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溶解度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溶解度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溶解度

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条件

3.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在一定温度下,该溶液中有没有不能继续溶解的剩余溶质存在,如果有且溶质的量不再减少,溶质与溶液共存,那么这种溶液就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否则就是不饱和溶液。 4.浓溶液和稀溶液

为粗略地表示溶液中溶质含量我多少,常把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浓溶液和稀溶液是一组概念。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就是不饱和溶液。 二、溶解度

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是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1)溶解度表示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 (2)影响因素:溶解度与溶质、溶剂的性质和温度有关。

(3)举例:盐易溶于水却不易溶于汽油,油脂易溶于汽油而不易溶于水.蔗糖和食盐都易溶于水,但在同温同量溶剂情况下,所能溶解的最大量不同。

注:1.目前我们所学的所有的固体物质(熟石灰即氢氧化钙除外)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所有的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2.比较溶解度时一定要在同温度下比较,否则不具可比性。 三.溶解度曲线及其意义

1、定义:用纵坐标表示物质的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用描点法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溶解度曲线。

2、意义:(1)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曲线上任何一点表示的都是某温度的溶解度。

(2)曲线上任何一点都恰好是饱和溶液,曲线以上的各点,表示的都是有未溶溶质的过饱和溶

液,曲线以下的各点表示的都是不饱和溶液。 四、溶解度等级

五、溶解度公式

溶解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C 20溶解度/g

大于10g

大于1g

小于1g

小于0.1g

饱和溶液

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 不饱和溶液

降低温度、蒸发溶剂、增加溶质

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所溶解物质的质量是一定的,反之,任意量的饱和溶液里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或溶质质量与溶液的质量比是一定的,如果把一定温度下溶剂的量规定为100g ,此时所溶解溶质形成饱和溶液时的质量称为溶解度。由此可得以下关系:

溶解度(溶质质量)——————100g 溶剂(溶剂质量)—————100+溶解度(饱和溶液质量) 可得出以下正比例关系:

由以上两个公式克推出: W 100

W S ⨯=

溶质克溶剂

;式中W 溶质、W 溶剂、W 饱和溶液分别表示饱和溶液中溶质、

溶剂和溶液的质量,S 表示某温度时该溶质的溶解度。

【典型例题】

例1 将某温度下,硝酸钾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A. 加入硝酸钾晶体

B.加水

C. 降温

D.恒温蒸发水分

例2 下列对“C

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 ”的解释正确的是( )。

A.C

20时,31.6g 硝酸钾溶解水中 B.C

20时,100g 溶液中含31.6硝酸钾 C.31.6硝酸溶解在 100g 水中达到饱和状态

D.C 20时,31.6硝酸钾溶解在100g 水中恰好达到饱状态

例3 如图,表示M 、N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有关图示信息的描述正确 的是( )。

A.C 20时,M 的溶解度大于N 的溶液解

B.M 、N 都不是易溶解性物质

C.P 点表示M 、N 的溶解度相等

D.阴影处M 、N 均为饱和溶液

例4 在一定温度下,18g 某物质恰好溶于一定量的水中形成68g 饱和溶液,求该物质在此温度下的溶解度。

例5 已知在20℃时KNO 3的溶解度为31.6g 。现要在20℃时配制20gKNO 3饱和溶液,需KNO 3和H 2O 各几克?

例6 已知氯化钠在20℃的溶解度是36g ,在20℃时要把40g 氯化钠配制成饱和溶液,需要水多少克?

【经典练习】

1.可以证明烧杯内有硝酸钾溶液是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A. 蒸发掉1g 水,有少量固体析出

B.降低温度,有少量固体析出

C.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固体不再溶解

D.加入少量水,没有固体析出

2.如图所示是a 、b 、c 的不不饱和溶液,分别通过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或升高 温度三种方法,均可变成饱和溶液的是( )。

A. a 溶液

B. b 溶液

C. c 溶液

D. a 溶液和c 溶液

3.C

20时,将不同质量的食盐固体分别放入100g 水中,充分溶解后过滤,所得溶液质量与加入食盐质量的对应关系如下,其中所得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4.欲使任意一种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

A. 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再加入同种溶质

D.倒出一些溶剂

5.现有一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使它变为饱和溶液,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加入硝酸钾晶体 B .降低溶液的温度

C .蒸发部分溶剂

D .用吸管吸出一部分溶液

6.0.05克某物质在室温时溶于10克水中即达到饱和,则一般把这种物质划分为( ) A.易溶物质 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 D.难溶物质 7.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是( ) A .烧开水时,沸腾前有大量的气泡逸出 B .喝下汽水感到有气体冲鼻腔

C .揭开啤酒瓶盖,有大量的泡沫溢出

D .夏季黄昏,池塘里的鱼常浮出水面

8.图所示为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该图可知:

(1)温度为C ︒1τ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2)温度为C ︒3τ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3)0点表示的意义是 。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都一定变成不饱和溶液

B .某物质的饱和溶液是该温度下最浓的溶液

C .同温度下,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另一种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要浓

