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定图则草案-深圳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

法定图则草案-深圳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

法定图则草案-深圳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
法定图则草案-深圳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

深圳市宝安302-03&05号片区[光明中心地区]

(老城东片区)

法定图则

No. BA302-03&05/01

(草案)

(文本、图表)

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

二〇一七年七月

依据《深圳市城市规划条例》(2001)(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深圳市宝安302-03&05号片区[光明中心地区](老城东片区)法定图则(草案)(以下简称本图则),经初审同意,现予以公开展示。公开展示期间,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以规定形式向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以下简称“市规划委员会”)提出对本图则的意见或建议。

本图则包括文本及图表两部分。

( 1 )文本:是指按法定程序批准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划控制条文及说明。(注:文本中的配图及照片均不具有法律效力。)

( 2 )图表:是指按法定程序批准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划图及附表。

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

二〇一七年七月

文本

目录

1 总则 (3)

2 发展目标 (3)

3 用地布局与土地利用 (4)

4 人口规模与开发强度 (5)

5 公共设施 (5)

6 综合交通 (5)

7 市政工程 (8)

8 城市设计 (10)

9 自然生态保护与绿地系统规划 (11)

10 “五线”控制 (11)

11 规划实施 (11)

12 其它 (12)

13 附则 (12)

附表1 配套设施规划一览表 (22)

附表2 道路系统规划一览表 (25)

前言

光明中心地区老城东片区位于光明中心地区东南部,规划面积约1.50平方公里。现状建设较成熟,交通、市政及公共配套设施相对完善,集中分布光明中心地区近期计划推进的城市更新项目。轨道6号线的实施建设为该地区带来发展机遇,使之成为光明中心地区近期开展高标准城市建设的启动区。

图1:图则区位示意图

本片区法定图则在前期《光明中心区城市设计》、《光明中心区开发指导规划》、2011版《光明中心地区法定图则(草案)》(公示)等一系列规划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深圳市城市更新系列政策、2014版《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2014版《深圳市法定图则编制技术指引》等政策、规范,结合光明中心地区近年发展状况及其实际发展需要,开展本图则编制。

编制本图则的目的是制定本片区规划和土地管理的法律依据,规范城市规划、建设标准,推进光明中心地区空间有序发展。本图则方案经光明新区管委会及下属相关部门讨论通过后,报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并形成图则草案,图则草案经市规划国土委员会审查通过后进行公开展示。

本次图则编制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核心理念,以高标准、公共利益优先、可实施为基本原则,推进中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高效开发利用。

1总则

1.1本图则适用范围为:光明大道、华夏二路、光辉大道、荔林路所围合的

区域,总用地面积149.73公顷。

1.2本图则的图表与文本内容共同构成所在片区法定图则的法定文件。其中

文本的“下划线”部分及附表 1、附表 2(备注内容除外)为强制性内

容;文本中的图纸及照片为示意性,不具有法律效力。

1.3本图则内的土地利用及开发建设活动应遵守本图则的有关规定(非法定

性内容除外)。本图则未包括的内容应符合国家、广东省及深圳市的有关

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的相关规定。

1.4本图则范围内编制下层次规划及城市设计,必须以本图则确定的规划要

求为依据。

1.5本图则涉及的所有技术指标(特别注明者除外)均依据《深圳市城市规

划标准与准则》(以下简称《深标》)确定。

1.6本图则由市规划委员会负责解释;若需修改,必须符合《深圳市城市

规划条例》(2001)第二十七、二十八条的规定。

1.7本图则自市规划委员会批准之日起施行。

2发展目标

2.1本片区的发展目标是:建设以低碳生态型城市中心为目标的深圳“绿色

城市示范区”,光明中心地区高标准城市建设的启动区。

2.2本片区的主导功能是:光明中心地区重要的中心性节点。主导功能以商

业、商务服务、居住及配套为主体构成。

3用地布局与土地利用

3.1本片区用地布局以轨道6号线光明中心站为核心节点、以光明大道和光

明大街为主要发展轴和公共界面,形成两轴多片区的空间结构,并依此开

展土地利用和设施布局。

(1)两轴:指光明大道(轨道6号线)引导的城市综合发展轴和光明大街生活服务轴。

(2)多片区:指规划区内部形成的综合服务、绿色开放、生活居住三类发展片区。

图2:规划功能结构示意图

3.2地块土地用途规定:本片区规划用地性质主要包括:居住用地(R)、商

业服务业用地(C)、公共管理与服务设施用地(GIC)、交通设施用地(S)、

公用设施用地(U)、绿地与广场用地(G)、其它用地(E)等。各地块

用地性质详见图表。

3.3本片区鼓励土地功能混合使用,功能混合比例应以主导功能为主体。本

片区光明大道、光明大街沿线的居住类地块,应混合不小于地块开发总量

15%的商业面积,并将临光明大街、光明大道一侧作为建筑主立面。

4人口规模与开发强度

4.1规划本片区居住人口7万人,就业人口2.5万人。

4.2规划本片区总建筑规模300万平方米(不包括各类独立占地的配套设施

和公用设施面积)。

4.3图则确定的各地块容积率详见图表中的“地块控制一览表”。

5公共设施

5.1图则内的公共设施的等级、位置、规模及规划控制要求详见图表及附表 1

《配套设施规划一览表》。

5.2规划本片区公共服务设施服务规模为10万人。

5.3本片区内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以均匀分布、均好服务为基本原则。6综合交通

6.1本片区以建设深圳“绿色交通示范区”为目标,形成以人为本的交通模

式。总体策略为:

(1)强化路网融合连接:强调与周边片区在次干道以上级别路网的对接融合,特别强调向北、向西与楼村、公明地区衔接,向南与光明高新区衔

接,强化光明中心地区对周边地区的服务辐射。

(2)多层级的公交服务模式:对外利用光明线(6号线)、公交专用道,实

现与周边地区长距离的公交联系;通过常规公交、支线公交两级公交线

路,实现本片区与公明、光明高新区等周边地区的中短距离以及本片区

内部短距离的公交联系。在轨道站点和主要公交枢纽周边,组织轨道、

公交、自行车等多种交通方式的无缝对接和一站式换乘。

(3)完善的慢行系统:除常规道路断面上与机动车分离、互不干扰的步行、自行车系统外,结合各层级的公共开放空间布局步行、自行车系统;强

调轨道站点与邻近地块建筑的无缝接驳。

6.2本片区对外联系的主要道路为有华夏二路、光辉大道、光明大道、东周

路、荔林路、光明大街。各街坊出入口及内部道路详见本图则“图表”。

6.3图则内交通设施的位置、规模及规划控制要求详见《图表》及附表 1

《配套设施规划一览表》。

6.4图则内道路系统的位置、等级及规划控制要求详见《图表》及附表 2

《道路系统规划一览表》。

6.5本片区近期规划有光明线(6号线),沿光明大道布局,在本片区内设有

1个站点。光明线(6号线)的具体线位、站位以及架设方式以最终批准的相关规划为准。

图3:道路交通规划示意图

6.6本片区自行车设施包括专用自行车道和自行车停车场(库)两类:

(1)本片区所有红线大于24米的道路均应设置与机动车道相分离的专用自行车道;沿河流、公园内的自行车专用道根据详细设计进一步深化确定

线位和断面。

(2)自行车停车场(库)是支撑自行车出行的重要设施,也是自行车与其它公共交通方式转换的重要设施,应在地铁站、大型公园、大型商业设施、

大型公共设施周边配备自行车停车场(库),为自行车交通提供便利。

6.7本片区规划步行系统为沿街步行道、专用步行道两大类:

(1)沿街步行道:在城市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上规划的沿街步行道。(2)专用步行道:包括光明大街(道路红线内的专用步行道)、连接东周公

