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红楼梦讲座讲稿

红楼梦讲座讲稿

红楼梦讲座讲稿
红楼梦讲座讲稿

红楼梦讲座

第一讲林黛玉和薛宝钗两个形象的文化内涵

一、外观的美

二、处世之道

三、守礼与重情

把薛宝钗和林黛玉两个形象,放在历史上“理”与“欲”、“情”与“礼”的论辩背景上来审视,可以说,薛宝钗偏于“守礼”,林黛玉及贾宝玉特别“重情”。

薛宝钗稳重端庄,“罕言寡语”,穿着不尚奢华,居处陈设朴素。喜怒

哀乐,尽量控制在“理”的范围之内;言谈举止,力求不偏离礼仪的准则。

宝钗常常带着夫子气味地向女伴们宣传奴役妇女的闺教:

究竟这也算不得什么,还是纺绩针黹是你我的本等。一时闲了,倒是于你我深有益的书看几章是正经。

自古道“女子无才便是德”,总以贞静为主,女工还是第二件。其余诗词,不过是闺中游戏,原可以会可以不会。咱们这样人家的姑

娘,倒不要这些才华的名誉。

薛宝钗对宝玉是有爱慕之情的,但宝钗心灵深处潜藏的爱情,只是偶尔涌露

出来。在通常情况下,她的感情由“超我”(借用弗洛依德用语)压抑着,由礼教

予以驱散。

黛玉和宝玉萌发爱情的时候,不是对等的。黛玉对宝玉的爱一开始就深情

而专一。宝玉却是一面恋着黛玉,一面对宝钗又不能忘情。黛玉很长时间对宝

玉不放心,或喜或怒,是由于这种不对等而引起的。。后来,由于宝钗老说些“立志功名”的话,宝玉对宝钗越来越冷淡。与宝钗相反,黛玉从来不说那样的“混帐话”。共同的志趣,成为联结这一对情人的红绳。宝黛的爱情逐步成熟。

当黛玉听到了宝玉的肺腑之言,确信自己的感情得到了对等的回报,也就变得豁

达了。两心相知,达成默契。然而,新的精神折磨紧接着又降临到黛玉的心头,

他们的爱情有被家庭和社会否决的危险!黛王看不到希望,泪水渐渐被痛苦所

熬干,最后“泪尽而逝”(曹雪芹原稿的结局)。

宝玉和黛玉经过长期交往而结成的、建立在相互倾慕基础上的生死不渝之情,既是性爱,又是心灵的契合,志趣的相投,纯真感情的交流。黛玉的品格和

灵性,使宝玉找到了他所理想的美。同样,宝玉的性格与丰采,黛玉也最能理解,最为欣赏,从而引为知己。由于那是一个不尊重个人意愿的时代,宝黛的爱

情被毁灭了,给后世留下无尽的悲叹、感慨与思索。

婚姻的不自由,曾经造成世世代代的痛苦。在婚姻实现“自由”以后,两性关系又出现新的困惑,新的误区。

曹雪芹笔下的爱情是“心灵的契合,志趣的相投,纯真感情的交流”,这不止是婚姻自由的要求,还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人类社会对性爱和美好婚姻的理想。

四、馀论

评论小说必须对其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研究,这类分析应当将审美感受与认知结合起来,从整体上把握人物的精神、灵魂和性格,不宜舍本逐末地在一两句话、一两个细节或一两个动作上穿凿过甚。

贾雨村:玉在匵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吴世昌先生因“时飞”为贾雨村的表字(贾化,字时飞,别号雨村),推断曹雪芹原稿中,宝钗期待贾雨村,在宝玉出家后,宝钗嫁给了贾雨村。(《红楼梦探源外编381页)

吴组缃先生认为金锁是薛家为策划“金玉良缘”精心打造的,并说薛宝钗老是跟着宝玉转,每当贾宝玉、林黛玉在一起时,薛宝钗就赶来“夹萝卜干儿”。

总结:

薛宝钗,处处显示出适应环境的能力和现实性的色彩,是一个清净洁白的女儿染上了禄蠹之气,令人惋惜,而并不可憎。

林黛王不是世俗社会贤妻良母的典型,作者也无意为广大读者提供择偶的标准。这是个艺术世界的人物,理想化的人物。她身上蕴含着人性解放的新意识和优秀人格、优秀文化的积淀,凝聚着人生的美好理想。她的悲剧是人世间美好感情、真挚爱情、高洁品格和卓异才华被毁灭的悲剧,是人性美被毁灭的悲剧。只有从历史的、文化的高度审视林黛玉,才能认识她的美和悲剧性。

第二讲贾宝玉的女儿气及对女孩子的迷恋

《红楼梦》的主人公贾宝王,是在很多方面令人困惑不解的人物。“其聪

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

(第二回)。这样的典型,是人性和历史的某种反映。不是反面人物,也不是榜

样,但能启发读者思考人生和历史的问题。

一、愤世嫉俗

清朝政权建立之初,社会崇尚俭朴,官场风纪较为严肃,八旗将士勇

猛善战,演出了威武雄壮的历史传奇。到康熙完成统一全国的大业、王朝进入

“盛世”以后,骄奢淫逸,渐成风气,腐败气息,日益蔓延。中国几千年历史

上不断重复“兴盛一腐败一衰亡”的怪圈,以满洲贵族为主体的清朝统治集

团,清朝政权的核心——上层旗人,逃不脱这样的命运。

贾宝玉直觉地感受到了上层社会的腐败、丑恶,所以常常陷入极度的苦闷与烦恼,并对现实怀着强烈的不满。他骂那些“读书上进”、“作官为宦”的,是“禄蠹”,是“国贼禄鬼”;指责封建社会一切“立身扬名”的教训,是“无故生事”的“混帐话”;讥讽封建统治者倡导的“文死谏;武死战”的忠义名节,是沽名钓誉,“皆非正死”。甚至要他会会“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以便“将来应酬世务”,他也不愿意;“他懒与士大夫诸男人接谈”,“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因为这种种不肖,曾引起贾政将他一顿毒打。而打过之后,他不仅没有悔改,反而仗着祖母的溺爱,越发放肆起来。

二、女儿气及对女孩子的迷恋

贾宝玉平生的主要兴趣是和女孩子们一处吟诗嬉游。

贾宝玉的名言:“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

宝玉的女儿气质。“面如敷粉,唇似施脂”,“眼似桃瓣,睛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而且性情温和,感情细腻,娇嫩脆弱。贾宝玉的形象显然缺少阳刚之气,而呈现出较多的阴柔之美和脂香粉气。

女儿气质和对女孩子的迷恋,是宝玉性格上最突出的特点。凡是读过《红楼梦》的,对此都会有深刻的印象。

尤三姐对宝玉的看法:

行事言谈吃喝。原有些女儿气,那是只在里头惯了的。

三、特殊性格的形成

生活环境决定了宝玉的特殊性格。宝玉长于妇人之手。他从小受到祖母、

母亲和姐姐的怜爱,在姊妹和丫头群中长大。气质、性格受到女性的潜移默

化,生活习性接近女孩,自然而然也就喜欢在女孩子中间活动,不善于同外界

男子交往。

他的女儿气和对女孩子的特别态度,同上层社会的大气候也密切相关。曹

雪芹的时代,八旗子弟游手好闲,骄奢成风,整个旗人社会委靡不振,豪气荡

尽。《红楼梦》中以贾府为中心展示出来的上层社会,就是一个侈靡成风的环

境。贾宝玉生活在这样的大气候中,必然养成相当严重的寄生性和怠惰习气,养成阴盛阳衰的气质。他的周围根本找不到英武男子。男性已日益退化,如果不变成贾赦、贾琏、贾珍、薛蟠、冯紫英一流“皮肤淫滥之蠢物”,就只能成为“英雄气短,儿女情长”的“闺阁中的良友”。自古纨绔无伟男,贾宝玉不可能成为伟男。男性的退化是清代旗人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

四、天真和个人主义倾向

贾宝玉有纨绔习气,但不是京城恶少,也不是家庭内的恶少。宝玉同贾赦、贾珍、贾琏、贾蓉、薛蟠之流,很不相同。贾宝玉是纨绔子弟中的异类。他没有学会家庭里的和社会上的邪恶,心灵上保持着少年的天真、诚挚和憨厚。没有心计,率性而行。贾府的主子们把那些丫头看得如同可打可杀的猫儿狗儿一般,宝玉却对所有的丫头都抱怜惜的态度,常常迁就她们,保护她们,很少在她们面前耍主子的威风。

小说通过警幻仙姑之口,将宝玉对女孩子们的特别态度,称为“意淫”,称为“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与真正的“淫”作了区分。“意淫”这个字眼有些含混而且不雅,“痴情”也难以明确地界定。我们不必深究,且把它留在模糊的空间。

贾宝玉“不喜读书”是出了名的,但他“不喜”的只是为应付科举考试用的“正经书。对于其它的书,如“古今小说”、“传奇角本”、诗文词赋以及医药,绘画方面的书,则有很浓厚的兴趣。“每日家杂学旁收”,正表明他在贪婪地追求各种文化知识。他相当熟悉《诗经》、《楚辞》、《庄子》、唐宋诗、《西厢记》等哲学、文学著作。他从这-些著作中获得了灵性,得到了启蒙,因而比较懂得人的价值和感情的价值,知道同情人,尊重人,所以没有和堕落的一群同流合污。

