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西师大版五上《小数乘小数2》教案(打印版)

新西师大版五上《小数乘小数2》教案(打印版)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第4课时小数乘小数〔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页例3及相关的练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对小数乘法的理解。

2.经历数学规律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探究规律、发现规律的数学能力。

3.能运用发现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如何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难点:位数不够,用“0〞补足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布置学生课前收集生活中有关小数乘小数的问题,并解决。

学生汇报收集到的数学问题,教师根据汇报引导学生回忆有关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的知识。如:

学生1:昨天我用小桶在一个坏了的水龙头下接了1时,得到了4.08kg的水。大家能算出一个坏了的水龙头一天要白白浪费掉多少水吗?

学生独立解决后汇报。

学生:用4.08×24就等于97.92kg。

教师:能说说你是怎样计算4.08×24的吗?

学生答复略。

教师:得到这个数据你们有什么感想?

学生:要珍惜每一滴水,节约用水。

教师:这个同学发现的数学问题真有意义!还有不同的数学问题吗?

学生答复略。

教师:我们在解决这些问题中都用到了前面学的哪些知识?

学生: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

教师:对了,用这些知识能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很多问题。〔教师可以随着学生答复的生活情景出示新的学习内容〕老师这里也发现了一个坏水管,它每时要漏掉0.14吨的水,这根水管从坏了到抢修好一共用了0.25时,在这段时间里一共漏掉多少吨水?这个问题又该怎样解决呢?引导学生列出算式:0.25×0.14=。

教师:这是什么乘法?

学生:小数乘小数的乘法。

教师:今天我们就要继续研究小数乘小数的乘法。

二、探究新知

1.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教师:同学们会计算0.25×0.14吗?

由于学生对这个问题没有作深层次的思考,估计学生都说会。这

时老师可以请学生先独立算一算。

教师:计算中发现什么新的问题了吗?

如果学生说没有问题,那么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处理它的乘积的;如果学生发现了问题,那么请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问题。该教案按后一种设想备课。

教师:发现了什么问题?

学生:我把0.25×0.14看成整数乘法计算,算出的积是350;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4位小数,从积末尾数4位数时,积的位数不够。

〔学生一边汇报,教师一边板书〕

0.25×0.14=

问题:积的位数不够。

教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同学们能用上一册学的有关小数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引导学生借助原有的经验思考。设想学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知道用0补位,另一种是不知道用0补位。如果不知道可以让学生通过看书来了解。以下按第1种情况设计。

学生:可以用0来补位。

教师:怎样用0补位?

引导学生结合四年级下册学习的“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局部内容思考。

学生:在积的前面加0。

教师:应该加多少个0呢?

学生讨论后,估计有两种答案,加1个0或者加2个0。

教师:能说说你为什么主张加1个0吗?

学生:因为现在的积是3位数,要从积的末尾数出4位点小数点,只要加1个0就行了。

教师:你为什么主张加2个0呢?

学生:因为加1个0,只能保证小数点后面有4位小数,小数点前面还要加1个0,表示个位上一个也没有。

教师:你们赞同谁的意见呢?〔学生表态后〕你们加1个0试一试,看能不能保证小数点后面有4位小数?加2个0呢?

学生试后答复略,教师结合学生答复板书:

0.25×0.14=0.035〔吨〕

教师:从中你知道些什么呢?

学生讨论后答复:我知道由于工人叔叔抢修得快,漏掉的水并不多。我还知道小数局部差一位时,要添两个0;小数局部差两位时,要添3个0……

教师:回想一下,刚刚我们解决了什么问题?

学生:小数乘小数的计算中,当积的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位,再点小数点。

2.探索规律

(1)探索纯小数相乘的规律

教师:像这样的题,同学们会做了吗?请同学们完成教科书第9页的“试一试〞。

学生完成后汇报,教师可随学生汇报在多媒体上出示答案。汇报中重点关注学生怎样用0补位的问题。

随学生的答复板书:

0.17×0.02=0.0034

0.43×0.12=0.0516

0.05×0.25=0.0125

0.37×0.28=0.1036

教师:观察这些算式的因数和积,你有什么发现?

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小组讨论后发现:

学生1:这些算式都是纯小数相乘,而且用整数乘法算出的积的位数都需要用0补位后,才能点小数点。

学生2:我发现两个纯小数相乘,它们的积都小于1。

教师:是不是所有的纯小数相乘的积都小于1呢?大家可以任意写一个纯小数相乘的算式来试一试。

学生用算式检验后发现,只要是两个纯小数相乘的算式,其积必定要小于1。

教师:同学们的发现真不错,这样一个规律对我们有什么帮助?

引导学生说: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纯小数相乘时,如果计算出的结果比1大,用刚刚的规律就能判断这个结果是错误的,就是说用这个数学规律可以对我们的计算结果进行检验。

教师:对,利用这个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对乘积进行估计,从而检验计算结果。

(2)探索因数大小变化引起积的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师:除了刚刚我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外,在小数乘法中还有一些非常有趣的数学规律,想去发现吗?

学生:想!

〔课件出示:教科书第9页课堂活动第2题中的3.2×0.8,3.2×1.3,其中3.2用红色显示〕

教师:先计算,再把计算的积与3.2比拟,你发现什么?

学生独立计算,再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汇报。

学生:我发现3.2×0.8的积比3.2小,3.2×1.3的积比3.2大。

教师: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估计与什么有关?