D .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倒出一半后,变为不饱和溶液 10.把80℃的饱和硝酸钾溶液冷却到室温,下列叙述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B .溶液的质量不变

C .溶剂质量不变

D .有晶体从溶液中析出 11.某温度下,a 克溶质溶解在a 克水里恰好饱和,此溶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是( ) A .100克

B.a 克

C.2a 克

D.1克

选项

质量

A B C D 加入食盐质量/g 10 20 30 40 所得溶液质量/g 110 120 130

136

A B

C

O 温度(℃)

t 1 t 2

t 3

12.20℃时50g 水中最多溶解5gA 物质,40℃时100g 水中最多溶解10gB 物质,则A 、B 的溶解度相比是( )。

A 、A 小于B

B 、B 大于A

C 、A 等于B

D 、无法比较

13.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克。在20℃时,把20克氯化钠投入50克水中,充分溶液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制成70克饱和溶液

B .制成了68克饱和溶液

C .有18克氯化钠发生溶解

D .还剩余2克固体氯化钠未溶解

14.20℃时,16克某物质溶解于在50克水中制成饱和溶液,则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 ) A .16克 B .24.4克

C .32克

D .50克

15.如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1)A 、B 两曲线相交的点M 表示 ;在 时,A 的溶解度小于B 的溶解度。 (2)在图中所示的温度范围内,B 和C 配制同一温度下质量分数 相同的饱和溶液?(填“能”或“不能”)

(3)C

40时,100g 水中加入20gA 物质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为使其饱和, 可再加入A 物质 g ,或蒸发掉水 g ,或使温度降到 。

16.60℃时90克KNO 3固体加入75克水后充分振荡,有7.5克没有溶解。求60℃时KNO 3的溶解度。

17.已知60℃时溶解度为110克,有90克KNO 3固体,加入75克水,能得到多少克溶液?

18.0℃时KNO 3的溶液157.5克,蒸干后得到固体物质82.5克,求60℃时KNO 3的溶解度

溶解

() a b c

温度(℃)

课后作业

1.将t 1℃时含有少量未溶解的硝酸钠晶体的饱和溶液,加热到t 2℃后,如果不考虑水分的蒸发,此时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将( )。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变化无法确定

2.20℃时20g 水里溶解0.1g 某物质后恰好达到饱和,则该物质的溶解性等级为( )。 A 、易溶

B 、可溶

C 、微溶

D 、难溶

3.如图所示是a 、b 、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a>b>c

B 、 的饱和溶液从t ℃降到0℃时,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C 、要使c 从其饱和溶液中大量析出,宜采用蒸发溶剂法

D 、向t ℃时b 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大量固体b ,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4.0℃时,某物质溶解度是30克,50℃时乙物质溶解度为86克,则30℃时,两者的溶解度关系正确的是( )

A .S 甲>S 乙

B .S 甲

C .S 甲=S 乙

D .不能确定

5.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 )

A 、非常浓的溶液

B 、非常稀的溶液

C 、增加该溶质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D 、增加该溶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6.某温度下,将120克的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干,得到20克硝酸钾,则该温度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

A 、20

B 、16.7克

C 、16.7

D 、20克 7.t ℃时,把W 克某物质溶于水,制成V 毫升密度为ρ克/厘米3

的饱和溶液,则t ℃时该物质溶解度为( )

A.100W/V ρ克

B.100/(W ρ— W)克

C.100V ρ/W 克

D.100W/(V ρ — W )克 8.在温度t 时某同学分别向质量均为50课的四份水中,加入一定质量的硝酸钾固体,充分搅拌后,滤去未溶解的硝 酸钾后得到溶液,测得加硝酸钾的质量与所得相应溶液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则该同学测得温度t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____。 9.20℃,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要配制食盐的饱和溶液

34克,求:(1)需要溶质多少克?(2)需要溶剂多少克?(3)20℃,氯化钠溶液中有部分晶体未溶,加入25克水恰好将其溶解,问没有溶解的晶体有多少克?(4)将20℃氯化钠饱和溶液34克蒸干,可以得到晶体多少克?

加入硝酸钾的质量(克) 40 50 60

70 溶液的质量(克)

90 100 105

105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教学目标 区别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了解溶解度的意义并会查阅溶解度表 了解外界条件能够影响物质的性质 会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能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重点难点 分析重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区别 溶解度的概念的理解 溶解度的计算和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难点:溶解度的概念级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教、学预设调控对策 【引入】在一定的条件下,溶质是否可以无限地溶解在一定量地溶剂里呢? 【实验演示】硫酸铜的溶解 现象:得到蓝色的溶液,到一定时候硫酸铜不再溶解。 结论:说明在一定的条件下,溶质不可以无限地溶解在溶剂里。 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上面得到的就是该温度下硫酸铜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在不断加入硫酸铜之前的溶液都是硫酸铜的不饱和溶液。 【思考、讨论】那么,不饱和溶液可以转变成饱和溶液吗?――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 取一杯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 改变条件实验操作出现的现象结论 加溶质 蒸发溶剂 降低温度 饱和溶液也可以转变成不饱和溶液,可以增加溶剂水,或升高温度 溶液和稀溶液:在溶液中,溶有较多溶质的叫做浓溶液;有的溶有较少溶质,称为稀溶液。 【思考】饱和溶液是否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是否一定是稀溶液? 【实验演示】蔗糖、熟石灰在水中溶解的实验 现象:10克蔗糖在水中溶解了,溶液很浓,但可以继续溶解蔗糖;熟石灰在水中溶解得很少,溶液很稀,但已经饱

