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信息表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信息表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信息表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信息表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乡镇情况信息表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示范单位乡镇情况指标(2011年9月)

▉乡镇名称:

▉地域面积: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万亩

▉农村劳动力人口人

▉农村富余劳动力人口人

▉所辖村(社区):村个;社区个;居委会个

▉国民生产总值:万元

其中:一产万元(农业)

二产万元(工业)

三产万元(服务业及其他)

▉财政收入: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其中:工资性收入元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开展情况指标(截至2011年9月)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统计本乡镇从事非农产业半年以上人员)

▉外出务工:人(离开本乡镇外出务工一个月以上的人员)其中:有组织输出万人

流动区域:珠江三角洲人

长江三角洲人

环渤海湾经济区人

国内其他地区人

省内人

▉就地就近转移就业:人(统计在本乡镇内从事非农产业半年以上人员)

其中:二产人

三产人

▉参加创业培训人,培训后实现创业人

▉自主创业人,带动就业人

其中:务出务工返乡创业人;带动就业人

发放小额担保贷款人

发放小额担保贷款万元

▉职业技能培训人,培训后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人数人,培训后实现就业人数人

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个

职业技能培训补贴万元

▉乡镇劳动保障工作机构个,专职工作人员人

▉主要劳务品牌名称(不超过3个):()、(人)、(人);从业人员共人。

农村劳动力转移

农村劳动力转移 【摘要】随着当下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移,劳动力逐渐从农业转向工业,使得大量农村劳动力开始转移。本文基于工业集聚视角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进行分析。就农村劳动力转移产生的原因,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展开,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业集聚 一、引言 工业集聚是指一系列相似的下业企业汇聚于同一个区域。这是一种在工业布局上相对集中的现象。由于各地区的地理环境限制以及工业组合因素的影响。随着各种下业产业的发展与个别产业规模扩大。为了能够带来更大的经济效应,下业集聚成为必然的趋势。企业的运作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投入。当地的劳动力已经远远不足。使得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入下业集聚区。久而久之,形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据统计。2010年从农村转移㈩来的劳动力约有1.5亿人,占到了总流动人口的68.2%。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不容小觑。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产生原因 我国存在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其中一元是以下业化生产为主的城市经济。另外一元是以手工业生产为主的农村经济。

在这种经济社会结构下。产生了一些社会问题:城乡收入差距、地区贫富差距,城乡生活水平和人民幸福指数差距等。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与这些因素息息相关。 (1)经济因素。与农村相比,下业化集聚地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与更高的薪酬。一部分农民为了获得更多的财富奔赴工业聚集地,一定程度上促进着农村劳动力转移。 (2)科技因素。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农村开始引进适量机器设备,提高了部分农业的作业效率。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而在下业集聚地下厂为了维持日常经营又急需劳动力。那些被机器所淘汰的农民开始寻求新的下作。为了谋生他们向工业集聚地转移。 (3)生活质量因素。我国现阶段,农村和城市的生活水平有着显著的差距。一些农民工进城工作已经不再是为了挣钱去找一些辛苦脏乱的下作,他们更加希望的是在挣到钱的同时能借此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开阔眼界,学到许多有用的知识。希望在城市立足,给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 三、工业集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缓解了农村劳动力过剩现象。我国农村人口过多。耕地严重不足,截至2008年,我国的人均耕地仅1.35亩。并有666个县人均占有的耕地面积低于国际公认的警戒线:0.795亩,其中463个县低于国际公认危险线:0.5亩。工业

就业失业登记个人信息采集(变更)表

就业失业登记个人信息采集(变更)表 登记证》人员变更信息时填写。

2. 办理个人就业登记的人员,用人单位意见栏可以不填。

《就业失业登记个人信息采集(变更) 表》填报说明 《就业失业登记个人信息采集(变更)表》用于未持有《就业失业登记证》的人员或持非本市核发的《就业失业登记证》的本市户籍人员,申领《就业失业登记证》时填报;也用于持有本市核发的《就业失业登记证》的人员,变更个人信息时填报。本表在劳动者办理就业登记或失业登记时,随同其他材料一并提交街道(乡镇)社会保障事务所。 具体填报要求是: 一、个人基础情况 ㈠身份证号、姓名、性别:应与本人持有的《居民身份证》记载内容相一致。 ㈡残疾证号、残疾等级:应与本人持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记载内容相一致。 ㈢低保证号:应与本人持有的《北京市城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编号相一致。 二、户籍地及常住地情况 ㈠户籍地址、户籍登记时间、户籍性质:应与本人户口本所记载内容相一致。 ㈡本市常住地地址、常住地起始居住时间:应按照本人居住情况,如实填写。涉及接转个人档案的,应与《转移个人档案地