学生讨论后答复:估计与另一个因数有关。并猜想另一个因数小于1时,它的结果小于3.2,另一个因数大于1时,它的结果大于3.2。

教师:把另一个因数换成0.6和2.3试一试,看你的猜想对不对。

学生换后验证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课件出示:教科书第9页课堂活动第2题中的0.72×12,1.05×12,其中12用红色显示〕

教师:用刚刚得出的结论猜想这两道算式的积哪个大于12,哪个小于12。

学生猜想后,请学生计算验证自己的猜想。

教师:通过刚刚的学习,你发现一个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说出:两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当一个因数比1大时,它的积要比另一个因数大;当一个因数比1时,它的积要比另一个因

数小。

三、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探讨了哪些问题?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并对这些知识进行梳理,使之条理化。

四、运用稳固

1.练习二第3题

要求学生运用规律,不计算直接完成,再通过计算进行检验。

2.练习二第6题

要求学生运用规律直接进行判断,然后再改正。

3.练习二第5题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然后集体订正。

板书笔记

小数乘小数〔2〕

0.25×0.14=0.035

教学反思

本节课有以下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关注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运用,用学生汇报自己收集的有关小数乘法的数学问题来揭示课题,不但能防止单纯的计算练习给学生带来的厌倦感,而且还能让学生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运用,在运用中加深学生对算法的理解。二是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过程,对例3的教学重点突出了“用0补位〞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补位?〞“怎样补位?〞等问题,这样

学生经历了这类问题的探索过程,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三是注重学生对数学规律的探索和运用,学生通过对因数和积的比照、观察发现规律,不但增强了学生探索规律、发现规律的能力,而且从发现的规律中打破了学生的一些习惯思维,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第9课时问题解决〔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2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景中,能借助所学的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及推导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与过程的严谨性。

2. 通过对数量关系的分析,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根本策略。

3.感受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从中获得价值体验,坚决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多边形面积的计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难点: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决问题的根本策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多媒体课件演示: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学生计算后,抽一学生的作业到视频展示台展示,并请他说说他是怎么算的?为什么要这样算?引导学生说出梯形、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进行直观地演示。

教师:看来同学们前面的知识学得不错,今天我们就要利用你学过的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例1

多媒体课件出例如1。

教师:从这个情景图中,你能了解到什么信息?

引导学生从题中找出这样几个信息:这堆圆木堆放的横截面形状像梯形,每一层比上层都少1根;知道顶层、底层圆木的根数,堆放的层数;要求这堆圆木一共有多少根。

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看到圆木、钢材等堆放成这样的形状,要知道这堆圆木一共有多少根,你准备怎么解决呢?

学生讨论后答复。如果有学生说出可以一根一根地数时,教师肯定这种方法后追问:如果每层堆放了很多根,堆了很多层,这样一根一根地数还方便吗?

教师:是呀,如果我们能找到圆木的堆放规律,就能比拟巧妙地,也更方便地算出圆木的根数了。同学们能发现它的堆放规律吗?

引导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强调堆放规律是:从上往下,一层比一层多放1根。

教师:你能利用这个规律来求圆木的根数吗?怎么求?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算法后汇报,估计学生提出的方法有:

(1)把每层的根数加起来:3+4+5+6+7+8=33(根)。

(2)把第1层的根数和最后一层的根数相加(3+8),第2层和倒数第2层的根数相加(4+7),第3层和第4层的根数相加(5+6),这样就有3个11根:(3+8)+(4+7)+(5+6)=11×3=33(根)。

教师:刚刚同学们利用圆木的堆放规律,较为巧妙地算出了圆木的根数,除了这样算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算法呢?

如果学生能说出来,就由学生来表达自己的算法,如果学生分析有困难,教师那么作下面的引导。

教师:刚刚我们还知道这样一个信息,这堆圆木的横截面像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

教师:那咱们能不能像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方式那样来分析圆木总根数的计算方法呢?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多媒体课件演示将同样的两个横截面是梯形的圆木图形一正一反的拼在一起,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过程。

学生看后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后汇报:

引导学生说出:把两堆完全一样的圆木一正一反地堆放,每层圆木的根数就同样多了。

教师追问:每层圆木的根数是多少呢?

教师:这11根怎么得来的呢?

引导学生分析出这11根是“顶层的根数+底层的根数〞。

教师:那这样两堆圆木的根数又是多少呢?

引导学生分析出:两堆圆木的根数=(顶层的根数+底层的根数)×层数,从而分析出:一堆圆木的根数=(顶层的根数+底层的根数)×层数÷2。

教师:这种方法和求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比拟相似,但它是在求面积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不是在求面积,它是在求圆木的根数。虽然圆木堆放的形状的横截面像梯形,但不是一个标准的梯形,因为这些圆木的中间有空隙。

教师:虽然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梯形,但是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借鉴了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所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类似的问题可以相互借鉴。下面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算一算,看它的结果是否和我们前面算出的结果一样。

学生计算,并得出一样的结果。

教师:根据我们刚刚的验证,你能推导出类似的求圆木总根数的方法吗?

根据学生的答复板书:总根数=(顶层根数+底层根数)×层数÷2。

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用这种方法来计算堆放的圆木、钢管的根数。这种方法你掌握了吗?请试着做一做练习二十四第1题。2.教学例2

多媒体课件出例如2后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教师:制作这些标志牌大约需要的铝皮包括哪些局部呢?

引导学生分析制作这些标志牌需要的铝皮包括两个局部,17块标志牌所需的铝皮和在制作过程中损耗的铝皮,教师根据学生答复板书:制作这些标志牌大约要多少平方米的铝皮=17块标志牌所需的铝皮+在制作过程中损耗的铝皮。

教师:这两局部中什么是直接告诉的?什么不知道?

让学生意识到损耗的铝皮是直接告诉的,而17块标志牌所需的铝皮不知道。

教师:怎样求17块标志牌所需的铝皮?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在小组交流想法。

抽学生汇报。随学生的汇报教师逐步完成右面的板书。

在学生理解题意的根底上,抽一学生到黑板上解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对于最后计算的结果,你们保存一位小数后是多少?

