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心肌细胞膜离子的门控分类及特点

三、心肌细胞膜离子的门控分类及特点

三、心肌细胞膜离子的门控分类及特点
三、心肌细胞膜离子的门控分类及特点

心肌细胞膜离子通道的孔穴( pore )能否允许有关离子通过,取决于门控机制。

(一)从门控机制的动因来看,心肌细胞膜的离子通道可以分为:

1 .电压门控通道( voltage-gated channel ):如快钠通道( I Na 通道)、L 型钙通道( I Ca-L 通道)、 T 型钙通道( I Ca-T 通道)、延迟整流钾通道( I K 通道)和起搏离子流通道( I f 通道)等。

2 .化学门控通道 (chemically-gated channel) 或配体门控通道

( ligand-gated channel ):如乙酰胆碱依赖性钾通道( I K -ACh 通道)、ATP 依赖性钾通道( I K -ATP 通道)、钙依赖性氯通道( I Cl-Ca 通道)等。

3 .机械门控通道( mechanically-gated channel ):如容积感受性氯通道( I Cl-Vol 通道),它因细胞容积增大而激活,维持细胞容积的动态稳定。

化学门控通道和机械门控通道都因其特定的激活因素而开放,例如乙酰胆碱可以使 I K -ACh 通道开放、细胞内 ATP 浓度降低使 I K -ATP 通道开放、细胞肿胀使 I Cl-Vol 通道激活开放等,而上述激活因素的反方向变化使该通道关闭。

(二)从门控的数目来看,可以分为:

1 .双门通道:离子通道既有激活门( activation gate ),也有失活门

( inactivation gate )。离子通道能否开放以及开放程度的大小,取决于这两种门的开启关闭状态。如 I Na 通道、 I Ca-L 通道、 I to 通道和延迟整流钾流的快成份 I Kr 通道。前三者门控动力学(活动)十分相似,在去极化过程中,激活门先开放,失活门后关闭,使离子通道呈一过性的开放。三者的不同仅仅是激活的阈电位不同,激活门和失活门的开放和关闭速率不同,从而造成快钠流、长时间的钙流和瞬时的外向钾流。 I Kr 通道也有激活门和失活门,但其门控的动力学和上述三者完全不同(下述)。

2 .单门通道:离子通道只具有激活门,未发现存在失活门。在电压门控通道中,有起搏离子流通道( I f 通道)、延迟激活钾流的慢成份 I KS 通道等。前者因膜电位超极化而激活开放,因膜电位的去极化而去激活( deactivation )关闭;后者因膜电位去极化而激活开放,因膜电位的复极化而去激活关闭。

3 .没有门控,但能因膜电位变化而呈现通道被阻塞( block )和不阻塞( un-block ),因而表现为通透性低或高者,如内向整流钾通道( I K1 通道,下述)。

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知识+练习+答案)

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 一、物质跨膜运输 1、被动运输:分为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 (1)自由扩散:物质顺浓度梯度直接穿过双层膜进行运输。不需要能量(ATP释放的化学能),也不需要蛋白质(载体蛋白)的协助。H2O、O2、CO2等气体分子、甘油、脂肪酸、乙醇、苯等脂溶性物质。 (2)协助扩散:物质顺浓度梯度直接穿过双层膜进行运输。不需要能量(ATP释放的化学能),但需要蛋白质(载体蛋白)的协助,其中分为通道蛋白、门通道蛋白、载体蛋白。 2、主动运输:物质由浓度低向浓度高的进行运输,(也可以顺浓度梯度进行运输的),需要能量(ATP释放的化学能),需要载体。如葡萄糖、氨基酸、各种离子等。 易化扩散是协助扩散,葡萄糖在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而进入其他细胞(除红细胞)的方式就是主动运输。钠离子如果是通过钠离子通道进出细胞的,其方式就可以看作是协助扩散;而如果不是通过钠离子通道进出细胞的,那其方式就是主动运输。 二、非跨膜运输:分为胞吞(内吞作用)与胞吐(外排作用)。需要能量,不需要载体(通过小泡)。 三、例析计算“物质通过生物膜或磷脂分子的层数” 1、离子、小分子物质通过生物膜或磷脂分子的层数 离子、小分子物质以跨膜方式(自由扩散、主动运输、协助扩散)通过生物膜。解答此类题目的方法是:明确所研究的物质运动的起点和止点→弄清物质通过的方式和经过的结构及其结构特点→注意一个等量关系“生物膜的层数=1/2磷脂分子的层数”。此外,还要明确细胞结构中,具有双层生物膜的结构有线粒体、叶绿体、核膜(有核孔),具有单层生物膜的结构有细胞膜、液泡膜、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 2、大分子物质、病菌、病毒通过生物膜或磷脂分子的层数 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多糖、DNA、RNA等)、病菌、病毒等颗粒性物质不能以跨膜方式通过生物膜,而是以内吞(胞吞)、外排(胞吐)作用通过生物膜。其原理是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能形成小泡包围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过生物膜,所以这些物质通过生物膜时没有穿过生物膜。细胞质与细胞核之间的大分子物质通过核孔进行物质交换,所以也不穿过生物膜。 四、例题解析 1、以下哪一过程是主动运输() A、氯离子在血细胞和血浆之间运动 B、钠在肾小管中的重吸收 C、尿素的重吸收 D、氧在血液中的运输 E、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F、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 G、红细胞从血浆中吸收钾离子 【解析】BFG该题主要考察主动运输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判断物质的主动运输方式,有三个关键:一是被运输的物质是否通过细胞膜;二是明确物质转运是否需要载体;三是否需要能量。氯离子和氧在血液中的运输是的细胞间隙中的运动,不通过细胞膜,也就不存在主动运输的问题;尿素的重吸收方式是自由扩散;红细胞吸收葡萄糖需要载体但不消耗能量。答案是BFG。 植物细胞膜对某种物质的运输方向如下图箭头所示,黑点的数量表示某种物质的浓度。该物质可能是

