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

1.在中国古代,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该现象产生的历史时期是()。

A.宋代以后

B.春秋战国

C.明清时期

D.隋唐时期

2.《学记》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的关系。

A.宗教

B.经济

C.生产力

D.政治

3.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建议实行思想专制主义的文化政策和选士制度的思想家是()。

A.王充

B.郑玄

C.董仲舒

D.杨雄

4.制约着教育的规模、速度、结构、方法、手段和内容的是()。

A.社会文化

B.人的身心发展水平

C.社会意识形态

D.生产力水平

5.在教学上,把哲学中的统觉观念移用过来,强调教学必须使学生在接受新教材的时候,唤起心中已有的观念,并强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教育思想家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杜威

6.CIPP评价模式包含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

A.内容评价

B.目标评价

C.模式评价

D.成果评价

7.课程目标的制定既要依据对学生的研究和社会的研究,又要依据对。()。

A.教法的研究

B.时代的研究

C.学科的研究

D.学法的研究

8.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包括综合性、灵活性和()。

A.可操作性

B.时代性

C.创造性

D.方向性

9.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称为测验的可靠度,又可称为测验的()。

A.效度

B.难度

C.区分度

D.信度

10.通过设计道德两难问题,并在道德讨论中采用“引入性提问”和“深入性提问”的道德教育模式是()。

A.体谅模式

B.社会模仿模式

C.活动模式

D.认知模式

11.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即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

A.心理疏导

B.择业指导

C.心理咨询

D.交往指导

12.设计课程的种类和课程的组织方式,称为()。

A.课程类型

B.课程目标

C.课程结构

D.课程模式

13.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模式是()。

A.常规管理

B.民主管理

C.平行管理

D.目标管理

14.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称为()。

A.课的目标

B.课的类型

C.课的任务

D.课的结构

15.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称为()。

A.讨论法

B.谈话法

C.讲授法

D.练习法

16.对成功或失败进行归因时,属于个人内部稳定的不可控因素的是()。

A.能力

B.运气

C.努力

D.任务难度

17.技能的种类有()。

A.工作技能和生活技能

B.动作技能和操作技能

C.智力技能和认知技能

D.认知技能和动作技能

18.将猫、狗、鼠等概括为“动物”,是属于()。

A.辨别学习

B.概念学习

C.规则或原理学习

D.言语联结学习

19.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它的成熟时期始于()。

A.20世纪2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20.马斯洛将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列入下列哪一种需要中。()

A.安全的需要

B.归属和爱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由古代中国教育发展的过程可知是宋代以后。

2.D【解析】略。

3.C【解析】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D【解析】生产力水平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了与一定生产力相适应的要求。

5.B【解析】赫尔巴特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强调教材的重要性,强调教师中心地位,形成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即传统教学的“三中心”。

6.D【解析】本题考查对CIPP评价模式的过程的记忆,CIPP评价模式是由背景评价(ContextEvaluation)、输入评价(InputEvaluation)、过程评价

(ProcessEvaluation)和成果评价(ProductEvaluation)这四种评价组成的一种综合评价模式。

7.C【解析】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8.A【解析】由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可知。

9.D【解析】测验的信度,又称测验的可靠度。

10.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认知模式。

11.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12.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类型的概念。

13.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班级平行管理的含义。

14.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的结构的含义。

15.B【解析】由谈话法的定义可知。

16.A【解析】能力属于个人内部稳定的不可控因素。

17.D【解析】技能的种类有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两种,心智技能也叫认知技能、智力技能,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

18.B【解析】将猫、狗、鼠等概括为“动物”属于概念学习,概念学习是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

19.C【解析】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是教育心理学的成熟时期。

20.D【解析】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属于自我实现的需要。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教育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节,是传承社会文化节、传递生产经验收报告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主要批学校教育工作者,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4、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 1、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2、教育具有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 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第一,教育具有继承性;第二,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第三,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0世纪以后的教育的新特点: 第一,教育终身化;第二,教育的全民化;第三,教育的民主化;第四,教育的多元化;第五,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第一,关于教学原则:他提出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 第二,关于教学制度:他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的原则、方法; 第三,关于教学思想:他提出要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经普通人的“泛智教育” 第四,关于教学内容:他规定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 第五,关于教学原则:他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一系列教学原则。 他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赫尔马特教育思想: 第一,他将伦理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第二,他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三中心论

教师职业能力(整理版)

