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平衡调节与体温调节

水平衡调节与体温调节

水平衡调节与体温调节
水平衡调节与体温调节

水平衡及其调节

(一)机体的水平衡

机体水平衡是指水的摄入量与排出量相适应。机体代谢过程中需要水,机体通常对水的摄取入量与排出量相适应,保持机体内水的平衡。机体水的来源及去路如下图(成人每日的摄入量与排出量,单位mL):

1、水的摄取入量与排出量要保持基本相

等。

2、右图所示水的来源有哪些?

3、机体排水的途径有哪些?

(二)水平衡的调节途径

思考题:

1、机体水平衡的调节途径既有神经调节又有激素调节,其中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

(1)水平衡调节过程中的神经调节途径:

①根据上图写出产生渴觉的反射弧,并指出该反射弧有何作用?

②请写出图中还存在的发射弧,并指出该反射弧有何作用?

(2)水平衡调节过程中的激素调节途径:

①抗利尿激素有何作用?。

②抗利尿激素在哪里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在哪里释放的。

③促使抗利尿激素释放的条件是什么?。

④写出水平衡调节过程中的激素调节途径是:

限时训练:

L1、下图为抗利尿激素作用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当吃食物过咸时,就会引起A ,

使B 受到刺激。

(2)渴觉的产生是由于B把兴奋传至产生的。

(3)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并由C 释放的

D 增加,促进了肾小管、集合管,

减少尿的排出。

(4)当人出汗丢失太多钠盐时,E 下降,机体就

会减少释放D 。

反馈练习

1、调节人体水和无机盐平衡最重要的器官是()A、汗腺 B、肾 C、大肠 D、肺

2、若一个人剧烈运动,但是却不感到口渴,这时()

A、丢失的水的质量比盐的质量大

B、丢失的盐的质量比水的质量大

C、丢失的水的比例比盐的比例大

D、丢失的盐的比例比水的比例大

3、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B、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从肺排出

C、Na+、K+以重吸收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

D、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

4、遇海难而漂浮在海面的人,因缺乏淡水,此人

A、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加

B、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减少

C、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增加

D、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减少

5、下列有关人体水分和无机盐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血浆渗透压降低时抗利尿激素增加

C、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减少

D、机体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

6、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分别存在于

A、大脑皮层和下丘脑

B、下丘脑和大脑皮层

C、下丘脑的神经细胞和垂体后叶

D、肾上腺和下丘脑

7、人长时间运动后,产生品渴感觉的原因是

A、血浆CO2浓度升高

B、血浆乳酸浓度升高

C、血浆渗透压升高

D、血糖浓度升高

8、人体内水、盐平衡的共同点是

A、水、盐排出的主要途径是经肾脏随尿排出

B、食物是体内水、盐来源的唯一途径

C、通过呼吸系统可排出部分水和盐

D、通过粪便排出的水和盐都是食物中未被吸收的部分

9、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

D、细胞外液中电解质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

4、如图表示甲、乙、丙3种海螃蟹在其他生活环境条件一定

时,实验条件下不断改变海水盐度、它们血液浓度的变化情况

(已知天然海水的浓度是O.5 mol·L-1)。

(1)渗透压调节能力量差的是蟹。

(2)在海水和淡水中都能生活的是__ _ 蟹。

(3)在盐浓度比天然海水还低的海水中,才能发挥调节能力的

是蟹。

体温调节

一、概述

1、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人的体温会随外界环境温度改变而改变吗?

2、体温为什么不会随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3、人体调节体温有哪些调节方式?

二、体温调节过程

(一)机体进入寒冷环境时的体温调节过程

思考题:

1、机体进入寒冷环境时体温调节过程的神经调节方面,包含的反射弧有多少条?请写出来。

2、机体进入寒冷环境时体温调节过程的体液调节途径有哪些?

3、机体进入寒冷环境时体温调节过程的体液调节方面,具协同作用的两激素是什么?

4、列举机体进入寒冷环境时,影响产热和散热的生理过程:

5、甲状腺能参与体温调节,是因为________ __________。

6、机体进入寒冷环境时体温调节结果是什么?

(二)机体进入炎热环境时的体温调节过程

思考题:

1、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是__________________。当人体处在41℃的外界环境中时,主要的散热方式是____________。

2、人体在炎热环境时时,汗腺分泌活动加强。完成这一反射活动的反射弧是 。

(三)体温调节过程的反射弧归纳:

(四)人的体温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温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才能正常调节

(五)机体维持体温恒定有什么意义?

??

?酶活性降低,调节无效

过高酶活性降低,产热不足

过低

反馈练习

1、关于寒冷时体温稳定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寒冷时,酶活性自然增强,固而代谢加快

B、寒冷时经过皮肤所散的热量少于高温环境

C、经皮肤所散的热都是对生命活动没有意义的热

D、寒冷时,代谢增强与多种激素有关

不能推导出的结论是:

A、安静状态下骨骼肌产生的能量全部散失

B、安静状态下大脑容易进人高效率的工作状态

C、安静状态下内脏是主要的产热器官

D、劳动或运动时骨骼肌是主要的产热器官

3、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 ℃降至5 ℃,耗氧量、尿量、抗利

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

A、减少、减少、增加、不变

B、增加、增加、减少、不变

C、增加、减少、增加、不变

D、增加、增加、减少、降低

4、不符合人体体温及其调节实际情况的是

A、处于炎热环境中时,机体主要通过神经调节保持体温相对恒定

B、正常体温因年龄性别等不同而在狭小范围内变动

C、人的体温来源于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热量

D、由垂体分泌的激素促进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

5、下列与体温及体温调节的有关叙述均正确的一项是:

①人体体温的形成源于体内物质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

②人体的温度感受器分布在皮肤、黏膜里

③在寒冷环境中,人体加强产热主要是通过体液调节实现

④调节人体体温的主要中枢在下丘脑

⑤正常体温是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表现之一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④⑤

D、②④⑤

6、下列关于体温及其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①人的体温源于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热量

②人的体温是指通过直肠所测得的温度

③人体感受温度变化的温度感受器分布在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

④当人处于寒冷的环境中时,皮肤的血管舒张,立毛肌收缩

⑤人体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在下丘脑

⑥人体体温调节是通过神经调节来完成的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7、人体调节体温的神经中枢位于()A、下丘脑 B、延髓 C、大脑 D、小脑

