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豫中会战发生的背景是什么 豫中会战简介

豫中会战发生的背景是什么 豫中会战简介

豫中会战发生的背景是什么 豫中会战简介
豫中会战发生的背景是什么 豫中会战简介

豫中会战发生的背景是什么豫中会战简介

本文导读:

战争背景

日军方案

作战主要内容

日“中国派遣军”《1号作战计划》中对京汉路南段作战的作战指导的主要内容为:

“1.华北方面军大致于4月上旬以前,进行新建部队的组织及警备交替,命作战所需兵团在驻地附近集结,进行训练。

2.与此同时要修复霸王城附近黄河铁桥。

3. 4月中旬,命第12军主力集中于新乡南方地区,一部集中于开封西面黄河左(北)岸地区,完成作战准备。

4.第12军大致于4月下旬发动攻势,击溃敌军后,进入郾城附近,做好向洛阳方面作战的准备,同时以一部兵力进攻信阳,配合第11军的部队打通通往武汉地区的陆地连络线。

5. 12军主力迅速由郾城向右迂回,突入洛阳方面,击溃敌第一战区部队。

6.华北方面军在发动本作战前,令第1军向西佯动,并于作战开始后,命第1军一部及时由垣曲附近渡过黄河,切

断陇海路,支援第12军主力作战。

7.第11军大致于5月上旬,以一部兵力由信阳附近向确山附近采取攻势,支援华北方面军作战。

8.第13军于4月底前后,以一部兵力在阜阳附近作战,牵制敌人,使华北方面军作战顺利进行。

9.由关东军调用的第27师团,先在黄河左岸待命,随着本作战的进展,经陆路向武汉地区推进。

10.作战完成后,华北方面军应即派遣第37师团和战车第3师团各约半数,经陆路开往武汉地区,划归第11军指挥。

11.作战完成后,华北方面军大致将洛阳、临汝、舞阳及泌阳东方一线作为对敌第一线,确保京汉铁路南部沿线要地。

12.用于确保新占领地区的兵力,预定为第62、110师团,坦克第3师团(欠一半),独立混成第7旅团。

13.华北方面随着作战的进展,应抓住时机在郑州、洛阳、郾城附近建设飞机场,同时迅速修复京汉铁路南段。”

日“华北方面军”根据派遣军的作战计划,经研究后准备以现有兵力的一半投入这次作战。预定步兵至少为65个大队。主要作战由第12军的第62、第110师团及机动力强的战车第3师团、骑兵第4旅团担任。作战分两个阶段进行。首先突破正面中国守军的阵地,将主力集结于黄河南岸,随

后佯作沿京汉线南下,至郾城附近时,主力朝西方向右迂回,围歼第一战区部队,特别是汤恩伯军。作战目标为洛阳。根据情况,也可能在许昌附近向右迂回。在此期间,以部分兵力打通京汉线,与武汉连接起来。

作战要领

日军第12军接到担任主攻的任务后,对方面军由正面突破守军阵地的设想不同意,认为黄河铁桥正面及霸王城(原京汉铁路黄河大铁桥南桥头西侧)桥头堡以南的防守力量必然较强,不易攻占,而且伤亡较大,并延误时间。因而决定先由在中牟地区的部队渡过新黄河(即黄泛区,原贾鲁河河床)西进,进攻郑州、密县、新郑地区,进至防守黄河铁桥两侧守军的背后,尔后再令霸王城地区的部队发起进攻。这样形成前后夹击,易于突破守军防线。经反复研究后,制定出作战计划。其主要内容为:第一方针:军于1944年4月20日左右,以主力自黄河河畔平汉路沿线地区,以一部自开封西南方正面发动攻击,击溃第一战区为主的敌人后,占领平汉路南段沿线之要地。第二指导要领:

军以第37师团、独立混成第7旅团,集结于开封及其东方地区;第110、62师团,集结于黄河郑州铁桥北岸两侧地区;独立步兵第9旅团集结于汲县附近;为欺骗敌人,第27师团集结于新乡以西之博爱、沁阳地区,战车第3师团在汲县及其以北地区集结;骑兵第4旅团在商丘现警备地区进行战备。

2.作战开始前,第27师团在黄河以北之孟津,骑兵第4旅团主力在霸王城与开封间之黄河北岸分别进行牵制性佯动,并适时推进军主力,准备对霸王城及中牟正面敌阵地实施攻击。

3.第37师团指挥独立混成第7旅团,于1944年4月18日拂晓,在中牟正面渡过新黄河,向郑州及其以南地区突进;军主力第62、110师团,独立步兵第9旅团,突破霸王城正面敌军阵地,迅速向以南之郑州、汜水、密县、郭店、新郑等要地推进,将敌军捕歼于郑州平原。为使霸王城正面敌军阵地能在作战一开始时就遭到沉重打击及被突破,战车第3师团应以一部协同。军主力预定1944年4月20日拂晓开始进攻。进攻开始前先占领鸿沟以西汉王城附近高地。

4.军主力到达郑州附近时,战车第3师团、骑兵第4旅团即应迅速向黄河以南开进;军主力继续击溃所在地区之敌,直趋郾城,准备向西回旋,同时以一部迅速向信阳方向推进,与第11军之部队会合,打通平汉路。尔后随平汉路之打通,将预定使用于湘桂作战之第27师团向武汉地区前进。

5.军主力到郾城后,应以极迅速之突然行动向右回旋,向洛阳地区突进,以寻歼第一战区主力部队。

6.第5航空军除以一部支援此次作战外,必要时应以有力之战斗、轰炸部队进行直接支援。

7.作战开始后,第1军将于山西之蒲州、第13军将于安徽之阜阳地区进行牵制。

8.此次主要作战结束之时间,大致在5月下旬。

日军第12军原辖3个师团又6个旅团(内3个旅团为1944年2月1日下令新编的部队)。为进行豫中作战,1944年3月31日,日本大本营下达了第12军新的战斗序列命令。其作战指挥系统见附表8-3-1。列入第12军战斗序列、参加此次作战的第37师团、独立混成第7旅团分别由山西运城和山东张店、博山到达开封以东地区集结;第62师团由山西榆次、第110师团由河北石家庄、战车第3师团由包头、独立步兵第9旅团由天津、第27师团由锦州,先后集结于郑州黄河以北地区。

早在1941年10月第二次长沙会战时,日军“华北方面军”为策应第11军作战,即以第12军的第35师团于10月2日强渡黄河,进攻郑州。第一战区沿黄河南岸虽有12万大军,并筑有防御工事,但日军当日即突破守军阵地,渡过黄河,4日即攻占郑州。10月31日日军方撤回黄河以北。撤退时,为便于尔后再次进攻,除留置一部兵力据守中牟县城外,在第一战区第一线阵地要点霸王城附近的邙山头,派2个步兵大队与1个炮兵大队构筑了桥头堡阵地。两年以来,第一战区多次向此孤悬于黄河南岸的这个日军桥头堡进攻,但未果,一直对峙至这次作战。据《国民党抗战亲历记之中

原抗战》一书中李少棠、王忠干回忆,1941年10月底到12月一个半月,第四集团军(总司令孙蔚如)反攻霸王城桥头堡阵地,反复攻击三十余次,王忠干记到:“特别是反攻霸王城的一次战斗中,我军冒着密集的炮火,前仆后继,连续冲锋,阵亡官兵的遗体遍布于日军阵地前的山坡,战况甚为惨烈。”。但因霸王城地势险要,黄河北岸日军炮火压制,我军缺乏重火器和空中支援,未果。于是不得不挖壕固守,长期监围。

