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党史上著名的28个半布尔什维克

党史上著名的28个半布尔什维克

党史上著名的28个半布尔什维克
党史上著名的28个半布尔什维克

历史上著名的“28个半布尔什维克”

所谓“28个半布尔什维克”指的是1927-1930年前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与共产国际东方部负责人米夫来往密切的一群中国学生,也被称为“米夫帮”。他们是:

王明、博古(秦邦宪)、张闻天(洛甫)、王稼祥、盛忠亮、沈泽民、陈昌浩、张琴秋、何子述、何克全(凯丰)、杨尚昆、夏曦、孟庆树(绪)、王保(宝)礼、王盛荣、王云程、朱阿根、朱自舜(子纯)、孙继民(际明)、杜作祥、宋潘(盘)民、陈原(源)道、李竹声、李元杰、汪盛荻、肖特甫、殷鉴、袁家镛、徐以(一)新。

从性别上看,“二十八个半”中有女性4人,即孟庆树、张琴秋、朱自舜、杜作祥。

在这些人中,有些人之间有着较为深厚的渊源,如:沈泽民和张琴秋当时已是夫妻;孟庆树则是王明当时追求的对象,回国后不久也结成了夫妻;朱自舜则是孟庆树在中山大学里最好的朋友。

“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归国以后,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和形势的不断变化,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王稼祥到达中央苏区后不久,就支持毛泽东担任红军的领导工作,遵义会议上在反对“左”倾军事路线的斗争中做出了重大贡献。

张闻天也最终站在了正确的路线方面,以后在长期的工作中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革命与建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秦邦宪在中共七大上做了诚恳的自我批评,并在领导《解放日报》、新华社以及在同国民党谈判的斗争中,做出了非常积极的贡献。

杨尚昆、张琴秋等很早就认识和改正了错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为党做了很多很好的工作。

何克全(凯丰)在遵义会议时仍然坚持不改,但在后来也改正了错误。

夏曦后来在战斗中成为烈士,殷鉴则在唐山煤矿开展工作时被捕牺牲。

李竹声、王云程、孙继民、盛忠亮、汪盛荻、朱阿根等少数几个人回国后便脱离了革命队伍,成为中国革命的叛徒。

另外一些人,在归国后没有什么令人瞩目的表现,如朱自舜、宋潘民、李元杰等,既没有做什么好事,也没有做什么坏事,平平淡淡,不知所踪,远不如他们在中山大学时那样“领风气之先”。

只有教条主义、宗派主义的头头王明和其妻孟庆树,对于自己所犯的错误始终不悔改,而是一意孤行,一错到底。

王明也名“陈绍禹”,他在1971年在苏联写的《中国共产党50年》一书,与张国涛的《我的回忆》同是研究党史的反方参考资料之一。

夏曦病死在红2军团(贺龙)和红6军团(肖克)赴云南的路上,是2、6军团的重要负责人之一(2、6军团后编为第二方面军,由任弼时负主要责任,贺龙、肖克、关向应为辅),他一生功过互抵。由于在肃反中过分扩大化,成千上万的革命者,被当成反革命杀害。他死后,二方面军内有人心大快的说法。但平心而论,他的功绩也不能因此被完全埋没。

陈昌浩归国后与张国涛同去湘鄂豫西,并成为红四军(后红四方面军。先前朱德毛泽东领导的军队编号也是红四军)的领导人之一,张国涛毛尔盖会议后南走西康,陈昌浩是红四方面军的政委(时张国涛系红军总政委,朱德系红军总司令),后北征到甘肃会宁过黄河时,因军事上的错误延误了渡河时机,不得不与张国涛朱德等人分手,四方面军分为左右两路军,陈昌浩与徐向前同为左路军负责人,统领7军、31军、5军团(董振堂)和9军团渡河西行,后在河西走廊与马步芳军激战中,几乎全军覆没(最后在甘肃高台一战中,军团长

董振堂以下3000余人全部战死),他只身回到延安,从此一蹶不振。解放后,他因俄文非常好,被任为马列主义编译局局长(地在北京西单附近的西斜街),大约在文革期间去世。

还有,那“半个布尔什维克”是指张闻天(洛甫),这是毛泽东戏称的,缘是他从遵义会议起,已背离那留苏的米夫帮,完全赞同毛的领导,尽管他是实际上的党的负责人(党中央总书记),直到1944年7大中落选为止。

张闻天解放后任副外长,并曾任驻苏大使。在庐山会议(中共8届8中全会)上,因发表同情彭德怀的观点,被打成“彭、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反党集团成员。看起来,他这“半个布尔什维克”未必比得上那些100%的,比如,杨尚昆后曾贵为国家主席。

所谓“28个半布尔什维克”指的是1927-1930年前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与共产国际东方部负责人米夫来往密切的一群中国学生,也被称为“米夫帮”。张国涛不在此列,因为他在苏联的两年期间没有在中山大学上学。左权和伍修权虽都在1925年夏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但1927年冬两人都转入莫斯科高级步兵学校,已经脱离了中山大学。伍修权后在1929年调苏联伯力远东国家保卫局工作,1930年转为苏联共产党(布)候补党员,已完全脱离中山大学的米夫帮的控制。

