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理学的范围

法理学的范围

法理学的范围

法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法律规范。因此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法律规范是不成文的

一、法律规范本身及其所体现的道德理念法律规范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三性”:即普遍性、确定性和强制性。 1、普遍性,亦称全面性,指法律规范作用于社会上的一切人和事物。 2、确定性,亦称统一性或明确性,指法律规范是由国家专门机关制定或认可,并且具有法律效力。 3、强制性,又称执行性,指法律规范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法律规范的普遍性、确定性和强制性表明,法律规范既是一种规则,又是一种行为准则,而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模式。同时,在现代民主国家中,任何人都应当遵守法律规范,这是因为法律规范是由一个或一些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或认可,经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如果公民违反了法律规范,国家就有义务给予相应的制裁,从而保障法律的贯彻实施。如果国家机关违反了法律规范,就要受到法律制裁。尽管从表面上看来,法律规范与社会个体之间似乎存在着矛盾,但法律规范恰恰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性而出现的,正是由于法律规范的确定性、统一性和强制性,才使得每一个人都必须服从它的约束。

一般认为,法律规范的存在形式是制定法,即将某种已经被大家所认可的行为规则进行系统化、条文化。然而,制定法并不等于法律规范。制定法只是从总体上对法律的含义、价值等方面进行了规定,但对于细节问题则缺乏详细规定。例如,就规定的原则性问题而言,

制定法一般比较简略,一旦具体适用时就可能产生偏差。又如,就处理的时间性问题而言,制定法一般没有详细规定,因此需要由法官或司法人员根据自己的职业习惯作出判断,这时对法官或司法人员的素质就提出了较高要求。再如,就规定的程序性问题而言,制定法对于一些程序性规则则可能未予规定,这就需要由立法机关作出解释。所有这些都意味着制定法难以完整地表达法律规范,法官和司法人员也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或根据自己的判断来理解和适用法律规范,这样势必影响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法官或司法人员还应根据案件事实和法律规范的规定对个案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必须要具备很强的专业知识和法律素养。

法理学

入门须知: 1、什么是法理学? 2、法理学的研究对象。 3、学习法理学的意义。 4、学习法理学的方法。 2

一、与法理学相关的概念 (一)一级概念 概念研究对象法律中国西方 国家法,尤其是国家成文法。由国家机关制定与颁布的具体行为准则,即制 定法。 法中国西方 自然法、民间法(包括习惯法、宗教法)、国家法(包括成文法和判例法)国际法等等的集合。永恒的、普遍有效的正义原则和道德公理,即自然法。(法律是法的真实或虚假的表现形式) 法理 学 从整体上研究法的基本问题和一般原理以及法律现象的一般规律的理论学科(共同的)法律现象法学一切专门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总称(所有的)法律现象(二)二级概念 3

1、法律现象:人类行为和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受法律调整而发生法律效果的一切现象。 法律的内容或要素:如法律规则、法律原则、法律概念 法律的表现形式:(如制定法、判例法和习惯法等) 法律 规范部分法律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法律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法律监督制度等 法律现象 法律事实法律行为、法律关系、法律事件 精神部分法律观念、法律思想、学说层次 4

法哲学的基本问题:法的产生及其发展规律、法的本质和特征等 共同法律现象法社会学的基本内容:法与政治、经济、国家、道德、科学文化等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 法发挥作用的机制的基本理论问题:法的创制、实施及实现、法律规范和法律关系、违法与法律 + 责任等 2、法学体系:指由其所属的各个互不相同但又相互联系的法学分支学科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或法学知识系统,又称为法律科学体系或法学理论体系。目前较有实际意义的划分如下: 依据认识论分为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 法学体系 依据习惯分为法理学、法史学、宪法学、部门法学、国际法学、比较法学和外国法学、边缘法学二、相关概念的联系 5

法理学是法学领域中的律学法学与法理学概念辨析

法理学是法学领域中的律学法学与法理学概念 辨析 律学、法学与法理学概念辨析━━试论法理学的范围进入21世纪的中国法学界,法理学人们越来越重视对法学进展理论与实证的分析^p 研究,换言之,分析^p 法学思潮日益风行。在此过程中,学人们似乎遇到了从未有过的概念困惑,于是时常有问:什么是法?什么是法学?什么是法理学?如此等等。由于一些根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认识不够透彻或不统一,以致于这些概念在运用过程中显得非常混乱。本文抛砖引玉,试图从概念的辨析入手,结合有关史料,将法学理论分为律学、法学和法理学三大子系统,从而进一步明晰法理学的根本任务和真正范围,努力描绘一幅全新的法学理论知识框架图景,供商榷。 一、语义分析^p 视域下的律学、法学和法理学关于法学。这是一个在法学概念大厦中运用得最混乱的一个概念。据考,“法学”一词从语上来自古拉丁语Jurisprudentia,是由词根jus(法)的形容词形式juris和另一个词根 providere(知识)构成,故其原意应为“法的知识”,而不是通常认为的“法律知识”。在实际研究和运用过程中,我们时