1 第一章教师职业能力及其形成于发展 1、教师职业能力 教师职业能力是教师以顺利地乃至完美地完成教育任务特征的职业活动力。教师职业能力可分作基本职业能力和高级职业能力。基本职业能力是指通过学习和训练学会做某件事,能够顺利地完成某项教育任务的能力;高级职业能力是指通过长期的时间形成的个性化地、情景化地、完美地完成教育任务的能力。2、如何理解教师职业能力概念日常生活中可以见到种种提法,例如,教师专业能力、教师职业技能、教师技能、教育技艺、教育技巧、教育艺术等,本书的原则是统一使用一个概念,这就是“教师职业能力”,不再区别能力、技能、技巧、技术,从道理上说,这些东西本来也都是能力 3、如何理解教师职业能力与教师职业技能、教师技能、教育技艺、教育技巧、教育艺术这些概念的关系。 4、如何理解教师专业能力与教师职业能力的区别 教师专业能力是教师职业准备阶段在师范教育(教师教育)专业获得的能力,学术性、系统性是其特点;二“教师职业能力”是教师在实际的职业劳动中获得的实践性的、个人经验化的能力,这种能力中已经包含了职业准备时期获得的能力,不过已经实践化、个人经验化,即实践化、个人经验化是其特点,因此应注意两者区别。 5、如何理解教师职业能力特征 实践性、稳定性、发展性、差异性是教师职业能力的基本特征6、如何理解教师职业能力功能 教师职业能力有着完善个人修养、提高职业威望、增强职业信心、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几方面基本功能 7、教师职业能力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教师完成教育工作任务能力,包括教学能力、教育能力、管理能力、科研能力;教师一般性职业能力,包括信息能力、语言能力、交际能力。此外,还有几类能力,如语言、信息、交往、心里调试、角色认知、自我提高能力,这些是就中等学校教师教育工作实际需要而确定的。8、职业威望 9、加涅学习的理论中的智慧技能形成规律是什么 智慧技能、动作技能是加涅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智慧技能是人运用语言、符号、规则、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智慧技能是人的最重要的生活实践能力,对于教师而言,是其知识修养、专业能力的内在表现。加涅认为智慧技能的行程和发展需要有内、外部的条件,内部条件是已习得的智慧技能,包括已习得的语言、符号、概念、规则、认知策略等;外部条件是包括人和物在内的良好的学习与实践环境。智慧技能的形成过程就是在内、外部条件交互作用下,符号、概念、规则、言语信息、认知策略等方面能力进一步获得及发展的过程,这些构成了加涅对智慧技能形成机制及其规律的解释。10、加涅学习的理论中的动作技能形成规律是什么 动作技能是人的通过某种特定动作完成某项任务的能力,如阅读、书写、演讲、绘图、舞蹈、唱歌、体育活动技能等。动作技能是教师的职业能力的基本组成部分。加涅认为动作技能的形成和发展同样需要内、外部条件的支持。内部条件包括先前习得的程序、规则或某种技能,以及对新动作的认知与回忆;外部条件包括语言指导、动作演示、周期性练习、练习的阶段性反馈,这些即是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其实践过程可以概括为;目的——观察+辨别+操作程序的掌握——练习——反馈——熟练(自动化的动觉系统的形成)。11、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八个半只能”类型都是什么 语言只能、逻辑——数学只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智能、博物

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和综合素质总结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一、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教育地位); 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教育性质); 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教育目的,德智体美劳)。 二、学校管理的基本要素:管理者、管理对象、管理手段。 学校管理的基本内容:思想品德教育管理(政教)、教学工作管理{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教务)、教务行政管理、总务工作管理。 学校管理过程:计划、实施、检查、总结。 三、学校管理的基本方法:行政管理法、法律法规管理法、思想教育方法、经济管理法、数理统计方法。 四、学校主要职能部门:校长办公室;教务处;政务处;总务处;教研室;年级组。学校运行机制:校长负责制。 五、教育构成要素:教育者(主导)、受教育者(主体)、教育影响(中介)。教育本质: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六、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七、教育起源:本能生(生物)利(利托尔诺)息(沛西能)

新(心理)房(模仿)源美梦(孟禄) 凯(凯洛夫)米(米丁斯基)爱劳动八、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九、教育学的创立阶段:

十、教育学发展阶段: (1)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1.凯洛夫:《教育学》——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2.马卡连柯:《教育诗》——核心是集体主义教育思想;3.杨贤江:《新教育学大纲》——我国第一部。。。 (2)当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木(布鲁姆)有掌握(掌握学习) 哪(布鲁纳)来结构(强调学科结构,倡导发现教学法) 瓦根(瓦根舍)找饭粒(范例教学) 高度赞(赞可夫)发展(发展性教学理论) 真可谓全面和谐(全面和谐的教育思想)斯基(苏霍姆林斯基) 十一、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1)教育与生产力: 制约作用: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促进作用: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科学知识。 (2)教育与政治经济: 制约作用:政治经济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权、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 影响作用: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促进民主;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3)教育与文化: 制约作用:文化影响教育的价值取向;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促进作用:传递、传播、更新、选择。 十二、教育目的:(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1)教育目的的作用:导向、鼓励、评价。

