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到民间采风去

到民间采风去

到民间采风去
到民间采风去

“到民间采风去”研修活动设计方案

到民间采风去

到民间采风去 1.广东历史名人: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推翻了腐朽的清朝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袁崇焕,在抗击后金兵入关的战斗中屡立战功。 蒋光鼐,指挥十九路军在“一二八”淞沪抗战中勇敢抗击日军。 为广东民人写颁奖词: 袁崇焕:他,用一己之力支撑大明王朝;他,凭足智多谋击破后金敌军;他,借天纵英才力斩努尔哈赤……。康有为赞之“自坏长城慨今古,永留毅魄壮山河。”忠哉袁公。威震遼東。嶺南英傑。塞北飛鴻。 梁启超:驾一叶木舟,出没政坛风波,他视滔天巨浪如同无物;百日维新,他为民族鞠躬尽瘁,看沧海两茫茫,血性男儿,生死置诸度外;问谁是英雄,砥柱中流,可谓实至名归。2.广东谚语 树摇叶落,人摇福薄。 好仔不论爷田地,好女不论嫁妆衣(就是说有点出息,或是对父母孝心的,都不会老是想从父母那里得到什么。) 唔信一世“裤穿窿”,他朝一日“龙穿凤”(不会一辈子穿烂裤子,终有一天会守得云开见月明,穿龙袍着凤衣,出人头地,飞黄腾达。“) 3.东莞名胜古迹:东莞可园、黄旗山顶挂灯笼、松湖烟雨、虎门炮台…… 广东的四大名园有番禺的余荫山房、佛山的梁园、还有东莞可园和顺德清晖园。 广东四大名山:罗浮山、鼎湖山、丹霞山、西樵山。此外,万绿湖、七星岩、虎门销烟池、客家围屋……都是广东著名的旅游景点。 4.东莞特色的节日:东坑“二月初二卖身节”,游人爱在大街上用玩具水枪射水作乐,都希望在这一天,让东坑之水洒一身吉祥,带回去一身好运。 5. 开场白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民风民俗如万花筒般丰富多彩。到民间去采风,可尽赏祖国各地风情,可遍览各地民风民俗,可感受民间文化的博大精深,可丰富我们的人生阅历。让我们打点行装,一起走进综合性学习活动《到民间采风去》 6. 节日的诗词 清明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中秋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重阳节: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元宵节: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争插新桃换旧符。(《元日》宋王安石) 7. 古代民间对年龄有特殊的称谓 “总角”来代称儿童、垂髫(tiáo)指童年、及笄(jī) 指女子成年、豆蔻(kòu)指十三四岁、弱冠(guàn) 指男子成年、三十岁——而立、四十岁——不惑、五十岁——知天命、六十岁——花甲、七十岁——古稀、八九十岁——耄耋(mào dié)、一百岁——期颐(yí) 8.为特产写广告: 东莞荔枝,“粒粒”用心,“只只”美味。 东莞腊肠,香飘四方。 悠悠道滘粽,粒粒水乡情。