第七章1-3节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解度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第七章 (一)溶液 1. 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并能分辨溶质和溶剂。 2. 溶液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3. 溶液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并能区分浓溶液和稀溶液 2.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 (三)溶解度 1.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2. 溶解度的概念和有关概念的计算 二. 重点、难点: 1. 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 溶解度的概念和有关概念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 溶液 1. 概念: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均一是均匀的意思,稳定意味静置后不会产生沉淀和分层的现象。 2. 在溶液里,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叫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例如,CuSO4溶液中,水是溶剂,CuSO4是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相互溶解时,通常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一种叫做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无论水的量有多少,习惯上把水看作溶剂。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水溶液。 3. 注意事项 ⑴溶液一般是透明的,但透明不一定无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之和。但溶液体积不等于溶质体积和溶剂体积之和,这是受到分子间的间隔影响。 ⑵物质在溶解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在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的生成物。例如,将锌与适量稀硫酸反应,锌逐渐溶解,但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硫酸锌,而不是锌。也就是说,形成的溶液是硫酸锌的水溶液,而不是锌的硫酸溶液,。又如,碳酸钙溶于稀盐酸,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钙。还有将蓝矾(胆矾)溶于水时,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硫酸铜,

溶解度与溶液的饱和度的关系

溶解度与溶液的饱和度的关系溶解度是指在特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能够溶解的最大量。而溶 质溶解在溶剂中的过程则形成了溶液。在化学和物理学中,溶液的饱 和度是指溶液中已溶解溶质的浓度与其溶解度的比值。溶解度和溶液 的饱和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它们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一、溶解度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溶解度可以用温度或浓度来表示。通常情况下,溶解度与温度相关。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往往会增加;反之,随着温度的降低,溶解 度会减少。原因是在高温下,溶质分子的热运动更加剧烈,有利于克 服溶质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增加溶解度。此外,溶剂的性质、 压力、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等因素也会影响溶解度。 二、溶液的饱和度的定义和测定方法 溶液的饱和度是指溶解度与溶液中溶质的实际浓度之间的比值。即 饱和度=(溶质在溶液中的浓度)/ 溶质的溶解度。饱和溶液表示溶液 中溶质的浓度已经达到了溶质的溶解度。测定溶液的饱和度可以通过 实验方法来进行。 常见的测定饱和度的方法有过饱和溶液法和晶体生长法。过饱和溶 液法是将溶质连续加入溶剂中,直到有少量溶质未溶解,此时溶液达 到了饱和状态。晶体生长法则是通过晶体生长的速率来判断饱和度, 当晶体不再增大时即表示溶液达到了饱和。

三、溶解度和饱和度是两个密切相关的概念。溶解度是溶质在溶剂 中能够溶解的最大量,而溶液的饱和度是溶质在溶液中实际的浓度与 其溶解度的比值。两者之间的关系可通过以下公式表示:饱和度 = (溶质在溶液中的浓度)/ 溶质的溶解度。 在实际情况下,溶液的饱和度可能小于、等于或大于溶质的溶解度,这取决于溶质在溶剂中的浓度。当溶液中的溶质浓度小于溶质的溶解 度时,溶液为亚饱和溶液;当溶液中的溶质浓度等于溶质的溶解度时,溶液为饱和溶液;当溶液中的溶质浓度大于溶质的溶解度时,溶液为 过饱和溶液。 总之,溶解度与溶液的饱和度密切相关,溶解度的增加往往导致溶 液饱和度的增加。了解和研究溶解度和饱和度的关系对于化学和物理 学领域的研究以及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溶解和结晶等过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调控溶解度和饱和度,可以实现溶液中溶质浓度的精确控制,从 而有助于提高产品的纯度和生产的效率。

溶液的饱和度和溶解度

溶液的饱和度和溶解度 溶液是指由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的均匀混合物。在溶液的形成过 程中,溶质能够以一定的比例溶解在溶剂中,而溶质的溶解能力则取 决于其溶解度。溶液的饱和度和溶解度是描述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两 个重要概念。 一、溶解度: 溶解度是描述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最大量的物理性质。通常用溶解度来描述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程度。溶解度与溶质的种类、溶剂的性质以及温度等因素有关。 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是不同的,有些物质的溶解度非常高,可以完全 溶解在溶剂中,而有些物质的溶解度相对较低,只能溶解一部分。为 了更好地了解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科学家常常利用饱和溶液来研究物 质的溶解度。 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溶液中溶质的浓度达到最大值,溶 质无法继续溶解的状态。当继续往饱和溶液中加入新的溶质时,无法 再溶解,只能沉淀下来。这也说明了溶液的饱和度与溶解度密切相关。 二、饱和度: 饱和度是指溶液中已溶质的浓度与溶质的溶解度之比,用百分比或 者摩尔分数表示。饱和度可以用来描述溶液中溶质的溶解程度,并体 现了溶质在溶剂中的饱和程度。

