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步计算应用题(四)”教学设计

“三步计算应用题(四)”教学设计

“三步计算应用题(四)”教学设计
“三步计算应用题(四)”教学设计

“三步计算应用题(四)”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three step calculation pro blem (4)"

“三步计算应用题(四)”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

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本教案根据数学教学设计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

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较复杂的归总应用题)

教学内容:课本应用题例4及练一练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在简单归总应用题的基础上,掌握较复杂的

归总应用题的基本结构,理解较复杂的归总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并

能正确地进行解答。

教学重点:理解较复杂的归总应用题的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较复杂的归总应用题与简单归总应用题的区

教学用具:幻灯,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只列式不计算

1、四年级同学排队做操,每行排12人,正好排4行。如果每行排8人,可以排多少行?

2、小红和小芳同住一个院子。她们从家里出发,小芳每分钟走70米,6分钟走到学校。小红小芳每分钟走60米,走到学校要几分钟?

要求学生说出这类应用题的特点,一般都是先求什么?

二、较复杂的归总应用题

1、改变1成为例4 :四年级同学排队做操,每行排12人,正好排4行。如果每行少排4 人,可以排多少行?

⑴学生读题,讲条件和问题

⑵比较例4与(1)的相同和不同点

出示数量关系:四年级的总人数/每排人数=排数

⑶学生列式解答。

12*4/(12-4)

⑷反馈讲评

要求学生说说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比较在解法上异同:

⑴分析的方法基本一样

⑵每行排的人数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必须先求。

2、如果把问题改为:要想多排2行,每行应排多少人?

学生独立练习

反馈提问:⑴你是怎样想的?

三、模仿性练习

1、做一做比一比

⑴一个修路队修一条公路,计划每天修320米,24天完成。实际每天修480米,实际多少天完成任务?

⑵一个修路队修一条公路,计划每天修320米,24天完成。实际每天比计划多修160米,实际多少天完成任务?

⑶一个修路队修一条公路,计划每天修320米,24天完成。实际提前4天完成任务,实际每天修多少米?

重点在于比较,弄清内在联系。

2、独立练习

⑴王师傅加工一批零件,每天加工12 个,10天可以完成。如果每天多加工3个,几天修完?

⑵小王看一本故事书,每天看12页,8天可以看完。如果想用6天看完,那么每天要多看多少页?

四、加深练习

把只列式不计算的第2题,改变一个条件成为一道较复杂的归总应用题。

五、课堂作业

练习六第1题的2、3两小题。第3、4、5题。

(如果要创设情景的话就可以用服装厂接订单,要提前交货该怎么办?)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三步计算式题_教案教学设计

三步计算式题 (一)导入 1、口算(卡片) 20+30÷342×390÷15+312×5-40÷28×5×10120÷3×5 2.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150-100÷5×4(43+57)×(38-31) 强调:一个算式里,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含有括号的算式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3、计算 23+570÷1990-(32+30) (二)教学实施 1、学习例5 (1)板书例5 (2)思考: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3)在版式中标出运算顺序号 42+6×(12-4)42+6×12-4 (4)尝试独立完成计算过程 (5)核对计算结果 (6)讨论 例5中两上题有什么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1)总结归纳: 老师:根据我们所做的四则运算,你能总结出它们的运算顺序吗?

板书:四则运算 2.拓展学习 (1)老师板书 100-23-540÷18 (2)说一说这道题的运算顺序 (3)老师将例题变式为: 100-(23+540÷180) (4)观察例题变化 (5)引导思考 这道题中的小括号肉食有除法和加法两级运算,应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呢?(小括号内先算除再算加) (6)试做例题,同学对照,互相改正 (7)指名汇报自己的计算过程并板书 100-(23+540÷18)=100-(23+30)=100-53=47 (8)讨论 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试题,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三)课堂作业 360÷(40-25)(73-56)×(7+15) (15+120÷24)×490-(80-12×5) (四)思维训练 1、花果山上桃树多,5只小猴分150棵,现在有75只小猴,分后还剩80棵,要想当猴王,算出桃树有多少棵。

“三步计算应用题(一)”练习课教学设计

“三步计算应用题(一)”练习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的基本步骤,并能熟练地实行验算,提升学生的分析的判断水平。教学重点:比较规范地分析、解答问题。 教学用具:小黑板幻灯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提问:请你说说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学生同桌说指名说 2、看条件想问题 有1200条毛巾,每箱装200条。? 火车5小时行驶450千米。? 修路队每天修路150米,已经修了12 天。? 王师傅计划25天加工一批零件,实际提前5天就完成了任务。? 服装厂计划每天生产服装120套,实际比计划每天少生产19套。? 3、看问题想条件,并说出数量关系式。 实际每天生产自行车多少辆? 实际提前几天完成任务? 计划每天比实际少加工零件多少个?