因此,张国涛、左权和伍修权3人虽都留过苏,但不属于那“28个半”。

附录: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山大学简介

1920年5月决定建立莫斯科东方大学(全称: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招生对象是苏联远东各少数民族和亚洲各国的革命青年[13]。瞿秋白、刘少奇、任弼时、罗亦农、肖劲光、王一飞、柯庆施、彭述之等首批去东方大学学习。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东方大学中国部改名为孙逸仙大学,又叫中山大学。时值第一次国共合作,由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选送一批人去中山大学[14]。张闻天、叶剑英、王稼祥、秦邦宪、罗亦农、许光达、杨尚昆、伍修权、乌兰夫、廖承志、刘伯坚、谭平山、蒋经国、屈武、谷正纲等都在东方大学或中山大学学习过。1923年以后,朱德、邓小平、赵世炎、王若飞、陈延年、聂荣臻、李富春等从西欧转到莫斯科东方大学。1926年中山大学在校生340人,1927年达到800人。到中山大学1930年关闭止,留学生总数当在千人以上。另外,1922年联共(布)远东局在满洲里开设政治学校,毕业后分送苏各大学续读,共接收中国学生310人(广州180,上海、北平、天津共100,湖南、云南、黄埔军校各10人) 。

【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模拟试卷(及答案)(2)

一、选择题 1.“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这一规定出自 A.《权利法案》 B.《九国公约》 C.《凡尔赛和约》 D.《慕尼黑协定》 2.下图所示为苏联某一时期社会结构的前后变化,它集中反映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 B.新经济政策的结果 C.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D.赫鲁晓夫改革的后果 3.1921年苏俄政府开始实行的政策规定:“实行积食税,衣民纳税后的余粮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退还一部分收归国有的企业;在一定范图进行自由贸易。”这一政策是: A.废除农奴制法令B.明治维新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新经济改策 4.在巴黎和会上,为了拉拢日本,英、法、美无视中国的反对和抗议,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但是在华盛顿会议上,英、美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要求。英、美态度发生转变主要是因为 A.尊重和维护中国主权B.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C.要防止战争再次爆发D.要遏制日本独霸中国 5.一战爆发后,意大利“见风使舵”对原盟友作战。这最能说明“一战”的 A.原因B.性质C.特点D.影响 6.“三巨头操控世界,德国成待宰羔羊,中国战胜却受害,学生掀起爱国潮。”歌谣描述的会议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三级会议 D.制宪会议 7.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这场战役结束已经百年,被炸过的地表仍旧凹凸不平。据统计,双方总共投射了至少2000万发炮弹,损失近百万人,因此这场战役有“绞肉机”、“地狱”之称。与上述材料相关的史实是 A.来克星顿的枪声 B.攻占巴士底狱 C.凡尔登战役

D.诺曼底登陆 8.俄国十月革命与二月革命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 A.布尔什维克党在斗争中起了领导作用 B.目的在于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C.工人阶级领导建立了全国性苏维埃政权 D.经历了和平到暴力的斗争过程 9.下图是1947年美国人画的一幅漫画。“?”处对应的正确选项是() A.杜鲁门主义B.马歇尔计划 C.两极格局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0.1972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说:“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1983年,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宣称:“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不仅增加日本作为经济大国的力量,而且要增加日本作为政治大国的分量。”材料不能反映的是()A.日本寻求摆脱美国控制 B.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C.日本已经是经济大国 D.日美关系彻底破裂 11.《凡尔赛和约》签订后,有人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他判断的依据主要是《凡尔赛和约》 A.没有确立帝国主义在东亚地区的统治秩序 B.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C.没有确立帝国主义在欧洲统治的新秩序 D.严重损害了中国和其他弱小国家的权利 12.绘制历史示意图有助于从整体上理解历史。下面的示意图可以帮助我们学习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B.凡尔赛体系下蕴含的矛盾 C.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过 D.两极格局下的对抗和冲突 13.当两万多名武装工人和水兵冲向不足两千人把守的临时政府在彼得格勒的最后一个堡

党史上的今天1月1日

党史上的今天1月1日 党史上的今天1月1日 1923年1月1日广东海丰县农会成立 1923年1月1日广东海丰县农会成立。这是我国第一个县农会,内设教育、卫生、财政、农业、仲裁等部。彭湃任会长,会员约10万人,占海丰全县人口的四分之一。在海丰农民运动的影响下,陆丰、惠阳等县的农民运动相继发展起来。1924年1月1日中共中央和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举行联席会议 1924年1月1日中共中央和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在上海举行联席会议,讨论国民党改组问题。鲍罗廷在会上作报告;陈独秀报告自党的三大以来国共合作进展情况。会议通过以下决议:(1)中共中央和青年团中央联席会议在听取鲍罗廷同志和陈独秀同志关于国民党改组工作的报告后,认为工作进行得正确;(2)共产党员在加入国民党以后应该反对老国民党人对国民革命运动的错误理解;(3)共产党员不应该在各种委员会中谋求职位;(4)关于宣言问题,全体共产党员代表应当捍卫它的所有条款。在组织问题上,不应用章程来束缚代表。在各省,必须选举左派作为出席代表大会的代表。1948年1月1日国民党各民主派别联合组成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香港成立 1948年1月1日由国民党各民主派别联合组成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香港成立,并发表宣言,明确提出要“推翻蒋介石卖国独裁政权”。1月5日至19日,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沈钧儒、章伯钧在香港召开民盟一届三中全会,调整和充实民盟领导机构,恢复活动,并发表宣言,主张采取革命方法,反对国民党反动政府和美国的对华政策。中共中央发言人对民革的成立和民盟恢复活动表示欢迎,指出:这“表示反对美国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反动统治集团的民族民主运动的统一战线,是何等广阔”。1952年1月1日毛泽东号召开展大规模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 1952年1月1日毛泽东在元旦团拜会上号召:“我国全体人民和一切工

