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森林种苗培育技术及发展

浅谈森林种苗培育技术及发展

浅谈森林种苗培育技术及发展
浅谈森林种苗培育技术及发展

浅谈森林种苗培育技术及发展

近年来,由于环境的不断恶化,人们越来越关注森林资源的保护。而在我国林业的发展过程中,实行采伐和培育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对成熟林进行采伐来增加林业资源经济效益的转化,同时还要利用科学育苗,有效的提高苗木产量和质量,确保苗木的成活率,从而确保我国林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文章从森林种苗培育技术的要点出发,分析了我国林木种苗培育的现状,并进一步对如何促进森林种苗培育发展的对策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标签:森林;种苗;培育技术;要点;发展

1 森林种苗培育技术的要点

1.1 种子处理技术

长期以来我国林业一直处于低靡的发展状态,所以利用农场式的林地经营政策,加大对耕地以外低产农田苗木的种植,发展其以阔叶树为主的森林,这不仅可以有效的改善环境质量,同时也可以有效的缓解市场上木材的供需之间的矛盾。而在林地经营过程中对种子的处理技术,则需要根据种子不同,来制定出适宜的种子处理技术,从而形成一套准确而规范的技术,对种子从采取、贮藏、处理、播种等方面进行控制。

1.2 体胚苗生产技术

利用优良品种的针叶树种子为材料,通过成熟的体胚发生系统产生体胚,经严格筛选后采用包衣技术将规格基本一致的体胚制成人工种子,便可以在温室内或大田上进行播种育苗,我国对林木体胚苗的研究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大部分树种还处于体胚发生系统的建立过程中,少数树种虽然初步建立了体胚苗生产体系,但仍需要进一步完善,要在实践中利用种子包衣技术大规模生产种子或苗木还尚需时间。

1.3 苗木施肥技术

苗木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供应其足够的营养,从而有利于其茁壮的生长,所以需要定期对某种苗木的鲜重进行测定,从而根据不同时期苗木的增重情况,来对其采取必要的施肥措施,但在施肥过程中需要对施肥的种类和数量进行确定,确保其科学合理性。

1.4 灌溉水质技术

苗圃中种苗在生长过程中中需要确保其灌溉用水的精准化,不仅需要对灌溉水的PH值和主要金属离子的含量进行有效的测量,同时对灌溉水中杂草种子和藻类也要进行分析和测定,而且为了保持水质,还需要对灌溉用水进行过滤和处

【精品】森林培育

地位指数:即该树种在一定基准年龄时的优势木平均高或几株最高树木的平均高 造林地种类:一。荒山荒地;二。迹地;三。农耕地、四旁地及撩荒地;四.已局部更新的迹地、次生林地及林冠下造林地.1.荒山:是指没有生长过森林的宜林地或曾经生长过森林,但已经失去森林土壤的特征的立地1)荒山草坡:这类立地造林施工比较容易,一般不妨碍种植点配置,因而可以均匀配置造林,但养分条件比较差.2)荒山灌木坡:造林地上的灌木盖度〉50%。这类立地的造林施工不易,但立地的养分条件较好。3)荒山竹丛地:丛生竹的盖度〉30%.造林施工最难,要不断清除盘根错节的地下茎。2。荒地:平坦但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土地或废弃地。主要包括沼泽、滩涂、沙地、盐碱滩地等。主要特点是施工容易,但林木成活困难。1采伐迹地:指森林采伐以后的造林地.采伐迹地是一类特别理想的造林地,主要原因是林木采伐后,造林地还没有完全失去有森林存在的一些有益的特征,如造林地水分充足、湿度大、土壤湿润、多孔性强、杂草和灌木没有侵入等。特别是新采伐迹地更是如此.不过,如果采伐后,长时期不进行造林,造林地就会变成老采伐迹地.这样造林地一些优良的特征就会失去,有大量的先锋类的草本植物或灌木入侵,造林施工变得困难。如果时间拖得更长,就会变成宜林荒山草地或荒山灌丛地。2火烧迹地:指人为或天然火灾后形成的造林地许多研究表明,火烧迹地对新植苗木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主要原因是火烧使速效养分有比较明显的提高,也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和杂草、灌木的竞争.需要指出的是,如果火烧迹地造林工作不及时进行,迹地有变成荒山草坡或灌木坡的危险,这样就增加了造林施工的难度。因此,在迹地后,应及时造林.农耕地:用于营造农田防护林及林粮间作的造林地种类。条件较好,但犁底层坚实,要深耕及大穴栽植。四旁地