中方方案

1944年初,当第一战区发现豫东北的日军大量集结并修复黄河铁桥时,判断其可能南进,遂以汤恩伯4个集团军(第15何柱国、第19陈大庆、第28李仙洲、第31集团军王仲廉)沿黄河南岸,由汜水经柴桥,再改沿新黄河西岸,经中牟以西尉氏、林沟、周家口及其以东河防,面对黄河铁桥、中牟方面部署防御,准备由正面迎击沿平汉路南进的日军。第一战区其他4个集团军(第4孙蔚如、第14刘茂恩、第36李家钰、第39集团军高树勋)及第40军,则由战区直接指挥,沿黄河南岸,东起牛口峪,西迄闵底镇,占领河防阵地,与第八战区右翼衔接。

第一战区备战期间,军事委员会于3月4日先以“元”字第2781号代电,指示作战指导要领;当日又在原案基础上再次补充,下发了更为详细的全般作战指导方案。其主要内容

为:敌如以主力由豫南北犯,一部由北南犯,并由汛区(黄泛区)策应,企图打击我豫西野战军,或乘机打通平汉路时,我军作战指导方案如下:

1依内线作战要领,区分为南、北两地区作战。

2.我军预计使用作战之总兵力为第一、第五战区现控置之机动兵团,共计26个师,及枣阳、信阳、阜阳沿黄泛、邙山头附近原第一线守备兵力17个师,合计43个师。

3.集结机动兵团主力14个师,荫蔽于临汝、登封、禹县、襄城、宝丰、叶县地区,并特派有力之一部确保北地区右翼支撑点之许昌,及左翼沁水连接嵩山东南麓密县、登封之线,协同第一线部队,以侧击包围侵入嵩山南麓之敌而歼灭之,并乘机收复邙山头。

4.使用机动兵力一部7个师于南地区,在遂平、泌阳、枣阳一带,先行持久抵抗;并另以一部固守遂平要点及确保桐柏山地,击破由豫北南犯之敌,乘机收复信阳。

5.泛区方面,应固守扶沟以南泛防,并指定一个集团军总司令统一指挥临泉以东泛区之第一线部队及敌后各挺进部队,牵制当面之敌,并破坏敌后交通。其余第一战区河防部队及第五战区第一线部队,应各派有力之一部袭击当面之敌,以策应大别山区李品仙集团;另以一个军及桐柏山方面之第39军(其5个师),以钻隙行动向汉口挺进,协同第六、第九战区策应部队,乘机袭攻武汉。

6.如敌由南、北两方面及泛区深入豫西时,我应立即调整态势,集结主力于临汝、禹县、襄城、叶县、宝丰、方城一带,侧击、迎击合围敌决战,而包围歼灭之,并续向武汉追击。

第一战区根据军事委员会作战指导,于1944年3月14日以命令下发了关于在嵩山附近与敌决战的作战指导方案。其主要内容为:

1.扶沟、汜水间河(黄河)、泛(新黄河)防部队,应力阻敌人渡泛及突围(注:阻止日军强渡黄河突破河防阵地)。

2.如敌渡泛突围成功时,河、泛防部队应凭借许昌、洧川、长葛、新郑、郑州、荥阳一带据点,疲惫敌人。

3.同时汤恩伯兵团及第4集团军应以其控制部队于登、密北侧山地迄汜水间构成守势地带,于襄城、叶县、临汝、登封、密县、禹县地区构成攻势地带。如敌向我守势地带进犯时,守势地带之部队应坚强抵抗;攻势地带之部队应向左旋回,侧击敌人。如敌主力向我攻势地带进犯时,攻势地带之部队应与敌即行决战;守势地带之部队即转移攻势,向右旋回,侧击敌人。

4.汤兵团以第12军、第13军、第78军、新1师、第20师隐密(秘)配置于登封、临汝、禹县、襄城、宝丰、叶县攻势地带,并抽集1个师固守许昌。临泉附近部队,应有西

移参加平汉路以西作战之准备。

5.第4集团军除固守原河防外,封裔忠以1个军固守老饭沟迄金沟主阵地,并以一部占领张庄、铁山、高山寨前进阵地,并确保虎牢关据点。1944年3月16日,军事委员会又连续两次要求“79军、89军准备固守许昌、漯河、遂平、舞阳4个据点;第12、13、29军秘密控置于密县、临汝以西地区,限3月底集中叶县、宝丰、禹县、登封、临汝,汤恩伯直接掌握”。

但汤恩伯上报的作战计划及兵力部署,第一战区认为与军事委员会及战区的指示“均不符合”,遂于1944年3月31日予以修正,重新下发作战指导方案:

1.如敌以主力由北南犯,而南区敌以一部窜扰牵制时,封裔忠兵团应以主力在襄城、禹县、许昌附近地区与敌决战,惟为期与第4集团军密切协同及利用嵩山山地有利地形起见,应将登、密地区亦划入决战地带,并为攻势之重点,期收夹击、侧击之效。

2.如敌以主力由南北犯,而北区敌以一部窜扰郑州、新郑、密县一带牵制时,为排除我主力侧背之威胁,使尔后之决战有利计,应于南区会战之先集中必要兵力,将北区渡犯之敌击退,并收复邙山头、中牟,再转兵南下,协力该地区之决战。在北区击敌之同时,南区部队应竭力迟滞敌之前进,以空间换时间,俾导决战有利。”

遗址遗迹——湖南境内抗战遗址调查报告

湖南境内抗战遗址调查分析报告 摘要:湖南抗战遗址是全国最具地域特色的抗战历史文化资源之一。它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 不仅延续了湖南的历史文脉, 而且也丰富了城市人文景观。然而, 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今天, 其保护和利用的现状却令人堪忧。如何处理好历史遗址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关系, 对促进抗战遗址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湖南抗战遗址的现状及保护和利用价值的调查与分析, 尝试提出如何保护好有价值的抗战遗址和合理的再利用这些遗址的方法与措施, 从而赋予抗战遗址以新的活力。 关键词: 湖南; 抗战遗址; 现状; 背景:遗址、遗迹是城市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的见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 年在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中指出人类的遗产涵盖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 自然遗产是作为一种环境存在, 而将文化遗产中的遗址定义为: 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及考古地址的地方。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明确指出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具有保护的价值。因此, 我们可以将抗战遗址定义为: 抗日战争时期, 人类在历史上创造或人类活动遗留的具有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史料价值的建筑物、遗址、纪念物, 其不仅具有文物共有的价值, 也具有其它历史文物所不具备的特殊革命历史价值和旅游价值。 1 湖南抗战遗址的产生及现状 1.1湖南抗战过程简介 湖南地处内陆,抗日战争时期,从1938年10月27日武汉失守后,湖南便成了抗日战争的前线,是全中国抗日救亡规模最大、声威最壮、持续时间最久的省份之一。其间经历了长沙会战、常德会战、衡阳会战、湘西会战等震惊中外的战役,至1945年9月15日,湖南地区日军投降仪式在长沙举行,湖南抗战宣告胜利结束。湖南也成了最终埋葬日军的地方。 战争期间,全省共伤亡262万多人,其中死亡92万余人,重伤170余万人,毁房94万多栋,毁粮4000多万担,损失耕牛64万多头。此外,湖南还每年供给壮丁26万多人(居全国第2)、军粮700 1000