布尔什维克取得和巩固政权的根本原因

布尔什维克取得和巩固政权的根本原因 黄宗良 [内容提要] 布尔什维克党取得和巩固政权的根本原因在于它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要求、代表了广大民众的愿望和利益,用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组织民众、领导民众、朝着党的目标不断推进。在十月革命90周年的时候,重新思考这些问题无疑是很有意义的。 [关键词] 布尔什维克政权原因 [分类号] D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6505(2007)04-0010-04 [作者简介] 黄宗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布尔什维克为什么能够取得政权,为什么能够在苏维埃政权建立初期极其激烈和复杂的斗争中巩固政权?就其根本原因来说,就是这个党能够在俄国社会“毫无出路”、广大工农大众“不愿照旧生活下去”的历史条件下,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要求、代表了广大民众的愿望和利益,用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组织民众、领导民众,朝着党的目标不断推进。 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特别是一战期间,俄国广大工农大众要求的是什么?是“四大件”:和平、土地、面包和自由,即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结束帝国主义战争,实行土地改革,在这种条件下获得政治民主自由,改善民生。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使俄国获得前所未有的政治自由,但是其他问题一个也没解决。在这种条件下,可以说,谁能够带领工农大众实现这些愿望,谁就能赢得工

农大众的拥护,就有可能取得政权。但这绝不仅仅是一个策略、谋略的问题,因为策略的背景是一个党的性质、宗旨和纲领。 临时政府和资产阶级政党——不管是保皇的十月党,还是标榜民主、自由的立宪民主党,都公开声称要把帝国战争进行下去,直到最后胜利。临时政府外交部长米留可夫直言:“也许正是由于战争,我们还能勉强保持着这一切,如果没有战争,一切会很快垮台。”[1]他们把本阶级的利益同进行战争捆在一起了。对于解决关系到工农兵的面包问题的农民土地问题,他们也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和会议上,行动上采取拖延的办法,甚至反对农民的夺地运动,斥之为“越轨行为”。这样的政治势力,自然不可能取得民心,而只能被人民抛弃。 列宁视之为小资产阶级政党、在苏维埃中居于领导地位的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认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只能由资产阶级领导,采取了支持临时政府的立场,甘愿退居合法反对党的地位。因此,他们尽管向帝国主义政府发出“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呼吁,但支持临时政府的基本立场,实际上就是支持进行战争。对于土地问题的解决,他们则把希望寄托在召开立宪会议上。 布尔什维克党的领袖列宁则在一战期间提出了“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使本国政府在战争中失败”的著名策略口号,并以鲜明的立场反对“革命护国主义”。在土地问题上,列宁坚持没收地主全部土地,把国内一切土地收归国有的主张。根据二月革命后俄国的局势,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了“不给临时政府任何支持”,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即由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方针。经过列宁的不懈工作和顽强斗争,列宁的理论和方针逐渐取得党内多数人的支持,成为党的方针。 二月革命以前,比起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来,布尔什维克党的队伍并不大,在正确的理论和方针的指引下,布尔什维克党在激烈和瞬息万变的斗争中迅速发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二部知识点问答修订稿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二部知识点问答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第二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二部第一章》1保尔为何“违心”地不去丽达处补课? 答:因为保尔接到丽达打来的电话,说来谈论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晚上,保尔走到丽达宿舍前,推开门发现丽达正抱着一位名叫达维德·乌斯季诺维奇的军人,这让保尔从心头起了一种怨妒的心情,在这种不悦心情的引导下,保尔只是冷冷丢下一句话,头也不回地走出宿舍,心里很是失落,独自一人品尝这失落的痛苦,减少与丽达见面的机会,而且保尔对事业很忠诚,认为眼前这时候不是谈恋爱的时候,也就“违心”地不去丽达处补课。 2、简述保尔和丽达乘坐火车的经历。 答:保尔装作本区特勤处的,向一个胖女人要票,然后清理了窗边的杂物,把丽达拉进了车,车上的人开始骂他,有个人打他,他很愤怒,打了莫季卡,车厢安静下来,保尔叫老上司检查车厢里的人的票,车厢换了一批人,然后他们就坐在车厢的角落 3.革命胜利了,红色政权面临哪两大难题 答:革命胜利了,红色政权面临着匪帮未完全消灭和木材,粮食供应不足这两大难题。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二部第二章》 1. 修铁路遇到了哪些困难(用自己的话来概括,至少写五点) 答:修铁路遇到了这些困难:1.条件恶劣,如居住条件差,天气自然条件恶劣2.修路困难,天气逐渐转冷,路面变成冻土,难以修路,且还有土坡等地理问题困扰3.粮食不足,且衣物早已破烂不堪4.匪帮的不停侵扰,干扰铁路部队铺设铁路、运输木柴5.伤寒病的传播,感染并杀死了许多健壮有为青年。 2.丽达为何决定离开,同意到乌克兰共青团中去 答:丽达误以为保尔已经被伤寒夺取性命,所以丽达为此感到悲痛,也使丽达发现了真情,使她也更热情地投入到革命工作当中,她想离开这个伤心地,所以她同意到乌克兰共青团中去。 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题目出自? “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朱赫来说道。朱赫来在冰天雪地里见到保尔及他的同伴凭借顽强毅力修筑时说了这句话。 4、保尔投身修路工作的表现。 答:保尔修铁路时只穿了一件单衣,天寒地冻中不顾疾病辛苦挖铁路,最后还病倒了,体现出了保尔顽强的品质,钢铁般的意志,为理想而现身的精神。 5、保尔得了什么病? 答:他得了伤寒并发的大叶性肺炎。 6、谁送保尔一件短皮袄?她与保尔是怎样的感情。 答:丽达送的。他们有着同志间互相爱慕的友情。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二部第三章》 1.保尔四次死里逃生是什么? 答:保尔四次死里逃生是:1.与波兰白军战斗腿受伤,感染伤寒2.严肃紧张的肃反工作击倒了保尔,回家养病3.打仗时,脑袋被流弹打中,与死神擦肩而过,但却因受伤