饱和度与溶液的温度密切相关。在一定温度下,当溶液中溶质的浓 度达到溶质的溶解度时,饱和度为100%。如果溶质的浓度低于溶质的 溶解度,溶液的饱和度就低于100%,说明溶质没有完全溶解。 不同的溶质和溶剂会有不同的饱和度-溶解度关系曲线。当温度升高时,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通常会增加,饱和度也会随之增加;而在降 温过程中,溶液的饱和度则会下降。这是因为在升温过程中,分子热 运动的增加促进了溶质颗粒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增加了溶质在溶剂中 的溶解度。 综上所述,溶液的饱和度和溶解度是描述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程度的 重要概念。溶解度是描述溶质在溶剂中溶解能力的最大值,而饱和度 则是描述溶质溶解度与溶质已溶质浓度之间的比例关系。温度对饱和 度和溶解度都有重要影响,不同物质的饱和度-溶解度曲线也各不相同。研究饱和度和溶解度的变化规律,对于了解溶液的性质以及溶液中溶 质的溶解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饱和溶液和溶解度

饱和溶液和溶解度 考点一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够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2.判断某溶液是否饱和的简便方法是继续加入相同溶质看是否继续溶解。 3.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同一温度下,该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考点二结晶的分类及运用 1.降温结晶(又称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固体溶质从其水溶液中析出(如将硝酸钠从其水溶液中析出)。 2.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固体溶质从其水溶液中析出(如海水晒盐)。 3.升温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固体溶质从其水溶液中析出(如熟石灰从其水溶液中析出)。 考点三、练习题 1.下列有关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大B.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任何饱和溶液升温后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D.一定温度下,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水后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2.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温度不变时,KNO3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KNO3晶体 B.改变条件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室温下,与固体溶质共存的溶液一定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D.在温度升高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能继续溶解该物质 3.氯化铵和硝酸钾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6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铵的溶解度 B.40 ℃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低温度会变为不饱和溶液 C.t℃时,氯化铵饱和溶液与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60 ℃时,100 g水中加入120 g硝酸钾,充分搅拌,得到的是硝酸钾不饱和溶液 (1) (2) 4.上图(2)是NaCl、MgSO4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在t1℃时,NaCl和MgSO4的溶解度才相等B.t1 ℃~t3 ℃,MgSO4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在t2 ℃时,Mg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D.把MgSO4饱和溶液的温度从t3 ℃降至t2 ℃时,有晶体析出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B.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渍是乳化作用的结果 C.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D.增大空气与水的接触面积,可以增大氧气的溶解度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A.降低温度能使任何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 B.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均可以增大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 C.将200 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到5%,需要加水200 g D.在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和蒸发溶液中的水分这两种方法,都能把8%的KNO3溶液变成15%的KNO3溶液7.图①是物质M和N的溶解度曲线。图②中甲、乙试管分别盛有M、N的饱和溶液,试管底均

溶解度与饱和溶液的关系

溶解度与饱和溶液的关系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量。而 饱和溶液是指溶剂在一定温度下已溶解了最大量的溶质,无法再溶解 更多的溶质。 溶解度与饱和溶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首先,溶解度是衡量溶 剂对溶质溶解能力的指标。在相同温度下,溶解度越大,说明溶剂具 有更强的溶解能力。而饱和溶液则反映了溶剂在特定条件下,能够溶 解的最大量溶质。当达到饱和状态时,溶剂无法再溶解更多的溶质, 溶解度的值也就确定下来了。 其次,温度对溶解度和饱和溶液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通常来说,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这是因为温度升高能够增加溶剂分子的 动能,使其具有更大的分子间间隔,从而有利于溶质分子插入其中。 因此,高温下溶质的溶解度较高,更容易形成饱和溶液。但也有一些 特殊情况,如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此外,溶解度还受到溶质和溶剂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相互作用 力越强,溶质与溶剂之间的吸引力越大,溶解度也就越大。例如,极 性溶质在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通常较大,而非极性溶质在非极性溶剂 中的溶解度也较大。 此外,在一定温度下,溶质的浓度也会影响溶解度和饱和溶液的形成。一般来说,当溶剂中溶质的浓度接近其溶解度时,饱和溶液会形成。然而,如果溶质的浓度远低于其溶解度,那么饱和溶液的形成速 度会很慢,甚至无法形成饱和溶液。