林业种苗生产技术及措施

林业种苗生产技术及措施 发表时间:2019-09-16T10:12:16.16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作者:黄怡华[导读] 44148119810109XXXX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环境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生态环境问题已是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所以应该加强林业建设,增加森林的面积,保护生态环境。 1我国林业种苗管理与生产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1.1专业人才的缺乏。在林业中种苗管理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大部分的种苗采取的是传统的管理模式———粗放型的管理模式,这样的管理模式,影响种苗管理的效果,显然不能符合现代的林业的发展。这是由于缺乏专业的林业种苗人员,没有一套专业的、系统的管理模式。1.2缺乏市场调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要时刻关注市场的动向,林业也应如此。但是传统的林业管理模式一直都是不顾市场的需求,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意愿或是所谓的经验来栽种树苗,导致了由于种植的过多卖不出去的现象。更有一些商家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在培育树苗的过程中以次充好,这样大大的降低了树苗的质量,严重的影响了生产技术的进步。1.3缺乏充足的资金。目前林业的资金支持是不够的,种苗管理是林业中最重要的步骤之一,应该增加对于林业的资金支持。种苗管理并不是依靠一朝一夕的时间就能完成的,而是靠专业的技术人员长期的栽培树苗,一点一点的完成的。所以种苗管理需要聘请专业的种植人才,这是需要资金的。同时,在种苗管理的过程中,会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这就必须有充足的资金来承担风险。但是我国目前还是缺乏在林业方面的资金,影响了林业的发展。 2林业种苗管理及生产技术的改进措施 2.1政府的配合。当地政府应该积极的响应国家的号召,为林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像黑龙江省林木种苗管理总站召开了专题会议,会议决定要严格执行良种基地建设和资金使用管理制度,保证国家良种补助资金安全,会议还决定,由省站种子管理科负责协调临近省及省内相关市、县,解决好基地优选等工作涉及的有关问题。此外,政府还可以出台各项鼓励发展林业的优惠政策,与此同时严格监管市场秩序,保证林业健康顺利地发展。2.2提高种苗人员的专业水平。无论是哪个行业都需要人才的支持,林业也不例外。为了提高种苗管理的效率和技术水平,就必须加强种苗管理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鼓励学生学习种苗管理方面的专业并积极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积累相关的经验,为将来林业的发展做准备。2.3因地制宜。为了使林业更好地发展,就必须打破过去固有的传统管理模式,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实行因地制宜的方法。就像黑龙江省,该地区处于我国的最北端,气候较为寒冷,应该种植较为抗冻的植物。除此之外,还应该根据各个地区的土壤环境选择合适的树苗,让合适的树苗在合适的地区生长,以此促进林业的发展。2.4生产技术。生产技术也是林业种苗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因此要推动林业生产技术的发展。例如,在选择种子的时候要严格遵循质量标准的要求,应该选择健康粗壮的母树采集种子,并且在收购种子的时候也要严格把关。在播种前也不能放松,应该提前对种子进行处理,提高种子的发芽率,进而提高成活率。同时,也应该对即将要播种的土地进行简单的处理,像除草、松土、施肥等等,保证种子处在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种子发芽长出新苗后,要对幼苗进行实时监测,根据其生长的特点进行适当的施肥、补光等措施。在幼苗生长到一定时期后,就将幼苗移植到别的地方或者是直接造林。并且还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放牧牲畜的啃食等等。2.5积极交流。各个林业种苗培育基地应该积极的进行技术上、管理模式上的交流。当地的各个基地一年内可以规定几个交流会,专门用来交流分享在育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交流一下经验,然后借鉴其他基地的经验,使自己基地的种苗更好的生长。林业种苗培育基地应该积极地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定期请专业的人员来培训指导员工,提高员工的专业素养,以培育出优质的种苗。2.6利用现代技术,提高信息传播的速度。各个省市的林业部门应该加强信息建设,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下,林业部门可以建立一个专门的网络平台,加强各个部门的联系。人们可以通过这个网络平台了解市场的动向,以此来播种市场上需要的树苗。还可以从这个网络平台学习一些成功人士的经验,以及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2.7加强资金上的支持。在林业种苗的发展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可能会因为病虫、气候等等不可避免的因素损失重大。由此也可以看出资金在林业种苗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因此,林业部门要加大对林业种苗的资金投入,保证林业种苗正常运转。同时也可以发动群众的力量,为林业种苗筹集资金,改善林业种苗资金匮乏的问题,推动林业种苗的进一步发展。 总之,无论是从生态环境的角度看还是从商业利益的角度上看,林业种苗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它不仅能为我国的经济带来可观的收益,还能增加我国的绿化面积,保护生态平衡。因此,林业部门应该加强对林业种苗的重视,提高林业种苗的生产技术以及改进林业种苗的管理模式势在必行,是需要广大群众与政府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

