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历史和中美关系教案

美国历史和中美关系教案

美国历史和中美关系教案
美国历史和中美关系教案

专题复习:美国的崛起与中美关系

考纲链接:

《独立宣言》的基本内容、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评价华盛顿、识记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主要活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评价罗斯福新政的作用、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掌握中美建交等史实。

复习目标:

1、了解美国从独立到崛起的历程中重大事件及影响。

2、通过美国的崛起,探究美国崛起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启示。

3、了解中美发展史,正确认识中美关系。

复习重点:

美国崛起的重大事件及影响、美国崛起的原因、中美邦交正常化。复习难点

;美国崛起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如何正确看待中美关系。

复习过程:

一、导入复习

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是哪个国家?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呢?中美两国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大国关系之一,关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今年又是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40周年,中美关系问题有较多考点。

二、美国的崛起

1、美国崛起的历程

利用表格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知识点

2、怎样评价历史人物或事件

评价华盛顿

)史实﹢影响

人物

评价﹦()史实﹢影响+总结功过1)美国独立战争领导人。他担任大陆军总司令,领导独立战

争,最终赢得了国家独立。他主持制定美国联邦宪法,确立三

权分立的政治制度;担任美国第一任总统。第二届任期将满

时,主动退出总统竞选,开创美国总统不连任三届的先例。

2)但作为资产阶级政治家,华盛顿也有一些污点,如支持黑

人奴隶制度,屠杀印第安人等。

3)总之,他功大于过,是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

3、通过以上对美国历史的回顾(从诞生到崛起再到称霸世界的发展历程),由此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根据史实谈认识)?

(1). 坚决维护国家的独立和统一

(2).要勇于改革勇于创新

( 3). 要认清国情,制定正确的发展政策,要创设和平稳定的国际国内发展环境

(4). 要重视发展科技和教育,尤其要重视高新技术的发展

三、中美关系

1、回顾梳理中美关系

近、现代中美关系的变化

184019451979

鸦片战争

1937

敌对曲折发展

敌对建交

合作

2、中美关系存在的问题:视频展示寻找答案。

3、结合材料分析说说自己对中美关系的认识。

四、实战演练

多媒体材料(中考原题)课堂演练。

美国经济发展史

美国经济发展史 一:独立战争、禁运和1812的美英战争 独立战争期间,由于对英贸易的滞阻,北美的制造业得到了一定发展,但从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看则仍远落后于英国。战争结束后,英国利用自身强大的制造业和商业优势,一方面对美国的出口实施严厉的商业限制,包括禁止美国货进入西印度群岛;另一方面则向美国大量倾销英国货。独立前夕,北美平均每年运往英国的生铁为3929吨,1791年下降为797吨。烟草、稻米、蓝靛等大宗农产品的出口也大幅度下降,由此带累商业和航海业停滞,造船业衰落。据统计,从1784年到1786年,美国从英国进口的货物总值约为760万英镑,而同期美国向英国出口则仅为249万英镑,逆差高达521万英镑。出口萎缩、市场缩小,使价格大幅下跌,商人、农场主纷纷破产,债务链条破裂,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动荡,许多地方爆发了农民起义,最著名是的谢司起义。在美国史上,1781年至1789年被称为“危机时期”。从竞争的观点来看,其实质是英国挟裹着其市场竞争的强者优势对新独立的弱小的美国进行打击,以经济殖民来代替政治、军事殖民。 危机给美国上层社会带来了广泛的冲击,“美国向何处去”一时成为报纸和小册子所讨论的焦点。在一片喧嚣声中,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主义的两大声音至今仍清晰可辨。推崇自由贸易多为南部大种植园主、北部大商人。在危机时期,南部大种植园主兼并了大量小农的土地,巩固了竞争地位,他们虽然对英国限制出口不满,却得益于优质廉价的工业品。

因此他们主张自由贸易,一方面要求英国取消出口限制,另一方面试图摆脱英国的商业垄断,开拓南欧、北欧市场及其他全球市场,同时则加快向西部扩张,将西部广袤的土地变为农产品的生产基地,以增强美国农产品的竞争力。北部大商人也主张自由贸易,因为他们的利益得益于对外贸易的扩大,无论进出口是否出现逆差,只要贸易总额上升,就少不了他们的利润。主张贸易保护者成份比较复杂,既有保卫独立战争成果的爱国主义成份,又有在谢司起义前巩固统治秩序的成份,既有受英国打击最沉重的广大小农,又有为数不多的制造业主。由于当时主要矛盾是抵制英国的经济侵略,因此,主张增强邦联政府力量、加强贸易保护的代表,财政部长汉密尔顿事实上控制了政府决策。汉密尔顿认为英国的力量来源在于制造业,因此美国必须重视制造业的发展。而要发展制造业,则必须有政府保护。他指出需要政府保护的三个理由,一,外国政府对制造业有保护和奖励;二,农业国居民出于习惯往往不愿意轻易放弃自己熟悉的职业;三,制造业国在技术、资金、市场方面已经具有优势,这就使“最新建立制造业的国家与制造业已成熟的国家在平等条件下进行竞争,在多数情况下是不可行的。” 遗憾的是,尽管汉密尔顿提出加强联邦政府权力、重视制造业、提倡贸易保护的一揽子方案,但由于当时美国社会经济结构由依附于英国的种植园主和大商人主导,故唯一落实的是加强了联邦政府权力,建立了财政税收制度,恢复了公共信用,顺利发行了新国债,使联邦政府不再有名无实。然而汉密尔顿所珍视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却

