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我遇上南唐后主李煜_高三作文

当我遇上南唐后主李煜_高三作文

当我遇上南唐后主李煜_高三作文
当我遇上南唐后主李煜_高三作文

当我遇上南唐后主李煜

雨后独自漫步于此,只为寻找一方纷华散尽、不见铅华的净土。很久以前在梦里梦到过眼前的景象,飘渺而真实:杂草丛生,弥漫着寂寞与凄凉,野花恣肆地开着,掩没了曾经烟雨中的歌舞楼台和万间宫阙的痕迹。我想从这里找到历史的印记,若有若无。我想象这儿住过哪位先人,又有怎样的传奇。可是只能为那些人哀叹:他们不知,多年后,自己的辉煌已化为尘土随历史远去,空余子规悲啼猿哀鸣的凄凉诗句。

有笛声随风传来,漂浮在头顶又远在天边,像轻纱似的薄雾笼罩着我,却分明是如泣如诉的笛声在歌唱:“风又飘飘,雨又潇潇,窗外的雨湿了谁家的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又将谁人抛”。此时,远处走来一人,尘满面、鬓如霜。我原以为是风尘仆仆来这里取景的演员,于是走上前问:“你饰演谁?”那人愣了一下,轻轻地答:“李煜。”“你饰演李煜吗?就那南唐后主?”那人眼里含着泪,点点头:“是,本人正是李煜。多少年了,此地早已物是人非。曾经‘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而今‘门巷寥落人去后,望残烟草低迷’,可悲可叹呵——”我原本因演员这么入戏而感动呢,只听那人长叹一句:“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我转身问他:“如果你真是李煜,怎么会在这里?”李煜说:“原本我以为后世会因为我的诗篇而赞美我,没想到死后来到天庭,透过天上那稀薄的烟云,我看到我的子民在痛斥着我,他们说我是昏庸无道的暴君,我深感历史的不公。我认为自己和

李白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一代才人,都秀口吐出辞藻华丽的诗句,一个流传千古,一个却遗臭万年;他不谙世事,我不理朝政。我不知道到底是为什么。于是天庭给我一次重返人间的机会,让我听听后人对我的褒贬评说。”

我无奈地对他说:“让我来评评你吧:你作为一国之君,老百姓的衣食父母,却不理朝政,眼看着百姓们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中流离失所,却沉迷于歌舞,不知无数人的深痛灾难是你一人贪图享乐的后果。而你又是一个天才的词人。我不得不说,如果你不生在帝王之家,或是抛弃南唐皇帝的宝座专心写词,或许早已名传千古了。”

李煜笑笑说:“是啊,我本不该当这个皇帝的,可是我的大哥年纪轻轻就离我们而去了,他是一个多么有才干的皇子啊!不然,南唐也不会断送在我的手上了。”说罢,湿衣泪滂滂。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

我看着他,想看到那些躺在史书里的字句都纷纷活了起来,他们拼成一个憔悴落魄的末代皇帝,虚无缥缈的向我走来,又幻化成烟波浩渺般的愁绪积聚在我心头,挥之不去。我问:“你觉得委屈吗?如果我是你,我会放弃那些歌舞笙箫,甚至丢下我从小爱好的文学,因为我知道,我应该是一位忧国忧民的皇帝,我应该心系天下百姓而不是做一个荒淫无道的人。当我看到禾生垄亩无东西的麦田,当我看到归来头白还戍边的百姓,我心如刀割,哪会有心思过豪奢风流的生活啊。”

李煜说:“是鱼就不该在天上飞翔,我的世界注定不属于那里。你可知我的心里积攒着什么忧愁。沉迷于歌舞,只是我解脱的手

段罢了。”

天空又挥洒起小雨,李煜仰着头,任雨水毫无保留地浇洒在自己脸上,那张脸,经历了乱世的创伤显得更加沧桑。“多久没有感受过雨水的洗礼了,一千多年吧。记得一千多年前,我忽然由一国之君变成宋太宗的俘虏,夜里梦见自己仍是南唐的皇帝,醒来却发现一切都离我远去了。外面正挥洒着小雨。”“于是你写道:‘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他笑了:“想不到这么多年了,人们还记得我的诗词。”

“是啊,记得。”我喃喃道,看着他的身影在雨雾下越来越模糊,最后隐没在潺潺的雨水中。那雨,像一道横亘了历史的帘幕。

“哈,你原来躲到这儿来了,”朋友不知什么时候来到我身旁,“这么点路也能把你累成这样,呆在又冷又湿的环境中睡觉,不着凉才怪。”“我睡觉了?”我疑惑地站起身,却发现身旁一张宣纸已被雨水打湿,上面模模糊糊地书写着“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我愣住了,越发觉得李煜的确曾在我面前哀叹过什么。“快走!”朋友催促我,或许她没发现我身旁这张纸。

“荒草枯萎,碎瓦掩埋,风笛沧海,生死尘埃。雨水将朱红灌溉,在昨夜凋谢了洁白。”

我想起李煜的词“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据说李煜就是因此词而死的。宋太宗从这首词里听出李煜雨后独自漫步于此,只为寻找一方纷华散尽、不见铅华的净土。很久以前在梦里梦到过眼前的景象,飘渺而真实:杂草丛生,弥漫着寂寞与凄凉,野花恣肆地开着,掩没了曾

经烟雨中的歌舞楼台和万间宫阙的痕迹。我想从这里找到历史的印记,若有若无。我想象这儿住过哪位先人,又有怎样的传奇。可是只能为那些人哀叹:他们不知,多年后,自己的辉煌已化为尘土随历史远去,空余子规悲啼猿哀鸣的凄凉诗句。

有笛声随风传来,漂浮在头顶又远在天边,像轻纱似的薄雾笼罩着我,却分明是如泣如诉的笛声在歌唱:“风又飘飘,雨又潇潇,窗外的雨湿了谁家的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又将谁人抛”。此时,远处走来一人,尘满面、鬓如霜。我原以为是风尘仆仆来这里取景的演员,于是走上前问:“你饰演谁?”那人愣了一下,轻轻地答:“李煜。”“你饰演李煜吗?就那南唐后主?”那人眼里含着泪,点点头:“是,本人正是李煜。多少年了,此地早已物是人非。曾经‘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而今‘门巷寥落人去后,望残烟草低迷’,可悲可叹呵——”我原本因演员这么入戏而感动呢,只听那人长叹一句:“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我转身问他:“如果你真是李煜,怎么会在这里?”李煜说:“原本我以为后世会因为我的诗篇而赞美我,没想到死后来到天庭,透过天上那稀薄的烟云,我看到我的子民在痛斥着我,他们说我是昏庸无道的暴君,我深感历史的不公。我认为自己和李白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一代才人,都秀口吐出辞藻华丽的诗句,一个流传千古,一个却遗臭万年;他不谙世事,我不理朝政。我不知道到底是为什么。于是天庭给我一次重返人间的机会,让我听听后人对我的褒贬评说。”

我无奈地对他说:“让我来评评你吧:你作为一国之君,老百姓的衣食父母,却不理朝政,眼看着百姓们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中

流离失所,却沉迷于歌舞,不知无数人的深痛灾难是你一人贪图享乐的后果。而你又是一个天才的词人。我不得不说,如果你不生在帝王之家,或是抛弃南唐皇帝的宝座专心写词,或许早已名传千古了。”

李煜笑笑说:“是啊,我本不该当这个皇帝的,可是我的大哥年纪轻轻就离我们而去了,他是一个多么有才干的皇子啊!不然,南唐也不会断送在我的手上了。”说罢,湿衣泪滂滂。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

我看着他,想看到那些躺在史书里的字句都纷纷活了起来,他们拼成一个憔悴落魄的末代皇帝,虚无缥缈的向我走来,又幻化成烟波浩渺般的愁绪积聚在我心头,挥之不去。我问:“你觉得委屈吗?如果我是你,我会放弃那些歌舞笙箫,甚至丢下我从小爱好的文学,因为我知道,我应该是一位忧国忧民的皇帝,我应该心系天下百姓而不是做一个荒淫无道的人。当我看到禾生垄亩无东西的麦田,当我看到归来头白还戍边的百姓,我心如刀割,哪会有心思过豪奢风流的生活啊。”

李煜说:“是鱼就不该在天上飞翔,我的世界注定不属于那里。你可知我的心里积攒着什么忧愁。沉迷于歌舞,只是我解脱的手段罢了。”

天空又挥洒起小雨,李煜仰着头,任雨水毫无保留地浇洒在自己脸上,那张脸,经历了乱世的创伤显得更加沧桑。“多久没有感受过雨水的洗礼了,一千多年吧。记得一千多年前,我忽然由一国之君变成宋太宗的俘虏,夜里梦见自己仍是南唐的皇帝,醒来却发现一切都离我远去了。外面正挥洒着小雨。”“于是你写道: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他笑了:“想不到这么多年了,人们还记得我的诗词。”

“是啊,记得。”我喃喃道,看着他的身影在雨雾下越来越模糊,最后隐没在潺潺的雨水中。那雨,像一道横亘了历史的帘幕。

“哈,你原来躲到这儿来了,”朋友不知什么时候来到我身旁,“这么点路也能把你累成这样,呆在又冷又湿的环境中睡觉,不着凉才怪。”“我睡觉了?”我疑惑地站起身,却发现身旁一张宣纸已被雨水打湿,上面模模糊糊地书写着“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我愣住了,越发觉得李煜的确曾在我面前哀叹过什么。“快走!”朋友催促我,或许她没发现我身旁这张纸。

“荒草枯萎,碎瓦掩埋,风笛沧海,生死尘埃。雨水将朱红灌溉,在昨夜凋谢了洁白。”