到民间采风去

一、班里准备举办一次“走进民俗,走进传统文化”的主题班会,请你积极参与。 (1)、请为这次班会设计一个能够让多数同学都参与的活动,并写出这个活动设计的基本思路。 活动内容:①、“民俗文化”知识竞赛。组织者先设计竞赛题,班会上组织全体同学抢答,最后给优胜者颁奖。示例②、传统节日风俗短剧表演。先按小组确定表演主题,然后角色分工、组织排练,最后班会上依次展示。 基本思路 (2)布置会场时,同学们想选用一种富有传统文化意味的装饰物,你推荐选用哪一种?说说理由。 我推荐悬挂中国结。大红的中国结悬挂在会场,富有民族的特色,也可以烘托出会场里热烈、喜庆的气氛。示例②、我推荐张贴一些窗花。红色的窗花,多姿多彩的图案,一定可以更好地表现出传统文化的韵味。 (3)班会结束后,你将以校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在场的某位学者。请拟写出你采访时要提出的两个与传统文化有关的问题。(要求角度不同) 问题①:①、现在青少年冷漠传统节日,流行过洋节,您对此如何看待?示例②、国家新增清明、端午、中秋为法定节日,您能说说这样做的意义吗?示例③、您如何看待传统文化正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这一现象? 二、栀子飘香,榴花明艳……在充满生机的初夏时节,为了营造校园的文化氛围,增添人文气息,学校将展开“书香满校园”的主题活动。请按下面要求策划一个班级活动方案 (1)活动主题::阅读名著,陶冶情操。 (2)活动目的(紧扣班级活动主题)。通过名著阅读,培养文学素养,提高文化品位 (3)活动方式:活动方式:①请作家到班上进行专题讲座;②举行“我爱文学”的主题班会;③举办“阅读名著”的手抄报比赛。 三、“环保”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是人类文明程度的显现,更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善待环境,人类的家园会更美好,生活会更幸福;漠视环境,人类将会受到无情的报复。某班同学举行了题为“我的环保行动”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踊跃参加。 (1)活动一:献计献策)请为解决当地环境保护问题献出你的锦囊妙计。(不少于两条) 我的计策一:多植树造林,还大地一片绿色生机 我的计策二:建立垃圾处理中心,垃圾集中存放,集中处理。 活动二:环保行动:环境保护是我们每一位青少年义不容辞的责任。你打算为保护当地的环境做点什么呢?请把你的想法写出来然后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 四、班里组织了一次“到民间采风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到民间去采风,关注平常我们习焉不察的民风民情,探寻日常生活背后的“学问”,我们惊奇地发现,民间的每一件事都包含着丰厚的文化内涵,蕴藏着语文学习的宝贵资源。我承担的任务是收民歌、讲故事、谈习俗。我的学习成果是: 【收民歌】民间有很多优美的民歌,我收集到的最著名的两首民歌是(写出歌名): 《《茉莉花》《乌苏里船歌》》《》 【讲故事】民间有很多精彩的故事,我收集到的一个故事是(写出梗概): 【谈习俗】民间有一些传统的习俗,我了解到的一种习俗是(概述内容): 【答案】凡是民歌均可讲故事谈习俗:略。 五、在“漫游语文世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搜集到以下资料.你能解决其中的疑难吗?请按照提示完成下列题目 (1)、阿宁发现下面两家店铺橱窗上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公用电话长途直播新款手机震憾上市 (某公用电话亭) 应改为(莱手机专卖店) 应改为 (2).某剧院前贴出一张海报,上写“豹子头刊金印后,野猪林伏洒家前”。据此,可猜测这场戏与《水浒》中和两位英雄有关。(请填写人名) 林冲、鲁达(智深); (3)大街上挂出了两条横幅广告: “汇声汇色”炒外汇慧声慧色——陈慧琳南京演唱会 广告中“汇声汇色”与“慧声慧色”两个词都是仿自(填一成语),对这类语言现象,褒贬不一,你持何种态度?请说出你的看法与理由。可以是巧妙利用谐音,言简意丰,引人人胜等。反对的理由,可以是滥用成语,语言不规范,容易误导等。 看法:理由: 六、生活是一部教科书。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如逢年过节的风俗,吃饭穿衣的习惯,无不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请根据你平时的观察和思考,完成下面试题。 (1)用一句话概述某一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及寓意。 (2)近年来,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等外来节日备受青睐,其火热程度有时甚至超过了我们的传统节日。对此,你怎么看?请简要阐述观点。 【答案】(1)清明扫墓,寄托对逝去亲人的哀思。中秋吃月饼,象征团团圆圆;(2)有自己的观点,言之有理,语言通顺,即可酌情给分。示例:我们不应该沉迷于洋节,应该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多元文化的自我的大潮中不应该丢失,或者超过自己的节日,我们提倡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但我们也应该接受,包容性的文化,这是有利于中国的发展和进步。 七、在日复一日的时间河流里,节日就像一个个停泊的码头,人们徜徉其间,体味某种特定的情景,把情绪调到兴奋的波段,尽情释怀,使平淡的日子有了起伏。节日更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传承,品尝浸润历史味道的节日食品,参与到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中,人们更能得到文化的熏陶、精神的洗礼。 让我们一同走进主题为“徜徉于中华传统节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1)【节日搜集】很多古诗句浸润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 [示例]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节日:春节 A.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节日:中秋节 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节日:重阳节( (2)【节日探源】品读下面的文字,写出其中隐含的人物故事和节日习俗。(3分) 它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让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人物故事:屈原投江节日习俗:吃粽子、插艾叶 (3)【节日论坛】对不少人来说,“吃”成了过传统节日的主要内容,好像吃了某一节日的特色食品就算过完这一节日了。特别是每一个传统节日前夕,商家为了推销节日食品,大肆炒作,为“吃”推波助澜。这种忽视传统节日深层内涵的现象,你如何看?班上同学对此要举办一个小论坛,请你为本次论坛拟写一条宣传标语。重视传统节日内涵, 看法:我们不仅要过“物质的节”,而且要过“精神的节”。传统文化需要发扬光大,传统节日不能仅是“小吃节”。(观点正确,能自圆其说即可 宣传标语:彰显民族文化瑰宝

