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 专题06 变异 进化与育种

新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 专题06 变异 进化与育种

专题六 变异、进化和育种

知识点一 变异的类型及关系图

可遗传的变异 不可遗传的变异

发生变异的条件 遗传物质的改变 环境因素的影响,遗传物质没有改变 遗传物质是否变化 发生变化 不发生变化

特点 可以在当代,也可以在后代中出现,变异一旦发生,就有可能遗传给后代

一般在当代表现出来,不能遗传给后代

关系图

知识点二 基因突变

1.基因突变的概念: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2.基因突变的时间:主要发生在DNA 复制时(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3.基因突变的原因:

类型 引发突变的原因 举例 外因 物理因素 损伤细胞内 DNA 紫外线、X 射线 化学因素 改变核酸碱基 亚硝酸盐、碱基类似物

生物因素 影响宿主细胞 DNA 某些病毒和某些细菌 内因 DNA 分子复制偶尔发生错误,基因内部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或排列顺序发生局部的改变 4.基因突变的类型 类型 范围 对肽链的影响 备注

替换 小 只改变1个氨基酸的种类或不改变 替换的结果也可能使肽链合成提前终止,或延后

增添 大 插入位置前不影响,影响插入位置后的序列 ①增添或缺失的位置越靠前,对肽链的影响越大;

②增添或缺失的碱基数是3的倍数,则仅影

响个别氨基酸

缺失

大 缺失位置前不影响,影响缺失位置后的序列 增添或缺失3个碱基

增添或缺失位置增加或缺失1个氨基酸 例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变异类型为碱基的替换)组成血红蛋白分子的四条多肽链中的一条链上某一位置的一个谷氨酸被替换成了缬氨酸,从而引发了蛋白质结构的改变,变异后的血红蛋白分子缺少溶解性,容易沉淀而不能携带氧,红细胞因为血红蛋白结构的改变而呈镰刀状。

5.基因突变的结果

显性突变:aa →Aa 表现新性状,

隐性突变:AA →Aa 不表现新性状,→aa 纯合子时表现新性状))

6.基因突变的特点

①普遍性:所有生物均可发生基因突变。

②随机性:(随时随地)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和DNA分子的任何部位。

③低频性:自然状态下,突变频率很低。

④不定向性: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方向发生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还可能发生回复突变。(如图所示)

⑤多害少利性:突变性状大多数会给生物带来不利的影响,少数有利。

7.基因突变的意义

①新基因产生的途径;②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③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知识点三基因重组

1.基因重组的概念:基因重组是指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导致后代出现不同于亲本类型的现象或过程。

2.基因重组发生时期及常见类型

类型发生时间原因图解特点

狭义的基因重组

自由组合型

非同源染色体

上非等位基因

间的重组

减数第一

次分裂后

同源染色体分开,

等位基因分离,非

同源染色体自由

组合,导致非同源

染色体上非等位

基因间重组

①只产生新的基

因型,并未产生新

的基因→无新蛋

白质→无新性状

(有新性状组

合);②发生于真

核生物有性生殖

的核遗传中(DNA

重组技术除外);

③两个亲本杂合

性越高→遗传物

质相差越大→基

因重组类型越多

→后代变异越多交叉互换型

同源染色体上

非等位基因的

重组

减数第一

次分裂四

分体时期

同源染色体上非

姐妹染色单体之

间发生交叉互换,

导致基因重组

广义的基因重组人工重组型外源DNA

导入受体

细胞

人为有目的进行

的不同种生物间

的基因组合

:产生新的基因型,导致重组性状出现。

4.意义:基因重组为生物变异提供了丰富的来源,是生物多样性的来源之一。

知识点四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的原因

不用变异类型

细胞

细胞时期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

出现等位基因的原因若亲代基因型为AA,则由基因突变导致,A→a。

若亲代基因型为aa,则由基因突变导致,a→A。

同左因两条子染色体上颜色不

一致,则为交叉互换。

知识点五染色体变异

1.染色体变异的概念:染色体结构变异指染色体发生断裂后,在断裂处发生了错误连接而导致染色体结构异常,引起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生物性状的变异。

2.染色体变异的类型:

2.1结构变异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图片

实例人的5号染色体片

段缺失导致猫叫综

合征果蝇的棒状眼果蝇卷翅果蝇花斑眼的形成,人

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2.2数目变异(以果蝇进行图解)

个别染色体数目改变增加减少

实例人类21三体综合征性染色体异常XO

染色体组数目改变增加减少

实例三倍体无籽西瓜单倍体育种

知识点六染色体组

1.染色体组:生物中一套(控制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遗传信息,不能重复,不能缺少)非同源染色体(形态、大小和功能各不相同),

2.以果蝇染色体为例

2.1雌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为Ⅱ、Ⅱ、Ⅲ、Ⅲ、Ⅳ、Ⅳ、X、X。

雄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为Ⅱ、Ⅱ、Ⅲ、Ⅲ、Ⅳ、Ⅳ、X、Y。

2.2果蝇体细胞中共有4对同源染色体,其中3对是常染色体,1对是性染色体。

2.3雄果蝇减数分裂产生精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配子中的染色体的组成为Ⅱ、Ⅲ、Ⅳ、X或Ⅱ、Ⅲ、Ⅳ、Y,它们是一组非同源染色体。

3.染色体组的数目判定

根据染色体形态判定: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根据基因型判定:在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包括同一字母的大、小写)出现几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4.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

项目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概念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

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

色体组的个体

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

组的个体

发育起点配子受精卵受精卵

植株特点①植株弱小;②高度不育正常可育①茎秆粗壮;②营养物质含量丰富③叶片、果实和种子较大但结实率低

体细胞染色体组数≥1 2 ≥3

形成过程

雄配子――――――→

直接发育成个体

单倍体

雌配子―――――――→

直接发育成个体

单倍体

↓受精作用

受精卵――→

发育

生物体

⎩⎪

⎪⎧

二倍体两个染色体组

多倍体三个或三个以上

染色体组

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单性生殖正常的有性生殖外界环境条件剧变(如低温)

人工诱导花药离体培养

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

幼苗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举例蜜蜂的雄蜂

几乎全部的动物和过

半数的高等植物

香蕉(三倍体)、马铃薯(四倍体)、八倍

体小黑麦、普通小麦(六倍体)

知识点七探究“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

1.实验原理:低温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细胞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于是,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

2.实验步骤及不同试剂的作用

3.实验结论:低温能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加倍。

知识点八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汇总

1.易位与交叉互换的区别

项目染色体易位交叉互换

图解

区别位置发生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原理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重组