中美关系分析

中美关系分析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中美关系分析 回眸中美建交30年,两国关系发展可谓沐雨经风、曲折迂回、恩怨交加。既饱含相互斗争、坎坷蜿蜒的一面,也有相互借重、相对平稳的一面。中美两国关系发展深受世界总体形势、各自国内政治文化因素以及台湾、人权、经贸等问题的牵制和影响。中美之间也存在许多共同的利益,只要中美双方共同努力、高度重视、采取措施,中美是可以找到智慧和途径,推动双方关系平稳向前发展的。在美国新政府任内,中美关系总体趋势仍可望是积极的,中美关系的基础日益牢固。 就如何看待当前中美关系的问题,中美关系虽然有合有分,有聚有散,但和则两利,斗则两伤。维系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终归有利于两国人民的福祉,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缔造新的中美关系,需要登高望远,着眼大局,以图开创新的局面。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中美关系,似乎是一种既简单又复杂,既割舍不开又带有一定排斥性的关系。这种关系很独特,它不同于昔日的英美关系,也不同于冷战时代的美苏关系,它体现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要求,更是中国倡导和平图强理念的必然产物。中美两国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中美无论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方面,还是在处理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都拥有更加广泛的共同利益。当前中美关系正站在新的起点上,面临重要发展机遇。 虽然两国社会制度、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发展阶段不同,但双方都应该以积极的眼光看待对方,用积极的行动推进各领域对话和合作。双方应该携手应对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各种复杂棘手的挑战和问题,实现互利合作、共同发展。双方不仅应该深化经济、反恐、防扩散、执法、能源、气候变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交流合作,推动两军交往,还要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以及全球性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不断充实两国关系战略内涵。

《国际关系漫谈》——中美关系教案

《国际关系漫谈》——中美关系 教案 授课人:蒋勇 学时: 2 学时 【教学目的】:从国际关系的角度简单了解美国的历史与现状,通过对中美关系的回顾分析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科学预测 21 世纪中美关系的走向。 【教学内容】: 第一节当今世界的超级大国——美国 第二节中美关系概况 第三节 21世纪中美关系的走向 【教学重点】:冷战后中美关系动荡的原因。 【教学难点】:今后几十年中美关系走向。 第一节当今世界的超级大国——美国 ?美国简介: 美利坚合众国(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总面积为937.2615万平方公里,本土东西长4500公里,南北宽2700公里,海岸线长22680公里。位于北美洲中部,领土还包括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群岛。北与加拿大接壤,南靠墨西哥湾,西临太平洋,东濒大西洋。大部分地区属于大陆性气候,南部属亚热带气候。总人口为2.83亿,其中白人约占84%,黑人约占13%,亚裔3.3% ,华人160 多万,多已入美国籍,通用英语。56%的居民信奉基督教新教,28%信奉天主教,2%信奉犹太教,信奉其他宗教的占4%,不属于任何教派的占10%。 现美国领土所在地原为印第安人聚居地。15世纪末西班牙、荷兰、法、英等国开始向北美移民。到1773年,英已建立13个殖民地。1775年爆发独立战争。1776年7月4日通过《独立宣言》,正式宣布建立美利坚合众国。美国自独立后,因为各州陆续加入联邦,1818年4月4日,国会又通过一项议案:“每当合众国接受一个州,一颗新星将于下一年的7月4日添入国旗”。现在美国国旗上仍是十三条红白相间的横条,星星却已增添到五十颗,它们代表了美国的五十个州。 1787年制定联邦宪法,1788年华盛顿当选为第一任总统。在1776年后的100年内,美领土几乎扩张了10倍。 2000年12月,布什当选为美第43任总统。2000年是克林顿八年执政的最后一年,克林顿政府对内继续走中间路线,致力于保持经济增长、维持预算平衡和推动新经济发展。但其在加强枪支管理、医疗照顾改革等方面的改革计划未能实现。美国会两党在预算、减税等问题上斗争激烈。 2000年总统大选在共和党候选人、得克萨斯州州长乔治·沃克·布什和民主党候选人、副总统

