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

一、教育知识必背知识点

1. 教育的定义:教育是指人类社会对未成年人和青少年进行有目的、系统的培养与教育的一种社会活动。

2. 教育目的的分类:

(1)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心理、智力、道德、身体、美育等各方面的素质。

(2)职业教育: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特定职业技能。

(3)国民教育:培养学生崇尚国家、文化、民族的精神。

3. 教育的形式的分类:

(1)学校教育:通过学校进行的教育。

(2)非学校教育:学校以外的教育方式。

4. 教育行政管理机构:教育部门、人民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学校管理层。

5. 课程的分类:

(1)核心课程:教育部门规划的、学校必须开设的课程。

(2)选修课程:学生自主选择并报名参加的课程。

6. 教育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7. 教育质量评价指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教学质量评价、教师评价、学科水平评价、学校满意度评价。

8. 教育教学常用方法:

(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述知识来达到教学目的。

(2)探究法:学生自主探究知识,教师起到指导作用。

(3)讨论法:学生自由发挥、交流思想,教师仅起到引导作用。

9. 教育教学常用手段:

(1)板书:教师用黑板或白板记述课堂内容。

(2)多媒体教学:使用电子、影像等多种手段辅助教学。

(3)小组合作: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互相支持、互相学习。

10. 毕业生就业指导:

(1)签约招聘:学校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合同。

(2)职业规划: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职业前景等,进行职业规划。

11.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1)品德评价:交往态度、学风纪律等。

(2)能力评价: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等。

(3)兴趣爱好评价:体育运动、艺术、社会公益等。

12. 教育中的性别教育:

(1)性别意识:了解自我性别特征和社会角色认知。

(2)性别平等:强调男女平等的教育思想。

13. 对外语教学的要求:

(1)语言输入:提供丰富、多样的语言输入。

(2)语言输出:组织并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输出。

14. 教育科研的方法:

(1)调查法:在一定范围内,通过采访、问卷、实地调查等方式,获取教育的事实材料。

(2)实验法:按一定规定和要求,有意策划、有目的的尝试。

(3)比较法:对比研究一定的事物或现象,以发现它们

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性。

15. 国际教育:

(1)国际化办学: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和课程。

(2)跨文化交流:促进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教育交流。

二、教育能力必背知识点

1. 教师教学能力:

(1)教学设计能力:根据学科教学标准,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

(2)授课能力:掌握课程内容,善于讲授。

(3)激发学生兴趣的能力:运用适当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4)应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熟练掌握计算机、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2. 教师评估能力:

(1)学生自我评价能力:激发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

(2)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能力:学会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发现他们的潜力和优势。

(3)教学效果评估能力:学会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3. 班主任工作能力:

(1)学生管理能力: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课程学习情况,有效管理班级。

(2)师生关系处理能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

(3)团队协作能力:和同事、学生及家长等加强合作,形成优良的教师团队。

4. 学生能力培养:

(1)学科能力:掌握学科基础知识,理解学科概念。

(2)思维能力:具备归纳、演绎、综合等思维能力。

(3)创新能力:对学科进行拓展和创新。

(4)实践能力:掌握学科的实际运用能力。

5. 班级管理能力:

(1)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能力:制定并执行班级学习、生活规章制度。

(2)班干工作指导能力:指导和帮助班干工作,发挥班干团队作用。

(3)班级文化的培育和传承能力:培育和传承班级文化,形成班级共同的精神文化。

6. 心理辅导能力:

(1)情感疏导能力:适时、适度地进行情感倾诉,缓解学生焦虑、压力。

(2)心理疏导能力:针对一些心理问题,开展专业心理疏导。

(3)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发展心理健康为导向,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7. 学科教学能力:

(1)课堂管理能力:让学生在轻松、自由、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知识传授能力: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能力培养能力:培养学生举例证明、探究、问题解决等能力。

8. 网络教学能力:

(1)网络教学管理能力:管理和维护网络教学平台,为

学生提供在线学习支持。

(2)网络教学设计能力:制定网络教学方案,构建教学

场景和教学活动。

(3)网络教学方法应用能力:掌握网络教学方法和技能,灵活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三、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总结