而将之用得非常纯粹,一如凯尔森所描绘的:“纯粹法学是法律的科学而不是法律的哲学,法学研究的是‘实际上是这样的法律’而不是‘应当是这样的法律’”。但时而又把它运用得非常广泛,几乎是包罗万象,律学与法理学系统中的知识也被它一概地“海涵”,究其原因,是我们对“法”这一概念的认识不统一或者说是我们的话语系统太单一〔过于统一〕所致。我们通常所采用的是马克思的理论知识系统中所给出的定义,即“法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并由国家强迫力保证施行的‘国法’” ①。而我们认为,这个所给出的恰恰是“律学”的定义〔后面将要细述〕。今天,西方法学各派的思想蜂涌而入,不断地冲撞着我们过于单一的却信以为“颠倒不破,四海皆准”的传统法学理论和话语系统,使得我们的概念系统在这多元理论的撞击下越发变得脆弱、模糊和混乱。因此,当务之急必须理清各研究领域的范围,把律学〔国法〕留给律学,把法学还给法学,找回法理学自己的“家”。律学研究的是实然法领域,法学研究的才是应然法领域,法理〔哲〕学恰恰是研究实然法与应然法的关系问题,三者分别代表和维系着法的实证维度、价值维度和批判维度,各司其职,区别明显,当然不能混淆。关于律学。律学是研究实然法〔国法〕的知识系统,从纯粹语义学角度看,它有韵〔音〕律之学的含义,此系艺术语

法理学知识点整理(44页)

法理学(整理) 第一编法学导论 第一章法学的研究对象(了解) 第一节:法学的概念 1.法学:是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各种科学活动及其认识成果的总称。包括对法的历时性研究、共时性研究;既要研究法的内在方面,又要研究外部方面;既要研究法律规范、法律关系和法律体系的内容和结构以及法律关系的要素,又要研究法的实际效力、效果、作用和价值。 2.凡属于与法有关问题和现象都在法学的研究范围内。法律意识、法律关系、法律行为等都是法律现象,都是法学的研究对象。作为整体的法学以整个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 第二节:法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科学可以分为若干大类,每一类都包括一系列科学部门。 2.①法学与哲学: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总结和概括。法理学(法哲学)是对法的本质基础的哲学反思,或者说是根据哲学的观点和方法进行的法律分析。 ②法学与政治学:政治学是以政治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所以,有人形象地说法学和政治学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③法学与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各种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规律的科学。(看书有四点:P6) ④法学与社会学:社会学是一门重要的具有综合意义的社会科学。原因: 1.法学要研究社会中的法。(把法作为社会现象的一部分研究) 2.社会学要通过法律研究社会(把法律作为社会内容的形式) ⑤法学与历史学:历史学是研究和阐述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及其规律性的科学。法学与历史学其中联系(P7到P8有四点) ⑥法学与逻辑学:逻辑学是关于思维及其规律和规则的科学。(p9第二三句) 第三节:法学的体系与分科 从我国现阶段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的实践需要,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来划分: ①:从法律部门的划分:由于法被划分为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诉讼法等不同部门与之相应就有宪法学、行政法学、民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等。 ②:从认识论角度:分为理论法学(侧重理论研究)+应用法学(解决法律实践问题) 第四节: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 1.法理学是法学的一般理论(含义:即整体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基础理论和方法论。这一特殊地位首先是由法理学的研究对象的一般性和法理学的根本性所决定的。 第二章法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法学方法论 一、法学方法论释义 法学方法论:由各种法学研究方法组成的方法体系以及对这一方法体系的理论说明。 两个层次:①法学方法论的原则②各种法学方法 二、法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 (1)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法理学提纲

法理学,也称法学基础理论,是法学的理论学科。它是高等院校法学专业课程设置中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律专业、律师专业的必考课程。 法理学,顾名思义就是研究法律以及法律现象的一般理论的学科。它首先研究的是一般的法,特别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本质、特征、形式、作用、发展、制定、和实施等概念、原理和知识。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有以下五个方面:首先是导论部分,即主要讲法理学的研究对象、体系、历史、本质特征、方法以及地位等;其次是法的一般原理,也可以称之为法的内涵论,主要介绍的是法的概念、价值、作用、资本主义的法等,这部分的内容是主要是基本原理,是本书的核心理论部分;其次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也可以称之为法的外延论,主要讲依法治国的基本含义、依法治国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的相互关系;再次是法的制定,也可以称之为立法论,主要从静态的角度来考察法的产生的过程以及相关问题;最后是法的实施和监督,也可以称之为法的实施论,主要讲法律在产生后如何从静态的、纸上的、死的法变成动态的、社会生活中的、活的法的过程。 考试大纲

【字体:大中小】 第一编 第一章法学绪论 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是全书的绪论,是纲领性的一章,主要阐述法学学科的最基本的问题,它所包括的原理和原则,对其后各章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本章是重点章。学习本章,应注重理解法学的性质和特征,法学的研究对象、体系和学科划分,法学的专业研究方法和其他研究方法,概括而集中地了解法学是门什么样的学问。 学习内容 第一节法学的性质和特征 一、法学释义 法学的含义和特征法学产生的条件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特色 二、法学是历史的和国情的范畴 各个时代和国情之下的法学的共性和个性西方古今法学及人们 对法学的不同认知中国古今法学及人们的认知