遗传性心脏离子通道病与心肌病基因检测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

遗传性心脏离子通道病与心肌病基因检测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 前言 自1990年和1995年分别发现心肌病和离子通道病第一个致病基因以来,对疑有遗传性心脏疾病的基因检测经历了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发展过程。目前,离子通道病或心肌病的基因检测在国外临床上主要用于辅助诊断,国内尚未用于临床。其发展成熟需要临床医生对遗传知识的理解或与遗传学专家的联合攻关。对临床医生来说,目前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心脏离子通道病与心肌病基因检测的临床意义是什么?基因分析在这类疾病危险分层中的价值如何?何时需要进行家族成员基因筛查?如何根据基因筛查结果进行干预和治疗?就这些学术问题,目前观点尚不统一。 2011年,美国心律学会/欧洲心脏节律学会组织国际上遗传性心律失常和心肌病遗传学研究的著名专家,根据自身经验和文献回顾,发表了《心脏离子通道病与心肌病基因检测专家共识》[1],阐述基因检测在遗传性心脏离子通道病与心肌病中的作用,重点评估基因检测对13种心脏疾病的价值及基因检测结果对诊断、预后和治疗的影响。基于基因检测结果所产生的影响程度不同,该共识主要对长QT综合征(LQTS)、肥厚型心肌病(HCM)、扩张型心肌病(DCM)、限制型心肌病(RCM)等进行了探讨,对体外受精胚胎种植前基因检测的可行性未给出明确建议,有待于将来进一步探索。 先证者致病基因突变的发现,为判断其亲属是否存在致病基因提供了金标准。因此,对家族成员进行特定突变检测,具有诊断、治疗及预后判

断的意义。基因检测阴性的家族成员可以排外该疾病,基因检测阳性可以早期诊断尚无临床表现的家族成员,对预防与治疗更有价值。对于无临床表现的家庭成员,进行基因检测的年龄和意义需根据不同疾病而定。但是,不管基因检测结果如何,对疾病的治疗不能仅依赖于基因检测结果,而更应该基于全面综合的临床评估。 本中国专家共识(简称专家共识)是在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的倡议下,由国内从事该领域研究的专家们参照国际指南并结合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共同撰写而成。共识中的国内资料主要来自国内文献或相关注册研究的随访结果。 基因检测推荐原则参照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脏病学学会/欧洲心脏节律学会指南标准,标识了本专家共识的推荐类别和证据水平。推荐类别:Ⅰ类(推荐)为已发现遗传性心脏离子通道病及心肌病先证者基因突变,且发现基因检测结果能够影响其治疗策略、预防措施及生活方式的选择;Ⅱa类(可能有益)为基因检测结果对治疗或预防措施选择无影响,但对于生育咨询有益或者患者要求了解自身遗传基因状况;Ⅱb类(可以考虑)为基因检测结果对治疗或预防措施选择无意义,或者检测基因的范围太广而难以获得阳性结果;Ⅲ类(不推荐)指对可疑遗传性心脏离子通道病与心肌病的诊断与评估,其基因检测结果不能够提供任何益处甚至可能有害。所有推荐为C级证据。 专家共识一般建议如下。 1.建议所有遗传性心脏离子通道病与心肌病患者及亲属进行遗传咨询,包括临床和(或)基因检测的风险、获益和可行性。

细胞膜及其表面123节答案

第五章细胞膜及其表面 (第1-3节) 一、填空 A-五-1.细胞膜的最显著特性是不对称性和流动性。 A-五-2.生物膜脂在正常生理温度下以液晶态存在,随着温度的上升或下降可发生状态的改变,这种变化称相变。 A-五-3. 生物膜的化学组成主要有膜脂、膜蛋白、膜糖。 A-五-4.动物细胞连接有封闭连接、锚定连接、通讯连接__等几类,其中通讯连接具有细胞通讯作用。 A-五-5.按照膜蛋白与膜脂的结合方式以及膜蛋白存在的位置,可分为膜内在蛋白、膜周边蛋白、脂锚定蛋白三种。 B-五-6.在正常生理温度下,膜脂呈液晶态,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影响膜脂流动性的因素中,脂肪酸链的饱和程度越高,膜脂的流动性越小(大或小)。 B-五-7.细胞膜中所含有的主要脂类为磷脂、胆固醇、糖脂,它们都是双亲性分子。 B-五-8. 质膜中磷脂、胆固醇和糖脂等成分是具有双亲性的分子。 C-五-9.真核细胞膜中有四种主要的磷脂分子: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乙醇胺和鞘磷脂。C-五-10.膜脂的分子运动方式包括:旋转运动、侧向扩散运动、 内、外层翻转运动和弯曲运动。

C-五-11.点状桥粒的主要结构包括:①__桥粒斑__; ②____钙黏蛋白___;③__中间丝___。 D-五-12.改变溶液温度或离子强度就可以从细胞膜上分离下来的膜蛋白是膜周边蛋白,用去垢剂处理才能从细胞膜上分离下来的膜蛋白是膜内在蛋白。 二、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A-五-1.生物膜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C )。 A 蛋白质和水 B 蛋白质和糖类 C 蛋白质和脂类 D 脂类和糖类 A-五-2.膜脂中最多的是( C )。 A 脂肪 B 糖脂 C 磷脂 D 胆固醇 ?A-五-3. 下列哪种结构不是单位膜( C )。 A 细胞膜 B 内质网膜 C 细胞外被 D 线粒体外膜 A-五-4.细胞膜性结构在电镜下都呈现出较为一致的三层结构,即内外两层电子致密层中夹一层疏松层,称为( C )。 A 生物膜 B 质膜 C 单位膜 D 板块模型 A-五-5. 下列关于细胞膜的叙述哪项有误( D ) A 镶嵌蛋白以各种形式镶嵌于脂质双分子层 B 含胆固醇 C 含糖脂 D外周蛋白在外表面 A-五-6.磷脂分子在细胞膜中的排列规律是( A ) A 极性头部朝向膜的内、外两侧,疏水尾部朝向膜的中央 B 极性头部朝向膜的外侧,疏水尾部朝向膜的内侧 C 极性头部朝向膜的内侧,疏水尾部朝向膜的外侧 D 极性头部朝向膜的中央,疏水尾部朝向膜的内、外两侧 A-五-7.生物膜是指( D ) A 单位膜 B 蛋白质和脂质二维排列构成的液晶态膜

