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增食欲素与能量平衡

增食欲素与能量平衡

增食欲素与能量平衡
增食欲素与能量平衡

边坡极限平衡分析方法及其局限性

边坡极限平衡分析方法及其局限性 1.引言 边坡稳定性问题是边坡工程中最常见的问题,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核心问题是边坡安全系数的计算。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方法较多,极限平衡分析计算方法简便,且能定量地给出边坡安全系数的大小,方法本身已臻成熟,广为工程界接受,仍然是当今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方法。 本文比较分析边坡极限平衡方法中最常用的几种方法,同时对极限平衡法中的若干重要问题及其局限性进行探讨。 2. 极限平衡法基本原则 边坡的滑面可以是圆弧、组合面( 比如圆弧和直线的结合) 或者由一系列直线定义的任意形状的面。图1[3]以最一般的形式显示了作用于一个组合滑面上的所有力。 图1 条块受力分析[3] 注: W为条块的总重力; N为条块底部作用的总法向力; S m为条块底部作用的切向力; E为条间的水平法向力( 下标L、R分别指土条的左、右侧) ; X为条间的竖向剪力; D 为外加线荷载; k W为通过每一条块的水平地震荷载; A为合成的外部水压力;R、f、x、e、d、h、a、ω、α为几何参数。一般边坡经合理简化后均可看作是该模型的特殊形式。

在边坡稳定分析方法中,极限平衡原理主要包含以下四条基本原则[1,5]。 (1)刚体原则 极限平衡法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将滑体简化为刚体,即不考虑滑体的变形,不满足变形协调条件,这种破坏是以平面破坏模式为主。 (2)安全系数定义 将土的抗剪强度指标c 和tan φ 降低一定的倍数,比如降低FS 倍,则土体沿着此滑裂面达到极限平衡。安全系数为:??+=l l s dl dl c F 00' 'tan τ?σ (1),c 和tan φ两个强度参数共用同一安全系数F S ,即按照同一比例衰减。上述将强度指标的储备作为安全系数定义的方法被广泛采用。 (3)摩尔—库仑准则 当土体达到极限平衡时, 正应力c ′和剪应力tan φ′满足摩尔-库仑强度准则。如式(2)所示:''tan )sec (sec ?ααx u N x c T ?-+?=(2),式中,α 为土条底倾角,tan α=dy/dx ;u 为孔隙水压力。 (4)静力平衡条件 把滑动土体分成若干个土条,每个土条和整个滑动土体都满足力的平衡条件和力矩平衡条件。当未知数的数目超过了方程式的数目,为使静不定问题成为静定问题,可对多余未知数作出假设,使得方程数目和剩余未知数相等,即可解出方程,求得安全系数。 3. 极限平衡分析方法及其局限性[1,3,5] (1)瑞典圆弧法 1915 年,瑞典K.E.Peterson 提出瑞典圆弧法。将滑动土体当成刚体,通常粘性土坡的滑动曲面接近圆弧,因此称为圆弧法。 该法不考虑滑动土体内部的相互作用力,假定土坡稳定属于平面应变问题。 (2)瑞典条分法 1927 年,Fellenius 提出瑞典条分法,该法假设滑动面上的土体分成若干个垂直土条,忽略土条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对作用于各土条上的力进行力和力矩平衡分析,求出在极限平衡状态下土体稳定的安全系数。安全系数定义为: ∑∑∑∑+=+= α?αβα?βsin )tan cos (sin )tan (W W c W N c F s (3)

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化学平衡及其他知识总结

化学平衡及其他知识总结 化学平衡(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 ——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不可逆反应不存在程度问题 ——化学平衡主要是研究可逆反应的规律,如反应进行的程度以及各种条件对反应进行情况的影响等 化学平衡状态 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不变的状态 ——当一个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处于化学平衡状态时,我们就说这个反应达到了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与反应途径无关,从正反应或逆反应开始都可以建立(等效平衡) 化学平衡的特征:(三大特征)亦可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动”:V 正=V 逆≠0,动态平衡(简称“等”) “定”:外界条件一定,各组分百分含量一定(浓度不再改变)(简称“定”) “变”:外界条件改变,平衡被破坏,发生移动而建立新平衡(化学平衡移动) 化学平衡移动:原因——反应条件改变引起V 正≠V 逆 结果——速率、各组分百分含量与原平衡比较均发生变化 方向:V 正>V 逆 向右移动;V 正<V 逆,向左;V 正=V 逆,原平衡不移动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 浓度:增大反应物(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反之亦然。 压强:增大(或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或扩大)的方向移动 温度:升高(或降低)温度,平衡向吸热(或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状态无影响 分析化学平衡移动的一般思路(所有的平衡问题都是由速率问题解释的) 勒沙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化学平衡就会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不能改变这种改变) ——勒沙特列原理(亦称平衡移动原理)适合于一切平衡体系。 化学平衡:2NO 2 N 2O 4 电离平衡:NH 3·H 2O NH 4+ +OH — 水解平衡:AlO 2- +2H 2O Al(OH)3+OH — 溶解平衡:NaCl Na ++Cl — 其 它: 平衡理论知识网络图 改变条件)( ) (:固定值因固体和纯液体浓度为改变固全或纯液体的量因浓度不变气体如容积不变时充入惰性速率不变速率改变逆 正程度相同=V V 浓度改变压强 应对气体体积无变化的反使用催化剂逆正程度不同V V 温度压强 浓度平衡不移动平衡移动溶解 结晶