法理学概念整理

名词解释 1. 法学:研究法律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社会科学 2. 法理学:以作为整体的法律的共同性问题和一般性问题的理论法学 3. 法律现象: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现象,主要是指具有法律意义并接受法律 调整的社会现象 4. 自然法:评价实在法的内在正义标准 5. 自然权利:个体拥有的基于人之本性的不可剥夺与让渡的权利 6. 法学体系:由法学的各个分支学科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 7. 法律的特征:①调整社会关系②国家制定或认可③权利与义务为内容④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8. 法律作为社会规范的主要特点:①确定性②概括性③程序性④公开性⑤平等性⑥不溯及 既往性 9. 法律作用:法律对于人的行为以及社会关系所带来的影响 10. 法律作用的特点:①人为性②现实性③局限性 11. 法律的规范作用:①指引作用②评价作用③预测作用④强制作用⑤教育作用 12. 法律的社会作用:①分配社会利益②解决社会纠纷③实施社会管理 13. 法律起源规律:①个别调整T规范调整②习惯T习惯法T制定法③自发调整T自觉调整 14. 法律发展基本理论:①理性建构论②法律与主权命令说③法律的历史进化论 15. 法律发展规律:①神法T人法②身份的法T契约的法③古代民主法治T人治T现代民主法治④不成 文法T成文法⑤族群之法T世界之法 16. 法律发展方式:①法律继承②法律移植③法律创新 17. 法律概念:人们在不断认识和实践过程中,对具有法律意义的现象和事实进行理性概括和抽象表 达而形成的一些权威性范畴 18. 法律规则:以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为主要内容,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具有严密逻辑结构的社 会规范 19. 法律规则的构成要素:①假定条件②行为模式③法律后果 20. 法律原则:对一定时代与社会中普遍价值观念的法律表达,并集中彰显了人们为法律所设定的调 整社会所应达致的目标 21. 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根据法律所结成的一种规范性关系 22. 法律意识:指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对现行法律和法律现象的心理体验、价值评价等各种意识 现象的总称 23. 法律观点:泛指对法律的看法和态度 24. 法律观念:指人们重视、遵守与自觉执行法律的思想意识 25. 法律心理:低级阶段的法律意识,是人们对法律现象认识的感性阶段 26. 法律思想体系:高级阶段的法律意识,是人们对法律现象认识的理性阶段,表现为系统化、理论 化的法律思想观点和学说 27. 法律观念ii:介乎理性与感性之间的阶段,既有零散、偶然、感性的认识,也包括一些系统、必 然的理性的认识 28. 法律行为:具有法律意义和属性,能够引起一定法律后果的行为 29. 法律实现:体现在法律规则中的一定意志、利益和目标经过法的有效实施,从而转化为社会实现 的过程与结果 30. 法律效力:法律的保护力和拘束力,具体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对其调整对象具有的普遍支配 性力量 31. 法律实效:社会主体实际上按照法律规定的行为模式进行行为,法律在实践中被遵守、执行、适

法理学

法理学 第一编法学导论 第一章法学 第一节法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法学是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各种科学活动及其认识成果的总称。 划分标准:从法律部门角度:宪法学、行政法学、民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等;法律史学;比较法学。 从认识论的角度: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 第二节法学的历史 第三节法学与相邻学科 1、法学与哲学 2、法学与政治学 3、法学与经济学 4、法学与社会学 5、法学与历史学 6、法学与逻辑学 第四节法学的研究方法 一、法学方法论:由各种法学研究方法组成的方法体系以及对这一方法体系的理论说明。 层次:法学方法论的原则;各种法学方法。 基本方法论原则:1、坚持实事求是;2、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3、坚持社会现象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 4、坚持社会历史的发展。 二、几种研究方法: 1、阶级分析方法; 2、价值分析方法; 3、实证研究方法: (1)社会调查方法;(2)历史研究方法;(3)比较分析方法;(4)逻辑分析方法;(5)语义分析方法。 第五节法学教育与法律人才素质的养成 第二章法理学概述(法理学是指法学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法理学的对象与性质 一、法理学的对象:一般理论、基础理论 二、法理学的性质及其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 1、性质: 1)法理学是法学的一般理论;(从宏观的、整体的角度来研究法律现象) 2)法理学是法学的基础理论;(不是法的具体的、实用的知识,而是法的抽象的、基础的理论。是理论性、思想性最突出的学科,是法学的智慧之学。) 3)法理学是法学的方法论(法理学的理论对于法学研究具有方法论价值;法学方法论是法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4)法理学是法学的意识形态 第二节中国法理学 第三节学习法理学的意义和方法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和发展(略) 第二编法的本体 第四章法的概念 第一节“法”概念的语义分析 一、古今汉语中“法”“法律” 概念:广义上,“法律”指法律的整体。包括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学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狭义上,“法律”仅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 二、西文中的“法”“法律”及其相关概念 第二节法的本质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法的本质的论述

法理学

法理学 一、名词解释: 1、法学:法学是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各种科学活动及其认识成果的总称。 2、法理学:法理学是法学的一般理论基础理论方法论和意识形态。 3、价值分析方法:通过认知和评价社会现象的价值属性,从而揭示评判或确证一定社 会价值或理想的方法。 4、法的国家性:以国家的名誉创制的并且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5、规范性法律文件:表现法的内容的形式或着是载体。它是普通、多次和反复适用的 法律文件。即宪法法律、法规和法章。 6、法律渊源:指那些来源不同、因而具有法的不同效力意义和作用的法的外在表现形 式。 7、法律规则:经过制定或认可的关于人们行为或活动的命令,允许和禁止的一种规范。 8、法律原则:法律的基础性真理、原理,或者为其他法律要素提供基础或本源的综合 性原理或出发点。 9、法的溯及力:新法对它生效前所发生的行为和事件可加以适用的效力。 10、法律体系:一个国家全部规范分类组合,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有机联合的统 一整体。 11、法律部门:一个国家根据一定原则和标准划分为本国同类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总称。 12、立法体系:立法体系或称为定法想、体系,是指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体系。 13、法制体制:法制运转机制和运转环节的全系统,法制体系包括立法体系、执法体系、 司法体系、守法体系、法律监督体系等。由这些体系组合而成的一个成纵向的法制运转系统。 14、应有权利:应有权利是权利的初始形态,它是特定社会的人们基于一定的物质生活 条件,政治传统和文化传统而产生出来的权利需要和权利要求,是主体认为或被承认应当享有的权利。 15、法定权利:法定权利是通过实在法律明确规定或通过立法纲领、法律原则加以宣布 的,以规范与观念形态存在的权利。 16、基本权利义务:基本权利:1)、政治权利和自由。2)、宗教信仰自由。3)、人生自 由权利。4)、社会经济权利。5)、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6)、特定人的权利。 7)、监督权利。基本义务:1)、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团结。2)、遵守宪法和法律。3)、维护祖国的安全和利益。4)、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参加民兵组织。5)、依法纳税 17、法律行为的主观要件:(1)意思行为(意志) (2)行为认知 18、法律关系:法律在调整人们行为的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19、法律事实:由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有法律关系形成、变更或消灭的各种事实的总 称。 20、法律责任:因损害法律上的义务关系所产生的对于相关主体所应当承担的法定强制 的不利后果。 21、归责:又称为法律责任的归结,是指由特定国家机关或者国家授权的机关依法对行 为人的法律责任进行判断和确认。 22、责任法定原则:根据法律的规定确定责任的范围和程度。 二、简答题: 1、简要分析法理学的构成和知识体系? (1)法理学的三大构成要素为法理学的内容、方法和渊源。 (2) 法理学的知识体系围绕法律是什么这个核心问题展开的。包括法律理论(主要视角)。

