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机膜分离-水解酸化-SBR法处理含油废水

无机膜分离-水解酸化-SBR法处理含油废水

无机膜分离-水解酸化-SBR法处理含油废水
无机膜分离-水解酸化-SBR法处理含油废水

皂角-酸化油

皂角—酸化油概述 简单概述: 大豆酸化油废水中主要物质:无机盐(Na2SO4)、脂肪酸(甘油、有机酸)、无机酸。 以下是大豆毛油精炼中皂角产生环节: 大豆毛油-------水化脱胶-------碱化脱酸---------脱色脱臭-------成品油 皂角 皂角产生: 碱炼(碱化脱酸)是从毛油中去除酸性物质,这些酸性物质由脂肪的部分水解产生。毛油中含有1%~3%或更高的游离脂肪酸。游离脂肪酸可采用物理精炼(蒸馏)或碱炼法去除。 最常用的脱酸法是加NaOH的化学方法。加碱量取决于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的含量。中和反应生成了皂和水,皂通过离心的方法去除,油用水洗涤并干燥。其他实际应用的中和方法有混合油精炼、改进的碱炼法。最近,开发了改进的碱炼法和白土回收利用相结合的方法,可减少白土的消耗和油脂损耗。

皂脚制作成酸化油: 根据产量做几个池子,池子里面下好盘管,根据产量来做蒸汽锅炉;开始制作酸化油,将适量皂角放入池子内,用蒸汽喷淋皂角,直到沸腾为止,然后加入7%的浓硫酸,酸化时间为8个小时,经持续加温,直到完全变成油为止;即酸化油制作完成,同时产生酸化油废水。 酸化油水解废水: 酸化油废水是工业脂肪酸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废水,其中除了含有5%~8%的甘油之外,还含有有机酸、无机酸、无机盐。 甘油废水处理: 含甘油废水也可用湿式氧化处理。 甘油可用臭氧使其从废水中除去。 甘油生产提取废水可采用Fenton试剂进行预处理,通过Fenton试剂氧化可使废水中的COD值从13500mg/L降至4030mg/L,COD去除率达到%。废水的BOD5/COD值从0.202提高至0.568。 发酵法生产甘油过程中产生的淀粉质原料浸泡废水和提取废水,可分别采用沉淀法和Fenton试剂法对其进行预处理,再与发酵废水混合后,采用UASB-SBR组合工艺进行处理,当

水解酸化在制药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水解酸化在制药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胡玉龙 (河北科技大学)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制药废水的特点和处理工艺以及水解酸化这一过程的原理、影响因素、在制药废水中的应用、对提高废水可生化性的功效,并提出了制药废水处理技术在发展中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制药废水;水解酸化;处理与应用 1 制药废水的来源及特点 制药工业废水主要包括抗生素生产废水、合成药物生产废水、中成药生产废水以及各类制剂生产过程的洗涤水和冲洗废水四大类。制药废水因其具有组成复杂、有机污染物种类多、浓度高、毒性大、色度深和含盐量高等特点,而成为国内外难处理的高浓度有机废水,也是我国污染最严重、最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如何处理该类废水是当今环境保护面临的一个难题,寻求工艺合理,运行稳定,维护管理方便,能最大限度地体现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工艺技术,是亟待研究的方向和思路。 制药工业废水常用的处理方法大多为:物化法、化学法、生化法、其他组合工艺等。物化法主要有混凝沉淀法、气浮法、吸附法、电解法和膜分离法;化学法主要有催化铁内电解法、臭氧氧化法和Fenton试剂法;生化法主要有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法)、普通活性污泥法、生物接触氧化法、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法;其他组合工艺主要有电解+水解酸化+CASS工艺、微电解+厌氧水解酸化+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UASB+兼氧+接触氧化+气浮工艺等[1-5]。 2 水解酸化 大量污水和生活废水的排放造成我国水体污染严重的现状,现阶段,处理废水的方法主要有物理化学法和生物处理法两大类。物理化学法是采用物理化学的方法,比如:吸附、混凝、焚烧等。生物处理法主要是采用微生物来处理废水,根据微生物的种类和供氧方式可分为好氧法、厌氧法和水解酸化法。 2.1 水解酸化的原理 水解酸化过程主要包括水解和酸化两个阶段。 水解阶段:在这一过程,复杂的颗粒物被转化为低分子量的溶解性化合物。这个过程需要由发酵细菌所分泌的胞外酶参与。蛋白质的降解通过多肤到氨基

膜分离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膜分离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李珍11204112 摘要膜分离技术作为一种能耗低、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和分离性能好的分离技术在废水处理和中水回用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膜分离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着重介绍了超滤、纳滤、液膜等膜分离技术的特点及其在各种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并对膜技术应用前景做了总结与展望。 关键词膜分离废水处理超滤纳滤液膜 1.膜分离技术简介 1.1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是指在分子水平不同粒径分子的混合物在通过半透膜时, 实现 选择性分离的技术, 半透膜又称分离膜或滤膜, 膜壁充满小孔, 根据孔径大小可以分为: 微滤膜(MF ) 、超滤膜(U F) 、纳滤膜(NF) 、反渗透渗出膜(R 0 ) 等, 膜分离采用错流过滤方式。膜分离技术因为具有常温下操纵、无相态变化、无化学变化、选择性好、高效节能、在生产过程中不产生污染等特点, 广泛应用于发酵、生物制药、植物提取、化工、饮用水净化、除菌、废水处理等多个领域。分离膜因其独特的结构和机能, 在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再生方面异军突起, 在环境工程, 特别是废水处理和中水回用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1.2 膜分离技术原理 膜分离与传统过滤的不同在于, 膜可以在分子范围内进行分离, 是一种物理过程, 不需添助剂。膜分离技术可利用混合物物理性质的不同(质量、体积、几何形状等) 将其分离,也可利用混合物通过分离膜的速度不同将其分离。 2. 超滤膜分离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2.1超滤膜简介 超滤是一种压力驱动的膜分离过程,是根据分子的大小和形态而分离的筛选机理进行分离的。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超滤很快从实验规模发展成为重要的工业单元操作技术,它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工业废水处理、高纯水制备及生物技术工业;在工业废水处理方面应用得最普遍的是电泳涂漆过程,城市污水处理及

