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合成抗菌药:磺胺类

合成抗菌药:磺胺类

合成抗菌药:磺胺类
合成抗菌药:磺胺类

磺胺类药是三十年代发现的能有效防治全身性细菌性感染的第一类化疗药物。在临床上现已大部被抗生素及喹诺酮类药取代,但由于磺胺药有对某些感染性疾病(如流脑、鼠疫)、具有疗效良好,使用方便、性质稳定、价格低廉等优点,故在抗感染的药物中仍占一定地位。磺胺类药与磺胺增效剂甲氧苄啶合用,使疗效明显增强,抗菌范围增大。磺胺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疗效确实、性质稳定、使用方便及易于生产等优点,特别是甲氧苄啶问世后,使其抗菌效能增强,应用范围扩大,进一步提高了其在抗感染药中的地位。[基本结构及分类] 磺胺类药是人工合成的氨苯磺胺衍生物,药物分子中含有苯环、对位氨基和磺酰胺基。磺胺类的化学结构和对氨基苯甲酸相似,能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妨碍二氢叶酸的合成,抑制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抑制了细菌的生长繁殖。根据药代动力学特点和临床用途,本类药物可分为:(1)口服易吸收可全身应用者,如磺胺甲噁唑、磺胺嘧啶、磺胺林、磺胺多辛、复方磺胺甲噁唑(磺胺甲噁唑与甲氧苄啶SMZ-TMP)、复方磺胺嘧啶(磺胺嘧啶与甲氧苄啶SD-TMP)等;(2)口服不易吸收者如柳氮磺吡啶(SASP);(3)局部应用者,如磺胺嘧啶银、醋酸磺胺米隆、磺胺醋酰钠等。[临床应用] 全身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应选用肠道易吸收的药物,如复方新诺明、磺胺嘧啶等。肠道感染:如肠炎、腹泻病,应选用肠道不易吸收的药物,如磺胺脒等。局部感染:如烧伤等,应选用外用磺胺药物。寄生虫感染,如球虫、住白细胞原虫感染,应用磺胺二甲嘧啶、磺胺喹恶啉。 1.全身应用的磺胺类药:本类药物适用于大肠埃希菌等敏感肠杆菌科细菌引起的急性单纯性尿路感染;敏感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其他链球菌所致的中耳炎,脑膜炎奈瑟球菌所致的脑膜炎。复方磺胺甲噁唑可治疗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其他链球菌所致的急性中耳炎,大肠埃希菌等敏感株引起的反复发作性、复杂性尿路感染、伤寒和其他沙门菌属感染,卡氏肺孢菌肺炎,以及星形奴卡菌病。复方磺胺嘧啶亦可作为脑膜炎奈瑟球菌脑膜炎的预防用药。磺胺林与甲氧苄啶合用对间日疟及恶性疟原虫(包括对氯喹耐药者)有效。磺胺多辛与乙胺嘧啶等抗疟药联合可用于氯喹耐药虫株所致疟疾的治疗和预防。磺胺类药不宜用于A组溶血性链球菌所致扁桃体炎或咽炎以及立克次体病、支原体感染的治疗。 2.局部应用磺胺类药:磺胺嘧啶银主要用于预防或治疗Ⅱ、Ⅲ度烧伤继发创面细菌感染,如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葡菌、肠球菌属等引起的创面感染。醋酸磺胺米隆适用于烧伤或大面积创伤后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磺胺醋酰钠则用于治疗结膜炎、沙眼等。柳氮磺吡啶口服不易吸收,主要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作用特点] 抗菌谱广,对金葡菌、溶血性链球菌、脑膜炎球菌,志贺菌属,大肠杆菌、伤寒杆菌,产气杆菌及变形杆菌等有良好抗菌活性,此外对少数真菌,衣原体、原虫(疟原虫和弓形体也有效);磺胺药中有可供局部应用,肠道不易吸收及口服易吸收者,后者吸收完全血药浓度高,组织分布广;主要经肝代谢灭活,形成乙酰化物后溶解度低,易引起血尿,结晶尿及肾脏损害。[作用机制] 磺胺药是抑菌药,它通过干扰细菌的叶酸代谢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与人和哺乳动物细胞不同,对磺胺药敏感的细菌不能直接利用周围环境中的叶酸,只能利用对氨苯甲酸(PABA)和二氢蝶啶,在细菌体内经二氢叶酸合成酶的催化合成二氢叶酸,再经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形成四氢叶酸。四氢叶酸的活化型是一碳单位的传递体,在嘌呤和嘧啶核苷酸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传递作用。磺胺药的结构和PABA相似,因而可与PABA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障碍二氢叶酸的合成,从而影响核酸的生成,抑制细菌生长繁殖。[耐药性] 细菌通过基因突变或质粒介导产生耐药性,细菌对磺胺药之间可产生不同程度的交叉耐药性,因此对某一种磺胺药耐药时,不宜换用另一种磺胺药。[不良反应] 损害泌尿系统是磺胺类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磺胺类药物溶解度小,多数乙酰化产物的溶解度更小,易在酸性和中性尿液中析出结晶,在肾小管集合管形成沉淀,引起血尿、腰痛、尿少、尿闭甚至尿毒症。用药期间宜多次饮水,如服用剂量较大或应用某些短效磺胺药时,应同服等量的碳酸氢钠,长期用药应定期作尿液镜检。少数病人可出现过敏反应,表

现为皮疹、药热及血清病样反应,严重者可出现剥脱性皮炎,极少数患者可发生渗出性多形红斑,磺胺药有交叉过敏反应现象。使用磺胺药前要询问过敏史,对一种磺胺药过敏者原则上禁用其它磺胺药。[药物相互作用] 1、和小苏打(碳酸氢钠)合用。磺胺类药物在酸性环境中容易析出结晶,如果单纯使用磺胺药物,肾排泄时,容易析出磺胺结晶,堵塞输尿管,所以使用时应和小苏打合用,防止结晶出现。肾功能减退和全身酸中毒时应慎用或禁用磺胺类药物。2、与磺酰脲类降血糖药、香豆素类抗凝剂或抗肿瘤药甲氨蝶呤合用。磺胺药竞争上述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使它们的游离血药浓度升高,严重者出现低血糖、出血人民币或甲氨蝶呤中毒。3、应和增效剂合用。磺胺类药物和增效剂(如tmp)合用后抗菌作用比单纯使用时增加数倍。和vk、vb合用。磺胺类药物在使用时影响vk、vb的吸收,所以使用磺胺药物时,料中应加入vk、vb. 注意磺胺类药物使用期限,以防蓄积中毒。磺胺类药物在使用时要求剂量准确、拌量均匀。疗程为3-5天,不宜超过7天。因为长期大剂量使用易造成蓄积中毒。磺胺注射液药物如磺胺嘧啶注射液,不易与酸性药物,如vc、青霉素、四环素、盐酸麻黄碱等合用,否则析出磺胺沉淀。遇普鲁卡因疗效减弱甚至失效,遇氧化钙、氯化铵会增加对泌尿系统毒性。[注意事项] 1.禁用于对任何一种磺胺类药物过敏以及对呋塞米、矾类、噻嗪类利尿药、磺脲类、碳酸酐酶抑制剂过敏的患者。 2.本类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多见,并可表现为严重的渗出性多形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等,因此过敏体质及对其他药物有过敏史的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本类药物。 3.本类药物可致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周围血象变化。 1 2 下页