点确认表》中的相关信息一致。 三、文化程度及职业资格情况 ㈠最高文化程度、专业、毕业学校名称、取得学历证书日期:根据个人持有的最高学历《毕业证书》记载内容,对照《学历名称》(附件1)、《专业名称》(附件2)选择填写学历名称和专业名称。 ㈡职业资格(专业技术职务)证书名称、取证日期:根据个人持有的最高等级《职业资格证书》、《专业技术职务证书》对照《职业(工种)资格名称》(附件3)、《国家职业资格等级(工人技术等级)名称》(附件4)和《专业技术职务名称》(附件5)选择填写相应的名称。 四、就业失业登记证 ㈠证件编号:填写个人持有的《就业失业登记证》编号。未持有本市核发的《就业失业登记证》的不填写。 ㈡发证机构、发证日期:应与个人持有的《就业失业登记证》记载内容相一致。 五、用人单位意见和个人意见:须填写齐全,盖章或签字。 六、街道(乡镇)社会保障事务所审核意见:须填写齐全,加盖就业失业登记专用章。

教育和就业细节表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教育和就业细节表 Please complete all items in both English or French AND Chinese characters Is this your first time travelling outside of China? If no, please provide a summary of your travel history for the past five years including countries travelled to and dates of travel. 此次是否是你的第一次出境旅行?若不是,请提供过去五年中所有出境旅行概况、包括目的地国家及旅行起始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f you are a member of a business delegation, can you confirm the identity and stated profession of those travelling with you? If no, please provide an explanation: 如果你是某商务团组之成员,你是否能确认与你同行人士的身份及职业?若不能,请提供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 hereby certify that all information listed on this form is true and complete. I understand that if this information is found to be untrue or incomplete my application will be refused. 我谨声明,本表中所填各项内容均真实详尽。我明白:所列内容如被发现不实或不详,我的申请将被拒签。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ate (日期)Print Name in Pinyin (印刷体拼音姓名)Signature of Applicant in Chinese (申请人签字)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城市化问题研究报告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问题 研究 ——以城市农民工福利问题为例 作者:王晓红 专业名称:文秘 指导教师:浏讲师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逐步发展,大量的农民工开始涌入,农民工成为当今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但当前农民工形成了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群体,他们良莠不齐、鱼龙混杂,与其伴生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如治安问题、出租屋管理问题等,笔者则针对金牛区农民工社会福利问题提出几点浅见。 文章首先介绍了农民工的涵义,对金牛区农民工的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对金牛区农民工社会福利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原因进行梳理,最后得出了笔者对完善农民工福利管理的粗浅的策略及建议。 关键词:金牛区;农民工;社会福利

目录 摘要I 目录II 前言1 1、城市农民工福利管理问题研究的重要性2 1.1降低社会矛盾2 1.2确保农民工工资保障与劳动强度的科学管理2 2、城市农民工福利管理面临的问题3 2.1农民工缺乏劳动保障及劳动纠纷等法律咨询福利3 2.2子女上学福利不足带来的人口管理和公共生活服务压力大4 2.3社区福利较少,影响农民工的融入速度4 2.4排斥情绪导致的农民工自卑心理严重4 3、城市农民工福利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6 3.1缺乏权威的福利管理机构,引发安全隐患6 3.2农民工总体参保率低6 3.3社会因素导致的歧视、排斥现象的产生7 4、加强城市农民工福利管理问题的建议8 4.1将农民工福利管理制度纳入法制轨道8 4.1.1强化各组织间的相互配合8 4.1.2出台有关农民工管理的规性文件和规章8 4.2强化公安部门的社会治安管理职能8 4.3强化治安宣传工作,消除农民工歧视问题9 4.3.1把握传媒宣扬的舆论导向9 4.3.2开展普法宣传,消除农民工歧视问题9 4.4加大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扶持9 .

