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银行个人账户信息管理系统范本

银行个人账户信息管理系统范本

银行个人账户信息管理系统范本
银行个人账户信息管理系统范本

题目:银行个人账户信息治理系统

银行个人账户治理系统

摘要

账户治理是现在每个银行的业务流程中的最重要的一项,在银行的各项业务流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可谓是银行业务的重中之重。

本文针对上述问题,采纳软件工程的开发原理,依据软件工程的流程过程规范,按照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程序编码、测试、软件应用、软件维护等过程开发了一个银行个人账户信息治理系统。采纳Linux平台作为开发环境,QT、C++作为开发工具,面向对象化设计,要紧设计了治理员的登录、新用户的开户、存取款、转账、查询业务,解决了银行目前操作的繁琐流程,方便快捷的实现了银行账户治理的差不多任务。

本设计设计的银行个人账户信息治理系统,能使银行工作人员轻松快捷的完成对账户治理的任务,使银行的账目治理工作系统化、快捷化、规范化、自动化、高效化。

关键词:个人信息治理;QT;C++;面向对象;

Personal bank account management system

ABSTRACT

Account managemen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or each bank's business processes, which plays a connecting role in the bank's various business processes. It can be described as the top most important transaction in banking.

For the above problems, in this paper, adopted the development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principles, based on the software engineering process specification proces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eeds analysis, outline design, detailed design, program coding, testing, software applications, and software maintenance process, we developed a personal bank accoun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s. Used the Linux platform as a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and used QT, C + + as a development tool, object-oriented design, this paper major designed of the administrator's login, new user accounts, withdrawals, transfers, business inquiries, it solved the cumbersome operating process of banks , and achieve a basic

bank account management tasks convenient.

This design designed a personal bank accoun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which enables the bank staff to complete the account management tasks quickly and easily, so the management of the bank accounts can become systematic, efficient, standardized, automated and efficient.

Key words:Person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IM); QT; C++;Object-oriented

目录

1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目的 (1)

1.1 开发背景 (1)

1.2 国内外现状 (1)

1.3 自动化治理银行竞争优势的分析 (2)

2 系统需求分析 (3)

2.1 开发设计思想 (3)

2.2 可行性研究 (3)

2.4 系统流程图的设计 (5)

2.5 用例描述 (6)

3 设计过程及编码 (10)

3.1数据库的创建与使用 (10)

3.2 建立Bank工程方法步骤 (14)

3.3 添加QT设计界面类的设计 (15)

3.4 治理员登陆的设计 (15)

3.5 主操控界面设计 (17)

3.6 开户的设计 (18)

3.7 查询的设计 (20)

3.8 存款的设计 (21)

3.9 取款的设计 (23)

3.10 转账的设计 (26)

3.11 修改密码的设计 (28)

4 功能测试 (30)

4.1 治理员登陆界面 (30)

4.2 主操控界面 (30)

4.3 开户界面 (30)

4.5 存款界面 (32)

4.6 取款界面 (33)

4.7 转账界面 (34)

4.8 修改密码界面 (35)

4.9 推断与评估 (36)

5 应用与维护 (37)

6 总结 (38)

参考文献 (39)

致谢 (40)

附录 (41)

1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目的

1.1 开发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展,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深入,银行的传统业务己愈来愈不能满足银行客户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进展,我国的银行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同行业竞争,如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如何吸引更多的客户,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加强银行个人帐户信息治理、进行银行业务再造,提高银行的工作效率和业务竟争能力是摆在各家银行面前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银行业务不断进展,业务的种类也是日益繁多,而各项业务的处理互有差异,这就对银行进入电子化水平和相应的治理水平提出了要求。如何利用电子化的手段构建一个高效统一的、通用灵活的系统来治理各种各样的业务,是每个商业银行所要研究的课题。支持决策的系统,需要在数据库的基础上,进行联机分析处理,每次处理的数据量大,响应时刻长。尤其是银行每天都要处理大量的开户、存取款、转账等业务,而银行人员现行应用的系统填写内容较为复杂、流程过于繁琐,差不多是不能满足客户关于办理业务时刻上的快捷性的要求,做好存开户、存取款等是银行工作重要的环节,然而要有效处理必须要有良好的程序和数据治理系统来建立一个良好的软件系统来实现快速、有效、准确、安全的处理银行事物。

银行个人账户治理系统要紧用于银行的储蓄治理,它能够关心我们有效、准确、同时高效实现的完成银行柜台业务。此系统操作方便效率、安全性高,只要拥有治理员的账号和密码(也确实是讲是银行的工作人员),就能够为用户做开户,开户之后就能够方便的为用户办理各种柜台业务。

1.2 国内外现状

在信息化进展极为迅速的当今社会,金融经济日益趋向全球化,同行业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国外银行业掀起了一股比上世纪更为声势浩大的信息化革命浪潮。国外银行业信息化基础设施框架已具备完善、电子银行体系已走进成熟时期,信息化建设正由业务层向治理决策层推进。国际银行业普遍存在着治理决策信息化、网点扩张虚拟化、产品服务客户化以及非核心业务外包化等趋势。

在国内,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渐开放,银行竞争日趋激烈。银行领域的竞争将紧紧围绕着客户,尤其是优质客户这一稀缺资源进行。然而在外资银行涌入中国的进程中,我们专门容易地看到那个现象:外资银行作为中国市场的后来者,国内资源临时是它们的弱项,恰恰这一方面正是我国银行竞争的优势所在。然而,客户资源的经营治理确实我国银行的软肋。国内多数银行的客户关系治理还只是流于形式,那个问题是相当令人深