膜分离技术在处理废水中的应用

说明 本表需在指导教师和有关领导审查批准的情况下,要求学生认真填写。 说明课题的来源(自拟题目或指导教师承担的科研任务)、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若课题因故变动时,应向指导教师提出申请,提交题目变动论证报告。

用前景。 目前,膜的发展缓慢的原因有:膜产品的价格昂贵;膜污染较严重;膜分离性能低下。对于以上的三个问题可以更好的解决的话,膜分离技术发展会突飞猛进,跨越时代的进步,可以快速提高经济效益,对于水资源的利用率更高,会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彭会清, 庞翠玲. 膜分离技术在处理酸性废液中的应用概述[J]. 金属矿山, 2006(9):14-17. [2]韩倩倩. 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综述[J]. 硅谷, 2009(9):117+133. [3]朱智清. 膜分离技术的发展及其工业应用[J]. 化工技术与开发, 2003, 32(1):19-21. [4]岳志新, 马东祝, 赵丽娜,等. 膜分离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6, 18(5):52-57. [5]张杰, 褚良银, 陈文梅. 膜分离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 过滤与分离, 2004, 14(3):8-11. [6]谷大建, 徐巍. 膜分离技术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 中国药业, 2008, 17(6):58-59. [7]陈翠萍, 谌伟艳. 膜分离技术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 污染防治技術, 2007, 20(3):42-45. [8]吴绮桃. 膜分离技术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J]. 四川建材, 2008, 34(2):58-59. [9]郭洪勋. 膜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J]. 科技创业家, 2012(8). [10]孙佳林, 何晓燕. 膜分离技术处理印染废水在我国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 化工管理, 2014(3):92-93. [11]段巧丽, 宁艳春. 现代膜分离技术的应用研究与进展[J]. 管理学家, 2011. [12]孙文毅, 张斌. 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J].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 学版, 2010, 27. [13]陈业刚. 膜分离技术在水资源回用领域的应用研究[J]. 中美国际过滤与分离技术研讨 会, 2010. [14]李晓波, 王晓静. 膜分离技术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 河北工业科技, 2005, 22(4):207-211. [15]刘济阳, 夏明芳, 张林生,等. 膜分离技术处理电镀废水的研究及应用前景[J]. 污染防 治技术, 2009, 22(3):65-69.

2021版水解酸化-UASB-SBR 组合法处理印染废水

2021版水解酸化-UASB-SBR 组合法处理印染废水 Safety work has only a starting point and no end. Only the leadership can really pay attention to it, measures are implemented, and assessments are in place.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089

2021版水解酸化-UASB-SBR 组合法处理印 染废水 摘要:根据印染废水的特性,提出了水解酸化-UASB-SBR组合工艺的处理力法。该法的实际应用表明,废水COD可由2500~4500mg /L降至80~150m6/L、BOD5可由600~1000mg/L降至30~40mg/L,色度可由100~600倍降至50~60倍。该法具有以废冶废、投资少、运行费用低、操作简单的特点。 关键词:印染废水水解酸化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序批式生物反应器 印染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印染废水的治理一直是一项摆在环保界面前的难题。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印染行业每年排放废水约0.6×109m3(1),而其中大部分皆未能实现稳定达标排放。主要问题是:印染废水量大,成分复杂,生物难降解物多,

脱色困难,运行费用高等(2~4)。 印染废水主要来自退浆、煮炼、漂白、丝光、染色、印花、整理工段。生产工段的特点决定了印染废水具有“高浓度、高色度、高pH、难降解、多变化”五大特征。一般情况下,COD平均为800~2000mg/L,也有不少厂家的废水COD指标平均达2500~4500mg/L;色度一般为200~800倍,有的甚至高达1000~2000倍;pH一般为10~13,个别为13~14;BOD5/COD为25~0.4,多数不到0.3;平均每印染100m要排放废水2.5~3m3(布窗以914mm计)(5),水量极不均匀。 因此,在选择处理工艺时必须充分考虑印染废水的这些特征,对症下药。 1工艺流程 印染废水的五大特征,也是印染废水治理的五大难题。在选择治理方法〔工艺路线〕时,必须妥善解决好这五大难题。对于高浓度印染废水,则必须选择可靠的组合工艺,使其浓度降下来,达到排放标准。显然,单纯采用物化法很难满足要求,一是因为运行费