丹东市(全市)信息传输业、教育行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3年数据解读报告2019版

丹东市(全市)信息传输业、教育行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3年数据解读报告2019版

序言 本报告以数据为基点对丹东市信息传输业、教育行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的现状及发展脉络进行了全面立体的阐述和剖析,相信对商家、机构及个人具有重要参考借鉴价值。 丹东市信息传输业、教育行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数据解读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丹东市信息传输业、教育行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数据解读报告主要收集国家政府部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及其它权威机构数据,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处理及清洗。数据严谨公正,通过整理及清洗,进行丹东市信息传输业、教育行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的分析研究,整个报告覆盖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教育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等重要维度。

目录 第一节丹东市信息传输业、教育行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 (1) 第二节丹东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3) 一、丹东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 (3) 二、全国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 (3) 三、丹东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占全国信息传输、计算 机服务和软件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比重统计 (3) 四、丹东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丹东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分析5 七、全国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5 八、丹东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同全国信息传输、计算 机服务和软件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丹东市教育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7) 一、丹东市教育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 (7)

中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问题与发展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问题与发展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已由1952年的18243万人增长到2001年的49085.5万人,增长了2.69倍,占整个社会劳动力总数的67.2%,而且每年还在以1000万人左右的速度不断增长。根据工业化国家的发展经验,即使保持目前农村劳动力人数不变,如果我国农村劳动力占社会劳动力总人数的比例达到工业化国家重工业化前期平均40%的水平,也有1.98亿过剩劳动力;如果达到目前工业化国家平均20%的水平,则将产生3.44亿剩余劳动力。如此庞大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在世界上是史无前例的。 大量研究表明,劳动力转移是解决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的重要途径。目前从城乡平衡发展的要求来看,在未来5到10年内,我国每年必须实现1500万到2000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彻底转移,才能保证农民收益率水平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鉴于我国目前现状,未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压力已初见端倪,大量剩余农村劳动力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形成了严峻考验。 本文针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问题及未来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深层次原因,从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渠道角度,提出了几点建议与思考。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史由来已久,从建国初期至今,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经历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过程。目前,我国建筑业的50%、煤矿采掘业的80%、纺织服装业的60%和城市一般服务业50%的从业人员均来自农村,可以说,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因素之一。 一、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进程 按照当前的统计口径,农村转移劳动力是指:到乡外就业6个月以上的农村劳动力;或者虽然未发生地域性转移,但在本乡内到非农产业就业6个月以上的劳动力。就是说,只要地域或产业发生变化,即便是到外乡仍从事农业劳动,都视为转移。而由于婚姻关系引起的地域的变化,以及由于考学、参军等原因离开农村的,并不当作是劳动力转移。根据此统计口径,1978-2001年的20多年间,农村劳动力总量由30688万人增长到48229万人,净增17541万人,其中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力从2182万人增长到15778万人,净增13596万人。20多年间,我国农村劳动力基本可以总结为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1949年-1957年 这一阶段农业劳动力转移基本上是在未受到政府力量控制情况下自发进行的。继1949-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之后,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吸收了大批农村劳动力。1952年,全民所有制工业部门职工为510万人,1958年增加到2316万人,工业部门新增的职工,绝大部分是由农村转移而来。 2.第二阶段:1958年-1978年 该时期由于受政府非经济力量的干预,农业劳动力转移出现了大起大落的局面。1958年后,随着“大跃进”运动的全面推开,经济建设规模虚假的急剧膨胀,从而造成了对劳动力的过度需求。1958年,全国工业和建筑业共新增职工1900万人,相当于原有职工的两倍,其中从农村招收的约1000万人。由于在农村内部抽调劳动力大炼钢铁等,1958年农村劳动力比上年税减3800多万人,1958年农业劳动力占社会劳动力的比重陡降至58.2%.据统计,城镇人口由1957年的9900多万人猛增到1960年的1.3亿人,同期所增城镇人口中,约有90%属机械增长。同期城镇非农业职工增加了2500万人,其中近2000万来自农村。然而,这次农业劳动力转移“浪潮”的寿命却极其短暂。三年经济调整时期,大批劳动力又重新回到农村。1963年,农业劳动力占社会劳动力的比重又陡升至82.5%,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农业劳动力转移发生这样规模的大起大落,在世界人口迁移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这一阶段,农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研究报告

XX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段)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研究 学生XX XX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研究 内容摘要: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发展中国家从传统的农业国向现代工业国转变的必然之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不仅从根本上制约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

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乃至国民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的重要因素,并对于我国社会的稳定有着直接影响。因此,要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关键在于需要大量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通过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产生原因、存在问题等的研究,提出解决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一些合适途径和有效办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而且对于社会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对策建议经济影响 Abstract: The transfer of rural surplus labor force is a developing country to shift from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country to a modern industrial country road to the inevitable. A large number of rural surplus labor force, not only fundamentally restricted the agricultural labor productivity, to a certain