党史上的第一

党史上的“第一” 李大钊━━第一次对马克思主义作系统完整介绍的人 在中国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是李大钊。1919年5月,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并亲自撰写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作了系统介绍。这是中国人著作中第一次对马克思主义作系统完整的介绍,它对毛泽东、周恩来等一大批先进青年了解并接受马克思主义起了重要作用。 第一个把《共产党宣言》全文传入中国的人 陈望道是第一个把《共产党宣言》翻译成中文,把这一著作全文传入中国的人。他是浙江义乌县人,1915年留学日本,1919年6月回国后,任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教师,积极从事新文化运动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活动。1920年6月,他参加了陈独秀等成立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活动。他于1919年底,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工作,1920年8月,《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公开出版。《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传播对中国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0年7月13日至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出席大会的有国内各地和旅日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13人,他们代表着当时全国总共只有的50多名党员。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中心任务是讨论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件具有划时代历史意义的大事,它标志中国革命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正如毛泽东所说:“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2年7月在上海举行,大会的主要任务是要确定党在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大会宣言根据列宁关于民族殖民地问题的理论和党成立后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探索,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党的最低纲领,即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主要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实际上就是受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并与此进行着斗争。但是80年来,从没有任何政治力量明确地提出过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张。中共二大的主要历史功绩就是,在中国破天荒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各族人民指明了现阶段革命斗争的任务和方向。 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 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军阀势力篡夺后,国民党在几经挫折后组织涣散,成分混杂,思想混乱,于是,孙中山同意改组国民党,想吸收共产党作为救活国民党的新血液。鉴于此,中国共产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共产党人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在孙中山主持下,中国国民党在广州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有共产党人参加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从而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大会选举有李大钊、谭平山、毛泽东、林伯渠、瞿秋白等10名共产党员为委员和候补委员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接着又改组国民党中央党部,共产党人担任了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和农民部的部长,工人部实际上也由共产党员领导。随后,全国大部分地区以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为骨干改组或建立了各级国民党党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是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大革命高潮的起点。有了国共合作才促使全民族的大团结,才使大革命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反贪文件 1926年8月4日,中国共产党发布了第一个反贪污腐化的文件——《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的中央扩大会议通告。这个通告发布于大革命的高潮中。当时,工农群众运动蓬勃发展,为适应革命形势的需要,党

纳粹党与布尔什维克异同之争

纳粹党与布尔什维克异同之争 莫斯科——仅仅说犹太人应当被制成灯罩这句话,并不让你成为反犹分子,一位知名的专栏作家最近就这样宣称。而且,仅仅因为纳粹党和苏联共产党都是极权政体,并不意味着二者之间存在可比性。这类辩论和反辩论,以及有关的变异论点,在最近几周占据了俄罗斯的博客、社交网站和一些传统媒体的论坛。 争论始于自由派人士列昂尼德·戈兹曼(Leonid Gozman)撰写的一篇博文,他把斯大林时期的反间谍机构Smersh与纳粹党卫军(SS)等同起来,Smersh是“间谍之死”俄文的首字母缩写。戈兹曼发表这篇博文,是因为一部关于Smersh的短篇电视连续剧在二战结束纪念日播出。他让读者想象一部短篇电视连续剧,把德国党卫军官员描绘成“诚实的士兵,表现出不同凡响的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他写道,不论是在俄罗斯、还是在德国,都不可想象拍那样一部电视剧,因为“即使是在那段可怕的历史许多年之后出生的德国人,也仍以党卫军制服为耻。”戈兹曼写道,然而Smersh官兵是和党卫军队员一样的罪犯,“他们没有帅气的制服,但那是他们与党卫军唯一的重大区别。” 在俄罗斯,没有比这个认为苏维埃和纳粹在道德上等价的暗示更能挑起争议的说法了。亲克林姆林宫的政治分析师谢尔盖·马尔科夫(Sergei Markov)指责戈兹曼犯了不是一个、而是七个错误。“的确,纳粹和苏共是极权主义的两种表现,”马尔科夫写道。但是,“共产党是在尝试建立一个人道主义社会”,只是“选择了不合适的、不人道的方法”,而“纳粹从一开始的目标就是不人道的。”马尔科夫写道,这是戈兹曼的第一个错误。 马尔科夫继而写道,戈兹曼还犯了一个“身份错误”。他补充道,“对一个世界公民来说,士兵为哪个国家打仗无关紧要,但对一位国家公民和爱国者来说,就太重要了。Smersh捍卫的是我国人民,而党卫军屠戮的是我国人民。作为世界公民的戈兹曼或许不在乎,但我们很在乎。”马尔科夫写道,戈兹曼的另一个错误是,他忘记了如果德国打赢了二战,那么他的祖先就都会被杀死,这是在转弯抹角地说戈兹曼是犹太人。 《共青团真理报》(Komsomolskaya Pravda)是俄国发行量最大的日报,专栏作家乌里扬娜·斯科伊别达(Ukyana Skoybeda)在该报上发表了同样的观点,但用的是更充满火药味的语言。她指责戈兹曼和其他自由派人士“重审历史的目的,是为了拆毁我国的根基。”她建议,如果纳粹如愿以偿,把他的祖母变成了灯罩,也许会更好。(该报后来删掉了有关灯罩的这句话,但那是在文章被疯传之后。) 一个监管机构介入并谴责了《共青团真理报》,但并非因为人们所料想的原因——关于灯罩的话,而是因为该报引用了戈兹曼的话,称党卫军和Smersh总体上没有太大区别。现在国家杜马已经下令调查,负责一家政府资助的慈善机构的戈兹曼是否真写了那样的话,尽管他的博文仍旧可以访问,而且其作者也是毫无疑问的。