废水水解酸化—生物处理技术的影响因素

废水水解酸化—生物处理技术的影响因素 【摘要】本文综述了包括水解酸化与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生物接触氧法等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水解酸化;生物处理;影响因素 1 水解酸化过程的影响因素: 1.1基质的种类和状态。基质的种类和形态对水解(酸化)过程的速率有着重要的影响。就脂肪、蛋白质和多糖三类物质来说,在相同的操作条件下,水解速率依次增加。同类有机物,分子量越小,水解越简单,相应的水解速率就越大。 1.2水解液的pH值。水解的速率、水解(酸化)的产物以及污泥的形态和结构均受到水解液pH值的影响。研究表明,水解(酸化)微生物对pH值变化敏感度不大,水解过程可在pH值宽达3.5~6.5进行。当pH值超出此范围值,无论朝碱性方向或酸性方向移动时,水解速率都将减少。 1.3水力停留时间。水力停留时间是控制水解反应器运行的重要参数之一。它对反应器的影响,与反应器的功能有关。对于以水解为单一目的的反应器,水力停留时间与水解效率呈现一定的正相关性,即水力停留时间越短,水解微生物与被水解物质接触时间也越短,相应的水解效率也就越低。 1.4粒径。粒径是影响粒状有机物水解(酸化)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粒径越小,单位重量有机物的表面积越大,越易于水解。 2 活性污泥法的影响因素: 2.1 pH值 环境中pH值的变化能够导致微生物细胞膜电荷的变化,从而影响了微尘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pH值的变化还会改变酶的活性,使酶的作用受到破坏,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即减弱,甚至死亡;另外,pH值也改变环境中营养物质的可利用性。因此,各种微生物都有一定的pH适用范围,在废水处理中,活性污泥所适应的pH值范围一般为6~9,超出此范围时污泥即失去活性甚至死亡。实践表明生物池进水pH值低于4或大于1时多数情况下会发生活性污泥受冲击[1]。在本研究中,pH值偏于碱性,但影响不显著。 2.2 溶解氧 活性污泥微生物为好氧菌。因此,在混合液中保持一定的溶解氧浓度是至关重要的。对混合液中的游离细菌来说溶解氧保持在住3mg/L即可满足要求。但是,活性污泥是微生物群体“聚居”的絮凝体,溶解氧必须扩散到活性污泥絮体的

水解酸化_二级接触氧化处理DOP废水

Applicationofhydrolysisacidificationandtwo-stagecontact oxidationprocesstothetreatmentofDOPwastewater ZhengXiaohei1,GuangJianxin2,FanChunjian1 (1.ZhenjiangZhongtianMunicipalWaterAffairandEnvironmentalProtectionCo.,Ltd.,Zhenjian212000,China; 2.SchoolofEnvironmentalEngineering,JiangsuUniversity,Zhenjiang212013,China)水解酸化—二级接触氧化处理DOP废水 郑筱黑1,光建新2,范春健1 (1.镇江中天城市水务环保有限公司,江苏镇江212000;2.江苏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江苏镇江212013) [摘要]采用水解酸化+二级接触氧化工艺处理新区某DOP工厂废水。设计总处理水量120m3/d,其中原浓废水20m3/d,出水回流100m3/d;设计进水水质:高浓度有机废水CODCr9000mg/L,pH5~9,混合后废水CODCr1500 mg/L,pH6~ 8;设计出水水质:CODCr≤130mg/L,pH6~9。实际进水CODCr987.60mg/L,平均出水CODCr为105.37mg/L;平均CODCr去除率为89.33%,处理后出水可达标排放。 [关键词]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废水;水解酸化;接触氧化[中图分类号]X7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829X(2007)04-0085-03 Abstract:Hydrolysisacidificationandtwo-stagecontactoxidationprocessesareusedfortreatingtheDOPwastewater.Thedesignedtotalflowis120m3/d.Theoriginalhighlyconcentratedwastewateris20m3/d,andtherefluxingeffluent100m3/d.Theyaremixedinneutralizationpool.Thedesignedinfluentqualityisasfollows:thehighlyconcentratedorganicwastewaterCODCr9000mg/L,pH5-9,aftermixed,thewastewaterCODCrconcentration1500mg/L,pH6-8.Thedesignedeffluentqualityisasfollows:CODCr≤130mg/L,pH6-9.TherealinfluentCODCris987.60mg/L,theaverageeffluentCODCr105.37mg/L,theaverageremovalrateofCODCris89.33%.Thetreatedwaterqualitycanbeuptothedesigneddischargestandard.Keywords:dioctylphthalatewastewater;hydrolysis-acidification;contactoxidation 第27卷第4期2007年4月 工业水处理 IndustrialWaterTreatment 某化工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生产车间的废水主要成分为邻苯二甲酸、无机酸、邻苯二甲酸二辛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醇和其他副产品,废水中 CODCr平均9000mg/L左右,且难以直接好氧降解。稀释后排放的废水呈酸性,pH约为5.0。1设计内容1.1工艺流程 处理工艺流程见图1。 图1 处理工艺流程 车间排放废水中还含有大量石油类物质,废 水经隔油池去除部分非乳化油。隔油池去除的浮油采用人工撇除的方式定期撇除。除油后废水进入调节池,调节池收集生产车间间歇排放的生产废水以及初期雨水,调整水质水量。调节池设预曝气。 调节池的废水通过泵送入中和池,与处理后的回流水混合,控制进水CODCr<1500mg/L。同时,使用pH自动控制系统调出水pH达到7.5 ̄8,以满足生物处理的要求。 中和池出水,通过水泵、流量计定量进入水解酸化池,水解酸化池设计停留时间12h(实际约13h),水流方向为下进上出式。出水自流进入接触氧化池。经过两级接触氧化(共计8个好氧池,串联结构,停 留时间约45h)处理后,出水部分回流,剩余部分达标排放。 Vol.27No.4Apr.,2007 85

印染废水(水解酸化接触氧化)讲解

水解酸化-接触氧化-混凝-脱色 XX有限公司 印染废水处理工程设计方案 广州益方田园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广东工业大学校办产业总公司 二零零三年四月