8、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不会出现的反应是

A、体表温度有所下降,而体温保持相对稳定

B、骨骼肌和肝脏细胞中线粒体活动加强

C、血液中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含量上升

D、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舒张

9、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剧烈运动时,人体产热增加,体温高于正常值

B、人体在炎热环境中主要通过增加散热和减少产热调节体温

C、受到寒冷刺激时,人体可通过骨骼肌不自主的战栗增加产热

D、人体体温调节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10、下列与人体体温的形成及体温调节的有关叙述均正确的是

A、人体体温的形成主要源于体内的物质合成代谢中所储存的能量

B、在炎热环境中,机体能通过有关神经-体液调节来维持体温相对恒定

C、在寒冷环境中,机体加强产热的机制主要是通过体液调节实现

D、温度感受器有冷觉和温觉两种感受器,调节体温中枢在下丘脑

11、一位在南极科学考察站工作的科学家,当他由温暖的室内来到寒冷的户外时,其下列各项生理变化与

左图变化趋势相符的是

①皮肤血管血流量的变化②身体耗氧量变化

③肾上腺素分泌量④汗腺的分泌量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12、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脑皮层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

B、温觉感受器只分布于皮肤

C、人在剧烈运动时主要产热方式是骨骼肌的收缩

D、降低新陈代谢是人在炎热环境中散热的主要方式

13、(高考试题:2005全国理综Ⅱ)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会引起

A、冷觉感受器兴奋

B、温觉感受器抑制

C、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D、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

14、下列有关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寒冷环境刺激可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机体产热增加

B、寒冷环境刺激可使皮肤血管收缩,机体散热减少

C、炎热环境刺激可使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增加,机体散热增加

D、极端炎热环境中,人体不能只靠神经和体液调节来维持体温恒定

15、对实验狗的脊髓进行直接加温,引起狗的气喘、血管舒张和产热抑制等反应,而冷却其

脊髓,又会引起寒战、血管收缩等反应。对该反射的分析错误的是

A、脊髓中存在着感受温度变化的结构

B、脊髓中有神经元参与该神经冲动的传出

C、脊髓中存在着温度调节的效应器

D、脊髓中有神经元参与该神经冲动的传入

16、

17、下列曲线能正确反映蛙的代谢与环境温度的关系的是

18、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可采用一些辅助治疗措施降低体温。下列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加盖棉被,增加排汗量

B、在额头上敷一条冷水浸泡过的毛巾

C、用酒精棉球擦拭四肢等部位

D、适当撤减衣被

19、下图表示某健康男性在45℃室内安静状态下的体内温度、皮肤温度和出汗率的变化。第25分钟时,此人饮入冰水。

(1)在0~25min内,此人皮肤温度低于

体内温度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分析饮用大量冰水导致皮肤温

度升高的变化是如何引起的?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

(3)在45℃的室温环境中,人体皮

肤内的________________接受刺激,将兴

奋传入______________的体温调节中枢,

使皮肤血管____________,血流量__________,汗液分泌__________,从而使散热量增加,体温保持恒定。(4)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人体的_____________发生障碍,使人体表现为_________。

答案:

水平衡调节

(一)机体的水平衡2、水的来源有饮水、食物中含有的水和细胞代谢产生的水。

3、机体排水的途径有排尿、经肺呼出水分、通过出汗排除水分,通过粪便排出少部分水。

(二)水平衡的调节途径

1、(1)①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该反射弧的作用是当机体缺水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引起主动喝水。

②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的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垂体

该反射弧的作用是当细胞外液渗透压过高时,促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

(2)①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进行重吸收,减少尿量。

②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分泌的;抗利尿激素是垂体释放的。

③促使抗利尿激素释放的条件是细胞外液渗透压过高。

④水平衡调节过程中的激素调节途径是:

限时训练:L1、(1)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2)大脑皮层

(3)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重吸收水(4)细胞外液渗透压;抗利尿激素

反馈练习:1、B 2、D 3、D 4、A 5、D 6、B 7、C 8、A 9、C 4、(1)乙(2)丙(3)甲

体温调节

一、概述1、不会。 2、人的体温之所以能维持相对恒定,是因为在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下,机体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 3、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来实现

二、体温调节过程

(一)1、至少有六条反射弧,它们分别是

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X,其中X代表皮肤血管、汗腺、立毛肌、骨骼肌、肾上腺、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等效应器。

2、机体进入寒冷环境时体温调节过程的体液调节途径有:

途径①:

途径②:肾上腺→肾上腺素→机体代谢增强→产热增加

3、具协同作用的两激素是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

4、减少散热的生理过程有:皮肤血流收缩,血流量减少;汗腺分泌汗液减少;

增加产热的生理过程有:骨骼肌战栗;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多,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增多,机体代谢增强,产热增多。

5、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

6、在低温条件下,机体通过调节作用,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使机体产热量与散热量相等,维持体温相对恒定。

(二)1、皮肤通过汗液蒸发散热2、略

(五)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如体温过高、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新陈代谢。

反馈练习1、D 2、A 3、B 4、D 5、C 6、D(提示:②直肠温度是最接近体温;④皮肤血管应收缩;⑥是神经和体液共同作用的。) 7、A 8、D 9、C 10、D 11、A 12、C 13、D 14、C 15、C 16、B 17、B 18、A

19、(1)汗液蒸发,散失热量;

(2)饮用冰水后,体内温度降低,出汗减少,散失热量减少,加上外界温度高于皮肤温度,导致皮

2016届高考(中图版)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七)3.1.2.33.1.2.4水盐调节、体温调节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七) 水盐调节体温调节 (40分钟100分) 一、基础全面练(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流行于夏季的霍乱传染病,发病急骤,先泻后吐呈喷射性呕吐,早期无腹痛、体温不高。除对患者给予相应药物治疗外,还应特别注意给予补充( ) A.水和K+ B.水 C.水和Na+ D.水和Na+、K+ 【解析】选C。当人在高温条件下工作、剧烈运动或患某些疾病导致剧烈呕吐、严重腹泻时,就会丢失大量的水和无机盐(主要是钠盐),导致机体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四肢发冷等症状,及时补充生理盐水,就可以缓解上述症状。因此据题意应特别注意给予补充水和Na+。 2.(2015·青岛模拟)如图为水平衡调节机理,请据图判断A、B、C依次为( ) 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 B.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

