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服装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2

服装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2

服装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2
服装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2

服装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1.服装的目的:

对人体:1.生理卫生(生理机能补助、生活防护)

2.生活行动的需要(劳作、休息等)

对社会:1.装饰审美(彰显自我)2.道德礼仪(礼节、地域、文化背景、道德的约束)3.标识识别(身份识别等)4.装扮拟态(演员服装、道具)

2.着装目的与着装的心理:

a.求变求同的心理——两向性心理

b.追求安逸化心理C.自我扩展心理

3.着装的行为:

a.穿用

b.穿着状态

c.脱衣

4.着装的方法:

a.装饰

b.包裹

c.遮盖

5.脱衣的目的:

1.自由解放的要求(欧洲女装变化——从重装中解脱)

2.复杂的装束简略化(洛可可时期的连衣裙到现在的简单连衣裙)

3.增进行动的能力(例如劳动课、体育课等)

4.增加散热

5.美的表现(T台灯脱去外衣展示内衣的个性设计)

6.礼仪所需(如帽子手套外套等进入别人家时需脱去等)

6.脱衣的方法:

1.解开

2.显露

3.裸露

7.脱衣类别划分:

1.动机上的(无用脱衣和临时脱衣)

2.程度上的(完全脱衣和部分脱衣)

3.结果上的(肌肤裸露和内衣外穿)

8.从自然裸态到脱衣裸态的不同心理形态:

1.自然裸态当时大家都没有穿衣的思想意识、无羞耻感和道德伦理来约束自己脱衣的行为

2.远古时代无色情的诱惑,而是天体的,现在是有动机、有目的的脱衣行为

3.现在服装审美意识的形成也对脱衣裸态产生了约束的心理,是由穿衣到脱衣

9.服装审美的指向性:

1.瞬间注意(亮点设计)

2.扬长避短(使有点显露,缺点淡化)

10.从服饰审美与人的感官作用角度分析如何实现个人审美心理唤起:

1.设计个性化、优美的橱窗,让人一看回味无穷

2.加大导购员的宣传力度,给过路人以最强的听觉冲击

3.清除店内的一切异味,可以适当的喷洒香水,给逛店人一个优雅舒适的环境

4.播放清新优雅的背景音乐,让人高高兴兴,舒舒服服选购

5.设计师要考虑人的体型问题,做到体型不好的人可以扬长避短

6.陈列师要根据本店服装的销售类型、色彩、款式进行最佳搭配

11.简述服饰审美指向性在服装设计与消费实践中的运用:

1.有目的有欲望购买的顾客,根据自己服饰的审美,在内心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服饰审美指向性,这时导购就应该根据消费者的要求为其推荐合适的服装。

2.无目的无欲望购买的顾客,这时的消费者没有形成自己的服饰审美指向性,导购就应该根据消费者的实际情况为其推荐适当的服装,比如消费者的身材比例、高矮胖瘦、色彩爱好等等,使其产生购买的欲望,从而完成购买。

3.设计师更应该根据不同人体的体型状况,设计出更好的服装,使消费者穿上后可以达到扬长避短的效果,突出优点,淡化缺点。

总之,服饰审美的多元化和个性化也决定了设计师们必须要有越来越多的设计风格,满足人们多元化的需求和大众消费。比如现在的高级定制,其实就是服饰审美指向性的表现。

12.服饰与动机、需要:

动机:某种无法直观的,内在力量的形成,引导人某种行动的动力

需要:人们生理或心理的一种缺失状态,是促使某种行为积极性的源泉

两者关系:相互形成,相互联系,当需要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动机,这种动机使各种指向需要满足它的各种目标,当某种需要得到满足时,又会产生新的需要,从而产生动机,二者如此往复循环。

13.满足需要的过程:(如图)

14.马斯洛的需求层次:

1.生理需要:即人对事物、水、空气、睡眠、性、生理舒适等的需要。这是所有需要中最基本也是最有力量的。

2.安全需要:表现为人需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

3.归属和爱的需要:人与其他人建立感情联系或者关系的需要,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等、参加团体并在团体中获得一定地位等。

4.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受别人尊重两方面。

5.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人需要的最高层次,追求自我实现的人表现为力求实现自己的能力和潜能,追求自我完善。

理解:1.在最高需要满足值钱,必须满足低级需要,只有在低级需要得到满足或者部分得到满足之后,高级需要才有可能实现。随着经济和物质的发展,人们的精神需要越来越突出,人在衣不能驱寒的情况下,是不会追求华丽的装扮的。

2.需要时随着成长逐渐出现的,低级需要出生时就已经产生,高级需要是随着成长逐渐产生的,但出现的间隔时间是不均等和有个别差异的。

3.越高级的需要得到满足越困难,所以能够得到满足的人也就越少。比如现在的我们,同在大学服装设计专业学习,但能成为优秀的服装设计师德工作者确实有限的。

(如图)

15.服饰与态度:

态度:一个人对某件事或者某观点在认识、评价、感情、行为的倾向。

态度的三个特征:1.层次性(肯定或否定之间的层次性,好和坏、善和恶等)

2.稳定性(不被别人的意见所左右,生理心理需要暂时的)

3.片面性与整体性(个人对个人或者个人对群体的评价,如:对90后的评价)

态度的结构:1.认识(客观刺激转变为主观看法的过程)

2.情感(喜欢或厌恶的情感体验,主观成分占得大)

3.意向(行为准备状态)

态度的功能:1.帮助人们适应周围的环境而得到良好的反应

2.自我防护能力,帮助人解决内部心理,从而做出选择,朝有利的方向发展

3.表达评价功能,帮助人表达自己的价值观和意念

16.服饰与自我概念(对自我的评价)

a.弗洛伊德心理分析法,他认为人类的行为都具有目标导向性。

三种心理能量系统: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协调两者间的矛盾,攻击性、破坏性、追求自我是人与生俱来的。

