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Web服务器选型(Apache+Nginx+Lighttpd)之性能对比测试报告

Web服务器选型(Apache+Nginx+Lighttpd)之性能对比测试报告

Web服务器选型(Apache+Nginx+Lighttpd)之性能对比测试报告
Web服务器选型(Apache+Nginx+Lighttpd)之性能对比测试报告

性能测试报告主流Web服务器(Web Server)性能对比

目的

为了验证主流的Web服务器自身的性能,为今后的项目做参考,特进行本次性能对比测试。

本次性能对比测试在同一台物理主机上面进行测试,测试机器的网卡、Open Files等参数,各个Web服务器的参数均进行过优化。

物理主机的配置如下:

CPU 8核、内存4G的PC服务器、网卡1G

本次性能测试指标主要是从响应时间和每秒请求数作为对比参数,因为网卡吞吐量最大为1G,来回和接收大约在400M左右,从现有测试结果看,基本上都能满足需求。

测试方案

1.测试工具:

选择Apache自带的ab命令进行测试,典型的命令如下:

ab -n 100000 -c 500 -k http://localhost:81/test-page-small.htm

-n 指定总共请求数量

-c 同时并发的请求数

-k 客户端是否启用Keep Alive连接

2.测试方法:

在Linux本机用apache自带的ab工具进行测试。

为了保证客户端的端口性能,压力测试采用keep alive的模式和服务器进行通信.(不采用keep alive单机扛不住)

测试两种类型的静态文件:1K以下、59K的中大型静态HTML文件的请求。

总请求数为100000,分别启用500、1000、3000、5000、7000和10000并发进行测试;

3.测试版本:

Apache:2.2.14

Nginx:0.9.6

Lighttpd:1.4.28

测试结果

1.响应时间对比分析

1K以内小文本

从小的请求来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a) 在3000并发以上lighttpd 的最大响应时间小于平均响应时间,估计在建

立连接等方面占用的时间开销高于Apache 和Nginx ;

b) 在5000并发以内,Nginx 的性能明显优于Apache 和Lighttpd 两款Web

服务器;

c) 在5000并发以上,Apache 的性能优于Nginx 和Lighttpd 两款应用服务

器;

d) 在7000并发以上,Nginx 的并发性能下降的非常明显;

e) 从上述请求来看,要想真的一个系统实现很高的并发性能,需要尽可能

的减少请求的数量。

59K 中大型文本

从大的请求来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a) 在5000并发以内,nginx 的表现稍好于Apache 和lighttpd ;

b) 在5000并发以上,lighttpd 的并发优于Apache 和Nginx

c) 但整体而言,以这种单机在本机的测试结果来看,不管是哪种Web

Server ,在5000并发以上,单次请求的响应时间均超过了1s ,已经不具有可用性。

2. 每秒请求数对比分析

从每秒请求数(Requests per second)对比图来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a)从1K以内小文本来看,Apache的3000并发是分水岭,有理由相信:Apache

的事件响应机制在3000并发的时候可能存在变化,3000以内继续以前的Select机制,3000以上改采用Poll的机制;

b)整体来看,5000点以内Nginx的性能最卓越,但是5000以上,Apache已

经超越了Nginx的性能;

c)对于Lighttpd的中大型文本来说,每秒请求数基本恒定,个人分析与Lighttpd

的mod_compress模块使用的Cache机制有关。

给前线建议

推荐项目中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Web服务器。首先项目中选择Web服务器主要是从并发量和每秒请求数两个指标来分析,我的建议也是从这两方面来建议:

1.从并发量来考虑:

●目前公司实施人员在Apache方面实施经验最丰富,对于1000并发以内,可以考

虑采用Apache作为项目的Web 服务器。

●对于1000-5000之间的并发数量,请选择Nginx作为Web服务器。

●单机5000以上的并发,实际上我们的图片、HTML等都不会是小型的文本,考虑

页面的可用性,单机建议不予考虑5000以上的并发;

2.从每秒请求数来考虑:

基本上每秒请求数和每秒PV值之间有一个10%的经典换算规律,所以项目根据经典以及每个产品的实际情况,可以从PV的角度演算出每秒请求数后再结合本次分析来制定Web服务器的选择方案。

●每秒请求数6000以上,建议选择Nginx作为Web 服务器;

●每秒请求数6000以内,可以考虑在Apache和Nginx之间做出选择;

●由于Lighttpd主要是在fastCGI方面性能卓越,但实际上我们都是Java应用,另

外1.5版本迟迟没有退出,建议任何时候都不要选择Lighttpd作为Web 服务器。

web项目测试实战性能测试结果分析样章报告

5.4.2测试结果分析 LoadRunner性能测试结果分析是个复杂的过程,通常可以从结果摘要、并发数、平均事务响应时间、每秒点击数、业务成功率、系统资源、网页细分图、Web服务器资源、数据库服务器资源等几个方面分析,如图5- 1所示。性能测试结果分析的一个重要的原则是以性能测试的需求指标为导向。我们回顾一下本次性能测试的目的,正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列的指标,本次测试的要求是验证在30分钟内完成2000次用户登录系统,然后进行考勤业务,最后退出,在业务操作过程中页面的响应时间不超过3秒,并且服务器的CPU 使用率、内存使用率分别不超过75%、70%,那么按照所示的流程,我们开始分析,看看本次测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性能指标,其中又有哪些性能隐患,该如何解决。 图5- 1性能测试结果分析流程图 结果摘要 LoadRunner进行场景测试结果收集后,首先显示的该结果的一个摘要信息,如图5- 2所示。概要中列出了场景执行情况、“Statistics Summary(统计信息摘要)”、“Transaction Summary(事务摘要)”以及“HTTP Responses Summary(HTTP响应摘要)”等。以简要的信息列出本次测试结果。 图5- 2性能测试结果摘要图

