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路作文之一个搬迁移民村的精准扶贫之路

路作文之一个搬迁移民村的精准扶贫之路

路作文之一个搬迁移民村的精准扶贫之路
路作文之一个搬迁移民村的精准扶贫之路

一个搬迁移民村的精准扶贫之路

鸣沙村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迎水桥镇的一个搬迁移民扶贫

重点村。自启动“结穷亲、帮穷户、拔穷根”精准扶贫工程以来,驻

村第一书记与村两委会坚持扶真贫、真扶贫,不断拓展内涵和层次,实现由“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实质性转变。通过采取项目拉动、旅游带动、整体推动等措施,把鸣沙村打造成旅游空间集约高效、

生活空间绿色宜人、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文化事业兴旺繁荣、人与

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摸清状况,查找精准扶贫存在问题

精准扶贫重在“精准”。要实现鸣沙村的精准扶贫,当务之急是

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为此,驻村第一书记与村两委会对鸣沙

村的贫困状况和扶贫方式进行了认真调研,摸清了鸣沙村扶贫的症

结所在。

(一)脱贫帮扶难度较大。建档立卡户中相当一部分群众因病

致贫,虽有社会兜底,但存在造血和输血不平衡,这部分群众帮扶

难度较大。

(二)脱贫攻坚内力不足。大多数搬迁移民群众从偏远的海原

县山区搬迁到鸣沙村,没有一技之长,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没有能

力完成,造成贫困问题突出,脱贫攻坚内力不足。

(三)受大病疾病影响。鸣沙村部分群众一病不起而引起返贫,受经济条件所限,“小病拖,大病挨”的现象普遍存在,因“病灾”使

原本不殷实的家庭“没落”为贫困户人。

(四)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鸣沙村为典型的农业种植村,

2015年105亩枣园 5.29万元的承包费,是全村仅有的村集体经济

收入,群众反映的村民看病难等问题迟迟不能解决。村集体没有支

柱产业,致使脱贫攻坚步伐减慢。

(五)务工农民收入低致贫。村内留守空巢老人有的连生活自

理都很困难,养老问题令人堪忧。由于务工子女收入低,又要供养

孩子上学,不仅敬奉父母的生活费很少,致使留守老人经济能力非

常微弱,同时内心还承受着对子女的思念以及孤独寂寞的煎熬。

(六)上学就读离家远致贫。受教育布局调整影响,高中学生

全部在中卫市区就读,教育成本大幅增加。经调查,因供养子女读

书而致贫的现象比较明显。

二、对症下药,制定精准扶贫对策

(一)开展科学技能培训。一是举办特色培训。近三年来,鸣

沙村先后举办了清真食品、群众餐饮礼仪、妇女刺绣培训。通过政

策培训扶持,培养了一批懂礼仪、会烹饪、会特色刺绣的人才,为

沙坡头旅游区游客到鸣沙村吃、住、玩增加了底气和优势。二是参

加中国传统文化培训班。组织群众83人,参加尊老爱幼、孝敬公婆、遵纪守法等中国传统文化培训,提高了鸣沙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