我想起李煜的词“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据说李煜就是因此词而死的。宋太宗从这首词里听出李煜雨后独自漫步于此,只为寻找一方纷华散尽、不见铅华的净土。很久以前在梦里梦到过眼前的景象,飘渺而真实:杂草丛生,弥漫着寂寞与凄凉,野花恣肆地开着,掩没了曾经烟雨中的歌舞楼台和万间宫阙的痕迹。我想从这里找到历史的印记,若有若无。我想象这儿住过哪位先人,又有怎样的传奇。可是只能为那些人哀叹:他们不知,多年后,自己的辉煌已化为尘土随历史远去,空余子规悲啼猿哀鸣的凄凉诗句。

有笛声随风传来,漂浮在头顶又远在天边,像轻纱似的薄雾笼罩着我,却分明是如泣如诉的笛声在歌唱:“风又飘飘,雨又潇

潇,窗外的雨湿了谁家的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又将谁人抛”。此时,远处走来一人,尘满面、鬓如霜。我原以为是风尘仆仆来这里取景的演员,于是走上前问:“你饰演谁?”那人愣了一下,轻轻地答:“李煜。”“你饰演李煜吗?就那南唐后主?”那人眼里含着泪,点点头:“是,本人正是李煜。多少年了,此地早已物是人非。曾经‘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而今‘门巷寥落人去后,望残烟草低迷’,可悲可叹呵——”我原本因演员这么入戏而感动呢,只听那人长叹一句:“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我转身问他:“如果你真是李煜,怎么会在这里?”李煜说:“原本我以为后世会因为我的诗篇而赞美我,没想到死后来到天庭,透过天上那稀薄的烟云,我看到我的子民在痛斥着我,他们说我是昏庸无道的暴君,我深感历史的不公。我认为自己和李白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一代才人,都秀口吐出辞藻华丽的诗句,一个流传千古,一个却遗臭万年;他不谙世事,我不理朝政。我不知道到底是为什么。于是天庭给我一次重返人间的机会,让我听听后人对我的褒贬评说。”

我无奈地对他说:“让我来评评你吧:你作为一国之君,老百姓的衣食父母,却不理朝政,眼看着百姓们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中流离失所,却沉迷于歌舞,不知无数人的深痛灾难是你一人贪图享乐的后果。而你又是一个天才的词人。我不得不说,如果你不生在帝王之家,或是抛弃南唐皇帝的宝座专心写词,或许早已名传千古了。”

李煜笑笑说:“是啊,我本不该当这个皇帝的,可是我的大哥年纪轻轻就离我们而去了,他是一个多么有才干的皇子啊!不然,南

唐也不会断送在我的手上了。”说罢,湿衣泪滂滂。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

我看着他,想看到那些躺在史书里的字句都纷纷活了起来,他们拼成一个憔悴落魄的末代皇帝,虚无缥缈的向我走来,又幻化成烟波浩渺般的愁绪积聚在我心头,挥之不去。我问:“你觉得委屈吗?如果我是你,我会放弃那些歌舞笙箫,甚至丢下我从小爱好的文学,因为我知道,我应该是一位忧国忧民的皇帝,我应该心系天下百姓而不是做一个荒淫无道的人。当我看到禾生垄亩无东西的麦田,当我看到归来头白还戍边的百姓,我心如刀割,哪会有心思过豪奢风流的生活啊。”

李煜说:“是鱼就不该在天上飞翔,我的世界注定不属于那里。你可知我的心里积攒着什么忧愁。沉迷于歌舞,只是我解脱的手段罢了。”

天空又挥洒起小雨,李煜仰着头,任雨水毫无保留地浇洒在自己脸上,那张脸,经历了乱世的创伤显得更加沧桑。“多久没有感受过雨水的洗礼了,一千多年吧。记得一千多年前,我忽然由一国之君变成宋太宗的俘虏,夜里梦见自己仍是南唐的皇帝,醒来却发现一切都离我远去了。外面正挥洒着小雨。”“于是你写道:‘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他笑了:“想不到这么多年了,人们还记得我的诗词。”

“是啊,记得。”我喃喃道,看着他的身影在雨雾下越来越模糊,最后隐没在潺潺的雨水中。那雨,像一道横亘了历史的帘幕。

“哈,你原来躲到这儿来了,”朋友不知什么时候来到我身旁,“这么点路也能把你累成这样,呆在又冷又湿的环境中睡觉,不

着凉才怪。”“我睡觉了?”我疑惑地站起身,却发现身旁一张宣纸已被雨水打湿,上面模模糊糊地书写着“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我愣住了,越发觉得李煜的确曾在我面前哀叹过什么。“快走!”朋友催促我,或许她没发现我身旁这张纸。

“荒草枯萎,碎瓦掩埋,风笛沧海,生死尘埃。雨水将朱红灌溉,在昨夜凋谢了洁白。”

我想起李煜的词“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据说李煜就是因此词而死的。宋太宗从这首词里听出李煜雨后独自漫步于此,只为寻找一方纷华散尽、不见铅华的净土。很久以前在梦里梦到过眼前的景象,飘渺而真实:杂草丛生,弥漫着寂寞与凄凉,野花恣肆地开着,掩没了曾经烟雨中的歌舞楼台和万间宫阙的痕迹。我想从这里找到历史的印记,若有若无。我想象这儿住过哪位先人,又有怎样的传奇。可是只能为那些人哀叹:他们不知,多年后,自己的辉煌已化为尘土随历史远去,空余子规悲啼猿哀鸣的凄凉诗句。

有笛声随风传来,漂浮在头顶又远在天边,像轻纱似的薄雾笼罩着我,却分明是如泣如诉的笛声在歌唱:“风又飘飘,雨又潇潇,窗外的雨湿了谁家的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又将谁人抛”。此时,远处走来一人,尘满面、鬓如霜。我原以为是风尘仆仆来这里取景的演员,于是走上前问:“你饰演谁?”那人愣了一下,轻轻地答:“李煜。”“你饰演李煜吗?就那南唐后主?”那人眼里含着泪,点点头:“是,本人正是李煜。多少年了,此地早已物是人非。曾经‘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而今‘门

巷寥落人去后,望残烟草低迷’,可悲可叹呵——”我原本因演员这么入戏而感动呢,只听那人长叹一句:“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我转身问他:“如果你真是李煜,怎么会在这里?”李煜说:“原本我以为后世会因为我的诗篇而赞美我,没想到死后来到天庭,透过天上那稀薄的烟云,我看到我的子民在痛斥着我,他们说我是昏庸无道的暴君,我深感历史的不公。我认为自己和李白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一代才人,都秀口吐出辞藻华丽的诗句,一个流传千古,一个却遗臭万年;他不谙世事,我不理朝政。我不知道到底是为什么。于是天庭给我一次重返人间的机会,让我听听后人对我的褒贬评说。”

我无奈地对他说:“让我来评评你吧:你作为一国之君,老百姓的衣食父母,却不理朝政,眼看着百姓们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中流离失所,却沉迷于歌舞,不知无数人的深痛灾难是你一人贪图享乐的后果。而你又是一个天才的词人。我不得不说,如果你不生在帝王之家,或是抛弃南唐皇帝的宝座专心写词,或许早已名传千古了。”

李煜笑笑说:“是啊,我本不该当这个皇帝的,可是我的大哥年纪轻轻就离我们而去了,他是一个多么有才干的皇子啊!不然,南唐也不会断送在我的手上了。”说罢,湿衣泪滂滂。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

我看着他,想看到那些躺在史书里的字句都纷纷活了起来,他们拼成一个憔悴落魄的末代皇帝,虚无缥缈的向我走来,又幻化成烟波浩渺般的愁绪积聚在我心头,挥之不去。我问:“你觉得委屈吗?如果我是你,我会放弃那些歌舞笙箫,甚至丢下我从小

爱好的文学,因为我知道,我应该是一位忧国忧民的皇帝,我应该心系天下百姓而不是做一个荒淫无道的人。当我看到禾生垄亩无东西的麦田,当我看到归来头白还戍边的百姓,我心如刀割,哪会有心思过豪奢风流的生活啊。”

李煜说:“是鱼就不该在天上飞翔,我的世界注定不属于那里。你可知我的心里积攒着什么忧愁。沉迷于歌舞,只是我解脱的手段罢了。”

天空又挥洒起小雨,李煜仰着头,任雨水毫无保留地浇洒在自己脸上,那张脸,经历了乱世的创伤显得更加沧桑。“多久没有感受过雨水的洗礼了,一千多年吧。记得一千多年前,我忽然由一国之君变成宋太宗的俘虏,夜里梦见自己仍是南唐的皇帝,醒来却发现一切都离我远去了。外面正挥洒着小雨。”“于是你写道:‘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他笑了:“想不到这么多年了,人们还记得我的诗词。”

“是啊,记得。”我喃喃道,看着他的身影在雨雾下越来越模糊,最后隐没在潺潺的雨水中。那雨,像一道横亘了历史的帘幕。

“哈,你原来躲到这儿来了,”朋友不知什么时候来到我身旁,“这么点路也能把你累成这样,呆在又冷又湿的环境中睡觉,不着凉才怪。”“我睡觉了?”我疑惑地站起身,却发现身旁一张宣纸已被雨水打湿,上面模模糊糊地书写着“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我愣住了,越发觉得李煜的确曾在我面前哀叹过什么。“快走!”朋友催促我,或许她没发现我身旁这张纸。

“荒草枯萎,碎瓦掩埋,风笛沧海,生死尘埃。雨水将朱红

灌溉,在昨夜凋谢了洁白。”

我想起李煜的词“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据说李煜就是因此词而死的。宋太宗从这首词里听出李煜雨后独自漫步于此,只为寻找一方纷华散尽、不见铅华的净土。很久以前在梦里梦到过眼前的景象,飘渺而真实:杂草丛生,弥漫着寂寞与凄凉,野花恣肆地开着,掩没了曾经烟雨中的歌舞楼台和万间宫阙的痕迹。我想从这里找到历史的印记,若有若无。我想象这儿住过哪位先人,又有怎样的传奇。可是只能为那些人哀叹:他们不知,多年后,自己的辉煌已化为尘土随历史远去,空余子规悲啼猿哀鸣的凄凉诗句。