第二次长沙会战的经过

第二次长沙会战的经过 第二次长沙会战的经过 宋瑞珂 上高会战后,我军战斗力日渐增强,加之苏德战争爆发,英、美的制日行动亦较积极。美国宣布派军事代表团东来,同时禁止飞机、汽油输日,并冻结了日本在美国的资金。日军深恐我军乘机反攻,便孤注一掷,纠集南北战场之精锐部队,大举进犯湘北,企图占领长沙。 其具体部署如下: 第三十四师团守备南昌、谢埠、沙埠潭、万舍街,跨赣江,亘厚田街、八尺铺、石鼻街、安义、仁首街、滩溪及吴城、永修、甘木关一带地区。 第十四独立旅团守备德安、星子、九江、瑞昌一带地区。 第四十师团守备阳新、大冶、金牛镇、通山、南林桥、咸宁、白霓桥一带地区。 第六师团守备大沙坪、崇阳、蒲圻、临湘、岳阳一带地区。第三、第四师团、第十三师团之一一六联队,第十八独立旅团之三个大队,由鄂中方面逐渐向岳阳集中。 第三十三师团之第二一四及第二一五联队,由武汉方面逐渐向岳阳集中。 第十四独立旅团之三个大队,由赣北方面逐渐向临湘、岳阳

第四十师团,由鄂南方面逐渐向临湘、岳阳集中。 第六师团,逐渐向忠防、桃林、西塘移动。 独立炮兵两个联队和独立工兵两个联队,由武汉向临湘、岳阳集中。 海军陆战队乘军舰30余艘,汽艇200余只,由长江向洞庭湖集中。 在武汉另有飞机100余架,支援步兵作战。 以上敌陆海空军,合计约12万余人。敌还强征民夫15万人,担任粮弹运输和修筑向长沙进犯之简易公路。 我方参加第二次长沙会战的计有第七十四军、新三军、第三挺进纵队、江西保安纵队、第七十二军、第七十八军、第四军、第七挺进纵队、第五十八军、第二十六挺进纵队、第三十七军。第九十九军,第二十六军、第十军等部队、具体部署如下:在赣北方面:预备第五师警备梁家渡、市汊街之线,江西保安纵队警备市汊街(不含),沿锦河南岸迄车前渡口之线及港口、南港周家、七里岗各据点。新三军警备祥符观、峦岗岭、奉新、靖安之线及西山万寿宫、赤田张、宋埠、干州各前进据点。第二挺进纵队警备望湖岗、上东坑之线及茅山、横峰山各前进据点。第七十四军集结新喻、分宜、彬江大桥一带,积极整训。第七十八军警备坳头坪、老塔下、火烧白、观者阁之线及潭坊、津口大桥河各据点。第七十二军

天心阁现状报告

天心阁景区现状报告 前言 今年是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生活在和平年代每一个的中华儿女都应该去了解那一段抗战历史,缅怀民族英雄。抗战纪念馆是大家了解抗战历史不错的途径,长沙市内有很多抗战遗址、纪念馆,而大家对这些遗址、纪念馆大小,展出内容等情况了解得怎么样呢?我们需要对这些遗址、纪念馆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它们的情况,以对大家宣传这些学习历史的好地方。 我们对天心阁景区进行实地考察的目的,是了解该景区多方面的现状,对景区内景点进行评估,得出结论并向人们宣传,号召大家前去参观,加入到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活动中去。 一、实践方案 通过现场走访考察和现场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天心阁景区中与抗战有关的景点的现状信息,并了解市民、游客对景区景点及抗日战争历史的了解情况,综合所得结果,对这些遗址景点进行评价,得出现状结论。 二、实践过程 (一)在实践之前,先初步了解景区大致情况,确定需要考察的景点及考察路线。(二)为景点的景观的多方面现状设置等级划分。具体等级划分如下: 1.景点保存优良情况:保存非常完好(90%~100%);基本保存完好(75%~89%);部分保存完好(60%~74%);大部分没有保存完好(30%~59%);保存非常不好(0%~29%)(括号中百分数为现存景点的建筑、遗迹等景观保存完好部分比例)。 2.景点建设情况:有新建景观;有修复重建景观;有新建设施;有非新建设施;设施不齐全。 3.来景点难易程度:难到达;较难到达;到达难易适中;较容易到达;容易到达。

4.景点简介设置情况:设置很醒目;设置较醒目;设置不醒目;没有设置景点简介。 5.简介展示方式:图文并茂的宣传栏展示;仅有文字的石碑展示;其他。 6.游客数量情况:很多(30个以上);多(20~29个);一般(10~19个);少(5~9个);很少(0~4个)。 (三)设计调查问卷,制定问卷调查计划(问卷详见《调查问卷》)。 (四)来到景点进行实地考察,为遗址、景点评定等级。 (五)在景区及附近对市民和游客进行问卷调查。 (六)向景区管理处咨询获取景区的未来规划的信息。 (七)整合考察所得信息,统计调查所得结果,对各景点进行评价,对该遗址景区下结论。 三、调查结果 (一)天心阁景区整体情况 天心阁为长沙重要名胜,也是长沙仅存的古城标志。天心阁景区为国家4A 级景区,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天心街4号。天心阁景区原名为天心公园,占地面积约3公顷,主要包括古城墙、天心阁主建筑、茶楼、凉亭、假山和游乐设施。现扩建后的天心阁景区东起建湘路,南临城南路,北向人民路,西接蔡锷路,总面积8.82公顷。 天心阁因我国著名配音演员葛平(曾为蓝猫系列动画中蓝猫角色配音)每日到此练声而广为年轻人所知晓。今日天心阁,已成为城南的一座新型公园。内有摄影、饮食、茶点、副食和工艺品等旅游服务设施。园内堆砌有假山、凉亭、鱼池,园

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起因是什么

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起因是什么 第三次长沙会战是同盟国自珍珠港事件爆发以来第一场大胜,其战果比台儿庄战役更辉煌,以下是为你整理的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起因,希望能帮助你了解。 1941年10月,日本近卫内阁不堪战争重负垮台,东条英机出任日本新首相,随后决定对美国、英国和荷兰开战。 12月8日,日本联合舰队偷袭美国夏威夷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当日,驻广州的日军第二十三军开始进攻英军占领下的香港。 12月9日,中国国民政府才正式对日宣战,命令各战区对当面日军发动攻击,以策应英军在香港的作战,并从第九战区抽调第四军和第七十四军南下增援。在日军第十一军的主动请战下,日军大本营决定先发制人,进攻湘北,以牵制第九战区兵力南下,由此拉开了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帷幕。 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过程1941年12月20日,日军从新墙镇向新墙河下游右岸地区的集结,准备从25日晨发动攻势。 1941年12月24日,中国军队北上抵达新墙河北岸投入战斗。 1941年12月25日,第20军继续与日军激战,该军奉命向东南方向的三江口、关王桥、王家坊山区(即影珠山、古华山一线)后撤。 1941年12月26日,第6师团第23联队在龙凤桥与第133师

部队激战8个小时,于当日21时占领阵地。傍晚,第3师团得到“汨水左岸之敌,正逐次撤退”的情报,于是决定提前进入汨水左岸,规定该部必须在28日拂晓前推进到汨水左岸地区,攻击归义南方高地一线之地。而独立步兵第65大队则与第6、第40师团的一部交替,占领从关王桥到三江口东南方的各据点,担任掩护军左侧背任务。 1941年12月28日,阿南惟几作出了决定放弃了围歼国军的目标,而把目标转向了长沙。 1941年12月30日,第6师团所部步兵第13联队在空军支援下向鸭嘴山第95师阵地进攻,从北向南逐渐推进。 1941年12月31日19时,第3师团下达了新的命令,但是进攻的最佳机会已经失去。由于大雨而暴涨的汨罗江,将日军阻挡了12小时以上。这时,日军已经杀到了九战区布置的口袋的袋底,而国军也在向日军侧背挺进。第9战区于当日命令各部队,于1月1日零时开始攻击前进,对长沙外围之敌进行反包围,并限定在1月4日夜间,进至第一次攻击到达线。当晚,面对日军的进攻,中国军队很快作出了反应。北门方向第190师反攻左家塘,南边预10师反攻军储库,同时预10师一部围歼白沙岭之敌,至22时上两处阵地克复。当夜1时30分、3时20分,日军两次向邬家庄、小林子街进犯。预10师分别投入第30团1个营、29团2个营反击,两次都夺回阵地。第29团团长陈新善、团副曾友文殉国 1942年1月2日,长沙东郊、北郊和南郊的前进阵地全部失守。 1942年1月3日,日军第10军开局不利。第6师团的日军利