(6.7m2)如果计算结果是6.617m2。那么保存一位小数后会是多少呢? 学生可能会答复:6.6m2和6.7m2两种答案。

教师:为什么会有同学认为是6.7m2呢?理由是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这里保存一位小数,不能对保存的下一位“四舍五入〞,因为在实际生活中,材料只能多不能少,少了无法制作成要求的数量。因此,不管要求我们保存的下一位的数是多少,我们都不能舍去,而应该往前进一。所以6.7m2比6.6m2恰当。

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类似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在解答这类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保存近似值的方法。

教师:同学们比拟一下这两道例题,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说出两道例题都要借鉴或用到前面所学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且在解答时都要层层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再根据数量关系式来一步一步地解答。

教师:这种类似的题同学们知道怎么解答了吗?让我们来试一试。

三、稳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四第5题。

教师:在解答这道题时我们应该先算什么样?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引导学生层层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后再列式解答,并抽一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学生解答后全班订正。

四、课堂小结

教师:你节课你都学到了些什么?学生答复略。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四的相关习题。

板书笔记

问题解决〔1〕

例1 总根数=(顶层根数+底层根数)×层数÷2

例2 制作这些标志牌大约要多少平方米的铝皮=17块标志牌所需的铝皮+在制作过程中损耗的铝皮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表达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其中简单的方法,由学生自己提出来,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巧妙的解法,那么由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圆木堆放的规律一步一步地进行探讨,这里“规律〞是巧妙解法的根本所在,所以教学中十分关注对规律的分析,让学生结合堆放的规律来分析解题方法,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0秋西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小数乘法 (教案)2、小数乘小数 第1课时

20秋西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教案) 2、小数乘小数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6-7页的例1、例2、例3的“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的探究学习及练习二的相关内容的练习。 ◆教材提示 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而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乘法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本节的知识点有三个: 知识点一:一位小数(或两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的计算方法。 知识点二:当积的位数不够时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知识点三:小数乘小数的计算规律的总结。 围绕这四个知识点。本节课的编排特点是: 第一:由教室黑板引发两个既分别独立,又有联系的问题,引入小数乘小数的问题,在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迁移和类推的方法得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第二:通过例3引出不数乘法的一个特例,就是当乘积的位数不够时,要补“0”的问题。从而完善了小数乘法。 第三:通过“怎样计算小数乘法?”问题的引导,让学生在回顾前面所学的小数乘法的基础上,对小数乘法的计算规律进行总结概括。 本节课的最重点的学习方法就是把小数乘整数的转化学习方法运用到小数乘小数的计算中,把小数乘小数转化成整数乘法,再利用积的变化规律来还原乘积。发现“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指未化简的)就有几位小数”这一规律,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得出在积里点小数点的操作方法,并通过归纳推理的方式完成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的总结。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掌握两个因数都是小数的小数位数和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探索算理,并运用迁移和类推的方法,把小数乘整数的方法运用到

小学五年级数学《小数乘小数》优秀公开课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小数乘小数》优秀公开课教案.通过旧知迁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逐步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掌握基本算法。使学生理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会笔算简单的小数乘小数的乘法。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数学《小数乘小数》优秀公开课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五年级数学《小数乘小数》优秀公开课教案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P86-87例1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习十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小组交流等方式上,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方法,能正确计算相应的题目。 2.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 3.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练习,感受数学探索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 理解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后,得到的积回归小数乘法积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课题 1.用竖式计算

0.57×23=2.5×44= 提问: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2.根据13×12=156,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3×12= 13×1.2= 1.3×1.2= (要求学生回答问题要完整.例如:因为13×12=156,而1.3×1.2中13缩小了十倍,所以积就要缩小十倍是15.6) 提问:我们以前学习了小数乘整数,那么1.3×1.2是小数乘小数,它的结果你们说的对吗?学完这节课你就知道了(导入课题) 二、引导探究,掌握方法。 1.课件出示例题。 提问: ①从图中,你能获取那些数学信息? ②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③下面我们就来解决小明房间的面积有多大? 你会列式计算小明房间的面积吗? (出示3.6×2.8=) 2、3.6×2.8=?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小数乘法有什么不同?你能估算一下它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吗?(指导学生估算3.6×2.8的积) 3、探索笔算方法 ①通过刚才的估计,我们知道3.6×2.8的积应该在6~12之间,或者说是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小数乘小数竖式计算西师大版

小数乘小数(1)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例1是由教室黑板引发的两个数学问题,第1个问题是计算黑板的面积,第2个问题是计算漆这块黑板一共需要多少钱。这两个问题既有联系,又分别是一个独立的问题。其中第1个问题是两个一位小数相乘,第2个问题是两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第1个问题是求黑板面积,这个问题不需要学生去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直接用“长方形面积=长×宽”列出乘法算式,这样把这个问题的分析重点放在计算上面。教科书通过小男孩的提示“还是把它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计算”中的“还是”两个字,提醒学生这部分学习内容与前一小节的学习内容是有联系的,至少解决问题的策略是相同的,引导学生自觉地把第1小节掌握的知识应用到这一小节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有效地应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探索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小数乘小数的计算。 2.学会用转化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使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就在身边,而且服务于生活,感受小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关系基础上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理解因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两个因数相乘,如果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就扩大()。 2.两个因数相乘,如果一个因数扩大100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就扩大()。 3.两个因数相乘,如果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也扩大10倍,积就扩大