扩张型心肌病试题,带答案

2015 年三基三严培训:心肌病的分类试题 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题 5 分,共16*5=80 分) 1. 心肌病的分类:(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致 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全心肌病)(未分化的心肌病)(特异性心肌病) 2. 扩张型心肌病(DCM ):是以(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张和收缩功能受损为体 征。 3. 特异性心肌病是指与特异性心脏病或系统性疾病有关的心肌疾病,常见的有(缺血性 心肌病)(瓣膜性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肌病)等。 4. 扩张性心肌病占心衰人数的(10-15%),死亡率高,10 年生存率(10-30% )。出现 心衰症状后, 5 年生存率(40%) 5. 扩心病常见的症状是(室性心律失常)(猝死)。 二、问答题(共10*2=20 分) 1.扩心病的的治疗原则:强心、利尿、ACEI 等药物治疗外,第三代钙离子拮抗剂阿罗地平和第三代 B 受体拮抗剂如卡维地洛能降低DCM 患者心血管病病死率,增加存活率。 2.扩心病的发病机制?(1)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后病毒持续性感染 (2)自身免疫导致心肌进行性损害

)。 张和收缩功能受损为体征。 3.特异性心肌病是指与特异性心脏病或系统性疾病有关 的心肌疾病,常见的有( )等。 1.扩心病的的治疗原则: 2.扩心病的发病机制? 姓名: 分数: 一、填空题: (每题 5 分,共 16*5=80 分) 2015 年三基三严培训:心肌病的分类 试题 1.心肌病的分类:( )( 2.扩张型心肌病( DCM ):是以( )或( )( 4.扩张性心肌病占心衰人数的( ),死亡率高, 10 年生存率(10-30%)。出现心衰症状后, 5 年生存率 ( 5.扩心病常见的症状是 、问答题(共 10*2=20 ( 分) )(

细胞膜与肿瘤的关系

题目: 细胞膜与肿瘤的关系院系: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教师:

细胞膜与肿瘤的关系 摘要:肿瘤细胞具有无限生长和转移的特点.这表明它在细胞的辨认,细胞的接触抑制和细胞的粘着力等方面发生了故障.而细胞的这些性质都是直接和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系的。因此,近年来对肿瘤细胞膜流动性的研究十分引人注目L‘一3,.研究的方法从原来经典的显微镜观察发展到了现代生物物理技术.如差示扫描量热法,X一射线衍射法.荧光偏振法.电子自旋共振和核磁共振法及光致漂白法.研究的对象也从最初的转化细胞膜发展到动物和人的肿瘤细胞膜.这些研究揭示了肿瘤细胞膜的结构、功能和动力学性质,对于搞清癌变机理、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本文主要总结一下细胞膜与肿瘤的关系。 关键词:细胞膜识别肿瘤流动性 一、水通道蛋白与肿瘤的关系 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s)是一族广泛存在于原核和真核生物细胞膜、高效选择性转运水分子的特异通道。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的作用下,局部组织的某一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克隆性增生而形成新生物的过程。肿瘤所依赖的各种代谢都需要水分子的参与,而水通道蛋白可以快速特异的转运水分子。 1 、水通道蛋白在人体中正常表达 到目前为止.总共有13种AQPs表达于人体的各种组织器官根据转运物质的不同,它们可分为两个亚家族:一类的主要功能是转运水分子。另一类主要功能是转运甘油和其它小分子,它包括AQP3、AQP7、AQP9、AQP10和AQP12。它参与肾脏对水的重吸收,腺体的分泌、小肠脂肪吸收.参与血脑屏障、脑脊液形成.参与应急反应,组织损伤、感染及肿瘤形成过程等。2、水通道蛋白在肿瘤中表达异常 AQP1高表达于胶质瘤、小脑囊性成血管细胞瘤、前列腺癌、结肠癌及卵巢交界性和恶性肿瘤而低表达于脉络膜癌:AQP5高表达于卵巢交界性及恶性肿瘤而低表达于卵巢良性肿瘤。研究发现AQP1高表达于脑膜瘤浸润的前缘和硬脑膜附着处。Longatti等研究小脑囊性成血管细胞瘤高表达AQP1.且囊肿体积大小与AQP1表达正相关.此时如果患者脑部肿瘤中出现微囊.医生就建议其行外科手术治疗Longatti等证实脉络膜癌中AQP1低表达这些研究均提示AQP1在脑部肿瘤中表达出现异常.且在肿瘤的侵袭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3、水通道蛋白可能促进肿瘤血管的增生和肿瘤细胞迁移 众所周知.新生血管对肿瘤的生长非常重要:其一.新生血管可以提供营养和氧气:其二,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可以分泌许多种多肽生长因子.促进

第六篇第三章心力衰竭与离子通道

第三章心力衰竭与离子通道 心肌肥厚是心脏对多种诱发因素作出的一种适应性反应,表现为细胞体积增大、蛋白合成增加等。高血压、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以及内分泌失调等均能诱发心肌肥厚。心肌早期肥厚可代偿性增加心输出量,但长期心肌肥厚将导致扩张性心肌病、心衰和猝死。心肌肥厚是心血管疾病发病和病死的最危险因素,心肌肥厚继续发展的结果即为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一种病理生理状态,此时心脏不能或仅在提高充盈压后方能泵出组织代谢所需要的相应血量。心力衰竭心脏的一个特征是心脏电活动紊乱,有研究报道心衰死亡人群中30%~50%是由于突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脏复极异常增加了心衰心脏猝死的危险性,在心肌肥厚和心衰动物模型中,均发现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延长,而动作电位时程延长本身又易造成复极过程不稳定。因此,人们对肥厚心肌和心衰心脏的离子通道功能、表达进行了大量研究。已证实在肥厚和衰竭心肌,存在细胞和分子水平的重要变化。心衰心脏的兴奋-收缩耦联、收缩蛋白功能和能量学均发现异常,并观察到与正常心脏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的几种蛋白表达异常。本章将重点介绍心力衰竭与心肌细胞离子通道和离子转运的关系。 第一节与心肌收缩、舒张有关的离子通道和离子转运 (一)钙通道 1.电压门控钙通道(voltage-dependent calcium channels)心肌细胞膜上表达的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可分为L型和T型钙通道。L型钙通道属高电压激活(high voltage activated)的通道,其电导大,自动衰减现象(rundown)明显,是心肌细胞兴奋时外Ca2+内流的主要途径。T型钙通道属于低电压激活的(low voltage-activated)通道,其电导小,失活快,不易发生自动衰减现象,正常情况下与心脏起搏活动有关,在心衰和心肌肥厚动物模型中表达增强。 2.钙释放通道(Ca2+ release channels)这类通道位于细胞器膜上(如线粒体、肌质网),细胞器内储存的Ca2+经此通道进入胞浆,参与细胞活动,对兴奋-收缩耦联尤为重要。目前,已发现两种不同的Ca2+释放通道,即分别由Ryanodine受体(RyR)和三磷酸肌醇受体(inositol triphosphate receptor, IP3R)调节的Ca2+释放通道。 (二)钾通道 钾通道(potassium channels)的种类及亚型众多,仅电压依赖性钾通道就已克隆出