抗日战争十大战役

抗日战争十大战役 分别是:淞沪会战,上高会战,南京保卫战,长沙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保卫战,桂南会战,滇缅之战,湘西会战,太原会战 1.淞沪会战 简介 淞沪会战自1937年8月13日晨,日军以日租界和黄浦江上的军舰为基地,向闸北一带进行炮击,我军奋起还击开始,至11月12日我军西撤结束。[1] 这次战役,日军以松井石根大将为总司令,先后投入陆,海,空与特种兵部队近30万人,动用舰船130余艘,飞机400余架,战车300余辆,狂妄地宣称1个月内占领上海。当时的国民政府先由冯玉祥,后由蒋中正(兼)任第3战区司令长官指挥。先后调集中央部队,广东,广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部队和税警总团,中央军校教导总队,以及部分省市保安总队,总计兵力约70万余师,奋勇迎战。 战果 淞沪会战挫败了日军中央突破,速战速决的战略意图,粉碎了他们3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它是我国从局部抗战转向全面抗战的历史转折点。 这次战役,日伤亡6万多人,被我军击毁击伤飞机200多架,舰船20余艘。但是我军以落后的武器死守被日军优势火力控制的战线,加上指挥失当,伤亡重大,有大约30万将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军团级干部损失过半,导致我军中下层出现断层,致使我军战力在后续出现下滑。 淞沪会战,一寸山河一寸血!!! 2.上高会战 “上高战役”闻名中外,又称“锦江会战”。上高会战,中国军队击毙日军少将指挥官岩永、大佐联队长滨田,歼灭日军16000余人,击落敌机1架,缴获日军军马2800余匹,辎重物资无数。军委会参谋总长何应钦将称之为“抗战以来最精彩的一战”。蒋介石对担任攻击主力的74军甚为满意,特以军委会名义授予74军“飞虎旗”一面,此为国民革命军中最高奖励。 背景 当时,日寇企图拔掉驻守在上高的中国军队第19集团军这颗钉子,于元月份开始,盘踞在南昌的日军,陆续将派往鄂西及武汉的部队调返原驻地,并积极补充兵员,增加给养。日军积极进行渡河及夜战演习,并有侵华日空军第3飞行团主力先后飞抵南昌机场。日军拟兵分三路,总兵力约6.5万人,配有战车40辆,飞机150架,以第11军团司令官园部和一郎为总指挥。 战斗过程 1941年3月15日,圆部和一郎指挥2个师团、1个独立混成旅团,由安义、南昌等地分3路向上高地区进攻,企图攻歼国民党军第9战区第19集团军主力。 安义;中路日军第34师团占领高安后,向官桥、泗溪等地继续攻击;南路独立混成第20旅团一部在独城、经楼地区被国民党军第49军阻击,主力被阻止在灰埠,被迫渡江北上与第34师团会合。第9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19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于19日下决心:利用既设阵地,逐次抗击,诱日军进入上高地区予以围歼。当即电令:“严饬各军积秀对敌猛攻,务将深入之敌,歼灭于高安锦河南北地区。”为了增强罗集团的攻击力量,第战区长官部抽调王陵基川军陈良基、傅翼两个师由三都导区兼程南下。各军慑于军律之森严,又知援军即将到达,士气大振,奋勇争先与敌搏斗,围歼日军第34师师团之战于上高地区展开。 日中路军第34师团本已陷入绝境,而第34师团夺取上高的野心却未死,自19日经余程万师阻止于泗水东岸泗溪附近后,20日第34师团又采取锥形突入之战术,集中大炮十余门、飞机30余架,集中轰击泗水西岸唐、港西罗地区,阵地被毁,敌军遂乘机分由档口、港西

长沙会战—中国抗日战争最伟大的胜利

指挥的三次长沙会战,可谓三战三捷,尤其是第一次和第三次,最为辉煌,共消灭凶悍日寇10余万人,创造了八年抗战史上最高纪录;而且无论从战略还是从战术上说,都是真正的胜利,都是真正打败了敌人,保卫了国土,使敌人多年不敢侵犯。薛岳作为八年抗战第一名将、第一功臣,理应受到第一的纪念、第一的歌颂、第一的推崇,可是我们做的怎么样呢?在隆重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该怎么办呢?本文选自2015年7月17日共识网,作者马双有。 薛岳在抗战期间以指挥长沙会战饮誉中外,被日军称为“中国战神”、“长沙之虎” 1939年9、10月间,在中日两军长沙大会战中,薛岳率领第九战区全体将士,经过23天的浴血奋战,打败了企图进犯长沙的冈村宁次部队,消灭敌寇4万多人,保住了长沙。是谓第一次长沙大捷。 骄横的日军不甘心失败。1941年7月,日本大本营批准了阿南惟几中将的代号为“加号作战”的进犯长沙的作战计划,第二次长沙会战拉开了序幕。 这次日军的统帅由冈村宁次换成了阿南惟几。他率领10万大军,8月下旬在岳阳以南秘密集结。他吸取上次冈村宁次三路进攻、兵力分散的教训,这次将主力全部集中在湘北战场狭窄的正面上,进行纵深突破,迅速挺进。 这次日军的战略战术十分奏效,可谓势如破竹,连连得手。中国军队虽然进行了顽强抵抗,但由于薛岳指挥命令的密码被日军破译,日军掌握了国军的作战计划,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加上国军的战斗力稍逊一筹,在几场战斗中,都败于敌军,损失惨重。到9月底,日军几支部队攻入长沙,取得了第二次长沙会战的最大成果,基本上完成了“加号作战”计划。 然而就在此时,日军又陷入第一次进攻长沙时的困局,后勤供应线遭到严重破坏,为了运送粮弹,日军竟出动装甲车运送辎重,但仍在路上被中国军队全部击毁。日军后勤供应断绝,部队疲惫不堪,无法继续作战。于是,阿南惟几于10月1日下令全军撤退。 日军刚开始撤退,薛岳立即命令各部队对敌人进行阻击、侧击和追击。日军仓皇逃遁,损失惨重。 第二次长沙会战,日军是先胜后败,国军是先败后胜。但这个“胜”是敌人主动撤退时,我们尾追时的斩获,胜之不武。而且,在起初的战斗中,国军损失比较惨重,因而不能叫“大捷”。真正的大捷还在后头。 1941年12月,是日本帝国最辉煌的一个月份。该月7日,日本联合舰队偷袭珍珠港,几乎全歼了美国太平洋舰队。接着,日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横扫东南亚和太平洋岛屿,几个月内将其全部占领。到1942年上半年,日本帝国的军功达到了顶峰。

