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利率决定理论ppt

利率决定理论ppt

利率决定理论ppt

【篇一:利率理论】

理论基础

西方早期利率理论

一、利率决定理论

作为利率理论核心的利率决定理论拥有颇多学派,而利率水平的决

定因素通常是他们争论的焦点。通常表现为以下两种观点:其一,

认为借贷资金的供求决定利率水平;其二,认为货币的供求决定利

率水平。在此基础上便形成了对立的两派理论,即新古典学派的借

贷资金理论和凯恩斯学派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在讨论这两个学派的

理论之前需要先对新古典学派理论的基础理论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

理论进行介绍。

1. 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

古典理论是指开始于18世纪中期经历了19世纪的发展甚至还包括

20世纪30年代相关内容的各经济学家综合理论。其中古典学派利率理论是从萨伊法则和货币数量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并且该理论认

为为使社会达到充分就业状态可采取让工资和价格自由伸缩的办法,而该状态通常会导致储蓄和投资的真实数量成为关于利率的一个函数。该理论认为社会上存在一个不被任何货币数量的变动影响且能

使经济体系处于充分就业均衡状态的单一利率水平,故该理论又被

认为是直接由储蓄和投资相互作用而得到的“真实的利率理论”(real interest rate theory)。维克塞尔被认为是将储蓄与投资相联系的

第一人,他将洛桑学派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论结合奥地利学派庞巴

维克的资本理论,同时用储蓄代表借贷资本供给而用投资代表借贷

资本需求而提出储蓄等于投资且货币利率等于自然利率的货币均衡

方法。该方法将货币利率和自然利率区分开来,认为货币利率即实

际或市场利率,它出于资本家或银行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的由银行

部门决定,市场来实现,以货币的形式来表现的借贷资本利率。而

自然利率实际上就是资本边际生产力或预期收益率,产生于生产过

程但随市场储蓄与投资即资本供求变动而变化。货币利率和自然利

率相等时资本处于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此时生产和价格均保持不变,同时货币中性。

该理论认为储蓄s是关于利率的增函数s(r),投资i则是关于利率的

减函数i(r)。他们之间存在储蓄和投资相等的利率。储蓄〉投资时利

率下降,而储蓄〈投资时利率上升,均衡利率出现在储蓄=投资时,故储蓄和投资决定利率。储蓄=投资,或s(r) =i(r)是古典学派利率决定理论的核心。

2. 凯恩斯学派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提出一种侧重对短期货币因素进行分析的货币利率理论即流动性偏好理论。该理论认为所谓的利率是货币使用的成本或放弃货币流动性的补偿,它由货币存量的供求决定而非储蓄和投资或可贷资金供求。该理论重视货币需求即所谓的流动性偏好的存在价值,认为利率和诸如生产率和忍受欲这样的实质因素无关而取决于货币。和古典学派利率理论中认为利息为资本的使用成本由储蓄和投资关系获得的观点相反,他强调了货币的重要性故还被称为货币利率理论。通常货币的需求是人们流动性偏好的体现而货币供给一般是由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决定是一个外生变量。一般认为利率同货币需求成正比而同货币供给成反比。凯恩斯通过大量分析研究后对流动性偏好理论进行了更深层次的解释,他将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分成三类,即:(1)交易动机,它是指人们为当前个人和业务交易之需而准备的现金:(2)谨慎动机,即使部分资源在未来现金流的价

值得到保障:(3)投机动机,即出于自己对未来的判断以牟利为目的持有的现金流。用l1(y)表示交易动机产生的货币需求,即用于消费和投资,它是国民收入y的增函数;用l2(r)表示预防性动机(即谨慎动机)及投机性动机产生的货币需求,它是利率r的反函数。将凯恩斯需求函数定义为:md=l1(y)+l2(r)的形式。在货币供给量ms取决于货币当局的假设下,则均衡的利率水平产生于货币供给=货币需求的时刻,m1十m2二l1(y)十l2(r)是该理论的核心内容。由该理论分析得到,当人们偏好强时,将会增持货币,这时货币需求〉货币供给而使利率升高;反之当人们偏好弱时,货币需求〈货币供给而使下降。