自我:所追求的是现实原则,通过原则来调节自我和超我的冲击,表现出理性化得行为

超我:以社会道德规范来约束个人的良心,压抑本我。

b.个人的自我即是对自我的认识,这是实际的概念,而理想的自我对是对自身所想的认识,希望自身在别人心目中具备良好的心理形象,而社会的自我是指别人对我或是我对别人的认知,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如图)

17.自我概念与服装及其他人的关系:(如图)

理解:人对自身的认识通常是通过别人对自身认识的理解,而服装就具备很大的直接作用,通过服装别人认识你,就是一种自我概念的实现,当他人认同了你的服装,则加强了你的自我概念,通过服装打扮,其他人也可以了解到你的本身。

18.自我评价与服装:

1.他人的反应:(a.关于被他人看到的自我姿态的观察b.关于他人对自己所做评价的自我想象c.关于对自己怀有的某种感情)

2.社会比较(主动与他人比较)

3.认知的协调(自我平衡之间的落差)

19.自尊心、安全感和自我防御机制的形成:1.潜意识的2.篡改、曲解现实

20.自我防御机制与服装心理的关系:

1.压抑(机制)

2.合理化(为自己不合理的冲动行为寻求合理的理由)

3.自居作用(a.模仿b.利用别人的优点来满足自己的愿望)

4.投射(把自己的缺点投射到别人的身上影藏)

5.升华(彰显性魅力)

6.补偿(弥补缺陷、完善自我)

21.服饰与知觉:

知觉:对信息的组织和理解

1.错觉:视错觉原理,例如服装设计中的体型设计(细线条显瘦,横线条显胖等等),这就运用了视错觉原理。

2.触觉:视知觉原理,个人对服装各个部件的不同反应。

22.服饰与印象:

1.第一印象有先入为主的作用

2.印象的评定:a.评价方面(好坏)b.力量评价(强——弱)c.活动能力评价(主动——被动)

3.刻板印象:一旦形成,很难改变,来源多为与人或群体直接接触、资料、道听途说。

4.光环效应:也叫晕轮效应,在人际交往中形成,夸大的社会印象及盲目的心理倾向。如:情人眼里出西施等等

23.服装在人的印象形成中的作用:

1.服装可以在第一印象中看出一个人的年龄、性格、职位、经济状况等

2.日常人际交往中起到人际吸引的作用,认知的基础上被人吸引,产生好感。人际吸引的因素包括:a.邻近性因素(同事、同学、邻居等)b.类似性因素(信念、宗教、价值观等)c.互补性因素(优缺点互补等)

d.对等性因素(喜欢喜欢的东西,讨厌讨厌的东西,你对我我就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就对你不好等)

e.熟悉性因素(日久生情)

f.个人因素(特长、相貌、气质等)

3.好的服装可以增强人的魅力,正如人靠衣装马靠鞍

24.消费者的心理特征:

1.个体性(a.个人特有的b.包括普遍性和群体性在内的独特个体消费特征)

2.群体性(一个群体所固有的消费特征范围很大)

3.普遍性(一般人都会有的消费心理)

25.儿童的消费市场特征:

1.健康发展性消费

2.攀比炫耀性消费

3.补偿性消费

26.儿童时期的消费心理表现:

1.认识商品的直观性,盲目性

2.购买商品的依赖性

3.选择商品的模糊性

4.使用商品的模仿性

5.消费需求的好奇型

6.消费心理的可引导性

27.青年消费市场的特征:

1.巨大的消费潜力

2.较强的购买力

3.极大的影响力

28.青年群体的消费心理:

1.崇尚品牌,名牌

2.追求时尚,新颖

3.个性化,自我表现

4.注重情感与直觉

5.喜欢攀比消费,盲目追求品牌

29.中老年消费市场的特征:

1.全面性

2.计划性

3.系统性

30.中老年群体的消费心理:

1.注重计划

2.注重实用性

3.注重便利性

4.保健性消费

5.讲究轻便舒适

6.服务消费

31.两项性心理:

1.求同求变的心理,在服饰的选择中会有求大同小异的,人都有一种优越感,为了标榜自己,与众不同,突显出自己的特点

2.追求仪容化心理,追求安逸化心理,在职场以及生活中两种不同的生活场所中人体所选择的不同的着装,职场中穿着职业装为表现干练,但在日常生活中这种穿着不便,从而人们会选择休闲装。

大学心理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

一、概念 心理:只要属于精神现象,都可以归之为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简称心理。 人格: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共同构成一个人的个性。 认知心理学:就是研究人们对信息的获得、贮存、提取和应用的过程。 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主要对最理想的人类技能进行科学的研究,其目标是发现能使个体、团体和社会良好发展的因素,并运用这些因素来增进人类的健康、幸福,促进社会的繁荣。 错觉:是指人在特定的条件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歪曲的知觉。 空间知觉:是个体对外界事物空间特性的反映,包括大小、形状、距离、立体和方位等知觉。 适应:感觉适应是指感受器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所发生的感受性变化现象。 情绪记忆:是指以个体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短时记忆:是信息保持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由于它主要对来自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中所贮存的信息进行有意识的加工,故又叫工作记忆。 内隐记忆:是指在个体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有时也叫自动的无意识记忆。 表象:记忆表象简称表象,它是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人脑中保留并再现出来的形象。

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即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在头脑中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先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注意分配:注意的分配即根据任务要求,人在同一时间内能把注意指向于不用的对象。 心境:心境是一种使人的整个精神活动都染上某种色彩的、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也称为心情。 情绪智力:用来表示情绪和理智结合起来对事业成功的重要影响。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紧张的情绪状态。 道德感:是人根据社会的道德行为准则,对自己和他人的言行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趋避式冲突:当一个人面对一个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的目标,既欲趋近它的益处又想避开它的不利之处时产生的心理冲突,称为趋避式冲突。 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在完成某种任务时力图取得成功的动机。 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也就是把他人行为或自己行为的原因加以解释和推测。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有效的进行某一行为的能力判断,它将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转化为先行因素对行为发生作用。