烈士公园现状报告

长沙市烈士公园纪念馆调查报告 前言 今年是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生活在和平年代每一个的中华儿女都应该去了解那一段抗战历史,缅怀民族英雄。抗战纪念馆是大家了解抗战历史不错的途径,长沙市内有很多抗战遗址、纪念馆,而大家对这些遗址、纪念馆大小,展出内容等情况了解得怎么样呢?我们需要对这些遗址、纪念馆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它们的情况,以对大家宣传这些学习历史的好地方。 我们对天心阁景区进行实地考察的目的,是了解该景区多方面的现状,对景区内景点进行评估,得出结论并向人们宣传,号召大家前去参观,加入到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活动中去。 一、实践方案 通过现场走访考察和现场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天心阁景区中与抗战有关的景点的现状信息,并了解市民、游客对景区景点及抗日战争历史的了解情况,综合所得结果,对这些遗址景点进行评价,得出现状结论。 二、实践过程 (一)在实践之前,先初步了解景区大致情况,确定需要考察的景点及考察路线。(二)设计调查问卷,制定问卷调查计划(问卷详见《调查问卷》)。 (三)来到景区进行实地考察,了解烈士公园基本情况、纪念区烈士塔基本情况,以及纪念馆展品数量、展示方式、配套设施等现状。 (四)在景区及附近对市民和游客进行问卷调查。 (五)向景区管理处咨询获取景区的未来规划的信息。 (六)整合考察所得信息,统计调查所得结果,对各景点进行评价,对该遗址景区下结论。 (七)制作烈士公园宣传长图,在各网络平台进行宣传(长图见《烈士公园长图》)。

三、调查结果 (一)烈士公园整体情况 长沙市的烈士公园是长沙市最大的公园,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东风路1号。烈士公园是一个集纪念、游览和娱乐的综合性公园。面积118公顷,其中水面约占40%。公园西到东风路,东临浏阳河,南至营盘路,北抵丝茅冲。 1951年12月11日,湖南革命烈士公园暨烈士纪念塔奠基。在奠基仪式上,时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的袁任远报告了烈士公园与纪念塔筹建情形与施工计划。据相关资料显示,当时烈士公园的面积有3400亩,准备分成九区,即:纪念区、运动区、动物园、植物园、娱乐区、文教区、休养区、游泳区、湖景区。1953年6月7日,烈士公园建成,时任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席的程潜表示,烈士公园的修建,不仅是供解放了的幸福人民游览、休憩,更重要的是为了使同代人和后代子孙,永远记住先烈们的丰功伟业,珍惜革命的成果,学习先烈们的榜样,踏着他们所开创的道路前进。是全国烈士建筑物重点保护单位,是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湖南省首个“国家重点公园”。 (二)烈士纪念塔整体情况 烈士公园中纪念抗战烈士的地方,就在大门进入公园的大路尽头。湖南烈士纪念塔,又称湖南烈士纪念碑。1951年12月,湖南省首届二次人民代表大会决定,为缅怀近百年来特别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和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湘籍烈士建立纪念塔。1957年11月动工,1959年9月竣工,并在1959年9月26日建成并举行典礼。而此前的1959年7月,毛泽东主席为纪念碑题写了“湖南烈士公园纪念碑”九个金黄大字。纪念塔系花岗石结构,塔堂合一,通高58.6米,由2932块白玉石和花岗石砌成,塔上镌刻着由毛泽东主席亲笔提写的碑铭,整个建筑由纪念碑和奠堂两大部分组成。奠堂由8根6米长的石柱支撑。奠堂正面竖立着1951年12月安放的奠基纪念碑,塔堂合一,上部为纪念塔,高38.6米,平面呈八方形,塔身南向正面嵌祁阳石碑心,上镌毛泽东题“湖南烈士公园纪念碑”;下为纪念堂,平面不等边,八边形,出抱厦,堂四角为壁龛,

第四次长沙会战的伤亡人数是多少

第四次长沙会战的伤亡人数是多少 第四次长沙会战是中日战争末期的大型战役之一,那么你了解第四次长沙会战吗?以下是为你整理的第四次长沙会战的伤亡情况,希望能帮到你。 第四次长沙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抵抗日本进攻的一场防御性战斗,在经历整整3天的激战后,中国只能在日军强大的进攻下撤退,长沙在这次战斗中沦落,但日本在第四次长沙会战伤亡也比较严重。 中日双方第四次长沙会战伤亡都是比较多的,第四次长沙会战中日军派出了多达的36万的兵力,而中国只有30万的守城兵力,日本的军械装备与中国军队相比也是极具优势,虽然日军将中国军队击退,成功的攻陷长沙,但是从第四次长沙会战伤亡的人数上看,日军并没有占多少便宜,中国军队的伤亡人数达到一万七千余人,其中阵亡5000人,而拥有36万兵力的日军伤亡达到了惊人的1万9千余人,加上日军患上瘟疫,死去的军人更是达到了3万人,军官指挥官的伤亡人数更是达到1186人,这是第四次长沙会战阵亡中最突出的一点,使得日本在之后的战斗中缺乏大量的指挥官,无法全力配合作战;虽然日军占领了长沙,拿下了这场战斗的胜利,但是其伤亡惨重,极大的损失了自己的有生力量,很难抵挡住中国军队之后的反击战,这场战斗也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第四次长沙会战时,中国已经连续七年抗战,军队中军官劳累士兵疲惫,面对装备优良的日军还是顽强的抵抗了很多天,正是这份保卫家园的决心,使日军付出巨大的伤亡。 第四次长沙会战的背景第四次长沙会战是我国抗日战争中,大型战役豫湘桂战役中的一次附属战役,是中国军队在1944年里输的比较惨的一场战斗。那第四次长沙会战背景是什么呢? 第四次长沙会战背景是日本在1941年偷袭珍珠港把美国拉进二战后,为了掠夺更多的资源、封锁住中国通向外国的通道,同时日军想向东南亚进军,但是在运输补给上吃不消,想利用中国大陆为跳板,更好的侵略东南亚,如果能打通湘桂线,就能很好的建立起直达越南的交通线,能使日本更好的掠夺东南亚的战略资源和侵略东南亚各国。 在1944年日本已经在太平洋战胜美国、法国、英国等强国,并占领了它们的殖民地,也使得东南亚的许多沿海国家受到日军的侵略,日本在这方面吃到了甜头,将战线拉得特别长,这使得日军在补给和增援的运作上困难了许多,当时在跟中国的战斗中,粤汉铁路被中国隔断,补给上更是越发困难,因此日军决定拼命进攻长沙和衡阳,来打开粤汉线解决补给、增援问题,开始了强行进攻长沙,形成第四次长沙会战,这就是第四次长沙会战背景。第四次长沙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次惨败,但是这场战争之后中国也开始了反击,在第四次长沙会战中国虽然没有打赢,长沙、衡阳接连沦陷,但是顽强的中国军队也使日军付出了代价,日本的很多高等军官在此战阵亡。

电视剧 长沙保卫战

电视剧长沙保卫战 李雅荣 2015年6月24日 《长沙保卫战》是由湖南和光传媒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浙江美浓影视有限公司投资拍摄战争剧,并由董亚春执导,张丰毅、佟瑞欣、郑昊、戴娇倩等主演。该剧讲述了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长沙进行的四次大规模攻防战。该剧将于2014年12月15日在央视八套全国上映。 基本信息 中文名长沙保卫战 出品时间2013年 制片地区中国大陆 拍摄地点浙江省横店影视城 首播时间2014年1月27日 导演董亚春 编剧钱木林 主演张丰毅,佟瑞欣,郑昊,戴娇倩,李强 集数36集 每集长度45分钟 类型历史、战争 上映时间2014年12月15日(上星) 制片人罗浩、郁康淳 主要奖项第16届俄罗斯国际电影电视节特别大奖 首播平台湖南经视上星平台央视八套 剧情简介 1938年10月武汉弃守后,中国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文夕大火”却把即将成为抗日前线的长沙付之一炬。铁血将军薛岳临危受命,赴任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他曾经的对手——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彭中华,则奉中共中央之命,主动上门献计献策,与薛岳并肩尽抗敌守土之责。经历悲壮惨烈的恶战,薛岳终于在中国共产党和湖湘群众的密切配合与支持下,指挥三湘虎贲将士先后逐退了冈村宁次、阿南惟几对长沙的三次进攻。而像警察李本忠这样身不由己加入到抗战洪流中的小人物,亦在艰苦鏖战的洗礼中逐渐成长为一位智勇双全的铁血战士。当第三次长沙会战结束,抗战还任重道远,但中国人民已经用铁的事实证明了毛泽东《论持久战》中的论断:“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最后的胜利必然属于中国。 演员表 张丰毅饰薛岳简介第九战区司令长官 马晓伟饰蒋介石简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配音李立宏