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渴觉中枢 D.渴觉中枢、肾小管、抗利尿激素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关键是明确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及抗利尿激素有减少尿液形成的作用。 【解析】选C。下丘脑神经中枢发出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渴觉中枢,引起渴觉。另外神经冲动传到垂体,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增强对水的重吸收。 【易错提醒】渴觉产生的中枢在大脑皮层,而不是在下丘脑。3.冬泳运动能强身健体,被誉为“勇敢者的运动”。在严寒的冬季,冬泳运动员刚开始训练时在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 ) ①体温下降②机体耗氧量降低 ③皮肤血管收缩④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 ⑤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解析】选D。本题考查体温调节的过程。在严寒的冬季,当冬泳运动员进入训练时,冷觉感受器兴奋并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由传入神经纤维传到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产生新的神经冲动并沿传出神经纤维传到甲状腺、肾上腺、骨骼肌、立毛肌、皮肤血管等部位,引起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代谢加强,机体耗氧量增加,立毛肌、骨骼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反应。由于人体的自我调节作用,体温不会下降,而是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专题复习-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

考点2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 ●基础知识自主疏理 1.水盐调节 (1)水的平衡 ①人体内的水的来源和去路: 在○的调节下, 在排出途径中,可调节的是由○排出的水。 (2)盐调节 ①无机盐平衡 ~ 肾脏排盐特点:Na+:多吃多排,少吃少排,○;K+:多吃多排,少吃少排,○; ②Na+、K+平衡的调节:由肾上腺分泌醛固酮(固醇)来调节,Na、K的平衡,属于○ 方式。 (3)水盐平衡的意义 ①水和钠盐在维持○渗透压稳定方面有重要意义,如果大量丢失水和无机盐,则影响○的稳定; ②钾在维持○渗透压、○上有重要作用; ③水在溶解代谢废物、排出代谢废物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血糖调节 (1)血糖平衡:血糖含量在○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原因是血糖的来源和去路能够保持动态平衡; (2)来源和去路: (3)调节方式:有激素调节(直接):升高血糖的激素有:○、降低血糖的激素有:○(唯一)和神经调节(间接)。 (4)生理意义:保证各种组织和器官的○供应,进而保持人体健康。 3.体温调节 (1)体温:指人身体内部的温度;由体内的○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热量来维持; (2)意义: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3)体温调节:在炎热环境下由○起调节作用;在寒冷环境下以○ 为主要的○调节。 版本差异的内容 4.模拟尿糖的检测(中国地图版)(浙江科技版) ` (1)实验原理 葡萄糖试纸是一种酶试纸,由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某种无色的化合物固定于滤纸上制成。当尿液滴加到酶试纸上时,尿液中的葡萄糖在葡萄糖氧化酶的作用下生成葡萄糖酸和H2O2,H2O2和过氧化氢酶反应生成水和原子氧,原子氧可以将试纸上无色的化合物氧化成有色化合物,使试纸呈现特定的颜色,再与标准比色卡比对,即可知道尿中葡萄糖的含量。 (2)材料用具 试管5支,滴管,清水,葡萄糖溶液,蛋白质溶液、葡萄糖试纸,模拟的尿样本两份。 (3)方法步骤 ①取5支试管,分别编号为l、2、3、4、5.并分别加入4 mL上述不同的液体 ②分别用滴管从样本瓶内吸取溶液,滴2滴于葡萄糖试纸上,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 (4)结果分析 与标准比色卡对比,判断出“尿糖”的含量。 校对:○物质代谢○尿○神经和体液○肾脏○不吃不排○不吃也排○激素调节○细胞外液○血压、心率○细胞内液○心肌舒张、兴奋性○80~120m g/dL ○肝糖元分解○非糖物质转化○糖元○非○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胰岛素○能量○有机物的氧化分解○神经○神经调节○神经一体液 ) ●自主检测过关 1.下列关于人体下丘脑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调节体温的中枢位于人的下丘脑上,是一高级神经中枢 B.下丘脑中有渗透压感受器,可以感受内环境中渗透压的变化 C.下丘脑能够调节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的功能 D.下丘脑能合成抗利尿激素和分泌醛固酮、肾上腺素等激素 1.D解析:醛固酮由肾上腺皮质分泌,肾上腺素由肾上腺髓质所分泌。 2.(08江苏南通二次调研)1999年科学工作者从某些植物中提取分离出一种功能类似于动物胰岛素的植物胰岛素,该物质能很好地耐受消化酶和酸性环境,且易被人体直接吸收。最近,国家卫生部正式确认植物胰岛素为调节血糖的功效成分.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 习题及讲义

第八讲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 一、水的平衡及其调节 (一) 水的平衡 来源:饮水、食物、物质代谢 排出途径:由肾、皮肤、肺、大肠排出 摄入量等于排出量 (二)水平衡的调节: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相关器官的作用,使摄入量等于排出量,在排出途径中,可调节的是由肾排出的水。 肾脏主要由肾单位(如下图)构成, 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一般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物质均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肾小囊壁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通过它们的重吸收和分泌作用等,最后形成尿液(又称终尿) 【例析】 生活在干燥大米中的“米象”(俗称米虫),它新陈代谢所需水的来源主要

是(C) A.大米中所含的自由水 B.大米中所含的结合水 C.米虫体内物质代谢产生的水 D.无法判断 二、无机盐的平衡 (一)钠、钾盐的摄入和排出 (二)肾脏排泄特点 1.钠的排泄特点: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排出量几乎等于摄入量) 2.钾的排泄特点: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 三、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一)水平衡调节(下图一)(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下图二) 1、水盐调节的条件类型:神经-体液调节 2、参与水盐调节的主要器官:下丘脑——水盐调节中枢,分泌抗利尿激素 肾上腺——分泌醛固酮 神经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 肾脏——水盐主要排泄器官 皮肤——水盐排泄器官 3、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的生理作用:醛固酮——保钠排钾 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谁的重吸收四、水和无机盐平衡的意义 1.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维持有重要作用,大量丢失水和无机盐(主要为钠)时会出现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并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四肢发冷等症状,甚至昏迷。因此要及时补充水和食盐。 食盐中的Na+ 来源 人体中的Na+ 人体中的K+ 去路 肾脏(尿)(主要) 皮肤(排汗) 大肠(排便) 肾脏(尿)(主要) 大肠(排便) 食盐中的K+