工程名称:4000吨/天印染废水处理 设计阶段:方案设计 工程编号:021001 方案设计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设计水质、水量及排放标准 三、设计依据 四、设计范围 五、设计原则 六、方案设计和工艺流程简介 七、主要处理设施及设计参数 八、污水处理站总体设计 九、工艺流程图及平面布置图

一、工程概况 印染混合废水具有如下特点:①含活性染料废水,色度高,难脱色;②水质复杂,有机物含量高,耗氧量大,悬浮物多;③受原料、季节、市场需求等变化的影响,使水质水量变化很大。目前设计日排废水量约为4000m3/d。 为了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保护我们的有限水资源,同时也为了使企业能更好地生存和持续地发展,为创造更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严格执行国家环保‘三同时’制度,继续保持良好的企业形象,公司拟建废水处理站一座。日处理废水量4000m3,利用技术先进,运行、维护简单,效果稳定的处理系统消减污染,以使废水达到国家及珠海市环保要求排放。 受厂家委托,我公司对该废水治理进行设计,本着实事求是、真诚合作的原则,我公司根据同类废水的治理经验,在经过大量的文献参阅、专业技术人员的认真探讨后拟成了本设计方案,恭请各级领导和专家审查并提出宝贵意见,希望能够贡献我们的技术和力量。 二、设计水质水量及排放标准 (一)、水质: 按同类型企业生产废水情况估计,本方案设计综合废水水质主要指标为: CODcr:600mg/l~1000mg/l BOD5:200mg/l~250mg/l

7大方法处理酸化油废水

7大方法处理酸化油废水,设备防腐很简单 发布时间:2015.04.07 11:47:42信息来源:价值中国作者:常治辉 在工业脂肪酸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废水叫酸化油水解废水,这类废水除了含有5%~8%的甘油之外,还含有有机酸、无机酸、无机盐及粘液质等杂质,其酸性杂质会对生产设备的腐蚀。为了使甘油生产的蒸发脱水操作顺利进行,有技术人员采用脱酸、脱胶等化学试剂即“化学净化法”对酸化油水解废水进行净化性废水处理。 近10年来,在福建、浙江、广东等地兴起了不少以酸化油为原料生产脂肪酸的工厂,并具一定规模,但由于酸化油水解废水的产生,对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使这些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受到影响。 在废水中的三种油类物质 1、浮上油,油滴粒径大于100μm,易于从废水中分离出来。油品在废水中分散的颗粒较大,粒径大于100微米,易于从废水中分离出来。在石油污水中,这种油占水中总含油量60~80%。

2、分散油.油滴粒径介于10一100μm之间,恳浮于水中。 3、乳化油,油滴粒径小于10μm,油品在废水中分散的粒径很小,呈乳化状态,不易从废水中分离出来。 含油废水中所含的油类物质,包括天然石油、石油产品、焦油及其分馏物,以及食用动植物油和脂肪类。从对水体的污染来说,主要是石油和焦油。不同工业部门排出的废水所含油类物质的浓度差异很大。如炼油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含油量约为150~1000毫克/升,焦化厂废水中焦油含量约为500~800毫克/升,煤气发生站排出的废水中的焦油含量可达2000~3000毫克/升。 由于不同工业部门排出的废水中含油浓度差异很大,如炼油过程中产生废水,含油量约为150一1000mg/L,焦化废水中焦油含量约为500一800mg/L,煤气发生站排出废水中的焦油含量可达2000一3000mg/L。因此,含油废水的治理应首先利用隔油池,回收浮油或重油,处理效率为60%一80%,出水中含油量约为100一200mg/L;废水中的乳化油和分散油较难处理,故应防止或减轻乳化现象。方法之一,是在生产过程中注意减轻废水中油的乳化;其二,是在处理过程中,尽量减少用泵提升废水的次数、以免增加乳化程度。处理方法通常采用气浮法和破乳法。 含油废水如果不加以回收处理,会造成浪费;排入河流、湖泊或海湾,会污染水体,影响水生生物生存;用于农业灌溉,则会堵塞土壤空隙,妨碍农作物生长。 含油废水的处理应首先考虑回收油类物质,并充分利用经过处理的水资源。因此,含油废水的处理可首先利用隔油池,回收浮油或重油。隔油池适用于分离废水中颗粒较大的油品,处理效率为60~80%,出水中含油量约为100~200毫克/升。废水中的细小油珠和乳化油则很难去除。 7种主要处理方法 1、上浮法。主要用于隔油池出水的高级处理,去除细小油珠和乳化油。经过上浮处理后,出水含油量、含油废水处理设施可降至30毫克/升。其方法是:将适量的空气通入含油废水中,形成许多微小气泡,在气泡作用下构成水、气、油珠三相非均一体系。在界面张力、气泡上浮力和静水压力差的作用下形成气-油珠