观察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

2.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对比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基因工程除外)染色体变异

变异的本质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染色体结构或数目发生改

发生时间主要是有丝分裂间期和减

数分裂前的间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后期细胞分裂间期或分裂期

适用范围生物种类所有生物自然状态下,真核生物真核生物

生殖类型无性生殖、有性生殖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有性生殖

产生结果产生新的基因产生訢基因型,没有产生新基因没有产生新基因,基因数

目或顺序发生变化

鉴定方法光镜下均无法检出,可根据是否出现新性状或新性状组合确定光镜下可检出

意义新基因产生的途径,生物

变异的来源,是生物进化

的原材料。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是育种的遗传学基础。

应用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单倍体、多倍体育种

联系①三者均属于可遣传变异,都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②基因突变可产生新的基因,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③基因突变是基因重组的基础:④基因重组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

原因之一

知识点九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育种方法过程原理优点缺点

单倍体育种染色体数目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技术复杂

多倍体育种染色体数目

变异

杂交育种基因重组操作简便,可以把多个品种的

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获得新品种的周期长

诱变育种基因突变①可以提高突变率,在较短时

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

型。②大幅度地改良某些性状。有利变异个体往往不多,需要处理大量材料。

基因工程基因重组对原品系实施“定向”改造

两次传粉的作用:第一次传粉,杂交获得三倍体种子;第二次传粉,刺激子房发育成果实

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后,分生组织分裂产生茎、叶、花染色体数目加倍,未经处理部分(如根部细胞)的染色体数不变。

三倍体西瓜无子的原因:三倍体西瓜植株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配子。

知识点十生物变异的实验探究

“假说—演绎法”是指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然后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合,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孟德尔发现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过程就是“假说—演绎法”的充分体现。提出假说,正向演绎推理(结论→结果),逆向答题(结果→结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知识点十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拉马克进化论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比较

类别拉马克进化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不同点主

(1)物种是可变的;生物不是神创造的,

而是由古老生物进化而来的;

(2)生物是从低等向高等进化的;

(3)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是生物进化

的原因,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过度繁殖:生物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可产生大量后代,环境

的承受能力(资源有限)而言,该能力表现为“过度”

生存斗争:生物进化的内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选择的

材料;遗传使微小有利变异逐代积累加强

遗传和变异:生物进化的动力:同种生物之间、不同种生物

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

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结果: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

历史上第一个系统的提出进化理论的学

者;反对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强调生物

的进化

(1)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

(2)对生物的适应性、多样性做出了正确的解释

(3)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有许多缺少科学证据的主观推测

(2)过于强调环境的变化直接导致物种

的改变

(3)生物获得性状都是可以遗传的

(1)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没有科学的解释

(2).进化的原因局限于个体水平

(3)强调物种的形成是渐变的结果,不能说明物种大爆发的

原因

3.达尔文进化论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比 达尔文进化论

共同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①进化局限于“个体”水平; ②自然选择源于过度繁殖和生存斗争;

③未就遗传变异本质以及自然选择的作用机理做出科学解释 ①变异是进化的原材料;

②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③解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①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②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③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④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4.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

5.共同进化 共同进化的原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知识点十二 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1.常染色体上基因频率的计算

1.1已知调查的各种基因型的个体数,计算基因频率

某基因频率=该基因总数

该基因及其等位基因总数×100%

A =2AA +Aa

2AA +Aa +aa

×100% a =Aa +2aa

2AA +Aa +aa

×100% A 、a 为基因,AA 、Aa 、aa 为三种基因型个体数。 1.2已知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

一个基因的频率=该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如基因A 的频率=AA 的频率+1

2Aa 的频率,基因a 的

比较内容

物种形成 生物进化

标志

出现生殖隔离 基因频率改变 变化后生物与原生物关系

属于不同物种 可能属于同一物种

二者关系

①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这种改变可大可小,不一定会突破物种的界限,即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进化是量变,物种形成是质变;②新物种的形成是长期进化的结果

共同进化类型

包含类型 实例

不同物种之间

种间互助

某种兰花和专门给它传粉的蛾

种间斗争

捕食

猎豹和斑马 寄生 黏液瘤病毒和兔子 竞争

农作物与杂草

生物与无机 环境之间

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

地球早期无氧环境→厌氧生物→光合生物出现→空气中有氧气→出现好氧生物

频率=1-基因A 的频率=aa 的频率+1

2

Aa 的频率

2.利用遗传平衡公式计算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条件:种群非常大;所有雌雄个体之间自由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没有自然选择;没有基因突变。计算公式:当

等位基因只有两个(A 、a)时,设p 表示A 的基因频率,q 表示a 的基因频率,则:AA 的基因型频率=p 2

,Aa 的基因

型频率=2pq ,aa 的基因型频率=q 2。如果一个种群达到遗传平衡,其基因型频率应符合:p 2+2pq +q 2

=1。

【书本细研】

(必修2 P 81)基因突变:是指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必修2 P 83)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必修2 P 82)由于自然界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很多,基因突变可以自发产生,因此,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

(必修2 P 82)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必修2 P 85)基因突变是染色的某一位点上基因改变,不能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染色体变异可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到。(必修2P 87)被子植物中,约有33%的物种是多倍体。例如,普通小麦、棉、烟草、苹果、梨、菊、水仙等都是多倍体。

秋水仙素(C 22H 25O 6N)是1937年发现的,是从百合科植物秋水仙的种子和球茎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植物碱。它是白色或淡黄色的粉末或针状结晶,有剧毒,使用时应当特别注意。

(必修2 P 86)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一组染色体。

(必修2 P 87)二倍体、多倍体与单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就叫二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就叫多倍体。单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必修2 P 86)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必修2 P 86)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必修2P 89)秋水仙素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理,两者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理相同,都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染色体数目加倍。(必修2 P 98)育种方法包括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及基因工程育种等,育种原理则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及染色体变异等。

(必修2 P 99)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必修2 P 100)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因素(如X 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

(必修2 P 114)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

(必修2 P 115)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必修2 P 119)物种: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

(必修2 P 119)地理隔离: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 (必修2 P 119)生殖隔离:不同物种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这种现象叫做生殖隔离。

(必修2 P124)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必修2 P111)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及适者生存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四大要点,该学说强调物种形成均是渐变的结果。

(必修2 P116)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这就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必修2 P118)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必修2 P12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包含四大要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必修2 P121)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标志,生殖隔离的产生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2023年高考生物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9)变异、育种与进化(含答案)