《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去》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去》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去》设计 一、活动目标 1.借“采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欣赏生活、热爱生活。 2.培养学生运用问卷调查、采访、搜集整理文献资料等方法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加工分析资料的能力。 二、活动内容方法与形式 方法: 1.问卷调查 2.访问座谈 3.查阅文献 4.摄影录像 活动形式: 1.角色扮演 2.研讨辩论

3.编写报刊 4.举办讲座 5.举办展览 活动内容:见教材 三、活动建议 1.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根据本地情况和学生实际确定活动主题,不求大而全,务求有实效,力求充分激发学生兴趣,积极认真投入到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增长知识,增强能力,尤其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以此弥补课堂教学之不足。 2.选题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本单元多项活动内容(家乡素描、认识方言、乡土发现、节日等)应由学生自由选定,自由组合,教师不宜强行指定。 3.教师少干预多指导。指导学生根据选题制订计划,指导学生采用研究手段,为学生查阅资料提供帮助,鼓励学生用富于创造性的方法表达自己的采风结果。整个过程应由学生自行完成。 4.注重评价。切忌虎头蛇尾不了了之。评价标准:侧重态度,侧重过程(占60%),兼顾活动结果(占40%)。评价方法:①评比②展览③学生自我评估④学校与社会评估(如校园橱窗陈列,新闻媒体报道等)。 四、活动方案示例

示例一:搜集“地方民谚”活动 ①确定研究方向与目标。 ②研究手段及工具:录音、笔录、文献检索、采访专家 ③制订活动程序:搜集民谚──阅读理解──深入研究 ──撰写论文。 ④整理有关资料,形成最终结果(或表演,或编写词典或做报告或写论文)视参与者的爱好及研究结果而定。 具体过程: 1.搜集民谚 由于民谚来自农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达,有许多农谚已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伴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逐渐被人们淡忘。所以,要想真正地获得第一手材料,要特别关注那些年长的老者。 为了方便他们采访,我首先给同学们上了一堂文明礼仪课,教会他们如何深入调查,如何文明采访,如何使用采访工具(录音机、照相机等),如何尊重老人等等。为了方便工作,我们还请了地方文史研究人员来指导他们确定采集的地点和采访的对象。 2.阅读理解 要教会学生如何阅读自己搜集来的民间农谚和理论文章,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不搞信息

到民间采风去

到民间采风去 ——民俗入文探索之旅 学习目标: 1.能条理清晰地梳理出搜集到的民俗,并能说出传承这些习俗的意义。 2.能用自己参与过的民俗及发现的意义修改作文,使得作文新颖而有文化内涵。 3.能正确认识传统习俗的利弊,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 教学重点:能条理清晰地梳理出搜集到的民俗,并能说出传承这些习俗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参与过的民俗及发现的意义修改作文,使得作文新颖而有文化内涵。教学过程: 一、导入:采风是指对民间风俗的采集。清·俞蛟《潮嘉风月》:“采风问俗,纪载宜详;品翠题红,篇章争丽。”可见采风对于写作的重要性。今天老师就带领同学们开启一次民俗采风之旅。 我们将通过三个活动达成本课目标。分别是:活动一:民俗知识发现之旅 活动二:民俗入文体验之旅 二、民俗知识发现之旅 欣赏——各小组课前梳理的民俗知识及意义。 浏览、勾选——学习资料一中自己参与过的民俗活动及感受到的意义。 三、民俗入文体验之旅 教师讲解——学习资料二表格中的选材和主旨修改方法。 学生自行修改。 教师以思维导图形式展示民俗入文的要点。 批注——将思维导图中你所用的方法和对你思维有所启发的方法批注到你刚修改的选材旁。 四、提升训练