布尔什维克》编辑委员会《红旗》--《求是》

布尔什维克》编辑委员会《红旗》--《求是》《布尔什维克》编辑委员会 《布尔什维克》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刊物。1927年10月24日在上海创刊,原定为周刊,后因种种原因,逐步改为半月刊、月刊、双月刊。1932年7月1日出最后一期止,共出版了五卷五十二期。《布尔塞维克》由瞿秋白、罗亦农、邓中夏、王若飞、郑超麟五人组成编辑委员会、瞿秋白为主任。1927年12月1日,党中央决定新增:蔡和森、张太雷、黄平、周以栗、任旭、毛泽东、王一飞、任卓宣、周恩来、李立三、恽代英、陆定一、刘昌群、罗章龙、刘伯庄、任弼时、尹宽、李富春、罗绮园、夏曦、夏之栩二十一位编委。 1928年6-7月,党的“六大”后,瞿秋白被留在苏联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布》刊编委主任由当时党中内宣传部长李立三担任。1931年1月,李立三被撤去党内领导职务,编委会主任由当时党中央宣传部长张闻天担任,直至1932年7月《布》刊正式停刊。 《红旗》--《求是》

1958年5月25日﹐中共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举行,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会议决定“由中央主办一个革命的﹑批判的﹑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杂志﹐定名为《红旗》”。由陈伯达任总编辑。《红旗》第一届编委有丁冬放、王力、王任重、王鹤寿、王稼祥、尹达、邓力群、邓小平、田家英、刘大年、孙冶方、艾思奇、李友九、李井泉、李达、肖华、吴冷西、陈伯达、陆定一、周扬、林铁、欧阳钦、范文澜、范若愚、胡乔木、胡绳、姜君辰、柯庆施、陶铸、张德生、张闻天、许立群、康生、冯定、舒同、杨献珍、廖鲁言、薛暮桥、谭政 、彭真。其中邓力群、田家英、李友九、陈伯达、胡绳为常任编辑。 1958年6月1日《红旗》杂志在北京创刊。半月刊。每月1日、16日出版,开本为16开48页,国内外公开发行.创刊号里刊登了毛泽东的一篇自己非常重要的文章《介绍一个合作社》,还有陈伯达《南斯拉夫修正主义是帝国主义政策的

党史上的今天”三月份学习内容

“党史上的今天”三月份学习内容 1986年3月3日,面对世界高技术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挑战,王大珩等科学家提出“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经过充分论证,11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提出了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先进防御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等七个领域中的十五个主题项目,作为我国今后发展高技术的重点。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因在1986年3月提出,后被称为“八六三”计划。 1958年3月8日至26日,中共中央在成都召开工作会议(即成都会议),这次会议是发动“大跃进”过程中的一次重要会议。会后,各地迅速刮起了超越实际可能的盲目蛮干、攀比赶超的“大跃进”之风。 1992年3月9日至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京召开全体会议,讨论我国改革和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会议强调: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 2004年3月10日,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发表讲话,全面阐述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本质要求。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

1925年3月12日,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在北京逝世,享年59岁。他在《遗嘱》中明确指出,为了完成国民革命,“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2008年3月14日,拉萨等地发生打砸抢烧严重犯罪事件。事件发生后,党和政府果断决策,妥善处置,控制了事态发展,恢复了正常社会秩序。 1978年3月18日至31日,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在开幕词中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四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大会制定了《一九七八——一九八五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表彰了先进工作者和先进集体,号召大家树雄心,立壮志,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 2010年3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总结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研究部署巩固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工作。会议强调,要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保证。 1990年3月20日至4月4日,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关于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等;决定接受邓小平辞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的请求,选举江泽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2002年3月25日,我国研制的“神舟”三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4月1日,“神舟”三号在完成空间科学和技术实验任务后,准确降落在预定地区。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第一章 20世纪初的的世界 美西战争 19世纪末,美国垄断资本强烈需求海外市场。当时世界领土已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美国垄断资本遂把侵略矛头指向西班牙的殖民地——古巴和菲律宾。1898年4月,美西战争爆发,同年5月和7月,美国海军先后在菲律宾和古巴歼灭了西班牙舰队。12月,美国和西班牙签订和约,规定:西班牙放弃对古巴的主权,西班牙撤军后,古巴由美军占领;将菲律宾、波多黎各、关岛让与美国,美国付给西班牙2000万美元作为获得新领土的代价。 美西战争是美国由自由资本主义转变为垄断资本主义后所进行的一次重新瓜分世界的帝车主义战争。美国通过美西战争,将帝国扩大到亚洲。 门户开放政策 门户开放政策由美国国务卿约翰·海提出,它承认各国在华的势力范围,但需保全中国领土及行政的完整,世界各国可以获得同等和公正的条件,在中国从事贸易。门户开放政策是美国海外扩张的产物,其目的在于在列强激烈竞争的条件下,为迟到的美国向中国扩展其政治、经济势力打开方便之门,根不是为了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的完整。大棒政策 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提出和实行武力威胁和战争讹诈的外交政策。他曾在一次演说中援引了一句非洲谚语:“手持大棒口如蜜,走遍天涯不着急”来说明他任内的外交政策,后发展成所谓“大棒加胡萝卜政策”。大棒政策的实质是用武力威胁和战争讹诈的方式干涉拉丁美洲的国家事务,以达到支配拉美各国的侵略目的。西奥多罗斯福罗斯福他在任美国总统期间(1901-1909年),应付国际关系“嘴里说话要温和些,但手中要提根大棒”,因此得名。 金元外交 金元外交是美国用经济扩张手段来控制拉美等地区的经济,使各国日益依附于美国。现在泛指利用金钱手段达到某种目的。 美国从塔夫脱总统提出的鼓励和支持银行家扩大海外投资,以实现向外扩张的外交政策。罗斯福推行的“大棒政策”遭到世界各国,特别是拉丁美洲人民的反对,故塔夫脱鼓吹积极的经济扩张政策。塔夫脱提出“用金元代替枪弹”,他们主张运用外交政策推动和保护美国银行家的海外投资,特别是对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和中国扩大投资,在这些地区排挤和取代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事实上,金元并没有完全取代枪弹,而只是枪弹的补充。二者常常交替使用或同时使用。在这种政策的鼓励下,美国资本大量投入加勒比海地区各国。金元外交实际上是一种资本渗透,通过对外投资来夺取更多的海外市场和殖民特权。 日俄战争 日俄战争是日本和俄国为争夺在朝鲜和中国东北的统治权所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1904年2月,日本不宣而战,海军偷袭旅顺俄国舰队,同时在仁川登陆。日俄战争由此展开。战争以俄国的失败而告终。1905年8月,日、俄在美国的调停下开始谈判,9月签订了《朴茨茅斯和约》。 日俄战争不仅对日、俄两国,而且对世界历史都具有相当大的影响。俄国战败,加速了1905年革命的到来,而1905年革命又为具有世界影响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准备了条件。日本战胜了欧洲陆军强国俄国,从此跻身于世界列强,更加增强了称霸东洋的野心。亚洲的新兴小国日本,打败了欧洲的庞然大物俄国,黄种人打败了白种人,这在当时确实起到了鼓舞亚洲民族主义的作用。总之,俄国1905年革命和日本战胜俄国,给了整个亚洲以闪电一般的影响。