综上所述,溶解度与饱和溶液是紧密相关的。溶解度是溶剂对溶质溶解能力的指标,而饱和溶液则表示溶剂已溶解了最大量的溶质。溶解度受到温度、相互作用力和溶质浓度的影响。对溶液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溶解过程,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相关问题。

2017中考复习--初中化学溶解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溶解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总结 本部分内容包括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的内容,概念性的东西比较多,学习时要注意抓住概念的特点,注意去理解概念的内涵,要注意对相似概念进行比较学习,如对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对比去理解。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溶质为气体时还需在一定压强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在这种溶剂里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溶质为气体时,还需在一定压强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时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在这种溶剂里的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判断: 一般说来,可以向原溶液中再加人少量原溶质,如果溶解的量不再增大则说明原溶液是饱和溶液,如果溶解的量还能增大则说明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 大多数情况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存在以下转化关系(溶质为固体): 但是,由于Ca(OH)2的溶解度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将Ca(OH)2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在改变温度时应该是升高温度;将熟石灰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在改变温度时应该是降低温度。 4、溶解度的含义: 固体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如果不说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影响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②温度。 气体的溶解度:气体的溶解度是指该种气体在一定压强和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气体的体积要换算成标准状况时的体积)。 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内因:气体和水本身的性质。 外因:①温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②压强: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5、溶解度曲线:

溶液的饱和度与溶解度

溶液的饱和度与溶解度 溶液是由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的,溶解度和饱和度是描述溶液中 溶质溶解程度的两个重要概念。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能够溶解的 溶质的最大量,而饱和度则是指实际溶质的含量与溶解度之间的比值。 1. 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溶解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溶质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温 度和压力等。不同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强弱不同,一般来说,相似性较强的溶质和溶剂之间容易溶解。例如,极性溶质倾向于溶解 于极性溶剂中,而非极性溶质则更容易溶解于非极性溶剂中。 此外,温度和压力也对溶解度有显著影响。一般来说,随着温度的 升高,溶解度会增大,因为高温能提供更多的能量,有助于克服溶质 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但对于一些化学反应伴随溶解的情况,温度 的升高可能会导致溶解度的降低。而对于气体溶解于液体中的情况, 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因为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增加而减小的趋 势是由于溶解过程放出热量导致的。 另外,压力对固体溶解于液体和气体溶解于液体的溶解度也有一定 的影响。对于固体的溶解,增加压力通常会使溶解度增大,而对于气 体的溶解,增加压力会使溶解度增大。这是由于所增加的压力能够促 使气体在溶剂中溶解更多。 2. 饱和度的定义和计算

饱和度是描述溶液中溶质溶解程度的量度。饱和度是由溶质的实际 含量与其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之比来表示的。 饱和度的计算可以通过测定溶解度和测定溶质在给定溶剂中的实际 含量来实现。例如,将溶剂慢慢加入溶质中直到溶质不再溶解为止, 此时溶液即为饱和溶液。然后,通过测定溶解度来计算出此时的溶质 在溶剂中的最大溶解量。最后,通过测定溶液中溶质的实际含量来计 算溶液的饱和度。 3. 饱和度和溶解度的关系 溶解度和饱和度是相互关联的。一般来说,如果溶质的实际含量小 于其溶解度,溶液就是亚饱和的;而如果溶质的实际含量等于其溶解度,溶液就是饱和的;如果溶质的实际含量超过其溶解度,则溶液是 过饱和的。 饱和度与溶解度的关系还可以通过平衡条件来理解。在饱和状态下,溶质分子以恒定的速率从固体晶体中溶解出来,同时溶质分子以相同 的速率重新结晶回固体晶体。而在亚饱和状态下,溶质溶解的速率小 于溶质重新结晶的速率,因此溶质在亚饱和溶液中的浓度相对较低。 而在过饱和状态下,溶质溶解的速率大于溶质重新结晶的速率,溶质 在溶液中的浓度超过其溶解度。 综上所述,溶液的饱和度与溶解度密切相关,饱和度是描述溶质在 溶剂中的实际含量与其溶解度之间的关系。溶液的饱和度和溶解度受 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溶质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温度和压力等。通

[初中化学]溶解度曲线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完美结合

[初中化学]溶解度曲线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 液的完美结合 人教版教材中关于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转化的 分析为: 从二者转化表中可以看出: (1)对于温度二者的方法是相反的; (2)对于改变溶质和溶剂的其它两种方法也应该是相反的,但原图中并未显示出这些信息; 改编一:利用二者转化方法相反,可以将图形改编如下:改编二:把结晶方法增加到图形中 通过此图可以看出: (1)饱和溶液继续降低温度会析出晶体,是常见的结晶方法──冷却结晶。这也是对常见俗语“冬天捞碱”的解释; (2)饱和溶液继续减少溶剂会析出晶体,是常见的结晶方法──蒸发结晶。这也是对常见俗语“夏天晒盐”的解释; 但以上方法仍然有以下不足: (1)如果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时,对于改变温度的方法就不能再适应; (2)方法较多,记忆容易出错; 改编三:与溶解度曲线结合的图示法