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理与应用

常见磺胺类药物简介及合理应用指导 胡树罗浩万硕 摘要:磺胺药(Sulfonamides)为比较常用的一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可以口服、吸收较迅速等优点。有的磺胺药(如磺胺嘧啶,SD)能通过血脑屏障渗入脑脊液、作用稳定、且药效不易消失。但如果使用磺胺药缺乏科学的指导往往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不良反应,如何合理的使用磺胺类药物是本文介绍的重点。 关键字:磺胺药应用指导 引言 磺胺类药是人工合成的应用最早的化学药品。由于抗菌谱广、价格低、化学性质稳定、使用方便.既可注射用又可服。特别是高效、长效、广谱的磺胺药和增效剂使磺胺类药品在临床上的应用仅次于抗生素。但磺胺类药品同时也存在用量大、不良反应较多、细菌易产生耐药性等缺点。如使用不当会出现很多问题。 正文 1.常见的磺胺药 1.1磺胺药的合成及结构 1.1.1磺胺药的基本结构 一类具有抑菌活性的化学合成药,为对氨基苯磺酰胺(简称磺胺)的衍生物: 1.1.2磺胺药基本的合成方法

磺胺药的生产一般都以乙酰苯胺(退热冰)为起始原料,经磺酸氯磺化得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经氨水胺化、碱液水解和盐酸中和便得磺胺(SN)。磺胺与硝酸胍、纯碱熔融,处理后得磺胺脒。磺胺和磺胺脒曾是磺胺药常用品种,现在它们和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都只作为磺胺药生产的中间体。磺胺嘧啶和磺胺甲基异異塞唑的生产方法不同。①磺胺嘧啶:在N,N′- 二甲基甲酰胺中,依次加入三氯化磷和乙烯基乙醚进行加成反应,所得加成物与磺胺脒在甲醇钠中进行环合反应,即得磺胺嘧啶钠盐,再经酸析和精制便得成品。②磺胺甲基异異塞唑:草酸二乙酯与丙酮在甲醇钠作用下缩合成为乙酰丙酮酸乙酯,与盐酸羟胺进行环合,便得5-甲基异異塞唑-3-甲酸乙酯。经氨水胺解和次氯酸钠霍夫曼降解,便得3-氨基-5-甲基异異塞唑。后者与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在缚酸剂作用下缩合,便得乙酰化物,最后经碱液水解、酸析和精制便得成品。 1.2短效及中效磺胺 1.2.1 磺胺噻唑(ST)国作为消炎片单独使用,也和SD、SM2!联合作为三磺合剂。本品疗效虽然较好,但毒性强、副作用多,有被其他磺胺药取代的趋势 1.2.2磺胺嘧啶(SD)仍然是国外公认的优良药物,其抗菌作用和疗效均较好,口服后有较多药物(40%-80%)进入脑脊液中。由于脑膜炎双球菌菌株对本品耐药者日益增多,故本品在某些地区已不是治疗流脑的首选药物。缺点为乙酰化率较高,应用后有出现结晶尿和血尿的可能。鉴于其半衰期为17h,宜称之为中效磺胺,而常用的剂量和服药间期(每4-6h 1 次,每次1g)显然是过大和过短。 1.2.3 磺胺甲基嘧啶(SM1)抗菌作用和疗效与SD 大致相同,其最大缺点为出现血尿和结晶尿的机会较多。其半衰期为24h.,已和一些长效磺胺如SMP、SMD 等的半衰期相接近,因此以往的服药方法,每日2-3h 次,每次1-2g 可能不妥当,也可能是结晶尿之所以较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1.2.4 磺胺二甲基嘧啶(SM2)抗菌作用较弱,临床疗效也较SD和SM1为差,其优点为不易出现血尿或结晶尿。本品及其乙酰化衍生物均比较易于溶解,毒性较低,也是三磺合剂中主要成分之—。 1.2.5 磺胺二甲异嘧啶抗菌作用较SD差,但较SM1为强。本品的主要优点为乙酰化率低,

磺胺嘧啶要药动学曲线测定讲义

磺胺嘧啶钠的时量曲线及药动学参数测定 一、实验原理和目的: 1.药动学:(药理学研究包括药效学和药动学研究)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是药物在体内的吸 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过程的科学。本实验采取一次性给药后连续采样监测血药浓度的方法从而获得不同时刻动物体内的药物浓度,进而计算出该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2.目的:掌握磺胺类药物的血药浓度测定方法,掌握有关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初步计算。 二、实验材料: 三、实验方法: 1.家兔称重,肝素化:取一耳备皮,用2ml注射器吸取肝素耳缘静脉注射(从远心端开始), 0.5ml/kg,注射后用干棉球及回形针止血; 2.耳中央动脉取血:取同侧耳中央动脉,拔净周围被毛,擦干。取中下1/3交界处,将动 脉上下端固定,可在底下垫一棉球以便切开,做斜切,要求是“切开不切断”以防血管收缩。用棉球擦去第一滴血,把兔耳折成漏斗状,收集血样0.5~0.6ml(大约半滴管,空白血样可多取)至小试管。用手指指腹夹闭动脉近心端止血,切口以干棉球擦干。3.快速静注20%SD-Na2ml/kg:取另一耳耳缘静脉快速注射,注射同时开始计时,注射后 用干棉球及回形针压迫止血。 4.给药后收集血样:给药后第1、3、5、10、15、30、60、120、180min,分别从耳中央动 脉取血样0.5~0.6ml至小试管。 (1)临床上正规实验应不少于11个点 (2)每次取血放开压迫的手指,将兔耳折成漏斗样即可,取血前应擦净残血。 (3)若血液流出不畅,可用灯光局部照射、轻揉耳根部等方法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使动脉血流出。 (4)第1、3、5、10、15min时间隔时间短,应注意准确把握,止血用指腹压迫法,30min 后间隔时间长,可用干棉球压于切口再将兔耳反折止血。 5.按照下表进行血浆SD-Na浓度测定。 ***注意:(1)三套试管以及漏斗、移液管、滴管等应做好标记,不能混用; (2)三氯乙酸与血液混匀后应立即震荡; (3)待所有样品过滤、收集滤液完成后才可一起加亚硝酸钠与麝香草酚钠,且二者顺序不能颠倒。 四、结果处理: 1.标准曲线的制作: (1)用20%SD-Na的原药配制成10、20、40、80、120mg/100ml 5个浓度