法理学网上作业

法理学网上作业 一、名词解释 1、法理学:是以整个法律现象的共同发展规律和共同性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包括法律的起源、发展和消亡、法律的本质和作用、法律和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法律的创制和实现、法律的价值等。 2、法律:是由统治阶级制定的,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社会规范。 3、法律规制:法律规范对人的行为构成了社会关系调整和引导,是法的功能和作用基本体现表明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它的社会功能在于实现社会关系的一种有序状态即秩序 4、法的正式渊源:法的渊源分为形式的渊源和实质的渊源,一般来说我们讲法的渊源,就是讲法的形式渊源,也就是法的表现形式 5、法的溯及力:所谓法的溯及力,就是指新法可否适用于其生效以前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和行为,并对这些事件和行为法律上的效果发生面向过去和未来的影响。如果新法适用于其生效前发生的行为和事件,并改变已经发生的法律上的效果,是溯及既往;如果新法适用于正在发生的事实或者对在持续中的法律上的效果面向未来地加以改变,是不溯及既往;如果新法只适用于其生效以后发生的行为和事件,则是不溯及既往。狭义的溯及力往仅指溯及既往,广义的则还包括不溯及既往力 6、法律体系:法学中有时也称为“法的体系”,是指由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的一个呈体系化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法律体系(Legal System):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全部现行法律规范分类组合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简单地说,法律体系就是部门法体系。部门法,又称法律部门,是根据一定标准、原则所制定的同类规范的总称。 7、法的价值:法的价值是指,法这样一种社会规范有哪些为人所重视的性状、属性和作用。所谓价值是指客体能够满足主体的需要。 (1)同价值的概念一样,法的价值也体现了一种主客体之间的关系; (2)法的价值表明了法律对人们而言所拥有的正面意义,它体现其属性中为人们所重视、珍惜的部分; (3)法的价值既包括对实然法的认识,更包括对应然法的追求。 8、程序法:是规定以保证权利和职权得以实现或行使,义务和责任得以履行的有关程

法理学

法理学笔记 第一章 第一节 法学是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各种科学活动及其认识成果的总称。 法学体系的划分:1:法律部门的角度:由于有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等不同部门,与之相应就有宪法学,行政法学,民法学,刑法学等 2:认识论的角度: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 第二节 古罗马的法律制度是古代西方世界法律制度发展的巅峰。 注释法学派人文主义法学派自然法学派分析法学派社会法学派统一法学派新马克思主义法学派 分析法学派的出现标志着作为独立学科的法学的出现. 第四章 第一节 法理学是法学的一般理论 一般性问题:包括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国际法等在内的整个法律体系,包括立法行政执法司法法律监督等在内的法律运行全过程,以及古今中外各种类型的法律制度及其各个发展阶段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法理学是法学的基础理论 法理学主要研究何为权利为什么存在权利人应当有哪些权利这些根本问题提供关于权利的基础理论P62 法理学是法学的方法论 法理学是学率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第一,法理学的理论对法学研究具有方法论价值 第二,法学方法论是法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P63 法理学是法学的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一定阶级或集团的思想家对特定社会关系反映后而建立的,包括一定的政治法律哲学道德艺术和宗教等社会学说的完整的思想体系,其目的是为了建立或巩固一定的政治制度以维护本阶级或集团的根本利益. 第二节 在中国最早使用法理学一次大概算梁启超先生的《中国法理学发达史论》 法理学的理论体系问题至少包括两方面:第一,法理学作为法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应当研究那些理论问题 第二,按照什么样的逻辑把这些相对独立的理论问题组织起来 美国法学家霍尔认为法理学包括四部分内容:法律价值论法律社会学形式法律科学法律本体论 法理学的理论内容的五类基本问题