(1)从图中可以看出溶液的二种状态,饱和状态B、C、D点;不饱和状态A点; (2)饱和与不饱和转化的基本策略是离开曲线或接近曲线; (3)溶质与溶剂的各种操作始终相反(图中用白色字体显示能直接观察出来的转化方法,黑色字体则是通过逆向思维得出来的方法)。 改编后的方法有以下优点: (1)转化原则简单易于记忆; (2)不受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影响,只要画好图形,仍然适应。 (3) 能看出溶液转化时质量分数大小的基本原则:溶液中溶质增则质量分数增,溶液中溶质减则质量分数减。 典型例题解析: 例1:(河南2019天原杯预赛)18.甲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甲物质的溶液分别处于图像中a、b、c、d、e五个点时,溶液中甲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c>d=b>a>e B.c=d>b=a C.a=b>c=d=e D.c>a=d>b=e 溶解度曲线图中纵坐标中能观察出溶液在a、b、c、d、e五状态时溶质质量的多少情况,根据溶液中溶质增则质量分数增,溶液中溶质减则质量分数减可以快速得出答案为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溶解度—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课题:溶解度(第1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连云港市连云中学倪海东 一、课程标准分析 化学概念教学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发展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是从宏观到微观延伸,从定性到定量方法的拓展,从中体现了化学学科发展的趋势,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评价学生的认知水平,既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又评价学生的活动成果。 本节课的指导思想是让学生广泛参与探究活动,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是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从而在探究过程中引导他们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即饱和溶液的概念。 二、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溶液是常见的混合物,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密切联系。 课题1主要是使学生从宏观上认识溶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体系。 课题2是学生在对溶液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是对只有固体溶质的溶液进一步认识。在概念教学环节中,主要从定性的实验扩展到定量的资料分析,学生通过活动与探究,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相关概念,可以加深对溶解现象的理解。 课题3主要围绕溶液的浓、稀,即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有多少溶质这一问题展开,引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结合这一概念进行一些简单计算,初步学习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2、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己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事物的认识正处于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时期,实验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本课题

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采用实验探究──讨论的教学模式,进行观察、分析,让学生去探究、交流和思考。 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让学生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存在和转化是有条件的,逐步培养由具体到一般认识事物过程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互相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知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方法; 3、了解溶液饱和与否跟溶液浓稀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让学生在实验、观察、比较等过程中学习科学认识事物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合作实验、讨论交流,体验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2、体会实验在学习化学概念中的意义,让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 1、通过探究性实验建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通过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对比思维的能力。 五、教学难点: 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转化条件的探索。 六、思维导图: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1. 饱和溶液的概念 饱和溶液是指在特定温度和压力下,溶质的浓度达到最大值,不能再溶解更多溶质的溶液。当溶质的浓度达到最大值时,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的比例也达到最大,溶质和溶剂的比例称为溶质的摩尔比例,也称为溶质的摩尔浓度。当溶质的摩尔浓度达到最大值时,溶液就是饱和溶液。 : 2. 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不饱和溶液是指溶液中的溶质没有完全溶解,溶液中的溶质仍有一部分沉淀在底部,因此溶液中的溶质浓度小于其平衡浓度,即溶液不能再溶解更多的溶质,这种溶液就是不饱和溶液。

3. 饱和溶液的特征: 饱和溶液是指溶质的溶解度达到最大,不能再溶解更多溶质的溶液。 它的溶质浓度是固定的,不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温度越高,溶质 的溶解度越大。饱和溶液的溶质浓度是与温度有关的,温度越高,溶 质的溶解度越大,溶质浓度也越大。饱和溶液中的溶质极不容易再溶 解出更多溶质,即使加入更多的溶质,溶质也不会溶解出更多的溶质。 4. 不饱和溶液的特征: 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浓度低于其平衡浓度,溶质会继续溶解,直到 溶质的浓度达到平衡浓度。不饱和溶液的沸点比纯液体低,比饱和溶 液的沸点高,溶液的密度也比纯液体低,比饱和溶液的密度高。不饱 和溶液可以通过蒸馏或滤过等方法分离出溶质。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是溶解度的两种概念,它们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 饱和溶液是指溶质在溶剂中达到平衡状态时所形成的溶液,其中溶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而不饱和溶液则是指溶质在溶剂中未达到平衡状态时所形成的溶液,其中溶质的浓度还可以继续发生变化。 另外,饱和溶液的溶质浓度是固定的,而不饱和溶液的溶质浓度则是可变的。此外,饱和溶液的溶质分子不会再溶解,而不饱和溶液的溶质分子还可以继续溶解。最后,饱和溶液的溶质溶解度是固定的,而不饱和溶液的溶质溶解度则是可变的。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关系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关系 【摘要】 饱和溶液是指在特定温度下溶质溶解到最大限度的溶液,不饱和 溶液则是溶质未完全溶解的溶液。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关系, 这种转化对溶液的稳定性和物质的性质具有重要影响。饱和溶液的特 点包括溶质溶解度恒定、溶液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等;而不饱和溶液的 特点则是溶质溶解度未达到最大值。产生不饱和溶液的条件有溶质溶 解度超过溶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而产生饱和溶液则需要饱和溶解 度与溶质溶解度相等。两者之间可通过改变温度或添加其他物质来实 现相互转化。这种转化关系不仅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还为未 来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关键词】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转化关系,溶液,稳定性,条件,特点,相互转化,实际应用,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 1.1 什么是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溶解物质与溶剂达到一定比例后, 再溶解的固体物质不能再溶解于溶液中,形成的一种溶液。在饱和溶 液中,溶质的溶解速度与析出速度相等,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当继续 往饱和溶液中加入更多的溶质时,会导致溶质析出或形成晶体沉淀。