磺胺类药物的综述

磺胺类药物的综述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磺胺类药的应用综述 摘要:磺胺类药物是人工合成的最早的一类化学治疗药物,在与细菌作斗争和保护人类健康中起重要作用。磺胺类药物用于临床已近50年,它具有抗菌谱较广、性质稳定、使用简便、生产时不耗用粮食等优点,磺胺类药物抗菌作用强,治疗范围广,在当今这个抗菌药百出不穷的时代,磺胺类药仍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字:发现发展分类抗菌机理应用原则耐药性不良反应 20世纪初,人们对细菌性疾病尚束手无策。直到磺胺类药物的发现,最先在1933年用人工合成的红色偶氮染料百浪多息治疗葡萄球菌血症患者。20世纪40年代之后,磺胺类药物仍有独特的抗菌机理、光谱抗菌、性质稳定、使用方便、价格低廉而用于临床的重要化学治疗药物之一。 1、磺胺类药物的发展 Domagk就发现百浪多息对感染链球菌的小白鼠有很强的保护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动物感染性疾病也得到满意的疗效。1935年Domagk发表了他的试验结果后,相继发现百浪多息中的有效基团是对氨苯磺胺,从此又合成一系列的磺胺类药物,其中有数种供用于临床,这样,在感染性疾病的化学治疗上开拓了一个新领域。一些过去被认为对动物是可怕的感染性疾病,使养殖户蒙受经济损失,如细菌性烈性传染病导致的死亡率用磺胺类药后都显着降低。然而,自青霉素、链霉素等抗菌素相继问世后,磺胺类的地位逐渐被抗菌素所取代,应用范围缩小了。最近一些年来,抗菌素的发展很快。但抗菌素的应用中仍有些问题未能彻底解决,如抗药性及不利反应等。由于抗药性的发展,抗菌素的用量虽然愈来愈大,而治疗效率却有逐渐降低的趋势,而且几乎所有抗菌素都各有其一定的不利反应,有的甚至是很严重的。所以不断寻找新的有效的抗菌药物,仍是很迫切的需要[2]。在此期间,磺胺类也有了很大的新发展,如某些乙酞化率低、肾合并症少的磺胺,某些长效磺胺以及增效剂的发现,克服了过去一些磺胺制剂的缺点,并增强了抗菌作用,扩大了应用的范围。于是磺胺类又重新被重视起来。 2、磺胺类药物的分类 磺胺药种类繁多,临床常用的有10余种,根据肠道吸收程度和临床用途,分为三大类,①肠道易吸收的磺胺药,包括(SM2)、磺胺异唑(SIZ)磺胺嘧啶(SD)、磺胺甲基异唑(SMZ)磺胺甲氧嘧啶(SMD)、磺胺二甲氧嘧啶(SDM)等,此类药物主要用于全身性的感染治疗,比如、尿路感染、伤寒、骨髓炎等,②肠道难吸收的磺胺药。比如酞磺胺噻唑(PST)等,因为这类药能在肠道内保持较高的浓度,所以只要用于肠道的感染如肠炎,③外用磺胺药。包括磺胺醋酰(SA)、磺胺嘧啶银盐(SD-Ag)、甲磺灭脓(SML),这些主要用于灼伤感染、化脓性创面感杂、眼科疾病等[4]。 3、磺胺类药的抗菌机理 细菌不能直接利用其生长环境中的,而是利用环境中的对氨苯甲酸(PABA)和二氢喋啶、谷氨酸在菌体内的二氢叶酸催化下合成二氢叶酸。二氢叶酸在的作用下形成四氢叶酸,四氢叶酸作为一碳单位转移酶的辅酶,参与核酸前体物(嘌呤、嘧啶)的合成。而核酸是细菌生长繁殖所必须的成分[6]。磺胺药的化学结构与PABA类似,能与PABA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影响了二氢叶酸的合成,因而使细菌生长和繁殖受到抑制。由于磺胺药只能抑菌而无杀菌作用,所以消除体内病原菌最终需依靠的防御能力。 4、磺胺类药在动物临床上的应用原则 动物全身性的感染:(SM2)、磺胺异唑(SIZ)磺胺嘧啶(SD)、磺胺甲基异唑(SMZ)磺胺甲氧嘧啶(SMD)、磺胺二甲氧嘧啶(SDM)等,用于巴士杆菌病、乳腺炎、子宫内膜炎、腹膜炎、败血症、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感染。 动物肠道感染:磺胺琥珀先磺胺噻唑、酞磺胺噻唑。 动物局部感染:醋酸磺胺米隆、磺胺醋酰钠、磺胺嘧啶银。 动物尿路感染:磺胺二甲嘧啶、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对甲氧嘧啶。 球虫:磺胺恶喹啉、磺胺二甲嘧啶、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地索辛。 脑炎:磺胺嘧啶、 乳腺炎:磺胺二甲嘧啶[1]。 剂量原则:首次倍量,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到有效抑菌浓度,以后维持量,症状消失后2到3天。

磺胺类抗菌药

磺胺类抗菌药 一、概述 磺胺类药物属广谱抑菌药,曾广泛用于临床。 【化学及分类】磺胺药是人工合成的对氨基苯磺酰胺衍生物,药物分子中含有苯环、对位氨基和磺酰胺基。磺胺药分为三类,包括用于全身性感染的肠道易吸收类、用于肠道感染的肠道难吸收类如柳氮磺吡啶以及外用磺胺类如磺胺米隆(SML)和磺胺嘧啶银(SD-Ag)。其中肠道易吸收类又根据药物半衰期,进一步分为短效类:磺胺异噁唑(SIZ)和磺胺二甲嘧啶,中效类:磺胺嘧啶(SD)和磺胺甲噁唑(SMZ),以及长效类:磺胺多辛和磺胺间甲氧嘧啶(SMM) 磺胺多辛与乙胺嘧啶合用,治疗对氯喹耐药的恶性疟疾。 【抗菌谱】对大多数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其中最敏感的是A 群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鼠疫耶氏菌和诺卡菌属;其次是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属、布鲁菌属、变形杆菌属和沙门菌属;也对沙眼衣原体、疟原虫、卡氏肺孢子虫和弓形虫滋养体有抑制作用。但是,对支原体、立克次体和螺旋体无效,甚至可促进立克次体生长。磺胺米隆和磺胺嘧啶银尚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 【作用机制】对磺胺药敏感的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不能利用现成的叶酸,必须以碟啶、对氨苯甲酸(PABA)为原料,在二氢蝶酸合酶的作用下生成二氢蝶酸,后者与谷氨酸生成二氢叶酸。在二氢叶酸还原酶催化下,二氢叶酸被还原为四氢叶酸。四氢叶酸活化后,可作为一碳基团载体的辅酶参与嘧啶核苷酸和嘌呤的合成。磺胺药与对氨苯甲酸的结构相似,可与之竞争二氢蝶酸合酶,阻止细菌二氢叶酸合成,从而发挥抑菌作用。PABA与二氢叶酸合酶的亲和力比磺胺药强数千倍以上,使用磺胺药时,应首剂加倍。脓液或坏死组织中含有大量的PABA,局麻药普鲁卡因在体内也能水解产生PABA,它们均可减弱磺胺药的抗菌作用。【耐药性】细菌通过基因突变或质粒介导,产生耐药性。 【体内过程】治疗全身感染的药物体内分布广泛,血浆蛋白结合率为25%~95%,血浆蛋白结合率低的药物易于通过血脑屏障。磺胺药主要在肝脏代谢为无活性的乙酰化物,也可与葡糖醛酸结合。主要从肾脏以原型药、乙酰化物、葡糖醛酸结合物三种形式排泄。磺胺药及其乙酰化物在碱性尿液中溶解度高,在酸性尿液中易结晶析出,乙酰化物的溶解度低于原型药物。肠道难吸收类药物必须在肠腔内水解,使对位氨基游离后才能发挥抗菌作用。 【不良反应及禁忌症】1.泌尿系统损害:尿液中的磺胺药一旦结晶析出,可产生结晶尿、血尿、疼痛和尿闭等症状。服用磺胺嘧啶或磺胺甲噁唑时,应适当增加饮水量并同服等量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服药超过一周者,应定期检查尿液;2.过敏反应:局部用药或服用长效制剂易发生。药疹和皮疹分别多发生于药后5~10天和7~9天。偶见多形性红斑;偶见剥脱性皮炎,严重者可致死。本药有交叉过敏反应,有过敏史者禁用;3.血液系统反应:长期用药可能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甚至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生率极低但可致死。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血常规4.神经系统反应:少数病人出现头晕、头痛、乏力、萎靡和失眠等症状,用药期间不应从事高空作业和驾驶;5.其他:口服引起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和食欲不振;餐后服或同服碳酸氢钠可减轻反应。可致肝损害甚至急性肝坏死,肝功能受损者避免使用。新生儿、早产儿、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不应使用磺胺药,以免药物竞争血浆蛋白,使新生儿或早产儿血中游离胆红素增

