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理学是法学领域中的律学法学与法理学概念辨析

法理学是法学领域中的律学法学与法理学概念辨析

法理学是法学领域中的律学法学与法理学概念

辨析

律学、法学与法理学概念辨析━━试论法理学的范围进入21世纪的中国法学界,法理学人们越来越重视对法学进展理论与实证的分析^p 研究,换言之,分析^p 法学思潮日益风行。在此过程中,学人们似乎遇到了从未有过的概念困惑,于是时常有问:什么是法?什么是法学?什么是法理学?如此等等。由于一些根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认识不够透彻或不统一,以致于这些概念在运用过程中显得非常混乱。本文抛砖引玉,试图从概念的辨析入手,结合有关史料,将法学理论分为律学、法学和法理学三大子系统,从而进一步明晰法理学的根本任务和真正范围,努力描绘一幅全新的法学理论知识框架图景,供商榷。

一、语义分析^p 视域下的律学、法学和法理学关于法学。这是一个在法学概念大厦中运用得最混乱的一个概念。据考,“法学”一词从语上来自古拉丁语Jurisprudentia,是由词根jus(法)的形容词形式juris和另一个词根

providere(知识)构成,故其原意应为“法的知识”,而不是通常认为的“法律知识”。在实际研究和运用过程中,我们时

而将之用得非常纯粹,一如凯尔森所描绘的:“纯粹法学是法律的科学而不是法律的哲学,法学研究的是‘实际上是这样的法律’而不是‘应当是这样的法律’”。但时而又把它运用得非常广泛,几乎是包罗万象,律学与法理学系统中的知识也被它一概地“海涵”,究其原因,是我们对“法”这一概念的认识不统一或者说是我们的话语系统太单一〔过于统一〕所致。我们通常所采用的是马克思的理论知识系统中所给出的定义,即“法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并由国家强迫力保证施行的‘国法’”

①。而我们认为,这个所给出的恰恰是“律学”的定义〔后面将要细述〕。今天,西方法学各派的思想蜂涌而入,不断地冲撞着我们过于单一的却信以为“颠倒不破,四海皆准”的传统法学理论和话语系统,使得我们的概念系统在这多元理论的撞击下越发变得脆弱、模糊和混乱。因此,当务之急必须理清各研究领域的范围,把律学〔国法〕留给律学,把法学还给法学,找回法理学自己的“家”。律学研究的是实然法领域,法学研究的才是应然法领域,法理〔哲〕学恰恰是研究实然法与应然法的关系问题,三者分别代表和维系着法的实证维度、价值维度和批判维度,各司其职,区别明显,当然不能混淆。关于律学。律学是研究实然法〔国法〕的知识系统,从纯粹语义学角度看,它有韵〔音〕律之学的含义,此系艺术语

词。同时,它又有同“法”在同一层面上的内涵,我们中国古代早已将法、律与政策作了明确的界定与区分,管子说:“法者,天下之仪也。所以决疑而明是非也”;(《管子.明法解》),后来他又说,“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管子.七臣七主》)假设从中国法制史上看,中国律学的开展也有着长远的历史和丰富的成果,这总让我们以一种按捺不住的骄傲和自豪感追溯起那个律学、法学与法理学都得到空前开展的“百家争鸣”时代:法理学家们在不断地探寻着实然法〔律,国法〕与应然法〔法,道德〕的关系问题,儒家从社会实证的角度提出“纳仁入礼”、“礼法统一”等,道家那么在法的本质追问过程中提出“道法自然”,拓宽了对“法”的认识,而法家那么崇法推律,“一断于法”。诸子百家各有奉献,推动了中国法学,尤其是律学空前开展,从《法经》到《秦律》的开展速度和完备程度可窥一斑,最终,由秦国的商鞅完成了变“法”为“律”、为“律”正名的重大历史使命。秦汉以后,法理学因政治专制与礼教束缚而受到严重压抑,但以注释法律为业的“律学”却一花独放

②。可悲的是,从此法理学与法学几乎没有了声音,变得“万马齐喑”,即便是这一花独放的“律学”也同样被压制而退缩到了对帝王律令的“注释”这一业之中,其后虽有魏晋律

学、唐律疏议的繁华,却不免只是笼中丽鸟,孤芳自赏罢了。在这里要必须提及的是,仅以注释为业的“律学”之花虽然一枝独放长盛不衰,但在鸦片战争期间洋人的枪炮声中终于凋谢。国门翻开,西方法文化大肆入侵,“引进西法,修改旧律,会同中西”便成了那个时代的潮流,中西方两种截然不同的法学理论从对立冲突到调和交融,最后,传统的中国法学理论体系终于在这种冲突和交融中自行解体

③。表达在语言上,最明显的就是融“法”入“律”,将西方先进的“法学”与中国强势的“律学”合而称诸“法律”,从某种意义上讲,“法律”从此变成一个偏正词,而且是一个前偏后正的偏正词,重心于“律”了。律学从此从立法、解释法律、执法、司法、守法直到法律监视等各个环节都得到了大力而全面(这里未说“安康合理”)地开展,但不幸的是,在这次法与律的磨合与撞击过程中,国人只丰富了“律”之技术却不知不觉地、继续无形地消解着“法”之本有的价值认知和反思批判维度,即法学之思和法理学之反思。关于法理学。我们时常在运用中将之与“法的一般理论”〔即广义上的“法学”〕相混淆,并时常将之归入到“科学”的种概念之中〔这也许成了目前学界下定义时常犯的一个通病:“科学”后遗症〕,所以,当代英国法学家哈里斯非常形象地描绘到:法

理学不过是一个杂货袋,有关法的各种各样学问、一般考虑都可以投入到这个袋中

④。其实,“法理学”是“智慧”而不应当是“科学”,它是对法学之思的批判和反思〔后文详述〕。这里仍然先从语义分析^p 的角度着手来分析^p 这一概念,“法理学”一词来自日语,据考证,1881年日本法学家穗积陈重在东京帝国大学法学部讲述“法论”时,认为当时流行日本的“法哲学”〔德文Rechtsphilosophie〕名称之“主观性”的形而上学气味太重而提出“法理学”这个译名⑤。这显然是受当时经历、实证思潮的影响。可惜的是,“法理学”经过这一趟日本之旅后,居然〔起码是在中国〕从此迷失了自己的“家”〔法哲学〕,最终表现为“学界〔包括法学刊物〕片面强调法理学的实务化或理论职能,而较淡化其批判认识功能。求真、务实、求善、求美的知识价值被忽略了,大家纷纷转向讨论法的社会学问题、法的政治学问题、法的经济学问题,而对法理学的专门理论、法学方法论、法哲学、人类学、文化学问题那么不愿过多地用力”,“而本应当构成法理学主要研究对象的法的哲学和专门理论问题反而倒显得不甚重要了”⑥。说到这里,我们已经不难看出,“法理学”实为“法的哲学”。它既不是我们通常所指的直接对法律标准(律法条文)或技术的研究,也不是我们那种为特殊阶级(或阶层)利益或某种社会理想