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 ①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②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形式的科学③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后天获得的,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之上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 3、有意后注意事先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为有意后注意。 4、观察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感知,是感知的高级形式。 5、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6、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7、想像想像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8、再造想像再造想象是根据阅读、符号、模型、图样等的描述、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9、思维思维是对事物的间接、概括的反映,反

映的是客观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的规律性的联系,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 10、创造性思维这是指人们遇到按现成的知识经验、常规的方式无法完成思维任务时,有些人会积极寻求新异的、突破常规的解决途径,这种新颖的、不拘一格的思维就是创造性思维,它是人类思维的高级类型,它能提供新颖独特而又有价值的思维成果。 11、非认知因素非认知因素又称非智力因素、非智能因素,是指人们在进行各种活动时除智能因素以外的但对智能的发挥或发展有影响的那些心理因素。它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具体说来,它由以下一些心理因素所组成:成就动机、求知欲望、学习热情、自信心、自尊心、好胜心、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自制性、坚持性、独立性等。 12、动机动机是指能引起和维持一个人的活动,并将该活动导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动机是个体的内在过程,行为是此种内在过程的表现。13、兴趣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积极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个体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

服装心理学论文]

服装心理学论文 服饰对生活方式改变所起的作用 服饰在同等价值观的人群中所起的作用的观察与研究 服饰在同等价值观的人群中所起的作用的观察与研究 我们知道,服装具有实用、审美和社会三大功能。服装可以看作是人适应环境的“道具”。人类穿着服装已有悠久的历史,现代社会经济高度发达,人已经不再只是为了温饱而工作和生活,人们有了自由选择的购买力和对服装的偏好。现代社会自由的着装使个体的穿着行为与自我的关系更为密切了。人类穿衣的目的通常归纳为保护、礼仪和装饰。而以礼仪和装饰为目的的着装与流行时尚紧密相连。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服装已经不仅仅对意识形态有着作用,对着人类的性格及心理状况也起到了很明显的作用。无论何时何地,人们都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可,而且尽力设法去满足,唯一不同的是表达的方式不同。服饰作为一种非语言信息,着装心理过程中受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的作用影响。共同的价值观是形成共识的基础。下面浅谈服饰在同等价值观的人群中所起的作用。 1、服饰对生活方式改变所起的作用服装,过去、现在,将来仍将是心灵与外界对话的形式。服装通过不同的设计语言塑造、润色和装饰着人类的生活。

为了取暖和遮羞,人类的祖先开始用衣服来遮盖身体,但也就在那时,装饰作用也同时成了服装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特定的时代、特定的群体里,生活方式的变化及外界的压力都影响着人们对装饰方式的选择。今天,虽然人们穿戴衣物的基本原因还是为了取暖、消暑和遮羞,但更重要的原因已经是为了更好地装扮自己。 现代社会中,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已经成为影响服饰文化的一个主要因素。因为人类是社会群体,服装也具有一种社会化特征。服饰曾一度是区分人们社会地位和等级的象征与标识。通过一个人的衣着,可以看出其社会地位、经济地位、性别角色、政治倾向、民族归属、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服饰是一种强烈的、可视的交流语言,它能告诉我们穿着者是哪类人、不是哪类人和将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物质生活 的丰富,如今服饰的身份标识功能早已淡化,我们已很难再从服饰上区分穿着者的社会阶层。现代生活的多样化使服饰风https://www.doczj.com/doc/f17471280.html,/b736f347d5418536c16174162.html 格呈不断翻新之势。 2、服饰受动机、需要和价值观的影响 价值观是每个人判断是非黑白的信念体系,是它引导我们追求所想要的东西。我们一切的行为,都在于实现我们的价值观,否则就会觉得人生不全,没有意义。价值观会主宰我们的人生方式,影响我们对周遭一切的反应。价值观颇似电脑的执行系统,虽然你可以输入任何的资料,但电脑是否接受或运算,还得看执行系统是否先会设定相关的程式。价值观就是我们脑子里判定是否执行的系统。每个人的服装行为及选择方向由一定的价值观所驱使,对人的行为具有发动作用。例如,从所穿的衣服、所开的车子、所住的房子,到教养孩子的方式,这一切的一切都受价值观的左右。它是我们行事为人的规范,是释放我们内心神奇力量最重要的关键,我们靠它了解和判定自己以及别人的行为。 动机是指引起、维持、推动个体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每个人的服装行为也都由

心理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 完整

心理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心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D)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A、普通心理学 B、发展心理学 C、理论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 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 A、社会心理学 B、应用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比较心理学 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 (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 (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 A、比较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社会心理学 D、实验心理学 E、发展心理学 F、普通心理学 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 A、社会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应用心理学 D、普通心理学 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 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 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9、(C)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A、笛卡尔 B、洛克 C、冯特 D、缪勒