《外国新闻传播史》课后习题

一、人类传播活动经历了哪些阶段? 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互联网传播 二、人类的传播活动与传播技术的关系如何? 三、简述古代罗马《每日纪闻》的性质,其基本内容和作用是怎样的? 《每日纪闻》公告式的官方公报。是古代统治者采用的重要传播方式之一。 公元前59年的古罗马,凯撒当选执政官后下令创设。当时的名称是“阿尔布”,后来人们称之为《每日纪闻》。是将每日公布元老院及公民大会的议事纪录,用尖笔书写在罗马议事厅外一块涂有石膏的特质木板上。书写内容多为政府要事,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凯撒创设《每日纪闻》的目的就是争取舆论支持,扩大政治影响。传播当时已经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公元前27年,凯撒的养子凯撒.屋大维成为罗马最高的主宰者。公元前6年,屋大维恢复《每日纪闻》,从此该手写公报时断时续刊布会议记录、帝国故事、战争消息等,一直到公元330年迁都君士坦丁堡为止。 公报除了写在布告牌上,还有书记员抄写,颁发给各地要人和驻军首长。 有学者认为,罗马帝国之所以能统治辽阔疆域,至少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它有一个发达的,包括《每日纪闻》在内的传播系统。而起灭亡,部分原因是由于《每日纪闻》的停办,传播组织远落后于其他社会组织的发展,无法协调复杂的活动。 四、欧美最早出现的定期报刊、日报是哪些? 世界上最早的定期报刊产生于德国,1609年德意志地区出现了两种周报:《通告—报道或新闻报》和《报道》。最早的日报也诞生于德意志地区,1650年莱比锡一位书商创办的《新到新闻》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张日报。1633年的《莱比锡新闻》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日报之一。欧美其他国家较早的主要日报有:英国1702年的《每日新闻》、法国1777年的《巴黎新闻》、美国1783年的《宾夕法尼亚晚邮报》等。 五、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各国报业发展有何共同规律? 资产阶级报刊的发展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紧密联系。虽然各国国情不同,革命历程也有很大差异,但各国报业的发展却有共同的规律: 1.资产阶级革命以前,资产阶级报刊受封建统治者的压制,封建统治者通过出版许可制、内容审查制,英国甚至用设立“星法庭”等手段压制异己思想和信息的传播。另一方面,封建统治者出版官报,扶植御用报刊,为自己的政治需要服务。作为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报刊受到种种雅致,发展进程缓慢。资产阶级报刊中,围绕着革命、改良、保守或维护封建统治等重大问题,从各自阶级的利益出发,进行论争,这就是史称的政论报纸时期。 2.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思想家首先举起出版自由的旗帜,宣传民主思想,论述出版自由的重要性。 3.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政权,资产阶级报刊的发展过程受两个因素制约:1)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否彻底,建立起怎样的政治制度;2)该国的资产阶级共和制是否巩固,有无封建复辟。 六、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后资产阶级报业进程如何?他们受到什么因素的制约? 资产阶级革命后,各国报业无论发展快慢,均经历了一个政党报刊为主的时期。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政权,资产阶级报刊的发展过程受两个因素制约:1)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否彻底,建立起怎样的政治制度;2)该国的资产阶级共和制是否巩固,有无封建复辟。 七、西方各国报业为什么都经历了正的报刊时期?政党报刊有何特点? 资产阶级革命后,各国报业无论发展快慢,均经历了一个政党报刊为主的时期。其原因是:1)随着议会民主和多党政治体制的确立,不同党派纷纷创办或控制报刊,作为政治斗争工具,宣传政见,争取舆论。2)报刊对政党不得已的经济依赖。

党史上的今天2月10日

党史上的今天2月10日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党史上的今天2月10日 1937年2月10日为促进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中共中央提出五项要求、四项保证 1937年2月10日,为促进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五项要求:停止内战,集中国力,一致对外;保障言论、集会、结社之自由,释放一切政治犯;召开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代表会议,集中全国人才,共同救国;迅速完成对日作战之一切准备工作;改善人民生活。电文指出,如果国民党将上述五项要求定为国策,中国共产党愿意作出四项保证,即:实行停止武力推翻国民党政府的方针;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特区实行彻底民