扩张型心肌病试题带答案

2015年三基三严培训:心肌病的分类试题 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题5分,共16*5=80分) 1.心肌病的分类:(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致 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全心肌病)(未分化的心肌病)(特异性心肌病) 2.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以(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张和收缩功能受损为 体征。 3.特异性心肌病是指与特异性心脏病或系统性疾病有关的心肌疾病,常见的有(缺血 性心肌病)(瓣膜性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肌病)等。 4.扩张性心肌病占心衰人数的( 10-15%),死亡率高,10年生存率(10-30%)。出现 心衰症状后,5年生存率(40%) 5.扩心病常见的症状是( 室性心律失常 )(猝死)。 二、问答题(共10*2=20分) 1.扩心病的的治疗原则: 强心、利尿、ACEI等药物治疗外,第三代钙离子拮抗剂阿罗地平和第三代B受体拮抗剂如卡维地洛能降低DCM患者心血管病病死率,增加存活率。 2.扩心病的发病机制? (1)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后病毒持续性感染

(2)自身免疫导致心肌进行性损害 2015年三基三严培训:心肌病的分类试题 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题5分,共16*5=80分) 1.心肌病的分类:()()()()() ()。 2.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以()或()扩张和收缩功能受损为体征。 3.特异性心肌病是指与特异性心脏病或系统性疾病有关的心肌疾病,常见的有 ()()()等。 4.扩张性心肌病占心衰人数的(),死亡率高,10年生存率(10-30%)。出现心 衰症状后,5年生存率() 5.扩心病常见的症状是( )()。 二、问答题(共10*2=20分) 1.扩心病的的治疗原则: 2.扩心病的发病机制?

植物细胞膜透性的测定

实验二植物细胞膜透性的测定——电导仪法 一、原理: 植物细胞膜对维持细胞的微环境和正常的代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正常情况下,细胞膜对物质具有选择透过性能力,当植物体受到逆境影响时,如高温或低温,干旱、盐渍、病原菌侵染后,细胞膜遭到破坏,膜透性增大,从而使细胞内的电解质外渗,以致植物细胞浸提液的电导率增大。膜透性增大的程度与逆境胁迫强度有关,也与植物抗逆性的强弱有关。这样,比较不同作物或同一作物不同品种在相同胁迫温度下膜透性的增大程度,即可比较作物间或品种间的抗逆性强弱,因此,电导法目前已成为作物抗逆性栽培、育种上坚定植物抗逆性强弱的一个精确而实用的方法。 二、植物材料及仪器设备: 1.植物材料:黄瓜叶片(完全培养下的黄瓜叶片和不同浓度铅溶液胁迫下的黄瓜叶片) 2.仪器设备:冰箱、恒温箱、真空泵(附真空干燥器)1套、电导仪、恒温水浴箱、剪 刀、打孔器、镊子、试管架、具塞普通试管5支、10ml移液管(或移液 枪)、玻璃棒、吸球、洗瓶、滤纸、保鲜膜等。 三、实验步骤: 1.清洗用具:实验所用的玻璃器皿用洗衣粉清洗→自来水洗干净→去离子水润洗→倒置在试管架上,备用。 2.将不同处理的黄瓜叶片分别用自来水洗干净并用去离子水润洗,再用洁净滤纸吸干表面水分。用6~8min的打孔器避开主脉打取圆叶片(或切割成大小一致的叶块),每组叶片打取30片小圆片,分装在2支洁净的试管中,每管放15片。 3.在装有叶小圆片的试管加入15ml去离子水,用保鲜膜封口,并用解剖针将保鲜膜扎几孔(以防止叶圆片在抽气时翻出试管)以便抽气。然后将试管放入真空干燥箱中用真空泵抽气10min,以抽出细胞间隙的空气,然后缓缓打开进气阀,空气重新进入干燥箱时水即被压入组织中而使叶片下沉(即水渗入细胞间隙,叶片变成半透明状,沉入水下) 4.将以上试管置室温下30min,期间要多次摇动试管,促进水分交换。 5.30min后将各试管充分摇匀,用电导仪测其初电导值,同时测定去离子水的电导值作为空白对照组。 6.测完初电导值后,将各试管放入100℃沸水中10min,以杀死细胞组织,取出试管后用自来水冷却至室温后,摇匀,测其终电导值。 四、结果计算: 1.相对点导度=初电导值-空白电导值/终电导值-空白电导值 2.伤害率(%)=(逆境叶片的相对点导度-正常叶片的相对点导度)/(1-正常叶片的相 对电导度)×100 五、注意事项: 1.所取的叶片叶龄要一致。 2.整个过程中,叶片接触的用具必须绝对洁净,也不要用手接触叶片,以免污染。 3.抽气要使叶片下沉才能与水分充分进行交换。 4. CO?在水中的溶解度较高,测定电导时要防止CO?气源和口中呼出CO?进入试管, 以免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5.温度对溶液的电导影响很大,测定必须在相同温度下测定。