膜分离技术处理工业废水的应用

膜分离技术处理工业废水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阐述了膜分离技术基本原理及其特点、分离膜需要具备的条件,介绍了膜分离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情况,提出了膜分离技术发展趋势。 关键词:膜分离技术;废水处理;发展趋势 膜分离技术是在20世纪初出现、20世纪60年代迅速崛起的一门分离新技术,膜分离技术作为新的分离净化和浓缩方法,与传统分离操作(如蒸发、吸附、萃取、深冷分离等)相比较,过程不发生相变,可以在常温下操作,具有能耗低、效率高、工艺简单等特点,受到世界各技术先进国家的高度重视,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促进膜技术迅速发展,使用范围日益扩大,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水等处理过程,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效应。膜分离技术应用到工业废水的处理中,不仅使渗透液达到排放标准或循环生产,而且能回收有价资源。 1. 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1.1 膜技术在水处理中应用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水溶液(原水)中的水分子具有透过分离膜的能力,而溶质或其他杂质不能透过分离膜,在外力作用下对水溶液(原水)进行分离,获得纯净的水,从而达到提高水质的目的。总的说来,分离膜之所以能使混在一起的物质分开,不外乎两种手段。 1.1.1 根据混合物物理性质的不同——主要是质量、体积大小和几何形态差异,用过筛的办法将其分离。微滤膜分离过程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将水溶液中孔径大于50 nm的固体杂质去掉的。 1.1.2 根据混合物的不同化学性质。物质通过分离膜的速度取决于以下两个步骤的速度,首先是从膜表面接触的混合物中进入膜内的速度(称溶解速度),其次是进入膜内后从膜的表面扩散到膜的另一表面的速度。二者之和为总速度。总速度愈大,透过膜所需的时间愈短;总速度愈小,透过时间愈久。 1.2 膜分离技术的特点 膜分离技术是以高分子分离膜为代表的一种新型流体分离单元操作技术。在膜分离出现前,已有很多分离技术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蒸馏、吸附、吸收、苹取、深冷分离等。与这些传统的分离技术相比,膜分离具有以下特点: (1) 膜分离通常是一个高效的分离过程。例如:在按物质颗粒大小分离的领域,以重力为基础的分离技术最小极限是微米,而膜分离却可以做到将相对分子质量为几千甚至几百的物质进行分离(相应的颗粒大小为纳米)。 (2) 膜分离过程的能耗(功耗)通常比较低。大多数膜分离过程都不发生“相”

污水膜分离法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污水膜分离法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目 次 1 规范编制的来源及意义 (1) 1.1任务来源 (1) 1.2标准编制的意义 (1) 2 制定本标准的原则、方法及技术依据 (1) 2.1编制原则 (2) 2.2制定标准的工作方法与技术依据 (3) 3 主要工作过程 (3) 4 膜技术概况及工程实例、经济分析 (4) 4.1国内外膜法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4) 4.2相关标准、技术政策、指南制订情况 (6) 4.3工程案例 (7) 5 标准的主要内容说明 (19) 5.1污水来源及水质特点 (19) 5.2进水指标控制 (19) 5.3预处理 (20) 5.4污水膜分离系统设计 (25) 5.5运行管理与维护 (30) 6 与执行现行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的关系及实施建议 (34)

1 标准编制的来源及意义 1.1任务来源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2007 年下达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计划任务书》中,编制《污水油水分离工程技术规范》(项目统一编号:1400)的任务,江西金达莱环保研发中心有限公司作为主编单位承担了该规范的研究及编制工作,参编单位有华中科技大学和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1.2 标准编制的意义 环境保护标准化是我国环境保护一项重要发展战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环境保护工程技术规范,是当前加强环境保护标准化步伐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国家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在贯彻法律法规、落实环保规划目标、促进技术进步、优化产业结构、规范管理和执法行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1973 年我国发布第一个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工业“三废”排放标准》起截至2005年底,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已初具规模。各类现行有效的环境保护标准共计841 项,包括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和环境标准样品标准五类,以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三级。各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环境质量状况和环境管理需要,制订和发布了一系列地方环境标准。构成了以国家环境标准为主体,地方环境标准为补充的我国环境标准体系,这些环境标准为防治环境污染起到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环境工程技术标准属于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国家环保总局已组织制定了环境工程技术规范体系,编制了“十一五”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编制计划;组织制定发布了十余项环境工程技术规范,以及涉及污染治理产品、环境监测仪器、环保药剂、材料等方面的100余项行业标准或技术要求。并指出“十一五”期间实现新型工业化,要重点解决国家重大工业布局规划以及相应的环境保护技术规范问题。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我国部分现行国家环境标准(特别是环境保护行业标准、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还不够完善,已不适应当前形势,对行业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不足,和国际水准尚有较大差距。 污水膜分离处理,国外已有成熟的技术;而在国内,膜法水处理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是纯水制备及海水淡化,随着污水排放标准越来越严格以及污水资源化的要求,近年来才开始广泛地推广、应用膜分离法污水处理技术。目前,我国有针对海水利用领域的膜分离法技术标准,尚无系统的污水膜分离法行业标准;在环境保护行业标准中,仅有反渗透、超滤、电渗析装置的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针对性不强,不能对行业技术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水解酸化反应器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附件3 水解酸化反应器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项目名称:水解酸化反应器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项目统一编号:247-1392 项目承担单位: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编制组主要成员:王凯军,燕中凯,王焕升,尚光旭,刘媛,薛念涛,高志永,朱民,刘晓剑 标准所技术管理负责人:姚芝茂 技术处项目管理人:姜宏

目次 1 任务来源 (1) 2 标准制定必要性 (1) 3 主要工作过程 (1) 4 国内相关标准研究 (2) 5 同类工程现状调研 (4) 5.1 水解酸化法的反应器类型 (4) 5.2 水解酸化法应用现状 (6) 5.3 水解酸化法存在的问题 (8) 5.4 水解酸化法的发展趋势 (9) 6 主要技术内容及说明 (9) 6.1 水解酸化法的机理 (9) 6.2 水解酸化法的适用性 (10) 6.3 水量和水质 (11) 6.4 污染物去除率 (11) 6.5水解酸化法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12) 6.6 预处理 (12) 6.7 升流式水解反应器 (13) 6.8 复合式水解反应器 (16) 6.9 完全混合式水解反应器 (16) 6.10 后续处理 (17) 6.11 剩余污泥及处理 (17) 6.12 检测与控制 (17) 6.13 运行与维护 (18) 7 标准实施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技术分析 (19) 8 标准实施建议 (19)