有笛声随风传来,漂浮在头顶又远在天边,像轻纱似的薄雾笼罩着我,却分明是如泣如诉的笛声在歌唱:“风又飘飘,雨又潇潇,窗外的雨湿了谁家的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又将谁人抛”。此时,远处走来一人,尘满面、鬓如霜。我原以为是风尘仆仆来这里取景的演员,于是走上前问:“你饰演谁?”那人愣了一下,轻轻地答:“李煜。”“你饰演李煜吗?就那南唐后主?”那人眼里含着泪,点点头:“是,本人正是李煜。多少年了,此地早已物是人非。曾经‘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而今‘门巷寥落人去后,望残烟草低迷’,可悲可叹呵——”我原本因演员这么入戏而感动呢,只听那人长叹一句:“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我转身问他:“如果你真是李煜,怎么会在这里?”李煜说:“原本我以为后世会因为我的诗篇而赞美我,没想到死后来到天庭,透过天上那稀薄的烟云,我看到我的子民在痛斥着我,他们说我是昏庸无道的暴君,我深感历史的不公。我认为自己和

李白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一代才人,都秀口吐出辞藻华丽的诗句,一个流传千古,一个却遗臭万年;他不谙世事,我不理朝政。我不知道到底是为什么。于是天庭给我一次重返人间的机会,让我听听后人对我的褒贬评说。”

我无奈地对他说:“让我来评评你吧:你作为一国之君,老百姓的衣食父母,却不理朝政,眼看着百姓们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中流离失所,却沉迷于歌舞,不知无数人的深痛灾难是你一人贪图享乐的后果。而你又是一个天才的词人。我不得不说,如果你不生在帝王之家,或是抛弃南唐皇帝的宝座专心写词,或许早已名传千古了。”

李煜笑笑说:“是啊,我本不该当这个皇帝的,可是我的大哥年纪轻轻就离我们而去了,他是一个多么有才干的皇子啊!不然,南唐也不会断送在我的手上了。”说罢,湿衣泪滂滂。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

我看着他,想看到那些躺在史书里的字句都纷纷活了起来,他们拼成一个憔悴落魄的末代皇帝,虚无缥缈的向我走来,又幻化成烟波浩渺般的愁绪积聚在我心头,挥之不去。我问:“你觉得委屈吗?如果我是你,我会放弃那些歌舞笙箫,甚至丢下我从小爱好的文学,因为我知道,我应该是一位忧国忧民的皇帝,我应该心系天下百姓而不是做一个荒淫无道的人。当我看到禾生垄亩无东西的麦田,当我看到归来头白还戍边的百姓,我心如刀割,哪会有心思过豪奢风流的生活啊。”

李煜说:“是鱼就不该在天上飞翔,我的世界注定不属于那里。你可知我的心里积攒着什么忧愁。沉迷于歌舞,只是我解脱的手

段罢了。”

天空又挥洒起小雨,李煜仰着头,任雨水毫无保留地浇洒在自己脸上,那张脸,经历了乱世的创伤显得更加沧桑。“多久没有感受过雨水的洗礼了,一千多年吧。记得一千多年前,我忽然由一国之君变成宋太宗的俘虏,夜里梦见自己仍是南唐的皇帝,醒来却发现一切都离我远去了。外面正挥洒着小雨。”“于是你写道:‘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他笑了:“想不到这么多年了,人们还记得我的诗词。”

“是啊,记得。”我喃喃道,看着他的身影在雨雾下越来越模糊,最后隐没在潺潺的雨水中。那雨,像一道横亘了历史的帘幕。

“哈,你原来躲到这儿来了,”朋友不知什么时候来到我身旁,“这么点路也能把你累成这样,呆在又冷又湿的环境中睡觉,不着凉才怪。”“我睡觉了?”我疑惑地站起身,却发现身旁一张宣纸已被雨水打湿,上面模模糊糊地书写着“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我愣住了,越发觉得李煜的确曾在我面前哀叹过什么。“快走!”朋友催促我,或许她没发现我身旁这张纸。

“荒草枯萎,碎瓦掩埋,风笛沧海,生死尘埃。雨水将朱红灌溉,在昨夜凋谢了洁白。”

我想起李煜的词“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据说李煜就是因此词而死的。宋太宗从这首词里听出李煜

“是啊,记得。”我喃喃道,看着他的身影在雨雾下越来越模糊,最后隐没在潺潺的雨水中。那雨,像一道横亘了历史的帘幕。

“哈,你原来躲到这儿来了,”朋友不知什么时候来到我身旁,“这么点路也能把你累成这样,呆在又冷又湿的环境中睡觉,不着凉才怪。”“我睡觉了?”我疑惑地站起身,却发现身旁一张宣纸已被雨水打湿,上面模模糊糊地书写着“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我愣住了,越发觉得李煜的确曾在我面前哀叹过什么。“快走!”朋友催促我,或许她没发现我身旁这张纸。

“荒草枯萎,碎瓦掩埋,风笛沧海,生死尘埃。雨水将朱红灌溉,在昨夜凋谢了洁白。”

我想起李煜的词“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据说李煜就是因此词而死的。宋太宗从这首词里听出李煜雨后独自漫步于此,只为寻找一方纷华散尽、不见铅华的净土。很久以前在梦里梦到过眼前的景象,飘渺而真实:杂草丛生,弥漫着寂寞与凄凉,野花恣肆地开着,掩没了曾经烟雨中的歌舞楼台和万间宫阙的痕迹。我想从这里找到历史的印记,若有若无。我想象这儿住过哪位先人,又有怎样的传奇。可是只能为那些人哀叹:他们不知,多年后,自己的辉煌已化为尘土随历史远去,空余子规悲啼猿哀鸣的凄凉诗句。

有笛声随风传来,漂浮在头顶又远在天边,像轻纱似的薄雾笼罩着我,却分明是如泣如诉的笛声在歌唱:“风又飘飘,雨又潇潇,窗外的雨湿了谁家的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又将谁人抛”。此时,远处走来一人,尘满面、鬓如霜。我原以为是风尘仆仆来这里取景的演员,于是走上前问:“你饰演谁?”那人愣了一下,轻轻地答:“李煜。”“你饰演李煜吗?就那南唐后主?”

那人眼里含着泪,点点头:“是,本人正是李煜。多少年了,此地早已物是人非。曾经‘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而今‘门巷寥落人去后,望残烟草低迷’,可悲可叹呵——”我原本因演员这么入戏而感动呢,只听那人长叹一句:“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我转身问他:“如果你真是李煜,怎么会在这里?”李煜说:“原本我以为后世会因为我的诗篇而赞美我,没想到死后来到天庭,透过天上那稀薄的烟云,我看到我的子民在痛斥着我,他们说我是昏庸无道的暴君,我深感历史的不公。我认为自己和李白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一代才人,都秀口吐出辞藻华丽的诗句,一个流传千古,一个却遗臭万年;他不谙世事,我不理朝政。我不知道到底是为什么。于是天庭给我一次重返人间的机会,让我听听后人对我的褒贬评说。”

我无奈地对他说:“让我来评评你吧:你作为一国之君,老百姓的衣食父母,却不理朝政,眼看着百姓们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中流离失所,却沉迷于歌舞,不知无数人的深痛灾难是你一人贪图享乐的后果。而你又是一个天才的词人。我不得不说,如果你不生在帝王之家,或是抛弃南唐皇帝的宝座专心写词,或许早已名传千古了。”

李煜笑笑说:“是啊,我本不该当这个皇帝的,可是我的大哥年纪轻轻就离我们而去了,他是一个多么有才干的皇子啊!不然,南唐也不会断送在我的手上了。”说罢,湿衣泪滂滂。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

我看着他,想看到那些躺在史书里的字句都纷纷活了起来,他们拼成一个憔悴落魄的末代皇帝,虚无缥缈的向我走来,又幻

化成烟波浩渺般的愁绪积聚在我心头,挥之不去。我问:“你觉得委屈吗?如果我是你,我会放弃那些歌舞笙箫,甚至丢下我从小爱好的文学,因为我知道,我应该是一位忧国忧民的皇帝,我应该心系天下百姓而不是做一个荒淫无道的人。当我看到禾生垄亩无东西的麦田,当我看到归来头白还戍边的百姓,我心如刀割,哪会有心思过豪奢风流的生活啊。”

李煜说:“是鱼就不该在天上飞翔,我的世界注定不属于那里。你可知我的心里积攒着什么忧愁。沉迷于歌舞,只是我解脱的手段罢了。”

天空又挥洒起小雨,李煜仰着头,任雨水毫无保留地浇洒在自己脸上,那张脸,经历了乱世的创伤显得更加沧桑。“多久没有感受过雨水的洗礼了,一千多年吧。记得一千多年前,我忽然由一国之君变成宋太宗的俘虏,夜里梦见自己仍是南唐的皇帝,醒来却发现一切都离我远去了。外面正挥洒着小雨。”“于是你写道:‘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他笑了:“想不到这么多年了,人们还记得我的诗词。”

“是啊,记得。”我喃喃道,看着他的身影在雨雾下越来越模糊,最后隐没在潺潺的雨水中。那雨,像一道横亘了历史的帘幕。

“哈,你原来躲到这儿来了,”朋友不知什么时候来到我身旁,“这么点路也能把你累成这样,呆在又冷又湿的环境中睡觉,不着凉才怪。”“我睡觉了?”我疑惑地站起身,却发现身旁一张宣纸已被雨水打湿,上面模模糊糊地书写着“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我愣住了,越发觉得李煜的确曾在我面前哀叹过什么。“快走!”朋友催促我,或许她没发现我身旁这

张纸。

“荒草枯萎,碎瓦掩埋,风笛沧海,生死尘埃。雨水将朱红灌溉,在昨夜凋谢了洁白。”