美国历史与文化

浅谈美国历史 ——见证从蚂蚁到大象历程 引导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的华夏文明留给我们太多的回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从繁荣昌盛到民族衰落;从压迫受辱到当家作主、从璀璨奇葩到复兴中华……可是,跨过大洋的彼岸,初出茅庐的美国却在近两百多年的历史跨度下完成了从蚂蚁到大象的历程,创造出美国独特的发展文化。今天的世界,“汤姆大叔”在全球“维护着世界和平”;好莱坞大片充斥着各大荧屏;NBA回荡在茶前饭后的娱乐中……两百多年来,美国历史一直都是民主制度的试验。早年被提出的问题如今持续被提出并获得解决;强大政府对抗弱小政府、个人权利对抗群体权利、自有资本主义对抗受到管理的商业与劳工以及参与世界对抗孤独主义。美国对于民主制度有很高的期待,而现实又是不如人意。然而国家经过妥协,已见成长与繁荣。在今天的发展过程中笔者认为有必要借鉴美国蚂蚁变大象的历程。 自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这片土地上开始了她不平凡的发展。十七世纪初,英国开始向北美殖民。最初的北美移民主要是一些失去土地的农民,生活艰难的工人以及受宗教迫害的清教徒。在殖民地时代,伴随着与北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的长期战争,对当地印第安人的肆意屠杀,严重的劳力缺乏产生了像奴隶和契约奴隶这类的非自由劳力。万恶的黑奴贸易盛行起来。从1607年到1733年,英国殖民者先后在北美洲东岸建立了十三个殖民地。由于英国移民北美是为了追求自由和财富,如被迫害的清教徒和贫农。地方政府享受自治权。殖民地居民有比英人更广泛参与政治的机会和权利,培养了自治的意识和能力,所以他们相信社会契约中,政府是人民需要保护而得人民支持才组成的。在十八世纪中期,殖民地的经济,文化,政治相对成熟,殖民地议会仍信奉英王乔治三世,不过他们追求与英国国会同等的地位,并不想成为英国的次等公民,但是此时英法的七年战争结束,急于巩固领土,使向北美殖民地人民征租重税及英王乔治三世一改放任政策,主张高压手段。因此引发殖民地人民反抗,如“没有代表就不纳税”宣言、“波士顿惨案”、“不可容忍的法案”等。1775年4月在来克星顿和康科特打响“来克星顿的枪声”揭开美国独立战争的前奏。后来,这些殖民地便成为美国北美独立十三州最初的十三个州。 1774年, 来自12州的代表,聚集在费城, 召开所谓第一次大陆会议,希望能寻出一条合理的途径, 与英国和平解决问题,然而英王却坚持殖民地必须无条件臣服于英国国王, 并接受处分。 1775年,在麻州点燃战火, 5月,召开第二次大陆会议, 坚定了战争与独立的决心,并起草有名的独立宣言, 提出充分的理由来打这场仗,这也是最后致胜的要素. 1776年7月4日,宣告了美国的独立,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在费城乔治·华盛顿发表了《独立宣言》。《独立宣言》开宗明义地阐明,一切人生而平等,具有追求幸福与自由的天赋权利;淋漓尽致地历数了英国殖民主义者在美洲大陆犯下的罪行;最后庄严宣告美利坚合众国脱离英国而独立。《独立宣言》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伟大文献。完全脱离英国,目的是为‘图生存、求自由、谋幸福’,实现启蒙运动的理想。 1781年, 美军赢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1783年, 美英签订巴黎条约,结束了独立战争。这也充分展现出

回顾50多年来中国的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的历史

回顾50多年来中国的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的历史

回顾50多年来中国的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的历史,双方既有尖锐的对立,也有真诚的合作。冷战后的中美关系也曾经出现了多次起伏和危机,但是中美关系并未破裂,反而加深了。其深刻的原因就在于,中美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战略利益。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对亚洲和世界局势都负有重大责任。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之间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上具有共同利益,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基础,中美经济合作的前景更是不可限量。因此,展望21世纪的中美关系,我们有理由表示审慎的乐观。 当然,影响两国关系的负面因素也不容忽视,诸如人权问题、贸易问题、军售问题和台湾问题等,其中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影响中美关系改善和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最容易导致中美两国发生直接冲突的敏感问题。然而,只要中美双方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用战略的眼光来处理中美关系,在中美3个联合公报的基础上审视和处理台湾问题,中美关系就会沿着健康的轨道顺利前进。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从历史上看,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很多,诸如国际格局、经济和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和国家利益以及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等等。其中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在中美关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70年代以来,美国和中国国内的一些学者已经对美国的对华政策与中美关系的关联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中国国内的某些

年轻学者也对不同时期的中国对美政策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是系统地研究中国对美政策与中美关系的成果目前仍不多见。本文试图运用史学和国际关系学学科渗透的方法,对中国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问题进行综合研究。本文的重点是分析中国对美政策的缘起、变化和发展,及其对各个时期中美关系的影响. 稳定同美国关系,是中国外交的关键。近年来,中美关系中的合作关系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美关系的发展越来越和谐。美国是当今最大的发达国家,在世界舞台居于权力中心。从中国建国以来,美国一直在多方面遏止中国,企图通过经济、军事、外交等手段阻碍中国经济发展,其中的原因不难理解。尤其在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为其他国家所震惊,而中国本身所拥有的庞大的市场,又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有利的依托平台。在这样一个为诸多国家眼红的平台上,中国的经济将会持续、高速的增长将是不争的事实。 而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的军事、科技水平也在突飞猛进。这一切迫使美国不得不将中国作为阻碍其在实现全球霸权主义统治的一个强劲的对手。并且,在台湾问题上,美国虽然没有明确表态将台湾划进美日联合防御范围,但从其模糊描述的背后不难看出,中国台湾乃至中国大陆早就是美国窥视以久的土地。对于中美关系,应坚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框架,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为我国经济求得稳定,高速的发展空间。中美双方经贸关系密切,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共同利益。中美关系非常复杂,必须处理