()。 二、学习探究 1.教学例1 (1)出示:这块黑板长3米,宽1.2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3×1.2,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计算时,把1.2看做12,用3×12=36,再把36缩小10倍得3.6。 (2)将条件改为“这块黑板长3.1米,宽1.2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①这个算式与第一个有什么不同? ②你会算吗? 学生独立列式:3.1×1.2= 上一个算式是小数乘整数,这是小数乘小数。 尝试竖式计算,看看遇到什么新问题?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看怎么解决。2.汇报交流 (1)小组内交流算法: ①3.1米=31分米,1.2米=21分米,31×12=372平方分米=3.72平方米 ②用积的变化规律 ③竖式计算 着重强调竖式如何写如何算:为什么要把3.1和1.2都扩大10倍,把372缩小100倍? (2)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两个因数各扩大了多少倍,积再缩小相应的倍数得到原来的积。 (3)对比两次竖式计算,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相同:都是转化成整数乘法;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是几位小数。 不同:以前学的是小数乘整数,只需将一个因数转化成整数;今天学的是小数乘小数,要把两个因数都转化成整数。 3.教学例2 出示例2情境图 学生独立完竖式,积是几位小数?为什么? 4.汇报交流 (1)说说竖式怎样计算,积的小数点又该怎样确定?

小数乘小数2教学设计

小数乘小数2教学设计 第一篇:小数乘小数2 教学设计 小数乘小数2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的计算后,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法则,明确乘法中积与因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利用具体情境,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引入倍数是小数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养成通过验算检查计算的准确性的习惯。教材处理 通过小数乘法中积的位数不够和末尾有0两种特殊的情况学习小数乘法的难点,从一般到特殊的情况处理小数乘法的内容。通过有趣的故事引入倍数是小数的学习内容,理解倍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利用错误的答案引导学生养成验算的习惯,不要求一定要按哪种方法验算,学会使用合适的方法进行验算。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运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利用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进行验算,提高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仔细、认真计算的好习惯,养成及时验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利用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进行验算。备课时间:8月25日上课时间: 二、教学过程预构:复习引入 1、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5.6×0.4 0.56×0.5 学生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 2、回顾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小数点;点小数点时,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设计意图】

通过竖式计算的练习复习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巩固所学知识,为下面特殊情况的小数乘法的学习打下基础。导构:互动新授 1、教学教材第6页例4。 (1)课件出示例4:0.56×0.04=____ 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个算式的积是几位小数,为什么?(4位小数,因为因数中一共有4位小数。) 学生自主计算,发现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应该怎么点小数点?(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上小数点。) (2)课件出示0.56×0.05=____ 学生自主计算,相互检查,讨论是先点小数点再去掉末尾的0还是先去掉末尾的0再点小数点? 师总结:积末尾有0,要先点上小数点,再去掉末尾的0。 (3)总结小数乘法计算时需注意: 第一,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第二,积的末尾有0时,要先点上小数点,再去掉末尾的0。【设计意图】通过对积的小数位数不够和末尾有0两种情况的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学习,强调小数点位置确定的方法。利用一系列有层次的学习,实现了计算教学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统一。 2、教学教材第7页例5。 (1)导入情境图:请学生说一说图中发生了什么事? 根据图得到信息:非洲野狗的最高速度是56千米/时,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鸵鸟的最高速度是多少千米/时? 提问:“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是什么意思?(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最高速度乘以1.3。)列式计算:56×1.3(2)出示课本中计算过程,请学生检验是否正确。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验算的方法: ① 把因数的位置交换以下,乘一遍,看对不对。② 56×1.3,积应该比56大,所以肯定计算错了。③ 用计算器进行验算。课堂小结: 1、小数乘法计算时需注意: 第一,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新西师大版五上《小数乘小数2》教案(打印版)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第4课时小数乘小数〔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页例3及相关的练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对小数乘法的理解。 2.经历数学规律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探究规律、发现规律的数学能力。 3.能运用发现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如何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难点:位数不够,用“0〞补足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布置学生课前收集生活中有关小数乘小数的问题,并解决。 学生汇报收集到的数学问题,教师根据汇报引导学生回忆有关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的知识。如: 学生1:昨天我用小桶在一个坏了的水龙头下接了1时,得到了4.08kg的水。大家能算出一个坏了的水龙头一天要白白浪费掉多少水吗? 学生独立解决后汇报。

学生:用4.08×24就等于97.92kg。 教师:能说说你是怎样计算4.08×24的吗? 学生答复略。 教师:得到这个数据你们有什么感想? 学生:要珍惜每一滴水,节约用水。 教师:这个同学发现的数学问题真有意义!还有不同的数学问题吗? 学生答复略。 教师:我们在解决这些问题中都用到了前面学的哪些知识? 学生: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 教师:对了,用这些知识能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很多问题。〔教师可以随着学生答复的生活情景出示新的学习内容〕老师这里也发现了一个坏水管,它每时要漏掉0.14吨的水,这根水管从坏了到抢修好一共用了0.25时,在这段时间里一共漏掉多少吨水?这个问题又该怎样解决呢?引导学生列出算式:0.25×0.14=。 教师:这是什么乘法? 学生:小数乘小数的乘法。 教师:今天我们就要继续研究小数乘小数的乘法。 二、探究新知 1.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教师:同学们会计算0.25×0.14吗? 由于学生对这个问题没有作深层次的思考,估计学生都说会。这