教育知识与能力作为教育领域中的重要内容,包含了教

育定义、目的、形式等方面的知识点,还包括教育科研方法、教学常用方法、手段及教育评价、性别教育、国际教育等内容。而在教育能力方面,教师的教学、评估、班主任工作能力,以及学生能力培养、班级管理能力、心理辅导能力等都是至关重要的。

这些知识点和能力要求,不仅考验着教育工作者的能力,更是影响到整个教育领域的发展。而对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在教育知识和能力上不断积累和提高,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社会责任感。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合集

科二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育基础知识 1、《学记》就就是世界上最早得一部教育著作。 2、《学记》教育原则: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不躐( liè )等、藏息相辅等。 3、苏格拉底在教育理论上得最大贡献就就是“产婆术”。(问答法) 4、柏拉图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她得代表作《理想国》。 5、亚里士多德就就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得哲学家,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得观点。 6、昆体良就就是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得教育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就就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也就就是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得书。班级授课制得萌芽。 7、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康德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 8、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学之父”,其著作《大教学论》就就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得标志,最主要得教育观点就就是:提出教师就就是“太阳底下最光辉得职业”,提出“泛智”教育,提出教育应适应自然得思想首次从理论上论述班级授课制。 9、卢梭就就是法国教育家,代表作《爱弥儿》提出自然主义教育,儿童本位思想。 10、裴斯泰洛奇就就是瑞士教育家,教育史上小学各科奠基人,在其代表作《林哈德与葛笃德》中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倡导自然主义教育,提倡情感教育、爱得教育。 11、洛克就就是英国教育家,代表作《教育漫话》,提出“绅士教育”与“白板说”。 12、第斯多惠就就是德国教育家,被称为“德国教师得教师”,代表作《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13、斯宾塞就就是英国教育家,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代表作《教学论》,提出“教育就就是为幸福生活做准备”。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 由来:《孟子·尽心上》 2、 含义: 广义—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狭义—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活动,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本质——有目的 培养人 社会属性段)、相对独立性 相对独立性:继承性—从以往教育发展而来;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影响;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落后阻碍、超前催生) 4、教育起源 4、 发展历程 4-1原始社会的教育 有吗? 有 意识、有目的性,无严密计划性 内容? 与生活适应,以生活经验为内容 对谁? 没有阶级性、目的一致、权利平等 怎样? 言传身教 在哪? 生活教育、在生产生活中进行 有意识有目的自觉传递社会经验 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

民主化纵深发展、 普及制度化、形式多样化、教育现代化共同追求人文教育与科学教 育并进、终身教育 理念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走 向实践、 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我国《学记》 孔子 国外 一个学派马克思主义 凯洛夫、马卡连 柯、杨贤江 两种思想 启发思想苏格拉底 自然主义 亚里士多德、卢 梭、斐斯泰洛奇) 三组对比 四个句子 4-2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夏朝:教育雏形春秋:私学 西周: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宋朝:四书五经(大学论语中庸 孟子、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斯巴达:尚武,培养军人清末:1905废科举 希腊:从文,政治家和商人骑士学校、教会学校 道统性服从统治之道 专制性管制与被管制、灌输与被动接受 刻板性方法刻板、死记硬背 象征性受什么教育象征社会地位 4-近现代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目的:维护资产阶级统治和利益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课程内容:增加新学科与生产劳动结合 方法:引进实验法等新方法,启发教学法 扩受教育权,普及教育口号教育权为劳动人民掌握 班级授课制 4- 特点:全民多现身 全民化保罗·朗格朗最早。影响最大的思潮 民主化受同样的教育(起点、资源、结果);教育的自由化多元化培养目标、办学形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 技术的现代化科学技术应用引起教育思想变化 终身化面向所有人 发展趋势:四化二教二其他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完整版