中美建交的历史经验与当代意义100分课程考试

中美建交的历史经验与当代意义100分课程考试 返回 信息:欢迎学员参加中美建交的历史经验与当代意义课程的考试 各题型提交答案说明: 1.单选题及判断题点击圆形按钮进行单项选择,多选题点击勾选框进 行多项选择。 2.选择题和判断题:直接点击选项,系统将自动提交答案。 3.未完成考试误操作推出系统后,在考试时间段内可重新进入系统考 试。 4.完成考试后点击提交答案按钮,考试结束,不可再次进入系统考试。 5.答题完成后,点击考试页面左侧“未答题”按钮,确认无未答题后 再提交答案。 6.未提交答案的试卷在考试时间结束后将强制提交答案。 一、单选 ( 共 6 小题,总分: 40 分) 1. 本讲提到,中美关系()进入停滞期。 A.1970—1971年 B.1971—1974年 C.1974—1977年 D.1977—1979年 2. 中美两国在探索初期时把()作为中美建立关系的 一个公开渠道。 A.罗马尼亚渠道 B.中美大使级会谈 C.巴基斯坦渠道 D.巴黎渠道 3. 中美建交谈判过程中,()问题因谈不拢被暂时搁 置。

A.一个中国原则 B.对台军售 C.联合抗日 D.联合抗苏 4. 1971年()被看做是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 A.尼克松秘密访华 B.尼克松正式访华 C.基辛格秘密访华 D.美国乒乓球代表队访华 5. 中美关系从破冰到建交历经了()年时间。 A.7 B.8 C.9 D.10 6. 中美关系存在不稳定因素,最重要的就是()。 A.台湾问题 B.澳门问题 C.常规武器问题 D.钓鱼岛问题 二、多选 ( 共 4 小题,总分: 20 分) 1. 1970年到1979年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发展历程经历了()。 A.探索期

美国历史大事年表

美国历史大事年表 1863.1.1 林肯签署《解放宣言》。 1879.12.21 托马斯·爱迪生发明电灯。 1903.12.17 莱特兄弟首次成功地驾驶由发动机推进的飞机。 1941.12.7 日本偷袭珍珠港。次日,美国对日宣战,正式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4.6.6 美国军队及盟军在诺曼底登陆。 1945.7.16 成功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核爆炸。 1949.8.24 美国、加拿大和14个西欧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一项公约,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2.11.1 美国在太平洋实验场爆炸一颗氢弹。 1954.12.1 美国一黑人妇女在蒙哥马利城的公共汽车上拒绝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一个白人男子。联邦法院非法宣布公共汽车种族隔离命令。 1959.1.3 阿拉斯加成为美国第49州。同年8月21日,夏威夷成为第50州。 1961.4.17 美国策动猪仔湾事件,企图推翻古巴政府。 1963.11.22 肯尼迪总统在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遇刺身亡。 1968.4.4 美国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在田纳西州孟菲斯遭暗杀身亡。 1969.7.20 “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成功,人类首次踏上月球。 1972.2.21 美国总统尼克松抵达北京,对中国进行为期8天的访问,与中国领导人举行会谈。访问结束时,中美签署上海公报。 1974.8.9 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辞去总统职务,由副总统吉拉尔德·福特继任总统。1975.12.15 福特总统访问中国,并与毛泽东主席及邓小平副总理会谈。 1979.1.1 美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全面外交关系。 1982.12.2 在盐湖城,美国医生成功地为一患者进行人工心脏移植手术。 1984.4.26 美国总统里根访问中国,与中国领导人举行会谈。 1989.12.20 美国军队入侵巴拿马。 1991.1-2 在中东海湾战争中,美国及其盟国打败伊拉克,解放科威特。 1863.1.1 林肯签署《解放宣言》。 1879.12.21 托马斯·爱迪生发明电灯。 1903.12.17 莱特兄弟首次成功地驾驶由发动机推进的飞机。 1941.12.7 日本偷袭珍珠港。次日,美国对日宣战,正式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4.6.6 美国军队及盟军在诺曼底登陆。 1945.7.16 成功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核爆炸。 1949.8.24 美国、加拿大和14个西欧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一项公约,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2.11.1 美国在太平洋实验场爆炸一颗氢弹。 1954.12.1 美国一黑人妇女在蒙哥马利城的公共汽车上拒绝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一个白人男子。联邦法院非法宣布公共汽车种族隔离命令。 1959.1.3 阿拉斯加成为美国第49州。同年8月21日,夏威夷成为第50州。 1961.4.17 美国策动猪仔湾事件,企图推翻古巴政府。 1963.11.22 肯尼迪总统在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遇刺身亡。 1968.4.4 美国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在田纳西州孟菲斯遭暗杀身亡。 1969.7.20 “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成功,人类首次踏上月球。 1972.2.21 美国总统尼克松抵达北京,对中国进行为期8天的访问,与中国领导人举行会谈。访问结束时,中美签署上海公报。 1974.8.9 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辞去总统职务,由副总统吉拉尔德·福特继任总统。

中美关系的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

自从1972年中美两国互相打开大门以来,两国关系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有限合作到全面来往的发展过程。中美关系发展过程中,尽管迂回曲折,麻烦不断,但两国关系总体上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人类历史进入21世纪之后,认真回顾中美关系走过的34年历程,分析中美两个大国今后的关系走向,不仅对中美人民十分重要,而且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美关系的历史回顾 3 0多年来,中美关系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到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前夕,是两国发展官方关系的初始阶段。 这一阶段前后历时6年,是反对前苏联政权的对外扩张政策这一共同战略利益把两个社会制度截然不同的国家联系到了一起,实现了毛泽东主席和尼克松总统历史性握手。这期间,周恩来先生、基辛格博士以及两国的许多有识之士为此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一阶段的主要标志是双方发表了着名的“上海公报”,自此结束了两国长期互不往来的不愉快历史。 第二阶段:自1979年1月1日两国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到1989年,是两国关系迅速发展的时期。