我想起李煜的词“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据说李煜就是因此词而死的。宋太宗从这首词里听出李煜雨后独自漫步于此,只为寻找一方纷华散尽、不见铅华的净土。很久以前在梦里梦到过眼前的景象,飘渺而真实:杂草丛生,弥漫着寂寞与凄凉,野花恣肆地开着,掩没了曾经烟雨中的歌舞楼台和万间宫阙的痕迹。我想从这里找到历史的印记,若有若无。我想象这儿住过哪位先人,又有怎样的传奇。可是只能为那些人哀叹:他们不知,多年后,自己的辉煌已化为尘土随历史远去,空余子规悲啼猿哀鸣的凄凉诗句。

有笛声随风传来,漂浮在头顶又远在天边,像轻纱似的薄雾笼罩着我,却分明是如泣如诉的笛声在歌唱:“风又飘飘,雨又潇潇,窗外的雨湿了谁家的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又将谁人抛”。此时,远处走来一人,尘满面、鬓如霜。我原以为是风尘仆仆来这里取景的演员,于是走上前问:“你饰演谁?”那人愣了一下,轻轻地答:“李煜。”“你饰演李煜吗?就那南唐后主?”那人眼里含着泪,点点头:“是,本人正是李煜。多少年了,此地早已物是人非。曾经‘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而今‘门巷寥落人去后,望残烟草低迷’,可悲可叹呵——”我原本因演员这么入戏而感动呢,只听那人长叹一句:“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我转身问他:“如果你真是李煜,怎么会在这里?”李煜说:“原本我以为后世会因为我的诗篇而赞美我,没想到死后来

到天庭,透过天上那稀薄的烟云,我看到我的子民在痛斥着我,他们说我是昏庸无道的暴君,我深感历史的不公。我认为自己和李白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一代才人,都秀口吐出辞藻华丽的诗句,一个流传千古,一个却遗臭万年;他不谙世事,我不理朝政。我不知道到底是为什么。于是天庭给我一次重返人间的机会,让我听听后人对我的褒贬评说。”

我无奈地对他说:“让我来评评你吧:你作为一国之君,老百姓的衣食父母,却不理朝政,眼看着百姓们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中流离失所,却沉迷于歌舞,不知无数人的深痛灾难是你一人贪图享乐的后果。而你又是一个天才的词人。我不得不说,如果你不生在帝王之家,或是抛弃南唐皇帝的宝座专心写词,或许早已名传千古了。”

李煜笑笑说:“是啊,我本不该当这个皇帝的,可是我的大哥年纪轻轻就离我们而去了,他是一个多么有才干的皇子啊!不然,南唐也不会断送在我的手上了。”说罢,湿衣泪滂滂。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

我看着他,想看到那些躺在史书里的字句都纷纷活了起来,他们拼成一个憔悴落魄的末代皇帝,虚无缥缈的向我走来,又幻化成烟波浩渺般的愁绪积聚在我心头,挥之不去。我问:“你觉得委屈吗?如果我是你,我会放弃那些歌舞笙箫,甚至丢下我从小爱好的文学,因为我知道,我应该是一位忧国忧民的皇帝,我应该心系天下百姓而不是做一个荒淫无道的人。当我看到禾生垄亩无东西的麦田,当我看到归来头白还戍边的百姓,我心如刀割,哪会有心思过豪奢风流的生活啊。”

李煜说:“是鱼就不该在天上飞翔,我的世界注定不属于那里。你可知我的心里积攒着什么忧愁。沉迷于歌舞,只是我解脱的手段罢了。”

天空又挥洒起小雨,李煜仰着头,任雨水毫无保留地浇洒在自己脸上,那张脸,经历了乱世的创伤显得更加沧桑。“多久没有感受过雨水的洗礼了,一千多年吧。记得一千多年前,我忽然由一国之君变成宋太宗的俘虏,夜里梦见自己仍是南唐的皇帝,醒来却发现一切都离我远去了。外面正挥洒着小雨。”“于是你写道:‘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他笑了:“想不到这么多年了,人们还记得我的诗词。”

论李煜词论文

学习中心编号:174 学习中心名称: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论李煜词》 学生姓名潘愈丹 学号1521740353006 类型网络教育 专业汉语言文学教育 层次专升本 指导教师 日期2017年4月23日

目录 摘要 (3) 一、李煜词创作的背景 (4) (一)李煜简介 (4) (二)李煜生活经历 (5) 二、李煜词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6) (一)李煜词前期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6) (二)李煜词后期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7) 三、李煜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8) 参考文献: (9)

论李煜词 摘要 李煜生在在动荡的年代,唐诗已经走完了灿烂光辉的历程,晚唐的最后一抹晚霞也消失了它的光辉。五代词人的星辉日渐闪亮。其中最为耀眼的便是南唐后主李煜。李煜的词,就数量上来说,可信为他本人所作的,不过三十余首,比起温、韦及冯延巳来,可说较少。但他的词,却能以己少许,胜人多许。人们对于李煜词的艺术成就,往往给予较高的评价,如清谭献在《复堂词话》中所说:“后主之词,足当太白诗篇,高奇无匹。”李煜作为一个荒淫无能的亡国之君,他的词却能为人们长期传诵,引起许多人的强烈共鸣,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索。本文拟从李煜词创作的历史背景入手对其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等方面作一个较为全面的论述。 关键词:李煜,诗歌,艺术特色

一.李煜词的创作背景 (一)李煜简介 评论文学作品必须“知人论世”,因为文学作品是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情趣以及他所处的时代气息的反映。尤其是诗词。因此,要正确评价李煜词的思想内容,就必须与他的人生遭遇结合起来。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又号莲峰居士。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文献太子卒,他以尚书令知政事,居东宫。元宗十九年,立为太子。元宗南巡,太子留金陵监国,九六一年继位,时年二十五岁。在位十五年。九七五年,宋将曹彬攻破金陵,李煜出降,第二年到汴京,封违命侯,后改封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七月七夕被宋太宗用牵机药毒死,终年四十二岁。李煜是个多愁善感的天才词人。他自小便生活在一个艺术气氛浓厚的环境之中。父亲李璟,“多才艺,好读书,善骑射,”他的书法学羊欣,善八分书。“时时作为歌诗,皆出入风骚。”两个弟弟(韩王从善与吉王从谦)富于文艺修养。两位夫人(大小周后)精于音律歌舞。大周后“通书史,善歌舞,尤工琵琶。”曾补全霓裳羽衣残谱。 在这样的艺术氛围里,李煜更是博通众艺,造诣甚高。工书:有《书述》一篇,自谓得卫夫人及钟王镫法,有聚针钉、金错刀、撮襟诸体。黄庭坚《跋李后主书》谓其“笔意深婉”,《宣和画谱》说他的金错刀书“虽若甚瘦,而风神有余。”善画:《梦溪补笔谈》卷二:“后主善画,尤工翎毛。”(“墨竹清爽不凡。”(都穆《寓意篇·题后主墨竹》)“所画林木飞鸟,远过常流,高出意外。”(郭若虚《图画见闻志》)知音律:徐铉为李煜作墓志铭,说他洞晓音律,精别雅郑,“曾为文论乐,以续《乐论》”(徐铉《骑省集》)宋邵思《雁门野说》:“南唐后主精于音律,凡度曲莫非奇绝。开宝中,国将除,自撰《念家山》一曲,既而广为《念家山破》,其谶可知也。宫中民间日夜奏之,未及两月,传满江南。”精鉴赏:雅尚图书,藏书十万余卷。“多校雠精审,编秩完具,与渚国本不类。”(马令《南唐书·朱弼传》)内府书画至多,“诸书画中时有李后主题跋。”(《梦溪补笔谈》卷二)李煜“为文有汉魏风”,著雅颂文赋凡三十卷,又著《杂说》百篇,“时人以为可继《典论》。”(马令《南唐书·后主传》)李煜的艺术才华与他

李煜诗词赏析5篇

李煜诗词赏析5篇 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千古词帝”,对后世影响甚大。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李煜文、词、书、画创作均丰。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李煜诗词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秋莺 朝代:五代|作者:李煜 残莺何事不知秋,横过幽林尚独游。 老舌百般倾耳听,深黄一点入烟流。 栖迟背世同悲鲁,浏亮如笙碎在缑。 莫更留连好归去,露华凄冷蓼花愁。 《秋莺》是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李煜的代表作之一。此诗纯用“赋体”,不事雕琢,以简驭繁,以明白晓畅的诗句表现了囚徒生活的苦楚,让人产生无限的同情悲悯,教人神思黯然。因之,本诗是咏物诗中的佳作无疑了。 病起题山舍壁 朝代:五代|作者:李煜 山舍初成病乍轻,杖藜巾褐称闲情。

炉开小火深回暖,沟引新流几曲声。 暂约彭涓安朽质,终期宗远问无生。 谁能役役尘中累,贪合鱼龙构强名。 这首《病起题山舍壁》诗与两首《渔父》词就主题而言,应该是一致的。即示人回避宫廷斗争的刻意韬晦之作。两首《渔父》词,是题在《供奉卫贤春江钓叟图》上的,而这首七律诗,却是题在山舍墙壁上的。李煜的意图很明白,就是想让人人看到这些诗作,更想让人知道他不关心朝政,或者确切地说这是专给那些猜忌他的人看的。不然,为何总要题在显眼处呢?这正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他刻意写这些诗词,实际是不打自招,弄巧成拙地暴露了他的问鼎意图,依长兄太子弘冀机警沉诈之质,肯定是会看穿他的内心的。所幸弘冀于显德六年(公元959年)九月病死。弘冀之死,其因不明,亦是迷案,谁又知非他人先下手为强呢?李煜的五位兄长皆死的不甚合理。但李璟元宗死后,李煜这条“鲤鱼”自然而然地就化成了“龙”了。其实李煜当初并不叫李煜。字重光,初名从嘉。在元宗李璟晏驾后,嗣位于金陵时“更今名。”嗣位后改名李煜,其实质意义,又就是“鲤鱼化龙。”这里无意研讨弘冀太子的死因,但李煜的嗣位是大有文章的。他既无意“有意千重雪”,又无心“宗远问无生”,他的“垂纶”和“杖藜”只是他实施他“鲤鱼化龙”计划的一个步骤而已。窃以为数兄死因不明,必与李煜

