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邻里中心综述教学内容

邻里中心综述教学内容

邻里中心综述教学内容
邻里中心综述教学内容

邻里中心综述

邻里中心综述

一、起源与发展

1929年,美国社会学家C.A.佩里首先提出“邻里单位”概念。邻里单位的规模以小学生上学不穿越交通干道为原则,邻里单位内配置商店、教堂、图书馆和公共中心。1933年8月,勒·柯布西耶主持通过的《雅典宪章》把“邻里单位”原则作为居住区规划的基本思想。邻里单位思想在20世纪中叶影响甚广,直至60年代,一些社会学家提出来,人们的活动并不只限于邻里。于是,邻里单位理论逐渐发展为社区规划理论,即根据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内容把住宅区作为社会单位加以全面规划。

在邻里单位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邻里中心的概念在新加坡得到了延续,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新加坡城市规划成功的写照,同时也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含义:即一个分层次、配套的居住社区公共活动中心的概念。其具体的表现形式,依其服务范围从大到小,包括区域中心、镇中心、居住区中心、邻里组团中心及各自周围的其他配套设施。

参照新加坡城市规划的经验,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中心发展有限公司于1997年11月成立。公司在开发、运营等方面逐步形成了中国式“邻里中心”完整、独特的经营理念,将商业和公益项目有机结合,完善和优化商用产业组合,努力实现“消费者、经营者、股东”三满意,得到中新两国政府的一致肯定,成为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的成功典范之一。“邻里中心”自2000年成功商标注册以来,成功入选“2008中国最具成长性商业品牌”。

二、概念、模式、功能与定位

邻里中心是一个社区服务概念,在新加坡盛行,指在3000户至6000户居民中设立的一个功能比较齐全的商业、服务、娱乐中心。它能妥善地解决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环境中的若干实际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群素质提高起到根本的保障作用。

作为一种社区商业服务模式,邻里中心成为以房屋租售为基础、以日常需求作功能定位、以房东身份进行管理的区域综合性商业模式,被专家称为不同于百货零售、超市、大卖场、专卖店的第五种“商业业态”。邻里中心合理运用新加坡组屋“以人为本”理念,突出“家庭”和“邻里”,具有浓厚的东方色彩。在邻里中心可以吃到快捷的西式快餐,也可以在中国移动营业厅缴费,还有健身馆、鲜花店、便民药店等等,消费理念同先进的社区商业模式相融合。

邻里中心将商业和公益项目有机结合,以12项必备功能(超市、银行、邮政、餐饮、洗衣房、美容美发、药店、文化用品店、维修店、文体中心、生鲜菜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以中介服务、礼品鲜花店、彩扩店、饰品店等功能为补充。其内涵则是综合性、全方位、多功能。邻里中心的服务功能有明确的量化指标和具体要求。它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人性化地设置必备功能,使居民生活所需的服务项目门类齐全、配套完善。这种根据市场需求设置功能,不仅满足不同层次居民的各种需求,也扩大了入驻商家的盈利空间,增加了自身的经济和发展后劲。邻里中心以较完善的商业组合和优美的购物环境,在满足居民日常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更注重于为现代人的个性化消费服务,营造宽松、闲暇的活动空间,创造高品质的人居环境,推动了综合消费的发展,逐步发展成一种新型的商业服务业态。从整个社区居住环境品质的保证而言,邻里中心这种商业新业态成为生活社区重要的消费场所是迟早的事情。

邻里中心的定位是社区服务,作为一个社区配套而存在,就像一个社区的大会所。邻里中心摈弃了沿街为市的粗放型商业形态的弊端,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小区开发商自行规划或者居民自发形成的零散商铺,更不同于购物中心,而是立足于“大社区、大组团”的先进理念,为社区提供一站式服务的区域性商业服务中心。它的定位“不是社区内的商业,而是服务于社区的商业”。邻里中心把社区服务和商业功能集于一身,带来的是城市现代化的变革,不再复

制象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那样传统的线状布局,代之以点状布局,使交通干道两侧不再有路边店,保证了城市交通的快速和流畅,有效解决了沿街商铺特别是经营餐饮娱乐的沿街商铺与住宅的矛盾,以及停车和消防等问题。

三、国内外案例

新加坡根据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内容将居民住宅区作为社会单位加以全面规划,形成了由邻里组团中心、邻里中心、新镇中心和区域中心等构成的多层次的社区公共活动中心。从其内容结构来看,一个邻里组团中心,一般由4~8幢组屋组成,约1000~2000个住户,在这里设有儿童游乐场和小型商店等;一个邻里中心一般含6~7个邻里组团,约6000~9000个住户,根据所在住区人口的数量,一般建有一幢建筑面积在5000~10000平方米之间的综合楼,设有购物场地、银行、邮政、诊疗所等;一个新镇中心含有5~8个邻里中心,约40000~100000个住户,新镇配套的公共设施集中在镇中心及其周围,主要有学校、办公、商店、娱乐、图书馆、邮政、诊疗所、民众联络所、安老院、体育场馆、游泳中心、宗教设施、公园、公交转换站等;新加坡把全国划分为5个区域,每个区域设置一个区域中心,设有各种大型商业、图书馆、公园等服务设施,这些既为居民创造了就业机会,又吸引了近地大量居民的活动,并有效地缓解了市中心的交通和活动压力。新加坡邻里中心建设的实践具有鲜明的特色,他们强调“以人为本”,突出“家庭”、“邻里”等初级社会群体的作用,带有浓厚的东方文化色彩。邻里中心通过提供公共活动空间,集文化、娱乐、便民与商业服务网点为一体,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社区服务,这不仅在有限的用地和资金投入内创造出大量的规模效益,而且有利于形成邻里和谐,守望相助的社区氛围。

苏州邻里中心是在借鉴新加坡公共管理先进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园区商业开发,经过多年实践而形成的集商业、文化、体育、卫

生和教育于一体的社区商业服务中心。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中心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11月,是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直属国有独资企业,注册资本1.15亿元,截止2013年6月,总资产22.7亿元,是目前国内最专业的社区商业综合服务提供商。公司运营有邻瑞广场项目1个、邻里中心项目13个,邻里生鲜/邻瑞超市5家,经济型酒店8家。公司运营项目总建筑面积近46万平方米,每个项目均已成为区域性商业服务亮点,并带动了周边住宅品质的提升。预计到2013年底,公司在建和拟启动的社区型购物中心项目6个,新增建筑面积将近35万平方米。从1998年上半年已开业运营的第一家邻里中心新城大厦来看,这个建筑面积为1.8万平方米的综合楼,集商业、文化、社区服务、公益服务于一体,为小区居民提供了高标准的生活配套服务,它向市民展示了一个社区服务与商用产业相结合的模式。