引导学生说出用不同的条件组求出相同的问题。 二、选条件求问题 1、条件 ⑴有1200千克苹果, ⑵计划分装80箱 ⑶实际每箱多装5千克 ⑷实际装了60箱 要求学生选择其中两个或三个条件,补上一个问题。 三、练习应用 1、甲乙两地相距120千米,小明骑摩托车从甲地去乙地,用了4小时;返回时每小时多行了10千米。返回时用了多少时间?比去时少用了多少时间? 要求学生实行验算 2、甲乙两个工程队计划各修路11440米。甲队每天修72米。如果乙队想比甲队提前4天完成任务,那么乙队每天要修路多少米? 结果乙队反而比甲队多用了4天才完成任务,乙队实际每天修路多少米? 反馈讲评要求学生说清思路 四、课堂作业(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https://www.doczj.com/doc/f42516778.html,,请保留此标记。) 课本第23页练习四第2—6题

三步计算应用题及答案

三步计算应用题及答案 1.奶牛场平均每头牛每天吃12千克草。照这样计算,25头牛3天一共吃多少千克草?(用两种方法解答。) 2.缝纫组有18人,平均每人每天做3套衣服,四月份工作25天,一共可以做多少套衣服? 3.某工厂去年与今年的平均产值为92万元,今年比去年多10万元,问今年与去年的产值各是多少万元? 4.小华家养了35只母鸡,4个月一共生了3640个蛋.平均1只母鸡1个月生多少个蛋(用两种方法分析解答) 5.少年宫美术组有45个同学,3个月共创作出810幅画,平均每人每月创作了多少幅画? 6.180个同学分两批参观美术展览.第一批分成5个小组,第二批分成4个小组,每组人数相等.每一批去了多少个同学? 7.4台碾米机3小时碾米4800千克,1台碾米机8小时碾米多少千克? 参考答案 1. 分析: 第一种解法:先求25头牛1天吃多少千克草,再求25头牛3天吃多少千克草。 解:25头牛1天吃多少千克草?12×25=300(千克) 25头牛3天吃多少千克草?300×3=900(千克)

综合算式:12×25×3=300×3=900(千克) 答:25头牛3天一共吃900千克草。 第二种解法:先求1头牛3天吃多少千克草,再求25头牛3天吃多少千克草。 解:1头牛3天吃多少千克草?12×3=36(千克) 25头牛3天吃多少千克草?36×25=900(千克) 综合算式:12×3×25=36×25=900(千克) 答:25头牛3天一共吃900千克草。 2.分析:先求出18人一共工作多少天,再求18人四月份一共做多少套衣服。 综合算式解:3×(25×18)=1350(套) 答:一共可以做1350套衣服。 3.分析:因为今年比去年多10万元,所以今年产值应比平均产值多(10÷2)万元,去年的产值应比平均产值少(10÷2)万元。 解:今年的产值:92+10÷2=97(万元) 去年的产值:92-10÷2=87(万元) 验算:97-87=10(万元)符合题意 答:今年的产值是97万元,去年的产值是87万元。 4.分析: 第一种解法:先求出平均每只母鸡4个月一共生多少个蛋?再求出一只母鸡一个月生多少个蛋? 解:每只母鸡4个月一共生多少个蛋?

三步计算应用题

三步计算应用题 教学内容:课本第20页应用题例1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的基本步骤,学会验算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正确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的基本步骤 教学用具:幻灯、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先补条件再解答 生产小组要加工780个零件。 1、,实际用了多少天? 2、,实际每天加工多少个? 师:补条件应根据已知的条件和要求的问题来进行。 二、新课学习 1、出示例1 :玩具厂要生产3000套电动智力玩具,计划用12完成,实际每天比计划多生产50套,实际用了多少天? ⑴默读题目,想一想题目告诉我们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⑵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

⑶提问:要求“实际用了多少天?”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这两个条件都知道吗?应先求什么? (先求实际每天的工作效率)怎样求呢? ⑷学生列式计算并要求学生列出综合算式。 反馈:教师出示解答过程 请一位同学列出综合算式。 提问:这些应用题比较复杂,容易出错,所以要进行检验,你觉得如何来检验呢? 先让学生讨论方法:验算已知条件是否相同。 ⑸让学生自主选择一种方法进行验算 反馈时让学生说清验算什么及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2、试一试 要求学生先解答,再验算。 服装厂要生产1000套衣服,计划每天生产40套,实际比计划少用了5天。实际每天生产多少套? 反馈时着重让学生自己讲解题方法及验算的方法。 3、总结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⑴学生同桌讨论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⑵指名交流 在交流中逐步出示

课本第21页方框中的内容 三、巩固练习 1、先说解题思路再列式 ⑴一本故事书有120页,计划每天读15页,实际每天比计划多读5页。实际用了多少天? ⑵一本故事书有120页,计划8天读完,实际比计划少用2天。实际每天读多少页? ⑶一本故事书有120页,计划8天读完,实际每天比计划多读5页。实际用了多少天? ⑷一本故事书有120页,计划每天读15页,实际比计划少用2天。实际每天读多少页? 2、课堂练习 练一练第2、3、4、5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那些新知识?