1. 1) 2)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 B.教学由教和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2. 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3.①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②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③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 ④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4. B.认识性: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 C.发展性: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但又不仅仅局限于认识过程,教学过程也是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的过程。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 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 2)学习简介经验必须要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间接经验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3)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间接经验要与直接基础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辨析)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完全表明其智力的高低。 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1)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由赫尔巴特率先明确提出的观点。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材料题)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题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5.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的重要规律 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2)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学习的推动力 1.,而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 环节。(单选) 2.备课是教师根据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 1)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 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1.教育的概念。(辨析题、简答题) 答:广义的教育,指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2.简述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及作用。 答:第一,遗传是影响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第二,环境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第三,教育是影响人的发展的主导因素;第四,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 3.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答:第一,学校教育是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第二,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第三,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简述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答:第一,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第二,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体的功能。第三,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第四,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5.简述课程计划的含义与内容。 答:①课程计划又叫教学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 ②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学科开设的顺序、培养目标及课时分配; ③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 ④是指导和规定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作用)。 6.简述课程标准的含义与作用。 答:①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②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 ③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作用)。 7.简述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 答:①科学思想性。教科书的编写内容上要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 ②基础性。教科书的编写要强调内容的基础性; ③实用性。教科书的编写要注意实用性; ④统一性。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性与教学法要求统一; ⑤表达确切。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⑥联系性。要兼顾各个学科的关系和各个年级的衔接。 8.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答:第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 第二,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统一; 第三,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 第四,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 【四个统一】 9.简述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答:第一,备课。这是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好课的前提。 第二,上课。这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第三,课外作业的布置与反馈。 第四,课外辅导。第五,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0.简述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答: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循序渐进原则、量力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直观启发巩固性,因材系统又量力,理论一定联实际,科学思想要统一】 11.简述影响遗忘的的因素。 答:①学习材料的性质和数量; ②学习材料的位置; ③学习程度的大小;

(完整版)教育知识与能力

(一)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熟背): 战国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孔子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启发式教学的人。 苏格拉底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产婆术”。柏拉图重视早期教育,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亚里士多德在历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 出了班级授课制。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裴斯泰洛齐是西方教育史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和“绅士教育”。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规范教育学的建立。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 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提出“以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达到最理想的发展水平”。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二)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的词源:“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影响)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说(桑代克)、心理起源说(孟禄)、劳动起源说(凯洛夫) (三)教育的功能: 教育与人口: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人口数量影响教育的规模、结构和质量,维持一定数量有利于教育发展,教育可有效调控人口增长;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 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社会结构、就业结构、地域结构。 教育对人口再生产的作用:教育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的重要手段;教育改变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的功能。 社会生产力与教育: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发展水平;生产力水平 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规模和 速度。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 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发展: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领导权;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权;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 一、教育知识必背知识点 1. 教育的定义:教育是指人类社会对未成年人和青少年进行有目的、系统的培养与教育的一种社会活动。 2. 教育目的的分类: (1)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心理、智力、道德、身体、美育等各方面的素质。 (2)职业教育: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特定职业技能。 (3)国民教育:培养学生崇尚国家、文化、民族的精神。 3. 教育的形式的分类: (1)学校教育:通过学校进行的教育。 (2)非学校教育:学校以外的教育方式。 4. 教育行政管理机构:教育部门、人民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学校管理层。 5. 课程的分类: (1)核心课程:教育部门规划的、学校必须开设的课程。 (2)选修课程:学生自主选择并报名参加的课程。 6. 教育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7. 教育质量评价指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教学质量评价、教师评价、学科水平评价、学校满意度评价。 8. 教育教学常用方法: (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述知识来达到教学目的。 (2)探究法:学生自主探究知识,教师起到指导作用。