(9)变异、育种与进化——2023年高考生物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1.【2023年湖北卷】栽培稻甲产量高、品质好,但每年只能收获一次。野生稻乙种植一次可连续收获多年,但产量低。中国科学家利用栽培稻甲和野生稻乙杂交,培育出兼具两者优点的品系丙,为全球作物育种提供了中国智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成果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B.利用体细胞杂交技术也可培育出品系丙 C.该育种技术为全球农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D.品系丙的成功培育提示我们要注重野生种质资源的保护 2.【2023年湖北卷】DNA探针是能与目的DNA配对的带有标记的一段核苷酸序列,可检测识别区间的任意片段,并形成杂交信号。某探针可以检测果蝇Ⅱ号染色体上特定DNA区间。某果蝇的Ⅱ号染色体中的一条染色体部分区段发生倒位,如图所示。用上述探针检测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染色体上“-”表示杂交信号),结果正确的是( ) A. B. C. D. 3.【2023年山东卷】下列叙述中,能支持将线粒体用于生物进化研究的是( ) A.线粒体基因遗传时遵循孟德尔定律 B.线粒体DNA复制时可能发生突变 C.线粒体存在于各地质年代生物细胞中 D.线粒体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 4.【2023年湖北卷】现有甲、乙两种牵牛花,花冠的颜色由基因A、a控制。含A基因的牵牛花开紫花,不含A基因的牵牛花开白花。甲开白花,释放的挥发物质多,主要靠蛾类传粉;乙开紫花,释放的挥发物质少,主要靠蜂类传粉。若将A基因转入甲,其花颜色由白变紫,其他性状不变,但对蛾类的吸引下降,对蜂类的吸引增强。根据上述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种牵牛花传粉昆虫的差异,对维持两物种生殖隔离具有重要作用

2021-2023高考生物真题汇编:(2)变异与育种(含答案)

(2)变异与育种——三年(2021-2023)高考生物创新真题精编1.【2023年山东卷】中外科学家经多年合作研究,发现circDNMT1(一种RNA分子)通过与抑癌基因p53表达的蛋白结合诱发乳腺癌,为解决乳腺癌这一威胁全球女性健康的重大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p53基因突变可能引起细胞癌变 B.p53蛋白能够调控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C.circDNMT1高表达会使乳腺癌细胞增殖变慢 D.circDNMT1的基因编辑可用于乳腺癌的基础研究 2.【2021年福建卷】水稻等作物在即将成熟时,若经历持续的干热之后又遇大雨天气,穗上的种子就容易解除休眠而萌发。脱落酸有促进种子休眠的作用,同等条件下,种子对脱落酸越敏感,越容易休眠。研究发现,XM基因表达的蛋白发生变化会影响种子对脱落酸的敏感性。XM基因上不同位置的突变影响其蛋白表达的情况和产生的种子休眠效应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位点1突变会使种子对脱落酸的敏感性降低 B.位点2突变可以是碱基对发生替换造成的 C.可判断位点3突变使XM基因的转录过程提前终止 D.位点4突变的植株较少发生雨后穗上发芽的现象 3.【2022年辽宁卷】人卵细胞形成过程如图所示。在辅助生殖时对极体进行遗传筛查,可降低后代患遗传病的概率。一对夫妻因妻子高龄且是血友病a基因携带者(X A X a),需进行遗传筛查。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若第二极体的染色体数目为22,则卵细胞染色体数目一定是24 B.若第一极体的染色体数目为23,则卵细胞染色体数目一定是23 C.若减数分裂正常,且第二极体X染色体有1个a基因,则所生男孩一定患病 D.若减数分裂正常,且第一极体X染色体有2个A基因,则所生男孩一定患病 4.【2023年山东卷】减数分裂Ⅱ时,姐妹染色单体可分别将自身两端粘在一起,着丝粒分开后,2个环状染色体互锁在一起,如图所示。2个环状染色体随机交换一部分染色体片段后分开,分别进入2个子细胞,交换的部分大小可不相等,位置随机。某卵原细胞的基因组成为Ee,其减数分裂可形成4个子细胞。不考虑其他突变和基因被破坏的情况,关于该卵原细胞所形成子细胞的基因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卵细胞基因组成最多有5种可能 B.若卵细胞为Ee,则第二极体可能为EE或ee C.若卵细胞为E且第一极体不含E,则第二极体最多有4种可能 D.若卵细胞不含E、e且一个第二极体为E,则第一极体最多有3种可能 5.【2023年湖南卷】酗酒危害人类健康。乙醇在人体内先转化为乙醛,在乙醛脱氢酶2(ALDH2)作用下再转化为乙酸,最终转化成CO2和水。头孢类药物能抑制ALDH2的活性。ALDH2基因某突变导致ALDH2活性下降或丧失。在高加索人群中该突变的基因频率不足5%而东亚人群中高达3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相对于高加索人群,东亚人群饮酒后面临的风险更高

专题卷06 变异、进化(新高考专用)(解析版)