尽管邻里中心对于国内的居民来说还有点陌生,但是这种能够集社区服务和商业功能为一身的新事物,受到了一些城市的青睐。浙江、内蒙古、青海、山东等10个省、市、自治区的开发区、开发商通过特许经营加盟的形式,有偿获得了苏州邻里中心注册商标使用权并接受了软件输出。

四、借鉴与参考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国目前邻里中心的应用最成熟的地区当属苏州工业园区,但其发展过程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借鉴与参考。

存在的问题:

1、空间受限

邻里大厦建成后,很多企业租赁的空间就会受到限制。例如,在新城邻里中心,由于一楼和二楼没有足够大的空间用来做卫生所,必须把卫生所放在四楼,这样就直接导致了很多老年人看病时

会困难重重,让古城区的退休老人不敢进驻园区,甚至会导致园区人气外流。

2、垄断经营

店面租金太高,邻里生鲜蔬菜价格也高。虽然业态种类很齐全,但是每种业态数量多为1~2家,在总量上形成了规模,但在每种业态数量上没有形成规模经营,容易形成垄断,甚至会导致恶性竞争。

3、大众餐饮、医疗配套不合理

经过调查了解到,在需要增加的服务设施中,园区居民认为应当增加大众餐饮店占总数的48%,同时提出早餐供应也不合理,而且价格高、网点少、品牌少,需要适当增加一些有特色的小吃店;居民看病也不是很便利。

导致问题的原因:

1、规划还不够合理

由于邻里中心的特点之一是规划在先,从规划到建设到完工,然后招商、运行,这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几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在这几年中,经济会飞速发展,所以在运作过程中就会出现当初规划的商业空间可能不会适合现在的经济实情。

2、邻里中心急于上市

由于邻里中心有限公司急于上市,邻里中心又发展成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模式,“便民利民”思想逐渐淡却,导致邻里中心店铺竞争加大,租金增高,很多企业和店面难以生存,最后导致生存下来的店面少之又少,最终形成垄断形式。

3、招商不当

邻里中心招商部没有基于“便民利民”理念,在最初招商时,盲目招商,形成以左岸为主的餐饮一条街,银行一条龙等现象。由于邻里中心空间有限,这样的招商形式使邻里中心其他业态的门店数量明显减少。大众餐饮本身门店面积不大,盈利空间不大,高昂的租金使很多商家望而却步。

中国社区商业成功案例解读

中国社区商业成功案例解读 社区商业就像一块即将烘焙好的蛋糕,“诱人”不假,但想吃到嘴里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理性一点对待,总是好的。 “社区”概念最早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在1887年提出,是指聚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群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商业是一种以社区范围内的居民为服务对象,以便民、利民,满足和促进居民综合消费为目标的属地型商业。 前几天,成路向所居住小区再一次毛遂自荐,想帮助自己所在小区内的商业做招商与商业定位。这位专门从事社区商业研究的专家在澳大利亚生活了十几年,习惯了便利的生活,回到国内,买了高档住 宅,“却发现很多小区没有商业配套,包括高档社区,好的生活品质应该是舒适、便捷。可是现在社区商业的状况,却是让这些有钱人打个酱油还要开宝马。”成路感慨。 早在2005年5月初,商务部已经发布了《关于加快我国社区商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指向社区商业的发展。可近年来,各种商业业态都不断升温,唯独社区商业即使提到桌面上说也依然是雷声大雨点小。为何社区商业这台戏一直不能开幕上演,成路向《中国商贸》记者解读了现今国内社区商业的特点。 社区商业≠超市+底商 我国社区商业还处于萌芽阶段,社区商业主要是以历史形成的沿街商铺为载体,这种商业形式是自然形成的,缺乏统一规划,业态档次普遍较低,社区商业功能不全。不过随着概念的明晰,也不断有人在各种场合提出重要性,更有苏州工业园区已经成型的邻里商业这都表明,随着商业地产的逐渐成熟,社区商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虽然国内也出现了一大批特色商业街等项目,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他们多数仍旧是以服务社区为主要目的,特别是居住区的内部商业设施。且国内的社区商业普遍还带有浓厚的住宅底商的特点,不是开发商持有物业,多半是“打碎了卖”的模式,属于各自为政、自负盈亏。没有整体规划与引导,在一个社区能做成,另外一个社区或许就不成,形不成模式,并没有真正的借鉴意义。与国外成熟社区商业模式相比较,还有很大的差距。 社区商业定位≠社区定位 从国外社区商业发展的成熟经验及目前城市发展进程的趋势来看,社区商业应该是一种以社区范围内居民为服务对象的,以便民、利民,

城市的远见 新加坡

城市的远见 ——花园城市·新加坡 新加坡通过良好的规划以及政府强有力的管理,较好的解决了土地资源瓶颈约束,经济、自然环境和人民生活品质得到了一个飞跃的提高,成为一个典型的、怡人的现代热带花园城市。其成功的城市规划经验尤其值得我们学习借鉴。这其中最宝贵的经验,根据新加坡的规划专家告诉我们,坚持远见,整体规划。 新加坡南北25公里,东西50公里。在这个小岛上,新加坡政府一共建立了17个新市镇。新加坡的新市镇与捷运系统与捷运系统相辅相成,没有一个新市镇没有捷运。进入新市镇,车站是在新市镇的商业中心,出了车站从地面看,人行道宽敞平坦,人车分离。公车站与捷运站不只是在附近,而是连在一起,这在新加坡的新市镇,因为是整体规划。公车站与捷运系统一体设计,公车完全可以抵达每个住宅区。 商业设施与人口的数量是相对应的,所以百货公司与商场的客源,其实是在规划中的。再往外就是办公区和一些无污染的工业区,每个新市镇都提供了就业机会,不必每一个人都集中到城中心工作,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就减轻了城市的交通负担,新市镇最重要概念是仔细推估住宅区20万人所需要的公共设施的项目和数量,例如公园、小学、停车场等等,然后配置在适当的位置,不会边做边想。每一个住宅区都规划了大量的开放空间,供居民休闲娱乐,大量的绿地树木,并没有被一些雕塑、喷泉等设施所占据,视野开阔。在一定程度修建了立体停车场,节约了大量的土地。 正如刘太格所说的,任何一个城市,即使说你什么都不干,你一定要把总体规划搞好。坚持从大做到小,从远期做到近期,从地下做到地上的原则。在规划过程中,要根据市民对城市的要求,逐步完善解决。规划与土地的预留是分不开的,在做整体规划时,我们要先把重要的自然地点,重要的自然保护区等等,把这些区域划掉,这些地方我们一直保留,不动他的反规划思想,这些区域作为提供新加坡人接近大自然的地方。这些都突出了规划的战略性、前瞻性、科学性,在这个地狭人稠的小岛上,充分发挥土地的作用。一切都要预先规划,每十年都要检讨对未来的要求,这些也都是我们要学习的地方。 在新加坡的规划经验中,可以看到,生态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在每一个新市镇,规划在住宅区中绿地率应达到35%以上,在居民小区都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公园,打造一流的人居环境。 在城市规划中,土地和人口数量是首先要考虑的影响因素,对城市的远期发展至关重要,科学预测人口的数量变化和合理规划土地的利用最优化,才能使得城市健康和谐发展。在城市发展中,要加强控制,完善的制度建设,而且政府对规划的高度负责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了开发成功的关键因素。回顾新加坡过去40年的发展规划,在建设城市中心区的过程中,一些关键性的要素和重要的政策方针,对新加坡的城市规划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新加坡的成功,也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经验。

