遍存在。高校招生与就业工作密不可分,它的运作规律就像工厂生产的产品推销不出去,生产再多再好也是积压品。由于就业工作滞后性,高校在招生时就应根据经济发展、社会人才需求信息相应地调查招生.. 1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1.1社会因素(1)政府方面。造成大学生就业歧视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对这方面的关注程度不够,就业方面的制度远没有欧美国家那么成熟和完善,尤其是大学生就业机制的市场化程度和法制化建设还没有完成,对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各种就业歧视现象缺乏道德的软约束和法律的硬约束。(2)高校方面。当今世界正由工业化社会向市场、信息化社会迈进,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整个世界如同一个地球村,这就决定了现代大学必须从过去那种封闭状态走出来。第一,目前高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缺乏对市场信息的准确预测和科学论证,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第二,高校对人才综合能力培养的质量不过硬。高校内部管理机制仍停留在计划经济体制的框架内,师资多是过去传统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因此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力度自然不够,从而导致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第三,“重入口,轻出口”的现象也普遍存在。高校招生与就业工作密不可分,它的运作规律就像工厂生产的产品推销不出去,生产再多再好也是积压品。由于就业工作滞后性,高校在招生时就应根据经济发展、社会人才需求信息相应地调查招生.. .学历文凭和知识能力之间的辩证关系 (老师:贾彦)同学们,一直以来,我们的脑海中都存在着一个误区,即高学历就等于高能力。其实,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其实,一个人的学历、能力的辩证关系是非常微妙的:学历只能证明一个人过去受教育的程度, 并不能说明他具有多高的能力。学历与知识能力之间不成正比, 有学历不一定有能力, 学历高不一定能力高;无学历不一定无能力, 学历低也不一定能力低。也就是说, 学历并不代表一切, 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人才竞争上应该重能力而轻学历。学历故然在求职的开始阶段,会提供一些机会,但如果你没能力也是徒然。众所周知,学校里学的只是基础知识,主要能力的培养还在于工作后的日积月累。而

我国就业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就业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我国就业形势的因素纷繁复杂,既有来自国内经济增长速度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人口年龄结构和生育政策的变化等,也有来自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等因素。这些因素当中既有积极有利的方面,也有消极不利的方面,因此需要在仔细分析这些因素影响的基础上预测未来我国的就业趋势变化。 (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将愈发复杂多变 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会通过各种渠道传导到国内,从而对国内的经济和就业产生影响。在经济方面,美国经济的逐渐复苏和欧洲债务危机的逐渐化解都将增强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有利于我国扩大对外贸易和出口,从而带来就业的增长;而印度、巴西、俄罗斯和南非等金砖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增长乏力又会减弱对我国出口产品的需求,从而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在地缘政治方面,乌克兰危机对俄罗斯乃至全球经济增长带来较大挑战;与日本、菲律宾等国在领土上的争端和政治上的分歧会使我国双边经贸关系受到一定影响,从而波及我国相关出口企业的就业状况。 (二)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 与就业增长最为密切相关的因素就是经济增长率。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长期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水平,1978-2013年经济增长的平均增速达到了9.8%。然而,我国宏观经济面临三期叠加,潜在增长率将明显下降,2012和2013年的经济增长率均在7.7%左右,预计2014年我国经济增速将回落至7.3%左右。我国经济增速回落属于向新常态的过渡,将逐步由高速回调至中高速增长平台,这种增速的放缓必然会给就业增长带来一定的压力。 (三)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将更加明显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较长时间内,我国实行了独生子女政策,当时是为了应对人口的高生育率和高增长率而采取的强制措施。这一措施在一段时间内确实起到了有效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的作用。然而,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进入了快速老龄化社会,2002年我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7.3%,到2013年这一数值已上升至9.7%。与此同时,我国适龄劳动人口的比重也从2011年开始逐渐下降。为了适应未来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局面,国家人口政策开始调整,从严格的独生子女政策转变为放开“双独”家庭二胎限制再到允许“单独”家庭生养第二个子女。人口生育政策的这种调整将会减少近期育龄妇女的劳动参与率,但将有利于远期劳动力的供给。