心理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

心理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 &&&题型:1、单项选择题(20分共10题) 2、填空题(10分共10题) 3、名词解释(16分共4题) 4、简答题(28分共4题) 5、论述题(13分1题) 6、案例题(13分1题) &&&一:名词解释: 1、自我:是指个人对自己的身心状况、人---我关系以及人---社会关系的认知、情感,以及由此产生的 行为或行为倾向。具有独特性、一致性、私密性、主动性等特征。 2、人格:是指个体的、本质的、稳定的、经常发生作用的主要的心理特。 3、情绪智力:是指准确认识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清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调节自己及他人情绪的能力, 是社会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4、亲和动机:在社会生活中个体对其他人形成亲密接触和联系的动机,如需要他人关心、需要友谊、 需要爱情、需要他人的认可支持与合作等。亲和动机是一种心理性动机,也是一种社会 性动机,是人与人相处时所表现的亲近行为的内在动力。 5、智力:以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偏重于认识过程的能力,是个体差异的重要方面,它反应了人们在 生活效率上的差异。 6、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及规律的科学.心理学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 科学。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研究动物心理主要是为了深层次地了解、预测人的心理的 发生、发展的规律)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因此总而言之, 言而总之,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 7、心理健康:指不仅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而且个人在身体上、心理上以及会行为上均能保持最高、 最佳状态。包含生理、心理和社会行为三个方面。 8、心理障碍:指由于个人及外界因素造成心理现象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发展、停滞、延迟、退 缩或偏离状态。 9、兴趣:是一种强烈的心理性动机,是个人力求认识、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主 要包含两层含义:一、指个人以愉悦的心情对某种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二、个人 在达到目标后的满足感 10、情绪:是指由某种刺激(机体外部刺激或者内部刺激)所引起的个体自觉心理的体验,情绪不是一 种毫无目的、没有任何意义的伴随体验;相反,它是在认识和适应环境变化的的过程当中产 生的,并且有重要的作用。包括基本情绪、复合情绪、情感和情操 11、动机:是指个体行为的能力,是激发行为,趋势个体取向目标的动力过程,动机激起个体的行为, 维持并引导为朝向特定的目标。 &&&二:简答题: 1、教师可以采取哪些策略对压力进行有效管理?(P351) 1)重视时间的管理; 2)改变生活方式; 3)学会自我调节; 4)寻求社会支持; 2、如何应对愤怒情绪:(P225) (1)愤怒的三个方式(有控制的愤怒表达、敌意的暴怒、压抑愤怒) (2)方法:①、合理宣泄。 ②、培养良好的人格。(愤怒情绪的产生和爆发与个体的人格特点有紧密联系,所以, 培养良好的人格以抵制或缓解这种情绪的危害。) ③、等待。(等待可以降低愤怒的生理唤醒水平,从而是自己逐渐冷静下来。) ④、宽容和宽恕。(宽容和宽恕可以减轻愤怒,并使身体平静下来。) ⑤、积极沟通。

服装心理学

一1、服装的功能:实用、社会、审美。 2、服装心理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服装心理及行为和服装消费心理及行为两方面。从广义上来说有(1文化因素和服装的关系2社会因素和服装的关系3心理因素和服装的关系) 三、1什么事自我概念?在自我概念形成过程中,人的着装行为有何变化? 自我概念是人们对自己比较稳定的看法;自我概念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从生理的自我到社会的自我最后发展到心理的自我;在生理的自我阶段着装主要是其父母根据婴儿的性别或外貌特征为其装扮并给与不同的期待;社会的自我阶段着装主要是根据儿童性别角色认同和服装行为间的关系其中有自己和父母的意念;心理的自我阶段个体会发展出某些特定的抽象思考能力,以便协调及整合其他人的看法,其装扮形成可被社会接受的行为方式,其服装在此成为认同的某个团体的重要符号。 2、什么是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如何形成的? 自我评价是个体与周围环境持续作用的结果;自我评价常常来自于他人的反应、社会的比较和认知的协调三个方面。 3、服装对自尊心和心理安定感的提高有什么作用? 服装是强化自我的重要力量,对一个人自尊心和心理安定感的提高有积极作用。同时服装还具有使自我价值感得以恢复的作用;服装还可以用来进行自我保护,某些情况下,当个人的自尊心和心理安定感受到威胁,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便会采用自我防御机制以解除或降低心理不安感。 四、1服装在印象形成中中有什么作用? (1)服装和对人的认知:人们常常通过一个人的衣着服饰来判断他的个性、社会地位和角色、经济状况等,从而形成某种印象,并在此基础上决定相互交往的方式;同时还可以通过其服装得知些隐含的个性理论和对人认知的特点。 2什么是人际吸引?服装在人际吸引中有什么作用? 人际吸引是指在对人认知的基础上,被他人所吸引,产生所谓喜欢或喜爱的感情; 服装在人际吸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服装的魅力性和服装的类似性。 五、1服装在人际沟通中有哪些功能? (1、第一印象的传达功能;2人际关系的传达功能;3情感的表达功能;4自我表现功能5印象操作功能) 2利用服装的印象管理受哪些因素的制约? 经济条件的制约;社会教养的制约;身体状况的制约 3作为符号的服装在人际交往中传递了哪些信息? (1自我同一性:服装与自我认同感有关,即服装是证明自我存在价值的符号;2价值:服装与个体的价值认同有关,即服装是价值的符号;3感情:服装与人的情感、情绪状态有关,即服装是感情的符号;4态度:服装与人对社会事物的态度有关;5个性:服装与人的行为倾向有关;6状况:服装与个体的状况有关。 六、1什么是从众?人们为什么会有从众行为? 1)从众是指在实际存在或假想存在的群体压力下,个体改变自己的态度,放弃自己原先的意见,而产生和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2)因为在实际存在的或头脑中假想存在的社会或群体的压力作用下,如社会舆论、群体气氛、暗示、时尚等,在这些因素影响下,促使人们改变了以往的观点和信念,产生符合社会和群体要求的行为。 2什么是参照群体?参照群体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穿着行为有什么影响? 参照群体实际上是个体在形成其购买或消费决策时,用以作为参照、比较的个人或群体。参照群体能够是人们获得有益的知识;获得回报或者避免惩罚;构成、调整和维持自我认同。其影响的方式有信息性影响、规范性影响和价值表达影响。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1. 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用科学的方法对行为和精神活动的研究。在这个定义中涉及心理现象和心理是一门科学这两个问题。 2. 认识个体心理现象的构成行为,认识行为与心理的关系。 人是作为个体而存在的,发生、表现在个人身上的心理现象称为个体心理。 个体心理现象按照从动态-稳态的维度,一般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三部分 (1)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指在个人身上表现的心理历程,操作程序。包括: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情绪情感过程:如喜、怒、哀、惧 意志过程:如作出决定、执行决定 (2)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是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内出现的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是心理活动存在的现实形态和背景状态。 心理状态基本可分为意识状态和无意识状态。 (3)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是个体身上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包括: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智力、人格 1)心理与行为的区别 心理:是内隐的、主观的精神现象 行为:是外显的、客观的物质现象 2)心理与行为的联系 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因此心理支配行为。 心理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行为是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