(3)讨论法:学生自由发挥、交流思想,教师仅起到引导作用。 9. 教育教学常用手段: (1)板书:教师用黑板或白板记述课堂内容。 (2)多媒体教学:使用电子、影像等多种手段辅助教学。 (3)小组合作: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互相支持、互相学习。 10. 毕业生就业指导: (1)签约招聘:学校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合同。 (2)职业规划: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职业前景等,进行职业规划。 11.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1)品德评价:交往态度、学风纪律等。 (2)能力评价: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等。 (3)兴趣爱好评价:体育运动、艺术、社会公益等。 12. 教育中的性别教育: (1)性别意识:了解自我性别特征和社会角色认知。 (2)性别平等:强调男女平等的教育思想。 13. 对外语教学的要求: (1)语言输入:提供丰富、多样的语言输入。 (2)语言输出:组织并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输出。 14. 教育科研的方法: (1)调查法:在一定范围内,通过采访、问卷、实地调查等方式,获取教育的事实材料。 (2)实验法:按一定规定和要求,有意策划、有目的的尝试。 (3)比较法:对比研究一定的事物或现象,以发现它们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101道简答题,考前必背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101道简答题 1. 简述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件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教育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教育以人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 教育具有永恒性,只要人类存在,就存在着教育; 教育具有历史性; 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2. 简述学校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 (1)教育者,教育者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 (2)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的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3)教育影响,教育影响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3. 简述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 (2)生物起源说; (3)心理起源说; (4)劳动起源说。 4. 简述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 (2)教育具有无阶级性、公平性; (3)教育内容简单; (4)教育方式单一。 5. 简述古代教育的特点 (1)阶级性、等级性; (2)道统性(反映统治阶级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思想,天道、神道和人道合为一体); (3)专制性; (4)刻板性(指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5)象征性(占主导地位,接受教育是社会地位的象征)。 6. 简述近代学校教育特点 (1)以法治教,普及义务教育。西方近代教育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2)建立了完善的学校教育系统——学制; (3)创立了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度; (4)教育内容结构日益丰富,大量增加了自然科学和工业技术方面的课程内容;(5)教育的阶级性依然存在。 7. 简述现代教育的特点 (1)重视早起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 《教育知识与能力》是教师资格考试的重要科目之一,旨在考察考生是否具备成为一名教师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本文将对该科目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提供一些必背的内容,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教育基础知识 1、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学的发展历程:起源阶段、形成阶段、多样化阶段、现代化阶段。 3、教育学的理论流派:实证主义、人文主义、批判主义。 4、教育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历史法、个案法。 二、教育法律制度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基本法,规定了我国教育的地位、性质和任务。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了义务教育的实施对象、年限和内容。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了教师的资格、权利和义务。

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了未成年人保护的有关内容。 三、课程与教学基础知识 1、课程的概念与类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 2、教学的概念与类型:课堂教学、课外教学、自学。 3、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式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 4、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实验法。 四、心理教育与德育 1、心理教育的概念与原则:个性化原则、保密性原则、教育性原则。 2、德育的概念与原则:教育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整体性原则。 3、德育方法:说理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品德评价法。 五、班级管理基础知识 1、班级管理的概念与原则:科学性原则、民主性原则、实践性原则。 2、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班级例会、班级文化活动、社会实践。 3、班级管理的评价:评价的目的、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方法。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教育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节,是传承社会文化节、传递生产经验收报告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教育有xx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主要批学校教育工作者,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4、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

1、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2、教育具有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 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第一,教育具有继承性;第二,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第三,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0世纪以后的教育的新特点: 第一,教育终身化;第二,教育的全民化;第三,教育的民主化;第四,教育的多元化;第五,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第一,关于教学原则:他提出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 第二,关于教学制度:他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的原则、方法; 第三,关于教学思想:他提出要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经普通人的“泛智教育”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

教育知识与能力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 一、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1. 教育的内涵:⑴来源:《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乐…” ⑵概念: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 构成要素和关系: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内容、教育举措 3.教育的属性:⑴本质属性: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⑵社会属性:①永恒性(社会特有) ②历史性(不同历史时期) ③相对独立性(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4. 教育的起源和发展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1. 教育学: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 2.发展:萌芽——创立——发展重点1 三、教育与社会发展: 1. 教育的功能:⑴功能对象:个人、社会【衍生功能】 ⑵作用的性质:正向、负向(判断依据:教育与政治、经 济发展是否协调) ⑶呈现形式:显性(教育目的)、隐性 2.教育与人口关系:人口制约影响教育;教育再生产人口 3.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重点2 4.教育与社会政治制度的相互关系重点2 5.教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重点2 四、教育与人的发展: 1. 人的发展规律:重点3 2. 影响人发展的因素:⑴理论:内发论(遗传决定论)、外铄论(强调教 育价值)、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⑵因素: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