从思想性质上说,贾宝玉的所言所行,表现出个人主义倾向。这里说的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指崇尚个性和个人自由的思想,与服从权威的思想相对立。宝玉愤世嫉俗,疏远上流社会和封建伦理,张扬自己的个性,追求无

拘无束的生活,追求爱情和婚姻自由,就是个人主义的表现。宝玉乐在其中的大观园,是“地灵人杰”的世界。尽管其中的少男少女们有等级,有不同的信仰和操守,但在这片净土上,气氛和谐友好,真挚的爱情得以滋生,才情和创造力也得以充分地发挥。同园外残酷压迫人、束缚人的现实相比,大观园是个人主义萌动的乐园。

西方文艺复兴运动的主导思想——人文主义,实质就是个人主义。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我们国家批判个人主义。1958年反右运动的时候,提出“个人主义是万恶之源”,把“个人主义”这个词弄得很臭,以至于如今还有人主张把individualism 翻译成个体价值或个体主义。其实胡适在“五四”时期就对“个人主义”作了正确的解释,现在学界已经恢复了“个人主义”本来的意义。从人类的文明史来看,西方中世纪的哲学,中国儒家的纲常伦理,都是压抑个性的。文艺复兴的启蒙思潮,之所以成为近代文明的开端,就在于它“首先认识和揭示了丰满的完整的人性”,“给了个性以最高度的发展”(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贾宝玉的个人主义倾向也可以说是近代文明的萌芽。当然,对个人主义的历史作用应当加以具体分析,个人主义过分膨胀,会变成损人利己的主义,因此,个人主义必须用道德、法律甚至宗教来约束。个人主义可以同集体主义相辅相成。

贾宝玉是十八世纪中国上层社会有着个人主义倾向的愤青。其性格特征是女儿气及对女孩子的迷恋。

贾宝玉的命运必然是悲剧。这是时代和他的性格决定了的。《红楼梦》时代的中国,不会出现欧洲那种文艺复兴运动,不可能有社会力量支持宝玉和黛

玉的要求与抗争。而贾宝玉个人又性格柔懦,生活圈子狭小,无力改善自己的处境。他幻想长期生活在充满诗意和少女柔情的大观园,享受女儿们的怜惜,这是不现实的。当这个“地灵人杰”的女儿国一旦被毁灭,宝玉便找不到出路。摆在他面前的路,只有出家做和尚了。宝玉本是位“多情公子”,对情侣、女性、朋友一往情深;而僧徒信奉“四大皆空”的教义,视情爱为万恶之源,出家的第一步就要割断情缘,遗弃父母妻子和整个家庭。宝玉出家为僧,同他的本性该有多大的差距呵!他好象是从一个极端跳到了另一个极端。然而,这不是一个强者的飞跃,而是一个弱者的消极解脱,是一个弱者在尝尽人生辛酸苦痛之后无可奈何的选择,是一个悲剧性的结局。他的女儿气及对女孩子的迷恋也是一种悲剧性格。

以上分析了宝玉、黛玉、宝钗三个人物形象,我们可以从中领会《红楼梦》的悲剧精神,领会书中对人生和历史的思考以及萌芽状态的个人主义、人文主义思想。

《红楼梦》是一部文学作品,我们要将审美感受与认知结合起来,从小说的艺术形象、意境、情节中领会其蕴涵和艺术丰采。索隐的方法(比附、猜谜)不能用,考证的方法不能滥用。

索隐方法的流行,考证方法的滥用,是百年来困扰《红楼梦》读者的两大误区。

第三讲红学的百年困惑

轰轰烈烈的红学,是打不完的笔墨官司。

《红楼梦》开始流行的时候,有各种抄本和印本,书名不统一,书上也没有署“曹雪芹作”几个字。小说开头,作者自云“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早期印刷本程伟元的序写道:“《红楼梦》小说本名《石头记》,作者相传不一,究未知出自何人”。这些,给后人留下了不少疑问和模糊的空间。

曹雪芹著《红楼梦》,是有多项铁证的,在今天不应当再怀疑。同杨向奎先生的争论。

一、索隐的流行

“索隐”一词出自《易 .系辞上》,意思是探求隐微的事理。唐代司马贞撰《史记索隐》,为享有盛誉的《史记》三家注之一。二十世纪初,王梦阮、沈瓶庵将他们的红学著作取名为《红楼梦索隐》,蔡元培将他的著作取名为《石头记

索隐》。他们是依据《易 .系辞上》的意义并仿《史记索隐》之例用“索隐”为书名的。

“五四”以后,“新红学”的代表人物胡适、俞平伯、顾颉刚,批评蔡的《石头记索隐》与王、沈的《红楼梦索隐》是猜谜和牵强附会,“索隐”一词,由此成了红学的一个流派和一个方法的名称,而且成为带有贬义的名称。

作者自云“将真事隐去”的“真事”,可以理解为小说的生活素材和人物形象的原型,但至今人们对曹雪芹的家世、生平及创作经历的了解很有限,还不可能深入研究他小说素材的来源;而历来的“索隐”者,都是不相干的比附或猜谜,根本谈不上是探索小说素材的来源和人物形象的原型。

清末和民国初年“索隐热”的兴起,是由探询清朝历史的浓厚兴趣和反清思潮而引起。蔡元培借《红楼梦》的研究宣传他的反清思想,即鲁迅说的“革命家看见排满”。蔡的目的是很正大的,但阐释的方法不对。

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和王、沈的《红楼梦索隐》,经过胡适批判以后,很快在学者心目中失去吸引力。尔后虽然仍有人从事“索隐”,但总的来看,“索隐红学”逐渐沉寂下去。五十年代,台湾的潘重规等人用“索隐”方法研究《红楼梦》,一时称为“索隐派红学的复活”。1951年寓居美国的胡适读到台湾《反攻》杂志上潘重规的“索隐”文章以后,给《反攻》杂志的负责人写信说:潘君的论点还是“索隐”式的看法,他的“方法”,还是我在三十年前(批评的)“猜笨谜”的方法。……这种方法全是穿凿附会,专寻一

些琐碎枝节来凑合一个人心里的成见。

我自愧费了多年考证工夫,原来还是白费了心血,原来还没有打倒这种

牵强附会的猜谜的“红学”!

这是胡适的困惑。

大陆“文革”后期,曾流行“《红楼梦》影射雍正夺权”的说法。红学界曾对这种“索隐”现象作过批判,“索隐”也因此声名狼藉。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大陆上“索隐”方法突然走红。代表性著作是霍国玲女士的《红楼解梦》和刘心武先生的“揭秘”等书。刘的著作是直接在周汝昌先生的启发和支持下写出来的。同时也有其他的索隐论著,但没有走红,没有霍国玲女士、刘心武先生那么幸运。

蔡元培、王梦阮、沈瓶庵、潘重规等人的索隐是用《红楼梦》去附会历史上的人物和事件,他们用的历史材料,包括正规的文献记载以及野史传闻,都不是他们自己编造的。蔡元培搜集、整理历史材料很认真,很严肃,史料是可信的,他错在比附上。《红楼梦索隐》认为《红楼梦》是写顺治皇帝爱恋董小宛而终至出家这一奇事,贾宝玉即顺治皇帝,林黛玉即秦淮名妓董小宛,薛蟠为吴三桂,等等,所有比附都很荒唐,顺治出家以及董小宛进宫之事,经过近几十年学者们的考证,也肯定绝无其事。但是,有关顺治出家和董小宛进宫的传说在清代是广为流行的,不是王梦阮、沈瓶庵编造的,他们著《红楼梦索隐》时,历史学家也还没有把顺治与董小宛的事情考证清楚。

霍国玲女士、刘心武先生书中的“历史故事”大部分是他们自己编造的。这是霍、刘的“索隐”与前人的“索隐”不同之处。如果霍、刘是写小说,娱乐大

家,那是另一回事,但《红楼解梦》和刘的“揭秘”,都是以学术的面目出现的,那就应当遵守学术规范。

《红楼解梦》提出《红楼梦》隐写了这样一段秘史:曹雪芹小时与家中丫鬟竺香玉青梅竹马,两心相许,不幸香玉被送进宫,被雍正纳为妃子,进而立为皇后。雪芹设法谋得宫中“管理御用和尚道士”的职务,与香玉暗中来往,后来雍正偶感不适,雪芹得报后,秘制丹砂,由香玉使出撒娇的手段,诱导雍正吞下,一命呜呼。雍正死后,乾隆即位,香玉出家为尼,到香山皇家寺庙带发修行,雪芹也跟踪到西山,经常与香玉幽会(婚外恋),并生下一子。九年后,由于雪芹之妻的醋意大发及庙中老尼的威逼,雪芹远走他乡,香玉自尽而亡。雪芹将此血泪情仇史写成小说,就是《红楼梦》,林黛玉即香玉,贾宝玉即曹雪芹,薛蟠、贾雨村是指雍正。