而进展的法学知识研究,而是一种批判与反思,是“法的哲学”批判和专门理论问题研究。

二、律学、法学与法理学的概念与图表分析^p 既然我们已经认识到了“法理学”实为“法的哲学”,就上文之分析^p ,我们不妨试着绘制这样一张图表来表述律学、法学、法理学的相关项比照:律学……‥实然法〔标准、技术〕……‥现实、分析^p 实证法学……‥应然法〔原那么、理想〕……‥自然法法理学……‥实然法与应然法的关系……‥价值批判与反思通过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律学是社会控制的工具之学,在中国古代被称为“刑名法术之学”,它是用分析^p 、实证的方法对实然法〔主要指标准、技术等〕进展研究的知识总称,其往往只表达社会中一局部人的利益〔主要是统治阶级的利益〕,所以在“律学”的视域中,“恶法亦法”(实应表述为“恶律亦律”)的命题也就不难理解了。相比之下,法学那么是塑造和维护社会共同理想的知识体系,主要是以道德的视角对律学的反思,正所谓“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

〔《管子.七臣七主》〕但法学最终仍然只是以曲折不同的方式为现存的“律法”〔实然法〕之存在寻找其存在之合理性的理论根据,因为法学很难(实际上也不可能)做到“价值无涉”〔Value-free〕。也正是在法学的视野中,我们才不难理

解“法律的不法”现象。实际上,唯有法理〔哲〕学才是从对人的终极关心出发,对实然法与应然法的关系问题进探寻和批判,对法学的反思进展再反思,完成一个“肯定――否认――否认之否认”的理论回归。正因如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法理学就是“人学”。作出这样的分类与界定是很有意义的。律学、法学与法理学这三者确实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论旨趣和功能,作出这样的界定划分,有助于让我们明白“法”与“律”不是一码子事,它们实际上是一对矛盾体而不是我们日常所认为的那样(认为它们是同一个东西)。这样划分后还让我们可以明白,法理(哲)学不是一门“技术活”,而是一门“智慧”之学,是人类本有的批判与反思才能在法的领域中的必不可少的一个向度。它还让我们认识到法学(这里是广义的法学)的开展是一个矛盾不断辩证运动的“过程的集合体”,在法学领域中充满了矛盾和矛盾的运动,任何试图制定出一部“永久之法”并以此一劳永逸地一统“法世界”的尝试都将为后人所不齿,任何试图在法学理论领域中一元化并对“异已”理论或文化不断贴“标签”的行为都将为历史所嘲笑。只有在这种理论认识的背景下,我们才能宽容多元文化的并存,才能理解当前“综合法学”潮兴起的原因和价值,才能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寻找到我们中国法理(哲)学的出路和将来。

三、法理学的范围和功能关于法理〔哲〕学的根本问题。恩格斯指出:“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⑦而不是其中的任何一个。同样,法理〔哲〕学的根本问题也是实然法与应然法的关系问题,表如今实际生活中是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问题,而不是其中的任何一个。最早对这个问题系统地理论阐述和探求的人是柏拉图。虽然在公元前5世纪时,“智者”学派已经引发出了“法律应该是什么”和“法律实际是什么”的两个冲突命题,但对二者的“关系问题”进展系统理论探究的是苏格拉底-柏拉图学派。柏拉图从“正义”入手,将正义分为道德的正义与法律的正义,即以正义为纽带来处理应然法〔道德正义〕与实然法〔法律正义〕的关系问题,以此试图构建社会治理模型的框架图景。由于他在法治与人治〔德治、贤人政治、哲学王〕的两极思维中举棋不定,最终造成其一生的二元论“紧张”。叙拉古理想国之梦破灭以后,他走出两极思维,开场重视法律〔法治〕一极存在的价值,提出“法律是第二等好的选择”,从此奠定了“道德正义〔应然法〕――法律正义〔实然法〕二者之间关系是什么”的法理学根本问题框架和研究途径,翻开了法理学研究的真正大门。历史上所有的学派都必须正确面对这个问题并作出答复。据此我们也可以分出三大类别:其一是二元对立派,它在两极思维中将实然法与应然法对立起来择一而从,故又可以分为德治派和

法治派;其二是两极溶合派或辩证派,这当中又可分为“德主法〔律〕辅”和“法〔律〕主德辅”两种;其三便是虚无派或者疑心论者,如老子主张“惟道是从”、“无为而治”。此后对法理

律学、法学与法理学概念辨析━━试论法理学的范围〔哲〕学的

根本问题探求不断,其中最出色的代表人物莫过于阿奎那和康德。阿奎那将法分为四类,即永久法、自然法、人法和神法,试图重新构建法的知识大厦的框架图景,他以充满宗教色彩的上帝法〔神法〕来统摄人法〔律、实然示〕和自然法〔法、应然法〕的关系问题,成为那个时代法学精神的精华。随着“3R”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罗马法继受〕的兴起,哲学终于走出神学的桎梏而不再是神学的“婢女”,“人”从此代替了“神”走上了历史的舞台,理性大旗被高高扬起,西方哲学从此开场了唯理论与经历论之争战历程。这一切表达在法学领域中便是神学法学的终结和诸多新兴学派林立,如哲理法学、历史法学、实证分析^p 法学、社会法学、现实法学等等,其中大多学派是在从事着律学和法学的研究,而真正沿着法理学根本问题开展法理学研究的是哲理法学,代表人物是康德。他通过设定一个先验的“道德律令”而给出一个具有伦理含义的独特的“法律”定义,他说:“法

律是任何人有意识的行为,按照普遍自由原那么,确实能与别人有意识行为相和谐的全部条件的总合”。哲理法学后来为黑格尔开展到了顶峰,完成了一个建立在先验论根底之上的庞大的概念辩证法大厦,使后人望尘莫及。最终把人们从法学辩证法沉思中唤醒的是伟大的美国现实法学家杰罗姆.弗兰克,他以最极端的方式振聋发聩地说:“法律是不确定的、模糊的、多样的,这种不确定性并非不幸的偶尔事件,相反,不确定性本身具有重大价值。”很多人难以承受弗兰克给出的这样的一个“法律”的定义,甚至误认为这只是一种为推进法制改革而成心采取的“极端行为”。实际那么不然,因为律学意义上的“法律”是很确定的、很清楚的,从未听说过有哪个阶级成为统治阶级后竟然拿不出一部用以统治天下的“确实的”“法律”来,而这么简单的道理对于大师级的弗兰克不会认识不到,那么弗兰克为什么说法律是“不确定的”,而这个“不确定性本身”还“具有重大价值”呢?假如我们没有理解错的话,弗兰克所讲的“法律”正是法理学视域中的“法律”,它是一个“应然法〔法〕――实然法〔律〕”的关系问题的集中和转化形式,弗兰克所称的“不确定性”正是指二者〔法与律〕在互动中所形成的那种“张力”,或者说是矛盾对立面之间的辩证运动过程,这个过程本身确实是“不确定的”,而这个“不确定性”本身确实“具有重大价值”,因为它为法理学