邻里中心-商业模式研究

邻里中心-商业模式研究 一、邻里商业中心的概述 1.邻里中心概念 “邻里中心”这个最早引入新加坡的社区服务概念,指在3000-6000户居民中设立一个功能比较齐全的商业、服务、娱乐中心。能够妥善地解决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环境中的若干实际问题,对新加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群素质的提高起到了根本的保障作用,引起许多发达国家的关注。在美国、新加坡、我国苏州地区、南京、北京等都出现了不同类型的邻里型购物中心。 社区商业业态是不同于百货公司、超市、卖场、商业街的第五商业业态。 邻里中心在苏州工业园区成功运作之后的2002年年底被注册为商标专利。从此邻里中心便成了一种赢利的无形商品,进而被纳入到企业化、专业化的运作之中。任何想使用“邻里中心”商标的开发企业或社区,都要付费。 相关资料: 新加坡 新加坡建屋发展局将社区规划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每1000~1200套住户配套建设一个邻里商店 第二类,每6000~8000套住户配套建设一个邻里中心; 第三类,每40000~60000套住户配套建设一个新镇中心。 邻里商店以经营生活必需品为主,商店组合为:普通日用品商店和餐厅。 邻里中心以经营中档商品为主,商店组合为:普通日常商品商店、诊疗所、餐馆和小贩中心。 新镇中心以经营高档商品为主,商店组合为:娱乐设施、银行、邮政局、超级市场、百货公司及高档商品、商店、餐馆、快餐店。 例如,新加坡的邻里中心(Home by Home),根据社区物业的规模、类型和居住人口,配备相应的商业配套设施和社区生活服务功能,含社区文化娱乐、零售餐饮、图书馆、健身体育、就业指导、老龄人活动中心、医疗保健等多种项目,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由开发商或物业方进行集中经营与管理。

邻里中心现象

社区商业战火蔓延全国,全国的邻里中心现象 在专家们的词典里,“邻里中心”作为集商业、文化、体育、卫生、教育等于一体的“居住区商业中心”,摈弃了沿街为市的粗放型商业形态的弊端,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小区内的零散商铺,而是立足于“大社区、大组团”进行功能定位和开发建设,被业内人士誉为“区域性商业服务中心开发建设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邻里中心引入中国已有十几个年头,那么中国版本的邻里中心是否真的如上所述?又有哪些个案能够做到让社区居民享受到如此高品质的服务?邻里中心在苏州深耕数十载,现如今的发展情况又如何? 聚焦一:邻里中心社区商业成为房企挖金抢市杀手锏 实例一:万科将在中国南部地区打造第一个极具万科特色的3万平方米的邻里中心“万科里” 1吨奶油、2吨蛋糕胚、24000个鸡蛋、1.6吨面粉……5月31日,由30位资深糕点大师精心制作10个小时后,“巨无霸”大蛋糕在刚刚对外开放的万科魅力之城营销中心新鲜出炉。 2014年5月31日,在湖南长沙,刚刚对外开放营销中心的万科魅力之城表示将打造3万平方米邻里中心。万科魅力之城位于武广中心,地处高铁枢纽,拥有多维立体交通网,交通便捷;项目既有160万平方米的体量,又囊括了8万平方米的商业街区、2万平方米的中央公园,更有万科在中国南部地区打造的第一个极具万科特色的3万平方米的邻里中心“万科里”的利刃在手,抢金,势不可挡。 实例二:江苏保利紫荆公馆组团配套引入邻里中心助利销售 保利地产于6月份推出“飓风行动”,旗下保利紫荆公馆项目通过付款方式调整等措施,降低置业江心洲的门槛,让更多的人能够提前享受岛居生活。未来岛上将组团开发,形成“五岛三中心“,每个组团都是一个功能混合的区域。组团内将分别配建学校、医院,还会引入新加坡的邻里中心,满足居民的商业和休闲娱乐等需求。 媒体聚焦二:2014,邻里中心重装升级,社区商业战火蔓延全国 邻里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教育、文化、生活福利等服务。同时,由于有着确定的市场,邻里中心不断完善商业组合,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并妥善分担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就业压力。 邻里中心在江苏

邻里中心综述

邻里中心综述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邻里中心综述 一、起源与发展 1929年,美国社会学家.佩里首先提出“邻里单位”概念。邻里单位的规模以小学生上学不穿越交通干道为原则,邻里单位内配置商店、教堂、图书馆和公共中心。1933年8月,勒·柯布西耶主持通过的《雅典宪章》把“邻里单位”原则作为居住区规划的基本思想。邻里单位思想在20世纪中叶影响甚广,直至60年代,一些社会学家提出来,人们的活动并不只限于邻里。于是,邻里单位理论逐渐发展为社区规划理论,即根据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内容把住宅区作为社会单位加以全面规划。 在邻里单位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邻里中心的概念在新加坡得到了延续,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新加坡城市规划成功的写照,同时也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含义:即一个分层次、配套的居住社区公共活动中心的概念。其具体的表现形式,依其服务范围从大到小,包括区域中心、镇中心、居住区中心、邻里组团中心及各自周围的其他配套设施。 参照新加坡城市规划的经验,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中心发展有限公司于1997年11月成立。公司在开发、运营等方面逐步形成了中国式“邻里中心”完整、独特的经营理念,将商业和公益项目有机结合,完善和优化商用产业组合,努力实现“消费者、经营者、股东”三满意,得到中新两国政府的一致肯定,成为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的成功典范之一。“邻里中心”自2000年成功商标注册以来,成功入选“2008中国最具成长性商业品牌”。 二、概念、模式、功能与定位 邻里中心是一个社区服务概念,在新加坡盛行,指在3000户至6000户居民中设立的一个功能比较齐全的商业、服务、娱乐中心。它能妥善地解决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环境中的若干实际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群素质提高起到根本的保障作用。