为就业创业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三是举办挖掘机培训。市扶贫

办联系职业技术学校,到鸣沙村举办挖掘机培训,鸣沙村组织群众

50人参加培训,提高鸣沙村群众创业就业能力。通过培训,让困难

群众掌握一技之长,增强困难群众增收渠道和抵御再返贫能力。目

前累计培训清真烹饪、餐饮礼仪服务、电焊工、刺绣、机械等技能

型人才220人,全村现有140人外出经商务工。

(二)大力推进旅游增收。利用靠近沙坡头旅游区一公里的区

位优势,鸣沙村大力实施“旅游兴村”战略,立足脱贫摘帽,探索出“三依两靠”的脱贫之路。

“两靠”是指,靠支部班子,发挥驻村第一书记、村两委班子的

双带作用,小事带头解决,大事集体商量,实施环境整治,协调就

业岗位,为旅游致富脱贫打下坚实的组织基础;靠社会力量,积极

联系企业捐资13.5万元,打深水井一眼,解决鸣沙村群众厕所用水

和庭园经济用水。主动联系结对帮扶单位捐赠6万元,对困难党员、群众进行慰问。

(三)开展分类精准扶贫。对有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贫困户,

以帮教式扶贫为重点,着重提高生产技术含量;对无生产资料的贫

困户,以解决生产资料,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产技能为重点,进

行托底帮扶;对于无劳动能力的孤寡老人、孤儿等,纳入民政供养,进行救济式扶贫。

1.确保扶贫对象精准。底数不够清、指向不够准、针对性不够强,是扶贫开发存在的突出问题。鸣沙村抓住真实识别贫困、实施动态

管理、推行挂图作业三个关键环节,把好群众申请关、入户调查关、民主评议关、公示监督关、确认审核关五个关口,做到精确识别贫

困户、精确登记造册、精确建档立卡、精确实行动态管理,建立“户

有卡、村有册、乡镇有簿、县有档、市有平台”的动态数据库,实现

底数清、问题清、对策清、责任清、任务清“五清”,从根本上避免

普惠政策代替特惠政策、区域政策代替到户政策的现象,提高扶贫

效果。鸣沙村共有151户移民群众,建档立卡20户,对长期居住在

鸣沙村的群众,驻村书记和村干部入户摸底,了解群众生活状况,

摸清收入支出情况,对症下药,通过技术培训、帮助贷款,帮助困

难群众走出困境,确保扶贫精准。

2.确保扶贫措施精准。紧紧抓住转变方式、强化“造血”、加大投入、整合力量四个关键,按照“一户一法”的要求,逐户量身定制帮

扶措施。一是依托鸣沙村穆斯林风情园特色旅游项目,引导鸣沙村

回汉群众彻底摆脱贫困帽子,帮助群众增收致富。目前,市规划局、市土地局、自治区土地局各项审批手续全部完成,招标代建进入施

工阶段。项目建成后,可就近安排151户群众经商做生意,回汉群

众通过刺绣、精美食品、回汉文化,拓宽致富门路。二是抓住鸣沙

村到沙坡头旅游区较近的区位优势,投资建设占地20亩的马路市场

一处,每户都有摊位,出售旅游头巾、纱巾、硒沙瓜等货物,增加

旅游收入。以市场经济发展促脱贫,形成了鸣沙村群众日有收入、

月有结余的良好局面,一门心思聚焦脱贫摘帽致富。

陕西省移民脱贫搬迁工作实施细则

2016陕西省移民(脱贫)搬迁工作实施细则 陕西省移民(脱贫)搬迁工作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实施以建档立卡扶贫搬迁为主,避灾、生态及其他各类搬迁统筹推进的全省移民搬迁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发〔2015〕34号)及《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陕发〔2015〕20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总体思路。着眼“四化同步”、城乡一体,把移民搬迁作为治本性的民生工程、全局性的发展工程、关键性的生态工程。坚持系统思维,统筹谋划推进,实现移民搬迁、城乡治理、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建设和生态治理一举多赢、协同推进,加快我省追赶超越步伐。 第三条主要目标。到“十三五”末,全面完成万户125万人建档立卡扶贫搬迁(以下简称“扶贫搬迁”)及同步实施的避灾、生态和其他类型搬迁安置任务。陕南地区2016年基本完成避灾搬迁任务,2018年基本完成扶贫搬迁任务;其他地区2018年基本完成扶贫和避灾搬迁任务。 第二章搬迁对象 第四条对象类型。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共建共享基础设施,集中提供公共服务,分类享受相关政策,区别标准组织考核验收”的原则,统筹扶贫、避灾、生态及其他类型搬迁。 (一)扶贫搬迁。指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需易地搬迁的农村人口。 (二)避灾搬迁。主要指生活在工程措施难以有效消除灾害隐患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山洪灾害频发和采煤塌陷区农村人口(以下简称:地灾户、洪灾户、采煤塌陷户)。 (三)生态搬迁。主要指生活在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生态环境脆弱区内,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农村人口,包括自然保护区和生态脆弱区两类。

国内外金融精准扶贫模式研究及建议

国内外金融精准扶贫模式研究及建议

国内外金融精准扶贫模式研究及建议 摘要:本文分析了国内外主要金融扶贫模式,包括日本农协金融扶贫模式、印尼小额贷款银行扶贫模式和我国政府主导的金融扶贫模式、金融机构主导的金融扶贫模式、产业金融扶贫模式、互联网金融扶贫模式等,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金融精准扶贫的主要做法,研究了我国金融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思想、金融产品创新、配套服务、金融生态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做好金融精准扶?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精准扶贫;金融供给;农村金融;农村信用体系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7(11)-0073-03 一、国内外金融精准扶贫模式比较及借鉴 (一)国外金融扶贫模式 1、日本农协金融扶贫模式。日本农协是一种合作性金融组织是促进“三农”发展比较成功的典型代表,承担向农村地区提供资金的职能。日本合作性金融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基层的是农业的金融组织、中层的是农业信用联合会(简称“信农联”)、最高位的是农林中央金库和全国信联协会。在日本农协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体系中,政府补助是推动农

协体系高效运作的重要保障,政府通过财政资金补贴和农业信用基金对农协进行支持,有效解决了农村地区资金短缺问题,并有效促进其可持续发展,不断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提升农民生活水平。 2、印尼小额贷款银行扶贫模式。 印尼人民银行(BRI)是印尼主要的国有商业银行之一,向印尼数百万农村居民提供了大量且可持续性的金融服务,同时在商业运作上也获得了巨大成功,印尼小额贷款银行模式主要特点:一是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是印尼BRI可持续运营的基础。资金来源包括资本金、财政资金和中央银行贷款、储蓄资金及银行间信贷等资金。二是建立了较完善的组织管理架构。从上到下包括小额信贷部、地区分行、地区支行、农村网点,印尼BRI共有4046个农村银行。三是建立了可持续运营能力较强的小额信贷模式。BRI小额信贷遵循利率市场化原则,但和非正规金融利率相比,小额信贷利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实际上在降低贫困农民贷款获得门槛基础上,也降低了其融资成本,同时也实现了BRI的盈亏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二)国内主要金融扶贫模式 国内金融扶贫方式较多,包括政府主导的金融扶贫模式、金融机构主导的金融扶贫模式、产业金融扶贫模式、互联网金融扶贫模式等。政府主导的金融扶贫模式主要由政府

某县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汇报材料

某县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材料 各位领导: 大家好!首先,对各位领导莅临我县检查指导精准扶贫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地感谢。根据会议安排,现将同仁县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县情,略) 近年来,在国家和省级扶贫部门的大力支持下,ZZ县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我县属于典型的青藏高原内陆欠发达地区,自然条件严酷,基础设施薄弱,致贫成因复杂,贫困代际传递等问题突出,农牧区贫困呈现“规模大、分布广、程度深、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大”等特点。加之,同仁县涉藏维稳、矛盾纠纷错综复杂,稳定与发展的压力巨大,扶贫开发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精准扶贫开展以来,

全县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086户、12565人,贫困发生率为20%,是省定贫困县,近期被列为全省深度贫困县。 二、金融扶贫工作主要做法和成果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金融扶贫工作,深入贯彻落实《金融支持精准扶贫黄南州行动方案》,根据州县金融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制定《扶贫小额贷款推进计划》,积极学习借鉴好经验好做法,确保金融扶贫工作顺利推进并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定期研究部署。积极组织扶贫小额贷款工作推进小组,按照《责任清单》落实各部门责任,做好任务分工安排,定期组织召开“三有一无户”扶贫小额贷款工作推进会,安排部署扶贫小额信贷工作推进的目标任务,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 二是建立精准扶贫金融服务档案。充分了解和掌握辖内贫困乡(镇)、贫困村、贫困户的具体情况,特别是金融服务需求情况。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金融扶贫工作的主要对象,建立精准扶贫金融服务档案,包括贫困户生产、生活、资产、发展情况、贷款需求额度、用途期限等信息。 三是完成对贫困户的信用评级工作。针对贫困户的具体情况,开展信用评级工作,按照信用等级发放贷款,确保有发展愿望的贫困户能够破格得到发展资金,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金融机构业务模式创新