法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法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法理学(Jurisprudence)是以整个法律现象的共同发展规律和共同性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包括法律的起源、发展和消亡、法律的本质和作用、法律和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法律的创制和实现、法律的价值等。 名词解释 1、法学又称法律科学,是一切专门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总称。 2、法学体系,指法学是一个由各个互不相同、但有联系的分支学科构成的知识系统。 3、法理学是我国法学体系中处于基础理论地位的理论学科,它是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从总体上来研究法和法律现实的一般规律,研究法的产生、本质、作用、发展等基本问题,研究法的创制和实施的一般理论,并着重研究我国社会主义法和法制的基本理论问题的理论学科。 4、社会调整就是通过一定的社会权威,确定社会生活主体的行为方式,指明其发挥作用和发展的方向,有目的地将其纳入一定的秩序之中。社会调整是实现社会秩序、维持社会正常运行的必须手段。 5、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产和生活中逐步形成并把它固定下来的,传统、集体感和恐惧感是维护其有效的重要力量,并对违反习惯者严厉惩罚的原始时期的行为规范。。习惯是原始社会主要的社会调整手段。 6、个别性调整是最早发展起来的社会调整。它是按照针对具体人、具体事所确定的行为方式,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的一次性调整。 7、规范性调整就是针对某一类主体、某一类情况而使用一般行为规则进行的重复性的调整。 8、法律规范规定人们的行为可以怎样做、应该怎样做或禁止怎样做,它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的标准,是指引人们的行为、预测未来行为及其后果的尺度,同时也是制裁违法行为的依据。 9、法是指由国家专门机关创制的,以权利义务为调整机制并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的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 10、法的价值就是法这个客体(制度化的对象)对满足个人、群体、社会或国家需要的积极意义。 11、法制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法律制度的简称。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现行法律规则,而且包括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运行,法律运行的机制,一个国家的法律文化传统,占主导地位的法律意识,发现教育以及法学研究等等,它是一国、地区法律上层建筑诸因素构成的系统。 12、法系按照法的历史传统和法的外部特征对法进行的分类。 13、大陆法系是以古代罗马法为基础和以19世纪初法国民法典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 14、英美法系是以英国法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又称英国法系、普通法法系。 15、法律移植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部分甚至大部分都是从另一个国家法律制度或许多“法律集团”中输入的一种现象。 16、法的历史类型就是按照法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及社会需要对法所作的基本分类。 17、法治是指依法治理国家的原则。 18、一国两制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 19、法的原则指体现法的本质和内容的法的基本出发点和指导思想。 20、社会主义法的原则指反映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内容的社会主义法的基本出发点和指导思想。 21、法治原则即依法治国,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职人员和公民都必须严格守法的原则。 2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是指法作为同一尺度衡量事实上不平等的人,不仅人人权利平等,而且义务平等。 23、社会调整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国家内存在的、有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所决定的社会规范,构成某一种统一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不同的方面,用不同的手段,共同保证这对社会生活领域产生全面、深刻影响的统一体。 24、法律调整指根据一定社会生活的需要,运用一系列法律手段,对社会关系施加的有结果的、规范组织作用。

法理学

单项选择 一、法学是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各种科学活动及其认识成果的总称。 二、法学可分为理论法学与应用法学两大部类。 三、这一世界观的核心是自由、平等、人权和法治,其典型的表达形式是自然法学派的“社会契约论”和“天赋人权论”(自然权利论)。 四、康有为、梁启超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并发动了戊戌变法;孙中山、章太炎等主张废除君主制,实行民主共和制。 五、法学方法论就是用各种法学研究方法所组成的方法体系以及对这一方法体系的理论说明。 六、阶级分析方法就是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阶级社会中各种社会现象的方法。 七、价值分析方法就是通过认知和评价社会现象的价值属性,从而揭示批判或确证一定社会价值或理想的方法。 八、法的对象效力:各国法的对象效力颇有差异,原则大体有四种:属人原则,属地原则,保护原则,综合或折中原则。中国实行综合原则。 九、从法律规则的功能上看,可将法律分为调整性规则和构成性规则。 十、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多项选择 一、实证研究方法类型:社会调查方法;历史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方法;逻辑分析方法;语义分析方法。 二、法理学的理论内容概括为五类基本理论问题:法是什么?法应当是什么?法在人类历史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法在生活中是如何运行的?法与社会其他方面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三、法的本质:1、法是“意志”的体现和反映:法是“意志”的反映或体现;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法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的反映;法是“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的意志。2、法的内容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四、法的局限性:法只是许多社会调整方法的一种;法律并不能有效地干预或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法律具有保守性、僵化性和限制性;法的运作成本大。

法理学知识点

法理学知识点1 一、名词解说 1.法学 法学是以法律这一特定的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科,包含理论法学、应用法学、法解说学、法社会学等。 2.法理学 法理学,是法学理论学科,它经过研究法律现象来探访法的内在规律,它研究整体的法、一般的法、商讨法的一般原理和最高原理,议论法学和法律实践中带有共同性、根天性的问题。 3.法律 广义的法律,指所有由国家拟订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包含狭义的法律、行政法例、地方性法例、规章以及经国家认可的习惯法。 狭义的法律仅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拟订的基本法律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委会拟订的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 4.法律的可诉性 法律作为一种规范人们外面行为的规则。能够被任何人在法律规定的机构中 经过争议解决程序加以运用。 5.法的实质 法的实质是指法律这一事物自己的构成因素之间相对稳固的内在联系。 6.法律原则 法律原则是指能够作为法律规则基础或根源的原理或准则。 7.法律规则 法律规则是由国家拟订或认可,由国家强迫力保证明行的、以权益义务为内容的行为规则。 8.法律看法 法律看法是对各样法律事实进行归纳,抽象出它们的共同特色而形成的威望 1拜见高其才:《法理学》,清华大学第一版社2015 年第 3 版。