《红楼梦》第十回“张太医论病细穷源”,写一位“姓张名友士,学问最渊博的,更兼医理极深”的人,给秦可卿看病,并开了一个“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人参二钱白术(土炒)二钱云苓三钱熟地四钱归身(酒洗)二钱

白芍(炒)二钱川芎钱半黄芪三钱香附米(制)二钱醋柴胡八分

怀山药(炒)二钱真阿胶(蛤粉炒)二钱延胡索(酒炒)钱半炙甘草八分

引用建莲子七粒去心、红枣二枚

刘心武先生说:

(张友士)分明是负有传递信息使命的间谍,为秦氏家族背景所派,……

现在需要我们认真破译的是他开的那个药方子,……依拙见,药方子的头十

个大字,实际上是一道让秦可卿自尽的命令,那十个字可分两句读:“人参

白术云:苓熟地归身。”也就是告诉秦可卿为家族本身及贾府利益计,令她

就在从小所熟悉的地方——具体来说就是“天香楼”中“归身”即自

尽。……“人参白术”是谁呢?我们都知道“参”是天上“二十八宿”之

一,倘“白术”可理解作“半数”的谐音,则正合十四,而康熙的十四个儿

子争位的恶斗一直继续到四子雍正登基之后……

刘先生编故事,认错了两个字,这就是“云”和“术”。

张太医开的“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其中“云苓”的“云”字,是“云南省”的“云”。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搞汉字简化以前,云南省写作“雲南省”。

《红楼梦》时代的医生一定写“雲苓”。《红楼梦》的繁体字本也一定作“雲

苓”。“雲”字没有“曰”、“说”的意思。“雲”与“云”并不相通。刘心武读的“人参白术云”,本是“人参白术雲”,那就不能讲成是“命令”(秦可卿)。

还有“白术”的“术”,不是一个简化字,苍术、白术的“术”原本就这样

写。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搞汉字简化,将“術”简化为“术”,“術”和“术”两个字遂混而为一。但是,“術”的古音是“食聿切”,今读shu(去声)。苍术、白术的“术”古音是“直律切”,今读zhu(阳平)。现在的字典和国家的药典都规定苍术、白术的“术”读zhu 。因为苍术、白术的“术”同“術”的声母不同,字形不同,所以曹雪芹时代不会把白术的“术”读成“技術”、“道術”的“術”。刘心

武以为“白术”可理解作“半数”的谐音,他是把白术的“术”读成“術”。又搞

错了!这都是简化字害了他。

刘心武又认为:“(张友士)分明是负有传递信息使命的间谍”,“绝非要入‘太医院’当‘太医’”,他“不仅不是‘太医’,他甚至也并非以行医为业的人”,《红楼梦》这一回“文不对题”。

刘心武又弄错了!“太医”虽是对“太医院”医生的称呼,但中国民间和戏曲小说中早把“太医”作为一般医生的称呼。《辞源》已作了这样的解释。《窦娥冤》

(《元曲选》本)第二折张驴儿到山阳县南门外药铺买药,走到门口(还没见到医生)就喊:“太医哥哥,我来买药的。”《红楼梦》用“张太医”的称呼不算错。

至于张友士“并非以行医为业”,这正是曹雪芹塑造的与俗医作鲜明对比的人物形象。古人行医并不要资格证书,自古以来就有饱学之士虽不以行医为业,却是真正的杏林高手。如大诗人陆游闲居山阴的时候,经常给乡民治病,救活过很多人。他的《山村经行因施药》组诗之四写道:“驴肩每带药囊行,村巷欢欣夹道迎。共说向来曾活我,生儿多以陆为名。”陆游救过的人,生了小孩取的名字带个“陆”字。

对于俗医(包括宫廷医生)的“学殖荒芜,心思肤浅”,连雍正皇帝也有所认识。雍正八年五月怡亲王病逝后,雍正帝悲痛不已,也感到自己身体不好,乃谕各省督抚访求“内外科好医生”以及深明医道的儒士。各省督抚接到谕旨后,李卫荐“脉理明白、方剂稳当”的监生谢鹏(书生),山西巡抚荐“医道通明”之知县钟元辅(文官)。曹雪芹在《红楼梦》书中多次抨击俗医的肤浅,并借“张太医论病细穷源”一段塑造了一个有学问的深通医理的医生形象。

再看,刘心武先生编的故事中说,胤礽第二次被废的关键时刻落生一个女儿,胤礽为了避免这个女儿跟他一起被圈禁起来,就偷运出宫,托曹家照应;曹家就收留了这个女儿,把她隐藏起来,一直养大到可以对外说是家里的一个媳妇。这个女儿就是秦可卿!

这个虚构,是很可笑的。康熙十四年立胤礽为太子。康熙四十七年废太子胤礽,并将其幽禁。康熙四十八年复立胤礽为太子。康熙五十一年复废太子胤礽,仍行禁锢。刘心武没有任何材料证明胤礽在第二次被废时有一个女儿出生,也没有任何材料证明胤礽曾将一个女婴偷运到曹家寄养。在刘心武方面,他不能

证明自己的说法。

在我们这一方面,却能证明不可能有胤礽将女婴偷运至曹家的事。现在我们来看看“胤礽第二次被废的关键时刻”胤礽的处境和曹家的状况,则可以明白刘心武编撰的女婴故事完全是子虚乌有。

康熙五十一年四月二十四日,康熙携皇太后、皇太子胤礽、皇子胤祺,离开京城往热河行宫。康熙在热河行宫期间,江宁织造曹寅(雪芹的祖父)于六月中旬到扬州书局监刻《佩文韵府》,七月初感受风寒,转为疟疾,于七月二十三日身故。当日苏州织造、曹寅内兄李煦写奏折向康熙报告曹寅病逝。此时曹寅唯一的儿子曹顒于本年二月随父来南方,曹寅死时曹顒在身边得以送终。侄儿曹頫(以后过继给曹寅之妻)在康熙四十四年父亲曹宣病故后即由曹寅带在江南抚养,曹寅死时曹頫亦在身边。这就是说,曹家的主要人物在南方。

康熙五十一年八月初二,康熙帝自热河行宫出发行猎,皇太子胤礽、皇子胤祺随行,九月十三日返回热河行宫。此时,康熙帝及太子等人应已得到曹寅死讯。九月三十日康熙帝返回京城,驻畅春园,突然召诸皇子宣布废黜胤礽皇太子资格,并宣布已将胤礽拘执看守。十月初一日(西历1712年10月30日)向诸王大臣宣布复废太子胤礽(十月十九日将胤礽禁锢于咸安宫)。

曹寅死后,曹家人心惶惶。除了操办丧事外,江宁织造衙门历年亏欠共九万馀两白银,两淮盐务亏空分给曹家赔偿的为二十三万两白银,这样庞大的亏欠如何赔偿?而按规定,八旗外任官员病故、获罪后家属必勒限回京归旗,如回京归旗,曹家在江南置办的土地、房产如何处理?此时曹顒二十三岁,曹頫比曹颙年龄小。母子的身家性命,已陷于险境。康熙五十一年十月十五日内务府总管奏请补放江宁织造的人选(五人),没有曹顒。康熙皇帝念及曹寅在织造任上的名声好,所置房产

不便迁移,便否决了内务府总管提出的人选,让曹顒继任江宁织造。同时,康熙又命其舅父李煦代管盐差一年以所得馀银偿还曹寅亏欠。曹顒于康熙五十二年二月初二正式在江宁接织造任。这样,曹家才稳定下来。

1、康熙皇帝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解决废太子的问题,并立即将胤礽拘执看守,胤礽没有机会把初生女儿偷运到曹家,也无法与远在扬州的曹家联络、洽商,曹家的当家人已死,其他人正六神无主,也没有人来洽商并收留、隐藏这个女婴。

2、曹家(曹雪芹上辈)同胤礽是有怨恨的。这可从一件事上看出。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初四康熙皇帝在布尔哈苏台驻地召诸王大臣、侍卫及文武官员宣布废黜胤礽皇太子资格的时候(第一次废太子)说过这样一段话:

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肆恶虐众,暴戾淫乱,朕包容二十年矣。乃其恶愈张,僇辱廷臣,专擅威权,鸠聚党与,窥伺朕躬起居动作。平郡王讷尔素、贝勒海善、公普奇遭其殴挞,大臣官员亦罹其毒。

平郡王讷尔苏(又译讷尔素)是曹寅的女婿,遭胤礽殴挞的事连康熙皇帝都知道了,而且在王公大臣面前宣布胤礽罪状时特别予以点出,成为胤礽被废罪状之一。这表明胤礽同纳尔苏一家是有怨恨的,无论如何,胤礽不会把纳尔苏的岳父家当做心腹知己,不会把亲生女儿托付曹家,也不会以机密事相托。

3、胤礽儿女众多,今知有子十二人。胤礽被废太子资格并“拘执看守”,他的儿女仍是康熙的骨肉,在康熙、雍正朝享受宗室待遇,过得好好的,有的还封公封王。胤礽一家根本没有必要把一个初生女儿远远送到包衣奴才家里去寄养?特别是雍正六年以后曹家经过抄没,这个女孩子更不可能还继续留在曹家。