场景执行情况 该部分给出了本次测试场景的名称、结果存放路径及场景的持续时间,如图5- 3所示。从该图我们知道,本次测试从15:58:40开始,到16:29:42结束,共历时31分2秒。与我们场景执行计划中设计的时间基本吻合。 图5- 3场景执行情况描述图 Statistics Summary(统计信息摘要) 该部分给出了场景执行结束后并发数、总吞吐量、平均每秒吞吐量、总请求数、平均每秒请求数的统计值,如图5- 4所示。从该图我们得知,本次测试运行的最大并发数为7,总吞吐量为842,037,409字节,平均每秒的吞吐量为451,979字节,总的请求数为211,974,平均每秒的请求为113.781,对于吞吐量,单位时间内吞吐量越大,说明服务器的处理能越好,而请求数仅表示客户端向服务器发出的请求数,与吞吐量一般是成正比关系。 图5- 4统计信息摘要图 Transaction Summary(事务摘要) 该部分给出了场景执行结束后相关Action的平均响应时间、通过率等情况,如图5- 5所示。从该图我们得到每个Action的平均响应时间与业务成功率。

Web服务器选型分析

Web服务器选型分析 web服务器用来响应web请求,并运行相关应用。 WEB应用软件:Apache、IIS 要求 应付大规模并发用户的能力 大用户量同时在线的能力 提供不间断服务的能力 快速响应的能力 系统资源占用 ?处理器:动态请求 ?内存:静态负载 ?磁盘:磁盘I/O产生动态页数 ?网卡:有限的网络带宽限制了服务器的吞吐量 选型关注事项 WEB系统的性能(提供快速响应的保证) 高速的网络I/O系统(千兆,负载均衡) WEB网页采用动态还是静态?动态重点关注 数据处理能力要求相对不高,DP XEON就可满足要求 WEB系统的可靠性(不间断服务的保证) 单机采用相关可靠性技术(RAID、网络冗余等) 建议采用高可用技术(双机,机群) 宏观:选型原则 应用模式 选型原则 推荐产品 Internet上的WEB服务器 1U/2U高度,1-2颗处理器的机架式服务器 NF190,NF190D,NF280D Intranet上的WEB服务器 根据静态内容和动态内容的多少及客户规模来选择。 NP370D,NL230D

微观:机器配置计算方法 CPU: 1* Xeon 3.0 6000/2386 /1000个 2*Xeon 3.0 7500/3165/ 1400个 静态/混合/动态 内存:一个连接占用 25-50K 网络:一个连接占用 10K Web服务器主要提供Web页面的浏览服务。从技术上来讲,Web服务器主要要满足很高的页面点击率、大量的数据I/O交换能力,而对其本身的运算处理能力并不要求得太高。但是,为了节省中小企业的投资和最大限度的利用服务器资源,在Web服务器上一般还部署有其他服务,如BBS和FTP等,就需要占用一定的CPU资源、内存资源和网络I/O,对硬盘容量就更不必说了。 因此,在选择Web服务器时,必须考虑CPU、内存、存储、网络的综合性能。我们推荐: 浪潮英信服务器:NP370D(或以上) 配置: CPU:Xeon 3.0G*1/L2 2*2M/FSB 667MHz 内存:1GB ECC DDR2 FBD 硬盘:Ultra320 SCSI RAID 1,73G*2 Ultra 320 SCSI硬盘 网卡:1000M服务器专用网卡

Web性能测试方案

Web性能测试方案 1测试目的 此处阐述本次性能测试的目的,包括必要性分析与扩展性描述。 性能测试最主要的目的是检验当前系统所处的性能水平,验证其性能是否能满足未来应用的需求,并进一步找出系统设计上的瓶颈,以期改善系统性能,达到用户的要求。 2测试范围 此处主要描述本次性能测试的技术及业务背景,以及性能测试的特点。 编写此方案的目的是为云应用产品提供web性能测试的方法,因此方案内容主要包括测试环境、测试工具、测试策略、测试指标与测试执行等。 2.1测试背景 以云采业务为例,要满足用户在互联网集中采购的要求,实际业务中通过云采平台询报价、下单的频率较高,因此云采平台的性能直接决定了业务处理的效率,并能够支撑业务并发的压力。 例如:支撑100家企业用户的集中访问,以及业务处理要求。 2.2性能度量指标 响应时间(TTLB) 即“time to last byte”,指的是从客户端发起的一个请求开始,到客户端接收到从服务器端返回的响应结束,这个过程所耗费的时间,响应时间的单位一般为“秒”或者“毫秒”。响应时间=网络响应时间+应用程序响应时间。 响应时间标准:

事务能力TPS(transaction per second) 服务器每秒处理的事务数; 一个事务是指一个客户机向服务器发送请求然后服务器做出反应的过程。 客户机在发送请求时开始计时,收到服务器响应后结束计时,一次来计算使用的时间和完成的事务个数。它是衡量系统处理能力的重要指标。 并发用户数 同一时刻与服务器进行交互的在线用户数量。 吞吐率(Throughput) 单位时间内网络上传输的数据量,也可指单位时间内处理的客户端请求数量,是衡量网络性能的重要指标。 吞吐率=吞吐量/传输时间 资源利用率 这里主要指CPU利用率(CPU utilization),内存占用率。 3测试内容 此处对性能测试整体计划进行描述,包括测试内容以及关注的性能指标。Web性能测试内容包含:压力测试、负载测试、前端连接测试。 3.1负载测试 负载测试是为了测量Web系统在某一负载级别上的性能,以保证Web系统在需求范围内能正常工作。负载级别可以是某个时刻同时访问Web系统的用户数量,也可以是在线数据处理的数量。例如:Web应用系统能允许多少个用户同时在线?如果超过了这个数量,会出现什么现象?Web应用系统能否处理大