城市新区概念性总体规划研究探析_以南宁五象新区为例

2007年9月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Sep.2007第24卷第3期 Journal of Guangxi Teachers Educatio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Vol.24No.3 文章编号:1002-8743(2007)03-0084-06 城市新区概念性总体规划研究探析 以南宁五象新区为例 吴 云 刚 (南宁市规划管理局,广西南宁530002) 摘 要:城市新区的出现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新区概念规划在我国的发展才刚刚开始,其理论方法和实证研究并不是很充分.该文探讨新区概念规划在我国的兴起和发展,及其对城市新区发展的作用;在对当前国内外城市新区概念规划发展述评的基础上,具体对南宁市五象新区概念规划进行了个案分析和探讨,以期得到若干在新区概念规划中有益的思考和借鉴. 关键词:城市新区;新区概念性总体规划;五象新区 中图分类号:T U984 1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张,使得城市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受到规模、功能和布局等的瓶颈限制.地方政府为了提供城市快速发展和壮大所需要的条件和功能,必然要在旧城之外另寻土地进行城市新区的开发建设.城市新区一般又称之为新城,是指在城市以外规划用于重新安置人口,设置住宅、产业、公共服务中心的空间单元[1].新区的原有城市化程度一般较低,但却要求新区在较短的时间内成为城市的新中心、并发挥城市功能和空间发展聚焦的作用. 城市新区的兴起是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和等级后必然出现的产物.然而我国传统的规划编制体系在面临城市新区的出现也有许多的不适应的地方,或跟不上新区发展的快节奏.比如城市新区的出现大大增加了规划的不确定性;传统规划模式化、涉及内容过于繁杂;对新区的个性规划缺乏针对性;审批程序漫长导致规划缺乏时代感和现实意义等,这些都催生了城市新区概念规划的出现.早在20世纪60~ 70年代,新加坡、美国和英国等就曾编制过概念规划.在中国,概念规划才刚刚开始.顾朝林认为概念规划是一种类型的城市与区域规划,注重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空间结构,功能布局与定位等[2]而新区概念规划的历史更为短暂,其相关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也是少之又少.新区开发前可以说是规划未涉及的处女地,而概念规划又最能激发规划的思维与创新.作为一种非法定规划,新区概念规划对城市新区的发展正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 国内外城市新区概念规划研究 发达国家的中心城市如伦敦、巴黎在20世纪初就开始了新城建设,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香港纷纷开始新市镇的建设.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发区盛行,推动了新城市建设,广州开发区、天津开发区比较突出;20世纪90年代浦东新区和苏州工业园区是新城开发的代表.近年来南京河西新区、杭州钱江新城、广州珠江新城发展很快,成为省会城市扩张的先例. 1.1 新区概念规划的内容 国内外的新区概念规划虽然在编制程序、表现手法与形式上等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但规划所指向的内容存在很多共性的方面[3],新区概念规划中一般都会涉及对新区性质和功能的定位、发展策略和模 收稿日期:2007-07-12 基金项目:广西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桂科青0728046,0447020) 作者简介:吴云刚(1971-),男,四川宣汉县人,注册规划师,主要从事城市规划与城市管理研究.

邻里中心社区模式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e711286.html, 邻里中心社区模式分析 作者:石旭明 来源:《青年与社会》2019年第25期 摘要:在社区发展中,政府、市场和社会都不是万能的,它们中的任何一方都不能提供完善的、全面的服务,但也不能缺少其中任何一方。在多种社区发展模式中,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中心模式为社区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即通过邻里中心这个区域平台实现了由政府、市场和社会共同建构起来的,集商业服务、公共服务和居民参与为一体的服务体系。文章以苏州工业园区的邻里中心模式为例,通过分析其中的湖东社区的基本特点、成员群体、社区结构来看邻里中心发展现状和特点,探讨邻里中心模式在我國社区发展中的参考借鉴价值。 关键词:社区分析;邻里中心;复合式社区服务模式 一、研究背景 社区作为社会的重要细胞,是城市居民的生活场所和精神家园,是人们的家庭生活与公共生活相重叠的领域。作为城市社会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基础环节,社区承担的社会管理事务越来越繁重,各种社会矛盾聚集在社区,因此要创新社区发展模式来补充政府和市场功能的不足、扩大社区服务范围、提高社区凝聚力、聚集社区资源。 在多种社区发展模式中,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中心模式为社区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即通过邻里中心这个区域平台实现了由政府、市场和社会共同建构起来的,集商业服务、公共服务和居民参与为一体的服务体系,可以为其他社区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价值。 二、相关概念 (一)社区 最早提出“社区”概念的是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他认为社区是在地缘和血缘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一种基于家庭和宗教关系的有机体,社区生活是持久的和真正的共同生活。现代社会学范畴下的社区,是指聚集在相对独立的区域内,通过社会交往而形成的人口共同体。 (二)邻里中心 20世纪30年代,“邻里单元”社区规划思想在美国诞生。邻里单元式按照一定的人口数量(约为5000人)和区位进行划分的,要求学校、公园、商店、社区中心和其他公共服务设施

关于邻里中心社区商业模式的思考

关于“邻里中心”社区商业模式的思考 摘要:“邻里中心”——作为一个从新加坡舶来的概念,首先在苏州工业园区的规划设计中被实践并且广泛应用开来。然而,这种较为新颖的社区商业模式在本土化的过程中也有着一定的缺陷与弊端。本文以苏州园区的贵都邻里中心为例,通过一定的调查与感受,把邻里中心模式与较为传统的沿街底商模式进行一定的对比,在烘托邻里中心优势的同时挖掘苏州邻里中心存在的一些亲和力不足的问题,并提出关于未来苏州邻里中心发展方向的一些个人建议。 关键词: 社区商业、邻里中心、沿街底商、亲和力、传统文脉 1.邻里中心概述: 邻里中心是源于新加坡的新型社区服务概念,其实质是集合了多种生活服务设施如商业、文化、体育、卫生、教育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市场。它摈弃了沿街为市的粗放型商业形态的弊端,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小区内的零散商铺,而是立足于“大的社区、大的组团”进行统一的功能定位后开发建设的。 当前,我国城市规划正朝着,在集约化、社区化、生态化的方向发展,因此邻里中心必然是未来社区商业的一个大的发展方向。 2.苏州园区邻里中心调查: 苏州工业园区在规划的时候打算在260平方公里的版图上规划了17个邻里中心,每个邻里中心承担0.5公里的服务半径,约有0.6——0.8万多户(2——3万居民)。 本文以贵都邻里中心作为对象进行一定的调查。 贵都邻里中心位于园区的中新路,毗邻印象城和中央公园,周围小河萦绕、环境优美。而且交通极为便捷。大厦高四层,建筑面积大约一万平方米。