专题06 变异、进化 难度:★★★★☆建议用时:30分钟正确率:/20 一、单选题 1.(2023·江西南昌·一模)性染色体组成为XXY雌果蝇甲的两条X染色体连接在一起,在产生配子时,连接在一起的两条X染色体不分离,可依此来判断雄果蝇X染色体基因突变的类型。将一只经紫外线诱变处理的野生型果蝇乙与果蝇甲交配得F1,F1中不含X或含3条X染色体的果蝇不能存活,不考虑XY同源区交叉互换与其他突变。下列有关推测错误的是() A.诱变可引起X染色体DNA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 B.F1雌雄果蝇中都含有Y染色体且分别来源于父本和母本 C.若F1子代只有雌果蝇,则发生了X染色体基因致死突变 D.若F1雄果蝇与父本性状不同,则发生了X染色体显性突变 【答案】D 【分析】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是细胞 分裂的间期。基因突变的特点有低频性、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 【详解】A、诱变可引起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可引起X染色体DNA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A正确; B、雌果蝇甲的两条X染色体连接在一起,基因型是XXY,野生型果蝇的基因型是XY,由于甲的两条X 染色体连接在一起,在产生配子时,连接在一起的两条X染色体不分离,则甲产生的配子是XX和Y,乙 产生的配子是X和Y,由于F1中不含X或含3条X染色体的果蝇不能存活,则F1雌雄果蝇中都含有Y染色体且分别来源于父本和母本,B正确; C、两者杂交,子代中基因型是XXX(死亡)、XY、XXY(雌性)、YY(死亡),若F1子代只有雌果蝇(XXY),即XY死亡,说明X染色体基因致死突变,C正确; D、两者杂交,子代中基因型是XXX(死亡)、XY、XXY(雌性)、YY(死亡),F1中雄果蝇基因型是XY,由于Y染色体来自母本,X染色体来自父本,若F1雄果蝇与父本性状不同,则发生了X染色体显性突变或隐性突变,也可能是Y染色体发生了突变,D错误。 故选D。 2.(2023·甘肃·模拟预测)中国科学家在植物中成功建立了一种高效、广适的新型基因组引导编辑系统(ePPE),研究人员利用ePPE将OsALS—T6基因上的碱基序列“TGG”替换为“A TG”,致使色氨酸变为甲硫氨酸,成 功创制了对除草剂具备抗性的新水稻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新教材2023年高考生物总复习 考案8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考案(八) 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2022·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高三一模)科研人员发现某水稻品种发生突变,产生了新基因SW1,其表达产物能使植株内赤霉素含量下降,从而降低植株高度。将该品种作为亲本进行杂交,获得了后代“IR8水稻”,既高产又抗倒伏。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D ) A.SW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了生物的性状 B.进行“IR8水稻”的育种时,应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C.在育种时,科研人员无法让水稻产生定向突变,这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 D.“IR8水稻”拥有高产的性状,直接原因是体内赤霉素含量较低影响植株的生长解析: SW1基因表达产物能使植株内赤霉素含量下降,从而降低植株高度,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了生物的性状,A正确;将该品种作为亲本进行杂交,获得了后代“IR8水稻”,这属于杂交育种,其原理是基因重组,B正确;在育种时,科研人员无法让水稻产生定向突变,体现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C正确;“IR8水稻”拥有抗倒伏的性状,直接原因是体内赤霉素含量较低影响植株的生长,根本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D错误。 2.(2023·河北省沧州市联考)人和动物细胞中的DNA上存在与癌变相关的基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下列与癌细胞、原癌基因、抑癌基因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癌细胞能在体内分散和转移,与细胞膜上糖蛋白增多有关 B.适宜温度下,癌细胞可以在生理盐水中维持无限增殖状态 C.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以及基因突变产生的新基因之间互为等位基因 D.原癌基因突变或过量表达以及抑癌基因突变都可能引起细胞癌变 解析:癌细胞能在体内分散和转移,与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有关,A错误;生理盐水不能为癌细胞提供能源物质等,因此不能维持癌细胞无限增殖的状态,B错误;原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是细胞正常生长和增殖所必需的,抑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能抑制细胞不正常的生长和增殖或者促进细胞凋亡,它们不是等位基因,C错误;原癌基因突变或过量表达以及抑癌基因突变都可能引起细胞癌变,D正确。 3.花斑玉米中籽粒的颜色有紫色、白色及花斑色。研究发现花斑性状的出现与基因组中“跳跃基因”有关。玉米胚乳中C基因控制紫色色素合成,转座子是一段可移动的DNA 序列,在转座酶的作用下从一个位置转移到另一位置,也可以转出,呈现不稳定状态。转座子插入C基因后色素合成阻断使胚乳呈现白色;紫色斑点为白色胚乳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细胞中转座子转出,色素合成基因功能恢复而形成。下列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C ) A.玉米籽粒颜色的遗传中“跳跃基因”转座导致C基因发生突变 B.转座酶作用于DNA分子的磷酸二酯键使转座子可“跳跃”

新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 专题06 变异 进化与育种

专题六 变异、进化和育种 知识点一 变异的类型及关系图 可遗传的变异 不可遗传的变异 发生变异的条件 遗传物质的改变 环境因素的影响,遗传物质没有改变 遗传物质是否变化 发生变化 不发生变化 特点 可以在当代,也可以在后代中出现,变异一旦发生,就有可能遗传给后代 一般在当代表现出来,不能遗传给后代 关系图 知识点二 基因突变 1.基因突变的概念: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2.基因突变的时间:主要发生在DNA 复制时(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3.基因突变的原因: 类型 引发突变的原因 举例 外因 物理因素 损伤细胞内 DNA 紫外线、X 射线 化学因素 改变核酸碱基 亚硝酸盐、碱基类似物 生物因素 影响宿主细胞 DNA 某些病毒和某些细菌 内因 DNA 分子复制偶尔发生错误,基因内部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或排列顺序发生局部的改变 4.基因突变的类型 类型 范围 对肽链的影响 备注 替换 小 只改变1个氨基酸的种类或不改变 替换的结果也可能使肽链合成提前终止,或延后 增添 大 插入位置前不影响,影响插入位置后的序列 ①增添或缺失的位置越靠前,对肽链的影响越大; ②增添或缺失的碱基数是3的倍数,则仅影 响个别氨基酸 缺失 大 缺失位置前不影响,影响缺失位置后的序列 增添或缺失3个碱基 小 增添或缺失位置增加或缺失1个氨基酸 例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变异类型为碱基的替换)组成血红蛋白分子的四条多肽链中的一条链上某一位置的一个谷氨酸被替换成了缬氨酸,从而引发了蛋白质结构的改变,变异后的血红蛋白分子缺少溶解性,容易沉淀而不能携带氧,红细胞因为血红蛋白结构的改变而呈镰刀状。 5.基因突变的结果 显性突变:aa →Aa 表现新性状, 隐性突变:AA →Aa 不表现新性状,→aa 纯合子时表现新性状))

高中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整合训练(9)生物变异、育种与进化

二轮专题复习整合训练·高中生物(九) 生物变异、育种与进化 全员必做题 1.以下关于生物变异和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抗生素的使用使病原体产生了适应性的变异 B.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C.由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物进化后一定会形成新的物种 D.有性生殖的出现实现了生殖隔离,明显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 2.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原因是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一个亮氨酸替换成了苯丙氨酸。下表是对某市不同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 家蝇种群来源敏感性纯 合子/% 抗性杂 合子/% 抗性纯 合子/% 甲地区78202 乙地区64324 丙地区8415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通道蛋白中氨基酸的改变是基因碱基对缺失的结果 B.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为22% C.比较三个地区抗性基因频率可知,乙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 D.丙地区敏感性基因频率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2021·山西省长治市高三练考]某海岛有一种中地雀,原来没有竞争者。在记录的时间段内,1977年和2004年发生了2次旱灾;2005年具有大鸟喙的大地雀入侵,它们以大型种子为食。下图记录了中地雀鸟喙平均尺寸的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973~2006年该岛上中地雀鸟喙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 B.1977年旱灾诱发了中地雀基因发生突变,导致鸟喙变宽 C.2005年后,中地雀可能主要以大地雀不吃的小种子为食 D.大地雀入侵后与中地雀竞争,可能改变其鸟喙进化方向 枯草杆菌 核糖体S12蛋白第 55-58位的氨基酸序列 链霉素与核糖体的结合 在含链霉素培养基中 的存活率(%) 野生型…-P-K-K-P-…能0突变型…-P-R-K-P-…不能100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变异育种与进化专项练习(附答案)