三步计算应用题教案

三步计算应用题教案 教学内容:课本第20页应用题例1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的基本步骤,学会验算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正确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的基本步骤 学会验算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验算的基本方法 教学用具:幻灯、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先补条件再解答 生产小组要加工780个零件。 1、,实际用了多少天? 2、,实际每天加工多少个? 师:补条件应根据已知的条件和要求的问题来进行。 二、新课学习 1、出示例1 :玩具厂要生产3000套电动智力玩具,计划用12完成,实际每天比计划多生产50套,实际用了多少天? ⑴默读题目,想一想题目告诉我们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⑵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 ⑶提问:要求“实际用了多少天?”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这两个条件都知道吗?应先求什么? (先求实际每天的工作效率)怎样求呢? ⑷学生列式计算并要求学生列出综合算式。 反馈:教师出示解答过程 请一位同学列出综合算式。 提问:这些应用题比较复杂,容易出错,所以要进行检验,你觉得如何来检验呢? 先让学生讨论方法:验算已知条件是否相同。 ⑸让学生自主选择一种方法进行验算 反馈时让学生说清验算什么及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2、试一试 要求学生先解答,再验算。 服装厂要生产1000套衣服,计划每天生产40套,实际比计划少用了5天。实际每天生产多少套? 反馈时着重让学生自己讲解题方法及验算的方法。 3、总结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⑴学生同桌讨论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⑵指名交流 在交流中逐步出示 课本第21页方框中的内容 三、巩固练习 1、先说解题思路再列式

三步计算应用题数学教学教案

三步计算应用题数学教学教案 三步计算应用题数学教学教案 教学目的: 1.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能凭借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弄清三步计算应用题的知识结构,并能列综合算式进行解答。 2.培养学生初步的搜集信息、选择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三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特点:应用题检验的方法。 教具准备:计算题辅助教学软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生猜老师的年龄。 二、展开 1.师提供信息。 (1)独立操作:你能用线段图把这几条信息表示出来吗? (3)提问:这些信息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如:四年级种的棵数,三、四年级共种的棵数,五年级种树的棵数,三个年级共种树的棵数等。学生每提出一个问题,课件在线段图的相应的位置上表示出来,并打上?棵。一、二步计算的问题马上让学生口答。) [说明:利用教师提供的信息,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习的能力也得以提高。]

2.尝试解答:五年级种树的棵数,即例1。 3.指名板演。 36+36x2-836x(2+l)-8 =36+72-8=36x3-8 =108-8=108-8 =100(棵)=100(棵) 答:五年级种树100棵。 4.学生说出两种解法的思路。 5.揭示课题: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6.小组讨论:如何来检验算式是否正确? 7.交流汇报。 (1)把得数当作已知数,再算一遍: 36+36x2-100=8(棵) 正好符合原来的已知条件。 (2)换一种方法解答。 [说明:放手让学生进行尝试、分析,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先尝试后讲解,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的落实。] 8.试一试。 在学雷锋做好事活动中,四(l)班同学做了25件,四(2)班 同学做的件数比四(1)班的2倍少15件,四(3)班做的件数是四(2)班的2倍,四(3)班同学做好事多少件? 同桌互说解题思路,并说出算式中前一步所表示的意义。 9.概括三步计算应用题的解题步骤。(课件显示)

《三步计算应用题》教案

三步计算应用题(一) 教学内容:课本第14页例3,练习四第1-3题。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熟练掌握数量关系及解题思路,会解答简单的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二)提高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掌握数量关系、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板演: 新镇小学三年级有4个班,每个班40人;四年级有114人。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2.思路训练。 全班同学口答: (1)根据条件补充问题,并说出数量关系。 有5个教室,每个教室有8盏灯,? 王平同学每天早晨跑500米,跑了5天,? 8个打字员共打字1600个,? 三年级有160人,四年级有114人,? (2)根据问题找条件,并说出数量关系。 平均每人采集树种多少千克? 火车速度是汽车速度的几倍? 香蕉比桔子少多少筐? 买足球共用多少元? 订正第1题,说说解题思路,是怎样分析的。 二、学习新课。 1.新课引入。 复习题是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如果问题不变,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使其为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应该怎样表示?(学生可能想到,四年级人数不直接给出,改为四年级比三年级少46人。这样改是合理的,但它不是三步计算题了,因此只能改成: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8人。) 教师点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应用题。(板书课题:三步应用题) 2.出示例3。 新镇小学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40人,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8人。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1)审题、理解题意。 学生读题后,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师生共同完成线段图: 每班40人 三年级: 每班38人共?人四年级:

四年级数学上册 三步计算式题教案 沪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三步计算式题教案沪教版 1、知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能用递等式正确地计算三步式题。 3、能将分步列式合并成综合算式。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受四则运算。 1、多媒体出示主题图算“24”,请学生思考:(1)说一说图中的小伙伴在干什么?(2)你了解“算24”的方法和规则吗?(3)图中的小伙伴们要用哪四张牌来算“24”?师小结:用一副扑克牌(去掉大、小王)就可以算24了。游戏方法:每次在扑克牌中翻出四张牌进行运算,每张牌必须用一次,而且只能用一次,使运算结果为24。(牌 A、J、Q、K分别代表数 1、 11、 12、13) 2、请你也来试一试,用 2、6、8、4算“24”。看看你有几种好办法?(学生交流、汇报 )师生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3、小结: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研究四则运算。(板书:三步计算式题)[说明:通过算“24”游戏,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计算教学紧密结合,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便于学生积极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解决问题。情境的创设也能促进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 二、讨论交流,探求新知 1、师:这是小胖的算法,你能将它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吗?(多媒体演示)26 =12;3 +12 =15;15 +9 =24(1)你准备怎样列综合算式?你是怎么想的?(可以讨论)(2)汇报 交流,用数学语言来叙述运算的顺序。(“先算2乘6的积,再算3加12的和,最后算15加9的和。”就是求“3加上2乘6的积,再加上9的和”。)(3)全班交流:3 +26 +9 =3 +12 +9 =15 +9=24(4)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哪一步先算,可以用直线划出来。 2、试一试 a、先把熊猫编的算式合成一个综合算式,再用递等式进行计算。93 =27;62 =3;273 =12;122 =24(1)尝试练习:先利用树状算图理清运算顺序和结构,再列式。(2)多媒体演示小亚和小胖的列式,进行比较:小胖:(9+632想一想:哪个算式对?为什么?

三步计算应用题

三步计算应用题 三步计算应用题 姚新芬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三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和从条件出发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会列综合式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 (2)使学生掌握应用题的检验方法,培养学生题后自觉检查、验算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发扬尝试、合作、协调精神,促进思

维能力的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学会从条件出发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探索解题思路。 难点是掌握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这几天我们班最后一节课是否有同学没在教室上课?知道他们干什么去了吗?(……)对呀,洲泉镇召开中小学运动会,我们有特长的运动员要去参加,我们要支持他们,鼓励他们好好锻炼,认

真参加比赛,争取取得好成绩,为我们学校,班级也为自己争光。看过亚运会、奥运会吧,运动员们穿着运动衣,很神气吧? (二)复习、质疑、引新: 学校准备为运动员添置运动衣,选了一家服装厂。请看以下条件: 出示:(1)一个服装厂平均每天生产80套运动衣,已经生产了4天,————? (2)一个服装厂计划生产500套运动衣,已经生产了320套,—————? (3)一个服装厂要生产180套运动衣,要求在2天完成,———————? 1、先补充问题,口答式子。

2、把第(2)题的条件“已经生产了320套”作为中间问题,改编成二计算应用题。(同桌讨论) 学生汇报并出示自制图片。 3、把(2)(3)改编成二步计算运用题。(同上方法) 4、把上述资料改编成三步计算应用题。(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 (三)探索、质疑、悟理:

1、出示:一个服装厂要生产500套运动衣,已经生产了4天,平均每天生产80套,余下的要求在2天内完成,平均每天生产多少套? 结合准备题进行综合列式。(一生板演) 2、教学例1 (1)出示线段图: 计划生产4.2万辆电动汽车 6天生产的剩下4天完成

三步计算式题教学设计

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0~71页例1和“试一试”“连一练”,练习十一第1~4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问题情境中,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能联系实际问题说明解决问题的计算过程,联系计算过程归纳运算顺序,发展归纳思想,提高运算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养成认真严谨、细致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明确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李老师打算到体育用品商店为同学们购买象棋和围棋。我们一起去看看李老师在买棋时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课件出示情境图) 你从图中了解了哪些信息?(指名说) 要求李老师一共要付多少元?你觉得要先算什么?(学生思考)请按照你自己的想法列式解答,然后和你附近的同学交流你的想法?(教师巡视,指名板演分步计算,并寻找自觉列综合算式的同学,让其板演)

提问:为什么这样列综合算式?(结合交流,指出:3副中国象棋的价钱+4副围棋价钱=一共的价钱) 2、揭示课题:这是一道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板书课题: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这样的算式应该按怎样的顺序计算呢? 二、联系实际,学习新知 1、你觉得这样的综合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在你的练习纸上先试着去算,老师期待你的发现。(教师巡视,寻找不同算法的同学,上台板演) 交流:我们请这两位同学分别说说自己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引导学生联系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说出“12×3”算出的是买中国象棋的要付的钱,“15×4”算出的是买围棋要付的钱,都要先算出来,然后再相加,得到李老师一共要付的钱。)比较:他们的计算过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谁的计算过程更简单一点?(指出:像这样前后都是乘法算式,可以同时计算乘法,这样计算可以使计算过程简单些,也不影响计算结果。) 2、教学“试一试” 谈话:这里还有一道三步混合运算式题,你愿意接受挑战,试一试吗?先独立计算出结果,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根据需要指名板演) 反馈:我们看看这位同学在黑板上计算过程,和你的一样吗?你能说说它的运算顺序吗?(交流)