偷运初生婴儿的故事是受“狸猫换太子”、“赵氏孤儿”之类旧戏的启发编撰的,刘心武先生编故事的时候,忽略了以上的历史细节。此外,刘先生还忽略,“狸猫换太子”、“赵氏孤儿”剧中偷出婴儿是在本地安置,胤礽初生婴儿在北京或热河,要偷运到远在扬州或南京的曹家,又是在冬天,那就需要飞机、高铁、高速,而那时都没有。

霍国玲女士、刘心武先生编造的历史故事是不存在的,那就没有必要讨论它们是不是原型或素材的问题。

二、极端的“自传说”

新红学派:胡适、顾颉刚、俞平伯、李玄伯、周汝昌

“新红学”一词有特定的涵义,指的是“五四”以后以胡适和俞平伯为代表的、观点方法具有一定特征的红学研究。“新红学”的方法主要是考证,代表性的观点是《红楼梦》为“曹雪芹的自叙传”。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后,“新红学”成为红学的主流。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五十年代初才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新红学派”在作者和版本的考证上所作的贡献有:确认曹雪芹出身于清内务府正白旗包衣家庭,祖上三代四人担任江宁织造,祖父是康熙年间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曹寅,雪芹少年时家庭败落,他在穷困潦倒中创作《红楼梦》,他有敦诚、敦敏等诗友;雪芹写的《红楼梦》只有前面八十回流传下来,脂评本是接近曹雪芹原稿的早期抄本,程伟元、高鹗刊印的一百二十回本是经过辑补而成的。

胡适的“自传说”:

《红楼梦》是一部隐去真事的自叙:里面的甄贾两宝玉,即是曹雪芹自己

的化身;甄贾两府即是当日曹家的影子。

贾政即是曹頫,……贾宝玉即是曹雪芹,即是曹頫之子。俞平伯早已背离“自传说”。

周汝昌:《红楼梦新证》(1953)

推断北静王水溶是“庄亲王永瑢”

《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写贾氏宗祠有副对联:

肝脑涂地,兆姓赖保育之恩;

功名贯天,百代仰蒸尝之盛。

第四讲薛宝钗、林黛玉、史湘云三人的海棠诗

近体诗基本平仄格式(平声为平,上、去、入三声为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七字句是在五字句前加两个字。仄起五字句加平声字,平起五字句加仄声字: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律诗、绝句的平仄是这四种格式以相对、相黏的方式组合。

明朝和尚释真空在《贯珠集》中提出: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清朝王士禛、赵执信等人对“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提出限制:避免三平调(平平仄仄仄平平之尾部),避免孤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之中部),“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式中三平必需保留两个平相连。

另有拗救问题(拗救有多种,此举二例,其馀参看王力先生著作)。

仄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

平上去入四声的字分106部,以《佩文韵府》、《诗韵》等书为依据。

大观园诗社的海棠诗共有六首。诗社发起人探春的“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具有提纲挈领的意义。六首诗都是写白海棠的冰清玉洁,显示了众儿女的情怀和才华,也是众儿女自身品格的写照。在举世浮华而又污浊的境况下,“地灵人杰”的大观园,是别一样的人生境界。

薛宝钗咏白海棠诗(37回)

珍重芳姿昼掩门,平仄平平仄仄平

自携手瓮灌苔盆。仄平仄仄仄平平

胭脂洗出秋阶影,平平仄仄平平仄

冰雪招来露砌魂。平仄平平仄仄平

淡极始知花更艳,仄仄仄平平仄仄

愁多焉得玉无痕。平平平仄仄平平

红楼梦里人物服饰所代表的形象

红楼人物服饰形象 金相玉质不肖子:贾宝玉的服饰形象 翩翩公子的风度,在第三回中,刚进府的黛玉所目睹的表哥形象,刚进来时一看, “头上戴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涤,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一会儿在回来时,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下面半露松花撒花绫裤腿,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在这一回中,宝玉光彩照人,华贵之气直通凤姐。宝玉因得贾母喜爱,其在贾府地位无人能敌,一身嗣服便是其身份地位的标志。 曹雪芹几次写宝玉穿箭袖衣饰。第八回“薛宝钗巧合认通灵”时宝姐姐看到的宝玉是“头上戴着累丝嵌宝紫金冠,额上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身上穿着秋香色立蟒白狐腋箭袖,系着五色蝴蝶绦,项上挂着长命锁、记名符,另外有一块落草时衔下来的宝玉。”;第十五回北静王所见的宝玉“戴着束发银冠,勒着双龙出海抹额,穿着白蟒箭袖,围着攒珠银带”;看戏换的是“大红含蟒狐腋箭袖,外罩石青貂裘排穗褂”;去舅舅家是“身上穿着荔色哆罗呢的天马箭袖,大红猩猩毡盘金彩绣石青妆缎沿边的排穗褂子”。箭袖服饰是一种窄袖袍服,箭袖即马蹄袖,衣服袖身窄小,袖端头为斜面,袖口面较长,弧形,可覆住手背,以便不影响射箭且又可保暖。原为便于骑射,由满族游牧

尚武的民族传统而来,虽说明代已有,但是人们穿着不多。清代宫廷早起因极力主张“不废骑射”,因此将箭袖用于礼服,成了清代男服的典型制式。宝玉虽不习武,穿上它可以显得英俊干练,风流潇洒。如若改成宽袖长袍也许更适合读书人,却不免老气横秋,那就不像贾宝玉了。 月葬诗魂:林黛玉的服饰形象 柔弱美,体现林黛玉的清、雅。林黛玉的服饰描写有几次,次是在第八回林黛玉回到梨香院,“宝玉因见她外面罩着大红羽缎对襟褂子,···”大红是林黛玉服饰的主色,穿戴红色不仅是贾府爱红风俗影响所及,也寄托了林黛玉的美好愿望,即与宝玉相配。 第二次是第四十九回芦雪庵赏雪对红梅,玉换上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红羽纱面白狐狸里的鹤氅,束一条青金闪绿,环四合如意绦,头上罩了雪帽. 这青金闪绿如意绦为一身红装平添几分动人春色,仿佛是万红丛中一点绿。这即凸显了黛玉的穿衣品味,又符合她希冀的红绿相配的爱情愿。 第三次是第八十九回,宝玉去看她,她“穿着月白绣花小毛皮袄,加上银鼠坎肩,头上挽着随常云髻,簪上一枝赤金匾簪,别无花朵,腰上系着杨妃色绣花棉裙。”月白、银鼠(洁白)、加杨妃色(淡粉色)此时黛玉的服饰色彩淡雅清丽,与她洁身自爱的性格相一致。“头上挽着随常云髻,簪上一枝赤金匾簪,别无花朵”,显得清新自然。整个着装既不有意展示华丽,也不刻意追求朴素,反映她不同流俗、无所掩饰的个性和“潇湘妃子”卓尔不群、洒脱自然的气质。整部《红楼

红楼梦阅读讲义3140(I)

《红楼梦》阅读指导讲义31-35回(教师版) 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因麒麟伏白首双星 【情节梳理填空】 宝玉因误踢了袭人,心中十分不安,忙着请医问药,设法调治。由于这几天诸事烦心,端阳节的午宴竟然十分冷淡。黛玉原是喜散不喜聚,心中不觉什么;宝玉却闷闷不乐,长吁短叹。晴雯给宝玉换衣时失手把他扇子跌折,宝玉便训斥了她几句,晴雯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还击了一通,把宝玉“气得浑身乱颤”。而宝玉赴宴回来,仍和晴雯有说有笑。听说晴雯喜欢听撕扇子的声音,就任凭她将一大堆名扇痛痛快快撕尽了。 第二天中午,史湘云来到贾府,且给袭人、平儿等人带了戒指作礼物。众姊妹几月不见,一旦相逢,十分高兴。湘云和丫环翠缕闲谈,竟然由池中荷花扯到天地阴阳二气。二人走到蔷薇架下时,看到了一只金麒麟,大而有文彩。湘云默默不语,拿在手中。而这个金麒麟,正是宝玉前几天得到的那个。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分析“晴雯撕扇”这一情节的作用。 其一、刻画了晴雯“心比天高”、张扬率性、刚烈不阿的性格特征; 其二、也为晴雯后来的遭遇埋下伏笔。 其三、反映了宝玉对晴雯的体贴怜爱,也表现了他对物用的态度:只要自己开心就好,不要生气时拿着器物来出气,至于是否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倒在其次了。 其四、体现出典型的老庄哲学,倡导率性和自由,崇尚活出自我。在这里,撕扇子可以看作一个象征,只有做了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才会快乐,这一生才值得。而名贵的扇子,外在的财富并不是人生最重要的东西。——这才是宝玉欣赏晴雯撕扇的原因。 思考题2:晴雯与黛玉的形象有许多相似之处,试作探究。 答案:外貌——眉眼之间长得像; 才华——聪明伶俐有才情; 性情——率真本真; 心志——高洁自尊; 感情——对宝玉都非常纯真; 命运——都很悲惨。 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含耻辱情烈死金钏 【情节梳理填空】 宝玉得知麒麟被湘云捡去,心中十分高兴,来找湘云。黛玉不放心湘云的到来,尤其担心金麒麟又引来“金玉良缘”之说,因此悄悄前来欲察二人之意。心直口快的湘云,因劝宝玉留心“仕途经济”而被宝玉斥为说“混帐话”,并当众颂扬黛玉不讲这些混话。这些话被黛玉听见,百感交集。二人见了面,宝玉不禁忘情,告诉黛玉自己的肺腑之言,直至黛玉躲走仍不觉,却被袭人听见。 袭人正惊慌失措,遇见宝钗,听到了湘云在家之辛苦和不如意,竟后悔劳累了她。而宝钗又因听说金钏儿被撵出后跳井而死,怕王夫人心里难受,急急赶来劝慰。果然,王夫人正因自责而暗自垂泪。善解人意的宝钗,则以金钏儿是失足落水等语细细解劝;又拿出自己的新衣为金钏殡殓,着实尽了一番心意。 【阅读研讨探究】