思的。运用客户个人账户治理体系来进行客户关系治理正是应对以后银行客户资源竞争的利器。客户个人账户治理正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和平台,通过对银行业务流程的重组来整合客户信息资源,以更科学有效的方法来治理客户信息,在银行内部实现信息和资源的共享,从而降低银行营运成本,为客户提供更经济、快捷、周到的产品和服务来吸引客户,最终达到银行价值最大化。

1.3 自动化治理银行竞争优势的分析

由于社会信息化的不断深入进展和经济金融体制的不断深入化,在知识经济和银行电子化建设的进展中,我国经济结构也在不断地变化,社会关于金融服务的需求日新月异,金融服务的内涵和外延变得更加丰富。这就关于银行的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银行的治理日益趋向信息化、电子化、多元化。银行的电子化和现代化治理水平差不多成为银行竞争力的重要构成要素,成为银行市场运作、金融创新、量化治理的技术基础。大致上来讲,银行账户治理的系统化、自动化和规范化,使银行获得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1)差不化竞争优势;

(2)低成本竞争优势;

(3)目标集聚性优势;

(4)知识型优势;

(5)产业集聚型优势。

2 系统需求分析

2.1 开发设计思想

本系统的开发设计思想:

系统应当在银行的规定的前提下,满足银行关于个人账户治理的需求适应银行工作人员日常工作的需要,并应达到操作工程简便易行、安全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对比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对比分析 摘要 在全球化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资金的流动及聚集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它能够给实业经济带来充足的发展基础,能够给老百姓带来消费的动力,更是促进一国经济的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活力。而银行等金融机构就扮演者融汇资金的重要角色。但是,全球经济的自由化、一体化会给金融运作带来很大的风险,随着银行经营内容的日益多元化发展,其面对的风险种类将更加复杂,风险的评估也越来越困难。审计可以分为外审和内审,但是内审是最根本的基础,因此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体系就显得非常有必要,这样就可以对银行的资产进行保护、促进银行资金的流动、保证合规性运营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通过对各种参考资料的收集,结合比较分析的方法,并利用SWOT分析模型进行多方面分析,试图对于我国不同种类商业银行在内部审计方面的问题进行揭露,并分别给以一定的建议,希望能对于同行业提供有针对性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商业银行内部审计SWOT 对比分析建议

第一章引言 银行业在我国金融行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在目前国外银行大力在国内设置分支机构,加上国内很多中小型股份制农行、城市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的设立,银行业存在着非常大的竞争,又由于银行业本身是一个风险大的行业,所以如何控制风险和优化管理对于任何一家银行来说都是要深刻考虑的问题。国家一直以来都比较重视银行业发展,特别是金融危机发生以来,银行业内的监管的问题被推上了风口浪尖,近几年国家逐步提高对银行业的监管。经过调查及媒体报道,我们发现银行业内部管理层和一般职员不遵守职业守则,擅自挪用款项等现象频频发生,特别是我国目前正在进行新一轮市场化改革,上海自贸区的成立代表着我国与世界金融接轨已经加速进程,将会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监管提出更高的要求,不然对于任何一家银行来说将会造成更大的损失。在过去我们对于不良资产的调查中发现,违规行为占据了大多数。通过国家审计署的年度审计报告,金融行业的违法违纪行为已经被多次点名。在中国银监会报告中显示,从2003年至今,我国银行的违规资金在保持每年平均110%的速度增长。自从2008金融危机爆发后,全世界的金融机构多少都受到了波及,所以说,金融危机以前风险控制体系是何等的脆弱,一向被视为稳定的雷曼银行也倒闭了,所以必须要重新审视银行风险体系,如何建设一个稳定的银行管理体系就显得很重要。内部审计作为商业银行风险管控的重要手段,在过去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所以我们应该对于内部审计进行加强管理,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11号—商业银行财务报表审计(doc 14)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11号 ——商业银行财务报表审计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商业银行财务报表审计业务,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商业银行财务报表审计业务时,应当将本准则与相关审计准则结合使用。 第三条本准则所称商业银行,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设立的从事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 第四条商业银行通常具有下列主要特征: (一)经营大量货币性项目,要求建立健全严格的内部控制; (二)从事的交易种类繁多、次数频繁、金额巨大,要求建立严密的会计信息系统,并广泛使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及电子资金转账系统; (三)分支机构众多、分布区域广、会计处理和控制职能分散,要求保持统一的操作规程和会计信息系统; (四)存在大量不涉及资金流动的资产负债表表外业务,要求采取控制程序进行记录和监控; (五)高负债经营,债权人众多,与社会公众利益密切相关,受到银行监管法规的严格约束和政府有关部门的严格监管。 第五条商业银行具有下列主要风险:

(一)信用风险; (二)国家风险和转移风险; (三)市场风险; (四)利率风险; (五)流动性风险; (六)操作风险; (七)法律风险; (八)声誉风险。 第六条由于商业银行具有的特征和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第二章接受业务委托 第七条注册会计师应当初步了解商业银行的基本情况,评价自身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初步评估审计风险,以确定是否接受业务委托。 第八条在评价自身专业胜任能力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 (一)是否具备商业银行审计所需要的专门知识和技能; (二)是否熟悉商业银行计算机信息系统及电子资金转账系统; (三)是否具有对商业银行国内外分支机构实施审计的充足人力资源。 第九条注册会计师在接受业务委托时,应当就审计目标和范围、双方的责任、审计报告的用途等事项与商业银行达成一致意见。 第三章计划审计工作