森林种苗培育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森林种苗培育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发表时间:2017-11-09T17:17:52.78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9期作者:王广城[导读] 摘要:随着自然灾害的不断频发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在森林种苗培育建设工作中,虽然也得到了广大研究人员与人民群众的重视,但生态环境还是变的越来越差,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阻碍着我国森林育种事业的发展。 身份证号码:44142119850903xxxx 广东河源 517000 摘要:随着自然灾害的不断频发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在森林种苗培育建设工作中,虽然也得到了广大研究人员与人民群众的重视,但生态环境还是变的越来越差,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阻碍着我国森林育种事业的发展。因此,必须做好森林种苗培育工作,阻止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大力发展林业,改善森林生态。 关键词:森林;种苗培育;存在问题;解决方案森林资源是生态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够对人类社会进行保护,因此,人们需要对森林资源进行强有力的保护。只有抓好种苗的培育,开发出易生长,快生长的树木品种,才可以进一步实行退耕还林,增加社会的绿化面积。为达到这一目的,人工造林作为人类保护森立资源是一项重要的举措,其为种苗的培育是非常重要的,种苗培育工作对森林资源的和谐、友好发展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森林种苗培育建设的主要内容 所谓种苗,就是指在播种的种子萌芽后,大多数以长到两对真叶至丰满作为基准,此时是嫁接到其他植株上的最佳时机,这一时期的植株便被称为种苗。所选用的植株类型以及品种类别要适应播种地的土壤性质以及气候特点,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以促进植株的新品种的选育。随着绿色防护林的建设,国家在林业的发展方面也下了极大的力度,进而使得森林育种培育变的十分关键。 1、森林种苗培育建设的主要发展特点 近年来,我国森林种苗的培育建设已经呈现出了全新的发展态势,国家很多部门对林业工程的建设已经逐渐重视,这样就有效保证了林业产业的有效发展。同样,森林种苗的培育建设工作也有着其突出的特点。因此,要加大对森林种苗培育工作的建设力度,创建一些森林建设工程项目,这样就能够有效提高林业工程建设的总体水平。我国的森林种苗建设工作发展到今天,其供求关系已经变得多种多样。林业建设的过程中多元化的发展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随着近年来,林业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林业产业已经逐渐变得市场化和商业化。林业产业已经成为一项市场化和商品化较强的产业,同样的,森林种苗的培育也开始变得市场化和商业化。 2、森林种苗培育的重要规范 森林种苗在培育的过程中,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的。这一系列的规范贯穿了森林种苗培育过程的始终,在种子的出芽阶段,需要考虑树苗的生存环境和树苗出芽阶段的培养技术。一些林业专家的树苗的培养过程中,需要建立一系列规范的森林种苗培育程序,并在种苗成长的关键时期,对其进行浇水和施肥。当森林种苗全部播种完成后,还需要对其进行继续培养,继续培养的环节是十分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将种苗培养到一个理想的状态,才能够促进种苗的健康成长,使其成长得更加旺盛。对海拔较高地区的森林种苗进行培养时,需要对当地的育苗质量进行改善,增加质量较高的种植土地,进而能够对林业、木材以及种子等进行不同程度的处理,有效提高森林种苗培育的质量。 二、对森林种苗进行培育的重要意义 现如今,我们国家的森林资源相对比较缺乏,大多数公司的商品生产都离不开林木资源。一些商家甚至大规模的乱砍滥伐,致使我国当前的林业资源相对比较贫乏,很多珍贵的林木资源已经面临或者开始面临着绝种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森林种苗培育能够为人工造林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而基础,为人类提供了更多更好的绿色植物,有效的保持了生态环境的和谐稳定,缓解了我国林业资源缺乏的现状。 三、森林种苗培育建设存在的问题 1、人工种子技术不成熟 我国在森林育种方面的发展起步较晚,比之国外有不小的差距,虽然国内有许多生态爱好者以及研究人员投入到这一行业当中,但森林种苗育种技术仍存在较大的缺陷,技术整体处在一个较为落后的状态,一些先进的培育方式以及优良种苗仍需要从国外引进。我国在育种技术的教育方面也存在问题,国内高校中开展森林种苗培养课程的相对较少,没有一套完善的人才养成计划,使得我国育种专业人才相对缺少,知识储备也较为落后,进而使得我国人工种子技术得不到完善。 2、育种可用林地较少 由于森林种苗培育后需要进行土壤栽培,观察其生长发育情况,才能最终得出是否适合种植的结论。但是,育种可用林地少则是一大难点。伴随着近年来我国树木利用率的上升,部分林区被砍伐,伐后的林地变成了畜牧区或农耕区,使得育种可使用的土地减少。高校育种专业对于培育出的种苗通常进行的是校区内土壤种植实验,这样会使得培育出的种苗的生长发育存在偶然性的变化,不利于种苗的选择与育种事业的发展。如何解决育种用林地的问题,是困扰诸多研究人员的一大难点。 3、育种行业发展不全面 由于国内的育种科研起步较晚,发展存在缺陷,导致整个育种行业都存在着发展不全面的问题。市场不规范便是显著的体现,市场形成较晚,导致制度规范的不健全,某些不良商家利用储存时间过长的种苗以及非优质种苗冒充培育出的优质种苗,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人们对于优秀森林种苗的认识。服务的质量不高,使得种苗采购者无法得到充分的关于优质种苗的信息,进一步阻碍森林种苗市场的建设与完善。若想引导育种行业的完善发展,就必须解决这一问题。 四、森林种苗培育建设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1、发展人工种子技术 若想要发展人工技术,就必须要提升森林种苗的科研能力。要从育种技术的引进与专业人才的培养这两方面入手。引进先进技术,就是要淘汰掉国内的部分落后育种技术,从发达国家引进最新的森林育种方案。在国内高校开展森林种苗培育专业,利用国内外的先进知识与技术理念武装学生,培养高素质人才,同时,可以派遣一些技术人员与科研人才去国外进行知识学习,技术更新,回国后再用所学的育种尖端知识进行育种科研,或将知识传播给其他学生。通过这一系列的方法,必定会使人工种子技术得到发展,增强我国森林育种培养科研的能力。 2、增加育种用林地

最新8.“林业资源培育及高效利用技术创新”重点专项度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8 “林业资源培育及高效利用技术创新” 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林业资源培育及高效利用技术创新”重点专项紧紧围绕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及当前林业资源和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战略需求,通过林业资源培 育及高效利用科技创新,有效支撑种苗繁育、营造林、加工利用 全产业链技术升级,提高人工林生产力和资源利用水平,促进产 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对于保障国家木材安全、生态安全、绿 色发展,支撑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 重要意义。 专项以“保障木材供给安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 以速生用材、珍贵用材、工业原料等树种为对象,开展产量和质 量形成机理研究、资源培育和利用关键技术研发、全产业链增值 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形成产业集群发展新模式,单位蓄积增加15%,资源利用效率提高20%,资源加工劳动生产率提高50%。到2020年,为我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3%以上,年增加木材蓄积量1.42亿m3,年新增木材供应量9500万m3,进口依存度降低到45%和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10万亿元提供科技支撑。 更多精品文档

专项按照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一体化组织实施的思路,围绕 总体目标,从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创新与区域技术集成示范三个 层次,共设计部署14项重点任务,包括主要用材林树种产量和质量形成的生理生态及遗传学基础、人工林重大灾害的成灾机理和 调控机制、木材材质改良的生物学与化学基础3项基础研究任务;主要速生用材树种高效培育技术研究、主要珍贵用材树种高效培 育技术研究、主要工业原料林高效培育与利用技术研究、竹资源 高效培育与产业链增值关键技术研究、人工林资源监测与灾害防 控关键技术研究、木材高效利用技术研究、人工林非木质林产资 源高质化利用技术创新等7项共性关键技术任务;珍贵树种定向培育和增值加工技术集成与示范、重点区域速丰林丰产增效技术 集成与示范、南方竹产区竹资源全产业链增值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人工林非木质资源全产业链增值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等4项技术集成与示范任务。其中,基础研究重点解决林业资源培育和 高效加工的基础理论问题,为关键技术突破提供源头支撑;关键 技术创新重点突破制约林业资源培育与高效利用的重大技术瓶 颈;在此基础上,融合已有技术成果,按照区域特色和典型林种 进行全产业链集成示范。 上述14项任务共设置26个项目。 专项实施周期五年,任务内容设置根据国家科技计划战略咨 更多精品文档