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发生经过介绍

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发生经过介绍 第三次长沙会战是同盟国自珍珠港事件爆发以来第一场大胜,其战果比台儿庄战役更辉煌,以下是为你整理的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发生经过,希望能帮助你了解。 1941年12月20日,日军从新墙镇向新墙河下游右岸地区的集结,准备从25日晨发动攻势。 1941年12月24日,中国军队北上抵达新墙河北岸投入战斗。 1941年12月25日,第20军继续与日军激战,该军奉命向东南方向的三江口、关王桥、王家坊山区(即影珠山、古华山一线)后撤。 1941年12月26日,第6师团第23联队在龙凤桥与第133师部队激战8个小时,于当日21时占领阵地。傍晚,第3师团得到“汨水左岸之敌,正逐次撤退”的情报,于是决定提前进入汨水左岸,规定该部必须在28日拂晓前推进到汨水左岸地区,攻击归义南方高地一线之地。而独立步兵第65大队则与第6、第40师团的一部交替,占领从关王桥到三江口东南方的各据点,担任掩护军左侧背任务。 1941年12月28日,阿南惟几作出了决定放弃了围歼国军的目标,而把目标转向了长沙。 1941年12月30日,第6师团所部步兵第13联队在空军支援下向鸭嘴山第95师阵地进攻,从北向南逐渐推进。 1941年12月31日19时,第3师团下达了新的命令,但是进

攻的最佳机会已经失去。由于大雨而暴涨的汨罗江,将日军阻挡了12小时以上。这时,日军已经杀到了九战区布置的口袋的袋底,而国军也在向日军侧背挺进。第9战区于当日命令各部队,于1月1日零时开始攻击前进,对长沙外围之敌进行反包围,并限定在1月4日夜间,进至第一次攻击到达线。当晚,面对日军的进攻,中国军队很快作出了反应。北门方向第190师反攻左家塘,南边预10师反攻军储库,同时预10师一部围歼白沙岭之敌,至22时上两处阵地克复。当夜1时30分、3时20分,日军两次向邬家庄、小林子街进犯。预10师分别投入第30团1个营、29团2个营反击,两次都夺回阵地。第29团团长陈新善、团副曾友文殉国 1942年1月2日,长沙东郊、北郊和南郊的前进阵地全部失守。 1942年1月3日,日军第10军开局不利。第6师团的日军利用暗夜的掩护和守军的大意在陈家山下集结,于清晨冲上山顶占领了阵地。 1942年1月4日2时,第68联队命令第1大队突破荒山,第2大队突破冬瓜山。第8中队于7时30分占领了东瓜山高地。9时,第3师团下达了反转的命令,在第3师团为确保渡河点而奋战的同时,守备第6师团渡河点榔梨市附近的步兵第45联队以及辎重兵第6联队也陷入了苦战。4日夜,薛岳下达了追击令,至5日7时,长沙附近已无敌踪。此时第4军和73军一道开始了追击。 日军两个师团并列向北退却,中国军队紧紧追击。该两军于7日凌晨退到捞刀河北岸、枫林港地区。

杂话震惊世界的东方马其诺防线 史恩华殉国处草鞋岭革命遗址 岳阳笔架山抗烈英雄名称之异

杂话震惊世界的东方马其诺防线史恩华殉国处草鞋岭革命遗址岳阳笔架山抗烈英雄名称之异 欣闻抗烈史恩华英勇殉国处——草鞋岭等战役地,在中央党史研究室组织的全国革命遗址普查中,由《湖南省革命遗址通览》列为革命遗址,引起我极大的兴趣。 通过翻阅各种历史资料,深深为之震憾。 在抗日期间,沿新墙河一带,中日双方重兵屯集、殊死拼杀、反复争夺。中国将士前赴后继、奋勇杀敌,涌现出许多尽忠报国的英雄,他们是中国抗日史上永存的丰碑。 一、独特的地理环璄,殊死拼杀的第一道防线 民间抗史专家李宣钊写道:“为什么草鞋岭在湘北抗战史中位置如此重要?我在史料中也找到答案:新墙河上游分为两支,南为沙港,北为油港,草鞋岭居其间,自新墙至桃林及杨林街大道分过其南北,临岳既陷,中国军队据此以制敌,迤东之大云山,跨临岳边境,形势险峻,与草鞋岭势成犄角,我军亊前进据点也。” 新墙河,东起发源于幕阜山脉,向西流入洞庭湖,全长仅108公里。高不过百米的绵绵山丘,草鞋岭、笔架山、斗蓬山、相公岭、雷公山等,沿新墙河形成天然屏障,中国军队据此作为保护长沙的前沿阵地。 日军向南进犯,必须突破这一战略防线。但,绵绵山

丘到笔架山一带,河水绕山脚而流,过河以后,則一片平原,无险可守。因此,在此一带发生的殊死博斗,战况之惨烈,反复争夺时间之长,前所未有,其中草鞋岭多次在史料中出现,尤为重要。 二、数次惨烈的争夺战,获得震惊世界的马其诺防线称号 1、前哨战,虎将军草鞋岭打出虎威 1939年5月19日晨,日军第九师团,突然向草鞋岭进攻,我52师张汉初师长和人称虎将军的黄保德率部迊迎战,激战数日,敌增派飞机轰炸。敌伤亡惨重,仍未能越雷池半步,形成对歭。此为日寇后四次进攻长沙之试探性前哨站。 2、草鞋岭誓死不退,史营长名垂千史 1939年9月18日,第一次湘北会战打响,覃异之195师史恩华营,在草鞋岭一带阻击敌人。日寇奈良支队5000余众,出动飞机、大炮狂轰乱炸,坦克骑兵,步兵轮番进攻。在击溃敌12次进攻后,遭日军四面包围,终于23日晨,全营500官兵英勇殉国。史营长“军人沒有不得己的时候”激励了全线官兵奋勇杀敌。 同时,全营英勇殉国的还有:死守金龙山的胡春华营;有誓与鹿角阵地共存亡的195师8团1营方琼连;有95师营田保卫战中顽强抵抗至最后一人的苗振华营。

第一次长沙会战的背景是什么

第一次长沙会战的背景是什么 第一次长沙会战是一场中国军队在以长沙为主的地区上,对日本军队展开的防御战争,战争以中国的胜利作为结束,那么第一次长沙会战背景是什么样的?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第一次长沙会战的背景是什么,希望大家喜欢! 第一次长沙会战背景可以从两方面看,分别是国际背景和中国的国内背景。从国际背景看,就在第一次上沙会战前,德国和苏联之间达成了互不侵犯的协议并制定了条约,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日本造成了压力,而且当时的日本刚被苏联击败,因此日本军队上下的士气是很低落的,为了尽快恢复士气,以及更大程度的对中国的抗战分子进行打击,日本迫切地需要打一场胜仗,而且是一场非常顺利、快速的大胜仗。 而从国内背景来看,湖南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的粮食高产地,并且一直以来为国民政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粮食,所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基地,也是被日本看中的主要原因,当时守护这个基地的部队是驻扎在长沙的,就在新墙河的对面就是日军,也就是说两个军队中间就隔了一条河,原本长沙虽然也很重要,但其实还没有重要到这个地步,然而就在武汉和南昌分别经过战争后,长沙的重要性就在急速提升,因为长沙的身后就是中国大西北,可以说长沙已经成了一道关卡,一旦长沙被突破,意味着它身后的大片土地将被日军大规模占领,因此