Web性能测试方法及其应用论文

Web性能测试方法及其应用 摘要 针对Web应用软件的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目标的性能测试方法,其关注的主要容包括与Web应用相关的负载测试和压力测试两个方面。不但对这两个方面的测试方法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探讨,还强调了测试过程管理的重要作用,最后给出了这种方法在Web应用性能测试实践中的一个具体应用。 关键词:性能测试;负载测试;压力测试;软件测试 一.引言 目前,随着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等Web应用的兴起,基于B/S结构的软件日益强劲发展,正在成为未来软件模式的趋势。然而,当一个Web应用被开发并展现在用户、供应商或合作伙伴的面前时,尤其是即将被部署到实际运行环境之前,用户往往会疑问:这套Web应用能否承受大量并发用户的同时访问?系统对用户的请求响应情况如何?在长时间的使用下系统是否运行稳定?系统的整体性能状况如何?如果存在性能瓶颈,那么是什么约束了系统的性能?而这些正是Web性能测试解决的问题,如何有效进行Web性能测试,目前并没有一个系统和完整的回答。此外,由于紧凑的开发计划和复杂的系统架构,Web应用的测试经常是被忽视的,即使进行了测试,其关注点也主要放在功能测试上。但是,近年来Web性能测试越来越引起重视,成为Web系统必不可少的重要测试容。 本文的研究就是基于这种需求,从已进行过的Web性能测试实践中总结一套基于目标的Web性能测试方法,该方法已在大量的软件测试项目实践中被证明是有效的和可操作的。其具体测试实施方面包括负载测试和压力测试。 1概述 1.1基本概念 一般来说,性能测试包括负载测试和压力测试两个方面: 负载测试是为了确定在各种级别负载下系统的性能而进行的测试,其目标是测试当负载逐渐增加时,系统组成部分的相应输出项,如响应、连接失败率、CPU负载、存使用等如何决定系统的性能。压力测试是为了确定Web应用系统的瓶颈或者所能承受的极限性能点而进行的测试,其目标是获得系统所提供的最大服务级别的测试。

Windows WEB服务器并发测试

如何测试服务器10W用户访问2008年12月01日星期一05:14这个帖子的内容比较典型,大家有兴趣可以也思考一下。帖子源于51testing论坛 先是楼主提出问题: 最近公司一个项目,是个门户网站,需要做性能测试,根据项目特点定出了主要测试项和测试方案 一种是测试几个常用页面能接受的最大并发数(用户名参数化,设置集合点策略) 一种是测试服务器长时间压力下,用户能否正常操作(用户名参数化,迭代运行脚本) 还有一种则需要测试服务器能否接受10万用户同时在线操作,但使用的Loadrunner的license 只能支持1万用户,请问这时该如何制定该方案? 后面跟着大家的回复: 网友xingcyx 的回复: 1、找10台电脑也没用,license仍然只支持10000个。 2、找HP支持。当然,前提是你有足够的钱。 3、测到10000用户并发。我认为,通常情况下10000用户并发,支持100000用户在线,没有问题的。 网友jackloo 的回复: 总的来说这一类的性能指标对大多数软件来说没什么实际意义,更多的是对硬件的要求。如果是用IIS做应用服务器的话,单台可承受的最大并发数不可能达到10万级,那就必须要使用集群,通过多台机器做负载均衡来实现; 如果是用websphere之类的应用服务器的话,单台可承受的最大并发数可以达到10万级,但为性能考虑还是必须要使用集群,通过多台机器做负载均衡来实现; 那么,你只要集群的服务器足够多,10万并发数当然可以达到了。 通常有1个简单的计算方式,1个连接产生1个session,每个session在服务器上有个内存空间大小的设置,在NT上是3M,那么10万并发就需要300G内存,当然实际使用中考虑其他程序也占用内存,所以准备的内存数量要求比这个还要多一些。 还有10万个用户同时在线,跟10万个并发数是完全不同的2个概念。这个楼上已经说了。但如何做这个转换将10万个同时在线用户转换成多少个并发数呢? 这就必须要有大量的历史日志信息来支撑了。系统日志需要有同时在线用户数量的日志信息,还需要有用户操作次数的日志信息,这2个数据的比例就是你同时在线用户转换到并发数的比例。 另外根据经验统计,对于1个JA V A开发的WEB系统(别的我没统计过,给不出数据),一般1台双CPU、2G内存的服务器上可支持的最大并发数不超过500个(这个状态下大部分操作都是超时报错而且服务器很容易宕机,其实没什么实际意义),可正常使用(单步非大数据量操作等待时间不超过20秒)的最大并发数不超过300个。 假设你的10万同时在线用户转换的并发数是9000个,那么你最少需要这样的机器18台,建议不少于30台。 当然,你要是买个大型服务器,里面装有200个CPU、256G的内存,千兆光纤带宽,就算是10万个并发用户,那速度,也绝对是嗖嗖的。