水盐调节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理解); (2)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理解); (3)水和无机盐平衡的意义(理解)。 2.态度观念方面 (1)增强学生自我保健的意识,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帮助学生树立局部与整体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学习意识。 3.能力方面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识别、理解图表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本节知识解释和说明日常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 2.难点: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教学模式 问题——探究式。 教学手段 1.实物投影仪:展示相关的问题、图表和信息资料,创设探究的情境; 2.挂图、板图: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3.设计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形象性。 课时安排一课时。 1.投影本章题图,创设探究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照片上所展示的内容与哪些生命活动有关?(2)结合照片上的场面,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和教育? 通过分析、讨论明确: (1)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及营养和兔疫,对维持人体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 (2)中国人民军队是人民的子弟兵,是做可爱的人。 2、精心设计问题情境(1)吃的东西过咸,为什么会感到口渴?(2)为什么夏天尿少,而冬天尿多? (3)大量出汗后为什么要喝点盐水? (4)“以饮料代水”的做法科学吗?…… 发生兴趣,激起疑惑,产生探究的欲望,处于外在的兴奋状态。 1.提供信息资料: (见书中小资料)分析讨论,的出结论:水是构成人体各种组织或器官的主要成分,且含量稳定。 2.引导学生讨论: (1)人体内的水是从哪来的? (2)排尿是排出体内水分的惟一途径吗? 回忆旧知识,联系自身生理情况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2)排尿不是排出体内水分的惟一途径。 1.引导学生回忆: (1)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

水平衡调节与体温调节

水平衡及其调节 (一)机体的水平衡 机体水平衡是指水的摄入量与排出量相适应。机体代谢过程中需要水,机体通常对水的摄取入量与排出量相适应,保持机体内水的平衡。机体水的来源及去路如下图(成人每日的摄入量与排出量,单位mL): 1、水的摄取入量与排出量要保持基本相 等。 2、右图所示水的来源有哪些? 3、机体排水的途径有哪些? (二)水平衡的调节途径 思考题: 1、机体水平衡的调节途径既有神经调节又有激素调节,其中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 (1)水平衡调节过程中的神经调节途径: ①根据上图写出产生渴觉的反射弧,并指出该反射弧有何作用? 。 ②请写出图中还存在的发射弧,并指出该反射弧有何作用? 。 (2)水平衡调节过程中的激素调节途径: ①抗利尿激素有何作用?。 ②抗利尿激素在哪里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在哪里释放的。 ③促使抗利尿激素释放的条件是什么?。 ④写出水平衡调节过程中的激素调节途径是:

限时训练: L1、下图为抗利尿激素作用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当吃食物过咸时,就会引起A , 使B 受到刺激。 (2)渴觉的产生是由于B把兴奋传至产生的。 (3)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并由C 释放的 D 增加,促进了肾小管、集合管, 减少尿的排出。 (4)当人出汗丢失太多钠盐时,E 下降,机体就 会减少释放D 。 反馈练习 1、调节人体水和无机盐平衡最重要的器官是()A、汗腺 B、肾 C、大肠 D、肺 2、若一个人剧烈运动,但是却不感到口渴,这时() A、丢失的水的质量比盐的质量大 B、丢失的盐的质量比水的质量大 C、丢失的水的比例比盐的比例大 D、丢失的盐的比例比水的比例大 3、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B、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从肺排出 C、Na+、K+以重吸收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 D、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 4、遇海难而漂浮在海面的人,因缺乏淡水,此人 A、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加 B、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减少 C、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增加 D、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减少 5、下列有关人体水分和无机盐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血浆渗透压降低时抗利尿激素增加 C、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减少 D、机体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 6、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分别存在于 A、大脑皮层和下丘脑 B、下丘脑和大脑皮层 C、下丘脑的神经细胞和垂体后叶 D、肾上腺和下丘脑 7、人长时间运动后,产生品渴感觉的原因是 A、血浆CO2浓度升高 B、血浆乳酸浓度升高 C、血浆渗透压升高 D、血糖浓度升高 8、人体内水、盐平衡的共同点是 A、水、盐排出的主要途径是经肾脏随尿排出 B、食物是体内水、盐来源的唯一途径 C、通过呼吸系统可排出部分水和盐 D、通过粪便排出的水和盐都是食物中未被吸收的部分 9、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 D、细胞外液中电解质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 4、如图表示甲、乙、丙3种海螃蟹在其他生活环境条件一定 时,实验条件下不断改变海水盐度、它们血液浓度的变化情况 (已知天然海水的浓度是O.5 mol·L-1)。 (1)渗透压调节能力量差的是蟹。 (2)在海水和淡水中都能生活的是__ _ 蟹。 (3)在盐浓度比天然海水还低的海水中,才能发挥调节能力的 是蟹。

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习题和讲义全

第八讲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一、水的平衡及其调节 (一) 水的平衡 来源:饮水、食物、物质代谢 排出途径:由肾、皮肤、肺、大肠排出 摄入量等于排出量 (二)水平衡的调节: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相关器官的作用,使摄入量等于排出量,在排出途径中,可调节的是由肾排出的水。 肾脏主要由肾单位(如下图)构成, 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一般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物质均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肾小囊壁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通过它们的重吸收和分泌作用等,最后形成尿液(又称终尿)

【例析】 生活在干燥大米中的“米象”(俗称米虫),它新陈代谢所需水的来源主要是(C ) A .大米中所含的自由水 B .大米中所含的结合水 C .米虫体内物质代谢产生的水 D .无法判断 二、无机盐的平衡 (一)钠、钾盐的摄入和排出 (二)肾脏排泄特点 1. 钠的排泄特点: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排出量几乎等于摄入量) 2. 钾的排泄特点: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 三、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一)水平衡调节(下图一) (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下图二) 1、水盐调节的条件类型:神经-体液调节 2、参与水盐调节的主要器官:下丘脑——水盐调节中枢,分泌抗利尿激素 肾上腺——分泌醛固酮 神经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 肾脏——水盐主要排泄器官 皮肤——水盐排泄器官 3、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的生理作用:醛固酮——保钠排钾 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谁的重吸收 四、水和无机盐平衡的意义 1. 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维持有重要作用,大量丢失水和无机盐(主要为钠)时会出现细胞外液 渗透压下降,并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四肢发冷等症状,甚至昏迷。因此要及时补充水和食盐。 食盐中的Na +来源人体中的Na +人体中的K +去路肾脏(尿)(主要)皮肤(排汗)大肠(排便)肾脏(尿)(主要)大肠(排便) 食盐中的K +