园与中央公园的休闲绿色步道。光明大街为本片区内核心休闲步行街,

采用道路红线内地面步行道方式。步行街道应与两侧建筑商业界面衔

接,设立公共空间和出入口。休闲绿色步行道应根据城市公园的详细设

计对其线位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细化。

(3)本片区内的各类步行专用道的线型可在详细设计时适当调整,但应保证其连通性与系统性。

(4)本片区内步行系统应按相关规定进行无障碍设计。

6.8规划轨道站点邻近地块配建公交首末站、充电站、社会停车场(库)、

自行车停车场(库),提高公共交通服务品质,提高公共交通分担率。

6.9规划区内轨道光明线(6号线)沿线开发地块,其建筑、设施布局应满足

轨道防护距离相关规范,并进行环境影响评估。

7市政工程

7.1合理预测图则区内的用水量、污水量、用电负荷、通信负荷和供气量,

高效、集约利用水资源,完善供电电源布局及网架结构,优化完善通信设

施布局,提高管道燃气气化率,保障图则区内城市供水、供电、通信和供

气安全;采用低冲击开发模式,提倡固体废弃物分类收集、分类处理,促

进废弃物资源化回收利用。

7.2预测本片区内最高日用水量25万立方米,平均日污水量19万立方米/日;

计算用电负荷8.1万千瓦~10.1万千瓦,固话用户3.25万线~4.25万线,

移动通信用户约12万部,有线电视用户约3.2万户,天然气年总用气量

约823万标准立方米。

7.3图则内的市政设施的等级、位置、规模及规划控制要求详见图表及附表1

《配套设施规划一览表》。

7.4本片区沿楼村水系控制河道蓝线,蓝线为自河道上口线两侧各外延15米;

沿木墩水系控制河道蓝线,蓝线为自河道上口线两侧各外延8米。

7.5严格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图则片区污水收集到楼村水系、木墩水系沿

线的污水截污干管,统一排往光明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本片区应采用低冲击开发模式,采取收集、入渗、调蓄等手段进行雨水综合利用,降低本片区的雨水综合径流系数,降低暴雨洪涝灾害风险。

7.6图则城市建设区内雨水宜以入渗调蓄为主,并适度收集利用;生态用地

等非城市建设区宜以雨洪收集利用为主;再生水主要用于生态环境用水和城市杂用水;固体废弃物应进行资源化回收及利用,实行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

图4:市政工程规划示意图

8城市设计

8.1本片区城市空间形态控制应满足如下要求:

(1)实施TOD开发模式,轨道6号线光明中心站周边地块以商业用地为主导,实施高强度、混合开发。

(2)适当提高建筑密度、控制街道尺度和沿街界面,形成紧凑的空间形态和宜人的空间尺度。

(3)东周公园、狮山公园两个大型公共开放空间周边地块,其紧邻公共开放空间的建筑应适度降低建筑高度,形成梯度变化的建筑高度分布。

8.2本片区的建筑界面应满足如下要求:

(1)光明大街、光明大道沿线建筑应保持连续商业界面,沿街建筑开放界面不宜小于60%,商业建筑裙房高度控制在15~20米。

(2)广场型公共空间、社区公共广场周边至少提供一侧连续商业界面,沿街开放建筑界面不宜小于50%。

8.3本片区的密度分区应满足如下要求:

(1)轨道站点周边采用中高强度开发,商业性用地容积率控制为6~7左右,商住用地容积率控制在5左右。

(2)其它地区采用中强度开发,商业性用地容积率控制在5左右,商住用地容积率确定为4左右。

8.4本片区的建筑高度应满足如下要求:

(1)轨道光明线(6号线)光明中心站周边建筑限高控制为200~250米。

(2)其它地块建筑限高总体控制在150米以下,其中紧邻大型开放空间的建筑限高宜适度降低至80~100米。

8.5本片区主要公共空间包括狮山公园、东周公园、光明大街,以及沿楼村

水、木墩水的滨水公共绿地。狮山公园、东周公园均以休闲、健身、娱乐

为主导功能,应在保持原有地形地貌、景观特征的前提下,形成绿化为主

兼有适当休闲娱乐设施的公共开放空间。光明大街是以购物、休闲为主要

功能的步行街,应通过精细化的街道设计形成尺度宜人、商业氛围浓厚、

慢行优先、充满活力与多样性的公共场所。

8.6规划鼓励片区内各地块开发建设时开放建筑退线、内部场地等空间,与

规划公共空间系统整合形成系统更加完善的公共空间系统。

8.7公共空间必须为所有人(包括残疾人)提供安全舒适的通道,并与周边

的道路交通系统、慢行系统有良好的衔接。

8.8本片区街坊尺度、公共通道和社区公共广场的要求详见本图则“图表”

中“地块细分和城市设计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

9自然生态保护与绿地系统规划

9.1本片区内主要公园绿地有狮山公园、东周公园以及木墩河、楼村水沿河

绿地和沿路绿地等,规划公园绿地面积合计17.93公顷。本片区内主要的

广场用地有光明大街沿线广场、东周片区社区广场、大丰安片区社区广场

等,规划广场用地面积合计1.39公顷。本片区内的公园绿地和广场用地

应在下层次规划总予以落实,其景观、设施等根据下层次规划深化研究。

9.2除图则规划的公园绿地和广场用地外,下层次设计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各

类用地内部规划小型绿地和广场。本片区总体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小于

2.5平方米。

10“五线”控制

10.1图则内的“五线”划定详见图表。(注:城市黄线以地块形式表示。)

10.2城市轨道两侧用地开发应符合铁路管理、城市轨道管理、城市安全、污

染防控等相关法规、规范的要求,且应结合具体项目开展环境和安全评估。11规划实施

11.1本片区规划实施的特别强调交通及公用设施的先行,包括轨道6号线、

光辉大道、光明大道(北段)等交通设施及配套综合管网建设,改善中心

地区建设基础的薄弱环节,引导市场开发建设。

11.2强化市场引导,有效调控城市更新,将近期亟需完善的公共设施和公用

设施捆绑在新出让地块和城市更新项目中,结合近期实施项目解决公共配

套的迫切问题。

11.3加快土地确权和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工作,强化对违章建设行为的查处,

保护土地和生态环境。

11.4片区内所有新建、改扩建、城市更新项目,均应采用低碳、低冲击建设

模式和标准。

12其它

12.1本图则中的地名除已按法定程序批准的外,均为指引性,不作为最终地

名命名依据。

12.2本片区位于“公明-光明-凤凰-白花洞”地质灾害分布带,本片区内所有

建设项目应根据相关法规、规范对已存、潜在地质灾害进行相应的评估、

避让和工程处理等相关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方可进行

项目开发建设。

13附则

13.1土地利用一般规定

(1)本图则所确定的地块用地性质为该地块的主导用地性质,依《深标》相关规定,

地块可适度兼容部分指定的其它用地性质。

(2)本图则所确定的单元功能为该单元主导功能,下层次规划应符合本图则确定的

规划控制单元主导功能,并可依据《深标》及其它相关规定进行细化。

(3)本图则所确定的地块用地性质及单元主导功能,是对未来土地利用的控制与引

导,现状已建的合法建筑与本图则规定不符的,可继续保持其原有的使用功能;

如需改造或重建,须执行本图则的规定。

(4)本图则中用地的混合使用应依据《深标》相关规定。

(5)本图则所确定的配套设施,若安排在土地利用权已出让的地块内,相关管理部

门可根据有关法规的规定,在有需要的时候依法收回土地利用权。

(6)基于城市整体发展目标和城市规划要求,本图则对部分已出让用地制定了新的

规划(包括用地性质、容积率等指标),但不代表该用地可当然地依据本图则获得规划许可,此类用地按本图则获准规划许可的前提是必须符合土地政策、相关法规和其它适用的政府规定。

(7)本图则规划的发展备用地需确定具体用地性质时,须编制规划并按相关程序

报批。

(8)本图则按照规划编制时所使用的地形图及地籍权属、并参照现场情况划分地

块并测算地块面积。

(9)本图则所确定的地块界线,并不一定代表确实的用地红线,在下层次规划设计

和开发建设中,在不损害相关利益人权益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地块进行合并或细分。