李煜作文素材

李煜 李煜,五代时南唐国君,世称李后主。他在诗词方面造诣极高,有‘千古词帝’之称。纳兰性德在《渌水亭杂说》中说道:“花间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质量。李后主兼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李煜的词摆脱了《花间集》的浮糜,语言明快,用情真挚,亡国后的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成为宋初婉约派的开山,被后世尊称为“词圣” 醉生梦死,懦弱亡国 南唐后期,国事颓废,宋金对南唐虎视眈眈,李煜的叔父和兄长争夺帝位,局势一片混乱。然而,对权势无意的李煜踏歌而行,高唱:“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谁料,叔死兄亡的现实将最无心争夺帝位的他推上了权利的顶峰。 李煜正式继位时,年仅25岁。他不谙政治,贪图安逸,沉迷佛教。他生性懦弱,没有一统天下的豪情壮志。他庸驽无能,卑屈事宋,岁时贡献,府藏为之空竭。他念佛填词,醉生梦死,诗书画造诣日臻佳境,而南唐皇朝气息奄奄,日薄西山。 公元975年,宋军长驱直入,围攻金陵。李煜草率迎战,溃不成军。自杀未遂后,有良知有爱憎的他以“不屠城,保民众”为条件,出城降宋,被俘至汴京。为羞辱李煜,宋太祖赵匡胤封他为“违命侯”。一夜之间,李煜便从显赫一时的君主沦为任人凌辱的阶下囚。 绝代才子,千古词帝 清代评论家赵翼有言:“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国破家亡,李煜陷入了对故国的无限思念和对往日的不绝悔恨之中。当比他早四年亡国,此时也在汴京的南汉国主刘鋹奴颜婢膝事宋时,他却在宋君臣面前始终保持沉默,“无言独上西楼”,任由“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在心头纷扰缠绕。于是在寂寞梧桐的深深庭院,有他“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的苦苦追忆,在春意阑珊的冷冷秋夜,有他“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的切切悔悟,在“林花谢了春红”的满地狼藉中,有他“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无奈感慨。春已逝,梦已空。故国不再,情何以堪。“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凄凄楚楚的吟唱终令宋太宗心生恼怒,一壶鸩酒让这个不识时务的“违命侯”魂赴黄泉。 “做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李煜用字字血泪字字珠玑的词句去诉说国破家亡的深仇剧痛,血泪之词成就了他“词中之帝”的文名,可惜一杯毒酒结束了他42年短暂而幽恨深长的生命。“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绝笔之作,唱出了他一生的愁绪,也成就了世代流传的千古绝唱。

李煜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

一 李煜(937一978),字重光,南唐后主,在位仅十五年,史称“李后主”。 唐末纷乱,地方割据势力纷纷称帝,南方诸国并立,在江淮地区前后有吴和南唐。吴臣徐知浩废吴主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徐自称唐朝后裔,遂改李姓,建都金陵(南京)。南唐在975年被北宋灭亡,后主李煜肉袒出降,被俘至东京,封“违命侯”,过着名为王侯,实则囚徒的生活。978年的七夕,据说因后主在囚禁之所命歌妓作乐唱《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抒亡国之痛,寄故国之思,而被宋太宗毒死,死时年仅42岁。“薄命君王”为才名,为才死。 前期贵为帝王,后期沦为阶下之囚,反差极大的生活经历,使李煜对生活的感触较之一般人更为深刻,这就使他在词创作方面眼界更大,感慨更深。加之,他在即位之前,由于生得阔额丰颊骄齿,一目重瞳子,所以在宫廷争斗中,遭到太子弘冀的猜忌。为避祸曾隐于山林,不参与政事,而把主要精力放在读书、研读诗词、书画音乐上。据资料记载:“后主才识清赡,书画兼精,尝观其所画林木飞鸟,远出常流,高出意外。”可见李后主天赋卓越。郭若虚《图画见闻志》称:“李后主才高识博,雅尚图书,蓄聚尤丰,尤精鉴赏。”李煜凭着高度的鉴赏力,破除浮靡的词风,使词精而不浮,艳而不淫,形成一种清丽的风格,有矫枉过正之功。再者,南唐统治地区金陵、扬州是长江中下游最繁荣的都市,南唐君臣皆雅好文学,因此南唐作词之风炽烈。陈世修的《阳春集序》说:“金陵盛时,内外无事,朋僚亲旧或当宴集,多云藻思为乐府新词,俾歌者倚丝竹歌之,所以娱宾遗兴也。”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加之政治方面的原因和大、小周后的影响(据说大周后曾得到《霓裳羽衣曲》的残谱,她用琵琶来弹,竟然补足全谱),再加本人的秉赋使李煜的词创作在南唐词人中卓然独树一帜。 二 李煜的词早期不过是帝王奢侈淫乐生活的写照。但是和《花间集》中的词作相比,艺术却已见不凡。内容上虽然和陈后主的宫体诗《玉树后庭花》如出一辙,但给人的感觉却是异样,语言自然明快,流丽如珠;词中形象生动传神,栩栩如生;感情真率甚至有点放纵的倾向。全不似花间词浓艳香软、矫情伪饰。如《一斛珠》:“晓妆初过,沉檀轻注些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绣床斜凭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词中那女子的娇憨情态,宛在眼前,呼之欲出。其他如《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等虽写艳情却自有种清丽的风格,“归来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亡国之后,李煜词风大变。生活的大起大落,使李煜从醉生梦死、酣歌曼舞的生活中清醒过来。面对残酷的现实,他只能日日以泪洗面,并把这苦痛倾泻在词作之中。这时期他的词往往写眼前穷愁凄凉之境地,忆往昔繁荣之生活,通过今昔对比,抒发自己的家国沦亡的苦痛。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词中充满着无穷无尽的难以排解的悲愁。 细读李煜这时期的词作,可以看到,他把亡国之痛直接写在词里,且采用白描的手法,准确而深刻地表达自己的悲痛心绪。这就改变了晚唐五代以来词人通过妇女形象的描绘,无

关于李煜词的综述

关于李煜词的综述 [摘要] 南唐末代帝王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具有十分重要地位 他是我国晚唐五代影响较大的词作家。他的词作以南唐降宋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主要奢华的贵族生活,后期主要写亡国之思,现存其词作三十余首,其中后期词作占三分之一。对于李煜的创作,前人专论很少,为单篇论文的较多,但这并不代表否认他在词史上的地位。 一、后唐词人对李煜词的评价 刘锋焘在《从李煜到苏轼—“士大夫词”的承继与自觉》(《文史哲》2006年第5期)一文中认为“李煜后期的词作‘感慨遂深’,与前期词作的绮靡香艳绝不类同,在词史上第一次‘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但这一开创性的贡献直到苏轼的出现才真正得到了自觉的继承。从李煜突变性的开创,到宋初诸人有意无意地渐变,再到苏轼明确地自觉,‘士大夫之词’在各种内因外因的作用下完成了它演进确立的过程。而李煜和苏轼,则是千年词史上两个重要的关节点。”而苏轼之所以能承续李煜开创的新境界,作者认为是“人生遭际的变化为苏轼对词体的改革提供了最佳的契入点,最终使他的创作‘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从而把李煜晚年开创的‘感慨遂深’的‘士大夫词’在间隔几代词人后终于明确而自觉地继承了下来。”词研究上,李煜一直是个亮点,本年度对李煜的研究还有:章莉《李煜写梦词浅探》(《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第2期)就李煜记梦词作出分析。徐伯鸿《略谈李煜词的叙事性特征》(《社科纵横》2006年第9期)说“学术界一般说:强烈的抒情性是南唐后主李煜词最为

显著的艺术特征。”但“李煜的词作中叙事完整,叙述场景的空间有限,叙述话语独特。词人以内焦点叙述方式将叙事性和抒情性有机地整合起来,通过特定的场景和简单的因果情节,成功地塑造了自我形象,重构了感人至深的话语世界。”熊开发的《“十字架”上的李煜—关于李后主悲剧宗教意义的比较研究》(《中国比较文学》2006年第3期)则从独特宗教视野对李煜悲剧进行了比较研究:“李煜的‘罪’是全人类错误的象征,他的痛苦则是担荷这种错误的独特方式。王国维以‘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来评价南唐词人李后主,不仅意味着一种迥然不同的文学批评—宗教文学观,更是从担荷、‘罪恶’等具有终极关怀意义的角度来揭示文学和历史的意味。传统儒家思想、佛教和基督教等关于‘罪恶’、‘担荷’的理论不仅有助于理解李煜悲剧更深层的意义,也有助于理解类似于李煜的发生在中国历史上的其他更多命运悲剧的意义。” 二、宋代著名词人对李煜词的学习和借鉴 李煜的词摆脱了唐五代浓艳香软词风的束缚,在微物小篇的词作中融入了一种极为高远深挚的意境,其创作上的卓越成就对宋代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煜的词将词的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他由“伶工之词”转化为“士大夫之词”的过程,映现出了唐宋词发展的轨迹,影响了宋一代的许多词人。自李煜后期“士大夫之词”出现后,给整个宋代词人以巨大影响,使他们知道,在“词为艳科”之外,还有另一种写法。范仲淹《渔家傲》气派宏大、苍茫混成的风格;柳永词感慨遥深、意境深远的铺叙手法;苏轼、辛弃疾浑然一体、气