“流动性陷阱”是在实际投资中会和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相悖的一个现象。凯恩斯指出,当货币的投机需求为利率递减函时,那么当利率下降到一定程度的时刻将会导致无穷小的货币投机需求。同时,债券的价格几乎处在最高点,很小幅度的利率上升将伴随着债券价格的下降,这时候人们不管央行通过多大量的增加货币供给来刺激经济都会持有货币而非债券,那么利率不再降债券价格不再升的状态会维持。 3 新古典学派的借贷资金理论

借贷资金理论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剑桥学派的罗柏森(d、h、rocrtson)及瑞典学派的俄林(b、0hlin)是其主要代表人物。他反对

古典学派完全忽略货币因素的做法也不支持凯恩斯学派对实质因素

的完全否定,试图结合货币因素和实质因素,存量和流量来考虑利

率决定问题。该理论认为借贷资金的价格才是利率,而非且该价格

由金融市场上的资金流供求关系决定。

假设存在一个封闭且无政府的经济体,那么借贷资金供给来源于以

下两方面:

(1)随利率上升而上升的企业、家庭实际储蓄即未用于当期消费的

部分,以s表示,s(r)为利率增函数;(2)实际货币供给增加量,用△m表示,且△m是由货币当局决定的与利率变化无关的外生变量,

故用s(r)+△m表示借贷资金的总供给量。同时借贷资金的需求来源

于两方面:(1)和利率变化成反向关系的投资者购买实物资产的资

金需求,即投资需求,用ml表示, i(r)是关于利率的减函数;(2)

企业、家庭为应对实际货币持有量变化而增加的借款或减少的存款,即窖藏需求,这里所指的是其总量的增加量,用m△h表示,其中△h 是关于利率的减函数,故用i(r)+△h(r)来表示借贷资金总需求量。这

里所说的企业、家庭实际储蓄和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中储蓄的

含义相似,是指他们计划不用来进行当期消费的货币量即计划的储蓄,它是上述提到的实质部分。同时实际增加的货币供给量和凯恩

斯利率决定理论所说的货币供给量含义相似,都是指通过信用创造

的方式获得且决定于银行的当期新增货币供给量,它是一个外生变量,即上述提到的货币因素。

该理论和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最大的区别在于:该理论认为利

率不仅仅由储蓄s和投资i决定,窖藏的增量△h和货币供给的增量△m也能决定利率水平。弥补了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中没有认

识到货币的资产功能的缺憾;该理论和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最

大的区别在于:和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认为的货币供求决定利

率的观点不同,该理论认为借贷资金的供求,决定了利率。前者是流

量理论而后者是存量理论,且前者弥补了后者只考虑货币因素而否

定实质因素的缺憾。

4利率决定理论的is-lm模型

提出了著名的is-lm模型,即“希克斯-汉森模型”,它是在凯恩斯宏

观经济理论的基础上概括出了一个经济分析模式,它是一个重要的

宏观经济分析工具,也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两者之间联系的理论

结构。一方面,在产品市场上,消费c、投资i、政府支出g及净出

口x-m加总形成的总支出或总需求决定了国民收入,同时利率r影

响总需求特别是投资需求,货币市场供求决定利率,即产品市场受

货币市场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产品市场决定的国民收入又会影响

货币需求,进而对利率产生影响,这反应的是产品市场影响货币市场,说明产品和货币市场,收入和利率是相互联系而又相互作用的。利率r和国民收入y是该模型的两个决定变量,且在一般均衡方法

下它认为均衡的利率及国民收入水平必须使商品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要使该模型成立必须满足两个条件,i(r)=s(y) 即is, investment – saving和m/p=l1(y)+l2(r)即lm,liquidity preference -

money supply。商品市场均衡时的利率r和国民收入y是r-y平面

上一条向下倾斜的曲线,称为is曲线;同时货币市场均衡时的利率r 和国民收入y则是该平面上一条向上倾斜的曲线,称为lm曲线。可

以通过is-lm曲线的斜率较直观地掌握财政货币政策效果,即当lm

曲线平坦而is曲线陡峭时财政政策效果好,当lm曲线陡峭is曲线

平坦时货币政策效果好。lm曲线分成三个区域,分别是凯恩斯区域、中间区域及古典区域。两条曲线交点处意味着商品市场均衡同时货

币市场出清,对应利率r0及国民收入y0。由此可见,is-lm模型不

仅决定了利率水平r,还决定了国民收入水平y,故经济学家常将其

归为收入决定模型。从利率决定的角度来说,它结合了凯恩斯流动

偏好理论及新古典学派可贷资金理论的分析,也被称为新古典综合

学派利率理论。

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分析,它是围绕is-lm模型展开的,因此称该模型是凯恩斯宏观经济的核心。