WEB性能测试用例

性能测试用例主要分为预期目标用户测试,用户并发测试,疲劳强度与大数据量测试,网络性能测试,服务器性能测试五大部分,具体编写测试用例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裁减,在项目应用中遵守低成本,策略为中心,裁减,完善模型,具体化等原则;一、WEB 全面性能测试模型 Web 性能测试模型提出的主要依据是:一种类型的性能测试可以在某些条件下转化成为另外一种类型的性能测试,这些类型的性能测试的实施是有着相似之处的; 1. 预期指标的性能测试 系统在需求分析和设计阶段都会提出一些性能指标,完成这些指标的相关的测试是性能测试的首要工作之一,这些指标主要诸于“系统可以支持并发用户200个;”系统响应时间不得超过20秒等,对这种预先承诺的性能要求,需要首先进行测试验证; 2. 独立业务性能测试 独立业务实际是指一些核心业务模块对应的业务,这些模块通常具有功能比较复杂,使用比较频繁,属于核心业务等特点。 用户并发测试是核心业务模块的重点测试内容,并发的主要内容是指模拟一定数量的用户同时使用某一核心的相同或者不同的功能,并且持续一段时间。对相同的功能进行并发测试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在同一时刻进行完全一样的操作。另外一类是在同一时刻使用完全一样的功能。 3. 组合业务性能测试 通常不会所有的用户只使用一个或者几个核心业务模块,一个应用系统的每个功能模块都可能被使用到;所以WEB性能测试既要模拟多用户的相同操作,又要模拟多用户的不同操作;组合业务性能测试是最接近用户实际使用情况的测试,也是性能测试的核心内容。通常按照用户的实际使用人数比例来模拟各个模版的组合并发情况;组合性能测试是最能反映用户使用情况的测试往往和服务器性能测试结合起来,在通过工具模拟用户操作的同时,还通过测试工具的监控功能采集服务器的计数器信息进而全面分析系统瓶颈。 用户并发测试是组合业务性能测试的核心内容。组合并发的突出特点是根据用户使用系统的情况分成不同的用户组进行并发,每组的用户比例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匹配; 4. 疲劳强度性能测试 疲劳强度测试是指在系统稳定运行的情况下,以一定的负载压力来长时间运行系统的测试,其主要目的是确定系统长时间处理较大业务量时的性能,通过疲劳强度测试基本可以判定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是否稳定; 5. 大数据量性能测试 一种是针对某些系统存储,传输,统计查询等业务进行大数据量时的性能测试,主要针对某些特殊的核心业务或者日常比较常用的组合业务的测试; 第二种是极限状态下的数据测试,主要是指系统数据量达到一定程度时,通过性能测试来评估系统的响应情况,测试的对象也是某些核心业务或者常用的组合业务。 第三种大数据量测试结合了前面两种的测试,两种测试同时运行产生较大数据量的系统性能测试;大数据量测试通常在投产环境下进行,并独立出来和疲劳强度测试放在一起,在整个性能测试的后期进行;大数据量的测试可以理解为特定条件下的核心业务或者组合业务测试; 6. 网络性能测试 主要是为了准确展示带宽,延迟,负载和端口的变化是如何影响用户的响应时间的,在实际的软件项目中 主要是测试应用系统的用户数目与网络带宽的关系。网络测试的任务通常由系统集成人员完成; 7. 服务器(操作系统,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性能测试 初级服务器性能测试主要是指在业务系统工作或者进行前面其他种类性能测试的时候,监控服务器的一些计数器信息,通过这些计数器对服务器进行综合性能分析,为调优或提高系

Web Tours网站性能测试计划

Web Tours网站性能测试计划 作者:fzw 发布日期:2012 文档版本: 文档编号: 文档历史: 变更记录 变更日期作者版本变更摘要 相关文档 发布日期文档标题版本备注

文档目的 描述Web Tours性能测试流程、范围、环境、风险等因素作为性能测试实施依据。 项目背景介绍 Web Tourd是HP LoadRunner软件自带一个飞机订票系统网站,是一款基于https://www.doczj.com/doc/f47036671.html,平台的网站。基于先进的.NET Framework,默认支持SOL Server数据库,可扩展支持ACCESS、MySql等多种数据库。支持基于IE、Chrome、Firefox、Opera等浏览器。 Web Tours网站主要是提供方全世界用户进行网上订票、查看订票信息、预订机票、修改预订机票的功能支持。 术语及缩写 性能测试(Performance Testing):在一定负载的情况下,系统响应时间、吞吐量等性能是否满足用户特定的性能需求。 负载测试(Load Testing):在一定的软件、硬件及网络环境下,在不同虚拟用户数量的情况下进行一种或多种业务,测试服务器的性能指标是否在用户要求的范围内,用于确定系统所能承受的最大用户数、最大有效用户数以及不同用户数下的系统响应时间和服务器的资源利用率。 压力/强度测试:(stres Testing):在一定软件、硬件及网络环境下,通过模拟大量的虚拟用户向服务器产生负载,使服务器的资源处于极限状态下长时间持续运行,以测试服务器在高负载情况下是否能够稳定工作。 配置测试(Configuration Testing):在不同软件、硬件及网络环境下,在一定的虚拟用户数量的情况下运行一种或者多种业务,获得不同配置的性能指标,用于选择最佳的设备及参数配置。 输入 《项目计划文档》 《性能需求规格说明书》 《系统架构计划文档》 其他性能测试文档 入口标准 系统运行环境 1)网络拓扑图

WEB测试工作流程

WEB测试方法 在Web工程过程中,基于Web系统的测试、确认和验收是一项重要而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基于Web的系统测试与传统的不同,它不但需要检查和验证是否按照设计的要求运行,而且还要测试系统在不同用户的浏览器端的显示是否合适。重要的是,还要从最终用户的角度进行安全性和可用性测试。然而,Internet和Web媒体的不可预见性使测试基于Web的系统变得困难。因此,我们必须为测试和评估复杂的基于Web的系统研究新的方法和技术。 本文将 web 测试分为 6 个部分: ? ? ? (包括负载/压力测试)? ? 用户界面测试? ? 兼容性测试? ? ? ? 接口测试 1

功能测试 链接测试 链接是Web应用系统的一个主要特征,它是在页面之间切换和指导用户去一些不知道地址的页面的主要手段。链接测试可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测试所有链接是否按指示的那样确实链接到了该链接的页面;其次,测试所链接的页面是否存在;最后,保证Web应用系统上没有孤立的页面,所谓孤立页面是指没有链接指向该页面,只有知道正确的URL地址才能访问。? 表单测试 当用户通过表单提交信息的时候,都希望表单能正常工作。 如果使用表单来进行在线注册,要确保提交按钮能正常工作,当注册完成后应返回注册成功的消息。如果使用表单收集配送信息,应确保程序能够正确处理这些数据,最后能让顾客收到包裹。要测试这些程序,需要验证服务器能正确保存这些数据,而且后台运行的程序能正确解释和使用这些信息。 当用户使用表单进行用户注册、登陆、信息提交等操作时,我们必须测试提交操作的完整性,以校验提交给服务器的信息的正确性。例如:用户填写的出生日期与职业是否恰当,填写的所属省份与所在城市是否匹配等。如果使用了默认值,还要检验默认值的正确性。如果表单只能接受指定的某些值,则也要进行测试。例如:只能接受某些字符,