教育知识与能力 (中学)真题与答案

2015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答案 2015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国考)笔试真题及解析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科目代码:302 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在教育史上,提出著名的”白板说”和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的学者是() A. 夸美纽斯 B. 洛克 C. 裴斯泰洛齐 D.赫尔巴特 [答案]:B 2、在教育目标的分类中,美国教育学心理学家布鲁姆就学生学习结果划分的三大领域是() A. 知识,技能和技巧 B. 知识,理解和应用技能 C. 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 D.认知、应用和评价功能 [答案]:C 3、马克思认为,复杂劳动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这主要说明教育具有哪种功能() A. 经济功能 B. 政治功能 C. 文化功能 D.人口功能 [答案]:A 4、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指导下,我国从清末开始试图建立现代学制,在颁布的诸多学制中,第一次正式实施的是() A. 壬寅学制 B. 癸卯学制 C. 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答案]:B 5、教育的本质特点是() A.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 B. 促进社会发展 C. 有目的地培养人 D.完善人的自身生产 [答案]:C 6、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求义务教育课程实行() A. 六三分段设置 B. 五四分段设置 C. 九年整体设置 D.多种形式设置共存 [答案]:C 7、主张课程的内容和组织应以儿童的兴趣或需要为基础,鼓励学生”做中学”,通过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这反映的课程类型是() A 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C 分科课程 D综合课程 [答案]:B 8、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 A.课程计划 B.课程目标 C. 课程标准 D.教科书 [答案]:D 9、罗老师讲解”观潮”这篇课文时,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真切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他在教学中贯彻了() A.直观性原则 B. 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原则 C. 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答案]:A

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的基本能力

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的基本能力 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发展与深入,对幼儿教师的专业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要具备一定的弹、唱、跳、画、说等专业技能和专业教育理论之外,观察、记录、分析幼儿活动、设计组织幼儿教育活动及教育科研能力,是新时代幼儿教育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的要求。设计教学活动、说活动、说活动反思、评活动这是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 一、教学活动设计 (一)教学活动设计的含义 教学活动设计,是指教师在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研究教材,研究幼儿,查阅资料,设计方法,形成教案几个方面。它是展示教师个性化创造过程的真实记录,是教师教学行为和幼儿学习方式的体现。 (二)怎样进行教学活动设计 1、明确教学活动设计从哪些角度思考 教学活动设计包括:对幼儿的分析幼儿年龄特点分析 本班幼儿实际发展 分析教材内容 对教材的分析确立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的过程 找出活动重难点 选择适宜教学具 设计教学过程教师的教法 幼儿的学法 形成教案 2、具体分析 1)对幼儿的分析 (1)思考孩子的年龄特点 为什么我把对学习者的把握放在第一位,因为我们教学主要服务于教育对象,我们的教学成果最终作用于幼儿。所以我们选择教学内容时一定要想这个活动是不适合我们班孩子的年龄,在我们日常进行教材使用时,我们要思考,教学参考提供的内容,是否适合你班幼儿年龄水平。(小班的三个年龄段) (2)思考本班孩子发展的实际 教材是固定的,对象是可变的。同一个过程不适合全天下3岁的孩子。老师要了解本班孩子这心理发展、前认知水平、现阶段需要的发展,对内容进行相应调整,这是备课最重要的。 2)对教材的分析