二、利率结构理论

利率决定理论在市场上只有单一利率的假定下认为均衡利率是市场

供求相等时得到的利率,但是它没有指出市场上实际是存在不同利

率的差别。而利率结构理论的存在正是回答了利率决定理论所未回

答的问题,讨论关于市场上期限不同、风险不同及类型不同的证券

支付不同利率的原因。该理论大致包括预期理论和市场分割理两种

观点。

1 预期理论

市场价格波动的预期而广义的预期指经济行为主体,包括投资者和

消费者在其行动决策之前对未来的经济形势或者某个经济变量作出

的预测。预期直接产生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人们之所以要对未来

进行预测正是出于对未来不确定性的考虑。

将该理论引用到市场利率问题的讨论上则有,认为贷款期限结构及

风险结构决定了市场的实际利率。该理论的假设条件有:(1)货币

市场是一个具有完全伸缩性的市场;(2)在这个市场中资金的借贷

双方能够对短期利率的未来变动进行预测。故,长期证券的到期收

益大致等于短期证券的平均收益。举例,如有年率分别为3%和4%

的一年期和二年期证券,某人有闲置资金一笔,他既可以购买二年

期证券也可以先购买一年期,到期后再购买一年期。若按后一种方

法购买则新的一年期证券的年率必须超过5%,否则他会购买二年期

证券。故,它可以在资金闲置期获得相等的预期收益。各种证券的

流动性不同,货币〉证券,短期证券〉长期证券,且期限长的证券

要同时承担收入风险和资本风险。在证券利率相同的情况下人们自

然愿意持有期限短的证券。故,高利率的情况下人们才会选择持有

长期证券,其中高出的部分称为流动性贴水又称风险贴水,其高低

值和预期风险因素相关。总而言之,期限不同的证券收益存在差别

的原因并不是市场预期一种证券比另一种证券的收益高,而是市场

预期相同时期内的证券收益相同。若非如此,他会选择购买受益最

大的证券。期限不同证券的预期收益会由于市场套利活动的存在而

趋于相等。 2 市场分割理论

卡伯特森(culbertson,1957)最早倡导从市场的非有效性和投资者

的有限理性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市场分割理论(market

segmentation theory ),它是指完全独立和相互分割具有不同期限

债券的市场,而短期债券和长期债券在这样的市场上进行交易达到

各自的平衡。该理论认为预期理论的假设条件在现实中是不成立的,因此也不存在预期形成的收益曲线;事实上整个金融市场是被不同

期限的债券分割开来的,而且不同期限的债券之间完全不能替代,

且投资者及债券的发行者由于受偏好、法律或者其它因素的限制而

不能实现资金无成本地自由转移于不同期限的证券之间,故证券市

场是一个存在着短期和长期市场的有差别的市场。该理论还认为贷

款者及借款者在进行贷款或融资活动时不能在利率预期基础上将证

券自由地从某一偿还期部分替换成另一偿还期部分。当由长期债券

供给曲线交点得到的利率高于短期债券供给曲线交点得到的利率时,债券收益曲线为向上倾斜,反之则向下倾斜。使借款人和贷款人将

他们交易局限于一个特定期限的因素总结起来包括三方面:(1)考

虑到政府的某些规章制度,借款人和贷款人被要求只能交易特定期

限的金融产品;(2)为了规避风险市场参与者将投资者局限于某一

期限的金融产品;(3)根据行为金融理论及西蒙的观点,投资者不

追求最优解而追求满意解。其中政府的规章制度最具约束力,借款

人及贷款人如果受该因素的制约将不进行任何期限债券的替代,便

形成强式的市场分割;出于规避风险因素形成半强式市场分割;第

三及其它因素对借款人及贷款人的约束力较差而形成弱式市场分割。市场分割理论把市场分成了短期、中期和长期三种:(1)短期市场是那些主要由商业银行、货币市场基金和非金融机构等参与的,且