第三阶段:即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现在,历时约10年,两国关系进入了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同步增长的阶段。 两国关系存在的积极因素是:第一,领导人见面比过去更加频繁,这有助于消除误解,增进了解,加强互信,促进合作;第二,两国贸易和双向投资迅速增长,2005年两国贸易超过了2000亿美元,美国已成为中国的主要外来投资国,中国企业也开始在美投资,迅勐发展的经贸关系是两国政治关系稳定发展的重要依托;第三,在国际方面,两国在反恐、防核扩散、打击走私贩毒、预防疾病(SARS、禽流感等)等非传统安全领域进行了有效合作;第四,布什总统一再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反对台湾独立,有利于双方共同维护台海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第五,两国议会、智库及新闻界人士开始大量交流,有利于增进互相了解,推动互利合作。 近10年来两国关系面临的不利因素是: 第一,美国内一部分人仍以冷战思维看待中美关系,视中国为美国价值观所不容的对象,再加上两国媒体加以炒作,致使“中美互为对手”的噪音始终不绝于耳,既大大束缚了两国政治家腿脚,也影响了两国民众之间的相互了解。 第二,中国20多年的快速经济发展在美国引起了正反双向反应,一方面工商界表示热烈欢迎,政界、知识界表示有条件的欢迎,另一方面一部分美国人则认为中国的发展会对美国构成“潜在威胁”。不同声音使人困惑,

用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原理分析中美关系

用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原理分析中美关系 某年某月某日《马哲》课程论文作业 对立统一原理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提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下面用矛盾分析法来分析中美关系问题。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为斗争性,统一属性又称为同一性。 中美关系自建交以来,一直是缓和—紧张—缓和循环的周期性局面,但是这其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走向缓和,和平共处,因此,要乐观地对待要认识到这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不可调和的矛盾造成的发展道路上得曲折,但总趋势是向着双方共同利益——和平发展的因此,对中美关系应该辩证的方法,坚持用两点论来看问题。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下条件下相互转化。中美双方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如双方在贸易往来、国际反恐、人员交流、技术合作等领域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需要不断地加以巩固和加强,尤其是现在金融危机爆发后以及美国深深地陷入了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中不能自拔的情况下,美国更需要跟包括中国在内的其它国家合作,共同应对金融危机。 然而,中美双方也有很多差别和斗争,中美双方在经济利益、政治体制和人权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尤其是台湾问题关系到是中国的核心国家利益的问题上更是深深地影响了中美双方的关系。而最近因为贸易摩擦,对台军售,谷歌威胁退出中国,人发币汇率等问题更是使中美关系陷入了自奥巴马上台以来的最低点。这就是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享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一直以来,美国看待中国的想法,就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冷战时,美国既想拉拢中国来对抗前苏联,来缓解苏联对美国巨大的安全威胁,又担心中国的强大影响美国的战略利益。因此,当苏联一解体,美国马上对中国下黑手,对中国实施种种制裁,中美关系也因此由“蜜月期”迅速滑落到自中美建交的低谷。一方面美国乐见中国的强大,

美国历史

2010 9 28更新』两小时读完美国历史,四小时sat2 从200分到400分.美国历史简单outline, 中英文混版,持续更新来源:张冠晨的日志 第一章 美洲殖民地人们的早期生活。 A.The Age of Exploration The English Colonies 两个主要的1. Jamestown in Virginia in the South 2. Massachusetts Bay Colony in Massachusetts in the North B.Virginia at Jamestown 的主要事件 1.建立于1607 年4月26日 (这篇outline中的时间顺序最好记一下,因为sat 2似乎很喜欢考顺序题,而且有个最基本的时间概念对学历史的感觉很重要) 一个名字嚣张的叫London Company 的股份制公司(Joint-Stock)投资了它 2. Captain John Smith, led the colony. 但是他太笨了,被印第安人给抓了。但是又被印第安的一位女生, Pocahontas给救了 3. Jamestown的地理位置选得不好,而且第一批去的人(settlers)缺乏种田经验,玩过帝