【语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名著导读《红楼梦》导读教案

《红楼梦》名著导读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大致了解《红楼梦》的主线,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自主阅读《红楼梦》打基础。 2.了解宝黛钗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以及三人的性格特征,认识宝黛二人追求思想解放,个性自由的反封建意义。 3.感受《红楼梦》中曲词的美,大致了解个别曲词的隐喻意义。 教学重点: 探究《红楼梦》的主线及宝黛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走近作者 曹雪芹:(1715?──1764?)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居士。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曹雪芹的家庭是一个百年望族的贵族世家。从曾祖父曹玺起,到他父亲都任江宁织造要职。曹雪芹的童年,正当曹家极盛时期,在南京过着“锦衣纨裤”“饫甘餍肥”的豪华生活。 雍正五年曹雪芹十三岁,他的父亲获罪革职,全部家产被查抄,全家由南京迁到北京,他的青壮年是在家境由盛而衰的过程中度过的。四十岁后,他进入了凄苦的晚年。他家迁到北京西郊,生活日渐贫困,竟然到了食粥赊酒、围毡御寒、卖画谋生的境地。大约在一七六四年除夕,因贫病无医,加上爱子夭折,过度伤痛,而离开了人间。 曹雪芹“身胖,头广而色黑”。他性格傲岸,愤世嫉俗,豪放不羁。嗜酒,才气横溢,善谈吐。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曹雪芹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他也由贵公子跌落为“寒士”。少年时贵族生活使他对本阶级怀有温情的眷念,思想上带有空幻的色彩;同时社会的腐败,统治阶级的丑恶,又使他对本阶级的面目有了认识,性格上具有叛逆的特征,这些都为他写出《红楼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曹雪芹是一位诗人。他的诗,立意新奇,风格近于唐代诗人李贺。他又是一位画家,喜绘突兀奇峭的石头。但最大的贡献还在于小说的创作。他的小说《红楼梦》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艺术精湛,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最高峰,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完整版)《红楼梦》主要人物赏析

《红楼梦》主要人物赏析 红楼梦主要人物赏析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一部最优秀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是作者曹雪芹“呕心沥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长期艰辛劳动才给子孙后世留传下来的一件宝贵的艺术珍品。 《红楼梦》出世以后,它所具有的思想艺术力量,立刻惊动了当时的社会。人们读它,谈它,对它“爱玩鼓掌”“读而艳之”;又为了品评书中人物而“遂相龃龌,几挥老拳”;还有的青年读者,为书中的爱情故事感动得“呜咽失声,中夜常为隐泣。”因此在当时有“闲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一说。《红楼梦》在它带给社会巨大的影响之后,也引起了人们对其品评、研究的兴趣。下面是一个从《红楼梦》欣赏者的角度来对其中的主要人物进行一些评说。一贾宝玉 要评说《红楼梦》中的人物,首要的当数男主人公贾宝玉了,作为贯穿全书始终的人物,作者曹雪芹在其身上着力最多,寄托也最深 ,他其成为中国小说史上塑造得最为成功的艺术典型之一,甚至人人还说这一形象所影射的就是曹雪芹本人。但据我看来,这一典型形象绝非作者的实灵自作,而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同类型的人物加以概括,并揉合了自己的想象,经过艺术加工而创造出来的完美艺术形象。 在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有两首《西江月》,是这样描写宝玉的: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梁:莫效此儿形状! 有些读者在读了这两首《西江月》后,就此认定了宝玉是一个不求上进,只爱脂粉的孽根祸胎。但其实不然,这两首《西江月》是从封建统治者的思想出发,所反映的是封建大家长对宝玉盼着他中举,扬名以继承地主阶级事业的“良苦用心”。而作者正是借《西江月》寓褒于贬,充分概括了在宝玉身上最突出的闪亮点---叛逆性格。 词中说他:“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其实就是说他不肯“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不愿走封建家长为他规定的读书应举,结交官场,遵从礼法,经帮济世的人生道路,而是鄙视功名利禄,厌闻“仕途经济”的学问。他甚至认为那些和朱理学之类的儒家著述,“都是前人无故生事”是“杜撰”出来的。至于八股时文更是:“后人饵名钓禄之阶”,是“拿安诓功名混饭吃的”。他把封建统治者奉若神明的儒家道学批评的一文不值。基于此种想法,他“杂学帝搜”,宁肯去读《西厢记》《杜丹亭》这类被封建卫道者视为邪书的“小说淫词”,也不去读《四书》、讲八股、听“仕途经济”的“混帐话”。 他对读书上进、为官做宦的世俗男子,有着强烈的憎恶和轻蔑。 不仅如此,在红楼梦第三十二回中,史湘云劝他:“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宝玉听了十分

红楼梦人物性格分析

红楼梦人物性格分析 姓名: 2010年12月25日

红楼梦人物性格分析 【内容摘要】 人物是小说组成的主要要素,人物言行思想是小说的血肉,正因为有了栩栩如生人物性格的塑造,才让小说活灵活现,有了生气。我国古代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上更是堪称一绝。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也是首屈一指。其中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为典型。 《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小说,作者曹雪芹,续作是由高鹗完成。本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一书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写出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衰落史,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典型人物形象。 贾宝玉:反抗封建道德,但又趋于消极。 林黛玉:才华横溢,尖酸刻薄,孤高自许,目下无尘。 薛宝钗:端庄从容,随分从时,城府极深。 王熙凤:泼辣爽朗,为人狠辣。 【关键词】红楼梦,人物性格,贾宝玉,林黛玉 一、贾宝玉 贾宝玉是主要中心人物。作为荣国府嫡派子孙,他出身不凡,又聪明灵秀,是贾氏家族寄予重望的继承人。他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物。构成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叛逆。他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他痛恨“八股”,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禄蠹”,懒于与他们接触拜会。 他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却偏爱于“杂书”,钟情于《牡丹亭》、《西厢记》。他还对程朱理学提出了大胆的质疑,认为“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了。”这充分显示出了他是封建君主制度的“逆子贰臣”。 在他的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无疑就是与林黛玉的相爱了。这场恋爱,一方面开始于叛逆性格,另一方面又促使了他的叛逆性格的最终形成。这是他生命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叛逆行为。宝、黛不但要求婚姻自主,而且在恋爱中背离了封建社会的人生之道。他们在反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导致了两人的悲剧结局。。但他的思想性格却促使他背叛了他的家庭。他的叛逆性格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小说充分描写造成他的性格的生活环境和他的具体境遇的各方面特点,深刻揭示了他性格成长的主客观原因。 贾宝玉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活动。在他心眼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他憎恶和蔑视世俗男性,亲近和尊重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女性。他说过“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与此相连,他憎恶自己出

红楼梦诗词全集讲课稿

《红楼梦》全部诗词 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作者题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青埂峰偈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嘲顽石诗 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 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癞头僧疯话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癞头和尚弄玉 天不拘兮地不羁,心头无喜亦无悲,却因锻炼通灵后,便向人间觅是非。 可叹你今日这番经历:粉渍脂痕污宝光,绮栊昼夜困鸳鸯。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孽偿清好散场! 中秋对月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中秋对月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好了歌解注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 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 西江月二词批宝玉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警幻仙子赋