食品营养与健康项目四 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

授课教师:年月日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现代文明病”正在逼近我们的生活,产生的主要原因和解决的根本之策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来解开这个迷。 【讲授新课】 营养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和健康的物质基础,其核心是“合理营养”,即使机体科学、合理地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素,以维持生命活动的整个过程。平衡膳食是达到合理营养的手段,合理营养需要通过平衡膳食的各个具体措施来实现。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对人类维持生命和健康是十分重要的,营养过剩或营养不良都是营养失调,都会对机体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 一、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的关系 1.合理营养与人体健康 (1)合理营养的概念 合理营养就是使人体的营养生理需要与膳食营养素供给之间保持平衡。合理营养必须按照个体特征按时把含有对生命最适量营养素的食物提供给机体。 (2)合理营养的基本要求 ①多样化的食物来源 ②膳食中提供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平衡 ③重视三餐搭配 ④科学烹饪 ⑤注意饮食卫生 2.平衡膳食与人体健康 (1)平衡膳食的概念平衡膳食,又称合理膳食、均衡膳食或健康膳食,是指能够提供满足人体能量和各种营养素需要的膳食。平衡、多样、适量是平衡膳食的基本特征。 (2)平衡膳食的基本要求 ①能量平衡三大产能营养素在人体中提供能量的比例应该是:碳水化合物占总供能的55%~65%,蛋白质占总供能的10%~15%,脂肪占总供能的20%~25%。 ②氨基酸平衡 ③产能营养素与维生素需要量平衡 ④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平衡 ⑤酸碱平衡 ⑥钙、磷平衡 总之,平衡膳食是通过膳食人群的食物组成及个人每日、每月、每年实际摄入的食物来实现的。保证平衡膳食营养、卫生、适合口味、易于消化吸收,是维持机体良好的营养健康状态、改善亚健康状态的首要条件。 二、合理烹饪的基本要求 1.合理烹饪的概念

高考:化学平衡常数的几种考查形式

化学平衡常数的几种考查形式 河北省宣化县第一中学栾春武邮编 新教材中增加了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实施新课标的省几乎年年都考,现将化学平衡常数的理解、应用与注意事项以及化学平衡常数计算的几种形式总结如下,供同学们参考: 一、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 化学平衡常数是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也无论反应物起始浓度是大还是小,最后都能达到平衡,这时各生成物浓度幂的乘积除以各反应物浓度幂的乘积所得的比值是个常数,用K表示。例如:mA(g) + nB(g) pC(g) + qD(g), K =c p(C)·c q(D) c m(A)·c n(B)(式中个浓度均为平衡浓度)。化学平衡常数是一个常数,只要温度不变, 对于一个具体的可逆反应就对应一个具体的常数值。 二、应用平衡常数应注意的问题 (1)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2)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有固体和纯液体存在时,其浓度可看做“1”,因而不用代入公式(类似化学反应速率中固体和纯液体的处理)。 (3)化学平衡常数是指某一具体反应的平衡常数。若反应方向改变,则平衡常数改变。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系数等倍扩大或缩小,尽管是同一反应,化学平衡常数也会改变。 三、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 (1)化学平衡常数值的大小是可逆反应进行程度的标志。它能够表示出可逆反应进行的完全程度。一个可逆反应的K值越大,说明平衡时生成物的浓度越大,反应物转化率也越大。可以说,化学平衡常数是一定温度下一个可逆反应本身固有的内在性质的定量体现。 (2)可以利用平衡常数的值作标准,判断正在进行的可逆反应是否平衡及不平衡时向何方进行建立平衡。如对于可逆反应:mA(g) + nB(g) pC(g) + qD(g),在一定温度 的任意时刻,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有如下关系:Q c =c p(C)·c q(D) c m(A)·c n(B),Q c叫该反应的浓度 熵。若Q c>K,反应向逆向进行;若Q c=K,反应处于平衡状态;若Q c<K,反应向正向进行。 (3)利用K值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若温度升高,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若温度升高,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四、具体应用举例分析 1. 平衡常数的变化趋势的判断 化学平衡常数只是温度的函数,不随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根据反应的热效应,即可判断平衡常数的变化趋势。 【例题1】汽车尾气净化中的一个反应如下:NO(g)+ CO(g) 1 2N2(g)+ CO2(g);△H =-373.4kJ/mol,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一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A 2 D B C

水平衡调节与体温调节

水平衡及其调节 (一)机体的水平衡 机体水平衡是指水的摄入量与排出量相适应。机体代谢过程中需要水,机体通常对水的摄取入量与排出量相适应,保持机体内水的平衡。机体水的来源及去路如下图(成人每日的摄入量与排出量,单位mL): 1、水的摄取入量与排出量要保持基本相 等。 2、右图所示水的来源有哪些? 3、机体排水的途径有哪些? (二)水平衡的调节途径 思考题: 1、机体水平衡的调节途径既有神经调节又有激素调节,其中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 (1)水平衡调节过程中的神经调节途径: ①根据上图写出产生渴觉的反射弧,并指出该反射弧有何作用? 。 ②请写出图中还存在的发射弧,并指出该反射弧有何作用? 。 (2)水平衡调节过程中的激素调节途径: ①抗利尿激素有何作用?。 ②抗利尿激素在哪里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在哪里释放的。 ③促使抗利尿激素释放的条件是什么?。 ④写出水平衡调节过程中的激素调节途径是:

限时训练: L1、下图为抗利尿激素作用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当吃食物过咸时,就会引起A , 使B 受到刺激。 (2)渴觉的产生是由于B把兴奋传至产生的。 (3)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并由C 释放的 D 增加,促进了肾小管、集合管, 减少尿的排出。 (4)当人出汗丢失太多钠盐时,E 下降,机体就 会减少释放D 。 反馈练习 1、调节人体水和无机盐平衡最重要的器官是()A、汗腺 B、肾 C、大肠 D、肺 2、若一个人剧烈运动,但是却不感到口渴,这时() A、丢失的水的质量比盐的质量大 B、丢失的盐的质量比水的质量大 C、丢失的水的比例比盐的比例大 D、丢失的盐的比例比水的比例大 3、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B、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从肺排出 C、Na+、K+以重吸收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 D、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 4、遇海难而漂浮在海面的人,因缺乏淡水,此人 A、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加 B、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减少 C、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增加 D、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减少 5、下列有关人体水分和无机盐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血浆渗透压降低时抗利尿激素增加 C、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减少 D、机体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 6、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分别存在于 A、大脑皮层和下丘脑 B、下丘脑和大脑皮层 C、下丘脑的神经细胞和垂体后叶 D、肾上腺和下丘脑 7、人长时间运动后,产生品渴感觉的原因是 A、血浆CO2浓度升高 B、血浆乳酸浓度升高 C、血浆渗透压升高 D、血糖浓度升高 8、人体内水、盐平衡的共同点是 A、水、盐排出的主要途径是经肾脏随尿排出 B、食物是体内水、盐来源的唯一途径 C、通过呼吸系统可排出部分水和盐 D、通过粪便排出的水和盐都是食物中未被吸收的部分 9、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 D、细胞外液中电解质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 4、如图表示甲、乙、丙3种海螃蟹在其他生活环境条件一定 时,实验条件下不断改变海水盐度、它们血液浓度的变化情况 (已知天然海水的浓度是O.5 mol·L-1)。 (1)渗透压调节能力量差的是蟹。 (2)在海水和淡水中都能生活的是__ _ 蟹。 (3)在盐浓度比天然海水还低的海水中,才能发挥调节能力的 是蟹。

极限平衡法介绍

基于极限平衡法原理的边坡稳定计算有多种方法,根据不同的适用条件,主 23111212 311121e e e e P e e P e P P K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c ???++??+?+= --------ΛΛ (12—1) 式中: si i si i bi i i Q e ?δ?α?sec )[cos(-+-=

) cos(i ei i a i W Q P α?-?= ) tan (si i i si i PW d C S ??-?= )(11111+++++?-?=si i i si i tn PW d C S ? )tan sec (bi i i i bi i u b C R ?α?-?= 1 1cos )sec(+++-=si si i bi i Q ??α? bi ?——条块底面摩擦角 bi c ——条块底面粘聚力 si ?——条块侧面摩擦角 si c ——条块侧面粘聚力 式(12—1)分成n 块滑体达到静力平衡的条件。该式物理意义是:使滑体达到极限平衡状态,必须在滑体上施加一个临界水平加速度Kc 。Kc 为正时,方向向坡外,Kc 为负时,方向向坡内,Kc 的大小由式(12—1)确定。 在对该方法应用中,对其进行了进一步完善,充分考虑了分层作用,并使不同层位赋予不同的强度参数,同时它还要求对解的合理性进行校核,使分析计算更趋合理,从而显示了该方法很强的适用性。 Bishop 法概述: 目前,在工程上常用的两种土坡稳定分析方法仍为瑞典圆弧法(Fellenius 法)和简化毕肖普法,它们均属于极限平衡法。瑞典圆弧法的土条间作用力的假设不太合理,得出的安全系数明显偏低,而简化毕肖普法的假设较为合理,计算也不复杂,因而在工程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 当土坡处于稳定状态时,任一土条内滑弧面上的抗剪强度只发挥了一部分,

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平衡

【十年高考】2006-2015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平衡 天津卷.2015.T9.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Na与H2O的反应是熵增的放热反应,该反应能自发进行 B.饱和Na2SO4溶液或浓硝酸均可使蛋白质溶液产生沉淀,但原理不同 C.FeCl3和MnO2均可加快H2O2分解,同等条件下二者对H2O2分解速率的改变相同 D.Mg(OH)2固体在溶液中存在平衡:Mg(OH)2(s)Mg2+(aq)+2OH-(aq),该固体可溶于NH4Cl 溶液 【答案】C 【解析】A项,△S>0、△H<0有利于反应的自发进行,A选项两条都满足,结合Na与H2O反应的实验常识,选项正确; B项,饱和Na2SO4溶液使蛋白质溶液聚沉,是物理变化,浓硝酸使蛋白质溶液变性而产生沉淀,是化学变化,故原理不一样;C项,控制变量后,结合常识,二氧化锰对双氧水的催化能力较强,故错误;D项,NH4+可以跟Mg(OH)2溶解出的OH- 反应生成弱电解质NH3·H2O,进而促进了Mg(OH)2的溶解,故正确。 天津卷.2015.T12.某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X(g)和2molY(g)发生反应:X (g)+m Y(g)3Z(g),平衡时,X、Y、Z的体积分数分别为30%、60%、10%。在此平衡体系 中加入1molZ(g),再次达到平衡后,X、Y、Z的体积分数不变。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A.m=2 B.两次平衡的平衡常数相同 C.X与Y的平衡转化率之比为1:1 D.第二次平衡时,Z的浓度为0.4 mol·L-1 【答案】D 【解析】A项,根据题意,在此平衡系中加入1molZ(g),再次达到平衡后,X、Y、Z的体积分数不变,反应又是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进行的,说明此平衡为等效平衡,根据恒温恒容条件下等效平衡的原理,反应前后气体的系数应相等,因此m=2,选项正确; B项,平衡常数的变化只与温度的变化有关,此反应是在恒温条件下进行,故两次平衡的平衡常数相同,选项正确;C项,平衡转化率等于变化量跟起始量之比,根据三段式原理,X与Y的变化量是1:2关系,而题目中给定的X与Y 起始量也是1:2关系,因此X与Y的平衡转化率之比为1:1选项正确,; D项,根据三段式,结合第一次平衡时Z的体积分数为10%,可以计算出c(Z)=0.15 mol·L-1,两次平衡为等效平衡,因此第二次平衡时,Z的浓度也为0.15 mol·L-1 ,选项错误。 四川卷.2015.T7.一定量的CO2与足量的碳在体积可变的恒压密闭容器中反应:C(s)+CO2(g)2CO(g)。平衡时,体系中气体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中医养生:能量平衡灸原理二