(10)地块边界合并或细分后,原图则确定的用地性质、配套设施和适建建筑可重新

布局,但各类用地性质的建筑总量、占比和建筑界面控制等应与原图则保持一致。

(11)本图则所划定的单元边界,是确定单元内各项规划指标及管理要求的基础条

件,原则上不能调整;若在实施时确需调整,应对单元及相关周边地块的各项规划指标、管理要求一并调整,并按相关程序报批。

(12)本图则内所有建筑的地下空间不得突破地块用地红线范围。

13.2开发强度一般规定

(1)为集约利用土地,本图则内工业及仓储用地的容积率须同时满足相关规定的容

积率下限指标要求;居住及商业等用地的容积率不应少于本图则图表确定的容积率的90%。

(2)本图则执行过程中,地块容积率的确定须同时满足工程地质安全等相关规定。

(3)本图则中确定的地块用地面积,因地块合并、细分或调整发生变化时,应保持

地块总建筑面积及配套设施规模不变,并对地块容积率作相应调整。

(4)本图则中对规划确定的配套设施的容积率不予规定,其开发强度按照国家、省、

市相关规定和技术规范确定。

(5)本图则中单元确定的建筑规模,在编制单元详细规划时须严格遵守。如确需调

整,应充分论证调整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并履行相关修订、审批程序。

13.3公共设施一般规定

(1)本图则确定的公共设施按照实位、虚位、点位三种布置方式,其相关内容

及控制要求详见附录 2。

(2)本图则中公共设施数量、规模不得减少或取消。如因专项规划、工程设计和实

施建设需要有所调整,应按相关程序进行。

(3)本图则确定的公共设施,在满足相关规范前提下,可适当增加建设规模以扩大

容量;在有利于公共设施近期实施等条件下,可对其具体用地范围及布局进行合理的微调。

(4)本图则中公共设施的建设须同时满足相关法规和规划规定的卫生与安全防护

要求。

(5)单元内社区级公共设施,应在下层级规划编制中,按照《深标》及其它相关规

范标准配置。

(6)单元内以虚位或点位控制的公共设施,在保证用地规模及合理服务半径的前提

下,其具体位置及界线可在单元内优化调整。

(7)本图则中以点位控制的公共设施,其图例所在的位置为规划建议位置。在地块

出让前,可根据地区建设的实际情况,经论证后在街坊范围内调整;在地块出让以后,可根据项目建设的实际需要,经论证后在项目建设基地范围内调整。

13.4综合交通一般规定

(1)本图则确定的交通设施按照实位、虚位、点位三种布置方式,其相关内容及

控制要求详见附录 2。

(2)本图则中交通设施、轨道交通线位、车站、停车场和车辆段,其数量、规模不

得减少或取消。如因专项规划、工程设计和实施建设有所调整,应按相关程序进行。

(3)本图则确定的交通设施,在满足相关规范前提下,可适当增加建设规模以扩大

容量;在有利于设施近期实施等条件下,可对其具体用地范围及布局进行合理的微调。

(4)本图则中交通设施的建设须同时满足相关法规和规划规定的卫生与安全防护

要求。

(5)单元内以虚位或点位控制的交通设施,在保证用地规模及合理服务半径的前提

下,其具体位置及界线可在单元内优化调整。

(6)本图则中以点位控制的交通设施,其图例所在的位置为规划建议位置。在地块

出让前,可根据地区建设的实际情况,经论证后在街坊范围内调整;在地块出让以后,可根据项目建设的实际需要,经论证后在项目建设基地范围内调整。

(7)下层次规划应按照《深标》及其它相关规范要求细化完善单元内支路网设计。

(8)本图则应根据片区功能定位及布局要求,构筑适宜的慢行系统;此外,有条件

的道路应设置独立的自行车道,同时鼓励在大型公园、河道两侧、公共绿地以

及环境优美地区设置独立的自行车休闲道。所有慢行系统应按相关规定进行无障碍设计。

(9)本图则内建议性支路的位置以虚位表示,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其线位可根据实

际需要,在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并保证所在区域各地块间交通能有效衔接的前提下做适当调整。

13.5市政工程一般规定

(1)本图则确定的市政设施按照实位、虚位、点位三种方式表达,其相关内容及控

制要求详见附录 1。

(2)本图则内的市政设施、市政廊道及管网数量、规模不得减少或取消。如因专项

规划、工程设计和实施建设需要进行调整时,应按相关程序进行。

(3)本图则确定的市政设施,在满足相关规范前提下,可适当增加建设规模以扩大

容量;在有利于公共设施近期实施等条件下,可对其具体用地范围及布局进行合理的微调。

(4)本图则中市政设施的建设须同时满足相关法规和规划规定的卫生与安全防护

要求。

(5)单元内以虚位或点位控制的市政设施,在保证用地规模及合理服务半径的前提

下,其具体位置及界线可在单元内优化调整。

(6)本图则中以点位控制的市政设施,其图例所在的位置为规划建议位置。在地块

出让前,可根据地区建设的实际情况,经论证后在街坊范围内调整;在地块出让以后,可根据项目建设的实际需要,经论证后在项目建设基地范围内调整。

(7)下层次规划应按照《深标》及其它相关规范要求细化完善单元内市政支管系统

设计。

13.6“五线”控制一般规定

(1)本图则内“五线”不得减少或取消。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规划课程作业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简述 概况简述 学院名称公共管理学院专业及班级土管1班姓名何建明学号201131160707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简述 一、基本情况与修编背景 为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建设国际化城市的要求,市规划国土委对国务院批复的《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补充和完善,于今日公布新一轮总规。 专家表示,城市总体规划作为指导各项建设发展的综合部署,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指导城市建设的根本性蓝图。在特区进入第二个发展的30周之际,本轮总规充分体现了以全球视野谋划城市发展的规划理念,承担了在全国率先探寻城市转型路径的重要使命。它的公布,必将以城市转型带动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产业升级,进一步提高土地的高效利用,加快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的步伐,引领国家新一轮的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对深圳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二、规划指导思想 1、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勇于改革和创新,探索资源紧约束条件下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成功路径。 2、坚持“环境优先”、“生态立市”的理念,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3、提升城市在区域和国家整体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应对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 4、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更好地服务香港,支持香港繁荣稳定,在粤港澳合作中发挥先行、先导、先试的示范作用。 5、在坚持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前提下,充分发挥城市总体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的综合调控职能,统筹协调城市发展。 三、城市性质 深圳是我国的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 四、城市职能 1、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实践自主创新和循环经济科学发展模式的示范区。 2、国家支持香港繁荣稳定的服务基地,在“一国两制”框架下与香港共同发展的国际性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 3、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文化产业基地。

深圳市城市规划编制技术规定

深圳市城市规划编制技术规定 (送审稿) 深圳市规划国土局 深圳市城市规划研究所 一九九八年八月

编制说明 经过三年多的努力,深圳市政府于1998年7月1日正式颁布了《深圳市城市规划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该《条例》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以下简称《规划法》)为基础,根据深圳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总结了深圳十几年城市规划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成果,并借鉴了香港城市规划的成功经验,初步确定了以市场为导向、以规划立法为手段、以实现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的科学化和法制化为目标的五层次规划体系。期间,为配合《条例》制订与实施,市规划国土局规划处于1997年7月委托我所着手《深圳市城市规划编制技术规定》的编制工作,经过一年的研究,于1998年7月基本完成初步成果,以下就本次工作的基本思路及存在的问题作简要说明。 一.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以下简称《编制办法》)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 4.《深圳市城市规划条例》 二.结构体系的比较分析 深圳市的城市规划体系自上而下划分为五个层次,分别为:全市城市总体规划、次区域规划、分区规划、法定图则及详细蓝图。与《规划法》所规定的规划阶段相比较,全市城市总体规划、次区域规划实质上均属于总体规划范畴;分区规划与《规划法》的分区规划基本一致,但作为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在内容深度及重要性上均有所加强;法定图则与控制性详细规划在控制层次上相同,但在具体内容、表达方式及编制审批程序上有较大差别;详细蓝图基本类同于修建性详细规划,但主要作为规划管理的内部工作图则,较为偏重于对城市设计及工程规划的控制与引导。 次区域规划层次的增加,缘于深圳城市发展的客观需求。十几年来深圳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建设已不仅仅局限于特区内,特区外围已进入高速城市化的进程。1993年,原宝安县撤县建区,全市城市总体规划将规划区范围扩展到全市域,但由于特区内外在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水平上的巨大差异,许多问题很难在一个层面上解决,因