影响听力理解的几个因素及解决途径

影响听力理解的几个因素及解决途径 "听"作为人类言语交际方式之一,在信息剧增、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提高听力始终为人们所关注。现代语言教育理论高度重视听在语言学习和语言使用中的作用,听的教学受忽视和缺乏科学性的状况正在改变。为此,许多英语教学工作者提出进行多种尝试,例如,大量听,广泛听,听电台,电视台英语广播,听英文歌曲等,但缺乏对影响听力理解的一些因素作出较为全面、深入的探究。 一般说来,造成学生听力理解困难的因素很多,如生词、复杂的句子结构、内容熟悉度、语速、背景杂音和语音语调的变化等。仔细分析这些停留在表层的干扰因素,笔者以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可从学习策略的角度考查以下几对关系:1.听力与词汇量;2.听读相关性; 3.听力与记忆; 4.听力与语言功能操练; 5.听力与听者的情绪状态。 一、影响听力理解的几个因素 (一)听力与词汇量 一般人总是认为,听得越多,听力理解能力越强。不容否认,多听确是提高听力理解能力的一种积极手段,但听力水平的高低不完全在于听的次数多少,也不完全在于听的内容长短、难易如何,它是一

个人英语知识的全面体现,而所有英语知识的基础便是词汇。词汇量在英语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一切训练的基础,听力自然也不例外。听力理解中的每一个对话、语段、语篇都是由句子组成,而句子的基本单位正是词或词组。在听的过程中,我们能模仿出听到的发音,但如不掌握一定的词汇量,便无法把与其所代表的符号——词联系起来,也就无法得知符号所代表的事物——意义。 因此,从理论上说,词汇量的大小在一个侧面决定了听力理解的程度。 (二)听读相关性 不少人学习英语多年,但却不一定能听懂别人说英语,即使是非常简单的句子。然而,若把英语的书面材料给他们,即使有一些生词也能读懂或大致看懂。这种情况不仅在自学英语的人们中存在,在接受正规训练的学生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当前,在英语教学中,尽管学生的听力训练材料的难易度往往低于阅读材料,但就整体而言,学生的听力水平仍低于阅读水平。实质上,这种情况的产生与外语教学环境中听读心理活动过程的特点有关。 在母语学习中,从技能的发展顺序看,听说先于读写,即首先在大脑中建立语言的语音特征图式和其相对应的有关客观世界相互关系的图式;然后在大脑中建立语言的字符特征图式,即在听说的基础上进展到读写。当然,听读的心理活动过程要比读的心理活动过程复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有哪些? 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面对国家需要、个人意向、有限的供职岗位和多样的工作环境,许多青年大学生会感到就业的压力。对于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来说了解一些影响就业的因素对我们的择业和就业大有裨益。总的说来,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就业观念是影响大学生就业最重要的因素。大学生自身必须转变就业观念,适当降低期望值。就目前情况看,并不是没有足够的岗位供大学生选择,而是大学生对就业岗位的期望值过高,不甘心屈就于某些工作岗位。大学生自己必须意识到,今天的大学毕业生不能再像从前的毕业生那样,把自己当作社会的精英了。2003年,我国高等学校招生人数已经达到380万,2004年突破了420万,而1998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只有108万,二十几年前恢复高考制度之初,全国每年仅招收20多万大学生。按照国际通行标准,高等学校毛入学率达到15%即属于大众化高等教育,而我国高等学校毛入学率已达到17%。这表明,中国今天已经进入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适逢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大学生,除了主动调整知识结构,学习和掌握必要的应聘技能技巧以外,很重要的一条是在努力寻找理想的就业岗位的同时,主动说服自己,适当降低就业岗位期望值。如果一时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不妨讲些策略,来个“先就业,后择业”。 2.自身素质欠缺,不明确相关的就业知识。不少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就业政策、求职途径、应聘技巧、劳动用工制度、本专业的择岗定位优势等等都不甚了解,难以确定就业方向和岗位。 3.高校部分专业设置的不合理。目前,一些高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向脱节。社会急需的专业毕业生少,而有的行业毕业生又供过于求,造成部分岗位欠缺。 4.等级证书的限制。计算机等级证、英语(四)六级证,也成了某些毕业生就业的一大障碍。在就业中有一些学习成绩很好而且有一定动手能力的学生,只因缺少一个英语六级证书,就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 5.考研与就业的矛盾。随着报考研究生人数的日益增加,不少毕业生在主观和客观两方面陷入考研与就业相互矛盾的两难境地。部分学生在考研和就业之间犹豫不决,既怕不考研找工作难,又怕考研耽误找工作。而两者兼顾也给毕业生本人和用人单位带来不便:年底是考研复习最紧张的时候,但各种双选会也接连不断,“一心二用”往往两边都做不好。 6.性别歧视。对此,社会各界虽已呼吁多年,但“只限男生”、“不招女生”这样的字眼在各类招聘会上仍屡见不鲜。一位从事过多年就业工作的专职辅导员曾深有感触的讲过这样一个事实:曾有一所中专学校招人,虽然来的校长、副校长、人事科长都是女同志,但却一口咬定“不要女的”。虽说现在的大学女生观念更新,更多的注重自身素质的锻炼与提高,但在择业中的性别歧视仍会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