第三章 森林培育概述

第三章森林培育概述 第一节常用林业名词解释 1.森林营造――从林木种子起到林木达到成熟利用为止的全部培育过程(广义) ――按照一定的方案用人工种植的方法营造森林达到郁闭成林的生产过程(狭义) 人工造林-----在无林地或原来属于林业用地的土地上人工栽培林木的方法。2.造林地――供造林使用的土地资源(宜林地) 种类较多,我省有九类造林地: 采伐迹地、火烧迹地、疏林地、低价值幼林地荒山荒地、农耕地等 3.人工更新――在采伐迹地及火烧迹地上用人工方法进行造林。 要考虑伐根、采伐剩余物的状况、森林的土壤特点等 4.人工林――用人工种植的方法营造的森林。 特点:树种合理选定、种苗经过选择、密度配置均匀、林地环境受控 故比天然林更具速生丰产潜力。 天然林(自然林)-----用自然力量形成和恢复的森林。 原始林属于天然林的范畴 5.林种――森林按其经营的主要目的不同而区分的不同种类。 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 分类经营:商品林 75%和生态公益林25% 退耕还林:生态林和经济林 6.林层(森林外貌、林相)――是指森林垂直结构中的立木分几层而言。 单层林――林分中的立木高度相差不超过20%时,称之。 或林木的高度大体相同,由整齐一致的树冠层所形成的林分。 复层林――林分中的立木高度相差超过20%,且次林层的每公顷的蓄积量在30m3以上,认为具有两层或两层以上林层者,称之。 或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树冠层形成的林分。 更能充分利用光照条件和生长空间,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较强抗性。 7.树种组成――是指森林中林木是由哪些树种组成的,用十分法表示,即 十分法:各树种的蓄积量(或胸高断面积)/林分总蓄积(或总胸高断面积)如某林分中松树蓄积量占总蓄积量7/10,柞树占3/10,则写成:7松3柞, 这称作"组成式",其中数字为组成系数,总数为10。 单纯林(纯林)――林分的林木是由一个树种组成,如10杉。 混交林――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树种组成,且每个树种的组成系数都大于1,如7杉3马。 生态公益林建设禁止大面积纯林设计,提倡混交林设计。新造林原则上单个无性系集中连片营造面积不得超过20公顷,单块纯林面积不得超过200公顷,与纯林相邻小班必须更换树种或营造混交林。 8. 疏密度――森林的疏密程度,有三种表示法。 1)密度――林地上单位面积上的株数。株/公顷,株/亩。 在幼、中龄林阶段,密度决定着成林速度、自然稀疏的早晚和强度。 2)郁闭度――树冠互相衍接的程度,用"小数法"表示。

森林培育名词解释

绪论 森林培育学(Silviculture):是研究森林培育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以前叫造林学)属于应用学科。是林学学科下的二级学科。 第一章森林立地 立地条件(Site):是指造林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简称立地。立地质量(Site quality):是指某一立地上森林或其他植被的生产能力。 立地类型:按一定原则对影响林木生长的自然综合体的划分与归并,称为立地类型划分。立地质量评价:就是对立地的宜林性或潜在的生产力进行判断或预测。 立地指数:也称地位指数,是进行立地质量评价的常用指标之一,通常用某树种在一定基准年龄时的优势木平均高或几株最高树木的平均高来表示。 主导因子:立地组成因子众多,其中一些因子对树木的生长起主要作用,这些因子即主导因子。 立地分类:是根据组成立地各自然因子以及立地生产力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对立地进行归类的过程。(也叫立地类型划分)。 地位级:林分达到标准年龄时的平均高。 立地指数:标准年龄时上层木(优势木或亚优势木)的平均高。 生长段法:用胸高以上连续5年高生长评价立地质量的方法。 1.什么是立地条件?什么是立地质量?两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立地条件(Site):是指造林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简称立地。立地质量(Site quality):是指某一立地上森林或其他植被的生产能力。 立地概念包括两层含义: (1)空间位置; (2)这一空间内存在的与林木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 立地质量与树种是相关联的,同一立地,不同的树种,其生产能力可能不同。 2.进行森林立地分类和立地质量评价有什么意义? 其目的是为收获预估而量化土地的生产潜力,或是为确定林分所属立地类型提供依据。3.什么是立地类型?森林立地类型划分的主要途径有哪些?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 是哪种途径? 立地类型:按一定原则对影响林木生长的自然综合体的划分与归并,称为立地类型划分。植被因子途径、环境因子途径、综合多因子途径 通常采用综合分析下的主导因子法划分 4.采用综合因子途径进行立地类型划分有哪些流派? 乌克兰学派 德国巴登—符腾堡的立地分类系统 加拿大的生物物理分类系统 5.进行立地分类与立地质量评价的立地因子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整理)全国森林培育技术标准汇编