家们提供了反思的余地和批判的向度。它也许不会向人们提供实用的“科学知识”,但它是一种“智慧”〔爱智〕的维度,是对人的终极的关心,是推动这个被层级化了的世界不至于过于专制的元动力。假如说哲学是人文科学的“黄昏的猫头鹰”,那么法理〔哲〕学便是法学知识大厦上的“黄昏之鹰”。阐释学的研究告诉我们,研究主体不可能摆脱“前见”的影响进入研究,任何法学研究的“观察判断”都是历史的、社会语境化的⑧。法理学的任务也许正是要对这些“判断”的逻辑“前提”开展批判,通过不断的“前提判断”推动对人的关心与反思,推动这个世界最大可能地去实现自由和正义,朝着实现人在这个世界上“诗意地生存”之目的不断努力。埃利亚斯在《文明的进程》中说过,社会开展的进程本身是没有方案的,或者说文明和国家的形成并非以任何“合理的”方式进展的,由于进程没有目的,所以也不可将“开展的进程”直接视同“进步的进程”。但开展的进程是有序的,有方向性的,就法律这一现象而言,可以直接胜任此“导航员”职责的,唯有法理学。关于法理学的范围和功能。既然法理学的根本问题是实然法与应然法的关系问题而不是其中的任何一个,那么就把那些本属于实然法〔律学〕的领域〔如法律的特征、法律的要素、法律的运行等〕交给律学,把那些本属于应然法〔法学〕的领域〔如法的本质、法的作用、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等〕

还给法学。至此,法理学似乎已“无家可归”了,恰恰相反,此时的法理学恰恰是“四海为家”,只有这样,法理〔哲〕学才找到属于她自己的任务和范围,在探究、求证“实然法与应然法的关系问题”的过程中,全心全意地关注“人”。正如舒国滢教师在他的一段访谈录中所讲述的:“法哲学的核心是对人的关注。关注当下人的生存状况,以及法律如何想象人,采用何种方式对待人的问题。法哲学本身并不能直接像法律政策学那样起作用,它不告诉你如何决定的详细答案,并提供解决的方法,但它可以帮助人去深入领悟法的精神,反省法律职业本身存在的问题,强化我们的疑心意识和认识才能,追寻法律的终极意义,培养法律职业人的职业良知。”⑨最后,我想用邓正来教授的一段话来暂时完毕本文的讨论:“我认为,尽管中国法学重建的任务极其繁重而且需要解决的问题甚多,但最为困难且最为根底的工作便是建构起我们这个时代所的法律哲学”。⑩最终使法学在与其它场域发生互动关系的过程中摆脱“不思的”依附状况,维护其自身的自主性和批判性。(未经答应谢绝转载)注释:

①参见目前多数教科书;

②张国华著,《中国法律思想史新编》,P405;

③刘金国刘双舟,《中国法理体系的演进及其启示》,《政法论坛》20__0年第5期;

④J.W.Harris,

LegalPhilosophies,Butterworths,London1980,P1;⑤刘金国舒国滢主编,《法理学教科书》,P1;⑥舒国滢,《面临机遇与选择的中国法理学》,电子版⑦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P219;⑧参见刘星,《法理学的根本使命和作用—一个疑问和重述》,电子版⑨徐利英陈虹伟舒国滢,《徜徉于法学与美学之间—舒国滢教授访谈》,电子版;⑩邓正来,《中国法学的重建:批判与建构》;

法理学是法学领域中的律学法学与法理学概念辨析

法理学是法学领域中的律学法学与法理学概念 辨析 律学、法学与法理学概念辨析━━试论法理学的范围进入21世纪的中国法学界,法理学人们越来越重视对法学进展理论与实证的分析^p 研究,换言之,分析^p 法学思潮日益风行。在此过程中,学人们似乎遇到了从未有过的概念困惑,于是时常有问:什么是法?什么是法学?什么是法理学?如此等等。由于一些根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认识不够透彻或不统一,以致于这些概念在运用过程中显得非常混乱。本文抛砖引玉,试图从概念的辨析入手,结合有关史料,将法学理论分为律学、法学和法理学三大子系统,从而进一步明晰法理学的根本任务和真正范围,努力描绘一幅全新的法学理论知识框架图景,供商榷。 一、语义分析^p 视域下的律学、法学和法理学关于法学。这是一个在法学概念大厦中运用得最混乱的一个概念。据考,“法学”一词从语上来自古拉丁语Jurisprudentia,是由词根jus(法)的形容词形式juris和另一个词根 providere(知识)构成,故其原意应为“法的知识”,而不是通常认为的“法律知识”。在实际研究和运用过程中,我们时

而将之用得非常纯粹,一如凯尔森所描绘的:“纯粹法学是法律的科学而不是法律的哲学,法学研究的是‘实际上是这样的法律’而不是‘应当是这样的法律’”。但时而又把它运用得非常广泛,几乎是包罗万象,律学与法理学系统中的知识也被它一概地“海涵”,究其原因,是我们对“法”这一概念的认识不统一或者说是我们的话语系统太单一〔过于统一〕所致。我们通常所采用的是马克思的理论知识系统中所给出的定义,即“法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并由国家强迫力保证施行的‘国法’” ①。而我们认为,这个所给出的恰恰是“律学”的定义〔后面将要细述〕。今天,西方法学各派的思想蜂涌而入,不断地冲撞着我们过于单一的却信以为“颠倒不破,四海皆准”的传统法学理论和话语系统,使得我们的概念系统在这多元理论的撞击下越发变得脆弱、模糊和混乱。因此,当务之急必须理清各研究领域的范围,把律学〔国法〕留给律学,把法学还给法学,找回法理学自己的“家”。律学研究的是实然法领域,法学研究的才是应然法领域,法理〔哲〕学恰恰是研究实然法与应然法的关系问题,三者分别代表和维系着法的实证维度、价值维度和批判维度,各司其职,区别明显,当然不能混淆。关于律学。律学是研究实然法〔国法〕的知识系统,从纯粹语义学角度看,它有韵〔音〕律之学的含义,此系艺术语

法理学名词解释

法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1.是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各种科学活动及其认识成果的总称。 2.法理学是对法的一般基础的哲学反思,它一头与哲学相连,另一头与具体法学部门接壤, 是把部门法学与哲学结合起来的一座桥梁。 3.法是政治活动和实现政治目标的一种常规形式,因而政治和法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4.阶级分析方法是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阶级社会中各种社会现象的方 法。 5.价值分析方法就是通过认知和评价社会现象的价值属性,揭示、批判或确证一定社会价 值或理想的方法。 6.实证研究方法是在价值中立的条件下,以对经验事实的观察为基础来建立和检验知识性 命题的各种方法的总称。 7.语义分析法是通过分析语言的要素、句法、语境来揭示词和语句意义的研究方法。 8.法理学是法学世界观和法学方法论的统一,它既是法学的一般理论和基础理论,提供一 系列关于法的基本思想、理论,又是法学的方法论,提供一系列研究法律现象的基本方法。 9.意志是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的心理状态和心理过程,是支配人的思想的和行 为并影响他人的思想和行为的精神力量。 10.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普遍适用于一切社会成员的规范。 11.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 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权力和义务未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对统治积极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12.法的一般作用是对法的各种具体作用所作的最抽象的概括,主要是指法通过确定一定的 权利义务并保障其实现,来建立,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社会秩序和社会进程。 13.整体作用是指法作为统一的法律体系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14.局部作用是指法律体系中某一子系统或构成要素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15.预期作用是立法者立法时设想法律应当或可能发挥的作用 16.实际作用则是法律在调整社会关系、影响社会生活时实际起到的作用。 17.法的渊源意指法律原则或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础,或指发的立、改、废所依据的原理。 18.法的历史渊源是指形成法律的历史材料,文献渊源专指法律文件的原始记录、综述和汇 编,文化渊源特指有关法律的百科全书、教材、专著及法学参考材料,效力渊源指具有法律效力的表现形式。 19.规范性法律文件专指一定的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力范围,依据法定程序制定出来、以权 利义务为主要内容的、由约束力的、要求人们普遍遵守的行为规则的总称。 20.习惯法是不成文法中常见的一种,指那些被国家机关认可的并具有法律效力和习惯规范 的总称。 21.行政法规是指我国最高行政机关即国务院依照宪法规定的权限和法定程序制定和修改 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总称。 22.政策是国家或政党为了完成一定时期的任务而制定的活动准则。 23.国内法是指由一国的立法机关制定或认可并适用于本国主权范围内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4.国际法是作为国际关系主体的国家、地区或国际组织之间缔结或参加并适用的法律法规 的总称。 25.公法是为保护国家或公共利益的法,私法是保护个人利益。