在功能设置上,贵都邻里中心在保证邻里中心基础商业——超市、药店、银行、书店、餐饮、文体等方面的同时,还根据市场需求,增加了商务办公个性项目。众多贸易、物流、财务服务等公司都争相入驻。这使得贵都邻里中心的功能被进一步完善。 (a).优势调查: 我在贵都邻里中心随机问了二十来个消费者几个关于邻里中心的问题,普遍反映出了它功能齐全的特点,有一位大妈说的好,从前出门办几件事要事先筹划好“路线”,以免在几个街区中来回穿梭,多走冤枉路。现在好了,基本一个地方就搞定。 还有不少人都反映这种集中的模式对于各个商家的管理十分有效,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卫生条件比传统沿街底商有明显的提高,为大家提供了更好更舒适的购物环境。 还有一位经济学专业的学生说,邻里中心的这种集中统一性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传统商铺“今天什么赚钱,所有的店面都做什么,明天别的赚钱就换别的”这样一种不科学的商业业态变动。 通过上面的小规模调查,发现大家对这个新的社区商业模式大体还是持肯定的态度的。的确,邻里中心的出现为城市与居住区规划的集中集约化和规范统一性上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同时邻里中心还改变了传统沿街底商“小而散”的形态、“脏乱差”的状况。而将这些商铺集中到住宅区中心,既解决了沿街底商与小区居民的矛盾,又为小区内外的居民提供了更大的便利。

邻里中心中心商务功能经营规划设计模式

邻里中心中心商务功能经营规划设计模式 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中心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于宙 大家好!我来自苏州工业园区。第一部分概况篇,第一部分苏州工业园区十年辉煌成果简介。整个苏州工业园区通过和新加坡两国政府最大的合作项目,1994年起动,位于苏州郊区京西湖畔,总的行政辖区三百万平方公里。居住人口是50万,计划吸引各种投资是一千亿美金,这是当时签约的情况。总的来说有四个部分,第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科学的规划,第二快速的经济发展三完善社区环境,四苏州工业园区独特的优势。这是一些分布图,快速的经济发展从94年到2003年整个工业园区的增长大家可以从这个图看到,进出口总额大家也可以看到,整个发展的趋势。累计外资企业我们是1709家,累计合同外资是190.2亿美元,累计到账是180.9亿美元。 三完善的社区环境,这都是一些现场的。苏州工业园区是国家示范区,总的计划占地面积600万平方米,绿化面积是40%,独特优势主要是最高行政级别的政府支持,快速的物流通关体系,优质充足的人力资源,低成本的投资运作环境,精简高效的政府服务体系。 第二邻里中心的理念,这个是来源于新加坡,主要是政府主导的为居民提供社会生活配套设施的,主要是商业地产,其性质类似于国内的购物中心。新加坡从60年代到90年代一直在租和卖的过程中研究讨论,碰到的一些问题跟我们国内碰到的问题其实也是很相似的。他们也是慢慢发展到区中心镇中心。邻里中心的成功借鉴本土化。1996年工业园区根据中新两国政府的协议,全面考察新加坡邻里中心的情况后,结合开发区,97年我们建立了邻里中心管理有限公司,6年来我们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自我否定在开发建设管理方面形成中国式的邻里中心的完整独特经营管理模式。六年来,我们根据周边商圈不同客户不同需求创新完善以人为本,保持12项必备功能,将商业和公益有机结合,完善和优化商用产业组合,努力实现顾客经营者政府三满意,从而得到了中新两国政府的一致肯定,邻里中心是借鉴新加坡管理经验成功典范之一。邻里中心是园区借鉴新加坡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园区域再国内开发的创区。 第四部分邻里中心现状,我们目前正在投入运营的有四个邻里中心,我们把它统一命名。新城大厦是我们在第一个开发建设的一个综合性大楼,我们把邻里中心定位为集商业、文化、娱乐、体育、卫生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商业大楼。在综合设施上大厦紧密贴近居民生活,设有超市、邮局、药店、社区活动中心、菜场、卫生所等等12项必备功能,不是说邻里中心只有12项配备功能,而是说不管在哪个邻里中心,通过六年来,我们从实践经验到理论研究,我们认为这是核心服务内容。在不同的邻里中心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期我们有不同的个性内容。 这是我们在98年开业的第一个邻里中心。第二个邻里中心叫贵忠大厦,形成了园区独有集购物、休闲、娱乐、商务办公为一体的新型场所。这是它的外景图。第三个我们开发的叫做四惠大厦,根据市场我们开发了邻里假日酒店,为园区消费者提供中档酒店,这是我们的四惠大厦的外形图。第四个最近我们刚开发成功的博通大厦,整个建筑面积三万平米,为整个博通社区两万人服务。大厦能

邻里中心模式

“邻里中心”社区商业模式思考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国内城市不断发展,区域空间不断扩大,新兴居住区与市中心的距离越来越远,这也意味着其离市级商业中心越来越远。这种情形,促使了一些零散的,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必需品消费为目的的商业出现,这些商业多由底层住宅改造而成,狭义上的社区商业初步形成。 随着城市居民大量向郊区迁移,这类专门为郊区新建居住区居民服务的社区商业开始迅猛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伴随着国内房地产市场的火热,社区商业也迅速实现了发展和转型。 一社区商业的几种发展模式 从国外社区商业发展的成熟经验及目前城市发展进程的趋势来看,社区商业应该是一种以社区范围内居民为服务对象的,以便民、利民,满足和促进居民综合消费为目标的属地型商业。在国外社区商业占到60%-70%的比例,是城市商业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的邻里型商业是国际社区商业模式中较为成熟的一种,其在模式上更趋向于邻里型购物中心概念,规模通常在3000-10000平方米,服务3公里半径内的居民日常消费。业内人士认为,美国的这种邻里购物中心,在服务半径上小于社区商业。 新加坡邻里中心模式也是国际公认较为成熟的社区商业模式之一。该模式出现于1970年,新加坡按出于城市扩张和对土地的合理利用,对土地按照区域进行开发,并为每6000-8000户规划配套一

个邻里中心,以经营中档商品为主,包含普通日常商品商店,诊疗所、餐馆和其他店铺。该中心因能够妥善解决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环境中的一些问题而引发国际关注。 与国外成熟社区商业模式相比较,我国社区商业还处于萌芽阶段,社区商业主要是以历史形成的沿街商铺为载体,这种商业形式是自然形成的,缺乏统一规划,业态档次普遍较低,社区商业功能不全。尽管也出现了不少特色商业街,但其整体发展水平与国外还有较大差距。不过,随着概念的明晰,一些新的社区商业模式和理念开始被不断提出和引入中国。 1997年,苏州成立工业园区邻里中心发展有限公司,参照新加坡发展经验,开始在苏州工业园区开发邻里中心。按照规划,苏州将在工业园区80平方公里范围内建设17座邻里中心。“邻里中心”定位了12项必备功能(银行、超市、邮政、餐饮店、洗衣房、美容美发店、药店、文化用品店、维修点、社区活动中心、净菜场、卫生所)。 2007年,“优时”连锁社区商业服务品牌亮相南京,在万科光明城市、云河湾、拉德芳斯等小区内践行,其主要特点在于,几乎能想到的社区配套服务,在优时生活中心都可以通过刷卡解决。优时与邻里中心的商业理念类似,但在支撑人口上有所不同,优时主要针对小区内居民,服务范围小于邻里中心。 2009年,一种被称为优购邻里中心的社区商业模式在合肥落地,该模式也是借鉴新加坡经验,将必备生活业态和幼儿教育、娱乐设施、