关于对商业银行开展信息系统审计的思考

关于对商业银行开展信息系统审计的思考 现代信息技术已普遍应用于商业银行的所有机构,并涵盖其业务和过程。审计机关目前应用的主要金融审计模式是数据式审计,即对商业银行静态数据进行分析和测试。从审计实践来看,这种审计方式由于缺乏对系统的控制而不能保障电子数据的唯一性、完整性和准确性,无法从根本上有效控制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质量;从发展趋势来看,数据式审计方式由于过分关注数据本身而缺乏对系统整体的分析,难以控制总体审计风险,其局限性正逐渐显露出来。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审计机关应当尽快对商业银行开展信息系统审计。一、商业银行信息系统的特点、架构与一般业务流程(一)商业银行信息系统的特点现代商业银行的信息系统一般具有下列特点:系统结构复杂,对硬件、软件的质量和安全性能要求高;数据量大(各行数据普遍实行总行大集中);本外币一体化的统一会计核算方式;以客户为中心、面向服务的设计理念;衍生金融新产品多;业务实时性强,支持24小时服务等。目前,商业银行系统中业务网操作系统基本是UNIX操作系统,办公网基本是WINDOWS操作系统,并根据不同类型的操作系统配备相应的客户端防病毒系统;网上银行、电子商务、网上交易系统都是通过INTERNET公网。另外,银行的中间代理业务需要同相关单位的局域网互联。商业银行业务系统基本采用Client/Server模式,并配备相应的备份与灾难恢复系统。(二)商业银行信息系统的框架结构商业银行信息系统一般可分为信息管理类系统、渠道类系统和外部清算结算类系统。信息管理类系统

与决策、管理和业务相关,以提高效率和规避风险为目的,主要有贷款系统、授权和授信系统、征信系统、客户管理系统、数据仓库系统、资产负债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后督系统、档案系统(票据影像缩微系统和光学字符识别OCR)、数字终端录像系统、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等。渠道类系统是商业银行面向市场和客户的窗口,也是对外服务使用的载体,包括人工渠道、电子渠道和第三方渠道。人工渠道有柜面服务和职能部门的业务终端(例如会计帐查询系统、信贷审批系统等);电子渠道分为自助服务系统(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和企业银行)和自助服务终端(ATM和POS);第三方渠道包括银联交易、区域性通存通兑和同城跨行通存通兑等。外部清算结算类系统是指有外部接口的系统,包括行间资金转账系统SHIFT(主要有大额清算系统、小额清算系统、区域性专项业务清算系统)、同城交换系统、央行往来清算系统、同业往来清算系统和第三方存管清算系统。(三)商业银行核心业务系统一般流程商业银行信息系统有业务核心系统和外围系统两部分。业务核心系统主要包括存款系统、贷款系统、国际业务系统、支付清算系统、资金交易系统和衍生业务系统等,其余为外围系统,主要包括内部后台系统和连接外部系统两部分。业务核心系统一般分为基础支持、业务处理和管理分析三个部分,基础支持是指依据核心业务支撑平台(数据逻辑和数据),来完成基本指令(包括账务体系、权限和机构管理等);业务处理是指商业银行各应用系统完成核心业务逻辑,包括相关的各类银行业务(如存款、信贷、结售汇和柜面服务等);管理分析包括会计报表和

(整理)商业银行IT系统架构.

商业银行IT系统概述 商业银行IT系统的分类 ?商业银行IT系统按功能划分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业务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渠道系 统、其他系统。 ?按使用范围分大致可分为总行级系统和部门级系统,前者如核心业务系统,特点是 全行上下统一版本。后者如分行特色业务,第三方存管,外汇交易系统等。特点是系统只局限于某个机构在使用,或者说不同机构使用的版本,功能差异很大。 银行IT系统总体架构 一个IT系统的评价标准 ?处理正确性 ?效率 ?稳定性

?开放性 ?界面友好性 ?易维护性 ?可扩展性 ?交易安全性 ?配置灵活性 ?连接兼容性 ?平台兼容性 产品化与定制化 ?对银行IT公司来讲,产品化与定制化是银行项目的两种形式。产品化指公司的系统 拿到客户环境,只需做一些参数的设置和少量的修改即能基本满足客户的要求,反之,定制化指公司为客户量身定做系统。 ?系统的产品化设计时,需要设计人员有足够的业务前瞻性和灵活性,难度很大。但 无疑产品化是银行IT公司长久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定制系统则是在产品化之前积累经验的一种途径。 ?由于银行业务的复杂性和银行机构的多样性,在业务系统方面,基本上还是以定制 为主。反观在渠道类系统等各行需求差异不大的场合,则以产品化为主。 商业银行IT系统常用的技术 ●商业银行的IT系统,在业务和交易系统层次主要有J2EE、C、COBOL(大机)、PRG(400 平台)、PL/SQL、CICS、TUXEDO、MQ等技术。在低端的一些应用,如OA、报表展示等场合,也有用NOTES、VBA、JSP、PASCAL、.NET等。 ●个人认为:以下技术目前或不久的将来,将是应用的热点: ?应用整合、构件技术(ESB、EAI、SOA、TIBCO等) ?(影像)工作流、BPM、内容管理技术(信贷审批、作业中心等) ?规则引擎技术(信用卡反欺诈,反洗钱等) ?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技术(CRM、卡业务分析)

目前商业银行审计需解决的几个难点问题

目前商业银行审计需解决的几个难点问题 近年来,随着商业银行审计由财务收支审计发展到“风险、管理、效益”审计,实际工作中遇到许多难点问题,需要加以研究和解决。 一、商业银行审计需解决的难点问题 (一)商业银行案件频发,审计力量不足,审计风险不断加大 一方面,商业银行案件频发,经营风险巨大。商业银行与社会各领域联系广泛,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近年来在审计中发现,不法分子时刻关注商业银行管理漏洞进行金融诈骗活动,或与银行员工内外勾结联手作案,如诈骗贷款、挪用客户存款和伪造票据等重大案件时有发生。在审计工作中,尽管审计人员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但仍然存在较大的审计风险。另一方面,审计机关整体力量不足,审计时间有限,违规问题未能发现和披露的潜在风险较大。一般对省级分行系统审计由十几名审计人员在几个月时间内完成,面对商业银行众多的分支机构、大量数据和资料,存在应发现而未发现重大违法违纪问题或典型性、倾向性问题的情况,使商业银行审计面临较大风险。 (二)商业银行业务复杂,不断扩展和创新,给审计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近年来,对商业银行审计采取轮流的方式进行,几年循环一次,审计人员很难全面掌握各商业银行内部经营管理等情况。加之商业银行