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金融机构业务模式创 新 2015年12月,中央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对农村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提出了要求。2016年,国务院发布第一个国家普惠金融发展规划,将贫困人员作为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出要稳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加快农村金融创新,保证“三农”贷款持续投放并不断增长,力求脱贫攻坚获得实质性效果,最终实现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金融支持是实现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是把“输血式”扶贫转化为“造血式”扶贫的必经之路,是实现贫困地区与人员的自我发展和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此大背景下,传统的金融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精准扶贫工作的要求,农村金融市场正在发生变化,这对农村金融机构业务模式的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 山西省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政策背景 作为当前我国脱贫攻坚的重点省份之一,山西省在“十三五”扶贫方案中,重点提出对全省的贫困地区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2014年9月15日,山西省正式启动实施金融富民扶贫工程,全面深入探索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新道路。

2016年7月,山西省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坚决打赢全省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到要建立健全金融扶贫服务机制,加快落实关于金融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的各项举措,进一步细化金融机构的工作,加快推进金融富民脱贫工程的实施。2017年5月,为解决合作社中农户在造林过程中遇到的流动资金短缺问题,山西省林业厅与邮储银行山西省分行正式就林业方面的精准扶贫工作达成合作,使得邮储银行山西省分行成为全省范围内第一个为贫困农户提供林业扶贫贷款的农村商业化金融机构,同时这也达到了以生态扶贫来带动精准扶贫的目的,使得生态文明建设与脱贫攻坚实现了有效的结合。2017年6月,山西省正式启动精准扶贫“绿箭”行动,涉及到科技扶贫,新能源项目投资扶贫,金融扶贫以及教育扶贫等八方面的内容。以上涉及到各个领域的精准扶贫工作均离不开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因而金融支持精准扶贫被认为是打赢扶贫攻坚战中的关键策略。 山西省农村金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实施精准扶贫至关重要的一点是扶贫资金的投入,贫困地区发展产业的最大难题就是缺少资金支持,但越是贫困的地区越是金融发展的盲区,这就需要农村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到精准扶贫过程中来,创新金融参与精准扶贫的模式。只有探索出有效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农村金融机构业务模式或进行业务流程改?M才能拓宽农村金融供给渠道,提

XX市全市避灾扶贫搬迁工作现场会讲话稿

XX市全市避灾扶贫搬迁工作现场会讲话稿 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避灾扶贫搬迁任务,动员全市上下以决胜之势打好避灾扶贫搬迁攻坚战,为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赢得主动。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总结成绩,正视问题,全力打好避灾扶贫搬迁攻坚战我市作为避灾扶贫搬迁发源地、决策地和推进地,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探索出一套具有xx特色的工作模式,得到了省委、省政府肯定和认可,并上升为国家“五个一批”中的一项重大决策,取得了以搬迁推进统筹城乡发展、防灾减贫、民生改善、产业培育和生态保护的效果,促进了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推动了农村社会管理变革,达到了多赢效果。 一是实现减灾安居,改善了生态环境。避灾扶贫搬迁是面对地质、洪涝等自然灾害,尊重自然规律,主动向大自然低头的理性选择。五年来,受灾害威胁的2.8 万户10.6 万人彻底远离“灾害源”,与2010 年相比,全市地质灾害和洪涝灾害伤亡率分别下降80%和70%,破解了长期以来“遭灾—救灾—重建—再遭灾”的困扰。移民搬迁有效减少了对生态的人为扰动,五年时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530 平方公里,完成造林育林326 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5%,保持了一方净水净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恢

复明显加快。

二是促进脱贫致富,提升了民生质量。坚持“一点一策、一户一法”,开展产业扶持、就业培训、社会保障等叠加式套餐扶贫,5.65 万户近20 万贫困人口“挪穷窝、移穷业、断穷根”。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让他们居住在有公共服务的环境中,改变过去依靠贫瘠山地维生的状况,让他们有尊严地劳动,有体面地生活,极大地改善了民生。 三是加快城镇化步伐,推动了经济发展。坚持集中安置、城镇安置为主,城镇安置率达75.1%,向城镇搬迁安置 5.7 万户19.2万人,拉动城镇化率提升8 个百分点。五年来,各级投入搬迁资金123 亿元,拉动全社会综合投资超过600 亿元,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年的探索实践,明晰了思路、完善了政策、积累了经验、锻炼了队伍,探索了汉滨区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建设,旬阳依托白柳、吕河工业园区建设大型安置社区,白河仓上、紫阳双安等一批“山上建园区、山下建社区、农民变工人”的典型模式,不仅推动搬迁工作进入了常态化、规范化轨道,也为今后持续深入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移民搬迁

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移民搬迁 一、移民搬迁扶贫的意义和基本思路: 坚持“政府主导、群众自愿、科学规划、有序推进”的原则,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充分调动基层干部群众参与支持扶贫移民搬迁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探索扶贫移民搬迁工作的新途径、新机制、新模式,建设移民群众宜居宜业的新家园,努力实现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科学规划有序抓。以旧县城改造、新城区开发为“一体”,以4个中心镇和20个中心村为主的小城镇及新社区建设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格局作为移民搬迁主要安置点,科学规划移民搬迁工作。在具体工作中,重点是做好“三个结合”:坚持与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坚持县城移民安置点与县城总体规划及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和新城区建设相结合,乡村安置点与乡村建设规划及小城镇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地质灾害治理、采煤沉陷区治理相结合,综合考虑移民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坚持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将移民搬迁与全县工业园区、农业园区及三产旅游服务业的发展相结合,通过政策引导、创优环境、培训服务、产业配套,促进移民就地就近就业,增强移民自我发展、自我脱贫的能力;坚持与群众意愿相结合。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对整村搬迁及意愿强烈的优先安排,对犹豫不定的延期实施,对愿意移民但是无能力的鳏寡孤独、老弱病残、五保、低保等特殊困难

弱势群体由政府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兜底保障,统一规划、统一建设、集中供养。 统筹资金整合抓。建房资金采取政府补、农民筹、银行贷等多种方式,统筹整合财政、发改、扶贫等部门资金,凡符合移民条件的农户均可享受国家相关政策性扶贫资金补助每人0.42万元、市财政配套补助每人0.2万元、县财政配套补助每人0.1万元,同时整合发改以工代赈补助资金等相关补助,有效减轻了移民户的建房资金压力。 群众参与民主抓。广泛动员和引导群众参与移民搬迁工作,积极推行“三个自选”,即移民方式自己选、住房结构自己选、建房工队自己选。移民乡镇和村集体负责施工队伍、设计单位的资质审核把关,群众全程参与移民建房的工队确定、户型设计、建房价格、施工监理等各个环节;在工队的确定上,严格执行工程建设中“四制”的规定要求,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施工及监理队伍;在房屋的分配上,同一户型通过集中摇号的方式最终确定房号。 二、我县移民搬迁扶贫现状缩影: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我县落实移民搬迁政策,创新工作机制,逐步推进整体移民搬迁,让移民户“移进”新天地。 在文峰乡河岭村,由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帮扶的“引农进园”移民安置点一期项目已全面峻工,36户地质灾害区农户陆续搬进安全、