《水解酸化反应器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1 任务来源 2009年,环境保护部下达了“关于开展2009年度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项目工作的通知”(环办函【2009】221号),其中提出了制定《污水厌氧生物处理工程技术规范水解酸化法》(项目编号247-1392号)行业标准的任务。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清华大学、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2 标准制定必要性 环境保护标准化是我国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的发展战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环境工程服务技术标准体系和环境技术评估体系,是当前加快环境保护标准化步伐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于提升我国环境工程服务业的国际竞争能力,规范环境工程服务业市场,保证环境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质量,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工程服务技术标准包括工程类技术标准和产品类技术标准两大类,是环境工程立项、科研、招投标、设计、建设施工、验收、运行全过程服务的技术依据。 水解酸化法作为有效改善水质可生化性的工艺在我国污水处理工程实践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很多管理部门、设计部门和技术研究单位,在从事水解酸化法污水处理工程的设计及运行管理工作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但是国内尚缺乏可操作的技术规范指导水解酸化法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与运行。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国家其他有关污水处理领域的法规,规范水解酸化反应器污水处理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需要制定《污水厌氧生物处理工程技术规范水解酸化法》作为污水水解酸化法污水处理技术工程设计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为水解酸化法设备的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提出相关要求。使水解酸化法污水处理设施从建设到运行全过程能有一个技术规范进行指导,对于保证水解酸化法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质量和稳定运行,以及保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有序监管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污水厌氧生物处理工程技术规范水解酸化法》的编制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 3 主要工作过程 2009年3月,环境保护部下达《污水厌氧生物处理工程技术规范水解酸化法》编制任务后,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组织成立了标准编制组,编制组由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清华大学、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等相关单位的人员组成。

皂角-酸化油

皂角一酸化油概述 简单概述: 大豆酸化油废水中主要物质:无机盐(Na2SO4)、脂肪酸(甘油、有机酸)、无机酸。 以下是大豆毛油精炼中皂角产生环节:大豆毛油——水化脱胶——碱化脱酸------------------------------------------ 脱色脱臭----- 成品油 皂角 皂角产生: 碱炼(碱化脱酸)是从毛油中去除酸性物质,这些酸性物质由脂肪的部分水解产生。毛油中含有1%?3%或更高的游 离脂肪酸。游离脂肪酸可采用物理精炼(蒸馏)或碱炼法去除。 最常用的脱酸法是加NaOH的化学方法。加碱量取决于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的含量。中和反应生成了皂和水,皂通过离心的方法去除,油用水洗涤并干燥。其他实际应用的中和方法有混合油精炼、改进的碱炼法。最近,开发了改进的碱炼法和白土回收利用相结合的方法,可减少白土的消耗和油脂损耗。

皂脚制作成酸化油: 根据产量做几个池子,池子里面下好盘管,根据产量来做蒸汽锅炉;开始制作酸化油,将适量皂角放入池子内,用蒸汽喷淋皂角,直到沸腾为止,然后加入7%的浓硫酸,酸 化时间为8 个小时,经持续加温,直到完全变成油为止;即酸化油制作完成,同时产生酸化油废水。 酸化油水解废水:酸化油废水是工业脂肪酸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废水,其中除了含有5%?8%的甘油之外,还含有有机酸、无机酸、无机盐。 甘油废水处理:含甘油废水也可用湿式氧化处理。甘油可用臭氧使其从废水中除去。甘油生产提取废水可采用Fenton 试剂进行预处理,通过Fenton试剂氧化可使废水中的COD值从13500mg/L降至4030mg/L,COD 去除率达到70.1%。废水的BOD5/COD 值从0.202 提高至0.568。 发酵法生产甘油过程中产生的淀粉质原料浸泡废水和提取废水,可分别采用沉淀法和Fenton 试剂法对其进行预处理, 再与发酵废水混合后,采用UASB-SBF组合工艺进行处理,当

膜分离技术处理工业废水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013 —2014 学年 第一学期 文献检索论文 课题名称:膜分离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其发展方向设计时间: 2013.10.10~2013.12.15 系部:化学工程学院 班级: 1301应用化工 姓名:郑鹏 指导教师:王富花 学号: 1301110137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1) 第一章前言 (3) 1.1膜技术在水处理中应用的基本原理 (3) 1.1.1根据混合物物理性质的不同 (3) 1.1.2根据混合物的不同化学性质 (3) 1.2 膜分离技术的特 点 (4) 2.1 分离性 (4) 2.1.1 分离膜必须对被分离的混合物具有选择透过(即具有分离)的能力 (4) 2.1.2 分离能力要适度 (4) 2.2 透过性 (4) 2.3 物理、化学稳定性 (4) 2.4 经济性 (5) 3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具体应用 (5) 3.1 淀粉污水处理 (5) 3.2 含酚废水处理 (5) 3.3 含氰废水处理 (5) 3.4 重金属离子的处理 (6) 3.5 炼油废水处理 (6) 展望 (6) 参考文献 (8)