磺胺醋酰钠的合成

磺胺醋酰钠的合成 (Synthesis Sulfacetamide Sodium) 磺胺醋酰钠用于治疗结膜炎、沙眼及其它眼部感染。化学名为 N-[(4一氨基苯基)-磺酰基]-乙酰胺钠-水合物, N-[(4-Aminophenyl)-sulfonyl]acetamide sodium salf monohydrate 化学结构式: 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丙酮。一、目的要求 1.通过磺胺醋酰钠的合成,了解用控制pH、温度等反应条件纯化产品的方法。 2.加深对磺胺类药物一般理化性质的认识。二、实验原理 1.乙酰化反应(磺胺醋酰的制备) 2.成盐反应(磺胺醋酰钠的制备) 三、实验方法 (一)磺胺醋酰(SA)的制备1.主要原料规格及用量配比 原料名称规格用量摩尔数摩尔比磺胺CP 17.2g 0.11醋酐 CP 13.6ml 0.142 1.42氢氧化钠溶液22.5%22ml 0.1125 1.13氢氧化钠溶液 43.5% 12.5ml 0.11 1.08 N H 2S O O N COCH 3 H 2O H + pH= 4-5N H 2S O O N COCH 3 N H 2S O O NH 2+(CH 3 CO)2 O NaOH pH= 12-13 N H 2S O O NHCOCH 3 N H 2S O O N COCH 3 H 2O N H 2S O O NHCOCH 3 NaOH pH= 7-8

2.操作 在装有搅拌子及温度计的100mL三颈瓶中,加入磺胺17.2g,22.5%氢氧化钠22mL, 开动搅拌,并加热至50℃左右。待磺胺溶解后,分次加入醋酐13.6mL,43.5%氢氧化 钠12.5mL(首先,加入醋酐3.6mL,43.5%氢氧化钠2.5mL;随后,每次问隔5min, 将剩余的43.5%氢氧化钠和醋酐分5次交替加入,每次各2ml,因为放热,加醋酐时用 滴加法,2mlNaOH可一次加入)[1]。加料期间反应温度维持在50~55℃;加料完毕继续 保持此温度反成30min。反应完毕,停止搅拌,将反应液倾人250mL烧杯中,加水20mL 稀释,于冷水浴中用36%盐酸凋至pH7,放置30min,并不时搅拌析出固体,抽滤除去 固体。滤液用36%盐酸调至pH4~5,[2]抽滤,得白色粉末。 用3倍量(3mL/g)10%盐酸溶解得到的白色粉末,不时搅拌,放置30min尽量使单 乙酰物成盐酸盐溶解,抽滤除不溶物。滤液加少量活性碳室温脱色10min,抽滤。滤液 用443.5%氢氧化钠调至pH=5,析出磺胺醋酰,抽滤,干燥,测熔点(mp.179~184℃)。 若产品不合格,可用热水(1:15)重结晶。 (二)磺胺醋酰钠的制备 1.主要原料规格及用量配比 原料名称规格用量摩尔数摩尔比磺胺醋酰自制上步得量 氢氧化钠溶液22.5%适量 2.操作 将磺胺醋酰置于50mL烧杯中,加3-5滴蒸馏水,于水浴上加热至90℃滴加22.5% 氢氧化钠[3]至固体恰好溶解,放冷,析出结晶,抽滤(用丙酮转移),压干,干燥,计算 收率。 注释 [1].在反应过程中交替加料很重要,以使反应液始终保持一定的pH值(PH12~13)。 [2].按实验步骤严格控制每步反应的PH值,以利于除去杂质。 [3].将磺胺醋酰制成钠盐时,应严格控制22.5%NaOH溶液的用量。因磺胺醋酰钠

磺胺类药物

磺胺类药物在抗菌药物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由于抗生素和喹诺酮类药物的发展,使得磺胺类药物在临床上的使用不那么突出,但随着细菌耐药性研究的进展,抗生素和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报导逐渐增多,磺胺类药物又重新被人们认识。在兽医临床上,由于它价格便宜,疗效确实,使用越来越广泛。近年来随着磺胺类新药合成的增加,毒副作用正在逐渐变小,而在动物体内代谢半衰期延长,它们在兽医治疗学上的重要性将被重新评价。 磺胺类药物除了治疗敏感菌所致传染病外,通常情况下还用于马、牛、传染性脑膜炎,羊下痢、猪的下痢和弓形体病。对于禽类球虫病的治疗,磺胺类药物是不可或缺的,对住白细胞虫病更具有较好疗效。 磺胺药物系同一基本结构衍生的系列化合物,结构相似,名称相近,人们时常混淆。有时将两种不同药物当作一种药物,有时又将一个药物当成两个药物。笔者在查阅一些资料的基础上,将常用药品整理列表,以供使用时参考。 一、全身感染用药 名称英文名称缩写别名 磺胺噻唑 Sulfathiazole ST 消治龙 磺胺异噁 唑Sulfafurazole SIZ 菌得清 磺胺二甲异恶唑 磺胺二甲Sulfadimidine SM2

嘧啶 磺胺二甲 异嘧啶 Sulfisomidine SM2′′磺胺索嘧啶 磺胺嘧啶 Sulfadiazine SD 大安 磺胺达嗪 磺胺甲基 异噁唑 Sulfamethoxazole SMZ 新诺明新明磺磺胺苯吡 唑 Sulfaphenazole SPP 磺胺氯哒 嗪 Sulfachlorpyridazine 磺胺甲氧 哒嗪Sulfamethoxypyridazine S MP 长效磺胺长效磺胺 -A 磺胺甲氧嗪 磺胺对甲 氧嘧啶Sulfadimethoxydiazine SMD 消炎磺 磺胺-5-甲氧嘧啶 磺胺二甲 氧嘧啶Sulfadimethoxine SDM 磺胺-2,6-二甲氧嘧啶 磺胺间二甲氧嘧啶 磺胺邻二 甲氧嘧啶Sulfadimoxine SDM′ 周效磺胺磺胺多 辛磺胺-5,6-二甲氧 嘧啶 磺胺间甲 氧嘧啶Sulfamonomethoxine SMM 制菌磺泰灭净长 效磺胺-C

磺胺甲恶唑合成工艺方法

7磺胺甲噁唑的合成工艺 7.1概述 磺胺甲噁唑(新诺明, SUlfamethoXaZol , SinOmin),化学名为 N-(5-甲基-3-异噁唑基)-4-氨基苯磺酰胺(N-(5-methyl-isoxazol-3-yl)-4-sulfanilamide),简称 SMZ ,化学结构为: 作为磺胺类药物,新诺明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及阴性菌由抑制作用。适用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软组织等感染。排泄慢,半衰期长。 与甲氧苄氨嘧啶合用可产生协同作用 由于抗生素的发展换代,其使用范围正在缩小, 物。 7.2磺胺甲噁唑的合成路线 但由于疗效确切,用药成本低,仍为国家基本药 为白色结晶粉末,无臭、味微苦,溶于稀酸和稀碱。熔点168~172 C 由反合成分析知,磺胺甲噁唑的合成可以有两种途 径: 7.2.1磺胺钠盐法(切断法