3. 什么是普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特点?普通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基础学科。 普通心理学的四个特点: (1)研究对象是人类而不是动物; (2)是成人而非儿童; (3)是常态而非变态、异常的; (4)是普通的、一般的而非特殊的人。 4. 什么是观察法?观察研究的优点和局限? 自然观察法就是在自然情境中对研究对象的行为进行系统的观察记录以了解其心理特点及规律的一种方法。 ?观察法的优点: ?保持了人心理活动的自然性。 ?容易实施。 ?观察法的局限: ?观察者效应:被观察者由于意识到自己被观察而改变 自己的行为。 ?观察者偏差:观察者只看见了他们希望看见的东西。 ?从观察结果往往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5. 什么是实验法?认识实验研究中的三种变量,实验研究的特 点是什么?

服装心理学

服装心理学笔记 第一章 第一节服装心理学得研究内容与意义 -一、服装得基本概念 ?服装就是指任何附着于人体且具体可见或物质化得物体 ?服装心理学就是研究人类服装行为中心理得发生与发展规律得科学 ?服装行为就是指任何以服装为背景或手段得行为 -二、服装心理学得研究范畴 从研究对象划分: ◎文化因素与服装得关系 ◎社会因素与服装得关系 ◎心理因素与服装得关系 -三、服装心理学得研究历史 ? 20世纪30年代美国得心理学家首先对人类着装行为得动机产生兴趣,并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得研究。主要得代表作有伊丽莎白赫洛克得“服装心理学”(1929年),弗龙格得“衣服心理学”(1930)。 ?日本研究心理学始至上世纪80年代,其主要成果就是:一就是服装得所属范畴研究;二就是服装心理学得社会价值得研究;三就是服装心理学得研究方法得探讨;四就是服装心理学得教育问题。 ?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注意到研究着装心理,现在仍处于零散得,未成体系得探索阶段。

-四、服装心理学得意义 ◎增加专业心理学研究得门类 ◎为服装学科增加理论知识 ◎为服装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解读服装语言 ◎研究服装得社会化作用 第二节服装心理学得一般研究方法 -一、服装心理学得研究步骤 1、提出问题 2、查阅资料 3、形成假设 4、制定研究方法 5、收集数据与材料 6、数据与资料得处理 7、结果分析 8、得出结论 -二、服装心理学得一般研究方法 观察法 (一)基本概念:在日常生活条件下,通过对试者得服装行为观察,了解服装心理活 动方法。

(二)分类 1、根据情境得不同:自然观察法与控制观察法 2、根据观察手段得不同: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3、根据观察记录方法得不同:事件记录观察法与范畴观察法 4、根据观察者就是否参与 (三)观察法得优缺点 优点 1、可以观察到被试得自然状态下得行为表现,获得得结果比较真实。 2、可以在当时实地观察记录到行为得发生、发展,能够把握当时得全面情况, 特殊得气氛与情境。 缺点 1、研究者处于被动得地位,往往难以观察到研究所需要得行为,收集资料较费 时。 2、观察所获得得结果只能说明“就是什么”,而不能解释“为什么”,因此,观察法 所发现得问题,还需配合其她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才能解决问题。 实验法 (一)基本概念

心理学史期末考试复习标准版

---------------------------------------------------------------最新资料推荐------------------------------------------------------ 心理学史期末考试复习标准版 1. 解释概念泛灵论: 万物普遍具有灵魂,灵魂是万物的本原或始基。 亚里士多德错觉: 将中指和食指交叉重叠,然后将一个小圆球放在两指尖的中间,就会觉得接触到的是两个物体,这就叫做亚里士多德错觉。 《论灵魂》: 是亚里士多德写的西方心理学史上第一本心理学著作,主要内容: ①灵魂既是生命的原则和动力,又是身体的一种特殊形式。 ②身心既是相互独立的,又是统一的。 ③心脏中心说。 ④灵魂可分为植物灵魂、动物灵魂和人的灵魂。 ⑤知意二分法。 ⑥对具体心理现象的研究。 内省法: 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之一,又称自我观察法。 心理学研究通常要求被试把自己的心理活动报告出来,然后通过分析报告资料得出某种心理学结论。 单子论: 世界万物都是由单子构成的,单子是无限的不可分割的和能动 1 / 4

的客观精神实质,物质只是单子的外部表现。 莱布尼茨的观点。 微觉: 最无意识性的观念,莱布尼茨认为微觉是无意识性等于零或几乎为零的观念。 统觉: 最有意识性的观念,主动性也较大,它能使人认识内心状态,运用概念进行推理等思维活动。 意识阈: 占意识中心的观念只容许与它相和谐的观念出现于意识上,而将与它不和谐的观念抑制下去,降入无意识状态。 统觉团: 赫尔巴特认为,任何观念要进入意识内,必须与意识中原有的观念整体相和谐,否则就会被排斥。 这个观念的整体,他称为统觉团。 心理物理法: 研究物理量与心理量之间对应关系的方法。 包括极限法、常定法、调整法等。 冯特错觉: 两条平行线因受扩散或聚敛式两组线条交叉的影响,显得向内弯曲,因由冯特发现而得名。 《生理心理学原理》:

心理学教程》期末复习资料.docx

《心理学教程》期末复习资料 I,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学科,具体而言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名词解释) 2心理过程是不断变化着的、暂时性的心理现象,包括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3,个性,也称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体心理面貌,是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4,个性心理结构主要包括①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②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5,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①客观性原则②发展性原则 6,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测验法。 7,神经元是一种高度异化的细胞,是神经元的基本机构和功能单位。(名词解释) 8,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几本活动方式,一切心理现象不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从其产生方式来说都是反射。(名词解释) 9,无条件放射是指先天遗传的不学即会的反射。如:婴儿岀生时就会啼哭,奶头放进嘴里就会吮吸,异物进入鼻孔就打喷嚏等。人类主要的无条件反射有食物性反射(吞咽和消化过程的反射活动)、防御性反射(趋利避害,以适应环境)和性反射(繁衍后代)。条件反射是动物个体在生活过程中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反射。如:打过针的幼儿再见到穿白色工作服的人,就会产生惧怕的情绪等。 10,经典性条件反射: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过程:当狗吃食物时会引起唾液分泌,这是无条件反射。如果给狗以铃声,则不会引起唾液分泌。但如果每次给狗吃食物都伴随有铃声出现,这样结合多次以后,铃声一响,狗就会出现分泌唾液的反应。操作性条件反射: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过程:把一只饥饿的白鼠放入实验箱内,当它偶然踩在杠杆上时,会出现一颗食丸以强化这一动作。经多次重复后,白鼠会自动踩杠杆而得到食物。 II,大脑单侧优势:大脑半球功能上的不对称是人脑结构和人值得主要特征。生理学上简称大脑单侧优势。 12,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13,注意的功能:①选择功能②保持功能③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功能 14,注意的外部表现:①适应性运动②无关运动的停止③呼吸运动的变化 15,我们可以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时有无目的以及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将注意分成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 16,无意注意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主要是:一,客观刺激物的特点①刺激物的强度②刺激物的新异性③刺激物的活动变化④刺激物的对比度;二,人的主体状态①需要和兴趣②知识经验③情绪④精神状态 17,有意注意是一种有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18,有意后注意:有目的但不需要太多的努力。 19,注意的品质:①,注意的范围:也叫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的把握对象的数量。②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长时间的保持在感受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上。③注意的分配:是指一个人把自己的注意同时指向两个以上不同的对象或活动。④注意的转移:是指一个人根据新的任务,主动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到另一个对象上。 20,青少年良好注意品质的培养:①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态度,提高学习的自觉性②培

心理学史期末考试复习标准版

1.解释概念 泛灵论:万物普遍具有灵魂,灵魂是万物的本原或始基。 亚里士多德错觉:将中指和食指交叉重叠,然后将一个小圆球放在两指尖的中间,就会觉得接触到的是两个物体,这就叫做“亚里士多德错觉”。 《论灵魂》:是亚里士多德写的西方心理学史上第一本心理学著作,主要内容:①灵魂既是生命的原则和动力,又是身体的一种特殊形式。②身心既是相互独立的,又是统一的。③心脏中心说。④灵魂可分为植物灵魂、动物灵魂和人的灵魂。⑤知意二分法。⑥对具体心理现象的研究。 内省法: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之一,又称自我观察法。心理学研究通常要求被试把自己的心理活动报告出来,然后通过分析报告资料得出某种心理学结论。 单子论:世界万物都是由单子构成的,单子是无限的不可分割的和能动的客观精神实质,物质只是单子的外部表现。莱布尼茨的观点。 微觉:最无意识性的观念,莱布尼茨认为微觉是无意识性等于零或几乎为零的观念。 统觉:最有意识性的观念,主动性也较大,它能使人认识内心状态,运用概念进行推理等思维活动。 意识阈:占意识中心的观念只容许与它相和谐的观念出现于意识上,而将与它不和谐的观念抑制下去,降入无意识状态。 统觉团:赫尔巴特认为,任何观念要进入意识内,必须与意识中原有的观念整体相和谐,否则就会被排斥。这个观念的整体,他称为“统觉团”。 心理物理法:研究物理量与心理量之间对应关系的方法。包括极限法、常定法、调整法等。 冯特错觉:两条平行线因受扩散或聚敛式两组线条交叉的影响,显得向内弯曲,因由冯特发现而得名。 《生理心理学原理》:该书是冯特实验心理学思想成熟的标志,是心理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成体系的心理科学专著,曾被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誉为“心理学的独立宣言书”。 意动心理学:布伦塔诺的心理学体系,它关注心理活动,而不是心理内容。 二重心理学:主张研究对象应该是意动和内容的统一的心理学。 意识流:詹姆斯的观点,认为意识是连续不断的流动过程,任何还原意识为元素的努力都会扭曲意识。 同型论:有关心理或意识经验与潜在的大脑神经过程存在一致性的理论观点。 行为环境:考夫卡的行为环境是指一个人行为时所意识到的环境(有时候这一环境可能是一个不存在的虚拟环境),即行为人行为当时头脑中具有的那个环境。 心理场:勒温从物理学上引用场的概念来说明人的心理生活,心理场由个人生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事件经验和思想愿望组成。 蔡戈尼克效应:人们对于尚未处理完的事情,比已处理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 《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行为主义诞生的正式宣言,对传统方法和理论提出挑战,阐述行为主义基本观点。 动作流:华生提出,人的一生的行为是川流不息的动作流,从受精卵开始,随年龄增长日趋复杂。 认知地图:在过去经验基础上产生于脑中的类似于现场地图的模型,是认知行为轨迹和策略的图式。 道德性焦虑:道德性焦虑是指个体的行为违反了超我的价值观时,引起内疚感的情绪体验。 能量中性化:指把本能能量改变为非本能模式的过程,从而使能量能被自我支配使用,提升自我的独立性。 自体形成:个体通过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即自体成形活动。 异体形成;个体通过改变环境使之更适合于自己的适应,即异体成形活动。 社会兴趣:阿德勒的概念,指的是与他人合作从而达到个人和社会目标的先天倾向。 社会性格:是指一个社会中绝大多数成员所具有的基本性格结构,是联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重要中介之一。 社会潜意识:指一个社会的大多数成员共同存在的被压抑的领域。这些共同的被压抑的因素正是一个具有特殊矛盾的社会所不允许他的成员们意识到的内容。 外源性认识、内源性认识:皮亚杰把相应于生物学上的外源型变异(表型变异)和内源型变异(基因型变异)同认识相类比,把认识也分为两种:从经验中得到的外源性认识和从主体动作的内部必然协调中导出的内源性认识。 信息加工:信息加工是对收集来的信息进行输入、编码、储存及提取的心理过程。 高峰体验:这种体验是瞬间产生的压倒一切的敬畏情绪,也可能是转眼即逝的极度强烈的幸福感,或甚至是欣喜若狂,如痴如醉,欢乐至极的感觉。