服务器及服务器操作系统选择

本文由rsww_xrg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案例—服务器系统选择 1. 服务器的概念 服务器(server)是网络环境中的高性能计算机,它在网络操作系统的控制下,侦听网络上的其他计算机(客户机)提交的服务请求,将与其相连的硬件设备诸如硬盘(磁盘阵列)、磁带机、打印机、Modem及各种专用通讯设备等提供给网络上的客户站点(client)共享,也利用服务器上安装运行的各种软件系统诸如应用软件、DBMS等为网络用户提供计算、信息发布及数据管理等服务。服务器必须具有承担服务并且保障服务的能力,服务器作为网络的节点,存储、处理网络上 80%的数据和信息。服务器的构成与微机基本相似,有处理器、硬盘、内存、系统总线等,它们是针对具体的网络应用特别制定的,因而服务器与微机在处理能力、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等方面存在差异很大。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网络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对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安全性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个建立在网络上的信息系统,采用分类多服务器比采用一个服务器处理所有的业务思路可以大大减少风险。 2. 服务器分类 2.1 按用途分类 1) 面向计算类的服务器这类服务器面向科学计算、数学模型分析等,要求具有很高的CPU计算能力。这类服务器一般采用 ? 高档CPU; ? 或多CPU技术,支持对称多处理与非对称多处理技术; ? 对内存容量要求很高; ? 需要较高的高速缓冲技术; ? 强大的浮点运算能力。一般这类服务器,采用大型机(巨型机)或高档工作站。典型应用如气象部门天气预报的计算,大型的统计预测等。 2) 面向数据库的服务器这类服务器面向数据库计算,其上安装装载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这类服务器一般要求有 ? 较好的并行处理能力; ? 高速的I/O吞吐量,具体体现在磁盘(硬盘)的读写速率和高速的网络适配器上; ? 较大的磁盘容量,可以配置磁盘阵列; ? 配置数据备份设备,如磁带机,配置备份策略; ? 如果是分布数据库计算模式,要求有较高的网络带宽;一般这类服务器,采用专用服务器设备,企业或部门级服务器,也可采用高档工作站。典型应用如银行中心数据库服务器,电信计费服务器,企业信息系统数据库服务器或数据仓库服务器。 3) 面向应用系统的服务器这类服务器是企业使用的应用系统服务器,其上装载运行着各种企业应用系统,一般属于Client/Server 计算体系结构的应用。这类服务器根据不同的具体应用有不同的要求:如作OLAP服务器,一般要求有 ? 较好的并行与异步处理能力; ? 浮点运算能力; 较高的网络带宽;如作OA服务器或文件服务器,一般要求有 ? 较高的安全性 ? 较高的I/O; ? 较高的网络带宽。一般这类服务器,采用专用服务器设备,企业或部门级服务器,也可采用高档工作站。典型应用如企业的Lotus Notes服务器或MS Exchange Server 服务器。 4) 面向通讯与网络系统的服务器这类服务器面向通讯和网络服务,这类服务器一般具有: ? 实时性要求,处理延时较短; ? 较高的并行与异步处理能力; ? 高速的I/O 吞吐量,具体体现在磁盘(硬盘)的读写速率和高速的网络适配器上; ? 较大的磁盘容量,可以配置磁盘阵列; ? 配置数据备份设备,如磁带机,配置备份策略; ? 较高的安全性; ? 较高的网络带宽。一般这类服务器,采用专用服务器设备,或采用高档工作站。典型应用如Web服务器,大型电子邮件服务器。 5) 面向多媒体与视像会议的服务器这类服务器面向多媒体通讯或多媒体网络服务,这类服务器一般具有: ? 大容量磁盘存储器,可以配置磁盘阵列; ? 较高的视像实时性要求,处理延时短; ? 高速的I/O吞吐量,具体体现在磁盘(硬盘)的读写速率和高速的网络适配器上; ? 足够高的网络带宽,一般采用 ATM交换机。一般这类服务器,采用专用服务器设备,或采用高档工作站。典型应用如视像会议系统,VOD

web端性能测试报告

Xxxx 性能测试报告 文档编号: 密级: 版本信息:Vxxxx 建立日期:2017-06 创建人:XXX

1引言 1.1编写目的 根据性能测试方案,给出结果和分析以及结论和建议。 测试方案预期读者:开发人员、测试人员、和项目相关人员。 1.2项目背景 1.3术语定义 虚拟用户:通过执行测试脚本模仿真实用户与被测试系统进行通信的进程或线程。 测试脚本:通过执行特定业务流程来模拟真实用户操作行为的脚本代码。 场景:通过组织若干类型、若干数量的虚拟用户来模拟真实生成环境中的负载场景。 集合点:用来确定某一步操作由多少虚拟用户同步执行(并发)。 事务:设置事务是为了明确某一个或多个业务或者某一个按钮操作的响应时间。 HPS:每秒点击数,一般情况下,与TPS成正比。 TPS:每秒事务数,是指每秒内,每个事务通过、失败以及停止的次数,可以确定系统在任何给定时刻的实际事务负载。 系统资源利用率:是指在对被测试系统执行性能测试时,系统部署的相关应用服务器、数据库等系统资源利用,比如CUP,内存,网络等。

2测试业务及性能需求 服务器配置如下: Web服务器: 操作系统:Windows7 旗舰版64位; 处理器:Intel(R) Xeon(R) CPUI5 -5200U@2.20GHz 2.20GHz 3场景设及计执行结果 3.1场景设计

3.2测试结果 3.2.1“提交”事务情况汇总 3.2.2每秒点击量(hps) 1、CJ-TJ_001和CJ-TJ_004点击率在大概维持在13-15左右的点击率 2、CJ-TJ_003和CJ-TJ_004点击率在场景持续变发60或者80个用户时,hPS会有明显的下降

WEB服务器性能测试基本指标

WEB服务器性能测试基本指标 1说明 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公司网站、管理后台、app服务器的访问量在不断增加,但通常在软件设计开发的时候很难模拟出大量用户同时访问系统的实际情况,因此,当Web网站遇到访问高峰时,容易发生服务器响应速度变慢甚至服务中断。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需要一种能够真实模拟大量用户访问Web应用系统的性能测试工具进行压力测试,来测试静态HTML页面的响应时间,甚至测试动态网页(包括PHP、JSP 等)的响应时间,为服务器的性能优化和调整提供数据依据。 Web性能测试的部分概况一般来说,一个Web请求的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1)客户发送请求 (2)web server接受到请求,进行处理; (3)web server 向DB获取数据; (4)web server生成用户的object(页面),返回给用户。给客户发送请求开始到最后一个字节的时间称为响应时间(第三步不包括在每次请求处理中)。