深圳龙华新城核心地区(局部)法定图则修编草案

深圳市宝安402-01&22&24号片区[龙华新城核心地区](局部) 法定图则修编 NO.BA402-01&22&24/02 (草案) (文本、图表) 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 二〇一四年八月 依据《深圳市城市规划条例》(2001)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深圳市宝安402-01&22&24号片区[龙华新城核心地区]法定图则(草案)(以下简称本图则),经初审同意,现予以公开展示。公开展示期间,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以规定形式向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以下简称“市规划委员会”)提出对本图则的意见或建议。 本图则包括文本及图表两部分。 (1)文本:是指按法定程序批准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划控制条文及说明。(注:文本中的配图及照片均不具有法律效力。) (2)图表:是指按法定程序批准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划图及附表。 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 二〇一四年七月 文本 目录 前言 1总则 2目标与定位 3用地布局与土地利用 4人口规模与开发强度 5公共设施 6综合交通 7市政工程 8城市设计 9自然生态保护与绿地系统规划 10“五线”控制

11规划实施 12附则 附录主要名词解释 附表 前言 《深圳市宝安402-01&22&24号片区[龙华新城核心地区]法定图则》于 2009年经市规划委员会审批通过,并较好的指导了地区发展。 2011年底深圳市政府宣布龙华新区正式成立。2013年龙华新区编制完成 了《龙华新区综合发展规划(2012-2020)》。《龙华新区综合发展规划 (2012-2020)》中指出:本片区是龙华新区南部商务核心,是新区城市 发展“引擎”;城市定位由原图则确定的“城市副中心”提升为“城市 中心区”。随着龙华新区成立带来的城市发展目标与需求变化,现对 《深圳市宝安402-01&22&24号片区[龙华新城核心地区]法定图则》深圳 北站周边地区进行法定图则局部修编工作。 本次修编范围为原图则中部以深圳北站和红山站为中心的地区,同时突 破原有图则范围,包括红木山水库周边地区。本次修编结合城市设计内 容,主要调整内容包括用地功能布局、地块开发强度、道路交通系统、 公共设施以及市政设施等。 1 总则 1.1 本图则适用范围(以下简称本片区)为:由福龙大道、龙华人民路、 梅龙路、玉龙路和民丰路围合,并包括龙华人民路以北局部未建设地 区,总用地面积610.23公顷。本图则位于已批《深圳市宝安402- 01&22&24号片区[龙华新城核心地区]法定图则 No.BA402-01&22&24》中 部深圳北站周边地区,本片区包含原图则局部范围及图则西侧红木山水 库周边地区。 1.2 本图则的图表与文本内容共同构成所在片区法定图则的法定文件。 其中文本的“下划线”部分及附表1、附表2(备注内容除外)为强制性 内容;文本中的图纸及照片为示意性,不具有法律效力。

深圳市法定图则法律解释

精心整理 1 总则???? 2 1.1??为规范深圳市法定图则编制的内容和深度,依据《深圳市城市规划条例》制定本规定。 3 ? C 类)7 ? 8 2 法定图则成果的构成 9 2.1??法定图则按照编制和审批程序分为法定图则草案(以下简 称“草案”)和法定图则正式成果两个阶段。草案是经法定程序批准用

于公开展示的法定图则初步成果,当其经法定程序最终批准并公布后即成为法定图则。法定图则包括文本和图表两部分,即法定图则的“法定文件”。在制定法定图则草案之前,应当首先编制法定图则的“技术文件”,包括现状调研报告、规划研究报告和规划图,作为制定法定文件的基础。技术文件编制的内容及深度规定见附录一。 表。 18???? 19? 203 法定文件的编制内容及深度规定

213.1??文本 22在文本正文之前应说明法定图则编制和审批的背景、目的和程序。对原有法定图则进行修改的,应说明修改的主要内容。 23? B、C 31(4)法律效力:说明法定图则的法律作用与效力,以及与其他法律法规的关系。 32(5)生效日期:法定图则公布实施的日期。 33(6)解释权归属:说明法定图则的解释权归属及修改规定。

353.1.2??发展目标与功能定位 36说明图则地区的发展目标及功能定位。 37? 不具 和管理基本规定。 43(5)特别管制区规定:法定图则可将图则地区中改造政策不明确的新旧村和旧城区,或是发展前景不明确的新开发地区划定为特别管制区。条文应说明法定图则划定特别管制区的目的、范围和管理基本规定。

453.1.4??土地开发强度规定 46(1)地块开发强度规定:法定图则确定的各地块开发强度为强制性规定,均以容积率作为其基本控制指标在“图表”中表达。凡 “待 50? 513.1.5??配套设施规定 52(1)说明图则地区配套设施(包括公共配套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规划布局情况及管理规定。由上层次规划确定的市、区级配套设施应严格落实。

法定图则文本格式送审稿

深圳市光明302-03&05号片区[光明中心地区] 法定图则 No. BA302-03&05/01 (草案) (文本、图表) 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 二〇一九年八月 深圳市光明302-03&05号片区[光明中心地区]法定图则NO.BA302-03&05/01 依据《深圳市城市规划条例》(2001)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深圳市宝安302-03

&05号片区[光明中心地区]法定图则(草案)(以下简称本图则),经初审同意,现予以公开展示。公开展示期间,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以规定形式向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以下简称“市规划委员会”)提出对本图则的意见或建议。 本图则包括文本及图表两部分。 ( 1 )文本:是指按法定程序批准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划控制条文及说明。(注:文本中的配图及照片均不具有法律效力。) ( 2 )图表:是指按法定程序批准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划图及附表。 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 二〇一九年八月 深圳市光明302-03&05号片区[光明中心地区]法定图则NO.BA302-03&05/01 文本 深圳市光明302-03&05号片区[光明中心地区]法定图则NO.BA302-03&05/01 目录 前言 (1) 1 总则 (2) 2 发展目标 (2) 3 用地布局与土地利用 (3) 4 开发规模与开发管控 (4)

5 公共设施 (5) 6 综合交通 (6) 7 市政工程 (9) 8 城市设计 (10) 9 自然生态保护与绿地系统规划 (12) 10 “五线”控制 (13) 11 规划实施 (13) 12 附则 (13) 附录名词解释 附表 深圳市光明302-03&05号片区[光明中心地区]法定图则NO.BA302-03&05/01 前言 本片区法定图则在《光明中心区城市设计》、《光明中心区开发指导规划》及2011年《光明中心地区法定图则(草案)》(公示)等一系列规划成果的基础上, 依据2018版《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2014版《深圳市法定图则编制技 术指引》(试行)、深圳市更新系列政策等政策标准,结合光明中心地区及光明区发展实际需要,重新启动编制。 编制本图则的目的是制定本片区城市和土地管理的法律依据,规范城市规划、建设标准,推进光明中心地区空间有序发展。本图则方案经光明区政府讨论通过后,报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审议并形成图则草案进行公众展示,公众展示意见收集和处理情况经深圳市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报签。 本片区位于光明区中部,东邻两明生态区、西邻茅洲河、南邻高新技术产业区,为《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确定的光明区中心和深圳市副中心,规划用地8.18平方公里。现状建设用地4.8平方公里,包含推平未建用地达到5.4平方公里,现状建设已达到本片区可开发建设用地的75%以上。现状建设以工业为主,整体效益较低,环境较差,片区整体市政基础设施、公共配套设施、商业服务设施未形成系统且建设水平较低,与本片区规划定位存在较大差距。