由于磺胺钠盐为合成其它磺胺药物的原料,其合成方法已经成熟,所以本路线的关键就在于 氯-5-甲基 异噁唑的制备。在合成3-氯-5-甲基异噁唑时,硝基物中间体不稳定,蒸馏时易分解爆炸;在合成新诺明的反应 中,异 噁唑的3位的反应活性低,而且在强碱性条件下异噁唑环易开环破坏,使这条路线的应用 受到限制。 本法的关键在于中间体 3-氨基-甲基异噁唑的合成及最后缩合反应的条件的控制 (1) 3-氨基-5-甲基异噁 唑的合成 剖析3-氨基-5-甲基异噁唑的结构可知, 它是以1,3位上带有活性基团的丁烷衍生物为原料, 成碳-氮键再环合而得。在直链丁烷衍生物的 3位上需带有卤原子、羰基或叁键等活性功能基, 以便闭环时形成碳-氧键;在1位上则须有能形成碳-氮键和能形成氨基的取代基,如氰基等。这 种丁烷衍生物可以是丁烯腈的衍生物,如 alpha,beta-二溴丁腈、beta-溴代丁烯腈和丁炔腈等。 在结构上含有氮-氧键结构的最简单化合物是羟胺和羟胺的酰基衍生物,如羟基脲。于是以下化 合物就成了 3-氨基-5-甲基异噁唑切断后的合成等价物。 3- 先形 7.2.2苯磺酰氯法(切断法

磺胺类药的药理作用

磺胺类药物临床应用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它具有较广的抗菌谱,而且疗效确切、性质稳定、使用简便、价格便宜,又便于长期保存,故目前仍是仅次于抗生素的一大类药物,特别是高效、长效、广谱的新型磺胺和抗菌增效剂合成以后,使磺胺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有了新的广阔前途。 性状: 磺胺类药物一般为白色或微黄色结晶性粉末,遇光易变质,色渐变深,大多数本 类药物在水中溶解度极低,较易溶于稀碱,但形成钠盐后则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强碱性。 作用与用途: 磺胺类药物能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及一些阴性菌。对其高度敏感的细菌有: 链球菌、肺炎球菌、沙门氏菌、化脓棒状杆菌、大肠杆菌。对葡萄球菌、肺炎杆菌、巴氏杆菌、炭疽杆菌、志贺氏杆菌、亚利桑那菌等有抑制作用,对危害家禽的某些原虫也有作用。 磺胺类药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菌的繁殖,因有些细菌生长时,需利用对氨基苯甲酸。氨基苯甲酸和二氢喋啶在二氢叶酸合成酶的作用下,合成二氢叶酸;二氢叶酸在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下,又生成四氢叶酸;四氢叶酸再进一步形成活化型四氢叶酸,也就是辅酶F,它能传递一碳基团参与嘌呤、嘧啶核苷酸合成。由于磺胺类药的化学结构与氨基苯甲酸很象,可与氨苯甲酸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妨碍二氢叶酸的形成,最终影响细菌核蛋白的合成,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 对磺胺类药敏感的细菌,在体内外均能获得耐药性,而且对一种磺胺产生耐药性后,对其它磺胺也往往产生交叉耐药性,但耐磺胺类药的细菌对其它抗菌药物仍然敏感。 磺胺类药可以治疗禽霍乱、禽伤寒、禽副伤寒、禽白痢、鸡传染性鼻炎、火鸡亚利桑那病等,此外对家禽各种球虫病、卡氏白细胞原虫病等,也有较好效果。 不良反应: 磺胺类药如使用剂量过大,时间过长,会产生毒性,现已知对鸡有毒性的有 磺胺二甲嘧啶、磺胺喹恶啉、磺胺脒、周效磺胺等,其中以磺胺二甲嘧啶的毒性为最大。有报道,4~12周龄的鸡以0.25%的磺胺二甲嘧啶饲喂,即发生中毒。如用磺胺二甲嘧啶混饲连用5~7天,纯种鸡用0.06%的浓度即发生中毒,而本地鸡用到0.1%的浓度尚未见明显毒性。130日龄的育成小母鸡转群时,以磺胺二甲嘧啶按0.5%的浓度混饲,连用11天,即发生中毒;产蛋鸡用周效磺胺按0.5克/只剂量内服,第二天即发生中毒。 家禽发生中毒后,其症状为:冠及肉髯苍白,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消失,渴欲增加,生长停滞,贫血,黄疸,免疫器官抑制,产蛋鸡的产蛋率明显下降,还会下软壳蛋及薄壳蛋。剖检可发现:血液凝固不良,皮下或肌肉(特别是胸肌、腿肌)有明显出血,骨髓黄染,肾肿大,脾出血梗死或坏死,肝肿大。磺胺类药引起贫血和出血的原因是由于影响肠道微生物对维生素K与B族的合成;此外,磺胺类药还与碳酸酐结合,降低其活性,从而使碳酸盐的形成和分泌减少,故产软壳蛋或薄壳蛋。如发生中毒,应立即停药,并供给充足的饮水,在饮水中可加0.5%~1%的碳酸氢钠液或5%葡萄糖液,也可在饲料中添加0.05%的维生素K3,或在日粮中提高1~2倍维生素的含量。中毒严重的鸡可肌注维生素B121~2微克或叶酸50~100微克。 配伍注意: 液体剂型,遇酸性药物,析出磺胺沉淀。固体剂型,遇普鲁卡因,可减弱疗效,甚至失效;遇氯化铵、氯化钙,增加对泌尿系统毒性。注射剂,同时用5%碳酸氢钠注射液,即析出磺胺沉淀。制剂、用量: 详见各具体药物。一、易吸收的磺胺药物

磺胺类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实验

【目的】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动力学规律 【原理】 已知磺胺嘧啶等磺胺类药物在酸性环境下其苯环上的氨基(—NH2)将被离子化而生成铵类化合物(—NH3+).后者与亚硝酸钠反应可发生重氮化反应进而生成重氮盐(—N=N+—).该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可与麝香草酚生成橙黄色化合物.在525nm波长下比色,其光密度与磺胺嘧啶的浓度成正比.具体反应过程为: 根据上述原理,在给受试家兔一次静脉注射一定剂量的磺胺嘧啶后,于不同时间点采集其静脉血样,采用比色法对各样品中磺胺嘧啶的血药浓度进行定量分析,并以血药浓度对相应时间作图,从而获得磺胺嘧啶的静脉给药后的药时曲. 【动物】 25g以上小鼠2只 【药品】 20%磺胺嘧啶(sulfadiazine,SD)、0.05%SD、7.5%和15%三氯醋酸、0.5%亚硝酸钠、0.5%麝香草酚(用20%NaOH配制)、1000u/mL肝素生理盐水. 【器材】 721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精密扭力天平、手术器械、组织研磨器、1mL小鼠灌胃器、5mL离心管、试管、移液器(0.01~1.0mL)、吸头、滤纸、硫酸纸、玻璃记号笔、计算机. 【方法与步骤】参见图1 1.标准管制备:精确吸0.05%SD 0.1mL加入含7.5%三氯醋酸1.4mL的试管中,摇匀,加入0.5%亚硝酸钠0.5mL,摇匀后,再加入0.5%麝香草酚1.0mL. 2.取小鼠3只,禁食12小时不禁水,其中2只用20%SD灌胃0.1 mL /10g,另1只用生理盐水灌胃0.1 mL /10g作为对照. 3.给药小鼠分别于给药后30、60分钟各取1只断头取血(离心管内预先加入1000u/mL肝素0.1mL抗凝),取血后立即摇匀.对照小鼠在实验开始时同法取血. 4.取试管3只编号,分别于1号管(对照)、2号管(给药30分)和3号管(给药60分)内加7.5%三氯醋酸各2.8mL,再加入抗凝血各0.2mL用振荡器充分混匀. 5.取试管9支编号.预先称重硫酸纸.迅速剖取上述小鼠的肝、肾、脑并用滤纸沾去上面的血液.称取小鼠全脑,全肾及300-400mg肝组织,分别置于组织研磨器中,加入生理盐水(0.5mL/100mg组织),研碎后再加入15%三氯醋酸(0.5mL/100mg组织)摇匀,制成匀浆后全部