普通心理学习题及答案

*代表作业中出现过的题 数字为红色的代表多次出现的题 简答题(请每题 5 分,共20 分) 1. 简述思维及其基本特征。 思维是人的重要的认知活动,是人脑借助于言语、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其特征是: (1)概括性。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 (2)间接性。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 2. 简述注意的品质。 一、注意广度又称注意范围,是指个体在一瞬间内能觉察或知觉到的对象数量。 二、注意稳定性是指人对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 三、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和活动。 注意分配又称“时间共享”,指人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注意特征,即通常所说的“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四、注意转移是个体根据一定目的,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或一种活动转移另一种活动上去的 过程。 3. 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知觉以感觉信息为基础,但又不同于感觉,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一、感觉和知觉的区别 (1)感觉和知觉反映的内容不同; (2)感觉和知觉产生的性质不同; (3)感觉和知觉的生理机制不同。 二、感觉和知觉之间的联系 没有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就不可能有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感觉是知觉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前提和基础。知觉则是感觉的深入与发展,人对某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越丰富、越精确,由此形成的知觉就越完 整、越正确,两者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4. 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有以下五个等级构成: 个体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基本的生理需要位于下层,抽象的精神需要位于上层, (1)生理的需要。( 2 )安全的需要。( 3 )归属和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 )自我实现的需要。 五种需要是以一种渐进的层次表达出来,即必须先满足某些需要,才能满足另外一些需要,也就是个体总是先满足低层次的需要,然后才关注较高层次的需要。 5. 简述知情意三者的关系。 答: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是心理过程的不同方面,三者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

心理学史期末复习材料

第二章冯特与实验心理学的建立(重点:3 5 6) 1科学心理学产生于德国的原因:①德国的社会历史条件;②对科学的理解;③德国人的人格特质;④德国的教育机制2冯特的主要著述:《对感官知觉理论的贡献》、《关于人类和动物心灵的讲演录》、《生理心理学原著》、《心理学大纲》、《语言学史》、《民族心理学》 3冯特的心理学体系:【研究对象】:人类的直接经验。【心身关系】:冯特主张身心平行论。认为人的心理与生理是两个独立的过程,尽管二者有协调性,但并不存在因果关系。【研究方法】:实验内省法:主张将内省法与实验法结合起来,民族心理学方法。【研究任务】:冯特指出,心理学的任务就是研究心理复合体的元素及其构成方式与规律。概括为三方面:心理有哪些元素;心理复合体的结构如何;心理复合体形成有哪些规律。【评价】:贡献:最大贡献是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冯特创立了新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培养了一支国际心理学专业队伍。局限:尽管冯特宣称将实验法引入心理学研究,但仍然没摆脱内省主义的影响;尽管冯特主张整体的心理学观,但仍然具有元素主义倾向。4艾宾浩斯主要著述:《记忆》,《心理学原理》 5艾宾浩斯关于记忆的研究:【研究方法】:无意义音节和节省法。【贡献】:①艾宾浩斯发现了人类记忆保持与遗忘的规律;②艾宾浩斯对记忆做了大量定量研究,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发现。③1878年创造了填充测验法。【评价】:贡献:艾宾浩斯在心理学史上第一次运用实验法研究高级心理过程,开辟了实验心理学研究新领域。尤其在记忆研究方面取得杰出成就。极大地促进了实验心理学的发展。局限:只对记忆做了数量上的分析,没涉及记忆的内容和性质;记忆研究中过分依赖无意义音节,与现实有相当的距离;回避了记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将记忆简单看成机械重复的结果。6重点掌握概念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经验的主体部分,包括感觉、感情、意志等,是经验的主体能够直接经验到的。间接经验:是经验的客体部分,是人通过对外部世界的间接经验推论而获得的。 实验内省法:借助实验进行内省的心理学方法,是一种科学的内省形式。在实验内省法中,被试被置于标准的、可重复的情境中,并要求用简单的、确定的回答来做出反应,这样就可以保证心理学研究的确定性和控制性。 感觉:呈现了人的经验的客观内容。感情:显示了经验的主观内容。 联想:? 统觉:是一种创造性的综合,受意志的影响,是一种主动的过程,包括关联、比较、综合、分析依次上升的四种统觉组合的功能。 无意义音节:用两个辅音中间加上一个元音构成,是一个没有任何语义的音节。 节省法:要求被试在第一次完全记住之后,隔一段时间再学再背,然后对比前后两次记忆所花的时间长短,计算出两次记忆过程中所节省的时间和记忆次数。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该曲线揭示了人类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即学习的不同时间里的保存量是不同的,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在识记后短时间内遗忘得比较快、比较多,以后保持量趋于稳定地下降,到了一定时间后就不再遗忘。这表明遗忘量与时间量是函数关系,遗忘量是时间的函数。 第三章构造心理学与机能主义的对立(重点 2 5 6 10) 1铁钦纳主要著述:《心理学纲要》、《心理学入门》、《实验心理学》、《心理学教科书》、《系统心理学:绪论》 2铁钦纳构造主义心理学主要内容:【研究对象】:经验。【任务】:①将具体或实际的心理经验分析为最简单的成分;②发现这些元素是如何结合起来的以及结合的规律有哪些;③把这些元素和他们的生理或身体条件联系起来。【方法】:系统内省。【评价】:贡献:①作为第一个从哲学中分化出来的心理学派,是心理学第一次脱离了哲学和生理学,有了正式的学术身份和结构;②用严格控制的内省法将科学的客观性和精确性引入了心理学;③铁钦纳作为一名出色的教师,培养了一批颇有建树的心理学家。局限:①内省的极端运用;②贬低了心理学的应用价值,忽视心理学分支学科的发展;③构造主义受到了致命的打击,是它未能及时吸收进化论思想。