李煜《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原文与翻译赏析

李煜《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原文与翻译赏析 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 南唐后主李煜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注释: ①此词调《木兰花》,《全唐诗》注曰:“一名《玉楼春》,一名《春晓曲》,一名《惜春容》。”《草堂诗余》、《词的》、《古今词统》、《古今诗余醉》等本中有题作“宫词”。 ②晓妆:一作“晚妆”。《全唐诗》中作“晓妆”。晓妆初了,晓妆刚结束。初了,刚刚结束。明肌雪:形容肌肤明洁细腻,洁白如雪。 ③春殿:即御殿。以其豪华、盛大而称“春殿”。李白《越中览古》诗有“宫女如花满春殿”之句。嫔(pín)娥:这里泛指宫中女子。鱼贯列:像游鱼一样一个挨一个地依次排列,这里指嫔娥依次排列成行的样子。 ④笙箫吹断水云间:笙箫,《词综》、《历代诗余》、《古今词统》、《全唐诗》等本作“凤箫”。《花草粹编》作“笙歌”。笙箫,笙和箫,泛指管乐器。吹断,吹尽。水云间,吕本二主词、侯本二主词、吴本二主词于“间”处空格。《全唐诗》、《花草粹编》、《古今词统》、

《词综》等本中均作“水云闲”;《松隐文集》作“水云中”。水云间即水和云相接之处,谓极远。 ⑤重按霓(ní)裳歌遍彻:重按,一再按奏。按,弹奏。霓裳,《霓裳羽衣曲》的简称。唐代宫廷著名法曲,传为唐开元年间河西节度使杨敬忠所献。初名《婆罗门曲》,后经唐玄宗润色并配制歌词,后改用此名。唐白居易《琵琶行》中有句:“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绿腰》。”歌遍彻,唱完大遍中的最后一曲,说明其歌曲长、久,音调高亢急促。遍,大遍,又称大曲,即整套的舞曲。大曲有排遍、正遍、遍、延遍诸曲,其长者可有数遍之多。彻,《宋元戏曲史》中云:“彻者,入破之末一遍也”,六一词《玉楼春》有“重头歌韵响铮,入破舞腰红乱旋”之句,可见曲至入破以后则高亢而急促。 ⑥临春:《词综》、《历代诗余》、《古今词统》、《全唐诗》等本中均作“临风”。郑骞《词选》中云:“临春,南唐宫中阁名,然作…临风?则与…飘?字有呼应,似可并存。”香屑:香粉。飘香屑:相传后主宫中的主香宫女,拿着香粉的粉屑散布于各处。 ⑦醉:心醉、陶醉。拍:拍打,这里兼有为乐曲击出拍节之意。阑干:即栏杆。情味:《花草粹编》、《词谱》、《全唐诗》、《词林纪事》等本中均作“情未”。切:恳切,真挚而迫切的心情。 ⑧归:回。休放:《词综》、《词谱》、《历代诗余》、《全唐诗》等本中同此。萧本二主词、吕本二主词、吴本二主词、《词林纪事》、《类编草堂诗余》等本中均作“休照”。烛光:晨本二主词中同此;吕本二主词、吴本二主词、萧本二主词、《花草粹编》、《词综》、《词

作文素材

高中作文重要素材 一.人物类 1.孙膑 性格:智慧,能屈能伸 事件:庞涓嫉妒,围魏救赵,田忌赛马 评价: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孙膑强调战争是国家政治生活中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只有以强有力的武力作为保障,才能够使国家安定、富强。但是,他反对穷兵黩武,指出作战胜利能够挽救濒临灭亡的国家但战败也同样会失去土地、危害社稷,一味好战必然会灭亡,自取其辱,所以必须慎重地对待战争,不可不用也不可滥用。 2.韩愈 不平则鸣 指受到委曲和压迫就要发出不满和反抗的呼声。出自唐·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进学解》)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治学名联) 3.曹操 性格:聪明透顶、愚不可及,狡猾奸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心胸狭窄。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易中天)唯才是举,海纳百川。 名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评价: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毛泽东) 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后汉书》

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赤壁赋》 事件:官渡之战之后,曹操缴获了袁绍大量的图书,资料,文件,书信,就发现其中有自己的人写给袁绍的信,按照一般人的反应,这是通敌的证据,这是背叛的证据,应该把它拿出来,一个一个按图索骥,把那些叛徒,把那些二心的,把那些动摇份子都给揪出来,而曹操没有。曹操发现这些书信,看都不看,立即下令,全部烧毁,曹操做得很漂亮,当时很多人不理解,就问曹操,为什么把这么重要的证据都毁掉了,因为曹操很清楚,他是以弱胜强,老实说,自己心里都没底,何况大家呢,这勾结袁绍又不是一个二个,三个五个,可能是几十个,上百个,这都清算不过来,何必要清算呢,这个人情,曹操做得很好,曹操当着全部人的面把这些证明全部烧毁,让大家放心,跟着曹某,只要忠诚,以前的事概不追究。(曹操很会装糊涂,装糊涂才能宽容人,宽容人才能得人心,得人心才能得天下。) 4.项羽 性格:胸怀大志,士可杀不可辱,忠贞于英雄之名,忠贞于大丈夫之气,自矜功伐。 事件:破釜沉舟,霸王别姬,兵败垓下 诗句: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学文不过能记住姓名,学武不过能以一抵百,籍要学便学万人敌!” 评价:“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题乌江亭》) “项羽拔山盖世之雄,喑呜叱咤,千人皆废,为什么身死东城,为天下人笑?他的失败原因‘妇人之仁,匹夫之勇’两句话包括尽了。当其败北之时,如果渡过乌江,卷土重来,尚不知鹿死谁手。而项羽向天长叹:‘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我而王,我何面见之?纵不言,籍独无愧于心?’英雄一世却没能战胜自己的自尊心!放弃了一线生机。”(现代文学作品点评) 5.刘邦 性格:豁达大度,从谏如流

南唐后主李煜其人其词

李煜专题阅读 引言 李煜是公认的五代词人的颠峰,他与北宋词人柳永苏轼,南宋词人李清照辛弃疾,形成了词的历史上的三座高峰。细数我国历代君主,能文者众,但诗词作品能流传后代的则寥寥无几。清乾隆皇帝,一生写诗共达43392首,一人可敌全唐诗48900首,以诗的数量来说堪称举世“诗帝”,然而时至今天,竟无一首传世。而一千年前在位仅15载的南唐后主李煜,一生只写了三十五首阕词,却能流传千古,这不是异数,而的确都是至情至性之作,动人心弦,流芳百世。“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几乎人人都能传诵,“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几乎个个皆知。 人物简介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第六子。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一、李煜——悲剧皇帝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史称李后主。李煜出生在了一个帝王之家,工书善画,能诗擅词,又精通音乐,还会点武艺。李煜不适合做皇帝,正如宋朝的徽宗。他也无意于皇位,但命运却偏偏钟情于他,虽然他有六个哥哥,但他们不是夭折,就是病死。就这样,不想作皇帝的李煜,在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在没有接受任何政治培训的条件下,登上了大位。此时的南唐岌岌可危,这“危”在他父亲李璟在位时就已出现。他继位时宋已代周,南唐对宋称臣,颓势已就,无法挽回。而李璟也不是一个有为的皇帝,也是一个多愁善感的种,喜欢摆弄文字,从他现存的四首词中,可以看出危机已很严重,故字里行间除了“愁”,便是“恨”。 然而,有着一副纤弱柔肠,习惯吟风弄月的李煜,如何能整军治国?他想复兴国家,只可惜能力不济,于是整日与莺歌燕舞,琴棋书画为伴,在对宋的委曲求全中度过了十五年的帝王生活。宋灭南唐后,被封为违命侯。“此时朝夕只以泪洗面”,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作为悲剧人物的李煜,在经历了极盛之荣与绝悲之辱之后,失去了生活的自由,生命遭压抑、围困,毁灭的痛苦时时吞噬他的生命,他的灵魂倍受煎熬,他在绝望中苦苦地挣扎。那国破家亡的深悲巨痛,抚今思昔的无穷悔恨,身陷囹圄的忧惧,遭受玩弄的屈辱,忍辱负重的凄凉,以及在痛苦绝望中对人生的思索、对生命的思考、对前途的迷茫,使得他在词中频频回望故土,环思宇内,力图找到一份人生的答案。“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是何等的悲惨!“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又是何等的凄凉……两年的囚徒生活,李煜是在泪雨与愁雾中度过,到了他的《虞美人》一下子将家“愁”国“恨”推到了顶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宋太宗不愿意了,于是在他四十二岁生日的时候,命其大儿子楚王元佐送去放有“牵机药”的寿酒,把他送上不归路。我们可以想见李煜颤微微的举起酒杯时那写在脸上的无奈的表情,他是不是有些后悔,他一定还有好多的话要说,还有好多的情要诉,可……他于是猛然举起了酒杯,在极度痛苦中,结束了他的“愁”,他的“恨”。短短的两载时光,李煜的文学天才得到了最彻底的释放,为此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可以说李后主是老天开的一个玩笑,如果他只是一个普通人,也许真能成为一代词宗,可老天偏

《谈李煜词的艺术美》论文(人教版高二必修一)

《谈李煜词的艺术美》论文(人教版高二 必修一) 摘要:李煜是我国词坛上一颗璀璨的星辰,他的词在题 材与意境上突破了晚唐五代词以写艳情为主的窠臼,以宣泄 的方式、白描的手法、朴素自然的语言,至情至深地抒发自 己的深哀与巨痛,使词作超出了个人的悲苦与离愁,含蕴了 人生的感伤与悲悒,具有了广泛永恒动人心弦的艺术魅力, 产生了极高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宣泄白描朴素自然深哀与巨痛 感伤与悲悒广泛永恒 在浩瀚的词海中,李煜的词称得上灿若星辰的文化奇珍;在光耀千古的词家中,李煜算得起是卓然独立的一个。 南唐后主李煜不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却是一个杰出的 词人。杜鹃啼血,含悲饮恨而歌,三十几首词便成了他人生 的绝唱,历经千年风霜,传诵至今。探究李词历久不衰独具 魅力的原因,也是众多学者的研究课题。笔者认为,李煜词 之所以能遗世独立具有穿透历史时空的价值,是因为他的独 特人生经历,是因为他将人生悲剧的命运和艺术家的美学追 求完美地融汇在一起,使词作具有了扣人心弦广泛而永恒的 力量,产生了巨大的审美价值,成为有词以来的第一座高峰。 李煜词的审美价值首先体现在带有鲜明浓重感伤悲悒的 思想内涵上。