心脏的离子通道疾病

心脏离子通道病的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 2009-9-24 12:00:52 编辑: cqlihua 字体:大中小我 要投稿 摘要心脏离子通道病是离子通道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心血管疾病中扮演 着重要角色,几乎所有的心律失常都有离子通道病变参与,是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本文对遗传性心脏离子通道病、获得性心脏离子通道病及心脏离子通道病的治疗作一简要介绍。 1995 年Keating 研究组确定了长QT间期综合征(long QT syndrome ,LQTS) 与心脏离子通道基因突变有关,从此揭开了心律失常基因机制研究的新时代。2002 年1 月,Nature 杂志刊登了“心脏离子通道病”一文,较系统地介绍了心脏离子通道分子缺陷在心律失常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1 ]。2004 年5 月,Nature Medicine 杂志发表了“心脏离子通道病:基因的缺陷”一文,对心脏离子通道病 的分子机制进行了详细阐述[2 ]。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心律失常被证实与基因缺陷有关,其中多数为心脏离子通道基因异常,少数为非离子通道基因异常。目前心脏离子通道病正日益受到国际心脏病学界的高度关注,对心肌离子通道病 的全面认识,可以从分子水平更好的解释心肌电生理及病理机制,为心律失常的防治奠定基础。 1 心脏离子通道病及细胞分子机制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及分子电生理的迅速发展,开创了心律失常机制研究新纪元。心律失常与离子通道基因表达异常明确相关,多个离子通道基因的突变可引起各种心律失常。目前,已知绝大多数的原发性心电异常都是由编码各主要离子通道亚单位的基因突变引起的,因此,这类病可通称为“离子通道病”[3 ] 。如LQTS、Brugada 综合征(Brugada syndrome , BRS) 、儿茶酚胺敏感的多形性室速(catecholaminergic polymorp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 CPVT) 、短QT 综

心脏离子通道病的治疗与预后

心脏离子通道病的治疗与预后 发表时间:2012-12-05T10:20:19.0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1期供稿作者:李焱鑫[导读]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已发现离子通道缺陷与某些心脏、肾脏和神经系统疾患密切相关。李焱鑫(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区人民医院红旗社区医疗服务站 165000)【中图分类号】R32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1-0166-02 【关键词】离子通道病治疗预后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已发现离子通道缺陷与某些心脏、肾脏和神经系统疾患密切相关。离子通道病(ion channelopathy,ICP or ion channel disease,ICD)是指由于细胞膜离子通道的结构和/或功能异常所引起的疾病,亦称为离子通道缺陷性疾病。心肌细胞离子通道(ion channels)是一种跨细胞膜蛋白质分子组成的特殊通道,选择性允许一些离子通过。通道的开放和关闭受电压门控或化学门控。心肌细胞的主要离子通道有钠通道、钾通道、钙通道和氯通道等,当离子通过开放的通道即形成离子电流,电流的方向是以阳离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向来命名。阳离子内流和/或阴离子外流时形成的电流为内向电流,与细胞膜的除极化相关;而阳离子外流和/或阴离子内流时形成的电流为外向电流,与细胞膜的复极化或超极化相关。 1.分型 心脏离子通道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为先天性离子通道缺陷性疾病;后者为某些疾病(如缺血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引起的离子通道数目、功能和/或结构异常。原发性离子通道病包括原发性长QT综合征(1 2 4~6型为钾通道编码异常、Ikr和Ikx降低;3型为钠通道编码异常、INa增强)Brugade综合征(钠通道编码异常、INa降低)原发性短 QT综合征(钾通道编码异常、Ikr增强)特发性J波综合征、特发性心室颤动、家族性阵发性心室颤动、家族性猝死综合征等。“离子通道病”或“SCN5A病”最重要的特征是:同一基因上的突变可引起很多表型,而几种疾病表型间具有相似性(男性患者多发、高度致命性、心脏事件常发生于睡眠时和对β阻滞剂抵抗等)。有学者将遗传性心律失常和遗传性心肌病统称为遗传性心脏猝死综合征(inherited SCD syndroMe)。 2.基因突变与心律失常 越来越多的心律失常被证实与基因异常有关,其中多数为心脏离子通道异常,少数为非离子通道异常;一部分属于单基因异常,另一部分属于群体多基因遗传。致病基因(病变基因)可通过2种方式引起心律失常相关性疾病:(1)致病基因可通过胚胎发育而使病人患伴有心律失常的家族遗传性心血管病;(2)致病基因使病人对外源性致病因素有遗传易感性,最终患冠心病、高血压病等遗传相关性心血管病,而后者又有较高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基因突变改变离子通道功能的机制包括:(1)负显性效应:突变蛋白抑制野生型蛋白,使其具有功能的通道数不足50%;(2)单倍体不足:突变蛋白与野生型蛋白质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使有功能的通道数目减半;(3)转运缺陷:突变蛋白阻滞在细胞内某个部位,不能到达细胞膜;(4)通道动力学改变:如突变蛋白电流灭活加速等;(5)内含子突变导致拼接异常:改变氨基酸序列或形成终止密码。 1995年Keating研究组划时代地确定了长QT综合征(LQTS)与心脏离子通道基因突变相关,开始了心律失常基因机制研究的新纪元。至今至少确定了12个单基因突变引起的心律失常。研究最多的是LQTS、Brugada综合征、儿茶酚胺依赖型多形性室速心动过速(CPVT)的相关基因,其次是短QT综合征(SQTS)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的致病基因,另外还发现病窦综合征(SSS)家族性心脏传导阻滞、家族性心房颤动发病的可能基因。 3.离子通道病与心律失常 心肌细胞离子通道与心律失常(下表)的主要关系为:(1)离子通道功能异常时,可引起冲动发生异常和/或冲动传导异常性心律失常;(2)离子通道病常伴发严重心律失常;(3)抗心律失常药物常通过离子通道纠治心律失常或致心律失常。 冲动发生异常性心律失常包括自律性异常性心律失常和触发活动性心律失常。心肌细胞离子通道与冲动发生异常性心律失常的关系包括: (1)心肌细胞自律性正常与自律性异常性心律失常:与心肌细胞自律性相关的离子通道有外向衰减钾离子通道、内向起搏钠离子通道、钠/钙交换离子通道、内向T型和L型钙离子通道,以及慢钙内流钙离子通道等。在正常生理情况下,上述离子通道功能正常,心肌细胞自律性正常而形成窦性心律。当各种病因或诱因侵袭上述离子通道并引起其功能异常时,即可引起心肌细胞自律性异常,产生窦房结自律性异常和异位自律性异常性心律失常。 (2)触发活动性心律失常:由早期后除极和/或延迟后除极引起,前者与L型钙离子通道及钠离子通道相关,后者与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和钠/钙交换离子通道相关。当上述离子通道在各种病因或诱因侵袭时发生功能异常,过多的钙离子进入细胞内,即可引起早期后除极、延迟后除极和触发活动性心律失常。 心肌细胞的传导性取决于多种因素,而离子通道是影响传导速度的重要因素。如浦肯野氏纤维的钠离子通道密度最高,兴奋后形成O 相除极速度快、幅度高,形成的局部生物电流大,故传导速度最快(2~5M/s);而心房肌和心室肌细胞的钠离子通道密度较低,因而兴奋后的传导速度较慢(0.2~0.5M/s);决定窦房结和房室结细胞兴奋和传导的主要是钙离子通道,传导速度最慢(0.2~0.05M/s)。当各种生理或病理因素引起上述离子通道的密度和功能降低时,即会发生各种传导阻滞;如若发生单相传导阻滞时,又可促发折返性心律失常等快速性传导异常性心律失常。 4.表型与基因型的关系 表型与基因型之间并非一定是一一对应的。有相当一部分突变基因携带者心电图表现正常,如32%的LQTS突变基因携带者QTc在正常范围内,但他们较正常人群更易于发生心律失常;同样的表型可由多种基因突变引起,如LQTS有多个致病基因;同一种基因的不同突变或同一突变又可导致不同的临床表型,如心脏钠通道基因SCN5A突变可导致3种疾病:LQTS、Brugada综合征和家族性进行性心脏传导系统疾病,由此可见同样的单基因突变,由于突变位点的微小差异和/或微环境的改变,临床表现型复杂多变。目前发现的只有一种基因突变引起Brugada综合征,只占临床表型的20%。此外,同一基因型可引起表型的重叠,临床心律失常间歇性发作的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修饰基因、环境因素、心脏结构改变均参与基因型与表型间的表达,而离子通道表达自身稳定性调节(正、负反馈机制)也在维持心肌细胞稳定电生理表型中起重要作用。 5.治疗进展