(1)分析教材内容 首先,拿过教材首先要通读教材,对教材内容初步了解。明确活动是哪个领域哪个范畴的教学活动。回顾,对于这个内容本年龄段幼儿要达成的目标是什么。 第二,分析活动内容,这节活动要让你教什么,让你教的内容,对于你们班孩子来说,是否可以接受,通过这个内容的学习,孩子可以得到什么发展,或是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或技能,这些都是你在备课时应该考虑的问题。 (2)确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结果,它规定了教学的主攻方向,是整节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制定教学目标是,要考虑三个层面 第一、从确定的角度考虑—以幼儿为主体确立目标,把“我”当成老师,而非你让幼儿怎样来做。 第二、从确定的维度考虑即认知、技能、情感。 第三、从使用的词汇考虑。这个词汇是的使用,也是检测教师教学活动的依据。学会、初步掌握、能够掌握、理解、模仿、创编,提出的词汇不同,对教学结果和幼儿学习结果的检测是不同的。 制定目标把握四个原则: 一要具体,--单一、可操作、便于检测。 二要明确,--三维目标清晰到位 三要适宜,--能够在一节活动中完成,并且适合幼儿的发展 四要全面,--能够整合多个领域 (3)重难点的确立 教学重点,是教材中最基本、最关键的内容。也是你这节活动需要幼儿掌握得部分。 教学难点,是老师在教内容的过程中,幼儿不易理解、掌握的部分。 确立重点难点要做到两看: 一看教学内容,根据目标确立重点、难点。二看幼儿。幼儿是学习的主人,确立重点、难点一定要分析幼儿原有的前认知水平,知识层次,心理特征、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发展方向等。老师要准确把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4)活动准备 活动的准备,对于活动的成功与否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是帮助幼儿理解、学习、掌握知识或是发展能力、抑或是激发兴趣非常重要的手段,也是解决教学难点的策略之一。 包括两方面的准备: 精神准备:包括教师、幼儿前期学习知识和经验的准备;环境的创设等 物质准备:活动材料的准备,包括信息技术手段的准备、教具、学具的准备等等。 (5)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完成一节课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这里涵盖着教师的教法和幼儿的学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设计题答题技巧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设计题答题技巧 教学设计是小学科目二中最后一个问题,给定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和美术六科内容,要求从其中选择一科内容进行作答,从每科的学科特点上看,小学语文最为简单易答,所以建议选择语文学科进行作答,下面就语文学科答题技巧进行简要解析。 此题共设置三道问题,第一题10分,第二题10分,第三题20分,共40分。从历年真题分析情况看,共有9种出题角度,主要涉及识字课、阅读课和写作课三个课型。以下9种出题角度中,5、6、7、8四个角度其实是属于教学过程中的一部分内容,所以我们在复习中主要学会写整个教学过程并能够正确写出每部分的设计理由即可,其中识字课和阅读课比较相近,所以可以以统一方式进行作答,写作课比较特殊,单独方式作答。 1.文本写作特点(文本解读) 2.教学目标 3.教学重难点 4.教学过程 5.设计教学过程中三道题+理由 6.设计三组课堂提问+理由 7.设计导入+理由 8.设计板书+理由 9.写作评语 一、第一种出题角度 文本特点,主要出在第一题,有以下几种问法: 1.分析文本的写作特点。 2.试对上文进行文本解读。 3.分析本文的景物描写的特点。 此题目有以下几种问法,实际意思一样,主要分析课文的写作特点。主要从文体、结构、语言表达、修辞手法、说明方法和表现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 具体作答步骤: 1.认真审题,回忆理论点:文体、结构、语言表达、修辞手法、说明方法和表现手法等具体内容。 2.带着问题和理论点进行阅读课文,边读边分析边标划,防止遗忘。 3.规范书写: 作答模板:本文是一篇( )文,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或( )说明方法,采用( )表现手法,用词\语言( ),通过( )的结构顺序(记叙了\描写了)(某个故事\某地方的优美景色),并从中悟出( )道理\或抒发(表达)了( )情感。

最新《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

一、简答题:(3X10) 1.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2.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3.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4.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 5.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的关系 6.简述全面发展的内容 7.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8.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9.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10.简述四种不同气质类型的特征,并针对不同气质类型如何指导 11.影响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 12.简述新课改下教师教学观的改变 13.简述新课改结构的主要内容 14.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15.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16.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17.建构主义学习观 18.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9.说服教育法的含义和要求 20.简述美育的任务 21.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22.班主任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23.小学班主任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24.先进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各有什么样的心理特点?班主任应该如何进行个别教育 25.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 26.简述教学课程的基本规律 27.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28.教学实施的环节 29.简述上好一堂课的标准

30.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历年来考察过的简答题: 【2014年下半年】: 1.简述皮亚杰7-12岁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征 2.简述学校联系的基本方式 3.简述教学研究中文检索的基本要求 【2014年上半年】 1.简述我国教肓目的的基本特征 2.简述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 3.简述建立良好班风的基本措施。 【2013年上半年】 1.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2.简述教育报告的-般结构 3.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简述你对这三种学习方法的理解。 【2013年下半年】 1.简述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观 2.简述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 3.中学生在安全用电方面犯了哪些常识性错误?你认为小学教师应从哪些方面进行安全教育? 二、材料分析题(2X20) (一)材料分析题答题结构 1..总起:①这位老师(材料中)遵循了(违背了)体现了、指出……,这种做法有利于、不利于、促使、可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②或者直接用知识原理进行阐释。 2..分析:结合材料分点解析(知识点+材料解析,如材料体现几个知识点则分点作答) 3.(总结)对于整个分析进行一两句话的总结。(不做硬性要求) (二)材料分析题知识点积累 1.新课改内容 师生: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 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独特、独立意义的人; 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教学知识点全括总结