深圳市法定图则法律解释

1总则 1.1为规市法定图则编制的容和深度,依据《市城市规划条例》制定本规定。 1.2法定图则是指在已经批准的全市城市总体规划、次区域规划、分区规划及其他专项规划的指导下,对规划区指定片区的土地利用性质、开发强度,以及公共配套设施、道路交通、市政设施、城市设计等方面作出控制和引导规定,经过法定程序批准后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划文件。 1.3市围的法定图则的编制均应符合本规定的要求。全市法定图则地区(以下简称“图则地区”)依据建设特点和管理要求分为基本建成地区(A类)、发展地区(B类)和特别指定地区(C类)三种类型。三种类型地区的围应在《市城市规划标准分区》中明确划定。 2 法定图则成果的构成 2.1法定图则按照编制和审批程序分为法定图则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和法定图则正式成果两个阶段。草案是经法定程序批准用于公开展示的法定图则初步成果,当其经法定程序最终批准并公布后即成为法定图则。法定图则包括文本和图表两部分,即法定图则的“法定文件”。在制定

法定图则草案之前,应当首先编制法定图则的“技术文件”,包括现状调研报告、规划研究报告和规划图,作为制定法定文件的基础。技术文件编制的容及深度规定见附录一。 2.2法定文件的构成 2.2.1文本 文本是指法定图则中经法定程序批准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划条文。 2.2.2图表 图表是指经法定程序批准并由市城市规划委员会(以下简称“市规划委员会”)主任签署生效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划图及其附表。 3 法定文件的编制容及深度规定 3.1文本 在文本正文之前应说明法定图则编制和审批的背景、目的和程序。对原有法定图则进行修改的,应说明修改的主要容。 文本必须用法律文件的文体阐述如下容(下文中以A、B、

法定图则(修编)

深圳市宝安302-01号片区[光明北地区] 法定图则(修编) No.BA302-01/02 (文本、图表) 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 二〇一八年十一月

依据《深圳市城市规划条例》(2001),经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授权,深圳市宝安302-01号片区[光明北地区]法定图则(修编)经法定图则委员会2017年第9次会议审批通过,现予以公布。 本图则包括文本及图表两部分。 (1)文本:是指按法定程序批准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划控制条文及说明。(注:文本中的配图及照片均不具有法律效力。) (2)图表:是指按法定程序批准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划图及附表。 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 二〇一八年十一月

文本

目录 前言 (1) 1总则 (3) 2发展目标 (4) 3用地布局与土地利用 (4) 4人口规模与开发强度 (6) 5公共设施 (6) 6综合交通 (7) 7市政工程 (10) 8城市设计 (12) 9自然生态保护与绿地系统规划 (14) 10“五线”控制 (14) 11规划实施 (15) 12其它 (15) 13附则 (16) 附录主要名词解释 (20) 附表 (23)

前言 光明北地区(以下简称本区)位于深圳市西北部的光明新区新湖街道,距离宝安国际机场、蛇口港区和大铲湾港区约30分钟车程。西临光明中心区,南接凤凰城和光明小镇,东临东莞市黄江镇。本区南部设有广深港客运专线的光明城站,规划轨道交通6号线支线经过本区,设有新明医院站和中山大学站,并预留一处规划高等院校站点。同时,本区依托光侨路和公常路等主干路与周边高快速路进行联系,具备良好的交通区位条件。 光明北地区属于《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确定的西部滨海分区中的西部高新组团,该片区原法定图则于2012年通过审批,其对本区的开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但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本区的内外部发展环境都出现了巨大的变化。 (1)重大项目落位的带动 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原新明医院)的落户,对本区乃至整个光明新区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本区的发展定位、功能布局、建设规模、整体形象及重大基础设施布局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2)上层次规划提出新的指引 《光明新区十三五规划纲要》对本区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指引,提出光明新区打造“两城两带”发展格局。“两城”即中大城和凤凰城,中大城未来将建设成为区域性教育高地、医疗高地和创新高地。推动光明北地区的改造提升,优化城市空间,促进产业发展,强化光明北地区的综合配套功能。 图1:图则区位示意图

深圳市法定图则法律解释

1总则 1.1 为规市法定图则编制的容和深度,依据《市城市规划条例》制定本规定。 1.2 法定图则是指在已经批准的全市城市总体规划、次区域规划、分区规划及其他专项规划的指导下,对规划区指定片区的土地利用性质、开发强度,以及公共配套设施、道路交通、市政设施、城市设计等方面作出控制和引导规定,经过法定程序批准后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划文件。 1.3 市围的法定图则的编制均应符合本规定的要求。 全市法定图则地区(以下简称“图则地区”)依据建设特点和管理要求分为基本建成地区(A类)、发展地区(B类)和特别指定地区(C类)三种类型。三种类型地区的围应在《市城市规划标准分区》中明确划定。 2 法定图则成果的构成 2.1 法定图则按照编制和审批程序分为法定图则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和法定图则正式成果两个阶段。草案是经法定程序批准用于公开展示的法定图则初步成果,当其经法定程序最终批准并公布后即成为法定图则。法定图

则包括文本和图表两部分,即法定图则的“法定文件”。在制定法定图则草案之前,应当首先编制法定图则的“技术文件”,包括现状调研报告、规划研究报告和规划图,作为制定法定文件的基础。技术文件编制的容及深度规定见附录一。 2.2 法定文件的构成 2.2.1 文本 文本是指法定图则中经法定程序批准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划条文。 2.2.2 图表 图表是指经法定程序批准并由市城市规划委员会(以下简称“市规划委员会”)主任签署生效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划图及其附表。 3 法定文件的编制容及深度规定 3.1 文本 在文本正文之前应说明法定图则编制和审批的背景、目的和程序。对原有法定图则进行修改的,应说明修改的主要容。

深圳市法定图则法律解释

1总则 1.1为规范深圳市法定图则编制的内容和深度,依据《深圳市城市规划条例》制定本规定。 1.2法定图则是指在已经批准的全市城市总体规划、次区域规划、分区规划及其他专项规划的指导下,对规划区内指定片区的土地利用性质、开发强度,以及公共配套设施、道路交通、市政设施、城市设计等方面作出控制和引导规定,经过法定程序批准后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划文件。 1.3深圳市范围内的法定图则的编制均应符合本规定的要求。全市法定图则地区(以下简称“图则地区”)依据建设特点和管理要求分为基本建成地区(A类)、发展地区(B 类)和特别指定地区(C类)三种类型。三种类型地区的范围应在《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分区》中明确划定。 2 法定图则成果的构成 2.1法定图则按照编制和审批程序分为法定图则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和法定图则正式成果两个阶段。草案是经法定程序批准用于公开展示的法定图则初步成果,当其经法定程序最终批准并公布后即成为法定图则。法定图则包括文本和图表两部分,即法定图则的“法定文件”。在制定

法定图则草案之前,应当首先编制法定图则的“技术文件”,包括现状调研报告、规划研究报告和规划图,作为制定法定文件的基础。技术文件编制的内容及深度规定见附录一。 2.2法定文件的构成 2.2.1文本 文本是指法定图则中经法定程序批准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划条文。 2.2.2图表 图表是指经法定程序批准并由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以下简称“市规划委员会”)主任签署生效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划图及其附表。 3 法定文件的编制内容及深度规定 3.1文本 在文本正文之前应说明法定图则编制和审批的背景、目的和程序。对原有法定图则进行修改的,应说明修改的主要内容。 文本必须用法律文件的文体阐述如下内容(下文中以A、B、