析——任选其中一个片段指出其存在的问题。 写——运用民俗知识及意义任选其中一个作文片段进行修改。 每小组上传并展示一个优秀作品展示。 五、小结: 请用一个词形容我们的传统文化,并简要解释。 请用一句话说说关于作文选材本节课给了你哪些启发? 作业: 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 题目: 我的“民俗体验”之旅 要求: 1.所写内容必须与“民俗”相关。 2.中心突出,能点明本次民俗体验活动的意义。 板书:到民间采风去 ——民俗入文探索之旅 真实新颖 文化 辽宁省大连市西岗中学孙晓光

1吨有多重教学设计 [《到民间采风去》教学设计1]

1吨有多重教学设计[《到民间采风 去》教学设计1] 【活动设想】 在短短一年多的教学实践中,每次碰到综合性学习,我总是觉得很茫然,活动中可搜集的资料浩如烟海,可选择的形式多种多样,学生对综合性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每次活动虽然总是热热闹闹地开场、结束,但学生真正掌握、学到的东西却很少。我总觉得各项活动没有落在实处,活动过程很散乱。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克服不利的客观因素,使综合性学习开展得更为有效,真正地让学生在活动过后,有所感悟、有所收获,能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呢? 带着这种思考我设计了本次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去》的活动。家乡的民间文学、民俗风情可采撷的很多,为了能突出重点,以点带面,以小见大,于是我只让学生选择了那朵最独特的民间奇葩──东阳道情作为学生采风的重点。以这种东阳土生土长、原汁原味、历史悠久的民间曲艺为切入点,让学生去领略东阳民间文艺的魅力,从中汲取生动活泼的语言。 【活动目标】 1、借本次采风活动引导学生了解道情文化、关注生活、欣赏生活、热爱生活。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探究能力。能对搜索来的资

料进行鉴别、整理并按类别编辑成册。 3、在活动过程中积累写作素材,完成本单元的写作训练。 【活动过程】 一、活动激趣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可爱的家乡。家乡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无不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你能通过对家乡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进行一次文学采风活动,并把它整理成册。我想你们一定会有一些你所意想不到的收获,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道情,去领略它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吧! 二、活动时间安排 本次活动为期一个月,学生具体采风时间在双休日进行。课堂展示活动为一课时。 三、活动分组安排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阶段进行如下准备: 1、资料搜集准备阶段: ⑴ 老师确定搜集资料的角度: ① 有关道情图片搜集; ② 道情剧本文字类搜集; ③ 道情艺人资料搜集; ④ 道情发展史资料搜集; ⑤ 经典道情录像类搜集; ⑥ 向长辈们询问搜集有关道情的逸闻趣事;

到民间采风去

《到民间采风去》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民间采风活动,了解农村民间文化,拓宽文化视野,提高人文素养。 2.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活动,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探究意识,同时提高合作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 3.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运用美术、音乐、劳技、计算机等多学科知识收集整理民间文化,批判继承民间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二、参加人员 李万一中七年级四班全体学生。全班共分四组,组长别为史娟、李丽圆、芦建中、郭晖。二、实施过程 (一)前期准备: 1、课堂上老师向学生介绍一些民风民俗民间文化,启发学生对民风民俗以及民间文化艺术产生兴趣。 2、分组合作:可以分为民间故事收集整理小组、谚语警句格言归纳小组、民间剪纸艺术欣赏小组、风土乡情摄制小组等,并要求各小组根据采风的内容的不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准备相应的设备,对可能遇到的困难作好充分的准备。 3、各小组分头利用课余时间走村串巷到民间采风,并做好相关记录。 4、民间故事收集小组将收集整理出来的优秀民间故事制作成手抄报,谚语警句格言归纳小组将采集的谚语警句归类编辑制作成电子演示文稿,民间剪纸艺术欣赏小组制作成果展示版,风土乡情小组拍摄制作“李万乡村风情”录相片。 (二)成果展示: 主持人导入:近期,我们走村串巷,流连于乡村的田野风光,穿行于古老而优秀的民间文化之中,开展了“民间采风”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今天,各个小队来进行成果展示和活动汇报。 1.妙手加工,独放异彩 由民间故事收集小组介绍收集整理“李万乡村民间故事”的情况。 小主编(学生a):介绍小队组建过程、收集整理及制作手抄报的整个过程。 小编辑(学生b):给大家讲二至三个自己收集整理的优秀的民间故事。 小美编(学生c):介绍手抄报整体设计及艺术加工。 小主编(学生d):介绍收集民间故事的经验和感受。每篇习作都各有特色,各有魅力,由此可以看出同学们不同的审美观和创造性。古老的传说,经过我们的妙手加工,焕发了时代的色彩。 2、谚语警句,寓理其中 由“谚语警句”小组汇报收集“谚语警句格言”制作电子演示文稿情况。 学生:我们实地考察,我们网上搜索。 组长介绍收集资料的方法、组员简要汇报各自收集的内容以及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句谚语警句或采集中最感动的一件事;全组制定电子演示文稿,展示制作成员。 3、剪刀生花,美化生活 民间剪纸艺术欣赏组出示成果展示版,并当场演示简单的剪纸工艺。 剪纸在民间的流行,往往伴随着生辰、婚嫁、喜庆节日和日常生活。屋里院内都要进行装饰,