能量平衡灸原理(二) 一、能量平衡灸的配穴原则 能量平衡灸的配穴原理:平衡穴+能量穴+加强穴,其中加强穴分开穴和收穴 (一)心肺问题配穴 1、横膈膜以上的问题配穴——开穴+心肺区(3-7胸椎区域灸2分钟)+收穴 2、横膈膜以下的问题配穴——开穴+平衡穴+能量穴+收穴 (二)各种穴位的了解 1、开穴,需要根据十天干,十二地支推算出来的 2、平衡穴:小肠区、三焦区 (1)小肠区——前关元穴,后关元俞,小肠俞 作用: A、引血下行 B、血液回流 C、汽化润养脏腑 D、巩固元气 E、消炎下火 F、人体的下水道 (2)三焦区——前指下脘到石门,后指三焦俞+肾俞+气海俞 作用: A、元气升降的通道 B、人体传化水谷的作用 C、人体水液运行的主要通道 3、能量穴:俞募穴 (1)俞穴12个:肺俞,心包俞,心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大肠俞,小肠俞,膀胱俞 (2)募穴12个,中府肺募,膻中心包募,巨阙心募,期门肝募,日月胆募,章门脾募,中脘胃募,石门三焦募,京门肾募,天枢大肠募,关元小肠募,中极膀胱募 4、加强穴,分开穴和收穴 (1)开穴——根据十天干,十二地支推算 (2)收穴——选择当时艾灸时间当值经络的合穴进行收穴,灸3分钟左右 二、如何开穴 (一)、熟记十天干,十二地支 1、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2、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二)、熟记十二时辰对应的时间 (三)、熟记十二时辰在手指上的位置 (三)背诵当日天干对应的口诀 甲乙还加甲,已庚丙做初,丙辛生戊子,丁壬庚子居,戊癸何方法,壬子不须移 1、甲乙还加甲——逢日干是甲或者已的日子,在手掌上子时位置,开始从甲算起 2、已庚丙做初——逢日干是已或者更的日子,在手掌上子时位置,开始从丙算起 3、丙辛生戊子——逢日干是丙或者辛的日子,在手掌上子时位置,开始从戊算起 4、丁壬庚子居——逢日干是丁或者人的日子,在手掌上子时位置,开始从庚算起 5、戊癸何方法,壬子不须移——逢日干是戊或者癸的日子,在手掌上子时位置,开始从壬算起。 计算结尾在你艾灸开始的那个时间在手掌上对应的位置

食品营养学 练习题 第三章营养与能量平衡

第三章营养与能量平衡 一、填空 1、人体热能需要的测定方法有计算法和测定法。 2、人体的热能消耗包括基础代谢食物热效应体力活动。 3、食物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 4、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称之为三大产能营养素。 5、能量密度是指每克食物所含的能量。 二、选择 1、维持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能量消耗是。 A.体力活动消耗 B.基础代谢 C.非体力活动消耗 D.食物热效应耗能 2、一般来说,机体所需要能量的以上是由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的。 A.30% B.50% C.60% D.70% 3、据用“弹式热量计”测定,1g蛋白质在体外燃烧平均产生热量为。 A.17.15 kJ B.39.54 kJ C.23.64 kJ D.18.61 kJ 4、以下产能营养素净能量系数最高的是。 A. 蛋白质 B. 脂肪 C. 糖类 D. 乙醇 5、测定基础代谢率最有用的指标是。 A. 体重 B. 身高 C. 年龄 D. 性别 三、名词解释 1、食物能值 2、生理能值 3、能量系数/食物的热价 4、基础代谢 5、基础代谢率 6、食物热效应TEF/食物特殊动力作用SDA 7、能量密度 8、低热能食品 9、高能食品 四、简答 (一)简述能量的作用。 (二)简述人体的能量需要及其主要组成。 (三)简述对食物的代谢反应的作用机理。 五、论述 (一)试论述影响基础代谢的因素。 (二)试论述大豆的营养特点,它有哪些抗营养因子。 (三)试论述能量消耗及其影响因素。 第三章营养与能量平衡(答案) 一、填空 1、计算法测定法 2、基础代谢食物热效应体力活动 3、太阳能 4、碳水化合物蛋白质 5、能量密度 二、选择

高考化学平衡移动练习题(含答案)