西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小数乘小数第2课时

2、小数乘小数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7页例4、例5的“小数乘小数的估算和小数的连乘”的知识教学,及练习二的相关知识。 ◆教材提示 本节内容是继上一节小数乘小数知识的继续学习,本节知识的知识点有以下两个方面:知识点一:小数乘小数的估算。 知识点二:小数乘法的连乘计算。 围绕上面两个知识点,本节课在教学安排上有以下特点: 第一:主要解决怎样估算小数乘法。教材以例4的教学为抓手进行估算教学,而估算教学是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到有时不必要算出准确的结果,只要大致地了解和判断够与不够时,我们就可采取估算的方法。而估算的最常见方法就是用“四舍五入”法取整数进行计算。 第二: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连乘运算及方法。课本通过三个动物比身高的关系,让学生明确要求长颈鹿有多高,就必须先求到梅花鹿的身高,这就要进行两步运算,列综合式就是连乘运算,并让学生通过运算的思路来理解运算的顺序,再通过对比类推得出小数连乘运算与整数连乘运算的运算顺序是相同的。 第三:对于小数估算的方法,学生有一定的经验,但学生不一定能理解有些小数不一定要估算成整数,可以就近估算,以最方便计算为主。而连乘运算的顺序学生不难理解。重点还是在学生的计算习惯的培养上。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和掌握小数乘小数的估算方法。学会用小数连乘的计算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运用迁移类推的方法,让学生在独立解决和小组合作的基础上,通过讨论的方法总结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和用连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在合作中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热爱数学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和掌握小数乘小数的估算方法,学会用小数连乘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 小数乘小数的估算方法和小数连乘的计算和运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草稿纸。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问题引入:我们的教室长是8.5米,宽是6.2米,我们的教室大约有多少平方米?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方法和结果,最后引导汇报。让学生说出不同的结果和方法。 最好引导学生说出三种方法:第一种用“四舍五入法”把两个数都取整数乘;第二种把8.5米“四舍五入法”取整数,另一个不变;第三种用“四舍五入法”把6.2米取整数,另一个不变。 2.引入新课。 接着引导:这三种估算方法得到的结果中,哪一个更接近正确结果呢? 学生如果不能比较时,适时引入新课: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和学习的“小数乘法的估算” 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二)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解决教室的面积的问题估算,让学生初步理解估算的多样性,同时也让学生在找最接近正确的结果的疑问中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小数乘小数的估算。 (1)教学例4:出示例4的主题情境图:先让学生看图,找到图中的数学信息,再在小组内理解图中内容的含义并解决问题。 学生汇报图中的条件和问题。 追问:怎样快速地判断“钱够不够”的问题呢?

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法》教案优秀4篇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旧知迁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逐步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掌握基本算法。 2、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时,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 面用0补足。 3、培养学生运用迁移的数学思想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1、分享一个小数点的故事,让学生意识到小数点的重要性。 2、复习一个数分别乘0.1、0.01、0.001得多少 结论:一个非0的数乘0.1相当于把原数缩小10倍,乘0.01相当于 把原数缩小100倍乘0.001相当于把原数缩小1000倍。 3、复习口算乘法。 4、复习整数乘小数笔算乘法及计算方法。 二、类比迁移,情境展开教学例3 。出示例题。

(1)师:同学们,最近我们要给学校宣传栏刷油漆,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吗 (2)师:在计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之前,需要先算出什么呢 (3)板书(或用PPT演示):2.4×0.8,________ 2、尝试计算。 (1)师:同学们,请观察这个小数乘法算式,它与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小数乘法有什么不同,(两个因数都是小数。) (2)师: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小数乘整数是怎样计算的,那两个因数都是小数又怎么计算呢 (3)师:小数乘整数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现在能否还用这个方法来计算2.4×0.8呢,如果能,应该怎样做? (4)指名学生口答,教师适时板书学生的讨论结果。 3、理解算理。 引导学生得出:先把第一个因数2.4乘10变成24,积就乘了10;再把第二个因数0.8乘10变成8,积就又乘了10,这时的积就乘了100。要得到原来的积,就应把乘得的积192除以100,得1.92 4、进一步明确算理(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不同)。 (1)计算出了宣传栏的面积后,怎样计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呢 (2)板书:1.92×0.9,________ (3)师:这道题也可以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吗,积里的小数点应该点在哪里呢

五年级数学小数乘小数 (2)优秀教案

第3课时小数乘小数 【教学内容】:教材P5~6例3、例4及练习二第1、9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笔算,并且会运用该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小组讨论中探究、发现、感悟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提高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理解小数乘法和小数意义的根底上掌握计算方法。 难点:让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正确地进行笔算。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比拟。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5 9××6 0. 23×3 14××3 口算后提问:从14××3的口算中,你有什么发现? 2.列竖式计算。 26×××25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3.引入新课。我们已经掌握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那么小数乘小数又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 二、自主探究 1.创设情境,引入问题。出示教材第5页例3的主题情境图。 师:观察图片,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有一个长2.4米、宽0.8米的宣传栏。现在要给它刷油漆,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 师:给宣传栏刷油漆,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该怎样计算呢? 全班交流,然后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我们该如何解决问题呢? 生:要算出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需要先求出宣传栏的面积。 师:那么怎样求宣传栏的面积呢?如何列式呢? ×0.8。 生:可以用竖式计算: 生2:也可以把它们可作整数来计算〔下左〕。

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小数》教案(精选10篇)

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小数》教案(精选10篇) 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小数》教案(精选10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小数》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小数》教案 1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2、比较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教学工具 白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1、出示图:同学们最近我们校园宣传栏要刷油漆了,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少油漆吗?怎么列式? 2、尝试计算 观察算式和前面所学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这就是我们要学的“小数乘小数”,两个因数都是小数,怎样计算呢?和同桌讨论一下,然后自己尝试练习,指名板演。 3、1.2×0.8,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引导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1.2扩大10倍变成12,积就扩大10倍;再把乘数0.8扩大10倍变成8,积就又扩大10倍,这时的积就扩大了10×10=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96再缩小100倍。) 4、观察一下,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因数的位数和等于积的小数位数。)想一想:6.05×0.82的积中有几位小数?6.052×0.82呢? 5、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例4 请做下面一组练习 (1)练习。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①你是怎样算的?(先整数乘法法则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 ②怎样点小数点?(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最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③计算0.56×0.04时,你们发现了什么?那当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样点小数点?(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通过以上的学习,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怎样的? (3)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抽象概括出P5页上的计算法则,并让学生打开课本齐读教材上的法则。(勾画做记号) 课后小结 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课后习题