关于金融精准扶贫实施方案

关于金融精准扶贫实施方案1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 〕25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 〕17号)、《关于全面做好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银发〔20 〕65号)、《关于以改革创新精神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黔党办发〔20 〕23号)和《关于印发〈贵州省信贷支持精准扶贫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黔扶通〔20 〕64号)等文件精神,探索建立财政扶贫资金、金融信贷资金与贫困户生产经营相结合的有效方式,完善小额贷款扶贫机制,有效缓解建档立卡贫困户生产发展资金短缺问题,增加贫困户收入,结合我州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支撑,积极探索金融扶贫的有效路径,在建立扶贫产业融资项目库和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的基础上,以小额信用贷款为载体,以支农再贷款和扶贫贴息为杠杆,以推动落实农户贷款税收优惠、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等政策为激励手段,以建立县级风险补偿机制为风险防范措施,通过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鼓励金融机构针对信用度较高的农村贫困人口开展免担保小额贷款,充分发挥扶贫资金撬动信贷资金的杠杆作用,提高金融机构积极性、提高贫困农户贷款覆盖率、降低贫困农户融资成本、融合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和精准扶贫,有效帮助贫困户更好更快实现增产创收、脱贫致富目标。 二、工作原则 (一)产业扶持原则。坚持以产业发展为引领,发挥扶贫农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围绕“肉羊、蔬菜、核桃、甘蔗、薏仁、油茶、中药材、精品水果等重点产业,大力实施“6155”工程,丰富产业内容,延长产业链条,扩大产业规模,着力打造我州山地特色农业。 (二)贫困户优先原则。对有融资需求的建档立卡贫困农户、扶贫农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优先贷款、利率优惠,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金投入效益。 (三)信用贷款优先原则。对信誉良好的建档立卡贫困信用农户给予免担保、免抵押小额信用贷款,同时积极引导融资性担保机构为扶贫开发提供融资担保,降低担保费用。贷款发放以贫困户受益为前提条件,与增加贫困户收入、解决贫困户发展问题紧密结合,主要解决贫困户发展生产资金瓶颈问题。 (四)自愿公平原则。开展扶贫信用贷款工作要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由贫困户自行决定是否申请贷款;尊重金融机构的自主经营地位,鼓励各类金融机构按照商业原则参与扶贫贷款工作,提高服务水平。 (五)龙头带动原则。通过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市场竞争优势产业化扶贫农头企业,形成一批支撑县域经济、带动贫困农户增收致富的产业化企业,达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目的。 (六)试点先行全面铺开的原则。根据州内产业发展现状,选择乡(镇、街道)扶贫工作机构健全的兴仁、安龙、贞丰等县作为我州扶贫小额信用贷款试点县;其它县(市、试验区)可根

移民(脱贫)搬迁工作实施办法

移民(脱贫)搬迁工作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移民(脱贫)搬迁步伐,根据《X省移民(脱贫)搬迁工作实施细则》(X政办发〔X〕6X 号)《X市移民(脱贫)搬迁工作实施细则及相关配套办法》(X政发〔X〕4X号),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X”期间实施的易地扶贫搬迁、避灾生态搬迁及其他类搬迁,“X”期间实施的移民搬迁执行原X移民搬迁相关规定。 第三条“X”移民(脱贫)搬迁工作坚持“遵循规律、系统谋划、四化同步、统筹推进、一举多赢”的总体思路,把移民(脱贫)搬迁作为治本性的民生工程、全局性的发展工程、关键性的生态工程,实现脱贫搬迁、生态搬迁、旅游搬迁协同推进。 第四条“X”移民(脱贫)搬迁以建档立卡易地扶贫搬迁为主,同步实施避灾、生态搬迁,统筹推进其他类搬迁。X年全面完成建档立卡易地扶贫搬迁任务;X年基本完成其他类移民搬迁任务。 第二章规划编制 第五条“X”移民(脱贫)搬迁专项规划编制要依据X县“X”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按照纵向贯通、横向衔接的要求与土

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相衔接,融合交通、水务、住建、电力等部门专项规划,坚持搬迁安置建设规划、基础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脱贫致富规划“三规合一”。 第六条县移民办要会同发改、国土、扶贫等相关部门,依据“X”移民(脱贫)搬迁总体规划和省市下达年度搬迁安置任务,编制年度移民(脱贫)搬迁工作实施方案,经县移民(脱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初审、县政府同意后,以县政府办公室文件下发执行,作为资金拨付和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依据。 第七条集中安置小区建设规划编制严格按照省国土厅和省住建厅《关于规范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社区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X 国土资〔X〕5X号)执行,坚持“四避开”,即避开地质灾害易发区、洪涝灾害威胁区、生态保护区和永久基本农田;做到“四靠近”,即靠近城镇、中心村、农村新型社区和产业园区(旅游景区);实现“四达到”,即达到房产能保值、增收有保障、基础配套强、公共服务好的要求。 第三章对象审定审批 第八条“X”移民(脱贫)搬迁安置对象分为易地扶贫、避灾生态及其他类型搬迁。易地扶贫搬迁对象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需要易地搬迁的农村人口;避灾搬迁对象是生活在工程措施难以有效消除灾害隐患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山洪灾害频发区的农村人口;

【知识学习】移民搬迁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移民搬迁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移民搬迁扶贫工作是我市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是推进精准扶贫的有力抓手。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X市发〔201X〕X号)精神,进一步做好深山区、库区、地质灾害频发区移民搬迁扶贫工作,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现就移民搬迁扶贫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从XX年起,全市每年力争实施5万人移民搬迁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对全市居住在深山区、库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15万贫困群众的移民搬迁任务,整体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移民综合发展能力,让移民群众真正实现“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富得起”的目标。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加大宣传引导力度,通过政策引导和利益趋向,激发深山区、库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群众移民搬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尊重群众意愿,让群众自觉自愿接受移民搬迁集中安置。 (二)整体搬迁、集中安置。坚持以自然村或居住点为单位,实行整体搬迁,对贫困程度深、生产生活条件差的居住点,优先安排。搬迁安置以县城(工业园区)集中安置为主,乡镇和中心村集中安置为辅。