《毕业生就业推荐表》填写模版

注意:所有填写的内容必须用黑色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字迹工整,不得涂改,红色字体为解释说明或示例,请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填写。(此表用于毕业生找工作时用,需用人单位签约时才交给用人单位,其他情况只给复印件。) 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 毕业生就业推荐表 学校名称: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学校隶属:广东省教育厅 专业名称:专业全称 学历:大学专科 姓名:XXX 广东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制

说明 1.此表供毕业生向用人单位推荐时使用,要求用钢笔如实填写,字迹要端正清楚。 2.“成绩表”栏附上由学校教务部门提供的“成绩单”,并加盖教务部门公章方有效。 3.“学校意见”栏,要提出推荐范围。 4.用人单位与毕业生通过供需见面,确定接收该毕业生后,必须与毕业生和学校签订“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办理有关手续。学校根据“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制定就业方案,上报省毕业生就业管部门审核发就业报到证。

WORD 格式整理版 姓 名 小 明 性 别 男 贴相片处 (建议小一寸彩色 证件照) 出生年月 1991年1月 民 族 汉族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健康情况 良好 学 历 大学专科 生源地区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 入学时间 2013年9月 修业年限 3年 通讯地址 学校住址(或现居住地,居住地址只需写至xx 路即可) 联系电话 个人手机号码 邮政编码 通讯地址的邮编 在校期间 参加社会 工作情况 按时间或分具体模块来写(自己灵活,分行写,但要清晰,要美观,真实) 此栏尽可能不要空白,因一般用人单位都比较重视毕业生的社 会实践活动、参加社团等社会实践能力的情况。 在校期间 奖惩情况 2013-2014学年获得学校“三好学生(二等奖学金)”的称号 2013-2014学年获得学院“优秀共青团干”的称号 考取各类技能证书和在报刊发表文章(论文)、科研成果等能表明自己能力与素质的内容也可填写在此栏里, 如果都没有就填“无”。 有 何 特 长 如实填写,如“篮球”(建议只填写4项以内,不 建议填写过多) 外 语 水 平 全国大学英 语二(四,六) 级 群众、共青团员、中共党员、中共预备党员 高考时户口所在地一致,精确到县(区),如广东省惠来 县 务必写“3年或2年”,不可写“三年” 必须是“xx 年xx 月”的格式

就业系统学生信息填写说明

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 学生操作说明 登录方式 1.学生可登录https://www.doczj.com/doc/ef9827192.html,:89/进行网报账号注册。 2.学生可登陆https://www.doczj.com/doc/ef9827192.html,/,点击左侧毕业生就业管理进行网报账号注册。 说明:学生注册根据省就业中心导入数据为准,只有省就业中心根据学籍库导入的数据中包含的学生才可以进行网报账号注册。 此窗口为登录窗口,第一次登录的需要先进行注册。 点击〖新注册〗,进入

注册时学生选择好毕业年份,填入身份证号码后即可显示出学生的基本信息 确认无误即可点击下一步进行注册。

重新登陆后进入如下界面 点击编辑就业数据

填写相关内容,并保存 注:和单位签署有效协议书的,单位名称按照协议书上面的单位名称填写,如下

填写生源所在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单位性质选择“其他灵活就业”如下 3、没有灵活就业登记表,但是档案需要打回原籍,在单位性质栏中选择“待就业”,其他选项同2 4、签署灵活就业登记表,并且办理档案托管的同学在单位名称上填写“吉林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单位性质选择“其他灵活就业”如下

质选择“待就业”,其他选项同4 说明: 1.我校分设医学系、医学技术系、护理系、药学系、生物技术系,请同学如实选择。 2.带星号的每一项必须填写,否则不能完成注册。 3.牢记密码和密码提示问题,方便找回密码。学生忘记密码可以使用秘密找回功能,按照提示填写正确的注册信息就可以进行新密码设定,如果忘记相关信息也可以联系学校进行秘密重置。 4.完成注册学生可以登录网报系统,填报自己的就业信息。 在填写单位所在地时,点击右侧〖查询〗,在弹出窗口输入地域名称,将找到的六位代码,复制在单位所在地窗口即可。 在网报信息没有进行审核之前学生可以任意修改,如果审核通过后学生将不能进行修改。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