法理学名词解释

法理学名词解释 1.法学:我们认为法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它是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各种科学活动及其认识成果的总称。 2.法律现象:所谓法律现象是指法律以及由法律引起的相关的各种社会现象。 3.法理学:法理学是研究一般的法律和法律现象之规律和原理的理论学科。是关于法学的一般理论、基础理论和方法论。 4. 法的作用:是法律对人的行为以及最终对社会关系所产生的影响,是国家权力和国家意志实现的具体表 现,是社会经济状况的具体体现。 5. 法的规范作用:所谓法的规范作用,简而言之,就是法对于人的行为所起的作用。 6. 法的社会作用:所谓法的社会作用,是指法律作为社会关系调整器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它是经过法律 的规范作用而产生的。 7. 法:是由国家专门机关创制的、以权利义务为调整机制并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的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体 系,它是意志与规律的结合,是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手段,它应当是通过利益调整从而实现社会正义的工具。 8. 法律解释:是指有权的国家专门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根据一定的标准与原则对法律的字义与 目的所进行的阐释。 9. 法律后果:法律后果也是法律规则的必要成分之一,是法律规则中对遵守规则或违反规则的行为予以肯 定或否定的规定。有些学者也称为“后果归结” 或“法律后果归结” 10. 权利规则:又称授权性规则,是规定人们可以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以及可以要求他人为一定行为 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法律规则。 11. 委任性规则:是没有明确地规定行为规则的内容,而授权某一机构加以具体规定的法律规则。 12. 法律原则:是可以作为众多法律规则之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稳定性的原理和准则。 13. 法律概念:是法律的要素之一,指的是在法律上对各种事实进行概括,抽象出它们的共同特征而形成的 权威性范畴。 14. 法的渊源:也称“法源” 、或“法律渊源” ,是指那些具有法的效力作用和意义的法的 外在表现形式,因此也叫法的形式。 15. 行政法规: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即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一种规范性文件,其法律地位和法律效 力仅次于宪法和法律。 16. 部门规章:是国务院各部委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在本部门权限

绪论:法学和法理学

绪论:法学和法理学 学习要点 一法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和职能 二法学的产生和发展 二法学的体系和法理学 三法学、法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四学习和研究法理学的意义和方法 重点、难点讲解 一法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和职能 (一)法学和法学的研究对象 法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它主要以法律现象作为研究对象。 法学,又称法律学或者法律科学,是以法律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是社会科学的一个学科。法学既研究法律意识、法律规范、法律关系、法律行为等法律现象,也研究法律的产生、本质、特征、发展、作用、形式以及法律的制定、适用和遵守等问题,并在研究法律现象的同时,发现法的发展规律。此外,法律现象是社会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研究法律现象必然涉及其他社会现象甚至自然现象。 法律现象是个复杂的概念,它泛指一切涉及人与人之间关于利益的社会现象,这种现象产生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等领域,由此就产生了人类在这些领域中的各种关系。作为法学研究的对象,我们主要关注的是法律意识、文化以及法与经济、政

治、其他社会规范的关系以及如何调整这些关系,这也就涉及到法应该如何制定才能体现法的价值,这些都是我们要学习的问题。 (二)法学的性质和职能 1 法的性质和法学的性质。法的性质主要是指法的阶级性。法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它的产生、发展以及消亡都离不开阶级和阶级斗争。任何一个国家的法律都必然体现着特定阶级的利益,对于研究法的学科,就不能回避这一点,因此,法学在社会科学中是一门具有阶级性、政治性的科学。 2 法学的职能。是指法学的研究对于社会的反作用的问题,它体现为应用的职能、认识论的职能和意识形态的职能。 法学的应用职能是法的职能中最重要,法学担负着于阐释法的本质、规律性的基础上,致力于阐明提高法律调整效率的途径和方法提出有科学根据的预测、多方位地直接地服务于法律实践。法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社会现象的职能,即理论认识职能。法学的意识形态的职能则指的是人们在学习和研究法学的过程中,法学可以影响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尤其是通过法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法学教育的广泛开展,法学还可以促进人们法治观念的增强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 二法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法学的产生。 法学的产生以法律的产生为前提,又以文字的表述和记载为重要