化学平衡移动专题练习 1.在已经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体系中,如果下列量发生变化,其中一定能表明平衡移动的是() A.反应混和物的浓度B.反应物的转化率 C.正、逆反应速率D.反应混和物的压强 2.在下列平衡体系中,保持温度一定时,改变某物质的浓度,混合气体的颜色会改变;改变压强时,颜色也会改变,但平衡并不移动,这个反应是() A.2NO+O22NO2B.Br2(g)+H22HBr C.N2O42NO2 D.6NO+4NH35N2+3H2O 3.在某温度下,反应ClF(g) + F2(g)ClF3(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不变,缩小体积,Cl F的转化率增大 B.温度不变,增大体积,Cl F3的产率提高 C.升高温度,增大体积,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降低温度,体积不变,F2的转化率降低 4.已建立化学平衡的可逆反应,当改变条件使化学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生成物的百分含量一定增加②生成物的产量一定增加 ③反应物转化率一定增大④反应物浓度一定降低 ⑤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⑥使用了合适的催化剂 A.①②B.②⑤C.③⑤D.④⑥ 5.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 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 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B.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C.物质A的转化率减小了D.a>b 6.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NO2,一定温度下建立如下平衡:2NO2(g) N2O4此时平衡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分数为x%;若再充入1mol N2O4,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达到新平衡时,测得NO2的体积分数为y%,则x和y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x>y B.x=y C.x<y D.不能确定 7.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列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溴水中有下列平衡:Br2+H2O HBr+HBrO当加入AgNO3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 B.对二氧化硫的品红溶液加热可使颜色变深 C.反应CO+NO2CO2+NO(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可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合成氨反应N2+3H22NH3(正反应放热)中使用催化剂8.在密闭容器中进行H2(g)+Br2(g) 2HBr(g)+Q;反应达到平衡后,欲使颜色加深,应采取的措施是() A.升温B.降温C.减小容器体积D.增大容器体积 9.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mA(g)+nB(s)pC (g)达到平衡后,压缩容器的体积,发现A的转化率随之降低。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m+n)必定小于p B.(m+n)必定大于p C.m必定小于p D.n必定大于p 10.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X(g)+Y(g) Z(g)+W(s);△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 B.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 C.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D.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H增大 11.一定条件下将2mol SO2和2mol SO3气体混合于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O22SO3平衡时SO3为n mol,在相同温度下,分别按下列配比在上述容器中放入起始物质,平衡时SO3的物质的量可能大于n的是()A.1 mol SO2+1 mol O2+1 mol SO3 B.4 mol SO2+1 mol O2 C.2 mol SO2+1 mol O2+2 mol SO3 D.2 mol SO2+1 mol O2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B.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使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C.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会破坏有气体存在的反应的平衡状态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 13.在一定条件下,向5L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A气体和1mol B气体,发生可逆反应: 2A(g)+B(g) 2C(g),达到平衡时容器内B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则A的转化率为() A.67%B.50%C.25%D.5% 14.对于平衡体系:aA(g)+bB(g) cC(s)+dD(g)+Q;有下列判断,其中不正确的是()

人体怎样调节皮肤的能量平衡

人体怎样调节皮肤的能量平衡 一、能量一能量平衡健康关键 1,概述能量是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这三大营养素存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单位包括千卡(kcal),千焦耳(U),换算方法为1kcal =4. 184 kJ. 2.人体的能量消耗包括基础代谢、体力活动、食物热效应和生长发育等几个方面。 3.能量平衡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能量的关系最大,与能量的积累和消耗都有关。身体内部的能量积累过多,会引发超重、肥胖等疾病;身体内部的能量消耗过多,会引发消瘦、营养不良等疾病。 能量过多或者过少都会引发疾病,人体需要均衡的能量。我们要健康,必须学会如何消耗多余的能量(适量运动),学会如何补充消耗的能量(摄取营养),做到能量平衡。 4.食物来源食物尽量多样化,能量主要来自粮谷类、动物性食物、豆类制品、水果蔬菜和食用油脂等。 5.热能供给量及来源能量供给量为轻体力劳动者每天每公斤体重30干卡,中体力劳动者每天每公斤体重35千卡,重体力劳动者每天每公斤体重40千卡。成人能量来源比例:碳水化合物占55% - 65%,脂肪占20% -30%,蛋白质占10% -15%。 二、膳食纤维一防富贵病卫士 1.分类分为水溶性纤维和非水溶性纤维两类。果胶和树胶属于水溶性纤维,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属于非水溶性纤维。 2.膳食纤维的作用 (1)改善肠道功能,防止便秘。 (2)调节血糖,防治糖尿病。 (3)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4)增加饱胀感,有助控制体重。 (5)稀释大肠中的致癌物质,缩短其通过肠道的时间,吸附某些食品添加剂、农药、洗涤剂等有害物质,促进排毒,预防大肠癌。 3.膳食纤维的食物采源非水溶性膳食纤维:水果和蔬菜的皮,全麦类和种子类;水溶性膳食纤维:水果、蔬菜、燕麦、大麦、豌豆、干豆类。 4.推荐摄入量膳食纤维每天摄入25 -35克。 5.最佳补充剂果蔬纤维片。 三、维生素—-维持生命的元素 (一)维生素A(视黄醇)一护眼营养素

极限平衡法在边坡稳定分析中的应用

极限平衡法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摘要从瑞典圆弧法、瑞典条分法和毕肖普法的基本原理出发,对比三者的不同假设,从得出的安全系数数据分析得出结论:三种方法中,毕肖普法得出的稳定性系数最大,瑞典条分法得出的稳定性系数居中,瑞典圆弧法迁出的稳定性系数最小。 关键词瑞典圆弧法瑞典条分法毕肖普法稳定性系数 1 概述 由于边坡内部复杂的结构和岩石物质的不同,使得我们必须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来分析其稳定状态。因此边坡是否处于稳定状态,是否需要进行加固与治理的判断依据来源于边坡的稳定性分析数据。 目前用于边坡稳定分析的方法有很多,但大体上有两种——极限平衡法和数值法。数值法有离散元法、边界元法、有限元法等;极限平衡法有瑞典圆弧法、毕肖普法、陆军工程师团法、萨尔玛法和摩根斯坦—普莱斯法等。 极限平衡法依据的是边坡上的滑体或滑体分块的力学平衡原理(即静力平衡原理)来分析边坡在各种破坏模式下的受力状态,以及边坡滑体上的抗滑力和下滑力之间的关系来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评价的计算方法。由于它概念清晰,容易理解和掌握,且分析后能直接给出反映边坡稳