饱和溶液的溶解度是恒定的,取决于溶质和溶剂的种类、温度和压力等因素。饱和溶液常常用来饱和溶液碱度、带出离子等实验中。 在化学实验中,饱和溶液的浓度常常用质量百分比或摩尔浓度(mol/L)来表示。饱和溶液的特点包括具有一定的溶解度极限、在溶解度内可维持溶质稳定状态、遵从亨利定律等。饱和溶液是一种稳定状态的溶液,对于理解溶解动力学和平衡态具有重要意义。饱和溶液在生产、科研以及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化学反应、药品制备、金属提取等领域。饱和溶液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物质间相互作用和溶解度规律具有重要价值。 1.2 什么是不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溶解度未达到饱和状态的溶液。在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还没有达到最大值,因此可以继续溶解更多的溶质。通常情况下,不饱和溶液呈现出一定的透明度,溶液中的颗粒较小且不易观察到。不饱和溶液的浓度通常低于饱和溶液的浓度,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因为溶解度取决于溶质的种类、溶剂的种类、温度和压力等因素。 不饱和溶液的形成通常是由于在饱和溶液中添加了一些额外的溶质或者以较低的温度形成的。当向饱和溶液中继续加入溶质时,一部分溶质会溶解,但有一部分无法溶解,形成不溶解状态,这时就形成了不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在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用来制备饱和溶液、研究溶解度规律、提高溶质的溶解度等。通过研究不饱和

溶液的饱和度与溶解度

溶液的饱和度与溶解度 溶液的饱和度和溶解度是溶液中溶质的重要性质,对于理解溶解过 程以及溶液中物质的浓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介绍溶液的饱和度和 溶解度的概念、相关影响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溶液的饱和度概念 溶液的饱和度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溶液中溶质的最大溶解量。当溶 质在溶剂中达到最大溶解量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当继续加入溶质时,溶液无法再溶解更多的溶质,超过了饱和度限制,会出现溶质不 溶解、析出现象。 饱和度通常用溶质的质量与溶剂的质量之比表示,也可以用溶质溶 解的物质的量与溶剂的物质的量之比表示。 二、溶解度概念 溶解度指的是溶质在一定温度下在单位溶剂中的最大溶解量,是一 种特定条件下溶液中溶质的浓度。溶解度通常用溶质在溶液中的物质 的量与溶剂的物质的量之比表示。 溶解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温度、压力、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在特定温度和压力下,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是固定的。 三、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1. 温度:温度是溶解度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大多数固体在溶液中 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溶解度也会增加,但也有例外情况。对于气体溶 解在液体中的过程,温度升高会导致溶解度的降低。 2. 压力:对于固体和液体的溶质在溶液中的溶解过程,压力对溶解 度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对于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过程,压力升高会导致溶解度的增加。 3. 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溶解度还与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有关。相互作用力较强的物质倾向于更容易溶解。比如,极性物质在 极性溶剂中容易溶解,而非极性物质在非极性溶剂中容易溶解。 四、溶液饱和度与溶解度的关系 溶液的饱和度和溶解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当溶液中的溶质达到 最大溶解量时,溶液是饱和状态。换句话说,溶液的饱和度等于溶解度。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当溶剂或溶质的温度或压力发生变化时,溶液 的饱和度和溶解度也会相应变化。通过控制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可以 调节溶液的饱和度和溶解度。 结论 溶液的饱和度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溶液中溶质的最大溶解量,溶解 度指的是溶质在一定温度下在单位溶剂中的最大溶解量。溶液的饱和 度与溶解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饱和度等于溶解度。溶解度受多种 因素影响,包括温度、压力、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等。通过控制这些