第一节教学概述 一、教学的内涵 1.教学的定义:教学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在我国,教学是以知识的传授为基础的,通过教学,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 2.教学的特点 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2)教学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3.教学的意义 1)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2)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合格人才的基本途径 3)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4.教学的任务 (1)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 1)形式教育主张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智力,至于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则是无关紧要的,形式教育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代表人物有英国洛克和瑞士的裴斯泰洛齐。2)实质教育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智力则无需进行特别的培养,实质教育以联想主义心理学为基础。代表人物有德国的赫尔巴特和英国的斯宾塞。 (2)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 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首要任务 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4)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5)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其他任务的实现都是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和基础上进行的 5.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的关系 1)教学与教育: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除了教学,学校还可以通过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进行教育。 2)教学与智育:智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通过教学这条途径来实现。但智育也需要通过课外活动等途径才能全面实现,教学不仅是智育的实施途径,也是德美体劳教育的实施途径。 3)教学与上课: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教学包括上课,还有备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反馈、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价等一系列环节。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第二节教学过程 一、教学的本质: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教师教学技能的基本内容

教师教学技能的基本内容 一、教师教学技能的含义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理论,运用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等,使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受到思想教育等所采用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 二、教师教学技能分类的原则 1、目的性。为达到教学目标要求,教学中所安排的每一项活动,教师的每 一种教学行为都要有具体的目标指向。教学技能是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 2、激发性。教学技能的确定要有利于课堂上师生的交流,通过交流引起学 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为他们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心理条 件。 3、参与性。学习是经验引起的行为变化。其变化不是被动机械的,而是能 动积极的,学生只有自愿地参加活动,所取得的经验才能保持长久。 4、可观察性。在对每种教学技能学习以后进行实践的时候,是否掌握了这 些技能,应该是能够表现得出来,可观察得到的,即这些技能是可观察 的。 5、可操作性。在确定教学技能的时候,不仅要用形象、具体的语言对技能 进行描述,并且每项技能要能够被分解成不同的类型,以及操作过程的 构成要素。只有技能的构成明确具体,可操作性才能更强,技能的应用 才能更规范。 6、可测量性。对于反馈回来的教学信息如何衡量,首先要为技能的应用提 供参照体系,对每项技能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或应用原则。只有把自己 的实践与要求相对照,才能发现不足与成功,这样就会不断完善和提高。 三、教师教学技能分类 1、基本教学技能:语言技能、板书技能、教态变化技能、演示技能和讲解 技能。

2、调控教学过程的技能:导入技能、提问技能、反馈强化技能、结束技能 和教学组织技能。 四、基本教学技能 1、教学语言技能。指教师用正确的语言、语调、语义,合乎语法逻辑结构 的口头语言,对教材内容、学生问题等进行叙述,解释说明的行为方式。 (1)导入新课的语言要求。a、创设情境、引入材料,启发谈话导入新课时,教师的语言应富有感染力;b、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借 助实例导入新课时,教师的语言应该通俗易懂,富有启发性;c、 审题入手,类比、联系旧知识导入新课时,教师的语言应该清楚 明白,准确严密,逻辑性强;d、用巧设悬念的方式导入新课,教 师的语言应该是含蓄耐人寻味的。 (2)课堂讲解的语言要求。a、逻辑性。指准确使用概念,恰当地进行判断,严密地进行推理;b、透辟性。指阐发的透彻、尖锐,引 导得玲珑剔透,清澈见底;c、启发性。指充分激发学生习的内部 诱因,运用适时而巧妙的话语给学生以启迪、开导和点拔,培养 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思维能力。 (3)归纳、总结的语言要求。a、凝练性。指语言简练、简练要言不繁;b、严实性。指语言的质朴、严谨、实在,一切以促使学生提 纲挈领地领会问题的主旨为中心;c、延伸性。指顺延、伸展、向 新的深度和广度掘进。 2、板书技能。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黑板以凝练的文字语言、图表和 符号等形式,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 (1)语言准确,有科学性。板书语言要做到准确无误,避免出现词不达意、语言过滥的现象。 (2)重点突出,有计划性。a、由于课堂时间的有限性,为了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系统地、多样地进行学习,板书语言必须重点突出, 详略得当;b、板书内容要事先计划好,做到少而精,恰到好处,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活动。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考试大纲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一、考试目标 1.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具有教育基本理论、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能够针对我国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索。 2.学生指导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生身心发展、思想品德发展、医疗、保健、传染病预防和意外伤害事故等方面的相关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有针对性地设计并实施小学教育的有关活动。 3.管理班级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班级管理、班队活动组织,以及与学生、家长、社区等沟通的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设计和组织班级管理活动。 4.学科知识和运用能力。具有小学有关学科、学科课程标准、学科知识整合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开展学科教学活动。 5.教学设计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生学习需求分析、学习内容选择、小学教案设计、小学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完成指定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 6.教学实施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开展教学活动。 7.教学评价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内容主要涵盖教育知识与应用、教学知识与能力两大板块。前者包括教育基础、学生指导和班级管理,后者包括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能力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或掌握、运用三个层次。具体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如下: (一)教育基础 1.了解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2.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 4.了解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要求。 5.了解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 6.理解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7.掌握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8.掌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知识。 9.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对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 (二)学生指导 1.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2.了解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学习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一般方法。 3.了解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4.了解小学生医疗、保健、传染病预防和意外伤害事故的相关知识。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一、教育与教育学相关考点内容 1.简述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4)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2.简述教育目的的作用教育目的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的作用。 (1)导向作用。教育目的是制定教育政策、确立教育制度、选择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的重要依据。教育目的对教育有导向作用。 (2)激励作用。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引领作用,也因此成为一种激励的力量。 (3)评价作用。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衡量和评价教育教学实施效果 的根本依据。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质量,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都必须以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为根本依据。 3.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的和谐发展。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坚持个性与社会性的统一。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强调学生在社会发展条件下的个性发展,尤其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4.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强调: (1)教育要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3)教育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教育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6)素质教育要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并渗透于教育的各个方面。 5.简述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具有积极作用的: (1)教育可以再生产劳动力。通过教育,可以使人掌握一定的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 (2)教育可以再生产科学知识。教育可以使原来为少数人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在较短的时间内被更多的人掌握,使科学知识得到普及,先进的生产经验得到推广,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3)教育可以促进产生技术更新。通过对科学创造的生命载体—人的培养,以及教育过程中的创新,促进生产技术的更新,以此对生产力发展