法理学重点归纳

1、法学的概念:法学是以法律现实为研究对象的各种科学活动及其认识成果的总称。 2、法理学概念:是以整个法律现象的共同发展规律和共同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3、法的产生: (1)根源: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组织 (2)标志:a、国家的产生使正在形成的私有制获得社会普遍承认的形式,并得到国家强制力的保证,从而使法这种新的行为规则具有物质后盾 b、出现权利和义务的划分 c、出现专门解决纠纷的机构 (3)产生背景 1、法产生的社会经济、政治根源:生产力的提高,促进私有财产的发展,从而出现了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随着私有财产和阶级的产生,解决争端的方式逐步演变为强者对弱者、富人对穷人、有权者对共有财产的赤裸裸的、野蛮的占有、掠夺;通过第三方的调解这种自愿解决争端的形式也为由第三方强制解决的方式——审判或仲裁所补充。 2、法产生的社会组织根源:在氏族组织解体的过程中,氏族首领的地位发生了质的变化,氏族首领的权力变成了一种压制性的权力。 3、法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在原始公社解体的过程中,社会分工和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也带来了人们价值观念和文化的变化。 4、习惯、习惯法、成文法: 5、法的外部特征:A、法律是一种行为规则(规范) B、法律这种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C、法律规范是通过规定社会关系参加者的权利与义务来确认、保护和发展一定摄于关系的 D、法律规范是有国家强制力保障的规范 6、法的阶级本质:1、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主观) (1)法是一种意识形态。属于思想范畴,是人的意志,不是社会关系,是立法者为实现某种目的而规定的行为规则,是一定意志的体现。 (2)法体现的不是全社会意志而是“统治”阶级意志。 (3)法反映统治“阶级”共同意志,而非其中个别人、个别集团的任性,但统治阶级整体意志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过统治阶级内部和外部的斗争。 (4)法是“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 意志。 2、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由统治阶级物 质生活条件决定(客观)法的物质根 源、物质制约性。 7、法的定义: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并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反映着 统治阶级(即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意 志的规范系统,这一意志的内容是由统 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法通过 规定人们在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确认 和保护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力的社会关 系和社会秩序。 8、法的作用: (1)、法的规范作用:指法作为一种特 殊的行为规则对人们的意识行为发生 影响,从而对人的行为具有指引、评价、 预测、强制、教育的作用,是对违法行 为进行制裁的根据。 (2)、法的社会作用:(1)维护统治阶 级的阶级统治。法的政治作用:确认国 家制度、组织国家机关、确立社会民主、 调整对内对外关系。法的经济作用:确 认经济制度、调整经济关系、促进经济 发展。法的文化作用:促进科技文化事 业进步、促进道德建设发展。(2)执行 社会公共事务。对一切有关全社会的公 共事务进行管理,从而保证人类共同体 的存在和发展,它具有一般社会意义, 不是某一阶级或社会的法所特有的,主 要表现和活动是建设管理各种基础设 施、发展生产、保护环境发展科学技术 和文化、事业。 3、法律本身局限性(1)保守、滞后(个 别情形无法调整)(2)稳定、连续(3) 普遍、概括(4)法律用语言文字表达 (5)程序要求使权威、作用打折扣 (6)法律依靠证据(受人的因素,其 他经济、文化、政治、传统的影响) 8、法与利益的关系: 一.利益决定法的形成和发展 (1)、社会利益的分化导致法的产生 (2)、统治阶级的共同利益决定着法的存在和本 质 (3)、利益的发展、变化决定着法的发展、变化 二.法对利益的形成、实现和发展有能动的反作 用。 (1)法能促进一定利益的形成和发展。 (2)法也能阻碍一定利益的形成和发展。 (3)法是协调和实现利益的有效手段。 9、法的历史类型:根据法所产生和赖以存在的经 济基础的性质和体现的阶级意志不同,对人类社 会的法所做出的分类。 四种类型:(一)奴隶制法律制度 1、否认奴隶的法律人格、公开确认对奴隶的人 身占有; 2、惩罚方式极其残酷,具有任意性; 3、在自由民内部实行的划分; 4、明显带有原始习惯的某些残余。 (二)封建制法律制度 1、肯定人身依附关系; 2、封建等级森严; 3、维护封建王权; 4、刑罚严酷、野蛮擅断 (三)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的特征 1、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原则。这是资本主 义法律制度的首要原则。 2、契约自由。是市场经济关系本质要求在 法律上的体现。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四)社会主义类型 10、法系:所谓法系,一般是根据法的历史传统 对法所作的分类,凡属于同一历史传统的法就构 成一个法系,因此法系是某些国家和地区的法的 总称。 两大法系的区别(重点,还有联系) 在法的渊源方面,大陆法系中法的正式渊源 只有制定法;而英美法系中制定法、判例法都是 法的正式渊源; 在法的分类方面,大陆法系国家一般都将公 法与私法的划分作为法律分类的基础;而英美法 系则是以普通法和衡平法作为法的基本分类; 在诉讼程序方面,大陆法系的诉讼程序以法 官为重心,突出法官的职能,属于纠问制诉讼; 而英美法系的诉讼程序以原告、被告及其辩护人

法理学概念及重点(有用)

1、法的渊源:主要是指法的形式渊源,即由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具有不同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的法的各种表现形式。 2、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对已经制定、颁布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根据一定的要求和规则加以整理和归类,使之成为形式规范,内容协调的成文法系统。 3、法律编纂:又称法典编纂,是指对属于某一法律部门的全部现行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内部的加工整理而使之成为一部系统化的新法典的活动。 4、法律清理:亦指法规清理,是指有关国家机关对一定时期制定的或一定范围内的法律文件从体系、内容上进行审查、分析和整理,并作出继续适用,需要修改、补充或废止决定的活动。 5、法律体系:将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各个法律部门而形成的内在一致的统一体。 6、法律部门:又称为部门法,是对一国现行的法律规范按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不同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调整方法的不同所作的分类。 7、法律权利:是规定或隐含在法律规范中,实现于法律关系中的主体以相对自由的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获得利益的一种手段。 8、权力:权力是合法确认和改变人际关系或者处理他人财产或者人身的能力。 9、人权:人权是指那些直接关系到人得以维护生存、从事社会生活所不可缺少的最基本权利,是人类社会最高形式的、最普遍的权利。 10、法的规范作用:法律作为调整人的行为规范对人的行为所产生的影响。 11、法律的指引作用:法律为本人的行为提供了一个标准和模式,引到人们选择合法的行为方式,也可以预测到自己在某种情况下选择何种行为方式。 12、法律的预测作用:根据法律的规定,人们可以预先推测出,在特定情况下别人将会如何行为以及自己应如何行为。 13、法律解释:在法律的运用过程中对法律的含义进行理解、阐明进而实现运用目的活动。 14、法律原则:法律原则是为法律规则提供某种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的、指导性的价值准则或规范,是法的基本性原理和重要准则的综合体。 15、法律规则:具体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并设置相应的法律后果的行为准则。 16、法律概念:对各种法律事实进行概括,抽象出它们的共同特征而形成的权威性范畴。 17、法律实施:法律实施,亦称法的实施,指法律在社会生活中被人们实际地贯彻施行。 18、执法:亦称法的执行,是指行政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行使行政管理职权、履行职责、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 19、司法:亦称法的适用,是指司法机关及其司法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运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20、法律关系:根据法律规范而产生的以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为内容的特殊的社会关系。 21、法律事实: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现象。 22、法系:由若干国家和特定地区具有某种共性或共同传统的法律体系的总称。 23、判例法:所谓判例法一般是指高级法院的判决,或者说一个判决中所含有的法律原则或规则,对其他法院(甚至对本院)以后的审判来说,具有作为一种先例的约束力或说服力。 24、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由于实施了违法、违约行为或出现了某些法律事实而使责任主体应当承担的不利后果。 25、法律制裁:法律制裁是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对责任主体依其应负的法律责任而实施的强制性惩罚措施。 26、违法:违法是具有法定责任能力的组织或个人违反法律规定,不履行法定义务或滥用权利,给社会造成危害的行为。 1、法律的基本特征及其本质 答:法的基本特征表现为法在现象上所具有的四个独特属性:国家创制性、特殊规范性、普遍适用性和国家强制性。 国家创制性,即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主要是由法律规范所构成的,法律规范有自己特殊的逻辑结构,这种完整的逻辑结构是其他社会规范所没有的。首先,法律规范是一种行为规范,它通过对人们的行为提出模式化要求,进而实现调整社会关系的目的。其次,法律规范有着独特的、严密