综合性学习 到民间采风去

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去 民风、民俗,洋溢着祖祖辈辈流传的故事和神话,是祖辈生活的写照,更是宝贵的精神财富。需要传承,更待了解。走进去,了解她,就会迷恋她,热爱她。 1.通过民间采风活动,了解农村民间文化,拓宽文化视野,提高人文素养。 2.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活动,培养听说能力和探究意识,同时提高合作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 3.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运用美术、音乐、劳技、计算机等多门学科知识收集整理民间文化,批判继承民间文化,提高综合素养。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1.分组合作:可以分为民间故事收集整理小组、谚语警句格言归纳小组、民间剪纸艺术欣赏小组、风土乡情摄制小组等,并要求各小组根据采风的内容的不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准备相应的设备,对可能遇到的困难作好充分的准备。 2.各小组分头利用课余时间走村串巷到民间采风,并做好相关记录。 3.民间故事收集小组将收集整理出来的优秀民间故事制作成手抄报,谚语警句格言归纳小组将采集的谚语警句归类编辑制作成电子演示文稿,民间剪纸艺术欣赏小组制作成果展示板,风土乡情小组拍摄制作“乡土风情”录像片。 教师准备 设计活动内容,制作课件,指导学生整理资料、展示、总结。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农村的民间文化的蕴藏量是很丰富的,许许多多的山岭、河流、古建筑、历史人物都附着美妙的传说,饱经风霜的老人普普通通的话语里却蕴含着深奥的人生哲理……千百年来,农村那美丽的田园风光一直为文人所称颂,民风民俗、乡音乡情是历代不朽的绝唱,那些优美的民间传说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那些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谚语警句经久不衰。今天,让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农家子弟去继承和发扬这些优秀的文化传统,让我们一起到民间去采风。 二、课堂展示—交流与探究 (一)家乡素描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你的家乡在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方面有什么特色?其他地方的人是怎样形容你的家乡的?你的家乡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哪些有影响的人物?请查阅地方志,或者向身边的亲友进行调查访问,然后对材料进行整理,向班上同学说说你家乡的事。 (二)认识方言 ▲中国的七大方言: 1.北方方言(北方话)——北京话为标准语; 2.吴方言(江浙话)——苏州话为标准语,今多以上海话为其代表; 3.闽方言(福建话)——厦门话为标准语; 4.湘方言(湖南话)——长沙话为标准语; 5.赣方言(江西话)——南昌话为标准语; 6.客家方言(客家话)——梅县话为标准语;

到民间采风去

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去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感悟民俗文化,学会欣赏民俗文化,增强保护民俗文化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培养学生搜集、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资料的能力,并能创造性地提出个人的观点看法和建议。 3.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活动重点 引导学生感悟民俗文化,了解民俗文化的历史、现状,关注民俗文化的未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课前准备 学生 1.自由组合制定小组活动方案,明确小组课题、调查方式。(教师可以提醒学生运用以下几种调查方式:采访录音、摄影录音、查找资料等) 2.把采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提炼,提出有创造性的看法或观点,写成小论文,尤其要鼓励学生关注民俗文化的现状,提出个人建议,让民族文化得以保存。 教师 做好动员,阐明进行民族文化调查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促使学生积极主动认真地完成调查活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活动过程 活动设想 1.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当地的民俗文化调查或结合实地调查,让学生对民俗文化的认识具体化,增强感性认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把调查地点设在学生生活的区域,让学生更好地关注身边的事物。 2.学生自由组合,自主确定民俗文化调查的主题。让学生自由组合,更容易激发学生活动的积极性,也更容易让学生学会更好地合作。 3.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可以请历史、地理等学科的老师参与。 墙报展示 从活动开始就把墙报按小组的数量划分,每个小组负责本组的责任版块。墙报展示可以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学生展示本组的活动主题、活动方案、活动方法等。 第二阶段,学生展示调查活动中收集到的资料,拍摄到的相片等。□教学设计 第三阶段,学生展示调查活动中撰写的小论文、建议书等。 每个阶段都要组织好学生对展示的资料等进行评议,挑选其中优秀的小组作品,以保证活动效果。同时,起到激发学生发挥主动性的作用。 课堂展示 由学生策划主持,主要是为了回顾过程,为以后的活动开展积累经验。 展示过程