目录 一、提纲 (2) 二、内容提要、关键词:…………………………………………3-4 三、正文 1、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 (5) 2、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效应……………………………………5-7 3、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7-10 4、促进农村就业的主要措施……………………………………10-15 四、参考文献 (16)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 【论文提纲】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效应 1增加产出总量,推进经济增长; 2、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发展; 3、扩大非农业利润,加快工业化进程; 三、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1、城乡结构矛盾明显,妨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和规模; 2、农民工的就业环境不宽松; 3、农民工的工资待遇和权益维护与其实现稳定就业的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4、农民工社会保障普遍缺乏。 四、促进农村就业的主要措施 1、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加农业剩余,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2、重视产业的转移与承接; 3、加快城市化进程,扩大就业需求; 4、消除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政策歧视,赋予农民工平等的劳动保障权利; 5、构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体系,改善劳动力市场环境。

【摘要】随着农业的发展,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使农村劳动力从传统的农业部门向现代经济部门转移,这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协调城乡关系的重要方面。农村就业问题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协调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因此,从农村就业问题入手,积极探索解决农村就业问题的基本方法、途径是有效缓解当前“三农”问题所带来的经济、社会矛盾的一条思路。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问题对策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solve the employment problem of surplus rural labor force, rural labor from the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sector to the transfer of modern sectors of the economy, which is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the importance of coordination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Rural employment problem is to solve the current “three rural” The crux of the problem, is also coordinating urban and rur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need to study the major issues. Therefore, from the start with the problem of employment in rural areas, and actively explore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 of employment in rural areas the basic method is effective way to alleviate the current “three rural” issue brought about by the economic, social contradictions of an idea.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

2009.9. 《 目 录 》 摘要 1.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迁移现状 2. 影响农村人口向城市移民的因素 3. 农村劳动力转移产生的影响 4.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在与将来 5. 政策建议 作者:李牧群 (Li Muqun) 首席研究员 刘金贺(Liu Jinhe)首席研究员 马兹晖(Ma Zihui)首席研究员 李萌(Li Meng)研究员 SERI: Hyunkuk Cho 首席研究员 审阅:刘晋硕(Liu Jinshuo) 首席研究员

《 概 要 》 2003年起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民工短缺的现象,但事实上中国农村仍然存在着上亿的剩余劳动力。最近由于经济增长放缓,农村劳动力市场不完善以及妨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多种因素的存在,农民工问题变得更加严峻。 造成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大量转移的原因有很多种。一方面是农村的经济发展遇到瓶颈,无法持续吸纳农村劳动力,另一方面城市经济发展日趋活跃,二三产业的迅猛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加之城市工作收入显著高于在农村务农收入,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农。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制度不健全造成农民工劳动强度大、劳动安全条件差、工资水平低;农民工无法享受与城镇人群一样的城市公共服务,农民工的社会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等问题更是增添了农民工在城镇生活的难度。 农民工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劳动力从农村向城镇转移有利于促进农业向劳动密集程度低的方向发展,同时为中国的工业发展和出口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廉价劳动力。通过从收入水平低的地区向高收入水平地区的转移,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消除地区不平等和减贫都有积极作用。 进城务农无论是对农民工自身还是对其家庭,以及城镇原有人群都产生了正面和负面的影响,一方面,进城打工提高了劳动力本身的回报和对自身教育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城市的容纳和自身存在的问题,农民工产生不满和失意,同时农村留守儿童、老人、妇女问题严重。同时城市的犯罪案件增多及社会治安混乱等负面影响也显现出来。 全球性经济危机对外向经济依赖严重的中国经济影响明显,企业破产或以及产能过剩加剧了就业压力,政府出台解决就业的措施对农民工失业潮效果甚微,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农民工大量失业在所难免,农民工的失业给城市和农村都带来经济和社会矛盾。 从未来中国农村劳动力的演变趋势上看,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仍将长期存在,但每年新增进城务工人数将有所下降。从转移方向和目标行业来看,中西部地区将更多的吸引从事制造业的农民工,而得益于东部沿海城市服务业的大力发展,仍将有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该地区城镇的第三产业务工 农民工向城镇岗位的转移是对城镇劳动力的有效补充,但农民工的知识技能有待提高,提升劳动者素质应当成为政策制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农村人口众多,城镇建设的速度无法容纳大批农民工,长期而言应当依托自身优势的特色产业发展,分流城镇务工人员的大量流入;土地流转制度的出台应该充分考虑对失去土地农民的保障;长期而言解决农村-城镇劳动力大范围迁移的根本方法是农村的城镇化发展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建议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建议 如何加快农民增收步伐,有效解决农村农民增收问题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农民通过转移就业而获得的工资性收入迅猛增长,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贡献力量。科学调控、合理引导、依法保障、全面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输出工作的健康发展将成为今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 但目前,我市当前劳动力转移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农民工以自发和亲友介绍输出为主,盲目性和无序性比较大;二是劳动力文化程度不高,专业技能缺乏,就业渠道较少,大多仅限于农、林、牧、渔业知识,内容简单,对外出就业帮助不大;三是外出就业以短暂输出为主,缺乏可持续性和稳定性;四是缺乏组织和制度上的保障;五是城市本身的就业压力,也制约着农村劳动力的外出务工。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科学合理地配置和运用好劳动力资源 各级政府要尽快出台一系列鼓励和支持农民进城打工的相关政策,为农民合理流动提供政策支持。简化农民跨地区就业和进城打工的各种手续,降低农民工的就业成本和风险。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跟踪管理,积极与务工人员集聚地的司法、计生、劳动人事等部门取得联系,切实搞好社会