主制度;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坚决执行抗日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15日,在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上,宋庆龄、何香凝、冯玉祥等为响应中国共产党关于国共合作、联合抗日的建议,提出关于恢复孙中山所制定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紧急议案,呼吁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联合抗日。1952年2月10日公审刘青山、张子善 1952年2月10日,河北省在当时的省会保定召开对大贪污犯刘青山、张子善的公审大会。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由河北省人民法院宣判刘青山、张子善死刑,立即执行,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公审大会召开前,有人提出是否可以向毛泽东主席说说,不要枪毙,给他们一个改过的机会。意见反映到毛泽东那里,毛泽东说:正因为他们两人的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要下决心处决他们。只有处决他们,才可能挽救二十个,二百个,二千个,二万个犯有各种不同程度错误的干部。刘青山,曾任中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期末复习资料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期末复习资料 【故事梗概】 这是一部中国入耳熟能详的优秀外国作品,以保尔为代表的布尔什维克战士,以常人难以想象的钢铁般的意志,战胜了形形色色的敌人和重重困难,为苏维埃政权的建立铺平了道路。作品洋溢着理想主义的光辉。小说中主人公勇敢无畏的革命精神永远是我们所有入学习的榜样。相信每一个读过它的人都会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有更新更深的认识。 第一部 一、因淘气而失学的保尔被母亲送到车站餐厅做工,他吃苦耐劳,但还是因一次小小的失误——忘记关水龙头,而被老板开除。保尔的哥哥阿尔焦姆为他在发电厂找到了一份工作。 二、沙皇被推翻,近卫军开到镇上,游击队员也来了,在德国人打来之前,人们领到了游击队分发的枪支,但最终还是被德国人没收或销毁。保尔在发电厂识了游击队派来组织敌后工作的朱赫来同志。“偷枪”事件使保尔更加明白了:即使是非常危险的是事情,有时也能平安无事。 三、保尔邂逅阔别一年回到家乡的冬妮亚,虽然他们成长环境不同,生活经历不同,但他们在交往中很快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车站工人开始全体罢工,阿尔焦姆,波利托夫斯基、勃鲁扎克(保尔的好友谢廖沙的父亲)三人被德国兵抓去开车,半路杀死看守逃跑。朱赫来从发电厂转到调车厂,他已在工人间建立起强有力的组织。 四、激烈而残酷的阶级斗争席卷了乌克兰,戈卢勃和帕夫柳克的军队在镇上激烈交火,双方各有损伤,最终结果是戈卢勃为了消除部队的不满情绪和鼓舞士气,下令屠杀犹太人。无数生命因此被杀戮,谢廖沙和保尔在这次战争中帮助了犹太人。 五、为了躲避敌人的追击,朱赫来在一个黑夜闯到了保尔家。朱赫来的到来使保尔第一次听到那样多新鲜的和令人激动的话,他的思想深受鼓舞。他后来从彼得留拉匪兵的枪口下救出朱赫来,自己因此而被捕。 六、冬妮亚为保尔的被捕忧心忡忡。在牢房里,保尔认识了坚强的少女赫里斯季娜和布尔什维克战十多林尼克。彼得留拉“政府”向小镇增兵,企图占有这个有重要战略价值的铁路枢纽。为迎接大头目彼得留拉的到来保尔被提前释放,重获自由的保尔与冬妮亚真诚相爱,但是为了安全,他不得不离开了冬妮亚,离开了家。 七、红军又开进了镇子,谢廖沙不顾母亲的反对,参加了红军,并成为了一名共青团员,担任区委会书记的他积极开展团的工作,在波兰军队到来之前,他随部队一起暂时撤离。保尔来信说他也已参加战斗,成为科托夫斯基骑兵旅的一个战斗员。 八、红军与波兰军队交战,波兰军队被打得节节败退,保尔与谢廖沙在战火中锻炼成长。在为连长复仇的行动中,保尔头部受了重伤。

马原复习题绪论部分答案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的是( B ) A.封建主义经济的发展 B.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D.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 2.当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是从它的( A )。 A.阶级属性讲 B.研究的对象讲 C.研究的主要内容讲 D.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标志是( C ) A.《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发表 B.《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发表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发表 4.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批判地吸收了费尔巴哈的基本内核,即他的( C ) A.唯心主义 B.辩证法 C.唯物主义 D.形而上学 5.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即他的( B ) A.唯心主义 B.辩证法 C.唯物主义 D.形而上学 6.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 )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共产主义 C.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与时俱进 7.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C )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共产主义 C.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 与时俱进 8.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D )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共产主义 C.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 与时俱进 9.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B ) A.社会主义 B.共产主义 C.无产阶级专政 D.大同世界 10.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历久不衰,永葆青春和活力,其根本原因在于它具有彻底的( B ) A.历史性 B.科学性 C.革命性 D.实践性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ABC )。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自然辩证法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有其深刻的(ABD )。 A.经济社会根源 B.思想渊源 C.客观精神的原因 D 实践基础. 3.马克思最伟大的两大发现是(AC )。 A.唯物史观 B.辩证法 C.剩余价值学说 D.辩证唯物主义 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渊源主要包括(ACD )。 A.德国古典哲学 B.中国儒家思想 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D.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5.对于大学生来说,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就要做到:(BCD )。 A.用科学的态度也就是历史的具体客观而非机械的一知半解的和断章取义的对待马克思主义 B.在思想上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C.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辨别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 D.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三、判断题 1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其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完全是因为有了马克思和恩格斯这样的天才人物。(╳)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年代已经过去,对现在的社会问题已经没有指导意义。(╳) 4.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其矛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5.早期无产阶级的斗争是盲目的,因此,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6.时代孕育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又开辟了新的时代。(√) 7.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的唯物主义思想和费尔巴哈的辩证法思想。(╳) 8.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9. 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10.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的理论武器,更是我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行动指南。(√)

党史试题——第一专题(含答案)