AHA儿童心肌病的分类和诊断科学声明解读

49 中国循环杂志 2019年11月 第34卷 Chinese Circulation Journal,November,2019,Vol. 34 Supplment AHA 儿童心肌病的分类和诊断科学声明解读 傅立军,张浩 作者单位:200127 上海市,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心脏中心通信作者:张浩 Email: drzhanghao@https://www.doczj.com/doc/ed7913964.html,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0-3614(2019)增刊-0049-05 DOI:10.3969/j.issn.1000-3614.2019. 增刊.011关键词 儿童;心肌病;分子遗传性疾病;分类 心肌病是以心肌病变为主要表现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在儿童时期并不多见,但预后极差,是引起儿童心功能不全和心原性猝死的常见原因之一。据国外研究资料,近40%有症状的心肌病患儿在诊断后2年内接受心脏移植或者死亡。过去10年中儿童心肌病的诊治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其预后尚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善,罹患心肌病的儿童接受心脏移植的比例仍居高不下,心肌病依然是1岁以上儿童心脏移植的首要原因。目前在儿童心肌病的诊治中, 还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心肌病的病因众多,病因诊断对于心肌病预后的判断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在临床上仅有少数心肌病患儿能明确其具体病因,对于大多数患儿仍缺乏对其病因的精准诊断;已发表的儿童心肌病相关的临床研究非常少见,相关的专题学术会议也少有开展,儿童心肌病的循证医学依据非常有限;儿童心肌病与成人心肌病虽有很多类似之处,但也有自身特点,目前儿童心肌病的分类和诊断策略主要借鉴于成人经验,迄今为止仍没有儿童心肌病分类和诊断策略的指导性文件。近年来,随着心肌病相关的基础、转化和临床 研究的进展,尤其是基因组学技术所推动的精准医疗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不明原因的心肌病被揭开了神秘的面纱,从而对儿童心肌病的病因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并为儿童心肌病的诊断策略带来了新的变化。为此,美国心脏协会(AHA)组织儿童心肌病领域的相关专家,对目前儿童心肌病病因方面的最新认识和最优诊断策略进行了总结,并于2019年7月在《循环》杂志上在线发表了《儿童心肌病的分类和诊断:AHA 科学声明》(以下简称《科学声明》),主要内容涉及儿童心肌病的发病率、分类、形态学评估、分子遗传检测以及各种类型的儿童心肌病的病因和诊断方法,是首个关于儿童心肌病分类和诊断的共识声明,为儿童心肌病的临床诊断提供了重要指导和参考,并将有助于凝练未来儿童心肌病的优先研究方向,从而使该症患儿能得到早期精准诊断并进一步改善其临床预后。以下对其相关内容进行逐一解读。1 儿童原发性心肌病的发病率目前尚无儿童心肌病确切的发病率,相关的流行病学资料主要来自于西方国家。据美国、芬兰和澳大利亚的基于人口的研究资料,儿童原发性心肌病的年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一,但在年龄、性别和种族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心肌病在婴儿期高发,其发病率较年长儿高8倍。在儿童心肌病中,以扩张型心肌病(DCM)最为多见(约占50%),肥厚型心肌病(HCM)次之(约占35%~50%),限制型心肌病(RCM)相对少见(不足5%),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LVNC)约占5%。 2 儿童心肌病的分类心肌病的定义和分类是一个长期争议的问题,目前成人心肌病存在多种分类方法,包括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基于形态功能的分类方法,2006年AHA 推荐的主要基于遗传学的分类方法,2008年欧洲心脏学会(ESC)推荐的主要基于形态功能的分类方法,以及2013年世界心脏联盟(WHF)推荐的包含临床表现及遗传学特点的MOGE(S)分类方法。对于儿童患者,在新生儿期、婴儿期、儿