水盐调节、体温调节习题

水盐调节、体温调节章末复习(三) 1.下列关于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 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减少 D.细胞外液中电解质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 2.大面积烧伤病人由于严重脱水,使血钾升高,细胞外液渗透液升高,此时血液中() A.抗利尿激素浓度增加,醛固酮浓度减少 B.抗利尿激素浓度减少,醛固酮浓度增加 C.抗利尿激素浓度增加,醛固酮浓度增加 D.抗利尿激素浓度减少,醛固酮浓度减少 3.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引起人体产生渴感的感受器在下丘脑 B.K+对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起决定作用 C.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引起垂体合成抗利尿激素 D.激素间拮抗作用对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不利 4.关于水分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水排出的途径中,只有肾脏调节水的平衡 B.通过线粒体的代谢过程不能提供水的来源 C.人体每天摄入的水和排出的水的量是绝对相等的 D.水排出的四条途径都能以水的摄入量调节水的排出量 ) 5.下图为水平衡调节机理,请据图判断A、B、C依次为( 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 B.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 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渴觉中枢 D.渴觉中枢、肾小管、抗利尿激素 6.如图中曲线表示某健康成年人分别饮1升清水及饮1升生理盐水后尿的生成速率。错误的叙述是()Array A.饮清水后约1.5h,尿生成速率达到峰值 B.饮清水后0.5h,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浓度降低 C.在3h内,饮清水较饮生理盐水产生的尿量多 D.3h后两条曲线将不再交叉或重叠

第二节 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及其调节

第二节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及其调节 一、人体中水和电解质的含量 1、细胞外液中的电解质 健康人每升血浆中的电解质阴、阳离子总浓度为280-310mmol/L。细胞外液中存在的主要阳离子是Na+,其含量占阳离子总数的90%以上;主要阴离子是Cl-,HCO3-。这些离子对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和稳定和电中性起着重要作用;而其中的HCO3-则对于维持细胞外液的pH稳定起重要作用。 2、细胞的电解质 细胞内液的阳离子主要是K+和Mg2+等;阳离子以HPO42-、H2PO4-和蛋白质为主,其他阴离子含量都很少。这些离子对于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和稳定和电中性起着重要作用;其中的HPO42-、H2PO4-和蛋白质在维持细胞内液pH稳定上起着作用。 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内、外液总的渗透压相等,且其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也是一致的,因而体液呈电中性的。 二、不同部位体液间水和电解质的交换 由于毛细血管管壁上有细小的空隙,因此血浆与组织液间的水和无机离子主要是通过被动运输的形式进行交换的。正常生理条件下,血将和组织液中无机离子的浓度相等或相近,因而这些离子之间交换的量也是相等或相近的。但是,由于血浆中蛋白质不能通过毛细血管管壁的空隙进入组织液,因此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是远远高于组织液的。 毛细淋巴管管壁对物质的通透性很高,组织液中的水和电解质很容易进入毛细淋巴管而成为淋巴液。 三、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及调节 当人体水的排出量小于摄入量时,会引起细胞液和细胞外流容量扩大和渗透压降低,大量水分潴留体内,肾脏排水功能障碍等疾病会引起水潴留。水潴留会引起细胞外液电解质被稀释,渗透压下降,水分向渗透压较高的细胞内液转移,引起细胞水肿。脑细胞水肿以及由水肿造成的电解质浓度下降,会想起嗜睡、烦躁、失语、定向功能失常、昏迷等症状。 水的摄入需求主要由渴觉中枢控制,水的排出主要取决于血浆中的抗利尿激素的浓度。渴觉中枢和分泌抗利尿激素的细胞都位于下丘脑。当机体失水时,血浆的渗透压升高,血量减少,刺激下丘脑,促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减少;同时,渴觉中枢兴奋,引起口渴,主动饮水,增加机体含水量。 肾脏的作用: 重吸收:在肾小管中,全部的葡萄糖、氨基酸,大部分的Na+、K+、Cl- HCO3-等离子及绝大部分水,通过其管壁进入组织液并进而进入血浆中。

高中生物 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

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 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口渴的感受器不是位于下丘脑,而是位于口腔 B.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减少 C.引起渴觉的神经冲动最初来自下丘脑 D.机体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下完成的 【参考答案】A 盐调节的过程是神经和体液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通过肾脏来完成,D正确。 学霸推荐 1.关于人体内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 D.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增多 2.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高烧应多盖被子,增加出汗 B.和冬天相比,夏天人体更易散热、散失热量更多 C.剧烈运动可增加产热量 D.某人发烧39 ℃,他体内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3.雪后有些同学在草地上打雪仗。他们把雪团放在手里,过了一会,发现手比未放雪之前要热乎一些,有关此现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此过程中皮肤毛细血管收缩,立毛肌收缩 B.整个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 C.此过程中,机体某些细胞耗氧增加,代谢增强 D.握雪后,感受器会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入体温调节中枢,使其产生冷觉

4.人体体温的相对稳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产热是神经调节,散热是体液调节 B.人处在寒冷环境中,靠机体增加产热、减少散热维持体温恒定 C.人处在炎热环境中,靠减少产热、增加散热维持体温恒定 D.产热来源于组织器官细胞呼吸 5.关于体温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的体温源于物质代谢过程所释放出来的热量 B.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C.通过体温调节使得人体在寒冷环境中的散热小于炎热环境中的散热量 D.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答案 1.【答案】C 2.【答案】C 【解析】发高烧应减少被子,以利于出汗散热,A错误;和夏天相比,冬天人体更易散热、散失热量更多,B错误;剧烈运动,骨骼肌运动加速,新陈代谢较强,因此产热量增加,C正确;某人发烧39 ℃,若体温没有继续升高或者降低,他体内的产热量与散热量是相等的,D错误。 3.【答案】D 【解析】寒冷环境中,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进而减少散热量,同时立毛肌收缩,A正确;此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机体某些细胞耗氧增加,进而增加产热量,BC正确;握雪后,手部的冷觉感受器会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入体温调节中枢,骨骼肌战栗,使体内产热增多,而产生冷觉的是大脑皮层,D错误。 4.【答案】A 【解析】产热和散热过程都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A错误;人处在寒冷环境中,机体通过神经—体液5.【答案】C 【解析】人的体温源于物质代谢过程所释放出来的热量,A正确;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

高二生物(新人教版必修3)学案:第2章第3节《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

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学习目标 1.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间的协调关系; 2.举例说明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学习重点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 学习难点 人体水盐调节的分析。 课前预习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 2、结合课本中图解熟记水盐平衡调节机制。 知识准备 水、无机盐的来源与去路。 教材助读 1.人体的水盐平衡的调节 (1)水盐的来源及排出:____________中获得、多种途径排出一定的水和无机盐。 水的去路包括:肾脏通过_________排出;皮肤通过________排出;肺通过_________排出;④大肠通过__________排出。 (2)调节机制:多种激素如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协调。 (3)水平衡调节中枢在,渴觉中枢在。 (4)水盐平衡调节的意义:维持体液的_____________。 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1)不少_____________直接或间接地接受_______________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____________调节可看作______________调节的一个环节。 (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_________也可以影响_______________的发育和功能,如幼年时甲状腺激素缺乏(如缺______),就会影响____________的发育;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降低。 总之,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调节。 这样内环境的___________才得以维持,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进行。 预习自测题 一、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D.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减弱 2、吃东西过咸时,会产生渴觉,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位于() A.下丘脑和大脑皮层 B.下丘脑和上丘脑 C.大脑皮层和下丘脑 D.上丘脑和下丘脑 我的疑问 学始于疑 在饮水过多的情况下,人体是怎样保持水和无机盐平衡的? 课内探究 质疑探究 实例:体温恒定的调节示图:水盐平衡调节图解,完成填空并思考讨论:

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 习题及讲义

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习题及讲义

第八讲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 一、水的平衡及其调节(一) 水的平衡来源:饮水、食物、物质代谢 排出途径:由肾、皮肤、肺、大肠排出 摄入量等于排出量 (二)水平衡的调节: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相关器官的作用,使摄入量等于排出量,在 排出途径中,可调节的是由肾排出的水。 肾脏主要由肾单位(如下图)构成, 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一般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物质均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肾小囊壁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通过它们的重吸收和分泌作用等,最后形成尿液(又称终尿) 【例析】 生活在干燥大米中的“米象”(俗称米虫),它新陈代谢所需水的来源主要是(C)

A.大米中所含的自由水 B.大米中所含的结合水 C.米虫体内物质代谢产生的水 D.无法判断 二、无机盐的平衡 (一)钠、钾盐的摄入和排出 (二)肾脏排泄特点 1.钠的排泄特点: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排出量几乎等于摄入量) 2.钾的排泄特点: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 三、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一)水平衡调节(下图一)(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下图二) 1、水盐调节的条件类型:神经-体液调节 2、参与水盐调节的主要器官:下丘脑——水盐调节中枢,分泌抗利尿激素 肾上腺——分泌醛固酮 神经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 肾脏——水盐主要排泄器官 皮肤——水盐排泄器官 3、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的生理作用:醛固酮——保钠排钾 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谁的重吸收 四、水和无机盐平衡的意义 1.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维持有重要作用,大量丢失水和无机盐(主要为钠)时会出现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并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四肢发冷等症状,甚至昏迷。因此要及时补充水和食盐。 食盐中的Na+ 来源 人体中的Na+ 人体中的K+ 去路 肾脏(尿)(主要) 皮肤(排汗) 大肠(排便) 肾脏(尿)(主要) 大肠(排便) 食盐中的K+

高中生物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 【知识体系】 【教材全解】 一、重难点诠释 1.维持水平衡的方式及意义 正常人每日水的出入量相等,维持动态平衡。 (1)水的来源有三个途径: ①食物:各种食物含水量不同,成人一般每日从食物摄入的水约900毫升。 ②饮水:饮水量随气候、劳动和生活习惯而不同,成人每日饮水约1300毫升。 ③代谢水:糖、脂肪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产生的水,数量较恒定,每日约300毫升。将水的三个来源合起来共计约2500毫升,其中,饮水和食物中所含水是主要来源。 (2)体内水的排出途径有四条: ①呼吸蒸发;成人每日在呼吸时以水蒸汽的形式丢失约400毫升,正常情况下所占比例较小。 ②皮肤蒸发:指没有明显出汗的情况下,由皮肤表层蒸发的水分,约为500毫升,其中无机盐很少。(补充:若高温环境下作业或剧烈劳动时会由汗腺大量分泌汗液,其中约含0.2%和极少量的K+(常忽略),因失水多于失钠,会导致水与无机盐平衡失调,则在给大量出汗或高温环境作业工人供应饮料时,必须适当补充钠盐。) ③粪便排出:成人每日由粪便排出的水分约100毫升,其中包括饮食中的水以及消化液被吸收后余下的水。 ④肾脏排尿:成人每日排尿量一般约1500毫升,是人体排出水的最主要途径。为维持血浆成分的恒定及保证每日35~40克代谢废物溶解后排出,每日尿量至少500毫升。若尿量少400毫升,就会因代谢废物的积累而可能导致尿毒症。 水的四条途径排出水的量共计约2500毫升,与水的摄入量相等,机体能够通过调节排尿量,使水的排出量相当,以保持机体的水平衡。 2.无机盐的作用及平衡的意义(以钠钾为例) 多数无机盐在体内以离子状态存在,如细胞内液的K+、Mg2+等、细胞外液的Na+等。(补充:细胞内液以K+为主,细胞外液以Na+为主的显著差异,是由于细胞膜能够逆浓度差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将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同时将膜外的K+移入细胞内,称为“钠—钾泵”,简称“钠泵”。)因细胞外液的阳离子总数

水盐调节体温调节教案-中图版高中生物必修3检测练习

第三、四节水盐调节体温调节 1.理解水盐平衡及其意义。 2.说明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重点) 3.理解机体产热与散热的平衡及意义。 4.描述体温调节的过程。(重点) 水盐调节 1.水盐进出量的平衡 (1)水的平衡 ①来源:食物中的水、饮水、物质代谢产生的水。 ②排出:尿液中的水、汗液中的水、呼吸排出的水、排便排出的水。 (2)盐的平衡 ①钠盐:来自饮食,主要通过肾脏形成尿液排出。 ②钾盐:来自饮食,主要通过肾脏形成尿液排出。 ③排泄特点 ⅰ.钠盐:多进多排,少进少排,不进不排。 ⅱ.钾盐:多进多排,少进少排,不进也排。 2.水盐平衡的调节 (1)调节激素:抗利尿激素。 (2)调节中枢:下丘脑。 (3)参与调节的最重要器官:肾脏。 (4)调节机制 ①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相关器官的作用,使摄入量等于排出量。 ②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则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 ③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经垂体后叶释放,其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3.水盐平衡的意义 (1)意义 维持内环境中渗透压等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 (2)Na+和K+失衡

①大量失去Na+时,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导致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四肢发冷等症状,甚至会出现昏迷。 ②大量流失K+时,会出现心律失常。 [合作探讨] 探讨1:水盐平衡调节过程的调节方式是什么?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和渴觉中枢分别在何处? 提示:神经—体液调节。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 探讨2:写出机体内失水后抗利尿激素分泌的反射弧。 提示: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合成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释放。 [归纳总结] 水盐平衡的调节过程与分析 水分调节示意图 分析: (1)水平衡调节的类型:神经——体液调节。 (2)参与水平衡调节的主要器官 下丘脑——水平衡调节中枢,分泌抗利尿激素;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肾脏——主要排泄器官。 (3)抗利尿激素的生理作用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4)下丘脑在水平衡调节中的作用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1-2-3、4水盐调节 体温调节作业手册 中图版必修3