溶液的饱和度与溶解度的关系

溶液的饱和度与溶解度的关系溶解是物质在溶剂中发生分子间相互作用的过程,而饱和度是溶液中溶质的浓度达到最大值的程度。溶液的饱和度与溶解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将探讨溶液的饱和度和溶解度之间的关系,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一、饱和溶液的定义和性质 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溶质的质量或体积以达到最大值,无法再溶解更多溶质的溶液。饱和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之间的溶质和溶剂之间的溶质和溶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达到了平衡状态。饱和溶液呈现稳定的性质,不论是溶液的浓度还是其他性质均保持不变。 二、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或体积。溶解度与温度密切相关,通常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也会增加。这是因为随着温度的升高,溶剂分子的动能增加,使得其对溶质分子的吸引力增强,从而更有利于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导致溶解度增加。 三、溶解度与压力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溶解度与压力的变化没有直接的关系。固体和液体溶质的溶解度在常压下不受压力的影响,只与温度相关。但对于气体溶质而言,溶解度与压力呈正比例关系,即随着压力的增加,溶解度也

会增加。这是因为在高压下,气体溶质的分子更容易与溶剂分子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增加了其溶解度。 四、溶解度与溶剂对溶质的选择性 溶解度与溶剂对溶质的选择性密切相关。不同的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度可能会有较大差异。这是由于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不同所致。溶剂分子与溶质分子之间存在两种相互作用力,即溶剂与溶质之间的极性相互作用力和溶剂与溶质之间的适配性相互作用力。溶质与溶剂之间的适配性越强,溶剂分子与溶质分子的相互作用力越大,其溶解度也会越高。 五、其他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除了温度、压力和溶剂对溶质的选择性外,溶解度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和溶液中的其他物质的存在等。溶质的性质包括溶质的极性、溶质的粒径和溶质的溶解度与浓度的关系等。溶剂的性质则包括溶剂的极性、溶剂的粘度和溶剂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等。此外,溶液中的其他物质的存在也可能对溶解度产生影响,例如溶剂中存在其他溶质时,会引起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影响溶解度的大小。 总结一下,溶液的饱和度与溶解度的关系非常密切。饱和度是溶质在溶剂中达到最大溶解度的程度,而溶解度则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溶质能够溶解的最大量。溶解度与温度、压力以及溶剂对溶质的选择性等因素有关。正确理解和把握溶液的饱和度和溶解度的关系对于深入研究溶液溶解过程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溶解度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溶解度 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条件 3.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在一定温度下,该溶液中有没有不能继续溶解的剩余溶质存在,如果有且溶质的量不再减少,溶质与溶液共存,那么这种溶液就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否则就是不饱和溶液。 4.浓溶液和稀溶液 为粗略地表示溶液中溶质含量我多少,常把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浓溶液和稀溶液是一组概念。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就是不饱和溶液。 二、溶解度 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是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1)溶解度表示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 (2)影响因素:溶解度与溶质、溶剂的性质和温度有关。 (3)举例:盐易溶于水却不易溶于汽油,油脂易溶于汽油而不易溶于水.蔗糖和食盐都易溶于水,但在同温同量溶剂情况下,所能溶解的最大量不同。 注:1.目前我们所学的所有的固体物质(熟石灰即氢氧化钙除外)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所有的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2.比较溶解度时一定要在同温度下比较,否则不具可比性。 三.溶解度曲线及其意义 1、定义:用纵坐标表示物质的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用描点法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溶解度曲线。 2、意义:(1)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曲线上任何一点表示的都是某温度的溶解度。 (2)曲线上任何一点都恰好是饱和溶液,曲线以上的各点,表示的都是有未溶溶质的过饱和溶 液,曲线以下的各点表示的都是不饱和溶液。 四、溶解度等级 五、溶解度公式 溶解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C 20溶解度/g 大于10g 大于1g 小于1g 小于0.1g 饱和溶液 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 不饱和溶液 降低温度、蒸发溶剂、增加溶质

第二节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概念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理解这两个概念: (1)首先要指明一定温度,一定的溶剂量.在某种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中,对某种溶质来说饱和了,但若改变温度或改变溶剂量,就可能使溶液不饱和了.如室温下,100g水中溶解31.6g硝酸钾达到饱和,若升高温度或增大溶剂水量,原来饱和溶液就变为不饱和溶液.所以讲溶液饱和与否,首先要定下温度和溶剂量. (2)强调是这种溶质 ....的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如温度T时,某溶液不能再继续溶解氯化钠,但是也许还能继续溶解蔗糖,对于氯化钠来说溶液是饱和溶液,而对于蔗糖来说该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综上所述,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只有指明“一定温度”、“一定的溶剂量”、“对某种溶质而言”才有意义.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关系 一般规律: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特殊规律〔适用于Ca(OH) 〕: 2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重点难点解析】 重点难点: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并能区别浓溶液和稀溶液.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变. 解析: 1.有关概念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理解这两个概念必须注意如下两点: ①首先要指明一定温度,一定的溶剂量.因为溶液饱和不饱和与温度有关,也与溶剂质量有关.例如,20℃时,31.6g硝酸钾溶解于100g水中得到饱和溶液.20℃时,31.6g硝酸钾溶解于110g水中则得到不饱和溶液;25℃时,31.6g硝酸钾溶解于100g水中也是不饱和溶液.所以讲溶液饱和或不饱和,一定要指明温度和溶剂质量. ②强调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例如,20℃时,31.6g硝酸钾溶解于100g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