法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法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法理学(Jurisprudence)是以整个法律现象的共同发展规律和共同性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包括法律的起源、发展和消亡、法律的本质和作用、法律和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法律的创制和实现、法律的价值等。 名词解释 1、法学又称法律科学,是一切专门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总称。 2、法学体系,指法学是一个由各个互不相同、但有联系的分支学科构成的知识系统。 3、法理学是我国法学体系中处于基础理论地位的理论学科,它是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从总体上来研究法和法律现实的一般规律,研究法的产生、本质、作用、发展等基本问题,研究法的创制和实施的一般理论,并着重研究我国社会主义法和法制的基本理论问题的理论学科。 4、社会调整就是通过一定的社会权威,确定社会生活主体的行为方式,指明其发挥作用和发展的方向,有目的地将其纳入一定的秩序之中。社会调整是实现社会秩序、维持社会正常运行的必须手段。 5、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产和生活中逐步形成并把它固定下来的,传统、集体感和恐惧感是维护其有效的重要力量,并对违反习惯者严厉惩罚的原始时期的行为规范。。习惯是原始社会主要的社会调整手段。 6、个别性调整是最早发展起来的社会调整。它是按照针对具体人、具体事所确定的行为方式,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的一次性调整。 7、规范性调整就是针对某一类主体、某一类情况而使用一般行为规则进行的重复性的调整。 8、法律规范规定人们的行为可以怎样做、应该怎样做或禁止怎样做,它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的标准,是指引人们的行为、预测未来行为及其后果的尺度,同时也是制裁违法行为的依据。 9、法是指由国家专门机关创制的,以权利义务为调整机制并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的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 10、法的价值就是法这个客体(制度化的对象)对满足个人、群体、社会或国家需要的积极意义。 11、法制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法律制度的简称。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现行法律规则,而且包括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运行,法律运行的机制,一个国家的法律文化传统,占主导地位的法律意识,发现教育以及法学研究等等,它是一国、地区法律上层建筑诸因素构成的系统。 12、法系按照法的历史传统和法的外部特征对法进行的分类。 13、大陆法系是以古代罗马法为基础和以19世纪初法国民法典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 14、英美法系是以英国法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又称英国法系、普通法法系。 15、法律移植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部分甚至大部分都是从另一个国家法律制度或许多“法律集团”中输入的一种现象。 16、法的历史类型就是按照法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及社会需要对法所作的基本分类。 17、法治是指依法治理国家的原则。 18、一国两制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 19、法的原则指体现法的本质和内容的法的基本出发点和指导思想。 20、社会主义法的原则指反映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内容的社会主义法的基本出发点和指导思想。 21、法治原则即依法治国,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职人员和公民都必须严格守法的原则。 2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是指法作为同一尺度衡量事实上不平等的人,不仅人人权利平等,而且义务平等。 23、社会调整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国家内存在的、有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所决定的社会规范,构成某一种统一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不同的方面,用不同的手段,共同保证这对社会生活领域产生全面、深刻影响的统一体。 24、法律调整指根据一定社会生活的需要,运用一系列法律手段,对社会关系施加的有结果的、规范组织作用。

法理学名词解释

法学:法学又称法律科学,是一切专门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总称。 法学体系:指法学是一个由各个互不相同、但有联系的分支学科构成的知识系统 法理学:是我国法学体系中处于基础理论地位的理论学科,它是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从整体上来研究法和法律现实的一般规律,研究法的产生、本质、作用、发展等基本问题研究法的创制和实施的一般理论,并着重研究我国社会主义法和法制的基本理论问题的理论学科。 社会调整:社会调整就是通过一定的社会权威、确定社会生活主体的行为方式,指明其发挥作用和发展的方向有目的地将其纳入一定的秩序之中。社会调整是实现社会秩序、维持社会正常运行的必须手段。 习惯: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产和生活中逐步形成把它固定下来的,传统、集体感和恐惧感是维护其有效的重要力量,并对违反习惯者严厉惩罚的原始时期的行为规范。习惯是原始社会主要的社会调整手段。 个别性调整:是最早发展起来的社会调整。它是按照针对具体人、具体事所确定的行为方式,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的一次性调整。 规范性调整:就是针对某一类主体、某一类情况而使用一般行为规则进行的重复性的调整。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这一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它通过规定人们的互相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确认、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生活关系的生活秩序。 法的规范作用:又称法本身的作用,是指法通过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实现对人们行为的评价、指引、预测,实现对合法行为的保护和对非法行为的谴责、制裁、警戒和预防的作用。 专门法律职能:又称法本身的职能,是指法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都有确认、建立、发展一定的社会关系具有法律关系并运用法律手段保护着这种社会关系的能力。 法的调整性职能:是运用法律手段确立、建立、发展一定社会关系,使一定社会关系具有法律关系的性质从而确立一定的法律秩序的职能。 法的保护性职能:是运用法律手段保护已经建立的法律关系、法律秩序,使之不受侵犯或恢复弥补被侵害的法定权利的职能。 法的价值:就是法的这个客体(制度化的对象)对满足个人、群体、社会或国家需要的积极意义。 法制: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法律制度的简称。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现行法律规则,而且包括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运行,法律运行的机制,一个国家的法律文化传统,占主导地位的法律意识、法学教育以及法学研究等等,它是一国、地区法律上层建筑诸因素构成的系统。法系:是按照法的历史传统和法的外部特征对法进行的分类 英美法系:是以英国法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又称英国法系、普通法法系。 大陆法系:是以古代罗马法为基础和以19世纪初法国民法典为传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 法律移植: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部分甚至大部分都是从另一个国家法律制度或许多“法律集体”中输入的一种现象。 法的历史类型:就是按照法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及其体现阶级意志对法所作的基本分类。一国两制: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行祖国和统一大业的完成。 法治原则:即依法治国,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职人员和公民都必须严格守法的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指法作为同一尺度衡量事实上不平等的人,不仅人人权利平等,而且义务平等。

法理学

·法学的概念 法学是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各种科学活动及其认识成果的总称。 ·法理学的性质及其地位 1.法理学是法学的一般理论。 2.法理学是法学的基础理论。 3.法理学是法学的方法论。 4.法理学是法学的意识形态。 ·法的基本特征 1.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规范,它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而达到调整社会关系的目的。作为由国家制定的社会规范,法具有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等规范作用。 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它具有国家意志的属性,因此具有高度的统一性、极大的权威性。 3.法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以权利和义务为机制,影响人们的行为动机,指引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 4.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对违法和犯罪行为,国家将通过一定的程序对行为者进行强制制裁。 ·法的作用 1.法的作用是统治阶级或人民的意志影响社会生活的体现。法是统治阶级或人民按照自己的意志支配人民的行为,控制、变更或发展社会的工具,目的是建立和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或人民自己的社会关系、社会秩序和社会进程。(法的作用是法的本质的外在表现)。 2.法的作用是国家权力运行过程的体现。法是国家权力这一物质力量的意识形态化和制度化。 3.法的作用是社会生产方式自身力量的体现。 PS:一般作用与具体作用,整体作用与局部作用,预期作用与实际作用,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规范作用与社会作用。 ·法的局限性 1.法只是许多社会调整方法中的一种,是重要方法但不是唯一方法。 2.法的作用范围不是无限的,也并非在任何问题上都是适当的。 3.法对千姿百态、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的涵盖性和适应性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局限。法律作为规范,是抽象、概括、定型的,不可避免地出现规则真空,呈现出一定的不适应性和滞后性。 4.在实施法律所需要的人力资源、精神条件和物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法不可能充分发挥作用。 法的渊源 法的分类 一般法与特别法 法的效力 法的空间效力及其原则 ·法对人效力原则 1.属人主义原则。凡本国的人和组织,无论是在国内或国外,均受本国法律约束。 2.属地主义原则。凡属一国管辖范围内的所有人,无论是本国公民、外国公民或是无国籍的人,都接受该国法律的调整。 3.保护主义原则。只要有碍本国利益,则不论违法者是任何国籍的公民或是无国籍的人,一律受该国法律约束。 4.以属地主义原则为主,结合属人主义原则和保护主义原则(综合主义原则)。