《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应用题

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5—16页例4,第16页“做一做”的第1—3题,练习四的第4—6 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会解答这类比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理解它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做练习四的第4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二、新课 教师出示例4,请一位学生读题后,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教师提问:这道题说的是什么事?要求的是什么?给出的条件是什么? 待学生一一弄明白这些问题后,教师提问: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出来呢?让学生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把线段图画在黑板上: (把表示120米的线段平均分成3 第一队:份表示修了3天。) 第二队:(把表示102米的线段平均分成3 份表示修了3天。) 教师:注意要把两条线段左端对齐,这样才容易比较两个队平均每天修路的米数。 教师:知道了两队3天各自修路的米数,要求出平均每天第一队比第二队多修路的米数,应该怎样计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动脑筋想一想,自己做在练习本上。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注意看一看是否有不同的解法。 学生解答完之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法,集体订正,教师把学生的解法写在黑板上。如果有不同的解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哪一种解法是对的,为什么是对的;哪一种解法更为简便一些。如果学生没有得出第二种解法,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想一想,还有没有其它解法。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启发。如教师画出第二种解法的线段图: 第一队: 第二队: 可提问: 从线段图上看,第一队右边长出的部分表示什么?(表示第一队比第二队多修路的米?数。) 为什么会多出那么多?(因为是3天多修的。) 知道了这一部分是3天里第一队比第二队多修的路,那么怎样求出多修路的米数呢? (120-102=18) ’ 知道了第一队比第二队3天多修路18米,怎样求出第一队比第二队每天多修路的米数呢?(18÷3=6) 这时黑板上的板书是:在黑板的左侧和右侧,线段图的下面,并列写着两种解法。 教师让学生翻开教科书第16页,阅读两种解法。 教师提问:他们的解法对吗?为什么? 让学生讨论,说明两种解法都是对的。 教师提问:哪一种解法比较简便呢?为什么?(小强的解法比较简便,因为这种解法只

三步计算式题

二步计算式题 宜黄县水北新区小学范莉玲 一、说教材。 三步计算式题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一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包括三步计算式题和两步计算文字题等内容。此知识是在学过的三步式题基础上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小括号里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式题和列综合算式解答两三步计算应用题的基础,通过本课学习要求达到以下目标: 1、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中的判断能力。 2、能正确计算含有两级计算的混合运算式题及可以同时进行计算的简便运算式题,提高计算技能技巧,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品质。 3、培养合作精神和自学能力,提高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本课教学重点是运算顺序的掌握,难点是每一步计算准确无误,关键是提高计算技能技巧,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品质。 二、说教学过程。 设计的教学思路,突出了以下两方面。 1、贯穿全课的读式训练,以往传统教学对于混合运算只是纯计算技能教学而忽视正确的读式训练,这样对于数学文字的训练和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都是很大的漏洞,故我在本课复 习、新授、练习中都加上了读式训练这一项,让学生用准确无误的语言

来读题,这样既加深理解题意,又强化了计算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也为后面学习文字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2、学生参与发现,实现创新。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使学生在参与中实现再创造,故本课的设计有这几层。 A、巧妙转换,引发新知。 在复习题中我特意安排这样两道口算题:70+20 X3、(440-280) X 40 口算完要学生把70+20 X3中的20用两数的商的形式表示。(440-280) X 40中的40用两数的差表示出来。从而有计划出示例 1、例2 ,继而问两道口算题与引发的新题74+100弋X3、(440-280) X300-260)在形式上运算顺序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很自然地引发新知。 B、说说议议,解决新知。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爱说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为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创设一个民主、自主、和谐的氛围,更有利新知的解决,首先针对口算题与改编题,让学生猜一猜它们的意义有什么不同,从而突出三步计算式题的特点。然后让学生说说74+100 * 5X3的运算顺序,通过数据的情节性变换方法,使学生更快知道应先算

二年级下册《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

二年级下册《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教学内容】教材第53页例4,教材第55页练习十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比较容易的两步应用题,理解数量关系,掌握解答方法。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和掌握两步应用题与一步应用题及两问应用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教会学生解答此类应用题时,必须明确找准先求什么是解题的关键。 【教学难点】准确理解两步应用题与一步应用题、两步应用题与两间应用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准确找出第一步应先求出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补充问题,再解答 、我们一共要烤90个面包,已经烤了36个,________? 90-36=54(个) 答:还剩54个。 2、还有54个面包,每次能烤9个,________?