初中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

《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 一、考试目标 1.英语学科知识与能力 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能力;具备从事初中英语教学所需要的英语语言能力;能理解有关英语国家的语言、历史和文化等相关知识。 2.英语学科教学知识与能力 掌握外语教学基本理论、英语教学专业知识与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内容等学科教学知识,并能用以指导初中英语教学。 3.英语学科教学设计能力 能够根据英语学科特点,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语言水平和学习需要选择并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形成完整合理的教学方案。 4.英语学科教学实施能力 理解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施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具备实施语言课堂教学的基本能力;能够根据教学设计,结合教学实际情况,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5.英语学科教学评价知识与能力 了解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能够对学生的语言学习进行恰当的评价;了解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够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提出改进的思路。 二、考试模块内容与要求 (一)语言知识与能力 1.掌握英语语言的基础知识,了解语言研究中与英语教学相关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并能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运用。 2.具有良好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包括用英语进行书面表达、获取教学资源和信息、表达思想情感和与学生良好沟通的能力;能够筛选并改编适合初中学生英语水平的语言材料。3.能够在语篇中理解英语国家的语言、历史和文学等相关的社会文化知识。 (二)语言教学知识与能力 1.了解外语教学基本理论,理解语言观、语言学习观、语言教学观等对初中英语教学的指导作用。 2.理解《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目标内容(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以及课程标准的其他相关知识,并能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运用。 3.掌握英语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语篇等)的教学基本原则、讲解和练习方法。4.掌握英语语言技能(听、说、读、写)的教学原则和训练方法。 5.能结合中外社会文化语境,设计并实施英语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与训练。 (三)教学设计 1.了解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已有的英语知识、语言能力和学习需求,能够说明教学内容与学生已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2.理解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 3.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设定合理、明确与具体的教学目标。 4.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创设相关的教学情景,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安排合理的教学过程,筛选适当的辅助教学材料。 5.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设计有效的学习评估活动。 (四)教学实施与评价 1.掌握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与方法,能够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参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知识分享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

一、简答题:(3X10) 1.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2.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3.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4.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 5.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的关系 6.简述全面发展的内容 7.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8.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9.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10.简述四种不同气质类型的特征,并针对不同气质类型如何指导 11.影响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 12.简述新课改下教师教学观的改变 13.简述新课改结构的主要内容 14.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15.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16.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17.建构主义学习观 18.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9.说服教育法的含义和要求 20.简述美育的任务 21.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22.班主任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23.小学班主任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24.先进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各有什么样的心理特点?班主任应该如何进行个别教育 25.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 26.简述教学课程的基本规律 27.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28.教学实施的环节 29.简述上好一堂课的标准

30.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历年来考察过的简答题: 【2014年下半年】: 1.简述皮亚杰7-12岁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征 2.简述学校联系的基本方式 3.简述教学研究中文检索的基本要求 【2014年上半年】 1.简述我国教肓目的的基本特征 2.简述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 3.简述建立良好班风的基本措施。 【2013年上半年】 1.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2.简述教育报告的-般结构 3.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简述你对这三种学习方法的理解。 【2013年下半年】 1.简述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观 2.简述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 3.中学生在安全用电方面犯了哪些常识性错误?你认为小学教师应从哪些方面进行安全教育? 二、材料分析题(2X20) (一)材料分析题答题结构 1..总起:①这位老师(材料中)遵循了(违背了)体现了、指出……,这种做法有利于、不利于、促使、可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②或者直接用知识原理进行阐释。 2..分析:结合材料分点解析(知识点+材料解析,如材料体现几个知识点则分点作答) 3.(总结)对于整个分析进行一两句话的总结。(不做硬性要求) (二)材料分析题知识点积累 1.新课改内容 师生: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 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独特、独立意义的人;