侧重关注本金确定性而非收入确定性的市场。(2)长期市场是指那

些主要由人寿保险公司、养老基金等债务期限结构较长的机构参与

的且风险规避态度较强而注重收入确定性的市场。

(3)中期市场的参与者比较复杂而没有占主导地位的忠实参与者,相应的功能也是弱式的。而分割的原因包括投资者的偏好或投资习惯、出于知识限制的兴趣、

资金使用性质的限制、机构投资者的负债结构及国内市场债务工具

种类的限制等等。该理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如市场分割对期限

结构具有影响,如地方政府发行的长短期债券难以替代现象。现实

中大约80%的期限结构变化体现着利率水平的改变,这也预示着当

收益率变化时,不同期限的债券基本上趋向于同步变化,因此市场

分割的作用是有限的。

三、金融抑制理论和金融深化理论

1.金融抑制理论

在金融抑制的情况下,一般由于存款的实际收益很低而使储蓄也很低,此时由于银行不能依据信贷的风险程度来决定利率将导致那些

收益和风险都低的项目被吸引来而那些生产性或高风险的项目只能

是得不到贷款或者必须得借助于信贷配给才能得到贷款。而银行为

降低风险也只能选择安全项目,这必然意味着生产企业想得到银行

信贷很困难,那么非正式或场外市场将成为这些生产企业的选择,

从而导致非正式信贷市场的产生。金融抑制理论所描述的金融抑制

现象表现为:(1)名义利率限制,发展中国家一般会通过规定上限

或者规定某一百分比的形式来控制其贷款和存款的名义利率。这会

导致实际利率或低或负或具有不确定性而使社会对金融中介机构的

实际债权存量被压制且造成间接融资表层化的现象,限制该金融过

程提供投资的储蓄的能力。当贷款的利率较低甚至出现负值时,通

常采用信贷配额以消除对中介机构贷款的过高要求。通过中介机构

贷款能获得较低水平的利率且特殊类别借款人还可能因为某些利率

获得净补贴收益;

(2)高准备要求,发展中国家商业银行存款很大的部分将被放在中

央银行以做不生息准备金,央行当局则会直接指定贷款组合中另外

很大的部分。而储蓄银行也会取部分存款用来作为不生息准备金,

还有部分存款投放在收益较低的住房债

【篇二:决定利率形成的原因及理论支持】

决定利率形成的原因及理论支持

国际商务(1)班

王闻超

201014037

在如今的经济全球化

趋势发展下,各国的金融发展相当迅速,而各国的国民通过金融市

场利用各种金融机构让钱生钱,其中利率起着重要的作用,那我们

又要回过头来思考一下,什么决定着利率的形成呢?

利率,就表现形式来说,是指定时期内利息额同借贷资本总额的比率。利率是单位货币在单位时间内的利息水平,表明利息的多少,

在说决定利率形成的原因之前我们首先明白为什么要有利率,利率

存在的意义在哪里呢?利率是借款人需向其所借金钱所支付的代价,亦是放款人延迟其消费,借给借款人所获得的回报,如果没有利率

的存在社会的经济岂不是乱套了?一国的经济如何发展?等等一系

列问题会浮现桌面,所以,利率的形成是金融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首先,从宏观层面来分析一下影响利率的因素:(1)利润率的平

均水平和同期通胀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利息仍作为平均利润的一部分,因而利息率

也是由平均利润率决定的。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现状与改革实践,这

种制约作用可以概括为:利率的总水平要适应大多数企业的负担能力。也就是说,利率总水平不能太高,太高了大多数企业承受不了;相反,利率总水平也不能太低,太低了不能发挥利率的杠杆作用。

社会平均利润率是利息率的最高限制:而同期通胀率则是利息率的

最低限制,同期的通胀率决定着货币的价值上升或者下跌的幅度,

如果利息率不能达到同期通胀率,那么即使将钱放在银行也会贬值。(2)资金的供求状况

在平均利润率既定时,利息率的变动则取决于平均利润分割为利息

与企业利润的比例。而这个比例是由借贷资本的供求双方通过竞争

确定的。一般地,当借贷资本供不应求时,借贷双方的竞争结果将

促进利率上升;相反,当借贷资本供过于求时,竞争的结果必然导

致利率下降。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作为金融市场上的商品

的“价格”--利率,与其他商品的价格一样受供求规律的制约,因

而资金的供求状况对利率水平的高低仍然有决定性作用。

(3)物价变动的幅度

由于价格具有刚性,变动的趋势一般是上涨,因而怎样使自己持有

的货币不贬值,或遭受贬值后如何取得补偿,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这种关心使得从事经营货币资金的银行必须使吸收存款的名义