城市规划与发展分析——以深圳市为例

城市规划与发展分析 ——以深圳市为例 摘要:深圳是具有改革开放特征并且是几个改革开放城市中建设发展最为成功的城市,其经济发展经验无疑是试验田的宝贵果实。二十几年的发展让深圳极具吸引力,汇集了全国的高端人才,融合了四面八方的文化,成为了独一无二的特区城市。正因为如此,深圳的融合文化优势、政策优势,在未来会起到引领国家发展走向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研究深圳发展历史,深入了解这座特殊的年轻城市如何建设发展,其规划发展在这过程中起到了何种作用,并给予解答。 关键词:城市规划经济发展深圳 深圳市位于广东省,地处珠江三角洲南端,临近珠江入海口,通过口岸可以直达香港。全市面积1991.65平方公里。截至2010年,深圳市的常住人口有1035万人,包括流动人口约有1322万人,其中户籍人口约为251万人。全市共有六个行政辖区,由西至东分别是宝安区、南山区、福田区、罗湖区、盐田区和龙岗区。另外,还设有龙华、坪山、大鹏以及光明四个功能区。深圳的发展是奇迹式的,从仅有几万人的边陲小镇摇身成为上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仅仅只花了20多年的时间。目前中国面临着城市化的问题,城市规划是必要和重要的过程,怎么样运用好城市规划是现在问题所在。深圳的城市规划作为实验地,它在市场经济的初期首次与市场接触,其不足反映了高速发展的城市设计中的问题与矛盾。因此,作为中国城市规划的试验田和代表,对其进行规划范式深入研究,其成果能为我国城市建设提供宝贵经验与借鉴。 1深圳城市规划发展历程与主要内容 考虑到深圳的政治、经济以及发历程等情况,在此用时间来划分深圳城市规划发展,大致可分为如下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1979年至1986年,深圳城市建设的基础时期。“文革”的影响使城市规划发展停滞了一段时间,所以在后来的城市规划思路方法和内容上实质仍是50年代苏联模式的延续。因此在最初的深圳城市规划中,规划仅是延续了国民经济计划,实际上也就是计划具体的落实,并没有新的规划信息加入,也没有特定的研究。从城市建设角度来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项目地点: 深圳 完成情况: 2006.06~2010.08编制完成 获奖情况: 2011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2008-2009年度中规院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2011年度广东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2011年深圳市第十四届优秀规划设计金牛奖; 主要设计人员: 许重光、尹强、邹兵、范钟铭、薛峰、秦元、王佳文、傅晓东、张健、杜建华、石爱华、李江、吕晓蓓、陈贞、陆佳、罗彦、李卫峰、黄卫东、杜雁、周铭 项目简介: 2006年6月,深圳市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工作目标为:一是构建指引城市长远发展的空间结构和政策框架;二是为有效突破“四个难以为继”的瓶颈约束、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和国际化城市指明路径。

主要内容: 1.确立了“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的新的城市性质和定位,提出了深港合作共建国际都会、打造世界级都市区的发展目标,并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2.制订了引导城市转型的发展目标指标体系和路径。在城市发展总目标下提出区域协作、经济转型、社会和谐、生态保护四个方面的分目标。以可持续发展决策支持系统研究为支撑,结合深圳市已出台的各类城市发展指标并突出空间属性,制定了城市发展目标指标体系。 3.延续已有的轴带组团空间格局,强化区域空间联系,构筑了“三轴两带多中心”的开放空间结构。提出南北贯通、西联东拓的区域空间策略。 4.实施四区五线的空间管制,划定密度分区,构筑包括产业、住房、公共服务、生态与绿地系统在内的城市经济社会环境支撑体系,以及由综合交通体系、市政基础设施与城市安全与综合防灾构成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5.强化规划实施的政策研究,构建完整的政策保障体系。包括高效集约利用土地的政策、与产业升级和空间优化相协同的人口政策、保障性住房政策、城市更新政策、生态

深圳市法定图则地块容积率确定技术指引

附件:深圳市法定图则编制容积率确定技术指引(试行) 第一章总则 1.【编制依据】为贯彻国家城市规划管理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我市容积率管理,提高容积 率确定的科学性,依据国家、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和《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送审稿(以下简称《总规》),借鉴国内外城市和地区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市目前容积率管理需求,制定本指引。 2.【适用范围】本指引适用于法定图则地块容积率的确定。 3.【适用用地类型】本指引主要为法定图则编制中的居住用地(R)、商业用地(C)、工业 用地(M)、仓储用地(W)及其混合用地的容积率确定提供依据。 政府社团用地(GIC)、对外交通用地(T)、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特殊用地(D)等,容积率依照相关规划建设标准和规范确定。 第二章居住、商业用地 4.【计算公式】居住用地(R)、商业用地(C)地块容积率确定方法如下: 居住用地(R)、商业用地(C)地块容积率上限是在密度分区确定的基准容积率的基础上,根据微观区位影响条件进行修正。计算公式如下: FAR规划=FAR基准×(1+ A1)×(1+A2)…; 其中:FAR基准为对应的密度分区地块基准容积率; A1、A2等为微观区位影响条件修正系数,分别为地块规模系数、交通修正系数等。 5.【密度分区模型】全市用地共划分为六级密度分区(详见附图1)。I级密度分区位于基本 生态控制线及其临近区域内,应严格控制,其容积率确定应专门研究。 6.【基准容积率】各级密度分区基准容积率按表1和表2确定。 (1)表1:居住用地(R)基准容积率表 密度分区I II III IV V VI 基准容积率- 1.2 1.8 2.2 2.6 3.2 (2)表2:商业用地(C)基准容积率表 密度分区I II III IV V VI 基准容积率- 1.8 2.4 3.2 4.2 5.4

法定图则编制审批

深圳市法定图则编制与审批程序暂行规定 (讨论稿)

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 一九九七年七月 深圳市法定图则编制与审批程序暂行规定 (讨论稿) 第一条为了促进城市规划工作的法制化建设,实现城市规划依法编制、依法审批、依法执行和依法管理,及加强公众的参与和对城市规划实施的监督,根据《深圳经济特区城市规划条例》,特编制本规定。 第二条法定图则的编制和审批部门 深圳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以下简称规划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深圳市指定地区的法定图则;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以下简称规划委员会)负责深圳市法定图则的审批。 第三条法定图则年度编制计划的制订与审批 规划主管部门每年应制定法定图则的编制计划,报规划委员会批准。 (一)计划制定的依据与原则 规划主管部门依据管理的需要,在调查研究和定期检讨的基础上制定法定图则年度编制计划(以下简称年度计划)。城市中心地区、旧城改造地区、近期发展地区以及其它重要地区应当优先制定法定图则。在法定图则尚未复盖的城市发展地区,已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的,原则上按控规的内容进行管理;未编制控规的,按已编制的其它层次的规划内容进行管理。 (二)计划编制与审批程序 1.规划主管部门于每年十一月完成下年度法定图则编制计划草案,内容包括需要编制和修订或替换法定图则的地区,编制和修订的依据及原因,编制的时间安排等,经部门领导同意后呈交规划委员会审批; 2.规划委员会在接收计划草案后,应在一个月内对计划草案进行批复。批准的计划于次年一月下达成为实施的年度编制计划,规划主管部门应遵照执行。

(三)年度计划的调整 1.规划主管部门应于每年七月对年度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半年总结。若在执行中遇到特殊情况妨碍年度计划进行的,可在该总结报告提出调整年度计划的申请。 2.规划委员会对年度计划调整申请进行核准后,规划主管部门遵照调整后的年度计划执行。 第四条法定图则编制的委托 规划主管部门依据年度计划,委托城市规划设计单位(以下简称规划设计单位)编制深圳市指定地区的法定图则,被委托的规划设计单位应具有城市规划设计甲级资质; 第五条法定图则的编制及审批 (一)法定图则草案编制 1.规划设计单位接受委托后,应对上层次规划对该地区发展的预测、设想、布局和控制等因素作全面了解,并在编制法定图则时加以落实; 2.规划设计单位对该地区社会经济、城市建设及其它相关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并重点调查和研究该地区及其周围地区公共配套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3.规划设计单位在规划主管部门组织下,就影响该地区发展的各种因素咨询相关专业的主管部门;同时以适当的方式对该地区内公众的规划意愿进行调查,对其中合理部分应在编制法定图则时予以反映; 4.根据调查研究成果,规划设计单位首先编制法定图则的技术文件。法定图则成果包括技术文件和法定文件两部分,技术文件作为编制法定图则的基础,是规划主管部门执行法定图则的操作性文件。在编制技术文件时,规划设计单位还应考虑政府相关政策,以及规划委员会或规划主管部门指示的须加以考虑的事项。 5.规划设计单位将编制完成的技术文件初稿呈交规划主管部门审查。规划主管部门批准后,规划设计单位在其基础上编制法定图则草案(即法定文件初稿,以下简称图则草案)。二者编制的内容和深度均应符合《深圳市法定图则编制内容及深度暂行规定》的要求,并符合《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的有关规定。 6.图则草案编制完成后,规划设计单位将修改后的技术文件和图则草案