西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1.2小数乘小数1.2.2小数乘小数的估算、连乘教案

1.2.2 小数乘小数的估算、连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页例4、例5以及练习二中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乘小数的估算方法,小数连乘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使学生养成结合具体的生活实际来思考估算方法的习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体会估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能运用发现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板书课题。 教师:今天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小数乘小数的估算、连乘。(板书:小数乘小数的估算、连乘) 二、出示目标。 1、掌握小数乘小数的估算方法。 2、能正确的进行估算。 三、自学例4。 1、出示例4。 2、自学例4,出示自学提示。 (1)要知道带50元够不够,怎样列算式? (2)这道题需要精确计算出教学楼的长度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3)怎样才能估算出大约是多少呢? 3、学生反馈,教师板书。 24.9×1.9≈50(元) 25 2 4、教师点拨。 教师:在估算小数乘小数时,要把小数看成最接近它的小数或整数,然后再进行计算。 四、教学例5 教师:爱心中队中小明的妈妈在野生动物园工作,小明从妈妈那里了解到以下信息。(课件出示:例5的情景图) (1)怎样求长颈鹿高多少米? (2)学生列算式。 教师:计算小数连乘时,一般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3)学生计算、汇报,教师板书。 方法一:0.7×2×3.5 =1.4×3.5 =4.9(米) 方法二:0.7×2×3.5 =0.7×(2×3.5) =0.7×7 =4.9(米) 教师:哪一种算法简便?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说明了什么?(整数连乘中的乘法结合律,在小数连乘中同样适用。) 五、课堂总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六、当堂检测。 1、估算。 8.05×0.48 0.52×7.9 4.7×0.31 9.98×0.3 2、计算。 2.5×4× 3.1 2×0.6×3.1 布置作业: 练习二的7、8题。 板书设计: 24.9×1.9≈50(元) 25 2 方法一:0.7×2×3.5 =1.4×3.5 =4.9(米) 方法二:0.7×2×3.5 =0.7×(2×3.5) =0.7×7 =4.9(米) 教后小记: 练习课 教学内容: 练习二的2、3、4、6、9、10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包括竖式计算、估算、连乘的方法。) 2、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宣布本节内容。 教师向学生说明本节课的练习内容和练习目的,并板书课题。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1.2小数乘小数1.2.1小数乘小数教案1_2西师大版

1.2.1 小数乘小数(二) 教学内容 课本第8~9页例3,“试一试”及练习二的第5~6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认识并掌握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补零占位的方法.正确进行小数乘小数的计算. 2、培养学生类比、迁移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小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法则,明确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补零占位的原理。 教学难点。 补零占位和积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教学关键。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法则和为什么要补0及补零占位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直接说出下列各式积有几位小数。 (1)10.36×2.3 (2)0.78×1.62 (3)18.3×5.2 2.比一比,看谁算得既对又快 (1)4.3×1.5 (2)8.25×1.2 (3)35×0.52 (4)0.25×0.14 让学生先独立练习。师巡,并针对性地请几位同学板演。进而由题2(4)的计 算发出困惑而导入新课。 3.揭示课题:小数乘小数(二)。 师先简评题2(1)~(3)题的的笔算情况后,提交同学们探究。 二、师生共研 1.师先指明题2(4)出现的新情况,正是本课要探究的内容:即积的位数不够时,怎么办? 2.揭示例3:0.25×0.14=0、035。 情况分析 在竖式中,积的位数是三位,而本题积的小数位数应是四位,积 的位数不够,怎么办? 3.在情况分析后,让学生互相议一议 4.确定“用0补位,再点小数点”的思路。 5.思路反思质疑。(可由学生提出,也可由师引发) (1)数位不够时,用0补位,这些0补在积的哪一边? (2)积末的0在什么时候划去?也就是说,是先确定完小数点的位置再化简,还是先划去积末0,再定小数点? 6.完成“试一试”四道题。(也请四位同学板演) (1) 0.17×0.02 (2)0.43×0.12 (3)0.05×0.25 (4)0.37×0.28

西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

西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小数乘小数》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方法,能正确计算相应的式题. 2.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探索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方法,会熟练的进行笔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小数末尾的0的处理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咱们学校的校园环境美不美?您家昵?下面老师带同学们去小明家(课件出示),小明他们一家就住进了风景优美的住宅小区。(课件出示)瞧!这是小明房间的平面图,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你们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你能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3、师: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果要求房间的面积有多大,该怎样列式呢?(板书:3.6×2.8)这道算式和我们以前

学习的小数乘法有什么不同?(前面学习了是整数乘整数,而这道算式是两个因数都是小数) 4、师: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要探讨的“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 (设计意图:从计算房间的面积这一实际问题引入,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诱发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内驱力。通过比较,把新知与旧知有机联系起来,新课的导入顺畅自然。) 二、探究新知 (1)、推导笔算方法 ①、估一估 先估计一下,“3.6×2.8”的积大约是多少? 把3.6看作4,把2.8看作3,因此:3.6×2.8≈12. 把3.6和2.8都看作3。因此:3×3≈9 也就是说3.6×2.8的积在9 ~12之间。 (设计意图:这里的估计既是为了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更是为了给接下来探索笔算方法提供一种支持——学生可以通过对笔算结果与估计结果的比较,判断笔算结果是否合理,从而确认相应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充分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可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对自如。) ②、算一算 教师板书:

数学知识点西师大版数学五上《小数乘小数》(教学片断)教学设计(1)-总结

(西师大版)五年级数学教案小数乘小数(教学片断) 教师:大家能计算3.7×6.4吗?能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吗? 学生:我把3.7和6.4分别扩大10倍变成37×64=2 368,再把2 368缩小100倍得23.68。所以3.7×6.4=23.68。 教师:把2 368缩小1 000倍得多少?缩小100 000倍呢? 教师:把2 368缩小100 000倍时,遇到了什么问题? 学生:2 368的位数不够? 教师:怎么解决的? 学生:在2 368的前面添0补足,得0.023 68。 教师:对,把一个数缩小10倍、100倍、1 000倍……时,如果位数不够,在数的前面用0补足。 教师:大家会计算0.25×0.14吗? 学生:会。 教师:那么大家用我们前面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吧。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问题。 教师:计算中出现了什么新问题? 学生1:把0.25和0.14分别扩大100倍变成25×14=350,再把350缩小10 000倍时,我不知道小数点该点在什么位置? …… 教师:大家计算出积,在点小数点时,发现了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内容。(板书课题) 教师:我们用前面学过的哪部分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可以用刚才复习过的“把2 368缩小100 000倍时的方法”来解决。 教师: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大家以后也可以应用这种方法来学习新知识。学生独立解决“把350缩小10 000倍,在前面用0补位”。 教师:谁来汇报你是怎么做的? 学生1:把350缩小10 000倍,就是把小数点向左移动4位,350中已经有3位,我就在前面添1个0,在0的前面点上小数点,再在小数点的前面添1个0,得0.035。 学生2:我是这样想的,0.25×0.14的积有4位小数,而350已经有3位,我就在前面添1个0补足,点上小数点,再在小数点前面添1个0。也得0.035。 学生3:我是这样想的,要保证0.25×0.14的积有4位小数,而小数点的前面还需要有1个0。所以我在前面添2个0,再点小数点。也是得0.035。 …… 教师:哪位同学的方法比较简便?从他们的发言中,你明白了什么? 学生:在小数乘小数的计算中,当积的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位,再点小数 点。 教师:现在我们用刚学到的知识来计算这几道题。(课件出示第9页试一试)【简评:本片断有以下特点:一是关注把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原有基础上。“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是新知识的生成点,该片断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遇到新问题时,运用旧知识来解决,教给学生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方法。二是关注学生经历获得知识的过程,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亲身经历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究规 律的过程,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法教材分析教案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一、教学内容 1.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积的近似值。 3.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4.解决问题。 和原实验教材相比,变化有:一是,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例3后增加概括总结法则的活动,给出不完整的计算法则文本。二是,不再安排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运算例题,直接迁移应用到小数四则运算。三是,增加运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例题,分别是估算和分步计费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法的计算和验算。 ⒉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小数)的近似值。 ⒊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⒋让学生在解决有关小数乘法的简单实际问题过程中,理解估算的意义,初步形成估算意识,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⒌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和解释算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初步培养学生学习的迁移能力和推理能力。

三、编排特点 1.选择“进率是十的常见量”作为学习素材,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 对于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而言,“元、角、分”“吨、千克、克”“米、分米、厘米”是他们熟悉的计量单位。根据学生已有的这些知识基础,教材从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中,选择“买风筝”(与元、角有关)“刷油漆”(与米、分米和千克、克有关)的活动为背景,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这样的学习背景,不但能激发学习兴趣,而且能促成学生利用常见的计量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顺利沟通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联系,利于学生将新知纳入已有的认知系统中。 2.应用转化和对比的方法,概括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小数的书写方式、进位规则均与整数相同,所以,教材紧扣两者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 ①用转化的方法,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 ②用对比的方法,处理积中小数点的位置问题。教材在例3的“做一做”后,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分别观察因数和积中小数的位数,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这一关系,准确找到积中小数点的位置。 ③帮助学生按一定顺序概括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方法。教学例3和“做一做”之后,在让学生讨论、归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有序地概括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教材以记录讨论结

新版西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版西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西师大版学校数学五年级(上)全册教案 一、小数乘法 1.小数乘法 第1课时小数乘整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P1~3,例1、例2,课堂活动、练习一的1~4题。 教学目标: 1.结合详细情景探究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和计算办法,能正确举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2.能运用所学学问解决生活中的容易实际问题感触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体味转化思想办法在小数乘法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探索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和计算办法 教学难点:小数乘整数的算理,积的末尾有0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 教学用具:课件,展台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爱好,了解同学的学问起点。

1.课件出示主题图 (1)这是小明在暑期拍摄到的照片,从图中你知道了些什么数学信息,能提出哪些问题,能解决吗? (2)抽同学回答,按照情景图列出算式。 1.6×40.52×86 1.95×41 2.观看说说这些算式都有什么共同特点?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学习怎样计算小数乘整数。(板书:小数乘整数) 二、探究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和计算办法 1.学习例1:一位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竖式计算的书写算法 我们先来思量买西红柿的问题:每千克4.2元的西红柿,买6千克要多少元? 这个问题,能不能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学问来解决呢? (1)同学尝试解答。 (2)组织同学沟通各自的解法。 预设1:4.2×6表示6个4.2相加,即4.2+4.2+4.2+4.2+4.2=25.2元 预设2:4.2元转化为42角,42×6=252(角),252角就是25.2元 按照学生们的回答,你有没有什么问题想问问大家的?