(三)差异扶持、综合推进。整合相关政策,移民搬迁户可享受移民搬迁扶贫补助和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补助,对特别困难的搬迁户,进一步提高建房补助标准。动员和引导社会力量“一对一”帮扶,帮助扶贫对象解决搬迁安置困难和后续发展问题。 (四)统筹规划、稳步实施。科学制定移民搬迁扶贫规划和安置方案,合理确定迁出地范围和搬迁规模。科学选址,配套建设集中安置点公共服务设施。 三、政策措施 (一)加大资金整合和政策支持力度。市、县财政要统筹解决好移民搬迁资金,移民户的建房资金按每人40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对移民搬迁中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及其中的特困户实行差别化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建房资金按每人50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建档立卡中的特困户建房资金按每人60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移民搬迁进城进园、乡镇、中心村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费分别按每人XX元、1500元、10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要按照X国土资字〔XX〕182号文件精神,落实土地增减挂钩收益分配政策,确保农民利益。农粮、林业、水利、农网改造等涉农惠农资金,在确保资金性质、用途、管理要求不变的前提下,优先用于移民安置点建设。将移民集中安置点纳入县城和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向安置点延伸,实现共建共享。移民对象办理城

金融支持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最新)

全旗金融支持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 为进一步推动金融扶贫工作,创新金融扶贫工作机制,助推我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按照《X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精准扶贫信贷政策八项措施的通知》(内政办发〔X〕29号)精神和《兴安盟行政公署办公室关于印发兴安盟金融支持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X-X年)》(兴署办字〔X〕41)精神,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主要目标 坚持金融政策与扶贫政策相协调,为脱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主要目标是:县域扶贫融资总量增加,融资结构进一步优化;融资担保体系得到加强,担保规模与扶贫融资需求相适应;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扩大,以商业化手段抵御农牧业风险的能力进一步提升;金融扶贫开发组织体系和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县域贷款增速、增量连续提升,各金融机构的金融扶贫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通过政府增信等措施,扶贫龙头企业、规范化农牧民合作社、有劳动能力经营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融资需求基本得到满足。 二、主要任务 (一)加大金融精准扶贫力度,扩大扶贫融资规模 1.摸清融资需求,明确信贷投放目标。各X乡镇(场)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群众、农牧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的融资需求、信用水平进行调查、评估,做好项目推荐工作。(牵头部门:各X乡镇场,

责任部门:旗扶贫办、农牧业局、经信局、金融办) 2.实现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金融服务全覆盖。按照国家发放扶贫小额信贷政策要求,旗财政局要建立财政贴息和政府补偿金机制。各金融机构要加强与贫困X乡镇对接,对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担保免抵押、基准利率发放、财政贴息、旗建风险补偿金”的扶贫小额贷款。实施“一奖一贷一贴息”政策,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切实保障贫困户的贷款需求。各涉农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会同X乡镇(场)摸清辖内建档立卡贫困户小额信贷覆盖情况,对有贷款意愿和需求、有经营能力和经营项目而未得到扶贫小额贷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积极扶持,并制定分年度工作目标(至X年),按季度向扶贫办和人民银行报告进展情况。(牵头部门:各X乡镇场,责任部门:各金融机构) 3.规范资产收益模式。各X乡镇(场)要选择经营规范、制度健全、效益好、能为贫困户提供稳定收入的龙头企业及各类经济组织,推广“政府+银行+担保+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资产收益精准扶贫模式,对有脱贫意愿但缺项目缺技术缺劳动力的贫困户,通过入股分红获得稳定收入。要规范资产收益模式管理,农户自愿要有申请,农户与企业或者合作社要有协议、政府要有监督、企业合作要有抵押、法律要有公证。对扶贫龙头企业和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按其带动脱贫户数等因素,由金融机构、各X乡镇(场)扶贫办确定贷款额度、贷款利率、贷款期限和贴息额度。(牵头部门:各X乡镇场,责任部门:各金融机构、担保机构)

心得体会:易地扶贫搬迁的经验思考(最新)

心得体会:易地扶贫搬迁的经验思考(最新) 2011年,X省委、省政府经过反复研讨,痛下决心,打响了一场“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扶贫避灾移民搬迁”战役。在涉及279.2万山区群众的移民搬迁中,X 并不是简单地“一搬了之”,而是系统实施了精准搬迁、精确施策、精细管理,全面提升易地扶贫搬迁质量和脱贫成效,确保搬迁群众不仅离开曾经贫困落后的村庄,更走向富裕美好的新生活。简单说就是,既要“搬得出”,又要“稳得住”,更要“能致富”。 挪穷窝:精准搬迁摘穷帽 汉中、安康、商洛,地处秦巴连片贫困地区,群众深受地质灾害之苦,在陕南移民搬迁工程实施前的10年时间里,陕南地区共发生地质灾害2000余起,造成590多人死亡或失踪,直接经济损失460多亿元。“受灾—重建—再受灾”,当时的陕南群众陷入这样的恶性循环,基本的生命财产安全都无法保障,根本无力摆脱因灾害所形成的“循环式返贫”泥沼。

就地改善、靠山吃山的路子不可行,那只有一个办法——移民搬迁,通过挪穷窝达到斩穷根。哪些人符合移民搬迁条件?据了解,移民搬迁对象分为三种:一种是经济状况较好的,一种是无劳动能力、无家庭积累、无安全住房的“三无户”和特困户,一种是介乎两者之间的。其中,第三种人数较多且经济条件较差,这就在客观上加大了工作推进的难度,对针对性服务的要求也更高。 X省在精准识别搬迁对象的基础上,与搬迁户一次性签定搬迁、旧宅基地腾退、就业脱贫“三项协议”,在协议签定入户调查过程中,再次甄别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借助每年国务院扶贫办对象调整窗口期,实施搬迁对象动态调整,对不符合条件、不愿意搬迁的对象及时清退,对符合条件并且通过思想动员愿意搬迁的对象及时纳入,确保搬迁对象精准识别“零差错”。 其后,X省实现人、地、房、业精准对接,按照先人后房、先业后搬、人岗相适的要求,做到安置住房、基础服务、脱贫致富规划一体编制,安置住房、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建设协调推进,就业、就医、就学措施配套跟进,充分发动政府、市场和群众的力量,确保易地扶贫搬迁户顺利入住、精准脱贫。 稳得住:精确施策谋安居