五、教育制度: 1.教育制度概述:⑴学校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重点4 ⑵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重点5 2. 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学制的发展历程 3.我国现代学制的发展:⑴新中国 ⑵旧中国重点6 六、教育目的: 1. 教育目的概述:⑴概念:①教育目的:“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 ②教育方针:“怎样培养人” ⑵层次: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师 ⑶作用:导向、激励、评价 2.教育目的理论:重点7 3.我国的教育方针 4.我国的教育目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5.全面教育发展的组成部分 七、中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1.观察法 2.调查法 3.历史法 4.实验法 5.行动研究法 重点1教与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人物及其思想 1.《学记》——中国古代、世界古代第一本教育专著。 重要思想:“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居民,教学为先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之谓孙”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夸美纽斯:提出“泛智教育”——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的人。 3.卢梭:提倡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认为教育的任务应该使儿童“归于自然”。 4.康德: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教育的任务根本在于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 使人人都成为自身、成为本来的自我并得到自我完善。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 (一)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 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 2.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3.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4.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主导),受教育者(主体),教育影响(中介)(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手段)) 5.教育的本质属性: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6.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7.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 (2)生物起源说:动物界的生存本能(利托尔诺、桑代克、沛西能) (3)心理起源说:儿童对成人无意识地模仿(孟禄) (4)劳动起源说:劳动过程(米丁斯基、凯洛夫) 8.原始教育的特点:教育具有自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 教育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 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9.古代教育的特征:(记忆:等升内地房租) 教育具有等级性、阶级性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教育内容形式单一 教育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教育方法主要是崇尚书本,死记硬背 教育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 10.奴隶社会的教育:夏朝时期:出现“庠、序、校”; 教育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西周时期:“学在官府、政教合一”。 古印度:教育内容《吠陀》;宗教教育 古埃与: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文字、书写、执政 古希腊:斯巴达:军人和武士 雅典:培养和谐发展的人 11.封建社会的教育:春秋时期:私学兴起; 战国-清末:官私学并行;四书、五经;科举制(隋唐) 教会学校:七艺;培养教士和僧侣;宗教教育 骑士学校:七技;培养贵族子弟;家庭教育 12.古代教育与近代教育相比呈现哪些特征?(记忆:多生扑克) ①教育同生产劳动由相分离走向结合; ②教育日趋普与性和多样性; ③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 13.现代社会的教育:萌芽于“文艺复兴”; 资本主义社会:提出了普与教育的口号;班级授课制;科学知识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简答题(100道)

1.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1)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根据: ①教育Ll的受生产力的制约;微博@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整理 ②教育目的也受生产关系以及政治观点与政治制度的制约; ③教育U的的制定还受到各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的影响。 (2)人的自身发展特点与需要也是确定教育U的的重要依据 (3)教育目的制定者的教育理想与价值观 2.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赫尔巴特,德国着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代表作品《普通教育学》。 (1)教育性教学原则。赫尔巴特第一次提出“教育性教学”概念; (2)建立教育学理论的两大理论基础:伦理学和心理学; (3)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形成了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 (4)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 (5)提出了四段教学法。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3.杜威的相关教育思想。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为《民主主义与教育》。 (1)论教育的本质。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学校即社会”。 (2)论教育目的 "主张教育无Ll的论,认为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目的,教育之外再没有什么教育Ll 的。” (3)提出五步教学法,即创设疑难情境、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问题、验证这个假设。 (4)提出与传统教育相对应的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4.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①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③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 1.教育的定义和目标:教育是指通过有意识的努力和方式,对个体进 行的有计划的教导、培养和指导活动。其目标是促进个体全面发展,培养 人的智力、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能等方面的素质。 2.教育理论:包括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行为主义教育理论、认知主义 教育理论等。人本主义教育理论注重培养个体的自我实现和全面发展;行 为主义教育理论重视外部刺激对学习的影响;认知主义教育理论认为个体 主动构建知识和理解。 3.教学方法:包括讲述法、讨论法、实践法、案例法等。讲述法以教 师的讲解为主,适合知识传授;讨论法鼓励学生参与,培养思辨能力;实 践法注重学以致用,加强实践能力;案例法通过真实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课程设计和评估:课程设计应根据教学目标、学生背景和学科特点 确定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评估应覆盖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个维度,包括平时成绩、测试和项目作业等。 5.教育心理学:研究个体的学习、发展和心理特点。其中包括认知发 展理论、自我概念、动机和兴趣等。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个体通过吸收、组 织和应用知识来发展;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动机和兴趣 对学习产生积极影响。 6.教育技术学:研究教育技术的设计和应用。包括多媒体教学、网络 教学和远程教育等。多媒体教学通过图像、声音和视频等方式提升教学效果;网络教学通过网络平台实现教学和学习的跨时空;远程教育以教育中 心为枢纽,通过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方式进行教学。