深圳市南山高新技术区南地区,法定图则规划研究说明书

深圳市南山07-05~07号片区[高新技术区南地区] 法定图则(技术文件) No. NS07-05~07/01 规划研究报告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二00三年三月

深圳市高新技术区南区法定图则规划研究报告 前言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高新技术产业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后劲力量。而对于深圳市这样一个传统工业基础极为薄弱的城市来说,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更是一条光明而艰难的道路。自1985年7月由深圳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科学院建立深圳市科技工业园以来,深圳市的高新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1998年,园区内的工业产值为200多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为170亿元,占全市同类产品产值的26%,年产值超过亿元的企业已达17家。 位于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南部的南区(以后简称高新区南区)原来是深圳湾的一部分,其中南区北片在1992年时曾被作为深圳市软件园区来进行规划,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软件园区的建设比较迟缓。1995年以后,在深圳市日益重视产业结构转型的氛围下,南区的高新技术工业村进行了及时而正确的规划建设。1996年11月,市委、市政府开始了整个园区的规划工作。《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土地利用规划》作为该规划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于1998年10月上报市政府并获审批。高新区南区的各项建设正以该规划为依据和指导有条不紊地进行。 随着1998年“依法治市”被深圳市提为治理城市的最重要举措以来,法定图则的制订便成为城市建设由人治向法治发展的重要标志。高新区南区法定图则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于1999年被纳入了市政府的工作日程。 第一部分现状研究报告 一、现状概况及分析 (一)、位置及范围 高新区南区位于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南部、深圳湾西北部,东起沙河西路,西至南油大道,南临滨海大道,北接深南大道,总面积为5.23平方公里。东边与深圳市重要的 城市组团绿化隔离带(沙河高尔夫)隔路相望,南与南山商业文化中心区相临,西边紧邻 南油集团的住宅区和荔景公园,北边是高新区中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二)、地形地貌 南区内最高的高程为41.59米,最低为0.23米。整个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且平缓的趋势,地形变化并不复杂。由于整个南区除西北部的深圳大学和粤海门村及桂庙村外都是 填海形成的,因此从西南至东部的地势非常平缓。 (三)、人口状况 高新区南区人口状况一览表表1 注:麻雀岭派出所管辖的高新南区东部指的是深大-粤海门村及后海路以东填海的新区 高新区南区的人口目前分属桂庙、麻雀岭两个派出所管辖。截止至1999年6月,南区总人口为17655人,其中常住人口5478人,暂住人口为12177人,常暂比为1:2.22。详 情见表1。 ·1·

深圳城市规划

深圳的发展与城市规划 深圳市位于祖国的南疆。东临大亚湾与惠州市相连,西至珠江口伶仃洋与中山市、珠海市相望,南至深圳河与香港毗邻,北与东莞市、惠州市接壤。全市总面积2020平方公里。深圳经济特区是深圳市的一部分,东起大鹏湾背仔角,西至珠江口的安乐村,南临深圳河,北靠梧桐山、羊台山山脉,面积为327.5平方公里,呈狭长形。 深圳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区,四季温润、阳光充沛,盛产水果。200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76.83万人,其中户籍人口228.07万人。作为中国的重要国际门户,深圳是世界上发展最快、中国经济最发达城市之一,人均GDP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深圳是中国南方重要的高新技术研发和制造基地,同时是世界第四大集装箱港口,中国第四大航空港,中国第四大旅游城市。全市产业配套体系完善,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以及文化产业是这个城市重点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深圳市政府在国内率先运用“绿色GDP”指数来评价城市发展的整体运行质量。目前,深圳的经济发展呈现低投入、低能耗、高产出、高效益的局面。深圳为中国内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高的城市,是经济效益最好的城市之一,地均产值、人均收入水平和外贸出口总额稳居中国内地大中城市第一;国内生产总值居大中城市第四位;财政收入居大中城市第三位;进出口总额占中国大陆七分之一,连续12年居大中城市第一,集装箱港口吞吐量位居世界第四,深圳国际机场为大陆四大机场之一。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和金融服务业是深圳三大支柱产业。 特区成立二十八年来,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交通发展,始终将城市交通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先导,持续高投入进行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深圳市详细蓝图编制专业技术规定

1 总则 1.0.1为统一深圳市详细蓝图编制的内容和深度,实现详细蓝图编制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依据国家、 广东省和深圳市有关规范和标准,遵照《深圳市城市规划条例》及《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SZB01-97)(以下简称《规划标准与准则》)有关规定,特制定本编制技术规定。 1.0.2详细蓝图是指在已经批准的全市总体规划、次区域规划及分区规划和法定图则的指导下,对规 划区内用地在功能方面(包括土地利用性质、开发强度、公共配套设施、道路交通、市政工程)和形体环境方面(包括城市空间组织、建筑形态和景观环境等)做出详细的控制规定的规划控制图则。重点是对法定图则所确定的各项指标进一步深化和落实,和对规划区空间形态提出详细的设计控制要求。 1.0.3局部城市设计是详细蓝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单独编制过局部城市设计的地区,应将经批准 的城市设计成果落实到详细蓝图中。 1.0.4详细蓝图经批准后作为城市建设的政府内部管理图则,其目的是对下层次的总图设计和工程 设计进行指导和控制。 1.0.5按照详细蓝图的编制对象和编制范围的特点,详细蓝图可划分为A、B两类,各类详细蓝图在编 制内容和深度方面有所不同。 A类:包括城市重点地区、近期建设地区(新建/改造)、多功能的综合区和单一功能的产权分散区,以及在法定图则中因条件不成熟,需进行深入研究再确定土地利用的用地。 B类:上层次规划条件已确定、有明确开发意向的用地。 其它未包括在上述范围的情况,可根据实际需要纳入A类或B类。 1.0.6详细蓝图的规划期限一般为3年,新的蓝图批准后,旧的蓝图自动失效。 1.0.7深圳市城市规划区内的详细蓝图的编制均应符合本规定的要求。 1.0.8本规定未包括的内容,除应遵守《规划标准与准则》外,还应符合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其它规 范性文件的规定。 1.0.9本规定的解释权属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或其授权的部门。

深圳市福田05-05号片区[景田地区]法定图则

深圳市福田05-05号片区[景田地区]法定图则 1.总则 1.1制订本图则的主要规划依据是:《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送审稿),其对本 片区的功能定位是:以居住为主,兼有商业、办公、金融等功能,配套设施齐全的综合住宅区 1.2本图则适用范围(以下简称本片区)为:深南路以北、北环路以南、新洲路以西、香梅路以东 的城市用地,总用地面积273.59公顷。根据图表将本片区分为三部分,其中,规划“南区” 是指本片区深南大道以北、红荔路以南的部分。规划“中区”是指本片区红荔路以北、莲花路 以南的部分。规划“北区”是指本片区莲花路以北、北环路以南的部分。 1.3本片区内的土地使用及一切开发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本图则的有关规定。本图则未包括的内容应 符合国家、广东省及深圳市的有关政策、法律、规范相关条款的规定。 1.4本图则涉及的所有技术指标(本图则中特别注明者除外)均依据《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 则》(SZB01-97)确定。 1.5有关名词解释及其他技术规定详见附件《法定图则统一注释》(以下简称《注释》。《注释》 是制定的执行法定图则必须共同遵守的通用技术规定。 1.6本片区内编制详细蓝图或城市设计,均应以本图则的要求为依据进行。 1.7本图则所确定的道路交通设施和市政设施的用地范围,可能在下阶段详细规划设计时略有修改, 但必须报市规划主管部门审定。 1.8本图则由市规划委员会负责解释;若需修改图则,必须符合第二十七条、二十八条的规定。 1.9本图则经市规划委员会批准,自批准之日起实行。 2土地利用性质 2.1 本片区内各地块土地利用性质详见本图则《图表》中规定。 2.2 现有土地的利用性质若与本图则规定不符,暂时不须更正,但若对用地的部分或全部进行改造, 则该用地新的土地利用性质必须与本图则的规定相符。 2.3 为何障土地利用的灵活性,地块土地利用性质可以在相容性许可的范围内按有关规定进行变更, 具体操作详见本图则《图表》。 3 土地开发强度 3.1 本片区内各地块土地开发强度详见本图则《图表》的规定。 4 配套设施 4.1 本片区内的配套设施包括公共设施和市政设施。 4.2 本片区内配套设施设置详见本图则“图表”的规定。其中,必须单独占地的公共设施和市政设施有:职业学校一座,位于02-18号地块;中学三座,位于03-13、07-08、08-01号地块;小学七座,分别 位于02-11、03-03、04-13、05-05、06-36、07-19、08-09地块;幼托十四座,分别位于02-06、02-19、03-02、03-08、04-10、05-01、05-21、06-01、06-21、06-26、06-33、07-05、07-17、08-10号地块;综 合市场及肉菜市场八座,分别位于02-13、03-16、04-03、04-12、05-11、06-17、07-22、08-07地块,以 及本片区内的所有医院、派出所、消防站、电话机楼、邮电支局、变电站、公交枢纽站、加油站等。配套 设施设置详见本文本“配套设施规划一览表”(表4.2)。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模板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 划 1