不断推出新业务,现有审计人员专业素质、知识结构不能完全适应审计发展的需要。目前,审计机关中既有较高的金融知识水平,又有多年金融审计工作经验的人员所占比例很小。部分从事金融审计的人员,虽然具有长期从事金融审计工作的经验,但对金融新业务了解不多,只能对商业银行财务收支或原有业务进行审计,对其不断出现的新业务无法开展审计。 (三)审计技术方法滞后于金融业信息化的步伐,难以满足审计发展的需要 商业银行审计的目标是防范风险、促进管理、提高效益,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审计人员对商业银行进行全面了解和审计,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而面对商业银行庞大的金融数据,传统的审计方法已经不能适应信息化审计发展的需求。目前,虽然开展了计算机辅助审计,但审计软件技术开发很慢,同商业银行的数据接口没有实现,对后台数据的下载速度慢,影响了审计的效率。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商业银行机构庞大、点多面广,审计机关不能对其进行全面审计,只能选择部分分支机构进行抽查,且在审计中,判断抽样贯穿审计过程的始终,这样就可能以偏概全,做出错误的审计评价。如,在审计报告中,对商业银行某项业务或某一方面工作进行审计评价时,很难做出“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的评价。即使是“基本符合”的评价,也存在较大的审计风险。 (四)商业银行与审计机关信息不对称,且存在向审计机关提供虚假信息的问题

银行管理信息系统

II.Bank Risk Management Systems The banking industry has long viewed the problem of risk management as the need to control four of the above risks which make up most, if not all, of their risk exposure, viz., credit, interest rate, foreign exchange and liquidity risk. While they recognize counterparty and legal risks, they view them as less central to their concerns. Where counterparty risk is significant, it is evaluated using standard credit risk procedures, and often within the credit department itself. Likewise, most bankers would view legal risks as arising from their credit decisions or, more likely, proper process not employed in financial contracting. Accordingly, the study of bank risk management processes is essentially an investigation of how they manage these four risks. In each case, the procedure outlined above is adapted to the risk considered so as to standardize, measure, constrain and manage each of these risks. To illustrate how this is achieved, this review of firm-level risk management begins with a discussion of risk management controls in each area. The more difficult issue of summing over these risks and adding still other, more amorphous, ones such as legal, regulatory or reputational risk, will be left to the end. 银行风险管理系统 银行业长期以来都面临着风险管理的难题。对于风险曝光等问题,即使不是构成此难题的所 有原因,但以下最为关键重要的四个问题却必须在监管掌控之下得到妥善处理,即信贷业务, 利息率,对外结算以及流动资产偿还能力的风险性。当银行确定合约双方以及其法律风险的 之后,他们就会减少对合约方的限制。当交易对方风险重大的情况下,银行会启用包括信用 部门本身在内的标准信用风险评估程序。同样的,大多数银行由于自身的信贷决策,或者更 多的是在金融合同中未被采用的适当条款,都会以严格的,高标准的目光去审视其法律风险。 因此,银行风险管理工作研究的本质是对如何处理这四个风险的研究。在所有情况下,所有 上述程序都会在深思熟虑的之后决定是否适合规范、估量、约束和管理每一个这样的风险。 举例说明如何实现这个问题——对于公司层面的风险管理来说,这些问题的源头就是能否控 制每一个区域的风险。即使算上这些问题,并且加上一些其他的原因,但更困难的却在于一 些无形的问题上,诸如法律,规章制度,信用风险,这些都将决定其能否走到最后。

银监发201919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word精品文档23页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以及国家信息安全相关要求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法人商业银行。 政策性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贷款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等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参照执行。 第三条本指引所称信息科技是指计算机、通信、微电子和软件工程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商业银行业务交易处理、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等方面的应用,并包括进行信息科技治理,建立完整的管理组织架构,制订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流程。 第四条本指引所称信息科技风险,是指信息科技在商业银行运用过程中,由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技术漏洞和管理缺陷产生的操作、法律和声誉等风险。 第五条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建立有效的机制,实现对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促进商业银行安全、持续、稳健运行,推动业务创新,提高信息技术使用水

平,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二章信息科技治理 第六条商业银行法定代表人是本机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本指引的贯彻落实。 第七条商业银行的董事会应履行以下信息科技管理职责: (一)遵守并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信息科技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落实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相关监管要求。 (二)审查批准信息科技战略,确保其与银行的总体业务战略和重大策略相一致。评估信息科技及其风险管理工作的总体效果和效率。 (三)掌握主要的信息科技风险,确定可接受的风险级别,确保相关风险能够被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 (四)规范职业道德行为和廉洁标准,增强内部文化建设,提高全体人员对信息科技风险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五)设立一个由来自高级管理层、信息科技部门和主要业务部门的代表组成的专门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督各项职责的落实,定期向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汇报信息科技战略规划的执行、信息科技预算和实际支出、信息科技的整体状况。 (六)在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科技治理,形成分工合理、职责明确、相互制衡、报告关系清晰的信息科技治理组织结构。加强信息科技专业队伍的建设,建立人才激励机制。