2网络拓扑图 3系统配置

4主要指标 4.1事务(Transaction) 在web性能测试中,一个事务表示一个“从用户发送请求->web server接受到请求,进行处理-> we b server向DB获取数据->生成用户的object(页面),返回给用户”的过程,一般的响应时间都是针对事务而言的。 4.2请求响应时间 请求响应时间指的是从客户端发起的一个请求开始,到客户端接收到从服务器端返回的响应结束,这个过程所耗费的时间,在某些工具中,响应通常会称为“TTLB”,即"time to last byte",意思是从发起一个请求开始,到客户端接收到最后一个字节的响应所耗费的时间,响应时间的单位一般为“秒”或者“毫秒”。一个公式可以表示:响应时间=网络响应时间+应用程序响应时间。标准可参考国外的3/5/10原则: (1)在3秒钟之内,页面给予用户响应并有所显示,可认为是“很不错的”; (2)在3~5秒钟内,页面给予用户响应并有所显示,可认为是“好的”; (3)在5~10秒钟内,页面给予用户响应并有所显示,可认为是“勉强接受的”; (4)超过10秒就让人有点不耐烦了,用户很可能不会继续等待下去; 4.3事务响应时间 事务可能由一系列请求组成,事务的响应时间主要是针对用户而言,属于宏观上的概念,是为了向用户说明业务响应时间而提出的.例如:跨行取款事务的响应时间就是由一系列的请求组成的.事务响应时间是直接衡量系统性能的参数. 4.4并发用户数 并发一般分为2种情况。一种是严格意义上的并发,即所有的用户在同一时刻做同一件事情或者操作,这种操作一般指做同一类型的业务。比如在信用卡审批业务中,一定数目的拥护在同一时刻对已经完成的审批业务进行提交;还有一种特例,即所有用户进行完全一样的操作,例如在信用卡审批业务中,所有的用户可以一起申请业务,或者修改同一条记录。 另外一种并发是广义范围的并发。这种并发与前一种并发的区别是,尽管多个用户对系统发出了请求或者进行了操作,但是这些请求或者操作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对整个系统而言,仍然是有很多用户同时对系统进行操作,因此也属于并发的范畴。 可以看出,后一种并发是包含前一种并发的。而且后一种并发更接近用户的实际使用情况,因此对于大多数的系统,只有数量很少的用户进行“严格意义上的并发”。对于WEB性能测试而言,这2种并发情况一般都需要进行测试,通常做法是先进行严格意义上的并发测试。严格意义上的用户并发一般发生在使用比较频繁的模块中,尽管发生的概率不是很大,但是一旦发生性能问题,后果很可能是致命的。严格意义

web性能测试计划

XXXX性能测试

目录 1.文档介绍 (3) 1.1 文档目的 (3) 1.2 参考文献 (3) 1.3编写目的 (3) 2.性能相关描述 (3) 2.1性能测试指标 (3) 2.2性能测试范围 (3) 2.3 名词术语约定 (4) 3 测试环境 (5) 3.1生产环境系统架构 (5) 3.2测试环境系统架构 (6) 3.3 生产环境软硬件配置 (6) 3.4 测试环境软硬件配置 (6) 3.5 负载机软硬件配置 (7) 4.需求分析 (7) 4.1业务模型 (7) 4.2 性能指标 (8) 5 测试策略 (8) 5.1测试执行策略 (9) 5.2 测试监控策略 (9) 6测试场景 (10) 7测试准备 (10) 7.1测试工具准备 (11) 7.2测试脚本及程序准备 (11) 7.3测试数据准备 (11) 7.4测试环境准备 (11) 8测试组织架构 (12) 9项目风险 (12)

1.文档介绍 1.1 文档目的 本测试报告为XXX平台项目的性能测试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测试阶段的测试以及分析测试结果,描述系统是否符合性能需求。 1.2 参考文献 1.3编写目的 从文档描述XXX发布系统性能测试的范围、方法、资源、进度,作为XXX发布系统性能测试的依据,该文档的目的主要有: 1、明确测试范围、测试对象 2、明确测试目标 3、明确测试环境需求,包括:测试需要的软、硬件环境以及测试人力需求 4、确定测试方案,测试的方法和步骤 5、指定测试工作的时间安排 6、分析测试的风险,寻找规避办法 7、确定测试需求输出的结果和结果表现形式 2.性能相关描述 2.1性能测试指标 (1).基于XXX业务量的要求,评估XXX平台是否能满足性能要求 (2).进行配置测试,找到相对合理的测试 (3).对XXX进行定容定量,提供规划参考 (4).验证系统的稳定性,验证系统的容错能力 (5).测试并找到系统可能存在的性能问题,分析系统瓶颈 2.2性能测试范围 通过性能测试需求调研,分析用户使用行为.对系统的用户及业务数据量作了定量分析,性能测试将主要集中在表A-1中列出的业务过程. 表A-1 测试范围