法学概论的各种名词解释讲解

法学概论的各种名词解释讲解 法学概论作为法学专业的入门课程,涉及到各种法学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它为学生打下了理论基础,帮助他们理解法律体系和法律运行的基本规则。本文将对一些法学概念进行讲解,助您理解法学领域的关键词语和概念。 法学:法学是研究法律规范和法律制度的学科,包括法律学和法理学两个方面。法学旨在揭示法律的本质、原理和规范,研究法律的意义、功能和效力,以及法律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通过对法律的深入研究,法学可以为法治国家的建设和社会秩序的维护提供理论指导。 法律:法律是由国家机关制定并正式公布,具有强制力,调节社会关系和规范 社会行为的规则。法律涵盖了各个领域,包括刑法、民法、行政法、经济法等,用于维护社会秩序和确保公平正义。法律是国家权力的表现,通过法律可以保护公民的权益,维护社会的平稳运行。 法律学:法律学是研究法律规范和法律制度的学科,主要关注法律的内容、构 造和运作。法律学的研究范围包括法律原理、法条解释和适用、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完善等方面。法律学是法学的核心学科,是理解和运用法律的基础。 法理学:法理学是研究法律的理论基础和法律思维方式的学科。它包括法律哲学、法律逻辑、法律伦理等内容,致力于揭示法律的本质、价值和道义基础。法理学通过分析和解释法律原则和法律规范的理论基础,为法律的适用和发展提供指导。 法规:法规是国家机关制定的、对社会行为具有约束力的文件,包括法律、行 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法规是法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对特定领域的行为进行规范,如刑法对犯罪行为的规定,劳动法对劳动关系的规定等。 法条:法条是法律文件中的一条具体规定,通过法条,法律对某一特定事项进 行详细规定和约束。法条是法规中的最小组成单位,它具有明确的法律效力和适用范围。通过研究和解读法条,我们可以理解法律的实际运作和法律背后的理念。

法理学考点整理

法理学考点整理 应当熟练掌握的知识点: 1、法律现象:法律现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其主要特点是: ①是社会现象的一种,它表现为一种对人们行为具有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和强制作用的社会规范; ②是调整社会秩序和生活秩序的社会规范; ③是国家制定和认可的社会规范; ④是依靠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2、法学释义:法理学是法学的一个分支。法学以法为研究对象,先有法律,后有法学。 3、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 ①法理学是法学的基础理论,是法学教育的基础课程之一; ②法理学的发展和法律制度建设以及法学观念的发展密切联系; ③法理学是一定时代的法的精神和理念的表达; ④法理学为研究法律制度,推动法学发展提供方法论; ⑤法理学体现一个国家的法学意识形态; 4、法律体系:又称“法的体系”,是指一个区域内(国家或者地区)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分类组合为若干法律部门所构成的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法的体系:一国现行法律规范既分为不同部门又是内在统一、有 机联系的系统 法的体系的概念立法体系:法的外在表现组成的系统。 法律系统:一国、一地区法律上层建筑的一切基本因素互相联系、互相作用而构成的系统,也称法律制度。 4、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和发展: (1)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产生的学说 ①法不是从来就有的,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法的成长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 ②在原始社会,社会组织的形态经历了原始群、母系氏族、父系

氏族的发展,调整社会关系的规范是道德规范、宗教规范和习惯,它们与阶级社会的法是根本不同的; ③在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产生、阶级的分化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2)法产生的根源有以下三个 ①经济根源:私有制的产生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阶级根源:阶级的产生 ③社会根源:社会的发展。 5、法的定义: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规定权利和义务,以确认、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6、法的特征: ①规范性: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②国家性:法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行为规范; ③利导性: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④强制性: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7、法的本质: (1)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统治阶级:在社会主义社会则是由工人阶级及其同盟军所构成的人民; 意志: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的心理状态和心理过程,是支配人的思想和行为并影响他人的思想和行为的精神力量。 (2)法的本质是由特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与人类生存相关的地理环境、人口、物质资料的生存方式,其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决定性的内容。 8、法与法律的区别: (1)两者的内在属性不同。法是一种权利要求,是反映一定社会经济生活要求的权利体系。而法律则是一种国家意志,是体现国家意志要求的实在法律规范和秩序体系。

法理学知识要点

法理学知识要点

法理学知识要点绪论法理学概述 一、法理学是法学的一般理论 法学的所有学科都研究法律现象,但是不同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层面来研究法律现象,或研究法律现象的不同方面和领域。法理学不同于其他法学学科之处在于,法理学研究从宏观的、整体的角度来研究法律现象,而不是从微观的、局域的角度研究法律现象。或者说,法理学思考和研究法律现象的一般性、普遍性问题,而不是法律现象某一领域或方面的具体问题。所谓一般性问题,就是整个法律体系、法律运行、法律制度及其各个发展阶段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譬如,什么是法,法有什么作用,法的价值有哪些,法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如何。正是由于法理学研究法的一般性问题,很多法学家直接称法理学为法的一般理论。 二、法理学是法学的基础理论 法学的各门学科都为人们提供关于法的知识、理论。法理学不同于其他法学学科之处在于,法理学提供的不是法的具体的、实用的知识,而是法的抽象的、基础的理论。法理学虽然并不能为人们解决实际的法律案件提供直接的帮助,但它使人们知道如何正确地思考权利问题。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英国法学家哈特认为,法理学所关心的不是法律的知识,而是法律的思考或思想。在所有的法学学科中,法理学是一门理论性、思想性最为突出的学科,因而也是一门相当抽象、难懂的学科。 三、法理学是法学的方法论 法理学是法律世界观和法学方法论的统一。它既是法学的一般理论和基础理论,提供一系列关于法的基本思想、理论,又是法学的方法论,提供一系列研究法律现象的基本方法。法理学之所以是法学的方法论,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说明:一是法理学的理论对法学研究具有方法论价值。法理学的使命不仅在于认识和理解法律现象,为人们提供法的理论、思想,而且在于支配和指导人们的认识活动,为人们认识和理解法律现象提供方法论。法理学所提供的科学理论往往构成人们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法律现象的科学思路和方法。二是法学方法论是法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由于研究方法是否正确和有效对法学研究至关重要,作为法学之基础学科的法理学,越来越重视对法学方法论的研究,努力为法学建立起科学的方法论。 四、中国法理学的体系 任何一门学科都面临着如何建立起合理的理论体系的问题。法理学的理论体系问题至少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法理学作为法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应当研究哪些理论问题;第二,按照什么样的逻辑线索把这些相对独立的理论问题组织起来,使它们成为一个结构严谨的逻辑整体。我们将法理学的理论内容概括为五类基本理论问题,并按照以下的逻辑线索加以组织和分析:第一类基本理论问题是:法是什么?这类问题通常被称作法的本体论问题。它是法理学乃至整个法学体系的核心问题之一,在这一问题上得出不同的结论,往往意味着形成了不同的法律观和法律理论。要回答“法是什么”,就要探讨法的定义、本质、特征,分析法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研究法的分类、渊源、效力、法律体系等具体问题,由于法和法学是用语言来表达的,它们要运用一系列专门的概念描述、评价和规范人们的行为与关系,因此,要回答“法是什么”,必须对法和法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和范畴加以研究。这些基本概念和范畴包括权利、义务、法律行为、法律关系、法律程序、法律责任等。第二类基本理论问题是:法应当是什么?这类问题通常被称作法的价值论问题。法的价值论涉及到法的理想、目标,因而在法理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法的价值论包括法的价值的概念以及法与人权、秩序、自由、正义、效率的关系等问题。第三类基本理论问题是:法在人类历史上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这类问题可以称法的历史问题。对这一类问题的研究,实际上是在时间的维度上继续回答“法是什么”和“法应当是什么”的问题。法理学所研究的法的历史问题包括法的起源、法的历史类型、古代法律制度、近现代法律制度、法律发展、法制现代化等理论问题。第四类基本理论问题是:法在现实生活中是如何运行的?此类问题又具体包括立法、守法、执法、司法、法律监督、法律职业、法律方法等问题。第五类基本理论问题是:法与社会其他方面是如何相互作用的?法是社会体系的一部分,与社会体系的其他方面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法能够影响、改变社会的其他方面;另一方面,社会的其他方面也能影响、改变法,乃至决定法的内容及其发展。脱离开法与社会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同样不可能科学地和合理地解答法“是什么”和“应当是什么”的问题。此类又具体包括法与经济、法与