第一专题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封建社会长期推行 B 政策。 A.重商抑农和闭关自守B.重农抑商和闭关自守C.重商抑农和对外开放 2.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是: B 。 A.高度集权的专制制度B.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C.高度集权的独裁专制制度3.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文化,是以A为主干,融合其他多种学说观念而逐步形成的。A.儒家思想观念B.道家思想观念C.佛家思想观念 4. B ,林则徐将从英美烟贩手中搜缴的2万多箱、237万多斤鸦片,在虎门当众销毁,取得禁烟斗争的重大胜利。 A.1838年6月B.1839年6月C.1840年6月 5.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式爆发的时间是 C 。 A.1838年6月B.1839年6月C.1840年6月 6. B ,在南京下关的英舰汉华丽号上,清政府与英国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A.1841年7月29日B.1842年8月29日C.1843年9月29日 7.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是A。 A.1856年至1860年B.1857年至1860年C.1858年至1860年 8.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时间是 B 。 A.1893年B.1894年C.1895年 9.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时间是 C 。 A.1988年B.1989年C.1900年 10.西方资本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把中国变成A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统治的过程。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资本主义社会C.殖民地社会 11.A,洪秀全率领拜上帝会会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为太平军。 A.1851年1月11日B.1852年1月11日C.1853年1月11日 12.太平天国提出的理想蓝图是按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光制定的 B 方案,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因此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空想。 A.平均主义B.绝对平均主义C.天朝田亩制度 13.太平天国政权与清政府南北对峙了14年,太平军驰骋转战十八省,先后攻克 B 城镇,其规模之宏大,时间之久长,影响之深远,是历代农民运动不能比拟的,是中国几千年来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A.五百余座B.六百余座C.七百余座 14. B ,天京被湘军攻破,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A.1864年6月9日B.1864年7月19日C.1864年8月29日 15.太平天国的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旧式农民战争即使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也还是不能解决中国社会的 C 。 A.矛盾问题B.道路问题C.出路问题 16.洋务运动大体上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即 C 和创办与军用工业有关的民用企业阶段。A.重点创办造船工业阶段B.重点创办机械工业阶段C.重点创办军事工业阶段17.1895年发生的 C 揭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 A.戊戌变法B.秀才请愿C.“公车上书”

党史上的今天2月11日

党史上的今天2月11日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党史上的今天2月11日 1967年2月11日和16日“大闹怀仁堂事件” 1967年2月11日和16日在周恩来主持的有多名中央政治局委员参加的怀仁堂碰头会上,谭震林、陈毅、叶剑英、李富春、李先念、徐向前、聂荣臻等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做法表示强烈不满,对林彪、江青一伙诬陷迫害老干部、乱党、乱军的罪恶活动,进行了大义凛然的斗争。这场斗争涉及三个原则问题:第一,搞“文化大革命”要不要党的领导;第二,搞“文化大革命”应不应该把老干部都打倒;第三,搞“文化大革命”要不要保持军队的稳定。16日夜,在江青策划下,张春桥、姚文元、王力整理出《二月十六日怀仁堂会议》的记录,抢先向毛泽

东作了汇报。2月19日凌晨,毛泽东召集会议,严厉批评了这些老同志,强调“文化大革命”不容否定。从2月25日至3月18日,中央政治局连续召开七次“政治生活批评会”,批判谭震林等,周恩来也被迫检讨。此后,这场正义抗争被说成是“二月逆流”,中央政治局被迫停止活动,中央文革小组实际上取代了中央政治局的职能。1983年2月11日国务院批转《国家体改委、商业部关于改革农村商业流通体制若干问题的试行规定》并发出通知 1983年2月11日国务院批转《国家体改委、商业部关于改革农村商业流通体制若干问题的试行规定》并发出通知。通知指出:面对农村商品生产迅速发展和商品交换规模日益扩大的新形势,农村商品流通体制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试行规定》的主要内容有:实行多种经营形式、多种经营方式、多种流通渠道,改变统得过多、独家经营、渠道单一的做法。合理设置批发机构,

十月革命是俄国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联合贫农所完成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

十月革命是俄国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联合贫农所完成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又称布尔什维克革命,是俄国1917年革命中第二个、也是最后的重要阶段。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由此,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宣告诞生。这次革命导致了1918年至1920年的俄国内战和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的成立。因为革命发生在俄历(儒略历)10月,故称为“十月革命”。 反动的俄国沙皇专制统 革命 大战爆发后,俄国 革命形势 推翻了 起义的工人和 俄国资产阶级窃取了二 成立了以 这样就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临时政府公开使用暴力镇压人民群众的示威游行,并准备建立军事专政。4月,列宁结束长期在国外的流亡生活回到俄国,发表了著名的《四月提纲》,制订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

明确路线和具体计划,明确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根据《四月提纲》的指示,布尔什维克党在群众中展开了组织和教育工作,领导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举行了四月示威、六月示威和七月示威。当时,由于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控制下的苏维埃变成了临时政府的工具,资产阶级公开使用暴力并准备建立军事专政,因此,布尔什维克党暂时收回“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提出了准备武装起义的方针。9月到10月间,彼得格勒和莫斯科苏维埃已转到布尔什维克党方面;工人罢工、农民起义、士兵骚动,革命形势完全成熟。布尔什维克党再度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并在全国各地着手准备武装起义。在举行武装起义的问题上,布尔什维克党内发生了重大分歧,列宁坚持由布尔什维克夺取政权,而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却反对列宁关于武装起义的思想和具体计划,并把这一分歧公诸于众(1917年10月,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在非党杂志《新生活报》上发表不赞成党中央关于武装起义的决定的声明)。他们的这一行为受到列宁的严厉谴责。 十月革命时任俄国社会民主工 布尔什维克)中央政治局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