为了守护住长沙,中国派了第九战区重兵守护。 这就是第一次长沙会战国际和国内的背景,其实总结一下两者是有一个共同点的,那就是不管是在国际上还是在中国国内,日本从最终的结果来看都是战败方。 第一次长沙会战结果一九三九年,也就是抗日期间,中国军队对日军进行了一次防御战争,这次战争被称为“第一次长沙会战”。这场战争是日军为了打击中国军队而发起的,更纠集了十万的兵力。那么第一次长沙会战结果如何呢? 第一次长沙会战结果是中国取得了胜利。在战争中,中国的军队英勇抗战,使得日军企图打击中国军队的目标没能实现,反而使得日军的士气受到打击。第一次长沙会战能取得这样的结果是有其原因的,一方面是因为带领中国军队的薛岳很好地利用了长沙的地理条件以及制定了战略,更提出了“后退决战,争取外翼”的总结;另外一个方面是日军对中国军队的实力进行了一个错误的评估,更忽略了当地人民的力量。随后日军不得不下令撤军,同年的十月,第一次长沙会战以中国胜利而结束。第一次长沙会战取得的结果大大地鼓舞了中国军队的士气,也让人民看到了抗战的希望,而日军则大受打击,人员和装备都受到了极大的损耗。第一次长沙会战结果是日军料想不到的结果,在战争前,日军还信心十足地认为这次战争一定能使得中国军队伤亡惨重。然而会战的结果证明了中国军队拥有作战实力,人民十分团结。 第一次长沙会战结果是中国取得了胜利,日军不得不撤军离开。

岳麓山现状报告

岳麓山抗战遗址、景点现状报告 前言 今年是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生活在和平年代每一个的中华儿女都应该去了解那一段抗战历史,缅怀民族英雄。抗战纪念馆是大家了解抗战历史不错的途径,长沙市内有很多抗战遗址、纪念馆,而大家对这些遗址、纪念馆大小,展出内容等情况了解得怎么样呢?我们需要对这些遗址、纪念馆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它们的情况,以对大家宣传这些学习历史的好地方。 岳麓山风景名胜区除了有丰富的自然风景资源外,文化沉淀十分深厚,也是一个地点集中、规模大、保存好的抗日战争纪念地。岳麓山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山中的一草一木目睹过长沙会战中中国军队惊天地、泣鬼神的壮烈一幕。 一、实践方案 通过现场走访考察和现场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岳麓山景区中与抗战有关的景点的现状信息,并了解市民、游客对景区景点及抗日战争历史的了解情况,综合所得结果,对这些遗址景点进行评价,得出现状结论 二、实践过程 (1、先初步了解景区大致情况,确定需要考察的景点;2、为景点的景观的多方面现状设置划分等级,具体等级有:A景点保存优良情况:保存非常完好(90%~100%);基本保存完好(75%~89%);部分保存完好(60%~74%);大部分没有保存完好(30%~59%);保存非常不好(0%~29%)(括号中百分数为现存景点的建筑、遗迹等景观保存完好部分比例) B.景点建设情况:有新建景观;有修复重建景观;有新建设施;有非新建设施;设施不齐全; C.来景点难易程度:难到达;较难到达;到达难易适中;较容易到达;容易到达 D.景点简介设置情况:设置很醒目;设置较醒目;设置不醒目;没有设置景点简介 E.简介展示方式:图文并茂的宣传栏展示;仅有文字的石碑展示;其他 F.游客数量情况:很多(30个以上);多(20~29个);一般(10~19个);少(5~9个);很少(0~4个) 3、设计调查问卷,制定问卷调查计划;4、来到景点进行实地考察,为遗址、景点评定等级;5、在景区及附近对市民和游客进行问卷调查;6、向景区管理处获取景区的未来规划;7整合考察所得信息,统计调查所得结果,对各景点进行评价,对该遗址景区下结论. 三、调查结果 (一)岳麓山整体现状 本世纪三十年代始,岳麓山相继建成了岳王亭、忠烈祠、陆军第七十三军抗战阵亡将士公墓、纪忠亭、归宿亭、长沙会战碑、阵亡将士名录石栏等。山中仍留有当时的战壕、弹坑和炮台,以及薛岳指挥部、战时指挥所等处遗址,并出土有枪支、子弹、钢笔、印章、电话筒等抗战遗物。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麓山景区管理处已完成了抗战史迹的全面修缮,以慰英灵。 (二)抗战遗址、纪念景点信息及现状 1.长沙会战碑长沙会战碑位于响鼓岭石亭北侧,高 2.35米,宽1米,正面篆刻“长沙会战碑”五字,是抗日战争期间留下的抗日纪念石碑。记述了中华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九月,国民党第九战区全体将士奋起抗日,忠勇用命,人民协同,合围设伏,取得歼敌三万的胜利而立此碑。碑阴刻有记事诗10首。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景区已将碑体正反面复原移正,移至响鼓岭亭内保护。景点保存状况:基本保存完好。景点建设情况:有新建设施。来景点难易程度:容易到达。景点简介设置情况:设置很醒目。简介展示方式:仅有文字的石碑展示。游客数量情况:很少。长沙会战碑的碑体由于年代久远,经历过长时间风雨的腐蚀,碑面上的文字有些模糊不清,难易辨认,不过景区的管理处在碑体

第三次长沙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对日阻截战 2012-03-31 20:59:58| 分类:战史类作品|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第三次长沙会战——对日阻截战(胡博) 本文刊载于《国际展望》第524期 1941年12月7日,日本对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发动突然袭击,太平洋战争就此爆发。第二天,日军“中国派遣军”第23军在南方军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同时,也从广州向香港发动进攻。中国军队为了配合英军守备香港,命令第4战区策应香港方面的作战,并抽调第9战区的第2、4两个军南下增援。此时在长沙地区与中国军队对峙的日军第11军发现这个情况后,立即以第3、6、40三个师团对长沙发动进攻,以期牵制中国军队南下,为第23军攻占香港等地提供有利条件。于是,第三次长沙会战(日军称之为第二次长沙作战)爆发了。 由于第9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上将指挥得当以及坚守长沙的第10军官兵奋力抵抗,使得日军始终被遏制在长沙城下。同时,薛岳上将又命令第26军、第73军从第6战区,第4军、第74军、第79军从广东、广西方面向长沙紧急集结,第20军、第58军、第78军、第99军从捞刀河以北南下,以期将日军第3、第6师团包围于长沙而聚歼。日军第11军司令官阿南惟畿大将与他的参谋长木下勇中将见主攻长沙的第3师团接连攻击仍无法攻占甚为焦虑。不久阿南大将又得到了关于“中国军队第9战区外线兵团正逐渐向长沙地区逼近”的情报,以及第11军参谋长木下勇中将等人的连番撤军要求,终于决定于1942年1月3日下达了撤军命令。 阿南惟畿大将的撤军命令要点如下: 1、我军将敌军牵制在长沙方面,已达到策应华南我第23军之目的,并且扫荡了长沙市内大部地区。大坪、青木飞行战队,密切地配合了本次作战。 2、我军自今停止扫荡长沙,于1月4日夜开始反转,应击溃残敌,先向汨水一线前进。 3、军主力应于朗梨市附近渡浏阳河,在其北岸等待集结,经过下列路线撤退: 第3师团:麻林市—福林铺—伍公市(新市东6公里)道路。