城市规划课程作业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简述概况简述

学院名称公共管理学院专业及班级土管1班姓名何建明学号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简述 一、基本情况与修编背景 为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建设国际化城市的要求,市规划国土委对国务院批复的《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 —2020)》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补充和完善,于今日公布新一轮总规。 专家表示,城市总体规划作为指导各项建设发展的综合部署,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指导城市建设的根本性蓝图。在特区进入第二个发展的30周之际,本轮总规充分体现了以全球视野谋划城市发展的规划理念,承担了在全国率先探寻城市转型路径的重要使命。它的公布,必将以城市转型带动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产业升级,进一步提高土地的高效利用,加快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的步伐,引领国家新一轮的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对深圳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二、规划指导思想 1、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勇于改革和创新,探索资源紧约束条件下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成功路径。 2、坚持“环境优先”、“生态立市”的理念,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3、提升城市在区域和国家整体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应对全球化的机遇和

4、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更好地服务香港,支持香港繁荣稳定,在粤港澳合作中发挥先行、先导、先试的示范作用。 5、在坚持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前提下,充分发挥城市总体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的综合调控职能,统筹协调城市发展。 三、城市性质 深圳是中国的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 四、城市职能 1、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实践自主创新和循环经济科学发展模式的示范区。 2、国家支持香港繁荣稳定的服务基地,在“一国两制”框架下与香港共同发展的国际性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 3、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文化产业基地。 4、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边境口岸。 5、具有滨海特色的国际著名旅游城市。 五、城市发展目标 (一)城市发展的总目标: 1.继续发挥改革开放与自主创新的优势,担当中国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先锋城市。 2.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建设经济发达、社会和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文化繁荣、生态宜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和国际

深圳市法定图则的探索与实践

29 城市规划/1998年第3期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建院八周年专版 孙骅声 周劲 陈宏军 深圳市法定图则的探索与实践 =提要>法定图则是深圳市在加 强城市规划的法制化和民主化建设方面进行的一项有益的尝试和改革。本文简要地介绍深圳市法定图则的概念、特点、内容和形式以及其外部支撑条件,以期读者能对其作概略性的认识。 =关键词>深圳;法定图则一、法定图则制度的建立依赖于/立法程序0和/严格执法0 1997年12月,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公布了5深圳经济特区城市规划条例(草案)6(以下简称5条例6),5条例6对规划的层次规定为城市总体规划、次区域规划、分区规划、法定图则和详细蓝图。其中,法定图则的编制、审批、公众咨询、定期检讨和修订都必须经过一整套严密的立法程序,审批后成为确认的法令文件,并规定法定图则的/终审权0不是规划主管部门,而是市人大授权的/城市规划委员会0。规划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法定图则的编制和执行。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法定图则应当覆盖全市,但它必然会有一个覆盖的时间过程。因此,在尚未覆盖的地区仍然依据控规进行管理,条件成熟时再抽取其中必须法定的内容,经过法定程序而形成覆盖的法定图则。 其次,法定图则虽然是规划编制内容和方法的变革,但决不是一个孤立的层次,而是受到政府行政和法规体制改革的支撑。具体地说,法定图则的内部支撑是深圳规划国土局已颁发的5深圳市规划国土局依法行政手册6;外部支撑是深圳市人大和政府即 将颁布和实行的5条例6和其它行政与法规体系等;上部指引为国家和省颁布的国标与规范,下部基础为市规划国土局的三级管理架构,并在主管部门内设有执法监察部门,配合法定图则的贯彻。这些为政府部门执法和守法、房地产开发企业和有关民众的守法创造了必备的条件。 二、法定图则中/法定0的内容和形式 深圳的/法定图则0虽然是从香港直接借用来的名词,但其涵义有所不同。香港的/法定图则0在规划层次上更接近于我国传统规划体系中的/分区规划0阶段,而深圳的/法定图则0则定位于控规阶段。因此,深圳的/法定图则0包括广义和狭义两层含义:广义是指深圳五层次规划体系中的一个阶段,狭义是指该规划阶段中具有特殊法定意义的规划成果。 为了统一法定图则编制的内容、深度并实现标准化和规范化,深圳市规划国土局从1996年起,开始组织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以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控规作为典型实例进行研究,经过反复探讨,逐步达成共识,形成一套法定图则的编制办法。具体来说,就是将法定图则的成果分为/法定文件0和/技术文件0两部分。其中,/法定文件0(包括/文本0和/图则0)是核心部分,是真正/法定0的内容。而/技术文件0(包括/规划研究报告0和/规划图0)则仍相当于传统的控规的成果,是/法定文件0的技术支撑。其目的在于:一是考虑到对于那些不具备编制/法定文件0条件的地区,仍可 将相当于控规的/技术文件0继续作为 规划管理的基本依据,并与过去已做过的控规有良好的衔接;二是有利于保持地方法规与建设部已颁布的5城市规划编制办法6等国家技术规范取得法律关系上的一致性。 那么,对于/法定文件0而言,/法定0内容的提炼就成为关键问题。对此采取的做法是:为了杜绝目前规划管理中存在的各种干扰,对地块的使用与开发实施严格控制,特别是对诸如土地用途、开发容量、道路交通、公共设施和重要市政设施等关键内容,必须制定严格详尽的技术规定,不仅对其定性,而且定量,甚至定位。而对那些主要受市场调节的影响和具有不可预见性的方面则给予较大的弹性,以免给实际管理工作造成不必要的被动。因此,我们在确定/法定0的控制指标时,只选取了/用地性质0、/用地面积0、/容积率0、/建筑覆盖率0、/公共配套设施0等5项作为必不可少的控制内容,而其它控制指标可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进行确定。另外,与香港和国外做法不同的是,深圳还将/大型市政通道0也列入/法定0内容。但是,由于城市发展本身仍存在着诸多不可预见性因素,因此,上述所谓/法定0内容也并非是绝对一成不变的,也必须预留一定的弹性,以适应市场运作的要求。特别是/用地性质0常常受到市场力量的冲击,在保证符合规划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也需要留有一定的弹性。/用地性质0的弹性我们称之为/土地利用相容性0,它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不同用地性质之间的兼容性,另一方面是同一用地性质中不同建筑用途之间的兼容性。具体来说,就是要求对每一个地块都规定三类用地性质和建筑用途:一类是/规划确定的用地性质(或建筑用途)0,二类是/须经规划主管部门批准才能获得的用地性质(或建筑用途)0,三类是/须经规划委员会批准才能获得的用地性质(或建筑用途)0。这体现了规划控制严格程度的不同。从这里也可以看到,法定图则的编制比传统的控规更加严密、更加细致。这对于规划编制部门是个新的挑战,但也是城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