商业银行运营成本精细化管理介绍

农村商业银行 运营成本精细化管理介绍

一、方案背景 长期以来,在特有的运行机制下,我国银行业逐渐形成了重信贷指标、轻内部管理,重数量增长、轻质量增长的经营特点。随着国际大融合的趋势,管理手段和工具相对落后的国内商业银行面临严峻的竞争和挑战。如何利用技术手段,推行成本精细化管理,降低经营成本,全面提升管理水平,构筑行业竞争优势,成为现阶段银行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本文拟通过介绍运营管理系统如何实现成本精细化管理,对国内商业银行实现财务管理的信息化作一初步的探索。二、方案设计思想 成本精细化管理是现阶段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 传统的成本管理是一种“费用控制”方法,费用控制主要由财务部门负责,采取减少预算、节约开支等方法实现。这种做法存在一定主观性,未考虑成本的引发因素,难以长期奏效。随着外资银行进入步伐加快,金融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面对这一形势,追求多方位的客户关系管理和产品个性差异化管理已成为商业银行提升自身竞争力的主要手段,银行需要对每一经营管理活动和业务环节按照集约化经营的要求,进行投入产出分析。根据成本收益比来确定每一笔业务、每一个部门(网点)、每一个员工的取舍、进退。因此,产品创新和客户关系管理的市场化要求使银行成本管理逐渐转向全方位、多方面的成本核算,进而实现对产品、部门、客户乃至员工

的成本收益分析,为全行产品定价、计划预算管理、业绩考核等提供决策依据。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在实现系统电子化后,都积极进行信息化管理的探索。尤其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第二阶段的信息化过程中,基本实现了数据管理的集中存储和分析,为系统地将基础数据转化为有用的决策信息,实现成本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条件。近年来,浦东发展银行、招商银行和民生银行等银行,在对外营销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相继引进运营管理成本精细化思想,实现了成本核算、控制和分析等方面的信息化管理,为我国商业银行实行成本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内部管理水平,保证银行“质量、效益、规模”协调发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三、运营成本精细化管理系统基本概念 运营成本精细化管理系统,是一种集成化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它主要包含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人力资源()、物料管理()等模块。各模块间紧密集成,可实现数据的一次性输入和信息共享与交流。另外,针对不同行业的具体情况,运营成本精细化管理系统提供金融业等专门的行业解决方案。在系统中的盈利分析器,能对银行每笔交易进行集成化的成本归集或费用分配,提供管理决策所需要的有关金融业务盈利情况信息。为更好了解成本精细化管理如何实施,现将运营成本精细化管理系统中几个主要的基本概念介绍如下:成本要素:是成本控制范围所使用的会计科目表中的具体科目,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银监发2009[1].19)

--------------------------------------------------------------------------------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以及国家信息安全相关要求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法人商业银行。 政策性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贷款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等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参照执行。 第三条本指引所称信息科技是指计算机、通信、微电子和软件工程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商业银行业务交易处理、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等方面的应用,并包括进行信息科技治理,建立完整的管理组织架构,制订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流程。 第四条本指引所称信息科技风险,是指信息科技在商业银行运用过程中,由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技术漏洞和管理缺陷产生的操作、法律和声誉等风险。 第五条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建立有效的机制,实现对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促进商业银行安全、持续、稳健运行,推动业务创新,提高信息技术使用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二章信息科技治理 第六条商业银行法定代表人是本机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本指引的贯彻落实。 第七条商业银行的董事会应履行以下信息科技管理职责: (一)遵守并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信息科技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落实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相关监管要求。 (二)审查批准信息科技战略,确保其与银行的总体业务战略和重大策略相一致。评估信息科技及其风险管理工作的总体效果和效率。 (三)掌握a主要的信息科技风险,确定可接受的风险级别,确保相关风险能够被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 (四)规范职业道德行为和廉洁标准,增强内部文化建设,提高全体人员对信息科技风险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五)设立一个由来自高级管理层、信息科技部门和主要业务部门的代表组成的专门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督各项职责的落实,定期向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汇报信息科技战略规划的执行、信息科技预算和实际支出、信息科技的整体状况。 (六)在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科技治理,形成分工合理、职责明确、相互制衡、报告关系清晰的信息科技治理组织结构。加强信息科技专业队伍的建设,建立人才激励机制。 (七)确保内部审计部门进行独立有效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审计,对审计报告进行确认并落实整改。