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对流出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维护农民工的正当权益。建立健全劳务输出网络,规范劳动力中介组织,全面搜集和及时反馈各地务工信息,为农民提供准确快捷的劳务信息,使农民“外流”由自发松散状态向有序状态转变。从完善镇、村级劳务市场入手,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首先进入镇内劳务市场,积累经验和技能,然后逐步向省内和省外劳务市场进军,实现农村劳动力的梯度转移,使农村劳动力一旦转移出去就能站得稳,立得住。 二、大力开展教育培训,着力提高劳动力的自身素质,增强其转移就业的能力 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和订单培训。根据市场和企业的需求,按照不同行业、不同工种对农民工基本技能的要求,安排培训内容,提高培训质量。在培训过程中,找准市场定位,有所为有所不为,有计划、有目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农民工培训教育,使农民工由体力型向技术型和智力型转变。努力打造劳务精品,促进劳动力转移的数量和质量并驾齐驱快速增长。 要在对全市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现状进行认真摸底的基础上,对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性别、不同家庭状况及不同思想状态的人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根据不同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逐年加大政府用于农民工培训的经费投入,尽快提高农村劳动者的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促使

青岛市(全市)信息传输业、教育行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3年数据解读报告2019版

青岛市(全市)信息传输业、教育行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3年数据解读报告2019版

序言 本报告以数据为基点对青岛市信息传输业、教育行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的现状及发展脉络进行了全面立体的阐述和剖析,相信对商家、机构及个人具有重要参考借鉴价值。 青岛市信息传输业、教育行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数据解读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青岛市信息传输业、教育行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数据解读报告主要收集国家政府部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及其它权威机构数据,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处理及清洗。数据严谨公正,通过整理及清洗,进行青岛市信息传输业、教育行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的分析研究,整个报告覆盖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教育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等重要维度。

目录 第一节青岛市信息传输业、教育行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 (1) 第二节青岛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3) 一、青岛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 (3) 二、全国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 (3) 三、青岛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占全国信息传输、计算 机服务和软件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比重统计 (3) 四、青岛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青岛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分析5 七、全国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5 八、青岛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同全国信息传输、计算 机服务和软件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青岛市教育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7) 一、青岛市教育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 (7)

岗位分析表

岗位分析表 敬启者: 这是一项有关公司职位分析方面的调查,旨在通过您对您所在职位的理解与描述,明确员工的岗位职责、职权、绩效标准、任职资格,实现职位责权分明,为员工提供职业发展方向的规划,建立一套完善的职位说明书体系,从而进一步规范与完善公司职位管理,提高公司管理成熟度与组织绩效。 您的回答将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客观描述您所在的职位并评价其价值,希望您尽可能的提供深思熟虑、客观诚实的答案,方便我们统计整理。如有疑惑,请您向您的上司或人力资源部咨询。 请于月日,交于人事行政部,谢谢您的参与及合作,祝您工作愉快! 一、岗位基本信息分析(请根据您个人的实际情况填写下表)who 二、工作目的与岗位职责分析

三、职责与权限 四、职业规划

五、工作关系分析whom 本职位的工作者有哪些关系?联系中包括信息搜集判断,还是仅仅作为一种服务形式?哪些联系对部门有用?这里的联系对象包括本部门与外部的所有人员。 六、工作时间分析