磺胺类药物的发展及意义

磺胺类药物的发展及意义 一、磺胺类药物的发展简史 于1932年,偶氮染料百浪多息(Prontosil)被合成后, Domagk就发现百浪多息对感染链球菌的小白鼠有很强的保护作用, 5 庙床上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也得到满意的疗效。1935年Domagk发表了他的试验结果后,相继发现百浪多息中的有效基团是对氨苯磺胺,从此又合成一系列的磺胺类药物,其中有数种供用于临床,这样,在感染性疾病的化学治疗上开拓了一个新领域。一些过去被认为是可怕的感染性疾病?如肺炎和败血症/ 的感染率和死亡率都显著降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磺胺类用于战伤救治方面也有相当的效果。然而,自青霉素、链霉素等抗菌素相继问世后,磺胺类的地位逐渐被抗菌素所取代,应用范围缩小了。最近一些年来,抗菌素的发展很快。但抗菌素的应用中仍有些问题未能彻底解决,如抗药性及不利反应等。由于抗药性的发展,抗菌素的用量虽然愈来愈大,而治疗效率却有逐渐降低的趋势,而且几乎所有抗菌素都各有其一定的不利反应,有的甚至是很严重的。所以不断寻找新的有效的抗菌药物,仍是很迫切的需要。在此期间,磺胺类也有了很大的新发展,如某些乙酞化率低、肾合并症少的磺胺,某些长效磺胺以及增效剂的发现,克服了过去一些磺胺制剂的缺点,并增强了抗菌作用,扩大了应用的范围。于是磺胺类又重新被重视起来。 二、磺胺类的化学结构及主要药物 磺胺类药物的基本化学结构是对氨基苯磺酞胺。 (一)基本结构中的氨基必须在磺酸胺必须在磺酸胺的对位才有抗菌作用。 (二)一般常用磺胺都是以各种化学基团取代磺酞胺基中一个氢原子的衍生物。 (三)若在对氨基中的一个氢原子被取代,则抗菌作用减弱,且难自肠内吸收,而必须在肠内再离解出原来的氨基才发挥其药理作用。如酞磺胺唾哇(PST)及唬拍酞磺胺唾哇(SST)等,皆属此类。临床上仅利用其在肠道内发挥作用。又如磺胺乙酞(磺胺醋,SA)也是在磺酞胺处取代一个基团。磺胺类药物在机体内被乙酞化为无效的乙酞磺胺时,则是在对氨基处取代一个基团。 (四)磺胺米隆(甲磺灭脓)的化学结构与以上各种磺胺稍有不同。 三、磺胺类的药理与应用 (一)抗菌作用

磺胺醋酰钠的合成(最新)

磺胺醋酰钠的合成 2011年10月21日

磺胺醋酰钠的合成 一、【药物概述】 本品为短效磺胺类药物,具有广谱抑菌作用。因与对氨基苯甲酸竞争细菌的二氢叶酸合成酶,使细菌叶酸代谢受阻,无法获得所需嘌呤和核酸,致细菌生长繁殖受抑制。本品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有抑制作用,尤其对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痢疾杆菌敏感,对葡萄球菌、脑膜炎球菌及沙眼衣原体也有较好抑菌作用。对真菌有一定作用。磺胺醋酰钠化学名为M[(4一氨基苯基)一磺酰基]一乙酰胺钠一水合物,化学结构式为: 磺胺醋酰钠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丙酮。【1】 磺胺醋酰钠CAS登记号: 144-80-9 二、【实验目的要求】 1.通过磺胺醋酰钠的合成,了解用控制pH、温度等反应条件纯化产品的方法。 2.通过本实验操作,掌握乙酰化反应的原理。 3.加深对磺胺类药物一般理化性质的认识。 三、【实验原理】

【2】 四、【仪器和试剂】 1、实验仪器:仪器搅拌器、温度计、球形冷凝管、三颈瓶、恒温水浴锅、量杯、烧杯、抽滤瓶、布氏漏斗、精密pH试纸。 2、试剂:磺胺醋酐氢氧化钠(22.5%、77%) 活性炭试纸【3】 3、主要物理性质:

五、【实验方法和步骤】

六、【其他合成路线及方法改进】 方法一:改变磺胺醋酰合成实验的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控制反应过程中的pH值,对滴加醋酐的加人方法也作了一定的改进。由于磺胺醋酰产量低, 难以获得到最终产品磺胺醋酰钠;改进实验可从提高磺胺醋酰产量着手。改变滴加醋酐的方式、适当延长反应时间和提高反应温度, 均有利于磺胺醋酰产率的提高。反应中保持pH 12~ 13, 必要时需补加碱液。滴加醋酐的方法对反应影响较大, 慢滴快加搅拌是操作的关键, 有两种方法有利于磺胺醋酰的生成, 一是将交替滴加醋酐的时间由原来每次5 m in 延长至10 m in左右( 9~ 13 m in) , 或将原来交替滴加醋酐5 次(每次2m l)改为交替滴加4次(每次2. 5m l), 并保持每次滴加醋酐的时间为10 m in。将反应温度提高到60~ 65 , 或延长反应时间至40~ 60 m in, 均可提高磺胺醋酰的产率。 附: 【5】 方法二:通过加吡啶做催化剂,提高了醋酐的酰化能力,磺胺利用率有明显提高,磺胺醋酰的收率也由原来的约50%提高到70%左右;用5%NaOH乙醇液代替20%NaOH水溶液与磺胺醋酰成盐,简化了操作,提高了磺胺醋酰钠的收率,成盐一步收率可达98%以上。【4】