膜分离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其发展方向 摘要:本文阐述了膜分离技术基本原理及其特点、分离膜需要具备的条件,介绍了膜分离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情况,提出了膜分离技术发展趋势。 关键词:膜分离技术;废水处理;发展趋势 膜分离技术是在20世纪初出现、20世纪60年代迅速崛起的一门分离新技术,膜分离技术作为新的分离净化和浓缩方法,与传统分离操作(如蒸发、吸附、萃取、深冷分离等)相比较,过程不发生相变,可以在常温下操作,具有能耗低、效率高、工艺简单等特点,受到世界各技术先进国家的高度重视,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促进膜技术迅速发展,使用范围日益扩大,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水等处理过程,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效应。膜分离技术应用到工业废水的处理中,不仅使渗透液达到排放标准或循环生产,而且能回收有价资源。 1. 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1.1 膜技术在水处理中应用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水溶液(原水)中的水分子具有透过分离膜的能力,而溶质或其他杂质不能透过分离膜,在外力作用下对水溶液(原水)进行分离,获得纯净的水,从而达到提高水质的目的。总的说来,分离膜之所以能使混在一起的物质分开,不外乎两种手段。 1.1.1 根据混合物物理性质的不同——主要是质量、体积大小和几何形态差异,用过筛的办法将其分离。微滤膜分离过程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将水溶液中孔径大于50 nm的固体杂质去掉的。 1.1.2 根据混合物的不同化学性质。物质通过分离膜的速度取决于以下两个步骤的速度,首先是从膜表面接触的混合物中进入膜内的速度(称溶解速度),其次是进入膜内后从膜的表面扩散到膜的另一表面的速度。二者之和为总速度。总速度愈大,透过膜所需的时间愈短;总速度愈小,透过时间愈久。 1.2 膜分离技术的特点 膜分离技术是以高分子分离膜为代表的一种新型流体分离单元操作技术。在膜分离出现前,已有很多分离技术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蒸馏、吸附、吸收、苹取、深冷分离等。与这些传统的分离技术相比,膜分离具有以下特点: (1) 膜分离通常是一个高效的分离过程。例如:在按物质颗粒大小分离的领域,以重力为基础的分离技术最小极限是微米,而膜分离却可以做到将相对分子质量为几千甚至几百的物质进行分离(相应的颗粒大小为纳米)。 (2) 膜分离过程的能耗(功耗)通常比较低。大多数膜分离过程都不发生“相”

水解酸化-接触氧化法处理生活污水

水解酸化-接触氧化法处理生活污水摘要:在生活污水处理方法上,生化处理工艺占据了绝大多数水处理二级处理系统。生活污水中含有的氨氮和磷,需要生化处理工艺有脱氮除磷的功效。水解酸化和接触氧化法结合处理生活污水,起到了很好的脱氮除磷功能,并且污泥产生量少,节省污泥处理费用。 关键词:生活污水;水解酸化;接触氧化;脱氮除磷 Abstract: Keywords:wastewater ;waste water treatment 1、概况 建新矿井及选煤厂项目是市重点建设工程项目之一。井田东西长约10.5公里,南北宽约6.4公里,可采面积约为41.9平方公里,地质储量2.1443亿吨,可采储量1.4306亿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矿井设计年生产能力150万吨,采用斜井、立井混合开拓方式,全井田划分为6个盘区,布置一个综采工作面。 剑平瑞华环保技术担任新矿居住区生活污水处理站工程的总承包,根据污水处理具有常规生活污水需脱氮除磷的要求。采用水解酸化+接触氧化工艺处理,使生活污水处理后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中水质控制的较标准。设计处理水量480m3/d。 2、废水处理工艺选择 生活污水处理程序一般包括预处理系统、二级处理系统、深度处理系统及污泥处理系统,其中核心部分为二级生化处理。二级处理通过微生物的新代作用将污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转换成CO2和H2O;污泥处理时污水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浓缩、脱水和干化等。 2.1预处理系统 预处理系统主要任务是去除污水中的机械杂质,生活污水中的杂质只要是塑料、纸、碎屑和呈悬浮物状态的固体污染物。通过预处理,悬浮固体的去除率为70-80%,BOD5的去除率达20%。通过机械格栅去除生活污水中的较大杂物,以防止水泵的堵塞。 2.2生化处理系统 生活污水营养丰富,易于生化处理,主要处理工艺有活性污泥法、生物接触氧化法等,也延伸出了诸如CASS、SBR、UNTANK、DIT-IAT等诸多新型工艺。