54÷9=6(次) 答:还要烤6次。 师说:刚才同学们这两道题做得很好,请同桌的两个同学讨论一下,能不能将这两道题合并成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生答:我们每次能烤9个面包,一共要烤90个面包,已经烤了36个,剩下的还要烤几次? 师说:这道由两个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合并成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例4,你们会解答吗? 二、学习新课 、出示例4。 例4:我们每次能烤9个面包,一共要烤90个面包,已经烤了36个,剩下的还要烤几次? (1)解答两步计算的问题先干什么? 生答:读懂题意。 师说:请同学们自由读题,读懂题意的同学就坐好。(指名一同学读题) (2)读懂题意后再干吗? 生答:划出已知、求。 (3)谁来说说这道题的已知、求? (4)明确了这道题的已知、求,接下来要做什么工作?(分析数量关系)

三步计算应用题

教学内容:三步计算应用题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的基本步骤,学会验算的基本方法,提升学生准确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水平。教学用具:幻灯、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先补条件再解答 生产小组要加工780个零件。 1、,实际用了多少天? 2、,实际每天加工多少个? 师:补条件应根据已知的条件和要求的问题来实行。 二、新课学习

1、出示例1 :玩具厂要生产3000套电动智力玩具,计划用12完成,实际每天比计划多生产50套,实际用了多少天? ⑴默读题目,想一想题目告诉我们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⑵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 ⑶提问:要求“实际用了多少天?”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这两个条件都知道吗?应先求什么? (先求实际每天的工作效率)怎样求呢? ⑷学生列式计算并要求学生列出综合算式。 反馈:教师出示解答过程 请一位同学列出综合算式。 提问:这些应用题比较复杂,容易出错,所以要实行检验,你觉得如何来检验呢? 先让学生讨论方法:验算已知条件是否相同。

⑸让学生自主选择一种方法实行验算 反馈时让学生说清验算什么及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2、试一试 要求学生先解答,再验算。 服装厂要生产1000套衣服,计划每天生产40套,实际比计划少用了5天。实际每天生产多少套?反馈时着重让学生自己讲解题方法及验算的方法。 3、总结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⑴学生同桌讨论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⑵指名交流 在交流中逐步出示 课本第21页方框中的内容 三、巩固练习

1、先说解题思路再列式 ⑴一本故事书有120页,计划每天读15页,实际每天比计划多读5页。实际用了多少天? ⑵一本故事书有120页,计划8天读完,实际比计划少用2天。实际每天读多少页? ⑶一本故事书有120页,计划8天读完,实际每天比计划多读5页。实际用了多少天? ⑷一本故事书有120页,计划每天读15页,实际比计划少用2天。实际每天读多少页? 2、课堂练习 练一练第2、3、4、5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那些新知识?

三步计算应用题(四)教学设计

“三步计算应用题(四)”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课本应用题例4及练一练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在简单归总应用题的基础上,掌握较复杂的归总应用题的基本结构,理解较复杂的归总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并能准确地实行解答。 教学难点:理解较复杂的归总应用题与简单归总应用题的区别 教学用具:幻灯,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只列式不计算 1、四年级同学排队做操,每行排12人,正好排4行。如果每行排8人,能够排多少行? 2、小红和小芳同住一个院子。她们从家里出发,小芳每分钟走70米,6分钟走到学校。小红小芳每分钟走60米,走到学校要几分钟? 要求学生说出这类应用题的特点,一般都是先求什么? 二、较复杂的归总应用题 1、改变1成为例4 :四年级同学排队做操,每行排12人,正好排4行。如果每行少排4 人,能够排多少行? ⑴学生读题,讲条件和问题 ⑵比较例4与(1)的相同和不同点 出示数量关系:四年级的总人数/每排人数=排数 ⑶学生列式解答。 12*4/(12-4) ⑷反馈讲评 要求学生说说每一步表示的意义。比较在解法上异同: ⑴分析的方法基本一样 ⑵每行排的人数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必须先求。 2、如果把问题改为:要想多排2行,每行应排多少人? 学生独立练习 反馈提问:⑴你是怎样想的? 三、模仿性练习 1、做一做比一比 ⑴一个修路队修一条公路,计划每天修320米,24天完成。实际每天修480米,实际多少天完成任务? ⑵一个修路队修一条公路,计划每天修320米,24天完成。实际每天比计划多修160米,实际多少天完成任务? ⑶一个修路队修一条公路,计划每天修320米,24天完成。实际提前4天完成任务,实际每天修多少米? 重点在于比较,弄清内在联系。 2、独立练习 ⑴王师傅加工一批零件,每天加工12 个,10天能够完成。如果每天多加工3个,几天修完? ⑵小王看一本故事书,每天看12页,8天能够看完。如果想用6天看完,那么每天要多看多少页? 四、加深练习

三步计算应用题

“三步计算应用题(一)”练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课本23页练习四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的基本步骤,并能熟练地进行验算,提高学生的分析的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比较规范地分析、解答问题。 教学用具:小黑板幻灯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提问:请你说说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学生同桌说指名说 2、看条件想问题 有1200条毛巾,每箱装200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火车5小时行驶450千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路队每天修路150米,已经修了12 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王师傅计划25天加工一批零件,实际提前5天就完成了任务。_____________________ ?服装厂计划每天生产服装120套,实际比计划每天少生产19套。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问题想条件,并说出数量关系式。 实际每天生产自行车多少辆? 实际提前几天完成任务? 计划每天比实际少加工零件多少个? 引导学生说出用不同的条件组求出相同的问题。 二、选条件求问题 1、条件 ⑴有1200千克苹果, ⑵计划分装80箱 ⑶实际每箱多装5千克 ⑷实际装了60箱 要求学生选择其中两个或三个条件,补上一个问题。 三、练习应用 1、甲乙两地相距120千米,小明骑摩托车从甲地去乙地,用了4小时;返回时每小时多行了10千米。返回时用了多少时间?比去时少用了多少时间? 要求学生进行验算 2、甲乙两个工程队计划各修路11440米。甲队每天修72米。如果乙队想比甲队提前4天完成任务,那么乙队每天要修路多少米? 结果乙队反而比甲队多用了4天才完成任务,乙队实际每天修路多少米? 反馈讲评要求学生说清思路 四、课堂作业 课本第23页练习四第2—6题 板书设计: 三步计算应用题 1、看条件想问题 有1200条毛巾,每箱装200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关三步四步计算的应用题