国的人都知道,种田对国家的补给是很重要的。所以结果饿死了好多人,在此存亡时刻,他出现了.... 4. 1619,John Rolfe introduced West Indian tobacco plants. tobacco(烟草) 给jamestown 注入了新的活力。出口烟草成了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 5. London Company的日子其实一直不好过,即使jamestown可以卖烟草,但是London Company 赚的钱还是很少,为了解决招商引资的问题,他们决定做出了决定。你去美国那边可以自己建政府!叫区域自制。类似于自治区。 于是,1619年,House of Burgesses, 建立了(这种英文不知道怎么翻译,也没必要翻译)。它是first representative government in the New World. 6. 1675, 一个叫Nathaniel Beacon 发起了个rebellion against Governor Berkeley. 史称Beacon Rebellion. 主要原因是官员Berkeley“清剿”“印匪”工作不利,导致Beacon自己领导了一个500人的军队去“清剿”印第安人(美国教材也习惯性叫他们Native America)。Berkeley 非常尽责,他表示beacon的行为违法了。Beacon怒了,一把火烧了jamestown。但是Berkeley还是率领军队打败了Beacon。 7. 1640年,slaves(非洲奴隶)被引进jamestown. C.Massachusetts Bay Colony 1. 跟jamestown是因为经济原因建立(profit), Massachusetts Bay 更像是一个宗教避难所。当时欧洲出现于不同传统天主教的“新教”,他们和天主教一样都信耶稣,但是宗教习惯不一样,而且被天主教迫害。所以他们需要一个地方可以有自己的信仰,于是来了new world. 2. 1630年,John Winthrop 率领若干Puritans 建立Massachusetts Bay Colony. 他们实行一种宗教干政的民主形式。只有男性宗教成员才有资格给一个叫the General Court的legislature投票。大部分居民都对这种政体表示满意,可是很快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见下一个section) 3. 1636年,一个叫Roger William的人坚持Massachusetts Bay Colony的土地使用权是从英国政府手上买的,不是从印第安人手上买的;所以不合法。而且他要求政教分开和信仰自由。很不幸,他被驱逐出殖民地。但是他去了Rhode Island. 而且建立了一个政教分开,民主,宗教自由的殖民地。

中美关系分析

中美关系分析 xx格局是21世纪国际体系的理想境界 近年来,人们——至少是那些具有起码洞察力的国际问题观察家们——就国际政治经济前景经常谈论的一个话题,是世界正在从作为冷战时代基本标志的大致两极的格局,迅速地向多极格局转变。〔1〕多极格局不仅将有助于世界稳定与和平,〔2〕因而有利于各国的独立自主和经济成长,还将为世界上不同文化和不同价值体系的多样化发展及其尽可能平等的交流提供必要保障。在现代国际体系初创年代即所谓欧洲国家体系的生成时期里,由荷兰和英国领头的欧洲多数国家联盟以“欧洲自由”(the Liberty of Europe)为道义依据,凭借与之休戚相关的均势机制,先后挫败了一度占有巨大优势的哈布斯堡家族和法王路易十四建立“普遍君主国”(universal monarchy)的称霸努力。〔3〕与此相似,即将步入21世纪的人们有理由期望和追求并非两极、更非单极的世界自由和世界均势,虽然此类目标的实现不像过去那般往往有赖于战争。 二、xx面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态度: 从拒斥到不情愿的接受 在观察和思考世界的多极化趋势时,必然碰到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当今唯一的超级大国(亦可称为唯一的世界强国)美国对这一趋势持什么态度。在冷战时代,除了主要从冷战需要出发支持西欧、日本经济成长和同样从冷战需要出发改善对华关系外,美国根本不愿接受任何真正的多极化动向,以至于社勒斯把第三世界国家的中立主义和不结盟——世界多极化的萌芽之一——斥责为“不道德的”。〔4〕即使那赋予美国空前的世界政治和战略权势的两极格局,也是美国鉴于严酷的美苏军事对峙逻辑(尤其是核恐怖平衡逻辑)很不情愿地忍受的,哪怕这一格局在美苏关系相对缓和时期里,因其包含的超级大国共同控制机能而使美国获得不少额外便利。苏联解体加上海湾战争大胜造就的兴奋感和陶醉感,导致美国朝野当真规划起美国权势及其价值观一统天下的图景来,其状若撇开威尔逊和富兰克林·罗斯福当政末期不谈,肯定为美国历史上绝无仅有。正如思想颇为激进的著名国际法学者理查德·弗尔克不无厌恶地描述的那样,从行政当局领导到大多数政治家,精英们“容光焕发地谈论全球安全

24 开创外交新局面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 成就。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3、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理解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和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本课以学生活动为主,辅之以多媒体教学辅助法。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提供历史资料,营造历史情境 2、学生活动,再现历史3、学生感悟,教师评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新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2、通过了解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情况,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社会 责任感。 3、通过感受国家关系的曲折发展特点,形成大局观念和历史使命感,培养学生看问 题要一分为二并学会看主流的科学方法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成就;中美关系正常化 难点:理解在国际局势复杂变化的不同时期,中国政府是如何及时调整外交政策的 3. 教学用具 幻灯片。图片。 4. 标签 开创外交新局面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通过三张图片的展示,引起学生探究历史真相的兴趣,并提出问题:图片反映 了70年代中国外交的哪几件重大事件? 学生进行回答,然后教师对提问进行总结:大家都知道,进入到70年代,中国外交局面发生了重大的转折,从而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那么,这个时期 我国究竟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怎样取得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样的重大意义?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和探究的主要问题。从而导入新课。 二、讲述内容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这一内容从国内外背景、恢复原因、恢复情况、恢复影响四方面进行解读。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相关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引导学生从中国、发展中国家和 美国三个角度分析,归纳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背景及原因,通过幻灯片 展示。 至于恢复的具体情况由学生阅读教材感知,不做具体分析。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产生什么影响呢?应从对中国、美国和国际社会 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表明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破产,美国不得不重新审 视对华政策,这为中美关系的改善创造了条件。那么中美关系是如何改善的呢?由此过渡到下一目。由于本目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故要进行详细讲解。 1、中美关系从紧张敌对到缓和 通过列举史实说明中美两国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期间关系由紧张敌对到缓和 的过程。加深对中美关系发生变化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归纳出关系缓和的原因。 2、缓和的原因: 教师补充相关材料,学生阅读教材并回答,引导学生从中国、美国两个方面分 析中美关系出现缓和的原因,让学生明确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的共同要求,理 解外交政策中的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总体归纳,并通过幻灯片展示。 3、缓和的过程:

中美关系发展历程

中美关系发展走向 (空一行)摘要(居中) 当前,国际形势正处在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之中,各种全球性挑战明显增多。中美无论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方面,还是在处理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维护世界各平与安全方面,都拥有更加广泛的共同利益。 关键词:发展,合作,战略布署,竞争(下面空一行) 一、稳定的中美关系是发展的需要(居中) 一个良好的中美关系不仅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而且有利于促进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中方愿同美方一道,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出发,加强对话和交流,增进互信和合作,相互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妥善处理分歧和敏感问题。中美双方决定建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是推动新时期中美关系发展的重大举措。相信在双方国家元首特别代表的共同努力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一定会取得积极成果。 中美关系新定位立足新起点,面向未来,它要求双方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以与时俱进的思维方式审视和处理两国关系,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抓住机遇,共迎挑战。正如美国重要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中国问题委员会最近发表的一份报告所言,“要解决21世纪的许多重大挑战,美中伙伴关系不可或缺”,“美中关系向前发展的前提必须是一种致力于为全球福祉而努力的共同承诺”。 同舟共济、合作共赢是中美关系新航程的显著特色。中美都强调了两国同舟共济的重要性,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前不久还引用中国古语“毋临渴而掘井”来形容中美携手合作的紧迫性。两国决定建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这是推动新时期中美关系发展的重大举措,双方将继续加强就战略性、全局性、长期性问题的讨论,不断增进互信与合作。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扩散和蔓延的形势下,中美最大的共同利益就是相互支持、共渡难关,这也是当前中美合作的重点。展望明天,即使世界经济的列车驶入较为平坦的地区,它也需要中美两国的引擎联手拉动持续前进。 新的航程展现新的前景。只要中美两国坚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的原则,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妥善处理分歧和敏感问题,中美关系就能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就能为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不断作出贡献。 二、竞争与合作 (一)发展历程(顶格) 回顾50多年来中国的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的历史,双方既有尖锐的对立,也有真诚的合作。冷战后的中美关系也曾经出现了多次起伏和危机,但是中美关系并未破裂,反而加深了。其深刻的原因就在于,中美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战略利益。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对亚洲和世界局势都负有重大责任。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之间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上具有共同利益,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基础,中美经济合作的前景更是不可限量。因此,展望21世纪的中美关系,我们有理由表示审慎的乐观。当然,影响两国关系的负面因素也不容忽视,诸如人权问题、贸易问题、军售问题和台湾问题等,其中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影响中美关系改善和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最容易导致中美两国发生直接冲突的敏感问题。然而,只要中美双方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用战略的眼光来处理中美关系,在中美3个联合公报的基础上审视和处理台湾问题,中美关系就会沿着健康的轨道顺利前进。 实际上中美两国目前各自最主要的任务都是发展.只是美国的国内稳定和国家安全问题要弱一些.中国周边的稳定与安全问题是美国对中国的优势,也是美国遏制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这就是中美两国之间关系的最重要的一点. (二)竞争与合作(顶格)

外交关系的突破教案

授课题目:外交关系的突破 一、课程目标分析 【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简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及其意义。 列举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间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成就。 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背景、经过及影响,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类列表的方法,概括中国外交方面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间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通过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探讨这一事件的历史与现实的意义。 通过搜集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的主要史实材料,结合当时的背景及今天的现状来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中国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间外交取得的重大成就,明白“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的道理,进一步形成开放意识;通过了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及中美建交曲折历程,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二、本课重、难点 本课重点: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解冻原因及其对国际形势的影响。 本课难点:中美关系解冻、中国重返联合国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手段 四、教学方法 五、板书设计 外交关系的突破 一、重返联合国 1、背景:(P89第一段) (1)历史背景: (2)(3)(4) 2、标志:1972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 3、影响: 中国作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中美关系解冻 1、原因: (1)美国方面: (2)中国方面: 2、经过 (1)(2)(3)(4)(5) 3、影响:⑴⑵ 三、中日邦交正常化 1、直接原因:中美关系的缓和 2、经过: (1)(2)(3)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 近现代以来中美关系的演变每日一题

专题近现代以来中美关系的演变 (2018年贵州贵阳市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基辛格在《论中国》中写道:“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聚焦于最重大的战略目标,即开展地缘政治对话,重塑冷战时期的国际秩序。”材料中“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主要是指 A.建国初实行的“另起炉灶”的政策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日内瓦会议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新时期不结盟政策的推行 【参考答案】B 【解题必备】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 1.历程 (1)从19世纪中期开始,美国追随英法,染指中国。 (2)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标志着美国有了独立的侵华政策。 (3)一战期间美国扶植黎元洪,控制中国。20世纪20年代后期积极扶植蒋介石。 (4)二战期间,中美合作。 (5)二战结束后,扶蒋反共,控制中国。 (6)1949年新中国成立,政治孤立、经济封锁,走向对抗。 (7)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走向和解;1979年中美建交。 (8)中美正式建交后,前进道路,一波三折。 2.认识 (1)从总体上看,中美关系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双方都从本国利益出发,以比较务实、比较稳健的方式来处理彼此的关系。但在军事交往、高科技交往、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以及台湾问题等一些重要问题上,双方仍有很大的分歧。