2019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变异育种与进化专项 练习(附答案) 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下面是生物变异育种与进化专项练习,请考生仔细练习。 一、选择题 1.以下有关遗传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三倍体无子西瓜不育,其变异也不能遗传给后代 B.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加和缺失肯定会引起基因突变 C.在镜检某基因型为AaBb的父本细胞时,发觉其基因型变为AaB, 此种变异为基因突变 D.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会由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答案] D [解析] 三倍体无子西瓜是染色体变异引起的不育,但其性状可 以通过无性繁殖遗传给后代,故A错误。DNA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加和缺失假如发生在不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中是不会引起基因突变,故B错误。在镜检基因型为AaBb的父本细胞时,发觉其基因型变为AaB,说明缺失了一个基因,应是染色体变异,故C错误。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因为有染色体的存在会发生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而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故D正确。 2.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和二倍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B.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叫二倍体 C.含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单倍体,单倍体不肯定含一个染色体组 D.人工诱导多倍体唯一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答案] D [解析] 一个染色体组是一组非同源染色体,所以不含同源染色体。假如是马铃薯(四倍体)配子形成的单倍体就有两个染色体组。人工诱导多倍体还可以运用低温诱导的方法。 3.下列关于培育生物新品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诱变育种获得的新品种都能稳定遗传 B.单倍体育种是为了获得单倍体新品种 C.多倍体育种得到的新品种果实较小 D.杂交育种可获得集中双亲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答案] D [解析] 诱变育种获得的新品种不肯定都是纯合子,故诱变育种获得的新品种不肯定都能稳定遗传;进行单倍体育种是为了快速获得新品种;多倍体育种获得的新品种果实较大。 4.下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其中图③中的基因2由基因1变异而来。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①②都表示易位,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

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六单元《变异、育种与进化》测试卷(含答案)

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六单元《变异、育种与进化》测试卷 (含答案) 1.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 B.DNA中脱氧核苷酸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改变可能导致基因突变 C.外界条件或生物内部因素可使DNA复制发生差错而导致基因突变 D.无论是低等生物还是高等生物都能发生基因突变,且基因突变只定向形成新的等位基因 2.基因突变按发生部位可分为体细胞的基因突变a和生殖细胞的基因突变b两种。则( ) A.a、b均发生于有丝分裂的间期 B.a主要发生于有丝分裂的间期,b主要发生于减数分裂Ⅰ前的间期 C.a、b均发生于减数分裂Ⅰ前的间期 D.a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b发生于减数分裂Ⅱ前的间期 3.用X射线照射萌发的番茄种子后,某种子发生了基因突变且出现了一个新性状。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在基因突变形成后,突变基因的结构发生了改变 B.X射线照射会提高番茄种子基因突变的频率 C.发生基因突变的DNA分子中,嘌呤与嘧啶的比例发生了改变 D.该植株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该突变可能是显性突变 4.亚硝酸是化学诱变剂,具有氧化脱氨作用,它能使DNA中胞嘧啶(C)脱去氨基变成尿嘧啶(U),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亚硝酸引起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具有随机性和低频性 B.突变后的基因复制3次,后代中有1/8的DNA是错误的 C.突变后的基因可能不会导致新性状的出现 D.基因突变一般不会造成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发生改变 5.已知某DNA片段上有基因A、无效片段和基因B,其分布如图所示,现将某外来DNA片段(m)插入位点a或b,下列关于变异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学案

第3讲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内容标准] 1.阐明基因重组及其意义。2.阐明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及意义。3.描述某些基因突变能导致细胞分裂失控,甚至发生癌变。4.举例说明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5.说明自然选择导致生物更好地适应特定的生存环境。 6.概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为地球上的生命进化史提供了科学的解释。 7.阐述变异、选择和隔离可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网络构建·理主干] [教材细节·全扫描] 1.镰状细胞贫血症能够遗传,突变后的DNA分子复制,通过减数分裂形成带有突变基因的生殖细胞,并将突变基因传递给下一代。(必修2 P81思考与讨论2) 2.基因突变若发生在配子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若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能遗传。但有些植物的体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可通过无性生殖遗传。(必修2 P81正文) 3.原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是细胞正常的生长和增殖所必需的,这类基因一旦突变或过量表达而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过强,就可能引起细胞癌变。相反,抑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能抑制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或者促进细胞凋亡,这类基因一旦突变而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减弱或失去活性,也可能引起细胞癌变。(必修2 P82正文) 4. 紫外线、X射线及其他辐射能损伤细胞内的DNA; 亚硝酸盐、碱基类似物等能改变核酸的碱基;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能影响宿主细胞的DNA 。(必修2 P83正文) 5.基因突变的随机性,表现为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可