全国森林培育技术标准汇编(森林培育代码卷) GB/T 14721.1-1993林业资源分类与代码森林类型 GB/T 15161-1994林业资源分类与代码林木病害 GB/T 15775-1995林业资源分类与代码林木害虫 GB/T 15778-1995林业资源分类与代码自然保护区 LY/T 1080-1992林业档案分类与代码 LY/T 1119-1993林业资源分类与代码国营林场名称和代码 LY/T 1438-1999森林资源代码森林调查(原ZB B65 002.1-1987)LY/T 1439-1999 森林资源代码树种(原ZB B65 002.2-1987) LY/T 1440-1999 森林资源代码林业行政区划(原ZB B65 002.3-1987)LY/T 1441-1999森林资源代码林业区划(原ZB B65 002.4-1987) 《全国森林培育技术标准汇编(种子苗木卷)》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种子 GB 2772—1999 林木种子检验规程 GB 7908—1999 林木种子质量分级 GB/T 8822.1—1988 中国林木种子区油松种子区 GB/T 8822.2—1988 中国林木种子区杉木种子区 GB/T 8822.3—1988 中国林木种子区红松种子区 GB/T 8822.4—1988 中国林木种子区华山松种子区 GB/T 8822.5—1988 中国林木种子区樟子松种子区 GB/T 8822.6—1988 中国林木种子区马尾松种子区 《全国森林培育技术标准汇编(经济林与花卉卷)》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经济 LY/T 1081-1993柿树优质丰产技术 LY/T 1122-1993 山楂丰产技术 LY/T 1327-1999 油桐丰产林(原GB/T 7905-1987) LY/T 1328-1999 油茶丰产林(原GB/T 7906-1987) LY/T 1329-1999 核桃丰产与坚果品质(原GB/T 7907-1987) LY/T 1337-1999 板栗丰产林(原GB/T 9982-1988) LY/T 1497-1999 枣树丰产林(原ZB B64 008-1988) LY/T 1557-2000 名特优经济林基地建设技术规程 LY/T 1558-2000 仁用杏丰产技术 LY/T 1561-1999 杜仲丰产技术

森林培育

初次样品:从不同容器或容器的不同部位抽取样品时,每次抽取的种子,称为一个初次样品。测定样品:从送检样品中,随机抽取一部分直接供作某项品质测定用的种子,称为测定样品。混合样品:从一个种批中抽取的全部初次样品,均匀的混合在一起,称为…… 发芽势:在发芽过程中日发芽种子数达到高峰时,正常发芽种子粒数占供检种子的百分比。发芽速: 种子净度:纯净种子重量占测定样品各成分总重量的百分比。 种子含水量:种子中所含水分重量占种子原重量的百分比。 安全含水量:维持种子生命所必须的最低限度的含水量。 种子发芽率:在规定条件和时期内,正常发芽种子数占供测种子总数的百分比。 种子千粒重:1000粒纯净种子在气干状态下的重量,是品质的重要指标,表示饱满程度,是播种量的依据 采穗圃:以优树或优良无性系做材料,生产遗传品质优良的枝条、接穗和根段的良种基地。母树林:在天然林或已确知种源的优良人工林的基础上,经过留优去劣的疏伐,为生产遗传品质较好的林木的种子而营建的采种林分。 种子园:用优树或优良无性系的穗条或种子培育的苗木为材料,按合理方式配置,以生产优良遗产品种和播种品质种子为目的的场所。 林木结实周期性:树木结实丰年与歉年交替出现的现象。 苗木高径比:是指苗高与地径之比,没有单位,只是一个指数。 苗木地径:地径又称地际直径,是指苗木土痕处的粗度。 苗木茎根比:是苗木的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之比反映出苗木根茎两部分的平衡状况。 间作:不同植物相间种植在同一地块上。 轮作:在同一苗圃地上按一定的顺序,轮换培育不同树种的苗木,或将苗木与农作物绿肥轮换种植的方法。 连作:在同一地块上连年种植同一植物。 混交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树种组成的林分。 混交比例:造林时各混交树种所占的比例。 植生组混交:种植点配置成群状时的混交形式在一小块地上密集种植同一树种, 与相邻小块地密集种植的另一树种相混交的方法。 嫩枝扦插:利用生长期中半木质化枝条扦插进行扦插的方法。 埋条育苗:将整根枝条水平埋于土中使其生根长成苗木的方法。 实生苗:是用种子繁殖的苗木。 无性繁殖:利用植物的营养器官(包括根、茎、叶、芽)繁殖新植株的方法,称为营养繁殖(因为是一种无性繁殖的方法,所以又称为无性繁殖)。 营养繁殖苗:利用树木的干茎、枝条、芽、根等营养器官繁殖的苗木,又称为无性繁殖苗。硬枝扦插:利用已完全木质化的枝条进行扦插育苗的方法。 压条育苗:将未脱离母株的枝条压入土中或用其他湿润材料包裹促使被压部位生根后再从母株上切断使之成为独立苗木的方法。 立地类型:按一定原则对影响林木生长的自然综合体的划分与归并,称为立地类型划分。从狭义上讲,将生态学上相近的立地进行组合,称为立地分类,组成的单位,称为立地条件类型,简称立地类型(或称植物条件类型)。 立地指数:也称地位指数,是进行立地质量评价的常用指标之一,通常用某一树种在一定基准年龄时优势木平均高或几株最高树木平均高(也称上层高)来表示。 叶面积指数:是一块地上阳光直射时作物叶片垂直投影的总面积与占地面积的比值。 立地条件:在造林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浅谈森林种苗培育的要点