课题四:有关三步四步计算的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7页例4和“做一做”的第1、2、3题,练习三十三的第1—2题。 教学目的:通过解答有关三步四步计算的应用题,使学生了解生活中这种常见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学习三步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及其与两步应用题的 联系,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口算卡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学生口答。 ×5 —÷ + ×— ÷ + ×40 2.做教科书第187页第(七)栏的口算题(直接写得数),做完后,集体订正。 二、学习新知 1、自学复习题。 2、小组讨论:把这道题改编成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应该怎么办?做在练习本上。 3、汇报结果。 4、教师把学生可能列出的条件全都写在黑板上,然后分别讨论每道题的解法,(以编题者为主) 5、出示例5。让学生独立完成。 6、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线段图。 7、教师巡视,注意帮助差生。 三、应用新知:1、完成做一做。 2、完成练习三十三第1题。 先分析题,画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再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第2题。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算式解答,并写出检验。然后集体正。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又研究了一些三步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这些应用题也是在以前学过的应用题的基础上再增加一步。所以,以后解答应用题时,要按照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去想、去做,注意弄清题意和分析数量关系,这样就可以解答出各种不同的应用题。 四、作业:练习三十三3、4题。 板书设计:应用题 例4:华山小学三年级栽树56棵,四年级栽的棵数是三年级的2倍,五年级比三、四年级栽的总数少10棵,五年级栽多少棵? 课后附记:

含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

《含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1、12页。 ●教材分析: 前一阶段的学习,学生经历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不仅逐步掌握了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而且理解了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必要性,掌握了一些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本节课就是在这些基础上安排的。例5的两小题,探讨为什么参与运算的数、排列顺序及运算符号都相同,而计算结果却不一样,使学生再一次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在此基础上,教材还让学生结合具体式题,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设计意图: 这节课的知识难度不大,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应该能够实现知识的迁移和类推。但数学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要把数学兴趣的激发、数学思维的培养等等都融入到知识的教学中去。基于这样的思考,我对这节课抓住“运算顺序”这一线条展开设计。在课的开始,利用简单的习题了解学生学习起点。同时,也想给学生一个思考的平台——怎样才能改变运算顺序。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于小括号作用的理解。有了理解之后,要让学生掌握运算顺序,我尝试引导学生对于刚才出现的三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探讨,让学生自主发现为什么参与运算的数、排列顺序及运算符号都相同,而计算结果却不一样,使学生再一次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通过练习题中书写运算顺序,得到对新知的巩固,也为概括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提供实例,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思考时有直观的例子做支撑。在本课的练习设计中,为了让学生熟悉运算顺序,设计了生活中的数学,根据问题想算式,根据算式想问题,算24点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再次熟悉运算顺序。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学生在认识和理解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发展数学思考。 3.学生在运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

四年级 三步计算应用题

三步计算应用题 1、张师傅工作了4小时,平均每小时生产零件50个,王师傅工作了5小时,平均每小时生产零件36个。两人一共生产零件多少个? 2、东方小学四年级有4个班,每班45人,五年级有5个班,每班48人。四年级比五年级少多少人? 3、四年级一班有48人,二班有52人。每人为“希望工程”捐款5元。两个班一共捐款多少元? 4、一个修配厂原来做52个配件,用钢材4160克,技术革新后,做46个同样的配件只用钢材3128克。现在做一个配件比原来节省钢材多少克? 5、水果商店上午卖出苹果375千克,下午又卖出300千克,这些苹果每箱15千克,这一天共卖出苹果多少箱? 6、学校组织同学听科学家报告。四年级有85人参加,五年级参加的人数是四年级的2倍,六年级参加的人数比四、五年级人数的总和还多5人。六年级有多少人参加? 7、人民路小学科技组有26人,数学组的人数比科技组的2倍少10人。两个组共有多少人?