7.教育经济学:研究教育资源配置和投入产出效益。包括教育投资的 回报率、教育经费分配和效益评估等。教育投资的回报率是指个体通过受 教育所获得的收益;教育经费分配通过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教育质量;效益 评估通过评估教育投入和产出的关系来指导决策。 8.教育法律:研究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包括教育法、教育管理法等。教育法规定了教育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利;教育 管理法规定了教育机构的管理和运行等方面的规定。 9.教育体制和:教育体制是指教育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教育是指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而进行的系统。包括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教师 培养和评价、学校管理和评估等。 10.教育公平和差异:教育公平是指每个人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 和权利;教育差异是指不同地区、不同家庭和个体在教育资源和机会上存 在的差异。为了实现教育公平,需要改善教育资源配置和提供特殊教育服务。 以上是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的知识点,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士来说,熟知这些知识点将有助于提高教育效果和提升教育质量。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备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 1.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学记》教育原则: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藏息相辅等。 2.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需要外界的教育加以改变,所以荀子是我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提倡“闻见知行”结合的教学方法。但是他片面强调学生对教师的服从,主张“师云亦云”。 3. 苏格拉底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产婆术”。 4. 柏拉图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 5.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 6. 昆体良是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班级授课制的萌芽。 7. 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康德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 8.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学之父”,其著作《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提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提出“泛智”教育,提出教育应适应自然的思想首次从理论上论述班级授课制。 9. 卢梭是法国教育家,代表作《爱弥儿》提出自然主义教育,儿童本位思想。 10. 裴斯泰洛奇是瑞士教育家,教育史上小学各科奠基人,在其代表作《林哈德与葛笃德》中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倡导自然主义教育,提倡情感教育、爱的教育。 11. 洛克是英国教育家,代表作《教育漫话》,提出“绅士教育”和“白板说”。 12. 第斯多惠是德国教育家,被称为“德国教师的教师”,代表作《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13. 斯宾塞是英国教育家,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代表作《教学论》,提出“教育是为幸福生活做准备”。 14. 乌申斯基是苏联教育家,代表作《人是教育的对象》,将教育学称作艺术。 15.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其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提出了教育性原则(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和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提倡传统教育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16. 美国教育家杜威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主张教育无目的论,倡导“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和“在做中学”。 17. 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18. 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则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19. 当代教育学理论新发展,主要包括布鲁姆的教学目标理论,布鲁纳的“结构教学论”,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论”,苏霍姆林斯基的“和谐教育思想”。