服务器分类及选择

案例—服务器系统选择 1.服务器的概念 服务器(server)是网络环境中的高性能计算机,它在网络操作系统的控制下,侦听网络上的其他计算机(客户机)提交的服务请求,将与其相连的硬件设备诸如硬盘(磁 盘阵列)、磁带机、打印机、Modem及各种专用通讯设备等提供给网络上的客 户站点(client)共享,也利用服务器上安装运行的各种软件系统诸如应用软 件、DBMS等为网络用户提供计算、信息发布及数据管理等服务。服务器必 须具有承担服务并且保障服务的能力,服务器作为网络的节点,存储、处理 网络上80%的数据和信息。 服务器的构成与微机基本相似,有处理器、硬盘、内存、系统总线等, 它们是针对具体的网络应用特别制定的,因而服务器与微机在处理能力、稳 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等方面存在差异很大。尤其 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网络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对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 能力、安全性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一个建立在网络上的信息系统,采用分类多服务器比采用一个服务器 处理所有的业务思路可以大大减少风险。 2.服务器分类 2.1按用途分类 1)面向计算类的服务器 这类服务器面向科学计算、数学模型分析等,要求具有很高的CPU计算能力。这类服务器一般采用 ?高档CPU; ?或多CPU技术,支持对称多处理与非对称多处理技术; ?对内存容量要求很高; ?需要较高的高速缓冲技术; ?强大的浮点运算能力。 一般这类服务器,采用大型机(巨型机)或高档工作站。典型应用如气象部门天气预报的计算,大型的统计预测等。 2)面向数据库的服务器 这类服务器面向数据库计算,其上安装装载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这类服务器一般要求有 ?较好的并行处理能力; ?高速的I/O吞吐量,具体体现在磁盘(硬盘)的读写速率和高速的网络适配器上; ?较大的磁盘容量,可以配置磁盘阵列; ?配置数据备份设备,如磁带机,配置备份策略; ?如果是分布数据库计算模式,要求有较高的网络带宽; 一般这类服务器,采用专用服务器设备,企业或部门级服务器,也可采用高档工作站。典型应用如银行中心数据库服务器,电信计费服务器,企业信息系统数据库服务器或数据仓库服务器。 3)面向应用系统的服务器 这类服务器是企业使用的应用系统服务器,其上装载运行着各种企业应用系统,一般属于Client/Server 计算体系结构的应用。这类服务器根据不同的具体应用有不同的要求: 如作OLAP服务器,一般要求有 ?较好的并行与异步处理能力; ?浮点运算能力;

web性能测试基本性能指标

web性能测试基本性能指标 Web性能测试的部分概况一般来说,一个Web请求的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1)客户发送请求 (2)web server接受到请求,进行处理; (3)web server向DB获取数据; (4)web server生成用户的object(页面),返回给用户。给客户发送请求开始到最后一个字节的时间称为响应时间(第三步不包括在每次请求处理中)。 1.事务(Transaction) 在web性能测试中,一个事务表示一个“从用户发送请求->web server接受到请求,进行处理->we b server向DB获取数据->生成用户的object(页面),返回给用户”的过程,一般的响应时间都是针对事务而言的。 2.请求响应时间 请求响应时间指的是从客户端发起的一个请求开始,到客户端接收到从服务器端返回的响应结束,这个过程所耗费的时间,在某些工具中,响应通常会称为“TTLB”,即"time to last byte",意思是从发起一个请求开始,到客户端接收到最后一个字节的响应所耗费的时间,响应时间的单位一般为“秒”或者“毫秒”。一个公式可以表示:响应时间=网络响应时间+应用程序响应时间。标准可参考国外的3/5/10原则: (1)在3秒钟之内,页面给予用户响应并有所显示,可认为是“很不错的”; (2)在3~5秒钟内,页面给予用户响应并有所显示,可认为是“好的”; (3)在5~10秒钟内,页面给予用户响应并有所显示,可认为是“勉强接受的”; (4)超过10秒就让人有点不耐烦了,用户很可能不会继续等待下去; 3、事务响应时间 事务可能由一系列请求组成,事务的响应时间主要是针对用户而言,属于宏观上的概念,是为了向用户说明业务响应时间而提出的.例如:跨行取款事务的响应时间就是由一系列的请求组成的.事务响应时间是直接衡量系统性能的参数. 4.并发用户数 并发一般分为2种情况。一种是严格意义上的并发,即所有的用户在同一时刻做同一件事情或者操作,这种操作一般指做同一类型的业务。比如在信用卡审批业务中,一定数目的拥护在同一时刻对已经完成的审批业务进行提交;还有一种特例,即所有用户进行完全一样的操作,例如在信用卡审批业务中,所有的用户可以一起申请业务,或者修改同一条记录。 另外一种并发是广义范围的并发。这种并发与前一种并发的区别是,尽管多个用户对系统发出了请求或者进行了操作,但是这些请求或者操作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对整个系统而言,仍然是有很多用户同时对系统进行操作,因此也属于并发的范畴。

服务器选型建议

一、服务器资源需求分析及选型建议 业务功能对的IT基础设施的性能需求,是IT系统架构设计的基础。不同业务形态、不同业务发展路线,对IT系统资源的要求是不同的。 服务器的选择,需要能以极高速处理高并发的在线交易,也能在最短的时间处理大量的批次数据为基本要求。最具体的指标来衡量这项能力便是参考业界公认的交易性能指针: http: TPC已经推出了四套基准程序,被称为TPC- A、TPC- B、TPC-C和TPC-D。其中A和B已经过时,不再使用了。TPC-C是在线事务处理(OLTP)的基准程序。 TPCC值衡量整个系统的处理能力,除CPU、内存外,系统、应用、带宽等因素都会对TPCC值产生影响。而实际的业务运行要远远复杂于TPC组织提供的基准模型,每个业务或应用因特有的特点,TPCC值的计算模型和方法都应不同。本文提供的是一种常用的TPCC计算公式,仅供服务器在选型和资源配置方面参考,业务及开发人员的意见更准确一些。 1.1数据库服务器资源需求推算 1.1.1CPU资源推算 在选择机型及配置时使用机器的tpmC值作为主要的性能参考指标。 数据库服务器CPU处理能力计算公式: tpmC =峰值时段最大并发用户数*峰值时段平均每用户执行交易数*峰值时段平均每交易执行数据库事务数*每数据库事务对TPCC基准交易的比率*增长率/峰值时段总分钟数/(1–系统预留) 峰值时段:

业务高峰发生的时间长度,例如:4小时;每日8:00—10:00,即2小时; 峰值时段最大并发用户数: 业务高峰时段,最大同时在线的用户数量,可以通过计算得出平均值,例如: 总共1000个用户,预计高峰时段有40%的用户访问,并发数 =1000*40%=400 峰值时段平均每用户执行交易数: 业务高峰时段,平均每个在线用户提交的交易数 峰值时段平均每交易执行数据库事务数: 业务高峰时段,平均每个交易对数据库执行的操作数 每数据库事务对TPCC基准交易的比例: 每个数据库事务相当于几个TPCC基准交易 增长率: 业务预估的年增长率^使用年限,例如: 年增长率为10%,使用年限5年,增长率= 1.1 * 1.1 * 1.1 * 1.1 * 1.1= 1.61峰值时段总分钟数: 将峰值时段以分钟为单位

web性能测试方案模板

测试规范文档 性能测试方案模板 VERSION 1.0 xxxx年x月

文档修订记录 文档信息

目录 1.测试目的 (1) 2.测试范围 (1) 2.1. 测试背景 (1) 2.2. 需要测试的特性 (1) 2.3. 不需要测试的特性 (1) 3.准则 (1) 3.1. 启动准则 (1) 3.2. 结束准则 (1) 3.3. 暂停/再启动准则 (2) 4.模型 (2) 4.1. 业务模型 (2) 4.2. 业务指标 (2) 4.3. 测试模型 (2) 4.4. 测试指标 (2) 5.测试策略 (2) 5.1. 测试发起策略 (2) 5.2. 测试执行策略 (2) 5.3. 测试监控策略 (3) 6.测试内容 (3) 6.1. 基准测试 (3) 6.2. 单交易负载测试 (3) 6.3. 综合场景负载测试 (3) 6.4. 接口测试 (3) 6.5. 稳定性测试 (3) 7.测试实施准备 (3) 7.1. 测试环境准备 (3) 7.2. 测试工具准备 (3) 7.3. 测试挡板准备 (4) 7.4. 测试数据准备 (4) 7.5. 测试脚本准备 (4) 8.测试组织结构 (4)

9.测试环境及工具需求 (4) 9.1. 总体网络拓扑图 (4) 9.2. 测试环境机器配置表 (4) 9.3. 软件配置 (5) 10.测试输出 (5) 10.1. 过程性输出 (5) 10.2. 结果输出 (5) 11.测试计划 (5) 12.测试风险分析 (5)

1.测试目的 『阐述本次性能测试目的,对需求分析的目的进行扩展性描述』2.测试范围 2.1.测试背景 『阐述本次性能测试的技术及业务背景; 对于改进型项需阐述其改进的方法;』 2.2.需要测试的特性 『阐述本次性能测试需要进行测试部分的特点』 2.3.不需要测试的特性 『阐述本次性能测试不需要进行测试的部分』 3.准则 3.1.启动准则 『阐述测试执行前必备的入口条件』 3.2.结束准则 『阐述测试执行退出的条件』

服务器选型分析

西安理工大水利学院高性能计算项目 服务器选型分析 % ( 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 ; 2010年8月

目录 一、服务器分类 (3) 二、需求分析 (6) 三、测试目的 (6) 《 四、测试项目 (7) 服务器整机性能测试—Linpack (7) Linpack测试简介 (7) 测试结果 (7) 服务器CPU性能测试—SPECint, SPECfp (8) 测试简介 (8) 测试结果 (8) 服务器内存性能测试—SiSoftware Sandra (10) 测试简介 (10) 测试结果 (10) ~ 服务器磁盘性能测试—HD Tach, IOMeter (11) 测试简介 (11) 测试结果 (12) 服务器网络性能测试—Netperf (12) 测试简介 (12) 测试结果 (12) 服务器可靠性测试 (13) 测试方法 (13) 五、总体结论 (14) 附:曙光售后服务 (15) ; 曙光三级服务体系 (15) 集群产品的服务承诺 (16) 服务产品定义 (16) 服务产品 (16) 应用级技术支持服务 (18) 曙光公司产品保修服务流程 (19) ~

制造业是国家前进的引擎,也是保证国家物质需求的基础,特别是我司肩负着国防的重担,因此针对制造流程进行优化,辅助制造设计就显得很必要。另一方面随着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的日益普及,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也开始提上日程。十七大进一步强调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随着“十二五”的初步计划,工信部也开始倡导“两化融合”,相信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也必将成为未来工业发展的指导方针。 产业升级和企业转型被提到国家发展的战略层面。由于信息化系统能大幅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并帮助企业削减成本,从而有效的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信息化业已成为推进企业产业升级和转型必不可少的手段。服务器作为企业信息化过程中最为关键的IT基础设施,在保证企业业务正常运转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在信息化程度较高的企业,服务器一旦出现故障往往会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从而使得企业对服务器的性能表现尤为关注。 目前,服务器市场产品繁多、功能和性能定位不一,由于厂商的服务器技术水平有所差别,在服务器可靠性、稳定性和可服务性上也存在某些程度上的不同。本文在调研了我司对服务器应用需求的前提下,以我司需求为先导,结合曙光对服务器产品的理解,助力我司实现对服务器的选型,让用户能少走一些弯路。 一、~ 二、服务器分类 市场上服务器种类繁多,功能,配置定位不一,因此应该很有必要对当前主流市场上的服务器进行一下分类。根据下面的分类,曙光公司会进行相应的阐述以及数据的描述对比。供用户参考。 1.按处理器指令集架构 按照处理器指令集架构划分,可以将服务器分为CISC架构服务器、RISC架构服务器和VLIW架构服务器三种。其中CISC即复杂指令系统计算机,该类型处理器主要以IA-32架构为主。RISC即精简指令集计算机,该类型代表性产品为HP公司的PA-RISC、IBM公司的Power 系列以及Oracle公司的SPARC系列。VLIW即超长指令集架构,其代表性产品为Intel IA-64和AMD X86-64系列。 (1) CISC架构服务器 CISC是最早的处理器指令集架构,这种架构的特点是指令复杂,由于早期计算机系统主频底、速度慢,设计人员就尽可能的在有限的指令长度内实现更多的指令,从而造就了这种相对复杂的指令集架构。今天主流的桌面应用软件都支持CISC指令集架构处理器。在服务器领域,CISC架构主要以IA-32架构为主,面向中小型企业的业务应用。一般而言,如果企业的应用都是基于NT平台或Linux平台,那么服务器的选择就可以定位于IA架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