磺胺类药物过敏患者用药常识

磺胺类药物过敏患者用药常识 磺胺类药物(Sulfonamides, SAs)是指具有对氨基苯磺酰胺结构的一类药物的总称,磺胺类药物为人工合成的抗菌药,大多是口服剂型,方便患者使用。在临床治疗和患者自我药疗中,磺胺类药依旧占有重要位置。但磺胺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比较多,特别是过敏反应较为常见,一般表现为皮疹、药热;长效类磺胺药由于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停药数天血中仍有药物存在,故危险性很大,甚至可出现渗出性多形红斑、剥脱性皮炎和大疱表皮松解萎缩性皮炎等严重不良反应。 值得注意的是,磺胺类药物过敏的患者可能对多种与磺胺类结构相似的药物也过敏。以下几类药物,对磺胺类药物过敏的患者应禁用。 ①磺酰脲类降糖药:如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吡嗪(美吡达)、格列喹酮(糖适平)、格列齐特(达美康)等,这些药物的说明书中均明确写明“对磺胺类过敏者禁用”。 ②解热镇痛抗炎药:环氧化酶-2抑制剂如塞来昔布(西乐葆),不可用于“已知磺胺过敏者”。 ③降压药:吲达帕胺,如寿比山、纳催离等,说明书中也明确注明“磺胺过敏者禁用”。 ④治疗青光眼的药物:乙酰唑胺及布林佐胺(派立明)属于碳酸酐酶抑制剂,不能耐受磺胺类药物或其他磺胺类衍生物者,也不能耐受本品。 ⑤利尿剂:磺胺类药物过敏者对利尿药呋塞米(速尿)和氢氯噻嗪亦可能过敏,及含有氢氯噻嗪的复方制剂如一些降压药物应尽量避免使用。 对磺胺类药物过敏的患者还应禁用柳氮磺吡啶、丙磺舒、氨苯砜等药物,此外,还要特别注意一些含有上述药物的中药复方制剂(如消渴丸含格列本脲)也应避免使用。服用以上药物患者一旦发生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马上到医院就诊。 文/王楠

磺胺类药物有哪些以及其特性

【注解】 磺胺药为比较常用的一类药物,抗菌谱广、可以口服、吸收较迅速,有(如磺胺嘧啶)能通过血脑屏障渗入脑脊液、较为稳定、不易变质等优点。可分为3类。 (1)全身感染用磺胺:本类药物口服后均可吸收,但其血药浓度持续时间不同。可分为短效磺胺、中效磺胺和长效磺胺3类。目前临床上应用的主要是中效磺胺,常用磺胺甲和磺胺嘧啶两种。 (2)肠道磺胺:本类磺胺口服后吸收甚少,主要在肠道中起抑菌作用,有磺胺脒、琥磺噻唑、酞磺噻唑、酞磺醋胺(息拉米)等。 (3)外用磺胺:主要有磺胺醋酰钠、甲磺灭脓、磺胺嘧啶银等。 【药性功效】 磺胺类药物抗菌谱较广,对脑膜炎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肺炎杆菌、鼠疫杆菌作用较强。 【禁忌事项】 患者在使用磺胺药物时应当注意以下9条原则。 (1)必须严格掌握用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磺胺药物过敏者、巨幼细胞贫血患者应禁止使用。孕妇、哺乳期妇女应当避免使用。不足2个月的婴儿也属于绝对禁用范围。老年患者应当避免使用,如确有指征,则须权衡利弊后应用。 (2)磺胺药对链球菌之类的细菌虽然有很好的疗效,可是对另外一些细菌却以无能为力。而且,一些原来能够制服的细菌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很快就会产生耐药性,一旦耐药性产生,所有的磺胺药都会失效,这时要迅速更换使用其他抗菌药物。 (3)用药期间还应当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常规和尿液情况;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必要时可测定患者的血药浓度,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叮嘱患者多喝水,保持高尿流量。服用磺胺药物一周以上者,应定期检查尿液,以减少结晶尿发生的可能性,必要时可服碳酸氢钠碱化尿液。 (4)使用磺胺药物首剂应加倍,以达到迅速抑菌的目的,然后使用维持量(即正常量),待症状消失后,最后给予2~3次最小量,以保持较长时间的药效,防止细菌反弹。用药期间切记不可任意加大用药量、增加用药次数或延长疗程,以防药物蓄积中毒。 (5)磺胺药也常与抗生素配伍应用。严重的全身感染应首选抗生素,磺胺药只能作为次选药;磺胺药特别是复方增效磺胺制剂,不能与多种药物如青霉素、四环素类、碳酸氢钠、氯化钙、氯丙嗪、维生素C、维生素B1、复方氯化钠溶液等配伍,须单独使用。 (6)磺胺药物可抑制B族维生素在肠内的合成,所以使用磺胺药物一周以上者,应当同时给予B族维生素以预防其缺乏。 (7)由于磺胺药物可使少数患者出现头晕、头痛、乏力、萎靡和失眠等精神症状,因此在用药期间,不应从事高空作业和驾驶。 (8)磺胺药在尿液中的溶解度较低,特别是在酸性尿液中能生成一种溶解度更低的物质结晶析出,而出现尿液有结晶、排尿困难以及血尿。该药还能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繁殖,从而影响正常的大肠杆菌合成B族维生素,儿童使用易出现食欲不振、口角炎、神经炎等。

常见磺胺类药物有哪些

常见磺胺类药物有哪些 磺胺嘧啶磺胺甲恶唑新诺明柳氮磺吡啶磺胺米隆磺胺嘧啶银 联磺甲氧苄啶磺胺二甲嘧啶磺胺二甲异嘧啶磺胺异恶唑 磺胺脒琥珀磺胺噻唑酞磺胺噻唑等。 复方制剂百炎净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复方新明磺,菌特灵,抗菌优,增效磺胺,复 方新诺明,复方磺胺增效剂 常见磺胺类药物的药效 磺胺类药物抗菌谱较广,对大多数革兰阳性菌以及革兰氏阴性菌有抑制作用。可以治 疗禽霍乱、禽伤寒、禽副伤寒、禽白痢、鸡传染性鼻炎、大肠杆菌病、球虫病、盲肠肝炎、火鸡亚利桑那病等,此外对家禽各种球虫病、卡氏白细胞原虫病等,也有较好效果。 常见磺胺类药物的中毒原因 1、搅拌不均。 2、用药时间过长 ---用药时间超过7天,可致蓄积中毒。 3、用法不当----- 把一些不溶于水的磺胺药通过饮水投药,水槽底部沉积了大量药物,鸡喝了后会中毒。 4、用药量过大 -----由于计算失误、称量错误等原因,导致饲料或饮水中含药量太高,引起中毒。 5、如果发现鸡中毒应立即停药,供给充足的饮水,并在饮水加1%~2%的小苏打,每 公斤饲料中加维生素C 0.2克、维生素K3五毫克,连续数日。 常见磺胺类药物的抗药性 细菌与药物反复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细菌对磺胺类药物易产生抗 药性,尤其在用量或疗程不足时更易出现。产生抗药性的原因,可能是细菌改变代谢途径,如产生较多二氢叶酸合成酶,或能直接利用环境中的叶酸,肠道菌丛常通过R因子的转移 而传播。当与抗菌增效剂合用时,可减少或延缓抗药性发生。细菌对各类磺胺药物之间有 交叉抗药性,即细菌对某一磺胺药产生耐药后,对另一种磺胺药也无效。但与其他抗菌药 间无交叉抗药现象。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因磺胺药的作用是抑菌而不是杀菌,故 要保证磺胺类药物的抗菌作用,必须在一段足够长的时间内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

磺胺类药物动学参数测定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磺胺类药物动学参数测定实验报告 篇一: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 目录 一、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二、验证性实验 实验一磺胺嘧啶在体小肠吸收实验 实验二磺胺类药物的组织分布实验 实验三血浆蛋白结合率测定 实验四尿药法测定核黄素片剂药动学参数 实验五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监测 实验六苯酰甲硝唑分散片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 实验七TDx监测环孢素A血药浓度 三、设计性实验 实验一血药浓度测定与药动学研究 实验二制剂生物利用度实验 实验三阿司匹林缓释片体内外相关性实验