利率适应物价上涨的幅度,否则难以吸收存款;同时也必须使贷款

的名义利率适应物价上涨的幅度,否则难以获得投资收益。所以,

名义利率水平与物价水平具有同步发展的趋势,物价变动的幅度制

约着名义利率水平的高低。

(4)国际经济的环境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在这种情况下,利率也不可避免地受国际经济因素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国际间资金的流动,通过改变我国的资金供给量影响我国的

利率水平;②我国的利率水平还要受国际间商品竞争的影响;③我

国的利率水平,还受国家的外汇储备量的多少和利用外资政策的影响。

(5)政策性因素和经济周期

自1949年建国以来,我国的利率基本上属于管制利率类型,利率

由国务院统一制定,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管理,在利率水平的制定

与执行中,要受到政策性因素的影响。例如,建国后至十年动乱期间,我国长期实行低利率政策,以稳定物价、稳定市场。1978年以来,对一些部门、企业实行差别利率,体现出政策性的引导或政策

性的限制。可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利率不是完全随着信

贷资金的供求状况自由波动,它还取决于国家调节经济的需要,并

受国家的控制和调节。

其次,如果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则可以将利率的浮动的因素分为短

期和长期两部分来看:第一,长期利率观测重点(一).银行长天期定

期存款牌告利率的变动趋势(二).银行存款准备率变动趋势 (三).央行

再贴现率变动趋势(四).财政部标售公债新闻-- 金融体系放款增加时,

象征资金需求增高,利率可能上扬;银行存款增加时,民间闲置资

金多,利率可能再下降。

长期利率的影响随着以下的各种指标变化:(一)、通货膨胀率:消费者物价指数 (cpi)

(二)、经济景气:景气愈热时,央行可能以安定物价为由来紧缩金融,如海关进出口贸易金额,工业生产指数及失业率等等(三)、国内外利

率差距:国际间热钱流动趋势报导(四)、资金供需:观察企业投资意

愿与国民储蓄率的大小报导,金融体系存放款增加率的变动。

第二,短期利率观测重点 (一)、银行间拆款利率的波动趋势 (二)、

货币市场各天期利率波动趋势 (三)、银行体系超额准备部位的增减变动 (四)、央行发行票券得标利率的涨跌变动

短期利率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点: (一)、季节性因素:每月月初,政

府及民间发饷,例行支出高峰;每月月底,通货回笼,大多宽松,

每年五一黄金周、中秋端午前后一周,农历春节前二周到元宵节后

等等 (二)、国库拨款:国库拨出公共建设土地征收款、解放军退除役官兵退休俸、公债还本付息、军需款拨付等,资金将为之宽松(三)、

央行为阻止人民币升值而进场买汇时,人民币资金将宽松;央行为

阻止人民币币贬值而进场卖汇时,人民币资金将紧俏。(四)、债

券回购、逆回购(短期资金调度)议价利率及交易天数期限的判断依据。最后,有哪些理论可以解释利率的变动呢?

一、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

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是以剩余价值在不同资本家之间的分割作为

起点的。马克思指出, 利息是贷出资本家从借入资本的资本家那里分

割来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剩余价值表现为利润, 因此, 利息量的多少

取决于利润总额。利息率取决于平均利润率。在现实生活中, 人们面

对的是市场利息率, 而非平均利息率。平均利息率是一个理论概念,

在一定阶段内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 而市场利息率则是多变的, 但不

论它的变化如何频繁, 在任一时点上都总表现为一个确定的量。

二、古典的利率理论

19 世纪八九十年代, 奥地利经济学家庞巴维克 ( 1851 ~1914) 、英

国经济学家马歇尔 ( 1842 ~1924) 、瑞典经济学家维克塞尔

( 1851 ~1926) 和美国经济学家费雪 ( 1867 ~1947) 等人对支配和

影响资本供给与需求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终于提出资本的供给

来自于储蓄, 资本的需求来自于投资, 从而建立了储蓄与投资决定利

率的理论。古典的利率理论认为, 利率决定于储蓄与投资的均衡点。

投资是利率的递减函数, 即利率提高, 投资额下降; 利率降低, 投资额

上升; 储蓄是利率的递增函数, 即储蓄额与利率成正相关关系。

三、凯恩斯流动偏好利率理论

和古典利率理论相反, 凯恩斯完全抛弃了实际因素对利率水平的影响, 其利率决定理论基本上是货币理论。凯恩斯认为, 利率决定于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数量, 而货币需求又基本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为此, 凯恩斯提出了关于货币需求的流动偏好理论。他认为, 人们对