法理学概念比较

法律学概念比较 1.法律汇编/ 法律编纂 法律汇编指在不改变内容的前提下,将现行规范性法律文件按照一定标准加以系统排列,汇编成册。(1分) 法律编纂指在重新审查某一法的部门的现行法规或法律的基础上,消除过时的或其内容相互冲突、相互重复的部分,增补适应新的情况的内容,使其更 为完整、系统、全面、统一的活动。(1分) 相同点:都是法律系统的一种方式,都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与科学性(1分) 不同点:在行为主体上,汇编可官方也可非官方;编纂只能由法定立法机关进行。 在是否属于法的创制活动上,汇编不是,编纂是。(1分) 2. 法的规范作用/ 法的社会作用 ✧这是按照法作用于人们的行为和社会关系的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区别所做 的分类。 ✧法的规范作用,是指法律作为行为规则直接作用于人的行为所产生的影响; 法的社会作用是指法律作为社会关系的调整器对社会的影响,它是经由法 的规范作用而产生的。 ✧从法是一种社会规范看,法具有规范作用;从法的本质和目的看,法又有 社会作用。 ✧这两种作用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即法通过其规范作用(作为手段)而实 现其社会作用(作为目的)。 3.法律规则/ 法律原则 法律规则又称为法律规范,是法律的基本要素之一,是规定法律上权利、义务、责任的准则、标准,是赋予某种事实状态以法律意义的一般性规定。 法律原则是法律的基础性真理或原理,为其他法律要素提供基础和本原的综合性原理或出发点。 不同:法律规则对某种事实状态的法律意义作出明确规定。 法律原则只是法律行为和法律推理的指南,并不明确地规定一种事实状 态及其法律意义,也不规定具体的权利、义务和责任;适用范围远广于 规则

法理学课堂笔记

法理学课堂笔记

法理学课堂笔记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法学概述 一、法学词源 我国先秦时期称为“刑名法术之学”或“刑名之学”,汉代始有“律学”。我国古代“法学”一词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南齐书》孔稚:“寻古之名流,多有法学”。唐代白居易也曾向皇帝建议“悬法学为上科”。 西方:“法学”拉丁文JURISPRUDENTIA,罗马的五大法学家之一乌尔比安(公元160――228年)说:“法学是神事和人事的知识,正与不正的学问。” 二、法学的概念和特点 法学,又称法律科学或法律学,是研究法律、法律现象、法律问题的学问或理论知识体系,是一门关于社会共同生活的规范科学、社会科学第一,法学是一门社会科学 第二,法学是研究法律及法律现象的特殊社会科学 第三,法学研究最核心的目的是探索在社会

中法治为什么是最重要的治国方式 三、法学学科的特点 1、法学的研究对象是法制史和有法律意义的社会生活 2、法学研究的内容涉及法律现象的方方面面 3、法律实践性非常强 4、法学是人类经验与理性的统一 5、法学具有专门性、职业性特点 6、法学具有价值性 四、法学体系 法学体系,又称法学学科体系,是由法学各个分支学科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1、法学的科学化(起始于19世纪) 2、法学的分支学科 法理学 理论法学法律思想史 法律史学 法制史 国内法学 应用法学国际法学 比较法学

外国法学 边缘法学 五、法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 1、法学与哲学 2、法学与政治学 3、法学与经济学 4、法学与社会学 5、法学与历史学 结论: 法学不是一个独立自足的科学,更不是封闭的科学,而是开发性的科学,它必须依次于其他科学,实现创新和突破 第二节法学的历史发展 一、西方法学历史的发展 特点:1、以19世纪中叶为标志和分水岭 2、西方法学的基本格局是自然法学、分析法学、社会法学、三足鼎立 3、西方法学中心随历史、文化的变化 而不断变迁,在古代主要是地中海地区,在 近代是西欧地区,在现代是北美西欧, 4、西方法学教育的职业化

法理学导论复习资料

法理学复习资料 注:此复习资料仅参考,如有谬误请予指正。 引论 第一节法学 一、法学的概念 所谓法学,就是研究法律现象的知识体系,是以特定的概念、原理来探求法律问题之答案的学问。也可以说,法学是一门实践学问。 二、法学的性质 实践性构成了法学的学问性质 1.法学的研究总是指向法律现象或法律问题的。 2.法学具有务实性。 3.法学是反映人的经验理性的学问,是人的法律经验、知识、智慧和理性的综合体现。 4.法学是职业性知识体系。 5.法学不同于自然科学,在于它研究的是一种“价值性事实”。 三、法学的研究对象 (一)法律制度问题。 (二)(具有制度相关性的)社会现实或社会生活关系问题。 (三)法律制度与社会现实相互如何对应问题。

第二节法学思维与法学方法 一、法学思维的特点: (一)法学思维是实践思维。 (二)法学思维是以实在法为起点的思维。 (三)法学思维是问题思维。(特指法律实践中的问题——立法、司法、守法等问题。)(四)法学思维是论证的思维、说理的思维。 (五)法学思维是评价性思维。 .二、法学方法 . 从广义上讲,法学方法,包括法学建构的方法、法学研究的方法和法律适用的方法。 从狭义上讲,法学方法,主要是指法律适用(司法)的方法 在法律实践中,法律适用总是居于核心的地位。从法律运行的角度看,司法(尤其是法官的法律裁判)居于中心的环节。 第三节法理学 一、法理学是一门研究所有法律制度中的一般问题、原理、原则和制度的学问。其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法和法学的一般原理(哲理)、基本的法律原则、基本概念和制度以及这些法律制度运行的机制。 二、法理学体系 简言之,法理学的体系由以下部分构成:(1) 法本体论(法概念论)(2)法价值论(3)法认识论(4)法学方法论 三、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作用与地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