心肌病诊断建议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6 年" 月第5& 卷第" 期% .MH? S .EDJH>K,SE?QEDF !##6, 3>K8 5& T>8 " ? & ? ?对策研究? 心肌病诊断与治疗建议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心肌病诊断与治疗建议工作组 % % "$$& 年世界卫生组织( '())* 国际心脏病学会联合会 (+,-.)将心肌病定义为伴心功能不全的心肌疾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类["]。原发性心肌病包括扩张型心肌病(/.0)、肥厚型心肌病 ((.0)、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123.)、限制型心肌病(2.0 )和未定型心肌病。十年来,该定义和分类被临床和病理医生广泛接受和应用。"$$$ 年"" 月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发表心肌炎和心肌病会议讨论纪要 建议我国临床医师采用上述标准[! ]。 由于心脏超声等影像技术的进步,分子生物学、分子遗 传学理论和知识的应用,多中心、大规模临床“ 循证医学”证

据的获得,近年来科学家和临床学家们对心肌病的发病、命名、诊断、治疗及预后发表了许多新的见解。& 年内可查阅心肌病有关的文献总量超过"4 ### 篇,中、英文文献"5 !6$ 篇,其中中文!56 篇。/.0 和(.0 的患病率分别达到578 & 和!## * "# 万人群,心肌病呈发病上升、年死亡率降低的趋势[59&]。影像发现提供诊断和分类依据,基因诊断和基因筛选近年已成为心肌病研究的新领域。临床治疗有多种选择,包括药物、介入、外科手术和心脏移植等方法,心肌病已成为可知原因、能够诊断和治疗的常见病。心肌病基因和基因后修饰资料的累积和发现,心肌肌节 蛋白基因突变导致(.0 发病超过&#: ,也有报道达到 ;&: ,因此(.0 被定义和分类为遗传性心肌疾病[79$]。青少 年和运动员猝死与基因突变相关,已列入心肌病的范畴,美已形成“ 标准” 和“指南”性文件["#] '() * +,-. 心肌病标准已不能涵盖和反映心肌病临床现实的需要,北美、 欧洲已发布了多个相关指南、明,起草专家们详细地阐述了(.0 、/.0 和123. 多个方面的进展,评估了基因筛选、基因诊断的现状和重要性,置入性心脏除颤起搏器( +./)可防治恶性心律失常导致的猝死,药物难治性(.0 的化学消融和外科干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的理解(2013-07-24 12:15:32) 转载▼ 标签:细胞膜的流动性结构特点物质转运教育分类:教学反思 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的理解 (典型例题)下列过程中,不直接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就能完成的是(C ) A.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B.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 C.mRNA与游离核糖体的结合D.植物体细胞杂交中原生质体融合 教学问题:关于细胞膜结构的研究经过了很长时间,它是细胞水平上的微观领域研究,教材中所说的细胞膜的结构特点——一定的流动性,实际上学生是很难理解的,更何况是结构特点的研究过程经典实验和生命活动中的体现方面的理解。例如,主动转运怎么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呢? 下面对细胞膜的流动性内容进行整理,总结如下: 1.膜的流动性含义 是生物膜结构的基本特征之一,主要指膜脂肪酸链部分及膜蛋白的运动状态。膜脂类分子在相变温度以上条件下主要有侧向扩散、旋转、左右摇摆、伸缩振荡、翻转及异化运动等方式。 流动性是选择透过性的基础,正是因为膜脂的流动性和膜蛋白的运动性,才决定了细胞膜的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从而体现出选择透过性,因此,膜的流动性是结构特点。 2.膜流动性的测定方法 主要有荧光探针标记,电子自旋共振以及差示扫描量热法,x线衍射等。例如,科学家用发绿光的染料标记老鼠的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用发红光荧光的染料标记人的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将老鼠的细胞和人的细胞融合,融合的一半发绿色荧光,一半发红色荧光。在温度为37度,经过40分钟后,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此结论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3.膜流动性的意义和影响因素 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这是生物膜正常功能的必须条件。例如,细胞的物质运输、细胞识别、细胞免疫、细胞分化与信息转导等都与膜流动性有密切关系。

心肌细胞膜钾离子通道研究进展

中国医药报/2005年/7月/16日/第006版 医疗卫生 心肌细胞膜钾离子通道研究进展 聂松义 细胞膜在维持细胞稳态方面起着主要作用。心肌细胞膜中含有各种离子转运蛋白,包括多种钾离子通道。这些钾离子通道依靠和其他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发挥正常功能和生理作用。Kv4.2钾离子通道(编码瞬时外向钾通道)和蛋白质KCHiP2具有相互作用。由加拿大McGill大学A.Shrier 教授第一次发现的KCHiP2增强Kv4.2表达需要和Kv4.2的羧基端直接作用的机制,引起与会专家的高度关注。Shrier教授介绍了他在心肌细胞膜钾离子通道方面的研究成果。 Shrier教授等研究人员采用膜片钳技术,免疫共沉淀、免疫组化和GST折叠式分析发现Kv4.2电流增加可能是Kv4.2表达加强及Kv4.2和KCHiP2相互作用增加通道稳定的结果。他们还发现一个新的心肌细胞膜蛋白组学特性和另一钾离子通道HERG通道(编码Ikr钾电流)。 心肌细胞膜富含蛋白质和离子通道,他们通过亚细胞分段分离技术,包括差异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及免疫分离法,纯化介于中层的成分,并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凝胶胰岛素消化液分离;使用串连的MS-MS光谱测定法鉴定多肽。在有或没有免疫提纯的情况下,他们发现600多种蛋白质有40%与细胞膜和伴随的细胞支架有关;大约65%和细胞信号,运输和细胞之间粘附相关。此外,他们还发现30种蛋白质尚无确定的功能。 据介绍,他们研究的第一阶段是进一步分析心肌细胞膜在病理情况下蛋白质的改变,包括局部缺血,心衰和糖尿病。在最近的研究中,他们用蛋白组学方法研究Kv4.2和HERG通道相互作用的配偶体。其方法是转染HA标记的HERG和Kv4.2到HL-1心肌细胞系。随后,他们用HA 抗体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胰岛素消化和MS-MS光谱测定法使离子通道和伴随的蛋白质免疫沉淀。 如今他们在HERG分析方面获得了很大成功,已确定了50多种有可能的HERG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并发现是这种相互作用在通道运输、定位和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这项研究最有启迪意义的是发现新的配偶体HERG通道,它可提供有关通道生成和调节方式的信息。 第1页共1页