第三、四节水盐调节体温调节 一、选择题 1.关于水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水排出的途径中,只有肾脏能自主调节水的平衡 B.通过线粒体的代谢过程不能提供水的来源 C.人体每天摄入的水和排出的水的量是绝对相等的 D.水排出的四条途径都能以水的摄入量调节水的排出量 解析:水平衡是指水的摄入量与排出量大致相当,而不是绝对相等的。水的来源有食物、饮水和代谢水(线粒体中有氧呼吸、核糖体中蛋白质合成等);可通过肾、皮肤、肺和大肠排出,其中只有肾脏能通过对水分的重吸收来调节水平衡。 答案:A 2.下列有关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与下丘脑有关B.抗利尿激素由神经垂体释放 C.在高温环境中工作的人应该补充淡盐水D.无机盐的调节与肾上腺无关 答案:D 3.水和无机盐的来源、去路相同的是() ①饮食②物质代谢③汗液④尿液⑤肺⑥粪便 A.①②、③④B.①、④⑤⑥C.①、③④⑤D.①、③④⑥ 解析:本题考查水和无机盐的来源与去路。水的来源有①②、去路有③④⑤⑥,无机盐的来源和去路分别为①和③④⑥。 答案:D 4.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关于人体内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Na+来自饮食,主要通过汗腺排出 B.K+排出的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C.寒冷环境中人体内多余的水分只从肾、肺和消化道排出 D.调节水盐平衡的主要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 解析:Na+的排出途径有汗液、粪便、尿液,主要是通过尿液排出;K+的排出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冬天的皮肤也排出少量的水,只是没有夏天排出的多而已。

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习题及讲义

第八讲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 、水的平衡及其调节 (二)水平衡的调节: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相关器官的作用,使摄入量等于排出量,在排出途径中,可调节的是由肾排出的水。 肾脏主要由肾单位(如下图)构成, 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一般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物质均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肾小囊壁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通过它们的重吸收和分泌 作用等,最后形成尿液(又称终尿) 【例析】 生活在干燥大米中的“米象”(俗称米虫),它新陈代谢所需水的来源主要是(C) A.大米中所含的自由水B ?大米中所含的结合水 C.米虫体内物质代谢产生的水 D .无法判断 二、无机盐的平衡 (一)钠、钾盐的摄入和排出 (二)肾脏排泄特点 1.钠的排泄特点: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排出量几乎等于摄入量) 2.钾的排泄特点: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 三、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一)水平衡调节(下图一)(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下图二) 1、水盐调节的条件类型:神经-体液调节 2、参与水盐调节的主要器官:下丘脑一一水盐调节中枢,分泌抗利尿激素 肾上腺一一分泌醛固酮 神经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肾脏一一水盐主要排泄器官皮肤一一 水盐排泄器官 3.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的生理作用:醛固酮——保钠排钾 抗利尿激素一一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谁的重吸收 四、水和无机盐平衡的意义 1.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维持有重要作用,大量丢失水和无机盐(主要为钠)时会出现细胞外液渗透 压下降,并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四肢发冷等症状,甚至昏迷。因此要及时补充水和食盐。2.钾对细胞内液渗透压的维持起决定性作用,还具有维持心肌舒张、保持心肌正常的兴奋性等作用。 血钾过低时,会出现心肌的自动节律异常,并导致心律失常等症状。因此要合理膳食,获取足量的钾。 3.水对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有重要作用,人体每昼夜有35-50g代谢废物必须随尿液排出体外,否 则会引起中毒影响健康。溶解这些代谢废物的尿量应在500ml以上。因此每天要保证饮水。【例题】

机体水平衡的调节

机体水平衡的调节 作者:曾晴单位:11临床一班生理讨论组(3) 关键词:水平衡、抗利尿素、心房钠尿肽、渗透压 摘要: 体内的水及溶解于其中的物质叫做体液。体液的含量随年龄与性别而异,随着年龄的增加体液含量逐渐减少。正常人的体液量是相当稳定的,每日水的摄入量与排出量处于动态平衡。幼儿的需水量较成人约大2~4倍,若供水不足,体液量迅速下降,导致脱水,此现象在幼儿较易发生。体液广泛地分布于体内各部分,按照分布的区域分为细胞外液(包括血浆和组织间隙液)与细胞内液。细胞外液约占体重的20%,其中血浆约占5%,组织间隙液约占15%(包括淋巴及脑脊液等)。细胞直接生活于细胞外液中,因此细胞外液被称为内环境。细胞外液的化学组成和理化性质的相对恒定对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与功能是非常重要的。 体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其次是电解质。体内各部分体液的含量,虽相当稳定,但决不是固定不变,同位素标记实验证明,各部分体液的成分在不断地交换着,只是这种交换处于动态平衡之中,所以不影响其相对稳定性。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内水的出人量是保持动态平衡的。这是出于神经、激素及体液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参与了调节的结果。 正文: (一)机体的水平衡 水平衡:摄入量=排出量 机体的细胞生活在体液中,而体液的主要物质是水,水的多少影响着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影响细胞生长的体液的物理因素是体液渗透压,体液渗透压的变大或者变小会导致细胞内液的减少和增加,从而影响细胞的正常活动。因此水平衡对机体的正常活动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而正常人每天主要是通过肾脏来调节机体的水平衡。正常的成年人每天通过肾小球滤过的水、钠、钾有99%被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每昼夜产生30~50g的代谢废物,必须要随尿液排出,溶解这些代谢废物的最低尿量应在500ml以上。水分过多会导致水肿;水分过少则会脱水。 成人每日水的进出量(毫升/24小时) 摄入量排泄量 食物 1000 呼吸与皮肤蒸发 8 50 饮料 1200 肾排泄 1500 氧化水 300 粪便排泄 150 合计 2500 合计 2500 (二)机体水平衡的调节 体液的交换