定性的安全系数值,因此极限平衡法是边坡稳定性分析计算中主要的方法,也是在工程实践中应用最多的方法之一。 其中瑞典圆弧法(简称瑞典法或费伦纽斯法)亦称Fellenious法,是边坡稳定分析领域最早出现的一种方法。这一方法由于引入过多的简化条件和考虑因素的限制 , 它只适用于φ= 0 的情况。虽然求出的稳定系数偏低 10 % ~20 %。,但却构成了近代土坡稳定分析条分法的雏形。 而在费伦纽斯之后,许多学者都对条分法进行了改良,产生了许多新的计算方法,使计算的方法日趋完善。 在瑞典圆弧法分析粘性边坡稳定性的基础上,瑞典学者Fellenius 提出了圆弧条分析法,也称瑞典条分法。Fellenius将土条两侧的条间力的合力近似的看成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作用面上,因此提出了不计条间力影响的假设条件。而每一土条两侧的条间力实际上是不平衡的,但经验表明,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当土条宽度不大时,忽略条间力的作用对计算结果并没有显著的影响,而且此法应用的时间很长,积累了丰富的工程经验,一般得到的安全系数偏低,即偏于安全,所以目前的工程建设上仍然常用这种方法。 1955年,毕肖普(Bishop)在瑞典法基础上提出了——毕肖普法。这一方法仍然保留了滑裂面的形状为圆弧形和通过力矩平衡条件求解的特点,与瑞典条分法相比,毕肖普法是在不考虑条块间切向力的前提下,满足力多边形闭合条件,就是说虽然在公式中水平作用力并未出现,但实际上条块间隐含的有水平力的作用。毕肖普法由于考虑到了条块间水平力的作用,因此得到的安全系数较瑞典条分法略高一些。

(完整版)高考化学知识点化学平衡常数

高考化学知识点:化学平衡常数 高考化学知识点:化学平衡常数 1、化学平衡常数 (1)化学平衡常数的化学表达式 (2)化学平衡常数表示的意义 平衡常数数值的大小可以反映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大小,K值越大,反应进行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高,反之则越低。 2、有关化学平衡的基本计算 (1)物质浓度的变化关系 反应物:平衡浓度=起始浓度-转化浓度 生成物:平衡浓度=起始浓度+转化浓度 其中,各物质的转化浓度之比等于它们在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计量数之比。 (2)反应的转化率():= 100% (3)在密闭容器中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在计算时经常用到阿伏加德罗定律的两个推论: 恒温、恒容时:恒温、恒压时:n1/n2=V1/V2 (4)计算模式 浓度(或物质的量) aA(g)+bB(g) cC(g)+dD(g) 起始 m n O O 转化 ax bx cx dx 平衡 m-ax n-bx cx dx (A)=(ax/m)100% (C)= 100% (3)化学平衡计算的关键是准确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化学平衡的计算步骤,通常是先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列出反应起始时或平衡时有关物质的浓度或物质的量,然后再通过相关的转换,分别求出其他物质的浓度或物质的量和转化率。概括为:建立解题模式、确立平衡状态方程。说明: ①反应起始时,反应物和生成物可能同时存在; ②由于起始浓度是人为控制的,故不同的物质起始浓度不一定是化学

计量数比,若反应物起始浓度呈现计量数比,则隐含反应物转化率相等,且平衡时反应物的浓度成计量数比的条件。 ③起始浓度,平衡浓度不一定呈现计量数比,但物质之间是按计量数反应和生成的,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一定成计量数比,这是计算的关键。 化学平衡常数知识点总结分享到这里,更多内容请关注高考化学知识点栏目。

极限平衡法的几种方法介绍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基于极限平衡法原理的边坡稳定计算有多种方法,根据不同的适用条件,主要有摩根斯坦-普瑞斯(Morgenstern-Price)法、毕肖普(Bishop)法、简布(Janbu)法、推力法、萨尔玛(Sarma)法等。 Bishop法概述: 目前,在工程上常用的两种土坡稳定分析方法仍为瑞典圆弧法(Fellenius法)和简化毕肖普法,它们均属于极限平衡法。瑞典圆弧法的土条间作用力的假设不太合理,得出的安全系数明显偏低,而简化毕肖普法的假设较为合理,计算也不复杂,因而在工程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 当土坡处于稳定状态时,任一土条内滑弧面上的抗剪强度只发挥了一部分,并与切向力相平衡,见图1(a),其算式为 (1)如图1(b)所示,将所有的力投影到弧面的法线方向上,则得 (2)当整个滑动体处于平衡时(图1(c)),各土条对圆心的力矩之和应为零,此时,条间推力为内力,将相互抵消,因此得 (3) 图1 毕肖普法计算图 将式(2)代入式(3),且,最后得到土坡的安全系数为

(4) 实用上,毕肖普建议不计分条间的摩擦力之差,即,式(4)将简化为 (5) 所有作用力在竖直向和水平向的总和都应为零,即并结合摩擦力之差为零,得出 (6) 代入式(5),简化后得 (7) 当采用有效应力法分析时,重力项将减去孔隙水压力,并采用有效应力强度指标有 (8) 在计算时,一般可先给假定一值,采用迭代法即可求出。根据经验,通常只要迭代3~4次就可满足精度要求,而且迭代通常总是收敛的。 摩根斯坦-普瑞斯(Morgenstern-Price)法 该方法考虑了全部平衡条件与边界条件,消除了计算方法上的误差,并对Janbu推导出来的近似解法提供了更加精确的解答;对方程式的求解采用数值解法(即微增量法),滑面形状任意,通过力平衡法所计算出的稳定系数值可靠程度较高。