收入有两个抉择, 一是在总收入中确定消费与储蓄的比例, 即现在消

费还是未来消费的选择; 二是在储蓄总量确定后,具体储蓄形成的选择, 即流动偏好的选择。

四、可贷资金利率理论

新古典的利率理论, 也被称为借贷资金学说, 1939 年由新古典利率理论的首倡者、剑桥学派的代表人物罗伯逊提出, 他认为, 利率是由可

贷资金的供给与需求决定的。可贷资金利率理论是在综合古典利率

理论和凯恩斯流动偏好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古典的利率理

论认为, 市场利率不是简单的由投资与储蓄决定的, 也不是仅仅是由

人们的“ 流动性偏好” 形成的货币需求与中央银行货币供给决定的,

而是由可贷资金的供给和需求来决定的。可贷资金的需求包括两个

部分,一是投资需求, 二是货币贮藏的需求。这里影响市场利率的货币贮藏需求不是货币贮藏的总额, 而是当年货币贮藏的增加额。

五、is—lm 模型的利率决定

可贷资金利率理论批判的继承了前人的研究成果, 使利率决定理论研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该理论存在着一个明显的缺陷, 那就是没有考虑收入因素对利率的影响。而在实际工作中, 收入因素对利率的决定是有重要作用的, 这种作用是通过对储蓄和货币需求的影响来实现的。由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首先提出、美国经济学家汉森加以发

展而形成的 is—lm 模型, 充分考虑了收入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 从而促进了利率决定理论的发展。

六、利率期限结构理论

利率的期限结构是指不同期限的利率之间的关系, 这可用债券的回报率曲线来表示。这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 债券回报率和利率有同向变动关系。这种债券的回报率曲线是指把期限不同, 但风险、流动性和其他条件相同的债券回报率连成的一条曲线。利率期限结构理论首

先解释了收益率曲线为什么在不同的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形状, 其次解释了以下三个重要的经验事实, 即: 一是债券的期限不同, 其利率随着

时间长短波动。二是短期利率低, 收益曲线更趋于向上倾斜; 短期利

率高,收益曲线更趋于向下倾斜。三是收益曲线几乎总是向上倾斜。

目前解释不同期限债券利率之间关系的期限结构理论主要有预期假说、市场分割理论以及流动性升水和偏好理论。

当然利率的波动的因素还有其他许多可控因素或者不可控因素,我

国的利率是非市场化的,而美国等国家则是利率市场化,则影响因

素更多,利率的波动幅度也能看出一国的经济波动情况,所以,关

注金融市场,关注金融产品,利率都是决定性的因素,而在我们国

家要关注利率的浮动情况就要关心国家出台的各种货币政策和财政

政策。

【篇三:利率市场化专题探究系列之一:利率及利率决

定理论】

利率市场化专题探究系列之一

利率及利率决定理论

2014年8月

利率及利率决定理论

一、利率的基本作用

1、利率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经济变量,是反映一国商品市和货币市场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资金的供需状况,几乎所有的金融现象、金融资产均与

利率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在国内供需矛盾突出、经济发展失衡、经济波动失调的情况下,通过利率杠杆来实现经济宏观经济目标,

是货币政策的重要手段。一国通过制定利率政策,运用利率杠杆来

调控货币供应,进而达到调控经济的目的。因此利率政策是各国中

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之一,在萧条时期,降低利息率,

扩大货币供应,刺激经济发展,在膨胀时期,提高利息率,减少货

币供应,抑制经济的恶性发展。因此,利率在我们的经济生活起着

十分重要的作用。

2、利率是影响一国汇率和资本流动的重要因素之一。一国的利率水平对本国的汇率变化有着最直接的影响,是汇率走势非常重要的影

响因素。每个居民在选择是持有货币,一方面考虑的是现金流动性,另一方面是为了货币的收益性。某种货币的持有能给他带来更大的

收益,他就会持有哪种货币,而这种货币的收益性是由各国金融市

场上的利率所决定的。当某种货币的利率上升,则持有该种货币的

利息收益增加,吸引投资者买入该种货币,该种货币的汇率就会上升;如果

利率下降,持有该种货币的收益便会减少,该种货币的吸引力也就

减弱了,该种货币的汇率就会下降,可以说“利率升,货币强;利率跌,货币弱”。因此,如果一国的利率水平高于其他国家,持有该种

货币的需求就会增加,就会吸引大量的资本流入,本国资金流出减少,同时资本账户收支得到改善,本国货币汇价得到提高。反之,

如果一国松动信贷时,利率下降,如果利率水平低于其他国家,该

种货币的需求就会减少,则会造成资本大量流出,外国资本流入减少,资本账户收支恶化,同时外汇交易市场上就会抛售这种货币,

引起汇率下跌。

二、利率决定理论简介

1、古典利率决定理论(也称真实利率理论)