红楼梦主要人物及其性格分析

红楼梦主要人物及其性格分析 黛玉多愁善感 宝钗贤德有容 湘云灿烂爽朗 妙玉冷霜孤傲 迎春儒雅随和 惜春孤僻冷凝 袭人柔顺体贴 李纨端庄秀丽 晴雯执着不驯 凤姐、探春、平儿灵活练达, 宝玉如宝似玉、脱俗超俗 一、贾宝玉 主人公贾宝玉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物。构成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叛逆。他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他痛恨“八股”,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禄蠹”,懒于与他们接触拜会。 他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却偏爱于“杂书”,钟情于《牡丹亭》、《西厢记》。他还对程朱理学提出了大胆的质疑,认为“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了。”这充分显示出了他是封建君主制度的“逆子贰臣”。 他认为“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在这种骇世惊俗的思想指导下,宝玉终日“在内帏厮混”,并钟爱和怜悯女孩子,钟爱她们的美丽、纯洁、洋溢的生气、过人的才智,怜悯她们的不幸遭遇,怜悯其将嫁与浊臭的男子,失去了她们的圣洁之美。贾宝玉道:女子出嫁前为珍珠,嫁人后便失去光芒成了死珠,再老便与污浊男子同流,成为死鱼眼了。他甚至为自己生有一个男子之身而感到无可挽救的遗憾。 在他的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无疑就是与林黛玉的相爱了。这场恋爱,一方面开始于叛逆性格,另一方面又促使了他的叛逆性格的最终形成。这是他生命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叛逆行为。宝、黛不但要求婚姻自主,而且在恋爱中背离了封建社会的人生之道。他们在反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导致了两人的悲剧结局。 二、林黛玉 林黛玉是一个才华横溢而性格孤傲的女子,“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则是她的写照。她从小失去双亲,寄居在荣国府,虽然贾母对她疼爱有加,但由于清高自尊的个性,她常生“寄人篱下”的伤感。 她多愁善感,常常为别人不注意的小事而悲伤流泪。正如小说中所描写的“黛玉葬花”一幕,就突出了这一点。花开花谢本来就是自然景象,但她却由此而想到人生的悲欢离合、聚散无常。她为落花叹息,她把宝玉引为知己,同看《西厢记》,把人生的希望都寄托在宝玉身上。她深爱着宝玉,但又感到很难如愿。于是,她因想争取自己的位置但又多次失败而顾影自怜,暗泣于无人之处。 她的内心世界似难捉摸,但也常常将其显露于外。若宝玉“得罪”了她,她便生气,泪水涟涟,甚至为他而生病。表面上这样,其实内心仍是挂念着他,借口去看他。宝玉一病,她为之而伤心,为之而哭泣。但由于封建礼教道德的约束,她不得表白,不得自已,最终在宝钗出阁之日郁郁而死,没能了却自己的心愿。

红楼梦阅读讲义

?《红楼梦》阅读指导讲义1-5回 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情节梳理填空】 1、石头记 女娲炼石补天,遗下一块顽石未用,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此石自经锻炼,已通灵性,因未被选中补天常悲伤自怨。一日,听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谈及红尘中荣华富贵,心切慕之,便恳求送他到“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富贵温柔乡”走一遭。二仙师见其可爱,便将它幻化缩小成一块“可佩可拿”的“通灵宝玉”,送至太虚幻境警幻仙姑处,后由神瑛侍者“携入红尘”走了一遭。不知过了几世几劫,空空道人经过这里,见石上刻着它那番经历,便从头到尾抄下,改《石头记》为《情僧录》,又由东鲁孔梅溪改名为《风月宝鉴》,最后因曹雪芹在悼红轩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分出章回,则题名曰《金陵十二钗》。 2、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黛玉前身是西方灵河岸上的绛珠仙草,宝玉的前身是神瑛侍者。神瑛侍者曾灌溉绛珠草,使其久延岁月,脱掉草胎木质,修成女体。后来神瑛侍者携带一块无才补天的顽石下凡造历,绛珠仙草为报答灌溉之恩,随之而去。决定用一生的眼泪偿还甘露之恩。故有“木石前盟”之说。 3、贾雨村与甄士隐 姑苏阊(chāng) 门外有个葫芦庙,乡宦甄士隐(谐音真事隐)居住庙旁,可怜寄居庙内的穷儒贾雨村(谐音假语存),与他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某日,贾雨村造访甄士隐,无意中遇见甄家丫鬟娇杏,以为娇杏对其有意。中秋时节,甄士隐于家中宴请贾雨村,得知贾雨村的抱负后,赠银送衣以作贾雨村上京赴考之盘缠,第二天,贾雨村不辞而别便上路赴考。 元宵之夜,甄家仆人霍启在看花灯时,不慎丢失了甄士隐唯一的女儿甄英莲(谐音真应怜)。三月十五日,葫芦庙失火祸及甄家。甄士隐带妻子投奔如州岳丈封肃,遭白眼,其岳父又是个卑鄙贪财的人,又把他仅剩的一点银子也半哄半赚地弄到自己手里。甄士隐真正走投无路了。一日,甄土隐听到了一疯跛道人的《好了歌》,顿悟人生,并为这首歌做了注解,遂与道人一起飘然而去。而他的女儿后来被人称为“呆霸王”的薛蟠强夺去,改名叫香菱。 贾雨村因甄士隐赠银之后,不料他十分得意,会了进士,先入外班,升了姑苏知府。到任时看到甄家大丫头娇杏在门前买线,晚间便传封肃前去问话。 ?木石前盟 女娲补天之时弃在青埂峰下的一块无材补天的顽石,因通了灵性,变为神瑛侍者。他以甘露浇灌一棵绛珠仙草,使其久延岁月。在顽石下世之时,绛珠仙草为酬报灌溉之恩,也要同去走一遭,用一生眼泪还他。小说中的贾宝玉为石(神瑛侍者),林黛玉是木(绛珠仙草),“木石前盟”表示宝黛两人的前世姻缘。 惯养娇生笑你痴,凌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癞头和尚) 在《红楼梦》第一回中,贾雨村住在甄士隐家,甄家的丫环娇杏曾无意回头看了两次,在此曹雪芹为后文埋下了什么伏笔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摘要:【林黛玉】林妹妹的性格完全印证了宝哥哥的那句"女儿是水做的骨肉"。她冰雪聪明,诗词妙语信手拈来;她敏感多疑,曾因为宝玉的丫头误了为她开门而悲吟《葬花词》;她为了爱情柔肠寸断,泪终不干。 【薛宝钗】宝姑娘稳重大方,八面玲珑。她对不同的人自有一套不同的“社交”方式:对贾母、王夫人这样的“权威人物”,她尊重顺从;对大观园的其他姐妹,她表现出的是“宝姐姐”的稳重和宽容;对下人,她又显得平易近人,不端架子。 关键词:红楼梦人物性格特点 一、贾宝玉 主人公贾宝玉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物。构成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叛逆。他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他痛恨“八股”,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禄蠹”,懒于与他们接触拜会。 他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却偏爱于“杂书”,钟情于《牡丹亭》、《西厢记》。他还对程朱理学提出了大胆的质疑,认为“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了。”这充分显示出了他是封建君主制度的“逆子贰臣”。

他认为“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在这种骇世惊俗的思想指导下,宝玉终日“在内帏厮混”,并钟爱和怜悯女孩子,钟爱她们的美丽、纯洁、洋溢的生气、过人的才智,怜悯她们的不幸遭遇,怜悯其将嫁与浊臭的男子,失去了她们的圣洁之美。贾宝玉道:女子出嫁前为珍珠,嫁人后便失去光芒成了死珠,再老便与污浊男子同流,成为死鱼眼了。他甚至为自己生有一个男子之身而感到无可挽救的遗憾。 在他的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无疑就是与林黛玉的相爱了。这场恋爱,一方面开始于叛逆性格,另一方面又促使了他的叛逆性格的最终形成。这是他生命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叛逆行为。宝、黛不但要求婚姻自主,而且在恋爱中背离了封建社会的人生之道。他们在反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导致了两人的悲剧结局。 二、林黛玉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可能是个神仙,可望不可即,

红楼梦讲义

第三章《红楼梦》 在明清小说中,最为后人称道的莫过于《红楼梦》。鲁迅曾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该书问世不久,即以手抄本的形式广为流布,“可谓不胫而走者矣”(程伟元《红楼梦序》)。20世纪以来,《红楼梦》更以其所塑造的异常出色的艺术形象和极其丰富深刻的思想底蕴,使学术界产生了以该书为研究对象的专门学问——“红学”,这恐怕连它的作者曹雪芹也是始料不及的。 红学是研究《红楼梦》及其作者的学问。凡是有关《红楼梦》的学问,都可纳入红学的范畴。对《红楼梦》主题的研究、人物的研究;对《红楼梦》作者生平的研究;对《红楼梦》版本的研究,《红楼梦》与其它古典名著的相互影响等等,都可称为红学。红学的出现几乎与《红楼梦》的出现是同步的。也就是说,《红楼梦》尚未完成,红学就出现了。脂砚斋所作的评语,就是在《红楼梦》的创作过程中所作的。脂评牵涉到《红楼梦》的思想、艺术、作者家世、素材来源、人物评价,是标准的、而且十分可贵的红学资料。脂砚斋可以说是最早的红学家。 二百多年来红学产生了很多派别,比较重要的是评点派、索引派、考证派。评点派的代表人物是清代的王雪香、张新之和姚燮等人,他们主要采用圈点、加评语等形式,对经过了程伟元、高鹗续补的120回本《红楼梦》进行评点。索隐派盛行于清末民初,主要是用历史上或传闻中的人和事,去比附《红楼梦》中的人物和故事,其代表作有王梦阮、沈瓶庵的《红楼梦索隐》、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及邓狂言的《红楼梦释真》等,至今仍不断有这一类的著作问世。考证派则注重搜集有关《红楼梦》作者家世、生平的史料和对版本的考订,重要著作繁多,除了胡适的《红楼梦考证》之外,还有俞平伯的《红楼梦辨》、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张爱玲的《红楼梦魇》等等。 一、曹雪芹的家世与《红楼梦》的创作 1、曹雪芹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人,明末入满洲籍,属满洲正白旗包衣(奴仆)。后来他的祖先随清兵入关,得到宠幸,成为显赫一时的世家。据史料