李煜的身世特点,决定了他词作的思想内涵。李煜流传 下来的词作不是很多,但大部分是令人称道的杰作,这些作 品真实地反映出李后主一生的生活和情感经历。尤其是他晚 期抒写故国之思、亡国之恨的作品,历历悲欢,字字血泪, 无怪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 血书者也。”他的词为人们营造了一个极为浓厚的悲剧氛围,同时也为自己编造了一个苦苦寻求灵魂的精神世界。李煜真 诚地面对自己的灵魂,执着于探索生命的自由与永恒,表达 对人生、对世界的终极关切,使词作形成独特的审美价值。 一、对自己灵魂的忏悔 李后主用他的词,向世人展示了他那深层的苦难,然而 在这深层的苦难之中,饱含了一种极为浓厚的悲剧氛围和忏 悔意识。他用自己的血泪之作,对自己的灵魂进行了深深的 忏悔,使词的思想内涵具有了浓郁的感伤和悲悒。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宵汉,玉树 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 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这首《破阵子》,不仅展示了后主亡国之时的悲苦情怀,而且追悔了自己当年的安逸生活,饱含着一种沉痛的悔恨之情。词的开头便追述了南唐先王所创下的宏伟基业,“四十年”、“家国”、“三千里”、“山河”、“凤阁龙楼”、

论纳兰性德词和李煜词创作风格的异同

论纳兰性德词和李煜词创作风格的异同 北京语言大学 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记录表

教务处制 目录 引言 (2) 一、纳兰性德与李煜的生平 (一)纳兰性德生平 (2) (二)李煜生平 (3) 二、纳兰性德词和李煜词在创作风格上的相似性及成因 (一)两者词创作的风格和类别 (3) (二)家庭背景对词创作前期的影响 (3) (三) 遭遇变故的人生经历对词创作后期的影响 (4) 三、纳兰性德词和李煜词在创作中的差异及成因 (一)两者词创作风格的差异 (5) (二)两者的功名利禄观对词创作的影响 (5) (三)两者的师承涉猎对词创作的影响 (6) 四、纳兰性德词和李煜词的艺术价值及对后世词创作的影响 (一)纳兰性德词的艺术价值及对后世词创作的影响 (7) (二)李煜词的艺术价值及对后世词创作的影响 (7) (三)两者词创作艺术价值及对后世的影响 (8)

结论 (9) 主要参考文献 (1)

摘要 纳兰性德和李煜分别是我国清代和五代十国时期重要的词人,今人若想更好地研究和传承我国古代词的创作,就不得不深入研究和探讨他们在词创作风格上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并结合各自生活时代以及家庭背景分析其成因,如能脚踏实地的研究两者对研究和传承我国古代词创作的风格是不无很大裨益的。 两人所处时代相距六百七十多年且词风酷似,纳兰性德和李煜是历史上经常被拿来做对比的两个人,主要原因是两者的身世和情致都有相似之处。李后主贵为一国之君,纳兰则是相国公子,两人的词却又都显示出与身份不相符的天真和质朴;后主有亡国之恨,纳兰有丧妻之痛,所以他们的词在后期都是以哀婉动人。 关键词:纳兰性德;李煜;词创作风格;相似性;差异 - 1 -

高考作文素材十位文化名人

高考作文素材 中国历史上十位最博学的文化名人 一、张衡(公元78-139) 字平子,今河南南阳人,东汉著名天文学家,地理学家,科技发明家,文学家。117年制造出世界最早的用水力推动的浑天仪(现藏于南京紫金山天文馆),之后造出第一台测量地震的地动仪(早于欧洲1700年)以及气象仪器候风仪(类似于西方的风信鸡,但早1000多年),此外,指南车、会飞的木雕、活动日历等很多当时领先于世界的发明都出自张衡之手。科技著作有专门解释浑天仪运行原理的《浑天仪图注》。他是世界上第一个解释月食成因的人,著有天文著作《灵宪》,这些伟大的成就奠定了他在中国科技史上的卓越地位,也影响了整个世界的科技发展。在数学上,张衡著有《算罔论》(已失传),他计算的圆周率是3.1622,虽不够准确,但在1800多年前就有如此精确的计算的确十分令人惊叹。地理学上,他绘制的地图十分先进,流行了几百年。同时,张衡还是个杰出的文学家,他的《二京赋》是京都大赋的极致,堪与辞赋大家的作品比肩,《四愁诗》、《归田赋》等也是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绘画方面他是东汉六大画家之一,成就非凡。张衡以其耀眼的科技发明和多面的全才令人景仰,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语:“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历史中亦所罕见。” 二、蔡邕(公元133-192)字伯喈,今河南杞县人。蔡邕广博典籍,是东汉时期广学无所不逮的文化巨匠,曾拜中郎将,故世称“蔡中郎”。《后汉书》关于他的记载:“好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蔡邕是一个艺术全才,书法成就卓然,自成一家,字体工整秀丽,创造的“飞白书”独具一格,影响深远。他的碑文纂刻“骨气通达,爽爽为神”,作品有《六经碑石》等。作为杰出的音乐家,他通晓音律,对琴很有研究,焦尾琴就是他的发明。蔡邕的文学成就也十分突出,作品很多,艺术水平也居于魏晋大家的行列,比较著名的有《述行赋》,《翠鸟诗》等。蔡邕同时是东汉享有盛名的画家,他的绘画作品有《讲学图》,《小列女图》等,可惜大都散佚不传。作为魏晋时代少有的博学之才,蔡中郎在当时是非常有名气的人物,受到很多学士的追随,他的女儿蔡文姬同样也是多样皆通,这与他的影响有很大关系。蔡中郎的光芒同时也会引来其他文人、同行的嫉妒,最终这位文化巨人被司徒王允陷害至死,成为了政治的牺牲品,十分可惜。 三、王维(公元701-761)字摩诘,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画家,书法家,音律专家。他九岁能诗文,21岁中进士,多才多艺,名动京师。诗歌上开唐代山水田园一派,成就很高,作品意境清旷苍秀,静谧幽美,充满禅趣,诗风清丽自然,流传甚广,至今仍有很多名句争相传诵,被认为是盛唐时期成就仅次于李,杜的诗歌大家,号称“诗佛”。王维另一个可与诗歌并行的成就便是他的绘画成就,他首创泼墨山水画,奠定了中国山水画的基础,几乎影响着中唐以后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全部历史,历代在山水画上占主流的人物都受了王维的影响,他的文人画理论也为后代继承并发扬,被尊为文人画的前辈和“南宗画派”之祖。他把诗与画两种艺术的意境巧妙的相互融会,做到了诗有画境,画有诗意的艺术特色,为历代文人所激赏。苏轼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书法上王维主要工于草书和隶书,自成一体。他还娴于丝竹音律,懂得作乐。此外在文学上他的散文和政论也很出色。后期罢官归隐山林,读禅讼佛,他的字就是取自于佛教的维摩诘居士(博学之士),而他也作到了真正的博学,隐士的情怀与淡薄的人格也是后世文人所标榜与效仿的一种精神境界。 四、李煜(公元937—978)字重光,今江苏徐州人,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后主,著名词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一被后人传诵千古的名句就是出自这位懵懂皇帝之手,作为文学家,他是一流的,作为帝王,他却是末流的,因为南唐这个小国就是在他的手中埋葬的。“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便是对这位才子的真实评价。李煜的诗词现存约四十首,数量不多,但每首都是精品,每一句都透露着他的纯真的性情与

南唐后主李煜与荒淫逸乐的“花间派”

南唐后主李煜与荒淫逸乐的“花间派” 中国古代性文化考究之第五章封建社会“性宽松”的性文化 第七节唐代“诗词歌赋”中的性爱吟唱二、五代十国时红楼月夜的“花间派” 唐朝灭亡以后,进入了五代。五代是一个军阀混战的时代,60多年间多次改朝换代,政治局势非常混乱,中原一带的广大人民经常处在黑暗动荡的生活里。但是,在这个苦难的时代里,西蜀和南唐都是较少受到战争的破坏、因而社会比较安定、经济比较繁荣的富饶地区,而这两处小王朝的皇帝和大臣们又都怀着苟安的心理,寄情声色,过着奢靡腐化的生活,成为沉溺于红楼月夜的荒淫逸乐之徒。纸醉金迷的生活使这个时期以性爱为主体的文学又有了一些发展。 这个时期,适应着歌台舞榭的需要,那些剪翠裁红、专以描写女人为能事的词就大量地应运而生。后蜀赵承祚把这些词编成一集,共收作者18人,词500首,名曰《花间集》,这

就是"花间派"得名的由来。这个词派的主要成员有韦庄、薛昭蕴、牛峤、毛文锡、牛希济、欧阳炯、鹿虔扆、阎选、尹鹗,李珣、和凝、孙光宪等。 《花间集》序文(欧阳炯作)中说: “杨柳”、“大堤”之句,乐府相传。“芙蓉”、“曲诸”之篇,豪家自制。莫不争高门下,三千玳瑁之簪。竞富樽前,数十珊瑚之树。则有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不无清绝之辞,用助娇娆之态。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倡风。何止言之不文,所谓秀而不实。 这篇序文,可算是把“花间派”的宗旨、渊源道尽无遗。《花间集》里的作品也确实是如此,绝大部分都是沿袭温庭筠香软词风的后尘,而内容却更加颓靡,风格也尤见苒弱。例如欧阳炯的《浣溪沙》:“凤屏鸳枕宿金铺”,“兰麝细香闻喘息”又如孙光宪的《菩萨蛮》:“薄寒笼醉态,依旧铅华在。握手送人归,半拖金缕衣”,这样一类的淫巧侈丽之词是很多的。其它像牛峤的《菩萨蛮》、张泌的《浣溪沙》等,更是露骨地去描写追逐女人或幽会调情时的声态,词的格调愈见卑下。《花间集》中比较能够脱去浓腻的脂粉气息,具有较为开阔