性范围,拥有对内同质性和对外区隔性。 9.法律系统 法律系统也称部门法系统,是指一国的所有现行法律规范,依照必定的标准和原则,区分为不一样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内部和睦一致、有机联系的整体。 10.法律部门 法律部门,也叫部门法,是指依据必定的标准和原则所区分的调整同一类法 律规范的总和。 11.规范性文件的规范化 规范性文件的规范化是指有权国家机关在拟订规范性文件时,一定依照有关要求,使规范性法律文件切合必定的规格和标准,进而使一个国家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成为内部和睦、外面协调的整体。 12.法律渊源 在实质意义上,法律渊源指法律内容的根源,如法律根源于经济或经济关系。 在形式意义上,指必定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拟订或认可的拥有不一 样法效劳和地位法律的不一样表现形式。 13.法律的非正式渊源 法律的非正式渊源,是指那些拥有法律意义的准则和看法,这些准则和看法还没有在国家正式法律中获取威望性的明文表现,如正义标准、公共政策、道德信念等。 14.法律的正式渊源 法律的正式渊源,是指那些能够表现于国的家拟订的规范性文件中明确条则 形式中获取的渊源,如宪法、法律法例等。 15.习惯法 习惯法是独立于国家拟订法以外,依照某种社会威望和社会组织,拥有必定强迫性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16.拟订法 拟订法是指国家机关依照必定职权和程序创制的成文法。 17.判例法

法理学名词解释

法理学名词解释

法理学的对象:法理学以法律现象的一般性、普遍性问题为研究对象。 法:法是反映一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得到国家强制力保证的、通过赋予社会关系参加者权利与义务的方式实现的规范体系。 法律概念:在法律上对各种事实进行抽象,概括出它们的共同特征而形成的权威性范畴。 法律规则:一种特殊的、逻辑上周全的规范。 调整性规则:直接体现法对社会关系调整职能的规则,包括授权性规则、义务性规则和禁止性规则。 保护性规则:体现法对社会关系的保护职能,它规定的是违法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和法律制裁措施。授权性规则:规定主体享有做出或不做出某种行为的权利,肯定了主体为实现其利益所必需的行为自由。义务性规则:也称积极义务规则,是规定主体应当或必须做出一定积极行为的规则。 禁止性规则:规定主体不得做出一定行为,即规定主体的消极不作为义务,以实现权利人的利益。 绝对确定性规则:规定了主体权利、义务或法律责任的内容,不允许执法和司法人员进行自由裁量。 相对确定性规则:对主体权利、义务或法律责任做出概括规定的同时,又允许执法人员在规则规定的范围以内根据事实状态进行选择,做出一定自由裁量。 强行性规则:规定了明确的行为模式,行为主体必须遵守规则的规定,不允许自行协议解决问题。 任意性规则:在规定主体权利义务的同时,允许当事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协商自行设定权利义务。确认性规则:对在法律调整之前就已经存在的各种行为方式和行为关系进行评价,通过授予法律权利和设定法律义务对该行为在该关系予以确认并加以调整。 构成性规则:以该规则的规定作为产生某种行为方式的前提条件的法律规则。 确定性规则:直接而明确地规定某一行为规则的内容,无须援用其他立法文件加以说明的法律规则。 委任性规则:又称委托性规则,是指没有明确规定某一行为规则的具体内容,只是委任某一国家机关加以规定的法律规则。 准用性规则:虽然没有直接规定某一行为规则的内容,但明确指出在这个问题上可以适用其他法律条文或法律文件中某一规定的规则。 法律原则:可以作为规则的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稳定性原理和准则。 基本原则:体现法的总体指导思想、基本精神和价值取向的原则。 具体原则:基本原则在不同领域或法律调整过程不同阶段的具体化。 社会原则:法反映和体现一定形态社会关系的基本内容,确认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这会制度的原则。专门法律原则:反映和体现法律自身特点和规律性的原则,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法律原则”,或者“纯粹”的法律原则。) 公理性原则:从一定形态的社会关系本质中产生出来,得到社会成员广泛公认并被奉为法律准则的公理。政策性原则:国家在管理社会事务的过程中为实现一定目标而作出并被确认为法律准则的政治决策。 法的历史类型:依据法所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及所体现的国家意志的性质不同,而对各种社会的法律制度所做的分类。 法系:根据历史渊源、历史传统、存在样式和运行方式的不同而对当今法律制度做出的分类。

法理学范围

法理学范围LT

的模糊性和概括性 4)法律规则之间往往相互排斥,而法律原则则可以相互兼容 5)从逻辑结构上看,法律原则结构较简单,而法律规则的结构较复杂 7.法律原则P70 法律的基础性真理或原理为其他规则提供基础性或本源的综合性规则或原理,是法律行为、法律程序、法律决定的决定性规则。 8.法的正式渊源与非正式渊源P79-82 正式渊源:制定法、判例法、习惯法、国际条约与协定。 非正式渊源:公平与正义的观念、公共政策、法理、学说。 9.当代中国法的正式渊源P83_86 宪法;法律;法规;规章;经济特区法规和规章;军事法规与军事规章;民族自治区域的资质条件和单行条例;特别行政区的规范性文件;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 10.法律汇编、法律编纂、法律清理P90-91 法律汇编:是指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标准,对现行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惊醒系统的整理编排并汇集成册的活动。(不属于法律创制活动) 法律编撰:是指对某一类或某一部门法的全部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整理、审查、补充、修改,使之形成系统的法,或者在此基础上编制一部新的法典的活动。(属于法治创制活动) 法律清理:是指有权的国家机关按照一定的程序或统一安排的要求,对一定时期和范围内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审查和清理,从而重新确认其法律效力的专门活动。(不属于立法活动) 11.法的效力、法的实效P92 法的效力:通常指法所具有的约束力,即法对主体所具有的普遍约束作用。 法的实效:指法的实际有效性,即人们在实际社会生活中按照法律规定的行为模式去行为,法律从而被实际遵守、执行和适用的状态。 12.确立法的效力等级的原则P94 1)上位法优于下位法原则(不同位阶)。 2)特别法优于一般法原则(同一位阶) 3)新法优于旧法原则(同一位阶) 4)国际法优于国内法原则(以主权国家缔结或参加或认可为前提) 13.法的对象效力的原则P96 1)属人主义原则 2)属地主义原则