膜分离技术在工业含盐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膜分离技术在工业含盐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9-04-02T14:10:16.63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作者:孟梅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对于工业含盐废水处理要求的不断提升,膜分离技术也在工业含盐废水的处理之中得到了深入的应用。 武汉江扬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摘要:随着我国对于工业含盐废水处理要求的不断提升,膜分离技术也在工业含盐废水的处理之中得到了深入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膜分离技术的技术应用也拥有了更多的形式和更加科学的废水处理方法,能够提升工业含盐废水的处理效率和处理质量。本文针对于膜分离技术在工业含盐废水处理之中的应用形式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希望能对膜分离技术的深入应用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膜分离技术;工业含盐废水;处理;应用 引言: 在进行膜分离技术应用的探究时,应该以膜分离技术的总体概述作为切入点,深入而又相近的探究膜分离技术在工业含盐废水处理之中的多种应用形式,并对膜分离技术在工业含盐废水处理之中的发展形势进行合理展望,进而使技术的应用能够符合工业含盐废水处理的根本要求,促进膜分离技术在工业含盐废水处理之中的广泛应用。 一、膜分离技术的总体概述 就我国的膜分离技术而言,利用的是膜的选择通透性质,在溶液通过膜时,会将杂质进行有效的截留,从而达到分离液料之中不同成分的根本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膜分离技术使用的膜孔径可以精确到微米,从而使膜分离技术的应用更加精准。在工业含盐废水的处理过程之中,膜分离技术能够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在废水经过膜的表面的同时,将杂质以及其他污染物一并拦截,从而达到水的净化与处理的作用。同时,膜分离技术也更具备定向性,可以将工业含盐废水之中的有用成分进行回收再利用,进而能够提升相关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高效高质量处理工业含盐废水的根本目的[1]。 二、膜分离技术在工业含盐废水处理之中的应用形式 (一)反渗透技术的应用 反渗透技术是一种较为新型的工业含盐废水处理技术,可以用于水的淡化处理,目前主要应用于脱盐水、纯水以及超纯水的制备之中,而近些年来,随着工业含盐废水处理要求的不断提升,反渗透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主要的应用形式在于苦咸水、海水淡化以及无法使用其它处理技术进行处理的废水领域。反渗透技术的反渗透膜能够将工业含盐废水之中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溶解性盐分子截留在膜网之上,而且操作简单,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较小,反渗透技术本身设备也不会占用过多的空间,能够全面降低技术的应用成本,提升技术的应用效力。在技术应用时,一般会通过与热法结合作为工业含盐废水的与处理方案,通过渗透技术能够得到两种水,其中一种含盐量较低的水,这种水可以直接进入水循环系统;另一种水含盐量较高,需要进行深度处理。在反渗透技术的应用之下,能够全面降低工业含盐废水的处理量,提升废水处理的实际效率和处理质量,使工业含盐废水的处理更加具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虽然反渗透技术设备的制作成本较高,很少在我国农业生产之中进行应用,然而在技术来说,其在工业领域和军事领域有着更为广泛的应用价值[2]。 (二)纳滤技术的应用 所谓的纳滤技术是膜分离技术的一种主要应用形式,主要的技术应用形式在于利用超滤和反渗透之间的压力驱动,从而将小分子有机物能够精准的截留在膜上,是一种集合分离、浓缩于透析一体的先进技术。这种技术在应用过程之中,与反渗透技术相比操作空间较大,能量消耗较小,可以将多种分离进行更加有效的截留,对于钙、硫酸盐、镁离子都有着更高的脱除率。纳滤技术在应用时,可以利用上述优势,首先经过预处理将工业含盐废水之中的多价离子除去,然后将这部分废水送入纳滤系统,将硫酸钠和氯化钠进行有效分离,然后在进行后续的蒸馏与结晶处理工序,从而实现工业含盐废水的有效处理。与其他水处理技术相比,纳滤技术的技术指向性更强,能够有效的将多种金属离子进行去除,并能够对于可以用的物质进行结晶,从而实现结晶盐的回收再利用。在工业之中,可以将通过纳滤技术进行分离后的结晶盐制成多种副产品,从而实现资源的再利用,达到循环经济的根本目的。然而纳滤技术的设备投入较高,大型的工业生产基地也需要6年左右才可以收回成本,在技术应用时需要慎重调研和考虑。 (三)电透析技术的应用 所谓的电透析技术,即是将工业含盐废水的溶液置入直流电环境之中,使工业含盐废水之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能够得到有效分离,从而使其能够通过交换膜进行定向分离。一般情况下而言,电透析技术能够通过交换膜的选择通透性而进行离子交换,使溶液之中的阴离子向阴极方向迁移,阳离子向杨箕方向迁移,最后两种离子在浓水室之中根据直流电场的作用向两个方向进行移动。如此一来,浓水室就会因为阴阳离子的不断移动而不断的降低浓度,最终将净化后的水流进行有效牵引,从而完成整个工业含盐废水的处理过程。电透析技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在工业领域、医药生产领域以及食品生产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电透析技术已经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成熟的技术体系,已经成为了膜分离技术之中不能缺少的关键性技术[3]。 三、膜分离技术的应用前景 由于膜分离技术能够有效的进行工业含盐废水的处理,因此在我们日常的生产生活之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急剧上升,人均可利用的水资源在不断减少,相应的水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应运而生,这些客观条件都是膜分离技术的深入应用成为必然。而膜分离技术也从过去的实验工具一跃而成为更具技术背景和应用前景的实用性技术。在工业含盐废水的处理过程之中,可以采用RO技术进行海水的淡化,不仅能够缓解水资源利用的困难,同时也能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目前,每立方米的海水淡化能耗已经降低到5KW/H,更加有效的节约了技术成本。同时,膜分离技术也可以应用到食品制造行业,医学药品制造行业,能够有效的提取发酵液之中的制定化学成分。膜分离技术还能够进行大分子的分离以及化学品纯度的提纯等等,精确率更高,效率也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提升。在医学之中,人工透析技术就是采用膜分离技术进行的手术,能够将人身体内的血液之中有害物质进行清除。随着膜分离技术的深入应用,越来越多人意识到膜分离技术的应用前景和商业价值,全球的膜市场也在以每年百分之8到百分之10的速度高速增长,在一些发达国家之中,膜市场的市场占有率甚至高达百分之75。而膜分离市场之中,人工透析的占有率高达百分之43,反渗透膜、微滤技术和超滤技术占比百分之41,而在化工工业气体成分分离的技术占比百分之5。相信在未来,随着人们对于膜分离技术认识的不断深入,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膜制造与膜技术的应用将会得到更具体的发展。在未来,膜分离技术将从材料和技术两个方面入手,提升膜分离技术的定向性与稳定性,同时能够更进一步延长,膜材料的使用寿命,确保膜本身的通透性和稳定性[4]。相信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之中,膜分离技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