以发生在细胞内不同的DNA分子上,以及同一个DNA分子的不同部位。(必修2 P83小字) 6.对生物体来说,基因突变可能破坏生物体与现有环境的协调关系,而对生物体有害。但有些基因突变对生物体是有利或中性的。基因突变是产生新基因的途径,使生物有可能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因此,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能够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必修2 P83正文) 7.基因组编辑的CRISPR/Cas9系统包括:作向导的与被编辑的DNA序列结合的短链RNA 和切断DNA双链的核酸酶Cas9 。(必修2 P85生物科技进展)。 8.果蝇的缺刻翅是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缺失引起的;其棒状眼是染色体中某一片段增加引起的;染色体易位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引起果蝇产生花斑眼;染色体的某一片段位置发生颠倒使果蝇产生卷翅。(必修2P90图5—7) 9.X射线照射后的链孢霉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在基本培养基中加入某种维生素后,经过射线照射的链孢霉又能生长了,说明经X射线照射后的链孢霉发生基因突变不能合成该种维生素。(必修2 P98非选择题2) 10.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化石,除此之外还有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证据,以及细胞和分子水平的证据。(必修2 P104正文) 11.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个体的表型,但研究生物的进化不能只研究个体表型是否与环境相适应,还必须研究群体的基因组成的变化。(必修2 P112探究·实践2) 12.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必修2 P119小字) 13.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协同进化,它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必修2 P121正文) 14.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 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进而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协同进化的过程; 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必修2 P123正文) [真题易错·辨析清] 1.判断下列有关变异的说法的正误 (1)紫外线照射导致的DNA损伤是皮肤癌发生的原因之一。(2021·河北卷)(√) (2)肺部细胞癌变后,癌细胞彼此之间黏着性降低,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2021·湖南卷)(√) (3)高等植物细胞每个染色体组中都含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2020·全国卷Ⅱ)(×) (4)弱小且高度不育的单倍体植株,进行加倍处理后可用于育种。(2019·江苏卷)(√) (5)杂合体雌果蝇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相应片段发生对等交换,导致新的配子类型出现,其原因是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易位。(2018·海南卷)(×) (6)题干信息说明:某膜蛋白基因在其编码区的5′端含有重复序列CTCTT CTCTT CTCTT ,CTCTT重复次数改变不会引起基因突变,CTCTT重复次数越多,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2020·江苏卷)(×) (7)某条染色体经处理后,其结构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这种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属于倒位。(2021·浙江1月选考)(√)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 变异、进化和育种专题教案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变异、进化和育种专题教案 班次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典例分析 例1.控制人的血红蛋白基因分别位于人的11号、16号染色体上,在不同的发育时期至少有α、 β、γ、ε、δ和ξ基因为之编码。人的血红蛋白由四条肽链组成,在人的不同发育时期,血红蛋白分子的组成是不相同的。例如人 的胚胎血红蛋白由两个ξ肽链(用ξ2表 示)和两个ε肽链(用ε2表示)组成。 下图为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示意图。 (1)合成ε2的直接模板是, 场所是。 (2)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分子遗传 病,其病因是β基因发生了突变。假 设某人的一个α基因发生突变不一定 导致α肽链改变,β基因发生突变, 往往导致β肽链改变。根据上图分析 说明理由。 。 (3)根据上图基因控制血红蛋白的合成过程,你对人类染色体上基因种类的分布、数量及基因表达的顺序,有何启示?(至少说两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分子病理学研究证实,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很多原因是由于β基因发生突变引起的。 若已知正常血红蛋白β链的氨基酸序列,能否推知正常β基因的碱基序列?为什么? 。 (5)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治疗途径是基因治疗,是将编码β链的β基因,通过质粒或病毒等导入患者的造血干细胞,导入β基因的造血干细胞能否,这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 例2()下图表示以某种作物中的①和②两个品种分别培育出④⑤⑥三个新品种的过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用①和②培育成⑤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Ⅰ和Ⅱ 分别称为杂交和测交 B.用③培育出④常用的方法Ⅲ是花药离体培养 C.③培育出⑥常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进行诱变处理 D.培育出⑤所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例3()如果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AA的比例占25%,基因型Aa的比例占50%,基因型a a占25%。已知基因型aa的个体失去求偶和繁殖的能力,则随机交配一代后,基因型aa 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A.1/16 B.1/9C.1/8 D.1/4

高中生物第六章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_

高中生物第六章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_ 名词:1、T2噬菌体:这是一种寄生在大肠杆菌里的病毒。它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存在于头部内的DNA所构成。它侵染细菌时可以产生一大批与亲代噬菌体一样的子代噬菌体。2、细胞核遗传:染色体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载体,且染色体在细胞核内,受细胞核内遗传物质控制的遗传现象。3、细胞质遗传: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是遗传物质的载体,且在细胞质内,受细胞质内遗传物质控制的遗传现象。 语句:1、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关键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DNA的作用。2、肺炎双球菌的类型:①、R型(英文Rough是粗糙之意),菌落粗糙,菌体无多糖荚膜,无毒,注入小鼠体内后,小鼠不死亡。 ②、S型(英文Smooth是光滑之意):菌落光滑,菌体有多糖荚膜,有毒,注入到小鼠体内可以使小鼠患病死亡。如果用加热的方法杀死S型细菌后注入到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2、格里菲斯实验:格里菲斯用加热的办法将S型菌杀死,并用死的S型菌与活的R型菌的混合物注射到小鼠身上。小鼠死了。(由于R型经不起死了的S型菌的DNA(转化因子)的诱惑,变成了S型)。 3、艾弗里实验说明DNA是转化因子的

原因:将S型细菌中的多糖、蛋白质、脂类和DNA等提取出来,分别与R型细菌进行混合;结果只有DNA与R型细菌进行混合,才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并且的含量越高,转化越有效。4、艾弗里实验的结论:DNA是转化因子,是使R 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是遗传物质。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①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吸附侵入复制组装释放。②DNA中P的含量多,蛋白质中P的含量少;蛋白质中有S而DNA中没有S,所以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用35P标记蛋白质的噬菌体侵染后,细菌体内无放射性,即表明噬菌体的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内部;而用32P标记DNA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细菌体内有放射性,即表明噬菌体的DNA进入了细菌体内。③结论:进入细菌的物质,只有DNA,并没有蛋白质,就能形成新的噬菌体。新的噬菌体中的蛋白质不是从亲代连续下来的,而是在噬菌体DNA的作用下合成的。说明了遗传物质是DNA,不是蛋白质。③此实验还证明了DNA能够自我复制,在亲子代之间能够保持一定的连续性,也证明了DNA能够控制蛋白质的合成。5、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只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没有证明它是主要遗传物质)6、遗传物质应具备的特点:①具有相对稳定性②能自我复制③可以指导

高中生物高考专题06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十年(2011-2020)高考真题生物分项详解(原卷版)