浅谈森林种苗培育的要点 摘要为加强林木种苗的培育,加快林木种苗基地的建设,有效保障明春造林的 种苗供应,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森林种苗培育工作。本文就森林种苗培育的要点进 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森林种苗培育要点 1.前言 为加强林木种苗的培育,加快林木种苗基地的建设,有效保障明春造林的种 苗供应,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森林种苗培育工作。针对近年来森林种苗生产管理中 存在的问题,要认真分析,研究对策,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林木良种基地、 采种基地的培育管理。对种子园、母树林要重点抓好水肥、花粉、树体和病虫害 防治四大环节。部分过密的种子园、母树林要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适度间伐,改 善光照条件,促进结实。对采种基地要着重做好倒伏树木及枝丫清理和重点区块 的抚育管理。本文就森林种苗培育的要点进行初步探讨。 2.我国森林种苗培育的现状 2.1种苗生产结构不均衡 我国的育苗生产中,大规格、大径阶苗量少,小规格、小径阶苗量多;3年 生以上苗木少,1-3年生苗多;通道绿化、村镇绿化、环城绿化苗少,荒山造林、城市绿化苗多;经济林苗少、其它苗多;定植苗少、留床苗多;容器苗少、裸根 苗多。 2.2种苗培育规模有待提高 随着国家林业六大工程启动实施,林业工程管理的进一步规范,实行林业工 程招投标制度,为适应当前的林业发展的新形势,提高绿化工程质量和绿化水平,降低工程成本,增强企业的信誉度,各个绿化工程公司都相继建起了自已的育苗 基地,但是个体育苗规模相对较小,且分散,面积大多在20亩以下。 2.3育苗科技含量低 育苗生产技术总体上看,仍然徘徊在低水平上,科技含量不高,播种与扦插 育苗所占比例较大,而嫁接、根蘖、组培等育苗则主要靠外地熟练技术人员,或 引进外地小苗进行培育,育苗技术的普及工作任重道远。 2.4市场竞争力不强 种苗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这是由于我国人均占有土地和水资源有限,以及 气候等因素,致使土地租金高、育苗周期长、劳动力价格高、单位面积内成品苗 率低,造成育苗成本居高,在苗木市场竞争力弱。 3.森林种苗培育的要点 3.1认真做好种苗培育准备 针对生态公益林、用材林、经济林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今冬明春造林特点,分析重建种苗需求,适当扩大育苗规模。要充分发挥容器苗培育周期短、造林不 受季节限制的优势,提高造林种苗的生产能力。要积极推行订单育苗,根据造林 计划,签订育苗合同,不失时机地落实好造林苗的培育任务。重点容器育苗基地 应按照与林业厅签订的容器育苗合同,落实好具体生产任务。要大力推广芽苗移植、容器育苗等先进适用技术,提高造林苗木质量和生产能力。 3.2加强种苗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今年种苗供应形势非常严峻,保障今冬明春造林种苗供应的 任务十分繁重。各级林业种苗主管部门对今年的种苗培育计划要早落实、早部署,对种苗基地培育工作要加强技术指导和检查督促。受冰雪影响严重的种苗基地也

关于森林种苗培育技术及发展趋势探讨

关于森林种苗培育技术及发展趋势探讨 发表时间:2018-12-20T10:16:20.53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6期作者:陆雷鸣 [导读] 探讨相应的森林中苗培育技术,同时对未来的育苗技术发展趋势进行全方面的理清。 桃源县龙潭镇林业管理站湖南桃源 415700 内容摘要: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林业建设工作的受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林木种苗在林业建设过程当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森林建设工作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性因素。如今林木种苗不仅仅要满足数量方面的需求,同时也要实现品种的多样化发展,提升整体的品质。本文主要探讨森林种苗培育技术和发展方面的趋势,在客观认识我国森林总苗培育现状的基础之上,探讨相应的森林中苗培育技术,同时对未来的育苗技术发展趋势进行全方面的理清。 关键词:森林;种苗培育技术;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态建设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虽然近几年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生态系统也受到了一定的破坏,为了有效促进人们的生存质量,必须要加强生态建设。而在生态建设和林业建设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对于林木种苗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林木种苗不仅需要满足数量方面的需求,同时还要实现品种多样化,使得品质优良化的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更要在质量需求当中进行有效的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高度重视和加强种苗工作十分关键。特别是在,实施以生态建设作为主要模式的林业发展战略和过程当中,需要优先发展种苗,赋予种苗建设更重要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位置。 一、我国树种培育的现状 虽然我国的林业育种事业起步比较晚,但是近些年来的发展迅速比较快,特别是在一些中工树种的培育工作当中,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成效。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当中,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开始对杉木子代进行测定,同时开展杂交培育试验和种子园的建设等工作,进行改良品种工作的实施,使得杉木系列的树苗进入到了第三代的育种阶段里面。此外,我国也是杨树种植的大国,另外养树的橙领是比较快的,同时轮伐期也比较短,因此也成了我国人工造林产业化的优选树种。各个种植地区在杨树的育种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的开展。近20年来,杨树优良新品种也层出不穷,但却不完全的统计量数的采集,平均生长量提高程度达到了20%以上,同时木材的密度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提高,在纤维的含量方面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增加。桉树的种植育种工作是比较复杂的,我国依然以常规的育种工作作为主要的模式,在引入分子遗传工程研究之后,在相应的研究当中,主要注重关注无性系育种和抗性育种。这些年来,在国家的科技攻关项目当中,注重进行无性系的繁殖,同时用无性系测定等研究进行相应的研究工作推进。 二、森林种苗培育技术 1、种子处理技术 种子处理技术是森林中苗培育技术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优良的种子可以使得森林种苗的培育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在种子处理的工作当中,如果是处理自留地树种,最好在头年,就把采摘的种子林区确定下来,同时在优质的成年树木上去采摘切合标准的种子。如果是在市场上进行这种树种的购买,要从专业的农资机构当中进行相应的购买工作,尽量选择一些饱满的颗粒和鲜艳色泽的种子。 2、胚芽生发技术 胚芽生发技术是林木种子在处理完成之后,所需要落实和实施的一项技术之一。在拍下的生发工作当中,通常情况下,可以使用两种方式来进行催芽工作的开展,第一种方式就是使用专门的生发系统来进行催芽,这样的一种方式是全自动化的模式。在这种方式当中,主要根据不同的种苗,设置好相应的参数,就可以实现催芽方面的效果。另外的一种方式就是使用温室大棚播种,却完成催芽方面的操作,这样的一种催芽形式是目前最为常见的操作方法。 3、水肥管理技术 在种子发芽之后,水肥管理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苗期管理工作之一,同时也在森林的建设过程当中提供有效的作用。在水肥管理技术落实的过程当中,需要正视浇水工作的开展,通常情况下,需要根据地块的湿度和树种的生长习性来确定最终的浇水方式。在对水肥管理技术进行落实的过程当中,整体的施肥工作一定要落到实处里面。在施肥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首先就是要对土壤的肥力来进行检测,最终制定一个契合的施肥方案,每间隔一段时间就对苗木进行测定,同时也了解所有苗木的重量情况,最后再对后续的施肥措施进行确定,使得整体的施肥效果得到有效的保障。 三、森林种苗培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1、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发展 目前我国的森林资源经营已经进入到了一个高度可持续经营的状态当中,森林的资源可持续经营,主要有四种经营的模式,既有生态系统化的模式,同时也有林业产业化的模式。对于森林培育工作来说,注重木材和非林业产品的生产,同时也关注生物的多样性和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总的来说需要对整体的森林资源结构进行不断的调整和优化,使得森林能够具备水土保持方面的能力,同时也具备着森林服务方面的功能。在这样措施的采取之下,能够建立起一个可以持续经营的森林支持体系。除此之外,在森林产业服务的技术之上,可以对环境的技术进行全方面的优化,同时也使得物质能够慢慢的被淘汰。例如:化学的除草剂,化肥和农药可以在这个过程当中能够被淘汰出去。 2、集约化森林培育技术的发展 在我国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之下,在木材产品的消耗量方面,也出现了不断提升的情况。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在未来的森林培育技术当中,会注重向着集约化的方向进行有效的发展。所谓的集约化发展,就是要对可以利用的森林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然后发挥现代化的管理技术,使得人的积极性能够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得到激发。当前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在进行森林培育的时候,已经开始使用了集约化的管理方法。对于这样的一种技术来说,整体的生长周期比较短,能够使得森林的生长周期获得全方位的加快。 3、定向化森林培育的发展模式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森林培育也开始向着定向化的方向进行发展,因为我国地大物博,不同的地区在森林的培育定位当中,