七、任职资格分析What qualificatiaons: 八、设备、工具及劳动环境分析where 1、请尽可能列出您工作时所需的设备及工具,并列出使用该设备、工具的频率比重。 2、请尽可能从“湿度、温度、照明度、噪音、震动、异味、粉尘、油渍、设备、工具对身体的危险性、工作的孤独程度等”因素列出您工作的环境状况,并从对您身体有影响的严重程度列出您和这些因素接触的时间。 上级补充、修改、调整意见: 填写人:上级签名:

四、其他信息 1、您对您所在部门的工作分配及职责划分有何建议?您对您自己这个岗位的工作安排有何建议? 2、觉得比较困难的工作事项是什么?您通常是如何处理的? 3、简述您的上级如何指导和监督您的日常工作? 4、您的下属经常汇报的工作类型或性质是什么? 5、工作中直接接受哪些主管或部门的监督 6、最易犯的错误有哪些?举例说明,并指出它们是操作上的,还是观念上的或两者皆有。 这些错误多长时间才能被发现,谁能发现,常在哪些工作环节上被发现? 这些错误存在哪些障碍?在纠正错误过程中可能出现什么枝节问题? 7、您认为每隔多长时间对您的工作进行考核是适当的?您是否愿意部门对您的工作成果进行公开考核? 8、您理想中的岗位是什么? 9、您的下属是否经常为完成一项任务而多次向您汇报或与您协商? 10、您是否经常为完成一项任务而多次向您的上司汇报或与之协商? 11、您手头的工作是否经常被打断?如果有,您认为如果解决? 12、您所处理的各项工作是否彼此相关?相关程度有多少? 13、本岗位的工作任务是否总是有明确的时间要求,是否必须立即完成? 14、列举出考核您工作成果的具体指标,如果没有定量指标,就请您列举出能够考核您工作成效的合适的标准。

脩州市(全市)信息传输业、教育行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3年数据解读报告2019版

脩州市(全市)信息传输业、教育行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3年数据解读报告2019版

序言 本报告以数据为基点对脩州市信息传输业、教育行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的现状及发展脉络进行了全面立体的阐述和剖析,相信对商家、机构及个人具有重要参考借鉴价值。 脩州市信息传输业、教育行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数据解读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脩州市信息传输业、教育行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数据解读报告主要收集国家政府部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及其它权威机构数据,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处理及清洗。数据严谨公正,通过整理及清洗,进行脩州市信息传输业、教育行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的分析研究,整个报告覆盖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教育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等重要维度。

目录 第一节脩州市信息传输业、教育行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 (1) 第二节脩州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3) 一、脩州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 (3) 二、全国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 (3) 三、脩州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占全国信息传输、计算 机服务和软件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比重统计 (3) 四、脩州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脩州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分析5 七、全国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5 八、脩州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同全国信息传输、计算 机服务和软件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脩州市教育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7) 一、脩州市教育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 (7)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几种方式.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几种方式 [ 09-07-23 11:12:00 ] 作者:未知编辑:studa090629 一、引言 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明显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由于我国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的长期存在,使我国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造成了城市化远落后于工业化、农民的生活水平远低于城镇人口生活水平的局面。现在,我国提出了到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以及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目标,而与农民、农业、农村有关的问题,即“三农”问题可能成为最大的障碍,这也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关注。对于“三农”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如:加快结构调整,改革传统的农业经营方式,加大各级政府的转移支付力度等,但这些都无法回避由于农业人口过多而导致的生产能力过剩,商品需求不足,人均占有资源过少限制收入增长,以及转移支付由于人口基数太大形成的财政压力。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减少农村人口基数,加快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促使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 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方式分析 人口迁移本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不仅有从农村到城市的迁移,同样也有城市到农村的迁移,只不过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和不同的政策背景下有不同的侧重点而已。六七十年代城市知识青年下乡成为那个时代的主旋律,而现在,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又成为势在必行的历史潮流。但同时,由于近年来农村的生存环境日益变好,一些已经转移的农村人口又转回了农村。如图1,它所表示的是城乡之间人口迁移的主要流程。 农村人口的转移主要表现为劳动力的转移,再附带非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有两种出路:向城市迁移(地域流动)和从事本地非农业生产活动(职业流动)。就地域流动来说,如图1所示,我国的农村劳动力主要通过以下两个途径实现向城市的转移:一是农村居民的子女通过接受高等教育转为城市户籍;二是农村未接受正规培训与高等教育的劳动力以农民工的身份直接向城市转移。 与地域流动相比,在农村地区从事非农职业是一种更容易参与的活动,这种就地职业转移对劳动力所接受的正规或非正规教育的要求比外迁要低。同时,由于从事本地非农业活动的劳动力可以维持正常的家庭生活并兼顾家庭的其他生产活动,其参与成本要低于迁移的成本。但从长远来看,由于农村人口过多,人均资源有限,其收益也受到很大制约,因此要真正提高农村人口的生活质量,大部分农村人口还是要向城市转移。 就向城市迁移的具体途径来说,业界又有多种主张。有超大城市论,大中城市论,小城市或城镇化论等。有研究表明,就单位土地面积所容纳的人口而言,大城市优于中、小城市,中、小城市优于小城镇。因此,出于国土利用率的考虑,我国不宜盲目发展小城镇,但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大中城市转移又缺乏