预设①:为什么要把“元”化成“角”来计算呢?他用了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把“元”化成“角”就是把4.2这个小数转化成整数,然后再计算。他采纳的是“转化”的办法。) 预设①:除了用“角”来计算可以把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外,你还能想到用那些办法把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计算呢?(4.2扩大10倍就变成整数)预设①:252是4.2×6的结果吗?那应当把252怎样处理呢?为什么要把252缩小10倍? 比较几种解法,你喜爱那种?为什么?(喜爱把因数扩大成整数来计算,再把积缩小相同的倍数) 小结:计算4.2乘6,把4.2扩大10倍,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计算,再把积缩小相同的倍数。(在竖式中相应板书) (3)在菜市场里挑选一个自己想解决的问题来解决。同学自由挑选,全班沟通,说出解法。 (4)观看这些算式中因数的小数位数和积的小数位数,你发觉了什么?(因数中有一位小数,乘出来的积也是一位小数)(板书) (5)怎样计算小数乘整数? 归纳:小数乘整数的计算可以先按整数乘法举行计算,再看因数中的小数位数确定积的小数位数。(一按整数乘,二打小数点) (6)规范小数乘整数竖式的书写办法(普通:小数乘整数只需要将两个因数的末尾对齐,不需要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即时练:9×1.8同学自立完成,注重竖式的对位。 1.8 1.8 ×9×9(不对)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小数的乘法和除法(二)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小数的乘法和除法(二)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教材内容:第一部分是小数乘法;第二部分是小数除法。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的进行小数乘除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小数乘除法的意义和法则。 教学难点:积和商里小数点的处理。 课时安排: 共14课时

(1)小数乘小数(一) 教学内容:p.86、87的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五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相应的试题。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探究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中的特殊情况:一位小数乘整十数 板书:0.5×30 怎么算更方便? (一般方法:先当成整数乘得150,

再点一位小数得15 简便方法:看成5乘3等于15。) 解释简便方法:0.5×30=0.5×30×10÷10=(0.5×10)×(30÷10)=5×3=15 应用:0.7×20 0.8×50 0.6×30…… 0.07×200 0.08×500 0.06×300…… 2、笔算中的特殊情况: 0.094×180 指出小数乘法的步骤(板书):(1)末尾对齐。在考虑这点的时候有2个先不看:小数前面的0,整数末尾的0,所以列竖式时当成是94乘18,写成(略)(2)当整数乘,(写出乘的过程) (3)补“0”。(指出:当乘数是整数且末尾有0的时候要补“0”。) (4)点小数点。(指出:一位小数乘整数积是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乘整数积是两位小数……) (5)化简。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1的图,说说在这个平面

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小数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小数教案教学设想:本节课的教学,单位“1”和分数单位这两个概念特别重要,应从直观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用利操作、争论、沟通等形式绽开小组学习,适当绽开概念的形成过程,帮忙学生在过程中获得者得感悟,自己构建这些概念的意义。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原有分数学问根底上,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2、经受熟悉分数意义的过程,培育学生的抽象、概括力量。 3、利用操作、争论、沟通等形式绽开小组学习,培育学生的合作探究力量,培育质疑和验证科学学问的力量。 教学重点:明确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学难点:对单位“1”的理解。 教具和学具:卷尺、四张长方形白纸、四条一米长的绳子、若干个小立方体和一捆绘画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1、师:我们已经初步熟悉了分数。(板书:分数)谁来说几个分数?(板书:如1/4)你知道分数各局部的名称吗?(板书):师:那你们知道分数是

怎样产生的吗? 二、教学分数的产生。 2、能依据成语说出下面的分数吗? 一分为二()七上八下()百里挑一()十拿九稳() 1、请一个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说一说,用“米”做单位,看看测量的结果能不能用整数表示。那剩下的缺乏一米怎么记? 2、在古代,人们就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师用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演示古人测量的状况)。课件呈现情境图,介绍分数的起源和进展历史。 3、总结:在测量、分物的时候,可能得不到整数的结果,需要用一种新的数表示——分数表示。所以分数是人类为了适用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4、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平均安排一些东西,也经常会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状况。比方两个小朋友平分一个橘子、一块月饼、一块饼干等,每人分到的能用整数表示吗?用什么分数表示? 三、教学分数的意义。 师:下面教师要先考考大家,你能举例说明1/4的含义吗?(投影出示题目,学生口答) 出示一个1/4的正方形的阴影局部。 师:阴影局部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它表示什么意思? 2、师:以下图中的阴影局部能用1/4表示吗?为什么? 如生说可以,则问:你为什么觉得可以用1/4表示呢?生说理由。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详细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单元分析 主备人: 备课组成员: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教学设计理念: 1、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 由于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学时应紧紧抓住这种联系,帮助学生将未知转化为已知。如,在例2“0.72×5”的教学中,可提出转化性的问题:“你能将它转化为已学过的乘法算式吗?”,引导学生经历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的学习过程,同时获得用转化的思想方法去探究新知的本领。2、指导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提高简单的推理能力。 本单元学习过程中,学生感到困难的不是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掌握,而是对算理的理解和表述。因此,教学时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对计算的过程做出合理性的解释。如,教学“1.2×0.8”时,应引导学生先说出将因数“1.2和0.8”转化为整数12和8的理由,再说出积“96”扩大到原来积的“100”倍,所以必须将“96”缩小到它的1/100的理由。这个算理清楚了,能表达了,在实际操作时,就能正确地移动小数点的位置,达到正确计算的目的。 3.注意引导学生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 让学生学会探求模式、发现规律是数与代数领域学习的重要目标。在组织学生自主小结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同时,注意引导他们去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关于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探究现实中小数乘法的问题,通过合作交流,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获得成功的体验,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