移民搬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存在问题的整改方案

关于省市反馈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存在问题 的整改方案 4月21日至28日,由市国土局与市移民办组成专项稽查组对我县2016年国家易地扶贫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5月2日、3日省移民办联合发改委、扶贫办、国土厅对我县2016年国家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行专项督导检查,为进一步落实中省市易地扶贫搬迁相关精神,集中整改省市督导检查中反馈问题,全面提升我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工作水平,特制定本方案。 一、明确整改目标 坚持目标问题导向,对标省市专项督导检查反馈问题,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全面提升我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二、对标反馈问题,精准整改措施 (一)对象识别不精准。要按照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精准识别相关程序,认真开展移民搬迁政策宣传、入户核实、公示初审、主机联合上报、标注数据修改等工作,确保我镇“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名单、全国扶贫开发建档立卡信息系统易地扶贫搬迁人员名单、当年计划搬迁人员名单、已入住搬迁人员名单闭合,准确无误。并由移民办按照扶贫局提供的易地扶贫搬迁花名册制定年度搬迁计划,分解到户到

人,指导镇办组织项目实施,签订“三项协议”,完善“一镇一册”、“一点一册”和“一户一档”。 (二)政策执行有偏差。严格执行易地扶贫搬迁住房面积、自筹资金控制标准,严守“人均住房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建房成本控制在1500元/平方米以内、群众自筹资金人均不超过2500元(户均不超过1万元)”政策红线,确保易地搬迁对象建房不举债,能够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实效精准脱贫。 (三)资金管理不规范。严格执行省市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筹集、拨付、使用相关规定,坚决落实“物理隔离、封闭运行、专款专用”相关要求,落实《X县移民(脱贫)搬迁旧宅基地腾退拆旧补偿办法》、《X县移民(脱贫)搬迁项目管理办法》、《X县移民(脱贫)搬迁资金管理办法》等四个办法,切实提高移民(脱贫)搬迁资金使用效率。 (四)档案资料不精细。按照全市移民(脱贫)搬迁档案精细化管理“五个一”要求,如实、准确、规范填写“一镇一册”、“一点一册”、“一户一档”、“小区档案”、“明白卡”和“登记表”等相关表册,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对象信息真实、内容准确、填写规范、逻辑清楚。 三、整改要求 (一)切实提高认识,明晰搬迁形势。各村及相关部门要把移民(脱贫)搬迁作为解决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如期精准脱贫的有效途径和推动镇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围绕当前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扎实做好整改提高,确保我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稳步推进。

某县推进陕移民搬迁安置工程的做法和体会

某县推进陕移民搬迁安置工程的做法和体 会 XX县版图面积1347平方公里,辖14个镇,179个村,总人口30万人,农业人口26.2万人。其中贫困人口32976户107280人。全县总土地面积202.05万亩,耕地32万亩,其中水田14.09万亩,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880元,是新十年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秦巴山国家连片特困地区覆盖县之一和革命老区县。XX年,我县避灾扶贫移民搬迁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扶贫开发局的精心指导下,坚持将避灾扶贫移民搬迁工程作为推动跨越发展、构建和谐、幸福XX的重要抓手,以人为本、科学规划、着力改善贫困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奋力推进“特色民居、基础设施、主导产业、社会事业”四大建设,全力打造整齐有序、户型统一、独具特色、靓丽典雅的现代生态民居。XX年,全县完成避灾扶贫移民搬迁1360户5440人,呈现出“城乡面貌改善,城镇化步伐加快,产业结构优化,社会和谐发展”的新格局,有力地推动了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城乡统筹,规划引领,精心谋划避灾扶贫移民搬迁 我县地处陕南秦巴腹地,北枕秦岭,南倚巴山,凤凰山

横贯东西,汉水、月河分流其间,形成三山夹两川的地形。“八山一水一分田”是我县的真实写照,属典型的山区农业县。绝大部分农民居住在地质结构复杂、基础设施落后、防灾抗灾能力弱的高山深沟狭窄地区,生存条件恶劣,灾害频发。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地区贫困群众的安居和致富问题,必须实施避灾扶贫移民搬迁,彻底改善他们的居住和发展环境。为此,我们将避灾扶贫移民搬迁与统筹城乡发展、城镇建设、工业园区建设、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建设和灾后重建相结合,按照“统筹城乡、科学规划、综合配套、持续发展”的原则和“集中安置为主,分散安置为辅”的要求,根据区域产业和人口分布状况,按照我县“一城四镇、3个10万”人口布局,全县一次性规划建设50户以上的集中安置社区242个,10年累计搬迁安置1.46万户6.02万人。对集中安置社区和新村,实施道路、堤防、供电、排污、市场、绿化等基础设施一次规划到位,统一建筑风格,统一实施基础设施配建,并统筹解决好生产生活、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问题,努力将其建成特色鲜明、功能配套的新型社区和新农村。彻底解决了危险地段住户和贫困户的移民搬迁、防灾避灾、长远安居、增收致富问题,为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提供了坚强的后劲支持。 二、强化服务指导,激励发动,营造良好搬迁氛围 避灾扶贫移民搬迁关系到贫困群众的生存、生产、生活

金融支持产业扶贫思考

关于对西峰区金融支持产业扶贫工作 的思考 西峰区地处甘肃省东部,坐落于有“天下黄土第一塬”之称的董志塬腹地,是庆阳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85年,西峰成立县级市,2002年撤市设区。全区现辖5乡2镇3个街道办事处、100个行政村、856个自然村、15个社区;总人口37.7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6.31万人);总面积99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8.24万亩,山、川地14.8万亩),境内沟塬交错,植被稀少,年均降雨量不足500毫米,自然条件差,经济文化发展滞后,是一个典型的靠天吃饭的雨养旱作农业区。 一、扶贫开发工作背景及现状 西峰区自1986年开始扶贫攻坚,1996年整体解决温饱;2002年国、省扶贫政策和资金中断后,全区上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革命老区精神,坚持不懈组织开展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2012年我区被列为六盘山“天窗”县(区)之一,2013年被列为省级“插花型”贫困片带扶持范围。目前仍有贫困户4585户,贫困人口1.83万人,贫困面7.12%。今年以来,在省、市各级领导关怀支持及上级业务部门精心指导下,区委、区政府动员全区上下全力开展扶贫攻坚,走精准扶贫之路,着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初显成效。