商业银行信贷审计的内容与方法

一、信贷质量审计的主要内容(一)审查贷款业务的开展是否符合银行稳健经营原则,是否保证银行业务经营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有无盲目追求利润,把贷款投向高风险、高回报领域。(二)贷款的审批是否严格按照授权,有无越权放贷,是否审贷分离。(三)贷款的发放是否越过规模,有无一味扩大贷款规模,导致贷款风险过大。(四)对关系人贷款是否严格按照规定,有无放宽贷款条件,有无发放信用贷款、担保贷款。(五)审查贷款集中风险,看有无向一个或一组关系密切的借款人超比例发放贷款。(六)贷款抵押、质押担保是否合法有效。(1)抵押物法定所有权是否有效,是否存在出租或共有等于第三人的产权,使用权与处置权关系。(2)抵押物是否处于被监管状态,是否为允许自由买卖的财产,是否已进行保险,风险程度如何,保险权益是否能转让给抵押权人。(3)抵押物法定缴纳税费等手续是否完备。(4)抵押物产权证明所指向的财产标的是否真实存在,其状况如何。(5)抵押物品名、数量、单价等是否与借款申请;借款合同、抵押合同所反映的一致,价值评定是否合理。(6)抵押合同是否经法律公证。(七)对不良贷款的管理是否做到部门专管、风险识别、及时处理,损失类贷款的界定、转账、核销是否合规。(八)贷款利率是否执行国家规定,有无擅自或变相改变利率,违规竞争。(九)贷款分类是否真实、合规、准确,有无随意调整,虚报贷款质量。二、信贷质量审计的方法(一)符合性测试在全面了解银行贷款的基础上,正确评价贷款控制制度,确定审计重点,把握审计方向。 1.内控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内控程序测试一是通过询问等方式,了解银行对贷款控制的环境及程序等的情况。二是穿行测试,即抽取一定的具有代表性的信贷交易,并对其各控制点进行测试,审查其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情况。控制测试。控制测试是为了获取审计证据,证实银行内控制度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一是设计测试,即内控制度和程序的设计是否合理,能否有效发挥和控制风险。二是执行测试,即审查内控的有效性,看其运行是否连续,是否取得预期效果,是否实际发挥作用。如对贷款审批程序的评审,主要内容有:(1)贷款的审批是否按照审批程序进行,是否存在越级审批、化整为零或未经信贷调查即进行审批的情况。(2)是否体现审贷分离原则。首先,审查银行是否设置贷款调查、贷款审批、贷款发放这三个不同的岗位,是否保证岗位之间的相万独立与制约;其次,审查对借款人的使用调查和贷款的审批权是否分开,是否分属不同的职能部门。(3)是否要求和保证信贷人员进行充分的信贷调查。(4)贷款审查是否严格。(5)贷款发放是否符合信贷政策。 2.依据测试结果确定审计重点,进行实质性测试。对内控制度健全有效的环节,可降低抽查比例,反之则重点抽查。[!--empirenews.page--] (二)分析性测试贷款质量审计要以贷款数量为基础,对贷款分类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反映贷款总体状况和结构,提示贷款内在风险,然后进行历史数据比较,同业比较和贷款投向结构分析,从贷款各要素及结构中去寻找其运动的规律并发现其中的差异,以此作为审计重点,获取证据。 1.比率分析将银行五级分类贷款,即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类贷款余额分别与全部贷款余额作比较,审查各类贷款的风险权重及其分布。 2.比较分析(1)同期比较分析。审查贷款质量变化趋势,若贷款质量变化趋势与同期经济变化大体一致,则属正常;反之,要做进一步分析。(2)同业比较分析。对同一组经营规模类似、性质相同的银行贷款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看其经营业绩差距是否过大,若差距大,则分析成因。 3.不良贷款结构分析从定量的角度揭示银行不良贷款集中区,从而发现银行信贷管理的薄弱环节和高风险区域。(1)行业投向分析,揭示不良贷款行业分布。(2)贷款品种构成分析。如对商业贷款、建筑贷款等贷款的分析,可发现不良贷款在各类贷款中的分布,进而确定贷款的高风险区。运用分析性测试应把握以下要点: 1.信息来源的可靠性高质量的输入,就会有高质量的输出。信息的可靠性决定着审计证据质量的高低。 2.信息的相关性、可比性分析性测试的资料必须具有相关性和可比性,要从贷款各要素的内在联系中比较,发现差异,进而去捕捉有用的信息。 3.分析性测试结果的可靠性由

商业银行成本管理与控制

商业银行成本管理与控制 商业银行成本管理与控制商业银行成本管理与控制成本控制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成本控制主要是指对生产阶段产品成本的控制;广义的成本控制则强调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以及各个阶段的所有成本的控制,包括了一切降低成本的努力,是成本管理的同义词。因此,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商业银业的成本控制应该是对成本进行的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管理与控制。 一、商业银行成本的构成 商业银行的成本是指商业银行在从事业务经营活动过程中发生的与业务经营活动有关的各项支出。由于商业银行的业务种类较多,因而其成本的构成也比较复杂,这里我们仅以金融业标准损益表列示的成本内容按照成本的性态和对盈亏影响的重要性将商业银行的成本归纳为以下几个部分: 1.筹资成本。指商业银行向社会公众以负债的形式筹集各类资金以及与金融企业之间资金往来按规定的适用利率而支付的利息。包括存款利息支出和借款利息支出。筹资成本是商业银行的主要成本。 2.经营管理费用。指商业银行为组织和管理业务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员工工资、电子设备运转费、保险费等经营管理

费用。 3.税费支出。包括随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化的手续费支出、业务招待费、业务宣传费、营业税及附加等。 4.补偿性支出。包括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递延资产摊销等。 5.准备金支出。包括呆账准备金、投资风险准备金和坏账准备金支出。 6.营业外支出。是指与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但需从商业银行实现的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支出。 经营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属于抉择性半固定成本,这部分成本与当期业务量基本无关,但可由商业银行管理当局的短期决策行为改变其数额,比较适合采用弹性成本控制法进行控制,在成本预算时应认真决策,精打细算,在执行中要厉行节约,减少支出总额。补偿性支出、准备金支出和税费支出是按照一定的比率摊销或计提的,理论上是一种变动成本支出,但在一定经营期间,对于某一确定的银行来说,实际又是约束性固定成本,只能从合理充分地利用其创造的生产经营能力的角度入手,提高产品的产量,相对降低其单位成本,而不能降低这部分成本的总额。因此,这部分成本支出控制相对比较简单。筹资成本属于随存款(或借款)的增减变动而变化的变动成本支出,是商业银行成本控制的重点,可以采用标准成本控制法和边际成本控制法。在实际控制中应强调的是:筹资成本控制的是单位业务量的耗费即单位资金的实际付息利率,而不是利息支出的总额。

商业银行信息管理系统

《信息系统分析与集成》 课程论文 题目商业银行信息管理系统分析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任课教师 二O一五年十一月二十日