法理学主要内容

第一编法学导论 第一章法学 第一节法学的研究对象 1.研究内容:法理学研究法律现象中最一般最普遍的问题。 2.法学方法是研究法律现象的基本方法,往往是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基本应用。 3.观察法律现象需要一个角度泸州遗赠案 4.当代中国法学的研究方法有两个弊端。一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作为唯一科学正确的方法;二是“对策法学”的研究方法。一方面是“古为中用、洋为今用”。二是绝大部分研究采用教科书的研究方式。 5.法学研究首先需要确立问题意识。“中国的问题世界的眼光”。其次是理论的可证伪性。 6.法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小处着手、大处着眼 (1)价值分析法(2)实证分析法历史、逻辑、比较(3)经济分析 第二编法的本体 第四章法的概念 第一节“法”概念的语义分析 一、法的基本涵义 1.国家制定或认可 2.某种意志的表达 3.外在强制性 4.权利和义务的规定 二、法的词源与词义 1.中文中法的词源学含义灋 (1)法者,刑也例证(2)平之如水,从水。所以去不直者去之,从去。例子(3)蔡枢衡先生的新解、苏力的质疑《法的故事》(4)刑、法和律的联系与区别2.西文中法的含义 (1)法和法律的区别应然和实然 (2)这种区别的背后是什么?自然法传统彼岸世界的追求 (3)自然法下的法和法律 △法辨中西法文化的简单比较礼法社会和法治社会 △思考:为什么中西方的法的含义不同?为什么现代法治产生于西方 三、对自然法的理解 1.西方自然法理论的理论意义在哪 2.法学是不是科学?如何理解法学的科学性?

(1)科学是以对客体的观察、测量、计算等为基础,立足于观察问题,而法学作为一种理解性科学,主要在于发现行为及文本的意义。意义的探寻是法学研究的主题。 (2)科学反映的是事物的因果律,而法学至多只能反映事物的准因果律。因果律强调的是必然发生这样的变量之间的关系,但这对法学来说似乎是难以企及的梦想。 (3)科学必须保持价值中立,而法学则难以排斥价值判断。 四、法的基本概念 1.当代中国实践中法律的广义和狭义的区别 2.法和法律在理论上的区别 (1)应然和实然(2)法是一种权利要求,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3)两者与国家权力的联系不同,法律与国家权力有着必然和直接的联系 (4)法对于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是直接的,而法律对于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是间接的,需要通过统治阶级意志这一中介环节 第二节法的本质 一、从法的本体下定义 1.规则说 2.命令说 3.判决说“法是过去的判决和未来判决的预测” 4.行为说 二、从法的本源上下定义 (1)神意说(2)理性说(3)意志论法律是人民意志自由而庄严的体现(4)规律论 三、从法的作用上下定义 1.正义论“法者,天下之公器也” 2.社会控制论 3.事业论法律是使人们的行为服从规则治理的事业 四、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你们的法不过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而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你们这个阶级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 1.法的初级本质国家意志性 2.二级本质:阶级本质。所谓国家意志只能是统治阶级的意志 3.终极本质:物质制约性 英文“本质”一词拼写为essence,源自拉丁词esse(是),“一个事物是其所是”即本质。马克思也将事物的本质是其内在的、深层的、必然的规定性,是此物区别于彼物的质的规定性。 本体论是本质主义的学说,旨在追求和建立具有普遍必然性的、因而是确定性的知识体系。在本质主义

公丕祥法理学笔记13编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法理学的性质与范围 一、法理学与法哲学 法哲学以哲学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但不是哲学的一个部门;法哲学用部门法学的研究成果丰富自己,但不是法学与哲学间的边缘学科。法哲学就是法理学,或法的一般理论。 二、法理学的研究对象 法理学是以法的现象的普遍性规律和最一般的宏观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是认识和叙述法的现象辩证发展过程的概念与范畴体系,是法律科学体系的基础性学科。 法理学研究对象的三个显著特点:1、普遍性。旨在揭示人类社会法的现象矛盾运动及其外在形式的客观规律。该规律表现为两个基本矛盾关系。其一是法的现象的主观性(意志关系)与客观性(社会经济关系)的矛盾关系。其二是法的现象的内容与形式的矛盾关系。2、宏观性。在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以法和法律最一般的重大的宏观性问题为研究对象,如法的现象本体与价值、法律调整及其机制等。3基础性。探求法理学基本概念、范畴和原理之间的内在关联,形成一个具有严格逻辑联系的法学理论体系。 三、法理学领域的基本问题 法的现象是什么?→法理学本体论(法的现象赖以存在的根基)与价值论(一定社会主体对一定的法的现象的评价、选择及价值取向) 我们如何认识发的现象?→法理学认识论和方法论

第二节法理学的历史发展 一、中国法理学的历史沿革 二、西方法理学的进化 三、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伟大革命 第三节法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历史辩证的方法 即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必须坚持法理学研究的唯物主义原则、辩证原则和历史主义原则。 二、系统考察的方法 首先要把法的现象本身看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系统,而不是局部的简单相加,致力于解释法的现象系统中的多样的联系。其次要把握法的现象系统的层次和结构。 三、比较分析的方法 可比关系包括:1不同法律文化传统的比较研究2不同历史类型的法的现象系统的比较研究3同一历史形态下不同国度的法的现象的比较研究。【思考题】 3、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思想家和法学家囿于阶级局限性和时代局限性,不可能对人类阶级社会复杂的法的现象作出科学解释。马克思主义法律学的产生和发展逐步揭示了一定社会的经济条件是构成法的现象的基础,对法权现象起决定性作用,探索了国家和法的现象的历史起源的一般规律,对法的现象做出了科学解释,因为是文明社会法理学发展史上的伟大革命。