到民间采风去

到民间采风去 【导语】 有句话说得好:“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千里不同情。”祖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在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他们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走向广阔的生活大观园,我们会惊喜地发现:民间是艺术的宝库,蕴藏着数不尽的宝藏,需要我们去开掘。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是一棵永远不老的常青树,这棵树上有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精髓,同时,这棵常青树也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浇灌,使之茁壮成长。 【活动内容】 主持人:最近两周的采风活动,我们上网查资料,进图书馆翻阅书籍,还有的走村串巷,忙得不亦乐乎。我们穿行于古老的民间文化中,陶醉在丰富的民间艺术里,收获很多。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分享我们自己的劳动成果吧! 1.传统节日及文化 本组主持人:我国的传统节日从远古走来,每一个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独特情趣,每一个节日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

美好愿望与憧憬,每个节日都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精彩一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指农历的五月初五。相传古代诗人屈原在这一天自投汨罗江,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这一天当做节日,有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唐代文秀的《端午》写道:“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明代边贡《午日观竞渡》:“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2.美丽的民间故事 本组主持人:大家对民间故事并不陌生,《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等,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但我们搜集的下面这些民间故事,却鲜为人知。 精彩一瞥:河北省安国市药王庙门前有两根铁旗杆,高达24米,每根重约15吨。旗杆上铸有两条盘龙,三重吊斗,中部挂有一副铁铸对联:“铁树双旗光射斗,神庥普荫德参天。”在铁旗杆的顶端各有一个托盘,上面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金凤凰。这个造型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 许多到药王庙参观的游客都不禁会问:“为什么铁旗杆的造型是凤在上龙在下?”据说,原来铁旗杆的设计是龙在上凤在下。在竣工时,工匠们白天把金凤凰铸好了,到第二天早上一看,大家都惊呆了:金凤凰不翼而飞。众工匠以为金凤凰是在晚上被人偷走了,只好再次浇铸,铸好以后还特意派人晚间看护。等翌日一看,金凤凰照样不见

《到民间采风去》教学设计

《到民间采风去》教学设计 平利县城关初中:姜丽 一、教材依据: 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二、设计思想: 本单元以民族文化为主题,所选文章涉及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俗民风以及民间艺人轶事。为充分体现新课标“注意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精神,利用当地的民风民俗,引导学生从教室走向社会,从课内走向课外,使语文教学更鲜活、更丰富,结合教材定位,特安排此次活动。活动采用“搜一搜”“看一看”“唱一唱”“说一说”“写一写”的过程,让学生能够充分深入到活动中去,体验民间风情热爱传统文化,并力求能通过活动达到有重点地让学生进行写作尝试和口语交际训练。每个阶段结束后及时予以评价,全部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性评价。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以民风民俗为话题,引导学生积累关于平利的民风民俗的资料。 2、通过现场游览平利民间风情,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想象创新能力和信息运用能力。 3、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感情,培养能将描写与抒情相结合的语言表达能力。 能力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2、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深入民间采风,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信息筛选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自我评价能力、自然观赏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以“民间采风”为主题的作品的感受,与民风民俗对话,体验民间最质朴的风景,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积累。 2、通过寻觅当地的民风民俗,寓教于乐,激励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1、了解当地民风民俗的相关知识。 2、口头表达训练:用恰当的解说词解说自己的创意设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抒发自己的感悟。 3、写作训练:用笔记录自己的采风心得,记录民间最纯真的画面。 五、教学时间:课外活动两周,课内活动两课时。 六、教学准备: 1、开题(提前两周)(1课时):欣赏平利《茶之旅文化节》视频 精选,图片。 2、活动小组分配。 3、资源收集指导。 4、策划设计以“家乡风情”为主题的手抄报展评。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平利,女娲故里,绿色家园。平利,一个吉祥安康的地方,我们祖祖辈辈都在这里繁衍生息。这里环境优美,这里历史悠久,这里文化丰厚,这里风情独具。今天,就让我们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再次关注我们的家,关注我们平常习焉不察的民风民情,探寻日常生活背后的“学问”,一定会给你带来很多的惊喜,别样的感动。 二、欣赏《平利茶之旅文化节》视频精选及平利特色风景图片 播放多媒体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到民间采风去》