商业银行信息管理系统 摘要:在我国的金融行业中,拥有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在很大程度上为银行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论文主要研究管理信息系统在中国商业银行中的开发应用情况,通过系统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分析以及系统功能的实现,进一步深入了解了中国商业银行管理信息系统的运用情况和运用效果,探寻管理信息系统在金融行业发展中的影响,以及对商业银行管理信息系统在未来的发展中提出建议。 关键字:信息系统;商业银行;信息管理。 1.背景 激烈的市场竞争给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挑战,面对纷繁复杂、数量巨大的信息资源,商业银行如何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将成为经营成败的关键。近几年来,我国银行业的电子化进程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正在进行主机延伸、数据结构调整、新一代综合业务系统的推广等一系列工作,这都对数据资源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的商业银行业应秉承以储户为中心, 实现储户价值的战略理念, 在产品和服务设计上,在组织结构或管理结构的调整上,都必须从储户角度出发来考虑, 做到为每一个目标储户提供满意服务,而不再是以前那种为“一群顾客”服务的观念。通过贯彻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 建立全方位满足顾客的具体措施,最终建立“优质服务型”的竞争优势。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给商业银行的信息化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商业银行管理信息系统是为商业银行内部的工作人员和商业银行的管理人员服务的。在日常的工作中商业银行管理信息系统能够为员工提供更加便捷的信息资源,使工作流程简化、提高效率、节省时间。 2.企业需求分析 2.1企业组织与功能结构分析 2.1.1组织结构分析 (1)组织结构调查内容 商业银行由业务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营业部、信息科技部、储户部和法律事务部组成。其中业务部管理营业部和储户部;信息科技部为各个部门提供信息技术保障;营业部获得的储户信息传递给储户部,人力部的人员调配信息将传递给人力资源部;各个营业部每天的资金信息会汇总到业务部,便于管理和整理;业务部汇总的信息传递到财务部。 各组织之间的信息传递是通过各种票据实现的,在传递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错误和遗漏,可能导致整个组织信息的错误,如业务部的人员调动可能无法及时上报到人力资源部,使得可能存在同一个人员被安排不同的工作的情况;又如业务部在上报财务部业务时可能遗漏了某一天的信息,事后发现时则要对整个财务报表进行修改等等。因此,新建立的信息系统要求各个部门之间能够获得该部门所需的必要信息,而且能够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便于操作,具有检错能力以降低人为疏忽造成的损失。

目前商业银行审计需解决的几个难点问题

目前商业银行审计需解决的几个难点问题 下文为大家整理带来的目前商业银行审计需解决的几个难点问题,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近年来,随着商业银行审计由财务收支审计发展到“风险、管理、效益”审计,实际工作中遇到许多难点问题,需要加以研究和解决。 一、商业银行审计需解决的难点问题 (一)商业银行案件频发,审计力量不足,审计风险不断加大 一方面,商业银行案件频发,经营风险巨大。商业银行与社会各领域联系广泛,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近年来在审计中发现,不法分子时刻关注商业银行管理漏洞进行金融诈骗活动,或与银行员工内外勾结联手作案,如诈骗贷款、挪用客户存款和伪造票据等重大案件时有发生。在审计工作中,尽管审计人员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但仍然存在较大的审计风险。另一方面,审计机关整体力量不足,审计时间有限,违规问题未能发现和披露的潜在风险较大。一般对省级分行系统审计由十几名审计人员在几个月时间内完成,面对商业银行众多的分支机构、大量数据和资料,存在应发现而未发现重大违法违纪问题或典型性、倾向性问题的情况,使商业银行审计面临较大风险。 (二)商业银行业务复杂,不断扩展和创新,给审计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近年来,对商业银行审计采取轮流的方式进行,几年循环一次,审计人员很难全面掌握各商业银行内部经营管理等情况。加之商业银行不断推出新业务,现有审计人员专业素质、知识结构不能完全适应审计发展的需要。目前,审计机关中既有较高的金融知识水平,又有多年金融审计工作经验的人员所占比例很小。部分从事金融审计的人员,虽然具有长期从事金融审计工作的经验,但对金融新业务了解不多,只能对商业银行财务收支或原有业务进行审计,对其不断出现的新业务无法开展审计。 (三)审计技术方法滞后于金融业信息化的步伐,难以满足审计发展的需要 商业银行审计的目标是防范风险、促进管理、提高效益,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审计人员对商业银行进行全面了解和审计,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而面对商业银行庞大的金融数据,传统的审计方法已经不能适应信息化审计发展的需求。目前,虽然开展了计算机辅助审计,但审计软件技术开发很慢,同商业银行的数据接口没有实现,对后台数据的下载速度慢,影响了审计的效率。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商业银行机构庞大、点多面广,审计机关不能对其进行全面审计,只能选择部分分支机构进行抽查,且在审计中,判断抽样贯穿审计过程的始终,这样就可能以偏概全,做出错误的审计评价。如,在审计报告中,对商业银行某项业务或某一方面工作进行审计评价时,很难做出“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的评价。即使是“基本符合”的评价,也存在较大的审计风险。 (四)商业银行与审计机关信息不对称,且存在向审计机关