森林培育

森林培育学习题集与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1、良种:2、适地适树: 3、实生苗: 4、苗木: 5、种源: 6、发芽率: 7、千粒重: 8、营养繁殖苗: 9、种子的休眠:10、低温:11、生态学特性: 12、外来树种:13、林学特性:14、林分密度: 15、混交林:16、林木生长:17、林木生长的周期性: 18、森林潜在生产力:19、种子休眠:20、种子催芽: 21、直播造林:22、直苗造林:23、分殖造林: 一、名词解释: 1、良种:是指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都优良的种子。 2、适地适树:是指造林树种的特性(主指生态学特性)和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条件在当前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可能获得的高产水平。 3、实生苗:以种子作为材料培育出来的苗木。 4、苗木:具有根系和苗干的树苗。 5、种源:是指取得种子或繁殖材料的地理来源或产地。 6、发芽率:在规定条件和时期内,正常发芽粒数占供测定种子总数的百分率。 7、千粒重:是指1000 粒纯净种子在气干状态下的重量。 8、营养繁殖苗:是利用乔灌木树种的营养器官(根、茎、干、叶、芽等)培育的苗木。 9、种子的休眠:具有生命力的种子,由于种皮障碍、种皮尚未成熟或种子内含有抑制物质等原因,在适宜萌发条件下,也不能萌发的现象。 10、低温:是指温度在0-5℃。 11、生态学特性:指树种对于环境条件的需求和适应能力。 12、外来树种:从分布区以外引入的植物。 13、林学特性:指可以组成森林的密度和形成的结构,从而形成单位面积产量的性质。 14、林分密度:指单位面积林地上林木的数量。 15、混交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所组成的林分。 16、林木生长:指林木由于原生质的增加而引起的重量和体积的不可逆增加,以及新器官的形成和分化。 17、林木生长的周期性:在自然条件下,林木和器官的生长速率随昼夜或季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种现象称~。

苗木培育技术

第5章苗木培育技术 Chapter 5 Seedling Growing Systems 苗木培育技术是指在从繁殖材料获取到成苗出圃全部培育过程中所涉及的各项技术措施。苗木培育技术虽然内容庞杂,且因时、因地、因种不同而异,但从培育的苗木类型上可划分为裸根苗培育系统和容器苗培育系统,从经营对象上可划分为小气候环境管理、土壤管理和生物管理。苗木培育技术要求精准化,即各项培育技术措施实施过程中要做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这是现代苗木培育技术的趋势,也是现代苗木培育的技术精髓。 5.1 苗圃土壤管理 Nursery Soil Amendment 5.1.1 土壤改良概述 5.1.1.1 土壤改良的意义 (1) 苗木培育周期长,而且是全株利用,土壤养分消耗大,需要通过土壤改良来补充 (2) 育苗活动及土壤天然缺陷产生的土壤养分不足和结构不良,需要通过土壤改良来调节 (3) 树木正常生长所需要的有益生物,苗圃中常缺乏,需要人工添加 (4) 合理施肥可以有效调节土壤肥力,有效促进苗木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5.1.1.2 土壤改良方法 (1) 合理耕作 通过合理耕作,可以有效改变土壤物理性质,进而改善土壤的化学性质和生物状况。另外,免耕也是一种耕作方法,合理使用可以使土壤保持良好状态。 (2) 休闲轮作 休闲是恢复苗圃地力的一种有效方法,苗圃地经过一定年限培育苗木后,土壤肥力会降低,最好的解决办法是每出圃一茬苗木,圃地休闲一年。休闲时,通常在雨季将地上的杂草翻压在土壤中,任其腐烂以作肥料。轮作是在苗木出圃后,种植一年农作物、绿肥植物或培育与前茬苗木不同种类的苗木(换茬)。秋季作物收获后,结合施基肥进行耕耙,整平耙细,翌春再进行育苗生产。 (3) 施肥 施有机肥改良土壤在育苗过程中,养地和护地的最有效手段是增加土壤有机肥料。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对提高地温,保持良好的土壤结构,调节土壤的供肥、供水能力均起着重要作用。土壤施入一定量有机肥后,为微生物生长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还可以通过分解和生化作用,形成腐殖质、果胶和多糖等有机胶体,这些胶凝物和土壤复合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同的团聚体和团粒结构。 施化肥增加养分元素直接提供苗木生长发育需要的营养元素,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 覆盖地膜等措施 在干旱和(或)寒冷地区,覆盖地膜可提高土壤温度,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土壤水分,从而有利于增强土壤中微生物活动,以此提高全量养分的释放强度,提高养分有效性,促进苗木生长。 也可以采用土面增温剂改良土壤。土面增温剂是一种农田化学覆盖物,有增温、保墒、压碱、抵御风吹雨蚀等多种功能,增温增产效果与塑料薄膜相当。一般将土面增温剂稀释成6~8倍溶液,春季均匀地喷撒在播种地上,喷撒后1~2小时,即能凝固成薄膜,可维持2~3周。 (5) 加施河沙、石灰、石膏、接种菌根菌或根瘤菌等 土壤粘重时加河沙,偏酸时加石灰,偏碱时加石膏,缺菌根菌时森林客土或直接施用菌根菌种,缺根瘤菌时接种根瘤菌等都可以改良土壤。 (6) 日光温室的土壤改良 北方寒冷地区经常采用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内裸根育苗,可能会因重茬、连作导致土壤结构不良、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盐碱化或酸化、养分供需不平衡、病虫害严重、农药和化肥污染等问题。可参照以上方法采用全室换土、种养结合、轮作换茬、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合理施化肥等办法加以解决。