教师要具备新的教学技能和能力

教师要具备新的教学技能和能力 过去,教师很重视教学基本功的练习,语言、板书、绘画作图等。 这是一笔宝贵的教育财富,应当保持和发扬。为了适应新课程,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教师还应该具备新的教学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和整合的能力、将信息技术和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广泛利用课程资源,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一、具备一定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工程中的普遍应用,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教学活动总是借助于一定的手段、工具展开的,教学活动的具体过程、组织方式及质量效益都和教学活动中使用的工具有关。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问题,加强信息的应用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工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心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二、具备一定的课程整合能力、课程设计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

过去教师有统一的教材、教参,教师过分的依赖影响了其创造性的发挥。新课程各种版本的教材没有了这些许多方面的规定,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更大了,弹性变大,为教师和学生留下了很大的创造余地。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运用适合实际、有效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充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教师再不是讲授甴别人编写而不能变动的课本,而是不仅会教“自己的书”,还能参与编出“适合自己学生”的书来。 同样一课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方法,这就是教师对课程开发与整合。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探究事物本质的需要,也有一种获得新知的体验的需要,同时还具有获得别人认可与被人赏识的需要。这些需要的满足,要求教师必须营造一定的教育环境和采用适当的方法,从学生喜欢的生活场景和情境中,建立生活与教学内容的联系。创设利于学生探究的情境,使学生获得丰富的体验。体验是一种买不到的财富。 三、具备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新教材提供给教师很多新的教学方式,有趣、新颖、独特、生动,每一部分内容都充满新意,每一节课的形式也不尽相同。新课程的教师需要不断更新,加强对新知识、新领域和新发展的认识和了解,提高适应能力。同时要能够指导掌握学生学习的方法,只有进行创造性地教学,才能适应新课程教学的需要。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01教育基础 一、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小学教育的发展历程 古代小学教育 我国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古代的小学教育的特点: 1、具有鲜明的等级性 2、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 3、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的管制、灌输来进行,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 近现代的小学教育 1、1878年,张焕纶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我国近代小学的开端。(南洋公学外院是中国近代意义上最早正式成立的公立小学堂) 2、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设立初等小学堂,学制五年,人学对象为7岁儿童,同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实行义务教育的开始。 3、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改小学堂为小学校。 当代小学教育 1、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志着我国的义务教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1992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小学开始了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改革 3、2001年开始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小学教育的现状 1. 小学教育普及率稳步上升 2.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3. 教师队伍建设日趋完善 4. 办学体制走向多元化 5. 课程改革不断深化 二、小学教育的特点 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小学生的发展可能性;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 小学教育的基础性 (1)社会发展层面的基础性 ①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②小学教育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起着奠基作用(2)个体发展层面的基础性 (3)课程内容层面的基础性 小学教育的义务性(义务教育的显著特征: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 小学教育的全面性小学教育是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 三、小学的组织与运行 学校管理的基本要素:管理者、管理手段、管理对象 学校管理的基本内容:思想品德教育管理、教务行政管理、教学工作管理、总务工作管理 学校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计划-实施-检查-总结 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方向性原则、有效性原则、民主性原则、科学规范性原则、系统整体性原则、责任制原则 学校管理的常用方法:行政管理方法、法律法规管理方法、经济管理方法、思想教育方法、数理统计方法 校长负责制成为我国现阶段中小学的管理体制。包括了校长全面负责、党支部保证监督、教职工民主管理三个组成部分。 学校主要职能部门:校长办公室、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教研室、年级组 四、教育学基础知识 教育学的发展: 教育学的萌芽: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的文献 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结合。 墨翟:兼爱、非攻,注重实用技术。 苏格拉底:产婆术(讥讽-助产术-归纳) 柏拉图:《理想国》,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出者。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代表作《政治学》,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

教育教学技能的基本内容

教育教学技能的基本内容 一、教师教学技能的含义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理论,运用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等,使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受到思想教育等所采用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 二、教师教学技能分类的原则 1、目的性。为达到教学目标要求,教学中所安排的每一项活动,教师的每一种教学行为都要有具体的目标指向。教学技能是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 2、激发性。教学技能的确定要有利于课堂上师生的交流,通过交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为他们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 3、参与性。学习是经验引起的行为变化。其变化不是被动机械的,而是能动积极的,学生只有自愿地参加活动,所取得的经验才能保持长久。 4、可观察性。在对每种教学技能学习以后进行实践的时候,是否掌握了这些技能,应该是能够表现得出来,可观察得到的,即这些技能是可观察的。 5、可操作性。在确定教学技能的时候,不仅要用形象、具体的语言对技能进行描述,并且每项技能要能够被分解成不同的类型,以及操作过程的构成要素。 只有技能的构成明确具体,可操作性才能更强,技能的应用才能更规范。 6、可测量性。对于反馈回来的教学信息如何衡量,首先要为技能的应用提供参照体系,对每项技能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或应用原则。只有把自己的实践与要求相对照,才能发现不足与成功,这样就会不断完善和提高。 三、教师教学技能分类 1、基本教学技能:

语言技能、板书技能、教态变化技能、演示技能和讲解技能。 2、调控教学过程的技能: 导入技能、提问技能、反馈强化技能、结束技能和教学组织技能。 四、基本教学技能 1、教学语言技能。指教师用正确的语言、语调、语义,合乎语法逻辑结构的口头语言,对教材内容、学生问题等进行叙述,解释说明的行为方式。 (1)导入新课的语言要求。a、创设情境、引入材料,启发谈话导入新课时,教师的语言应富有感染力;b、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借助实例导入新课时,教师的语言应该通俗易懂,富有启发性;c、审题入手,类比、联系旧知识导入新课时,教师的语言应该清楚明白,准确严密,逻辑性强;d、用巧设悬念的方式导入新课,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含蓄耐人寻味的。 (2)课堂讲解的语言要求。a、逻辑性。指准确使用概念,恰当地进行判断,严密地进行推理;b、透辟性。指阐发的透彻、尖锐,引导得玲珑剔透,清澈见底;c、启发性。指充分激发学生习的内部诱因,运用适时而巧妙的话语给学生以启迪、开导和点拔,培养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思维能力。 (3)归纳、总结的语言要求。a、凝练性。指语言简练、简练要言不繁; b、严实性。指语言的质朴、严谨、实在,一切以促使学生提纲挈领地领会问题的主旨为中心; c、延伸性。指顺延、伸展、向新的深度和广度掘进。 2、板书技能。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黑板以凝练的文字语言、图表和符号等形式,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 (1)语言准确,有科学性。板书语言要做到准确无误,避免出现词不达意、语言过滥的现象。 (2)重点突出,有计划性。a、由于课堂时间的有限性,为了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系统地、多样地进行学习,板书语言必须重点突出,详略得当;b、板书内容要事先计划好,做到少而精,恰到好处,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活动。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个人整理,笔试已过)

第一章教育基础 小学教育 1、小学教育的任务: (1)根本任务:打好基础; (2)具体任务:①进行系统的学习,但不应过度疲劳;②引导儿童观察事物的能力;③培养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④培养学生初步分辨是非的能力,逐渐发展对道德的理解。 教育概述 1、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测试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2、教育的构成要素: (1)教育者: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做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2)受教育者 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中的学生,是教育者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 (3)教育影响 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的中介。 3、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三者间的关系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这三个基本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4、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它有以下四方面特点: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4)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5、教育的社会属性 (1)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存在,它就存在。 (2)教育具有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 (3)教育具有独立性: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等因素的制约,但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独立性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教育具有继承性;第二,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的影响;第三,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6、教育的功能 (1)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2)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3)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教育学 教育学是以教学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学科。 1、教育学的发展 教育学萌芽阶段 (1)《学记》(礼记,中的篇目)是中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步教育专著。《学记》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反对司机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主张开导学生;主张教学要遵循学生心里发展的特点,循序渐进。 (2)孔子,主张“有教无类”,重视因材施教。提出学习过程包含“学、思、习、行”四个基本环节;提出“庶、富、教”的观点。 (3)墨翟,“兼爱”“非攻”。 (4)道家,顺其自然。 (5)苏格拉,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 (6)柏拉图,《理想国》。 (7)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教育遵循自然,主张按照儿童心里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教育。 (8)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步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论演说家的教育》《论演说家的培养》。 教育学创立阶段 (1)培根,近代实验科学家鼻祖,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学家,教育学之父。《大教学论》,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3)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爱弥儿》,主张自然教育。(4)康德,德国哲学家,把教育学作为大学一门课程在大学授课,《康德论教育》,认识为宜需要教育的动物。 (5)裴斯泰洛齐,瑞士教育家《林哈德和葛笃德》《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子女》。 (6)洛克,英国教育家,提出“白板说”。 (7)赫尔巴特,德国教育家,科学教育之父,《普通教育学》,标志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8)杜威,美国教育家,《民主主义教育》,新三中心论,活动中心课程论。 教育学发展阶段 (1)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 (2)凯洛夫,《教育学》,世界上第一步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3)马卡连柯,《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思想。 (4)杨贤江,《新教育大纲》,中国第一部一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 (5)赞可夫,苏联教育家,《教育与发展》,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是学生达到最理想的发展水平;五条教学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所有学生达到一般发展。(6)布鲁纳,美国教育家,《教学过程》,强调学科结构,倡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