二、金融支持产业扶贫工作现状 由于我区不是国扶省扶重点贫困县区,贫困农户发展增收致富产业资金短缺。去年以来,为了破解这一制约全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区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同时积极学习兄弟县的好经验好做法,决定在10个行政村开展金融支持产业扶贫试点工作。为确保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并取得实效,重点抓了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加强领导,政策护航。区上成立了金融支持产业扶贫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在区扶贫办设立互助资金监管办公室,乡镇设立了扶贫工作站,各试点村均成立了村级扶贫互助协会,配备了大学生干部。讨论出台了《西峰区利用国家开发银行扶贫贷款资金管理细则》、《西峰区金融支持产业扶贫试点工作实施规划》、《西峰区金融支持产业扶贫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14-2017)》。区政府向国开行兜底承诺,区财政列支100万元作为担保金注入担保公司,由市经投公司在国家开发银行甘肃分行(以下简称国开行)为我区贷款1000万元。 二是严格选村,精准定户。按照“1+9”试点模式和5个选择试点村的标准,选定新庄村为区抓试点村,罗杭、湫沟、左咀、铁楼、沟畎、东坪、老山、芦子渠、田畔等9个村为乡抓试点村,实现了乡(镇)试点工作全覆盖。贷款资金拨

农村商业银行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农村商业银行 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一、金融扶贫总体情况 我行于2011年12月完成农商行改革开业,现有营业网点个,其中城区网点个、农村网点个,贷款专营机构个,离行式自助银行个,ATM机台。年初以来,根据省联社的相关要求,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我行继续把金融产业扶贫和贫困农户小额信贷作为2018年的重点工作来抓,努力加大产业扶贫和贫困农户小额信贷投放。截止6月末,我行各项存款余额万元,比年初增加万元,存款增幅为%,各项贷款余额万元,比年初增加万元,贷款增幅为%,贷存比%,贷款增速大幅高于存款增幅。其中扶贫贷款余额万元,比年初增加万元,增幅为%,扶贫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增速。 二、扶贫小额贷款开展情况 根据省联社关于扶贫小额贷款的指导意见,今年我行确定了全部以农户自主贷款的投放思路,坚持“四有两好一项目”评级授信标准,坚持以农户自主承贷,坚持“谁贷谁用”。截止6月末,新发放扶贫农户小额贷款户万元,贫困农户小额贷款余额达到户万元,贫困农户贷款获得率达到%,贫小额贷款不良率是%,控制在2%以内,到期收回率是100%,达到98%以上。上半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农户又进行了一些调整,我行根据调整后的明细又进行清理,对清理出去的及时停止贷款发放,对补充进来的贫困对象补充评级授信,始终确保贫困农户评级率达到100%。同时,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安排和相关要求,我行进一步加大扶贫小额贷款发放和考核力度,计划全年投放扶贫小额贷万元,

并对已授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走访一次,已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各个支行,并制定了绩效考核激励措施,按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绩效考核。 三、金融扶贫服务站建设情况 根据省联社和人民银行的安排,我行承担全县个贫困村中个村的建站任务,我行按照“八有”标准己全部完成建站,并于月日前完成了个金融扶贫服务站、助农取款服务点与农村电商服务站的“三站”融合任务,完成个“三站”融合任务的%。目前其中绝大多数服务站均运行正常,在农户评级授信、贷款咨询受理和催收等方面初步发挥了作用,但也有个别站因为行政村的合并和村组干部的变动出现管理不到位的情况。目前我行正按照上级部门要求进一步完善服务站功能并定期走访巡查,推进金融扶贫服务站、助农取款服务点和农村电商服务站“三站”融合建设在月日前全部完成。 四、金融支付结算环境改善情况 近3年来,我行新设标准网点个,离行式自助银行个,在乡镇网点新增自动取款机台,助农取款服务点个,POS机台,发放银行卡张,随着贫困村服务站的全覆盖,金融支付结算环境大幅改善,实现了“机到村、卡到户、钱到帐”的目标,满足了广大农户日常生产、生活、消费及小额取现等基本的金融服务需求。 五、扶贫再贷款示范点建设情况 2年以来,我行共计从人民银行借用扶贫再贷款亿元,已全部投放完毕,累计运用扶贫再贷款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能够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发展 的新型农业经济主体发放贷款万元,并逐笔登记台帐,按时报送各种统计报表。经州人民银行扶贫再贷款专项检查,运用扶贫再贷款发放的每一笔贷款对象、金融、期限、利率、用途均真实合规,不存在将扶贫再贷款资金转移挪用至非

商洛市移民(脱贫)搬迁工作实施细则

商洛市移民(脱贫)搬迁工作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快我市移民(脱贫)搬迁步伐,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发〔2015〕34号)和《陕西省移民(脱贫)搬迁工作实施细则》(陕政办发〔2016〕66号)等相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按照“遵循规律、系统谋划、四化同步、统筹推进、一举多赢”的总体思路,把移民(脱贫)搬迁作为治本性的民生工程、全局性的发展工程、关键性的生态工程,实现移民搬迁、脱贫攻坚、城乡治理、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建设和生态治理协同推进。 第三条到“十三五”末,全市完成全部移民搬迁任务。2016年完成避灾移民搬迁任务;2018年完成建档立卡易地扶贫搬迁任务;2020年完成其他同步统筹移民搬迁任务。 第二章规划计划 第四条依据“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按照纵向贯通、横向衔接的要求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相衔接,融合交通、水务、住建、电力等部门专项规划,同步编制搬迁安置建设规划、基础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脱贫致富规划“三规合一”的移民(脱贫)搬迁总体规划。 第五条各县(区)政府依据移民(脱贫)搬迁总体规划和分步实施计划,组织发改、国土、扶贫等相关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年度移民(脱贫)搬迁工作实施方案》,经市政府初审、省移民(脱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下达年度任务,作为资金拨付和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依据。 第六条集中安置社区建设规划编制的技术规范和审查办法,按照省国土厅和省住建厅《关于规范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社区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陕国土资〔2016〕55号)执行,实行“四避开”,即避开地质灾害易发区、洪涝灾害威胁区、生态保护区和永久基本农田;做到“四靠近”,即靠近城镇、中心村、农村新型社区和产业园区(旅游景区);实现“四达到”,即达到房产能保值、增收有保障、基础配套强、公共服务好的要求,增强吸引力,实现可持续。