南师大考研复试法理学笔记(公丕祥第二版)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法理学的性质与范围 一、法理学与法哲学 法哲学以哲学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但不是哲学的一个部门;法哲学用部门法学的研究成果丰富自己,但不是法学与哲学间的边缘学科。法哲学就是法理学,或法的一般理论。 二、法理学的研究对象 法理学是以法的现象的普遍性规律和最一般的宏观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是认识和叙述法的现象辩证发展过程的概念与范畴体系,是法律科学体系的基础性学科。 法理学研究对象的三个显著特点:1、普遍性。旨在揭示人类社会法的现象矛盾运动及其外在形式的客观规律。该规律表现为两个基本矛盾关系。其一是法的现象的主观性(意志关系)与客观性(社会经济关系)的矛盾关系。其二是法的现象的内容与形式的矛盾关系。2、宏观性。在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以法和法律最一般的重大的宏观性问题为研究对象,如法的现象本体与价值、法律调整及其机制等。3基础性。探求法理学基本概念、范畴和原理之间的内在关联,形成一个具有严格逻辑联系的法学理论体系。 三、法理学领域的基本问题 法的现象是什么?→法理学本体论(法的现象赖以存在的根基)与价值论(一定社会主体对一定的法的现象的评价、选择及价值取向) 我们如何认识发的现象?→法理学认识论和方法论 第二节法理学的历史发展 一、中国法理学的历史沿革 二、西方法理学的进化 三、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伟大革命 第三节法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历史辩证的方法 即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必须坚持法理学研究的唯物主义原则、辩证原则和历史主义原则。 二、系统考察的方法 首先要把法的现象本身看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系统,而不是局部的简单相加,致力于解释法的现象系统中的多样的联系。其次要把握法的现象系统的层次和结构。 三、比较分析的方法

法理学

第一章法的本体 第一节法的概念 一、法学和法理学 (一)法学的概念 法学是一门社会科学,是以法律现象或法律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问或理论知识体系。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 1.法学是一门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是研究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法学属于社会科学。 法学作为一种理论知识体系,建立在实践性的法律问题基础上,并且对其作出高度分析和凝练,是人的一种经验理性和价值立场的反映。 2.法学以法律现象或法律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 法律现象或法律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动态和静态法律现象、微观和宏观的法律问题。 对法律现象不同角度的研究,就形成了不同的法律学派,如自然法学派、分析法学派和社会法学派。 法理学作为一门学科,需要对法律现象进行全面的研究。 3.法学是一门职业性知识体系。 法学的语言具有学科的专业性,它有专门的语言特征和特定含义而不同于日常用语。 (二)法学的产生与发展 法学的产生晚于法律现象。法学是在法律现象产生、发展并积累到一定阶段,在出现了专门的职业法学家之后出现的。其发展脉络大致如下: 在中国,法学在春秋战国时就有相当发展,出现了儒、法、道等关注和探讨法律问题的流派。至西汉中期以后,儒家法律思想一直占统治地位。鸦片战争后,既有封建的法律思想又受西方法律思想的影响。 在西方,法学最早源于古希腊,到罗马共和时期得到充分发展,并成为独立的学科。中世纪,法学成为神学的附庸。12-16世纪是罗马法复兴时期,出现了以研究和恢复罗马法为核心的新的法学。17-18世纪,出现了适应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法学思想,并随着其发展出现了许多法学流派。 19世纪,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使法学真正走上科学发展道路。 (三)法学思维与法学方法1.法学思维 特征: ①它是谁说理的思维,而不是依靠暴力解决争议。论证可以是思辨的,但更应该是经验的。检验法学理论的标准是社会实践。 ②它是以国家法为起点的思维。法律问题可以在“法外”获得理解,但对于解决法律问题本身是以国家现在的实在法为依托的。 ③它是程序性的思维。法律问题须在国家法律的范围内,通过相应的法律程序来确定和解决的。 2.法学方法 ①哲学方法: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②历史考察的方法:把法律现象同一历史条件联系起来加以考察。 ③分析方法:指从逻辑分析和语义分析的角度对法律或法律规范的结构进行解释的方法。 ④比较的方法:对法现象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研究。 ⑤社会学的方法:通过社会调查的手段对法学问题进行研究的方法。包括收集材料和分析材料。(四)法学体系 指法学分科体系,即法学各学科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其核心问题是法学内部各分支学科的划分。 近代意义上的法学体系从19世纪中后期开始形成,并且不断演变与发展,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形成了不同的法学体系。 中国法学界对此问题的较为一致的观点是,应该从不同角度和标准对法学的分支学科进行划分。法学分类 1.从认识论角度分: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 2.从各种法律类别的角度分:国内法学、国际法学、法律史学比较法学和外国法学。 3.从法律的制定到实施角度分:立法学、法律解释学、和法律社会学。 4.从法学和其他学科关系的角度分:法学本科与法学边缘学科。 (五)法理学 法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其研究对象主要是法和法学的一般原理、基本的法律原则、基本概念和制度以及这些法律制度运行的机制。 它不关心每一个具体制度和法律的具体操作,而是对每一个法学学科中带有共同性、根本性的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