影响就业选择的主客观因素

影响就业选择的主客观因素 一、主观因素 1、近几年来,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的思想观念发生很大变化,但还有一部分学生就业观念滞后、理想与现实错位、创业意识较差,择业观与现实性存在着矛盾,直接影响到就业。具体表现在: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对社会生活的估计往往失之于简单或片面;存在择业期望值过高的现象,把知名企业、大公司、外资企业作为理想的择业目标,不屑于到基层、民营、私营施展才干的机会;强调自身价值而忽视社会需要,一味追求个人利益,重地位、重名誉,轻事业、轻奉献,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这山望着那山高”,不能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值,以至后来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显然,大学生所表现的不良就业心态和择业观念与经济发展的现实不相吻合。如果就业观念不转变,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很难有根本的改善。 2、现在的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想要自己的孩子,找到一个稳定且社会地位较高的工作。 3、除此之外,当代大学生还存在相当严重的就业歧视。他们不愿意去做那此基层操作的工作,他们是认为自己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小小的操作工作,由那些没读过几天书的初中生或技工生去做,自己应该坐在办公室里品茶看报纸。其实,这样想就错了,放弃就业歧视,到基层去,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小事做起,才会从当中了解学习到你想要的东西,才能脚踏实地。要真正知道,理想和现实总有差距,不入正殿步入偏堂而改变人生的多不胜举。 二、客观因素 1、地域因素,往往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的选择条件,北上广等一线大城市成为了,大学生就业的选择地点。 2、大学生就业难,是困扰了好几年的社会乃至国家的重大问题。《劳动就业促进法》颁布了。对于就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着实做了不少的工作,可再怎么努力,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依旧是难上加难。而与此同时,我国正处于全国性就业高峰期,农民工、城镇待岗人员、留学回国人员三股劳动大军几乎同时涌入劳动力市场。如此多的就业人员同时涌向一个有限的就业市场,给还不太善于“推

影响听力的几个因素

影响听力理解的几个因素及解决途径 2007年11月4日来源:网友供稿作者:未知字体:[大中小] "听"作为人类言语交际方式之一,在信息剧增、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提高听力始终为人们所关注。现代语言教育理论高度重视听在语言学习和语言使用中的作用,听的教学受忽视和缺乏科学性的状况正在改变。为此,许多英语教学工作者提出进行多种尝试,例如,大量听,广泛听,听电台,电视台英语广播,听英文歌曲等,但缺乏对影响听力理解的一些因素作出较为全面、深入的探究。 一般说来,造成学生听力理解困难的因素很多,如生词、复杂的句子结构、内容熟悉度、语速、背景杂音和语音语调的变化等。仔细分析这些停留在表层的干扰因素,笔者以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可从学习策略的角度考查以下几对关系:1.听力与词汇量;2.听读相关性;3.听力与记忆;4.听力与语言功能操练;5.听力与听者的情绪状态。 一、影响听力理解的几个因素 (一)听力与词汇量 一般人总是认为,听得越多,听力理解能力越强。不容否认,多听确是提高听力理解能力的一种积极手段,但听力水平的高低不完全在于听的次数多少,也不完全在于听的内容长短、难易如何,它是一个人英语知识的全面体现,而所有英语知识的基础便是词汇。词汇量在英语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一切训练的基础,听力自然也不例外。听力理解中的每一个对话、语段、语篇都是由句子组成,而句子的基本单位正是词或词组。在听的过程中,我们能模仿出听到的发音,但如不掌握一定的词汇量,便无法把与其所代表的符号——词联系起来,也就无法得知符号所代表的事物——意义。 因此,从理论上说,词汇量的大小在一个侧面决定了听力理解的程度。 (二)听读相关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