邻里中心概述

什么是邻里中心 1.“邻里中心”这个概念产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新加坡,意即国内所说的社区服务中 心。邻里中心是在社区商业的基础上进化而来的. “邻里中心”集基本服务、公益服务以及商业服务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 邻里中心的发展 1.发源:中国的邻里中心是在借鉴新加坡公共管理先进理念的基础上,由苏州工业园区率 先引入国内。苏州工业园区结合自身园区商业开发,并通过多年实践已摸索出一整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商业地产开发运营管理模式,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中心也成为了集商业、文化、体育、卫生、教育于一体的区域性商业服务中心。“邻里中心”也成为了中国第一个社区商业服务的品牌商标,其品牌及软件已面向全国输出。 2.现状:国内很多类似于邻里中心(社区商业)的业态是不成规模、不成气候的,服务也 不完整,物业类型以商业街为主,没有一个完整的配置概念。由于苏州工业园邻里中心的成功运营,国内部分特大城市已将邻里中心纳入城市规划,如上海不做市区十字路口经济,将提升和创新郊区“邻里中心”商业发展模式,以此推动上海的国际化和城市化进程;南京河西新区的规划中,已在每个街道规划了一个“邻里中心”。 3.发展趋势:邻里中心将被国家纳入城市规划,扮演区域基础商业角色。 邻里中心的分类 (见文件夹) 邻里中心的四大特色 (见文件夹) 邻里中心的定位 邻里中心是不同于百货公司、超市、卖场、商业街的第五商业业态,即社区商业业态。邻里中心均为与住宅分离的独立建筑,与小区开发总量的配套比例约为3%,区内其他地方不建路面店、宅下店。这样不仅避免了重复建设,还实现了便民服务与区容区貌、城市交通、居住环境的高度统一。 定位上不仅能将配套服务集中在一起,更加重要的是:通过统一规划、管理,使各业态间形成互动,同时发挥各自的品牌效应。 国内外邻里中心的模式 1、新加坡发展局将社区商业规划成三个层面,配置和设置相应的层面,三个层面划分: 第一个从1 000户到1 500户配置一个邻里商店。在中国上海叫做街坊商店。 第二个8 000户到10 000户建立一个小区商业。 第三个40 000户配套一个中心,这可能是更多开发商关注的地区级商业,大型的购物中心。(见文件夹) 2、由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中心发展有限公司(sipnc)开发运营,第一座邻里中心新城大厦建于1998年,在园区七十平方公里规划区内,将根据居民住宅发展建设23个邻里中心。 3、以美国为例,社区购物中心在面积、服务人口、商店数目等方面都界于地区型购务中心和邻里型购物中心之间。社区购物中心的零售商们联合扩大经营的范围,不仅增强对人们“一

邻里中心社区商业模式思考研究邻里中心模式

“邻里中心”社区商业模式思考(研究邻里中心模式必备材料) “邻里中心”社区商业模式思考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国内城市不断发展,区域空间不断扩大,新兴居住区与市中心的距离越来越远,这也意味着其离市级商业中心越来越远。这种情形,促使了一些零散的,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必需品消费为目的的商业出现,这些商业多由底层住宅改造而成,狭义上的社区商业初步形成。 随着城市居民大量向郊区迁移,这类专门为郊区新建居住区居民服务的社区商业开始迅猛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伴随着国内房地产市场的火热,社区商业也迅速实现了发展和转型。 一社区商业的几种发展模式 从国外社区商业发展的成熟经验及目前城市发展进程的趋势来看,社区商业应该是一种以社区范围内居民为服务对象的,以便民、利民,满足和促进居民综合消费为目标的属地型商业。在国外社区商业占到60%-70%的比例,是城市商业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的邻里型商业是国际社区商业模式中较为成熟的一种,其在模式上更趋向于邻里型购物中心概念,规模通常在3000-10000平方米,服务3公里半径内的居民日常消费。业内人士认为,美国的这种邻里购物中心,在服务半径上小于社区商业。 新加坡邻里中心模式也是国际公认较为成熟的社区商业模式之一。该模式出现于1970年,新加坡按出于城市扩张和对土地的合理利用,对土地按照区域进行开发,并为每6000-8000户规划配套一个邻里中心,以经营中档商品为主,包含普通日常商品商店,诊疗所、餐馆和其他店铺。该中心因能够妥善解决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环境中的一些问题而引发国际关注。 与国外成熟社区商业模式相比较,我国社区商业还处于萌芽阶段,社区商业主要是以历史形成的沿街商铺为载体,这种商业形式是自然形成的,缺乏统一规划,业态档次普遍较低,社区商业功能不全。尽管也出现了不少特色商业街,但其整体发展水平与国外还有较大差距。不过,随着概念的明晰,一些新的社区商业模式和理念开始被不断提出和引入中国。 1997年,苏州成立工业园区邻里中心发展有限公司,参照新加坡发展经验,开

邻里中心商业——模式

邻里商业中心——(商业)模式 一、邻里商业中心的概述 1.邻里中心的概念 “邻里中心”这个最早引入新加坡的社区服务概念,指在3000-6000户居民中设立一个功能比较齐全的商业、服务、娱乐中心。能够妥善地解决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环境中的若干实际问题,对新加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群素质的提高起到了根本的保障作用,引起许多发达国家的关注。在美国、新加坡、我国苏州地区、南京、北京等都出现了不同类型的邻里型购物中心。 社区商业业态是不同于百货公司、超市、卖场、商业街的第五商业业态。 邻里中心在苏州工业园区成功运作之后的2002年年底被注册为商标专利。从此邻里中心便成了一种赢利的无形商品,进而被纳入到企业化、专业化的运作之中。任何想使用“邻里中心”商标的开发企业或社区,都要付费。 相关资料: 新加坡 新加坡建屋发展局将社区规划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每1000~1200套住户配套建设一个邻里商店 第二类,每6000~8000套住户配套建设一个邻里中心; 第三类,每40000~60000套住户配套建设一个新镇中心。 邻里商店以经营生活必需品为主,商店组合为:普通日用品商店和餐厅。 邻里中心以经营中档商品为主,商店组合为:普通日常商品商店、诊疗所、餐馆和小贩中心。 新镇中心以经营高档商品为主,商店组合为:娱乐设施、银行、邮政局、超级市场、百货公司及高档商品、商店、餐馆、快餐店。 例如,新加坡的邻里中心(Home by Home),根据社区物业的规模、类型和居住人口,配备相应的商业配套设施和社区生活服务功能,含社区文化娱乐、零售餐饮、图书馆、健身体