红楼梦人物分析点评

红楼梦人物分析点评(总3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红楼梦人物分析点评 薛宝钗 红楼梦是我国不可多得的一块文化瑰宝也是中国古代四大名着之首,章回体长篇小说,原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又名《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还泪记》、《金玉缘》等,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本书前80回由曹雪芹所着,后40回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 刚知道有红楼梦时是在幼年,拜读红楼是在中学,沉醉于宝黛美丽而含酸的爱情故事,喜欢黛玉的灵气、湘云的酒脱、探春的才干,凤姐的世俗,只是不太喜欢宝钗,认为她是个不光彩的“第三者”。而现在,当自己静下心来好好想想,当初的反感和厌恶已不知何时被另一种特别的情感所取代? 纵观整篇小说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是薛宝钗,她容貌美丽,在大观园中与林黛玉并称双美;她才学之高,也只有林黛玉可与比肩;而她丰满的多棱形的性格,不仅在贾府大观园独一无二,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将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我喜欢的是薛宝钗的才情,气质,端庄稳重. 薛宝钗的学识,在大观园中算是最扎实、最全面的。她虽然没有黛玉的作诗的巧,每每作诗也逊黛玉一筹。但她对文学、艺术、历史、医学以至诸子百家、佛学经典,都有广泛的涉猎和渊博的知识,连以“杂学旁收”着称的贾宝玉也远非所及。这是作者在作品中队宝钗的肯定。

宝钗的性格,宝钗较黛玉端庄稳重,温柔敦厚,豁达大度。但有人认为宝钗性冷无情,虚伪奸险,是个“女曹操”。同一人物形像,竟然有截然相反的看法,一则固然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原因,同时也说明这一形像的复杂性、丰富性和描写的客观性。她一方面抱取“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另一方面,她又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和各方面的人保持着一种亲切自然、合宜得体的关系。 林黛玉 母亲早逝,父亲不在身边,命运挺可怜,再加上当时那个年代重男轻女,她又不是贾母嫡孙女,多少有点觉得不自在,而又偏偏寄人篱下,估计黛玉心理承受能力也不太好,就造成了她压抑的性格,很多心,又很爱想太多。”孤高自许,目下无尘“。往往说话过于尖锐有意无意中刺伤他人。很多心,很爱想太多,也是她早逝的原因之一吧!她又重感情,很叛逆,又有点偏执。而且对感情也是很专一的,喜欢宝玉也喜欢了很久。她追求自由的生活,她的爱情她希望自己能做主,所以她对那个时候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应该也是有意见的,而且意见很大。 黛玉用诗词来宣泄自已的离情别绪。她所写的多是些哀伤的诗句,想到的往往是死、老、分散、衰败。正是由于身体上的先天虚弱,黛玉对事物的反应比较消极,什么事多从其反面来考虑,这也导致了黛玉在思维方式上极为消极和被动。人的气质是和性格联系在一起的,某种气质更容易形成某种性格,如多血质人的容易形成乐于助人,活泼好动的性格,而黛玉属于抑郁质这使得她“喜散不喜聚”、“喜静不喜动”。这些姐妹们喜欢薛宝钗的多于喜欢黛玉的,每次湘云来贾府总是爱找宝姐姐玩,而不会首先去找林黛玉,这使得黛玉与别人的社会性的交往逐渐减少,也促成了她更加忧郁的性格。家道中落对黛玉造成的影响就是:敢爱而不敢言,只有把爱深深地放在心中,期待着别人能帮她一把,把自己的爱情寄托于别人的怜悯,形成了强烈的依赖感。只把着了一个救命的稻草,信守爱情,正所谓,爱至深,伤也深。最后,直至为爱情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贾家三小姐 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红楼梦》之诗词歌赋全套整合

《红楼梦》之诗词歌赋大全 缘起 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 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青埂峰偈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作者题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癞头僧疯话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 便是烟消火灭时.

癞头和尚弄玉 天不拘兮地不羁,心头无喜亦无悲, 却因锻炼通灵后,便向人间觅是非. 可叹你今日这番经历: 粉渍脂痕污宝光,绮栊昼夜困鸳鸯. 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孽偿清好散场! 中秋对月口占五言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 先上玉人楼. 中秋对月口占一绝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好了歌解注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 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西江月二词批宝玉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 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护官符 贾不假, 白玉为堂金作马.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东海缺少白玉床, 龙王来请金陵王.

红楼梦主要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

《红楼梦》主要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 主要人物 贾宝玉——荣国府衔玉而诞的公子,贾政与王夫人之次子,阖府捧为掌上明珠,对他寄予厚望,他却走上了叛逆之路,痛恨八股文,批判程朱理学,给那些读书做官的人起名“国贼禄蠹”。他不喜欢“正经书”,却偏爱《牡丹亭》《西厢记》之类的“杂书”。他终日与家里的女孩们厮混,爱她们美丽纯洁,伤悼她们的薄命悲剧。 林黛玉——金陵十二钗之冠(与宝钗并列)。林如海与贾敏之女,宝玉的姑表妹,寄居荣国府。她生性孤傲,多愁善感,才思敏捷。她与宝玉真心相爱,是宝玉反抗封建礼教的同盟,是自由恋爱的坚定追求者。 薛宝钗——金陵十二钗之冠(与黛玉并列),来自四大家族之薛家,薛姨妈之女。她大方典雅,举止雍容。她对官场黑暗深恶痛绝,但仍规谏宝玉读书做官。有一个金锁,与贾宝玉的通灵宝玉被外人称为金玉良缘。 贾元春——金陵十二钗之三,贾政与王夫人之长女,贾府大小姐。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史。秦可卿出殡不久,元春晋封贵妃。贾府为了迎接她省亲,建造了大观园。她给家族带来了“烈火烹油,鲜花著锦之盛”,但自己幽闭深宫,不能尽天伦之乐。 贾探春——金陵十二钗之四,贾政与赵姨娘所生,贾府三小姐。她精明能干,个性刚烈,有“玫瑰花”之诨名。抄检大观园时,她当众扇了王善保家的一巴掌。她对贾府的危局颇有感触,用兴利除弊的改革来挽救。改革虽成功,但无济大事。 史湘云——金陵十二钗之五,来自四大家族之史家,是贾母的侄孙女。自幼父母双亡,在家一点儿也作不得主,不时还要三更半夜做针线活儿。她心直口

快,开朗豪爽,心怀坦荡,从未把儿女私情略萦心上。 妙玉——金陵十二钗之六,苏州人氏。祖上是读书仕宦人家,因自幼多病,买了许多替身皆不中用,只得入了空门,带发修行。父母亡故后,她随师父进京。师父圆寂后,王夫人赏识她的佛学修为,请她入住大观园栊翠庵,原著前80回未交代结局。 贾迎春——金陵十二钗之七,是贾赦与妾所生,贾府二小姐。她老实无能,懦弱怕事,有“二木头”的诨名。她不但作诗猜谜不如姐妹们,在处世为人上,也只知退让,任人欺侮。贾赦欠了孙家五千两银子还不出,就把她嫁给孙家,原著前80回未交代结局,根据金陵十二钗判词,最后被丈夫孙绍祖虐待致死。 贾惜春——金陵十二钗之八,宁国府贾珍的妹妹,贾府四小姐,爱好绘画。因父亲贾敬一味好道炼丹,母亲又早逝,她一直在荣国府贾母身边长大。由于没有父母疼爱,养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抄检大观园时,她狠心撵走丫环入画。四大家族的没落,三个姐姐的结局,使她产生了弃世的念头,看破红尘出家为尼。 王熙凤——金陵十二钗之九,来自四大家族之王家,王夫人的内侄女,贾琏之妻。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为荣国府的管家奶奶,她为人处事圆滑周到,图财害命的事也干过不少,在前80回里她支持宝黛爱情。 贾巧姐——金陵十二钗之十,贾琏与王熙凤的女儿。因生在七月初七,刘姥姥给她取名为“巧姐”。在贾府败落后,王仁和贾环要把她卖与藩王作使女。在紧急关头,幸亏刘姥姥相救,把她带去乡下。 李纨——金陵十二钗之十一,贾珠遗孀,生子贾兰。李纨虽处于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不闻不问,只知道抚养亲子,闲时陪侍小姑等女红、诵读而已。她是个恪守封建礼法的节妇的典型。 秦可卿——金陵十二钗之十二,宁国府贾蓉之妻。她是营缮司郎中秦邦业从养生堂抱养的女儿,小名可儿,大名兼美。她长得袅娜纤巧,性格风流,行事又温柔和平,深得贾母等人的欢心。但公公贾珍与她关系暧昧,致使其年轻早夭。