(2)应全面、辩证与冷静地看待中美关系,中美之间仍然存在一系列现实问题,需要不断增进战略互信与互利合作,妥善应对各种挑战,推动中美关系“可持续发展”。 20世纪70年代,中国之所以能够摆脱某些大国的孤立,有 效地遏制和对付苏联,部分原因就是在意识形态上冲破了与西方交往的障碍,抛弃了非敌即友的陈腐观念。但是,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却认为中国是在“向快要淹死的尼克松扔救生圈”。这表明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 A.摆脱了苏联的威胁 B.延续意识形态外交 C.拯救了美国的衰落 D.奉行国家利益至上 下图为1979年邓小平在美国休斯敦西蒙顿马术竞技场接过17岁女孩凯利赠送的白色牛仔帽,并戴在头上向观众致意的场景。该画面反映的这一事件 A.揭开了中美关系发展的新篇章 B.促进日本加快与中国邦交正常化 C.显示了美国对中国态度的根本改变 D.促使美国敌视中国外交政策的破产 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当今世界关系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首脑蒋介石、罗斯福、丘吉尔在开罗会议上提出了协同对日作战的宗旨,对处置日本侵略者做出了安排。宣言指出“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

美国历史年表

美国历史大事年表 --短暂但去精彩 1607.5 英国伦敦公司在弗吉尼亚的詹姆斯敦建立第一个永久居留地。 1620.12.26 英国清教徒移民乘“五月花”号轮漂洋到达普利茅斯,在船上通过了五月花号公约。1636.10.28 美国第一所大学——哈佛大学在马萨诸塞的坎布里奇成立。 1740 丹麦人维特斯·白令受俄国人雇佣,抵达阿拉斯加进行探险。 1752.6.15 本杰明·富兰克林在风暴中放风筝,证明闪电是一种电,并发明避雷针。 1765 英国颁布印花税条例。因遭到抵制而在次年3月被废除。 1767 英国颁布唐森德税法。1770年废除,只保留对茶的征税。 1773.12.16 波士顿发生倾茶运动,以抗议茶叶条例。 1774.9.5 第一届大陆会议在费城召开,抗议英国的行为,呼吁人民起来斗争。 1775.4.19 列克星敦和康科德人民对英军进行反抗,打响了美国独立战争的第一枪。 1776.1.9 托马斯·潘恩发表小册子《常识》。 1776.7.4 大陆会议通过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草案。 1784.8.30 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抵达中国的广州进行丝茶贸易,中美关系由此开始。 1784.9.21 美国第一份日报《宾夕法尼亚邮船和每日广告》开始发行。 1786.12.26 马萨诸塞州爆发由丹尼尔·谢斯领导的起义。 1787.5.25 制宪会议在费城召开,草拟了新宪法。1789年3月4日,宪法正式生效。 1787.7.13 联邦国会通过西北土地法令。 1789.4.30 美国联邦政府成立,乔治·华盛顿就任第一届美国总统。 1789.9.24 根据联邦政府条例,最高法院成立。 1791.12.15 美国宪法增列十条修正案,即权利法案。 1792.4.2 美国国会通过造币法,在费城建造一座造币厂。 1794.11.19 美国政府与英国政府签定杰伊条约。 1800.12.1 联邦政府首都从临时所在地费城迁往华盛顿特区。 1803.4.30 美国从法国拿破仑手里廉价购买路易斯安那全部土地,使美国领土面积增加一倍。 1807.8.17 罗伯特·富尔顿乘着自己设计的平底蒸汽船,由纽约市码头出发,32小时后抵达奥尔巴尼,成功地进行了首次轮船航行。 1812.6.18 美英爆发第二次战争。 1814.9.11 美国赢得尚普兰湖海战胜利,同年12月24日,美英签订根特条约。 1816.3.14 美国政府颁布关税条例及第二国家银行法案。 1819.2.22 美国和西班牙签订条约,西班牙把佛罗里达割让给美国,并放弃对俄勒冈地区的全部领土要求。1820.3.3 国会通过密苏里妥协案,重新划分自由州和蓄奴州的边界线。 1821.4.24 联邦政府颁布土地法,降低出售土地的单位面积。 1823.12.2 门罗总统在其致国会的年度咨文中正式提出门罗主义,反对欧洲干预美洲事务。 1828.4.21 诺亚·韦伯斯特的《美国英语词典》出版。 1830.4.6 约瑟夫·史密斯在纽约费耶特组建摩门教会。 1842.8.9 美英签订韦伯斯特-阿什伯顿条约,划定美国和加拿大在缅因州和明尼苏达州的边界。 1844.5.24 电报发明人塞缪尔·莫尔斯从华盛顿向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发出第一份电报。 1844.7.3 美国与中国签订望厦条约。 1846.5.13 美墨战争爆发,北方辉格党反对战争,南方人支持战争。 1848.1.24 加利福尼亚发现金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