育、就业指导、老龄人活动中心、医疗保健等多种项目,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由开发商或物业方进行集中经营与管理。 就商业方面,设置35个商店、2个餐厅、1个超市、二个菜场、1~2台自动提款机。必备功能有:诊疗所及牙医、面包店、文具店、中西药行、托儿所、服装店、眼镜店、理发店、家庭用品、书局、家庭娱乐中心。 新加坡的社区商业配置12个基本行业和业态业种,如菜场、银行、邮政、卫生所、洗衣房、理发店、快餐店、超市、新华书店、修理铺、公共厕所和社区活动中心。推荐13个行业和业态业种,如服装店、鞋店、礼品店、鲜花店、摄影店、音像制品店等。 2.邻里中心的特点 1、规模适中——为社区或片区服务。 2、人性化——更有人情味,充分体现包容、宽容、谦和。 3、集中化——建立了企业化、网络化、规范化的新型社区商业模式。 4、休闲性——以餐饮娱乐休闲购物为主要服务功能。 5、有凝聚力——围合空间聚集人气、商气,使其不易分散和分流。 3.“邻里中心”的定位 邻里中心均为与住宅分离的独立建筑,与小区开发总量的配套比例约为3%,区内其他地方不建路面店、宅下店。这样不仅避免了重复建设,还实现了便民服务与区容区貌、城市交通、居住环境的高度统一。 邻里中心是不同于百货公司、超市、卖场、商业街的第五商业业态,即社区商业业态。在新加坡,邻里中心的选址是均匀分布的,和普通商业中心必须建在有人气的地方不同,邻里中心大多都是创建在商业气氛还不够浓厚的新社区,依靠邻里中心的聚集效应,人气从无到有,商业氛围越来越浓,其要点是要“统一规划、有序发展”。定位上不能仅仅将配套服务集中在一起,更加重要的是,通过统一规划、管理,使各业态间形成互动,同时发挥各自的品牌效应,例如,在社区生活的年轻人,周末可以选择到邻里中心吃到便捷的西式快餐,又能在中国移动营业厅缴费,还有健身馆、美容院、鲜花店、便民药店等服务配套,即使没有特别的目的性消费,也会时常来邻里中心逛逛,从而带动人气。 4.“邻里中心”的业态配比 邻里中心的理念,在国内被引入的有苏州工业园区,北京易事达广场等,从本质上说,邻里中心仍然是一个集成化的商业中心,但和大型ShoppingMall、超市以及商业街又有所

苏州邻里中心项目策划工作建议书.doc

“邻里中心项目策划”工作建议书 本工作建议书采用了项目商业计划书的思路,以及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评价方法,将建设项目和服务内容试作一种特殊的产品和服务,进行研究和评价。主要有以下个部分。 第一部分策划概要 第二部分项目背景 第三部分社区服务中心模式 第四部分行业和市场分析 第五部分项目建设方法 第六部分项目推广策略 第七部分公司设置和管理策划 第八部分资金需求和融资方案 第九部分机会和风险 第十部分路线研究 第一部分策划概要 这部分是策划报告的精髓,包括项目的商业价值、产品和服务、目标市场、核心的运营和管理手段、资金需求和计划,以及预期的投资回报等。 这部分内容应尽量描述清晰、客观、逻辑性强,这样可以让甲方在短时间内能够充分理解该策划的价值所在。该部分是在后面所有工作完成后的一种高度总结和概括性的内容,需要在前面工作完成后进行。 第二部分项目背景 一、简述天津建设投资公司的性质、业务范围、组织架构和发展战略 需要回答的典型问题是:

建投公司的理念、战略目标、主要业务是什么? 公司想取得一个怎样的市场和产品(服务)领域? 公司的背景如何?它是一个什么性质的合法实体? 公司所有者的组成?拥有者的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是什么? 公司的长期目标是什么?关键性的成功因素是什么? 准备用怎样的战略去达到这些目标? 公司的重要里程碑是什么?用一个表格显示出达到它们所需完成的任务。二、简述项目背景,天津十大新家园和大寺新家园的情况 .分析目前十大新家园的开发状况和拥有的资源情况。 简述天津市政府对十大新家园的整体定位,以及部分实施中的新家园规划和建设情况,包括新家园面积、规划人口,周边的重要设施和交通情况。分析环外十大新家园的建设为居住环境和人文环境带来的影响。 .具体分析大寺新家园的情况,包括策划、规划、实施等方面。 三、分析邻里中心项目对建投公司发展战略的影响和社会效益,明确该项目给建投 公司发展带来的效益。 1.从土地开发的创新角度论述邻里中心项目对建投公司发展的影响 是土地整理和开发的延伸,九通一平加服务。 2.从完善配套服务设施角度,避免重蹈已建成区域不成功之覆辙角度论述邻里 中心的社会效益。 ()现存新家园或大型社区存在的问题 城市社区服务是城市社区建设的核心内容。社区服务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其固有的和实践中产生的问题逐渐积累和暴露,妨碍了社区的健康发展。 第一,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相比,我市社区服务业发展滞后。 第二,与全行业基本建设投资相比,社区服务业投资明显不足。 第三,与国外成熟的企业化运作模式相比,我市目前的社区服务业主体大多脱

邻里中心综述

邻里中心综述 一、起源与发展 1929年,美国社会学家C.A.佩里首先提出“邻里单位”概念。邻里单位的规模以小学生上学不穿越交通干道为原则,邻里单位内配置商店、教堂、图书馆和公共中心。1933年8月,勒·柯布西耶主持通过的《雅典宪章》把“邻里单位”原则作为居住区规划的基本思想。邻里单位思想在20世纪中叶影响甚广,直至60年代,一些社会学家提出来,人们的活动并不只限于邻里。于是,邻里单位理论逐渐发展为社区规划理论,即根据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内容把住宅区作为社会单位加以全面规划。 在邻里单位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邻里中心的概念在新加坡得到了延续,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新加坡城市规划成功的写照,同时也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含义:即一个分层次、配套的居住社区公共活动中心的概念。其具体的表现形式,依其服务范围从大到小,包括区域中心、镇中心、居住区中心、邻里组团中心及各自周围的其他配套设施。 参照新加坡城市规划的经验,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中心发展有限公司于1997年11月成立。公司在开发、运营等方面逐步形成了中国式“邻里中心”完整、独特的经营理念,将商业和公益项目有机结合,完善和优化商用产业组合,努力实现“消费者、经营者、股东”三满意,得到中新两国政府的一致肯定,成为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的成功典范之一。“邻里中心”自2000年成功商标注册以来,成功入选“2008中国最具成长性商业品牌”。 二、概念、模式、功能与定位 邻里中心是一个社区服务概念,在新加坡盛行,指在3000户至6000户居民中设立的一个功能比较齐全的商业、服务、娱乐中心。它能妥善地解决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环境中的若干实际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群素质提高起到根本的保障作用。