人教版八(下)语文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去》教学设计 芜湖县和平中学:吴水英 2017.1.25 一、活动目的 1.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知识,通过民间采风活动,让学生了解农村民间文化,拓宽文化视野,可以提高人文素养。 2.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活动,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探究意识,同时提高合作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 3.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收集整理民间文化,批判继承民间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 二、课件设计构想 一、课前引导: 农村的民间文化的蕴藏量是很丰富的,许许多多的山岭、河流、古建筑、历史人物都附着美妙的传说,饱经风霜的老人普普通通的话语里却蕴含着深奥的人生哲理……千百年来,农村那美丽的田园风光一直为文人所称颂,民风民俗乡音乡情是历代不朽的绝唱;那些优美的民间传说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那些闪烁着智慧光茫的谚语警句经久不衰,今天,让我们这些土生土长农家子弟继承和发扬这些优秀的文化传统,让我们一起到民间去采风。三、实施指导: 很多学生对自己的家乡并不了解,因此我根据课文内容和家乡的实际设计了五大板块。(一)家乡素描 在“家乡素描”环节我安排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优美的地理环节和丰富的物产 在介绍家乡优美的地理环境时,我从“一山、一水、一寺、一塔、一镇和一园”六个方面来介绍:“一山”是指珩琅山,芜湖县境内最高峰,海拔301米,坐落于芜湖县红杨镇东南,东临宣城,西抵南陵,青弋江环绕,西河古镇毗邻;“一水”是指青弋江,青弋江:发源于黄山山脉,流经旌德、泾县、南陵和芜湖县,至芜湖汇入长江,她是长江最后一条重要支流,养育了两岸五百万儿女,是芜湖县境内第一大河;“一寺”是指华严寺;“一塔”是指珩琅古塔,传说宋朝初年,地藏和尚云游四方,在此修行。南宋德佑元年(1275),珩琅古塔始建,经八百余年风雨剥蚀,依然矗立山巅,与珩琅主峰遥相对望,愈显沧桑古朴、雄伟壮观!有“一镇”是指西河古镇,红杨镇西河老街自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建镇得名,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虽遭兵毁重建,其老街风貌至今犹存。尤其以沿河老建筑屹立岸边,颇具特色,有“皖南吊脚楼”的美誉。电视剧《米市春秋》、电视专题片《走遍中国·走进芜湖之“宝姑出逃”》、《李鸿章与芜湖米市》等,均拍摄于此,今天的西河古镇已经成为旅游景点;“一园”是指和平生态公园,位于芜湖县红杨镇境内的和平生态园,被批准为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公园内森林植被6000余亩,各类树木120余种,其他植被460余种野生动物100多种,有“天然氧吧”之称。每年有数十万只鹭鸟在此栖息、繁衍,有万鹭齐飞,雪(鹭)压青松之奇观,被游人誉为“芜湖天然动物园”园内还有十大植物基地及将军苑、博士村、知青屋、汪皇殿、西凤庵、鸿蒙寺等景点。和平生态园与西河古镇、珩瑯风景(珩瑯古塔)、天鹰景观连片,展现出和平生态旅游区的无限光。 红杨镇属于半岗丘半圩区的地貌,既有适于种植茶叶、花生和红薯等作物的黄红壤,又有适合种植莲藕、水稻等农作物的良田,境内河网密布,淡水鱼资源丰富,因此可以称得上“鱼米之乡”,近年来经过产业调整,水稻、莲藕、茶叶、樱桃、烟叶和蘑菇等物产已经成为“拳头产品” (二)认识方言