县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县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 大家好!首先,对各位领导莅临我县检查指导精准扶贫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地感谢。根据会议安排,现将XX县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XX县位于XX牧区,川甘青三省交界处,是黄南州州府所在地,距省会西宁171公里,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农牧结合的小块农业区。全县总面积3275平方公里,辖3镇9乡72个行政村。总人口21768户、94008人,是一个以藏族为主,汉、土、回、撒拉、保安、蒙古族等多民族聚居区,藏族占总人口的73%。 近年来,在国家和省级扶贫部门的大力支持下,XX县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我县属于典型的青藏高原内陆欠发达地区,自然条件严酷,基础设施薄弱,致贫成因复杂,贫困代际传递等问题突出,农牧区贫困呈现“规模大、分布广、程度深、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大”等特点。加之,XX 县涉藏维稳、矛盾纠纷错综复杂,稳定与发展的压力巨大,扶贫开发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精准扶贫开展以来,全县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086户、12565人,贫困发生率为20%,是省定

贫困县,近期被列为全省深度贫困县。 二、金融扶贫工作主要做法和成果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金融扶贫工作,深入贯彻落实《金融支持精准扶贫黄南州行动方案》,根据州县金融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制定《扶贫小额贷款推进计划》,积极学习借鉴好经验好做法,确保金融扶贫工作顺利推进并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定期研究部署。积极组织扶贫小额贷款工作推进小组,按照《责任清单》落实各部门责任,做好任务分工安排,定期组织召开“三有一无户”扶贫小额贷款工作推进会,安排部署扶贫小额信贷工作推进的目标任务,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 二是建立精准扶贫金融服务档案。充分了解和掌握辖内贫困乡(镇)、贫困村、贫困户的具体情况,特别是金融服务需求情况。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金融扶贫工作的主要对象,建立精准扶贫金融服务档案,包括贫困户生产、生活、资产、发展情况、贷款需求额度、用途期限等信息。 三是完成对贫困户的信用评级工作。针对贫困户的具体情况,开展信用评级工作,按照信用等级发放贷款,确保有发展愿望的贫困户能够破格得到发展资金,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四是摸排“三有一无”贫困户台帐。全面摸排“三有一无”建档立卡贫困户,以户为单位,按户建立了“三有一无”台账,

理论文章:“金融+”助力精准扶贫

“金融+”助力精准扶贫 X市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协作、金融支持、产业带动、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创新“金融+”精准扶贫服务模式,将金融资本引入扶贫项目、扶贫产业、贫困户创业发展中。扶贫小额信贷取得突破性进展,截至201X年底,全市已完成7. 9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评级授信工作,占贫困户总数的66%,发放小额扶贫信贷1.2亿元;农民收入不断增加,201X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80元,增长10%;全省县域金融工作会推广X市做法,通山县、崇阳县被评为全省首批金融扶贫示范县。 一、创新“金融+项目扶贫”服务模式,夯实金融精准扶贫基础设施。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支持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成立扶贫项目推进指挥部和工作专班,大力推进政策性融资项目,做到“扶贫项目一落地,金融服务就跟进”。一是实施“金融+易地扶贫搬迁”服务模式。紧抓政策性金融扶贫的契机,推动农发行省分行与X市政府签订精准扶贫暨共建全面小康框架协议。农发行省分行承诺3年内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贷款不低于50亿元,在通城县发放全国首笔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贷款2亿元。目前,农发行省分行已投放5笔贷款,金额7.3亿元,惠及3.47万贫困户。同时,积极推动湖北银行联手长江证券,利用券商定向资管计划出资2.66亿元,为通山库区移民项目提供融资支持,顺利解决了项目资本金缺口问题,惠及库区近万名搬迁居民。二是实施“金融+城镇化扶贫项目”服务模式。引导金融部门加大对贫困地区棚户区改造的支持力度,全市片区县共获得城镇化项目贷款20多亿元,改善了贫困地区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状况。三是实施“金融+扶贫贴息项目”服务模式。定期组织开展扶贫贴息项目

对接会,自2014年至今,全市累计发放扶贫贴息贷款1.93亿元,扶持贫困户2万多户、企业37个。 二、创新“金融+产业扶贫”服务模式,激活金融精准扶贫造血功能。按照“金融跟着扶贫对象走、扶贫对象跟着产业龙头走、产业龙头跟着市场走”的金融扶贫思路,大力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办行制度,灵活建立贫困户与产业龙头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出“订单联结体”“捆绑帮扶联结体”“股份合作联结体”的“金融扶贫套餐”。一是创新“金融+订单联结体”服务模式。金融机构实施“龙头企业+贫困户+信贷”服务,由产业龙头企业订单提供担保,实行一站式的信贷审批方式,搭建当地贫困户、龙头企业与金融机构的贷款平台。X 市贺胜温氏禽畜有限公司采取“龙头企业+贫困户”的经营模式,通过与养鸡专业户签订养殖合同,按照“六统一”的方式发展养鸡户,政府补贴鸡舍1万元,每只鸡可获得1-1.5元毛利。农商行根据订单合同给予贫困户5万元的扶贫小额信贷,带动周围8个乡镇500多户贫困养殖户。二是创新“金融+捆绑帮扶联结体”服务模式。受贫困对象个人或集体委托,将国家给予扶贫对象的扶持资金、小额信贷资金、金融产业扶贫优惠政策与产业龙头企业进行利益捆绑,按比例进行分红,按劳务获得收入。通山县大畈镇农商行发放贷款100万元,支持绿苑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合作社与贫困户通过签订合同的形式,吸纳13名贫困户“入盟”,按月支付每人劳务工资1800元。三是创新“金融+股份分红联结体”服务模式。在尊重扶贫对象个人或集体意愿的基础上,将扶持资金、土地、林地和水面生产资料折价入股,由产业龙头企业与贫困户结成联股、联利的共同体,实现股份到户、利益到户。通城县黄袍山绿色产品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引导贫困农户或贫困村组将山地流转给公司,以山地入股,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