机体对水平衡的调节

机体水平衡的调节 人体内各种组织细胞的生命活动都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不论是营养的吸收、运送、废物排泄,还是物质交换、体温调节以及各种生物化学反应,都离不开水这 木重要的介质。 1人体内水的分布与平衡 水在人体内以体液的形式存在,体液约占人体重的60 %。根据体液分布的部位不同,体液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前者是指存在于细胞内的体液,约占体重的40 0Io,后者为介于细胞之间的体液,包括血浆和组织液。在心血管中的称为血浆;存在于心血管之外 细胞间隙中的称为组织液,两者分别约占体重的5%和巧%。血浆与组织液构成了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称为内环境。内环境为细胞的生存和代谢提供必要的理化条件,包括温度、pH、渗透压和离子浓度。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理化特性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内环境稳态,简称内稳态。内稳态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和保持兴奋性的重要条件,一旦内稳态破坏,便会对细胞的各种功能活动产生严重影响而引发疾病。 为了调节体温、排出代谢废物及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必须有足够的水分供应。人体每日需水量,通常为'.5}2L,绝大部分来自于饮水及食物,少量来自体内代谢(即内生水)。水的主要排泄途径是肾脏(1一2Ild),其次为呼吸(0.35Ud)、皮肤蒸发(0.5I1d),以及粪便排泄(0.1一0.15L/d)o 正常情况下,每日水的总出入量是保持平衡的。一旦水的平衡被破坏,如过多体液储留就会导致水肿;若体液大量丧失,将造成严重脱水。所以,水平衡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3机体对水平衡的调节 体液的调节是通过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实现的。当机体脱水,总体液缩减1%一2%时,由于血浆晶体渗透压的增高,便刺激位于下丘脑的渴感中枢,驱使人们喝水,以增加水的摄人;相反,当饮水过多或其他原因造成细胞外液的容量扩大时,晶体渗透压的降低会抑制渴感,使水的摄人减少,最终建立起新的水平衡。此外,抗利尿激素(ADH,一种多肤物质)在调节体内水平衡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生理作用是提高肾脏的肾小管及集合管管腔细胞的通透性,促使它们对水的重吸收(水被重新吸收人血)。当机体大量出汗、严重呕吐或频泻而造成缺水时,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渗透压升高的信号一经传到下丘脑就会使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释放增加,肾脏肾小管和集合管管腔细胞对 在病理情况下,如感染、中毒、脑外伤,都会造成患者脑细胞炎症、缺氧、能量生成减少,使细胞膜上的Na` - K十泵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及时地将细胞内Na}离子泵出,因而脑细胞内渗透压急剧升高,使细胞外液水分流人胞内而出现脑水肿,危及生命,此时必须快速足量地输人高渗液(如50%葡萄糖或25%山梨醇液),将脑细胞内的水分吸收到血流之中,经肾脏排出体外,使脑水肿消除,神经功能恢复正常。又如肝炎病人,因肝细胞受损,合成蛋白质的能力下降,使血浆总蛋白量减少,致胶体渗透压下降,因而组织液回渗人血的量减少,使体液在组织间隙积聚过多而引起组织水肿。临床多给病人输人白蛋白或血浆,以提高血浆胶体参透压,水肿随之缓解或消失。这些措施都是为了纠正水的失衡和重建内环境的稳定。

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水盐平衡调节学案(适用全国)

水盐调节 (1)相关知识总结 名称 位置 水平衡的调节中枢 下丘脑 产生渴感的中枢 大脑皮层 抗利尿 激素 来源 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 作用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2)调节过程 ①神经调节途径(完善如下图解) ②神经—体液调节途径(完善如下图解)

考向水盐平衡调节的图表及曲线分析 1.如图表示水盐调节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图中的甲是饮水不足、机体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 B.乙、丙、丁分别是下丘脑、大脑皮层、肾小管和集合管 C.图中所示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D.渴感在大脑皮层中产生,所以水盐调节中枢在大脑皮层中 【参考答案】D 解题技巧 血浆渗透压、抗利尿激素含量和尿量的关系 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二者呈正相关;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二者呈负相关。三者关系如图: 2.为研究肾上腺分泌的盐皮质激素对动物水盐代谢的调节作用,科研人员将实验鼠随机分为五组,1为对照组,2、3、4、5为实验组,饲养于实验室,每天记录动物排尿量并测量尿中Na+含量。下表为各组处理条件(“+”表示施加条件,空白表示不施加,“?”表示请判断),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组别摘除肾上腺饮用清水饮用生理盐水适量盐皮质激素 1 ?+ 2 ?+ 3 +++ 4 ??? 5 ??? A.向各组提供的饲料、温度等条件相同 B.2、3、4、5组摘除肾上腺,1组经相同手术创伤但不摘除肾上腺 C.1、2组尿量变化对比可说明肾上腺对水代谢的影响 D.4、5组摘除肾上腺,一组仅施加盐皮质激素,另一组仅施加生理盐水 【答案】D 1.下列有关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促进垂体合成和释放抗利尿激素 B.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分别是下丘脑和大脑皮层 C.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D.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多,尿量也就增加 2.一次性过量饮水会造成人体细胞肿胀,功能受损,可用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1.8%NaCl溶液)对患者进行治疗。其原理是 A.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 B.升高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 C.降低细胞内液的离子浓度 D.减少细胞外液液体总量 3.患急性肠胃炎的病人脱水时要及时补充水分和无机盐,因此,注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的生理

体温平衡说课

体温的平衡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体温的平衡》。本次说课包括五个部分: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和说板书。 一、说教材 《体温的平衡》是北师大版必修3第二单元第一节第四个课题。课标上对本章要求的表述是要“使学生认识到行为是生物体对内部或外部环境刺激所产生的一种反应,行为反应需要在多个层次上进行协调和通信”。而体温的恒定受激素和神经的调节,体温的控制是生命活动调节的一个很好的学生“体会”得到的实例。是对前面所学习内容的应用,具有重要地位。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着学生们现有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概述人的体温及相对稳定的意义。 (2)知道人体的体温来源及散热方式。 (3)阐明体温调节的两种方式。 (4)举例说出体温调节障碍。 2. 能力目标 (1)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归纳,培养判断、推理的思维能力。 (2)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说明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3)小组学习,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理论联系实际,将课本知识用于实际生活,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2)人的体温过高或过低并非一定是坏事,培养学生辩证的思想观念。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体温平衡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体温相对平衡的意义及散热方式。

2、体温的两种调节方式及调节障碍 教学难点:体温生理性调节的过程。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我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生物是一门培养人的自然科学能力的更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景教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周边的客观事物,发展思辩能力。当然老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分组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3.讲授法法:体温生理性调节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进行仔细讲解,使学生能够尽快知道体温生理性调节的生理过程。 4.提问法:设疑提问,逐步引导,逐步深入。 五、说学法 俗话说:“授人鱼,不如授人以之渔。”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悬恋法--带疑思考,提高学习效率;分组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自主探究—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