8、蛋品商店第一天上午卖出鸡蛋450千克,下午比上午多卖出80千克;第二天卖出的数量是第一天的3倍。第二天卖出多少千克? 9、大丰乡要修一条长6000米的路,第一周修了1460米,第二周修的是第一周的2倍,余下的第三周完成。第三周修多少米? 10、甲乙两个修路队合修一条长2250米的公路,甲队每天修25米,乙队每天修的是甲队的2倍,两个队共同修完这条公路,需要多少天? 11、小林出差,乘汽车2小时,每小时行45千米,乘火车6小时,每小时行65千米,小林共行了多少千米? 12、大华商场八月份上半月(15天)平均每天卖出洗衣粉69袋;下半月(16天)平均每天卖出洗衣粉75袋。这个月一共卖出洗衣粉多少袋? 13、一个锅炉原来15天烧煤615千克,改进操作工艺后5天烧煤155千克。现在每天比原来可节约用煤多少千克? 14、用一轴汽车运送化肥。上午运4次,平均每次运3500千克;下午运5次,平均每天运3800千克。下午比上午多运多少千克?

《含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导学案_教案教学设计

《含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导学案 课型 综合课型 课时 1课时 主备人 张宇 审核人 复备人 本周行为训练重点 班级 小组 姓名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通过探讨为什么参与运算的数、排列顺序及运算符号都相同,

而计算结果却不一样,使学生再一次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重难点预测 教学重点: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计算意识。 时间预设 导学:2分钟自学:17分钟互学13分钟评学:7分钟整理导学案:1分钟 学习过程 一导学 前几天,咱们都到“冰雪天地”去寻找数学问题,今天咱们就不去了,请看老师这儿有两题,你会计算吗? (1)42+6×(12-4)(2)42+6×12-4 二、自学 1、比较这两题的异同点。(数字、运算符号都一样,第一题有小括号,第二题没有小括号。) 2、你能用和、差、积、商来表述运算过程吗?(第一题:先求差,然后求积,最后求和。第二题:先求积、然后求和,最后求差。 3、会解答吗?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板演,其余同学做在草稿纸上。

4、反馈交流,指出不足。 42+6×(12-4) =42+6-8 =42+48 =90 以采访的形式向板演的同学发问:在计算之前,你先干什么?(先确定运算顺序)你是根据什么来确定运算顺序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然后再乘除,最后加减) 42+6×12-4 =42+72-4 =114-4 =110 教师提问:你是怎么确定运算顺序的? 三、互学 1、计算这两题后,你想说些什么?(数字、运算符号一样,就因为一个有小括号,一个没有小括号,运算顺序不一样,导致运算结果也不一样。) 2、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明确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小学四年级数学: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14页例3一、素质教育目标1、使学生学会分步解答含有四个已知条件的三步应用题,在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明确接替思路,掌握接替方法。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3、结合内容渗透思想教育。二、学法指导1.引导学生从新旧知识的生长点出发引出新课,运用知识迁移,指导学生学习新知。2.引导学生试算,掌握计算方法。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分析理解题目的数量关系,确定求某个问题需知道哪两个直接条件,进而确定解题步骤。2.教学难点: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四、教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五、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根据问题补充相应的条件并列式 2.改(3)为下面习题。新镇小学三年级有四个班,每班40人,————。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这道题要求三、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必须知道哪些条件?缺少什么条件?要求学生直接补充四年级人数。列式,分步解答。(二)探究新知有个学生是这样补充的条件,同学们看一看,这道题你能不能解答呢?如果能解答,该怎样解答呢? 出示例3: (通过补充条件的练习,自然引出例题,可使学生容易建立起三步计算应用题与一步、两步计算应用题间的联系,进而理解三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1) 、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分析与复习题的区别和联系。 (补充了两个条件,有四个已知条件,所求问题没有改变。)(2) 、问:要想求“三、四年级共多少人”,应该知道哪两个条件呢?三年级有多少人?四年级有多少人?(3)、让学生自己解答。(4)、想一想,如果把上题的问题改成“三年级比四

《含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导学案2篇

《含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导学案2篇 Introduction to three step calculation proble ms with parentheses

《含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导学案2篇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含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导学案 2、篇章2:含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教学设计 篇章1:《含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导学案 课型 综合课型 课时 1课时 主备人 张宇

复备人 本周行为训练重点 班级 小组 姓名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通过探讨为什么参与运算的数、排列顺序及运算符号都相同,而计算结果却不一样,使学生再一次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重难点预测 教学重点: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计算意识。 时间预设 导学:2分钟自学:17分钟互学13分钟评学:7分钟整理导学案:1分钟

一导学 前几天,咱们都到“冰雪天地”去寻找数学问题,今天咱们就不 去了,请看老师这儿有两题,你会计算吗? (1)42+6×(12-4)(2)42+6×12 -4 二、自学 1、比较这两题的异同点。(数字、运算符号都一样,第一题有小 括号,第二题没有小括号。) 2、你能用和、差、积、商来表述运算过程吗?(第一题:先求差,然后求积,最后求和。第二题:先求积、然后求和,最后求差。 3、会解答吗?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板演,其余同学做在草 稿纸上。 4、反馈交流,指出不足。 42+6×(12-4) =42+6-8 =42+48 =90 以采访的形式向板演的同学发问:在计算之前,你先干什么?(先确定运算顺序)你是根据什么来确定运算顺序的?(先算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