(完整)教育知识与能力(背)整理

第一章 一、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它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人类多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4.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 二、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1.教育具有继承性。在同样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的国家,会有不同特色的教育;不同名族的教育会表现出不同的传统和特点. 2.教育要受到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哲学思想等),受这些意识形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教育观点和教育内容上. 3.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可能超前于一定的政治发展水平,也有可能落后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 三、20实际以后的教育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5.教育的多元化 四、人的发展 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特别是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发面变化的过程. 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发面: 一是生理的发展。 二是心里的发展。 五、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1.顺序性。 2.阶段性。 3.不平衡性. 4.互补性. 5.个别差异性。 六、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 (2)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和协调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七、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1)学校教育按照社会对个体的基础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必背知识点大全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必背知识点 1.德育的原则(材料题,熟记各原则与贯彻要求) 1.1导向性原则:教育者进行教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 正确的方向发展 贯彻要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要求; 要把德育的理想性与现实性结合起来。 1.2疏导原则:教育者要淳淳善诱,以理服人 贯彻要求: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因势利导,淳淳善诱; 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1.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严慈相济原则):把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 格要求与他们个人的尊重和信赖结合起来 贯彻要求:教育者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以及尊重学生的态度,关爱学生,尤其是 后进生; 教育者应该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 教育者要向学生提出合理而严格的道德要求。 1.4知行统一原则: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 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贯彻要求: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 注重实践,培养道德行为习惯; 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1.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调 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把两者有机结合起 来。 贯彻要求:德育工作要坚持以正面教育、积极诱导为主; 要组织学生参加必要的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 要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要坚持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 1.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长善救失原则):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 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贯彻要求(考过):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评价学生的优点与不 足; 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必背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的涵义(掌握) 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朝着社会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教育的构成要素(掌握)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发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特点目的性和专业性。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特点有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可塑性和可教性、能动性和主动性。 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 3教育的属性 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社会属性: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存在,就存在教育);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者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4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教育的起源说有三种观点 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桑代克,最明显的错误就是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心理起源说:(美)孟禄,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 劳动起源说:(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 教育的发展阶段 原始社会教育:(1)没有阶级性(2)传递生产经验(3)教育活动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进行 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 (奴隶社会教育)我国4000多年前的夏朝已有了名叫“庠”、“序”、“校”的施教机构,(封建社会教育)到了殷商和西周又有“学”、“瞽宗”、“辟雍”、“泮宫”等。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现代教育:包括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 资本主义教育目的在于为资产阶级巩固和维护其统治及利益服务,既要培养和选拔资产阶级的通知人才,又给予广大的劳动人民一定的文化知识,培养熟练的劳动力。 社会主义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 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现代教育基本特征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20世纪以后的教育: 特点: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平等)、多元化、教育技术现代化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 育思想(牢记) 孟子:“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 孔子:重视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育,启发教育的来历)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完整版

重点:主要是记忆性的东西,多看多背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的涵义 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朝着社会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教育的构成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发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特点目的性和专业性。 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特点有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可塑性和可教性、能动性和主动性。 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 3教育的属性 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 社会属性: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存在,就存在教育);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者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4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教育的起源说有三种观点 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最明显的错误就是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心理起源说:孟禄,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 劳动起源说: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劳动为教育提供了客观需要和现实条件 教育的发展阶段 原始社会教育:(1)没有阶级性(2)传递生产经验(3)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进行 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 (奴隶社会教育)我国4000多年前的夏朝已有了名叫“庠”、“序”、“校”的施教机构,(封建社会教育)到了殷商和西周又有“学”、“瞽宗”、“辟雍”、“泮宫”等。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现代教育:包括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 资本主义教育目的在于为资产阶级巩固和维护其统治及利益服务,既要培养和选拔资产阶级的通知人才,又给予广大的劳动人民一定的文化知识,培养熟练的劳动力。社会主义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现代教育基本特征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20世纪以后的教育: 特点: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牢记) 孟子:“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 孔子:重视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育,启发教育的来历) 《学记》:是中国古代、世界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的著作。专谈教育,开而弗达则思(启发原则) 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大学精神就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

2020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汇总

2020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汇总

《教育知识与能力》教材考点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专题一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 和品德的活动都称之为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 1.教育者(主导)--学校教师是教育者主体 2.受教育者(主体) 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 ◆考点 4: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辨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2)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3)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4) 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

(2)历史性 辨—教育具有继承性 (3)相对独立性○ 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观点会不同)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可能超前或者落后)◆考点 5:教育的起源○单 ※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劳动没(米)懦夫” ◆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具有目的性,但无严密计划。 (2)无等级性(阶级性); (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4)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