毕业论文-论李煜与纳兰性德词风之异同-定稿

论李煜与纳兰性德词风之异同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03汉教一班张画 摘要:李煜与纳兰性德,中国历史上两位才华绝代的才子。一位是偏安一隅的没落国君,一位是身居华林的贵胄子弟.不同的生活经历与相似的精神气质,铸就了两人词作中的异与同.李煜词多富贵气,多愧疚绝望之感;纳兰词多闲适之意,有雄浑壮阔之势。然而两人却又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他们的词作大多清新俊秀,哀感顽艳。 关键词:李煜,纳兰性德,异同 Abstract :Li Y u and Na lan xing de, two talents certainly generation of talented person in Chinese history. The declining monarch which is rules in one corner of the kingdom, is the body occupies Hualin the noble descent juniors . The different life experience and the similar mental makings, cast on two person of words have made different and with similarities. Li Y u’s word is rich in noble gas, feels ashamed despairs; Na lan’s word is comfortable meaning, has the vigorous grand potential . However ,two people actually also have a biggest common ground, their word does mostly pretty fresh, and sadness. Key words: Liyu, Na lan xing de,,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云:“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可见,王国维对李煜的词作赞誉极高,认为后主词传神,句句皆用心谱成,情真意切。同时,在《人间词话》里,王国维对纳兰性德的评价也是极高,称他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李后主与纳兰性德是中国词坛上颇有影响力的两位大家。认为他们相似的精神气质,致使后人常常将两位相比较。更有说纳兰词“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对此,本文拟以他俩的词为观照对象,探求两人词风的异与同。 一后主词多富贵气,纳兰词多闲适之意。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他所处的社会地位、生活遭遇、家庭状况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他的“气派”、“风度”、从而规定并影响了他的词风。作为南唐后主,这一地位就决定了李煜的作品必定会烙上“皇家贵气”“富贵荣华”的印痕。李煜,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最后一代国君。他是李璟的第六子。据有关资料记载:他生有奇表,天资聪颖,颇具才华。然而,因为他生就一副阔额、丰颊、骈齿、重瞳的非凡相貌,便被心胸狭隘,阴险毒辣的长兄弘冀视为项羽再世,看作是未来争夺皇位的劲敌,从而使他遭到无端的冷漠和猜忌(1)。为了免遭弘冀的杀身之祸,李煜从少年时代起,就自甘寂寞,将功名利禄视若浮云,对于国家大事,他尤其退避三舍。可见宫廷斗争及嫉贤妒能在李煜的思想上留下了阴影。此时的李煜只一心向佛,自诩钟隐、钟山隐士、钟峰隐居、钟峰白莲居士、莲峰居士等号。憧憬隐遁钟山,摆脱人世一切烦恼的世外生活。从个性心理的特征看,李煜的性格总体上是和善、内向、懦弱的。然而偏偏造物弄人,这位最无心于功名,也最不适合当皇帝的人最终却坐上了皇帝的宝座。李煜即位时,已是强敌压境,朝不保夕,然而他始终没有皇帝的豪气和统一天下的决心,终日沉迷于诵佛,书画,作文,享乐等极富情趣之事,他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糜烂生活。即使有大臣提出与他共商国事,也被他一一抑制。富贵荣华,奢侈浪漫,风花雪月的宫廷生活给李煜带来了无限的乐趣。所以在李煜前期的作品题材较窄,主要反映宫廷生活的豪华,富贵,温暖,欢乐和风花雪月,儿女情长的爱情。如《玉楼春》: 晓妆初了肌肤雪,春殿嫔娥鱼贯列。风萧声断水云闲,冲按霓裳歌遍彻。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栏杆情末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月夜。 此词写出了宫廷出游宴乐及归来时的过程。“晓妆初了肌肤雪,春殿嫔娥鱼贯列。风萧声断水云闲,冲按霓裳歌遍彻。”二句从歌女的妆容,数列写出了出游宴乐队伍的气势极其浩大、隆重,让人立马可以清晰地想到此时场面是何等富贵与荣华。然而结尾“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月夜。”一句又显得清雅淡丽。再如《菩萨蛮》: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衩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这首词将宫廷男女夜晚幽会时的那种欢喜,期盼却又小心翼翼的情态,描写得淋漓尽致。此外,在南

李煜词的艺术成就

李煜词的艺术成就 李煜,公元937年生,978年被赐毒酒死。他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又称蓬峰居士,徐州人,是五代南唐最后一个国君,世称“李后主”。他整个青年时代是在他长兄文献太子的迫害下度过的,25岁继位后,史书记载他“专以爱民为急,蠲赋息役,以裕民力;尊重中原,不惮卑屈,境内赖以少安者十有五年”。周后死后,李后主立小周后为继室。他沉湎于丝竹歌舞,很少关心日蹙的国势,南唐小国被灭是不可免的。李后主也曾挣扎过,但国家迅速灭亡,他是负有责任的,战败被囚后他后悔不听潘佑、李平的忠谏一事也可为佐证。李煜虽不属昏庸无能的君主,但朝政上是无可称道的。他在文艺方面却可谓名副其实的才子。他:“精究六经,旁综百氏。常以为周孔之道,不可暂离。经国化民,发号施令,造次于是,始终不渝。酷好文辞,多所述作。一游一豫,必以颂室;载笑载言,不忘经义。”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诗文均通,尤精于词,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着作有文集30卷,杂说百篇,然大多佚失,他和其父南唐中主李璟合着有《南唐二主词》。 李煜的词,基本上属婉约派,但又不尽然。他的生活境遇、精神状况与文学素养诸因素熔炼出其词遗世独立的艺术风格。 亡国前,他的词主要是描写酒酣歌舞、靡丽奢侈的宫廷生活。除有的写别离怀抱和其他伤感情调的具有真实爱情因素的作品外,整个风格柔靡绮丽,是梁陈宫体和花间词风的继续。亡国后,他的词“深哀浅貌,短语长情”,大多是“以血书”的。或叹怨孤寂之苦,或惆怅梦幻之景,或抒写对人生厌倦之情,字里行间渗透了他失去政权后,“日夕以眼泪洗面”的深哀与巨痛,流露出对豪华景象的眷恋和对冷酷现实无可奈何的情绪。风格也与前不同,摒绝了浓厚的脂粉气,显得哀怨凄恻。虽说格调未免过于低沉悲凉,但词的思想内容要比前期的深刻得多,艺术也更臻成熟。亡国后为宋所俘,他在生活与创作上都有了一个大的转折点。 李煜的词具有精湛的艺术性,它情酽如醇,词语凝练,真实自然。小词不小,语浅意深。词人娴熟于经济的白描手法,勾勒色彩鲜明、真实生动的形象,善用新颖贴切的比兴,“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赋抽象之物以具体可感,使无生命之物变得有生命,恰到好处地表现不同的人物相异的心理状态,或描绘同一人物在不同环境的不同情感。 一、通俗自然、精确优美的语言 如:《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上阕从惜花写起,"桃花"句纯任写实,"谢了"二字,语似平淡,实显沉痛,盖事实既成,无可挽回也。"太匆匆"溢出深深惋惜之意。惋惜什么呢桃花岁月人生美好而不可长存的一切"无奈"句既续足惋惜之意,又交待桃花凋谢的原因:这朝来寒雨晚来风的摧残,

论李煜前期词

论李煜前期词 摘要:抛开学界对李煜前期词”内容狭窄” 、”格调不高”之类的成见,从词发展的客观实际历史地看待李煜的前期词,可以发现,李煜前期的一些词作在情感的表现和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已经相当成熟,为其后期词所达到的艺术成就做好了铺垫,并为词在有宋一代的蓬勃发展导夫先路。 关键词:李煜前期词情感内容艺术风格 词学研究者多以公元975年宋灭南唐为分界将李词分为前后两期:南唐时期(937-975)和南唐灭亡后的北宋时期(976-978)。其前期作品18首,后期作品14首,后期作品少于前期。而奠定其在中国词史上重要地位的,主要是其后期的14首作品,后世研究者也在李煜后期词上用力甚深,着墨更多。 相较而言,李词研究者对其前期18首作品的研究却不够深入,且大多评价不高,尤其是早期研究者,如游国恩说,“他前期有些词写他对宫庭生活的迷恋……是十足的亡国之音”,或概而言之一句话“内容狭窄”、“格调不高”,少有能给予客观评价者。本文拟对李后主前期的18首词进行细致研究,以期其前期词有一个更为客观和公允的评价。 一、李煜前期词的情感内容及表现 李煜的前期词,是指其在南唐灭亡被俘入宋之前的39年(937-975)里所创作的18首词。南唐时期,李煜从小受父亲李璟的华彩文章和风流倜傥的诗人气质的影响,过着豪门贵族子弟那种声色犬马、风情旖旎的豪奢生活,爱和美支配着他整个的人生观,因此,李煜前期词的情感内容大都表现豪华与艳情的生活,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 1、李煜前期作品以“怀人”为内容的作品从眷恋所爱之人出发,描写主人公离开爱人之后的心理活动,并以此来塑造人物形象和描绘周围景物。 例如《喜迁莺》:晓月坠,宿云微,无语枕频欹。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啼莺散,余花乱,寂寞画堂深院。片红休扫尽从伊,留待舞人归。 “这是抒写一个欢爱的女子的小词”(詹安泰语),一个女子怀人的无限深情,被作者描绘得十分细腻感人。作品中描写的月、云、雁、莺、花等景物和无心睡眠、辗转反侧的思妇形象,都是为了表达主人公苦苦追忆离人及盼其归来的急切心情服务的。 2、以“宫女”为内容的作品集中表达了女主人公(宫女)的“愁”、“恨”和“思”的情绪,借助景物环境气氛,突出了女主人公心绪情态的描写。 例如《谢新恩》:秦楼不见吹箫女,空余上苑风光。粉英金蕊自低昂。东风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