邻里中心综述教学内容

邻里中心综述

邻里中心综述 一、起源与发展 1929年,美国社会学家C.A.佩里首先提出“邻里单位”概念。邻里单位的规模以小学生上学不穿越交通干道为原则,邻里单位内配置商店、教堂、图书馆和公共中心。1933年8月,勒·柯布西耶主持通过的《雅典宪章》把“邻里单位”原则作为居住区规划的基本思想。邻里单位思想在20世纪中叶影响甚广,直至60年代,一些社会学家提出来,人们的活动并不只限于邻里。于是,邻里单位理论逐渐发展为社区规划理论,即根据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内容把住宅区作为社会单位加以全面规划。 在邻里单位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邻里中心的概念在新加坡得到了延续,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新加坡城市规划成功的写照,同时也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含义:即一个分层次、配套的居住社区公共活动中心的概念。其具体的表现形式,依其服务范围从大到小,包括区域中心、镇中心、居住区中心、邻里组团中心及各自周围的其他配套设施。 参照新加坡城市规划的经验,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中心发展有限公司于1997年11月成立。公司在开发、运营等方面逐步形成了中国式“邻里中心”完整、独特的经营理念,将商业和公益项目有机结合,完善和优化商用产业组合,努力实现“消费者、经营者、股东”三满意,得到中新两国政府的一致肯定,成为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的成功典范之一。“邻里中心”自2000年成功商标注册以来,成功入选“2008中国最具成长性商业品牌”。 二、概念、模式、功能与定位 邻里中心是一个社区服务概念,在新加坡盛行,指在3000户至6000户居民中设立的一个功能比较齐全的商业、服务、娱乐中心。它能妥善地解决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环境中的若干实际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群素质提高起到根本的保障作用。

新加坡_邻里中心_社区商业模式对中国的启示

TECHNOLOGY AND MARKET Vol.18,No.8,2011 0引言 社区商业是一种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以便民、利民,满足和促进居民综合消费为目标的属地型商业。它是城市商业空间的一个重要层次,基本功能是满足社区居民的购物需求、服务需求、休闲娱乐需求等。20世纪50年代,社区商业首先在美国兴起,之后在其它西方国家逐步大规模发展起来。60年代,英国、日本、法国等西方国家也由于居民的郊区化而出现社区商业,到70年代,新加坡的社区商业也开始大规模发展来。虽然,“邻里中心”社区商业模式这一概念早已在美国提出,但并没有很有效地发挥出它的性质。后来新加坡则采用了“邻里中心”社区商业模式并且有效地结合了他们的国情,建造出富有新加坡特色的社区商业模式。因此,本文对新加坡“邻里中心”社区商业模式进行探讨与分析,并对该社区商业模式给中国的启示提出相应建议。 1社区商业模式的内涵 1.1社区商业的内涵 社区这个概念最早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在1887年提出,是指聚集在一定地域范围的人群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在西方社会学史上,对社区概念的定义、解释差不多有100多种,最普遍意义上的社区是介于邻里和区域之间的社会实体。城市社会学家帕克(1987)认为:“社区一词是指许多个人、家庭、团体以及习俗、制度组合在同一地区之内,并在这种共同组合形式中形成的种种联系”。国内学者张鸿雁(2000)则认为“社区是由建筑结合起来的并由居住关系构成的现实社会的社会空间发展过程”。 从以上的定义出发,社区商业是一种以社区范围内的居民为服务对象,以便民、利民,满足和促进居民综合消费为目标的属地型商业。社区商业是城市商业空间中的一个重要层次,它是相对于城市中心区商业、区域型商业和邻里型商业而言的,其在规模大小、提供的商品种类、服务的商圈范围等方面都界于区域型商业和邻里型商业之间。社区商业的基本功能包括满足社区居民的购物需求、服务需求、休闲娱乐需求等。 1.2社区商业的模式 国外发达国家的社区商业早已成为居民综合消费的载体,占社会商业支出总额的60%左右。起步中的中国社区商业规划可以借鉴国外成熟商业社区的经验,在学习中发展,在摸索中创新,建造富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商业模式。1.2.1欧美的社区商业中心 欧美盛行大型新兴社区商业。例如英国伦敦东南郊区的Bluewater购物中心,在13.9万平方米的营业面积中,有57家国际零售商入驻,集中分布着3个广场,共330家商铺,其中包括3家大百货店、200家专卖店、50家餐厅酒吧、13个放映厅组成的多功能电影等等,满足着周边60分钟汽车车程内10余万居民的日常消费需求。 美国的社区商业中心有两大发展特点:一种是在“中心”内有一主题,如以一家大超市为主,附带部份折扣或全部专卖店、厂家直销店等;另一种是突破传统观念,呈块状型,与周围的文化娱乐等设施结成联盟,块状不一定只位于一幢建筑,而是扩展为一个较大的消费空间。 1.2.2日本的社区商业中心 “商业街协同组合”是日本颇具传统特色的一种社区商业中心。例如,日本东京都神乐坂商业街,就是东京一条极为普通但又富有日本特色的典型社区商业街。在100多米长的步行街两侧,散落着连户商铺、中型超市、24小时便利店以及传统杂货店等248家店铺,花店、迷你高尔夫馆、蔬果铺、美容店乃至证券所应有尽有。这种社区商业还同时肩负保护中小商业企业、保护城市的传统文化特色的重任。 “造镇计划”下的社区商业中心,是一种新兴的生活乐园。例如,日本真库县尾琦市的社区商业中心是一个兼购物、休闲、娱乐、教育文化、聚会社交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生活园地。250家个性化专门店按商品范围结构分为生鲜馆群、饮食店群、娱乐休闲店群、自我动手店群和购物区群。 日本规划最大、全美式的社区商业中心是东京近郊船桥市的拉拉普多,除了本身的休闲文化设施外,中心还设有公共休息区、活动区、儿童娱乐区、艺术造型展示区等,形成一个生活小区,使来到这里的顾客得以尽情享受。 1.2.3新加坡的社区商业中心 “邻里中心(Neighborhood Center)”是新加坡社区商业中心的名称,即按照社区建设的配套建设指标,根据物业的规模、类型以及居住人口需求配备相应的商业配套设施,由开发商或物业方进行集中经营与管理,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而是为社区居民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社区生活服务中心。 新加坡发展局将社区商业规划成三个层面,配置和设置相应的层面,三个层面划分从1000户到1500户配置一个邻里商 新加坡“邻里中心”社区商业模式对中国的启示 谭博裕 (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福建泉州362021) 摘要:介绍了新加坡“邻里中心”社区商业模式,并对该模式进行探讨。深入了解新加坡“邻里中心”的概念、特征以及分析“邻里中心”成功案例—— —新加坡第一乐广场。最后,通过新加坡“邻里中心”社区商业模式得出其对中国的启示。 关键词:新加坡;社区商业;邻里中心 doi:10.3969/j.issn.1006-8554.2011.08.181 专题研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