专题06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2020年】 1.(2020·课标Ⅱ)关于高等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二倍体植物的配子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B. 每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 C. 每个染色体组中都含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D. 每个染色体组中各染色体DNA 的碱基序列不同 2.(2020·山东卷)为加大对濒危物种绿孔雀的保护,我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起来,促进了绿孔雀种群数量的增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促进了绿孔雀间的基因交流 B. 提高出生率是增加绿孔雀种群数量的重要途径 C. 绿孔雀成年雄鸟在繁殖期为驱赶其他雄鸟发出的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 D. 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易地保护,是保护绿孔雀的有效措施 3.(2020·山东卷)野生型大肠杆菌可以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发生基因突变产生的氨基酸依赖型菌株需要在基本培养基上补充相应氨基酸才能生长。将甲硫氨酸依赖型菌株M 和苏氨酸依赖型菌株N 单独接种在基本培养基上时,均不会产生菌落。某同学实验过程中发现,将M 、N 菌株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充分稀释后再涂布到基本培养基上,培养后出现许多由单个细菌形成的菌落,将这些菌落分别接种到基本培养基上,培养后均有菌落出现。该同学对这些菌落出现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操作过程中出现杂菌污染 B. M 、N 菌株互为对方提供所缺失的氨基酸 C. 混合培养过程中,菌株获得了对方的遗传物质 D. 混合培养过程中,菌株中已突变的基因再次发生突变 4.(2020·浙江卷)下列关于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遗传漂变在大种群中更易发生 B. 遗传漂变能产生新的可遗传变异 C. 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不都是进化的因素 D. 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均可打破遗传平衡 5.(2020·江苏卷)下列叙述中与染色体变异无关..的是( ) A. 通过孕妇产前筛查,可降低21三体综合征的发病率 B. 通过连续自交,可获得纯合基因品系玉米 C. 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可获得白菜-甘蓝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作业含答案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一、选择题(共15题,1~3题每小题2分,4~15题每小题2.5分,共36分) 1.(2022·湖南模拟)塔斯社2月28日报道,一批冠状病毒蛋白将于3月18日搭乘联盟MS-21载人飞船前往国际空间站,进行一个月至一个半月研究。之后,这些样本将被送回地球。下列有关冠状病毒蛋白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国际空间站,由于紫外线等因素的作用,可能导致新冠病毒蛋白产生可遗传变异 B.在国际空间站,由于紫外线等因素的作用,冠状病毒蛋白的结构可能发生改变 C.冠状病毒蛋白合成场所是核糖体 D.冠状病毒蛋白一定含有C、H、O、N四种元素 【解析】由于紫外线等作用,引起冠状病毒蛋白的改变,未发生遗传物质的改变,故不是可遗传的变异,A错误;在国际空间站,由于紫外线等作用,冠状病毒蛋白的结构可能发生改变,B正确;冠状病毒蛋白合成场所是寄主细胞的核糖体,C正确;冠状病毒蛋白一定含有C、H、O、N四种元素,D正确。 【答案】A 2.(2022·湖北模拟)下列关于某二倍体动物细胞分裂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A.此细胞中基因a与基因A的出现可能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B.此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C.此细胞可能形成两种精子或两种卵细胞 D.该动物体细胞内最多含有四个染色体组 【解析】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不同,可能因为DNA复制时基因突变所致,也可能是因为交叉互换引起的基因重组所致,A正确;该细胞处于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前或中期,因为没有体现出后期细胞质是否均裂,暂时不能判断雌雄,即此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B正确;一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只能得到一个卵细胞,一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能得到4个精子(两种类型),则此细胞可能形成两种精子或一种卵细胞,C错误;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含4个染色体组,此时该动物体细胞内含染色体组数最多,D正确。 【答案】C 3.(2022·四川省泸县二中模拟)大肠杆菌菌株P对链霉素具有抗性,而另一菌株Q对氨苄青霉素具有抗性。将菌株P、Q混合培养后涂布在含有链霉素和氨苄青霉素的选择性培养基上,培养基上产生了几个菌落(菌株R)。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菌株P的染色体上具有链霉素抗性基因 B.菌株P、Q的DNA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 C.菌株P、Q在基因表达过程中使用不同的密码子表 D.混合培养后,菌株R的产生一定是基因突变所致 【解析】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A错误;菌株P、Q的DNA不同,不同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和碱基对的数目也不同,B正确;所有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表,C错误;混合培养后,菌株R对链霉素和氨苄青霉素都具有抗性,故菌株R的产生可能是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所致,D错误。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项二(六)变异、育种和进化作业含答案

(六)变异、育种和进化 A组 1.我国科学家将酿酒酵母的16条染色体去除冗余的重复基因信息和结构,重新设计为1条染色体,并将这条染色体移植到去核的酿酒酵母细胞中,发现细胞仍然能存活,这是国际上首次获得的人工创建的具有单条染色体的酵母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酿酒酵母有丝分裂时不发生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B.该酵母在有氧呼吸时释放的能量大部分转化为热能 C.设计该条染色体时可能需采用DNA水解酶去除15个着丝点 D.设计该条染色体时需要使用RNA聚合酶 答案B 解析酿酒酵母进行细胞分裂时,与分裂有关的基因表达,即进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错误;着丝点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因此在设计该条染色体的过程中,应用蛋白酶去除15个着丝点,C错误;设计该条染色体时需要使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D错误。2.大麦中雄性不育基因(ms)使植株不能产生花粉,ms的显性等位基因Ms存在时植株能形成正常花粉。花的颜色由R(黄色)和r(褐色)控制。某品系中,带有Ms、R两个显性基因的染色体片段易位连接到另一染色体片段上,形成带有一个额外染色体的三体。该三体细胞减数分裂时,其他染色体都能正常配对,额外染色体在后期随机移向一极,其中花粉中有额外染色体的配子无受粉能力,该品系的自交后代分离出两种植株(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雄性不育系杂交时母本不用去雄 B.三体的形成属于光镜下可见的染色体变异 C.若基因型为MsmsRr的雌配子与基因型为msr的雄配子结合后存活率很低,则该三体自交后代黄花个体少于褐花个体 D.该三体大麦自花受粉后,黄花个体均为雄性不育,褐花个体均为雄性可育 答案D 解析雄性不育系杂交时由于产生的花粉不可育,因此作为母本不用去雄,A正确;三体是由于单个染色体增加一条导致的,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染色体数目变异,而染色体变异在光

关于生物必修二变异、育种、进化的考点2022

关于生物必修二变异、育种、进化的考点2022 生物不像物理和数学,很多问题只要记住一个公式,可以凭借自己的聪明和智慧去推测下面是小偏整理的生物必修二变异、育种、进化考点2022,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生物必修二变异、育种、进化考点2022 1.基因突变的四个要点 (1)三个来源: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 (2)三个诱变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 (3)五个特点:普遍性、随机性、低频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 (4)三个意义: ①新基因产生的途径。 ②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③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2.基因重组的三个要点 (1)一个时期: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 (2)两个来源: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3)一个意义: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3.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1)类型: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2)结果: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发生改变。 4.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 (1)单倍体: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无论体细胞中含有多少个染色体组,都是单倍体。 (2)二倍体和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称为几倍体。 (3)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原理是抑制纺锤体形成。 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四个要点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4)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6.隔离的两种类型 (1)地理隔离:物种形成的一般环节,但不是必需的环节。 (2)生殖隔离: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7.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 8.共同进化的两个动力来源 (1)不同物种之间的种间互助和种间斗争。 (2)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生物大配套讲义:2第三单元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73页)