基本含义:古典利率决定理论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的西

方经济学从储蓄和投资等实务等因素出发,来研究利率形成和决定

的理论。

基本观点:利率是储蓄与投资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的。利率具有自动

调节经济,使其达到均衡的作用。在充分就业的条件下,投资和储

蓄都是利率的函数。其中:

(1)储蓄(s):利息是对推迟当前消费的一种补偿,因此储蓄(s)为

利率(i)的递增函数,利率越高,储蓄额越大;利率越低,储蓄额越少。(2)投资(i):利率是投资的机会成本,因此投资(i)为利率(i)的递减

函数,利率提高,投资额下降;利率降低,投资额上升。

(3)均衡:当利率和投资预期回报率不相等时,资本会在储蓄者和

投资者之间发生流动;当利率和投资预期回报率相等时,社会的资

本供给等于社会的资本需求,经济达到均衡状态。也就是说当实体

经济部门的储蓄等于投资时,整个国民经济达到均衡状态,因此,

该理论属于“纯实物分析”的框架。

利率均衡形成机制:当储蓄大于投资,利率会下降;当储蓄小于投资,利率会上升;当储蓄等于投资,利率达到均衡水平。

2、古典利率决定代表人物

马歇尔---等待说与资本收益说:马歇尔认为,利率由资本的供给和

需求所决定,而资本的边际生产力是资本需求的决定因素,抑制现

在的消费、“等待”未来的报酬则是资本供给的决定因素,这两种决定

力量的均衡就决定了利率水平利息,就是人们等待的报酬。马歇尔

同时认为,决定资本需求的因素是资本的生产力,即“借款人所愿付

的利率,是他使用资本的预期收益的尺度”。人们为了获得利润的极

大化,其对资本的需求由资本的边际收益与利率相等决定,资本的

需求是利率的递减函数。马歇尔把“等待”作为支配资本供给的因素,它包含积累财富、积累资本,为资本的供给提供来源。这种性质的

等待,被马歇尔称之为储蓄,它是利率的递增函数。

费雪---时间偏好与投资机会说:费雪认为,利息产生于现在物品与

将来物品交换的贴水,也就是由人们对现在物品的时间偏好和投资

机会共同决定的。有人偏好现在的物品,也有人也可能偏好未来物

品而让渡一部分现在物品,这就需要利息作为补贴或报酬,因为现

物品的未来收入高于将来的物品。同时,也有人愿意支付利息,从

而以较多的未来收入换取较少的现在收入。费雪进一步说明,投资

者按照不同的投资机会,进行收入流量最大、时间形态最好的投资

安排,以使其投资的收益最高。资本的需求和投资的继续将进行到

利润率与利率相等为止。资本的供给则为公众的时间偏好决定。资

本供给与资本需求的相等,决定社会的利率水平。这就是说,利率

决定于人们的时间偏好和对投资机会选择的一致。费雪最先开展对

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的研究。

3、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

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是在批判地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从商品货币关系分析入手,在透彻地分析了借贷资本和产业资本关系、资本所有权和使用权关系、货币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关系的基

础上,以剩余价值在不同资本家之间的分割为起点的而发展起来的。他认为,利息是贷出资本家从借入资本家那里分割来的一部分剩余

价值,而剩余价值表现为利润。利润越高,利息越高;利润越低,

利息越低。利率由平均成率决定,从而回答了利息和利率的本质。

马克思把单纯以取得利息为目的,用于贷放的货币资本称为生息资本。生息资本的运动形式和生产资本是不同的,生产资本是在生产

过程中,而不是在流通过程中对劳动力进行剥削的。而生息资本则

不同,它是一种有偿让渡的运动形式。这种让渡不同于付出,也不

同于卖出,而只是贷出。贷出的特点就是“回流”和“增殖”。因此,

利率的界限是在零和平均利润率之间。但并不排除超出平均利润率

或实际利率为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