高考化学化学平衡状态考点全归纳

化学平衡状态 [考纲要求] 1.了解可逆反应的定义。2.理解化学平衡的定义。3.理解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考点一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 1.可逆反应 (1)定义 在同一条件下既可以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可以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 (2)特点 ①二同:a.相同条件下;b.正逆反应同时进行。 ②一小:反应物与生成物同时存在;任一组分的转化率都小于(填“大于”或 “小于”)100%。 (3)表示 在方程式中用表示。 2.化学平衡状态 (1)概念 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或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2)化学平衡的建立 (3)平衡特点 深度思考 1.反应2H2O 电解点燃2H2↑+O2↑是否为可逆反应? 答案 不是可逆反应,因为两个方向的反应条件不同。 2.向含有2 mol 的SO2的容器中通入过量氧气发生2SO2+O2催化剂加热2SO3,充分反应后生

成SO3的物质的量______2 mol(填“<”、“>”或“=”,下同),SO2的物质的量______0 mol,转化率________100%。 答案< > < 题组一极端假设法解化学平衡状态题的应用 1.一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X(g)+,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均不为零),达到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别为0.1 mol·L-1、0.3 mol·L-1、0.08 mol·L-1,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c1∶c2=3∶1 B.平衡时,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3 C.X、Y的转化率不相等 D.c1的取值范围为0 mol·L-1

第十章营养与膳食平衡练习和答案_食品营养学

第十章膳食平衡 一、填空 1、牛奶中含量较低的矿物质是,用牛奶喂养婴儿时应注意加以补充。 2、膳食中补充叶酸、维生素B12和维生素B6可降低高血浆、对血管的损伤。 3、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包括四个营养水平指标,它们 是。 4、社会营养监测指标包括监测地区和两方面的资料与指标。 5、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应控制总脂肪的摄入,限制和的摄入量。 6、母乳化奶粉中应脱去牛奶中部分,以减少肾溶质负荷,并促进其吸收。 7、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共分为层,其中最顶层是食物。 8、我国目前面临的营养问题是人群存在营养失衡(营养过剩)的双重挑战。 9、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儿童营养不良的分类,身高的体重(体重/身高)低于正常儿童的变异范围称为。 10、在营养性贫血中,是世界上四大营养缺乏病之一。 二、选择 1、婴儿首先添加的辅食应该是。 A.蛋黄 B.鱼类 C.淀粉类 D.蔬菜 2、根据我国居民一日三餐的饮食习惯,早餐食物量所占的比例一般应为。 A. 10% B. 20% C. 30% D.40%

3、我国第一个《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制订的时间是。

A. 1949年 B. 1962年 C. 1989年 D.1997年 4、采用回顾询问法进行膳食调查时,回顾的时段应该是。 A. 最近12小时 B. 最近24小时 C. 最近36小 时 D. 最近48小时 5、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同类互换原则,以下可用于替换馒头的食物是。 A. 黄豆 B. 瘦猪肉 C. 菠菜 D. 面包 6、开展膳食调查的频率最好是。 A. 每月1次 B. 每两个月1次 C. 每季度1次 D. 每半年1次 三、名词解释 1、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为满足人群健康个体基本营养所需的能量和特定营养素的摄入量,它是在推荐的膳食营养素供给量RDA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包括: 2、平均需要量EAR:指膳食中摄取的营养素水平,足够维持不同性别和年龄50%个体的健康,而不能满足另外50%个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RDA=EAR+2SD=1.2×EAR,SD是EAR的标准差。 3、推荐摄入量RNI:相当于传统使用的RDA,它可以满足某一特定群体中绝大多数97-98%个体的需要。 4、适宜摄取量AI:是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应能满足目标人群中几乎所有个体的需要,其准确性不如RNI。 5、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是平均每日可以摄入该营养素的最高量,此量对一般人群中所有个体不致损害健康 6、合理营养:指通过合理的膳食和科学的烹调加工,向机体提供足够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并保持各营养素之间的平衡,以满足人体的正常生理需要、维持人体健康的营养。 四、简答