稳定细胞膜

稳定细胞膜: (一)PGE1 有稳定质膜作用, 其机制包括: (1) 抗脂质过氧化::Buko 等[1 ]研究,PGE1 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细胞色素P -450 系统的作用。慢性酒精中毒增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 -450、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icotinamide-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 ,NADPH)氧化酶以及微粒体酒精氧化系统含量, 从而活化了肝微粒体对NADPH和酒精的氧化; 同时超氧化物歧化酶被抑制, 脂质过氧化程度增加。PGE1 可明显缓解上述变化, 通过减少自由基的生成起到肝保护作用。Baek等[2 ]将肝癌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PGE1 组。PGE1 组血清α谷胱甘肽S -转移酶、总胆红素明显降低,还原型谷胱甘肽、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 ,cAMP) 、胆汁还原型谷胱甘肽显著升高。 (2)改变细胞膜流动性:1992 年Masaki 等研究发现, 脂质过氧化可增加肝细胞膜微粘度, 改变肝细胞膜流动性,而PGE1 可对抗这种变化。 (3)升高肝细胞内cAMP: 早期研究认为, PGE1 可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引起细胞内cAMP水平升高。cAMP 可抑制磷脂酶A2 活性, 从而稳定质膜。 (二)清除氧自由基,抑制缺血再灌注: 再灌注损伤是指机体或某一器官,经历数分钟乃至数小时缺血缺氧,又重新获得氧合血液灌注后,反而发生的一系列非缺血缺氧性损害。氧自由基或“氧反常”与“钙反常”被认为是再灌注损伤的两大病理基础。 正常机体代谢过程中,不断产生的氧自由基在抗氧化系统的作用下不断地被清除,而维持动态平衡。正常浓度的氧自由基在机体的防御功能(如白细胞杀菌、杀死肿瘤细胞等)中起重要作用。正常机体内氧自由基的清除主要是通过细胞内抗氧化酶系统。内生性氧自由基清除酶系统是由分子氧单价还原形成。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是一种天然的超氧化物清除剂,存在于所有能产生自由基的哺乳动物细胞中,它能催化超氧阴离子歧化成分子氧和过氧化氢,有效的清除O2-。cAT(过氧化氢酶)和POD(过氧化物酶)存在于细胞内的过氧化氢酶体系中,能催化H202还原成水,反应过程中不产生有毒的羟自由基。但人体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缺乏cAT,GSH—Px(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能使脂质过氧化物转变为活性较低的物质。ALLO(别嘌呤醇)是黄嘌呤氧化酶的竞争性抑制剂。其它弱清除

离子通道疾病心电基础及心电图表现

离子通道疾病心电基础及心电图表现 1 基础知识 1.1 心室肌动作电位的离子基础及心脏离子通道病 心室肌动作电位分5个期,即0、1、2、3、4期。0期(去极化)为动作电位的上升支,主要由细胞外钠离子经过细胞膜的电压门控钠通道迅速内流,使细胞内电位迅速上升,膜电位曲线迅速上移形成,T型钙通道(ICa-T)和L型钙通道(ICa-L)也参与0期后段的形成。Ⅰ期(快速复极早期)是继动作电位0期之后,膜电位迅速下降,形成一个尖锋,主要由钠通道的失活和瞬间外向钾电流(Ito)的激活及氯离子外流所致。Ⅱ期(平台期)是内外向电流平衡的结果。内向电流包括ICa-L和INa/Ca和缓慢钠通道电流,参与平台的外向电流包括内向整流钾通道电流(Ik1)和延迟整流钾通道电流(IK)。Ⅲ期(快速复极末期),主要是外向钾离子流快速延迟整流钾电流Ikr、缓慢激活延迟整流钾电流Iks、乙酰胆碱敏感钾电流Ik-Ach、ATP敏感性钾电流Ik-ATP形成。Ⅳ期(静息或电舒张期或起搏阶段),使膜电位恢复到静息水平,其背景钾电流是内向整流钾通道电流Ik1。随着90年代心脏内膜、外膜和中层M细胞的发现,已知不同心肌细胞离子通道的数量和表达均不同,从而明确了心脏动作电位具有不同区域性分布。因为离子通道正常的结构和功能是维持心脏生物活性的重要基础。如果心脏离子通道基因缺陷与功能障碍,包括离子通道功能过度表达(功能获得)或衰减(功能丧失),导致心脏电紊乱即称为心脏离子通道疾病。 1.2 动作电位和ECG波群的关联 跨膜ECG记录及相关波形的产生(见图1-41-1)。QRS波起点与最早激动的内膜动作电位起点同步,QRS终点与内、外膜或M细胞层间动作电位穹窿压阶梯度值有关。T波顶峰与外膜复极终点同步,T波终点与M细胞复极终点同步。TpTe代表T波顶峰到T波终点的时间(见图2-41-1),在动作电位上为最短的动作电位时程和最长动作电位时程的差值(TDR)。 1.3 遗传学基本概念 细胞膜离子通道结构和功能正常是细胞进行生理活动的基础。如果离子通道的特定位点突变引起氨基酸改变从而影响通道蛋白功能,就可引起心脏机能紊乱,形成遗传性疾病。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的核苷酸序列发生改变,使遗传密码编码产生相应的改变,导致蛋白质的氨基酸变化。如果这种突变在正常人群发生率不到1%,即称为致病基因。突变的方式包括碱基替换和移码突变等。 图1-41-1动作电位和跨膜ECG记录。上帧为心肌内膜、M细胞和外膜动作电位图,下帧为ECG形成与各层细胞动作电位的关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