红楼梦阅读讲义1 10汇总

2015届高三文科名著阅读指导 《红楼梦》阅读指导讲义1-10回(教师版) 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情节梳理填空】 1、石头记 女娲炼石补天,遗下一块顽石未用,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此石自经锻炼,已通灵性,因未被选中补天常悲伤自怨。一日,听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谈及红尘中荣华富贵,心切慕之,便恳求送他到“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富贵温柔乡”走一遭。二仙师见其可爱,便将它幻化缩小成一块“可佩可拿”的“通灵宝玉”,送至太虚幻境警幻仙姑处,后由神瑛侍者“携入红尘”走了一遭。不知过了几世几劫,空空道人经过这里,见石上刻着它那番经历,便从头到尾抄下,改《石头记》为《情僧录》,又由东鲁孔梅溪改名为《风月宝鉴》,最后因曹雪芹在悼红轩披 阅十载,增删五次,分出章回,则题名曰《金陵十二钗》。 2、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黛玉前身是西方灵河岸上的绛珠仙草,宝玉的前身是神瑛侍者。神瑛侍者曾灌溉绛珠草,使其 久延岁月,脱掉草胎木质,修成女体。后来神瑛侍者携带一块无才补天的顽石下凡造历,绛珠仙草为报答灌溉之恩,随之而去。决定用一生的眼泪偿还甘露之恩。故有“木石前盟”之说。 3、贾雨村与甄士隐 姑苏阊(chāng) 门外有个葫芦庙,乡宦甄士隐(谐音真事隐)居住庙旁,可怜寄居庙内的穷儒贾雨村(谐音假语存),与他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某日,贾雨村造访甄士隐,无意中遇见甄家丫鬟娇杏,以为娇杏对其有意。中秋时节,甄士隐于家中宴请贾雨村,得知贾雨村的抱负后,赠银送衣以作贾雨村上京赴考之盘缠,第二天,贾雨村不辞而别便上路赴考。元宵之夜,甄家仆人霍启在看花灯时,不慎丢失了甄士隐唯一的女儿甄英莲(谐音真应怜)。 三月十五日,葫芦庙失火祸及甄家。甄士隐带妻子投奔如州岳丈封肃,遭白眼,其岳父又是个卑鄙贪财的人,又把他仅剩的一点银子也半哄半赚地弄到自己手里。甄士隐真正走投无路了。一日,甄土隐听到了一疯跛道人的《好了歌》,顿悟人生,并为这首歌做了注解,遂与道人一起飘然而去。而他的女儿后来被人称为“呆霸王”的薛蟠强夺去,改名叫香菱。 贾雨村因甄士隐赠银之后,不料他十分得意,会了进士,先入外班,升了姑苏知府。到任时看到甄家大丫头娇杏在门前买线,晚间便传封肃前去问话。 【经典情节复述】 木石前盟 小说中的贾宝玉为石(前世是神瑛侍者),他的“通灵宝玉”是当年女娲补天之时弃在青埂峰下的一块无材补天的顽石;林黛玉是木(前世是绛珠仙草),“木石前盟”表示宝黛两人的前世姻缘:神瑛侍者以甘露浇灌绛珠仙草,使其久延岁月。在神瑛侍者下世之时,绛珠仙草为酬报灌溉之恩,也要同去走一遭,用一生眼泪还他。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在《红楼梦》第一回中,有一个癞头和尚看见甄士隐抱着女儿英莲,曾含了四句词道:“惯养娇生笑你痴,凌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此诗后两句在文中

红楼梦人物形象

1.请用三个四字短语来概括王熙凤的性格特征。 答:玲珑洒脱,机智权变,心狠手辣。 2.请用三个四宇短语来概括晴雯的性格特征。 3.答:俏丽明艳,刚烈孤傲,敢于反抗。 4. 5.3.谈谈《红楼梦》中刘姥姥的形象特征。 6.答:①善良的老人家门②勤劳的劳动者。③热心的好心肠。④智慧的公关师。⑤幽默的老太太。⑥率直的好脾气。⑦乐观的生存者。(任意答出五点即可)。 7. 4.请用三个四字短语来概括花袭人的性格特征。 答:温顺乖巧,善解人意,清醒自尊。 5、选取《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之一作简要的人物介绍。 [薛宝钗] 宝姑娘稳重大方,八面玲珑。她对不同的人自有一套不同的“社交”方式:对贾母、王夫人这样的“权威人物”,她尊重顺从;对大观园的其他姐妹,她表现出的是“宝姐姐”的稳重和宽容;对下人,她又显得平易近人,不端架子。 [王熙凤] 凤姐聪明能干,管理着贾府的上上下下。她善于察言观色,也喜打小算盘,可谓“机关算尽“;她头脑灵活,点子多多,曾想出“偷天换日“的法子把宝钗嫁给了宝玉。除此之外,她也有重情的一面,对大观园里的姐妹非常照顾。 [史湘云] “史大妹妹”心直口快不拘小节,很有男儿气概。她心无城府,曾在大家对长得象林黛玉的戏子“笑而不言”时脱口而出“是像林姐姐的样儿”;她热情大方,在大家结社作诗时直**说诗社怎么能少了她;她快人快语,曾与黛玉和宝琴进行“对诗联句大战“。 [贾探春] 探春在贾家虽为庶出,但非常聪明能干,曾以出色的能力管理过偌大的贾府。她活跃且好奇,“海棠诗社“就是在她的提议下组织起来的;她性格乐观,虽远嫁他乡仍勇敢面对,而且反过来劝慰家人。f 6.读《红楼梦》判词,猜猜都是谁。 ①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②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泉。③勘破三春景不长,

红楼梦部分诗词整理

《红楼梦》中古诗集锦 第一回 1、无才可取补苍天,网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 做奇传? 2、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时无。 3、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妨佳节元宵后,便是烟 消云散时。 4、未卜三生怨,频添一段愁。闲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自顾风前 影,谁堪月下俦?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5、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6、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 仰头看。 7、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 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孙儿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第二回 1、偶因一着错,便为人上人。 2、身后有馀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第三回 1、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第四回 1、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第五回 1、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2、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 3、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 4、厚地高天,堪叹古今人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酬。 5、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妍。 6、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 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7、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8、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 返故乡 9、可叹停机德,谁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桂,金簪雪里埋。 10、二十年来辩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 逢大梦归。 11、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

《红楼梦》导读教学设计定稿

荒唐言,辛酸泪,惹人醉,自是千古文章美名垂 ——《红楼梦》导读教学设计 江陵县第一中学沈献毅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红楼梦》及其它经典名著的兴趣,了解《红楼梦》的大致内容; 2.探究阅读《红楼梦》的方法; 3.了解《红楼梦》的思想,理解当下语境下阅读《红楼梦》的意义,感受《红楼梦》恒久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阅读《红楼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探究阅读《红楼梦》的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从《红楼梦》所写的琐细小事中了解其丰富的意蕴,感受《红楼梦》的艺术魅力。 【教学创意】 在教学设计中,我主要抓住了一个“导”字。“名著导读”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的重要栏目,设计这一栏目是为了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以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读物(主要是文学名著),培养提高学生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阅读能力,如此大的阅读量没有一定的方法是无法完成的。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只有“导”还不够,还必须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以体现现代教学中师生民主平等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好。非常高兴和大家一起谈一谈《红楼梦》,说高兴呢其实是有一点

勉强的。因为《红楼梦》艺术精湛,思想深邃,是我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自从她问世以来,几乎所有的文化名人都对这部伟大的作品作出过精彩的论述,比如说王国维、蔡元培、胡适、鲁迅……有关《红楼梦》的电影、电视剧拍了一部又一部,讲座办了一期又一期,最终产生了一门学问——红学。我实在害怕自己一不小心玷辱了我国艺术宝库中这样为数不多的瑰宝。但这样说吧,如果《红楼梦》是一座让人流连忘返的艺术宫殿,我愿意当一个实习导游,和同学们一起去游一游,看一看,争取能领取一点旅游纪念品。{出示课件1(《红楼梦》有关图片音频)} 二、交流探究读书方法 在我们讨论如何读《红楼梦》之前,同学们先交流一下读书的方法。学生合作交流。(出示课件2) 当然,并不是阅读每部作品都要用到上面所有的方法,具体到《红楼梦》,我们该如何阅读呢 三、了解曹雪芹,了解《红楼梦》的书名和版本 按照上面的方法,我们先了解一下曹雪芹和《红楼梦》。学生读课本查找资料作答。(出示课件3)

(完整版)红楼梦诗词大全,推荐文档

《红楼梦》里的经典唯美诗词 《作者题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太虚幻境楹联》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 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恨无常》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 眼睁睁,把万事全抛。 荡悠悠,把芳魂消耗。 望家乡,路远山高。 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 儿命已入黄泉, 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世难容》 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 天生成孤僻人皆罕。 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 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 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 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 好一似,无暇白玉遭泥陷; 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聪明累》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 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呀!一场欢喜忽悲辛。 叹人世,终难定。 《晚韶华》 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