《到民间采风去》综合性学习复习题

《到民间采风去》综合性学习复习题 一、班里准备举办一次“走进民俗,走进传统文化”的主题班会,请你积极参与。(1)、请为这次班会设计一个能够让多数同学都参与的活动,并写出这个活动设计的基本思路。 活动内容:基本思路 (2)布置会场时,同学们想选用一种富有传统文化意味的装饰物,你推荐选用哪一种?说说理由。 (3)班会结束后,你将以校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在场的某位学者。请拟写出你采访时要提出的两个与传统文化有关的问题。(要求角度不同) 问题①:问题②: 【答案】(1)、示例①、“民俗文化”知识竞赛。组织者先设计竞赛题,班会上组织全体同学抢答,最后给优胜者颁奖。示例②、传统节日风俗短剧表演。先按小组确定表演主题,然后角色分工、组织排练,最后班会上依次展示。 (2)、示例①、我推荐悬挂中国结。大红的中国结悬挂在会场,富有民族的特色,也可以烘托出会场里热烈、喜庆的气氛。示例②、我推荐张贴一些窗花。红色的窗花,多姿多彩的图案,一定可以更好地表现出传统文化的韵味。 (3)、示例①、现在青少年冷漠传统节日,流行过洋节,您对此如何看待?示例②、国家新增清明、端午、中秋为法定节日,您能说说这样做的意义吗?示例③、您如何看待传统文化正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这一现象? 二、栀子飘香,榴花明艳……在充满生机的初夏时节,为了营造校园的文化氛围,增添人文气息,学校将展开“书香满校园”的主题活动。请按下面要求策划一个班级活动方案 (1)活动主题: (2)活动目的(紧扣班级活动主题)。 (3)活动方式: 【答案】(1)活动主题:阅读名著,陶冶情操。 (2)活动目的(紧扣班级活动主题)通过名著阅读,培养文学素养,提高文化品位(3)活动方式:①请作家到班上进行专题讲座;②举行“我爱文学”的主题班 会;③举办“阅读名著”的手抄报比赛。 三、“环保”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是人类文明程度的显现,更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善待环境,人类的家园会更美好,生活会更幸福;漠视环境,人类将会受到无情的报复。某班同学举行了题为“我的环保行动”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踊跃参加。 (1)活动一:献计献策)请为解决当地环境保护问题献出你的锦囊妙计。(不少于两条)我的计策一:我的计策二: 活动二:环保行动:环境保护是我们每一位青少年义不容辞的责任。你打算为保护当地

到民间去采风

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去 一、教学目标借“采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欣赏生活、热爱生活。 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问卷调查、采访、搜集整理文献资料等方法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加工分析资料的能力。 四教法设计 1.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根据本地情况和学生实际确定活动主题,不求大而全,务求有实效, 力求充分激发学生兴趣,积极认真投入到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增长知识,增强能力,尤其增加学生 的生活体验,以此弥补课堂教学之不足。 2.选题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本单元多项活动内容(家乡素描、认识方言、乡土发现、 节日等)应由学生自由选定,自由组合,教师不宜强行指定。 五学法指导问卷调查查阅文献 六教具使用常规 七课时安排一课时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步骤 (一)前期准备: 1、课堂上老师向学生介绍一些民风民俗民间文化,启发学生对民风民俗以及民间文化艺术产生 兴趣。 2、分组合作:可以分为民间故事收集整理小组、谚语警句格言归纳小组、民间剪纸艺术欣赏小 组、风土乡情摄制小组等,并要求各小组根据采风的内容的不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准备相 应的设备,对可能遇到的困难作好充分的准备。 3、各小组分头利用课余时间走村串巷到民间采风,并做好相关记录。 4、民间故事收集小组将收集整理出来的优秀民间故事制作成手抄报,谚语警句格言归纳小组将 采集的谚语警句归类编辑制作成电子演示文稿,民间剪纸艺术欣赏小组制作成果展示版。 (二)成果展示: 教师课前引导: 农村的民间文化的蕴藏量是很丰富的,许许多多的山岭、河流、古建筑、历史人物都附着美妙的传说,饱经风霜的老人普普通通的话语里却蕴含着深奥的人生哲理……千百年来, 农村那美丽的田园风光一直为文人所称颂,民风民俗乡音乡情是历代不朽的绝唱;那些优美的 民间传说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那些闪烁着智慧光茫的谚语警句经久不衰,今天,让我们这些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