极限平衡理论的应用分析

极限平衡理论的应用分析 极限平衡理论较常用于边坡稳定性分析,因可快速得到一潜在滑动面及其安全系数,但其假设较简单较不考虑岩土实际行为。本研究根据某一实例,由极限平衡理论的临界滑动面进行分析,接下来根据其安全系数加以讨论,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标签:边坡稳定性极限平衡理论应用分析 由于近年来边坡灾害层出不穷,所以在边坡开发前,应审慎评估边坡安全性,因此边坡稳定分析是不可或缺的过程。一般工程界分析边坡稳定问题,大致可分为极限平衡理论与数值分析法,极限平衡理论为岩土在极限状态下计算力或力矩平衡方法,与岩土组合律无关;另外则为采用岩土应力-应变关系数值分析方法,如有限元素法、有限差分法等。 极限平衡方法用以评估边坡稳定已有相当多年的历史,其主要假设为所考虑的可能滑动土体范围内均达极限塑性状态,以寻求力、力矩或能量平衡。极限平衡方法所以能为工程界所接受并加以使用,主要是其简易且可得到不错结果。但该法无法确切反应边坡行为,除非边坡已接近临界状态,即安全系数接近或甚至小于1.0[1]。随着数值分析方法演进及计算能力提升,极限平衡方法有效性逐渐受到存疑[2]。 本研究使用Pcstabl 程序程序由美国普渡大学Siege 于1974 年所开发,并且不断发展新的功能。程序中有Bishop、Janbu 及Spencer 等切片分析法可求取边坡安全系数及可能滑动破坏面位置。此外对于异向性的岩土、地下水位、地表荷重、地震力等均能加以分析,其应用于边坡相关问题分析上相当普遍[3]。本研究采用Pcstabl5m Janbu切片分析法,此法可解决不规则地形与不同剪力强度土层边坡稳定问题,滑动面可为任意形状,且滑动面上与滑动土体内任意位置应力皆可计算[4]。 实务工程设计常使用极限平衡理论,因可快速求得安全系数与可能滑动面。而安全系数一般可由力平衡或力矩平衡求得,如式(1)所示。 但由于极限平衡理论假设沿边坡滑动面上的每一点均同时达到极限状态,即滑动面上每一点安全系数均相同,与实际边坡破坏并不相符[5]。其所假设与分析适用性均有不尽合理的地方,因此,极限平衡理论在使用上有其限制。 本研究区域由砂岩、页岩或砂页岩所构成,地层可概略分为两层,表层岩土为沉泥质砾石层至沉泥质砂土层,此层主要由黄棕色岩块及岩屑所构成,厚度约为0.7至24m不等;其下为风化砂岩层,此层主要由黄棕色至白色砂岩所构成,此层砂岩呈新鲜或完全风化不同现象,接近地表风化严重且破碎,大部份岩层锈染严重,反映地下水含量丰富。由一般物理性质试验可得,岩土干单位重为17至21kN/m3,饱和单位重为21至23kN/m3,三轴试验及直接剪力试验得凝聚力

直接能量平衡控制策略

直接能量平衡控制策略 直接能量平衡控制策略是基于火力发电厂而提出的机炉协调控制策略,是为电站单元机组协调控制而设计的一种先进的控制方案。其从能量平衡的概念出发,将锅炉和汽机作为一个有机紧密联系的整体来控制,它以锅炉跟随为基础,将汽机的能量需求作为锅炉指令,在锅炉燃料调节器入口直接同锅炉的热量信号比较,使机、炉之间的能量供求关系得到快速平衡,进而简洁且有效地实现机炉一体化协调控制。 直接能量平衡策略中,能量需求信号是基于汽机对能量的要求计算出来的,这个能量要求称为"能量平衡信号",它代表了在任何工况下汽机对蒸汽的需求量。"能量平衡信号"随着汽机调节阀的开度变化而变化,即使在故障或手动调节时,计算的结果也是正确的。能量平衡是通过直接控制输入炉膛的能量使之与能量需求信号相匹配而实现的,送入锅炉炉膛的能量通过对锅炉放热量的连续计算确定,直接能量平衡由燃料控制调节器维持。 能量平衡信号采用PS×P1/PT表示, 其中P1为汽机调节级压力,直接反映的是进汽流量也就是机组负荷 PT为机前压力即主汽门前压力 PS为机前压力设定值 P1/PT与汽机调节阀开度成正比,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的调节阀开度变化,该值都能作出灵敏的反映,所以无论在静态或动态,PS×P1/PT可以表征定压运行或滑压运行等不同运行工况下汽机的能量输入(即汽机对锅炉的能量需求)。 输入能量必须同能量需求相匹配,输入的燃料量如采用给粉机转速等直接测量,易受制粉系统延迟,煤质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直接能量平衡控制策略中,采用热量信号P1+CdPb/dt作为燃料量反馈, 其中C为汽包锅炉的蓄热系数, Pb为锅炉汽包压力,其微分信号代表了锅炉蓄热量变化。 热量信号提供了一个在稳态和动态工况下都适用的燃料量工程测量方法。协调控制系统将能量平衡信号和热量信号直接引入锅炉燃料调节器入口,进入燃料调节器入口的能量偏差信号为: ef=PS×P1/PT-(P1+CdPb/dt) =P1×(PS-PT)/PT-CdPb/dt =ΔPT×P1/PT-CdPb/dt 式中:ΔPT=PS-PT为机前压力偏差。 在静态工况下,dPb/dt=0,有ef=ΔPT×P1/PT。燃料调节器的积分作用总是消除调节器入口偏差,使ef最终等于零。由于机组带负荷后,P1/PT恒不等于零,这就必须使ΔPT=0,即使机前压力PT等于给定值PS。可见,系统的燃料调节器具有保持机前压力PT等于给定值的能力,而无需另加压力校正调节器。 在动态工况下,汽包压力的微分信号具有防止PT过调,使过程稳定的作用。例如,由于锅炉内扰作用使PT增高时,ΔPT=PS-PT成为负值,dPb/dt将为正值,燃料调节器入口的偏差信号为负值,使燃料量输入减少,校正PT的上升。当PT开始回降时,dPb/dt变为负值,使燃料量得以增加,防止PT出现过调。直接能量平衡协调控制系统同时还设有能量平衡信号的动态前馈:(PS×P1/PT)×[d(PS×P1/PT)/]dt,用以补偿机前压力设定值变化或负荷变化时锅炉蓄能的变化和机、炉动态响应的差异。定压运行时,动态前馈补偿了负荷变化时要求改变汽包压力所需的锅炉蓄能变化。负荷不变时,则补偿机前压力定值提高所需的锅炉附加蓄能。而在滑压运行时,更要补偿负荷和机前压力二者同时变化时,要求汽包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