一腔热血精忠报国

一腔热血精忠报国 8月11日上午,带着对抗战老兵的无比敬意,笔者来到金溪县左坊镇后车村,采访抗战老兵刘根旺,听他讲述那段难忘的岁月。虽已95岁高龄,但老人精神矍铄,回忆往昔峥嵘岁月,哪一年、哪些人、哪些事,一点也不含糊。 据刘老本人介绍,他1920年1月9日生,原籍浙江省建德市杨村桥镇西源村。1939年秋,时年19岁的刘老听闻日军侵华的种种罪行后,义愤填膺,在杨村桥镇西源村主动报名参军入伍,从金华市乘火车至江西南昌,接着至吉安,集训半个月后,编入国军整编74军58师172团一营机枪连二排任机枪手,半年后任排长。当问及部队首长名字时,他说军长是王耀武,师长是廖龄奇,团长是王柏雄。 刘老说,从入伍到1947年,整整8年,他先后参加过上高会战、长沙会战、常德会战、衡阳会战、湘西会战等多个战役。 1941年三四月,刘老随74军,参加上高会战,这是刘老真正在正面战场上与日寇作战,时张灵甫为58师师长。 “那次会战真是既激烈又痛快。”刘老一边讲述,一边向我们比划。“每到一处,我们早早挖好战壕,在山腰间迂回流动。我们机枪手由6人组成,1人负责观察,2人轮流

装子弹,3人轮流射击。我负责射击,只见子弹如雨点般飞过去,弹片火光四溅,鬼子一批接一批冲上来,很快被我们一批一批扫下去。极少数冲到战壕边,我们就用石块砸过去,用大刀削过去。人人斗志昂扬,个个奋勇争先,早把生死置之度外。虽然我们也牺牲了不少兄弟,但最终还是打退了日本鬼子。上高会战后,我们很快又随军调往湖南慈利、桃源、常德、长沙等地参加战斗。” 1943年冬,58师攻打桃源县城,刘老所在部队,驻桃源县的孙家湾。后得令火速救援驻常德的74军57师。刘老回忆说那时战斗异常激烈,日军不仅出动了大批部队,还动用了大量火炮。王耀武亲临前线指挥,58师连夜打进50多里,还有最后30里时,方知57师已全被日寇吃光了,救援并未成功。但58师并未退缩,而是以惊人的速度和胆略,出人意料地直逼敌军老巢,不给敌军片刻喘息机会。最终,在其他部队共同努力下,常德失而复得。 随后,刘老随军转战闽浙赣三省。刘老回忆说,74军赶到浙江后,准备开赴金华与日军作战。然而,金华已被日军占领。部队只得在浙江龙游县溪口镇休整,后调往福建浦城一带与日军作战。 1944年,刘老随74军又调回湖南,增援衡阳被日军包围的10军。当时经常是成连成营的队伍往前冲,三天的激战之后,终于战胜日军,此时张灵甫已任74军副军长。然

美术鉴赏论文-论中国国画的重要性

论中国国画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 摘要:中国画博大精深,内容多而杂,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文化、建筑、雕塑等方方面面,是中国艺术的精髓。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渗透这些优秀的文化,让学生了解并学习这些优秀的文化。 关键词: 博大精深、精髓、继承 中国画又名国画,是现代人为区别于西洋画而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泛称。它包括水墨画、墨笔画、彩墨画、工笔重彩画、白描画等。中国画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世界美术艺苑中独树一帜。中国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修养和内涵,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之瑰宝和骄傲。 中国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低年级以水墨游戏为主,主要是让学生随意的涂抹,感受毛笔在宣纸上留下的笔墨变化。中高年级主要是通过中国画教学,使学生认识中国画、了解中国画、喜欢中国画、会画中国画,产生美的悟性和创造力,是中国画教学的重要任务。 在美术教学中,中国画教学分为这样两类:一种是传统国画教学,学生学习传统国画中常见的内容。另一种是儿童水墨,学生用毛笔在宣纸上画,可以临画或创作各种形象,也可以用毛笔写生,严格说来,这仍属于儿童画范畴。我个人认为:两者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各有利弊。儿童水墨利用基本笔墨原理,画各种形象,学生容易上手,形象夸张,有动物、人物、植物、花卉、建筑等内容,学生能在作画时大胆表现,画面效果灵活,视觉冲击力强,但也有弱点存在,如:过多关注画面形象,不注重墨色浓淡,学生的画面效果的好坏存在着较大的偶然性,很多学生调笔调墨的方法也存在一定问题,只是偶然碰到好作品,有的学生绘画习惯不好,用笔用墨也存在问题,包括线的处理,水分的掌握,墨色的浓淡,尤其对一些文化方面的理解是一个弱项。儿童学习传统国画,在笔墨方面,尤其是墨色的浓淡,水分的掌握,尤其对一些文化方面的理解要比儿童水墨画的学生要好,但也有弊端:有些内容学生画起来枯燥,学生如果不喜欢,教师可以多让学生欣赏,来激发学生对中国画的兴趣和爱国主意情感。 在中国画欣赏课教学中,利用作品的创作背景、反映的内容以及作者的爱国名言和爱国事迹,来教育学生、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徐悲鸿大师就是其中代表之一,他擅长以马喻人、托物抒怀,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徐悲鸿笔下的马是"一洗万古凡马空",独有一种精神抖擞、豪气勃发的意态。《奔马图》作于1941年秋季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此时,抗日战争正处于敌我力量相持阶段,日军想在发动太平洋战争之前彻底打败中国,使国民党政府俯首称臣,故而他们倾尽全力屡次发动长沙会战,企图打通南北交通之咽喉重庆。二次会战中我方一度失利,长沙为日寇所占,正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办艺展募捐的徐悲鸿听闻国难当头,心急如焚。他连夜画出《奔马图》以抒发自己的忧急之情。在此幅画中,徐悲鸿运用饱酣奔放的墨色勾勒头、颈、胸、腿等大转折部位,并以干笔扫出鬃尾,使浓淡干湿的变化浑然天成。马腿的直线细劲有力,犹如钢刀,力透纸背,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线很有弹性,富于动感。整体上看,画面前大后小,透视感较强,前伸的双腿和马头有很强的冲击力,似乎要冲破画面。如《风雨鸡鸣》图是徐悲鸿1937年创作的,画面表现了一只站在岩石上的雄鸡,激昂地高声鸣叫,画家喻意唤起人民赶快觉醒,加入抗日救亡的洪流之中,表达了画家对祖国的深情,对正义的伸张,对光明的向往。徐悲鸿1943年创作的《会狮东京》一画,表现群狮将富士山踏于足下,期望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为使学生加深对画的理解和印象,再衬以徐悲鸿事迹简介,徐先生在抗日战争期间,积极投入到民族救亡运动中,以自己的画作在国外展售,支援祖国人民抗日,救济祖国受苦受难人民,使学生看其画、闻其人,倍感亲切,倍受鼓舞。李可染、林风眠创作的《万山红遍》、《秋》以中国画不同的表现形式,鲜明地再现出秋色之美,浓郁醇厚、明艳诱人。画家用饱蘸深情的笔墨,赞美家乡的可爱,祖国山河之壮美。通过欣赏画使学生对中国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迸发出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家乡一草一木的情感。 在对中国画有了进一步了解后,学生学习起来就更加主动了。在中国画笔墨练习教学中,墨色的交融,干、湿、浓、淡、清构成水墨淋漓的情趣世界,使学生在这种笔墨的变化中得到无穷的乐趣,这对学生既是一种美的启迪、情操的陶冶,也是一种国画技法训练。通过教师在宣纸上演示以墨撞水、以水撞墨、以色冲墨、以墨冲色、泼墨、甩色、点色、吹色等用笔用色技法,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学生开始练习时,教师要巡视指导,不要求具体绘画内容,只是随意画,用毛笔沾水、沾墨、沾色,使水、墨、色在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