林业资源培育及高效利用技术创新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

附件13 “林业资源培育及高效利用技术创新” 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当前,林业资源和产业发展面临“木材安全、生态安全、绿色发展、山区经济”四个重大问题。破解上述问题关键在于加强林业资源培育及高效利用科技创新,推进种苗繁育、营造林、加工利用全产业链技术升级,提高人工林生产力和资源利用水平。 为进一步提升林业资源培育及高效利用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及《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等精神,启动实施“林业资源培育及高效利用技术创新”重点专项。 专项以速生用材、珍贵用材、工业原料等树种为对象,开展资源产量和质量形成机理研究、资源培育和利用关键技术研发、全产业链增值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形成产业集群发展新模式,单位蓄积增加15%,资源利用效率提高20%,资源加工劳动生产率提高50%。到2020年,为我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3%以上,年增加木材蓄积量1.42亿m3,年新增木材供应量9500万m3,进口依存度降低到45%和林业产业

总产值达到9万亿元提供科技支撑。 按照全产业链布局创新任务、一体化组织实施的思路,专项围绕总体目标,从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创新与区域技术集成示范三个层次部署重点任务。在2016年度首批启动9个项目的基础上,2017年度拟启动13个研究方向(每个研究方向拟支持1-2个项目),拟安排国拨经费3.8亿元。其中基础研究2个研究方向,关键技术研究8个研究方向,集成示范3个研究方向。项目实施周期为2017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 1. 基础研究 1.1 人工林重大灾害的成灾机理和调控机制 研究内容:针对病、虫、火等严重危害人工林的重大灾害,研究“寄主-病原/害虫-共生体-天敌”种间级联对灾害形成的作用机制,有害生物间的协同与竞争机制;解析人工林重大生物灾害扩散流行的生态适应性与分子基础,有害生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实证和机制;基于抗性资源为主的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调控机制,基于景观安全格局阻遏有害生物的扩散蔓延的基础理论;研究重大森林火灾燃烧扩散机理及其形成的临界气象条件与环境影响,为人工林重大灾害防控提供科学基础。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解析种间互作对人工林生物灾害暴发与流行的作用机制;揭示广布型病原物和害虫遗传变异规律及其环境响应的动态格局,分离、鉴定病/虫遗传变异相关的基因10-15个;阐明森林生态系统结构驱动有害生

森林培育课程整体设计方案

《森林培育》课程整体设计方案 一、课程定位 《森林培育》是中等职业学校林业专业通修专业课程。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林业专门人才所必需的森林培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良好的表达理解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营林生产的一般技术,为学习专门化方向的课程和继续学习打下基础。《森林培育》是研究森林良种选育、良种生产、壮苗培育、人工林营造和森林抚育采伐及各林种造林调查规划设计全过程的理论与技术的应用科学。 二、课程设计理念 《森林培育》是由原《造林学》、《经营学》、《育种学》三门教材,有机整合综合化教材,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训练为主体”的职教理念,内容以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知识能力和创业能力为目标,以森林培育的全过程为主线,充分反映林业生产技术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成果。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教材理论部分以够用为原则,压缩基础理论课时比重,提高实践课时比重,同时加大实验、实训指导的力度,增加学生的自主动手操作时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补现代林业知识,缩短教材与实践的距离,提高学生毕业后对工作的适应性。 四、课程内容设计 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本着必须、够用的原则进行设置。总课时8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0学时,课堂实验18课时,教学实习30课时,机动2课时),

五、教材建设 在教材建设中教材内容上,本课程内容包括林木遗传改良,林木良种生产,壮苗培育,人工林营造和森林抚育采伐等五部分组成,既有原《林木育种学》、《造林学》、《森林经营学》三门课程组成《森林培育学》,它不是简单组合,而是一门综合化课程,它紧紧围绕岗位职业能力来取舍每个知识点,如林木育种学中遗传部分,表型测定等过深内容被删除,原林木育种学与原造林学中林木良种生产基地重复部分合并,增补封山育林、工程造林等内容,课程各章节内容,充分反映林业生产技术领域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弱化了知识的系统性而强调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六、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以及相应的教学设施、环境 该课程教学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知识灌输型教学转化为现代以学生为主体的多种教学方法并用,包括: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参观学习、社会实践教学、项目研发与技术服务、网络教学等,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水平。作业形式多样,包括课后理论作业、课堂讨论作业、调查报告、课程设计、实践操作技能作业等。考试评价由单一的闭卷考试转为闭卷与有限开卷相结合,理论考试与技能考核相结合,课程设计作业与考试相结合等形式;考试成绩由作业成绩、平时测验考试成绩、实验实训实习成绩、期末闭卷考试成绩等按一定的权数综合计算而成,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表现。 《森林培育》课程对教学设施及环境的要求是要配备多媒体教室、实训林场及相关的测量仪器,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