第三单元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1讲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1。基因重组及其意义(Ⅱ)(中频) 2.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Ⅱ)(高频) 3。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Ⅰ)(中频) (对应学生用书第135页) 基因突变

1.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替换、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2.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如下,请尝试连线 ①物理因素a.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 ②化学因素b.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 ③生物因素c.紫外线、X射线及其他辐射 【提示】①-c ②-a ③-b 3.上面图示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一个特点为不定向性;基因突变的其他特点为普遍性、随机性、低频性和多害少利性。 4.基因突变的意义在于: (1)新基因产生的途径。 (2)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3)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判断】 (1)基因突变一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但不一定引起生物性

状的改变。(√) (2)基因突变是由于DNA片段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提示】基因突变是由于碱基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3)若没有外界因素的影响,基因就不会发生突变。(×) 【提示】突变是普遍存在的,在DNA复制的时候,碱基有可能发生错配。 (4)基因突变通常发生在DNA→RNA的过程中。(×) 【提示】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DNA复制过程中. 基因重组 如图1、2为某雄性动物精原细胞分裂的图像,均发生了基因重组 图1 图2 1.发生时间 写出相应细胞所处的时期:图[1]四分体时期,图[2]减数第

一次分裂后期。 2.类型 图[1]: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 图[2]: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 3.意义 (1)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2)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有利于生物进化。 【判断】 (1)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姐妹染色单体的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 【提示】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 (2)基因重组只能产生新基因型和重组性状,不能产生新基因和新性状。(√) (3)受精过程中未进行基因重组.(√) (4)基因重组仅限于真核生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 【提示】人工实验条件下的DNA重组也属于基因重组。

新高考高中生物重点知识点

新高考高中生物重点知识点 一、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1. 细胞的组成 生物界的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主要由细胞质、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器组成。 2. 细胞的结构 细胞质是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细胞器和细胞骨架。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包层,起到保护细胞内部结构和调控物质交换的作用。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储存了遗传信息。 3. 细胞的功能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具有营养摄取、代谢、生长、分裂和自我修复等功能。

二、遗传与变异 1. DNA与基因 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通过编码蛋白质来决定细胞的功能。基因是DNA上的一段特定区域,它决定了生物的遗传特征。 2. 遗传的基本规律 遗传的基本规律包括孟德尔遗传规律、控制多基因性状的遗传 规律和遗传突变的规律。 3. 变异与进化 变异是生物体遗传信息的突然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变异 可以通过突变和重组等方式产生。 三、生命活动的调控

1. 激素的作用 激素是一种起到调节生命活动的物质,它通过分泌到血液中,影响受体细胞的功能。 2. 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是保护机体免受外界病原体入侵的一套机制,包括无特异性和特异性两种免疫反应。 3. 生物节律调控 生物节律是生物体在时间上的一种固有的周期性变化,包括昼夜节律、季节节律和年龄节律等。 四、遗传的应用与基因工程 1. 遗传工程

遗传工程是一种利用重组DNA技术改变生物基因结构的技术,可以制造转基因生物。 2. 克隆技术 克隆技术是通过无性生殖的方式制造与原生物基因相同的个体,包括体细胞克隆和胚胎克隆。 3. 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治疗疾病,通过改变患者体内的 基因来达到治疗效果。 五、生态环境与保护 1.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素组成的一个稳定的生态单位,包括生物圈、生物群落和生物栖息地等。

专题六 变异_育种和进化_遗传病_考情分析_知识网络_真题解析

专题六变异、育种与进化 二、命题趋势 1.命题趋势:预计2020年高考,对可遗传的变异的考查重在概念理解与实际问题的解决,命题有可能以某一新品种的培育为背景,引入杂交育种的特殊实例进行分析;生物进化部分会以某个特定种群为情景,考查基因频率的计算,命题时常以自然界中某种种群的进化过程为背景,围绕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进行论证和探究,考查科学探究能力。 2.热点题型:2020年高考中对于三大可遗传变异的来源,仍会注重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方面

的考查,如以“育种”或“杂交实验”为情境,结合遗传规律、细胞分裂等知识进行综合考查。 三、知识网络 四、高考真题 1.(2018Ⅰ.6)某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其突变体M和N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M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N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将M和N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突变体M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丧失 B.突变体M和N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的 C.突变体M的RNA与突变体N混合培养能得到X D.突变体M和N在混合培养期间发生了DNA转移 【答案】C 【解析】本题通过大肠杆菌在基本培养基上和特殊培养基上生长情况,来考查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和基因突变等相关知识点,关键要把握题干中“物M和N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从而得出两个细菌出现了基因重组,从而形成另一种大肠杆菌。 【详解】突变体M需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才能生长,可以说明突变体M催化合成

生物一轮复习第六单元变异育种与进化专题十四生物的变异与育种2试题含解析

专题十四生物的变异与育种 考点1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 1.[2021吉林长春质量监测]下列叙述不涉及基因突变的是() A.用X射线、紫外线照射青霉菌获得高产青霉素菌株 B。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替换引起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C。编码某跨膜蛋白的基因缺失3个碱基引起囊性纤维病 D.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受粉番茄雌蕊获得无子番茄 2.[2021重庆八中适应考]下列关于可遗传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亲代Aa自交,由于基因重组导致子代发生了性状分离 B.基因突变的随机性体现在一个基因可以突变成多个等位基因C。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性状,但可以产生新的性状组合,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 D。发生在植物根尖的基因突变是通过有性生殖传递的 3。[2021湖南长沙长郡中学模拟]如图为人体某种遗传病的产生机理示意图。据图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b、c代表的分别为DNA、mRNA、核糖体

B。此图显示了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详细发病机理 C。由图可得出“基因突变一定导致生物性状发生改变”的结论D.该图体现了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考点2 染色体变异 4.[2021江西南昌摸底]下列有关遗传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B。21三体综合征可能由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异常引起 C.基因异常可引发遗传病,不带有致病基因的人不患遗传病D。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的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该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5.[2021河南名校联考]下列关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所以细胞分裂期也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 B.自然条件下,基因重组主要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和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C.猫叫综合征和21三体综合征都属于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D。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均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考点3 变异在育种中的应用 6.[2021河南名校联考]下列有关变异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倍体无子西瓜的无子性状属于不可遗传变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