《毕业生就业推荐表》填写及个人信息激活1

2012届普通全日制本、专科(高职)毕业生: 《毕业生就业推荐表》是作为毕业生的主要推荐材料提供给用人单位的,也是毕业生在申报进沪、进京户口等审批手续时的 必需材料之一,因此,毕业生本人需认真填写《毕业生就业推荐 表》,做到内容准确真实。 填写对象:2012届本、专科(高职)毕业生(已确定保送研究生和农村学校教育硕士的毕业生不需填写) 《毕业生就业推荐表》网上填写、打印步骤如下: ◆第一步:网上填写编辑《毕业生就业推荐表》 1、登陆浙江师范大学就业信息网,点击上方菜单栏“毕业生信息”栏目; 2、选择“学生”身份,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用户名和初始密码均为毕业生 学号,建议登陆后可先修改密码后再填写各项内容); 3、准确填写《毕业生就业推荐表》中各项内容; 4、“党团员”按政治面貌分别填写“中共党员”、“中共预备党员”、“共 青团员”和“群众””; 5、“健康状况”要根据本人身体情况分别填写“健康”、“一般”、“较 弱”,有严重疾病或伤残的要具体写明; 6、“地址、电话”应尽量详细、全面,以便用人单位及时地和毕业生联系; (注:在投递简历过程中要先辨别招聘单位的真实性,以防各类招聘陷阱) 7、“个人简历”填写从小学开始至今的履历(起始时间、学习单位或工作 单位),要连续填写,不得间断; 8、“大学期间奖惩情况”填写学院及院级以上的奖项; 9、“自我推荐” 属毕业生自行评价,要求客观、真实,综合反映自身特 点,可另外附页。 ◆第二步:打印《毕业生就业推荐表》

填写完成后,点“提交”保存,然后点击“资料打印”,把页面设置设置为A3纸张大小,方向为横向打印,即可打印毕《毕业生就业推荐表》内容面;再点击“封面下载”,保存下《毕业生就业推荐表》封面,完整填写封面内容,再打印封面,则完整打印《毕业生就业推荐表》。 ◆第三步:粘贴照片并由学院审核盖章 1、准备一张个人一寸免冠照并将照片贴于推荐表之“照片” 处(注:也可以直接上传网上,但打印效果较模糊); 2、各学院通过管理员账号填写“德育”、“智育”、“体育”、“能力”、“综合成绩”、“实习成绩”、“外语水平(等级)”、“计算机水平(等级)”; 3、交所在学院审核,学院对毕业生所填内容的真实性和填写的规范性进行检查把关,审核完毕填写推荐意见,加盖学院公章; ◆第四步:职业发展与就业服务中心验证并签署意见 1.学院将审核好的《毕业生就业推荐表》统一交至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服务中心; 2.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服务中心对各学院的《毕业生就业推荐表》验证并签署意见,加盖公章。 浙江省大学生网上就业市场本人信息的激活 我校2012届毕业生生源信息已上报省教育厅,请各位毕业生仔细阅读附件浙江省大学生网上就业市场使用说明书(学生篇),尽快访问浙江省大学生网上就业市场(https://www.doczj.com/doc/ef9827192.html,),务必核对个人基本信息,并完成“综合素质数据部分”的录入工作。具体操作步骤如下:登陆浙江省大学生网上就业市场(https://www.doczj.com/doc/ef9827192.html,),激活自己账户并核对信息;填写综合素质数据和个性化简历(注:该部分数据为动态信息,请毕业生及时更新、补充和完善,毕业生本人须网上激活,用人单位才能查阅已激活的信息);学院、学校审核。 其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