服装心理学—着装心理

服装心理学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交往中,服装通常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文里有“人靠衣装,马靠鞍”的俗语,英文则有“Clthingmakes a man”(着装塑造一个人)的说法,这些都说明了服装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与人的初次沟通中,如在求职面试时、在舞会上或者在与未曾谋面的异性朋友相亲时,在还没有说话之前,人们就可以通过一个人的穿着来了解他的一些信息,包括职业、个性、品位、喜好还有当时的心情等。同样的,你也在通过别人的着装判断他们。从这种意义上来讲,我们每个人都是心理学家。从本质上来说,人们的着装行为都是心理的反映,也是某种情感的反映。 服装心理学是研究与人们的服装行为有关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应用性科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服装心理学以心理学特别是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为基础,并与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美学、消费者心理学等学科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服装心理学的跨学科性主要服装本身的复杂性所决定。首先,服装本身既具有物质性也包含精神性。其次,服装心理指的是着装者的心理,即人的心理。而人又是社会的人,因此着装行为也是社会行为。此外,人们的行为,包括着装行为必然要受到所处社会的风俗习惯、道德宗教和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都深深打上了文化的烙印。因此,对人的服装行为和心里的研究就必须从心里、社会文化等同层面展开。 在心理层面,服装心理学主要研究:服装需要与动机,服装感觉和知觉(包括服装舒适感和服装心理卫生、与服装有关的各种视错觉现象和非标准身材的服装修饰、颜色知觉和色彩的心理效应);个性与自我等心理特征对着装行为的影响;服装的符号象征意义;服装流行分析;着装行为的社会制约性以及着装对人们心理和行为的影响等。 服装心理学在社会层面上的研究主要包括:社会角色与地位、相关群体和人际关系等因素对着装的影响。而从文化方面研究服装心理主要包括:社会的风俗习惯、道德禁忌、法律制度、宗教信仰以及价值观和审美等原因对人们着装的影响。 总之,服装心理学是以多学科理沦为基础,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人们的着装行为和心理进行研究的跨学科研究领域,主要内容包括着装心理、设计心理以及对服装的评判心理,而且这3种心理有区别,也有重叠,比如有时着装考可能是设计者本人,而每一个着装者都可能是一个评判者。 着装心理 提到着装心理,大多数服装心理学专著都首先要谈论一下人类最初为什么会穿衣的问题.即服装的起源问题,并提出多种学说。服装研究学者赵平、吕逸华将其总结为:保护学说(即服装的御寒、防晒和防虫等功能)、羞耻学说(起源于《圣经》传说)、装饰学说(即人类爱美的天性)。服装研究学者刘国联则将其归纳为本能说、满足欲求说和精神分析说3方面。其中的本能说包括服装的御寒保暖、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以及装饰性;满足欲求说主要指服装的身份标志、炼耀财富和吸引异性的功能;精神分析说主要指服装在心理治疗上的作用,因为服装有提升一个人的自尊心和安定心理的作用。 很多人认为服装最早的起源是因为人们需要用服装来御寒,其实用来御寒这个理由只是个充分非必要条件,如果人类没有智商,说不定我们现在也会像狗熊一样在过冬前吃出一身

咨询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

咨询心理学期末考试试 题A卷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咨询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 (2003—2004学年上学期) 院、系:教科院任课教师:吴素梅学生人数:60印题份数:60+3 专业:年级:学号:学生姓名: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心理咨询是指运用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对____________________的求询者提供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2、来访者表现出的感情转移的内容频度较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3、心理咨询前应做的准备,主要应从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两方面考虑。 4、在心理咨询初期,特别应该注意回避以下诸种态度和问题: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回避对他人的辩护和责难。 5、罗杰斯人格理论的核心,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即_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广义的心理咨询往往包括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有时心理检查、心理测验也被 列为心理咨询的范围。() 2、从某种意义上讲,儿童所存在的心理问题,除器质性障碍等问题外,可以说基 本上是家庭病理的一种表现。() 3、在其他地方正在接受心理咨询的来访者前来求询时,原则上应不予受理() 4、心理咨询人员只需要有理性的判断,不必需要感情的投入也可以。() 5、现代的心理咨询的历史是以本世纪初日本职业指导运动的兴起为起源的() 6、精神分析学、行为主义学派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等学派的基本理论与心理治疗的 实践活动相结合,形成了心理治疗的“三大势力”,在精神医学和心理咨询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试题共2页,第1页 教研室主任: 主管教学的院(系)领导: 7、在心理咨询的中期阶段,对咨询者最重要的课题,是如何确立与来访者之间相互 信赖的协调关系问题。() 8、心理咨询不需要有时间的限定,咨询者可随意调节咨询时间的长短或间隔。() 9、心理咨询是在来访者所出现的心理障碍、问题行为是基于心理不适应(或适应 失败)为内驱力的情况下所进行的工作。() 10、咨询人员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应该真切地关心来访者,迎合来访者。() 三、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15分) 1、指示的心理咨询 2、具体性 3、移情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及复习资料

第一章走进教育心理学1、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3、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4、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部分。 5、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6、个性又称为人的(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特征)两部分。 7、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 8、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交叉学科,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 9、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五要素三过程。五要素是指: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三过程是指: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10、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育心理学需要研究学生的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

11、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12、简单实物、口头语言、书本、录音、录像、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属于教学媒体 13、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等属于社会环境。 14、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15、反思/评价过程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16、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桑代克。 17、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18、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分为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和完善时期四个时期。 19、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及其相互作用过程展开的。 20、评价/反思过程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与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和反思。 2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