实验四氨茶碱血药浓度的监测和治疗方案设计 实验五重复一点法测定药动学参数 四、综合性实验 实验一对乙酰氨基酚溶出度测定及溶出参数的计算 实验二对乙酰氨基酚血药浓度测定与药物动力学研究 实验三阿司匹林肠溶片的血药浓度测定 五、附录 一、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生物因素和药物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药物动力学是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处理方法,定量描述药物在体内动态变化规律的学科。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使学生在掌握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基础上,能初步应用有关知识正确评价药物制剂质量,设计合理的剂型、处方及生产工艺,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也能应用药物动力学的原理进行药物制剂生物等效性评价、给药方案设计及临床药物治疗方案的个体化等。 实验课是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中必不可少的 重要实践环节。通过实践教学,学习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的设计及数据的处理方法,熟悉生物样品处理与检测

磺胺甲恶唑合成工艺方法

7 磺胺甲噁唑的合成工艺 7.1 概述 磺胺甲噁唑(新诺明,Sulfamethoxazol,Sinomin),化学名为N-(5-甲基-3-异噁唑基)-4-氨基苯磺酰胺(N-(5-methyl-isoxazol-3-yl)-4-sulfanilamide),简称SMZ,化学结构为: 为白色结晶粉末,无臭、味微苦,溶于稀酸和稀碱。熔点168~172℃。 作为磺胺类药物,新诺明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及阴性菌由抑制作用。适用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软组织等感染。排泄慢,半衰期长。 与甲氧苄氨嘧啶合用可产生协同作用。 由于抗生素的发展换代,其使用范围正在缩小,但由于疗效确切,用药成本低,仍为国家基本药物。 7.2 磺胺甲噁唑的合成路线 由反合成分析知,磺胺甲噁唑的合成可以有两种途径: 7.2.1 磺胺钠盐法(切断法 b)

由于磺胺钠盐为合成其它磺胺药物的原料,其合成方法已经成熟,所以本路线的关键就在于3-氯-5-甲基异噁唑的制备。 在合成3-氯-5-甲基异噁唑时,硝基物中间体不稳定,蒸馏时易分解爆炸;在合成新诺明的反应中,异噁唑的3位的反应活性低,而且在强碱性条件下异噁唑环易开环破坏,使这条路线的应用受到限制。 7.2.2 苯磺酰氯法(切断法 a) 本法的关键在于中间体3-氨基-甲基异噁唑的合成及最后缩合反应的条件的控制。 (1) 3-氨基-5-甲基异噁唑的合成 剖析3-氨基-5-甲基异噁唑的结构可知,它是以1,3位上带有活性基团的丁烷衍生物为原料,先形成碳-氮键再环合而得。在直链丁烷衍生物的3位上需带有卤原子、羰基或叁键等活性功能基,以便闭环时形成碳-氧键;在1位上则须有能形成碳-氮键和能形成氨基的取代基,如氰基等。这种丁烷衍生物可以是丁烯腈的衍生物,如alpha,beta-二溴丁腈、beta-溴代丁烯腈和丁炔腈等。 在结构上含有氮-氧键结构的最简单化合物是羟胺和羟胺的酰基衍生物,如羟基脲。于是以下化合物就成了3-氨基-5-甲基异噁唑切断后的合成等价物。

磺胺类药物使用规定-部分国家

部分国家对兽药使用的规定 发布日期:2007-01-27 来源:中国兽药网浏览次数:288 我国现在已经加入WTO,给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 了挑战。因为,既然是WTO成员国就要严格遵照WTO的规则,否则将会造成难以估量的 损失。目前,我国畜禽产品很难进入欧美等发达国家,这就是他们利用我国畜禽疫病防治 体系不健全、产品卫生质量管理难以达到要求以及滥用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等造成药 物残留而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因为,农、兽药的残留危害极大,可引起人类的癌症、畸形、抗药性及某些中毒现象,所以发达国家对食品安全极为重视,美国1998年1月开始 实施 "HACCP" ,明确规定了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包括细菌、药残等)的临界值,超标的一律 不许上市。欧盟不开放我国畜禽产品的原因主要就是药物残留和禁药问题。本文即是搜集 的部分国家或地区对兽药允许使用或禁止使用的有关规定,供参考。 禁止使用的兽药 1 .欧盟 1973年,欧共体规定: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头孢菌素、四环素类抗生素、磺 胺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三甲氧苄氨嘧啶、氨基糖苷类 ( 新霉素、链霉素 ) 和氯霉素类 抗生素不宜作饲料添加剂。从1997年4月羟,全面禁止使用阿伏霉素 (Avoparcin) 。1988年,欧盟立法禁止使用盐酸克伦特罗。1998年12月14日在布鲁塞尔召开的一次会议上,欧盟15国农业部部长投票从1999年1月1日起禁止使用4种抗菌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它 们是:维吉尼亚霉素 (Virginiamycin) 、磷酸泰乐菌素 (tylosin phosphate) 、螺旋霉素(Spiramycin) 、杆菌肽锌 (zinc bacitracin) 。 1999年羟,欧共体禁止在动物饲料中使用以下 6种β-促生长剂:喹乙醇 (Olaquindox) 、卡巴氧 (Carbadox) 、杆菌肽锌、泰乐菌素、维吉 尼亚霉素、螺旋霉素。1999年10月开始,欧盟对不少磺胺类抗球虫药也颁布了禁令。欧 盟常务食品委员会投票确定从1999年10月1日起停止生产和使用三种促进增重的药物添 加剂,它们是氯氟苄腺嘌呤(arprinocide)、二硝甲苯酰胺(球痢灵, dinitolmide) 、异丙硝哒 唑 (ipronidazole)。现在,欧盟全面禁止使用洛硝哒唑、氯羟吡啶。 1996年4月29日,96/22/EEC指令规定禁止销售施用于动物的反二苯代乙烯及其衍生物、盐和酯以及甲状腺素类物质;销售施用于其肉和制品拟供人类使用的动物的β-促生长素; 禁止以任何方式对饲养或水产养殖动物施用具有甲状腺素、雌激素、雄激素或孕激素作用 的物质和促生长素,以及镇静剂 ( 氟派酮,Azaperone) 、β-兴奋剂 ( 盐酸克伦特罗,Clenbuterol) 。 2 .日本家禽禁止使用的药物有:克球粉 (主要有效成份为二氯二甲基吡啶酚,类似药物 有可爱丹、克球多、克球酚、氯羟吡啶、氯甲吡啶醇、氯吡醇、氯吡多、氯吡克、广虫灵、乐百克、三字牌球虫粉、球落) 、尼卡巴嗪 (Nicarbazin ,又名球虫净、球净,主要成份为 双硝脲二甲嘧啶醇) 、螺旋霉素、灭霍灵、喹乙醇 (又名快育诺、倍育话、喹酰胺醇) 、甲 砜霉素、恶喹酸 (喹恶酸) 、氨丙啉 (Amprolium ,安保乐、鸡宝 -20 、富力宝) 、磺胺喹恶 啉 (SQ) 、磺胺二甲基嘧啶 (SM2) 、磺胺嘧啶 (SD) 、磺胺间甲基嘧啶 (制菌磺) 、磺胺-5-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