商业银行信息系统审计

商业银行信息系统审计 [摘要]巴塞尔委员会指定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指出:“银行监管体系应包括某种形式的现场和非现场监督”。因此,依靠信息系统审计实现现场与非现场相结合的内部审计体系,是商业银行提高内部审计,内部控制质量和效率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信息系统审计;商业银行;信息化 在信息化大潮中,信息技术不断改变人们工作生活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在各行各业及其机构和业务中普遍开来,因此审计这个以鉴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公允为核心的行业不可避免地受到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所带来的冲击与挑战。传统审计暴露出了很大的弊端,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这就使得信息系统审计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成为必然。 一、信息系统审计的概念及其对商业银行审计的影响 1985年日本通产省情报处理开发协会信息系统审计委员会认为: 信息系统审计是由独立于审计对象的信息系统审计师, 站在客观的立场上, 对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系统进行综合的检查、评价, 向有关人员提出问题与劝告, 追求系统的有效利用和故障排除, 使系统更加健全。国际信息系统审计领域的权威专家Ron Weber将它定义为“收集并评估证据以判断一个计算机系统(信息系统)是否有效做到保护资产、维护数据完整、完成组织目标, 同时最经济的使用资源”。这一定义既包括信息系统的外部审计的鉴证目标,即对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保护资产安全及数据完整的鉴证, 又包含内部审计的管理目标) ) ) 即不仅包括被审计信息系统保护资产安全及数据完整而且包括信息系统的有效性目标。 审计是在信息系统下执行财务会计报表审计,并不改变审计的总体目标和范围。但是,计算机的使用改变了财务资料的处理和存储,并可能影响被审计银行为达到适当的内部控制而采用的组织和程序。 1.对审计对象的载体产生的影响。在手工操作下,作为审计对象的载体是

浅谈加强银行成本管理

浅谈加强银行成本管理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专业银行要逐步转变为“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国有商业银行,在保证资金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追求利润最大化。因而,银行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日益显见。 一,银行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題 1、思想上不重视 虽然效益第一的观点已经提出,但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的影响、银行业粗放经营严重,盲目设机构、建网点、增人员,片面追求存款、贷款总量的增长,对成本的认识严重不足。贷款不讲效益,经营不讲核算,不计成本,不讲费用,成本费用开支随意性很大。有些行尽管经营上年年亏损,但却要摆阔气,讲排场,大量购置高档“低值易耗品”。腰别BB机,手拿大哥大,乘坐高级轿车,办公室豪华装修,致使折旧费、办公费支出大量增加,社会上盛行的公款吃喝,公款消费、公款旅游等不正之风在银行也经常出现,会议费、差旅费不断增加,欲控无奈。

2、负债结构不合理,资金成本偏高 一些行处在组织存款过程中,忽视成本管理,只求数量不讲效益。在“存款兴行”的思想指导下,盲目追求存款数量的增加,导致负债结构不合理,高成本的存款比例过高,有些基层行活期存款仅占全部存款的20%;左右,存款月平均利率远高于贷款利率:由于无序竞争,加上自身约束能力差,难以自求平衡,故遇资金紧张。头寸不足,“大力组织低成本存款”便成了一句空话。竞争中,不是踏踏实实地改善服务,往往是竞相提高或变相提高利率,搅乱了金融秩序,同时,揽存中代办费、业务宣传费、招待费迅猛增长,加大了负债成本,影响了银行的收益水平。 3、成本核算不细 存款利息支出和各项费用支出是构成银行成本开支变动的主要因素,而现行的財务核算计算的是银行的总收入和总支出及全行总的盈亏额,对各项支出仅反映到一个科目的总支出。这种过粗的核算不

商业银行信息管理系统

商业银行信息管理 系统

《信息系统分析与集成》 课程论文 题目商业银行信息管理系统分析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任课教师 二O一五年十一月二十日

商业银行信息管理系统 摘要:在中国的金融行业中,拥有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在很大程度上为银行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论文主要研究管理信息系统在中国商业银行中的开发应用情况,经过系统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分析以及系统功能的实现,进一步深入了解了中国商业银行管理信息系统的运用情况和运用效果,探寻管理信息系统在金融行业发展中的影响,以及对商业银行管理信息系统在未来的发展中提出建议。 关键字:信息系统;商业银行;信息管理。 1.背景 激烈的市场竞争给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挑战,面对纷繁复杂、数量巨大的信息资源,商业银行如何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将成为经营成败的关键。近几年来,中国银行业的电子化进程有了长足的发展,当前正在进行主机延伸、数据结构调整、新一代综合业务系统的推广等一系列工作,这都对数据资源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的商业银行业应秉承以储户为中心, 实现储户价值的战略理念, 在产品和服务设计上,在组织结构或管理结构的调整上,都必须从储户角度出发来考虑, 做到为每一个目标储户提供满意服务,而不再是以前那种为“一群顾客”服务的观念。经过贯彻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 建立全方位满足顾客的具体措施,最终建立“优质服务型”的竞争优势。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给商业银行的信息化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商业银行管理信息系统是为商业银行

内部的工作人员和商业银行的管理人员服务的。在日常的工作中商业银行管理信息系统能够为员工提供更加便捷的信息资源,使工作流程简化、提高效率、节省时间。 2.企业需求分析 2.1企业组织与功能结构分析 2.1.1组织结构分析 (1)组织结构调查内容 商业银行由业务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营业部、信息科技部、储户部和法律事务部组成。其中业务部管理营业部和储户部;信息科技部为各个部门提供信息技术保障;营业部获得的储户信息传递给储户部,人力部的人员调配信息将传递给人力资源部;各个营业部每天的资金信息会汇总到业务部,便于管理和整理;业务部汇总的信息传递到财务部。 各组织之间的信息传递是经过各种票据实现的,在传递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错误和遗漏,可能导致整个组织信息的错误,如业务部的人员调动可能无法及时上报到人力资源部,使得可能存在同一个人员被安排不同的工作的情况;又如业务部在上报财务部业务时可能遗漏了某一天的信息,事后发现时则要对整个财务报表进行修改等等。因此,新建立的信息系统要求各个部门之间能够获得该部门所需的必要信息,而且能够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便于操作,具有检错能力以降低人为疏忽造成的损失。 (2)组织机构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